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的经济责任

2024-04-23

企业的经济责任(通用6篇)

篇1:企业的经济责任

企业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探讨

一、经济责任审计审前阶段的审计范围确定

经济责任审计主要有两方面的范围:一是经济责任审计的对象范围,二是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范围。

(一)经济责任审计的对象范围

目前对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对象说法不一,做法也不一。有关资料显示,列入经济责任审计的对象主要有这样几种类型企业的法定代表人,一般为董事长企业行政一把手,即经理(厂长)以及所属单位(事业部、分公司、子公司)的行政一把手;企业行政管理部门的正职。

我们认为,经济责任审计的对象与审计的主体与目的相对应。如果审计的主体是各级政府,其主要目的是代表国有资产所有者的利益,加强对受托管理国有资产的国企领导人员的管理与监督,保障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那么审计的对象应为国企的法定代表人,因为国企的法定代表人是受托管理国有资产的第一责任人如果审计的主体是企业的董事会,即代表企业的决策层,为加强对经营管理层的监管,促进改善经营管理,则审计的对象应为企业的总经理及其经营班子如果审计的主体是企业的总经理,审计的目的就是为了加强内部管理,完成经营目标,则审计的对象可以为所属单位或部门的行政领导(一把手)。

《暂行规定》中所指的经济责任审计对象为企业法定代表人,是以各级政府为审计主体的。就企业的内部审计而言,其对象的范围远不止一个。作为企业的内部审计,因其服务对象是企业的董事会与总经理,因此,由内部审计机构所实施的经济责任审计的对象主要应是企业所属单位或部门的行政领导(一把手),有时,也可以是本企业的总经理及其经营班子,即当董事会要求对总经理进行经济责任审计时。

(二)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范围

就总体而言,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是企业领导人员任职期间的企业资产、负债、损益的真实性、合法性与效益性。但是;由于经济责任审计的对象有所不同,审计的内容应视审计对象的责任范围而有所侧重,有所区别。

1.如果审计的对象是企业法定代表人,则审计的主要内容是,其任职期间所在企业资产、负债、损益的真实性,资产的安全、完整和保值增值情况,对外投资和资产的处置情况,收益的分配情况,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与有效性,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情况。重点应关注被审计对象在任职期间所作的经营决策是否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所制定的经营目标是否符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在同行业中处于什么水平,企业有无违反国家财经法规的问题以及被审计对象个人有无侵占国家资产和其他违法违纪的问题。

2.如果审计的对象是企业的总经理,审计时应在对企业资产、负债、损益真实性审计的基础上,重点把握以下几个内容是否贯彻执行董事会所作的各项有关经营管理的决议及其效果;是否完成董事会所制定的经营目标以及各项经济指标的完成情况,注意有无为达到经营目标和完成经济指标只注重当期效益而忽视长远发展的短期行为,甚至弄虚作假,造成企业潜亏和资产质量、财务状况恶化的情况;是否着力于建立、健全企业的内部控制,使企业管理流程质量有效,运作规范,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企业与个人有无违反国家财经法规的问题。

3.如果审计的对象是企业所属单位的行政领导,包括下属事业部、分公司(分厂)以及子公司的行政一把手,要以资产、负债、损益真实性审计为基础,重点检查是否执行集团总部下达的经营目标,有无人为调节成本和利润,随意改变会计政策,报假帐的现象,各项经

济指标在同行业中是否先进,是否达到和超过历史最好水平,企业动作是否规范,内部控制是否健全有效,有无以国有资产流失为代价换取小团体和个人利益的问题以及其他违反国家财经法规的问题等。

二、经济责任审计审中阶段的经济责任界定

对于企业领导人员,其经济责任表现为任职期间对其所在企业资产、负债。损益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以及有关经济活动所负有的责任,可以通过各项经济指标的完成情况、作出重大经营决策情况、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情况以及执行国家财经法规情况等方面所反映。为了对企业领导人员任职期间的业绩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我们认为在对企业领导人员进行经济责任时,关键是要界定企业领导人员的经济责任是否属于其任职期间应负的,还要分析是主管责任还是直接责任。

对企业领导人员任职期间经济责任的认定,我们在实务中一般实施三个步骤首先是要确定企业资产、负债、损益是否真实、合法,挤掉水份和虚假成份。其次是进行横向与纵向比较,将主要经济指标横向与同行业水平相比,纵向与历史先进水平相比,如调查企业资本的保值增值情况,主要采取编制比较资产负债表的方法,将企业领导人员任职期初的资产负债情况同任职期末或经济责任审计之日的资产负债情况作一比较,初步反映资本保值增值状况。三是对比较的结果作进一步调查分析,比较的结果是保值或增值,要分析主客观原因,确实通过企业领导人员的主观努力,使生产发展、经营改善而扩大了效益;从而使资本达到保值增值的,可认定为企业领导人员的经营业绩;假如由于政策面改善如通过享受优惠政策、接受捐赠或上级拨入等因素而使资本增加的,不可认定为企业领导人员的经营业绩。比较的结果是减值,也要进一步分析原因,假如是由于领导人员的经营业绩。比较的结果是减值,也要进一步分析原因,假如是由于外部经营环境的变化造成行业性亏损或效益滑坡而使资本减值的,不能归咎于企业领导人员如果由于企业领导人员经营不善或玩忽职守造成的损失而使资本减企的,企业领导人员应当承担相应的经济责任还有一种情况是本任企业领导人员在任职期间处理了前任遗留的不良资产,从而使资本减值的,不应属于领导人员的失职,相反,处理了不良的资产,使资产的质量有所改善,提高了资本的营运能力,则可认定为是企业领导人员的经营业绩。

在实际操作中有些业务发生的时间跨度较大,涉及到前后两任或几任企业领导人员的经营期,责任界定的难度较大。在经济责任审计中,如果不考虑这些情况,审计结果就会失真,并且降低审计质量,对企业领导人员的经营业绩就难以作出正确评价。在审计实践中经常碰到以下一些较难把握的问题。

例如,对应收帐款坏帐责任的认定。企业产生应收帐款的坏帐,多数帐龄在三年以上,而且可能是前任企业领导人员的经营期内发生的应收帐款,在后任企业领导人员的经营期内形成了坏帐。我们认为,无论是前任或现任的企业领导人员对企业资产的安全、完整和保值、增值均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企业的应收帐款无论是什么时间发生的,在任的企业领导人员都有责任对其加强管理,积极清欠。在审计中对前任遗留的应收帐款坏帐责任认定时,视在任企业领导人员实施应收帐款清欠工作是否有相应的措施为认定依据。如在任企业领导人员已经努力清欠并有应收帐款催款函证,又能说明形成坏帐的愿因,确实无法收回的应收帐款;我们认为这不属于现任企业领导的责任。但如果清欠的力度不大,不积极催讨,使债务无法收回,特别是当债务人破产时,企业未及时向法院提出追偿债务请求,导致应收帐款变为坏帐的,现任企业领导人员应负有主管责任。

又如,库存物资积压责任的认定。在日常审计中,我们发现个别企业的库存物资中的备品备件储备较大,结构不合理,形成呆滞积压。而这些超储积压物资通常都是前几任企业领导人员任职期间盲目采购或不积极处理因技术改造而淘汰的物资等原因形成的。对这类情况,我们认为长期积压的库存物资容易形成不良资产,在审计中要对这些长期积压的库存物

资区别不同情况加以认定。对由于产业结构调整造成积压的物资,可不予追究经济责任。但如果是因为多头采购或盲采购而形成的超储积压,按采购时间来界定经济责任。如果现任企业领导人员未进行清仓查库工作,也应负一定的主管责任。

三、经济责任审计审后的段的审计结果运用

(一)任中经济责任审计与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相结合,是审计结果运用的有效手段。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在一定意义上讲也是任中经济责任审计的一种后续审计,任中经济责任审计结果中所肯定的成绩是否在离任前有了更大的提高,所揭示的问题是否在离任前得到了解决或改进,均可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中进行检测。对前任的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所揭示的问题除责任须由前任承担外;对后任来说也有一个解决、改进和提高的问题,同样可在后任的任中经济责任审计中进行检测。这样不断改进,不断提高,以形成一个周而复始的良性循环,使经济责任审计的结果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我公司在开展离任经济责任审计时,从两方面入手强化审计结果的运用,一是进点时在见面会上说明审计的目的既是对离任的领导人员任职期间履行经济责任的检查与评价,也是对其所在领导班子的检查与评价,又是对后任领导及其班子正确履行职责提供的意见与建议;二是审计结束前在交换意见时说明审计的结果是被审计单位领导人员的客观评价并作为对其任用的参考依据,同时也明确指出,审计报告中提出的存在问题要求后任领导及其班子认真整改,并将此列入后任领导班子的考核内容。从而加大了审计结果执行的力度,使审计结果起承上启下与惩前毖后的作用。

