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关卫生管理制度

2024-05-14

机关卫生管理制度(通用14篇)

篇1:机关卫生管理制度

机关卫生管理制度

为了加强机关环境卫生的管理,创造一个优美、整洁的办公环境,根据《顺昌县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办法》,结合机关办公楼实际情况,制定本管理办法。

一、办公楼公共区域卫生要求

1、机关办公楼每天由专人(通信员)负责清理办公楼走廊、卫生间、楼梯等公共区域卫生,需在上班时间前做好清扫,做到纸屑入篓、地面清洁,无垃圾、污垢、积水、水果皮、烟蒂等。

2、要定期或不定期对楼梯、天花板、窗户等进行清扫,确保无蜘蛛网等垃圾。

3、会议室的卫生应做到不定期打扫,确保常态保洁,随时备用。会议室使用完时,应及时清洗会议用杯、果盘等,确保干净整洁。

4、会议室内张贴禁烟标识,劝导与会人员不得在会议室内吸烟。

二、办公室内卫生要求

1、每位同志上班前要打扫好自己办公区域卫生,整理文件,保持办公桌整洁,下班后清理当天的垃圾。

2、办公室摆放文件柜、办公桌、饮水机等办公设施,应规范、合理、整齐并随时保持清洁。

3、办公桌上摆放的书籍、文件等办公用品应整齐、合理。

4、办公室墙面、灯具、门窗等应保持无灰尘、蜘蛛网,墙面、门严禁张贴印刷品。

5、办公室地面随时保持无纸屑、积尘、烟头、痰渍、口香糖渣等垃圾。

三、定期开展检查整改

1、卫生检查由县社机关卫生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检查督促,每月检查一次。由领导小组副组长带领小组成员对各科室和公共区域卫生情况进行检查。

2、检查内容:(1)办公室内门窗、玻璃干净无污迹、无尘土;(2)室内地面干净、整洁,无痰迹、无垃圾、无废弃物;(3)室内物品摆放整齐,桌面文件放置有序;(4)墙面洁白,无蜘蛛网,无乱钉、乱挂现象;(5)办公室走廊、楼梯地面干净、整洁,门窗、玻璃干净。

3、对不符合卫生工作要求的由领导小组提出整改意见,通知有关责任单位限期改进。

4、将卫生创建工作与文明科室评比结合起来,把卫生工作作为文明科室评比重要条件之一。一年之内三次收到整改通知的科室取消文明科室评比资格。

篇2:机关卫生管理制度

(一)公司内各部室的室内卫生,由各部室负责;公共部分的卫生,由卫生员负责保洁;会议室卫生由通信员负责打扫;环境卫生由环卫人员负责清扫。

(二)办公室卫生要求及标准:各室部人员上班后,首先对办公室进行清扫整理,室内垃圾随时清扫,做到物品整洁有序,摆放得体,窗明几净,地面清洁,灯管无尘,无卫生死角。

(三)楼梯、楼道、卫生间卫生要求及标准:楼梯、楼道、卫生间卫生由卫生员打扫,办公室负责督促检查,每天必须打扫两次(早晨、下午各一次),做到楼道、楼梯无痰迹、无纸屑、无烟头,楼梯扶手无灰尘,卫生间无杂物及污垢,手纸入篓,大小便池干净,无明显异味,全天保洁,无卫生死角。

(四)会议室卫生要求及标准:会议室卫生由通信员负责保洁,平时要定期打扫,会前认真清扫,会后及时整理,始终保持会议室的卫生清洁,做到桌椅整洁,窗明几净,无烟头杂物。

(五)环境卫生要求及标准:环境卫生由前后门卫负责清扫,每天必须打扫两次(早晨、下午各一次),做到无树叶、废纸、荒草、杂物。

(六)机关卫生工作由后勤部统一安排、检查、评比。每季度,由公司领导带领有关人员,对各部室的卫生进行检查,并在全体工作人员会议上通报检查情况。公共卫生和环境卫生由后勤部负责督促、检查,若发现因卫生员失职造成的卫生不合格,每次扣卫生员10元工资。

篇3:机关卫生管理制度

为全面贯彻落实卫生部等四部委《关于2011年起全国医疗卫生系统全面禁烟的决定》精神, 甘肃省卫生厅作为全省卫生系统最高行政机关, 率先垂范, 于2010年1月1日起省卫生厅机关办公大楼实施全面禁烟。为评价厅机关实施禁烟规定1年来的效果, 课题组于2011年1月对全厅干部、职工进行了控烟问卷调查。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甘肃省卫生厅机关办公大楼内全体干部、职工, 包括物业公司保安、保洁等人员在内共172人。

1.2 方法

采用普查的方法, 调查办公大楼内上班的全部干部、职工。调查问卷参考国家控烟办制订的《医疗卫生机构人员控烟调查表》, 并进行了适当的修改。

1.3 统计分析

数据结果采用Epi data3.0建立数据库进行录入, 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172份, 收回有效问卷161份, 有效回收率为93.6%。其中男性102人, 占63.4%;女性59人, 占36.6%。年龄在19~55岁。岗位分布为机关各处室的行政管理人员94人, 占58.4%;厅机关后勤中心工作人员21人, 占13.0%;农管中心、信息中心、健教所、保健局等专业技术人员23人, 占14.3%;物业公司保安、保洁人员23人, 占14.3%。

2.2 职工吸烟率

本次调查人数为161人, 最近1个月仍然吸烟者40人 (全部为男性) , 现在总吸烟率为24.8%, 男性现在吸烟率为39.2%。其中, 以后勤中心和物业公司人员为主, 吸烟率分别为81.0%和69.2% (见表1) 。

注:χ2=32.214, P=0.000

2.3 吸烟者吸烟行为

最近1个月仍吸烟的40人中, 烟龄不等, 其中烟龄1~10年的有19人 (47.5%) 、11~20年的有16人 (40.0%) 、20年以上的有5人 (12.5%) 。有12人表示上班时从不吸烟, 其余28人表示上班时有时会吸烟, 但是绝大多数人都选择到大楼外的室外吸烟区去吸烟, 只有2人在楼内洗手间里吸过烟。被调查者中有25人过去曾经吸烟, 现在已经戒烟, 在禁烟规定实施1年中戒烟的有12人, 达到戒烟人数的48.0%。同时, 有29人打算在近期戒烟, 绝大多数吸烟者戒烟的主要原因是考虑到自己的健康和职业形象。

2.4 禁烟规定执行情况

被调查者中有157人知道不能在省卫生厅机关办公大楼室内任何区域吸烟的禁烟制度, 占被调查人数的97.6%, 有2人认为禁烟制度为可以在室内的某些区域吸烟, 还有2人不知道卫生厅的禁烟规定;135人认为禁烟规定制订1年来的效果较好, 占被调查人数的83.9%, 有20人认为效果一般, 只有1人认为效果不好。

