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集、并集

2024-04-27

交集、并集(精选8篇)

篇1:交集、并集

教学目标:

(1)理解交集与并集的概念;

(2)掌握有关集合的术语和符号,并会用它们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

(3)能用图示法表示集合之间的关系;

(4)掌握两个较简单集合的交集、并集的求法;

(5)通过对交集、并集概念的讲解,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等能力,使学生认识由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过程;

(6)通过对集合符号语言的学习,培养学生符号表达能力,培养严谨的学习作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交集和并集的概念

教学难点:交集和并集的概念、符号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提问】

试叙述子集、补集的概念?它们各涉及几个集合?

补集涉及三个集合,补集是由一个集合及其一个子集而产生的第三个集合.由两个集合产生第三个集合不仅有补集,在实际中还有许多其他情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另外两种.

回忆.

倾听.集中注意力.激发求知欲.

巩固旧知.为导入新课作准备.

渗透集合运算的意识.

二、新课

【引入】我们看下面图(用投影仪打出,软片做成左右两向遮启式,便于同学在“动态”中进行观察).

【设问】

1.第一次看到了什么?

2.第二次看到了什么

3.第三次又看到了什么?

4.阴影部分的周界线是一条封闭曲线,它的内部(阴影部分)当然表示一个新的集合,试问这个新集合中的元素与集A、集B元素有何关系?

【介绍】这又是一种由两个集合产生第三个集合的情况,在今后学习中会经常出现,为方便起见,称集A与集B的公共部分为集A与集B的交集.

【设问】请大家从元素与集合的关系试叙述文集的概念.

【助学】“且”的含义是“同时”,“又”.

“所有”的含义是A与B的公共元素一个不能少.

【介绍】集合 A与集合 B的交集记作 .读做“A交B”·

【助学】符号“ ”形如帽子戴在头

上,产生“交”的感觉,所以开口向下.切记该符号不要与表示子集的符号“ ”、“ ”混淆.

【设问】集 A与集 B的交集除上面看到的用图示法表示交集外,还可以用我们学习过的哪种方法表示?如何表示?

【设问】 与A有何关系?如何表示? 与B有何关系?如何表示?

【随练】写出 , 的交集.

【设问】大家是如何写出的?

我们再看下面的图.

【设问】

1.第一次看到了什么?

2.第二次除看到集B和 外,还看到了什么集合?

3.第三次看到了什么?如何用有关集合的符号表示?

4.第四次看到了什么?这与刚才看到的集合类似,请用有关集合的符号表示.

5.第五次同学看出上面看到的集A、集B、集 、集 、集 ,它们都可以用我们已经学习过的集合有关符号来表示.除此之外,大家还可以发现什么集合?

6.第六次看到了什么?

7.阴影部分的周界是一条封闭曲线,它的内部(阴影部分)表示一个新的集合,试问它的元素与集A集B的元素有何关系?

【注】若同学直接观察到 ,第二、三、四次和第五次部分观察活动可不进行.

【介绍】这又是由两个集合产生第三个集合的情形,在今后学习中也经常出现,它给我们由集A集B并在一起的感觉,称为集A集B的并.

【设问】请大家从元素与集合关系仿照交集概念的叙述方法试叙述并集的概念?

【助学】并集与交集的概念仅一字之差,即将“且”改为“或”.或的含义是集A中的所有元素要取,集B中的`所有元素也要取.

【介绍】集A与集B的并集记作 (读作A并B).

【助学】符号“ ”形如“碰杯”时的杯子,产生并的感觉,所以开口向上.切记,不要与“ ”混淆,更不能与“ ”等符号混淆.

观察.产生兴趣.

答:图示法表示的集A.

答:图示法表示集B.集A集B的公共部分·

答:公共部分出现阴影.

倾听.观察

思考.答:该集合中所有元素属于集合A且属于集合B.

倾听.理解.

思考.答:由所有属于集合A且属于集合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A与B的交集.

倾听.记忆.

倾听.兴趣记忆.

思考:“列举法还是描述法?” 答:描述法.

思考.议论.

口答结合板书.

想象交集的图示,或回忆交集的概念.

口答结合板书: 是A的子集. A. 是

B的子集.

口答结合板书.

口答:从一个集合开始,依次用其每个元素与另一个集合中的元素对照,取出相同的元素组成的集合即为所求.

答:图示法表示的集A.

答:集A中子集A交B的补集.

答:上述区域出现阴影.

口答结合板书

答:出现阴影.

口答结合板书

认真、仔细、整体的进行观察、想象.答:表示集A集B的两条封闭曲线除去表示交集的封闭曲线剩余部分组成一条封闭曲线的内部所表示的集合.

答:出现阴影.

思考:答:该集合中所有元素属于集合A或属于集合B.

倾听,理解.

回忆交集概念,思考.答: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属于集合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A与B的并集.

倾听.比较.记忆.

倾听,记忆.

倾听.兴趣记忆.比较记忆,.

直观性原则.多媒体助学.

用直观、感性的例子为引入交集做铺垫.

渗透集合运算意识.

直观的感知交集.

培养从直观、感性到理性的概括抽象能力.

解决难点.

兴趣激励.比较记忆

培养用描述法表示集合的能力.