鉴于目前经营目标考核体制的某些缺陷对贯彻落实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不利影响,我们认为,要改进和完善现行考核体制,有关部门在制订考核目标时要充分利用经济责任审计的结果,对被考核对象的历史和现状进行客观分析;作出实事求是的判断,然后提出切实可行的经营目标和经济指标。

(二)经济责任审计与干部任职公示制度相结,使审计结果在公示中充分体现监督作用。干部任前公示制度是领导干部提任前由干部部门将准备提任的情况公布于众的制度,目的是增加透明度,加强对干部的监督。目前我公司已规定对拟任用的处以上领导干部,在任用前一律张榜公示,内容为该领导干部的简单经历,在本公司的任职情况,工作业绩,拟作用职务等。公示布告在该领导干部原任职单位及拟任用单位同时张傍,为期一个月。在这段时间内接受广大干部群众的来信来电,表示对任用该干部的看法。也有在公示期间接到举报有经济问题的,则由审计部会同纪检监察部门进行专题调查,查清问题后才决定是否任用。如果对该领导干部在原任职单位已作过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的,可将审计结果中的总体评价作为其提任前公示的内容之一,使经济责任审计与干部任职公示制度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在强化干部监督方面必能起到相得益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运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我们应该看到,审计认定的领导干部经济责任是利用审计手段能够认定的经济责任,而才是领,导干部的全部责任;审计结果是对领导干部提出审查处理意见时的一项参考依据,而不是全部依据;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是加强对领导干部监督管理的一种手段;而不是全部手段。因此要正确认识审计结果的利用问题,对审计结果运用的要求不宜过高。《暂行规定》也仅要求组织人事部门应当将经济责任审计结果作为任免、调任、辞职、退休等的参考依据。目前上海对企业领导干部考核施行“五位一体”的做法,即由组织人事部门牵头,会同纪检监察、审计、财务、工会等部门共同实施考核,分别从各相关的方面提出评审意见,最后由组织人事部门综合。作为审计部门,需要研究在“五位一体”考核工作中如何既与其他部门合作,完成审计方面的任务,又符合经济责任审计的要求,保证审计质量。

篇2:企业的经济责任

讲 座

湖南省审计厅

凌生春 介绍

讨论目的:准确把握经济责任审计的定位,了解经济责任审计的操作程序和方法,掌握审计评价的有关内容。

内容提要

1、目前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 2、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定位 3、审计目标

4、重点、内容、方法 5、审计程序 6、审计文书 7、审计评价

一、目前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

1、定位不准确

2、审计目标有待于进一步明确

3、内容较单一:有不少地方经济责任审计和财政财务收支审计没有什么区别。

4、运作欠规范:表现为1)计划与委托混为一谈。有的没有审计委托书,只有年初的审计计划。2)审计内容单一。3)审计文书不规范。有的地方审计报告(原审计意见书)和审计结果报告雷同,只是改变了标题。4)审计评价不规范。有的只讲成绩,不讲问题或者相反。有的以写实的名义回避必须评价的问题。有的只评价局部情况,而对整体情况不作评价等。

5审计质量还有待于提高。就事论事的多,从宏观上、全局上、机制上提出审计建议的不多,写出非常有分量的审计报告不多。

二、经济责任审计定位

(一)经济责任的概念:是指领导干部基于其特定的职务而应履行、承担的与经济相关的职责和义务。这一概念包含以下三层涵义:一是对概念的外延作了规定,它特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而不是泛指一般的经济责任。二是对概念的内涵进行了界定,即是领导干部在经济工作中所履行、承担的职责和义务,而且是与领导干部特定的职务相联系。三是经济责任包括法定责任和约定责任。

法定责任是指国家法律规定的领导干部在经济工作中承担的职责和义务。

约定责任是指法律虽然没有明文规定,但在实际经济工作中,领导干部应承担的约定的职责和义务。如完成约定的经济责任目标责任,完成约定的经济指标责任等。从内容分,包括经济决策责任、经济管理责任、经济与社会发展责任、执行经济政策责任、自我约束责任。

从分管工作的职责范围分,包括直接责任和间接责任。经济决策责任:

1、经济决策是领导干部的主要责任之一。

2、经济决策的内容包括资金筹集的决策、资金使用的决策、出台的与资金运作有关的文件、制度、政策等。

3、审计内容包括决策依据的合法性、、决策内容的可行性、决策程序的民主性、决策实施的效益性。

经济管理责任

经济管理责任是领导干部在经济工作中所履行的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的职责和义务。包括:

中长期工作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是否科学、合理、可行; 各项经济责任目标和管理措施、制度、办法是否组织到位;

经济工作中遇到的各种矛盾、问题是否建立了协调机制,对协调的效果是否进行监控; 是否建立了相应的控制措施来确保各项经济目标和工作计划的实现。经济与社会发展责任

经济与社会发展责任是领导干部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所承担的决策、组织、协调的职责和义务。一是经济责任目标履行情况,包括上下级政府之间、各级政府与其直属部门、单位之间签定的经济责任目标是否可行以及完成情况;二是各项法定和约定的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包括经济社会全面、持续、可协调发展的生态环境指标等。审计人员应该关注的是领导干部是否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各项经济责任目标和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及其效果。

执行政策的责任

执行政策责任是指领导干部在执行国家经济政策、财经法纪中应承担的职责和义务。审计人员主要应该关注两个方面:一是领导干部对国家制定和颁发的经济发展方面的政策是否领会,执行到位?二是领导干部是否严格遵守国家财经方针、政策和财经纪律。

自我约束责任

自我约束责任是指领导干部在遵守廉政规定和廉洁自律方面应承担的职责和义务。包括领导干部对其所在地区、部门、单位在遵守财经法纪和廉政规定中所采取的措施、制定的办法等;领导干部个人遵守财经法纪和廉政规定情况;领导干部家属、亲属及身边工作人员遵守财经法纪和廉政规定情况。

直接责任

直接责任是指领导干部对直接分管的经济工作或与自己分管工作有直接联系以及在决策中施加重要影响的事项所应承担的职责和义务。包括: 

1、直接分管;

2、直接审批或签批; 

3、直接授意、指令; 

4、施加重要影响;

5、与自己分管工作有直接联系。

《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员任期经济责

任审计暂行规定实施细则》对直接责任的规

定:

 直接违反国家财经法规的行为;

 授意、指使、强令、纵容、包庇下属人员违反国家财经法规的行为;  失职、渎职的行为;

 其他违反国家财经纪律的行为。间接责任:

间接责任是指领导干部在经济工作中除承担直接责任之外的领导和管理责任。如: 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员在下述重大经济事项决策中,应根据其施加影响程度承担相应的责任:

企业重大投资的资金来源、决策程序、管理方式和投资收益情况,是否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对外担保、对外投资、大额采购与租赁等经济行为的决策程序、风险控制措施及其对企业的影响情况;

涉及的证券、期货、外汇买卖等高风险投资决策的审批手续、决策程序、风险控制措施及其对经营收益的影响;

企业改组改制、发行债券、兼并破产、股权转让、资产重组等行为的审批程序、操作方式以及对财务状况的影响,是否造成企业损失或国有资产流失等。

上述重大经济事项的决策是主要负责人直接拍板或不顾大多数的意志强行拍板的,即施加了主要影响,应承担直接责任;如果是集体决策,少数服从多数,作为主要负责人则承担领导和管理责任。

(二)经济责任审计的定义

1、含义: 经济责任审计是审计机关根据干部监督管理的需要,接受干部管理部门的委托,按照国家法律和有关规定,对党政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任职期间应负经济责任的相关经济活动进行检查,并作出客观评价的一种监督、鉴证和评价的活动。简单地说,是对经济责任的承担者履行经济责任情况的监督、鉴证、评价活动。

2、经济责任审计与财务收支审计的区别: 1)、审计目的不同 2)、审计对象不同 3)、审计内容不同 4)、审计程序不同 5)、审计方法不完全一致 6)、审计文书不同 7)、审计时间不同

3、经济责任审计的职能 经济监督:

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基本职能是经济监督,即通过经济责任审计手段,监督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履行情况,是否依法行政、依法执政。经济鉴证(公证):

经济鉴证就是要通过审计,对领导干部及其所在部门、单位摸清家底、核实政绩、查明问题、分清责任、规范行为,让离任者离得“清清白白”,让接任者接得“明明白白”。

经济评价:

经济评价就是要通过审计领导干部的经济决策、经济管理、经济社会发展、经济政策执行、自我约束等经济责任履行情况,评价领导干部的经济决策能力、经济管理能力、执行政策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这是经济责任审计的关键职能。

经济责任审计的特点

四是高风险性。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要对领导干部个人业绩和廉政情况进行审计评价,若不能以充分的客观事实为基础,以审计工作底稿作支撑,只以被审计对象的述职报告作依据进行审计评价,审计人员将承担难以估量的审计风险。

