企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

2024-04-18

企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精选8篇)

篇1:企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

关于建立国有企业改革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的指导意见

国资发[2010]157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及计划单列市国资委,各中央企业:

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中央政法委、中央维护稳定工作领导小组关于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的意见》(中办发[2009]46号)精神,为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矛盾,维护企业和社会稳定,结合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实际情况,现就建立国有企业改革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充分认识建立国有企业改革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的重要意义

国有企业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近年来,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国有企业改革的方针政策,着眼于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推进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大胆探索,勇于实践,国有企业改革取得了重大进展。与此同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有企业改革所处的内外部环境更加复杂,各种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矛盾和不稳定风险仍然存在。建立国有企业改革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是推动科学发展、维护企业和社会稳定的现实需要,是坚持改革方向、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前提和保证,是落实改革政策、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制度保障。要充分认识建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对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的重要性,把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作为国有企业改制重组、产权转让、关闭破产、厂办大集体改革、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等重大改革事项执行过程中的必要环节,科学识别、评价、应对和控制国有企业改革中的社会稳定风险,确保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推进改革。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改革方向。

坚持国有企业改革的正确方向,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着力于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着力于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二)坚持以人为本。

企业改革要着眼于企业的发展和职工的根本利益,处理好职工的眼前利益,保障职工各项民主权利;要争取职工支持改革、参与改革,让职工享受改革的成果。

(三)坚持源头治理。注重改革政策的前瞻性和改革措施的协调性,建立重大改革事项决策的形成机制和科学公正公平的决策程序;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做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把风险降到最低程度,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不稳定事件的发生。

(四)坚持统筹兼顾。

妥善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与职工和社会的可承受程度结合起来;兼顾企业与所在地区、行业的稳定风险情况;注重企业改革政策的统筹协调,相互衔接。

三、明确责任主体,识别风险来源

(一)风险评估责任主体。

实施国有企业改革,产权持有人是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责任主体。在企业改制重组、产权转让、关闭破产、厂办大集体改革、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等重大改革事项实施过程中,有关责任主体要对社会稳定风险进行评估,与企业所在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密切协作,共同应对风险。对于社会稳定风险较大的事项,要积极化解,待风险可控后方可实施改革。

(二)风险评估的范围。

本意见所称国有企业改革风险评估范围,主要是指对国有企业改制重组、产权转让、关闭破产、厂办大集体改革、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等有关行为的风险评估。改革涉及职工切身利益,存在社会稳定风险,在实施前要对其内外部环境、利益相关方、改革方案、职工安置方案等重点环节和重要因素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

1.企业外部环境。包括宏观经济和政策环境、社会舆论环境、企业所处行业、所在地区人民群众对改革的承受能力等因素。

2.企业内部环境。包括企业经营情况、管理水平;职工观念以及对改革的接受程度,对改革紧迫性和必要性的认识;职工对引入战略投资者,特别是民营企业的认同程度;职工对改革未来的预期等因素。

3.企业管理层。包括企业管理层行为的合规性、对改革的支持程度等。

4.改制重组、产权转让、关闭破产方案、厂办大集体改革方案和决策实施程序的合规性和合理性。

5.职工切身利益。职工分流安置、劳务关系调整、经济补偿金支付、社会保险关系接续和偿还拖欠职工债务、补缴欠缴的社会保险费以及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相关待遇落实等。

6.职工民主权利。包括维护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企业改制、产权转让等重大问题听取工会和职工意见,以及职工安置方案由职代会或职工大会审议通过的情况。7.债权人合法权益。按照有关法律规定,需告知债权人或征得债权人同意的,企业在采取有关改革措施前,应当告知债权人或征得债权人同意。

8.战略投资者或产权受让方。包括其自身实业、对企业发展的战略规划、职工接受程度等。

9.其他可能存在稳定风险的事项。

(三)风险评估的内容。

1.合法性评估: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是否符合国有资产监管机构有关国有企业改革的政策规定。

2.合理性评估:是否符合企业未来发展需要和职工的长期利益;是否兼顾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是否符合社会、企业和职工的承受能力;是否可能引起不同利益群体的攀比。

3.可行性评估:是否经过可行性论证;改革和发展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成本是否在可承受的范围内;领导班子和各级负责人是否得力;职工群众是否接受和支持;实施方案是否周密、完善,具有可操作性和连续性。

4.可控性评估:是否存在引发群体性事件的隐患;是否存在连带风险和隐患;是否有相应的风险监控措施和应急处置预案。

四、实施风险评估,确定风险等级

(一)制订评估方案,成立评估小组。责任主体要把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作为实施重大改革事项的必要环节,在实施前制订科学、规范、详细、可操作的风险评估方案,吸收企业、企业所在地政府有关部门和专家参与,成立评估小组,负责具体评估工作的实施。

(二)掌握有关情况,识别风险来源。

责任主体要全面掌握评估事项的基本情况,并通过专家咨询、抽样调查、实地调研等形式广泛征求职工群众、维稳、信访等有关部门和社会有关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因地因企制宜,分类指导,找出可能引发不稳定的风险点。

(三)进行分析评估,形成评估报告。

责任主体要组织对风险来源进行认真分析预测。可采取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式,建立设定参考指标体系,对评估事项的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和可控性进行全面分析研究;对于改革实施过程中可能引发的矛盾冲突的概率、负面影响程度和可能涉及的人员数量、范围和反应作出评估预测,形成评估报告,确定风险等级,提出对策建议,并制定相应的防范、化解和应急预案。

(四)确定风险等级。

事项风险可分为四个参考等级;

A级事项:当前风险总体可控,实施过程中潜在风险较低,不存在明显的个别矛盾。B级事项:当前风险总体可控,实施过程中存在一定潜在风险,存在明显的个别矛盾。

C级事项:当前存在明确的社会稳定风险,如实施可能引发一般不稳定问题。

D级事项:当前存在较大的社会稳定风险,如实施可能引发较大不稳定问题。

五、进行科学决策,制定应对方案

责任主体根据风险评估报告进行决策前,应履行批准程序,听取企业所在地政府的意见,并协同有关部门制订风险应对预案,建立事前评估应对、事中跟踪监控、事后监督总结的全流程工作机制。