培养想象能力.

以新代旧.

突出重点.

概念迁移为能力.

进一步培养观察能力.

培养观察能力

以新代旧.

培养整体观察能力.

培养从直观、感性到理性的概括抽象能力.

解决难点.比较记忆.

兴趣激励,辩易混.比较记忆.

【设问】集A与集B的并集除上面看到的用图示法表示外,还可以用我们学习过的哪种方法表示?如何表示?

【设问】 与A有何关系?如何表示?与B有何关系?如何表示?

【随练】写出 , 的并集.

【设问】大家是如何写出的?

【例1】设 , ,求 (以下例题用投影仪打出,随用随启).

【助练】本例实为解不等式组,用数轴法找出公共部分,写出即可.

【例2】设 ,

,求

【例3】设 , ,求

【例4】设 ,

,求

【助学】数轴法(略).想象前面集A集B并集的图示法,类似地,将两个不等式区域并到一起,即为所求.其中元素2虽不属于集A倮属于集B,所以要取,元素1虽不属于集B但属于集A,所以要取,因此,只要将集A的左端点,集B的右端点组成新的不等式区域即为所求(两端点取否维持题设条件).

【助练】以上例题,当理解并较熟练后,且结果可进一步简化时,中间一步或两步可省略.如例4.

【练习】教材第12页练习1~5.

【助练】

1.全集与其某个子集的交集是哪个集合?

2.全集与其某个子集的并集是哪个集合?

3.两个无公共元素的集合的交集是什么集合?

4.两个无公共元素的集合A、B,它们的并集如何表示?

5.任意集合A与其本身的交集、并集分别是什么集合?如何表示?

6.任意集A与空集的交集、并集分别是什么集合?如何表示?

7. 与 的关系如何表示? 与 的关系如何表示?

【例5】设 , ,求

【助思】

1.集A、集B各是什么集合?

2.如何理解

3.本例实为求两条直线的交点或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只不过是从集合的角度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例6】已知A为奇数集,B为偶数集,Z为整数集,求 ,, ,,

【助学】

1.偶数包括哪些数?任意偶数如何表示?偶数集(全体偶数的集合)如何表示?

2.奇数包括哪些数?任意奇数如何表示?奇数集(全体奇数的集合?如何表示?)

【例7】设 , , ,求 , , , .

思考:“列举法还是描述法?”

答:描述法.

思考.议论.

口答结合板书.

想象并集的图示,或回忆并集的概念.

口答结合板书:A和B都是 的子集. ,

口答结合板书:

口答:综合考虑两个集合,从最小数开始,哪个集合的元素都取,一个不能丢,相同元素由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只取一次.

审清题意.笔练结合板书.

解:

倾听.理解.

审清题意.口答结合板书.

解:

是直角三角形,且 是直角三角形 是等腰三角形 .

审清题意.口答结合板书.

解: 是锐角三角形 是钝角三角形 是锐角三角形,或 是钝角三角形 是斜三角形 .

审清题意.

画数轴.画出不等式区域.倾听.解:

倾听.理解.

口答结合笔练和板演.

思考.答:子集.

思考.答:全集.

思考.答:空集

思考.议论.答: ,或

思考.答:A. ,

思考.答:分别是空集和A.

思考.答:

审清题意.

思考.议论.答:分别是直线 或直线 上的点集.或者分别是二元一次方程 和二元一次方程 的解集.

思考:答:求这两条直线的交点,或求这两个二元一次方程的公共解,即求由这两个二元一次方程组成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倾听.理解.掌握.

解:

审题中发现未见过的集合.

思索.

答:0, , 等. ( )

或{偶数}

答: , 等. ( )

或(奇数)

解: {奇数} {偶数}

{奇数} Z={奇数}=A.

{偶数} Z={偶数}=B.

{奇数} {偶数}=Z.

{奇数}

{偶数}

审清题意.口答结合板书.

解:

培养用描述法表示集合的能力.

以新代旧.

培养想象能力.

以新代旧.

突出重点.

概念迁移为能力.

突出重点.培养能力.

落实教学目标.

突出重点.培养能力.

三、课堂练习

教材第13页练习1、2、3、4.

【助练习】第13页练习4(1)中 用一个方向的斜平行线段表示, 用另一方向的平行线段表示如图:

凡有阴影部分即为所求.

【讲解】看图,所得结果实际上还可以看作全集U中子集 的补集 则有 第13页练习4(2)仿上,如图,凡有双向阴影部分即为所求.

【讲解】看图,所得结果实际上还可以看作全集U中子集 的补集 .则有: 以上两个等式称反演律.简记为“先补后并等于先交后补”和“先补后交等于先并后补”.反演律在今后类似问题中给我们带来方便,因为它将三步工作简化为两步工作.

四、小结

提纲式(略).再一次突出交集和并集两个概念中“且”,“或”的含义的不同.

五、作业

习题 1至8.

笔练结合板书.

倾听.修改练习.掌握方法.

观察.思考.倾听.理解.记忆.

倾听.理解.记忆.

回忆、再现学习内容.

落实教学目标

介绍解题技能技巧.