五是审计时间的跨期性。经济责任审计是以领导干部的任职时间作为审计时间,审计时间跨度大,一般都有三到五年,初始阶段,审计跨度达十年以上。这给审计工作加大了难度,增加了审计风险

三、审计目标

总目标: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管理,正确评价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促进领导干部勤政廉政,依法行政,保障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让接任者接得明明白白,增强领导干部经济管理工作的透明度。具体目标:

摸清家底、核实政绩、揭露隐患、界定责任、规范管理

经济责任审计的思路

一条主线

两个关注

三项测试

四项评价

1、一条主线

就是摸家底、揭隐患、促发展。摸家底是基础,揭隐患是核心,促发展是目标。

2、两个关注 就是要重点关注企业在资产整合和重组过程中,有无人为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和逃废银行债务这两个方面的问题

3、三项测试

就是对企业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发展能力进行测试,全面评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4、四项评价

一是评价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要害在于损益的真实性;

二是评价企业重大经济决策包括对外投资、对外借款、大额采购、对外担保和重大股权变动等失误造成的危害,关键在于是否有科学合理的决策程序,要害是决策失误对企业造成的重大损失;

三是评价企业资产质量状况,重点在于回报率、不良资产比率、固定资产与流动资产的结构等; 

四是评价企业法人代表执行国家有关法规和廉政规定的情况。

四、审计重点、内容、方法 

(一)审计重点:

以领导干部任职期间在经济工作中是否作为,作为的效果为立足点,以财政财务收支(资产、负债、损益)审计为基础,以重大经济事项和重大经济活动为及“三权一廉”为主线,以经济决策责任、经济管理责任、经济与社会发展责任、执行政策责任与自我约束责任为审计重点。具体而言:

1、经济责任目标(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发展责任); 

2、重大经济事项的决策、实施、效果(决策责任);

3、财政财务收支(资产、负债、损益)真实、合法、效益情况(经济管理、执行财经政策责任);

4、遵守财经法纪和廉政规定情况(自我约束责任)。党政领导干部审计的主要内容

审计机关应围绕领导干部所负经济责任的相关事项,根据干部管理部门的具体要求和领导干部所在地区(部门、单位)的实际情况以及可投入的审计力量来确定审计重点。

一般以被审计领导干部所在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为基础,关注与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重大经济事项和重要国有资产营运管理情况。重点审计以下部门:政府财政部门;政府机关财务管理部门;被审计领导干部分管或联系的部门或单位;相关驻外机构;相关重点企业;其他相关重要部门。

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重点内容

侧重于任职期间的经济决策和宏观经济管理活动的审计。

1、贯彻执行国家重要经济政策情况,制定的有关经济政策有无与国家经济政策相矛盾或相抵触的情况。

2、重大经济事项决策及实施效果(包括决策依据的合法性、决策内容的科学性、决策程序的民主性、决策实施的效益性)。

3、所在地区财政收支和所在单位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性。

4、国民生产总值、财政收入、政府负债等经济指标的真实性及变化情况。

5、个人遵守财经法规和廉政规定情况。

(二)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重点内容

1、企业资产、负债、损益的真实性;

1)应收款项、存货和投资等各项准备及固定资产折旧的计提是否充分合理,有无少提、漏提。2)收入和成本费用的确认和核算是否符合会计准则和财务制度的规定,利润计算是否准确,有无虚假盈亏、人为调节利润的问题。

3)债权和债务是否真实存在、记录完整、计价准确、有无高估债权或低估负债的情况。4)财务报表特别是合并会计报表是否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和财务制度认真进行了填报,各项应披露事项是否进行了真实、全面的披露。

2、企业财务收支的合规性

 企业收入确认和核算是否完整准确,是否合规,有无公款私存,私设“ 小金库” 以及以个人帐户从事股票交易、违规对外拆借资金、对外资金担保和出借帐户等问题。

 企业成本开支范围和开支标准是否合规,有无多列、少列或不列成本费用等问题,企业工资总额来源、发放、结余是否合规,企业负责人收入是否合理。

 企业会计核算是否符合国家财务制度的规定,是否随意改变资产、负债、损益的确认标准和计量方法。

 会计帐簿记录与实物、款项和有关资料是否相符,是否存在帐外资产、潜亏挂帐等问题。

3、企业资产质量变动情况

企业资产质量变动情况指企业领导人员任职期间各项资产质量是否得到改善,是否存在严重损失、重大潜亏或资产流失等问题,国有资产是否安全、完整、保值增值,对企业未来发展潜力十分有重要影响等。

4、重大经济决策及实施效果

1)企业重大投资的资金来源、决策程序、管理方式和投资收益的核算情况,是否造成重大损失。

2)对外担保、投资、大额采购与租赁等经济行为的决策程序、风险控制及对企业的影响等情况。

3)涉及的证券、期货、外汇买卖等高风险投资决策的审批程序、风险控制、经营收益或损失情况。

4)改组改制、上市融资、发行债券、兼并破产、股权转让、资产重组等行为的审批程序、操作方式和对企业财务收支的影响情况等,有无造成企业损失和国有资产流失情况。5)企业收益分配情况。

6)出台的与资金运作有关的文件、制度、政策等。

5、与企业资产、负债、损益目标责任制有关的

各项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1)各项经济责任目标完成情况:包括上级主管部门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责任目标。2)各项经济指标,包括财务指标完成情况(如偿债能力指标、盈利能力指标、发展能力指标等)。

6、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及其执行情况

1)内部控制包括内部管理控制和内部会计控制。2)具体内容:授权控制、分工控制、财产安全控制、业务记录控制、业务流程控制、内部审计等。

3)关注:健全性测试(建立情况);  符合性测试(执行情况)。

7、廉政审计的主要内容:

要围绕领导干部所在单位或分管单位相关 项目及关联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进行。(1)方法:

召开座谈会、设立意见箱、公布联系电话、征求有关单位(个人)意见、进行民主测评等。

(2)内容:

1)查领导干部及其亲属是否长期借用单位公款未还或长期占用企业资产情况;

2)是否未经批准擅自出国考察,或以出国考察为名公费出国旅游。查企业发展规划、出国考察计划和目的、考察报告等。

3)任期个人所得情况。企业领导个人所得(含工资、福利、奖金、补贴等)是否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与职工均差是否合理,是否缴纳个人所得税;在下属单位是否领取报酬、有无其他不正当所得。

4、有无用公款装修私房情况;企业领导人是否用公款为自己购置商品房,分配给自己使用;有无不适当地超标准装修办公室、购置调换标准的小轿车等。

5、查领导干部有无利用职权收受和索取企业内部及企业以外

有关人员的礼金、回扣等贿赂问题。

6、查领导干部有无通过子女及亲属从事与企业生产经营有关的经营活动牟取私利的问题。

7、查领导干部有无转移、挪用侵占企业资产为个人或小集体牟取私利的问题。

8、查与领导干部职务消费有关的支出(招待费、通讯费、交通费等)。

总之,应重点关注与领导干部职务消费有关的事项和个人收入情况。

(三)审计方法

审计成果共享法(对财政财务收支审计)

统计指标跟踪法(对统计指标的生成和统计口径进行跟踪)审计公告法(对廉政建设审计)座谈会法

查阅会议纪要法(对重大经济决策)其他常规审计方法

五、审计程序 审计委托

审计实施(由审计部门独立完成)审计结果运用 审计委托

1、委托与计划 

2、归口委托 审计实施

准备阶段的工作

1、明确目的和任务

2、搞好审前调查

3、配备审计人员(审计组实行组长领导下的主审负责制)

4、编制审计方案

5、下达审计通知 审前调查的内容

一、被审计领导干部 的基本情况:

1、被审计领导干部分管工作范围及相关资料。

2、被审计领导干部的工作联系点。

3、被审计领导干部兼职情况。

4、其他

同时,应当告知被审计的领导干部写好任职期间的述职报告。

二、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

1、被审计单位的业务性质、隶属关系、执行财务制度情况、重大会计政策选用及变动情况。

2、有关经济责任目标(包括主要经济指标情况)。

3、重大经济事项决策及实施情况。

4、被审计单位的组织结构和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情况。

5、被审计单位的经营管理情况(提供财务报表资料等)

6、以前年度接受审计和其他检查情况。

7、企业关联方及关联交易情况。

8、其他情况。

审前应当收集与审计项目有关的资料

1、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

2、银行帐户、会计报表及其其他有关资料;

3、重要会议记录和有关文件;

4、审计档案资料;

5、电子数据、数据结构文档;

6、其他需要收集的资料。审计工作方案

1、审计工作目标

2、审计范围(时间、单位)

3、审计对象

4、审计内容与重点

5、审计组织与分工

6、工作要求

审计工作方案具有指导性。重要项目的审计工作方案应经审计机关业务会议或联席会议审定。审计实施方案

1、编制的依据

2、被审计单位名称和基本情况

3、审计目标

4、重要性水平的确定和审计风险评估

5、审计范围、内容、重点及对审计目标有重要影响的审计事项的审计步骤和方法

6、预定的工作起止时间

7、审计组组长、成员及分工

8、编制的日期

9、其他相关内容 审计实施阶段的工作

1、开好进点会

2、进行审计公告

3、审计取证(内部控制证据、书面和实物证据)