对当前风险可控,实施过程中潜在风险较低的A级事项可付诸实施。对当前风险可控,实施过程中存在一定潜在风险的B级事项,可付诸实施并在实施过程中密切关注并尽量化解潜在风险,做好预案。对当前存在一定社会稳定风险,如实施可能引发一般不稳定问题的C级事项,要认真落实解决矛盾、消除风险的具体措施,待不稳定风险消除后方可实施。对风险较大,短期内无法消除的D级事项,应暂缓实施,并考虑修改实施方案。

六、加强组织领导,维护社会稳定

各级国有资产监管机构及其所出资企业要高度重视国有企业改革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切实加强领导,肩负起促进发展、维护稳定的责任。要结合地区和企业实际,研究制订国有企业改革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具体措施和方案,并认真严格落实。对未按照有关程序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或未根据风险评估报告相应落实防范和化解措施,造成国有资产流失、职工合法权益受损,引发大规模群体性事件的,有关责任主体要承担相应责任。

国务院国资委

二〇一〇年十月二十日

主题词:经济管理 企业 改革 风险评估 通知

抄送:委领导,有关处(室、部),存档(2)

福建省人民政府国资委办公室 2010年12月22日印发

篇2:企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

一、建立维护稳定评估会议制度。在火花街道党工委、政府统一领导下,综治部门牵头协调,司法、派出所、民政、信访、城管、团工委、妇联、劳动保障、宗教等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社会稳定评估会议制度。及时分析社会稳定形势,了解掌握社会稳定规律特点,组织开展辖区内社会稳定形势分析、矛盾纠纷预警工作,研究处置重大疑难问题和突发事件,并对影响社会稳定的矛盾纠纷及重大问题进行分析预警,提出工作要求。办事处维稳办定期向联席会议提供辖区社会稳定方面的全面、准确的资料和数据,并通过综合分析提出工作建议。

二、完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内容。一是决策预防。对可能涉及或影响到群众利益的问题以及群众承受程度进行分析预测,对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研判、提出建议,并组织有关部门提前介入,预防重大决策实施中可能出现的矛盾纠纷。二是苗头预警。对可能发生的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进行预警防范,一旦发现矛盾纠纷苗头,及时向有关单位发预

警通报,责成有关部门采取预防措施,认真做好防范工作。三是个案预防。在重大节日、庆典活动等敏感时期,责成有关部门对越级上访、集体上访、重复上访和老上访户和其他稳控重点人员、重点对象和涉法上访的有关当事人做好预防工作。四是治安形势预测。围绕“发案少、秩序好、社会稳定、群众满意”的总体目标,确立了刑事案件、社会秩序、维护稳定评估指标。从重大案件和多发性案件的立案数、特殊人群和重要部位的发案数、群体性事件和安全生产事故等方面,分析刑事犯罪变化的特点规律、治安防范管理薄弱环节和影响治安秩序的社会因素。

三、改进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方法。一是实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领导责任制和落实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责任制。努力形成以主要领导带头分析评估、分管领导具体分析排查,各相关部门协调联动,整体分析评估的工作格局。二是信息预警超前,实现信息预警工作制度化、经常化。要求各村、社区要确定专人收集信息,做到及时掌握情况、随时解决问题。三是以联席会议为载体,实现信息预警工作制度化。建立健全定期排查、工作台帐、月报告、零报告、情况通报、考核督查等制度,做到每月必须排查突出性矛盾和普遍性问题。坚持日常排查和集中排查相结合,敏感时期重点排查。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及时掌握动态,认真分析原因,采取措施,完善工作预案。四是以信息网络建设为载体,实现信息

预警工作制度化。进一步加强情报信息员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办、社区、村委会信息网络。

四、进一步规范评估报告的编制。要求办事处维稳办和派出所、司法所、信访办、综治等职能部门每季度向办事处维稳办报送《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一是社会不稳定因素的相关情况。包括隐蔽斗争情况、社会突出矛盾纠纷、信访及涉法涉诉案件、刑事治安案件发、破案情况。二是评估情况。包括综合评价、预测趋势。三是预防和化解涉稳重大问题的工作预案。四是对社会稳定风险的建议意见。同时,还进一步明确了预警和处置工作的组织领导、职责分工及联络方式,预防和处置工作的具体措施,维稳工作考评细则、和责任查究办法,使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机制日益健全和完善。

火花街道办事处

篇3:企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

关键词:重大项目,稳评管理系统,评估模块,评估方案,评估流程

西藏作为我国一个典型的民族地区,在当前情况下,创新与完善重大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意义重大。重大项目的实施一方面会对经济社会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由于其涉及利益主体众多、影响层面广泛、影响持续时间较长等特点,如果重大项目决策、实施不当极易引发群体性事件,甚至会与民族问题、宗教问题相互交织,变得极为复杂。2012年中办发2号文件《关于建立健全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的指导意见(试行)》下发后,全国各地均在实践中探索稳评机制的实施与操作,西藏随着稳评项目的增多,传统稳评力量不足、评估管理过程不规范等问题越发突显,西藏尝试通过信息化管理的方法来完善与规范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2013年以来,LZ地区7个县分别运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系统进行项目评估。

1 西藏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系统建设的必要性

1.1 稳评管理系统的建立可提高稳评的效率

当稳评成为上马项目的必要环节时,2号文件中提到,要应评尽评,可见目前需要评估的项目或决策数量之多。目前评估的现状是评估过程主要靠人工记录,或独立的电脑记录,没有形成系统地由电脑录入、捕捉与分析数据,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评估的科学性与有效性,急需要提高评估的速度与准确度,建立稳评系统后,通过智能通讯、智能协同、动态跟踪等功能,均可提高稳评的效率。

1.2 稳评管理系统的建立有利于风险评估制度的长期建立

目前的稳评工作主要靠顶层、靠上级、靠领导来推进,现实执行工作中的困难与障碍就是评估事项数量太多、程序复杂、管理麻烦,因而稳评推动工作主动性不强。稳评工作的重要性目前在各个层面已达成共识,但如何使这项工作能长期化、制度化,这是一个关键问题。建立稳评管理系统,使稳评工作操作程序化、简单化,可增强稳评工作的操作性与实效性,进而使稳评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即通过稳评工作的制度化,增强稳评工作的实效及规范化[1]。

