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写作格式

2024-05-06

新闻写作格式(共10篇)

篇1:新闻写作格式

新闻的写作格式

6.引语式。引用与新闻有关的诗句、格言等

,以增强导语的生动性。如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从草原来到天安门广场,高举金杯把赞歌唱。”一首首曾伴随和影响几代人成长的经典歌曲,今晚在北京音乐厅再度响起,依旧深深地打动了全场观众的心。

(摘自《人民日报》10月7日)

拟写导语,应注意的几点要求:

1.不能与标题重复。导语与标题的作用有些接近,但标题是概括全文的精神实质,而导语是标题的扩展,要用事实说话。

2.为后文留下余地。导语固然是全文的精华,但也不能把话说尽;导语可以包含背景材料,但尽可能简略,留待下文去交待。好的导语能使新闻主体部分很自然地展开,为后面的行文提供方便。

3.各要素的组合原则。新闻中的五个要素――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因或为什么,简称五个“W”。后面再加上一个“H”,即怎样、如何,可理解为结果的意思。五“W”及“H”,每项都有可能进入导语,关键是看哪一项更具有新闻价值。如果新闻人物为社会所熟悉,在该新闻中特别重要,则应以“人”为先导。以此类推。

4.要用事实,忌空泛。新闻要言之有物,导语更应有具体的事实。初学写作者,尤其要注意避免用空洞的语言、抽象的概念和流行的口号写作新闻的导语,要用新鲜的事实来说话。

5.语言要简洁。新闻本身即要求语言简洁,新闻导语更要逐字逐句推敲,做到字字珠玑,一字不可移易。

三、主体

导语之后,就是主体。它是新闻的主干部分,是用充分的、具体的事实材料,对新闻的内容作具体全面的阐述,以体现全文的主题。

新闻的导语已经点明了新闻的主题,主体部分对新闻主题的表述、发挥,实质上就是对导语内容的展开与补充,以使导语中提到的各个事实更加清晰,使五个“W”和一个“H”更加明确。

新闻主体的结构一般有三种:

1.时序结构。就是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先后顺序安排层次。这种结构可以使读者对事件的发生、发展的全过程有一个鲜明、完整的印象。如例文《引滦工程昨日全线试通水》一文,以时间为序,从上午“10时整”写到“晚8时”为止。

2..逻辑结构。就是根据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或逻辑关系,如因果关系、并列关系、主次关系等来组织安排层次。如例文《欧洲央行为何听任欧元升值》一文,以逻辑为序,从美元贬值、欧元升值的原因,写到如何防止该事态继续扩大的方法。

3.时序与逻辑二者兼有的结构。对主体的写作,要

求结构严谨、层次分明;内容充实、紧扣主题;注意剪裁、详略得当;简洁明确、生动活泼等。

四、背景

背景就是新闻事件产生的历史环境、客观条件以及它与周围事物的联系。除简迅以外,一般的新闻都要交待背景。背景的作用是使读者更好、更准确地理解新闻内容,使新闻更充实饱满,生动活泼,主题更加深化。

背景不是单独的组成部分,也无固定位置,所以不能把背景看成是新闻结构的一个独立层次。背景材料可以一次性交待,也可以分散穿插在导语、主体、结尾几个部位,一般出现在导语和主体中。背景材料是新闻的从属部分,因此不宜过多,否则就会喧宾夺主。

常用的背景材料有三种:

1.对比性材料。对人物或事物的正反、今昔进行对比,在比较中突出其重要意义。例如《商办工业异军突起》这篇新闻的导语中写到:“昔日以设施简陋、前店后厂的小作坊形象出现的商办工业,如今年总产值达1200多亿元,其中商办食品工业占全国整个食品工业产值的第一位……”这里“昔日……”就是一条对比性背景材料,如果没有这个背景也就谈不上“异军突起”。

2.说明性材料。即对所报道的事实中有关的历史背景、地理环境、物质基础、社会环境做出介绍与描述。例如一篇报道山东省栖霞县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发展多种经营的新闻中这样写到:“栖霞县山峦起伏,沟壑纵横,共有大小山头岭背3650个,总面积306.7万亩;山滩、水面、村庄占209万亩,发展多种经营的条件是较好的。但是过去片面抓粮食,多种经营停滞不前。县委为领导农民尽快致富,确定在继续抓好粮田生产的同时,向山滩水面进军,发展多种经营。”这段背景材料重在说明栖霞县的地理条件、生产基础及领导的决心,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栖霞县的生产经验。

3.注释性材料。即对新闻报道中涉及的概念、原理及名词、术语进行解释,以帮助读者理解新闻中的有关内容。例如《商洛订单劳务让民工放心》这篇新闻的开头写到:“12月13日,陕西商洛市40名合同制民工从商洛起程,踏上南下打工的旅程。与以往不同的是,这40名民工对往哪里去,干什么,挣多少钱心里早已有了底,因为人力资源公司已经替民工与用人单位签订了劳务合同。民工们称这叫‘订单’劳务。”在这段文字中,注释了什么叫“订单劳务”,方便了读者对新闻内容的正确理解。

五、结尾

结尾又称结语,是新闻的最后一句话或一段话。

结尾的作用或收束全文,深化主题;或说明结果,指明意义;或指出发展趋势、展示未来;也有的言之已尽,没有结尾。

结尾的写法有以下几种:

1.小结式。对所报道的事实或意义作简要概括,以突出重点,加深印象。如:

总之,大众了解货币市场基金还需要一个过程,基金管理公司和监管部门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以及货币市场基金本身作用等方面的原因,货币市场基金的出台虽会对我国的居民储蓄产生一定影响,但不会出现“储蓄大搬家”的情况。

(摘自《经济日报》12月12日《担心储蓄搬家 我看大可不必!》)

2.启发式。在讲完主要事实后,用启发的语言给读者留下思考的余地。如:

看着厂区内堆积如山的麦草和滚滚流淌的黑水,人们不禁要问:卫运河何日能变清?

(摘自《人民日报》1910月20日《卫运河水何日清》)

3.激励式。用激情的语言,激发读者的热情。如:

百年轮回,沧桑巨变。奔腾的珠江水见证了这1的岁月,春花秋实的白云山聆听了电信人的笑声。广州电信正以其独有的魅力日趋走向成熟,以更强的实力、更新的面貌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加快建成具有国际综合竞争力的华南现代通信中心,实现几代电信人的梦想!