4、编制审计工作底稿

5、签证

6、复核审计工作底稿 审计报告阶段的工作

1、汇总审计资料

2、编制审计报告征求意见稿

3、征求意见

4、审计组对审计报告进行修改

5、审定审计报告

6、出具对外审计文书(审计报告、审计决定、审计结果报告及其他有关文书)

7、审计归档

审计组所在部门应对下列事项进行复

核,提出书面复核意见:

1、审计实施方案确定的审计目标是否实现;

2、事实是否清楚;

3、审计证据是否充分;

4、适用法律、法规、规章是否正确;

5、评价、定性、处理处罚是否恰当;

6、其他需要复核的事项。审计组组长的责任

审计组组长对其提出的审计报告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负责;对审计工作底稿记录的重大问题不予反映或不如实反映的,审计报告反映的问题严重失实的承担责任。审计组所在部门负责人的责任

审计组所在部门负责人对代拟的审计报告、审计结果报告、审计决定书、审计移送处理书的恰当性负责;对审计组提出的审计报告中记录的重大问题隐瞒不报或不如实反映的,其代拟的审计报告、审计决定书、审计移送处理书反映的事实严重失实的承担责任。审计结果运用

一、运用的主体:党委、政府、干部监督管理部门、上级主管部门、审计部门

二、审计部门如何运用审计结果

1、及时向有关部门部门报送审计结果

2、对审计中需要处理处罚的事项,依法进行处理处罚

3、对已经审计过的资料,建立审计信息数据库,为后续审计服务。

4、对一段时期审计过的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履行情况,形成综合材料,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审计中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问题

1、重点评价与必须评价的关系;对重点事项重点评价是可以的,但有些事项不管是否有问题都要评价,如个人廉洁的问题。

2、回避风险与必须承担风险的关系:不要因为有审计风险而对有关事项进行回避。

3、写实与审计中必须发表意见的关系

4、抓重点与文件规定的关系(就审计对象而言)。

5、重点审计内容与必须审计内容的关系

6、审计什么评什么与审出什么评什么的关系 

7、局部评价与整体评价的关系

8、查问题与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的关系 审计中发现的共性问题: 经济决策方面的主要问题:一是脱离实际情况,盲目决策。有的建设项目不符合立项条件,无资金来源,擅自上马,采取违规举债、挪用国家专项资金以及乱集资摊派等方式筹措资金,加重了企业和人民群众负担。二是违背政策法规,非法决策。审计发现一些地方政府违反财经法规,变相制定招商引资等税费优惠政策,一些高校违背国家政策法规颁发收费文件,加重了学生及家长的负担。三是违反工作程序,擅自决策。有的项目在决策前未经过可行性论证,不履行法定程序,导致损失浪费。四是违反民主原则,独断决策 被审计单位财政财务收支方面的问题: 偷漏税费、挤占挪用专项资金、招待费严重超标、滥发钱物、以不合法合规票据列支、私设“小金库”、“三乱”等。

个人主要存在贪污挪用、权钱交易、行贿受贿、请客送礼、私费公报、公款私分等问题。

六、审计文书

1、审计委托书

2、审计方案

3、审计通知书

4、述职报告

5、审计公告

6、审计工作底稿和审计日记

7、审计报告

8、审计结果报告 审计委托书

审计委托书的要素:

1、标题

2、发文委托机关全称

3、文号

4、受托审计机关全称

5、审计依据

6、委托审计内容

7、委托审计要求

8、委托单位公章

9、时间

10、主题词

述职报告的格式

述职报告 ***(审计机关全称)主要内容:

1、职责范围

2、经济责任履行情况

3、应负主管责任和直接责任的问题和原因

4、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

 ****(被审计人签章)

年 月 日 经济责任审计公告

根据 ****和***号审计委托书,**决定派出审计组,自 年 月 日起对**单位***(被审计人姓名、职务)年 月 日至 年 月 日的任期经济责任进行审计。

恳请社会各界知情人士给予支持配合、实事求是地、负责地提供和反映情况。

意见箱设在**** 联系电话:**** 审计组办公地点:**** ***经济责任审计组

年 月 日 审计日记

1、含义:它是审计人员以人为单位按时间顺序反映其每日实施审计全过程的书面记录。

2、要素:

1)审计项目名称 2)审计人员姓名 3)审计分工

4)实施审计的日期 5)审计工作具体内容 6)索引号 7)页次

3、审计日记的具体内容 1)审计事项的名称

2)实施审计的步骤和方法

3)审计查阅的资料名称和数量

4)审计人员的专业判断和查证结果 5)其他需要记录的情况

4、注意:

1)审计人员应当真实、完整地记录审计日记,不得遗漏、虚构、隐匿、毁弃。

2)审计人员同时承担多个审计事项,应在同一审计日记中依次记载;多名审计人员共同承担同一审计事项,应在各自的日记中分别记载。

3)对被审单位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财务收支行为及对审计结论有重要影响的审计事项,应在此基础上编制审计工作底稿。审计工作底稿

审计工作底稿应当附有审计证据。

审计证据对应多个审计工作底稿时,应当将审计证据附在与其关系最密切的审计工作底稿后面,并在其他审计工作底稿上予以注明。审计报告

一、含义:审计报告是审计部门实施审计后,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和其他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效益发表审计意见的书面文书。

二、基本要素:

1、标题,统一表述为“审计报告”。

2、编号,为“***年第*号”。

3、被审计单位名称。

4、审计项目名称。

5、内容

6、出具单位,即派出审计组的审计机关

7、签发日期

三、审计报告的内容(征求意见稿)

(一)基本情况

1、审计依据,即法律、法规等的具体规定。

2、被审计单位和被审计责任人的基本情况。包括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性质、管理体制、财政财务隶属关系、财政财务收支状况、被审计责任人分管工作职责范围。

3、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责任,一般表述为被审计单位应对其提供的与审计相关的会计资料、其他证明材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负责。

4、实施审计的基本情况,一般包括审计范围、审计方式、审计实施的起止时间。

审计范围应说明时间范围、涉及审计的单位范围等。

(二)、经济责任履行情况及审计评价意见。

即根据不同的审计目标,以审计结果为基础,对被审计责任人任职期间经济责任履行情况发表评价意见。

发表评价意见应运用审计人员的专业判断,并考虑重要性水平、可接受的审计风险、审计发现问题的数额大小、性质、情节等因素。

审计机关只对所审计的事项发表评价意见,对未涉及、审计证据不充分、评价依据或标准不明确、超越审计职责范围的事项,不发表审计意见。

(三)、审计查出的主要问题与责任界定

对审计查出的问题进行定性和责任界定,并提出处理、处罚的意见以及法律、法规、规章依据。

(四)、审计建议。审计报告(对外文书)

(一)基本情况:

1、审计依据,即法律、法规等的具体规定。

2、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包括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性质、管理体制、财政财务隶属关系、财政财务收支状况。

3、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责任,一般表述为被审计单位应对其提供的与审计相关的会计资料、其他证明材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负责。

4、实施审计的基本情况,一般包括审计范围、审计方式、审计实施的起止时间。

审计范围应说明时间范围、涉及审计的单位范围等。

(二)、财政财务收支情况及审计评价意见

财政财务收支审计情况,并根据不同的审计目标,以审计结果为基础,对被审计单位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效益情况发表评价意见。

(三)、审计查出的主要问题及处理意见

对审计查出的问题进行定性、处理,提出法律、法规、规章依据。

(四)必要时,可以向被审计单位(部门、地区)提出改进财政、财务收支管理的意见和建议。审计结果报告

1、基本情况与领导干部的职责范围

2、经济责任履行情况(包括主要工作业绩,存在的应负主管责任和直接责任的问题)

3、评价意见 第八个主题:

审计评价

1、审计评价原则

2、审计评价内容与指标

3、评价方法 评价的原则 

1、相关性原则 

2、重要性原则 

3、客观性原则 

4、全面性原则 

5、谨慎性原则

6、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短期效益与长期效益并重的原则 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内容与指标

一、内部控制评价:

1、健全性(内部控制建立情况)。

2、有效性(符合性测试其执行情况)。

二、会计信息评价:

1、差错率(分别算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4项差错率。差错率=[调增额+调减额]/审计金额×100%)。

2、失真等级(差错率<5%=真实;差错率<=5%-10%为基本真实;差错率>10%为不真实。此外,还应根据失真的性质和产生的影响,对定量评价进行修正,作出客观评价。

三、资产质量评价:

1、总资产报酬率(=[利润总额+利息支出]/平均总资产×100%。平均总资产=[期初总资产+期末总资产]/2,下同。该指标用于评价企业资产营运效益)。

2、不良资产比例(=年末不良资产/年末总资产)。

3、经营亏损挂帐比率(=经营亏损挂帐/年末所有者权益总额×100%)。

4、总资产周转率(次)(=销售收入/平均总资产,评价企业全部资产经营质量和利用效率)。

四、重大决策评价:

1、投资回报率(全资公司投资回报率=被投资企业净资产增加[减少]额/投资本金;控股公司汇报率=按权益法计算的投资收益(亏损)/投资本金;其他项目汇报率=收到投资收益(亏损)/投资本金。要重点关注任期内新增投资回报。

2、对外担保、借款等损失率(=损失金额/担保或借款额)

五、遵纪守法评价:

1、违规行为金额(万元):分清企业领导人员应承担的直接责任和主管责任。

2、损失浪费行为金额:分清企业领导人员应承担的直接责任和主管责任。

3、个人经济问题(万元):指贪污、受贿、挪用、私分等经济犯罪问题。

六、获利能力评价:

1、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净资产,是评价企业资本经营效益的核心指标)。

2、销售(营业)利润率(=销售[营业]利润/销售[营业]收入,评价企业主营业务的获利能力)。

3、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率(=期末国家所有者权益/期初国

家所有者权益。出现下列情况,不计算保值增值率:)

1)年初权益为负值,年末权益为正值,完成情况视同增值; 2)年初权益为正值,年末权益为负值,完成情况视同减值;

3)年初年末权益均为负值,年末权益大于年初权益的,完成情况视同增值; 4)年初年末权益均为负值,年末权益小于年初权益的,完成情况视同减值。

七、偿债能力评价:

1、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评价企业负债水平的综合指标。

2、已获利息倍数(=[利润总额+利息支出]/利息支出):评价企业偿债能力的强弱。

3、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评价企业偿还债

务利息的能力。

八、发展能力评价:

1、销售(营业)增长率:本年销售(营业)增长额/上年销售(营业)额,评价企业成长状况和发展能力。

2、资本积累率:本年所有者权益增长额/年初所有者权益。评价企业的发展潜力。评价的方法 

1、写实法

2、指标对比法 

3、责任区分法

篇3: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应用

1 企业的经济责任审计

所谓的经济责任审计主要是在企业领导人的任职期间, 要评价、鉴证、监督和审计企业领导人应当负有的经济责任, 包括对损益的效益性、合法性、真实性的责任, 对企业的负债和资产情况的责任等等[1]。经济责任审计的基础是财务收支审计, 对审计结果进行人格化, 也就是对审计结果进行落实, 主要落实到人的经济责任上。

1.1 具有特定的审计对象

与一般的审计活动相比, 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对象是比较特殊的, 其审计对象是企业的领导人。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对审计事项的界定主要是以领导人的任期为依据的, 对任期内的相关经济事项进行审计。因此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对象就是企业在该领导人任期之内的一切经济活动。

1.2 具有综合性的审计内容

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审计内容具有综合性, 并非以单一的事项和类型为内容, 不仅包含了常规设计的内容, 还对专项审计的内容有所涉及。对企业领导人在任期内的经济责任的界定应该以财经法纪审计、经济效益审计、财务收支审计来决定审计企业领导人在任期内的管理结果和管理行为, 从而对其应该负有的责任以及管理水平进行评价[2]。

1.3 具有明确的审计目的

企业进行经济责任审计的目的比较明确, 就是审计和监督企业财务收支的有效性、合法性和真实性, 以此为基础来对领导人的经济责任进行正确的评价。同时还要对领导人在任职期间的, 直接责任和主管责任进行确定, 使主管部门、纪检监察部门、组织人事部门能够以此为依据进行干部的使用、评价与考察。

1.4 具有多种新的评价标准

经济责任审计的评价标准具有多重性。企业经济责任审计既能够为审计的实施提供准绳, 又能够提出相应的审计意见, 以此为根据做出审计决定。由于其审计内容具有复合型, 以及审计客体具有差异性, 因此必须使用多重性的评价标准, 要适应企业财务审计、经济效益审计和企业财经法纪审计, 以及个人受托经济责任审计的标准等[3]。

2 实行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作用

实行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作用在于建立健全企业领导干部的任用和选拔机制, 维护企业的财经纪律, 对企业领导进行约束, 推动企业人事制度的改革[4]。

2.1 对企业领导的管理监督制度及其完善

应用企业经济责任审计能够为企业领导的经济业绩评价提供数据化、指标化和具体化的标准, 从而使企业能够提高对领导人员的考核质量和水平。

2.2 对企业领导人员对财经法纪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

财务收支是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内容, 对企业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都进行了覆盖, 能够及时发现企业中存在的经济问题, 对企业领导人员对财经法纪的落实情况进行有效的监督, 督促其严格落实财经法纪。

2.3 提高企业领导人员履责的自觉性

企业领导人员在经济责任审计中要接受公正、客观的审查, 如果企业领导人员存在违反财经法纪的行为, 在审计中就会有所暴露, 并受到查处。如果企业领导人员具有突出的经营业绩, 也会在审计中受到表彰。实行企业经济责任审计有利于提高企业领导人员履行职责的自觉性。

2.4 促进企业发展

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对于企业发展的促进作用是毋庸置疑的, 既可以将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问题揭示出来, 对企业的盈亏进行核实, 摸清企业的家底, 对企业的财务管理进行规范, 使企业能够不断提高自身的内部控制能力, 促进企业的发展[5]。

3 我国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我国大多企业都已经开始运用经济责任审计, 也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然而我国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在应用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表现在审计效果不够显著、审计过程不够规范、审计体制不够完善等方面, 对企业经济责任审计效果的发挥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3.1 审计任务和审计力量不适应

在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应用中存在着审计任务和审计力量不适应的矛盾, 从总体上来说, 企业具有较多的审计对象, 而审计力量却是有限的。审计部门具有一定的设计资源, 必须对每年度的经济效益审计、财务收支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等项目进行一定的安排。对于企业而言, 经济责任审计具有不固定的对象数量, 如果企业领导人员的交流过于频繁, 审计任务和审计力量之间的矛盾会更加突出。

企业经济责任审计比一般的财务收支审计具有更大的业务量、更广的范围和更深的内容, 要对企业的损益、负债和资产的效益性、合法性和真实性进行审计, 还要评价被审计人的经济责任。

根据我国当前的干部管理体制, 现行的审计计划管理办法与企业领导干部的升迁调动存在脱钩的现象, 这也造成了省级项目具有一定的临时性。一些部门总是临时交办企业的经济责任审计任务, 由于任务重、时间紧, 给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带来一定的困难[6]。

3.2 企业经济责任审计没有将内部审计作为明确的主体职责

尽管我国审计组织, 已经将内部审计作为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而且内部审计也具有人员优势、资源优势和信息优势。内部审计能够有效的提高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整体质量。因此根据相关法律规定, 中央部委和大型企业集团都制定了相应的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制度。然而在法律层面上并没有确定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主体职责就是内部审计。

3.3 对经济责任的界定有一定的困难

企业的各项经济指标的完成情况都是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内容, 包括遵守国家财经法纪的情况/财务收支的效益性、合法性和真实性、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 国有资产的增值和保值情况等等。然而在实际审计过程中出现了难以界定经济责任的问题。

首先, 难以界定经济责任的边界。国有企业政企分离还没有完全实现, 一些国有企业的行为没有摆脱行政行为的色彩, 导致难以对非经济行为和经济行为进行有效的区分。其次, 难以界定经济责任的承担者。最后, 难以界定承担经济责任的程度。

3.4 缺少经济责任审计的评价标准和法律依据

当前我国的法律法规体系还不够完善, 存在着政策不健全、法律级次较低的现象。必须在审计范围内针对特定的审计事项来发挥审计的各项职能, 然而审计职责却没有规定对人这一审计对象的实际范围[7]。

当前主要是参照财政部对于企业绩效评价的标准来制定经济责任审计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指标, 这些指标和标准具有零散性和个别性, 在法定性和约束性上存在欠缺。

3.5 不能规范地用审计结果

从程序上来看, 企业经济责任审计与审计成果的应用存在着脱离的现象。没有摆正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作用, 出现了先离任后审计的现象。导致经济责任审计徒劳无功。

在审计结果的运用方面, 存在着不透明的现象。按照相关规定, 审计结果必须向人民政府报送, 并且抄送干部管理部门。审计机关并不会公开披露经济责任审计的结果, 相关部门也没有对审计结果的运用情况积极有效的反馈, 没有制定对存在经济问题的干部如何进行免职、降职、追责、诫勉和提醒的具体标准。

4 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应用措施

4.1 企业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制度的建立和健全

通过该制度的建立和健全能够建立起一套高效、协调和稳定的工作机制, 提高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严肃性和政策性。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并非由审计部门一家承办, 而是要与纪检和组织部门进行协调, 这就需要通过一定的制度来保障, 审计、纪检和组织部门能够进行分工协作和统一安排, 做到配合联动。