2.5 对吸烟与被动吸烟会增加患病机会的认知情况

在调查的8种疾病中, 超过80%的人认为吸烟与被动吸烟可以增加肺癌、肺结核、肺气肿、哮喘等肺部疾病的患病机会, 而对于吸烟和被动吸烟是否增加骨质疏松、冠心病、男性性功能障碍、婴儿猝死综合征等疾病的患病机会则很模糊。不同职业之间认知情况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χ2=19.400, P=0.559) , 具体见表3。

3 讨论

3.1 加大对后勤和物业人员的控烟宣传力度

本次调查显示, 省卫生厅机关办公大楼实施全面无烟1年后, 职工吸烟率为24.8%, 低于2002年全国普通人群吸烟率水平 (35.8%) [3]和2009年省卫生厅职工吸烟率 (2009年中央补助地方烟草控制项目调查省卫生厅职工吸烟率为37.0%) , 而且吸烟率较高的部门集中在后勤中心和物业公司, 吸烟人员主要为后勤中心的司机和物业公司的安防人员。因此, 下一步应加强对司机和保安人员的控烟宣传教育。

3.2 提供行之有效的戒烟服务

烟草中的尼古丁具有很强的成瘾性[4], 一旦成瘾, 很难戒除。成功戒烟除戒烟者自身要具备较强的毅力外, 还需要一定的戒烟服务进行支持, 例如戒烟方法和戒烟药物等。调查显示, 禁烟规定实施1年来, 有12人成功戒烟, 并且有29人已经决定近期戒烟, 因此, 要为有戒烟意愿的吸烟者进行戒烟方法和技巧的培训, 有条件的地方还要为戒烟者提供戒烟药物, 帮助其成功戒烟。

3.3 制订完善的禁烟规定

没有规矩, 不成方圆。在无烟单位的创建过程中, 一定要制订完善、切实可行的禁烟制度, 并通过多种渠道让本单位职工和外来人员知道本单位的禁烟规定。调查发现, 97.6%的人知道不能在省卫生厅机关室内任何区域内吸烟的禁烟制度, 吸烟者可到室外吸烟区吸烟。83.9%的人认为禁烟规定实施1年来的效果较好, 为创建无烟单位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建立完全无烟的环境是惟一被证明能够保护人们免受二手烟危害的手段[5]。卫生系统达到全面无烟已是当前控烟工作的历史使命。甘肃省无烟卫生厅机关的成功建设, 既营造了清洁、健康的工作环境, 又保护了职工的身心健康, 同时也为全省医疗卫生系统达到全面无烟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摘要:目的 评价甘肃省卫生厅机关办公大楼实施禁烟规定一年来的效果, 为创建无烟医疗卫生机构提供经验。方法 以省卫生厅机关办公大楼内工作的所有职工为研究对象, 采用自填式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调查。结果 吸烟者以后勤中心和物业公司男性为主, 吸烟率分别为81.0%和69.2%。97.6%的职工知道不能在省卫生厅机关室内任何区域内吸烟的禁烟制度, 83.9%的职工认为禁烟规定制订1年来的效果较好。1年内有12名吸烟者成功戒烟, 并有29人有戒烟的打算。结论 省卫生厅职工的男性吸烟率还较高, 尤其是后勤中心的司机和物业公司的保安属于高吸烟人群, 应进一步加强控烟健康教育, 帮助有戒烟意愿的吸烟者成功戒烟。

关键词:甘肃省卫生厅,无烟环境,效果评价

参考文献

[1]卫生部履行《烟草控制框架公约》领导小组.2007年中国控制吸烟报告[J].中国健康教育, 2008, 24 (12) :934~939.

[2]卫生部履行《烟草控制框架公约》领导小组办公室.2008年中国控制吸烟报告[R].北京:中国卫生部, 2008.

[3]杨功焕, 马杰民, 刘娜, 等.中国人群2002年吸烟和被动吸烟的现状调查[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5, 2:77~83.

[4]Sherri SG, Arnold J.Health Promotion Practice[M].Francisco:Jossey-Bass A Wiley Imprint, 2005.

篇4:公安机关职业管理研究

(一)公安机关职业管理:

公安机关也属于组织,在定义上与组织的职业管理相似,但由于公安机关工作的特殊性,因此也与组织的职业管理有区别。

公安机关职业管理,是指公安机关提供的用于帮助公安机关内部正从事某类职业民警的行为过程。具体来说。对民警所从事的职业进行计划、引导和控制的过程。

公安机关的职业管理的特殊性具体体现有以下几点:

1、公安机关进行职业管理必须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条令进行,这些法律、规定、条令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警察法》、《公务员法》、《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纪律条令》等。

2、公安机关职业管理紧贴公安工作。

3、公安机关职业管理围绕公共利益而进行。

二、公安机关职业管理的现状与困境

(一)公安机关职业管理现状

1、职业管理发展大环境。随着国家先后发布《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以及我国警察相关法律逐渐完善配套,为公安机关职业管理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2、截至目前,公安机关各类训练基地2080多个,借用、租用训练场所2100渔歌,基本形成部、省、市、县四级训练基本网络,逐步完善“两级教育、四级培训”的工作体系。大力开展“教官培养工程”,教官数量已达到6.7万余名。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公安系统的教育经费达到17亿元。

3、随着各项法律的颁布完善,我国民警招录职位制度越发完善,在报考者报考公安机关职位时,各职位都有详细的说明,这不仅可以为报考者了解职位的具体情况还可以为其日后在公安机关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公安机关职业管理困境

1、公安机关职业管理起步较晚,在制度、法律等方面欠缺有效地支持。虽然我国已加大对人力资源的重视程度,但由于起步较晚,人力资源的配套制度、法律尚未建立。目前,许多地方公安机关人力资源意识淡薄,职业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忽视民警的自身发展和民警自身利益,在职业管理方面任然采用旧的粗犷式管理。

2、公务员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脱节。首先,公务成员工作的主要模式是上传下达,很少考虑组织的整体目标。再者,现今公务员制度所提倡的是组织大于个人的思想,公务员主要的工作内容就是服从领导。最后,即使公务员有个人目标,也很少同组织目标相关。如此看来,这就很容易产生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脱节的现象。

3、民警职业培训存在诸多瓶颈。当前,我国民警培训存在很多问题:首先,缺乏广泛性。现行的民警培训大多很少采用分级分类有针对性的培训方法,并且民警的工作时过长,导致了许多民警没有时间参加培训。其次,培训内容缺乏实用性。民警培训大都是在教室中以理论的形式开展,缺少实战训练、基础技能训练。再次,民警自身未能对培训引起重视。他们往往把培训看成是应付上级的无奈之举,自身对培训的目标认识不清,很难把培训目标同自己的职业目标相结合,阻碍其职业生涯发展。

三、公安机关职业管理的内容

职业管理的内容比较广泛,可以说,凡是组织对成员职业活动的帮助,均可列入职业管理之中。总体来说,公安机关职业管理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制定职业计划。制定职业计划能使民警了解自身长处和短处,养成对环境和工作目标进行分析的习惯,又可以使民警合理计划、分配时间和精力完成任务、提高技能,从而有利于增强对工作环境的把握能力和对工作困难的控制能力。职业计划的制定须由组织和个人共同参与。

