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宏副班主任工作总结

2024-04-11

孙宏副班主任工作总结(精选2篇)

篇1:孙宏副班主任工作总结

副班主任工作总结

孙宏

2013年9月,我来到四川省七一学校,一年多来的生活和学习使我真正地实行了角色的转换,在此,感谢学校的信任和培养。这个学期,我又担任高二38班的副班主任,协助班主任杜老师管理班级,回顾最近半年来的工作情况,现做如下总结:

一、强化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学校始终以培养高素质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为理念,注重管理的规范化,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在学校先进理念的指导下,我和班主任杜老师按照学校的管理要求带领学生学习校规校纪,规范在班级内上课自习的坐姿、上课积极举手发言、小组探究要通力合作,互帮互助、课间看到领导老师要行礼问好、回到寝室要迅速洗漱休息,不要大声喧哗、在规定的时间段内吃食品等行为要求,特别注重在点滴生活中强化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通过反复的强调要求,学生知道什么可以做,什么不能做。特别是在卫生方面,要求值日生每天在规定时间之内完成值日任务,我自己也经常检查班级卫生,督促值日生认真高效的完成任务,提早进入学习状态。例外在纪律,特别是晚自习纪律方面,强调学生的自我监督跟他人监督,保证晚自习安静正常进行,目前这项工作还在持续中,而且有了很大进展。

二、认真贯彻学校的各项规则指示,做好本职工作

为贯彻学校的各项规则指示,每周的班会我都按时参加,并认真做好记录。认真配合班主任老师做好班级的日常管理工作。

三、增强班级干部的自我约束能力,抬升班级干部的管理水平

俗语说,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一个成为优秀班级的前提是有一个既有能力又有责任感的班委会团队。为使班级干部在同学心目中树立起正确的形象,我经常与他们交流经验方法,并要求所有班级干部要协作至上,彼此间要加强沟通,他们有了好的想法和创意,积极鼓励从旁协助,提升了班干部管理班级的自信心和在其他同学心目中的威望。

四、严格要求每一位学生

教育是一门艺术,在日常的教育管理中,我感受比较深的便是马卡连柯的“严格要求就是最大的尊重”。的确,严格要求每位学生,既是对学生的最大尊重,又能帮助我更好地完成班级管理工作。我有过失败的教训,先前只作为科任老师的时候跟学生走得比较近,因此在学生中相对失去了一些权威,因此现在管理起来就比较麻烦,经过这段时间的调整,通过个别谈心,并配合班级制度严格执行,做到严中有爱,以爱动其心,以严导其行,既要严格要求,又要给予最大的尊重。

五、作为生物科任教师

为更深入理解新课程教学,更快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我积极听课,在按时上课之余,学习各类型课堂教学方法,博采众长。新课程教学是让学生行动活跃、思维活跃的教学,更是有效的服务于学生人生的教学,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和形成学生的创造人格,使学生具备创新能力和意识。这就要求教师学科知识专业化、教学专业化、研究能力专业化、评价专业化。课前我备教材、备课标,备学生,每个教学设计我都努力寻找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切入点去切入或导入,这样的点要有趣味性或启迪性。在授课的过程中为了多提出一些有启发性的探究问题,激发学生开展积极的思维活动,通过设疑布障,问题式教学为主,结合边讲边问,讲问结合,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引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上课时抛开教案,对所讲内容能了然于胸,精心设计课堂的引导语和过渡语,启发同学通过自己的思考去寻找事件背后隐含的规律以及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把学生听课的“物理反应”变成“化学反应”。总之,在课堂上我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爱学习,乐学习。我也在不断地学习,提高知识水平,不断探索教学方式、方法,并把探索的好方法及时实施于教学之中。

另外,在这个学期的副班主任工作中,我认为自己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不能够真正地了解每一个学生,与学生沟通、接触不够频繁,因此对学生的熟悉程度不够,导致处理问题的时候不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做到快速有效地处理。另外,由于是这个学期接的副班主任工作,上个学期的形象还停留在他们心目中,因此,学生对我还不能真正地转化到班主任的角色,在权威上还是有差于班主任老师,需要在自己在日后工作中多加强此方面的锻炼。