4.2 对审计效果进行提高, 将审计的发展方向和目标明确下来

4.2.1 短期目标和长远目标的结合

对企业领导人的经济责任进行正确评价是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短期目标, 而且长期目标在于提高经济效益, 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力, 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4.2.2 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健全与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结合

在国企改制的过程中, 对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健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目标, 要实现这个目标可以使用企业经济责任审计这个方式。通过企业审计能够促进企业的改制, 对企业法人治理结构进行健全[8]。

4.2.3 将效益审计、财务收支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结合起来

经济责任审计是财务收支审计向效益审计的一个重要过渡阶段, 效益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内容多有重合。因此企业审计的方向应该是效益审计, 立足于对企业效益和效率的评价。企业只有做好经济效益审计, 才能明确企业的经济责任。

4.3 对企业的经济责任进行正确的界定

在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应用中, 要界定以下几个方面的界限。第一, 要对现任责任和情人责任的界限进行理清。第二, 要对直接责任和主管责任进行理清。第三, 要对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进行理清, 搞清楚而造成损失的原因到底是法律不完善、国家政策调整以及其他不可抗拒的外力原因, 还是由领导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等主观原因造成的。第四, 对个人责任和集体责任进行理清[9]。

4.4 将审计评价体系建立起来

首先要对企业的经济责任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完善, 根据企业的实际生产经营情况来制定相应的经济责任审计指标体系, 必须包括以下的内容。对企业损益、负债和资产的评价指标, 例如偿债能力、负债状况、资产运营状况、盈利能力等方面的指标。对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情况进行评价的指标。对企业发展能力进行评价的指标, 例如市场占有率和销售增长率的。对企业执行财经法规制度进行评价的指标, 例如违规违纪比率[10]。

其次, 要适当的进行审计评价。也就是经济责任审计报告要对审计对象进行全面、真实客观的反映, 遵循重要性、谨慎性和客观公正性的原则。也就是要把握住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重点, 不能超出经济责任的范围, 并且从多个角度, 多个方面来看待问题[11]。

4.5 正确运用审计结果

首先要统一规范的运用经济责任审计的结果, 也就是组织人事部门将审计结果作为领导干部的年度考评、教育管理和考察任用的依据, 并在干部考核档案中进行记录。纪检监督部门要有审计结果为依据, 对违法违纪案件进行查办, 追究相应领导人员的责任。要根据各自的职权, 明确对审计结果的运用考核办法、运用责任、运用要求、运用方式和反馈方式。

其次, 必须坚持先免职、再审计。先要由组织人事部门免除该领导人员的职务, 再由审计机关对其进行审计, 并由组织人事部门和有关领导根据审计结果以及其他综合情况来决定是否对该名领导人员进行任用[12]。

5 结语

企业的经济责任审计, 对于国有企业改革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发挥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作用, 推动我国国有企业的管理, 打击虚假会计信息, 有效地解决内部人控制的问题, 对当前的干部人事体制进行补充, 加强干部的廉政建设。

参考文献

[1]白华.目标导向的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同步审计内容研究[J].中国审计评论, 2014 (02) .

[2]马志娟, 韦小泉.生态文明背景下政府环境责任审计与问责路径研究[J].审计研究, 2014 (06) .

[3]王莉玫.浅析如何提升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防范能力[J].现代经济信息, 2014 (20) .

[4]荘芳芳.JT学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现代商业, 2014 (26) .

[5]李晓慧, 金彪.中央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的现状及其特征研究[J].审计研究, 2013 (06) .

[6]吕卉.论行政事业单位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中出现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外资, 2013 (13) .

[7]王素梅.论国家审计对公共经济权力的监督[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13 (02) .

[8]许笑妹.关于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的研究[J].现代交际, 2012 (12) .

[9]史建斌.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成因及表现形式与控制措施[J].企业研究, 2012 (20) .

[10]周荣青.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同步审计模式研究[J].审计研究, 2012 (04) .

[11]娜日松.发电企业经营者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应用[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12 (05) .

篇4: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应用

关键词:经济责任审计;企业;应用

审计制度是国家的一项重要廉政制度,其目的在于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在企业中实行经济责任审计,能够对企业领导人进行更好的监督和管理,从而提高企业的运行效率和内部管理水平,减少和杜绝企业运行过程中的腐败问题,推动企业的健康发展。本文对于经济责任审计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分析了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了当前企业在应用经济责任审计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应用对策。

1 企业的经济责任审计

所谓的经济责任审计主要是在企业领导人的任职期间,要评价、鉴证、监督和审计企业领导人应当负有的经济责任,包括对损益的效益性、合法性、真实性的责任,对企业的负债和资产情况的责任等等[1]。经济责任审计的基础是财务收支审计,对审计结果进行人格化,也就是对审计结果进行落实,主要落实到人的经济责任上。

1.1 具有特定的审计对象

与一般的审计活动相比,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对象是比较特殊的,其审计对象是企业的领导人。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对审计事项的界定主要是以领导人的任期为依据的,对任期内的相关经济事项进行审计。因此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对象就是企业在该领导人任期之内的一切经济活动。

1.2 具有综合性的审计内容

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审计内容具有综合性,并非以单一的事项和类型为内容,不仅包含了常规设计的内容,还对专项审计的内容有所涉及。对企业领导人在任期内的经济责任的界定应该以财经法纪审计、经济效益审计、财务收支审计来决定审计企业领导人在任期内的管理结果和管理行为,从而对其应该负有的责任以及管理水平进行评价[2]。

1.3 具有明确的审计目的

企业进行经济责任审计的目的比较明确,就是审计和监督企业财务收支的有效性、合法性和真实性,以此为基础来对领导人的经济责任进行正确的评价。同时还要对领导人在任职期间的,直接责任和主管责任进行确定,使主管部门、纪检监察部门、组织人事部门能够以此为依据进行干部的使用、评价与考察。

1.4 具有多种新的评价标准

经济责任审计的评价标准具有多重性。企业经济责任审计既能够为审计的实施提供准绳,又能够提出相应的审计意见,以此为根据做出审计决定。由于其审计内容具有复合型,以及审计客体具有差异性,因此必须使用多重性的评价标准,要适应企业财务审计、经济效益审计和企业财经法纪审计,以及个人受托经济责任审计的标准等[3]。

2 實行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作用

实行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作用在于建立健全企业领导干部的任用和选拔机制,维护企业的财经纪律,对企业领导进行约束,推动企业人事制度的改革[4]。

2.1 对企业领导的管理监督制度及其完善

应用企业经济责任审计能够为企业领导的经济业绩评价提供数据化、指标化和具体化的标准,从而使企业能够提高对领导人员的考核质量和水平。

2.2 对企业领导人员对财经法纪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

财务收支是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内容,对企业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都进行了覆盖,能够及时发现企业中存在的经济问题,对企业领导人员对财经法纪的落实情况进行有效的监督,督促其严格落实财经法纪。

2.3 提高企业领导人员履责的自觉性

企业领导人员在经济责任审计中要接受公正、客观的审查,如果企业领导人员存在违反财经法纪的行为,在审计中就会有所暴露,并受到查处。如果企业领导人员具有突出的经营业绩,也会在审计中受到表彰。实行企业经济责任审计有利于提高企业领导人员履行职责的自觉性。

2.4 促进企业发展

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对于企业发展的促进作用是毋庸置疑的,既可以将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问题揭示出来,对企业的盈亏进行核实,摸清企业的家底,对企业的财务管理进行规范,使企业能够不断提高自身的内部控制能力,促进企业的发展[5]。

3 我国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我国大多企业都已经开始运用经济责任审计,也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然而我国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在应用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表现在审计效果不够显著、审计过程不够规范、审计体制不够完善等方面,对企业经济责任审计效果的发挥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3.1 审计任务和审计力量不适应

在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应用中存在着审计任务和审计力量不适应的矛盾,从总体上来说,企业具有较多的审计对象,而审计力量却是有限的。审计部门具有一定的设计资源,必须对每年度的经济效益审计、财务收支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等项目进行一定的安排。对于企业而言,经济责任审计具有不固定的对象数量,如果企业领导人员的交流过于频繁,审计任务和审计力量之间的矛盾会更加突出。

企业经济责任审计比一般的财务收支审计具有更大的业务量、更广的范围和更深的内容,要对企业的损益、负债和资产的效益性、合法性和真实性进行审计,还要评价被审计人的经济责任。

根据我国当前的干部管理体制,现行的审计计划管理办法与企业领导干部的升迁调动存在脱钩的现象,这也造成了省级项目具有一定的临时性。一些部门总是临时交办企业的经济责任审计任务,由于任务重、时间紧,给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带来一定的困难[6]。