1.3 稳评管理系统的建立可规范评估程序

目前稳评的现状是各地评估程序不一,且评估行为表现随意,有些仅仅是走过场、应付性评估。该系统的建立与应用,可在使用该系统的区域内规范评估程序,亦可通过动态跟踪、智能反馈,对稳评的全过程进行跟踪监督。同时,统一的评估程序、统一的技术标准可增强稳评的规范化。

1.4 稳评管理系统的建立有利于决策者及时全面了解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程度,便于先期管理

在稳评过程中,评估的四性内容在评估实际过程中不能全面体现,会出现评估内容实践与理论难以一一对应的局面,因而影响稳评的效果。该系统的建立,可在稳评中利用稳评系统得出规范的评估结论,对稳评工作进行实时反映与动态管理,使各级领导在第一时间全面获取重大决策等事项的最新动态和公众的意见,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化解预案,尽可能将社会稳定风险消除在萌芽状态[2]。

2 西藏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管理系统中风险评估的流程

依据中央及省市文件精神,以规范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为导向,建成具有完善的功能、实用高效,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管理系统,它的核心是信息资源管理,其支撑为网络中心与数据中心。LZ地区稳评管理系统中的风险评估流程主要分“六步走”(见图1所示)。

2.1 项目报备

在年初时,预留两个月进行“年初项目计划”录入,需要录入如下信息:项目名称、呈报时间、启动时间、项目类别(如征地拆迁)、项目性质(如重大决策、重大项目)、项目来源、建议评估主体、项目的状态(已报备或未报备)。项目录入完毕后,由各乡镇、各部门对项目进行报备,此时也可以在“临时项目录入”处录入临时项目。

2.2 项目报备审核

由维稳办对已经报备的项目进行审核,这里由以下几部分组成:评估程序、评估模块、联评联办、维稳办建议、确定评估主体、审核结论。

2.2.1 评估程序

可选择评估程序有“简易评估”和“一般评估”,选择一般评估即评估流程中涉及到的所有评估模块都要评估。简易评估是选择评估模块中的部分执行。

2.2.2 评估模块

该系统中的评估模块主要有:基本资料、评估小组、评估方案、民意测评、问卷调查、座谈会记录、重点走访、听证会、公示资料、分析预测风险、专家组意见、各部门意见、网络舆情、四性评估、评估小组意见、工作报告。当一个项目选择的评估程序为“简易评估”时,则在评估模块中可根据评估主体的实际情况,确定评估方案,即从评估模块中选择部分进行评估;当一个项目选择的评估程序为“一般评估”时,则评估流程涉及的所有评估模块都要评估。

2.2.3 联评联办

可选择其他部门协助评估主体给出意见,这些部门包括:地区公安处、地区维稳办、地区民政局、地区综治办、地区安监局、地区执法监督科、地区检察院、地区法院、地区司法处、地区组织部、地区宣传部、地区统战部、地区团地委、地区卫生局、地区教体委、地区人社局、地区民宗局、地区信访局、地区政治处、地区社管中心。

同时维稳办要给出建议,确定评估的主体、评估的周期以及审核结论(是否同意通过审核)。

2.3 成立评估小组

审核通过后,由维稳办指定的评估主体进行评估,并成立评估小组,评估小组的成员包括“政府部门”“社会组织”“专业机构”“专家学者”“群众代表”担任。系统将录入每一位成员的详细信息:姓名、组内身份(责任领导人、直接领导人、联系人、其他等),成员类别(政府部门、专家学者等)、职务名称、手机号码、主要工作内容,这些都会详细记录于系统中。

2.4 确定评估方案

评估主体继续进行评估,由评估小组确定评估方案,此处根据评估主体的实际情况,仍可以选择“简易评估”和“一般评估”。

2.5 执行评估流程

点击项目名称开始执行评估流程,此处每一项都需要认真填写,会对评估主体在评估的过程中的每一项进行打分。在项目评估的过程中,可能会有风险源的存在,可在评估的过程中“新增风险源”。在民意测评模块,需要详细记录测评时间、涉及人数、征求意见的过程、赞成有多少人、赞成率多少、反对有多少人、反对率为多少、弃权了多少人、弃权率有多少,最后还要汇总群众的的主要意见及建议,同时要上传相关过程的文件资料等。以下几个方面是稳评中的核心环节。

2.5.1 分析预测风险

可通过系统中已有的风险源,作为这次项目评估的参考。风险源库的建立可以为类似项目的评估提供参考,同时也可节约很多资源及时间。

2.5.2 专家组意见

此处可随机选择系统专家库中不同领域的专家,并记录专家对于此处评估的意见。这里同样需要建立稳评的专家库,同时也会记录下相关专家的评估意见(专家的学历、专家的类别等,如征地拆迁专家、风险源分析专家、风险等级判断专家等)。

2.5.3 各部门意见

由LZ县公安局出具相关意见,进入该县公安局的界面,点击“部门联评联办”—“给予评估意见”,点击“处理”。维稳部门协同政法、综治、信访等部门通过多种形式,开展民意调查,并将结果输入进稳评系统,对重大决策等事项的四性进行先期判断分析、先期管理,预测未来的社会稳定风险点,得出科学结论,进而采取相应的办法与措施加以控制。

2.5.4 四性评估

根据部门、专家出具的意见,对此次评估的项目进行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可控性的评估。评估流程执行完毕后,点击“生成评估报告”。

2.6 评估结论审核

由维稳办进行项目备案审核,确定该项目属于“准予执行项目”“暂缓执行项目”“不予执行项目”“特殊流程项目”。这里特殊流程项目是指报常委会讨论的项目,对于高风险的项目所对应的评估结论为“不予执行项目”,对于中风险的项目的评估结论为“暂缓执行项目”,对于低风险的项目评估结论为“准予执行项目”。

3 完善西藏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管理系统的途径

西藏LZ地区稳评机制实践创新对于稳评机制的规范化、信息化、科学化都具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未来实践中可从以下几方面来完善西藏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管理系统。

