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科研成果的论文

2024-05-02

英语教科研成果的论文(共7篇)

篇1:英语教科研成果的论文

Http:// [人人软件站] 解压密码:

科研成果格式说明

为规范学生科研基金项目的结题和科研成果奖申报工作,便于编写宁波大学学生科研成果报告书,特对科研成果的格式做以下说明:

一.本说明适用于学术论文、调研报告或研究报告,作品、产品、软件等交原件即可。

二.格式说明:

科研成果字数不限,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依次为:论文题目,作者,摘要和

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或注释、参考书目)各部分具体要求如下:

1.题目应简明,字数控制在20字以内,可分成主标题和副标题;

2.摘要约400字以内,关键词3-5个

3.正文要求包括前言部分、主体部分与结论部分,具体形式可参照不同学科论

文及成果要求,条理清楚即可;

4.页面设置:纸张大小采用A4,页边距上下、左右各空2厘米;

5.字体设置:题目为宋体小二号加粗居中;作者宋体四号字加粗居中;摘要及

关键词标题为宋体五号加方括号加粗首行缩进2字符,内容为仿宋小五号字;正文标题为宋体五号字加粗顶格,正文为宋体五号字首行缩进2字符;参考文献(或注释、参考书目)标题为黑体四号字加粗居中,参考文献(或注释、参考书目)用方括号标明顺序排列,内容为宋体五号字顶格。

三.格式不符合规范的科研成果,视为不规范成果,视情节严重者不予结题或评选。

宁波大学学生科研管理工作小组

二OO五年十月十一

Softii.com [人人软件站]Softii.com [人人软件站]Softii.com [人人软件站]

篇2:英语教科研成果的论文

一、当前学校教科研成果推广情况

目前,学校的教科研成果推广工作普遍存在着以下的问题:

1.制度上。每所学校基本上都有教科研成果推广制度,但大都是挂在墙上应付检查用的,真正严格按制度进行课题成果推广的学校很少。

2.管理上。多数学校教科研工作管理不到位,课题研究存在着“假、大、空”的现象,浮于表面,没有实效性,对课题申报和结题的工作管理都比较重视,忽视教科研成果管理与推广工作,学校比较重视课题论文与成果获奖,但获奖的优秀课题很少有学校组织过课题成果推广活动。

二、校本教科研成果推广制度的建立

校本教科研成果推广制度是课题开展有效研究的保障,课题成果推广工作有了制度的建立才能顺利实施。学校应建立符合本校实际的科学合理的教科研成果推广制度,激发教师参与教科研工作的热情,进一步提高课题研究的实效。

1.建立教科研成果推广管理制度

为了体现教科研成果在教育教学上的效益,我们制定了《江口街道中心小学教科研成果推广管理制度》,建立了“校长室一教科室一课题组”科研三级管理机构,由学校教科室具体负责组织课题成果推广活动,教科室成员由各学科骨干教师组成,明确教科室主任和各成员的职责和分工,要求在每年课题研究中期和结题后做好课题“三关”管理和指导工作,经常性组织开展各种学术交流活动,开展好课题成果推广活动。

2.建立教科研成果推广奖励制度

我们建立了《江口街道中心小学教科研成果推广奖励制度》,奖励制度以“精神奖励”为主,淡化“金钱奖励”,追求以“教师专业化成长”为指导思想,我们不以高额奖金重奖获奖的教师的想法是:以免获奖的教师加重功利思想,未获奖的教师心灰意冷,反而导致教科研工作无法有效开展。对教师参加课题成果推广活动和教科研论文获奖的进行奖励,并载入教师个人业务档案,作为教师评优评先、评职称的条件之一,我们建立的教育科研奖励制度规定:对于参加课题研究的教师,每个课题给予适当的奖励。论文、案例在教育部门主办的刊物上发表的及各项比赛获奖者,按级给予奖金。

三、校本教科研成果推广制度运行

1.从规范管理入手落实推广制度

我们以有效监督作为校本教科研成果推广制度建设的有力保障。学校教科室每学期制定具体的教科研成果推广工作计划,对学校各级立项课题进行规范管理,由教科室组织课题负责人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的研究,边实践,边研究,边总结,不断探索,使课题研究早出成果,多出成果,并及时组织推广活动。为有效保证教科研成果进行正常推广,在课题承担者中开展七个方面活动:①制订好课题申报方案。②认真组织课题开题论证活动。③认真组织课题组理论学习活动。④参加教科研工作例会,汇报课题研究进展情况。⑤填写“课题研究工作记录表”,及时反思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总结阶段性成果。⑥写好论文和结题报告。⑦推广课题成果活动:上好课题研究课或做讲座。学校教科室要坚持课题定期检查制度,强化课题过程性管理,要重视课题资料积累管理,要求各课题组定期上交课题阶段研究进度表和课题研究过程资料,以此来督促提高课题研究的实效性。我们建立了有效的信息反馈机制,教科室主任要准确掌握每个课题的研究进展情况,定期向分管领导汇报工作情况,对于不开展研究或假研究的课题负责人批评教育,维护校本教科研成果推广制度的权威性。

2.从特色课题入手推广课题成果

我们注重特色课题的创建,在人力、物力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推广特色课题成果,促使其成果更加丰富。德育工作是我们学校的特色工作之一,发挥本校少先队活动的优势创建特色课题。如,市规划课题“小学生假日环保活动的实践和探索”以少先队活动为载体,结合学校、社会各种优质教育资源进行研究,课题组在具体的实践中扎扎实实地开展研究工作,认真填写“课题研究记录表”,积累了一定数量的原始资料,如调查表、假日环保活动设计等。学校教科室指导该课题组做好结题工作,在科学分类的基础上,对原始资料与数据进行定量分析,对非数据化的资料进行定性分析,指导研究者规范撰写研究报告,对研究过程和成果规范陈述,精心提炼课题成果。该课题成果在浙江省少工委三届五次全会扩大会议上交流获得好评,同时该成果获“雏鹰杯”全国少年“五自”学习实践展示活动一等奖。在上面课题的基础上,我们接着进行深入滚动研究:“小学层次性环境教育的研究”和“小学语文综合性活动与雏鹰争章整合的研究”。我校的环境保护系列课题多次受到市教科所领导的好评,被浙江省教育厅、浙江省环境保护局评为首批省级绿色学校。

