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课外文言文导读临江之麋阅读答案

2024-04-30

初中课外文言文导读临江之麋阅读答案(通用11篇)

篇1:初中课外文言文导读临江之麋阅读答案

伤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①。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②,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③。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导读 :一个未尝识书具的人会要书具,而且不但能写字,又能作诗,这是不足为信的。但本文写作意图在于借此劝年轻人要努力学习。

注释 :①世隶耕:祖祖代代都从事农业。隶,属。②书具:书写的用具。③并自为其名:并且题上自己的名字。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3.父利其然也()

2.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4.从先人还家()

二、翻译

1.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学习本文后,你有何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伤 仲 永

金溪县有个人名叫方仲永,祖代都从事农业。仲永五岁时,尚未认识书写用具,有一天忽然哭着要它。他的父亲感到很奇怪,到附近人家借了给他,他立即写出四句诗,并且题上自己的名字。他的诗主要意思是孝养父母、团结家族,曾传给一乡秀才看过。从这以后,随便指一个东西作题目,他立刻就能写出一首诗,诗的词句、内容都很不错。县里的人都觉得他是个奇才,渐渐地敬重礼遇他的父亲,有的人还用钱求他作诗。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便天天带着仲永在县里到处拜访(为人作诗讨钱),不让他学习。我早就听说了这件事。明道年间,我跟从先父回家,在舅舅家见到了他,此时他已十二三岁了。叫他作诗,已和从前的名声不相称。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又到舅舅家,问起他来,舅舅说:才智完全消失,成了一个普普通通的人。

一、1.写 2.以这件事为奇 渐渐 以为宾客 3.以为利 4.死去的父亲

二、1.天天带着仲永在县里到处拜访,不让他学习。2.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又到舅舅家,问起他来,舅舅说:才智完全消失,成了一个普普通通的人。

三、本文写一个孩子从未读过书,突然不但会写字,还能作诗,虽然有传说夸张之嫌,但作者的本意是规劝人们要不断努力学习。

篇2:初中课外文言文导读临江之麋阅读答案

有一个临江人,打猎时捉到一只小鹿,便把它饲养起来。带进门时,一群狗馋得直流口水,都摇着尾巴跑了过来。那个临江人很生气,把狗吓跑了。从此以后,他每天抱着小鹿接近狗,经常让狗看,叫狗不可乱动,渐渐地又让狗和小鹿玩耍。时间长了,狗都能顺从主人的心愿。小鹿渐渐长大,忘了自己是麋了,认为狗的确是自己的朋友,和狗互相碰撞翻滚嬉戏,越来越亲热。狗怕主人,就跟小鹿周旋玩耍,表现得很友好,但是经常舔着自己的舌头。三年以后,鹿走出门外,看见别家的狗在道上很多,就跑过去想和它们玩耍。那些狗看见鹿,又高兴又愤怒,一起把鹿吃掉了,路上一片血肉狼藉。鹿到死也没觉悟到这是怎么回事。

篇3:谈初中课外文言文复习阅读策略

一、立足课内,扎实根基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给我们的启示就是要注重积累,现在学生对文言文知识的积累主要来自课文,立足课内扎扎实实学好每一篇课内文言文是非常必要的。课内文言文的学习先要重视背诵原文,培养语感,强化记忆课文注解。①积累常用实词的意义,如: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与友期》,期:约定;②关注一词多义字,如:潭中鱼可百许头《小石潭记》,可:大约;不可知其源《小石潭记》,可:能够;③区别古今异义字,如:相委而去《陈太丘与友期》,委:古义“丢下、舍去”,今义是“委托”;④记忆通假字和一些活用词类,如: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属:通“嘱”,嘱托;斗折蛇行《小石潭记》,斗,像北斗星一样;蛇,像蛇一样。

二、授之以渔,以练提升

教予学生课外文言文阅读的一般规律:浏览全文,获取信息—猜读感悟,整体把握—借一般规律,助答题—多练总结,提升能力。

1.浏览全文,获取信息

课外文言文阅读注意获取三个方面的信息提示:标题、文章后面的疑难字词的注释、阅读文段的题目。先看标题,标题一般是文章内容的概括,如:【2014年中考题】《祁黄羊去私》【2015年中考题】《晋文公攻原》,这两个题目都是文章内容的概括。然后阅读文段要求回答的题目,有的题目会显示关键词的意思,有的题目暗示文章的内容,如【2015年中考题】11小题如何看待晋文公“罢兵而去”的行为?有助理解原文大意。再通读全文,通读过程中不要忘了文章后面附加的疑难字词的注释。

2.猜读感悟,整体把握

猜读是阅读文言文的基本方法,如读到某处觉得不易理解可以姑且存疑。有的读完全篇即可理解,有的读完全篇前后联系也可推出正确的结论,这种“推出正确结论”的能力是阅读一切文章的重要能力,从文章的明示信息中,推断其中的隐含信息,这就是“猜读”。猜读时需要运用头脑中储备的文言文知识。

3.借一般规律,助答题

(1)词语解释题:这类题目多数考查文言实词中一词多义的现象,有的在课文内学过,解题时先套用我们学过的文言实词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思考检验,意思通顺为正确。排除法也是最常用的应对选择题的方法。

(2)句子翻译题:遵循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通常采用“留、补、调、换、删、组”的方法。“留”就是保留。时间、地点、官职、人名等词语可直接保留在译文中。如“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庆历四年”是年号,“巴陵郡”是地名,可直接保留。这个句子的翻译是“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到巴陵郡做太守。”“补”就是补充。文言文中常常出现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部分补出来,一般省略的成分有主语、谓语、宾语和量词等。“调”就是调序。在翻译文言文倒装句时,把倒装句式调整为现代汉语句,使他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才使译句通顺。“换”就是换用。文言文中有些词语的意思发生较大的变化,在翻译时换成今义。“删”就是删除。古汉语中的发音词在句子结构中起标志作用的助词和凑音节的助词等虚词,在现代汉语中没有词能代替,翻译时无须译出,可删去。“组”就是组词。古汉语中多数都是单音词,在翻译时可以根据现代汉语的用词习惯或还沿用的成语,灵活组词,达到准确翻译的目的。

(3)句子断句题:文言文的断句是理解、翻译句子的基础,对翻译文句有直接的影响,断句的方法有:①可以借助标志词断句“曰”“云”“言”的对话标志词,在“曰”“云”“言”后断开。②借助文言虚词断句句首发语词“其、盖、唯、盍、夫、且夫、若夫”等一般在其前面断开;句末语气词“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一般在其后面断开。③借助疑问语气词“何、胡、孰”等和语法结构断句如:“……者,……也”“何……之有”“不亦……乎”等。④注意词性结合理解文意断句。

