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曲课教学设计

2024-04-27

名曲课教学设计(通用6篇)

篇1:名曲课教学设计

名曲课教学设计——张书霞

一.设计理念

1.中外名曲也是教材的一部分。音乐是人类艺术中最能震撼人心灵的文化,中外名曲又是音乐艺术中的精髓,根据我校课程改革的大教观,中外名曲是文本的一部分,亦是教与学的可以利用的优秀文本资源。

2.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根据我们校本课程的需要,本着从课程标准中来到学生生命需求中去的原则,我们设置的名曲课旨在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使其成为感情丰富,心灵充盈,有一定文学素养和文化修养的人。

二.操作过程。

1、确定内容:小学阶段应掌握100首中外经典名曲。

2.学习要求。学习一首名曲,要求低学段的学生知道曲子的名称,使用的乐器,曲子作者或演奏者。中高年级的学生除了以上要求,还要了解乐曲的创作来源,感受曲子的旋律,能表达出听完乐曲后的联想或感受。3.前置性学习。

(1)教师明确布置学习名曲课的相关内容,指导学生熟悉展示课的课堂流程,以及各个环节规范。

(2)学生回家(多途径)欣赏曲子并查找相关资料,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要请家长协助完成相关事项,为此教师要专门开家长会,讲清学校设名曲课的意义,告诉培养学生 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应从小做起,家长作为成年人应该指导孩子怎样倾听,如何欣赏,平时注重家庭生活中音乐的熏陶,平时多播放名曲,在孩子幼小的心中留下几 首优美的乐曲,相信名曲的独特魅力会丰富孩子的情感,内化孩子心灵。

(3)课前要做好充分的展示准备。鉴于名曲课抽象性和情绪化的特点,教师课前要检阅学生的(学习成果),指导学生对曲子创作来源内容的取舍,对曲子旋律的把握,以及联想内容的语言表达,既要尊重每个学生对名曲的独特感悟,又能让学生最大程度地理解曲子的真实情感表达。

(4)小组合作:各成员通过交流,相互指导、补充、纠正进一步提高学习质量,并且做好合理分工,为课堂展示做好充分的准备。

(5)教师制定好课堂展示过程中的评价标准和制度规范,教师的课前引导评价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气氛和效果,让学生熟悉评价标准和制度,并且要学会怎样评价别人,做好语言规范。

三.教学效果。

(1)锻炼了学生综合学习的能力。在名曲课开上初期,学生们只是感到很新鲜,但整个教学过程走下来,就感到有些枯燥难耐,不能做到入情入境地认真倾听,更不用说 陶醉了,对于曲子来源的故事情节取舍也不很恰当,完整的从电脑上抄下相关内容,不知筛选更不要说编辑了,对旋律的把握也五花八门,感悟不出旋律的美;对于 联想的内容更是表达不出来。但经过一学期以来,有些学生能很熟练地做到几步要求,查看前置性作业时我甚至很惊讶学生的能力,真是潜能无限。

(2)学会了欣赏名曲,能走进乐曲的情境中。设名曲课的目的就是为了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能感受到音乐的美,在学习过程中我发现许多同学能融进音乐的 氛围,情感能随着音乐旋律的起伏而发生变化,在学习克莱德曼的钢琴曲《秋日私语》时几乎全班同学都学着克莱德曼弹奏的样子,那副陶醉的神情令我感动,我想 若干年后,无论这些孩子将来从事什么工作,无论走到哪里,即使他是一个从事体力劳动的壮工,在工作之余能欣赏音乐并能感受音乐的美,他也一定能感受到生活 的美,因为他是一个精神饱满,情感丰富的人。

(3)丰富了想象力,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在第三关品音乐说联想时,很多同学能清晰地表达出自己的联想,我不由感叹孩子的想象力,那真是童话世界的王国!更让人惊喜的是他们的口语表达,能想到并能脱口表达出来这是一种很强的语言表达能力,这是很多成年人都做不到的。

四.萨克斯《回家》的课堂教学实录。

教师导入:同 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语言是表达我们的情感,沟通彼此心灵的重要工具,人们的生活离不开语言。但是,人世间还有一种声音,尽管它不是语言,但它能够宣泄 人的情绪,表达人的情感,陶冶人的情操,丰富人的心灵,它比语言更灵性,更深邃,这种近似天籁一般的声音就叫做音乐。下面就让我们欣赏萨克斯独奏《回 家》,一起来领略名曲的无穷魅力。首先进入第一关。

(以小队推荐的方式每队推选出一名展示队员代表本队,然后八名队员分别代表本队进行学习展示。

一关 听音乐,说来源。

生1:这首乐曲的名子叫《回家》,乐器是萨克斯。

生2:这首曲子的作者是美国著名的萨克斯演奏家凯利金(肯尼基)于上世纪80年代创作的。

生3:凯利金也叫肯尼基,1956年6月5日出生于美国西部西雅图,少年时代在富兰克林读书,10岁迷上萨克斯,他每天坚持练琴3——4小时,他在音乐上的成就完全取决他对萨克斯的的热爱和长期不懈的刻苦努力,最终他成为全球最受欢的萨克斯演奏家。

生4:萨克斯是一种管乐器,他的发明人是比利时人阿道夫萨克斯,他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的。生活在十九世纪的萨克斯先生是比利时著名的生产者和发明家,他于1840年发明的这种乐器,这一直成为比利时人的自豪,为此他们甚至将萨克斯印在钞票上。

教师总结过渡:(刚才四位同学具体展示了他们对《回家》这首曲子的前置性学习情况,这些知识都不是从课本上可以学到的,可以看出他们认真的学习态度,也可以看出他们对这首名曲的喜爱之情,音乐是一种情绪的宣泄,那么《回家》这首曲子表达的是怎样的一种情绪? 下面请再认真倾听,这首乐曲的旋律是什么?展示荣耀,交流自豪,进入第二关

二关赏音乐,说旋律。

生1:回家这首曲子的旋律是轻快而悠扬的。

生2:回家这首曲子是激昂的,表达出了回家人的欣喜而急切的心情。生3;我认为这首曲子是浪漫而伤感的,它的旋律时而低沉时而激昂。

生4:我认为这首曲子的旋律是低沉的,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

生继续说。

师 总结过渡(俗话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人由于人生经历不同,所以听同一首音乐就会有不同的感受,刚才四位同学分别说出了自己的感受,那 是因为这种音乐勾起了他们对往事的回忆或联想,下面就请你把刚才回忆或联想向大家展示。展开想象,活跃思维,进入第三关。

三品音乐,说联想

生1 :听了《回家》曲子,我产生了强烈的回家的愿望,我写了一首小诗。

回家

回家,回家,无论我走到海角天涯。

家里有我亲爱的爸爸,妈妈。我想妈妈做的可口的饭菜,我想爸爸那双温和的大手,他一定在家门口守候,盼望我回家的步伐。回家,回家。

我想我家那熟悉的大门,我想我家门前的那棵柳树,我想我的小狗和我种的小花,它们也一定象我一样快乐地长大。家是幸福的港湾,是我成长的地方。回家吧,回家吧,我决定现在就出发,坐上火车回家吧,马上就回到我温暖的家。

生2:和着悠扬的萨克斯名曲《回家》,我仿佛看到了一头是远行的游子,一头是盼望儿子归来的母亲,儿子想的是妈妈做的一手好菜,妈妈想着的是与儿子一个久违了的拥抱。

我仿佛看到了一头是打工归来的丈夫和父亲,一头是盼望着丈夫回家的妻子和儿子,因为有了他们才是一个温暖而完整的家。

回家,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在各种各样的交通工具里,提着大包小包,不管路途的遥远和劳累!

