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外婚姻财产问题

2024-05-16

涉外婚姻财产问题(精选8篇)

篇1:涉外婚姻财产问题

婚姻家庭财产问题

——房产问题在基层法院中离婚案件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而在离婚案件中最容易出争议的除了子女扶养问题,可能就属财产分割问题了,有些当事人的夫妻共同财产颇丰,可能涉及车辆、公司股份、证券、存款、有特定价值的收藏品、其他动产、知识产权收益等;而在涉及普通百姓的离婚案件中,可能最有价值的就是房产,因为它也许是老百姓一生的积蓄,没有它,真个是倾家荡产了。在离婚诉讼中如何处分房产问题呢,下面简单介绍一二。

关于“私产房”的分割或是处分问题。

“私产房”即公民个人可以拥有所有权的房产,如果此房产系在夫妻共同生活期间所获得(包括商品房、集资房、合作建房、购买的房改房、购得二手房等),在无相反财产约定、协议(参见婚姻法第十九条、第十八条规定)的情况下,这种房产是夫妻共同财产,可以在离婚诉讼中进行分割,但是具体分割情况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

1、夫妻一方是产权人,且是婚后购买或是赠与或其他方式获得,有房屋所有权证,且与他人无产权争议,包括与当事人的其他家庭成员亦无产权争议,不存在就房产产生的未清偿银行贷款,则该房产可能按有关规定进行分割,具体分割方式可考虑对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二)》第二十条规定,制定诉讼策略:该条款规定“ 双方对夫妻共同财产中的房屋价值及归属无法达成协议时,人民法院按以下情形分别处理:

(一)双方均主张房屋所有权并且同意竞价取得的,应当准许;

(二)一方主张房屋所有权的,由评估机构按市场价格对房屋作出评估,取得房屋所有权的一方应当给予另一方相应的补偿;

(三)双方均不主张房屋所有权的,根据当事人的申请拍卖房屋,就所得价款进行分割。”

当然在诉讼中因为涉及协商、竞价、拍卖、作价、鉴定(评估)、举证期限、其他诉讼程序问题,当然要适用民事诉讼法的有关程序规

定,这些当事人可与自己的律师或是其他法律行业人士咨询。

2、值得注意的是,有些房产,虽是有产权证,有证据证明是夫妻共同财产,但是存在贷款未还清楚的情况,应该讲这样的房产并不是有全部的产权的,可考虑对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二)》第二十一条规定制定诉讼策略:该条款规定“离婚时双方对尚未取得所有权或者尚未取得完全所有权的房屋有争议且协商不成的,人民法院不宜判决房屋所有权的归属,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判决由当事人使用。

3、虽是夫妻一方或双方名下的房产或是其他财产,但涉及到夫妻之外其他家庭成员的利益,即这一房产可能是家庭共同财产,这种情况下,就不是离婚案件可解决的问题了,因为离婚案件的当事人是夫妻双方,任何第三方均不可以当事人身份参与诉讼,故此类案件当事人可对照《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财产分割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第20条规定制定诉讼策略,该条款规定:“离婚时夫妻共同财产未从家庭共同财产中析出,一方要求析产的,可先就离婚和已查清的财产问题进行处理,对一时确实难以查清的财产的分割问题可告知当事人另案处理;或者中止离婚诉讼,待析产案件审结后再恢复离婚诉讼。”当然,如果不是夫妻一方或双方名下的房产,但可能是夫妻与家庭成员共同的房产,当然也可考虑通过析产,确定有关份额,进行分割。

4、虽是夫妻一方名下房产,是婚后取得,但是该房产无产权证,可能只有合同或是其他证据,则或可考虑对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二)》第二十一条规定制定诉讼策略,前面已经讲过,这里不再赘述。

5、如果是一方婚前购得的房产,且有贷款在婚后还款,如离婚时尚未还清贷款,如何分割,也可参考前述《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二)》第二十一条规定制定诉讼策略。

二、关于“公产房”的有关问题

公产房的所有权不是公民个人,应该讲在离婚诉讼中,如符合有关条件,当事人可主张承租权,对此可考虑对照《关于审理离婚案件中公房使用、承租若干问题的解答》的有关规定制定诉讼策略,例如符合以下情况下房产,双方均是可以主张承租权的“

(一)婚前由一方承租的公房,婚姻关系存续5年以上的;

(二)婚前一方承租的本单位的房屋,离婚时,双方均为本单位职工的;

(三)一方婚前借款投资建房取得的公房承租权,婚后夫妻共同偿还借款的;

(四)婚后一方或双方申请取得公房承租权的;

(五)婚前一方承租的公房,婚后因该承租房屋拆迁而取得房屋承租权的;

(六)夫妻双方单位投资联建或联合购置的共有房屋的;

(七)一方将其承租的本单位的房屋,交回本单位或交给另一方单位后,另一方单位另给调换房屋的;

(八)婚前双方均租有公房,婚后合并调换房屋的;

(九)其他应当认定为夫妻双方均可承租的情形。”

三、如果离婚后没有房产居住,怎么解决。

如果离婚案件的当事人在诉讼中无法得到房产的所有权或是承租权,怎么办?应该来讲,这种情况在诉讼中可能会遇到的,对此可考虑对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一)第二十七条规定制定诉讼策略,该条第二款规定“一方离婚后没有住处的,属于生活困难。”另依据婚姻法第四十二条规定“离婚时,如一方生活困难,另一方应从其住房等个人财产中给予适当帮助。具体办法由双方协议;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判决。” 案例 父亲在和继母结婚之后,买了一套房子,房子署名是女儿一个人,但产权证在父亲和继母保管。现父亲和继母闹离婚,因种种原因也需

卖房,请问继母可以平分一半房子吗?产权证被继母扣住是否无法卖房?

