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新闻写作作文教案

2024-05-26

初二新闻写作作文教案(精选4篇)

篇1:初二新闻写作作文教案

一.步骤 审题:审清作文体裁(类型)时态、人称等细节; 2 列提纲(文章结构框架):分几段,以及每段大体内容; 3 写作:在提纲的基础上补充要点; 复查:看查拼写、语法、标点等问题,靠语感检查语句是否通顺、连贯等; 5 誊抄:不允许做任何的更改。1.动笔之前,认真审题

《中考考试说明》指出,书面表达要切中题意。怎样才能切中题意?就是要认真审题,看到考题后,先不要急于动笔,要仔细看清题目要求的内容。在自己的头脑中构思出一个框架或画面,确定短文的中心思想,不要匆匆下笔,看懂题意,根据图画、图表、提纲或短文提供的资料和信息来审题。审题要审格式、体裁、人物关系、故事情节、主体时态、活动时间、地点等。2.围绕中心,拟定提纲

要点是给分的一个重要因素。为了防止写作过程中遗漏要点,同学们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观察力,把情景中给出的各个要点逐条列出。根据短文的中心思想考虑如何开头、展开和结尾,设想几个承上启下的连词,将主要句型、关键词语草草记下,形成提纲,写时切忌结构分散,废话连篇,严重跑题。书面表达,内容广泛,题材多样,要弄清考题的要求是写人、叙事、介绍、评论、图表、书信、日记、通知、便条还是看图作文或改写缩写。如果是日记,要写清年、月、日和天气情况;如果是书信,则要注意书信的格式,注意短文字数不要低于或超过规定的字数太多。

3.中考作文时,由于时间紧、内容多,同学们出错在所难免。因此,改错这一环节必不可少。中考作文评卷是根据要点、语言准确性、上下文的连贯性来给分,根据错误多少来扣分。因此,中考时花几分钟时间用来检查错误显得尤为重要。检查错误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格式是否有错。(2)拼写有无错误。(3)语言是否用错。(4)时态、语态错误。(5)标点错误。(6)人称是否用错。

二.作文一般框架:文章分3段:

(1)综述:概括性强,最多2句话引入主题;(2)正文——主要内容:层次性强,一定要有过渡型连接词。最多展开3 个方面,每个方面最多2句话;

(3)结尾:紧扣主题,2句话内结束,尽量升华。

三.技巧

1.上下文要连贯。上下文的连贯性也是评分的一条原则,因此同学们应把写好的句子,根据故事情节,事情发生的先后次序(时间或空间),使用一些表示并列、递进等过渡词进行加工整理,使文章连贯、自然、流畅。连接词1)表示并列关系的过渡词:and, as well as, or … 2)表示转折关系的过渡词:but, yet, however …

3)表示时间关系的过渡词:first, second, third, and then, finally, after, before, after a few days, at last, at that time, later, in the past, immediately, in the meanwhile, when, while, then, after that …

4)表示空间关系的过渡词:near(to), far(from), in the front of, beside, behind, beyond, above, below, to the right, to the left, on one side, on the other side of, outside … 5)表示比较关系的过渡词:in the same way, just like, just as …

6)表示对照关系的过渡词:but, still, yet, however, on the other hand, in spite of, even though …

7)表示递进关系的过渡词: also, and, then, too, in addition, moreover, again …

8)表示因果关系的过渡词:because, since, then, thus, otherwise, so, therefore ,as a result…

9)表示解释说明的过渡词:for example, in fact, in this case, for, actually …

10)表示强调的过渡词:in fact, indeed, necessarily, certainly, without any doubt, truly, most important …

11)表示目的的过渡词:for this reason, for this purpose, so that, in order that, so as to, in order to, …

12)表示列举的过渡词:for example , such as …

13)表示总结性的过渡词:in conclusion, finally, at last, in brief, as has been stated, in a word, in general, in all, in a word, generally speaking …

2.句型

在各种…之中…

Among various kinds of …,e.g.Among various kinds of sports, I like jogging in particular.就我的看法…;我认为… In my opinion, … = To my mind, ….= As far as I am concerned, …

e.g.In my opinion, playing computer games not only takes much time but is also harmful to health.根据我个人经验…

According to my personal experience, … = Based on my personal experience, …

e.g.According to my personal experience, smile has done me a lot of good.俗语说得好:「…」。

Well goes an old saying, “…”