(1)由民警个人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优势、弱点、经验、绩效、能力、兴趣等)对自己职业生涯的要求和目标进行自我分析和自我评价。

(2)由公安机关对民警的能力和潜能进行分析和评估。

2、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公安机关应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使民警能通过努力得到自己期望的机会,在工作中得到锻炼和提高。在最初阶段就让新民警从事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对其职业发展意义重大。初次工作的挑战性对一个人今后在事业上的不断成功有深远的影响,它能使民警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保持自己的竞争能力和旺盛的工作热情。

3、提供培训服务。提供不间断的、适合民警各年龄段需求的培训服务,而且这些服务应紧紧围绕公安机关的职能和实践而展开,这是职业管理必不可少的内容。包括自招聘新民警进入公安机关开始,直至民警流向其他组织或退休而离开公安机关的全过程中针对民警个人的各类培训、咨询、讲座以及为民警自发的扩充技能,提高学历的学习给以便利等等。从公安机关的长远利益与民警的稳定性来考虑,通过在职培训提高民警的知识和技能是耗费资源最少和最富有效率的途径。

4、心理辅导。坚强、果敢……在很多人的印象中,他们犹如“超人”。无所不能。但是,心理学研究表明,警察仅在任职头3年内耳闻目睹的丑恶面,比普通人一生中见到和感受的还要多几倍。在所有应急性职业中,警察在工作中所承受的心理压力指数无可争议地高居首位。警察对维护社会稳定负有重要责任。如果警察的心理有缺陷,对公民、对国家都将意味着潜在的危机。近年来。由于工作负荷重,压力大,一些警察出现离奇的暴力行为,有的触犯刑律。专家认为,许多警察犯法其实是心理疾病在作祟。

参考文献:

[1]齐程程,张朝.浅谈公务员职业生涯规划[J].商业文化(学术版),2010年07期

篇5:局机关卫生管理制度

为加强局机关卫生管理工作,保持良好有序、清洁的办公环境,特制定本制度:

一、全局公共卫生实行股室和办公室工作人员值周制度,保证公共环境清洁。

二、各股室值日人员要提前10分钟到岗,负责走廊地面、局领导办公室地面、走廊窗台及花盆浇水等清扫工作,要做到地面洁净,窗台干净,花盆摆放整齐。

三、各股室卫生实行一日一小扫,一周一大扫制。

四、各股室负责人要认真抓好值周工作和本室环境卫生,办公用品摆放要整齐、地面要干净。

五、全局工作人员要积极配合值日人员工作,保持卫生,禁止向垃圾袋内倒水和随地吐痰,乱扔脏物等。

六、负责值周股室每周末下午要将局公共卫生袋送到垃圾站,以保证公共卫生环境清洁。

七、各股室负责人和值日人员要各负其责,下班前要关好门窗,关闭电脑、电灯和用电设备及电源,防止发生火灾。

八、各股室要配合参加除“四害”措施。

篇6:机关单位仓库卫生管理制度

一、目的:严格仓储卫生的管理,保证产品贮存过程中的卫生质量。

二、范围:适用于材料仓和成品仓储存的卫生管理。

三、职责:仓库管理员

四、卫生要求:

1.贮存成品的仓库应有防潮措施,远离火源和污染源。

2.仓库的门窗配备有防蝇、防尘、防鼠设施以保持仓库无蝇、无有害昆虫,如发现应及时采取灭鼠措施。

3.库内应保持阴凉干燥、避免阳光直射。

5.严厉禁止在成品仓库内堆放有毒、有异味、易挥发、易腐蚀类物品。

6.定期对入库食品进行卫生质量检验,防止害虫、鼠进入仓库。

7.定期对仓库进行清洁工作,保持仓库内的清洁卫生。

篇7:机关卫生管理制度

为进一步加强机关卫生管理,保持良好的工作环境,确保卫生管理工作经常化、规范化,特制定本制度。

一、卫生要求

1.办公室物品要摆放整齐,视线内不得出现除统一配置的办公用品以外的其它杂物。

2.室内卫生要天天做到“一扫一拖一擦”,保持桌面、地板、门窗、桌椅等干净整洁,不留死角。

3.不随地吐痰。

4.地板保持洁净如镜,做到“六无”,即无污渍、无灰尘、无烟头、无纸屑、无污水,无废弃物。

5.遵守公共卫生,入厕后手纸入篓,并及时冲刷便池。6.厕所常冲、常刷,做到无异味、无污垢。

7.楼梯、窗户、洗手水池常擦,保持干净,无灰尘,无水痕。

8.所有卫生区内墙角、墙壁不得出现蜘蛛网。

9.院内坚持一天早晚两打扫,三天冲刷一次,保持地面、草坪整洁干净,无垃圾,无废弃物。

10.对所属卫生区经常进行查看,发现问题及时清除、打扫。

二、检查评比

各科室卫生采用定期或不定期检查方式进行评比,并将检查

结果予以公布,记入各科室目标考核档案。

三、奖惩标准

1.发现地面乱扔烟头者,每只罚款30元。(二人以上的办公室发现一只每人罚款30元,以下处罚相同)。

2.发现随地吐痰者,一人次罚款30元;地面有痰渍者,每发现一处对卫生区责任人罚款30元。

篇8:机关卫生管理制度

《精神卫生法》有关行政强制送治适用的规定

《精神卫生法》第28条第2款规定:“疑似精神障碍患者发生伤害自身、危害他人安全的行为, 或者有伤害自身、危害他人安全的危险的, 其近亲属、所在单位、当地公安机关应当立即采取措施予以制止, 并将其送往医疗机构进行精神障碍诊断。”根据该条款, 可将行政强制送治概括为:在疑似精神障碍患者实施危害他人安全的行为或者危害他人安全的危险行为时, 公安机关所采取的予以制止, 并将其送往医疗机构进行精神障碍诊断及在符合法定条件时对其实施强制住院治疗的行为的总称。其具有以下特征:

1.强制性

根据《精神卫生法》第27条的规定, 精神障碍诊断实行自愿原则, 除非法律有特别规定, 否则不能违背当事人意志对其进行精神障碍的医学检查。而28条第2款规定:公安机关在法定条件下, 应当将行为人送往医疗机构进行精神障碍诊断。也就是说, 行为人对公安机关的强制送检行为无法拒绝, 没有作出意思表示的能力。因此, 我们可推定公安机关的送检行为都是违背当事人的意志, 这种推定是符合法律原则的。

2.限制或剥夺人身自由

人身自由包括身体行动的自由和精神活动的自由, 身体活动的自由是自然人根据自己的愿望自由支配自己外在身体运动的权利;精神活动自由的实质为意思决定自由, 是自然人进行意思表示或者其他民事活动的意志决定自由。 (冉克平《论人格权法中的人身自由权》, 《法学》, 2012年第3期) 这里主要强调的是身体自由。