(4)内容理解和感悟阅读启示题:内容理解要能从文段中概括出要点,有时也可以抓准“原句”来回答。感悟阅读启示题从多角度思考,尽量从两个角度去思考,要紧扣文章内容,课外文言文训练时要多积累一些感悟启示的通用表达话语,灵活套用。

4.多练总结,提升能力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也凸显平常加强训练的重要性。每个年级根据学生的能力逐渐加深,七年级着重训练一些有关成语或寓言故事性的课外阅读训练,既浅显又有趣;八、九年级选择一些篇幅长些的有各类教育意义的古文训练,渗透近几年中考题的课外文言文训练分析,评讲注重如何获取答案技巧方法指导,多让学生自己总结方法与同学分享,以达教学相长的效果。

参考文献:

篇4: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2007年江苏省无锡市 田单即墨之战

初,燕人攻安平,田单使其宗人皆以铁笼车幸轊①。及城溃,人争门而出,皆以轊折车败,为燕所擒;独田单宗人以铁笼得免,遂奔即墨。是时齐地皆属燕,独莒、即墨未下,乐毅乃并右军、前军以围莒,左军、后军围即墨。即墨大夫出战而死。即墨人曰:“安平之战,田单宗人以铁笼得全,是多智习兵。”因共立以为将以拒燕。乐毅围二邑,期年不克,乃令解围,各去城九里而为垒。三年而犹未下。或谗之于燕昭王曰:“乐毅智谋过人,所以三年不攻者,欲久仗兵威以服齐人,南面而王耳。”昭王于是置酒大会,引言者而让之曰:“今乐君亲为寡人破齐,乐君若能有齐,与燕并为列国,结欢同好,以抗诸侯之难,燕国之福,寡人之愿也。汝何敢言若此!”乃斩之。立乐毅为齐王。乐毅惶恐不受,拜书,以死自誓。

注:①车轊(wèi):车轴头。8.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4分)①皆以轊折车败 败: ②期年不克 克: ③各去城九里而为垒 去: ④南面而王耳 王:

9.下列句中的“之”与“或谗之于燕昭王”中的“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何陋之有 B.将军宜枉驾顾之 C.辍耕之垄上

D.怅恨久之 10.翻译下列句子。(3分)①田单使其宗人皆以铁笼车幸轊。②汝何敢言若此!11.文中的燕昭王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结合文章作简要概括。

参考答案:8.(4分)①坏:损坏 ②攻下;战胜

③距离;离开 ④称王 9.(2分)B(代词,代人)

10.(3分)①(2分)田单让家族的人都用铁皮包裹车轴头。(得分点:以、笼)句子基本正确,两句都无标点扣1分,错别字不计②(1分)你怎么敢说这样的话!(得分点:何、句式)(在翻译基本正确的基础上,按得分点给分)11.(2分)知人善任、用人不疑、不轻信谗言、办事果断(学生如从反面答“善用权术”也算对)(答对一点得全分)意思对即可。13.2007年江苏省扬州市

阅读下面的两段文言文,完成l2~l5题。(14分)[甲]晏子使楚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日:“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晏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

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日:“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乙]晏子辞千金

晏子方食,景公使使者至。分食食之,使者不饱,晏子亦不饱。使者反,言之公。公日:“嘻!晏子之家,若是其贫也!寡人不知,是寡人之过也。”使吏致千金与市租,请以奉宾客。晏子辞。三致之,终再拜而辞。(选自《晏子春秋》)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4分)(1)坐盗()(2)其实味不同()(3)生于淮北则为枳()(4)使者反()13.请从[乙]文中找出一个与“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中“之”的意义、用法相同的句子。(2分)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齐人固善盗乎?译文:(2)景公使使者至。译文: 15.从[甲][乙]两文中,可以看出晏子是怎样的人?(4分)参考答案:

12.(1)犯罪,(2)它的果实,(3)在,(4)同“反”,返回13.是寡人之过也 14.(1)齐国的人本来善于偷窃吗?(2)景公派使者到了。15.机智、善辩、清廉、简朴。(意思对即可)14.2007年江西省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9~14题。(12分)

秦王坚①自河东还,以骁骑将军邓羌②为御史中丞③。八月,以咸阳内史王猛④为侍中、中书令,领京兆尹。特进、光禄大夫强德,太后⑤之弟也,酗酒,豪横⑥,掠人财货、子女,为百姓患。猛下车收⑦德,奏未及报⑧,已陈尸于市,坚驰使赦之,不及。与邓羌同志⑨,疾恶纠案⑩,无所顾忌,数旬之间,权豪、贵戚,杀戮、刑免⑾者二十馀人,朝廷震栗,奸猾屏气,路不拾遗。坚叹曰:“吾始今知天下之有法也!”(选自《资治通鉴》第22卷)

[注释:①秦王坚:指前秦世祖符坚。河东:郡名。②邓羌:人名。③御史中丞:官职名。下文的“侍中”“中书令”“京兆尹”“特进、光禄大夫”均指官职名。④王猛:人名。⑤太后:符坚的伯母。⑥豪横:恃强横暴。⑦收:拘捕。⑧报:答复。⑨同志:志趣相同。⑩纠案:举发其罪,考问其实。⑾刑免:判罪免官。] 9.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的停顿处。(1分)秦王坚自河东还

10.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3分)(1)为()(2)患()(3)市()

11.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吾始今知天下之有法也!