在这半年的副班主任工作中,我深深地体会到了班主任工作的琐碎与繁重,班级中的每个学生都需要班主任去了解和关心,班级中的每一件事情,都需要班主任去处理和实施。不过在与学生的接触中,我也能看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每个学生可爱的一面,我深深地希望他们每个人通过高中三年的学习都能到达理想的高峰。同时,我也希望自己在各个老师的帮助下,尽快地成长起来,与杜老师一起把高二38班建设成为一个团结,和谐,积极向上的班集体。在生物教学中,我也希望自己能够通过不断的学习与反思,在学习中进步,在反思中成长,使自己能够成为一个优秀的中学教师。

篇2:孙宏副班主任工作总结

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围绕中心 创新发展 努力开拓卫生规划财务工作新局面》

(2012年1月12日)

这次会议是在全面完成深化医改三年重点任务、“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启动实施之际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201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2012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要求,紧紧围绕深化医改这一中心工作,认真总结2011年及医改三年来卫生规划财务工作取得的成绩和经验,明确今后的工作方向和重点任务,推动卫生规划财务工作再上新台阶、取得新突破。

下面,我讲三个方面的内容,供大家讨论。

一、全面总结,2011年卫生规划财务工作成效显著 过去一年,各级卫生规划财务部门按照2011年全国卫生规划财务工作会议提出的工作要求,紧紧围绕“一个中心”、突出“六项重点”、实现“四个突破”,改革创新,锐意进取,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

(一)围绕中心,扎实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一是积极参与医改“十二五”规划研究制订。组织完成 了“十二五”期间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和健康产业发展专题研究报告。研究提出了《卫生部“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建议》,明确了我部“十二五”医改工作思路、主要任务、重大举措、重点工程和主要行动计划,所提出的多项建议被国务院医改办在研究制订“十二五”医改规划时采纳。在规划研究制订过程中,各地卫生规划财务部门立足本地医改工作,积极建言献策,为制订出目标明确、重点突出、符合实际的“十二五”医改规划做出了积极努力。

二是积极争取政府医改投入。2011年中央财政通过卫生部安排的医改资金达1517亿元,比2010年增加564亿元,增长59%;三年总计达到3186亿元,年均增幅45.6%。中央财政新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债务化解专项补助资金、乡村医生补助资金等,有力促进了医改工作向纵深推进。地方各级卫生规划财务部门也积极争取本级政府卫生投入,有力地保障了医改等各项工作的顺利实施。青海、内蒙古分别落实地方财政卫生资金5亿元、18亿元,比2010年分别增长了98%、75%。河南明确省级财政对中央投资卫生项目按不低于30%比例安排地方配套资金。山西利用省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1.76亿元支持卫生重点项目。

三是不断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2011年新农合财政补助标准由年人均120元提高到200元,中央财政继续提 高对中西部地区的补助比例,逐步扩大重大疾病救治试点的病种范围。江苏以立法形式建立了新农合稳定增长筹资机制。北京新农合筹资标准达到年人均520元,并推动新农合全市统筹。江西实施了困难尿毒症患者免费血透救治。

四是继续加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中央财政继续安排专项投资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精神卫生防治体系建设;启动实施卫生监督体系、农村院前急救体系、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基地、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体系等建设,并为中西部边远地区配置农村巡回医疗车。内蒙古、吉林、浙江、广西等省区配套资金落实较好。

五是积极推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中央财政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年人均补助标准由15元提高到25元,免费向城乡全体居民提供10大类41项基本公共服务,重大公共卫生服务范围不断扩大,重大传染病防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明显加强,预防保健和健康教育等工作逐步落实。内蒙古探索实施了牧民家庭“健康保障小药箱工程”,丰富了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的有效载体。天津、厦门、西藏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提高到30元,拓宽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范围。贵州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村医收入、提升服务能力,努力实现“小病不出村”。

(二)突出重点,集中精力完成卫生规划财务工作任务。一是科学制订卫生事业相关规划。不断完善卫生事业发 展“十二五”规划纲要,设置了若干重大工程项目和重大行动计划。江苏、浙江、山东、云南、甘肃、青海、新疆等14省(区、市)出台了卫生事业“十二五”规划,福建、天津、河南、安徽、四川以省(市)政府名义印发。积极开展区域卫生规划指导意见修订工作,明确了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功能定位,确定了卫生资源配置重点,以及卫生资源总量、结构和布局。河北、黑龙江、海南、宁夏印发实施区域卫生规划或卫生资源配置标准;北京推进优质医疗资源向郊区、城市新区和资源薄弱地区转移;湖北推进武汉城市圈卫生一体化建设,实现医疗急救一体化、妇幼保健一体化、社区卫生服务一体化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一体化。