学习内容条理化.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1.本教学设计方案除继续遵循“集合”方案中的“主体教学思想”外,着力研究直观性原则在教学中的应用及多媒体(投影仪)的助学作用.

2.反演律可根据学生实际酌情使用.

篇2:交集、并集

各位领导和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必修1第1章第3节第一课时《交集、并集》,下面我想谈谈我对这节课的教学构想:

一、教材分析:

与传统的教材处理不同,本章在学生通过观察具体集合得到集合的补集的概念后,上升到数学内部,将“补”理解为集合间的一种“运算”。在此基础上,通过实例,使学生感受和掌握集合之间的另外两种运算—交和并。设计的思路从具体到理论,再回到具体,螺旋上升。集合作为一种数学语言,在后续的学习中是一种重要的工具。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针对具体问题,引导学生恰当使用自然语言、图形语言和集合语言来描述相应的数学内容。有了集合的语言,可以更清晰的表达我们的思想。所以,集合是整个数学的基础,在以后的学习中有着极为广泛的应用。

基于以上的分析制定以下的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

1、理解交集与并集的概念;掌握有关集合的术语和符号,并会用它们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能用venn图表示集合之间的关系;掌握两个集合的交集、并集的求法。

2、通过对交集、并集概念的学习,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的能力,使学生认识由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过程。

3、通过对集合符号语言的学习,培养学生符号表达能力,培养严谨的学习作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重点、难点:

针对以上的分析我把教学重点放在交集与并集的概念,一些集合的交集和并集的求法上。而把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概括出交集与并集的概念作为本节的教学难点。

四、教法、学法:

针对我们师范学校学生的特点,我本着低起点、高要求、循序渐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原则,采用“五环节教学法”。同时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下面我重点说一说教学过程

五、教学过程:

第一个环节:问题情境

通过实例:学校举办了排球赛,08小教(2)56名同学中有12名同学参赛,后来又举办了田径赛,这个班有20名同学参赛。已知两项都参赛的有6名同学。两项比赛中,这个班共有多少名同学没有参加过比赛?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思考后回答,然后老师加以引导,让学生的回答达到这样三个层次:

层次一:发现要求没有参加比赛的人数,首先应该算出参加比赛的人数,并且知道参加比赛的人数是12+20-6,而不是12+20,因为有6人既参加排球赛又参加田径赛。

层次二:老师引导学生利用集合的观点再来研究这个问题。先设利用venn图来表示集合a,b,c.发现集合a,b的公共部分就是集合c.

层次三:引导学生发现集合c的元素的构成与集合a,b的元素的关系。学生可以发现集合c中的元素是由既参加排球比赛又参加田径比赛的同学构成的,更进一步集合c的元素是由既属于集合a的元素又属于集合b的元素构成的。

通过对三个层次的探究和分析让学生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

第二环节:最后抽象、归纳出交集的文字叙述的定义。

定义给出后,让学生利用数学符号语言写出 的集合表示。充分体现使用集合语言,可以简洁、准确地表达数学的一些内容。

第三环节:通过两个例子巩固定义。

例1是较为简单的`不用动笔,同学直接口答即可;例2是必须动笔计算的,并且还要通过数轴辅助解决,充分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通过这两个例子的解决,使学生不仅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也体现出了数学的思想方法,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第四环节:最后对交集进行再认识,并利用venn图归纳、总结出交集的性质。

在这一环节中老师只是引导着,学生是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过程。应当准备预案。

第五环节:通过综合性较强的例子进一步巩固定义和性质。

这样的五个环节不仅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规律,而且为学生和教师的积极活动提供了空间和可能。更印证了低起点、高要求、循序渐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原则。

交集的定义、性质研究清楚之后,并集的定义、性质就顺理成章了,仿照交集的研究方法去研究。这样不仅让学生学到了知识,而且学会了探究问题的方法。

交集、并集的定义、性质研究完了以后,设计“感受理解、思考运用、拓展探究”三个不同层次的练习题进行检测本节课的学习效果,同时要考虑到不同水平,不同兴趣学生的学习需要。

小结

应先由学生总结,然后老师强调两点:一是交集与并集的区别与联系;二是对本节课进行科学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结果,又要关注它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的情感态度的变化,关注学生个性与潜能的发展,关注学生数学地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的评价,以及在过程中华表现出来的与人合作的态度,表达与交流的意识和探索精神。

作业、板书设计

篇3:百感“交集”读与写

现场感、惊奇感、逼真感———来自阅读的美妙感

薛法根老师《埃及的金字塔》课堂教学片段实录:

师:这篇课文介绍最具体的就是———

生:胡夫金字塔。

师:因为这么多金字塔你要一个一个地介绍清楚是不可能的, 所以作者举了一个———

生:例子。

师:好, 我们一起来看这个例子。 (出示第3节课文) 这节文字介绍胡夫金字塔, 作者用了一个方法, 一眼就能看出来, 是什么方法。

生:列数字。

师:写下来, 列数字。请大家读读这一节文字, 想想列数字这个说明方法有什么好处, 或者说作者为什么要用列数字这个说明方法。 (学生自由读课文)

师:用列数字的方法有什么好处呢?为什么要列数字?