解答:

1、房产证上是女儿的名字、房产登记在女儿名下:这房子就是女儿的个人财产了,与父亲和继母无关。

2、如果是继母和你父亲离婚:只能分割他们夫妻的共同财产,无权分割女儿的房产,所以:继母【不可以】平分一半房子。父亲也同样没有权利分这房。

3、“因种种原因也需卖房”:

(1)房子是女儿的,如果想卖房,必须得到女儿的同意或授权委托父亲,父亲才能卖房。

(2)如果女儿还未成年:即使有女儿的同意也不能卖,因为未成年人的意思表示无效(即使女儿已经超过10岁、属于限制行为能力人,女儿同意卖房的表示也很可能被认定为与其年龄智力不相符而被确认为无效),想卖房,应征得女儿的监护人同意才行(父亲、母亲)。

4、“产权证被继母扣住是否无法卖房?”:

(1)没有产权卖房无法过户。

(2)解决办法:一是向继母索要,不给可以到法院起诉请求继母返还房产证。二是可以不理继母,到房管局将房产证挂失后补办一个,然后再卖房。

在当今的和谐社会下,我们不希望有任何家庭婚姻财产问题出现,但如果到了非分开不可的情况下,也要冷静处理。根据法律法规,依法处理婚姻家庭财产问题。

篇2:涉外婚姻财产问题

去年11月底,阿红起诉要求与丈夫阿明离婚,理由是阿明有生理缺陷不能生孩子。阿红说,她与阿明2002年登记结婚。由于婚前双方缺乏了解,感情基础较差,再加上工作原因,婚后双方长期过着分居生活。而且,阿明婚前还故意隐瞒了他生理上的缺陷(没有生育能力)。从2007年开始,他们之间一直过着有名无实的夫妻生活。因为房子是阿明婚前按揭购买的,她要求分割双方婚后的共同还贷款5万元。

今年3月,南宁市江南区法院开庭审理该案。法庭上,阿明说,他和阿红是恋爱4年才结婚,而且婚前都做了婚检,他不可能隐瞒生理缺陷。事实上是阿红对他不忠,常年不归夫家。2006年底,虽然他们的孩子出生了,可关系并未改善。阿红还经常说,他们现在抚养的孩子不是阿明的,阿红的言语严重伤害了他们。阿明要求作DNA鉴定,以确认孩子到底是不是他亲生的。

江南区法院遂委托金桂司法鉴定中心进行DNA鉴定,鉴定结论为:孩子确实不是阿明的。依据这份鉴定,阿明要求阿红赔偿他精神损失费4万元,并返还5年抚养孩子的抚养费6万元。此时,阿红才承认她的行为伤害了阿明。

结果:

法院认为,在双方夫妻关系存续期间,阿红与他人生育孩子,违反了婚姻法关于夫妻应当互相忠实的规定,对阿明造成了较大的伤害。他们夫妻感情破裂,过错在于阿红,阿明没有过错,因此阿明有权请求损害赔偿。

根据阿红的过错及造成的后果,法院酌定由阿红向阿明支付损害赔偿金8000元。阿明对孩子没有法定抚养义务,阿红故意隐瞒,阿明有权向阿红追索抚养费总额的50%。经法院认定,5年抚养费的一半为3万元,阿红应返还给阿明。

由于房子是阿明的婚前财产,双方共同还贷4年。法院最终认定,房子归阿明,阿明补偿阿红2.5万元。法条链接

篇3:涉外婚姻财产问题

一、婚姻合伙理论产生的背景

合伙具有悠久的历史, 它起源于人类需要合作——共同生产劳动——这一简单事实。早在远古的血缘家庭里, 由于人们劳动的必然竞合, 人身关系上的互相制约, 共有不便分散, 家庭就有了共产合伙的一般特征。[1]

合伙具有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合伙人为了经营共同的事业而结合在一起, 婚姻关系作为一种基本的家庭关系, 其是否属于共同事业的范畴?解决这一点的关键在于婚姻是什么。“从法律的角度讲, 婚姻可以被视为一种身份;一种契约;一种财产形式一种信托关系;一个法律实体或一个微小的主权。身份和契约的模式自然已经广为流行并最引人注目”, 但是其他模式“在婚姻法律制度中也都以不同的方式得到反映。”[2]学术界关于婚姻性质存在两种不同的学说:婚姻契约说和伦理共同说。