(摘自《经济日报》年12月12日《世纪寻梦》)

4.意义式。指明新闻的重大意义。如:

访问是短暂的,但友谊是长存的。中国有一句古诗:“结交一言重,相期千里至。”这次,温家宝总理的美国之行,促进了中美友好,增进了两国人民的友谊和了解,推动了两国建设性合作关系进一步向前发展。

(摘自《经济日报》2003年12月12日《加强合作 互利双赢》)

5.展望式。在报道完主要事实后,进一步指出事情发展的必然趋势或必然结果。如:

据悉,中国平安保险公司已经将上市日程安排在明年初,还有不少保险公司将目标定在国内的A股市场。通过更为透明和规范的动作,中国保险业必将进入更快速的良性发展。

(摘自《经济日报》2003年12月12日《国际风云测试我保险业虚实》)

6.号召式。根据报道的事实提出具有号召性的意见,激励读者为实现某一目标而行动。如:

他(温家宝)说:今天,人类正处在社会急剧大变动的时代,回溯源头,传承命脉,相互学习,开拓创新,是各国弘扬本民族优秀文化的明智选择。我呼吁,让我们共同以智慧和力量去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

篇2:新闻写作格式

这是新闻业务讲座中关于新闻写作与格式规范的文档,供同学们参考:

一、写作新闻稿件,应检查新闻的基本要素是否正确:时间、地点、人物、什么事、为什么、怎么样。相关信息一定要真实、准确。避免出现同一篇新闻内前后矛盾,或者最新发布的新闻与近几日的新闻自相矛盾的情况。时间一般只写几月几日,一般情况下不写年、上午、下午、几点几分,除非特别需要。活动地点只写到办公楼会议室、某学院会议室、资料室或教学楼即可。

二、新闻报道要让客观事实来说话,通过一定的技巧,把真实的事实表达清楚,让读者明白你要传达什么信息,信息的传达过程,本身就是表达作者立场的过程。尽量避免在新闻末尾增加阐述和总结性质的语言,例如“通过这次活动,如何如何”。一般也应该避免在导语中上来就是“为了„„为了„„”诸多活动宗旨的罗列,活动是否达到预期宗旨,应该让新闻事实说话、让新闻人物说话。尽量少用“为了丰富同学们的业余生活”等类似用语。在交代新闻来源或介绍其他信息时,不要使用“据悉”、“据透露”、“据介绍”等模糊用语,可使用“据××学院××老师介绍”、“记者从××处获悉”、“据××透露”,或者直接陈述事实。

三、新闻报道要客观,一般使用第三人称。单位名称第一次在稿件正文中出现,应使用标准的全称,之后可以使用规范的简称。正文中首次提到学校应使用“湖北工业大学”,之后可用“湖工大”,或“我校”。不用学校名称时,也可表述为学校如何如何。标题受字数限制时,可简化为“湖工大”。学院名称在新闻中首次出现应写全称“经济与政法学院”,如无歧义,此后可以使用“经政学院”简称,或者直接使用“学院”,避免使用“我院”。

四、报道学校各级领导讲话一般应避免使用“重要讲话”、“指示”等词汇。可使用“指出、强调、XX说”等中性词汇。在对外交流或就某一事项表达意见,也可用“表示”。

五、报道学校各级领导活动的,不要使用“亲自”、“亲临”等形容词;报道学校领导与来访客人的见面,避免使用“接见”,而应为“会见”。

六、除全校大型重要会议外,一般会议避免使用“隆重、热烈”之类的词汇。

七、报道群众(学生)活动或其他新闻事实,不得使用“普遍”、“一致”、“最佳”、“最好”、“最著名”、“极大”等带有强烈、主观评价的色彩的词汇。如“同学们一致表示如何如何”此类语句应删除。如稿件确需评价性质的文字,可具体采访某同学,如“某某专业2008级某某同学表示,如何如何”,学生姓名应真实完整。尊重受访者的个人意愿,如受访者不希望出现全名,只出现姓氏或其他手段模糊处理。

八、报道某一新闻事实,一般不要使用“首次”、“第一次”、“首例”等评价和判断性质的词汇,除非经过权威部门、权威专家认定。写作稿件时,要保持客观立场,通过权威部门和专家来说出“首次”如何如何,而不是编辑记者自己认为“首次”。

九、全校性重要活动和重要工作的新闻,人物姓名一般只写到校级领导。专项工作新闻可酌情出现相关部门负责人正职或关系重要的人物姓名。如无必要,部门负责人一般只提“××部(处)负责人”即可。特殊情况除外,如校外来宾出席的会议,可根据需要介绍人物姓名。

十、院部、处级单位的活动,单独介绍人物时,一般只写到正处级;在活动中涉及相关人物可写到副处级。

十一、参加会议的人物,要区分“出席”和“参加”两个概念的不同含义。出席:有发言权和表决权的成员参加会议。参加:加入某种组织或活动。

十二、参加活动的人员,要注意点清各个身份层次,不要造成误解。全体学生还是部分学生,全体教师还是教研室主任及学科负责人,要表达清楚。

十三、活动主办方、承办方、协办方:一般不要全写到导语中,应根据不同的情况灵活调整,可以在行文中写明,或放到文中作为背景。

十四、部门组织的一般会议,如有校领导在会上讲话,部门正处级负责人部署工作可提及姓名,其他人布置工作则一律使用“会议要求、会议对****进行了部署、会议安排了***等工作”等词句。

十五、新闻的行文顺序不必完全按照时间顺序进行,要考虑何为重点内容和主要内容。如某会议先传达上级文件精神,后面多位领导讲话提出要求,应抓住重点,按重要程度排列先后顺序。

十六、关于人物称谓,一般只在新闻前面首次出现时介绍职务(或职称)、姓名,后面再出现时只写姓名即可。一般采取“职务称谓+姓名”的方式,如“校党委书记××、校长××、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学院党总支书记××、××处处长××、中科院院士××、××学院教授××”等,尽量避免“姓名+职务称谓”和“姓+职务称谓”的方式;特定事件需涉及某人物两个职务称谓时,一般可酌情使用“主职务称谓+兼职务称谓+姓名”的方式;社会知名人士、文教界人士等,在文稿中出现时可适当在姓名后加“先生”、“院士”、“教授”等;如无必要,新闻稿中一般不在姓名后加“同志”称呼。多个校领导参与活动,除主要领导外,可采用“校领导×××、×××等”的简略形式。学生,可统一为××学院(××专业)××级×××。

十七、新闻标题要简明扼要,突出新闻要素,字数不宜太多,能用十个字说明问题就不要用十一个字。

十八、稿件署名:作者如果为两人以上,姓名之间空半格;如图片和文字作者不同,可采用“图/姓名 文/姓名”“姓名/文 姓名/摄影”的格式;署名为单位或部门的,最好使用全称,署名放文尾右下角加括号,一行放不下,不做两行,另起一行右对齐。

篇3:综述的写作格式

综述的写作格式一般包括四部分, 即前言、正文、小结、参考文献。前言, 要用简明扼要的文字说明写作的目的、必要性、有关概念的定义、综述的范围、阐述有关问题的现状和动态以及目前对主要问题争论的焦点等。正文, 是综述的重点, 主要包括论据和论证两个部分, 正文部分根据内容的多少可分为若干个小标题分别论述。小结, 是在综述正文部分作扼要的总结, 作者应对各种观点进行综合评价, 提出自己的看法, 指出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发展的方向和展望。