3.从品牌课题入手推广课题成果

我们注重品牌课题的培育,以品牌课题为龙头,提高教育科研成果的档次,提高学校的知名度。我们以品牌课题成果推广来带动全校其他课题的研究工作,发挥品牌课题的示范与引领作用。笔者主持研究的市规划课题“让数学活动促进有效教学的策略探索”优秀结题,获黄岩区第二届中小学教育科研成果奖三等奖。在全校课题成果推广会上,笔者就课题研究中开展的五个方面活动进行重点介绍:①制定好课题研究阶段性研究计划,让每一位课题组成员都清楚自己该做的工作,有计划地开展好研究工作。②组织课题研究经验交流会。课题组成员在会上将个人已做的研究工作、已取得的阶段性成果、目前还存在的研究困难等展开讨论,共同商讨解决办法,并制定下阶段的研究工作计划。③认真填写“课题研究记录表”。课题负责人要有活跃的思维和问题意识,善于发现问题,与课题组其他成员一起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的研究,及时记录研究中的成败得失。④组织课题组成员积极撰写好研究论文,及时归纳总结课题成果。⑤课题组内要有专人负责做好文献资料收集和研究过程成果资料积累工作。研究过程资料积累要及时整理,对活动记录、教学案例、个案分析、论文等及时建档,保管好研究的原始资料。最后,笔者在课题成果推广会上强调了品牌课题的形成关键在于长期研究同一系列课题,在教学中针对自己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进行思考,课题的选题来源于自己的教学工作,近10年来经历了“问题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一探究式学习——问题探究性学习——数学活动设计——有效教学”一系列的滚动研究,笔者从自己的教学小问题入手,从小题小做开始,在研究工作中积累了一定的教学实践经验后,再逐渐过渡到小题大做,这样更有利于自己进一步展开研究,在研究中不断对自己的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提出挑战,在平凡而忙碌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寻找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

篇3:关于学校科研成果评价的思考

一、学校科研成果鉴定与评价具有严肃性

一般来说,科研成果管理工作虽然不能直接左右成果的质量,但要在组织鉴定时突出重点,抓好拳头项目,保证确有水平的成果高质量地通过鉴定并非易事,从已有经验及理论分析上,一般要遵循公正、全面、独立、科学等原则。

1.成果鉴定的公正性。主要是指所有科研成果必须进行学术鉴定,鉴定应以公开、公正、公平的方式进行。一般都会有事先经过专家慎重讨论过的,以学校公布形式出现的文件作为鉴定依据。只有这样,才能对登记的科研成果保证质量,宁缺毋滥。

2.成果鉴定的全面性。主要指成果登记范围要广,要涉及全校的各个学科,针对不同学科创作作品的不同特点,对于具有原创性的科普作品,包括在正式学术期刊上发表的或在省级以上展览会上展出的美术摄影作品,在正式学术刊物上发表或在省级以上大型文艺活动中演出的音乐创作作品也要收入到成果登记范围之内。所有这些采集的科研成果信息要进行严格的核查和认真的鉴定。

3.成果鉴定的独立性。主要指所有科研成果应该遵循固有的学术道德,有自己的独立科研精神,注重学风建设,不抄袭、不伪造、不作假,追求科学研究的真实性、合法性。对科研成果的鉴定不因为外界因素的干扰而导致结果的摇摆。

4.成果鉴定的科学性。科研成果的鉴定必须经过科学的程序和方法才能认定,程序的公正、公开、科学、合法是对科研成果的起码的尊重,用科学发展观不断更新成果鉴定的方式、方法,用动态的眼光来看待科研成果的社会经济效益及潜在的影响。

只有依据上述原则,才能使科研成果管理鉴定与评价的严肃性得以维护,事实上,严肃进行科研成果鉴定与评价工作还是推广转化科研成果的重要基础。科研工作的目标要求自身对科研成果的大力推广与转化,通过实践的检验,反过来促进科研成果的应用性研究,使之更贴近社会经济生活的实际,为区域经济社会、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因此,科研工作者更应该注意在成果转化过程中找市场,通过市场方式,来对科研成果进行更好的检验,这是一种更完美的鉴定方式。而要为市场提供受欢迎的科研成果,对科研成果的规范管理尤为重要,通过规范管理,甚至包装,让市场更容易认识它,从而接受它,再经过市场本身的努力推介功能,让科研成果得到更大的发展天地,获得真正的利用和转化。人事管理部门也可以通过对成果的定性或量化,获得员工间可比较系数,使人员晋升的公平、公正、公开拥有重要基础。

二、学校科研成果鉴定与评价的方法

1.用科研成果的载体级别来进行鉴定。如论文发表于核心期刊或普通期刊,则论文的价值自然不同,如著作出版的出版社级别不同,则著作的影响力就自然不同等。这种鉴定方法非常原始,也非常有效,但是并不能完美地对科研成果进行鉴定,主要原因在于它把鉴定的核心任务交给了第三方进行,有一定的客观性,但是也存在鱼龙混杂现象。

2.通过学界专家的鉴定对成果进行鉴定。专家鉴定是通过对科研成果本身直接进行评价来实现的,这种鉴定办法取决于所聘请专家的情况。作为具有主观性的人来说,这种办法相对能够尊重科研成果,但是鉴定成本较高、鉴定的组织较为复杂。由于专家自身条件的差别,也会对科研成果的鉴定产生较大影响。

3.通过科研成果的实践应用后进行鉴定。这种办法需要时间、应用范围等基本条件。适合于一些理论成果的实践应用。这种鉴定结果具有真实性、公正性的特点,但是缺乏时效性。

4.通过一定的量化指标进行定性鉴定。如基于h指数的科研评价,h指数作为一个科研评价的新指标,在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也存在诸多缺陷:完全忽视最高被引论文、高被引论文被引次数以及低被引论文[1]。事实上,目前无论从论文的被引情况,还是期刊的影响因子等量化评测手段,都是通过统计学的原理来进行科研成果影响力大小的鉴定。有一定的科学性,又有一定的先天不足。举一个极端的例子来说,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在发表之后并不能被大多数科学家所认可,自然,他的引用次数不会太高,也无法看到他对于全人类的科技成就的基础贡献,但这丝毫不能掩盖它作为科学巨著的光辉,也因此,科研成果因其自然规律及特殊性,科学研究的生命力特征,通过呆板的客观计量,看似具有一定科学性,但也并不能完全涵盖对科学研究成果的鉴定这个大命题。下表揭示了鉴定方法与鉴定原则之间的部分契合关系。