3.1 做好顶层设计,统一话语秩序———业务架构

由于西藏稳评管理系统的投资比例比较大(西藏信息化平台投入800多万元),目前全国也仅有部分省份在使用该系统,由于经济状况存在差异,对于该系统投入的时间节点、成本等也有差异,进而影响到该系统的效果。因此,为了全国建立统一的标准体系以及考核上报机制,建议中央做好项层设计,建立统一的逻辑架构(业务架构),由中央提出统一的标准及补助措施,统一稳评的业务规范、评估流程、数据口径等,这样统一的话语秩序在智能匹配、提高稳评效率方面可进一步推进稳评信息化建设[3]。

3.2 技术力量多元化———技术架构

目前由江苏海盟金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为西藏稳评管理系统提供软件设计与技术服务支持,由于该系统使用范围不断扩大,因此建议在中央统一逻辑架构的基础上,借鉴海盟软件模式,增加或整合相关企业的技术力量,共同为全国范围内的稳评管理系统做好技术支撑与管理服务工作。但要注意系统间功能的配套问题。

3.3 不断完善稳评管理系统工作内容

一是各类平台用户的培训,如对系统管理人员进行培训等(系统如何使用、各相关部门如何通过系统达到协调联动的效果);二是完善相关匹配基础数据库;三是完善资料管理库,剖析典型案例开展研究,尤其是风险源管理库、专家库与稳评案例库建设,对于未来的稳评工作可提供非常宝贵的经验与借鉴意义。

3.4 细化稳评内容,使稳评四性指标具有可操作性

目前评估中,大家更关注稳评的合理性,即公众的意见,对于其他三性,理论中都有,但实践中缺乏可操作性,或者说合理性与最终的社会稳定风险等级最相关,其他三项关联度不强,而稳评系统将四者均分别呈现出来了,但如何通过四性判断社会稳定风险等级,鲜有人进行专门研究[4]。因此在未来研究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稳评的四性与社会稳定风险之间的关系探讨。

4 结束语

西藏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管理系统的建立与使用,提高了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效率,规范了评估流程,同时所建立的风险源库与资源库尤其是案例库可为稳评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六步走”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流程对稳评的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最后提出从业务架构、技术架构、稳评管理系统工作内容、四性指标的可操作性方面来完善西藏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管理系统,以期稳评管理系统能在西藏其他地区广泛使用,促进西藏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丁宁,金晓斌,李珍贵,等.征地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规范化研究[J].中国土地科学,2013(01):20-25.

[2]李永超.健全完善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长效机制的思考[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2(02):5-8.

[3]陈丹.建立健全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体系的调查报告[J].求知,2014(01):47-49.

篇4:建立重大决策社会稳定评估机制

当前,我国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面临的矛盾交织叠加、错综复杂,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仍然是各级党委、政府面临的重大课题。建立重大改革社会稳定评估机制,对改革决策可能出现的影响社会稳定的各种因素主动进行评估分析,就可以从制度上预防和减少可能出现的社会矛盾。因此,建立有效的社会稳定评估机制,对重大改革决策的实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确保社会稳定评估主体构成的合理性

评估主体在社会稳定评估活动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起着主导性的作用,决定着评估标准的制定、评估范围的大小以及评估方法的选择,最终决定着评估工作的成效。遵循评估学的一般原理,只有确保社会稳定评估主体构成的合理性,才能保证评估结果的客观、公平、公正性。而要确保评估主体构成的合理性就必须坚持以下几项原则。一是独立性原则。确保社会稳定评估主体的独立性是社会稳定评估工作顺利实施的前提,也是保证评估结果客观、公平、公正的前提。如果评估主体缺乏独立性,评估主体同时也是重大决策制定或实施的主体,或与重大决策或实施的主体之间存在特殊的利益关系,那么社会稳定评估就会受到决策者或决策实施者的影响,甚至偏重于证明自己的决策是正确的。这样,社会稳定评估结果就会失去公平或难以被广大人民群众接受,从而容易引发社会不稳定因素。因此,只有确保决策评估主体的独立地位,确保评估主体与被评估决策者之间不存在特殊的利益关系,才能保证评估工作的顺利开展,保证评估结果的公平、公正。二是多样化原则。目前,我国公共政策评估的主体大多以政府机关为主,这种评估主体的单一化,往往使得评估结果带有片面性。改变此状,必须构建由党政机关、立法机关、司法机关、专业评估组织、社会组织、大众传媒和公众,特别是“受到政策影响的相关利益群体代表”等多方构成的多元评估主体。这样,党政机关可保证评价的方向性;立法机关、司法机关可以保证评价的公正性;专业评估组织可以保证评估方法的科学性和评估结论的客观真实性;大众传媒和公众可以广泛听取群众各方面意见,保障群众的参与权、知情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从而使评估结果更具有广泛代表性。三是利益相关性原则,即社会稳定评估主体应能够表达出决策所涉及的各利益群体的愿望,尤其是社会组织和公众的愿望。如果社会组织和公众不能够亲身感受到改革政策给他们的经济社会生活带来的好处,评估结论所涵盖的观点就不够全面。

二、确保社会稳定评估内容的完备性

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艰巨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牵涉到教育、医疗、住房、社会保障、收入分配、城市交通、公用事业、城市基础设施、重要价格调整、重大公共活动等各个方面,关系复杂、牵涉面广、矛盾突出,特别是近些年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如征地拆迁、农民负担、城乡发展与移民、环境影响、国有企事业单位改革、社会保障、公益事业以及民族宗教领域等,在作出重大改革决策前,必须进行社会稳定评估。