12.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王猛严惩强德的原因。(2分)13.王猛严惩违法官员取得了什么成效?请用原文回答。(2分)14.读了选文,你对王猛有何评价?简要谈谈你的看法。(2分)参考答案:9.秦王坚/自河东还

10.(1)做、担任(2)祸害(3)集市(3分,每小题1分)11.我到现在才知道天下有法律了!(2分,答到大意即可)

12.强德恃强横暴,抢夺别人的财物,掳掠他人的子女,成为百姓的祸害。(2分,只要符合题意,语句通顺即可)

13.朝廷震栗,奸猾屏气,路不拾遗。(2分,答到一处给1分,答到两处即给满分)

14.略(2分,评价要扣住人物性格特点等,只要符合题意,语句通顺即可。示例:嫉恶如仇,执法如山,雷厉风行等)15.2007年辽宁省大连市

自新①少读书,敏慧绝出。古经中疑义,群子弟屹屹未有所得,自新随口而应,若素了者。性方简②,无文饰。见之者莫不讪笑,目为乡里人。同舍生夜读,倦睡去,自新以灯檠③投之油污满几正色切责若老师然。

兄为里长④,里多逃亡,输纳无所出,每岁终,官府催科,掠无宗肤。自新辄诣县自代,而匿其兄他所。县吏怪其意气⑤,方授杖,辄止之,曰:“而何人者?”自新曰:“里长,实书生也。”试之文,立就,慰而免之。弱冠⑥,授徒他所。岁归省三四,敝衣草履,徒步往返,为其母具酒食,兄弟酣笑,以为大乐。(节选自归有光《张自新传》)

注释:①自新:人名。②方简:刚直简朴。③檠(qíng):灯架。④里长:明代以邻近的一百一十户为一里,负责人即里长。⑤意气:神色,精神。⑥弱冠:古时以男子二十岁为成人,因身体尚未强壮,故称弱冠。

9.下面与文中“岁归省三四”一句中的“归”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男有分,女有归。(《大道之行也》)B.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塞翁失马》)C.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D.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醉翁亭记》)

10.将文中画直接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2分)

11.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2分)自新以灯檠投之油污满几正色切责若老师然

12.文中自新“性方简,无文饰”具体表现在哪里?(2分)参考答案:9.B(2分

10.自新就到县吏(那里)自己替代兄长(受过),却把他的兄长藏在别的地方。(2分,“诣”字译出得1分,句子通顺得1分)11.自新以灯檠投之/油污满儿/正色切责/若老师然

(2分,画对一处、两处得1分,画对三处得满分;画五上以上不得分)

12.①自新以灯檠投之,若老师然。②自新曰:“里长,实书生也。” ③敝衣草履,徒步往返。④见之者莫不讪笑,目为乡里人。

(2分,①②中答出其中的一点得1分;③④中答出其中的一点得1分;用自己的话回答意思对也可)16.2007年山东省德州市

王恭从会稽①还,王大②看之。见其坐六尺簟③,因语恭:“卿东来,故应有此物,可以一领及我。”恭无言。大去后,即举所坐者送之。既无余席,便坐荐④上。后大闻之,甚惊,曰:“吾本谓卿多,故求耳。”对曰:“丈人⑤不悉恭,恭作人无长⑥物。”——刘义庆《世说新语》

注:①会稽:地名。②王大:人名。③簟[diàn]:竹席。④荐:草垫。⑤丈人:古时对老年男子的尊称。⑥长:旧读zhànɡ,多余,剩余。

1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①可以一领及我以 ②后大闻之之 14.成语“身无长物”出自本文,从文段看,它的意思是,从中可以看出王恭具有的品德。(2分)

参考答案:13.答案:①把(或“拿”)②这件事评分:每小题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14.答案示例:自己没有多余的东西俭朴清廉评分:每空1分,共2分。后一空只答出“俭朴”即可得1分。意思对即可。17.2007年山东省滨州市

阅读课外文言语段,完成12~13题。(4分)

王安石在相位,子妇之亲萧氏子至京师,因谒公,公约之饭。翌日,萧氏子盛服而往,意为公必盛馔。日过午,觉饥甚而不敢去。又久之,方命坐,果蔬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酒三行,初供胡饼两枚,次供猪脔数四,顷即供饭,傍置菜羹而已。萧氏子颇骄纵,不复下箸,惟啖胡饼中间少许,留其四傍。公取自食之,其人愧甚而退。

【注释】①子妇之亲:儿媳妇家的亲戚。②京师:京城。③果蔬:泛指菜肴。④酒三行:指喝了几杯酒。⑤脔:切成块的肉。⑥箸:筷子。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1分)公约之饭()惟啖胡饼中间少许()12.用“/”划出下句的朗读节奏(只划一层)。(1分)子妇之亲萧氏子至京师。

13.读了本文,你有什么感悟?(2分)

参考答案:11.代词,代萧氏子只[评分标准]本题1分,每空0.5分。12.子妇之亲萧氏子/至京师。[评分标准]本题1分,多划不得分。

13.示例:王安石贵为宰相,仍艰苦朴素、勤俭持家。这在今天有极大的现实意义,我们要学习这种精神,从自身生活做起,杜绝奢侈浪费,为建设节约型社会做出自己的努力。

[评分标准]本题2分。王安石的勤俭1分,学习这种精神1分。18.2007年山东省青岛市 屈原列传(节选)

屈原者,名平,楚①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②.博闻强志③,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④,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③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⑥忧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注释:①〔楚]指楚国王室。②[左徒]楚国官名,是一种官阶较高的职官,次于令尹,相当于上大夫.③〔志〕同“记”。④〔造为宪令〕制定国家的法令。⑤〔伐〕自我夸耀。⑥〔离〕同“罹”,遭遇,糟受(灾难或疾病)。1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①因谗之曰()②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15.通读选文,根据自己的理解,谈谈屈原遭受上官大夫谗言的原因有哪些。(3分)参考答案:

19.2007年山东省淄博市

阅读课外文言文,完成11~12题。

王恭从会稽①还,王大②看之。见其坐六尺簟③,因语恭:“卿东来,故应有此物,可以一领及我。”恭无言。大去后,即举所坐者送之。既无余席,便坐荐④上。后大闻之,甚惊,曰:“吾本谓卿多,故求耳。”对曰:“丈人⑤不悉恭,恭作人无长⑥物。”——刘义庆《世说新语》注①会稽:地名。②王大:人名。③簟diàn:竹席。④荐:草垫。⑤丈人:古时对老年男子的尊称。⑥长:旧读zhàng,多余,剩余。

1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①可以一领及我。以:②后大闻之之: 12.成语“身无长物”出自本文,从文段看,它的意思是:,从中可以看出王恭具有的品德。(3分)

参考答案:

11、答案:①把(或“拿”)②这件事评分:每小题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12、答案示例:自己没有多余的东西俭朴清廉

评分:每空1分,共2分。后一空只答出“俭朴”即可得1分。意思对即可。20.2007年上海市 阅读下文,完成7—10题(12分)鲍君

昔有人设罝以捕獐,得而未觉。有行人窃取之,犹念不仁,乃以鲍鱼置罝中而去。本主来,于罝中得鲍鱼,怪之以为神,不敢持归。于是置屋立庙,号为鲍君。后多奉之者,病或有偶愈者,谓有神。积七八年,鲍鱼主过庙下,问其故,人具为说。乃曰:“此是我鲍鱼,何神之有?”于是乃息。