综上所述,几种鉴定方法相辅相成,才有可能真正构建科研成果鉴定体系,达到较为完美的结果。国内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或中国知识总库等数据库,就是在综合了多种鉴定办法的基础上推介出来的。其客观性、完备性因而获得了较为广泛的认可。

而目前的科研成果鉴定情况比较复杂,常见的鉴定方法仍然有不科学的地方,存在为了管理方便而扭曲科研成果鉴定情况的现象。

三、有效实施科研成果鉴定与评价的步骤

科研成果鉴定与评价工作是一项严肃认真的关键工作,对科研工作的评价直接影响着科研工作者的未来发展方向和潜力。目前,相关论述也是举不胜举,在实践应用过程中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因为一项科研成果的应用效果也许需要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才能显现,而对他的评价也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加或降低。正如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刚刚发表的时候,并没有多少人能真正看懂,对它的评价也并非后来那样轰动。但是其学术创造性还是能够体现出来。从科研成果的转化情况来看,科研评价工作与科研工作者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对科研工作和从事者都有着很强的导向性。所以,科研评价能否坚持正确的导向,不仅直接影响科研工作本身,而且也会影响到科研工作的其他方面。目前,科研成果鉴定与评价方法步骤大致有如下几步。

1.同行评价。科研成果产生后,它的鉴定与评价首先是以同行评价为主,通过同行专家的评价,对该成果在相应行业或学科领域内的成就提供基础评价。在此基础上,各科研单位往往通过学术期刊评价、评级的方式实现对同行评价的社会标准化。通过引入第三方评价来实现科研成果鉴定与评价的客观性。

2.效益评价。在一般的行业鉴定实现基础上,随着时间推移,通过投入产出的绩效评价,以数量对比关系进行评估分析,实现对科研成果的社会效益或影响进行综合鉴定。这种模式仍然可能需要第三方评价的引入,通过对既定投入下产出科研成果的质量统计,实现评价的初始目标。值得注意的是,以上两个步骤往往交错进行。

3.社会鉴定。对特别突出的科研成果实现更高层级的权威鉴定。在专家鉴定与绩效分析的基础上,对部分科研成果通过评奖的方式实现更高层级的社会鉴定。这种评奖的方式需要参考前述两步的结论进行,同时,应根据评奖实施者的级别和影响力进行区别,如单位内评奖,省部级评奖,国家级评奖,乃至国际大奖等。这种区别的直接后果是科研成果鉴定的示范与影响效应。由于目前我国各单位发展并非在一个平台和水平上,自身情况千差万别。完全依靠国家评价体系,通过一套统一的评价体系对所有科研成果进行评价,不利于各科研单位的发展和壮大。特别是在许多科研部门的考核体系中,很少反映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和为人才培养服务的指标,导致科研工作为人才培养和地方经济社会服务无法体现,挫伤了他们在科研过程中培养人才和服务地方的积极性[2]。

综上所述,实现科研成果的管理,要从科研成果得到真正的认可,获得公正的鉴定与评价入手。要综合各类评价方式,从单位自身特点出发,有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为成果应用找途径,最终获得更好的、有更大社会价值与意义的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1] 聂超,高慧颖.基于h指数的科研评价综合改进.情报杂志,2010(1).

[2] 谢小风.基于地方高校科研评价指标体系中为地方经济社会贡献度的研究.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

(责任编辑 付一静)

篇4:英语教科研成果的论文

一、科研项目专项经费管理的现状

(一) 科研项目专项经费的来源复杂

从经费来源看, 国家层面有科技部、教育部、卫生部、农业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等部门;地方层面有各省市的科技厅局、教育厅局、卫生厅局等政府机构;社会层面有各种基金会和社会团体;企业层面有横向委托研发和风险投资等。从项目类别看, 国家有“863”计划、“973”计划、科技支撑计划、国际合作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团队、人才支持计划、留学回国启动基金等;各省市有自然科学基金、社会发展攻关计划、工业攻关计划等。科研经费来源的复杂性, 经费预算和管理办法各有不同, 给科研经费的管理带来了很大压力。

(二) 科研项目的管理办法存在差异

科研经费的管理既要保证开支符合制度的要求, 又要为科研任务的顺利开展提供合理有效的支撑。但现阶段各项目管理部门出台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有的允许提管理费用或间接费用, 有的不允许;有的允许列支人员经费, 有的不允许;有的预算指标细化明确, 有的没有明细指标。有的要求严谨, 对审批权限和开支标准做出明确要求;有的要求松散, 只要立项部门没有禁止的都可以开支。各种管理办法的巨大差异, 加大了科研经费监管的难度。

(三) 科研项目的管理环节存在脱节现象

科研经费的管理和审核既要关注预算编制的合理性, 还要关注预算执行的科学性, 需要科研、财务和审计等部门的密切配合。然而, 在实际运行中由于项目管理涉及的部门多, 沟通协调难, 在预算、收支、决算和审计等关键内控环节存在脱节的现象。在预算环节, 存在财务人员不参与编制预算的现象;在收支环节, 存在支出偏离预算的现象;在决算环节, 存在跨项目跨年度无依据调账的现象;在审计环节, 存在各类信息收集困难的现象。内控制度不完善, 关键环节不配合, 数据信息不完整, 造成了项目经费管理的混乱。

二、科研成果全成本的构成和经费来源

科研成果的全部成本应由科研专项经费、人员经费和其他经费构成, 人员经费是指课题组编制内的科研人员和应分摊的管理人员的工资薪酬, 其他经费是指课题组在项目研发周期中应分摊但超过间接费用额度的费用。

纵向课题的专项经费来源于财政拨款。科技部和财政部共同发布的[2011]434号文《关于调整国家科技计划和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若干规定的通知》, 将科研专项经费划分为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直接费用是指项目实施过程中发生的与之直接相关的费用。主要包括设备费、材料费、测试化验加工及计算分析费、燃料动力费、差旅费、会议费、国际合作与交流费、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劳务费、专家咨询费等。间接费用是指承担课题任务的单位在组织实施课题过程中发生的无法在直接费用中列支的相关费用, 主要包括承担课题任务的单位为课题研究提供的现有仪器设备及房屋, 水、电、气、暖消耗, 有关管理费用的补助支出, 以及绩效支出等, 其中绩效支出是指承担课题任务的单位为提高科研工作绩效安排的相关支出。