那份对家渴望的心不会动摇,回家的脚步依然坚定。世间的路有千万条,可是最熟悉的就是回家的路。音乐时快时慢,时而高昂,时而低沉,让我看到了回家的画面,回家,家就在眼前。

生3:听了这首悠扬的曲子,我也想起了我的家,我也写了一首小诗。回家

回家,回家,我想起了妈妈慈祥的面容,我想起了爸爸温暖的大手,我想起了去世的爷爷,我仿佛听到了奶奶的呼唤,还有邻居阿华。回家,回家,我看见前面有一个木房,我不由想起了和妈妈一起度过的时光。我看见前面有一个阿姨怀里抱着一个小妹妹,我又想起妈妈抱着我的情景,我的眼里流着泪花。回家,回家,马上回到我温暖的家!

生4:听了《回家》这首曲子,我仿佛看到了凯丽金回家的场景。

他一个人走在一个小树林里,一心想着回家,手里提着一些东西。小树林的尽头是小河,河上有小船,船上有捕鱼的器材。河的一旁是一个小木屋,当他走进屋里,屋里黑沉沉的,他刚点燃油灯,外面就下起了大雨,听着外面哗哗的雨声,他拿起了萨克斯,擦去了上面的灰尘,轻轻地吹起了这首《回家》。

教 师总结过渡:刚才四位同学分别说出了各自联想的画面,有的同学写了诗,有的同学看到了凯丽金回家的孤独场面,还有的同学看到了家人盼望亲人回家的情景,同 学们的想象力真丰富,可谓各有不同,但大家有一个共同话题,那就是对亲人的思念和深深的挚爱。为此你有什么感受呢?进入第四关。

四悟音乐,说感想。

生1;通过反复听这首曲子,我感悟到亲人的重要性,他们养育了我,教育了我,我会永远爱他们。

生2:我的家是我永远不想离开的地方,那里有我的亲人,有我的房间,有我的小床,还有我心爱的小猫,我永远爱我的家。

生3:在家里很多疼爱我的亲人,在家最幸福,我爱他们..生4:我的爸爸妈妈上班很辛苦,我只能在晚上和早晨见到他们,我长大了挣很多钱报答他们,再也不用上班了。

师总结过渡:刚才四位同学都说出了各自的感受,那就是对家的思念对亲人的挚爱!这是人类永远不变的主题!这首萨克斯曲以它独特的旋律进行了最好的表达,这也是它能够风靡全球的主要因素。相信大家也会有许多感想,进入第五关。

五爱音乐,爱生活。

全班同学说感受。生1:听了这首曲子,我很激动,我想哭。

生4:我认为听音乐的旋律和听着当时的心情有关,当一个心情好的时候,听音乐时就会轻松,要不就是郁闷。

教 师总结升华:同学们,通过学习这首名曲《回家》,同学们都受到了音乐的熏陶,感受到了音乐的美,感受到了家的温馨,亲人的重要,尤其四位展示的同学,对这 种感受体会的尤其深刻,家是温馨的港湾,那里有我们的亲人,有我们的爱,那里永远都是我们的牵挂!敞开心灵,让我们耳聪目明,去用心感受这世间的美好!爱 音乐,爱生活!

六.教学反思。

上完萨克斯《回家》这首曲子后感到有很多不足。首先作为教师我感到对这首名曲的理解很不到位,开始曲子比较舒缓,表现为轻快悠扬,渐渐到高潮时则激亢高昂,最后又低沉缠绵,既表现出对家的渴望,又表现出对家人的思念,到底这首名曲的旋律怎样定呢?我在犹豫的过程中在总结时就表现出很没有底气。其次在 引领学生倾听时,没能很好得做到让学生分阶段倾听,并没能做到前后比较,只是匆匆地听了一遍,学生对乐曲旋律的整体把握不准确,因此学生也只能说出某一片 段的旋律。再者由于学生年龄的限制,也是刚开始上这种课的原因,他们不能准确说出内心的联想以及自己的感悟,限于三年级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的特点,所以三 四关在语言表达上很生硬,甚至离题万里。最后就是评价制度不完善,它制约于进行展示的方式,它直接影响了评价制度。以后在教学中要加大对乐曲文本的研读,注重课前对学生前置性学习的指导,着力体现出展示的课堂,交流合作的课堂。

篇2:名曲课教学设计

春节是中国人民传统的盛大节日,在西北地区,每逢春节就举行红火的秧歌舞活动,人们同歌共舞,互相祝贺。“秧歌”是我国北方地区具有代表性的一种民间歌舞形式。而《春节序曲》创作于1955年—1956年,取材于作者早年在延安过春节时的生活体验和感受,展现了革命根据地人民在春节时热烈欢腾的场面以及团结友爱、互庆互贺的他以陕北民间秧歌音调和节奏为素材,旋律明快,生动地表现了我国人民在传统节日里热闹欢腾、喜气洋溢、敲锣打鼓、载歌载舞的场面。

二、结构

《春节序曲》是一首节日里欢唱的管弦乐曲,它的引子相当于过街部分。第一部分是热烈的快板,描写大的歌舞场面,以强烈的节奏、力度概括全曲节奏、情绪特征,将听众带进欢快热烈的大型群舞中。中间部分是抒情的中板,是一首悠扬的陕北民歌,描写小场的舞蹈表演,接着回到第一部分的音乐,描写秧歌以大场收束,最后的尾声重复了引子的后半部分,由小号独奏把音乐推到高潮结束,节日的欢腾景象和人们的喜庆心情被表现得酣畅淋漓,乐曲在 沸腾的情绪中结束。

三、风格特点

第一部分的第一主题明快粗犷,节奏不断紧缩,表现了秧歌群舞的生动场面和热烈气氛。第二主题活泼流畅,由长笛吹奏主旋律,双簧管吹奏对位声部给予衬托,音乐表现了人们难以抑制的喜悦和激动心情。中部旋

律十分抒情优美,节奏舒展,速度徐缓,与第一部分形成鲜明对比,表现了人们在节日中相互亲切的祝福和问候,也抒发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赞美了对更美好的明天的憧憬。在小号变奏了这个抒情主题后,将音乐引入了再现部。重复部分在这里,火热的旋律,跳荡的节奏音型,表明更热烈的群舞又开始了。引子和第一部分的主题音调在这里作部分重复和变化重复,并加入了民族打击乐器,将音乐逐步推向高潮,日的欢腾景象和人们的喜庆心情被表现得淋漓尽致。

四、自我感受

篇3:名曲课教学设计

关键词:小学音乐;百首经典;分层鉴赏

一、小学音乐鉴赏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小学阶段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有非常深远的影响,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能否对所接触到的事物进行客观的评价,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就目前的小学音乐教学来看,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学校以及教师对音乐课程教学的重视度不高。

即使有一些学校开设了音乐课程,但是音乐课程教学的开展并不乐观,有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传统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上只是简单地为学生讲解一些理论知识,并不重视对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歌曲的领唱,很少引导学生对经典音乐作品进行鉴赏;还有一些教师在介绍音乐作品的时候,只是对音乐作品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学生无法深入音乐作品内部去理解其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长此以往,不仅不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还会降低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学校对学生音乐能力的培养并没有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