二、婚姻合伙理论的内涵

婚姻合伙理论将婚姻视为一个分工合作、互惠共享的合伙共同体, 配偶双方共同出资, 共同经营, 在不同程度上对婚姻作出不同的贡献。夫妻二人不再是单独的个体, 他们作为合伙人, 必需为了共同的幸福作出努力。因此, 该理论最大的特点就是共享性, 即承认夫妻各方共同创造了婚姻的利益。该特性建立在平等理念的基础上, 因此, 也是离婚时平等分割婚姻财产的依据。

(一) 婚姻合伙与普通合伙的共同点

1. 主体的平等性。

平等原则是民法的首要原则, 任何民事主体在民法上都具有独立的法律人格、享有平等的法律地位、权益得到同等的保护。[3]婚姻的缔结是一种民事法律行为, 其应受民事法律的调整, 把婚姻视为合伙, 旨在消除婚姻内的不平等, 承认夫妻双方人格身份权利的平等、承认夫妻双方对于婚姻所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平等, 总之, 夫妻间地位的平等是婚姻合伙理论成立的前提条件。

2. 意志自由性。

意思自治是民事法律行为最显著的特征, 合伙是合伙人之间基于意思自治的联合, 合伙人通过达成一致协议得以建立合伙关系。婚姻合伙成立的必要条件就是必须男女双方完全自愿, 即男女双方作出结婚的意思表示, 且意思表示真实、一致。

3. 以相互信赖、忠诚为纽带、以共同事业为经营方向。

合伙具有高度人合性, 它建立在合伙人之间高度信任基础上, 是合伙人相互选择的结果。婚姻的成立与维系离不开夫妻之间的忠诚与信赖, 夫妻双方以不同的形式对家庭做出不同的贡献, 以便共同经营婚姻家庭的事业。用心“经营婚姻”已成为现代人参悟婚姻的重要表现。[4]

(二) 婚姻合伙与普通合伙的区别

爱情是维系婚姻合伙的重要情感纽带, 这是其区别普通合伙的显著特征, 当维系婚姻的爱情消失, 婚姻合伙就面临随时解散的危险。因此, 在我国司法审判实践中, 判决离婚的一个重要依据就是夫妻感情是否确已破裂。爱情的无私性又使婚姻合伙具备第二个独有的特征, 即互惠的利他主义。普通合伙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产生的, 在商场如战场的时代, 其必被打上利己主义的烙印。婚姻合伙理论强调互惠的利他主义, 既能有效地保证婚姻各方的独立利益, 又能促进婚姻共同事业的发展。

三、夫妻共同财产制

夫妻财产制, 是确定夫妻婚前财产和婚后所得财产的归属、管理、使用、收益、处分以及婚姻终止时的财产分割等问题的法律制度。

(一) 夫妻财产制的基本类型

夫妻财产制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学者陈苇在《婚姻家庭立法研究》一书中, 详细、精确的介绍了夫妻财产制的基本类型。按照陈苇教授的观点, 夫妻财产制的基本类型如下:按照夫妻财产制的发生依据可以分为法定财产制和约定财产制;按照夫妻财产制适用的情况又可以分为法定财产制与非法定财产制;按照夫妻财产制内容可分为共同财产制、分别财产制、剩余共同财产制、统一财产制和联合财产制;按照夫妻财产制度设计的夫妻财产归属氛围共同财产制与特有财产制。

随着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 夫妻财产内容必然呈现多样化的特点, 但一些制度因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也为人们所遗弃, 现在为各国所经常采用的主要有:分别财产制、剩余共同财产制和夫妻共同财产制。

(二) 夫妻共同财产制

夫妻共同财产制, 是指确立夫妻婚前财产和婚后财产的归属、管理、使用、收益、处分以及对外的财产责任、婚姻关系终止时的财产清算、分割等问题的法律制度。夫妻共同财产制承认妇女家庭劳动的价值, 承认夫妻双方婚姻的成功所作出的贡献都是平等的, 从而实现了男女实质意义上的平等。

夫妻共同财产制根据财产的范围不同, 又分为一般共同制、动产及所得共同制、婚后所得共同制、劳动所得共同制等形式。[5]根据我国现行婚姻法及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 我国目前实行的夫妻共同财产制度为婚后所得共同制+约定财产制。

四、婚姻合伙与我国的夫妻共同财产制

婚姻合伙理论的基本原则起源于夫妻共同财产制度, 二者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因此, 对于夫妻共同财产基本原则更为合理的表述应该是, 夫妻双方作为平等的法律主体, 各方为婚姻合伙事业的完成共同做出了实质的有意义的贡献。

(一) 婚姻合伙视野下我国夫妻共同财产的界定

我国目前的夫妻共同财产制度采用的是婚后所得制度, 但是扩大了夫妻特有财产的范围, 体现了对夫妻个人财产的保护;同时增2013年第3期中旬刊加了约定财产制, 以尊重夫妻双方的意思自治。