对重大改革决策进行社会稳定评估,在内容上必须确保其完备性:一是要进行合法性评估,包括改革政策是否与现行法律、法规、政策相抵触,是否具有充分的法律、法规、政策依据,是否符合法律、法规、政策的精神,决策权限和决策程序是否合法合规等。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凡属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据。二是要进行合理性评估,包括改革政策制定实施是否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是否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程度有机地统一起来;改革是否坚持以人为本,是否代表最大多数人民群众的利益,是否超过当地财力和绝大多数群众的承受能力,是否得到大多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是否兼顾了人民群众的现实利益和长远利益。三是要进行可行性评估,包括改革政策是否经过严谨科学的可行性研究论证,是否符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情况;方案是否具体、翔实,配套措施是否完善;改革政策出台的时机是否成熟;政策出台后是否有利于贯彻执行,是否能够达到预期目标;对政策实施的范围是否进行了明确界定,是否能避免“一刀切”和“一个人有病,大家都吃药”的现象。四是要进行安全性评估,包括是否存在引发群体性上访或群体性事件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是否会给周边的社会治安带来重大的冲击;是否会引发较大的影响社会治安和社会稳定的事件;是否会出现其他影响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等等。这是重大决策社会稳定评估的核心内容。五是可控性评估。主要看对于可能出现的影响社会稳定的事件或者问题,是否需要作出暂缓实施或者改变计划的决定,是否有能力应对和处置,是否能将风险控制在预测范围,是否能够避免“有组织的不负责任”的情形。

三、确保社会稳定评估程序的科学性

确保评估程序的科学性是保证社会稳定评估工作科学、规范、高效的重要环节。科学的评估流程应当包括如下环节:首先,应制订评估方案。对确定开展评估的改革政策,要成立专门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小组,组织相关部门和专家、学者或委托有资质的第三方机构进行。方案要准确把握评估重点,明确评估牵头和协助部门责任,并建立专项档案,适时组织实施。第二,要广泛收集社情民意。对确定为风险评估的重大改革,要通过走访群众、问卷调查、民意测验、召开座谈会、专家论证、收集文件资料等方式,进行广泛宣传、讨论,征求各方面、各层次特别是维稳机构、信访部门和政法机关等单位的意见,准确了解把握群众的心理动态和意见、要求,为预测、评估提供全面客观的第一手资料。第三,要形成评估报告。综合收集掌握的情况,对评估事项实施的前提、时机及后续社会影响、配套措施等进行科学的预测分析和研究论证,对其可能引发的社会稳定风险作出风险很大、有风险、风险较小或无风险的确定性预警评价。对于风险很大、有风险的,还应当对有可能涉及的范围和激烈程度作出评估预测,并制订出相应的防范、化解和应急预案。第四,要作出评估决定。改革政策制定部门或单位要将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和政策草案、决策建议、改革方案等一并报送决策机构。决策机构对评估事项作出实施、完善后实施、部分实施、暂缓实施、不实施的决定,并对预防和化解矛盾风险提出具体要求。最后,要分类调控风险。对已经评估付诸实施的重大改革事项,坚持全程跟踪并做好后续维稳工作,及时发现和化解遇到的矛盾和问题,确保政策、决策的正确执行和改革举措的顺利推进。对虽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但经评估决定实施的事项,要认真落实解决矛盾和问题、维护社会稳定的具体措施。对经评估决定暂缓实施的事项,及时研究对策,待化解矛盾、时机成熟后再行实施。对不能使绝大多数群众受益的事项、不能得到绝大多数群众理解支持的事项要坚决终止实施。对符合有关政策法律规定、急需实施但又容易引发矛盾冲突的事项,在制订应急预案的基础上,要有针对性地做好群众工作。

总之,对重大改革决策要建立一套规范的社会稳定评估机制,应确保评估主体构成合理、评估内容完备、评估程序科学,使人民群众对相关改革政策有更为全面、客观的认识,从更深层次化解矛盾、降低风险,真正使全面深化改革这条航船平稳破浪前行。

(作者系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常务副院长)

篇5: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实施意见

各办事处、有关部门:

为最大限度预防和减少实施重大事项过程中的社会稳定风险,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促进我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根据《江平县维护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实施意见》(江办发〔2010〕11号)文件精神,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主动维稳的理念,按照“关口前移、重心下移,预防为主、标本兼治”的总体要求,对重大事项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社会稳定风险,进行先期预测、先期评估,切实增强决策的科学性,努力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涉稳重大事件的发生,维护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

二、评估原则

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应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预防为主、统筹兼顾,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谁主管、谁评估的原则。

三、重大事项的范围

镇委、镇政府及有关部门提出的,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牵涉面广、影响深远,易引发不稳定问题的重大决策、重要政策、重大改革举措、重点工程建设项目等。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一)关系到较大范围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社会保障、社会管理等重大决策。

(二)涉及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有关民生问题。

(三)有可能在较大范围或较长时间内对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造成影响的有关资源开发利用、环境保护及城乡发展等重点工程建设。

(四)涉及“三农”方面的重大事项,包括村两委换届,新农村建设、农村集体土地流转及征收征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综合项目开发、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处置等。

(五)镇委、镇政府或镇委维护稳定工作领导小组认为需要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其他事项。

四、评估内容

凡重大事项决定之前,均应围绕可能存在的稳定风险,开展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可控性等评估工作,认真分析研究可能存在的不稳定隐患和问题,科学评判后果的风险程度和可控范围,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一)合法性评估。主要分析评价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规章;是否符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否符合上级党委、政府制定的规范性文件;政策调整、利益调节的法律、政策依据是否充分。

(二)合理性评估。主要分析评价是否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是否反映绝大多数群众的意愿;是否兼顾群众的现实利益和长远利益;是否兼顾各方面利益群体的不同诉求;是否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原则。

(三)可行性评估。主要审查是否征求了广大群众的意见,并组织开展了前期宣传解释工作;是否符合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水平;是否保持相关政策的连续性和严密性;出台时机是否成熟;实施方案是否周密、完善、具体、可操作。

(四)可控性评估。主要分析评价是否存在引发群体性事件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是否存在其他影响社会稳定的隐患;是否有相应的预测预警机制和应急处置预案;是否有化解不稳定因素的对策措施。

五、责任主体

重大事项决策的提出部门、项目的申报审批的牵头部门、工作的实施部门是负责组织实施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责任主体。涉及多部门、职能交叉而难以界定评估直接责任部门的重大事项,由镇委、镇政府指定评估责任部门。

六、评估程序

责任部门在重大事项出台实施之前,应认真组织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并落实有关维稳措施。

(一)确定评估项目。需要组织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重大事项一般由责任主体自行确定,也可由镇委、镇政府指定或由镇维稳办建议确定。