二是加强预算管理。各级卫生规划财务部门统筹兼顾“加快预算执行进度”和“提高预算执行质量和效益”,不断完善制度,实化措施,保障各项政策和任务的贯彻落实。卫生部坚持预算管理重大事项均经部预算管理工作委员会集中研究审议决定,进一步强化集体决策和行政权力监督制约机制;通过推进预算信息内部公开和社会公开,主动接受各方查询和监督;制定并严格执行加快预算执行进度“十条措施”,取得明显效果。卫生部预算管理工作得到了全国人大、财政部、审计署的认可和肯定。安徽、四川将预算执行情况纳入部门年度目标管理考核,每月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排名和通报。天津构建市级医疗机构、市局直属事业单位和社区 卫生服务机构财务管理3个分析体系,大力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

三是深入开展项目资金监管和专项督查工作。推进落实总会计师制度,继续推行总审计师委派制。圆满完成“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98.4%的“小金库”已整改到位。组织开展卫生专项资金综合督导检查和卫生系统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实现了检查地域与检查项目的全覆盖,促进了项目规范执行,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河北落实一岗双责,采取多种有效手段建设权力监控机制。广西将卫生项目实施情况纳入自治区政府督导和绩效考评范围。深圳对直属单位内部分配、人员费用控制等开展专项审计。

四是积极开展对口支援和灾后恢复重建等工作。相继组织召开了全国卫生系统对口支援新疆工作协调推进会、汶川地震卫生系统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总结会、全国卫生系统对口支援西藏工作座谈会、六省市卫生系统对口支援青海省藏区工作座谈会,有力推动对口支援及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开展。协调落实15家新的支援单位开展对口援疆工作,促进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与青海省人民医院、海南藏族自治州以及四川省阿坝州共建医疗卫生服务共同体,推动了对口支援和卫生定点扶贫工作的有效开展。与贵州省构建省部共建支持毕节试验区医疗卫生事业跨越式发展工作机制。甘肃确定了10个市卫生局对口支援省内10个藏区县(市)工作关系。黑 龙江启动实施“帮扶农村卫生先锋行动”,选派897名副处级以上领导干部,每人连续5年帮扶1个乡镇卫生院。

五是积极推进集中采购工作。组织开展药品集中采购工作专题研究,开发了全国药品集中采购中标价格查询数据库。研究制订医用耗材集中采购工作指导意见,建立高值医用耗材价格信息库。研究制订甲类大型医用设备集中采购工作规范和乙类大型医用设备集中采购工作指导意见,组织完成了手术机器人和TOMO采购工作。山东、湖北非基本药物集中采购价格较本省上年度总体分别下降39%、30%。青岛建立评标专家库计算机管理系统,有效避免了“人情分”现象。

六是加强基本建设管理。严格依据部属管单位总体发展建设规划审批建设项目,为全国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发挥示范作用。认真开展医疗卫生机构建设标准、规范编制工作,进一步规范全国医疗卫生机构建设。湖北实施全省卫生机构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实现了统一外观、统一标识、统一标牌。湖南启动乡镇卫生院小户型公转房建设。

(三)抓住难点,努力实现卫生规划财务工作新突破。一是寻求医药费用控制管理工作的突破。修订完成了《全国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规范》,印发了《关于加强医疗机构内部价格管理的暂行规定》,选择104个病种开展单病种收费试点工作,进一步规范医疗机构收费行为,强化医疗机构内部医药价格行为管理。联合开展全国医药卫生服务价格大检 查,积极整改违规行为。福建将人均住院费用增长率纳入各级政府绩效评估指标考核体系。上海利用医保杠杆作用,推出22条具体控费举措。山东、青岛建立了医药费用公示制度、预警制度和处罚制度。甘肃通过对医务人员“四排队”、医疗机构“八排队”,加强社会监督和行业监管。广东、宁夏、吉林以支付制度改革为突破口,探索建立费用控制新机制。陕西通过实施临床路径、完善补偿机制等手段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