行政强制送治是对公民人身自由的限制甚至剥夺。这是由强制性引申出来的, 因为违背当事人意志将其送检甚至住院治疗, 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对其人身自由的限制或剥夺, 而且《精神卫生法》未对住院治疗的最高期限作出规定, 这将导致当事人的人身自由可能在很长时间内被剥夺。

3.预防性

预防性也称为保安性, 是指对精神病人实施强制医疗有保护社会大众免受精神病患者伤害的目的。德国联邦宪法法院指出, 为了使社会大众免受精神病患者的危害, 对其人身自由的限制乃为合法。 (张丽卿《司法精神医学:刑事法学与精神医学之整合》, 台湾元照出版社, 2004年版) 预防性强调的是社会防卫的思想, 其正当性在于当精神病患者与社会大众利益发生冲突时, 国家为了保护后者而对前者的权利作出较多的限制。

除了这三个特征之外, 行政强制送治还具有治疗性。但是对当事人来说, 强制性和对人身自由的限制或剥夺是最直接的, 对其权利的影响最大。这也是行政强制送治需要法律严格规制的原因。

根据以上原因, 行政强制送治应当是“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 为制止违法行为、防止证据损毁、避免危害发生、控制危险扩大等情形, 依法对公民的人身自由实施暂时性限制……的行为”, 其实质为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 应受行政强制法的规制。

《精神卫生法》第28条第2款违反了《行政强制法》的基本原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37条规定, 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任何公民, 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人民法院决定, 并由公安机关执行, 不受逮捕。基于此, 《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 (以下简称《立法法》) 第8条规定:对公民人身自由的限制和处罚, 只能由最高权力机关制定法律, 其他立法主体不得设定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或处罚, 当然其可以根据法律制定实施细则性质的规范性文件, 此乃法律的绝对保留事项。因此, 行政机关在实施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时, 必须符合法律保留原则, 即行政机关作出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的依据, 只能是最高权力机关制定的法律, 而不能是其他规范性文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 (以下简称《行政强制法》) 是设定和实施行政强制的基本法, 其他有关行政强制的立法不得与之相抵触。因此《精神卫生法》中有关行政强制送治的规定不得与行政强制法相抵触, 否则按照《立法法》的规定, 前者相关规定无效。

1.《精神卫生法》第28条第2款违反了比例原则

《行政强制法》第5条规定:行政强制的设定和实施, 应当适当。采取非强制手段可以达到行政管理目的的不得设定和实施行政强制。这是比例原则在行政强制中的体现。广义的比例原则包括必要性、适当性和比例性的要求。比例原则的核心内容是“最小损害”, 即行政机关为实现行政目的, 在有多种手段、多种方法、多种途径可供选择时, 应选择其中对相对人“最小损害”的手段、方法和途径。 (姜明安《〈行政强制法〉的基本原则和行政强制设定权研究》, 《法学杂志》, 2011年第11期)

因此, 对疑似精神病人的行政强制措施的设定和实施, 应遵循比例原则的要求。根据《精神卫生法》第28条第2款的规定, 对疑似精神障碍患者实施危害行为或者有实施危害行为的危险的, 公安机关在制止后, 应将其送往医疗机构进行精神障碍的医学检查。此条规定违反了比例原则的要求。在尚未实施危害行为时, 当事人的人身自由、隐私权优越于公共秩序, 而非相反。因此, 立法者在此情形下应选择对当事人权利损害较小的方式, 而非一律授权行政机关将当事人送至医疗机构进行精神障碍的诊断。

2.《精神卫生法》第28条第2款的“疑似”用语违背了行政强制的明确性原则

“疑似”具有不确定性、不明确性, 可操作性不强, 这将导致行政机关行政强制权力过大, 从而造成任何正常人都有“被精神病”的可能性。“疑似”的判断主体是公安机关, 也由其将当事人送至医疗机构, 使得当事人处于法律关系客体地位, 不能有自己独立的意思表示。

3.《精神卫生法》第28条第2款违反了《行政强制法》有关当事人权利保护的有关规定

《行政强制法》第八条明确规定:在行政强制过程中, 当事人享有陈述权、申辩权, 即为自己辩护的权利。行政机关不能以当事人为疑似精神障碍患者而不听取其辩护, 因为对精神疾病的判断主体是医疗机构而非公安机关, 在当事人未被确诊前, 都应推定其没有精神障碍。而《精神卫生法》第28条第2款直接授权公安机关将当事人送往医疗机构进行精神障碍检查, 不告知当事人享有哪些权利, 不听取当事人的任何陈述、申辩, 这是行政权专横的表现。而按照《行政强制法》的规定, 这是重大行政程序瑕疵, 是法院撤销行政行为的原因之一。

行政强制送治的程序违反了《行政强制法》的有关规定

篇9:审计机关应急管理初探

一、审计应急管理的含义和基本特征

审计应急管理是指各级审计机关为有效应对突发事件而进行的一系列管理活动。在这里,审计应急管理的主体是各级审计机关,管理的目的也是有效应对、减少损失和影响,管理的内容是审计应急管理机构建立、应急预案的制定、突发事件的内外处置、沟通协调、后勤保障、信息发布等。

审计应急管理的基本特征:1.政治性。处置突发事件的好坏,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的安全和稳定,因而是国家和政府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审计机关也必须站在政治的高度,严肃地看待审计应急管理的重要性,把参与处置突发事件作为光荣的政治使命,严格审计应急管理,充分发挥审计应急管理的作用,确保审计应急管理任务的顺利完成。2.专项性。政府应急管理涉及方方面面。审计应急处置任务对内就是要按照应急预案的要求开展预防和自救活动,对外就是要按照审计法的规定和政府的要求对财政救灾资金和社会捐赠款物进行专项监督检查,督促有关方面合理筹集、分配和使用救灾资金,避免出现资金被截留、挪用、贪污等问题。3.集中性。审计应急管理一旦启动,审计机关就必须集中一定的时间、集中专门的队伍投入到救灾之中,并准备专门的财力、物力予以保证。4.紧迫性。快速反应、快速处置,是减少突发事件损失和危害的有效途径。审计应急管理也必须体现快速反应和快速处置的精神。5.一定程度上的被动性。审计应急管理只有在突发事件爆发后才能紧急启动,积极实施。在突发事件带来的影响和损害结束后,审计应急管理活动才能告一段落,因此,具有一定的被动性。尽管如此,审计机关也要变被动为主动,以主动的态度努力做好平时的审计应急管理工作,防患于

未然。

二、审计应急管理的原则

1.服从大局原则。审计应急管理工作是政府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审计机关必须把政府交办的审计应急工作作为一项大事来抓,不管自身有多大困难,都要在思想上、行动上同各级政府的决策和决定保持高度地一致,保质保量地完成好审计应急任务。

2.全面动员原则。审计机关必须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按照统一部署,进行全体动员,开展审计应急管理活动。