1.婚姻合伙视野下我国法定夫妻共同财产界定。

我国现行《婚姻法》以例示的方式对夫妻共同财产的范围进行了规定,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 工资、奖金。这里的工资、奖金应作广义的解释, 即夫妻双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付出劳动所得的一切报酬;第二, 生产、经营的收益。生产、经营的收益, 是指夫妻双方或一方在婚后从事生产、经营所得的劳动收入和资本性收入 (如买卖股票、债券或投资于公司、企业的股份分红所得收入) ;[6]第三, 知识产权的收益, 包括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实际取得或者已经明确可以取得的财产性收益;第四, 因继承或赠与所得的财产;第五, 其他应当归共同所有的财产。

以上财产类型中, 颇受争议的当属第4项。关于继承、赠与所得的财产是否属于夫妻共同财产, 长久以来一直争议不断。我国《继承法》明确规定, 女婿、儿媳并非法定继承人, 但是将一方继承的财产作为夫妻共同财产, 等于扩大了法定继承人的范围, 与继承法的规定相违背;而遗嘱继承体现了个人对其所有财产的处分权, 如果将夫妻一方因遗嘱继承而得到的财产视为夫妻共同财产, 等于变更了遗嘱, 违背了遗嘱人意志, 限制了其财产的自由处分权。[7]基于此, 有的学者甚至提出应修改《继承法》。关于此争议, 笔者认为运用婚姻合伙理论便迎刃而解。婚姻合伙理论强调婚姻的共同体性质, 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应当互惠共享, 在此期间只要没有当事人相反意思表示, 因继承或赠与、遗赠取得的财产就是以婚姻共同体名义受领的, 理应属于婚姻共同财产。

2. 婚姻合伙视野下我国法定夫妻特有财产界定。

夫妻特有财产制, 指基于法律规定或者夫妻约定, 婚后由夫妻一方保留部分财产作为各自所有, 各自管理、使用、收益和处分的夫妻财产制度。夫妻特有财产与共同财产制相并存, 是对共同财产制的限制与补充。

我国《婚姻法》第18条明确规定了夫妻特有财产的范围,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第一, 一方婚前财产, 包括动产、不动产及婚前取得的权利, 在婚后实际取得的财产;第二, 一方身体受到伤害获得的医疗费、残疾人生活补助费等费用;第三, 遗嘱或赠与合同确定只归一方的财产;第四, 一方专用的生活用品;第五, 其他应当归一方所有的财产。

本条第一项规定涉及到婚前财产婚后消耗如何处理的问题。最高人民法院1993年11月《财产分割具体意见》第16条规定:“婚前个人财产在婚后共同生活中自然毁损、消耗、灭失, 离婚时一方要求以夫妻共同财产抵偿的, 不予支持。”

该司法解释虽然颁布已久, 但是其并未与现行法律发生冲突, 因此, 仍然有效。但其存在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比如, 在北方农村, 男女结婚, 男方多提供住房, 女方则提供如家具、家电类嫁资。女方提供的嫁资多属动产, 容易磨损, 贬值也非常快, 但是, 男方置备的房屋往往不贬值反而升值。此种情况下, 如果根据《财产分割具体意见》进行处理则显失公平。笔者认为, 在审判实践中, 法官可以参考婚姻合伙理论来解决矛盾纠纷, 将男女双方各自的婚前个人财产看作对婚姻合伙的投资, 根据共同负担、共享收益的原则, 将已经消耗掉的婚前个人财产从婚姻共同财产中扣除予以补偿。

此外, 2011年8月份颁布的《婚姻法》司法解释三扩大了夫妻特有财产的范围, 该解释第五条规定:“夫妻一方个人财产在婚后产生的收益, 除孳息和自然增值外, 应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

从法律角度讲, 个人财产收益可分为孳息、投资经营收益、自然增值。孳息分为天然孳息和法定孳息两种。天然孳息是指依物的本性天然而长, 不需要人力作用就能获得, 比如鸡生的蛋;法定孳息, 是根据法律的规定, 由法律关系所产生的收益, 比如出租房屋的租金等。自然增值, 指非人为的增值, 是夫妻个人婚前财产在不改变状态的情况下实现的增值, 其增值主要受市场价格等非人为因素的影响, 比如, 房屋价格的增长。投资经营收益, 指投入一定的物或者资本, 通过经营、管理、交易等行为产生的收益, 根据我国现行《婚姻法》的规定, 生产、经营性收益属夫妻共同财产。

根据《物权法》规定, 孳息的归属应跟随原物、一物之上也不能存在两种不同的所有权, 《婚姻法》司法解释三将原物与其产生的收益相剥离, 是否与《物权法》相冲突?笔者认为, 运用婚姻合伙说的共享原则能够灵活解决这一问题。

婚姻合伙同普通合伙一样, 强调合伙人共同经营、共享收益、共担风险。婚姻关系存续期间, 夫妻一方或双方以不同的方式共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其产生的收益理应属于夫妻共同财产。虽然孳息、自然增值附属于原物, 但是, 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 其并不是夫妻共同劳动所得, 因此, 把孳息、自然增值划分为夫妻特殊财产并无不妥。