二是寻求卫生资源配置调整工作的突破。印发了《关于试点城市公立医院布局与结构调整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公立医院的功能定位、发展目标、布局结构。认真指导部属管单位总体发展建设规划编制与实施,明确了新上项目单位必须先编制事业发展规划及总体发展建设规划,再确定建设项目,有效避免无序建设。印发了PET-CT和乙类大型医用设备“十二五”配置规划,明确了公立医院购置大型医用设备必须以政府投入为主,并大力支持非公立医疗机构合理配备大型医用设备。上海、天津、重庆积极优化卫生资源布局,逐步形成了结构合理、层级分明的城乡医疗服务新体系。

三是寻求资金监管措施手段的突破。大力建设卫生专项资金监管平台,及时掌握各地资金安排和拨付情况,督促地方各级政府落实投入责任。推进卫生总费用核算和政府医改投入监测工作,建立数据复核制度和通报制度。建设医改重 大专项中央财政补助资金数据库,为争取医改投入、部门决策提供数据支持。辽宁、浙江、天津开展卫生总费用研究工作,为制定宏观卫生政策提供决策参考。浙江深入研究政府卫生投入的规模、流向以及管理情况,及时监测资金使用。

四是寻求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形成机制的突破。研究建立了业务部门提需求并组织专家论证、规划财务部门组织审核、部预算工作委员会集中审议的医改重大专项形成机制。建立医改“十二五”重大专项项目库,并实行滚动管理。改革项目下达方式,中央层面仅下达任务量和考核要求,省级层面细化项目实施要求;建立医改资金下达信息专报制度,使各地能够结合本地实际统筹安排资金和制定措施。

2011年,全国卫生规划财务工作取得的成绩和突破,是部党组部领导和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科学决策、正确指挥的结果,更是全国卫生规划财务战线广大干部职工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卫生部对同志们的辛勤工作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二、科学研判,准确把握卫生规划财务工作方向 总结医改以来卫生规划财务工作取得的成绩和经验,理清 “十二五”时期的工作思路,对进一步加强和提升规划财务工作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充分肯定医改三年来卫生规划财务工作成绩。回顾三年改革历程,卫生规划财务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主要表现在:一是政府卫生投入增长机制初步建立,实现了“政府卫生投入增长幅度要高于经常性财政支出的增长幅度”和“政府卫生投入占经常性财政支出的比重逐步提高”的目标。二是卫生经济政策体系不断完善,为保障医改顺利推进奠定了坚实的政策基础。三是卫生资源结构布局工作有序开展,有力推动了卫生资源结构布局的科学性、规范性和有序性。四是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全面展开,投入647.5亿元建设了近4万个医疗卫生机构,有效提高了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和水平。五是项目资金监管手段不断丰富,通过内部审计、监测监管、专项治理、项目督查等有效手段,构建了监管工作长效机制。

同志们在推进各项改革工作顺利开展的同时,也积极开展了工作创新。在政策措施创新上,紧紧抓住医改宏观层面和内部管理微观层面的重点和难点,坚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实施差异化制度,充分运用卫生经济理论解决体制性、机制性和结构性问题。在管理手段创新上,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既实现了项目资金安排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又实现了监管工作的即时性和有效性,提升了卫生规划财务管理工作的整体水平。在工作实践创新上,既发挥各地主动性、积极性,及时将实践中行之有效的好经验、好做法向全国总结、推广,又注重从实践中验证新思路、新方法,积极开展工作试点,破解难题,提升了卫生规划财务工作水平。同时,我们还要清醒地看到,当前改革中还存在着一些较为突出的矛盾和问题,反映在卫生规划财务领域,主要表现在:一是虽然近年来卫生总费用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但是距离“十二五”末个人卫生支出比降低到30%以下的目标仍有一定差距,稳定增长的卫生筹资机制尚待全面建立。二是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地方配套资金落实不好,特别是中西部地区配套难以落实,筹资责任多数转嫁到医疗卫生机构,造成新的负债建设。三是卫生资源配置差异在城乡、区域和人群之间问题突出,优质卫生资源不足,卫生资源短缺与浪费并存。四是医疗卫生机构 “以药补医”的补偿政策尚未彻底破除,卫生人员绩效工资考核制度尚需完善,保障公益性的运行新机制仍需加快建立。