3.贴近服务原则。审计应急工作“点”多、“线”长、“面”广。审计应急管理的范围涉及救急、救灾、救险资金的筹集、分配和使用等各个环节,资金来源既有政府财政部门拨付的专款,也有社会各界团体和个人捐赠的款物,款物使用的方向既有指定对象的也有非指定对象的。因此,在审计应急处置过程中,审计人员应当贴近基层、贴近群众,用良好的精神面貌,带去党和政府的关怀。也要关心奋斗在审计应急一线的审计人员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以及家属的冷暖,力所能及地解决实际问题。

4.“平战”结合原则。提高审计应急管理的能力,需要从平时做起,不断增强广大审计人员的危机意识、责任意识、风险意识、主动参与意识等,审计应急情况一旦出现,就能“召之即来,来之能战”。

5.与时俱进原则。政府应急管理是一个需要不断更新和完善的过程,审计应急管理也需要根据客观形势的发展变化,不断增强审计应急预案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不断完善审计应急管理的思路和方法,不断改进审计应急管理的机制、措施。

三、审计应急管理的范围和内容

审计应急管理的范围。一类是审计机关对突发事件进行预防,或突发事件发生后所组织的各项自救活动。如“非典”时期,审计机关根据统一安排进行的定时、定点的消毒、清洁活动,以及这次汶川地震震区审计机关开展的救灾活动。另一类是审计机关根据法定职责和政府指令,在突发事件发生后,参与政府组织的有关应急处置的活动。如审计机关奉命对各类救灾款物进行的全过程跟踪检查活动。

审计应急管理的主要内容。(1)制定审计应急预案。按照《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要求,全国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体系包括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部门应急预案、地方应急预案、企事业单位应急预案和重大文体、会展活动应急预案。审计应急预案属于部门应急预案范畴。应急预案是一定时期政府和有关部门组织开展应对突发事件的总的行动和措施安排,制定好审计应急预案是审计应急管理的重要任务。审计应急预案一般应该包括编制目的、编制依据、工作原则、应急组织机构和职责、主要工作机制、保障措施等。(2)建立审计应急组织机构。组织机构一般由领导小组、应急办公室、处置部门、后勤保障部门等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应急办公室,负责组织推动、上传下达等审计应急协调工作。处置部门根据实际需要确定人员范围和数量。后勤保障部门负责应急物资、交通工具的供应、保障和维护等。(3)科学界定审计应急的主要职责。鉴于审计应急管理包括两个方面,那么其职责也应从两个方面界定。一是在突发事件中审计机关自身组织预防和自救活动的责任。在这方面,审计机关要严格按照《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规定,明确和落实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的应急管理职责。二是在突发事件中审计机关参与突发事件有关款物的监督检查活动的责任,审计应急职责应具体化。(4)规范审计应急处置程序。其程序一般包括应急准备、应急实施、应急结束三个阶段。例如应急准备工作包括:突发事件发生后,审计机关应急领导小组应及时召开全体人员大会,宣布进入审计应急状态,按照审计应急预案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审计应急人员进入应急岗位等。如果情况特殊,来不及做以上工作,则直接进入应急实施阶段。在应急实施阶段,审计机关如果面临地震这样的直接灾害,一方面需要与上级部门取得联系,报告突发事件产生的损害程度,了解上级的指示,另一方面,需要动用一切手段,立即组织开展自救活动。如果是开展救灾款物监督检查活动,则要动员组织好专门力量,根据政府和上级审计机关的指令,指定工作现场,迅速开展工作。应急结束阶段,主要是做好应急工作的总结、情况汇报等善后事宜。(5)审计现场协调。一是审计现场内部协调。即审计机关应急管理办公室按照审计应急预案确定的应急职责,与相关部门沟通了解处置现场突发事件预防和自救活动开展情况,款物监督检查情况,协调解决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二是审计现场外部协调。即审计应急管理办公室按照政府应急管理预案的要求,根据应急处置需要,与各级政府、有关部门、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等进行沟通联系,宣传审计应急管理程序和要求,反映审计机关应急处置的情况,解答相关人员的问题,提出审计应急需解决的办公条件、物资保障等要求。(6)实施审计结果公布。按照政府有关要求,审计机关在履行监督检查的过程中和结束后,要将审计的结果向社会进行公布。审计应急管理办公室应当对审计结果公告的质量进行控制,安排好公布的时间和新闻媒体,做好对社会疑问的解答准备,确保审计结果公布顺利进行。应政府要求,参加新闻发布会或接受记者采访。(7)撰写审计应急工作评估报告。审计应急工作结束后,应当全面回顾审计应急工作开展的情况,评估审计应急工作取得的成效,找出需要进一步改进的不足之处,提出今后加强审计应急管理的意见,进一步完善审计应急预案。(8)提出奖惩处理建议。对审计应急处置中涌现出的先进人物提出表彰的建议,对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等违法违纪的人员提出给予行政处分的建议。(9)组织开展平时的突发事件应对知识和应急管理知识的培训、应急演练等。

(作者单位:天津市审计局)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全国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

2.新华社,《马凯谈加强政府应急管理》,2008.11.28

3.于建荣等编,《应对突发事件知识读本》,新华出版社,2008。

4.郭济主编,《政府应急管理实务》,中央党校出版社,2004年。

5.刘家义,《救灾款物审计是抗震救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审计报》,2008.6.11。

篇10:卫生局机关财务管理制度

为加强财务管理,保证机关工作正常运转,各项业务正常进行,特制定本制度:

一、各项开支必须事先有计划、有请示,各分管局长把关,经财务股审核并安排资金,分管财务的局长一支笔审批。不得先斩后奏,否则不予报销(包括专项经费的使用与分配)。

二、各科室所有收入以及往来资金等,一律由单位财会统一收取、支付,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该上缴财政的上缴财政,该返回的返回后统一管理使用,各科不得自行收取,不得隐瞒不报,不得私设小金库,不得坐支,实行收支两条线。违反者按有关财务管理制度和机关规章制度处理,追究责任者责任。

三、严格执行差旅费标准。不得超标准住宿,不得随意乘坐飞机与软卧,否则不予报销。出差返回一周内报销差旅费,逾期不报或结不清的,从下月工资中全部扣回。

四、节省办公费、电话费、打字复印费等项目的开支。办公室要有计划购买办公用品。严格控制电话费,按科室实行定额包干管理。打字复印一律由本单位自行解决,不报销任何外来发票。特殊情况要由办公室签发外出打印审批单,无审批单或上下联金额不符一律不予报销。

五、加强车辆管理,减少汽油费、修车费,加油必须使用统一印制的加油票,司机不得自行签字加油,否则不予结算,修车必须去政府采购统一的维修站,经领导审批、修车明细,否则不予结算。

六、严格把握招待对象,控制招待费标准,无关人员不得坐陪。按财政规定,各单位招待费、饭费严格控制在公用经费的2%以内,接待客人必须事先有领导安排,个人不得以公款随意安排。

篇11:局机关环境卫生管理制度

为营造一个整洁、舒适的办公环境,改善局机关环境卫生状况,促进办公场所卫生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制订本制度。