二、小学音乐鉴赏中采取分层鉴赏的原因

由于小学生的学习能力、生活的环境以及个人努力的程度等各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想要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减少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就应该制订适合每个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方法。百首经典名曲的鉴赏与小学音乐教学内容之间有密切的联系,我们也可以说对百首经典名曲的鉴赏是音乐教学实践的延伸,其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渗透也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其教学方法进行研究。

而我们所说的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兴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以及兴趣爱好等,对百首经典名曲按照不同层次和不同类别进行划分是一种相对来说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能够帮助教师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从而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三、小学音乐鉴赏中进行分层鉴赏的方法

(一)根据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爱好进行分层

一个班级的学生受家庭教育和自身学习能力的限制而存在很大的差异,有的学生因为从小学习音乐或受家庭的熏陶而具有较强的音乐素质,他们不仅能够简单地鉴赏音乐作品,而且还具有较好的音准和较强的节奏感,这一类学生在进行百首经典名曲鉴赏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基础。而还有一些学生由于从小对音乐接触较少,就会在平时的音乐学习中出现能够听出音高唱不准;听过音乐作品但不能对其进行鉴赏的现象,这种学生大多数对音乐学习充满了兴趣,愿意去学习,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取得较好的成绩。此外,还有一类学生非常排斥音乐,他们根本不喜欢音乐,这一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受自身学习态度的制约,影响学习效果。

对百首经典名曲的鉴赏是一项较大的学习工程,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则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分类。百首经典名曲中既有以演唱为主的歌曲类音乐作品,以欣赏为主的欣赏类音乐作品,还有以演奏为主的器乐类音乐作品,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按照不同的学习层次将学生进行分组。如,给课后集中班上学习乐器的学生介绍一些器乐类的经典名曲,如琵琶曲《十面埋伏》、钢琴曲《天鹅》、二胡曲《赛马》等,让学生在课后进行学习。由于学生正在学习这方面的知识,所以对这类音乐比较感兴趣,他们也愿意在课后花时间去学习。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提前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还可以对音乐作品进行简单的鉴赏。对于那些喜欢唱歌、音准较好的学生来说,在课后或者是课堂教学中,推荐学生去听一些歌曲类的名曲,如《黄河大合唱》《弯弯的月亮》《太阳出来喜洋洋》等,让学生先熟悉歌曲的旋律和歌词,为深层次地了解歌曲打下坚实的基础。而对那些对音乐学习没有兴趣的学生来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避免纯理论知识的讲解,应该将百首经典名曲放到课堂上,让学生进行欣赏。与此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通过分层、图形等方式开展鉴赏活动。

在对百首经典名曲进行划分的时候,教师还可以将歌曲类的音乐作品进行更为详细的划分,将其划分为中国歌曲、外国歌曲,将器乐类的音乐作品划分为民族乐器和西洋乐器等,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在学习或鉴赏的过程中,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对音乐作品进行欣赏,并作出恰当的鉴赏。

(二)重视课后鉴赏对课堂鉴赏的补充作用

在音乐课堂上进行百首经典名曲的鉴赏,不仅要面向全体学生,按照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爱好对音乐作品进行欣赏和鉴赏,还应该充分利用课后时间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和鉴赏能力。如,百首经典名曲中的《夏夜》这首歌曲,从歌词和曲调上看是一首简单的、填充式的二声部合唱歌曲,歌曲活泼天真、充满童趣,充分表现了夏夜中萤火虫漫天飞舞的可爱情境。在学习这首歌的时候,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在课下对这首歌进行简单的聆听和学习,并对歌曲的创作背景等有个初步的了解和认识。此外,由于这首歌是二声部的歌曲,所以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安排音色较好的学生对第一声部的主旋律进行聆听并演唱,安排音准较好的学生负责第二声部的鉴赏和实践。等到这一教学环节完成以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双声部进行聆听,并教学生演唱《夏夜》这首歌。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对歌曲进行讨论,可以根据学生反馈出来的学习信息对教学方式进行整合,在教学生学习歌曲的同时,引导学生对音乐作品进行鉴赏。

这种将课后鉴赏与课堂鉴赏相结合的分层鉴赏方法,不仅能使学生对音乐作品有深入的了解,还有利于在学生中开展百首经典名曲的校本课程,从而优化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三)制订恰当的分层目标

百首经典名曲中的音乐作品有不同的种类、不同的阶层,所以,学生对其接受的难易程度也就不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在设计鉴赏目标的时候应该采取由浅入深的鉴赏方法。但是不管哪一类音乐作品,我们在鉴赏的过程中可以按照“反复聆听—初步跟唱—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作品名称和旋律的对接—深入了解作品的创作情感”这一步骤对音乐作品进行学习。这种从初步体验到探究的过程就是一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过程。总之,教师在音乐鉴赏教学的过程中,要采取分层鉴赏的方式,最重要的是要根据学生在课堂上或者课后学习中所反馈出来的问题以及学生的学习情况,制订切合实际的、有利于提高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教学目标和实际教学手段,并将这一手段贯穿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去,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这样一来就会自然而然地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水平。

小学音乐教学中,在进行百首经典名曲鉴赏教学时,采用分层鉴赏的方式不仅有利于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还有利于提高小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音乐教师一定要不断进行探索,并对其鉴赏方式进行完善,从而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

参考文献:

[1]章璐.浅谈百首经典名曲鉴赏与分层教学的融合[J].音乐时空,2014(30).

[2]王艳波.小学音乐鉴赏教学方法研究[J].中华少年,2016(3).

篇4:《音乐名家名曲》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 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音乐名家名曲》课程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音乐教育专业(专科)开设的专业必修课。开设本课程,旨在使学生了解中国和世界优秀的音乐文化成果,拓宽知识范围,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学生对音乐艺术的鉴赏和审美能力。

二、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

1.西方音乐发展史中的著名音乐家及代表性作品

2.中国音乐发展史中的著名音乐家及代表性作品

3.听辨并掌握38个中外音乐名作主题(其中外国20个,中国16个)。

三、课程的教学要求层次

根据课程内容的安排,教学要求分三个层次:

1.了解每一章第一节概述提供的历史文化背景知识;

2.熟悉每一章所论述的重要作曲家的生平与创作的概况;

3.掌握若干重要作曲家的一至二首音乐作品的主题。

四、教学方法与教学形式建议

本课程是以远程教学形式进行教学,各教学点应以“自学和辅导”相结合的方法实施教学,教学以“自学、课堂辅导、学习小组讨论”等形式进行。

五、与相关课程的衔接

本课程具有“专升本”必修课的性质,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为以后进修本科必修课《外国音乐史》和《中国音乐史》作铺垫,同时为进一步学习《交响音乐赏析》、《外国歌剧赏析》以及《曲式与作品分析》等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第二部分 媒体教材的使用

一、学时分配

本课程5学分,90学时,开设二学期,其中外国音乐部分有8章,共用45学时;中国音乐部分有4章,共用45学时。各章具体所用课时,见“第三部分: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

二、多种媒体教材的总体说明

根据本课程的特点以及学生实际,课程的教材由文字教材、IP课件和电视教材组成,每种教材各具功能,有机配合,进行一体化综合设计,方便学员的学习需要。

1.文字教材:《音乐名家名曲》(外国篇)黄晓和主编;《音乐名家名曲》(中国篇)王安国主编。(各附CD一盘)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

2.电视教材:与文字教材相配套的音像教材。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制作并播出

文字教材是本课程教学内容与考核的基本依据。与之配套的音像教材是直观的教学材料,在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学生通过听赏作品来感受音乐,并掌握音乐作品的基本主题。通过对文字教材的学习结合配套音像教材的感受,了解音乐作品及加深对相关文化的理解。