间接费用使用分段超额累退比例法计算并实行总额控制, 按照不超过课题经费中直接费用扣除设备购置费后的一定比例核定, 具体比例为:500万元及以下部分不超过20%;超过500万元至1000万元的部分不超过13%;超过1000万元的部分不超过10%。间接费用中绩效支出不超过直接费用扣除设备购置费后的5%。

纵向课题的人员经费和其他经费来源于财政拨款的支持和事业收入的补充, 超出专项经费间接费用预算指标的部分无法分摊计入独立核算的项目明细账中。横向课题的专项经费来源于社会层面和企业的研发委托合同, 开支范围较为宽泛, 支出限定较少, 符合财经纪律和财务制度即可。大多数横向课题允许支出部分人员经费, 超出专项经费的支出由财政拨款和事业收入补充。

无论是纵向课题还是横向课题, 超出专项经费的支出金额都无法记入项目辅助明细账中, 但这些人员经费和其他经费却是构成科研成果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 探讨科研项目全成本核算的方法和路径成为当前实现科研经费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管理的关键。

三、科研成果全成本核算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纵向课题的专项经费实行独立核算, 项目结题时需要经过技术验收和财务验收。但由于科研经费预算管理体系的限制, 使超出专项经费的支出金额无法纳入结题项目的财务决算中, 导致了科研成果价值构成的不完整, 使科研成果转化时价值评估的依据不合理、不充分、不准确。

科研成果转化的实现需要经过基础研究、技术研发、中间试验的小批量生产、具备经济规模的扩大生产和市场营销等诸多环节。基础研究、技术研发和中间试验阶段基本上是由科研单位在实验室或实验车间完成的, 科研任务期间大多为2~3年, 有的重大科研项目的研发期甚至会在5年以上, 科研项目辅助台账的核算需要覆盖整个研发过程, 任务期限越长, 核算难度就越大。科研项目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发展, 为科研成果的全成本核算提供了平台。

四、科研成果全成本核算体系的构建

(一) 新会计制度中部分会计科目的使用说明

财政部针对当前我国科学事业单位会计业务处理的实际需要, 于2013年12月30日发布了新《科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以下简称新会计制度) , 自2014年1月1日起施行。新会计制度在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和报告等方面都做出了调整, 变更了部分会计科目, 规范了核算范围和使用要求。其中涉及科研专项经费收支核算的主要会计科目有:

“科研收入”科目核算科学事业单位承担科研项目取得的收入, 不包括从同级财政部门取得的财政拨款, 按项目任务的性质分为纵向课题经费和横向课题经费。

“非科研收入”科目核算科学事业单位承担非科研项目活动取得的收入, 包括技术收入、学术活动收入、科普活动收入、试制产品收入、教学活动收入等。

“科研支出”科目核算科学事业单位承担科学项目研究活动发生的各项科研支出。包括为开展科学项目研究活动而产生的科研人员经费和项目直接费用。

“非科研支出”科目核算科学事业单位除科研支出以外的其他项目支出, 包括技术支出、学术活动支出、科普活动支出、试制产品支出和教学活动支出等。

“支撑业务支出”科目核算科学事业单位为支撑科研活动发生的各项不能直接计入科研支出和非科研支出的其他辅助科研业务支出, 包括支撑业务人员薪酬、技术平台运行、公用仪器运行维护等综合支出。期末, 将支出额分摊转入“科研支出”和“非科研支出”科目。

“行政管理支出”科目核算科学事业单位行政管理部门开展行政管理活动发生的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 以及科学事业单位统一负担的工会经费、诉讼费、中介费、印花税、房产税、车船税。

“后勤保障支出”科目核算科学事业单位为教学、科研、行政管理等活动提供后勤保障服务发生的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包括科学事业单位为提供后勤保障发生的由单位统一承担的水、电、煤、取暖等各类公用事业费、物业管理费、绿化费、房屋及公用设施维修费等。

“科研支出”、“非科研支出”、“行政管理支出”、“后勤保障支出”科目分别按照“基本支出”、“项目支出”, “财政补助支出”、“非财政专项资金支出”、“其他资金支出”分级核算。

(二) 新会计制度下科研项目全成本核算体系的设置

只有严格地按照新会计制度的要求, 依据收入支出相关性原则, 科学地设置会计核算体系, 合理地使用会计科目, 才能准确有效地实现科研项目全成本的准确核算。

科学事业单位课题经费收入的确认遵循权责发生制原则。跨年度纵向课题专项经费到账时记入“预收账款-纵向课题”科目, 跨年度横向课题专项经费到账时记入“预收账款-横向课题”科目。年末, 根据当年专项课题的支出金额确认当年的专项收入。

专项支出的直接费用在总账体系中的“科研支出-项目支出”科目下设明细科目根据支出的性质和经费预算进行分类核算, 专项支出的间接费用在总账体系中的“支撑业务支出”科目下归集后根据课题经费的预算额度进行分摊。同时, 在辅助账核算体系中按照项目名称进行归集, 实现科研项目的独立核算。

科研人员经费的支出主要由基本薪酬、绩效工资和奖励绩效构成, 编制内科研人员基本薪酬的经费来源于财政补助经费和事业收入, 绩效工资的来源为间接费用中的绩效额度, 奖励绩效来源于横向技术收入的结余。因此, 从人员经费来看, 只有间接费用绩效额度内的支出金额可纳入项目辅助账的核算体系中, 而基本薪酬和奖励绩效都没能在科研项目的辅助账中得以体现。

科研项目的研发离不开行政管理和后勤保障的支持, 因此从全成本理论的角度来看, 科研单位的行政管理支出和后勤保障支出也应当根据费用产生的性质按照适当的系数匹配到本会计年度各项在研科研项目的成本中。