篇4:新闻写作格式

【关键词】新闻;要素;结构;写作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06-0029-03

【作者简介】陈元芝,南京市第九初级中学(江苏南京,210018)教师。

一、点击新闻写作之难

2014年秋季人教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对“新闻写作”明确提出了要求,这是本册教材一个新的变化。面对这样的变化,教师和学生都遭遇了困难。

首先,新闻文体特殊,有独特的结构形式,一般以直接的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用事实说话,语言简洁平实,作者的情感和看法藏而不露。而对于刚刚进入初二的学生,他们前面七年的练习一般都是记叙文的写作,要求他们一下子转到这样一种陌生的文体的写作,显然存在着相对多的困难。

其次,不少教师对于新闻写作的教学不够重视。有人认为中考时不会考到,这样的指导和要求没什么意义;有人则对于新闻写作指导没有足够的自信,于是选择了回避的方式,绕开了应有的指导教学和对学生练习的落实。

再次,研读教材会发现,单元“写作导引”中指导的是“倒金字塔”结构,主体部分按照重要性递减原则安排事实的顺序,即“次重要事实→再次重要事实→更次重要事实→最次要事实”,这样的顺序安排与所学的课文写法不相一致。这就造成了阅读教学与写作指导的脱节,不便于对学生写作的指导。且这种“倒金字塔”结构方式,对初学新闻写作的初中生来说,要想企及并且驾驭自如,还有相当的难度。

二、解码新闻写作教学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实施建议中要求教师“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有机结合,以使二者能够相互促进。在新闻写作的教学实践中,我引领学生在阅读经典篇目中探其精微,找到新闻阅读和写作的规律,得到一些可以迁移的要素,便于学生举一而反三,活学且能活用。

(一)认识新闻的概念和结构

1.新闻的概念。

新闻,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新闻,除了发表于报刊、广播、电视上的评论与专文外的常用文本都属于新闻之列,包括消息、通讯、特写、速写等等。狭义的新闻则专指消息,消息是“用概括的叙述方式,比较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事实”(百度百科)。

人教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一课是《新闻两则》,所选文章是毛泽东的《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和《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文后的“研讨与练习一”的提示是:“阅读新闻,要注意它的结构的五部分,即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可见教材中所指“新闻”是狭义的概念,即消息。而第一单元的写作要求是“学习写消息”,这“消息”与课文所说的“新闻”概念是一致的。

2.新闻的结构。

八年级上册的《新闻两则》所选的两则新闻是很规范的消息。虽是同一作者,但写法却不相同。这篇课文之后的“练习一”是有关新闻结构知识的介绍。我觉得这一练习出得很好,它既让学生明晰了新闻的知识,又对他们的阅读思考作了提示。知识的介绍是为阅读思考奠定必要的基础,而阅读思考的解答又是对基本知识的验证和运用。

“练习一”介绍了新闻结构的五个部分,即: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导语是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主体是新闻的躯干,它用充足的事实来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背景指的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背景和结语有时可以暗含在主体中。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导语是开头两句话,后面便都是主体部分,而背景和结语是暗含在主体中的。所以通过阅读这则新闻我们认识了新闻结构中的标题、导语和主体这三个部分。《中原我军解放南阳》的结构则是另外一种类型,它五个部分都有,开头第一句话是导语,在这之后便有背景、主体和结语的清晰分界,结构分明。

通过以上阅读探寻,学生便认识了新闻的结构特点,也理解了这两则新闻的内容,这为进一步学习新闻写作奠定了必要的基础。

(二)把握新闻的六要素

新闻有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这六要素,也是记叙文的六要素。那么新闻结构的五部分与六要素之间有怎样的对应关系呢?我尝试引导学生通过这一视角去把握新闻写作的要领,探寻新闻写作的规律,从而轻松学会新闻写作。

1.人事果明确,轻松拟标题。

如果让学生写一篇有关开学典礼的记叙文,可以拟这样一些题目:“开学典礼”“别开生面的开学典礼”“回望开学典礼”等等;而写新闻,这样的题目就不妥当了。新闻标题应该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并且语言简洁。

如何做到呢?还是读一读《新闻两则》的标题。第一则是“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第二则是“中原我军解放南阳”。从记叙的要素的角度去探究,便可以迎刃而解了。即:新闻标题应具备人物、事情和结果这三个要素。这两则标题中人物分别是“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和“中原我军”,事件和结果分别是“横渡长江”和“解放南阳”。这样我们就轻易揭开了新闻标题拟制的奥秘。那么,关于开学典礼的新闻应拟怎样的标题呢?“××学校全体师生举行开学典礼”便可。要素明确,简单易学。学生学得愉快,写得也轻松。学习总是由简单开始的,开始如果求全求大求高深,那还不早早就把学生给吓跑了?没有了兴趣和成就感,还怎样期待他们进行更深入的学习呢?

2.时地人事果,导语笔下成。

学生写开学典礼,若是一般的记叙文便可以这样开头:“九月的早晨,空气清新,伴随着有节奏的音乐声,我们身着洁净的校服,排着整齐的队伍,从不同方向朝学校操场走去。开学典礼马上就要开始了。”而作为新闻开头的导语则不能这样,它必须扼要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

如何做到呢?我们来看《新闻两则》。第一则的导语:“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第二则的导语:“在人民解放军伟大的胜利的攻势下,南阳守敌王凌云于四日下午弃城南逃,我军当即占领南阳。”从记叙的要素的角度探寻一下,可以发现,导语中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和结果这样五个要素是应具备的。这样,写作新闻导语时学生也就有了便捷的抓手,可以稳妥地操练了。教给学生一些可以迁移的因子,新闻导语写作便是如此简单。

3.六要素齐全,主体曼妙展。

主体是新闻的躯干,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那么,如何对导语内容进行扩展呢?我们还是引领学生回到课文中看一看:“20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24小时内即已渡过30万人。”这是第一则新闻介绍中路军渡江的情况,从记叙的要素这一视角看,我们会发现:“20日夜起”是时间;“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是人物,这比导语“人民解放军”更具体了;“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是地点,也比导语中“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更明确了;“首先突破安庆、芜湖县,渡至……”是事件的经过,“24小时内即已渡过30万人”是事件的结果,这比导语“冲破敌阵,横渡长江”也更具体明确了。后文还有对于“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的原因做的具体分析。主体部分是按照时间顺序和渡江情况分别展现中路军、西路军和东路军的渡江战斗状况的。由此我们发现,主体部分是从不同方面,按照特定的顺序来对导语内容作进一步扩展和阐释的。

而从记叙的要素来细看,则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这六要素都有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新闻尽管篇幅短小,语言简洁,但主体部分这六要素应是齐备的。这样学生也便可轻松领悟了。