(二)深入思考和研究解决重大宏观卫生经济问题。围绕卫生事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定位及深化医改的目标任务,各级卫生规划财务部门的同志们要高度重视、积极探索、深入研究重大宏观卫生经济问题,有力保障规划目标及医改任务的实现。强调“重大”、“宏观”,就是要强调更加从社会经济发展的全局来研究卫生问题。

一要进一步明确医疗卫生服务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十二五”期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将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把经济结构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 式的主攻方向,提出了 “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高4个百分点” 的目标,医疗卫生服务业作为我国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据专家核算,2009年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业占第三产业的比重为12.2%,占GDP的比重为5.3%。

“十二五”期间大力发展医疗卫生服务,关系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经济结构的调整。主要表现在:一是对医疗卫生投入能有效拉动内需。经测算表明,每1元医疗保障方面的财政投入能够拉动8元以上的社会消费总额;同时,通过深化医改构筑保障健康的安全网,增强了居民的消费意愿,释放了消费需求。统计数据显示:全国医疗机构诊疗人次由2006年的44.6亿人次增加到2010年的58.4亿人次、住院患者数量由0.79亿人次增加到1.42亿人次。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老龄化、全球化的影响,人民群众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增长的趋势还将继续加大。二是医疗卫生服务是扩大就业的重要领域。据专业估计,我国健康护理、基层卫生、公共卫生领域具有提供上千万就业岗位的潜在能力。根据“十二五”期间我国卫生资源规划目标和配置标准,将新增执业(助理)医师近20万人、护士近83万人、床位77万张。三是医疗卫生服务对改善民生将发挥更大作用。当前我国已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群众对健康的关注程度会越来越高,一些与健康相关的康复保健、老年护理等服务已经由 潜在需求转化为现实需求,也逐渐成为人民群众最直接、最关心的问题。

二要明确医疗卫生事业和健康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医疗卫生服务业主要包括医疗卫生事业和健康产业两部分。在我国,无论是保证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医疗卫生事业,还是满足不同层次需求的健康产业,均有巨大的发展空间:一方面,医疗卫生事业关系亿万人民的健康,关系千家万户的幸福,是重大的民生问题。着眼于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必须加快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要坚持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的基本理念,由政府统一组织,个人适当投入,向全体居民公平提供;要着眼于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增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建立起既体现公益性、又能够提高服务效率的体制机制。另一方面,健康产业应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要显著增强。健康产业是一个与健康直接或间接相关的产业链和产业体系,主要包括医疗服务、医药、医疗器械、医疗保险、健康管理、保健品等15大领域,既涵盖生产经营,又涉及服务提供和信息传播。从国际经验看,美国、欧盟通过制定实施产业发展战略规划和产业发展政策,健康产业成为带动整个国民经济增长的巨大动力。

上述两个领域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这就是既是科技密集型的,同时又是人力密集型的。加快这两个领域的发展,将 有利于我国国民经济相关产业的调整和发展,有利于技术进步、产品创新和扩大就业,并将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增长点、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支撑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着力点。

三要研究确定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范畴。

当前,我国尚未从政策层面明确基本医疗服务的界定原则、标准及具体内涵,往往是简单地认为基层医疗机构提供的是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纵观国际,一些国家已经建立了完善的医疗卫生制度,例如,意大利在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提供方面很有特色,通过政府法案用肯定清单和限制清单明确了基本和非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内容。肯定清单规定了意大利国家卫生服务体系必须提供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内容;服务内容包括公共卫生服务、区域卫生保健和住院服务三大类。限制清单规定了意大利的非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和满足一定条件下才能成为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项目。

我们应当借鉴国际经验,尽快从政策层面确定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内容,坚持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界定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原则,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逐步调整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标准。