3.2 企业经济责任审计没有将内部审计作为明确的主体职责

尽管我国审计组织,已经将内部审计作为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且内部审计也具有人员优势、资源优势和信息优势。内部审计能够有效的提高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整体质量。因此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中央部委和大型企业集团都制定了相应的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制度。然而在法律层面上并没有确定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主体职责就是内部审计。

3.3 对经济责任的界定有一定的困难

企业的各项经济指标的完成情况都是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内容,包括遵守国家财经法纪的情况/财务收支的效益性、合法性和真实性、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国有资产的增值和保值情况等等。然而在实际审计过程中出现了难以界定经济责任的问题。

首先,难以界定经济责任的边界。国有企业政企分离还没有完全实现,一些国有企业的行为没有摆脱行政行为的色彩,导致难以对非经济行为和经济行为进行有效的区分。其次,难以界定经济责任的承担者。最后,难以界定承担经济责任的程度。

3.4 缺少经济责任审计的评价标准和法律依据

当前我国的法律法规体系还不够完善,存在着政策不健全、法律级次较低的现象。必须在审计范围内针对特定的审计事项来发挥审计的各项职能,然而审计职责却没有规定对人这一审计对象的实际范围[7]。

当前主要是参照财政部对于企业绩效评价的标准来制定经济责任审计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指标,这些指标和标准具有零散性和个别性,在法定性和约束性上存在欠缺。

3.5 不能规范地用审计结果

从程序上来看,企业经济责任审计与审计成果的应用存在着脱离的现象。没有摆正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作用,出现了先离任后审计的现象。导致经济责任审计徒劳无功。

在审计结果的运用方面,存在着不透明的现象。按照相关规定,审计结果必须向人民政府报送,并且抄送干部管理部门。审计机关并不会公开披露经济责任审计的结果,相关部门也没有对审计结果的运用情况积极有效的反馈,没有制定对存在经济问题的干部如何进行免职、降职、追责、诫勉和提醒的具体标准。

4 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应用措施

4.1 企业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制度的建立和健全

通过该制度的建立和健全能够建立起一套高效、协调和稳定的工作机制,提高企業经济责任审计的严肃性和政策性。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并非由审计部门一家承办,而是要与纪检和组织部门进行协调,这就需要通过一定的制度来保障,审计、纪检和组织部门能够进行分工协作和统一安排,做到配合联动。

4.2 对审计效果进行提高,将审计的发展方向和目标明确下来

4.2.1 短期目标和长远目标的结合

对企业领导人的经济责任进行正确评价是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短期目标,而且长期目标在于提高经济效益,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力,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4.2.2 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健全与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结合

在国企改制的过程中,对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健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可以使用企业经济责任审计这个方式。通过企业审计能够促进企业的改制,对企业法人治理结构进行健全[8]。

4.2.3 将效益审计、财务收支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结合起来

经济责任审计是财务收支审计向效益审计的一个重要过渡阶段,效益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内容多有重合。因此企业审计的方向应该是效益审计,立足于对企业效益和效率的评价。企业只有做好经济效益审计,才能明确企业的经济责任。

4.3 对企业的经济责任进行正确的界定

在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应用中,要界定以下几个方面的界限。第一,要对现任责任和情人责任的界限进行理清。第二,要对直接责任和主管责任进行理清。第三,要对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进行理清,搞清楚而造成损失的原因到底是法律不完善、国家政策调整以及其他不可抗拒的外力原因,还是由领导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等主观原因造成的。第四,对个人责任和集体责任进行理清[9]。

4.4 将审计评价体系建立起来

首先要对企业的经济责任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完善,根据企业的实际生产经营情况来制定相应的经济责任审计指标体系,必须包括以下的内容。对企业损益、负债和资产的评价指标,例如偿债能力、负债状况、资产运营状况、盈利能力等方面的指标。对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情况进行评价的指标。对企业发展能力进行评价的指标,例如市场占有率和销售增长率的。对企业执行财经法规制度进行评价的指标,例如违规违纪比率[10]。

其次,要适当的进行审计评价。也就是经济责任审计报告要对审计对象进行全面、真实客观的反映,遵循重要性、谨慎性和客观公正性的原则。也就是要把握住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重点,不能超出经济责任的范围,并且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来看待问题[11]。

4.5 正确运用审计结果

首先要统一规范的运用经济责任审计的结果,也就是组织人事部门将审计结果作为领导干部的年度考评、教育管理和考察任用的依据,并在干部考核档案中进行记录。纪检监督部门要有审计结果为依据,对违法违纪案件进行查办,追究相应领导人员的责任。要根据各自的职权,明确对审计结果的运用考核办法、运用责任、运用要求、运用方式和反馈方式。

其次,必须坚持先免职、再审计。先要由组织人事部门免除该领导人员的职务,再由审计机关对其进行审计,并由组织人事部门和有关领导根据审计结果以及其他综合情况来决定是否对该名领导人员进行任用[12]。

5 结语

企业的经济责任审计,对于国有企业改革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发挥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作用,推动我国国有企业的管理,打击虚假会计信息,有效地解决内部人控制的问题,对当前的干部人事体制进行补充,加强干部的廉政建设。

参考文献:

[1]白华.目标导向的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同步审计内容研究[J].中国审计评论,2014(02).

[2]马志娟,韦小泉.生态文明背景下政府环境责任审计与问责路径研究[J].审计研究,2014(06).

[3]王莉玫.浅析如何提升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防范能力[J].现代经济信息,2014(20).

[4]荘芳芳.JT学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现代商业,2014(26).

[5]李晓慧,金彪.中央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的现状及其特征研究[J].审计研究,2013(06).

[6]吕卉.论行政事业单位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中出现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外资,2013(13).

[7]王素梅.论国家审计对公共经济权力的监督[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3(02).

[8]许笑妹.关于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的研究[J].现代交际,2012(12).

[9]史建斌.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成因及表现形式与控制措施[J].企业研究,2012(20).

[10]周荣青.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同步审计模式研究[J].审计研究, 2012(04).

[11]娜日松.发电企业经营者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应用[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2(05).

[12]秦修宏.基于BSC的宁波S股份有限公司业绩评价[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1(02).

作者简介:

篇5:企业经济责任审计报告

根据省公司《关于对××公司(营销部) 原法定代表人(经理)× ×同志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的授权委托通知》,审计组于 年 月 日至 日对××公司××营销部(以下简称:××营销部)负责人××同志 年 月至 年 月任职期间经济责任履行情况进行了审计。我们的审计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内部审计条例》并参照《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关于加强行业审计监督工作的意见》、《××系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及国家、行业有关法律法规进行的。在审计过程中,我们结合×× 营销部的实际情况,实施了包括抽查会计记录、盘点实物资产和存货,与部分干部职工座谈等审计程序。现将审计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 情 况

××营销部原为××公司××市公司,成立于 年,位于× ×公司号。主要经营范围: 批发。 年 月因全国××体制改革,取消县级法人资格,成立××营销部。隶属××公司,作为分公司的分支机构负责××地区的经营工作。×× 市专卖局仍然保留负责××地区的专卖管理工作。

二、基础 管 理 状 况

××同志任职期间,××营销部的管理水平取得了较大进步,我们根据××营销部的发展现状,结合××行业的实际情况,并运用财政部关于对国有企业绩效评价的标准等,来衡量和评审××营销部的基础管理工作,从整体上看处于比较好的`水平。

(一) 企业组织结构及管理制度建设和执行情况。

(略)

(二) 网络建设情况。

(略)

(三) 专卖管理情况。

(略)

(四)企业文化建设方面。

(略)

(五)党风廉政建设的执行情况。

(略)

三、× × 同 志 任 职 期 间 经 济 责 任 履 行 情 况

(一) 主要财务状况

年 月 日××公司账面反映,资产总额为 万元,负债总额为 万元,所有者权益为 万元。截至 年 月 日,公司账面反映,资产总额为 万元,增加 万元,增长 %;所有者权益 万元,增加 万元,增长 %。

(二)主要经营成果指标情况

1. 年 月至 年 月期间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合计 万元; 年 月至 年 月期间累计实现系统外××销售量合计 箱。其中 年××销售额 万元, 年××销售额 万元, 年××销售额 万元。

2. 年 月至 年 月期间累计实现税利合计 万元。其中 年实现税利 万元,比 年的 万元,增加 万元,增长 %;年实现税利 万元, 年增加 万元,增长 %。

3. 年 月至 年 月期间累计发生三项费用合计 万元。其中: 年发生费用 万元,费用水平为 %; 年发生费用 万元,费用水平为 %,比 年下降了 个百分点; 年发生费用 万元,费用水平为 %,比 年下降了 个百分点。

(三)主要经济指标情况

(略)

四、主 要 业 绩 和 审 计 评价

(一) 主要业绩评价

××同志任职期间,经过全体员工的努力,按行业发展总体要求并结合××公司实际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较好的成绩。销售收入由 年 万元增长到 年的 万元,增幅为 %;实现税利合计由 年的 万元增长到 年的 万元,增幅为 %;单箱××销售结构由 年的 元增长到 年的 元,增幅为 %。