来看一则学生范文,其主体部分按照时间顺序和内容阶段推进,这样写道:

在庄严的奏唱国歌仪式后,首先由××校长发言,校长向高一学生以及××初二学生表示热烈欢迎,向辛勤工作的全体职工致以敬意,也对上学期同学们获得的累累硕果给予肯定。对同学们参加中学生运动会并摘得五块金牌的好成绩提出表扬,也对同学们获得的诸多荣誉给予鼓励。还为同学们举出两个小故事,用积极树和消极树的比喻启发同学们要以积极的心态来面对未来的学习生活。

接着,由教师代表王老师发言。王老师向大家宣布了高二、高三学生获得的各类奖项,也报告了××中学在高考中取得的优异成绩。王老师向同学们介绍了××中学的办学理念和教育宗旨,也对××以及××中学新生作出了严格的要求。

继而,由高二的两位播音员为大家朗读了已毕业的同学对新一届学生的寄语。两位播音员声情并茂地为同学们朗读了已毕业的同学饱含真情的寄语,字字句句无不体现了已毕业的同学对母校的深深怀念以及对新生们的真诚希望。

最后,由高一新生和高三学生代表发言。高一新生代表与大家分享了自己紧张激动的心情和勇攀高峰、不断前行的决心。高三学生代表表明了自己将在高三阶段更加努力为母校争光的决心。

据悉,由于××中学正在修建中,××中学初二全体师生到××中学进行初二的学习。

这篇新闻的主体层次清晰,衔接自然,语言简洁概括,事实过程具体,最后对原因的补充交代也较为轻巧。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六要素都齐全了,这样,主体的躯干便在充足的事实中曼妙舒展开了。如果加上前文的标题和导语部分,就可以看到在新闻阅读、思考以及要素探究的过程中,学生轻松掌握了新闻写作的方法,可以写出一篇比较像样的新闻了。

(三)明晰新闻的语体色彩

新闻写作中的语体色彩也是需要给学生做必要的提醒和辨析的。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学生容易以主观感受的描写来代替客观事实的叙述。如,有一名学生这样写道:

接着,××校长开始发言。从他的讲话中我得知××中学近年来取得了诸多荣誉。我想到那是历届学长给我们开的好头。我们长大了,也应该做学弟学妹们的榜样了,因为我们是××学校的一员。当听到学长们大都走进了他们心爱的大学,作为初二的我们是多么羡慕。

这名学生没有注意到一般记叙文和新闻的写作目的之不同。新闻报道的目的在于展现事实,而一般记叙文的写作目的在于以情感人。因而,记叙文写作重情感的融入和主观感受的抒发;新闻写作则是以事实说话,风格要平实,作者的情感和看法应藏而不露。

西方新闻界流行一种观点:要展现,不要讲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的梅尔文·门彻教授则引用过列夫·托尔斯泰的名言:“我不讲述,我不解释,我只是展现,让我的角色替我说话。”梅尔文·门彻教授不但把这种观念用到新闻写作理论中,教新闻系的学生,还让美国新闻界对这句话信服而推崇。所以新闻写作应该去“我”而言“他”,持客观公正的立场,客观展现事实,而不能去抒发“我”的主观感受。

三、结束语

反思这次新闻写作指导的有效探索,我感到教师自身学习的重要,理解和关爱学生的可贵,深入研读和创造性地利用课本的意义。作为教师,我们对学生的关爱应很大程度地体现在深入地研究,并能简单地输出,让学生一学便会,丝毫不以为难,以增加学习的信心和兴趣,而又能达到课标和书本所要求的目标。书是死的,而人是智慧的。学生是变化的,而他们的优势和困难也是我们深知的。怎样用活书本,透过文字看到深层的涵义,发现解决的渠道,联系同类探寻一般的规律,这样,薄薄的课本便会无限的丰厚,我们便可超越教材放眼世界和未来。让我们巧妙探索更多有效的路径,让我们领着学生更轻松地前行。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上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

[2]薛国林.消息写作的基本规律——展现事件[J].新闻与写作,2005(07).

篇5:新闻评论写作格式要求及

新闻评论写作格式要求及范文

《新闻与写作》的编辑约我写一篇关于评论写作的文章,我想利用这次机会,超越课堂教学的结构限制,把新闻评论写作的一些要点,更为透彻地说出来。这里主要涉及初学者或写作经验不多的人经常遇到的问题。

如果我们暂时放弃那些精确的定义,那么,我想说,新闻评论无非是针对新闻,表明观点。这是两层含义,其中就包含两个方面的规律及其相应要求:即,第一,要符合用文字来表达观点的一般规律和要求;第二,要符合新闻传播和接受规律。下面分别来说。

一、表达观点的规律和要求

1.观点的集中与思考的集中

集中的反面是分散。初学者一般出现最多的问题,正是观点的分散。观点和与观点相关的材料呈分散状态,一篇评论读后给人的印象就不深,似乎什么都谈到了,却哪一个都没有说清楚。更有甚者,往往使人不知所云或不得要领。

一篇评论,或数百字,或上千字,从头到尾,持续地、坚定不移地表达一个观点,而不是不相关联、不相统属的多个观点,这看似简单,其实并不容易。它是写作训练养成的能力,既是一种思考能力,也是一种表达能力。

观察的分散,正是思维的分散造成的分散。写作中的人,思想是活动着的,写作行为本身,也在不断触发、展开着思想。一个新闻事物,可以触发多个层面、多个角度的思考,也会自动地连结作者记忆中不同层面、不同方向上的思想材料,比如相关的事件与观点。这是初学者写作时容易“散”的一般性心理基础。

而写作训练养成的经验,这时就要求作者在写作的过程中就做出选择和判断:选择“涌上心头”的其中一个观点和与之紧密相关的思想材料。这里相关性判断就是一个严格的把关程序,不相关的或相关度不高的,就要坚决“忍痛割爱”。如果所有的材料,都围绕、支持和论证那个观点,就自然实现了观点的“集中”。当然,除了那个主要的观点,文章在不同的层次上也可能出现其他一些观点。但这些观点和那个主要的观点之间,一定应该是有上下统属、支撑关系的,而不是平列的,不相统属的。

朝阳【wlsh0908】整理

【爱文库】核心用户上传

观点的集中,其实表现为作者在某一个方向、某一点上的持续、连贯的思考能力。一些初学者的评论文章给人的感觉是在多个平列的点之间跳跃,正是因为缺少这种持续、连贯的思考意识和思考能力。深刻的,有价值的认识,也只有在集中思考的基础上才能产生。否则,思维只能停留在事物的表层。