五、科研管理系统核心模块的搭建

实现科研成果的全成本核算有几个关键的环节, 一是要对科研专项的直接经费进行正确的归集和核算, 二是要对专项经费的间接费用进行合理的分摊, 三是要对科研人员经费、行政管理支出、后勤保障支出和其他支出进行科学的配比, 在每一个会计年度末, 通过管理系统中的经费管理模块实现科研项目跨年度的成本核算。

(一) 管理系统核心模块的构建

科研管理系统的核心模块是项目管理模块、经费管理模块和成果管理模块。项目管理模块主要负责科研项目的申请、审核、立项、变更、报告和结题, 实现对科研项目的过程管理;经费管理模块主要负责经费的预算、收入、支出和决算, 实现对资金、合同、发票和资产的核算管理;成果管理模块主要负责科研成果的录入、检索、统计、转化和维护, 实现对科研成果的价值管理。

(二) 科研项目信息资料的共享

科研项目的管理环节主要包括人力资源、科研、财务、采购、保管、统计、产业和审计等部门, 每个环节对科研项目的信息存在不同的需求。只能通过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搭建科学合理的信息化管理系统, 实现人员、设备、数据和成果的信息共享, 才能快速满足各个管理环节对科研项目信息的需要, 确保科研项目管理和核算的科学性、规范性和精确性。

(三) 科研成果转化的价值评估

科研成果是指科研人员在他所从事的某一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或课题研究范围内, 通过实验观察、调查研究、综合分析等一系列脑力、体力劳动所取得的、并经过评审或鉴定, 确认具有学术意义和实用价值的创造性结果。它是科技工作者辛勤劳动的结晶, 是先进的生产力, 是智力的资源, 更是科学事业单位和国家的财富。

科研项目从立项到研发, 从形成成果到成功转化, 从科学技术到先进的生产力, 每一个环节成本的累积都是其价值评估的基准。因此, 基于科研管理系统全成本核算的根本任务是按照科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要求管好账务, 根据科研经费管理办法的要求用好资金, 依靠科学管理系统算好成本, 提高科研经费的管理水平, 完整地、准确地反映科研成果的价值。

参考文献

[1]财政部.科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财会[2013]29号.

[2]财政部, 科技部.关于调整国家科技计划和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若干规定的通知.财教[2011]434号.

[3]国务院.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11号.

[4]刘勇, 王茜.关于建立高校科研经费精细化管理体系的思考[J].中国科学基金, 2008.

篇5:我的科研成果转化“三部曲”

质疑:遴选问题找方向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近年来,我一直致力于“阅读能力”的核心素养(专注力、观察力、理解力、创造力……)的研究,逐步在研究中清晰并形成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后来我发现,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中,学生的理解浅表化,策略运用单一化,导致学习变得“消极”了。面对这样的问题,我似乎还有些说不清楚。学生的理解常常浮于表层或走向歧途,这是为什么?“理解”这一心理机制中的哪一个环节被忽视了?这一个个问题,成了萦绕在我心头挥之不去的“牵挂”。就在这不断的追问和质疑中,一些想法不由自主地从问题中浮现:“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和“实践性”特质,需要言语主体打通文本与生活、个体与他人、当下与过去的“联结”,没有联结,就没有真实学习的发生!

对,就是这个“联结”问题,是激发我继续进行教育科研的动力,它们的存在,可以让已有的成果和未知的世界发生反应,催生出新的成果。

阅读:聚焦问题找联系

如果说以“质疑”为主旨的“研”为成果转化找寻到一块可能的芳草地,那么以“阅读”为抓手的“学”则让成果转化得以校本化、班本化,甚至师本化……

重读课题研究的相关论文,我的视野也不断拓宽,雷钠特·N·凯恩与杰弗里凯恩的《创设联结:教学与人脑》,肯·古德曼的《全语言的全,全在哪里》,薛法根的《关联理论视域中的小学语文组块教学研究》……逐渐渗入了我的头脑。当它们和阅读力及理解相互联系起来的时候,一些基本的实践策略逐步清晰起来。面对教学中联结策略教学的缺失,学生背景知识的匮乏和学习活动去情境化的种种弊端,指向联结的学生观——关注参与度,促进自主化;指向联结的课程观——浸润的编排,整体的实践;指向联结的教学观——积极地加工经验,助其结构化……成了指导实践最好的“种子”。

验证:解决问题找策略

我在阅读中习得的理论,需要在自己实践的田野中获得生机,验证就成为必由之路。

为了检验,也为能在实践中找到一条“联结”教学的基本策略与路径,我开展课例研究,从自己最熟悉的内容入手,重构自己的课堂。在《爱如茉莉》《三顾茅庐》《冬夜读书示子聿》等课例中教“联结”,引导孩子学习用“联结”解决阅读中的实际问题。就这样,尝试、反馈,再实验,验证、纠偏,再拓展……整合,让联结“丰富”;比较,让联结“定向”;体验,让联结“温润”;迁移,让联结“积极”的四个基本策略逐渐成形,并在更多课例中得以实践,说明实施指向联结的教学,有助于学生理解能力的提升,有助于学习的真实建构,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指向“研、学、用”的质疑、阅读和验证三条策略,只是本人在围绕实际问题开展教育科研成果转化的一些策略,不一定具有普适性,仅供大家参考!

篇6:教育科研成果的开放存取探讨

1 教育科研成果的表现形式

教育科研分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 前一类侧重于基本理论的研究, 后一类侧重于对理论的应用与发展研究, 无论是哪类研究, 都可能以立项课题的形式进行, 也可能以非立项课题的形式自发进行, 因此, 教育科研成果的范围应是广泛的、多层次、多形式的[1], 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 根据科研任务的不同, 一般可分为教育科研报告和教育科研论文两大类, 此外还有教育专著或编著。

教育科研报告是描述教育科研工作的结果或进展的文件, 它报告情况、提出建议、提出新发现和新成果, 是教育研究工作者广泛使用的一种文体。根据教育研究的内容与方法的不同, 又可分为实证性研究的报告和文献性研究的报告, 前者具体包括调查报告、调研报告、实验报告、经验总结报告等, 后者通常以对文献的分析、比较、综合为主要内容, 并展示文献的考证过程, 说明文献的来源与可靠程度, 是用文献法进行研究的报告。