一、建立室内外环境卫生责任制和定期打扫制,坚持每日上班前清扫卫生,每周五上午进行局机关卫生大扫除,全体干部职工要自觉地保持公共场所的卫生。

二、机关各办公室环境卫生由各科室工作人员每日上班前自行清扫,要求做到办公桌椅、电脑、文件柜、文件资料、文具、杂物等摆放有序、整洁美观;窗玻璃洁净无污渍;墙壁无尘土;地面清洁无污迹、无烟头、无纸屑、无死角;及时开窗通风,室内无异味。

三、机关会议室、公共走廊、楼梯、卫生间等由保洁员进行清扫,每日上班前15分钟完成清扫工作。要求走廊、楼梯地面洁净、楼梯扶手无尘土;会议室地面洁净、桌椅摆放整齐、桌面无积尘杂物、室内摆放物干净整洁,会后清扫及时;卫生间地面洁净、无积水,门窗、墙壁、隔板、洗手池整洁干净、无污迹,便池清洁,无粪迹、尿迹,纸篓及时倾倒。

四、大门前及院内卫生由看门值班人员负责清扫,要求每日上班前15分钟完成清扫,确保院内、花带内无纸屑等垃圾、硬化路面无沙尘堆积、杂物摆放整齐。

篇12:机关卫生管理制度

一、机关环境卫生责任区的划分

将整个机关大院卫生责任区划分为五个片区:

1、计生国策楼、土管所大楼。具体由计生线负责,责任领导为xx;

2、班子成员楼(不含大会议室)。具体由新农村线负责。责任领导为xx。

3、水保楼:具体由农业农村工作线负责,责任领导为xx;

4、财政所大楼由土管规划线负责,责任领导为xx长;

各站所办公室及周边区域(含站所对应至铁栅栏外水泥路面)由各站所负责定期打扫,各宿舍由宿舍居住人员负责;

二、具体要求和措施

1、各责任区环境卫生工作由各线带队领导负总责,应坚持每日上班前清扫,做到每日一小扫,每周一大扫,使这一工作制度化,长期化。

2、各责任区应达到地上无废纸、无烟头、无杂物、无污渍等污物,办公室及宿舍内墙壁无污点、墙顶无蜘蛛网,门窗无灰尘,室内物品摆放整齐,真正做到窗明几净、井然有序、舒适整洁。

3、各责任区应重点加强卫生间的卫生清洁,每日必须至少冲洗一次,做到无异味、无污物。

4、各会议室、餐厅、招待所必须坚持每次使用前后各清扫一次,做到整洁卫生、窗明几净。

5、每周五下午4时为集中清扫日。今后,除遇其他工作冲突,每星期五下午4时至下班前由各线组织对各自的卫生责任区进行一次集中清扫。

三、检查评比

1、成立乡机关环境卫生监督评比工作组。组长为钟树阳。副组长:黄正发、邱丽。成员:罗竹安、王凤莲、温苑、张佩华、温声辉。

环境卫生监督评比小组主要工作职责:

1、负责对各卫生责任区的环境卫生状况进行经常性监督;

2、组织人员对各卫生责任区、各站的办公室、各自宿舍开展一月一次的检查评比;

篇13:浅淡机关部门档案管理

一、机关档案工作到底意味着什么

机关是政府的决策和指挥中心, 要想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企业, 就必须依靠档案信息资源。这些档案信息资源, 与机关部门从各方面所搜集来的信息一道, 成为制定各项路线方针政策弥足珍贵的信息资源。对这些信息加以提炼和总结, 就能发现适合政府管理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因此, 从这个角度来说, 档案对于机关部门意义尤为重大。

二、机关档案工作的现状

目前的机关档案工作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正是这些问题的存在, 才制约了档案工作的开展, 同时也间接地影响了档案工作服务于机关的水平和能力。

(一) 档案管理方式和手段依然单一

现有档案的管理方式是延用传统的管理模式, 缺乏信息化社会所应具有的灵活性。这种模式是计划经济的产物, 与市场经济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已明显不符。

档案部门的领导和职工并没有把自己放在一个为社会服务的位置, 而是把自己当成了官员, 高高在上, 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较低。这与过去计划经济时期的思维模式没有本质的不同。这样一来, 档案工作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有大的起色。

应该说前些年, 随着档案馆室的不断升级, 一些机关档案馆室不断强化内部经营管理, 经营管理水平得到不断提升。然而, 随着市场经济大潮风起云涌, 档案工作因为得不到领导者应有的重视, 档案工作水平未能得到有效提高。

(三) 档案部门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

究其实质而言, 档案工作确实是政府的职能部门。而档案部门并没有能够像其他部门那样得到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 其他部门如工业、农业、经贸等, 可以直接创造出显赫的效益来, 而档案部门则不然。其他部门的工作往往能够体现得非常直观, 而档案工作如果不进入档案馆内可能并不知这里的工作人员的工作情形。类似的情况多得很, 这都是促成档案工作不被重视的原因。

(四) 对改革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应对不足

企业改革是一个新的课题, 这同时也给机关部门档案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企业破产、重组、拍卖、租赁、兼并等等, 这些过程中会形成许多资料, 这些资料很多都应该成为档案资源, 并被很好的记录下来。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应该说自注册会计师对改制企业进行资产评估, 一直到新的企业建立起来, 许多资料都已失控。产生这种状况的原因是整理不及时、不完善。

新的企业成立后, 与原主体企业已不存在隶属关系。但是鉴于新的企业没有条件来管理自己的档案, 或者即便是有条件, 机关部门同样有必要将企业改革这一重大事件加以保存。

三、机关档案工作的新思路

(一) 领导重视应是做好档案工作的首要前提

政府机关的主要领导人, 应该对档案工作予以高度重视。要充分认识到, 不是只有把经济建设搞上去了就什么都可以了, 还要认识到, 许多相关的工作同样是至关重要的。档案工作, 作为对一种历史的记录和信息资源, 同样与经济社会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开发好档案信息资源, 会有效地促进各项事业的顺利开展。

主要领导要树立档案资源也是一种资产的观点。要认识到, 档案具有资产的一般内涵, 是资产的一种表现形式。机关档案部门通过紧紧围绕中心工作进行主动跟踪服务, 充分发挥档案信息资源作用, 档案工作也会成为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助推器。

主要领导要给予应有的重视还不行, 还要形成一种共识, 要让广大干部都能认识到这种重要性。只有这样, 开发档案资源, 利用档案资源, 才会成为一种自觉行动。

(二) 多途径丰富馆藏

只有丰富的馆藏, 才能更好地开展利用工作。要制定相关制度, 保证归档材料的齐全完整。在继续搞好文书档案接收进馆的同时, 还要扩大接收范围, 加强对专门档案的接收, 各科技档案、会计档案、棚户区改造档案等, 进而提高馆藏、室藏档案中专门档案的比重。特别要注意收集反映本地区的民族特色、民情风俗的档案资料, 突出馆藏、室藏的特色。