= As an old saying goes(runs, says),“…“

e.g.As an old saying goes, “Where there is a will, there is a way.”(A)…用下列方法… in the following ways.(B)…有三个主要理由。… for three major reasons.e.g.I build my confidence in the following ways.People learn a foreign language for three major reasons.换言之…

in other words, …

e.g.In other words, I will try my best to live up to my goal.曾经…最…的… 最高级+ 现在完成时

Mr.Chang is the kindest teacher that I have ever had.3.不会表达时(1)迂回而行

当汉语词义不会用英语表达时,可以想一个与这个汉语词义相似的几种词义。扩展思路,然后从英语中找出一个与其词义相近的代替。这样可有异曲同工之妙。(2)小词大用

汉语中有些语意看来很复杂很文雅,但在英语中可用一些常用词表达。下面这些词可能在你的书面表达中很有用:take, have, get, make, come, go, do, see, show, happy, nice, kind, help 等。(3)借花献佛

有时书面表达中需要的单词或词组或许在试卷中的其他地方出现。因为刚刚做过题,记忆犹新,那么就可信手拈来,为我所用。

注意事项 1.时态一致

必须注意所用时态符合上下文。如果用过去时叙述一个故事,就要保证通篇都用过去时,不要在作文中间变成现在时。同样,如果是在谈论普遍问题、现状或日常习惯,就要用现在时,而不要用过去时

Yesterday I did my homework.It takes me

three hours.His father thought he is good at math.2.主语一致

应该保持全文人称一致,这样读者才能跟随一个逻辑思维顺序。否则读者会感到困惑。

e.g.Although you may fail the exam, he can still be useful to the country.3.主谓一致/人称一致

确保语法正确。

e.g.Things I hate to do is doing homework.Every people start to learn English.4.词序/语序

它能够帮助准确表达作者本意并并避免意义含糊不清。注意要让句子尽量保持英语的表达习惯。

e.g.I already have had lunch.She with her mum traveled to Italy

In China, he knew there were big floods.5.避免词的重复。

e.g.All in all, we had a wonderful trip.We travelled across Sydney, Canberra and Melbourne.We saw the beautiful coast of Queensland.We toured all of Perth.We had a great visit with Dan.Perhaps we will go again next winter.

篇2:初二新闻写作作文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新闻的基本特点

2、学习新闻的写作。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顾新闻的基本特点

文体知识

(1)新闻,又称消息。是用概括叙述的方式和简明扼要的文字对国内外最新发生的有社会价值的典型事实所作的准确简短的报道。

(2)新闻的结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标题:高度概括已经发生的新闻事实,一般包括引标、主标、副标。导语:是消息的第一段或者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主体:承接导语、揭示主体,对消息事实做具体的叙述与展开。背景:指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结语:是消息的最后一段或最后一句话。依据内容需要,可有可无。(3)新闻的特点:传播性、真实性、时效性。(4)新闻的表达方式:以记叙为主,可适当议论。

(5)新闻的六要素:“五个W”+“1个H”即:When(何时),Where(何地),Who(何人),What(何事),Why(何故),How(如何)。

二、学法指导 【拟标题方法】

1.简明扼要:突出新闻中最新鲜最有特点最有价值的事实。2.爱憎分明:标题中要有明确的是非立场,鲜明的爱憎情感。

3.巧用修辞:标题中可运用比喻、对偶、引用、仿拟等修辞,使标题生动形象,耐人寻味。

【导语写作方法】

1.交代新闻的来源和根据,给人真实感。2.交代新闻的重要点,给人鲜明的印象。3.交代新闻的新鲜点,给人耳目一新。4.文字表达巧妙精练,给人形象感。

三、文题展示

你所在的班级、学校,或者你居住的社区、村镇、县市,最近发生了什么特别的或者有意思的事情?尽可能多方调查、采访,采集相关信息,写一则消息。不少于300字。

【点拨思路】审题:注意题目限定了文体——消息,也限定了选材的范围——你所在的班级、学校,或者你居住的社区、村镇、县市,要从这几个方面来思考选材。

选材:可以选择班上或学校近期开展的各类活动,如体育活动、科学探究活动、文艺会演活动等;社区、村镇等开展的各种特别的或有意思的活动等。

写法:按照消息的基本结构布局谋篇,结构要完整,中心事件要突出,语言要简洁,必要时可以交代一下背景。

【写法指导】

1.标题:标题是消息的眼睛。要让别人关注你的报道,标题就一定要醒目,特别是主标题,要让人看后一目了然。消息标题的要素必须包括何人(何物)做何事,语言必须简洁准确。

2.导语:导语是指一则消息的第一段或第一句。它是用简明生动的文字,写出消息中最主要、最新鲜的事实,鲜明地揭示消息的主题思想。导语的写作要求,一是抓住事情的核心,二是要吸引读者。导语的形式主要有叙述式、描写式、提问式、结论式。