教育科研论文是教育科研成果最终得以固定下来的形式, 是学术研究的结晶, 是学术成果的载体, 通常是教育科研工作者对某些教育现象、教育问题进行观察、调查、分析和研究, 揭示教育发展的内在本质和发展变化的规律, 提出新观点, 得出新结论, 或站在新的角度作出解释和论证, 可按研究的特点、层次和水平分为经验性论文、研讨型论文、评述性论文和学术型论文。教育科研论文具有很强的学术性和创新性。

2 教育科研成果开放存取的适用性

2.1 开放存取及其存在前提

开放存取 (Open Access) 是国际学术界、出版界、信息传播界为了促进科学信息的交流与出版、提升科学研究的公共利用程度、保障科学信息的长期保存、推动科研成果的自由传播而发起的运动。开放存取允许任何用户通过互联网阅读、下载、复制、分发、打印和检索作品, 链接到作品全文, 用于编制索引、作为软件数据使用, 或者进行任何出于合法目的的使用, 没有经济、法律以及技术方面的任何限制。在这种模式下, 科研学术成果可以在全球实现无障碍传播, 任何研究人员可以在任何地点和任何时间不受经济状况的影响, 平等免费地获取和使用科研学术成果[2]。

科研成果的开放存取赖以存在的基本前提是研究人员的非盈利信息的传播动机和利用需求[3]。一方面, 研究人员基于将自己的非盈利性质的科研成果在尽可能大的范围内传播、取得同行认可和提高自己的学术地位等原因的考虑, 希望能自由传播自己的成果, 另一方面, 科研人员在科研过程中也希望能便利并且免费地获取他人的研究成果, 以充分了解相关领域的研究动态, 并供自己学习、借鉴之用。这个前提决定了开放存取一般局限于学术出版领域。同时, 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在出版领域中的普及性应用使得在线出版和在线传播的成本大为降低, 开放存取成为一种既有效又可行的学术出版模式, 目前已日渐被学术界所接受和重视, 对开放存取模式的研究日趋深入。

2.2 教育科研成果开放存取的适用性分析

教育科研项目的经费通常来自于教育机构和政府部门, 其资金来源具有非盈利性质, 这使得教育科研成果通常也不以盈利为目的。教育科研成果是对教育理论以及教育实践的应用和不断完善, 往往揭示了教育的普遍规律, 具有指导意义。如果教育科研成果能合理地移植到更多的学校和教师中, 将会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其广泛传播和共享具有重要意义。对于科研人员个体, 作为成果的创造者, 也都希望自己的科研成果不仅仅适用于自己一所学校, 而能在更大范围内发挥作用, 惠及更多的教育对象, 同时, 其学术地位和声誉也能在成果的广泛交流中得到专家和同行的认可。因此, 教育科研人员存在着广泛传播教育科研成果的动机。

另一方面, 广大教育工作者也迫切需要了解和掌握新的教育理论, 并希望在教育实践中得到来自专家和同行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操作指引, 汲取本校、本地以及国内外其他地区已有相关研究成果的经验, 以站在较高的起点上从事教育科研和教育实践, 避免低水平无意义的重复研究, 这就必然存在教育科研人员对科研成果共享的巨大需求。同时, 学校通常是非盈利性质的教育机构, 教师的科研经费相对有限, 这导致他们希望以较低的成本获取有关科研成果信息。开放存取正是满足这种信息传播和利用需求的可行方式。

可见, 教育科研成果既具有一般科研成果的共性, 又具有其以教育理论和实践为研究对象的自身特性, 是一种不以盈利为目的学术科研成果, 适于采用开放存取。不过目前多数的开放存取研究和行动是对于一般意义上的科研成果, 关于教育科研成果的开放存取认识和实际操作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3 教育科研成果的开放存取

3.1 开放存取的现有模式

实现开放存取有两种途径, 一是创办开放存取期刊, 二是自行存档, 即建立开放存取仓储。20世纪90年代末起, 两种途径都得到了迅速发展。国外一些国家的政府和科研机构积极倡导由公共资金支持的科研项目的成果加入开放存取计划, 供全社会共享和免费利用, 英美一些发达国家还制定了一些相应的政策来加以保障。

目前, 国外较有影响的开放存取系统有DOAJ、Open J-Gate 、DOAR 、SOCOLAR 、SSOA 等。DOAJ (Directory of Open Access Journal, 开放存取期刊目录) 是由瑞典LUND大学图书馆于2003年创建和维护的开放存取期刊门户网站, 旨在收录覆盖所有学科、所有语种的高质量的开放存取期刊;Open J-Gate是目前世界最大的开放存取期刊门户, 由Informatics (India) Ltd公司于2006年创建, 提供基于开放存取期刊的免费检索和全文链接, 保障读者免费和不受限制地获取学术及研究领域的期刊和相关文献, 包含学校、研究机构和行业期刊;DOAR (the Directory of Open Access Repositories, DOAR) 是开放存取知识库名录, 是2005年2月由英国的Nottingharm大学与瑞典的Lund大学合作开发, 由OSI、JISC、CURL和SPARC欧洲部等机构资助, 对各领域的开放存取知识库进行记录和分类, 专门提供综合权威的机构知识库、学科资源库等资源的目录列表。

在我国, 许多专家学者就开放存取问题进行了理论研究, 在实践方面, 国内也作了有益的尝试[4], 已经建立了中国科技论文在线、奇迹文库、中国预印本服务系统、SOCOLAR和SSOA等多个开放存储式门户。其中,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是经教育部批准, 由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主办创建的电子预印本系统网站;奇迹文库是国内较早的电子预印本系统, 完全由科研工作者个人维护运作, 目的是用较低的成本向国内各学科的科研工作者提供方便稳定的预印本服务;中国预印本服务系统是由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与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联合建设的实时学术交流系统, 由国内预印本服务子系统和国外预印本门户 (SINDAP) 子系统构成, 分别收藏国内科技工作者自由提交的预印本论文, 和实现对全球预印本文献资源的一站式检索;SOCOLAR是开放存取资源一站式检索服务平台, 2007年5月由中国教育图书进出口公司推出, 对分散存放在世界各地不同的服务器和网站上的开放存取资源进行整理, 为用户提供开放存取资源检索和全文链接服务;SSOA是浙江大学图书馆专门建立的人文社科开放期刊检索平台, 致力于收集人文社科类的开放访问期刊和知识库的内容, 将开放访问期刊和开放访问自归档典藏集成在一起。这些门户是我国开放存取的活跃部分。