(二)制定评估方案。广泛征求相关方面的意见建议,了解掌握评估对象的基本情况,准确把握评估重点,合理制定评估方案,适时组织评估。

(三)认真分析预测。围绕评估事项的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可控性及其他相关问题,深入实地、深入群众,了解掌握情况,征求直接利益群体的意见和建议,并进行全面分析研究,特别是对可能出现的不稳定因素要逐项进行分析,评估预测风险发生的概率,矛盾冲突涉及的人员数量、范围和激烈程度,以及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等。对重大复杂疑难事项,视情征求上级主管部门的意见和建

议。

(四)形成评估报告。会同纪检监察、政法维稳等有关部门,综合分析研究,作出总体评估结论,形成评估报告。评估报告应对评估事项作出实施、部分实施、暂缓实施、不实施的意见。

(五)确定实施意见。责任部门应根据评估报告提出的意见,确定重大事项是否实施,并将决定情况报告镇委、镇政府。同时,将有关评估报告及相关材料报镇维稳办备案。

(六)落实维稳措施。重大事项出台实施后,责任部门要根据分析评估情况,制定和落实化解不稳定因素、维护社会稳定的具体措施。对可能出现的不稳定隐患要制定应急预案,有针对性地做好群众工作,严防影响社会稳定重大事件的发生。在重大事项实施过程中出现新的重大不稳定情况,责任部门要及时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并对重大事项作出适当调整。一旦发生影响社会稳定的重大事件,相关部门要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及时妥善处置。

七、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实施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是维护社会稳定的一项重要制度。各单位各部门要高度重视该项工作,把它作为源头防范工作的重要抓手,作为维护社会稳定的基础性工作抓紧抓好抓实。镇维稳办具体负责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督导工作。评估工作责任部门应成立评估工作小组,切实加强领导。

(二)密切协作配合。各部门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树立大局观念,加强统筹兼顾,正确处理好责任部门和相关部门的关系,正确处理好维稳部门与业务部门的关系,密切协作配合,坚持齐抓

共管,共同做好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正确处理好民意主流和少数人意见的关系,做好教育引导工作,防止产生过激和极端行为,努力提高评估工作的准确性。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一旦发生不稳定问题和群体性事件,各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形成合力,果断处置。

(三)建立完善制度。各单位各部门在实施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时,要严格按照本意见的要求开展工作。同时,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创新工作机制,规范操作程序,使我镇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日臻完善。要建立维稳信息直报制度,在重大事项实施领域和区域设立维稳信息直报员,密切掌握动态,及时将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情况向镇委、镇政府和上级有关部门报告。

(四)严格责任追究。各单位各部门要明确责任,严格组织实施。在实施重大事项过程中,要充分运用评估成果,科学决策,防止和减少社会稳定风险。重大事项未经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不能擅自组织实施。对应评估而未评估,或在评估工作中搞形式主义、弄虚作假,造成评估失实,或防范化解工作不落实、不到位,引发不稳定问题和群体性事件,给社会稳定造成严重影响的,要根据有关规定,严肃追究有关单位领导和相关人员的责任。

中共马桥镇委

马桥镇人民政府

篇6:企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

一、预期目标

按照《内蒙古自治区关于建立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的指导意见(试行)的通知》(内党办发„2010‟15号)要求,在事关群众切身利益、容易引发社会矛盾的重点领域推进实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将其作为作决策、出政策、上项目、搞改革的前置程序和必备条件,提前防范可能影响重大事项实施的不稳定因素和风险。保障重大项目顺利实施,维护社会稳定。

二、工作任务

(一)建立健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各项制度,形成完备的制度体系。我局结合实际制定宣传、培训、督查、考评等指导风险评估实施的制度。

(二)规范评估程序,推动风险评估有序实施。在全局推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八部”工作法。即健全评估机制;确定评估事项;制定评估方案;组织专家进行评估;形成评估报告;制定维稳预案;分级报告备案;全程跟踪实施。在评估全程中贯穿收集反映民意和落实维稳措施两个核心内容。

(三)落实化解矛盾和维稳措施,全程跟踪项目实施。建立重大事项涉稳隐患直报制度,针对实施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采取有力措施及时化解,保障重大事项顺利实施。

三、工作措施

(一)成立全局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王子华(局长)

副组长:卢云鹏(副局长)

成员:杜勇 樊巨海 呼小平张伟 郭平智 李向前

王万福 贾战雄 吴文斌 乌云斯琴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张文清同志兼任。

(二)建立健全有关工作制度,确保风险评估规范化

1、建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重大事项申报制度。重大事项确定后,我局将本月重大事项项目名称、实施单位、工作人员、申报时限按规定格式(见鄂稳发„2011‟5号)填写报表,于每月25日前向旗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领导小组办公室申报。

2、建立评估报告备案制度。评估程序完成后,我局在对评估事项进行充分分析、细致论证的基础上,对评估项目实施建议、公示情况、专家论证情况、群众意见、属地政府意见、风险预测、风险化解措施等原始材料汇编成册,并按

规定格式形成评估报告一并报本级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

3、建立评估工作实施进展情况通报制度。我局于每月25日前将当月工作进展情况、典型做法、典型案例、工作推进措施等情况报告旗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领导小组办公室。

四、考核问责

建立《伊金霍洛旗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考评制度》,将推进风险评估工作作为党政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列入维稳(或实绩)考评体系,分别从组织领导、具体实施及工作成果三个方面进行评价考核。严格实施检查述职、“一票否决”、组织处理等方面的责任追究制度,对贯彻执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化解机制不力、酿成重大不稳定事件的,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实行责任查究,严肃追究有关单位领导和相关人员责任。

(一)评估责任追究。评估主体不按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评估导致决策失误,给党、国家和人民利益以及公共财产造成较大或者重大损失等后果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的有关规定和《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第二十条的规定,对责任人给予相应处分;依照《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第一百二十七条的规定,对责任人中的共产党员给予相应处分。评估主体隐瞒真实情况或者弄虚作假,给

党、国家和人民利益以及公共财产造成较大或者重大损失等后果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的有关规定和《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第二十二条的规定,对责任人给予相应处分;依照《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第一百三十一条的规定,对责任人中的共产党员给予相应处分。需要对责任人中的党政领导干部实行问责的,依照《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的有关规定处理。