(二) 婚姻合伙视野下特殊共同财产的界定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财产形式呈现多样化的特点, 除了一般的动产、不动产以及既得权利、利益之外, 出现了区别于常规的特殊财产, 例如, 人力资本。人力资本是指, 人的技能、知识和通过对个人在时间、精力和金钱上的投资获得的或增加的社会阅历, 是一种提高未来收入的丰富形式。[8]随着经济的发展, 人力资本在家庭财产积累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成为家庭财富的主要源泉。[9]

我国审判实践中, 要求分割人力资本的案件不在少数, 但是婚姻法及其司法解释尚未对此涉及, 因此, 法院在处理此类案件时往往作出不予处理的结果。相比之下, 早在1965年美国著名的奥布润案件中, 奥布润在取得医生执照的两个月后, 向法院起诉离婚, 法院考虑到奥布润夫人在奥布润求学期间, 赚钱维持家庭生活, 才得以使奥布润完成学业并取得执照, 因此, 法院判决奥布润支付相当于他医生执照价值的40%的金额给其妻子。

一样的案例不一样的判决结果, 原因在于, 人力资本是否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在离婚时予以分割。在知识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 婚姻财产分割不能仅局限于有形财产, 毕竟像人力资本这样的无形财产, 其投入的成本与得到的利益都是巨大的。笔者认为, 婚姻合伙理论很好的解决了人力资本是否应作为夫妻共同财产予以分割的难题。

人力资本具有专属性, 夫妻一方取得的文凭、执照或个人职业信誉理应归一方所有, 为什么夫妻另一方可以分享这种权利?对此, 婚姻合伙理论作了很好的论证。该理论认为, 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 一方取得的学位或执照等, 应属于夫妻合伙事业的收益。因为, 在获取这一成果的过程中, 取得文凭或执照的一方, 需要亲自参加学习、培训, 是直接的贡献者;夫妻另一方, 虽然不参加学习和培训, 但是其要从事家务劳动或者外出工作来维持家庭生活, 甚至可能用自己的工作收入为对方支付培训费用, 这也是对对方取得学位、执照等人力资本的间接贡献。这两种贡献不分大小、应具有同等价值。

婚姻合伙说的核心原则是夫妻共享, 夫妻作为合伙人, 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共同为婚姻事业付出自己的努力, 按照合伙共担风险、共享收益的基本原则, 夫妻双方还要各自同等地享受合伙成果中的经济利益。因此, 夫妻双方共同享有夫妻一方在婚姻期间取得的文凭或执照中的经济利益, 是公平合理的。[10]

五、结尾

婚姻合伙理论作为解读婚姻关系的新视角, 对于解读、审视和建构我国的夫妻共同财产制度有着积极的意义。它有效解决了夫妻共同财产制度中的理论和实践难题, 同时有助于鼓励夫妻双方团结互助、相亲相爱、同甘共苦, 增强家庭成员之间的凝聚力, 从而达到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

本文的不足与局限:婚姻合伙理论在我国尚属于起步阶段, 有关该学说的文献也较少, 本文仅局限于对婚姻合伙视野下夫妻共同财产界定相关问题的分析, 应该看到, 该理论也能较好地解决夫妻共同财产的管理、分割等问题。笔者希望通过此篇文章, 为审判实践中夫妻共同财产相关问题作出绵薄之力, 也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写出更多有关该学说的文章。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财产形式呈现多样化特点, 夫妻共同财产的界定、管理和处分也日益复杂, 夫妻财产关系不再简单。为了解决审判实践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也为了协调夫妻个人利益和婚姻共同体利益的冲突, 婚姻合伙视野下的夫妻共同财产制度将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解读我国的夫妻财产制度。

关键词:合伙,婚姻合伙,夫妻共同财产制,人力资本

参考文献

[1]赵旭东.企业法律形态论[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 1994.

[2][美]威廉.J.欧德纳尔、大卫.艾.琼斯.美国婚姻与婚姻法[M].顾培东、杨遂全译, 重庆:重庆出版社, 1986.12.

[3]李开国.民法总则研究[M].法律出版社, 2003.67~68.

[4]胡苷用.婚姻合伙视野下的夫妻共同财产制度研究[M].法律出版社, 2010.20.

[5]胡苷用.婚姻合伙视野下的夫妻共同财产制度研究[M].法律出版社, 2010.50.

[6]陈苇.婚姻家庭继承法学[M].群众出版社, 2005.132.

[7]马原.新婚姻法释义[M].人民法院出版社, 2002.136~137.

[8]Joan M.Krauskopf, “Recompense for Financing Spouse'sEducation:Legal Protection for the Marital Investor in Human Capital&quot;, Kan.L.Rev.Vol.28 (1980) , pp.379, 381.

[9]Joan M.Krauskopf, “Recompense for Financing Spouse's Education:Legal Protection for the Marital Investor in Human Capital”, Kan.L.Rev.Vol.28 (1980) , pp.379, 381.