思维的集中,一方面体现为思维的连贯,另一方面体现为表达的连贯——即句子、段落关系的连贯。对于自己写下来的文字,不妨做一下审视:哪句挨着哪句?为什么这一句接那一句?上一段与下一段是什么关系?它们或者是推论的关系;或者是引申的关系;或者是解释的关系;或者是并列关系——相互支撑,共同说明一个问题。总之要有确定的关系,有可以理解的,并使读者容易理解的关系。阅读别人的作品,也可以这样揣摩。有了这样对句子、段落关系的审视意识,写评论时的思维和表达也就会自觉地集中,不会东说一句、西说一句,让人摸不着头脑。其实人们往往说到的“线索”就在这种句子、段落的关系中。有了某种确定的、可以理解的关系,一篇文章就是线索清晰的;没有这样的关系,人们实际上就找不到线索。而线索,正是把文章中的所有材料和读者一起引向作者论点的引导标志。

2.如何实现观点明确

观点的明确,要在结构和语言两个层面上实现。

实现了观点表达的集中,观点的明确就实现了一半。因为,一些评论文章的观点不明确,往往是因为表达不集中,即由于不集中而形成的注意力干扰和结构的混乱而显得观点不明确。各种材料向着观点集中,各种观点向着中心的观点即论点集中,那么,结构自然是清晰的;在结构这个层面上,也就证明了观点的明确。因为,清晰的结构指向观点,并引导人们理解观点。混乱的结构干扰人们对观点的理解。除此之外,还要注意语言层面的明确性。在我们的语言中,有直接表达观点的,也有间接表达观点的(比如,通过概括、陈述和疑问的句子);有具体的语汇,也有抽象的语汇。一般说来,明确的观点,总是体现为对事物的具体判断。而我们往往看到,一些评论似乎整篇都在“谈论”某个事物,却始终没有对这个事物作出一个具体判断——是或非,善或恶,可能还是不可能,值得还是不值得,它与其他的事物有着怎样的关系,等等。没有这些具体的判断,就没有明确的观点。

对于新闻评论来说,明确的观点总是“及物”的,即它是直接针对新闻事件的。针对性的明确,也是观点明确的一个方面的表现。观点的明确,就是要落实在对相关事物的判断上。明确体现观点的语言形式,就是这样一种判断。所以,要大胆地写出这样一些判断句。

朝阳【wlsh0908】整理

【爱文库】核心用户上传

从组织语言的技术角度来说,要体现观点的明确,还要注意语句之间应该有明确和正确的逻辑关系,比如:主从、支持、阐释等关系,否则,语句之间就会形成干扰,令读者感到困惑。因为,阅读的过程是一个读者积极的、动态的建构过程。读者总是通过已期阅读到的信息来“提前”理解全篇。如果作者给出的信息不适当,就可能造成读者的误读。而这种先期产生的错误理解又可能指导他理解后面的信息,直到理解失败或者造成理解的低效率。这对于新闻评论来说,是非常可能发生的问题。比如,美国学者布鲁克·摩尔和理查德·帕克所著的《批判的思考》一书中有一个案例,摘引了一位读者在报上表达的观点: 很高兴我是一个美国人,我欣赏我们的政府体制。还有,我支持建立强大的国防。但是,不论站在哪一方的战争抗议者均不在此列,因为他们关心生命。我们现在处于一种可怕的混乱中。为什么?我们需要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踏出国门杀死别人也许是保护你自己的方式。

从其零散的语义来看,这段话涉及的是关于美国是否应该派兵入侵阿富汗或伊拉克的论争。那么,他到底是什么观点呢?在我的课堂上,同学们有完全不同的理解。有同学觉得他是反战的立场,有的同学则认为他是支持美国进行战争的。也有同学认为他是比较矛盾的。其中,“但是”这个转折连词也给大家带来了不同的理解。而在我看来,用一句通俗的话评价这段话就是:“前言不搭后语”。用专业一点的话说,从思想到表达,没有得到合理的组织。这种造成多重理解——乃至完全相反的理解——的文本,在评论中是应该避免的。

二、适合新闻传播的规律和要求

除了要符合意见表达的一般规律,即议论文写作的规律之外,新闻评论写作另一层面,就是其新闻性,即适合新闻传播的规律和要求。这主要体现在如下两个层面上: 1.内容方面的新闻性

在内容方面,新闻评论至少应该包含一定的新闻信息。这些新闻信息或者是评论的对象,或者是评论的论据。一般来说,新闻评论首先应该以新闻信息作为评论的对象。但是,也还有一些新闻评论的对象,虽然并非新闻信息,但却是人们当下都在思考着的问题。新闻评论针对的这两类对象,也是新闻评论的两类选题。

新闻评论之所以以这两类选题当家,是因为新闻评论传播的对象,也像新闻报道传播的对象一样,是新闻媒体的受众,他们往往就是同一群人。人们阅读新闻报道,自然会对报道中涉及的事实的意义、价值、可能性、相关性、矛盾性、冲突性等一系列问题的答案产生期待。新闻评论就是满足这种期待的。

朝阳【wlsh0908】整理

【爱文库】核心用户上传

所以,新闻评论不应该是没有针对性的空发议论,或针对陈年旧事的议论。(中国古代的议论文,确实有针对历史事实或历史问题做翻案文章、重新评价的传统,比如柳宗元的《驳复仇议》、《桐叶封弟辩》、王安石的《读〈孟尝君传〉》、欧阳修的《纵囚论》、苏轼的《贾谊论》《晁错论》等。)那些议论即使再深刻,也没有在新闻传播渠道中传播的价值。如果没有新闻信息作为与当下新闻阅读的连接点,一篇评论就会显得过于静态,与新闻传播的动态节奏不相符合。

新闻事件层出不穷,而人们的思想认识却不大可能更易过快。新闻评论实际上就是人们用相对稳定的思想认识来对层出不穷的新闻事件作出具体的判断。这样的判断在认识水平上可能会出现重复。但正是在这样的判断中才能发现:那些真正新闻的事物是什么,那些真正值得认识和思考的东西是什么。

2.形式方面的效率性

新闻评论作为一种新闻文体,通过新闻媒体传播到新闻的受众,要适应新闻传播和接受的一些形式规律。在表达方面的效率性就是其中的一个规律。新闻评论的效率性,应该着眼于是否有效率地表达了论点。而让读者尽早地接触到论点,尽可能突出地表达论点,就是其效率性之一。这需要在形式方面,即文章内在的结构中精心安排。

文章的结构问题,就是构成文章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问题。就是比如,在文章开头部分对新闻事实进行简要叙述,是新闻评论通常采用的结构。但是,如何使叙事更有效率?如何更快地把作者的观点表达或暗示出来,以尽快抓住读者?这里面就有值得注意,并需要反复练习、摸索的地方。叙事不能过于沉闷、迂缓和枝蔓。在叙事中,哪些要素和细节要写进来,哪些要素和细节不必写进来,这都要着眼于它们与论点的相关性。如何把必要的叙事性内容巧妙地分散到后面的议论之中,以避免叙事过长造成的节奏沉闷,这也是需要作者在新闻传播的节奏中把握的分寸。