第三部分 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

上篇 外国音乐

第一章 巴洛克音乐(3课时)

一、教学内容

1.巴洛克音乐形成和发展概况(时间、名称、艺术特征)。

2.巴洛克音乐最杰出代表人物亨德尔、巴赫的生平与创作。

二、教学要求

1.了解巴洛克音乐的艺术特征。

2.了解巴洛克音乐最杰出代表人物亨德尔、巴赫的音乐风格和代表作品。

3.熟悉以下音乐作品:

①亨德尔的清唱剧《犹大·马卡比》选曲:★大合唱“看,英雄们凯旋而归”。

②巴赫的★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管风琴曲)。

4.掌握(听辨)上述带星号作品的音乐主题。

重点:熟悉上述音乐作品。

难点:了解巴洛克音乐的艺术特征。

第二章 古典主义音乐(6课时)

一、教学内容

1.古典乐派音乐形成与发展概况(年代、地点、艺术特征)。

2.古典乐派代表人物海顿、莫扎特、贝多芬的生平与创作。

二、教学要求

1.了解古典乐派的艺术特征。

2.了解古典乐派代表人物海顿、莫扎特、贝多芬的音乐风格和代表作品。

3.熟悉以下音乐作品:

①海顿的升f小调第四十五“告别”交响曲第四乐章。

②莫扎特的g小调第四十交响曲第一乐章;歌剧《魔笛》选曲:★夜后的咏叹调。

③贝多芬的★降E大调第三“英雄”交响曲第一乐章;

★d小调第九“合唱”交响曲第四乐章。

4.掌握(听辨)上述带星号作品的音乐主题。

重点:熟悉上述音乐作品。

难点:了解古典乐派音乐的艺术特征。

第三章 浪漫主义音乐(上)(8课时)

一、教学内容

1.浪漫乐派前期音乐的历史文化背景和艺术特征。

2.浪漫乐派前期代表人物韦伯、舒伯特、门德尔松、舒曼、柏辽兹、肖邦的生平与创作。

二、教学要求

1.了解浪漫乐派前期音乐的艺术特征。

2.了解浪漫乐派前期代表人物韦伯、舒伯特、门德尔松、舒曼、柏辽兹、肖邦的音乐风格和代表作品。

3.熟悉以下音乐作品:

①韦伯的歌剧《自由射手》选曲:★猎人合唱。

②舒伯特的★b小调第八“未完成”交响曲第一乐章。

③柏辽兹的《幻想交响曲》第二乐章。

④肖邦的★降A大调波罗乃兹舞曲。

4.掌握(听辨)上述带星号作品的音乐主题。

重点:熟悉以上音乐作品。

难点:了解浪漫乐派前期音乐的艺术特征。

第四章 浪漫主义音乐(下)(8课时)

一、教学内容

1.浪漫乐派后期音乐发展的历史文化背景和艺术特征。

2.浪漫乐派后期代表人物李斯特、瓦格纳、勃拉姆斯、约翰·施特劳斯的生平与创作。

二、教学要求

1.了解浪漫乐派后期音乐的艺术特征。

2.了解浪漫乐派后期代表人物李斯特、瓦格纳、勃拉姆斯、约翰·施特劳的音乐风格和代表作品。

3.熟悉以下音乐作品:

①瓦格纳的歌剧★《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序曲。

②约翰·施特劳斯的★圆舞曲《美丽的蓝色多瑙河》。

4.掌握(听辨)以上带星号作品的音乐主题。

重点:熟悉以上音乐作品。

难点:了解浪漫乐派后期音乐的艺术特征。

第五章 现实主义音乐(4学时)

一、教学内容

1.现实主义音乐产生的历史背景和艺术特征。

2.具有现实主义倾向的作曲家威尔第、比才等人的生平与创作。

二、教学要求

1.了解现实主义音乐的艺术特征。

2.了解具有现实主义倾向的作曲家威尔第、比才等人的音乐风格和代表作品。

3.熟悉以下作品:

①威尔第的歌剧《茶花女》选曲:★饮酒歌。

②比才的歌剧《卡门》选曲:★序曲。

4.掌握(听辨)以上带星号作品的音乐主题。

重点:熟悉以上音乐作品。

难点:了解现实主义音乐的艺术特征。

第六章 民族主义音乐(8学时)

一、教学内容

1.民族乐派产生的时代历史背景和思想艺术倾向。

2.俄罗斯、捷克、挪威民族乐派主要作曲家的生平与创作。

二、教学要求

1.了解民族乐派的思想艺术倾向。

2.了解俄罗斯、捷克、挪威民族乐派主要作曲家的生平与创作。

3.熟悉以下音乐作品:

①斯美塔那的★交响诗《沃尔塔瓦河》。

②格里格的话剧《彼尔·金特》配乐选曲:《早晨的景色》;★《索尔维格之歌》。

③格林卡的★歌剧《鲁斯兰与柳德米拉》序曲。

④穆索尔斯基的歌剧《包里斯·戈杜诺夫》选曲:★加冕典礼场景。

⑤包罗丁的歌剧《伊戈尔大公》选曲:波罗维兹舞曲与合唱。

4.掌握(听辨)上述带星号作品的音乐主题。

重点:熟悉上述音乐作品。

难点:了解民族乐派的思想艺术倾向。

第七章 印象主义音乐(2课时)

一、教学内容

1.印象主义音乐产生的历史背景和艺术特点。

2.印象主义音乐代表人物德彪西、拉威尔的音乐风格和代表作品。

二、教学要求

1.了解印象主义音乐的艺术特征。

2.了解印象主义音乐代表人物德彪西、拉威尔的生平与创作。

3.熟悉下列音乐作品:

①德彪西的★管弦乐前奏曲《牧神午后》。

②拉威尔的管弦乐《包莱罗》。

4.掌握上述带星号作品的音乐主题。

重点:熟悉以上音乐作品。

难点:印象主义音乐的艺术特点。

第八章 现代主义音乐(6课时)

一、教学内容

1.现代主义音乐产生的历史背景和艺术特征。

2.现代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勋伯格、斯特拉文斯基、肖斯塔科维奇、格什文等人的生平与创作。

二、教学要求

1.了解现代主义音乐的艺术特征。

2.了解现代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勋伯格、斯特拉文斯基、肖斯塔科维奇、格什文等人的音乐风格和代表作品。

3.熟悉以下音乐作品:

①勋伯格的《华沙幸存者》。

②斯特拉文斯基的《春之祭》选曲:★《被选少女的祭献舞》。

③肖斯塔科维奇的★第七“列宁格勒”交响乐第一乐章。

④格什文的★《蓝色狂想曲》。

4.掌握上述带星号作品的音乐主题。

重点:熟悉以上音乐作品。

难点:了解现代主义音乐的艺术特征。

下篇 中国音乐篇

第一章 中国古代音乐(6课时)

一、教学内容

第一节 中国古代音乐概述

1.音乐家与名曲赏析

2.钟磬乐

3.古琴音乐

4.词调音乐(选读)

5.琵琶音乐

二、教学要求

1.了解姜夔、郭沔的主要贡献及其名作。

2.了解钟磬乐、古琴音乐、词调音乐、琵琶音乐的表演形式。

3.赏析下列名作(*为重点曲目)

编钟曲 《楚商》;《竹枝词》;

古琴曲 《流水》;《酒狂》;*《梅花三弄》;《潇湘水云》;