四要研究推进公立医院改革中的难点问题。

当前,公立医院改革的一个难点还在于对“公”和“立”的理解把握。正确理解“公”、“立”,才能头脑清晰、思路 清楚,有利于解决“政府举办”和“非政府举办”问题;有利于解决在“非政府举办”中(除“政府举办”外的)其他公有经济类型医院和非公有经济类型医院问题;有利于解决医院体系和其他医疗服务机构统筹发展问题。公立医院的“公”是什么概念呢?一般的理解认为,是指经济类型为国有和集体的那些医院,这是从资产所有权的角度讲的,主要包括政府举办的、国有事业单位举办的、国有企业举办的、军队举办的。对这种一般化的理解要分析:第一,要清楚我们要解决什么问题。与“公立医院”相对的是“民营医院”(其实“公立”对“民营”也值得研究),这样分类强调的仅仅是医院体系的资本构成;第二,现实情况,我们进行“公立医院改革”关心的核心、关心的实质是政府办的医院。这是因为财政性资金的投向体现着政府的公共职能,国有资产也不一定体现这个职能。所以分清楚“政府举办”、“非政府举办”才是问题的关键;第三,“政府举办医院”、“国有资产医院”、“医院”是根据不同标准划分出的社会功能单元。所以,在目前进行的“公立医院改革”应当放在医院体系改革的大视野里来统筹考虑,通过这个改革要解决几个层次的问题。一要解决政府办多少医院、怎么办医院的问题;二要解决有效有益地吸纳社会资本进入医疗服务领域问题;三要解决医院体系和其他医疗服务机构的关系问题。这样就可以把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与健康产业发展统筹考虑。这些问题很 值得研究。这是区域卫生规划的基础,也是长期以来没有解开的扣。

所谓“立”,就是政府财政的保障力度和程度。中央医改文件明确了政府对“公立医院”的投入政策,包括基本建设和设备购置、重点学科发展、符合国家规定的离退休人员费用、补贴政策性亏损等运行经费,以及对所承担公共卫生服务等任务的专项补助;同时规定对传染病院、精神病院等在投入政策上予以倾斜。这些投入政策已经非常明确,重要的还在于落实。如果我们通过对“公”的分析,更加突出“政府举办”的概念,而不是比较含混的“公立”的概念,这项政策就更清晰,就更容易落实。这些都需要我们结合改革实践,进行深入的科学研究和精细分析。因此,各级政府应该从保障和提供人民群众基本医疗服务需求的职责出发,对通过改革后确定的政府举办的医院落实投入责任,进行优化配置和调整,应保则保,不应保则放,建立科学规范可持续的运行机制,切实保障政府办医院的定位和发展。

研究问题就要解放思想,要坚持实事求是。要善于抓住问题的关键和本质,要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研究要出政策建议,所以研究难点问题就是走在改革的前列。

三、勇于创新,全力做好2012年卫生规划财务工作 2012年卫生规划财务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 照全国卫生工作会议的统一部署,坚持以“改革为中心、发展为主题、管理为重点、能力为基础”,全力推动卫生规划财务工作再上新台阶、取得新突破。

(一)抓改革、建立机制。

坚持以改革为中心,全力做好深化医改各项工作。大力推进基本医保由“扩大范围”转向“提升质量”,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由“强筋健骨”转向“全面发展”,公立医院改革由“局部试点”转向“全面推进”,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由“重硬件”转向“重服务”的转变。实现上述转变,各级卫生规划财务部门必须把握重点、理清思路。一要以规划为先导,加快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组织实施好医改“十二五”规划,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加大医改投入力度,研究制订有关配套经济政策,认真落实2012年医改各项任务。二要积极争取提高财政人均补助标准,切实提高新农合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偿水平;坚持以破除“以药补医”机制为切入点,完善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以县级医院为重点的公立医院补偿政策,构建可持续发展的财政经费保障机制。三要进一步提高新农合政府补助标准和个人缴费标准,探索建立省级统筹的重特大疾病保障基金;加大新农合支付方式改革力度,推行按人头、按病种、总额预付等支付方式改革,增强对医疗行为的激励和约束作用。四要认真落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政策,加大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 合改革投入力度,巩固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新机制。五要加快推进以县级医院改革为重点的公立医院改革,逐步取消药品加成政策,合理调整医疗服务价格;积极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加快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六要做好公立医院发展建设规模控制和医药费用控制工作,通过规划指导、资源调整、资金控制等多种措施,合理引导公立医院发展建设;加强公立医院财务管理和成本核算,科学制定经济控制目标,探索实施医疗服务支付方式改革,规范医疗机构收费行为。