3.2 教育科研成果开放存取的方式

根据教育科研论文、教育科研报告这两种不同的教育科研成果主要形式, 可以采用相应的开放存取方式。

3.2.1 教育科研论文开放存取仓储。

开放存取仓储目前主要有两种类型, 分别是学科仓储和机构仓储。国内目前已有多个开放存取仓储系统, 如前面所说的中国科技论文在线、奇迹文库、中国预印本服务系统等, 以及arXiv中国镜像以及香港科技大学利用DSpace构建的机构OA仓储[3]。但这些开放存取仓储收录的是所有学科的论文, 教育及教育研究的内容只是其中很少一部分, 并没有针对教育科研成果的开放存取仓储, 对于国内广大的教育科研人员及一线教师来说, 这种收录篇幅远远满足不了大量科研成果广泛发布的需要。以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为例, 网站采取“先发表后评审”方式发布最新科研论文, 交流和推广新的学术思想和科技成果, 但发表的主要是科技论文, 截止至2009年9月16日, 主要栏目“首发论文”共35110篇, 归于“教育学”类目下的首发论文仅574篇, 其发表时间从2005年1月18日至2009年9月11日;另一主要栏目“科技期刊论文”共199688篇, “教育学”类下的期刊论文数共82篇。奇迹文库论文预印本项目是专门为中国研究者开发定制的电子文库, 主要收录原创科研论文、综述、学位论文、讲义及专著 (或其章节) 的预印本及电子书, 目前分为自然科学、工程科学与技术、人文与社会科学三大分类, 其中教育学类下仅有文献5篇 (2009年9月16日检索) 。中国预印本服务系统收录范围按学科分为自然科学、农业科学、医药科学、工程与技术科学、人文与社会科学等五大类, 内不包含教育学类目。由此可见, 现有的开放存取仓储对教育科研论文的发表极为有限, 同时正式期刊上能承载的教育科研论文的数量也很有限, 导致大量的教育科研论文停留在作者手中, 找不到发布交流之地, 因此, 参照现有科技论文开放存取系统的模式, 建立专门的教育科研论文开放存取仓储, 或在教育部的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中加大教育科研论文的比重, 让教育科研工作者的科研成果有一个更广泛的、人人可以交流共享的平台, 必将大有用武之地, 也将能更好地解决教育科研论文发布渠道不畅而信息发布需求强烈的矛盾。

3.2.2 教育科研论文开放存取期刊。

相对国际上5554种开放存取期刊[5], 目前我国国内的开放存取科技期刊数量不多, 有学者经过调查, 2006年1月有开放存取期刊167种 (占10.4%) , 2006年7月有198种 (占12.3%) , 2007年1月为230种 (占14.3%) , 每隔半年增长约2%, 2009年1月中旬对230种开放存取期刊逐一核实的结果表明, 其中有185种保持开放存取。基于2007年1月的数据分析显示, 开放存取期刊数量前十名的学科是医学 (54种) 、生物 (24种) 、综合 (22种) 、农业科学 (20种) 、大学学报 (12种) 、材料 (10种) 、地学 (10种) 、物理 (9种) 、电子通信 (8种) 、化学 (9种) [6]。根据以上国内学者对开放存取期刊的研究, 可知国内教育类的开放存取期刊少之又少, 基本是个空白。

可以参照现有的开放存取期刊运作模式, 创建以收录教育科研论文为主的开放存取期刊。为了确保期刊论文的质量, 应和其他开放存取期刊一样, 沿用传统学术期刊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同行评审制度, 提交论文先要经过专业编辑和学术编辑的在学术规范、论文格式方面的初审, 然后再发送给教育科研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内容评审, 最后由编辑在同行评审意见的基础上决定是否录用发表。对于评审人员的选择, 根据其本人的学术声誉、参与意愿和作者评价等标准进行筛选, 一方面保证收录论文的质量, 一方面保证对论文作者的公平性。开放存取期刊的同行评审制度会产生一定的成本, 常通过对论文收取一定的发表费用解决, 对教育科研论文来说, 这笔费用可从作者的教育科研课题或项目的经费中支出。

3.2.3 教育科研报告开放存取仓储。

教育科研报告是描述教育科研工作的结果或进展的文件, 通常较完整地体现了教育科研成果。在现行科研管理机制下, 科研人员在完成科研项目后, 撰写的科研报告通常是提交给项目资助单位, 作为结题的基本材料和依据。单位接收了结题报告后, 审核后整理存档。这样, 教育科研报告就保存在课题资助单位手中, 其中一部分会按要求提交给上一级单位, 或在相关网站上发布, 而大多数的报告则被束之高阁或尘封, 乏人问津, 他人也无法方便地获得。根据这种情况, 建立教育科研成果的开放存取仓储是一种较好的解决办法。

相对于开放存取期刊, 开放存取仓储的存储对象更丰富, 不仅存放论文, 还存放其他各种学术研究资料, 包括实验数据、技术报告、会议录、电子演示文稿、多媒体文件等, 自然也便于存放多种形式的教育科研报告。在内容评审方面, 开放存取仓储一般不实施实质评审工作, 只是要求作者提交的论文基于某一特定标准格式, 并符合一定的学术规范, 采用的是文责自负的原则。而结项的教育科研报告通常已经过了项目资助单位或科研管理部门的审核, 所以在内容质量上较有保证。

在创建和维护方面, 教育科研报告和教育科研论文的开放存取可由高校、高校图书馆、教育科研管理机构等负责。可以独立建设, 也可以联合建设。联合建设有利于避免基础设施的重复投入, 达到规模经济效益, 同时也可以使开放存取资源能更广泛地被认可。对于高校来说, 可以依托原有的高校联合系统或高校图书馆联盟开展合作建设, 这些机构的硬件基础都已经比较成熟, 可为开放存取节省建设和维护的资金。如果能在更高层面上, 如省级或国家级教育科研管理机构建设, 由政府提供资金支持, 则可以更好地推动全省、全国范围内教育科研信息的开放存取, 加快教育科研成果的交流与共享, 促进教育科研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

参考文献

[1]胡燕.关于教育科研成果推广的几点思考[J].教育科学论坛, 2004 (1) :18-19.