以长白山地区为例, 既可以收藏些有关长白山的历史资料, 又可以收藏些朝鲜民族文化方面的资料。在保证纸质材料归档的同时, 还要加强对录音带、录像带、照片及电子文件的收集归档。不仅要接收机关、单位的档案资料, 也要有所选择地收集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名人档案资料, 使馆室藏档案更加丰富多彩。

(三) 展开档案开发利用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方面的研究

档案人员要花力气熟悉档案的内容、成分和数量, 以及存放的位置, 熟悉全宗的形成和整理善以及利用价值, 对重点全宗和珍贵档案尤其要了如指掌, 以提高馆藏利用效率。要做好档案利用的预测工作, 了解不同时间, 不同方面对档案不同需要, 有的放矢地开展利用工作。

(四) 积极探索档案管理现代化

档案馆必须顺应社会信息化的趋势, 用数字化改变传统服务功能, 使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由梦想变成现实, 满足人们利用档案的需求。同时还应在此基础上通过档案外借等形式积极向社会各方面提供利用档案, 不断提高馆藏利用效率。

(五) 拓宽档案宣传的新渠道

要通过新闻单位等形式灵活多样地向社会进行档案法律、法规的宣传, 尤其是要宣传好通过利用档案所取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通过宣传工作使更多的人了解档案和档案的作用, 增强档案意识, 从而为更好地利用档案打下坚实的舆论基础。

(六) 正确处理利用和保密的关系

篇14:机关卫生管理制度

内容摘要:重大疑难案件公安机关听取检察机关意见和建议制度是十八届四中全会召开之后,最高检确立的一项重要诉讼制度,是检察引导侦查的有效方式,在提升案件查办质量、防止冤假错案方面将起到重要作用。然而,司法现实与该制度的建立与实施还存在一定差距,还不能适应“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的新要求。本文首先分析该制度产生的背景,以武汉市硚口区人民检察院审查逮捕环节侦诉关系及检察引导侦查的现实状况为样本,分析检察引导侦查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对该制度的构建与完善提出思路,力促在“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背景下,不断强化检察对侦查的引导和规制以及检警关系的完善。

关键词:重大疑难案件侦查机关听取检察机关意见和建议制度 审查逮捕 检察引导侦查 提前介入

一、重大疑难案件公安机关听取检察机关意见和建议制度在审查批捕环节的实践体现

(一)从案件数量看,检察引导侦查的重大疑难案件比例普遍不高

2015年,硚口区院共审查批捕各类刑事案件640件,不批准逮捕92件,其中提前介入、引导侦查142件,占比22.2%,重大、疑难、复杂案件48件,占比7.5%。从各月份看,除部分刑事案件高发月份1月15件、6至8月共72件、12月19件以外,其余月份引导侦查的案件数都在个位数,有的月份甚至数据为零。

(二)从案件罪名看,检察引导侦查的案件类型比较集中

罪名主要集中在诈骗类(非涉众,包括金融诈骗等特殊诈骗罪名)、涉众型经济犯罪、命案(过失致人死亡、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等)、毒品犯罪(贩卖毒品、运输毒品等)、聚众斗殴、寻衅滋事、“两抢一盗”等案件上。142件引导侦查的案件中,诈骗类犯罪25 件,占引导侦查案件总数17.6%;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9件,占比6.3%;命案8件,占比5.6%;毒品犯罪案件42件,占比29.6%;聚众斗殴、寻衅滋事犯罪案件19件,占比13.4%;“两抢一盗”案件40件,占比28.2%。

(三)从处理结果看,检察引导侦查后案件的批捕率、起诉率和有罪判决率较高

全年142件引导侦查的案件中,公安机关共报请批准逮捕139件,其中审查批准逮捕121件,分别占总数的97.9%、85.2%,审查批捕率高达87.1%;移送审查起诉案件128件,其中检察机关经审查后向法院提起公诉122件,分别占总数的90.1%、85.9%,起诉率达95.3%;122件向法院提起公诉的案件,全部做出有罪判决,有罪判决率达100%。

(四)从审理期限看,检察引导侦查后案件的诉讼期更短

根据刑诉法,刑事案件审查批捕之后的侦查期一般是两个月,案情复杂、期限届满不能终结的案件,可以经上级检察机关批准延长一个月。在121件作出批准逮捕决定的引导侦查案件中,两个月内移送审查起诉的案件有113件,占93.4%,其中一个月内就移送审查起诉的有78件,占批捕案件总数的64.5%,有小部分案件15件案件20天内就移送审查起诉。

二、审查逮捕环节检察引导侦查存在的问题

(一)审查逮捕之前存在的问题

审查逮捕前公安机关听取意见和建议的方式主要是提前介入,存在的问题有:

1.介入不规范。一是参与引导的时间没有统一标准,实践中立案前、立案后、批捕后、退回补充侦查后等都存在提前介入。二是介入方式比较随意,有时由侦查人员“上门”邀请,有时由检察人员审查书面卷宗后主动“上门”,而往往一些案件正是在“上门”之前就定错了侦查方向、遗漏了重要证据的收集,导致可能放任了犯罪。

2.公安机关对提前介入存在依赖心理。一是单刀直入型,带着卷宗前往审查批捕部门,汇报案情后问是否达到批捕条件;二是法规查询型,将审查批捕检察官当做法律查询机,当存在法律适用困难的情形时请求指导;三是热线汇报型,侦查中大小问题均电话咨询、汇报,检察官要求怎么办就怎么办。

3.介入的权责不清。基层实践中,侦查人员只要认为侦查或者适用法律有难度的案件基本上都会通知批捕检察官提前介入,而现行法律并未明确,检察机关是否可以拒绝公安机关的通知介入和邀请引导。因此,实践中凡是公安机关要求提前介入的,不论采取哪种形式,涉及哪类案件,检察机关一律都要接纳配合。

(二)审查逮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引导侦查缺乏明确的法律依据。《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对于提请批准逮捕的案件,审查批捕部门应审查后在七日内作出批捕或者不批捕的决定,不能对案件自行开展侦查。但是,一方面,有些案件证据所证明的事实已经基本构成犯罪,但证据仍存在补查空间,直接批捕存在风险;而另一方面,直接做出不批准逮捕决定再引导侦查,可能使取证更为困难。虽然,最高检出台了附条件逮捕制度,但该制度仅对六种特定类型犯罪适用,无法解决上述问题。此时,检察官不得不要求侦查人员同步补证,才能对作出的批准逮捕决定具有相当自信。

2.引导侦查的效果受检警关系影响。当检警关系融洽,引导效果明显,反之效果不如意。前者一般能在有限时间内按要求补齐证据,而在人员更迭频繁、分管空缺、联络较少的办案单位,补证难以落实,甚至一口拒绝,当证据离逮捕程度相差不远但又无法补证时,只好作出不批捕决定。

3.要求补证变相延长了羁押期限。有些可在两三天内作出事实不清、证据不足不批捕决定的案件,由于具备及时补充证据的条件,待补证后作出决定时,大多数情况已用尽了七日的审查期限。并且,那些补证后依然作出了不批捕的案件,实质上犯罪嫌疑人被变相延长了羁押期限。