我认为,上面这些就是新闻评论写作的一些最基本要求,即针对初学者在写作过程中最容易出现的问题而提出的要求。而认识的深刻、观点的新颖、运用材料的丰富、语言的精彩,都还不在其中。那些是更高一个层次的要求。

篇6:校园网新闻写作格式要求

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准确、及时、规范 校园网新闻写作规范 关于文字:

字体:宋体四号;段落:固定值28;每个自然段首行缩进两格。关于标题:

编辑制作新闻标题时,要简明扼要,突出新闻要素,字数不宜过多,限定在20个字以内。必要时可加副标题,予以说明。在新闻编辑页面里专门设有题目、副标编辑栏,正文中无需体现标题。关于内容:

写作和编辑新闻稿件,首先应检查新闻的基本要素是否正确:时间、地点、人物、什么事、为什么、怎么样。

新闻报道要客观,一般使用第三人称。涉及单位名称,第一次在稿件正文中出现,应使用准确的全称,之后可以使用规范的简称。例:各二级单位、部门名称规范用法为:学院、办公室。首次提到应使用全称,之后可用“学院”“部门”简称表述。报道各级领导讲话的,一般应避免使用“重要讲话”、“指示”等词汇。主要使用“指出、强调、**说”等词汇。在对某一事项表达意见,也可用“表示”。报道学校各级领导活动的,不使用“亲自”、“亲临”等形容词。除全校大型会议外,一般会议避免使用“隆重、热烈”之类的词汇。报道学生活动或其他新闻事实,不使用“最佳”、“最好”、“最著名”等带有强烈、主观评价的色彩的词汇。如“同学们一致表示如何如何”此类语句应酌情使用。如稿件确需评价性质的文字,可具体采访某同学,如“某某专业2013级1班某某同学表示,如何如何。”学生姓名应真实完整。

院部、处级单位的活动,单独介绍人物时,一般写到正、副处级;在活动中涉及相关人物可写到正科级(院聘助理)。部门组织的一般性会议报道,如有校领导在会上讲话,部门正处级负责人部署工作可提及姓名,其他人布置工作则一律使用“会议要求、会议对****进行了部署、会议安排了***等工作”等词句。

明确不能发布的新闻内容如下:

任何集体或个人带有商业性质或广告推广的新闻; 报道时间严重滞后的新闻;

口号式、文件式、总结式或语言风格明显不符合新闻写作要求和规范的稿件; 关于图片:

新闻报道一般要配发相应图片,每篇报道一般限定在1至5张,重要报道每篇不超过10张。遇特殊情况图片较多时,可将多幅图片缩小合并为一张(如有多人发言情况);图片大小不得大于500kb,编辑时可用光影魔术手、美图秀秀等软件调整尺寸。

图片说明要紧扣新闻主题,突出主要人物和新闻事件的进程,图片酌情配30字以内简要文字说明;(.jpg前的图片名称)

系统的图片说明会默认为是图片上传时的名称,请在名称编辑框里直接填写,再删除后缀(如:.jpg)即可;如果没有图片说明,请删除图片名称编辑框里的所以文字和符号。

图片明显模糊、背景不协调等一律不用,如有打闪光灯造成的红眼请修复后再上传; 在编辑过程中,请使用同一方向的新闻图片。

篇7:新闻稿及其他材料写作格式规范

一、新闻稿格式规范:

1.标题:宋体 三号加粗

2.正文:宋体 五号1.5倍行距

二、报送稿件要求:

1.稿件要署明文字作者和图片作者;

2.一般情况下,图片不能插入在WORD文档中,要求用原始图片配上文字说明后,单独打包,与文字稿一起报送。因为稿件需要,可以将图片插入在WORD文档中,但必须同时再发送一份原始图片。

三、其他材料格式规范

标题:华文中宋 二号加粗

篇8:综述的写作格式

综述的写作格式一般包括四部分, 即前言、正文、小结、参考文献。前言, 要用简明扼要的文字说明写作的目的、必要性、有关概念的定义、综述的范围、阐述有关问题的现状和动态以及目前对主要问题争论的焦点等。正文, 是综述的重点, 主要包括论据和论证两个部分, 正文部分根据内容的多少可分为若干个小标题分别论述。小结, 是在综述正文部分作扼要的总结, 作者应对各种观点进行综合评价, 提出自己的看法, 指出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发展的方向和展望。

篇9:新闻写作的意象

由此看来,“意”、“情”、“理”是通过生动、具体、形象,富于生命力、可感性的事物反映出来的。文学是这样,新闻也是这样,新闻意象不同于文学意象之处并不在于“虚”的不同,因为,这两种意象中所传达的“情”、“意”、“理”都必须符合客观规律与现实生活的逻辑,它们二者的不同点在于“实”的不同,即新闻意象中的人、物、景、事都必须是现实生活中确确实实客观存在的,是经得起核实的事物;而文学意象中的人、物、景、事可以并且在很多情况下都是虚构的。当然新闻注定要与虚构绝缘,但作为美学范畴中的意象,并不排斥新闻的参与。没有虚构作为“长袖”,新闻仍然可以舞出妙不可言的“舞蹈”。

请看下面一篇新闻稿:

(美联社汉城2000年8月15日电)在今天韩国电视台直播的画面中,100名朝鲜人悲喜交加,紧紧拥抱着他们半个世纪以来一直未能见面的南方亲属,他们都流下了激动的眼泪。

今天从平壤同时到达这里的这些上了年纪的北朝鲜人被人们簇拥着走进汉城的一个大会议厅,他们的亲属早已等候在那里。哭声和呜咽声立刻充满了整个大厅。

一个68岁的老汉对他95岁的母亲说:“妈妈,别伤心,你的儿子来看您了。”这位母亲的情绪太激动了,一名护士马上跑过来为她量血压。

另一位情绪异常激动的男子跪在地上向他的父亲磕头。坐在轮椅上的父亲身体虚弱,已经无法做出反应。

人们相拥而泣。他们拍着对方的背相互安慰,递上手帕擦去泪水。待到激动的心情平静下来,亲人们相互讲述各家的往事,并一同翻看老照片。

此次团聚的一幕使人看到,在封锁的军事化的边界两边,数以百万计的朝鲜人在经历着离别的痛苦。

时隔半个世纪的会面,哭声、呜咽声,拥抱、磕头,场景历历在目,那种无法描述的思念之情、离别之痛,还有那渴盼统一团圆的意念无不跃然纸上。这俨然是闻一多先生的《七子之歌》回响在耳畔。

在这里,记者给读者所呈现的新闻意象,并没有因为情感的突出而破坏新闻的客观真实性,反而正是由于这种刻骨铭心的情感凸现,更加深刻地反映了客观真实。

当然,新闻毕竟是对客观事实的报道,它离不开具体事实的记录,这是新闻立足的基础。我们若说有的文章存在有“象”而无“意”的不足,但其新闻性仍能得到具体的体现的话,下面的有“意”无“象”的新闻则是更不足取的了。