篇4:涉外婚姻财产问题

关键词:涉外;无人继承;遗产

无人继承财产,亦称之为“绝产”。它是指原财产所有人具体明确,但是由于原财产所有人在死亡时没有留有遗嘱,而按照一般的遗产继承程序又无法确定遗产继承人时,该遗产被确定为无人继承财产[1]。由于涉外无人继承财产本身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因此在确定无人继承财产的主体、客体和权利义务及责任承担方面,不同的国家对此都有不同的法律规定。本文主要从无人继承财产主体、客体、权利义务及责任的涉外性和法律适用建议等方面进行简要阐述。

一、无人继承财产主体的涉外性

无人继承财产的主体既包括接受财产继承的继承人,也包括死亡时留有遗产的被继承人,他们在涉外继承的法律关系中相辅相成,相互依存[2]。在涉外无人继承财产主体方面,只要有一方当事人具有涉外性,即具有外国国籍或者在外国拥有固定的住所,那么在财产继承的法律关系中就应当以涉外继承关系来处理。

二、无人继承财产客体的涉外性

民法中的客体,是指民事主体在民事法律关系中的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所共同指向的对象,而在继承法律关系当中也不例外,其客体是指被继承人死亡时所遗留的个人财产。无人继承财产的客体的涉外性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对于继承人来说,只要其国籍或者居住地与被继承人的全部或者部分财产处于不同的国家,那么其遗产继承就具有涉外性;对于被继承人来说,只要其死亡时遗留的全部或者部分财产与继承人的国籍或者经常居住地处于不同国家,那么财产的继承就属于涉外无人继承法律关系调整的范围。

三、无人继承财产涉及权利、义务以及责任的涉外性

在涉外无人继承的法律关系中,无人继承财产的主体与客体互享权利、互负义务,但其权利和义务又因不同国家对涉外无人继承财产归属的法律规定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各国立法在无人继承归属上通常都规定在被继承人的债务清偿后由国家来继承剩余的财产。虽然对于无人继承财产归属上各国具有一定的一致性,但对于国家作为继承人的定位以及身份问题仍然具有较大差异。目前大致有两种理论[3]:

1.特殊继承人理论

该理论把国家和政府假定为法定继承人,认为若发生无人继承的财产状况,不论该财产处于哪个国家,都应该以被继承人的国籍身份来确定继承人,也即以该被继承人的国籍国作为法定继承人来继承该遗产。

2.先占权理论

该理论最早源自罗马法,是指被继承人既无法定继承又无遗嘱继承时,其死亡后的遗产应作为无主物处理。对于该无主物,国家有权依照先占理论将其收归国有而无需经任何其他国家的同意。

以上两种理论对于无人继承财产归属的定位各不相同,但在权利义务方面,两者又具有一致性。上述两种理论均承认了国家作为无人继承财产的最后继承人地位,但国家本身所享有的权利和所承担的义务又因其以何种身份来参加继承而有所不同。前一种理论认为国家作为该遗产的法定继承人应按照继承法对普通自然人的规定来处理继承问题,即国家在继承前要以被继承人的遗产对其生前债务进行偿还,清偿完后的剩余财产才能收归国有。而后一种理论认为国家只是该无人继承财产的先占者,对于被继承人生前负有的债务不承担清偿责任。在遗产管理人对相关债务清偿后,国家对剩余财产享有所有权,即使后来又有新的继承人出现,并对该遗产主张所有权,国家也不负有返还该财产的责任。

四、涉外无人继承财产的法律适用建议

目前,世界各国对于涉外无人继承财产的法律适用问题的规定还没有达成共識。有些国家根据涉外继承的一般原则来处理相关问题,少数国家根据遗产继承的准据法作出相关规定。例如,在统一制中,主要有适用继承的准据法、被继承人的本国法和财产所在地的法律等规定;在分割制中,把无人继承财产按照动产和不动产分别处理,适用不同的法律情形[4]。

我国对无人继承财产的法律适用同样没有明确规定,因此在以后的立法和司法实践中,应确立如下标准:首先,要按照我国参加的国际条约的相关规定来处理,与国际接轨;其次,对于没有条约规定的,要区分动产和不动产分别处理,不动产可以收归国有,动产可以按照国际互惠原则进行协商处理;最后,对于既无条约又无互惠关系的,可以依先占原则把该无人继承财产视为无主物收归国有。

五、结语

总的来说,当今世界人员交往和财产流动日益密切和频繁,由此产生的涉外遗产继承问题越来越多,由于世界各国立法的不同,如何恰当的解决涉外无人继承的法律适用问题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对此,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制定适当的法律,不断完善国内法律制度,是解决我国目前面临的有关涉外无人继承财产归属问题的当务之急。

参考文献:

[1]张萍.论涉外财产继承的法律适用[J].宁夏社会科学.2003(06)

[2]李莎.国际私法中涉外继承关系的法律适用[J].中国公证.2007(03)

[3]谢慧.无人继承财产法律适用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7(07)

[4]吴俊霖.浅析我国法定继承的法律适用[J].知识与经济.2011(12)

作者简介:

篇5:婚姻财产协议

甲方:男,族,年 月 日出生,现住。联系电话:

乙方:女,族,年 月 日出生,现住。联系电话:。

甲乙双方于年月日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为防止今后可能发生的夫妻之间或者夫妻一方与其他第三人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纠纷,现双方经过理智、平等地协商,根据我国《婚姻法》以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之规定,达成如下协议:

一、夫妻关系存续期间甲乙双方对外无共同债权债务关系,各自名下的债权由各自独立享有债权,以各自名义所欠的债务由举债人独立承担。

二、今后涉及到个人经手的债务时﹙包括向银行贷款、向其他第三人借款等﹚,一方向第三人举债时必须向债权人明示夫妻间的约定,该债务系一方个人债务,另一方不承担还款义务。如无明示则产生的后果由经手债务人自己负责,另一方不承担偿还义务。

三、如发生争议,任何一方有权要求人民法院依本协议确认相关债权债务关系。

四、本协议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持一份,两份协议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在双方签字捺手印后生效。

甲 方:

身份证号:

篇6:婚姻--财产保全异议书

异议人:张XX,男,汉族,个体工商户。

委托代理人:XXX,XX律师事务所律师。

异议人就XX区人民法院在受理XX与XX离婚纠纷一案中,查封扣押了车牌号为:京XX5159本田小车一辆提出异议如下:

异议请求:请求法院解除对XX5159本田小车的保全,将车返还异议人。并责令保全申请人承担由此给异议人所造成的损失5000元。

请求理由:

人民法院于2006年10月12日扣押的本田小车的产权属于异议人所有。其理由为:异议人于2006年10月8日购买了被告的本田小车,因为外出原因还未办理过户手续,虽然在公安机关登记的户主仍然是被告XXX,但不能因此认定其就是实际的车主。异议人与本案被告已经办理了车辆的交付手续,该车从法律上看应当属于异议人所有。根据公安部《关于确定机动车所有权的问题的复函》规定:根据现行机动车的登记法规和有关规定,公安机关办理的机动车登记,是准予汽车上道路行驶的登记,不是机动车所有权的登记。因此,公安机关的登记的车主,不宜作为判

别机动车所有权的依据。该车因车辆已经转移。因此,京XX5159车的所有权人应当属于异议人所有。法院现在采取保全措施扣押了异议人的车,属于案外的财产,应当予以解除和返还,并责令财产保全申请人赔偿异议人因此所受的5000元的损失。

此致

XXX区人民法院

篇7:婚前及婚姻期间财产协议

男方: 身份证号: 女方: 身份证号:

男女双方经过友好协商,对于婚前所有、婚前同居期间所得、婚姻存续期间所得收入及财产,为了明确归属,特签订本协议:

一、在双方同居前,女方所有的财产(具体见后附清单)系个人财产,在男女双方同居或结婚后,仍为女方个人所有。

二、在男女双方同居期间,女方的工资及其他收入所得,属于女方的个人财产,在结婚后仍为女方个人所有;男方的工资卡要由女方保管。男女双方同居期间,由女方管理双方的收入,男方不得拒交工资和其他收入。

三、男女双方结婚后,女方的工资及其他收入所得,属于女方的个人财产;男方的工资卡要由女方保管。婚姻存续期间,由女方管理双方的收入,男方不得拒交工资和其他收入。

四、男女双方同居期间,男方不得提出分手,女方可以随时提出分手。男方若在同居期间提出分手的,其在同居期间的工资和其他收入归女方所有,并且要补偿女方人民币10万元,于分手后一个月内付清;女方若在同居期间提出分手的,男方在同居期间的工资和其他收入归女方所有,如果系男方有过错而导致女方提出分手的,男方仍要补偿女方人民币10万元,于分手后一个月内付清。

五、男女双方结婚后,男方不得提出离婚,女方可以随时提出离婚。男方若提出离婚的,其在同居及婚姻期间的工资和其他收入归女方所有,并且要给予女方经济补偿,补偿金额为结婚年数×10万元(不足一年的按一年计),于离婚后一个月内付清;女方若提出离婚的,男方在同居及婚姻期间的工资和其他收入归女方所有,如果系男方有过错而导致女方提出离婚的,男方仍要给予女方经济补偿,补偿数额为结婚年数×10万元(不足一年的按一年计),于离婚后一个月内付清。

六、若在双方分手或离婚后,男方不能按时补偿女方本协议中约定的钱款的,甲方并要按银行同期贷款利息支付给女方逾期支付违约金,直至全部补偿完毕。

七、若女方无法定正当理由提出离婚的,需要将男方在婚姻期间工资所得的五分之一退还给男方,用以赡养甲方父母。

八、本协议为男女双方的真实意思表示,男方系专业法律人员,对本协议中的权利义务关系明晰,不存在任何欺诈、胁迫或趁人之危等情形存在。本协议一式三份,自男女双方签字之日起生效。