生:用列数字的方法能让读者知道这个塔有多高, 如果只是说塔高146米, 一般很难想象出它到底有多高, 但是作者在后面举了一个40层高的摩天大厦的例子, 就让读者知道得比较清楚了。

师:你是说, 作者不仅列数字, 还举了一个例子, 是不是啊? (板书:举例子) 可你还没说列数字有什么好处呢?说说。

生:……

师:你多高?

生:1米四五。

师:噢, 你看, 你多高, 一米四五, 清楚吗?准确吗?用数字有什么好处?

生:准确。

师:写下来, 准确。用数字来介绍, 它的好处就是准确。列数字还有什么好处呢?

生:更明白。

生:更形象, 更生动。

师:是。但还有一个好处——简洁。简洁吗?

生:简洁。

师:生活中有时候就是描述, 但描述复杂, 列数字呢, 就简洁。我们细细地来看一看啊, 这句话, 除了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还用了什么方法? (出示:这座金字塔塔高146米多, 相当于40层高的摩天大厦。) 一齐读读。 (生读)

师:前面146米多, 准确吗?

生:准确。

师:精确吗?

生:精确。

师:相当于40层高, 准确吗?

生:不准确。

师:精确吗?

生:不精确。

师:咦, 为什么前面的精确了, 后面的又不精确了呢? (生摇头)

师:有同学说, 我这样更精确呢。出示:这座金字塔原高146.59米 (后面保留两位小数, 学生笑) , 因顶端剥落, 现在塔高146.5米。比较一下啊。 (学生默默地看, 静静地想。)

师:再接着往下看。 (出示:绕金字塔一周, 差不多要走1千米的路程。) 差不多, 准确吗?

生:不准确。

师:精确吗?

生:不精确。

师:有的同学说我这样写: (出示:金字塔底边呈正方形, 北壁底边长230.253米, 南壁底边长230.5454米, 东壁底边长230.391米, 西壁底边长230.357米。) 准确吗?精确吗?

生:准确, 精确。

师:好啊, 可你现在读着这句话, 有什么想说的吗?

生:觉得还是原文的好。146.59米, 还是不能具体地想出它到底有多高, 但相当于40层高的摩天大厦, 就能想象出来差不多有多高。

师:40层高的楼房, 是我们生活中经常能见到的实物, 给我们一种形象的感觉, 就好像能看得见一样, 对不对?金字塔你看见过吗? (没有) 40层的楼房呢? (看见过) 哎, 有现场感, 好!

生:四边底边的数字, 特别不简洁, 有点啰唆的感觉。而只要概括地说大约走一千米就可以了。

师:为什么说大约走一千米反而让我们印象深刻?

生:因为一千米大家可能都曾走过。

师:走的时间? (很长) 走的感觉? (很累) 走一千米, 大家都有一种亲身的体验, 时间长, 走得累, 有一种切身的感受, 所以仅仅用数字还不够, 因为数字是抽象的, 虽然简洁, 但抽象。40层高的楼房是——— (形象的) , 走一千米呢? (也是形象的) 因为这篇文章是写给没有看到金字塔的人读的, 你觉得作者有没有看过金字塔? (有) 有没有走一圈? (走过) 所以他这样写, 就给人一种什么感觉呢?学生读:特别的数字———现场感) 所以介绍一种事物, 要给人一种现场感, 这样就亲切了。所以, 仅仅列数字行不行?不行, 还要怎么样?

生:举例子, 作比较。

……

《埃及的金字塔》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说明文。课文介绍了金字塔外观宏伟、结构精巧的特点以及建造金字塔所采用的办法, 赞扬了古埃及人民杰出的智慧。为了更好地说明金字塔的特点, 作者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等说明方法。薛老师处理的独到之处就在于在说明方法上大做文章, 通过“146米多”与“146.59米”的对比读和“相当于”这一词语的品味, 引导学生体会特别的数字给人带来的现场感;通过有无“有人估计”的比较读, 体会转换的数字给人带来的惊奇感;抓住揣摩例子给人带来的逼真感, 让学生强烈感受到了金字塔的外观宏伟、结构精巧的特点。更重要的是, 在薛老师的匠心引领下, 学生也懂得了原来写一种事物, 还可以运用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这就将学生的视野由课内引向了课外, 由阅读引向了习作, 由学习引向了运用, 真正践行了“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的要求。

现代感、亲切感、娱乐感———衷于表达的形象感

管建刚老师一直致力于作文教学的研究。他曾多次说过:“写好讲评比写前指导要重要得多。”因此, 他在作文批改与讲评中, 更多地关注学生真实感觉的表达, 真诚地欣赏学生真情实意的再现, 真心地呵护学生点滴感觉的流露。他在《语言的秘密》中提出“好”的语言应该具有现代感、亲切感、娱乐感、含蓄感、谐音感、新鲜感、勇感、个性感等。对于当前社会上流行的一些热门词语、网络用语、新兴词语, 管老师鼓励学生自然地运用, 从而体现习作的现代感, 当学生在文中运用了这些词语, 并且用得贴切恰当时, 他便给予充分地肯定与欣赏。如学生在作文中出现这样的一些表达:

“正巧, 一位穿西装, 打领带, 貌似领导的人走了进来……”