琴歌 《阳关三叠》;姜白石艺术歌曲《扬州慢》;《杏花天影》;

琵琶曲《月儿高》;*《十面埋伏》;《海青拿天鹅》

重点:

1.了解中国古代音乐代表性音乐体裁的表演形式。

2.熟悉《梅花三弄》的音乐主题和《十面埋伏》的主要结构段落。

难点:中国古代音乐代表性音乐体裁的艺术特点。

第二章 中华民族民间音乐(4课时)

一、教学内容

第一节 中华民族民间音乐概述

1.民间歌曲(汉族民歌、少数民族民歌)

2.民族民间器乐合奏曲(选读)

3.戏曲音乐

二、教学要求

1.了解汉族民歌的主要体裁及其分类特点,熟悉不同种类民歌各2-3首。

2.了解内蒙古、新疆等地少数民族民歌的风格特点。

3.了解广东音乐、江南丝竹等民间器合奏曲的风格特点.。

4.了解京剧、越剧、豫剧、黄梅戏、评剧等戏曲的风格特点.。

5.赏析下列作品(*为重点曲目)

民间歌曲:

(1)劳动号子:四川《川江船夫号子》

(2)山歌:陕北民歌《赶牲灵》;山西《割莜麦》;云南《放马山歌》;花儿《上去高山望平川》。

(3)小调: 山西《绣荷包》;江苏*《茉莉花》;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东北民歌《丢戒指》;《孟姜女》。

(4)内蒙民歌: 《牧歌》;《辽阔的草原》;*《嘎达梅林》

(5)新疆民歌:《玛依拉》;《阿拉木汗》;《送我一枝玫瑰花》

(6)藏族民歌:《酒歌》;《猜情歌》

(7)彝族民歌:《跳月歌》

(8)朝鲜族民歌:《道拉基》

民族器乐合奏曲:

(1)广东音乐《旱天雷》

(2)江南丝竹《行街》

戏曲音乐:

(1)京剧《空城计》“我本是卧龙岗散淡的人”

(2)越剧《红楼梦》“宝玉哭灵”

(3)豫剧《花木兰》*“谁说女子不如男”

(4)黄梅戏《天仙配》“树上的鸟儿成双对”

(5)评剧《刘巧儿》“巧儿我自幼儿许配赵家”

重点:

1.汉族民歌的主要体裁及其特点。

2.熟悉民歌代表作2-3首;熟悉《旱天雷》的音乐主题;熟悉1-2个戏曲片段。

难点:民间歌曲的主要体裁及其分类特点。

第三章 中国近现代音乐(32课时)

一、教学内容

第一节 中国近现代音乐概述

第二节 学堂乐歌

李叔同及其代表作:*《送别》

第三节 20世纪二, 三十年代的音乐创作

1.肖友梅及其代表作:《问》

2.赵元任及其代表作:《叫我如何不想他》、《老天爷》;

3.黎锦晖及其代表作:《可怜的秋香》

4.刘天华及其代表作:《良霄》;《光明行》

5.青主及其代表作:《我住长江头》

6.黄自及其代表作:《玫瑰三愿》;《长恨歌》选段“渔阳鼙鼓动地来”“山在虚无缥缈间”

7.贺绿汀及其代表作:《牧童短笛》

第四节 抗日战争时期的音乐创作

1.聂耳及其代表作:《铁蹄下的歌女》*《义勇军进行曲》

2.冼星海及其代表作:《太行山上》、《黄河大合唱》*“黄河船夫曲”、“黄水谣"

3.麦新及其代表作:*《大刀进行曲》

4.张寒晖及其代表作:*《松花江上》

5.陆华柏及其代表作:《故乡》

6.任光及其代表作:《渔光曲》

7.马思聪及其代表作:《西藏音诗》选段“喇嘛寺院”;《内蒙组曲》选段

*《思乡曲》

第五节 抗日根据地及解放战争时期的音乐创作

1.郑律成及其代表作:《延安颂》;

2.安波及其代表作:《拥军花鼓》

3.新歌剧《白毛女》的创作情况.赏析:“北风吹”; “十里风雪一片白” ;

*“扎红头绳”。

4.马可及其代表作: 《南泥湾》;《咱们工人有力量》。

5.瞿维及其代表作:《花鼓》

二、教学要求

1.了解中国近现代音乐文化发展的历史概况。

2.了解学堂乐歌时期、20世纪二三十年代、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主要作曲家的贡献及其代表作。

3.熟悉《送别》、《教我如何不想他》、《光明行》、《玫瑰三愿》、《牧童短笛》、《思乡曲》的音乐主题;

4.掌握《义勇军进行曲》、《黄水谣》、《北风吹》、《大刀进行曲》的音乐主题。

重点:

1.了解学堂乐歌的创作特点及意义。

2.聂耳、冼星海的贡献。

3.了解解放区新歌剧的发展。

难点:

《白毛女》在中国新歌剧发展中的地位与影响。

第四章 中国当代音乐(3课时)

一、教学内容

第一节 中国当代音乐概述

第二节 1949-1979年的音乐创作

一、音乐家与器乐作品赏析

1.华彦钧及其代表作:*《二泉映月》;

2.李焕之及其代表作:《春节序曲》;

3.王惠然及其代表作:《彝族舞曲》;(选读)

4.何占豪、陈刚 及其代表作:*《梁山伯与祝英台》;

5.吴祖强及其代表作:《草原英雄小姐妹》;

6.杜鸣心及其代表作:《鱼美人》(选读)

7.马思聪及其代表作:《山林之歌》(选读)

8.辛沪光及其代表作:《嘎达梅林》(选读)

二、音乐家与声乐作品赏析

1.张敬安、欧阳谦叔及其代表作:《洪湖赤卫队》选段“洪湖水 浪打浪”“看天下劳苦人民都解放”

2.马可《小二黑结婚》选段 “清粼粼的水来蓝莹莹的天”

3.王莘及其代表作:《歌唱祖国》

4.刘炽的及其代表作:生平及赏析其代表作《祖国颂》

5.晨耕、生茂及其代表作:《长征组歌》选段、“四渡赤水出奇兵”;“过雪山草地”

6.羊鸣及其代表作:《江姐》选段 “绣红旗”

7.陈紫及其代表作: 《刘胡兰》选段 “一道道水来一道道山”(选读)

8.田歌及其代表作:《草原之夜》(选读)

9.罗宗贤及其代表作: 《岩口滴水》(选读)

10.李劫夫 及其代表作:《我们走在大路上》

第三节 1979年以来的音乐创作

一、音乐家与器乐作品赏析(选读)

1.郑路、马洪业及其代表作:《北京喜讯到边寨》

2.刘文金及其代表作:《长城随想》

3.朱践耳及其代表作:《第一交响曲》第二乐章;《第十交响曲》;《纳西一奇》第二、三乐章

4.王西麟及其代表作:《云南音诗》选段 “山寨路上”;“火把节”

5.罗忠镕及其代表作:《广东民间乐曲三首》

6.瞿小松及其代表作:《Mong Dong 》

7.陈怡及其代表作:《多耶》

8.郭文景及其代表作:《社火》

二、音乐家与声乐作品赏析

1.施光南及其代表作:歌曲*《祝酒歌》;歌剧《伤逝》选段“紫藤花”

2.金湘及其代表作:歌剧《原野》选段 “啊,我的虎子哥”(选读)

3.郑秋枫及其代表作:*《我爱你,中国》

二、教学要求

1.了解中国当代音乐的创作概况。

2.了解1949-1979年重要作曲家的贡献及其代表作。

3.熟悉下列名作的音乐主题:

声乐作品:

《祝酒歌》、《我爱你,中国》

器乐作品:

《二泉映月》、《梁山伯与祝英台》

重点:了解中国当代音乐中的代表作。

难点:了解1979年以来的音乐代表作。

第四部分 教学建议

1.教学内容可按文字教材上下册的顺序进行,即首先开设外国部分,然后开设中国部分,也可以颠倒顺序进行。

2.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充分聆听,在亲身参与中感受音乐,尽量避免不适当的过多讲解代替听赏。建议给学生录制与文字教材配套的高质量的音像教材(录音、录象或CD、VCD),以便为学生提供完整的学习资料。

3.为便于学生进行主题记忆和听辩测试,有必要将本课中重要作品的音乐主题片断制作CD光盘,附在文字教材中。.4.由于教材选入的作品较多,部分作品可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自学浏览用。标有“*”的作品为必修作品。

篇5:名曲民歌课后感想

班级:08旅游管理汉班

学号:20081107003

姓名:陈巧英

指导老师:杨芙蓉老师

名曲民歌赏析学习感想

来自江西的我,以前对内蒙古了解甚少,在高中学的是理科,对内蒙古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民俗风情更是一无所知。也许是缘分吧,让我与内蒙古师范大学结下了不解之缘。要是没来这里上学,也许以后我也不会去了解内蒙古的一些民歌以及其他一些少数民族地区的名曲民歌。甚至更别提能有这么一个有民族特色韵味的音乐老师给我上名曲民歌赏析这门课程。以前一直以来都很讨厌唱歌,因为对自己缺乏信心,认为自己五音不全,每次和同学KTV时,我都是那个最安静的,任凭同学怎么鼓励,也不敢开口,甚至到上这课之前。每次上这课觉得就是一种折磨。总是早早的到教室找一个自认为比较安全的位置,这样才能逃开老师的点名。每次老师总点名叫我们起来唱歌,似乎全班都在埋头,都怕老师点到自己。直到期中考试,老师让我们每个人站起来唱一首歌,我才开始敢唱歌,并明白开口唱歌最大的障碍是克服自己的心理恐惧感。这种恐惧感来自小学的音乐老师,有一次开小差被老师点起来唱老师刚教的歌,我唱的超难听,当时老师说:不会唱还不好好听。从那以后我对自己彻底失去了信心,甚至有点自卑,现在我从那阴影里面走了出来,摆脱了对唱歌的恐惧感。

通过一学期的学习,自己不仅战胜了自己的内心的障碍,敢开口唱歌,并对名曲民歌产生了很大的兴趣爱好。从专业素养上来说,我学到了很多民族的背后深厚的文化和故事,更了解了很多名歌的韵律,这对学旅游的我来说是必须具备的基本专业素养。

音乐是一种符号,声音符号,表达人的所思所想。是人们思想的载体之一。音乐是有目的的,是有内涵的,其中隐含了作者的生活体验,思想情怀。音乐从声波上分析它介于噪声和频率不变的纯音之间,从效果上讲它可以带给人美的享受和表达人的情感。

音乐是社会行为的一种形式,通过音乐人们可以互相交流情感和生活体验。这在歌曲中这种作用表现得最为突出。

近年来,大陆、台湾、香港以及全球其它地区的华人流行音乐不断交流,开始出现互相融合、汇聚的趋势。因此,开始出现“全球华语流行音乐”的总体称谓。一个突出的表现:中国大陆作为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之一,港台、海外各大流行音乐榜单的发布和编制越来越多地开始关注大陆市场。值得注意的是,在流行音乐当中,有着一种民谣性质的音乐,它们的典型代表是校园民谣、都市民谣、军营民谣,这些民谣音乐在流行音乐当中亦占有一席之地,曾经都有过其辉煌的岁月,民谣淳朴的曲调,通俗的歌词同样感动了很多人。

它具有以下特点特点:娱乐性,一般不具备很深音乐理论和技巧修养甚至根本没什么音乐知识的听众都能接受;生活性,它直接宣泄人的情绪和感情;通俗性,歌词大多近似白话,而且表达的内容很贴近生活。

民歌原本是指每个民族的传统歌曲,每个民族的先民都有他们自古代已有的歌曲,这些歌绝大部分都不知道谁是作者,而以口头传播,一传十十传百,一代传一代的传下去至今。不过今天我们所说的民歌,大都是指流行曲年代的民歌,所指的是主要以木结他为伴奏乐器,以自然坦率方式歌唱,唱出大家纯朴生活感受的那种歌曲。

民歌与劳动人民的生活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它贯穿人生的各个阶段,覆盖生活的不同层面,成为劳动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除了娱乐作用外,它在社会生活中还具有许多实际功用。

民歌在新中国的土壤上得到培育,像春天田野里的野花,连片密布,摇曳生姿。社会主义民歌创作的沃野展现在眼前,劳动人民的歌声冲天而起,响彻云霄。

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民歌的搜集整理工作,先后派出工作组对全国的传统民间文化,尤其是民风进行大范围的抢救挖掘工作。自1984年起,又开展了编辑《中国歌谣集成》工作。通过这些大规模的活动,使得流传于民间的歌谣得以典藏保存,为丰富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民间文化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音乐能陶冶我们的情操,音乐是人类共有的精神食粮。古代《晋书·乐志》说:“是以闻其宫声、使人温良而宽大;闻其商声,使人方廉而好义;闻其角声,使人倾隐而仁爱;闻其微声,使人乐养而好使;闻其羽声,使人恭俭而好礼。”说明音乐中的“五音”可以把握人的性格与行为。

德国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认为:音乐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谁能说透音乐的意义,便能超脱常人无以振拔的苦难。说明音乐具有感化人、塑造人、拯救人的作用。人们在进行强体力劳动时,为了减轻精神上的负担,发出“杭唷!嗨唷!”的声音,特别是在集体劳动时,更有用歌唱的节奏来统一步伐和着力点的作用。劳动号子就是这样产生的。另如持续时间较长的重复性劳动,为避免单调及精神上的疲劳,人们也会自然地发出种种歌声来调剂精神。如采茶、放牧、摇船、插秧等等,虽节奏并不一定与劳动动作合拍,但因有了歌唱的调节,就会使人感到轻松和减少寂寞感,枯燥感。

当人们的感情不能用歌唱表达的时刻,又借用种种不同乐器的音色、音域、演奏手法等,超脱了人声的限制,并且运用独奏、合奏、协奏等等形式,这就是一切器乐曲产生的原由。以上实例说明,生活中需要有音乐来陪伴,而音乐又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精神调剂品,以及人们寄托思想感情的艺术品,更是人类精神文明的组成部分之一。所以说:“哪里有人类的足迹,哪里就有音乐。”它既可以自娱,也可以娱人,更可以通过音乐音响的信息,来传达交流人与人之间的思想感情,古今中外无不如此。特别是人类越进化、越发展,音乐的复杂性、细致性、多样性越是明显,并且大部分音乐以超越了国家民族、人种的界限,以人类共同的感情语言特性,来进行相互间的感情交流,特别是器乐曲更是如此。因“喜、怒、哀、乐、忧、思、苦”这些感情属性,只要是人类,都会有相同的感知,至于其深度如何,那倒要视具体作品来定了。即使是不同民族的音乐语言,其音调虽有所同异,而感情、气质的属性,仍然是相同的。