据《海峡导报》2000年8月4日报道,福建省省长习近平在福建省机关效能建设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积极推行政务公开工作。他说,如果一些可以而且应该公开的事情不向群众公开,那你怎么说代表了人民利益?人民群众怎么与你同心同德呢?习近平说,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才能有效防止腐败。现在,干部群众对一些领导在重大事项,比如工程发包中搞“暗箱操作”的意见很大,这种“暗箱操作”也确实害了一些干部。我们搞政务公开,就是要把群众最关心、最担心的问题作为重点予以公开,让群众满意。

这里不止一次地提到的是“习近平强调”、“习近平说”、“他说”,通篇就只有一个干巴巴的理念——“要加强政务公开(意),而没有鲜活生动的哪怕是具体的一点的一个小事(象),完全是空话、套话。这样的新闻稿不仅没有说服力,更无美感可言,虽然屡见报端头版头条,但读者寥寥。而同样是一篇有关政风的报道,下面这篇就别有风味!

因为出差花费过多而被解除职务的丹麦前教育大臣丽特·比耶雷戈尔夫人,在偿还超支的差旅费后,最近又被提名为新内阁社会事务大臣。

丽特·比耶雷戈尔夫人去年10月间在巴黎出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会议时浪费公款,于去年12月20日被解除职务。在这以后,她向政府偿还了5300丹麦克朗(约合1000美元)。这笔钱是她在出差时花费的私人开支,其中包括雇佣一辆小汽车和司机的费用、电话费和邮资。

(《中外新闻选》)

通篇未提一句政风的建设(虚),而是报道了一篇活生生的事件(实),虚实结合达到通向“虚”的良好效果。与之相比,第一篇最大的不同不是报道意图不同,而是“新闻意象”的营造意识不够,当实不实,当虚不虚,给人的印象就是“客里空”。

篇10:公函的格式(写法)写作格式

敬爱的党支部:您好!在年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我就向党组织递交了第一份入党申请书。我是一个喜欢上进,不甘落后的人,从童年生活到学生时代,周围的人们告诉我:人生的意义,正如张海迪所言,在于奉献而不是索取。三年的军旅生涯更让我了解到,中国共产党正是„

青年团员入党申请书

敬爱的党组织: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中国共产党从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中国共产„ 预备党员转正申 请书范文

敬爱的党组织: 2009年6月, 通过党组织的批准, 我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成为了一名预备党员。一年来, 我在这个和谐务实、注重实际的集体里, 亲身感受到了一种团结合作的力量以及工作后的愉悦。我认真按照党员的标准去做, 认真履行党员„ 高考语文作文命题思路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新课标作文命题的思路有哪些特点;高考作文以及考生在习作中常出现的问题;2010年高考作文命题趋势,对高考语文作文命题思路进行讲述。其中,主要包括:展现六个方面的个性特征、“自由”的思想如何体现、继续以“软文化”为主导思想、„

公函的分类和写作格式 公函可以从不同角度分类:

(一)按性质分,可以分为公函和便函两种。公函用于机关单位正式的公务活动往来;便函则用于日常事务性工作的处理。便函不属于正式公文,没有公文格式要求,甚至可以不要标题,不用发文字号,只需要在尾部署上机关单位名称、成文时间并加盖公章即可。

(二)按发文目的分。函可以分为发函和复函两种。发函即主动提出了公事事项所发出的函。复函则是为回复对方所发出的函。

(三)另外,从内容和用途上,还可以分为商洽事宜函,通知事宜函,催办事宜函,邀请函、请示答复事宜函,转办函,催办函,报送材料函等等。公函的格式(写法)写作格式 函的结构、内容和写法

由于函的类别较多,从制作格式到内容表述均有一定灵活机动性。主要介绍规范性公函的结构、内容和写法。公函由首部、正文和尾部三部分组成。其各部分的格式、内容和写法要求如下:

(一)首部。主要包括标题、主送机关两个项目内容。公函的格式(写法)写作格式

1、标题。公函的标题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由发文机关名称、事由和文种构成。另一种是由事由和文种构成。

2、主送机关。即受文并办理来函事项的机关单位,于文首顶格写明全称或者规范化简称,其后用冒号。

(二)正文。其结构一般由开头、主体、结尾、结语等部分组成。公函的格式(写法)写作格式

1、开头。主要说明发函的缘由。一般要求概括交代发函的目的、根据、原因等内容,然后用“现将有关问题说明如下:”或“现将有关事项函复如下:”等过渡语转入下文。复函的缘由部分,一般首先引叙来文的标题、发文字号,然后再交代根据,以说明发文的缘由。

2、主体。这是函的核心内容部分,主要说明致函事项。函的事项部分内容单一,一函一事,行文要直陈其事。无论是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还是向有关主管部门请求批准事项等,都要用简洁得体的语言把需要告诉对方的问题、意见叙写清楚。如果属于复函,还要注意答复事项的针对性和明确性。公函的格式(写法)写作格式

(三)结尾。一般用礼貌性语言向对方提出希望。或请对方协助解决某一问题,或请对方及时复函,或请对方提出意见或请主管部门批准等。公函的格式(写法)写作格式

(四)结语。通常应根据函询、函告、函商或函复的事项,选择运用不同的结束语。如“特此函询(商)”、“请即复函”、“特此函告”、“特此函复”等。有的函也可以不用结束语,如属便函,可以像普通信件一样,使用“此致”、“敬礼”。

(五)结尾落款。一般包括署名和成文时间两项内容。署名机关单位名称,写明成文时间年、月、日;并加盖公章。公函的格式(写法)写作格式 撰写函件应注意的问题

函的写作,首先要注意行文简洁明确,用语把握分寸。无论是平行机关或者是不相隶属的行文,都要注意语气平和有礼,不要倚势压人或强人所难,也不必逢迎恭维、曲意客套。至于复函,则要注意行文的针对性,答复的明确性。公函的格式(写法)写作格式

其次,函也有时效性的问题,特别是复函更应该迅速、及时。像对待其他公文一样,及时处理函件,以保证公务等活动的正常进行。

公函的写作格式

(一)函的标题、字号和主送机关

1.函的标题

作为正式公文的函,其标题和一般公文的写法一样,由发文机关名称、主要内容(事由)、文种组成。较完全的写法如《国务院办公厅对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贯彻〈食用盐加碘消除碘缺乏危害管理条例〉有关问题请示的复函》、《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羊毛产销和质量等问题的函》等。也可以采用省略发文机关名称的写法,如《关于请求批准××市节约能源中心编制的函》。

2.函的发文字号

公函要有正规的发文字号,写法与一般公文相同,由机关代字、年号、顺序号组成。大机关的函,可以在发文字号中显示“函”字。如《国务院公报》2000年第10号同时发表了国务院办公厅以“国办函〔2000〕××号”为发文字号的七篇复函。