“太囧了, 计划全泡汤了。”

“貌似”, “囧”, 多么富有时代感的词语, 学生在作文中用上了。于是, 语言的表现力更强了, 文章也变得丰满了, 鲜活了。管老师关注到, 并鼓励学生习作要与时代接轨, 这样, 学生在表达的时候就没有了思想的包袱。

管老师不仅讲评到位, 指导也是匠心独运, 在关键处那么一拨, 便能收到想要的效果。他引导学生如何让自己的习作有亲切感, 那就要学会用语气词, 尤其是在写不下去的时候, 来个语气词, 思维便又如同注入了源头活水。是啊, 一个“哎”字, 能勾出多少伤心, 一个“哈”字, 又会涌出多少喜悦;他还引导学生如何让自己的习作有新鲜感, 那就是要善于联想, 并找到两样东西的关联处, 往下写一两句。如“他的眼睛特别小, 睁着和闭着没有多大区别。”“嘿, 我告诉你一个秘密, 她的手劲很大, 都不像一个女的。”“很痛很疼, 我终于体会到了难产的滋味。”这一个又一个例子形象而又生动地说明带着学生往深处走一走, 他们的语言就会充满创意, 跃动着灵性。

这样的高效指导, 这样的欣赏点评, 让学生对语言文字敏感了, 写作情智也受到了最大限度的开发和调动, 习作语言也得以丰富和精彩, 习作能力也就自然而然地提高了。

百感“交集”———通达读写的最佳路径

阅读和习作是语文教学的两条主动脉。叶圣陶先生说过:“阅读是吸收, 写作是倾吐, 倾吐能否合乎法度, 显然与吸收有密切联系。”在阅读教学中, 教师引导学生到文字中去揣摩作者的感觉, 寻找自己的感觉, 在语言的咀嚼和品味中培养细腻的感触、丰富的情感、敏锐的触觉、深邃的洞察, 从而获得视界的敞亮、理性的顿悟。“作文是从心里长出来的”。在习作教学中, 教师要点拨学生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感受, 再现自己的感受, 在表达中翱翔思想, 舒展心灵, 迸发智慧。

篇4:爱恨交集 情理交融

1.以情为基点,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语文的重要特点是“情”,注重情感体验是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本课教学从情人手,激情飞扬,在课堂上自始至终洋溢着对圆明园被毁灭的遗憾,自始至终抒发着对帝国主义、清朝政府的痛恨。在教师全情感染下,学生切己体察、感同身受地与文本对话。

2.以读为主线,打开学生情感的闸门。本文是一篇文采情感并茂的课文,字里行间蕴含着作者丰富的情感。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体会用惋惜、赞叹、仇恨等不同感情朗读,最终提升为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以悟为强音,加深学生认知的深度。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感悟能直接作用于学生的课堂行为,并会影响和改变学习的质量。因此,教学中教师通过文字信息,“金碧辉煌的宫殿”、“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多姿多彩的西洋建筑”、“价值连城的奇珍异宝”等图片信息,轻柔优美的“小桥流水”、“诗情画意”的音乐信息,让学生从材料中去接收、挖掘、内化,在感悟中自然而然地理解出文字的含义,品味出字里行间的意境。

[文本解读]

读《圆明园的毁灭》要有“四情”——痛惜之情,惊叹之情,仇恨之情,爱国之情。

一是痛惜之情。圆明园是我国“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它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中国人民为之惋惜。朗读课文第一段应用惋惜之情,尤其读到“不可估量的损失”时,该痛惜。

二是惊叹之情。圆明园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它的举世闻名让我们自豪。圆明园“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两个“最”字,赞叹之情溢于言表。用赞叹之情朗读第二部分要声色和谐,气势贯通,富有节奏。尤其第三节最后一组分句,要朗读得舒缓深沉,让人如临其境,感同身受。第四节则要读得洪亮,尽显自豪。三是仇恨之情。这样一座世界上最宏伟壮观的园林,这样一座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竟然在几天之内化成一片灰烬,怎能不激起读者对侵略者的仇恨?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统统掠走”珍宝,“任意破坏、毁掉”,“放火”烧园,这些词语写出了侵略者践蹋人类文化的残暴行径,令人痛恨。用仇恨之情朗读课文第三部分,语速要稍快,“凡是”“统统”“任意”应用重音读出愤慨之情,最后两句语速要稍慢,读得凝重、沉痛,以表达出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是爱国之情。当惋惜、赞叹、仇恨相互交织,最终相融而成的是激腾在胸中的浓浓报国之情。“勿忘国耻,振兴中华”是行文的留白,文本的积淀,课文的强音。

[学习目标]

1.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它的毁灭,使学生记住这一国难国耻,激起“兴我中华”的赤子之情。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抓住重点词句,感悟圆明园的辉煌。

[教学过程]

一、读句遐想,在阅读期待中激疑

导入:法国著名文豪雨果,曾经写过这么一句话 (课件出示,教师读):

“在世界的一隅,存在着人类的一大奇迹,这个奇迹就是圆明园,一个近乎超人的民族所能幻想到的一切都汇集于此,只要想象出一种无法描述的建筑物,一种如同月宫似的仙境,那就是圆明园。”