其中印象最深刻的是期中作业和期中考试,老师让我们每个人分析10篇左右学过的民歌,我选择了《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嘎达梅林《阿里郎》《沂蒙山好风光》等10首歌。虽然自己分析的成分少,大部分来自网上搜集和书籍查询。但通过这次作业加深了我对这些歌曲的了解,弥补了上课留下的空白。期中考试我唱了《在那遥远的地方》,一大早我就去图书馆后面练歌。一开始我觉得自己唱什么都不行,打算放弃了。最后在老师的鼓励下,我放开嗓子把这首歌完整的唱了下来。第一次在这么多人前唱歌,似乎也没想象的那么差。

篇6:古典名曲介绍

《平沙落雁》

《平沙落雁》是一首古琴曲,有多种流派传谱,其意在借鸿鸪之远志,写逸士之心胸。

《平沙落雁》又名《雁落平沙》、《平沙》,作者传有唐代陈子昂、宋代毛逊、明代朱权等,众说不一。曲谱最早载于公元1634年(明末崇祯七年)刊印的藩王朱常淓纂集《古音正宗》。

全曲以水墨画般的笔触,淡远而苍劲地勾勒出大自然寥廓壮丽的秋江景色,表现清浅的沙流,云程万里,天际群雁飞鸣起落的声情。曲意爽朗,乐思开阔,给人以肃穆而又富于生机之感,借鸿雁之高飞远翔,抒发和寄托人们的胸臆。

古琴,亦称瑶琴、玉琴、七弦琴,为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古琴是在孔子时期就已盛行的乐器,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有四千余年,据《史记》载,琴的出现不晚于尧舜时期。本世纪初为区别西方乐器才在“琴”的前面加了个“古”字,被称作“古琴”。至今依然鸣响在书斋、舞台上的古老乐器。1977年8月,美国发射的“旅行者”2号太空船上,放置了一张可以循环播放的镀金唱片,从全球选出人类代表性艺术,其中收录了著名古琴大师管平湖先生演奏的长达七分钟的古琴曲《流水》用以代表中国音乐。

2003年11月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总部宣布了世界第二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中国的古琴名列其中。2006年5月20日,古琴艺术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划分在“民间音乐”类。

《梅花三弄》

是中国著名十大古曲之一,又名《梅花引》、《玉妃引》,是中国传统艺术中表现梅花的佳作。此曲最早是东晋时桓伊所奏的笛曲。后由笛曲改编为古琴曲,全曲表现了梅花洁白,傲雪凌霜的高尚品性。此曲借物咏怀,通过梅花的洁白、芬芳和耐寒等特征,来颂具有高尚节操的人。

此曲结构上采用循环再现的手法,重复整段主题三次,每次重复都采用泛音奏法,故称为《三弄》。体现了梅花洁白,傲雪凌霜的高尚品性。《梅花三弄》又称《三弄梅花》

《妆台秋思》

古曲,取材于昭君出塞的故事,最早是琵琶文曲套曲《塞上曲》中的第四曲,后改编为箫独奏曲、古筝曲等版本。

《阳关三叠》

又名《阳关曲》、《渭城曲》,是根据唐代诗人王维的七言绝句《送元二使安西》谱写的一首感人至深的古曲。目前所见的是一首琴歌。是我国古代音乐作品中难得的精品。

乐曲产生于唐代,是根据著名诗人、音乐家王维的名篇《送元二使安西》谱写而成的。因为诗中有“渭城”、“阳关”等地名,所以,又名《渭城曲》、《阳关曲》。大约到了宋代,《阳关三叠》的曲谱便已失传了。目前所见的古曲《阳关三叠》则是一首琴歌改编而成。

《阳关三叠》原诗已饱含深沉的惜别之情,谱入琴曲后又增加了一些词句,加强了惜别的感觉,表达了作者对即将远行的友人无限留恋的诚挚情感。

全曲共分三大段,用一个基本曲调将原诗反复咏唱三遍。故称“三叠”。

《平湖秋月》

《平湖秋月》原系古曲,现在流传的是广东音乐名家吕文成的代表作,又名《醉太平》,又有说以江南丝竹八大套中的《欢歌》发展而成,此曲广泛流传在粤剧音乐中。

30年代,吕文成于中秋时节畅游杭州西湖,西湖美丽的景色,使他感慨万分,触景生情,遂创作了这首描写月夜西湖景色,赞美大自然好风光,曲调轻柔秀美的作品,表达他对西湖美景的感受。

这是广东音乐抒情乐曲中的佳品。该曲以清新明快、悠扬华美的旋律,描写了杭州西湖的胜景之一“平湖秋月”:皎洁秋月清辉下的西湖幽静迷人,秋夜景象平和、静谧,晚风轻拂、素月幽静。乐曲奏出诗般的意境,也寄托了人们向往美好生活、渴望太平的愿望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描绘出中国江南湖光月色,诗情画意的夜景,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景色的感受与热爱。

全曲一气呵成,酣畅抒情,被誉为中国器乐作品中最出色的旋律之一。

《空山鸟语》

二胡独奏曲,刘天华作曲,初稿写于1918年,十年后才定稿。标题采自于唐王维诗:“空山不见人,但闻鸟语响。”在此曲中,刘天华创造性地运用三弦拉戏式的模进手法,描绘了深山幽谷,百鸟嘤啼的优美意境,是一首极富形象性的 作品。1993年获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华人20世纪音乐经典作品奖”。

全曲共五段,另有引子和尾声。引子慢速带装饰音的八度、五度、四度的大音程跳进,恰似空谷回声,刻划出一种幽渺、静穆的意境,令人神往。第一、二段的音乐清新活泼,气氛活跃。第三、四、五段运用各种拟声的表现技巧,生动形象,展现出一幅鸟声四起。争相飞鸣的喧闹情景,表达了人们对美丽大自然的热情赞颂。尾声部分再现一段旋律,末句采用分解的大三和弦的上行旋律,明亮有力,表现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热切追求。

这首曲子是刘天华先生十大名曲里技巧最难的一首,发表于1928年。刘天华先生的故乡江阴有一座山叫黄山,满山都是竹林,鸟语花香,非常美,这首曲子就是作者根据当时的情景创作而成。

《阳春白雪》

又名《阳春古曲》。作为一首广泛流传的琵琶古曲,《阳春白雪》旋律清新流畅,节活泼轻快,冬去春来,万物繁荣,好一派生机勃勃的初春景象,仿佛就呈现在我们的眼前。相传这是春秋时期晋国的师旷或齐国的刘涓子所作。现存琴谱中的《阳 春》和《白雪》是两首器乐曲,《阳春》取万物知春,和风涤荡之意,《白雪》取凛然清洁之意。

《二泉映月》

二胡独奏曲,无锡有惠山泉水,被称为“天下第二泉”。小桥流水,景色优雅,一派祥和,但著名二胡演奏家华严均却以其饱经风霜、历经艰辛的身世出发,把感受的人世之悲苦谱于该曲。该乐曲的意境深沉,含蓄凄凉,形式朴素自然,平静的外表难掩内心的哀怨;柔婉的形象体现气质的刚毅。全曲以变奏曲的形式,将音乐主题不断展开,推至高潮。之后又回到原来的情绪之中。

乐曲一方面向人们描绘了一幅夜阑人静、泉清月冷的画卷,另一方面以旋律中柔中带刚的情绪,表现作者对坎坷人生的不平与怨恨,深刻地揭示出作者内心的生活感受和顽强自傲的生活意志。有荡气回肠之感。

