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金融产业园资料

2024-05-07

科技金融产业园资料(通用6篇)

篇1:科技金融产业园资料

科技成果难以产业化,一直是困扰科技界的一大难题,2012年,青岛将通过加快建设孵化器、促进科技与金融紧密结合等多种方式,完善产学研资介的创新链条,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步伐。

按照五年内建设1200万平方米孵化器的要求,今年,我市将率先启动蓝色硅谷核心区孵化器规划和建设。按照规划,蓝色硅谷围绕蓝色产业建设孵化器,其中,即墨市重点在海洋生物医药、海洋新材料等领域,崂山区重点在信息通信、半导体照明灯领域,高新区重点在蓝色高端制造、软件与服务外包等领域,规划建设700万平方米孵化器。

西海岸经济新区的孵化器建设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重点在新信息、文化创意等领域,胶南市重点在新能源、高端装备等领域,规划建设300万平方米孵化器;橡胶谷重点在橡胶材料与装备领域,规划建设200万平方米孵化器。

促进科技与金融的紧密结合,今年,青岛将以金融专项资金为引导,联合多家银行、担保机构共建风险补偿准备金,年内力争达到2000万元规模,引导合作银行给予2亿元放大授信;同时开展科技型中小企业投融资服务,通过创新中小企业培育计划投入方式,开展贷款贴息,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低成本、低门槛”的科技金融服务。

据了解,2011年,市科技局创新财政科技投入方式,设立科技金融专项资金,联合银行、担保公司等组件1000万元科技信贷风险准备金池,获得银行1亿元放大授信,实现科技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多年来,江苏省无锡市以“科教兴市、人才强市、知识产权立市”三大战略为依托,强力推进科技创新创业,自主创新和科技创业已经成为推动无锡新一轮跨越发展的强大引擎。尤其是近几年来,作为我国首批建设创新试点城市的无锡市,按照江苏省委省政府提出“全面提升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工作水平”新的工作要求,在实施城市全面转型,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构建现代工业产业体系中,在全国率先提出了“全力打造科技金融城市”的战略决策,并进行一系列积极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据了解,无锡是一座科技型中小企业集聚之城。多年来,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一直是困扰其发展的瓶颈。那么,无锡是如何来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具体的做法又何在?近日,本报记者来到这个科技金融试验区,采访了市科技局领导和有关金融机构。“高科技项目的培育发展,亟须强大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作后盾,这也是完善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环节,是推动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催化剂,是实现科技成果与金融资本有效结合的加速器。近年来,我市积极探索推进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建设,以入选国家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试点城市为契机,在人民银行无锡市中心支行的大力支持下,积极组织实施专利权质押融资试点工作。”无锡市科技局(知识产权局)局长吴建亮深有感触说。

这些年来,在无锡市科技系统,从上到下,他们把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科技领军型企业比喻为“育苗造林”工程。“目前,全市已经确定了以物联网、微电子、光伏、环保、生物等为重点一批无锡具有优势的特色产业和创新型企业、科技上市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民营科技企业为骨干的创新梯队。”无锡市科技局(知识产权局)副局长黄晓珊说。

从无锡来看,可以说“苗”已经有了,如何让这些“苗”发展壮大成为“参天大树”,进而成为可以支撑无锡未来和长远发展的“林”?

“我们觉得科技金融就是‘育苗造林’工程中举足轻重的‘养料’和‘催化剂’。近年来,我们与金融部门密切配合,探索实施专利权质押贷款、科技保险、科技项目贷款风险补偿等金融创新工作,为创新型城市建设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持,区域创新能力实现大幅跃升。”吴建亮深有感触地说。

为此,无锡市科技局把参与科技型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作为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推动科技工作方法创新的一个新兴手段,与科技工作同步进行部署、推进和落实。

目前,已经顺利完成了试验区信息平台建设第一阶段相关企业信息的采集任务,共向人民银行无锡中心支行提供了4157家科技型企业的详细名录,其中“530”企业1495家、高新技术企业647家、省级民营科技企业2015家,为科技型中小企业信用档案提供了基础核心数据,有效解决了金融机构与企业、企业与企业之间信息不互通、不对称的难题。