[2]倪蕙文, 刘沪萍.浅谈开放存取及其重要意义[J].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教育研究, 2008, (4) .

[3]李武.开放存取出版的两种主要实现途径[J].大学图书馆学报, 2005 (4) :58~63.

[4]姜殿清.开放存取在我国的影响及对策分析[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8 (1) :160-161.

[5]罗爱静, 胡德华, 刘双阳.OA期刊的分布规律研究[J].数字图书馆论坛, 2009 (6) :1-12.

篇7:中小学教育科研成果评价的探索

1.学术规范

这一指标又细分为2个指标:负责人与执笔人是否一致,注释是否规范。现在的中小学教育科研,不少由学校校长挂名,但校长很少深入进行研究。这些由校长挂名的研究,一方面容易得到学校高层的支持,另一方面在立项、评奖时,校长可以出面进行一些“外交”工作。然而,从课题负责人应该承担的责任来说,课题负责人应是一个课题的规划者,应承担研究的主体部分,应对课题结论负责。分析这一指标,我们可以看出中小学教育科研署名的学术道德状况。另外,研究总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向前看,必然要涉及到引用他人成果的问题。引用他人成果需要详细注释,这是一条基本的学术规范。这一指标可以分成3个选项:一是根本没注释,二是注释不详细,三是按学术规范进行注释,有作者名、文章名、出版社(刊物)名、年月以及页码。

2.研究内容

这一指标可以分成4个选项:一是学科教学,二是班级管理,三是教师发展,四是学校发展。笔者认为,中小学教育科研主要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手段,学校通过开展中小学教育科研,引导教师学习和思考,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因此,中小学教育科研在选题内容上,应当以与教师发展紧密相关的学科教学和班级管理为主。

3.研究质量

这一指标又细分为3个指标:研究思路、研究方法、相关论文。

教育是育人工作,是关系着学生健康发展的大问题。因此,我们对学生施加的每一种影响都要慎重考虑。所以,无论是大学的教育科研,还是中小学的教育科研,都必须建立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有科学的理论依据作指导。

研究思路这一指标就是分析中小学教育科研过程中,究竟有多少研究者是在总结前人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实际提出研究方案的,重在检验,我们的中小学教育科研有多少研究者利用研究这个载体进行了读书和思考,否则,仍然只是凭经验做事,不会有多大的进步。这一指标又可分成3个选项:一是对为什么要采取这种行动没有思路;二是有些思路,但与文献无关,即在研究中提出了很多理论依据,但后边采取的研究措施又与这些理论依据没有联系;三是能够在前人基础上较好地提出研究思路,即研究所实施的行动方案是在总结、批判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提出研究要采取的主要措施。

研究方法这一指标可以分成3个选项:一是工作报告,即整个研究就是活动总结,介绍做了哪些工作;二是适当运用数量方法,指在研究中能够适当运用调查问卷,通过数据统计来说明一些问题;三是较好运用数量方法,指研究中能够根据内容需要,恰当运用数据说话,如通过频数统计来说明问题的严重性,通过差异检验来说明效果的显著性等。研究只有运用数学时,才算科学,因此,可以用数据方法来反映中小学教育科研的科学程度。

论文这个指标可以分成3个选项:没有、较少(1-3篇)、较多(3篇以上)。现在的中小学教育科研,有不少课题只有立项和结题,没有研究过程。因此,利用论文这一指标可以分析研究过程的扎实程度。因为,一方面,一篇论文发表需要6个月左右时间,这是仅靠结题时去凑合不可能做到的事情;另一方面,一篇论文能公开发表,反映该研究已经达到了一定水平,在同类文章中是较突出的;再一方面,论文发表可以得到公众的检验,利于进一步完善课题的研究。

4.研究成果

这个指标又细分为2个指标:报告字数和附件材料。报告字数分为3个选项:一是1万字以内,二是1至2万字,三是2万字以上。这个指标主要用来分析当前我国中小学教育科研成果在文章长度上的特征。附件材料,主要包括研究过程的活动记录、研究取得的成果,附件材料的多少从一个侧面反映研究的扎实情况和研究的效果。这个指标分为3个选项:一是没有,二是有一些,三是很多。

5.评判等级

根据上述4个指标的情况,可以对课题研究质量进行综合判断,可分为4个等级:优秀、比较优秀、及格、不及格。

二、实证研究

现选择绍兴市2006年结题项目成果对上述指标进行实证。这批成果是绍兴市教科规划办公室2004年立项拟2年完成和2005年立项拟1年完成的课题,共有225项。从这225项课题中随意抽样(各县、市、区最上边的部分)80项,然后进行统计,具体结果如下:课题负责人与执笔人不一致的36%;课题成果一个注释都没有的51%,能规范注释的只有30%;研究内容是学科教学的仅占46%,有40%以上的课题都是学校层面的课程开发、特色发展等内容;能在前人基础上提出研究思路的只有15%;工作报告式的成果超过一半,占55%;研究过程中发表论文的不到20%,81%的成果没有一篇论文发表;成果长度大多数在1-2万字,其次是2万字以上,1万字以下的只有14%;有36%的课题成果什么附件都没有;课题评价中获得优秀的不到10%,获得不及格的占到30%。

三、结论与建议

从这些指标的实证,我们可以看到:1.中小学教育科研成果需要进一步规范。虽然我们不能说,所有的负责人与执笔人不一致的课题都存在课题负责人只挂名,没有进行研究工作的情况,但从笔者走访的许多学校来看,大多数情况的确只是一个挂名行为,这是严重违背学术道德规范的。同样,注释不规范也是一个突出问题,一个课题研究下来,一个注释都没有,对于一个严谨的研究者来说,这是不可思议的。2.中小学教育科研质量需要进一步提高。研究中按经验行事,不读书学习的占到55%,没有论文发表的占到81%,没有证明自己研究情况和效果的附件的占到36%。3.中小学教育科研选题需进一步向教师倾斜。中小学教育科研的目的从主流上来说,是为教师服务的,是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的的。因此,中小学教育科研应侧重学科教学和班级管理。特别需要提出的是,从实证看,班级管理内容只有3.8%,这有些不正常。班级是教育的一个重要载体,然而,我们的研究对此却如此忽视。□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管理学院)

上一篇:领导视察指导工作范文下一篇:辞职报告英文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