《彩云追月》 民族管弦乐曲,创作于1935年。任光在上海百代唱片公司任节目部主任时,同聂耳一起,为百代国乐队定了一批民族管弦乐曲并灌制唱片,《彩云追月》就是其中的一首。1960年,彭修文根据中央广播民族管弦乐团编制重新配器。乐曲以具有民族色彩的五声性旋律,通过各种乐器的细腻编配,以轻快的节奏,形象地描绘了浩瀚夜空的迷人景色。曲调悠扬而抒情。

《苏武牧羊》

公元100年,苏武奉汉武帝之命出使匈奴,被扣后坚贞不屈,被放逐到冰天雪地的贝加尔湖边牧羊。但他不畏强暴,抗争十九年后胜利回国,成为千古不朽的爱国英雄。

根据学堂乐歌改编的埙曲《苏武牧羊》表现的就是这样一个主题。原歌产生于民国初年,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广泛流传。埙旷远幽怨的音色,使它更适合于阐释《苏武牧羊》这样历史题材的乐曲,那苍凉凄楚的阵阵埙声,仿佛是一个流落塞外苦寒之地十八年的老人在倾诉生活的苦难和对故土的思念。

《汉宫秋月》

《汉宫秋月》为中国著名十大古曲之一,但乐曲的历史并不长。原为琵琶曲,乐曲要表达的主题不是很具体。不少相关文章对此曲解题时都模糊地称,此曲旨在表现古代受压迫宫女细腻深远的幽怨悲愁的情绪及一种无可奈何、寂寥清冷的生命意境,唤起人们对她们不幸遭遇的同情,具有很深的艺术感染力。

《汉宫秋月》很可能与《汉宫秋》有一定的关系。而《汉宫秋》是一出元末杂剧,作者是马致远。《汉宫秋》讲的是王昭君和亲出塞的故事。

又说相传汉武帝时陈皇后失宠,幽居长门宫,以千两黄金,求得司马相如作《长门赋》,以期重获汉武帝的宠幸。于是,有《长门怨》古乐曲,《汉宫秋月》为其一。

《广陵散》

《广陵散》,又名《广陵止息》。是古代一首大型琴曲,它是我国著名十大古曲之一。它至少在汉代已经出现。其内容向来说法不一,但一般的看法是将它与《聂政刺韩王》琴曲联系起来。《聂政刺韩王》主要是描写战国时代铸剑工匠之子聂政为报杀父之仇,刺死韩王,然后自杀的悲壮故事。关于此,蔡邕《琴操》记述得较为详细。《广陵散》的旋律激昂、慷慨,它是我国现存古琴曲中唯一的具有戈矛杀伐战斗气氛的乐曲,直接表达了被压迫者反抗暴君的斗争精神,具有很高的思想性及艺术性。或许嵇康也正是看到了《广陵散》的这种反抗精神与战斗意志,才如此酷爱《广陵散》并对之产生如此深厚的感情

“广陵”是扬州的古称,“散”是操、引乐曲的意思,《广陵散》的标题说明这是一首流行于古代广陵地区的琴曲。

嵇康是一位伟大的艺术大师,并且他弹得一手好琴,尤其善于演奏《广陵散》,倍受人们关注。当时与他齐名的还有比他大十三岁的阮籍,音乐史上常有“嵇琴阮啸”的说法。嵇康那卓越的才华和逍遥的处世风格,最终为他招来了祸端。公元262年,统治者司马昭下令将嵇康处以死刑。在刑场上,有三千太学生向请愿,请求赦免嵇康,并要拜嵇康为师。而此刻嵇康所想的,不是他那神采飞扬的生命即将终止,却是一首美妙绝伦的音乐后继无人。他要过一架琴,在高高的刑台上,面对成千上万前来为他送行的人们,弹奏了最后的《广陵散》,铮铮的琴声,神秘的曲调,铺天盖地,飘进了每个人的心里。弹毕之后,嵇康从容地引首就戳,时年仅三十九岁。

嵇康从小喜欢音乐,并对音乐有特殊的感受能力,有极高的天赋。他精于笛,妙于琴,还善于音律。嵇康所弹奏的《广陵散》是这一古代名曲经嵇康加工而成的一首曲子正因 为嵇康临刑索弹《广陵散》,才使这首古典琴曲名声大振,一定程度上,《广陵散》是因嵇康而“名”起来的。

《渔舟唱晚》

古筝独奏曲《渔舟唱晚》是一首著名的北派筝曲。《渔舟唱晚》的曲名取自唐代诗人王勃(649—676)在《滕王阁序》里:“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中的“渔舟唱晚”四个字,诗句形象地表现了古代的江南水乡在夕阳西下的晚景中,渔舟纷纷归航,江面歌声四起的动人画面。

关于这首乐曲的来历,比较普遍的说法,是古琴演奏家娄树华于20世纪30年代中期,根据山东古曲《归去来》的素材改编而成。娄树华(1907—1952)筝演奏家。河北玉田人。1925年在北京师从河南魏子猷学筝。1935、1936年随中国音乐旅行团赴欧洲各国介绍中国筝艺术。同年录制《天下大同》、《关雎》等筝独奏乐曲唱片。

《渔舟唱晚》是十三亿人最熟悉的音乐,二十年不变的背景音乐--CCTV央视天气预报背景音乐,《渔舟唱晚》。

《凤求凰》

《凤求凰》传说是汉代文学家司马相如的古琴曲,演义了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爱情故事。以“凤求凰”为通体比兴,不仅包含了热烈的求偶,而且也象征着男女主人公理想的非凡,旨趣的高尚,知音的默契等丰富的意蕴。

《十面埋伏》

后人根据垓下之战作了两个有名的琵琶大套武曲《十面埋伏》和《霸王卸甲》。《十面埋伏》和《霸王卸甲》的前身是明代的琵琶曲《楚汉》。

《十面埋伏》和《霸王卸甲》虽然反映相同的历史题材,但两支曲子立意完全不同。《十面埋伏》的主角是刘邦和汉军,重点内容是“十面埋伏”、“鸡鸣山小战”、“九里山大战”等,乐曲高昂激越、气势磅礴;而《霸王卸甲》的主角是项羽和出军,重点段落是“楚歌”、“别姬”,乐曲沉雄悲壮,又凄楚宛转,重在描述项羽在四面楚歌声中与虞姬诀别的场面。前者是赞歌,后者则是挽歌。

在《十面埋伏》高昂的曲调中,传来的不仅仅是胜利者的欢快的号角,还有失败者非凡的气概。《十面埋伏》是一首历史题材的大型琵琶曲,它是中国十大古曲之一。关于乐曲的创作年代迄今无一定论。资料追溯可至唐代,在白居易(772—846)写过的著名长诗《琵琶行》中,可探知作者白居易曾听过有关表现激烈战斗场景的琵琶音乐。

乐府名曲。〖概述〗汉代乐府琴歌,“鼓乐横吹曲”之一。当时戍边将士经常在马上唱奏此曲。现行歌词为唐代大诗人李白填写,揭示了古代战争所造成的巨大牺牲和给无数征人带来的痛苦,借以抒发作者对唐代统治者穷兵黩武的感慨。这首歌曲纯朴自然,曲调舒展、宽广,既有琴歌的特色,又贴切地抒发了感伤的情怀。

《凤凰台上忆吹箫》

古曲《凤凰台上忆吹箫》是根据宋朝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词篇谱写的曲子,充分表达了对亲人深切的思念之情。

上一篇:交集、并集下一篇:自荐信标题字体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