3.函的主送机关

函的行文对象一般情况下是明确、单一的,所以多数函的主送机关只有一个。但有时内容涉及部门多,也有排列多个主送机关的情况,如《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羊毛产销和质量等问题的函》(国办函〔1993〕2号)的主送机关,有七个之多:“国家计委、经贸办、农业部、商业部、经贸部、纺织部、技术监督局”。

(二)函的正文

1.发函缘由

这是函的开头部分,主要用来说明发函的根据、目的、原因等。如果是复函,则先引用对方来函的标题、发文字号,然后再交代根据,说明缘由。这部分结束时,常用一些习用的套语转入下一部分,如“现将有关情况说明如下”、“现就有关问题函复如下”等。

2.事项

这是函的主体部分,有关某项工作展开商洽、有关某一事件提出询问或作出答复、有关事项提请批准等主要内容,都在这一部分予以表达。

3.希望请求

这是结尾部分,向对方提出希望或请求。或希望对方给予支持和帮助,或希望对方给予合作,或请求对方提供情况,或请求对方给予批准等等。最后,另起一行以“特此函商”、“特此函询”、“请即复函”、“特此函告”、“特此函复”等惯用结语收束。

函的写作要注意用语的分寸,因是平行文,语言要平和礼貌,但要避免阿谀逢迎。还要注意针对性和时效性。例文一

【概念解说】

函适用于不相隶属机关之间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请求批准和答复审批事项。

【格式内容】、标题。写成关于的函。

、主送机关。

、原由。

、函告的事项。

、结语。

【范例参考】

关于鄂穗两地携手联合打捞中山舰的函

湖北省人民政府:

现沉于长江金口赤矾山江底的中山舰,是中国现代革命史上的重要历史文物,尽快将其打捞、修复和陈列展览,是海内外同胞的共同心声。

中山舰是重要的革命历史文物。该舰喀年参加保卫大武汉会战时被日军炸沉。尽快打捞中山舰,使其重展英姿,是一件深得海内外同胞和两岸有识之士拥戴的义举。这对于充实完善中国现代革命史文物,并重现其历史价值,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增强整个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改善两岸关系,促进台湾回归祖国大业的早日实现,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由于中山舰在广州的时间长达年,且围绕中山舰的几次主要历史事件都发生在广州。因此,中山舰是把广州建设成为中国现代革命史教育基地,向广州、全国乃至海内外同胞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不可缺少的文物。近几年采,广东省、广州市人大、政协、民革,黄埔军校同学会中的不少代表、委员、成员,各界有关专家学者、人民群众,以及港澳台同胞、海外华侨、华人,纷纷向广州市政府采电来函.希望广州市政府主动与贵省联系章一起尽快组织打捞中山舰,并进行修复和陈列。为此,我们经过认真研究.提出由两地政府本着相互合作、相互支持的态度,协商联合打捞,修复。展出的办法和有关问题。

专此函达,请答复。

市人民政府盖章 例文二 ××公司:

贵方有关保险事宜的×月X日来函知悉,特函告如下:。

一、综合险。在没有得到我们顾客的明确指示的情况下,我们一般投保水溃险和战争险。,如贵方愿投保综合险,我方可以稍高的保费代保此险。

二、破碎险。破碎险是一种特别保险,需收取额外保费。该险现行保险费率为2%,损失只赔超过5%的部分。

三、保险金额。我方注意到责方欲为装运给贵方的货物按发票金额另加10%投保,我方当照此办理。

我方希望上述答复将满足贵方的要求,并等候贵方的答复。

××公司 ××××年××月×X日 1.商务会议纪要的结构

会议纪要的结构由三部分组成:即版头、正文、结尾。

(1)版头。由会议名称和文种组成。

(2)正文。正文一般由会议概况(包括会议时问、召开地点、主持人、参加人员、领导同志、会议议题等)、会议精神(如会议的主要情况,需要解决的问题及解决办法、讨论的结果及今后的任务),会议的决定事项和结语。这一部分可采用三种方法印概述法、归纳分类法以及发言顺序法来写作。

(3)结尾(如上级下发单位、印发机关和日期等)。会议结尾一般是发出号召,提出希望。

2.会议纪要的写作应注意的事项 . „

(1)要真实准确。在写作过程中,虽可以进行一定的整理加工,甚至可以加适当的议论,但必须保证其真实性、准确性。

(2)要重点突出。“纪”是纲纪,“要“是要点,写作中一定要抓住重点。

(3)会议一旦已经决定的问题先写,重要的尚待解决的问题后写,分歧性的意见不写。

(4)根据会议的不同内容,正确地交替使用“会议认为”、“会议提出“、“会议强调”、“会议决定"等惯用衔接用语。

会议纪要写作例文一

××型故障录波屏评议会

××××年10月15日至l 7日在××召开了××型故障录波屏的评议会。

会议由××电管局、××继电器研究所、××市经委、市科委、××电子工业公司联合主持。.

,参加会议的有华北、西北电力设计院,华北电力试验研究所,天津、河北、山西、××电力局调度所,××电力试验研究所,××电力学院,××供电局共42个单位,66名代表。

会议回顾了××××年××月在北京召开的.、由××电力试验研究所、××、闽东无线电厂共同研制的故障录波延迟记忆装置技术鉴定会。鉴定会认为:该装置原理上是成熟的,技术指标和可靠性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并希望适当修改装置结构和指标。同时与故障录波屏配套,以适合电力运行部门的需要。

为此,经××继电器厂、××闽东无线电厂、××电管局总调度所、××电力试验研究所共伺努力研制成××型故障录波屏样机。

会上由××继电器厂和××无线电厂,分别向代表们介绍了××型故障录泼屏及信号延迟记忆装置的性能和原理,代表们对起启装置采用晶体管回路,出口回路采用可控硅元件表示满意,并对以下改进表示赞许:该产品的延迟装置本着经济实用出发,将采样速度由每周波400个点改为200个点,总延迟时间由200毫秒改为l00毫秒,为保证录取电力系统故障波形的全过程以及故障前暂态电气量波形,提供了理想的手段。

代表们参观了××型赦障录波屏样机,并进行了录波操作和拉合高压油开关模拟试验。

代表们对其性能是满意的,通过认真评议,一致认为:该故障录波屏性能良好,技术指标先进合理,尤其采用××信号延迟装置后,可适当降低对光源灯燃亮速度和电机倍压启动的要求。会议认为整屏结构上进行适当改进后,可以投用于电力系统。并建议制造厂进行小批量生产。

为了更好地推广这一技术成果,代表们希望制造厂考虑增加功率振子,进一步扩充该产品的记忆装置的问题。还希望屏体元件和屏面颜色进行调和处理或按用户要求配色力求达到满意的效果。

上一篇:电厂备品备件管理制度下一篇:小学生读书卡如何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