(三)审查逮捕程序后存在的问题

1.引导个案多类案少。审查逮捕过程中的个案引导一般是发出《逮捕案件继续侦查取证意见书》和《不批准逮捕案件补充侦查提纲》两份文书,2015年硚口区院审查批捕部共发出以上两类文书共144件,分别是52份、92份。类案引导是检察机关根据地区刑事治安状况和发案特点,对案件性质相同或者在具体侦查过程中出现的普遍性问题进行总结引导,其相对更具有普遍性、宏观性,能够发挥个案引导不能发挥的示范作用,2015年硚口区院审查批捕部开展类案引导仅3次。

2.检察机关部门内部衔接不畅。在提请批捕前,引导侦查一般由审查批捕部门承担,在审查批捕后、起诉前由公诉部门承担。两个部门案件侦查的侧重点不同必然带来一些矛盾结果:例如,由于起诉条件高于逮捕条件,有时经批捕部门引导的案件移送审查起诉后,公诉部门认为证据不足或取证方向错误,要求重新取证而造成侦查机关负累。再如,公诉部门审理案件时认为有漏犯,要求公安机关查清报捕,但诉后批捕部门认为证据不足,作出了不批准逮捕的决定。

三、制度设想与构架

(一)明确检察引导侦查的相关立法

1.在《刑事诉讼法》中对该项制度作出原则性规定,即“对于重大疑难案件,侦查机关应当听取检察机关意见和建议,对检察机关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侦查机关具有配合义务”。同时,最高检应尽快制定出台《重大疑难案件侦查机关听取检察机关意见和意见制度》这一专门性规定,细化、明确制度的执行方式,制度的架构和内容在下文进行探讨论述。

2.建议在《重大疑难案件侦查机关听取检察机关意见和意见制度》中明确“建议”和“意见”各自的权能效应,即对于“建议”,公安机关可以根据办案实际参考借鉴,自行斟酌是否采纳;对于“意见”,公安机关必须遵照执行。

(二)案件范围的设定和引导程序的启动

1.案件类型。疑难案件的类型建议为:(1)涉嫌黑、恶性质的组织犯罪案件。这类案件案情复杂、涉及面广、群众反映强烈,容易产生上访事件。(2)严重破坏社会主义经济秩序的刑事案件。这类案件经济专业性强,对证据的收集和固定要求较高。(3)集团案件。这类犯罪一般涉案人数众多、分工复杂、作案时间久、次数多,是刑法打击的重点。(4)故意杀人等八类14周岁负刑事责任的重大刑事案件。这八类犯罪之所以将犯罪主体做扩大化适用,就是因为其社会危害性较之一般犯罪更重。(5)在省、市社会影响大、关注度高的刑事案件。这类案被办理中若存在程序瑕疵或违法行为,极易引起社会舆论过分放大炒作,将对司法的权威性造成负面影响。(6)立案监督案件、退回补充侦查案件。

疑难案件的类型建议为:(1)新罪名案件。这类案件在理解和适用上往往没有司法实践,对事实的认定和证据的把握可能存在侦查与起诉的不一致性。(2)司法解释不明确、定性或者法律适用上争议较大的案件。(3)边缘性案件、介于罪与非罪之间、可捕与可不捕之间的案件,这类案件存在侵犯人权的风险。(4)检察机关和公安机关都认为有必要进行指导的案件。这类案件作为兜底条件,针对法律运用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检察机关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来灵活处理和运用。

2.程序启动。第一,对于公安机关主动邀请的,可以口头或者书面提出,手续上应由侦查人员提出经部门负责人或者主管领导同意批准,时间上可以自刑事案件立案时,也可以自发案时,但最迟不得晚于报请批准逮捕前10日,以便为审查逮捕及后续程序留下足够的引导取证空间。第二,对于检察机关认为需要提出意见、建议的,应当向部门负责人报备后以口头或书面形式提出,公安机关予以配合。

(三)制度的主体和实施方式

1.主体。目前,检察机关的引导侦查部门一般是批捕部门和公诉部门,对于部门内部不畅可能造成的引导结果不一致,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加以解决:一是发挥整体优势,两部门由同一检察长分管;二是加强两部门联系,审查批捕部门为后道环节把关,将《逮捕案件继续侦查取证意见书》、《不批准逮捕案件补充侦查提纲》及时交送公诉部门备案;三是建立定期联席会议,两部门对重点个案、典型类案集中交流通报监督情况和引导侦查情况。

2.实施方式。一种是建议权的体现:

(1)参加侦查机关对重大案件的讨论。检察机关在参与讨论时可以从案件初步定性、证据合法性、逮捕或起诉的条件、对证据的审查、犯罪构成要件等方面发表观点。

(2)通过联席会议,开展抽象引导。一是针对案件的普遍问题,开展沟通交流,提高依法侦查取证意识。二是针对类案指导,总结规律,制定证据标准,统一认识。

(3)引导询问及讯问。一方面防止不规范询问、讯问、诱供甚至逼供而导致事后翻供,另一方面防止对细节和案件关键点的忽略而导致案件质量不高。

另一种是检察机关意见权的体现:

(1)参与公安机关勘验、检查、搜查、技术侦查等侦查行为。刑诉法第132条规定了人民检察院审查案件时,对公安机关的勘验、检查,认为需要复验、复查时,可以要求公安机关复验、复查,并且可以派检察人员参见,笔者认为参与侦查的范畴应当不以勘验、检查为限。

(2)充分发挥两份法律文书的效力作用。对于《逮捕案件继续侦查取证意见书》、《不批准逮捕案件补充侦查提纲》,一方面及时跟踪要求反馈;另一方面,向公安机关法制大队负责人及本院诉讼监督部门各发一份备案,内外同步监督文书的执行。

(3)通过立案监督、侦查监督、追诉、追捕引导侦查。以上权能是立案监督和侦查监督的内容,其当然属于重大疑难案件公安机关听取检察机关意见和建议制度的措施。

(四)制度实施的保障性措施

1.设立专门引导派出机构。笔者建议,可参照驻监检察室的做法,设立驻所检察室。在驻所检察室人员选派上以批捕、诉讼监督、公诉部门人员为主,采取轮换制,专门负责引导侦查的协调工作,目前,硚口区院正在开展实施并在辖区两个派出所设点执行。

2.建立检察引导侦查的考核机制和奖惩机制。目前,我国的诉讼中严重缺乏程序性制裁机制,公安机关和检察机关在以刑拘率、起诉率等指标为指挥棒时,难免进入到相互合作、强化侦查的利益趋同体中。因此,笔者建议在绩效考核中提升立案监督、侦查监督等程序性执法的指标比重,同时,在侦查机关也同样设置检察引导侦查的执行考核目标,从而双管齐下共促制度的良性运转。

上一篇:怎样学好政治经济学下一篇:美丽的痛苦——读《兵猴传奇》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