1.板书——圆明园,读题。

2.那可是如同月宫似的完美无缺的皇家园林啊,再读题。

3.可就是这样的一座皇家园林,却被英法强盗给毁灭了。(板书:的毁灭)读题,再读。

二、初读课文,在整体感知中生情

1.请大家打开书本,字字人目、句句用心地读一遍课文,边读边想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2.检查初读。

(1)读了课文的开头,你知道了什么?(这里的“量”不读liàng,而是读liáng)

A指导读句子,教师板书:不可估量

B.作者在文章的一开头就连用了两个“不可估量”,你读后心情怎么样,有什么滋味?(不可估量)

(2)读了课文最后一节,你又知道了什么呢?(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板书:化为灰烬)

是呀,这么好的皇家园林化为了灰烬多可惜啊。一起读最后一句。

B.文章在“化为灰烬”四字处戛然而止,你的心头是什么滋味?

C.读文章最后一句。

(3)读了文章的中间部分,你又知道化为灰烬的是什么?(教师板书:举世闻名宏伟建筑珍贵文物)

课文中哪些地方写了圆明园的建筑宏伟?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圆明园。请你认认真真地读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去感受圆明园带给你的视觉上的享受和心灵上的震撼。

三、研读课文,在感悟“辉煌”中生“爱”

1.指名朗读第三自然段。大家找找圆明园中有什么。

2启发读文,引导学生发现圆明园汇聚了:国内最美的景观(苏杭名胜);国外最美的景观(西洋建筑);幻想的境界(蓬莱瑶台、武陵春色)。

3.课件渲染。

4.朗读感受那满是金碧辉煌、玲珑剔透、诗情画意的圆明园。

5.找一找这些句子中一共用了几个“有”。

6.你们说圆明园中有几个“有”呢?仅仅只有7个吗?大家再好好地读读课文,你又从课文的哪些地方找到了“有”?

7.教师补充辅助美读。(逐幅播放圆明园风光图,定格于圆明园全景图)

师述:这便是在世界园林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被誉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圆明园占地5200余亩,是当时世界上最大、最美的园林。她历经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五朝皇帝,在150余年间耗资亿万白银创建和经营。当我们漫步在这样的园林中该是一种怎样的享受啊!让我们以自己的朗读来感受来享受这座万园之园!

A.出示句子: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

B.指名读第三自然段末句。(紧扣“饱览”、“流连”,舒缓深沉、如临其境、感同身受地读。板书:饱览:足足地、充分地看;流连:舍不得离去)

C.齐读,诵读,积累。

8.资源补充,课件出示:

建筑、景观名称:清旷楼、含辉楼、法源楼、藏密楼、西洋楼……海晏堂、教春堂、泽兰堂、畅和堂、集禧堂、中和堂……如园、鉴园、茜园、思永园、藻园……思永斋、蕴真斋、春泽斋、延寿斋……清夏宫、生冬市、迎辉殿、绿满轩、天神坛、浩然亭、宝相寺、关帝庙、杏花馆……天宇空明、方壶胜境、别有洞天、一碧万顷、若帆之阁、山高水长、坦坦荡荡、月地云居、楼云开月、南屏晚钟、三潭印月……

9.读后教师问:圆明园的建筑多不多?圆明园的景观多不多?但是你们所看见的这些建筑和景观还只是圆明园的一小部分。让我们再一次走进圆明园去领略那迷人的园林风光。(再读第三自然段)

10.过渡: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11.课件演示历史文物。教师补充:即使把法国凡尔赛宫的全部宝物加在一起,也不能同这个规模宏大而富丽堂皇的东方博物馆相媲美。仅这4个生肖铜首就价值9000多万人民币。

齐读第四自然段。

12.回顾小结:面对建筑宏伟,景观奇异,满是奇珍异宝的圆明园,你会情不自禁地怎么说?

①口头赞美。

②读雨果句,赞美,小结。

四、观看录像,在感悟“毁灭”中激“恨”

1.过渡:就是这样的一大奇迹,就是这样一座汇集人类所能幻想到的一切的圆明园,却在一场浩劫中化为灰烬。(课件出示英法联军焚毁圆明园的场面……)这把惨无人道的火把耻辱写在每一个中国人的脸上,这把灭绝人寰的火把仇恨烙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里!

同学们,请你用你的心去感受,这把火烧毁了什么?拿起笔写下你的愤怒,写下你的憎恨,写下你的悲哀,写下你的痛惜!