7.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4分)⑪乃以鲍鱼置罝中而去 ⑫问其故 8.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此是我鲍鱼,何神之有

9.本主“不敢持归”的原因是(3分)10.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3分)

参考答案:7.(4分)(1)离开(2)原因8.(2分)这是我的鲍龟,哪里有什么神啊,9.(3分)于罝中得鲍鱼,怪之以为神。10.(3分)要主动探究事理;要敢于质疑等

21.2007年四川省成都市

【甲】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乙】景公①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②。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③。妻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矣。”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孔子闻之曰:“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节选自《晏子春秋》)【注释】①景公:齐国国君。②霁:天放晴。

③陛:皇宫的台阶。3.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应有的两处停顿。(2分)其实味不同

4.解释下列加点的字。(2分)(1)吏二缚一人诣王()(2)晏子避席对曰()(3)叶徒相似()(4)公被狐白之裘()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2)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

6.甲文中的“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现象说明了什么?请简要回答。(2分)

7.甲乙两文中的晏子、楚王、景公三人都有值得肯定的地方,请选其中的一人,略作评析。(2分)

参考答案:3.其/实味/不同(每处1分,共2分)4.解释下列加点的字。(1)捆绑(2)座位(3)白白地(仅仅、只)(4)通“披”,穿(每小题0.5分,共2分)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品德高尚的人是不可以跟他戏弄(开玩笑)的,我反而自取耻辱(自讨没趣)了。(2)(景公)于是命令下属拿出衣服和粮食赐给挨饿受冻的百姓。(评分标准:共4分,每小题2分。每小题翻译通顺、大意正确即可。)6.说明了环境会影响植物成长。(1分)人和植物一样,在不同的环境中品质、道德等都有可能发生转变。(1分)

7.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只要选择一个人,回答语言通顺、符合文意、题意、说理清楚即可。

篇5:初中课外文言文导读临江之麋阅读答案

(一)楚人学舟

楚①人有习操舟者,其始折②旋疾徐,惟舟师之是听。于是小试洲渚之间,所向莫不如意,遂以为尽操舟之术。遽谢舟师,椎③鼓径进,亟④犯在险,乃四顾胆落,坠桨失柁⑤。

注释:①楚:古国名。②折:调头。旋:转弯。③椎:用椎敲:古代作战,前进时以击鼓为号。④亟:突然。犯:碰到。⑤柁:同“舵”。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其始折旋疾徐()乃四顾胆落()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遂以为尽操舟之术。椎鼓径进…… 3.本文告诉人们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荀巨伯①远看友人疾值胡贼②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速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③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④而还,一郡并获全。

注:①荀巨伯:东汉桓帝时义士。②胡贼:古代的一些汉人对北方匈奴族人的蔑称。③委:丢下。④班军:即班师,出征而回。

1、在下面语句中加上一个逗号,将其断开。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

2、翻译下面语句。

吾今死矣,子速去!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匈奴“班军而还”的原因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庞葱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手?”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庞葱曰:“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愿王察之。”

王曰:“寡人自为知。”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

[注释]①庞葱:人名,战国时魏国的大臣。②质:做人质。③邯郸:地名,赵国的都城。④大梁:地名,魏国的都城。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距离B.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诽谤 C.愿王察之:观察D.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结束 2.翻译句子。

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庞葱与魏王的对话中,可以看出庞葱有哪些思想顾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后人从这个故事中概括出成语“三人成虎”。这个成语通常用来比喻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为学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4]

蜀之鄙(边远的地方)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

富者曰:“子何恃(依仗、凭借)而往?” 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 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1.本文通过一个生动的故事,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于学习的重要性。

2.“以()告富者”是一个省略句,括号中省略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3.选出下面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A)贫者语于富者曰(告诉)(B)吾欲之南海(往)(C)西蜀之去南海(距离)(D)顾不如蜀鄙之僧哉(看来)4.文中有两处“子何恃而往”,为什么第一处用的是问号,而第二处用的是感叹号?请作简要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对比鲜明是本文写法上的一大特点,请以蜀鄙二僧欲往南海部分为例,说说文章是如何运用对比手法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下列哪句话可以看出作者希望子侄立定志向,刻苦学习?()A、天下事有难易乎?B、人之为学有难易乎? C、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D、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7.文中可以看出“之南海”是非常困难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楚有祠①者,赐其舍②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③,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予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

为蛇足者,终亡其酒。(选自《战国策·齐策》)注:①祠:祭祀。②舍人:达官贵族家里的门客。③卮(zhī):古代一种盛酒的器皿。

1.请从所学的课文中,找出与文段中加点的“且”、“亡”意义和用法相同的句子各一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出与本则寓言的寓意相对的—个成语。()(A)画饼充饥(B)画地为牢(C)画虎类犬(D)画龙点睛

(六)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1.选出对“我亦无他,惟手熟尔”翻译正确的一项()A.我也没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熟罢了。B.我也没有其他手段,只有手熟罢了。C.我也不说别的,只有手熟练。

D.我更没有别的(奥妙),只是手熟罢了。[4]

2.这段方框中最恰当的标点是哪一种?为什么?选出理解最正确的一项。()A.句号。因为一句话已经说完了,要稍作停顿。

B.问号。因为这是一疑问句,句中含有疑问词“安”(怎么)。C.逗号。因为一句话尚未说完。

D.感叹号。因为它深刻地表现陈尧咨盛气凌人,怒不可遏的骄傲态度。

3.卖油翁和陈尧咨的一番对话,从根本上说,是由陈尧咨的什么心理引起来的?选出理解正确的一项()A自矜B.自卑C.谦虚D.嫉妒 4.陈尧咨的神态是怎样变化的?根据文段内容,填写下表(分别用一个字来概括)。矜_____________ 5.“康肃笑而遣之”中的“笑”表现了他怎样的心理状态?选出理解正确的一项。()A.佩服卖油翁的高超技艺,表示虚心向他学习。B.始终不信服卖油翁“惟手熟”的说法。C.争强好胜,不愿当面接受。

D.打心里感谢卖油翁的有益教诲。

6.《卖油翁》这个故事说明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昔人有睹雁翔者,将援弓射之,曰:“获则烹。”其弟争曰:“宜燔。”竞斗而讼于社伯。社伯请剖雁,烹燔半焉。已而索雁,则凌空远矣。1.解释加点的词。