3.主体:主体是消息的躯干,是对导语内容的展开和补充。现在,一般的消息都采用倒金字塔结构,即将最重要的、最新鲜的事实写在最前面,让人们能看一眼就知道它主要讲的是什么。

因此,我们在写作消息的时候,要具体掌握消息的结构特点,勤于观察和思考,这样才能写出高质量的新闻消息。

四、学生写作实践,集体评议。

【附:板书设计】

学习写作消息

确定一个新颖、醒目的标题

合理安排结构

语言要准确、简明

教学反思

篇3:新闻写作教案

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新闻采访。通过完成活动任务,同学们感受到了新闻采编的一般方法和步骤。但是,只有采访而没有报道,新闻活动就没有意义。所以,我们要学会写作新闻。随着社会生活、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受众需求的日趋多元,新闻的写法也在发生相应的变化,但万变不离其宗。今天,我们就运用之前学习的新闻知识,写一则消息。

教学目标

1.在掌握新闻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消息的写作手法,提高写作新闻的能力。2.培养学生热爱新闻及新闻工作的感情,激励学生善于发现社会中有意义的人和事,学会发现美、传扬美。

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回顾消息这种文体的相关知识,以具体的实例让学生学会写标题;通过朗读、交流实例,让学生体会导语的写法。

教学难点

在合作探究中学习消息主体的写法,安排好消息正文的结构。课时计划 1课时 教学过程 文题展示

必做任务:写一则消息。每位同学都要根据“任务二”中自己搜集的新闻素材,写一则消息。写完后,组内同学互相交流,修改完善。

写作指导

一、引导学生回顾新闻的有关知识。

1.新闻“六要素”:何时、何地、何事、何人、何故、如何。

2.新闻结构的五部分: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其中标题、导语和主体三者缺一不可)。

3.新闻的特点:迅速及时、真实准确、简明扼要。

二、引导学生学写标题。

写作消息时,首先要确定一个恰当的标题。如何写作标题呢? 1.板书展示下面几个消息标题:(1)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2)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3)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2.引导学生分析比较,然后归纳标题的特点。(1)要准确概括消息的主要内容。(2)要尽可能重点突出、简洁醒目。

三、引导学生就学校新发生的事实写作标题,例如:(1)××中学举行首届中学生诗词大赛(2)我校学子全国创客大赛载誉归来(3)初中各年级上好新学年开学第一课

(4)本校组织开展“小记者·大社会”综合实践活动

四、引导学生合理安排消息正文的结构。

消息正文的结构通常是按照重要性递减的原则安排的,即所谓“倒金字塔结构”。其中导语部分集中讲述最重要的新闻事实;此后随文章的展开,事实的重要性逐渐减弱;如果有相关的背景材料,一般放在新闻事实的后面。

五、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学习导语的写法。

1.学生朗读课本上三篇消息的导语,分析导语的特点:导语是消息的核心,也是消息这一新闻体裁的重要特征,它是用简要的文字,集中呈现最重要、最新鲜或最有特点的新闻事实,提示消息的要旨,吸引读者进一步阅读文章。

2.分条明确导语写作要求:(1)突出重点,吸引读者——摒弃可有可无的内容,突出关键信息,集中呈现最有新闻价值、最受读者关注的新闻事实。(2)言之有物,用事实说话——要浓缩、概括新闻事实,但不能流于抽象、空洞,尽量用事实而非概念来说话。(3)简明扼要,开启全篇——导语应简洁明了,避免与主体部分重复,用精练的语言呈现精要的内容,同时为整篇消息定下基调。(4)形式多样,体现特色——可以直接陈述新闻事实,也可以在不违背新闻真实性的前提下,表现场面,描写细节,渲染气氛,讲述故事。

六、强调写作新闻时在语言方面的要求和注意事项。

引导学生反复体会本单元三则消息的语言特点,或以身边各种媒体为例,分 析其发布的消息有何语言特色。在此基础上,进行指导陈述:写作时要注意语言的准确、简练、易懂。准确,是指语言表述要与新闻事实本身高度吻合,不能夸大或缩小,也不能含糊其词。简练,是指在呈现新闻事实的时候要讲究语言干净利落,删去多余的文字。易懂,是指写消息时要有读者意识,考虑受众需求,尽量采用大众化的语言,不用生僻词语,少用专业术语。在此基础上,可适当讲究生动形象。