九、男女双方于本协议签订之日起五日内到天津市某某公证处办理本协议的公证事宜。男方、女方、公证处各持有一份本协议。

篇8:涉外婚姻财产问题

关键词:婚姻法,夫妻财产制度,变化

一、引言

1950年新中国第一部婚姻法诞生, 其核心内容强调的是婚姻自由、一夫一妻和夫妻平等。1980年新婚姻法公布, 其具体的内容为与计划生育和晚婚晚育相关问题的约束。2001对80年婚姻法作出重大修订, 提出了夫妻财产有约依约, 无约共有的基本制度, 在2001、2003年和2011年为了进一步明确实践中财产问题的争议问题, 相继提出了三个司法解释。鉴于此, 本文主要从婚姻法的角度分析我国夫妻财产制度的新变化。

二、夫妻共同财产制度的基础理论概述

夫妻共同财产与一般的财产关系之间存在显著的不同, 因此在落实夫妻共同财产制度的过程中具备以下特点, 分别是主体的特定性、强烈的依附性、无偿性, 非等价性和财产权的平等性以及历史性和民族性特征等。

在夫妻财产制度中明确了夫妻的财产权利与义务, 其在平衡夫妻关系的过程中表现出了较大的作用。鉴于生活的琐碎特征, 规定生活费用的负担问题对于婚姻家庭的稳定也是十分必要的。此外, 夫妻共同财产制度还包括婚姻外部的财产责任, 即债务问题等以及离婚以后夫妻财产的分割和清算说明[1]。

三、我国现行的夫妻财产制度

我国现行的夫妻财产制度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即法定夫妻财产制度和约定夫妻财产制度两个方面。在法定夫妻财产制度中主要受到我国现行婚姻法的相关约束, 在婚姻法中明确指出夫妻的共同财产种类, 即经营劳动收益、奖金和工资以及其它公共财产等。

在现行的夫妻婚姻财产制度中需要明确的是个人财产和共有财产的划分, 个人财产主要包括婚前财产和婚后取得的特定性质的财产, 而共有财产则特指婚后取得的财产。在处分共有财产的过程中, 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是平等处理。分割共有财产的基本原则是在离婚时才可以进行, 但是当出现严重损害夫妻共有财产利益的行为时也可进行共有财产的分割[2]。

约定财产制度优先于法定财产制度, 即在夫妻双方具备约定财产制度时, 可以按照约定财产制度执行。对于财产制度的约定时间具有一定的自由性, 既可以是在婚前, 也可以是在婚后。制度中对其中相关的约定要件要采用书面表达的形式记录下来, 实质性要件要符合民事通则的基本规定。

四、婚姻法中夫妻财产制度的新变化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以及社会的发展, 2011年出台了《婚姻法解释 (三) 》, 其中包含了12条与夫妻财产制度相关的解释, 是对现有夫妻财产制度的进一步补充和完善, 同时也使得我国夫妻财产制度受到了影响, 从而产生了一些新的变化。下面, 对婚姻法中夫妻财产制度的新变化作出进一步的说明。

(一) 突出了一方个人财产保护的重要地位

个人财产在原有既定范围上的扩大是加强个人财产保护的突出表现, 即婚前财产在婚后产生的经济价值增益属于一方的个人财产。即《婚姻法解释 (三) 》在遵循现代物权法的基础上, 认为婚前财产在婚后表现出的价值增益与婚后相关的共同劳动关系并没有建立直接联系, 其主要与个人的知识能力以及其它方面的付出相关。

其次, 在《婚姻法解释 (三) 》中对婚前一方购买的房产作出了较为合理的界定, 即婚前一方以个人名义买入的房产, 结婚后由夫妻双方共同担负还贷的情况下, 若出现划分财产的问题时, 将房产划分为个人财产。在此基础上, 为了弥补另一方的还贷损失, 房产持有者需要对另一方进行经济上的必要补偿。此外, 还对婚后基于父母赠与购买的房产作出了相应的规定。

(二) 注重保护交易安全

在《婚姻法解释 (三) 》中为了保护除夫妻双方以外的第三方权益, 对一方未经另一方同意的基础上实现对夫妻共有财产房屋的转让事件, 夫妻中的另一方不具备向第三方讨回的权利, 但是在划分财产时可以对其寻求一定的补偿, 这种事件在我国时有发生。因此, 为了解决房屋所有人与第三人之间的利益冲突问题, 采取有效的强制性措施是十分必要的。

(三) 明确房产赠者享有撤销权

鉴于赠与权的特殊性质, 即公益性决定了其享有撤销权的合理性。在《婚姻法解释 (三) 》中明确说面了当一方将房产赠与给另一方的过程中, 在房产登记并没有发生变更的前提下, 赠与方具有随时撤销赠与的权利。

五、结论

综上所述, 通过分析夫妻共同财产制度的基础理论和我国现行的夫妻财产制度, 探讨了婚姻法中夫妻财产制度的新变化。通过分析夫妻财产制度的新变化, 可以发现其不仅增加了对个人财产的保护, 同时也解决了很多现实生活中的利益纠纷, 对于维护婚姻稳定和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汪雪.从婚姻法解释三的角度论我国夫妻财产制度的新变化[D].暨南大学, 2014.

上一篇:政协新年茶话会致辞下一篇:红酒广告宣传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