(1)将援引射之()(2)宜燔()(3)烹燔半焉()(4)已而索雁()2.将下面句子译为现代汉语。已而索雁,则凌空远也。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与“竞斗而讼于社伯”中的“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B.一丝而累,以至于寸。C.择其善者而从之。D.朝而往,暮而归。4.本文涉及几个人物?谁的观点正确?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永之氓①咸善游。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中济②,船破,皆游。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③。其侣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有顷,益怠⑤。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蔽⑥之甚!身⑦且死,何以货为?”又摇其首,遂溺死。

[注释]①氓,百姓。②中济:渡到河水的中间。③寻常:古代以八尺为寻,两寻为常。④侣:同伴。⑤怠:懒惰,松懈。此为疲倦无力。⑥蔽:蒙蔽,指为金钱所迷惑。⑦身:自身,自己。

1、解释加点的字。

永之氓咸善游其侣曰汝善游最也 是以后何不去之益怠

2、选出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两项()()A水暴甚暴病身亡B绝湘水夜久,语声绝

C汝善游最也京中有善口技者D身且死立岸上呼且号曰

3、翻译句子:

①汝愚之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篇短文讽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1、慢看

2、于是就认为已经完全掌握了驾船方法(技术);用椎敲着鼓,径直向前驶去

3、学习、工作不能浅尝辄止(不能自满或应该不断进取)

(二)1、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

2、我现在是活不成了,你快离开吧!

3、被荀巨伯舍身救友的义举所感动

(三)1、C2、集市上没有老虎是明摆的事,但是有三个人说有老虎,就变成真的有老虎了。

3、担忧邯郸距离大梁太远,有人挑拨离间,使魏王对自己失去信任。

4、比喻谣言或讹传一再反复,就有使人信以为真的可能。

(四)1、主观努力或立志

2、到过南海这件事或“之”

3、D(难道)

4、第一次表探询的语气,第二次轻蔑的语气或第一句表疑问,第二句表不屑一顾)

5、贫和尚认为去南海一瓶一钵就够了,富和尚认为应雇船去南海(或贫和尚从南海回来了,富和尚还没有成行)

6、D7、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

(五)1、年且九十亡以应

2、蛇本来就没有脚,你怎么能给她添(画)上脚呢?

3、D

(六)1、A2、D3、A4、忿笑

5、C6、熟能生巧

(七)1、牵引应当烧寻找

2、过了一会儿去寻找雁,而那雁已向高空飞远。

3、C4、三个人都不正确。因为办事要抓住时机,不能为无为的争论而贻误战机。)

(八)1、都他的你因此抛弃更加

2、AC3、①你太愚蠢了。②你最善于游泳,现在为什么落后了?

篇6:临江之麋原文和翻译

《临江之麋》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创作的一篇寓言小品类的文章。这篇文章描写了临江之麋依仗主人的宠势而傲“内犬”,最终落得个被“外犬”“共杀食之”的悲惨结局,影射了那些无才无德、依势放纵、恃宠而骄的奴才,讽刺了他们的悲惨命运,也讽刺了那些无自知之明,认敌为友,结果招致灭亡的人。文章细节描写和心理描写细致逼真,形象传神。下面是临江之麋原文和翻译,请参考!

临江之麋原文和翻译

临江之麋

临江①之人,畋得麋,畜之。入门,群犬垂涎,扬尾皆来。其人怒,怛②之,自是日抱就犬,习示之,使勿动,稍使与之戏③。

积久,犬皆如人意。麋稍大,忘己之麋也,以为犬良④我友,抵触偃仆,益狎。犬畏主人,与之俯仰⑤甚善,然时啖其舌。

三年,麋出门外,见外犬在道甚众,走欲与为戏。外犬见而喜且怒,共杀食之,狼藉⑥道上。麋至死不悟。

(《柳河东集·三戒》)

【注释】

①临江:地名,江西省清江县。②怛(dá):惊恐。③稍:渐渐。使与之戏:即“使其与之戏”,让狗和小鹿一起玩耍。④良:的确。⑤俯仰:周旋,应付。⑥狼藉:散乱的样子。

⒈畋(tián):打猎。⒉魔(ní):幼鹿。⒊良:真。⒋偃:仰倒。⒌啖:舔。

白话译文

临江有个人,打猎时捉到一只麋鹿,把它带回家饲养。刚一进门,一群狗流着口水,都摇着尾巴来了,那个人非常愤怒,便恐吓那群狗。从此主人每天都抱着小鹿接近狗,让狗看熟了,使狗不伤害它。后来又逐渐让狗和小鹿在一起玩耍。时间长了,那些狗也都按照主人的意愿做了。麋鹿逐渐长大,忘记了自己是麋,以为狗真的`是自己的朋友,时常和狗互相碰撞在地上打滚,越来越亲近。狗害怕主人,于是和鹿玩耍,和鹿十分友善,但时常地舔自己的嘴唇。多年之后,鹿走出家门,看见外面的很多狗在路上,跑过去想跟狗玩耍。这群野狗见了鹿既高兴又愤怒,一起把它吃掉,路上一片狼藉。麋鹿到死也没有明白过来。

整体赏析

作者通过这则寓言尖锐地讽刺了那些倚仗权贵而得意忘形的小人物,指出他们必败的命运,也讽刺了那些无自知之明、认敌为友、结果招致灭亡的人。

这篇寓言在艺术表现上的主要特点有三:第一,状物摹形生动形象,情景如见。如写主人抱幼麋归家,一入门,“群犬垂涎,扬尾皆来”,八个字活画出群犬一拥而上,急欲啖食之态。下文写麋与犬狎戏,说“犬畏主人,与之俯仰甚善,然时啖其舌。”写犬畏主人,一面与麋周旋,一面垂涎三尺之状,也十分传神。又如“外犬见而喜且怒”,用拟人的笔触刻画犬的心理活动也很形象。

第二,虽属寓言,状写动物,叙写却入情入理。见出作者体味物情之细,文字叙述之工。如写麇与犬习熟过程,开始入门,群犬垂涎,所以主人叱喝。之后,主人抱麋与犬习熟,由开始之不动,渐至与犬戏耍。进一步写麋渐大,与犬已熟,随意戏闹,竞忘了己之为麋,这个发展过程是完全合乎情理的。

第三,寓意深厚,对讽喻之意不作详尽展开,主要通过故事和形象本身体现出来,可让人从不同角度玩味受教。如寓言结尾只一句收束,“麇至死不悟。”寓意深沉。“至死不悟”四个字,既表达了作者的厌恶之情,也勾画出麋的可怜与可悲。