2.学生动笔写句。这把火,烧毁了____。 (音乐渲染)

3.以排比的句式交流。

篇5:1.3 交集与并集(3课时)

2.填空:若全集u={x|0≤x<6,x∈z},a={1,3,5},b={1,4},那么cua= ,cub= .3.已知6的正约数的集合为a={1,2,3,6},10的正约数为b={1,2,5,10},那么6与10的正公约数的集合为c= .4. 如果集合 a={a,b,c,d} b={a,b,e,f}用韦恩图表示(1)由集合a,b的公共元素组成的集合;(2)把集合a,b合并在一起所成的集合.c d a b e fc d a b e f

公共部分 a∩b 合并在一起 a∪b二、新授 定义: 交集: a∩b ={x|xîa且xîb} 符号、读法并集: a∪b ={x|xîa或xîb}例题:例一 设 a={x|x>-2},b={x| x<3},求 . 例二 设 a={x|是等腰三角形},b={x| 是直角三角形},求 . 例三 设 a={4,5,6,7,8},b={3,5,7,8},求a∪b. 例四 设 a={x|是锐角三角形},b={x| 是钝角三角形},求a∪b. 例五 设 a={x|-1解: ∵ îa且 îb ∴

解之得 s= -2 r= -

∴a={ - } b={ - }

∴a∪b={ - ,- } 练习p12三、小结: 交集、并集的定义

四、作业:课本 p13习题1、3 1--5

补充:设集合a = {x | -4≤x≤2}, b = {x | -1≤x≤3}, c = {x |x≤0或x≥ },

篇6:高一数学交集及并集的教学计划

一、预习目标:

了解交集、并 集的概念及其性质,并会计算一些简单集合的交集并集。

二、预习内容:

1、交集:一般地,由所有属于A又属于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A,B的 .记作 ,即

2、并集: 一般地,对于给定的两个集合A,B把它们所有的元素并在一起所组成的集合,叫做A,B的 .记作 ,即

3、用韦恩图表示两个集合的交集与并集。

提出疑惑

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那些疑惑,请填在下面的表格中

疑惑点 疑惑内容

课内探究学案

(一)学习目标:

1、熟练掌握交集、并集的概念及其性质。

2、注意用数轴、韦恩图来解决交集、并集问题。

3、体会数学语言的简洁性与明确性,发展运用数学语言交流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会求两个集合的交集与并集。

(二)自主学习

1.设A={x|x是等腰三角形},B={x|x是直角三角形},求A∩B.

2.设A={x|x是锐角三角形},B={x|x是钝角三角形},求A∪B.

(三)合作探究:

思考交集与并集的性质有哪些?

(四) 精讲精练

例1、已知集合M={(x,y)|x+y=2},N={(x,y)|x-y=4},那么集合M∩N为( )?

A.x=3,y=-1 B.(3,-1)?

C.{3,-1} D.{(3,-1)}

变式训练1:已知集合M={x|x+y=2},N={y|y= x2},那么M∩N为

例2.设A={x|-1

变式训练2:已知A={x|x2-px+15=0},B={x|x2-ax-b=0},且A∪B={2,3,5},A∩B={3},求p,a,b的值。

三、课后练习与提高

1、选择题

(1)设M={0,1,2,4,5, 7},N={1,4,6,8,9},P={4,7,9},则(M∩N)∪(M∩P)=

A.{1,4} B.{1,7} C.{4,7} D.{1,4,7}

(2)已知A={y|y=x2-4x+3,x∈R},B={y|y=x-1,x∈R},则A∩B=()

A.{y|y=-1或0}B.{x|x=0或1}

C.{(0,-1),(1,0)}D.{y|y≥-1 }

(3)已知集合M={x|x- =0},N={x| x-1=0},若M∩N=M,则实数 =()

A.1B.-1 C.1或-1 D.1或-1或0

2、填空题

(4).若集合A、B满足A∪B=A∩B,则集合A,B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设 , , 则 =________。

3、解答题

(6).已知关于x的方程3x2+px-7=0的解集为A,方程3x2-7x+q=0的解集为B,若A∩B={- },求A∪B.

参考答案

⒈D[解析]由条件知,M∩N={1,4},M∩P={4,7},故选D

⒉D[解析]集合A中y=x2-4x+3=(x-2)2-1≥-1,集合B中y=x-1∈R,

篇7:交集、并集

【拼音】bēi xǐ jiāo jí

【简拼】bxjj

【近义词】惊喜交集、悲喜交至

【反义词】无动于衷、麻木不仁、心如枯井

【感情色彩】褒义词

【成语结构】主谓式

【成语解释】悲伤和喜悦的心情交织在一起。

【成语出处】《晋书・王M传》:“当大明之盛,而守局遐外,不得不奉赠大礼,闻问之日,悲喜交集。”

【成语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形容又高兴又难过,心情激动

【例子】悲喜交集的父亲紧紧抱住了久别的儿子。

【英文翻译】with mingled pride and sorrow

【歇后语】新郎官戴孝

【谜语】哀乐;婚丧事;真是笑死人

【成语正音】集,不能读作“jiē”。

【成语辩形】集,不能写作“结”。

【产生年代】古代

篇8:医学——科技与人文的交集

关键词:医学,科技,人文

科技是科学技术的简称。在这里, 我们所说的“科学”指研究自然现象及其规律的自然科学;技术泛指根据自然科学原理生产实践经验, 为某一实际目的而协同组成的各种工具、设备、技术和工艺体系, 但不包括与社会科学相应的技术内容。“人文”是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人文科学”即“社会科学”, 是研究各种社会现象的科学, 包括政治经济学、法律学、历史学、文艺学、美学、伦理学等。国家卫生部长陈竺说:“医学是科技与人文的交集”, 也就是说医学即具有自然科学属性, 又具有人文科学属性。