(二)决策责任追究。

决策机关不根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结论进行决策和实施有关事项,给党、国家和人民利益以及公共财产造成较大或者重大损失等后果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的有关规定和《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第二十条的规定,对责任人给予相应处分;依照《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第一百二十七条的规定,对责任人中的共产党员给予相应处分。决策机关在决策实施过程中,对引发影响社会稳定重大问题的决策不暂停决策实施,或者不及时调整决策,给党、国家和人民利益以及公共财产造成较大或者重大损失等后果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的有关规定和《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第二十条的规定,对责任人给予相应处分;依照依照《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第一百三十一条的规定,对责任人中的共产党员给予相应处分。需要对

责任人中的党政领导干部实行问责的,依照《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的过关规定处理。

五、进度安排

(一)安排部署阶段(5月1日—5月31日)。成立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领导小组,加强组织领导。各司法所单位根据《内蒙古自治区关于建立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的指导意见(试行)的通知》,结合实际,制定本部门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办法及相关制度措施,于5月31日前报旗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召开本部门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会议,对此项工作的深入推进实施进行安排部署。

(二)宣传阶段(6月1日—6月30日)。开展风险评估集中宣传,在主要媒体集中刊发报道,提高全社会认知度。

(三)实施推动阶段(7月1日—11月30日)。组织实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并将工作进展情况及时报旗风险评估领导小组办公室。

篇7:企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建设情况自查报告

为进一步提高开发区有关部门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有效从源头上预防、减少和消除社会稳定风险,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要求在定决策、上项目、做决策前,认真研判可能对社会稳定带来的影响,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自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开展以来,开发区有关部门维护社会稳定的责任意识普遍增强,认真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主动性普遍增强,近期没有发生因政府决策失误而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得到上级部门的充分肯定。

一、加强组织保障,维护大局稳定

(一)把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亲自抓。并召开班子会议,推动开发区有关部门全面落实风险评估的各项措施,研究协调解决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中涉及到的重大问题。并组织相关部门征求意见、专题研究部署。

(二)建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责任体系。开发区认真贯彻“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细化各部门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责任,层层明确责任主体。进一步明确党政一把手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负总责、其他领导“一岗双责”的总体要求。各职能部门、各社区切实承担起维护稳定的第一责任,主要负责人切实履行好第一责任人的职责。辖区形成了各级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相关部门合力抓,确 保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的落实。今年以来,共办理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案例2起,矛盾纠纷排查化解能力进一步增强。

二、加快项目推进,促进经济发展

(一)立足全局,筛选评估重点。今年是开发区大开发、大建设、大发展的关键之年,经济发展将驶入快车道,重大工程项目将陆续开工建设,各类不稳定因素日益增多。活动开展以来,管委会领导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区社会事务管理局积极发挥牵头抓总职能作用,站在服务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度,认真组织,充分论证,以“点”上评估工作的推进,带动“面”上工作的整体好转。

(二)争取主动,把握评估时机。为充分发挥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在服务项目建设方面的积极作用,按照“重心下放、关口前移”的原则要求,将评估工作置于决策酝酿、项目开工前期,要求责任主体在规定时限完成评估报告,提出可行性方案,营造良好建设发展环境。

(三)注重长远,全程跟踪服务。重大决策实施、项目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随着时间的推移、建设进度的加快、政策影响面的扩大,矛盾纠纷将会花样翻新,不稳定因素将会层出不穷,前期认定的风险评估结果将会不合时宜。为此,在注重兼顾长远利益与当前利益的前提下,着力加强过程管理,全程跟踪服务,做到事前有预防、事中有控制、事后有总结,始终为经济建设提供动态的稳定发展环境。自2011年1月以来,共跟踪服务投资过亿元的大项目26个,确保不因涉稳问题延误、推迟工期。

三、科学民主决策,提高执政能力

(一)规范决策程序,提高执行力。按照《东营市2011年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暨平安建设工作检查考核办法》的规定要求,坚持科学、民主、依法决策,在重大事项出台或实施前,组织相关部门深入开展论证,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充分尊重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建议权、监督权,将民情民意融入政府决策,集中民智,凝聚民心,提高政策执行力。自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实施以来,共通过召开座谈会、发放调查表、入户走访等形式,搜集群众意见建议100余条,为党工委、管委会决策夯实了群众基础。

(二)保障群众权益,提高公信力。面对人民群众在物质、精神领域和民主法治等方面的新要求,树立以“利益协调”为重要内容的群众工作理念,积极构建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平合理的利益补偿机制,在征地拆迁、工程建设、安置补助等方面,以人为本,制定多元化、多层次的补偿标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正当利益表达诉求。

(三)强化责任落实,提高整体合力。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部门扎实履职,紧密配合。实际工作中,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情况,列入辖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暨平安建设工作考核内容,对因落实不力,造成重大影响的通报批评。对不认真履行职责,应评估而未评估或在评估过程中弄虚作假、社会稳定风险化解不到位,造成重大影响的,按照相关规定,追究有关部门、单位及其主要责任人、直接责任人的责任。

四、存在问题及下步工作打算

篇8:企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

一、制定合理的薪酬制度

一般来说, 薪酬的范围决定员工素质的高低和能力的大小, 决定员工对企业的付出度和忠诚度。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 竞争越来越激烈, 知识型人才的流动也越来越大, 企业管理者, 特别是具有一定技术含量的知识型企业的管理者, 必须要认识到:员工素质是有弹性的, 员工素质越高, 能力越强, 企业就越能达到和接近经营目标, 而知识型人才只有合理的薪酬待遇才能使他们觉得自己的价值得到体现, 才能减少跳槽人数降低员工的流失率, 才能提高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充分激发他们的聪明才智更好地为企业服务。但是也不能一味地认为, 只要高薪就能够吸引和留住人才。国外许多薪酬专家在进行效能工资理论研究时发现, 员工薪酬越高, “怠工”率就越低, 但超出市场竞争率的工资并不能保证该企业拥有一支能力更强的工作队伍。因此, 企业只有根据当地同行业的工资水平、企业的性质特点、员工队伍的结构等因素制定出相对合理的薪酬制度, 再通过其他需求因素, 唤起员工内在的激情和动力。企业在改革过程中, 特别是集团制企业在改革过程中更重要的是保持薪酬的相对稳定, 而这点往往被忽视, 为了所谓的公平, 往往忽略的每个下属企业的实际情况, 而实行薪酬制度“一刀切”, 即不论企业性质、大小、人才队伍结构等实行统一的薪酬制度, 原来高的单位重组进来之后薪酬“拦腰砍几刀”, 有的重组进来后连升几级, 这些现象都是不利于企业改革或改制过程中队伍的稳定的。集团公司在改制重组中, 要想员工队伍稳定, 关键还要保持薪酬的相对稳定。