篇7:初中课外文言文导读临江之麋阅读答案

关键词:激发兴趣;方法;提高;能力

当前,各校极其重视语文课教学,语文教学改革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相对于现代文教学和作文教学,有关文言文教学改革的观点及论述比较少,而且零散,对文言文教学的策略研究相对滞后,平时的教学与研究中,了解学生文言文学习现状的人很多,但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改革的人很少,要求学生翻译,背诵的人很多,而能深入文本、与古人对话的人少,教学大多局限于课内那几篇古文,涉及课外的很少。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兴趣,教给学生方法,切实提高初中生课外文言文阅读水平,值得每一位语文老师探究。

一、树立新理念,创新教法,激发兴趣

在文言文教学中,我们要认真执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树立新理念,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努力提高语文教学效率,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可以通过创新教法来调动兴趣。(1)通过导入,激发兴趣。教师可以采用一些新颖奇特的方法导入新课。如以激情导入、以音乐导入、通过绘画艺术导入等,通过不同的导入方式,创设一种美的教学氛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从一开始就感受到文章的美,从而调动起学生学习文言文的主动性。(2)通过朗读,激发兴趣。采用声情并茂的朗读营造一种美的氛围,让学生感受文章的节奏美、音乐美。在教学时,或听录音,或教师配音范读,或组织学生齐读,或指定学生朗读,或小组比赛,把学生带到一个优美的境界,进入到学习古诗文的最佳状态,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3)多媒体教学,激发兴趣。利用多媒体,加强文章的形象感,创设一个美的氛围,让学生体验美,享受美,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二、培养参与勇气,鼓励学生质疑

在文言文学习中,学生往往会产生畏难情绪,课堂上个个敛声屏气,害怕老师提问,丧失学习的自信心。久而久之,学生便会对文言文的学习完全失去兴趣,更谈不上阅读水平的提高了。

民主的教学氛围是学生大胆参与课堂教学的前提,因此,教师应摒弃教学中串讲到底的传统做法,鼓励学生质疑,努力发挥其主体作用。如在《桃花源记》一课中对“世外桃源”进行分析时,有的学生认为那是人類美好的境界,通过努力能够实现。而有的学生认为那是原始、落后的生活环境,对此持不赞成的态度。还有的学生认为那样的社会根本不存在,也不可能实现。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于学生提出的独特见解,只要言之有理,我们都不要妄加否定,而要在精神上给予肯定和鼓励,学生的质疑问难精神一旦得到肯定,便会勇于表现自我,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三、教给学生阅读文言文的方法和步骤

1.反复朗读全文,了解概貌

对于文言文的学习,我们首先要反复通读,“文”读百遍,其义自见。对此,我认为要做好以下几点:①扫除字词障碍;②断清句子节奏;③按照标点符号朗读;④把不懂的字、词、句标出来,以便在剩下的时间查阅解释。

2.在通读的基础上疏通文本、读懂文义

教师在日常的文言文教学中,应力求学生做到:一是掌握古汉语字、词、句、章的基础知识。比如:“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此句中的“牺牲”是指猪、牛、羊等,“加”是虚报,“信”是实情。二是掌握广泛的天文、地理、历史等知识。如《出师表》中:“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要想理解此句的内涵,必须知道魏蜀吴三国鼎立的格局以及白帝城托孤的那一段历史。三是在疏通的时候,要注意把省略的成分补上,把倒装的句子顺过来;遵循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直译与意译相结合。不需要翻译的不要勉强翻译,比如国名、地名、人名、帝号、年号等等。四是掌握通假字、词类活用、特殊句式、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等特殊现象,联系上下文来选择恰当的意义。五是要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领会文章的写作特点,以便正确地把握文本的整体内容。

四、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对于文言文的学习除了要学好课内,还要注意“课外功夫”:一要多读一些与课文有关或相似的文章,以补充课内的不足。例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而死于安乐也。”可以补充《史记》里面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帮助学生理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内涵。二要搜集成语、典故、寓言等文言故事来拓宽自己的视野,借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如狐假虎威、刻舟求剑、三顾茅庐等等,以此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效果。

总之,在文言文教学中,只有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内课外有机结合,平时认真分析总结,改进教学,“得法于课内,拓展于课外”,才能使学生愿学、会学、乐学,从而使文言文教学打破窘境,踏上光明大道。

参考文献:

[1]薛良忠.提高初中生文言文阅读能力的策略[J].时代教育,2009(1).

[2]夏家亮.浅议培养初中生独立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J].考试周刊,2011(31).

篇8:课外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注释:①缞绖(cuī dié ):丧服。②赗敛棺槨:下葬的`物品。③怃然:失意的样子。④彻:通“撤”。⑤赒:救济。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⑴暇日率僚属登楼置酒:_________

⑵使毕其事:_________

2.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对上文中范文正其人其事作简要评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9.⑴空闲⑵完成

20.在座的客人因此而感叹甚至有感动的流下眼泪的。

篇9:小学课外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1.夸父追日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逐走】竞跑,赛跑。逐,追赶。【入日】追赶到太阳落山的地方。【足】够。【北】向北。【大泽】大湖。【道】中途,半路 【弃】遗弃。【邓林】桃林。【夸父追日(成语)】比喻决心大或不自量力。

2.狐假虎威

虎求百兽而食之①,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②!天帝使我长百兽③,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④。子以我为不信⑤,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⑥?”虎以为然⑦,故遂与之行⑧。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已而走也⑨,以为畏狐也。——《战国策》

[ 注释 ] ①求——搜求,寻找。②无敢——不敢。

③长(zhǎng)—首领。这里用作动词,当首领。④逆—违反。命—命令,志。⑤不信——不老实,说话。⑥走——跑,逃走。⑦然——对的。⑧遂——于是,就。⑨畏——害怕。

揠苗助长

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注释:涉--跋涉,就是渡过江河的意思。

遽--音句,急遽,立刻,表示时间很紧迫。

契--音气,动词,用刀子雕刻。坠--落。

惑--音或,迷惑,这里是对事物感到糊涂不理解的意思。1.解释加点字。

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自()是吾剑之所从坠 是()2.翻译句子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3.从表达方式上看,选问中前两句的是(),最后一句是()。5.文中刻画楚人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突出了他什么特点?

6.这寓言叫什么?他说明了什么道理?