(二)抓发展、夯实基础。

坚持以发展为主题,夯实卫生事业各项基础。要尽快研究出台《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和《加强区域卫生规划工作的指导意见》。各级卫生规划财务部门要认真落实各项要求,组织实施好各类项目和工作。一要继续开展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卫生监督体系等既定项目的建设工作。二要启动实施好新开展的儿科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市(地)级综合医院建设以及重大疾病地方病防治机构建设项目等。三要把培养高素质卫生人才和基层卫生人员、发展先进医疗科技和适宜卫生技术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保障资金投入,拓宽培训范围,突出培训重点,着力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四要积极推进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加快建立基层医疗卫生信息系统,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建立县 级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积极发展面向农村及边远地区的远程诊疗系统,加快建设三级医院与对口县级医院远程诊疗系统。五要认真做好卫生援疆、援藏、援青、扶贫,以及玉树和舟曲灾区医疗卫生系统灾后恢复重建工作。

(三)抓管理、提高绩效。

坚持以管理为重点,提高卫生规划财务工作绩效。各级规划财务部门一要围绕新的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会计制度实施,提高财务信息化管理水平等工作,继续强化预算管理,确保资金使用效益。二要强化基本建设管理,加快推进医疗卫生机构建设管理规范化,引导卫生事业单位开展事业发展规划和总体发展建设规划编制工作。三要严格执行“十二五”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规划,继续完善配置规划体系,进一步提高规划管理的前瞻性和时效性。四要着力解决药品集中采购中的突出问题,积极开展以省(区、市)为单位的高值医用耗材集中采购工作,加快高值医用耗材集中采购指导性文件的研究制订,逐步建立高值医用耗材价格信息库。继续推进甲类、乙类大型医用设备集中采购工作。五是继续加强项目资金监管,在卫生总费用、医改投入监测和医改资金监管全覆盖的基础上,制订完善监管制度和监管标准,创新监管方式,提高监管水平。组织开展卫生专项资金综合督导检查,确保项目规范执行、资金安全使用。建立防治“小金库”工作常态化的长效机制,推进内部审计工作全 面开展。

(四)抓能力、增强素质。

坚持以提高能力为基础,加强卫生规划财务队伍建设。各级卫生规划财务部门一要积极开展卫生规划财务人员培训,拓展培训内容,强化培训力度,努力建设“专业型、研究型、综合型”卫生规划财务队伍。二要坚持以“创先争优”活动为载体,全面树立全国卫生规划财务队伍风清气正、团结向上的工作作风。规财司不断丰富创先争优活动内涵,创新拓宽活动载体,取得了一些好经验:例如,建立了司务会议集体审议重大事项制度,健全了权力运行监控机制,推行了年度处室目标责任绩效考核制度等,得到了有关方面的充分肯定。各地卫生规划财务部门要认真学习这些好经验、好做法,积极深化“创先争优”活动内涵,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规范权力运行,构筑惩防体系,努力构建靠制度管人、靠制度管事的工作机制。三要积极拓展“三好一满意”活动内涵,将“服务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服务于卫生事业发展、服务于广大患者和医务工作者”作为卫生规划财务系统落实“为民服务创先争优”的具体内容,进一步增强服务能力,提高工作效率,树立“讲奉献、比效率、重创新”的工作新风。四要进一步提高信息化工作水平,充分发挥卫生规划财务信息交流平台、医改投入监测平台、医改资金监管平台和预算管理信息系统的积极作用,建立药品价格、财务信息、基本建设等相关数据库,使卫生规划财务工作由单项管理逐步变为实时监督、综合管理;继续深化2011年提出的“四个突破”、“三个覆盖”工作成果,为深化医改提供有力支持和保障。五要继续加强理论和政策研究,为制定科学、有效的卫生经济政策提供支撑。

做好上述工作的同时,全国卫生规划财务部门还要不断探索创新工作机制,努力实现“四个转变”。一要在资金项目形成机制上,由一事一申请、一事一协商的方式向稳定增长的长效筹资机制的转变。二要在资金监管机制上,由突击性、单一方式向常规化、多手段的项目资金监管机制转变。三要在权力运行规范机制上,由单一内部决策向多方询证、决策公开的权力运行机制转变。四要在资金使用评价机制上,由传统的重资金、重任务、重过程向重执行、重结果、重绩效的项目评价机制转变。

上一篇:“督导评估检查”汇报材料下一篇: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工作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