二、提供更好的发展空间

一个员工进入到企业, 除了拥有一份相对优厚的工薪收入之外, 更多关注的应该是企业和员工未来的发展前景。在改革过程中, 要稳住员工队伍, 还必须正确设计好企业和员工个人的职业发展生涯, 引导员工正确认识和理解公司的发展和个人发展的统一。只有企业的发展和员工个人的职业发展需求相一致时, 员工的内在动力和工作激情才会被唤醒, 员工的忠诚度也会大大提高, 即使在改革浪潮中企业处于逆境, 知识型员工也会从自身职业生涯的长期规划考虑, 和企业并肩共渡难关, 摆脱困境。在企业改革过程中, 企业管理者应通过各种方式, 积极主动与员工沟通交流, 让员工更多地了解企业的发展定位, 让员工更好的把握自身的发展方向, 并通过人力资源部门的专业知识, 引导员工根据自身不同的兴趣、能力和价值观, 帮助每个员工根据公司的发展, 分阶段、分层次设立具体的职业生涯规划。同时, 企业还应加强对企业知识型员工的培训, 让企业培训成为员工的一种福利待遇, 为员工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 使其不断学习, 提高各项业务技能, 增强自身综合素质, 从而提高企业的回报率。曾有一位学者很形象地将培训比喻成给员工的一颗糖:企业给员工一颗糖的代价, 可能得到的将是一罐糖的回报。这比喻一点也不过份, 企业给员工一次培训机会, 对于企业来说仅仅是一颗糖的付出, 却换回员工高效的回报。同时, 通过培训, 可以提高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 更可以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形成一股学习型企业文化, 创建一个学习型的企业。

三、建立科学的考核机制

现代化企业的竞争, 关键是人才的竞争。一支有合作精神、有事业心、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员工队伍, 是一个企业在改革过程中打胜仗的关键。企业员工队伍中工作能力各不相同, 要建立和不断完善一套科学、合理、高效的内部管理运行机制以及评价体系, 建立完备的绩效考核制度, 实现全员考核, 考核到人到岗, 要对不同序列、不同层级和不同门类岗位的性质、特点和职责, 设置不同的考核指标。例如对经营性岗位重点考核目标任务的完成情况, 对行政岗位重点考核管理创新以及对一线部门的管理和服务质量, 对工程技术岗位重点考核安全、质量和进度等。目前, 有一些专业性较强的知识型企业, 往往对行政后勤岗位不重视, 从薪酬设置到评先评优常常把行政岗位的工作人员忽略其中, 这种做法是失衡的, 将直接造成员工内部矛盾和员工队伍的不稳定。因此, 在制定绩效考核时应充分考虑每个岗位的特性有针对性地开展, 避免机制不合理。在完善考核的基础上, 确定薪酬标准, 考核的结果要通过薪酬和其他激励手段来体现, 适度拉开收入分配差距, 形成良性竞争, 对那些为企业做出特殊贡献或重大贡献的员工在工作机会和报酬方面给予相应的体现, 使他们在付出劳动和汗水的同时, 从企业的获取的回报中最大限度地符合其心理期望, 从而充分调动广大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吸引知识型员工加盟, 稳定人才队伍。

四、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任何人都喜欢在轻松、愉快、舒适的环境下工作, 这样的工作环境让员工更有效率、更愿意投入工作。作为企业, 要长期营造一种“快乐工作”的企业文化氛围, 并随着时间的推移, 让这种文化慢慢渗透到员工里面, 从而形成一种无形的凝聚力。这种“快乐工作”的氛围应包括三方面:一是员工的自豪感。如企业在同行业中有较好的声誉, 有竞争力的薪酬福利制度, 甚至还有优美、舒适的办公环境以及相应的康体设施等这些基本的东西, 应让这些东西成为员工工作的荣耀和自豪感。二是员工的成就感。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同样, 好员工也是夸出来的, 企业管理者应更多地支持员工参与社会活动, 更多地夸奖员工, 使员工在从事工作过程中, 能够得到社会的认可、公司的认可、同事的认可甚至自己至亲的认可。三是员工的归属感。现在管理中, 有很多企业提倡“家”一样的管理, 其实这个“家”并非家族式的企业, 而应该是员工对企业的一个情感寄托, 使企业如“家”一样的温馨自在, 如“家”一般地关爱员工。同时, 企业应该营造一个透明的、阳光的企业, 《素书》有云:危国无贤人, 乱政无善人。同理, 一个混乱的公司, 人人皆有小人之嫌。故此, 企业在处理各项事情的时候都要公平、公正、公开, 从而一种良好的工作氛围, 进而提高员工的凝聚力, 充分发挥员工的主动性。

《财富》杂志的托威斯。斯图尔特说过:“寻找, 培养和留住人才是当今企业面临的最大挑战”。因为, 企业在改革过程中, 要真正树立起以人为本的观念, 不断创新和完善各项机制, 持续员工特别是知识型员工队伍稳定, 增强企业竞争力, 保持企业持续发展。

摘要:企业改革, 从对员工心理影响到员工队伍稳定的影响应该说是比较大的, 从改革前企业一切的相对熟知和稳定, 到改革过程中无法预知和无法确定的心理情绪, 应该是直接导致不稳定的重要因素。在企业中, 知识型员工是一群具备较强学习和创新能力的人群, 企业在改革过程中能保持这一类人群队伍相对稳定性, 应该是增强企业活力, 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本源, 也是企业改革过程中顺利过度的关键。

上一篇:笑点十足的搞笑语录下一篇:青云一联小创建平安校园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