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谓曰:“吾忘持度!”返归取之。及返,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翻译句子。

①郑人有欲买履者: ②先子度其足: ③而置之其坐:

3.郑人买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4.文中的 之 字解释。

①而置之其坐()②至之市()③而忘操之()

④反归取之()

⑤何不试之以足()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或牵牛来责蹊田,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 “ 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 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知。1.解释加点字 ①窃.入学舍()②辄.默记()③儿痴.如此()④恬.若不见()⑤父怒挞.之()⑥曷.不听其所为()2.翻译句子

①王冕者,诸暨人

②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

3.王冕能成为画家的原因是什么?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而啖菱,并角入口。或曰:“啖菱须去壳。”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1.解释加点字 ①席而啖.菱()②欲以去.热也()2.翻译句字。

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阅读本文,说说你对北人“强不知以为知”的看法

鼠画逼真

原文:东安①一士人善画,作鼠一轴②,献之邑令③。令初不知爱,漫④悬于壁。旦⑤而过之,轴必坠地⑥,屡悬屡坠。令怪之⑦,黎明物色⑧,轴在地而猫蹲其旁。逮⑨举轴,猫则踉跄⑩逐之。以试群猫,莫不然⑾着,于是始知其画为⑿逼真。注释:

① 东安:县名,现在湖南省衡阳一带。善,精通,擅长。

② 一轴:画用轴装,一轴就是一幅的意思。轴:画卷 ③ 邑令:县令。

④ 漫:漫不经心,随便。

⑤ 旦:早晨。

⑥ 必坠地:总是落在地上。

⑦ 怪之:对这种情况感到奇怪。怪,认为••••••奇怪,感觉奇怪,此处形容词做动词,意动用法。

⑧ 物色:察看;观察 ⑨ 逮:等到,及。

⑩ 踉锵:形容猫跳跃捕捉的样子。

⑾ 然:这样。

⑿ 为:是。方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也。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之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1),问其故(2)。

一儿曰:“我以(3)日始出时去(4)人近,而日中(5)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6),及(7)日中则(8)如盘盂(9),此不为(10)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11),及其日中如探汤(12),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13)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14)!” 注释:(1)辩斗:辩论,争论。

(2)故:原因,缘故。

(3)以:认为。

(4)去:离。

(5)日中:正午。

(6)车盖:如今雨伞,顶篷呈穹隆状,称为车盖

(7)及:到了。

(8)则:就。

(9)盂:圆者为盘,方者为盂。盂是一种装酒食的敞口器具。

(10)为:是。

(11)沧沧凉凉:阴阴冷冷,天气凉爽的样子。

(12)探汤:把手伸到热水里去。意思是天气很热。汤:热水

(13)决:裁决,判断。

(14)孰为汝知乎:谁说你智慧多呢?孰:谁。为,同“谓”,说。汝,你。知,同“智”,智慧。

小学课外文言文阅读译文

1.夸父追日

译文:夸父与太阳竞跑,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黄河、渭水喝水。黄河、渭水的水不够,又去北方的大湖喝水。还没赶到大湖,就半路渴死了。他遗弃的手杖,化成桃林。

2.狐假虎威

[ 译文 ] 老虎寻找各种野兽吃掉他们,抓到(一只)狐狸。狐狸说:“您不敢吃我!天帝派遣我来做各种野兽的首领,现在你吃掉我,是违背天帝的命令。你认为我的(话)不诚实,我在你前面行走,你跟随在我后面,观看各种野兽看见我有敢不逃跑的吗?”老虎认为(狐狸的话)是有道理的,所以就和它(一起)走。野兽看见它们都逃跑了。老虎不知道野兽是害怕自己而逃跑的,认为(它们)是害怕狐狸。

[ 寓意 ] 人们用它来比喻倚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

揠苗助长

译文:有个宋国人嫌自己的庄稼长得慢,就将禾苗一棵棵拔高。他疲惫不堪地回到家里,对家人说:“今天累坏了,我帮助庄稼长高啦!”他儿子赶忙到地里去看,禾苗都已枯萎了。

刻舟求剑

译文:有个楚国人乘船渡江,一不小心,把佩带的剑掉进了江里。他急忙在船沿上刻上一个记号,说:“我的剑就是从这儿掉下去的。”船靠岸后,这个人顺着船沿上刻的记号下水去找剑,但找了半天也没有找到。船已经走了很远,而剑还在原来的地方。用刻舟求剑的办法来找剑,不是很胡涂吗? ①自:从。

②是:这。船已经前进了,而剑不能前进。像这样寻找剑,不也太愚蠢了吗? 记述; 议论。5 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更加具体地楚国人的死板、愚昧。刻舟求剑;这则寓言告诉我们要考虑情况的变化,按照事物的发展来办事。郑人买履

译文:郑国有一个人想去买一双鞋,先比量了一下自己的脚,然后画了一个底样的尺码放在座位上。他匆忙走到走到集市上去买鞋子时,忘记把量好的尺码带在自己身上。他拿起鞋子,才想起,说:“我忘了拿量好的尺码来了。”于是,赶紧跑回去拿底样。等他赶回来时,集市已经散了,鞋子也就没有买成。有人问他说:“你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去试鞋子呢?”他说:“我宁可相信自己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①郑国有一个想要买鞋的人。②先自己测量自己的脚。③然后把尺子放在他的座位上。3 不要墨守陈规,按教条办事,要知道变通,摆脱腐朽思想的束缚。4 ①代词,指尺子; ②到……去; ③代词,指尺子; ④代词,指尺子;

⑤代词,指鞋 王冕 ①窃:偷偷地; ②辄:就;

③痴:形容极度迷恋某种事物;

④恬:坦然;

⑤挞:用鞭子打。

⑥曷:同“何”,怎么,为什么。①王冕是诸暨县人。

②一到夜里,王冕暗地走出来,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拿着书就着佛像前长明灯的灯光读书。3 吃苦耐劳,勤奋学习。北人啖菱 ①啖:吃。

②出:驱除。菱是在水中生长,而他说是在土中生产,这是本来不知道的事情却硬说自己知道。自己不懂的事物,不虚心求教,反而自吹自己知道,结果闹出笑话,充分反映出这个北方人的愚昧。(其它答案合理均可)鼠画逼真

译文:东安有一个读书人擅长做画,作了一幅题材为老鼠的画,献给县令。县令开始不知道爱惜它,很随意地把这幅画挂在墙壁上。每天早晨走过挂画的地方,那幅鼠画总是落在地上,多次挂

上去多次落下地。县令对这种情况感到很奇怪。一天黎明时候县令起来察看,发现画落在地上,而有一只猫蹲在画的旁边。等到县令把画拿起来,猫就跟着跳起来追赶那幅鼠画。县令就用这幅画来试其他的猫,结果没有一只不是这样的。到这时候,才知道这幅鼠画是画得很逼真的,值得爱惜

方仲永

译文: 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以种田为业.仲永长到五岁的时候,不曾见过书写工具,忽然哭着要这些东西.父亲对此感到惊异,从邻近人家借来给他,他当即写了四句诗,并且自己题上自己的名字.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同宗族的人作为内容,传送给全乡的秀才观赏.从此有人指定事物叫他写诗,他能立刻完成,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作客,有人用钱财和礼物求仲永写诗.他的父亲认为那样有利可图,每天牵着方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我听说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间,跟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见到方仲永,他已经十二三岁了.叫他写诗,已经不能与从前听说的相称了.再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又到舅舅家,问起方仲永的情况,舅舅说:“他才能完全消失,普通人一样了.”