与此同时,无锡市科技局还落实了职能部门和专门人员负责相关信息的日常维护和动态更新工作,确保基础核心数据的全面、完整、准确。

在此基础上,2010年10月,无锡市科技局又与人民银行无锡市中心支行签署了全面战略合作协议,使科技部门与人行无锡支行各自的资源优势得到全面对接,形成了为全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提供优质金融支持的强大合力。

尤其是前年以来,全市各级科技部门和人民银行无锡市中心支行以科技型中小企业信用体系为平台,引导和鼓励金融机构面向科技型中小企业金融需求,推动信贷产品和金融服务创新,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量身定制”的个性化服务,具体做法是:

科技金融试验区建设,是一个新生事物。对于无锡来说,通过几年的努力,虽然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还有许多的实际问题,需要在进一步的探索中解决。下一步,我市科技系统将认真贯彻落实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构筑现代产业体系和区域创新体系,特别是要把不断完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作为加速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举措来抓,将工作重点放在完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建设上,进一步加强科技与金融两种资源的有效对接,全面提升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工作水平,促进高科技产业加快发展,为无锡产业提升、经济转型发展,提供更加强大的动力。”

■高新技术服务产业聚集解决“扎堆经济”的低效运行

——时势造英雄,深圳科技园金融基地将担当改变商务运营模式的先行者

产业集聚,或者说产业链上息息相关的企业聚集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纵观国内外,一些成功的工业园区都是专业化的园区,这就为工业园区的发展指明了成功的道路,众多工业园区都应该借助集群战略予以调整,从而获得较快的发展,或者新建开发区就要以打造“集群效应”为目标,推动工业园区、开发区经济的健康发展。

像深圳的动漫基地,大芬村,再到高薪技术产业园,他们的发展都不是单一企业的发展,而是集群发展模式。美国硅谷的繁荣,温州产业的振兴,义乌小商品市场都是“集群效应”带来的巨大威力。

从“集群效应”角度看,“集群效应”可以分为三个纬度。

一是传统产业集群,属于低附加值阶段,通常以传统的手工业或劳动密集型的传统工业部门为主,如发展纺织、服装、制鞋、家具、五金制品等行业,大量的企业在空间上相互集中,形成一个有机联系的市场组织网络,在这种产业集群内,劳动分工比较精细,专业化程度较高,市场组织网络发达。典型的例子是浙江的“块状经济”区,像温州打火机,广州、东莞的专业市场集群。

二是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它主要依托当地的科研力量,如著名大学和科研机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企业间相互密切合作,具有强烈的创新气氛,美国的硅谷和北京的中关村、深圳的高新技术产业园等是这方面的典型代表。

三是资本与技术结合型产业集群,如日本的大田、德国南部的巴登-符藤堡等。

“深圳科技园·金融基地”具有第二类和第三类性质,为什么这样说?

■深圳科技园·金融基地正在成为区域经济中心的中心

——政府服务,老牌国有企业运营,打造“金融基地”的中心

这次,戴欣明在与“深圳科技园·金融基地”有关负责人交谈中了解到,“深圳科技园·金融基地”真正是遵循的是“集群效应”,这种产业集群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产业集群,是金融经济生态链的集群,依靠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以及资金做后盾,依托业已形成的高薪技术产业园的科研力量,深圳科技工业园有限公司这样的品牌集团,以及政府背景的服务,对入住的企业有严格的要求,如果不是这样,在建设时就会被抢租一空。

■深圳新的契机已经来临,能否抓住看执行力

——空降代市长意在对接《综改方案》

深圳是个进取的城市,但却是缺乏营商管理的城市,因为深圳一直是以政府主导型的战略投资模式为首要模式,这种模式的最大弊端是对营商环境的生态链条的忽视,是种“鸵鸟式战略”,或者说是有广度,欠缺深度,也就有大家看到的房地产。

《综改方案》的高度已经达到了深圳的“史无前例”,谁来执行?中央是深思熟虑的。这种战略上的改变,就必须重整营商环境,构建企业投资思路,盘活企业运营,扶持中小企业,让政府由投资性政府,变成服务管理性政府。