××同志任职期间,× ×公司绩效得到较大提高:国有资产逐年增值,年均增值率达 %;资产负债率由 年的 %下降到 年 月的 %,有较强的长期及短期偿债能力;财务效益状况良好; 年以后系统外××销售收入、销售毛利逐年呈现增长,发展能力较好;任期内平均费用率为 %;人均实现税利 年达到 万元。

××同志任职期间,规范企业经营,提升网络建设,加强专卖管理,严格内部管理,努力压缩费用开支,成果比较显著。

××同志任职期间,在带领干部职工较好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的同时重视企业文化建设,“三个文明”和谐发展。××营销部 — 年连续三年获市文明单位称号, 年获省文明行业称号, 年获××标准化管理先进集体,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本人获 — 年度××优秀党员称号。

(二) 审计评价

经审计,××同志任职期间,未发现×× 营销部存在重大违反财经法纪现象。内部控制制度比较健全,执行也较规范。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基础比较扎实。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工作一直走在全区的前列。 年 月至年 月该单位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成本、费用的确认和核算基本符合《企业会计准则》和《商品流通企业会计制度》的要求,会计处理也遵循了一贯性的原则。

五、审计 中 发 现 的 问 题

(一)应收款

截至 年 月底,××营销部尚有应付××厂 3 年以上货款 元,预付××厂 3 年以上货款 元,往来款项尚未结清。

(二) 资产管理

经过抽查盘点房屋和车辆等固定资产,发现××营销部共有房产 处,房产质量和房屋利用率均较高。但有个别房产两证不全,处于闲置状况,不利于资产安全完整和日后的有关处置。

(三) 工资外收入

近年来××公司工资外支出虽有大幅下降,但前年至今年仍在费用中列支“目标考核奖”合计 万元,其中前年开支 万元,去年开支 万元,今年开支 万元。

六、审计 意 见 和 建 议

1. 严格履行大额资金支出审批程序,按照国家局、省局要求,对超过分公司审批限额的资金支出实行报批制度。

2.严格执行×× 行业工效挂钩政策,按照省局(公司) 关于工资管理的有关规定和要求,理顺渠道,加强管理。

3.审计时,账面尚有××交易市场保证金 万元,建议抓紧时间及时收回;对长期挂账应付款建议及时清理。

4. 进一步加强资产管理,尽快办理有关房产的相关权证,对闲置房产按照分公司的统一要求进行清理登记后依法依规进行适当剥离处理。

七、事项 说 明

篇6:企业的经济责任

【摘要】 对于企业的经济责任审计必须要重视对评价目标的明确,重视对审计评价体系的建立,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内部审计制度的建立,完成经济责任审计与财务审计结合的控制。本文分析了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 企业 经济责任 审计 问题 策略

我国企业的经济责任审计能够对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控制作用,并保证国有资产的合理应用,但是目前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存在很多局限性,基于此本文分析了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

1.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审计项目的临时性强

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在审计的过程中要对企业经济问题做出全方面的审计,审计过程需要对不同的审计工作实行单独管理,而这样的审计工作自然缺乏综合考虑和前后协调,容易导致审计资源在每个不同进行分配时可能出现审计盲区,导致一些行业和单位长期得不到审计,造成审计监督不到位。而且这种针对具体内容而进行的经济责任审计具有较强的临时性,长期的控制功效不能显现,使得审计工作没有长期的作用,单项审计工作过于片面,不能保证对企业经济问题的全面了解和早期监督。①

1.2内部审计职权有局限性

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除了要进行外部审计之外,还必须要开展内部审计来控制审计的全面性。但是,内部审计人员在工作时不可避免地会受到企业内部复杂的人际关系影响,有时会因内部关系而影响工作进程,从而降低了审计质量。内部审计和其他职能部门一样,不可避免地会被领导意志所左右,加之内部政策的压力,内部审计在组织中的地位不明确等,使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受到了许多限制。这些局限性使得内部审计工作缺乏必要的合理控制,而且控制作用的降低也使得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减低,使得内部审计工作形同虚设,缺乏必要的经济监督作用。

1.3经济责任难以界定

对于企业的经济责任审计而言必然要对责任做出主体的界定,而界定的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内容是十分多的。首先,企业在一定时期经济效益的好坏与社会经济的大环境尤其是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密切相关,片面地以事评人也是不公正的,因此在实施企业经济责任审计时,不能抛开企业历史上所处的宏观经济环境来单纯地审查和判断其运营情况,也不能避开社会效益只谈经济效益。其次,对于经济责任审计而言,有着多年审计的必要性,在长期内的审计过程中会涉及到不同的企业领导人,因此对于经济责任的责任人也是很难界定的。

1.4经济责任审计的评价标准缺失

对于现有的审计法律制度来讲,必须要重视经济责任的评价标准,但是目前的法律评价标准过于笼统,缺乏具体的评价标准。另外,在责任评价的过程中,审计工作往往将经济责任审计目标与财务收支审计目标相混淆,没有体现“人格化”目标;有的在“经济责任”内涵理解上存在误区,将其理解为“应当承担的法律后果”或是“应当承担的经济上的后果”,从而造成了工作目标不明确;同时,也造成审计评价范围过宽或过窄。在这样的情况下,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往往会出现评价的模糊性,使得审计工作不能获得全面的控制效率。

2.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实施策略

2.1明确审计目标并提高效率

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目标应当是使得党和国家、各级政府不仅要知道他们所委托的领导人员经营管理国家资源效果的好坏,而且更重要的是要了解领导人员在其中应承担责任的大小。要完成好上述审计任务,明确责任人和所负责任的大小,充分发挥审计监督遏制腐败的作用,提高审计工作的针对性和工作效果。而提升审计效率则要增强审计组工作的计划性,进一步增加审计人员提高效率的动力。强化审计工作方案执行情况的检查考核,进一步增强审计人员提高效率的压力。及时处理化解审计工作中的矛盾和问题,进一步减少审计人员提高审计效率的阻力。②

2.2加强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

企业内部审计贴近管理,熟悉情况,容易发现管理上的漏洞。审计人员对本企业的目标、各部门的职责分工、生产经营情况等较为熟悉,而审计对象的相对固定性又使其能动态地掌握被审单位的各种情况,及时、准确地判断出高风险领域和重要事项,有针对性地进行审计。因此企业内部必须要加强内部经济责任审计,首先要给予内部审计部门较高的审计职能,保证其审计工作对除最高领导人之外均有审计权限,而且拥有对外进行审计汇报的权限,使得企业的企业重大的经济活动都是内部审计监督的重点。如:重大的基建工程,重大的资金使用,公司董事会的重大决策和政策等等。一旦出现经济问题,内部审计也要象政府审计那样,全部纳入监督视野,必要的话还要进行全程跟踪审计。

2.3经济责任审计与财务审计相结合

经济责任审计虽然有着“人本”化的审计目标,但是在审计过程中还是避免不了的要进行相应的财务审计。经济责任审计与财务审计相结合要保证审计过程能够从财政财务收支审计与经济责任审计的统筹安排、财政财务收支审计过程中对与经济责任审计相关资料的收集、经济责任审计对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结果的利用等方面入手,才能真正做到经济责任审计与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的有机结合。而在进行结合审计的进程中,要结合企业的发展战略,运用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对被审计负责人任职期间的业绩与责任进行综合客观的评价,并明确其应当承担的经济责任。而在财务审计的过程中要明确经济责任在财务内容的干预,使得财务控制能够对经济责任的划分起到明确的数据说明。

2.4正确界定企业经济责任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了《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是加强经济责任审计法规制度建设、规范经济责任审计行为、促进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科学发展的现实需要。依据《审计规定》,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要正确界定企业的经济责任,首先要明确领导人所承担的责任。要通过审计及分析,界定企业领导人在决策中的直接责任和间接责任,在报告中写明领导人应承担的直接责任或主管责任。其次,要保证经济责任能够对企业的长远发展做出明确的界定,保有经济责任审计对企业发展的促进。

2.5建立和完善审计评价体系

建立和完善审计评价体系要树立经济责任审计公正评价模式,在开展审计评价时,对与领导干部有相关责任关系的问题,在审计结果报告中予以反映,作出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评价,客观公正地评价被审计领导干部。突出对重点资金、重大决策和领导干部的廉政情况的审计,全面反映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把握评价环节,注重把绩效审计理念融入经济责任审计实践中,推进建立科学、合理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的建立。

综上所述,对于企业的经济责任审计必须要重视对评价目标的明确,重视对审计评价体系的建立,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内部审计制度的建立,完成经济责任审计与财务审计结合的控制。

注释:

①余天京.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审计,2010,(13):79-81.②杨云帆.内审机构开展经济责任审计的探讨[J].理财,2011,(10):36-37.参考文献:

上一篇:八年级过关练习1有答案下一篇:3-7岁儿童睡前故事松鼠种下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