王先生说:仲永的通晓、领悟能力是天赋的。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他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像他那样天生聪明,如此有才智的人,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尚且要成为平凡的人;那么,现在那些不是天生聪明,本来就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教育,想成为一个平常的人恐怕都不能够吧?

两小儿辩日 译文.:

篇10: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答案的内容

小题2:d

小题3:d

小题4:(1)反映在文章中的作者的个性气质,就像登临高处眺望远方,像君临天下让万众朝拜,像击鼓激发成千上万名勇士去战斗。

(2)观看他们的文章,唐诗它们的章句,而作者的性格、情感和外表、状态,也全都不一样啊。

篇11:初中课外文言文导读临江之麋阅读答案

关键词:文言文阅读;能力;做法

我校提高初中生课外文言文阅读能力研究工作从2014年12月开始,历时两年,其间我们开展调查访问、教学研讨、教学实践、资料整理等工作,逐步形成了一套适合我校乃至全县的教学实施及评价体系,并在此后的教学实践中加以推广运用,不断完善。现就研究中的做法和经验做出如下思考。

一、开展初中生课外文言文阅读现状调查分析

(一)开展文言文阅读现状问卷调查

本次问卷调查以山河初中2015年九年级九班、十班,八年级九班、十班学生为对象,对学习中的动机、兴趣及意志品质等心理方面进行一些调查和探讨,共发放问卷149份,其中有效问卷140份,无效问卷9份(包括写姓名及答题不全两种情况)。通过入班无记名调查分析发现以下现象:(1)学生学习文言文目的动机较为功利:应付考试;(2)学生学习限于死记硬背,缺乏运用;(3)学生愿意学习文言文,但不够努力;(4)对文言文缺乏兴趣、对文言文课堂教学“不满意”的学生较多。同时发现,大多数初中生具有相当强的意志力,他们愿意克服在文言文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

(二)近距离接触部分学困生,了解他们的学情

我们利用课余时间走访学困生,发现这些学生学习文言文是迫于外在升学压力,所以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就大打折扣。文言文学习使学生有压力,导致情绪不稳定,同时他们对当前的文言文课堂教学满意度不高,认为太难,老师要求过高。

二、对提高初中生课外文言文阅读能力的措施的可行性分析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乐学文言文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新课标指出:“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创造性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针对调查研究发现的问题,我们主要通过创新教法来调动兴趣。(1)通过新颖奇特的方法导入新课,激发兴趣。(2)通过各种方式的朗读,激发兴趣。(3)运用多媒体,激发兴趣。(4)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兴趣。

(二)加强文言文的朗读训练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读对于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有很大帮助,多朗读有助于理解文章内容。在教学时,可听录音,可教师范读,亦可组织学生齐读,或指定学生朗读,或小组竞赛,为学生创设情境,使其进入学习古诗文的最佳状态,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为此,我们组织了“朗诵经典诗文,传承民族文化”为主题的朗读比赛。在悠扬的古韵之中,全校师生沉浸在中华民族悠久文化的博大精深之中,品味着唐诗宋词的思想之深刻,语言之优美,用词之绝妙。琅琅的吟诵声响彻整个校园,气势恢宏,催人振奋,使学生在受到诗歌语言魅力的熏陶、感受祖国语言文字之美的同时,也学到了很多知识,提高了阅读理解能力。

三、展开提高初中生课外文言文阅读能力的策略试验及研究

(一)重视归纳、整合、延伸

要提高古诗文阅读能力,还要探索、归纳古诗文语言的规律,领悟、总结解讀方法,引导学生在生活、学习中运用文言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也可以对古诗词进行梳理,摸索规律,形成方法,这样能够有效地提高古诗文阅读能力。

据此,我们课题组编写了《山河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十五篇》《历年中考语文古诗文命题分析》《山河初中经典古诗文朗诵推荐篇目》《经典古诗文中的人文教育研究》《文言文教学优秀课例》等校本教材,利用每周的师生共读课,对学生进行反复训练。通过努力,学生的文言词汇积累、句子释义、质疑问难的能力有了明显提高,同时探索出切实可行的语文教学评价措施。我校在学生背诵古诗文方面给学生划定了必读篇目和选读篇目,并实行背诵等级彩色评定措施,极大地激励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热情。

(二)开展各类文言文教学竞赛和知识竞赛

为充分调动教师教好文言文,学生学好文言文的积极性,我们组织各类观摩课、公开课、同课异构活动,并于2015年5月组织了一次初中文言文阅读竞赛,由于组织严密,激励措施到位,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实践教学中录制了一部分效果良好、有推广价值的课例。其中古诗文活动课《话说千古风流人物》、古文教学《三峡》在2015年全县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学观摩大赛中分别被评为一等奖和三等奖。

(三)组织教师开展专业培训、教学论坛、论文评选等活动,不断提高教师专业素养

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先后外出学习10余次,请名师进课堂授课,不断提升教师业务能力。组织教师开展学术交流,撰写心得体会,通过努力,论文《提高初中生课外阅读质量的策略》在2015年全省陇原名师工作室优秀论文(案例)评选中获二等奖;论文《提高初中生课外文言文阅读能力的策略》发表于《新课程》2016年5期。

通过两年时间的研究,我们逐渐形成了一套切实可行、操作性强的策略与做法,从2016年9月份开始,我校进入了“提高初中生课外文言文阅读能力的策略”的全校推广及实践阶段。截至目前,这项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参加与此相关的活动,均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受到县教研室、兄弟学校及“陇原名师徐彩梅初中语文工作室”的一致好评。

参考文献:

[1]孙涛.文言文阅读训练教学浅谈[J].文学教育(下),2009(9).

[2]魏杰.文言文阅读教学的三把金钥匙[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0(3).

[3]钱雯.让学生不再畏惧文言文[N].学知报,2011.

上一篇:可亲可敬的刘老师作文下一篇:转账委托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