一、医学的自然科学属性

医学首先是一门自然科学, 因为医学研究的是一种自然现象, 即人体生命、健康、疾病以及防病治病的客观规律。首先, 作为医学研究对象的人, 具有自然属性。其次, 医学研究和医疗活动具有丰富的自然科学内涵。医学作为一门应用学科对自然科学基础学科、技术学科的依赖非常明显。

医学的发展经历了原始医学、经验医学、现代医学 (生物医学) 三个阶段。20世纪以来, 生物工程和医学科学技术突飞猛进, 现代医学以生物科学为基础, 运用科学的方法、思维, 依赖新生的科学技术, 创造了史无前例的辉煌。

在医学发展5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 前4000多年始终处于缓慢的探索、徘徊阶段, 称为“萌芽期”;在西欧文艺复兴之后, 以威廉·哈维发现血液循环学说为标志, 医学进步加速, 称为“发展期”;19世纪, 虎克显微镜的发明, 打开了微观世界的窗口, 促使巴斯德创立了“微生物致病学说”, 以该学说为指导, 扭转了传染病肆虐世界各地的悲惨局面, 医学发展呈现突飞猛进的局面, 进入了“腾飞期”。据统计, 20世纪100年的成就超过以往4900多年的总和。20世纪, 基于基础物理和化学技术的各种类型电子显微镜的发明, 促进了人类对自身组织结构的认识, 与之相关的组织学, 生理学, 生物化学, 免疫学, 病理学等各种医学基础学科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由此可见, 医学发展是以自然科学的发展为基础的, 现在医学的辉煌也是科技的辉煌。

二、医学的人文科学属性

医学是以人为研究对象的, 人是自然人, 更是社会人。因此, 医学必然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精神, 散发出浓郁的人文气息。也就是说, 医学在具有显著的自然科学性质的同时, 还具有显著的人文科学性质。

医学的人文科学属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 作为医学研究对象的人具有人文属性。人不仅是自然存在物, 而且是社会存在物, 人之为人, 就在于其有精神活动能够能动地改造环境。人以社会的方式存在, 人的生存不仅要与外界交换物质, 而且要与他人、与社会发生这样那样的联系。人的健康状况与疾病同人的精神活动、与人赖以生存的社会环境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医学对健康和疾病的认识也必须建立在对人的精神活动的认识、对人与社会的联系的基础之上。其次, 人文科学也是认识人的健康和疾病的重要工具。作为一门应用学科, 医学依赖于人文科学, 包括哲学、心理学、社会学在内的许多学科也是医学发展的基础。这些学科已经或正在为医疗卫生活动、医学研究、医学人才培养提供方法和途径, 成为医学发展的重要基础。另外, 医学的人文科学性质还突出地表现为医学研究和医疗活动, 是以对人的尊重、对人的生命的关爱为基础的, 没有对人的尊重和关爱就没有医学, 治病救人, 提高人的健康水平永远是医学的永恒目标, 是医务工作者不懈的追求。

三、医学人文科学教育

综上所述, 医学自然科学属性和人文科学属性共存于医学活动之中。二者既相互区别又紧密联系, 相互交融。人的健康和疾病是自然因素、心理、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医学就是人们在与疾病的斗争中逐步认识到的健康和疾病的自然性质和人文性质, 并积累了含自然科学技术和人文科学方法在内的诸多预防、诊治疾病的方法。

医学具有人文科学属性提示, 在医学教育中既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 又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现代医学人才应具有医学科学、人文和社会科学完整的知识结构。现代医学教育应该是把医学德育教育与医学智育教育是有机地结合起来, 医学人文科学教育是医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医学人文科学教育包括两方面内容, 一部分是传统的社会主义大学培养具有一定政治素质医学生所需要的政治课程, 如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一部分则是符合新的医学模式要求的医学人文科学教育课程, 如医学史学、医学法学、医学心理学、医学社会学、医学伦理学和医学沟通学等。这两部分课程是相辅相成, 相得益彰的关系。首先, 医学人文科学的教育是一种寓马克思主义哲学、伦理学于医学的教育, 正是在马克思主义人文原理和医学科学的结合渗透中, 通过教学而潜移默化地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和道理灌输给学生, 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和掌握马克思主义, 使马克思主义真正成为学生今后人生的指南, 树立起更加坚实的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其次, 医学人文科学的教育, 是一种寓思想品德教育于医学的教育, 它有助于培养医学生的医学道德感、医学责任心, 社会使命感, 全面提高人文素养, 即培养医学生的救死扶伤的革命人道主义精神, 使他们能在医疗实际工作中自觉地克服科学技术和市场经济带来的负效应, 更有助于促进医学生的人格完善, 使之成为适应现代社会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需要的, 医德高尚、基础扎实、技能熟练、素质全面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医学, 是与人类生命直接相关的科学, 医疗技术是增进健康、减少疾病的“艺术”, 卫生保健是关乎人类幸福的事业, 所以, 医学理当是科学技术与人文关怀融合的最好结合点。“天人合一”, 科学技术与人文精神的渗透与融合是现代医学理想的目标。

医学发展到今天, 已不只是一门复杂的科学技术体系, 它同时也成为了一个庞大的社会服务体系。

上一篇:读书笔记第九章新闻选择观点下一篇:名曲课教学设计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