范文评析

我校男女篮球队勇创佳绩

本报讯 5月21日上午,从本市中小学篮球联赛上传来喜讯,代表我校参加初中组决赛的男女篮球队,经过艰苦鏖战,分获初中组男女篮球联赛的第一名和第二名。

决赛现场一波三折,扣人心弦,参赛双方的比分始终交替上升,不分伯仲,两队都打进了加时赛。加时赛中的最后几分钟,男子篮球队在比分落后的情况下,毫不气馁,沉着应战,打出了4∶0的小高潮,最终以两分的优势反超,让对手臣服马下,获得初中组男子冠军。女队则在最后的加时赛中,由于体力不支,客场败于对手。

此次篮球比赛是对我校体育教学工作的一次检阅,队员们在比赛中为集体的荣誉而战,精神饱满,斗志昂扬,顽强拼搏,表现了我校师生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出色的团队合作精神,充分体现了阳光学子的精神风貌。

篇4:初二语文新闻两则语文教案

二、导入新课:《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是一篇反映蒋军必败、我军必胜的大好形势的新闻,鼓舞了解放区军民乘胜前进的斗志,在当时具有重大意义。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用已经掌握的新闻常识来分析此则新闻。我们要充分利用上节课所学知识,自主探究,提高阅读新闻的能力。

三、学习新课

(一)展示预习成果

1、给加点字注音 绥靖(suí jìng) 鄂(è) 豫(yù) 杜聿(yù)明 阌乡(wén) 宿舍 shè 星宿 xiù 整宿xiǔ

2、背景介绍: 关于解放战争的知识 解放战争,第一年歼灭国民党军112万人,1947年6月底,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战争第二年,解放军歼灭国民党军152万人,攻克大批国民党军队重点设防的城市。1948年到1949年1月,解放军边疆进行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这一则新闻发于1948年11月5日,辽沈战役业已胜利结束,电文说杜聿明则刚从徐州飞到东北,一战惨败,又逃到了葫芦岛,即指蒋军在辽沈战役中的失败。淮海战役是1948年11月6日发起的,这则新闻发电之日正是淮海战役前夜。

(二)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新闻六要素: 人物:中原我军。 时间:1948年11月4日下午。

地点:南阳。 事件发生的原因:蒋军因全局败坏,被迫将整个南部战线近百个师的兵力集中于以徐州为中心和以汉口为中心的两个地区。在我强大的野战军和地方军配合打击下,困守南阳的蒋军被迫弃城南逃。 经过与结果:自去年七月,南阳人民解放军开始向敌后进军,大量歼敌,扩大并巩固了根据地,壮大了人民武装,彻底孤立了敌人,南阳守敌王凌云弃城南逃,我军当即占领南阳,从此河南全境除若干个据点外,全部为我解放。 小结:通过阅读,理清新闻六要素,可以整体感知全文,中国人民解放战争转入战略进攻阶段以后,我军完全掌握了全国战场的主动权,经过一年多英勇奋战,蒋介石全军崩溃之势已成,败局已无可挽回。

(三)理清新闻的结构 标题: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导语: 在人民解放军伟大的胜利的攻势下,南阳守敌王凌云于四日下午弃城南逃,我军当即占领南阳

主体:

第一层:回顾过去一年蒋介石从重视南阳到放弃南阳的变化,指出蒋军全军溃败的背景。

第二层:由河南全省基本解放进而回顾一年多来南线人民解放军取得的伟大胜利。

第三层:预言南阳逃敌王凌云前途黑暗。 背景:南阳为古宛县,三国时曹操与张绣曾于此城发生争夺战。后汉光武帝刘秀,曾于此地起兵,发动反对王莽王朝的战争,创立了后汉王朝。民间所传二十八宿,即刘秀的二十八个主要干部,多是出生于南阳一带。 背景内容包含在主体之中,用两则史料说明南阳自古以来在军事上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四)思考品味:

1.课文为什么不仅报道解放南阳的消息,而且概述一年多来南线人民解放军的战绩? 一方面,南阳解放是南线人民解放军一年多来取得伟大胜利的必然结果,所以南阳解放之日正是总结一年多来伟大胜利的最好时机;另一方面,总结一年多来的战绩,也可以说明蒋军弃城南逃的原因。

2、一年多来,我军取得哪些伟大胜利? a、恢复的建立了稳固的根据地,创立了七个军区,极大地扩大了老根据地; b、歼灭了大量的国民党正规部队,发展了我党的武装力量; c、纠正了左的策略,采取了正确的策略,孤立了敌人,巩固了根据地。

3.学了这两则新闻,你对中国革命的胜利有什么新的认识? 可概括为三个基本认识: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创造了人类战争史上伟大的奇迹;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 通过思考品味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思想情感。

上一篇:棋类兴趣小组活动计划总结下一篇:童心飞扬 梦想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