这次深圳代市长王荣到来,对于深圳的产业经济发展可以说是重大利好,从代市长的从政经历中看出,他曾经是苏州工业园的领导者,还有与新加坡合作国际化现代高科技产业的资源和经验;其二是对文化产业的熟悉与领导能力,因为深圳未来的定位就是高科技、物流、高端服务业、文化产业,四大核心支柱的其中有两项都是代市长的强项,这无疑是与《深圳市综合配套改革总体方案》的实施有必然的联系,也即是说,必须要有个能够认真贯彻与执行的人,而前任市长明显在这个方面不是强项。代市长主政无锡和苏州都是中国经济的先锋城市。从80年代的苏南模式,到后来的苏锡常经济圈,代市长在长三角领导经济工作的经验,可以在深圳更大的舞台上施展。

这也说明深圳新的契机已经来临。

篇2:科技金融产业园资料

专业论文

推动科技金融产业创新 加快广东省产业转型升级

推动科技金融产业创新 加快广东省产业转型升级

摘 要:近年来,广东省积极探索金融、科技、产业三者融合创新,创造出了精彩纷呈、亮点频出的好成绩。但由于三者在管理体制、制度设计和运行模式上仍然存在障碍,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当前,广东省正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加快推动金融科技产业融合创新,并探索一套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将有效提升广东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和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关键词:广东省;金融科技产业;创新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05-0039-03

金融科技产业的融合创新是适应全球新一轮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金融、科技、产业紧密结合,将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核动力,为转型升级插上腾飞的翅膀。当前,广东省正处在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大力推动金融科技产业融合创新,是提升广东省经济综合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一、金融科技有效支持广东省产业转型升级

近年来,作为我国改革开放先行地和试验田的广东省,积极探索建立金融科技产业融合创新的工作机制和政策机制,搭建融合发展的协作平台,着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创造出了精彩纷、呈亮点频出的好成绩。

(一)金融资本引导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近年来,广东省充分发挥省高新区发展引导专项资金作用,引导高新区“二次创业”和创新体系建设,加大力度实施“双提升”战略,推进高新区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支撑引领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使高新区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一方面是高新区呈现质升量增的变化。高新区以占全省0.2%的土地面积,创造了全省约1/6的工业总产值、1/6的出口额、1/3的高新技术产品产值,成为了广东经济发展的“金字招牌”。其中,深圳市以316亿元/平方公里的高产值超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过台湾新竹科技园,位居全国高新区首位。另一方面是高新区的创新型产业集群加快发展。广东省以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为抓手,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在高新区集聚发展,初步形成了深圳市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新一代互联网产业集群、广州市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惠州市规模超千亿的智能终端及云计算应用产业集群以及稀贵金属集成电路设计等12个省级以上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

2012年,广东省高新技术成为优化提升产业结构“主力军”。全省有高新技术企业6 699家;高新技术产品产值4万亿元,增长12.4%。2012年,全省21个省级以上高新区营业总收入达2.05万亿元,增长19.0%。其中,9个国家级高新区营业总收入17 935.76亿元,增长18.9%;12个省级高新区营业总收入2 569.46亿元,增长19.6%。

(二)科技攻关带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科学技术攻关加快对广东省抢占新一轮经济增长点和把握发展主动权尤为重要。2012年,在广东省委省政府优先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政策引领下,战略性新兴产业表现出良好发展态势,加快推进了广东先导产业的培育发展。2012年,八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达到2 651.41亿元,增长12%,增幅比全省规模以上工业高3.6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12.1%。从行业领域看,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以高端新型电子信息和高端装备制造为主,液晶电视模组产能占全球的1/4强,LED规模约占全国的一半,新能源汽车产能超万辆。

在战略性新兴产业核心技术攻关重大专项的带动下,广东省有望在MOCVD超材料等60多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尖端领域,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装备,形成一批拉动产业发展的新增长点。例如,LED产品不断成熟,成本持续下降,成功进入市场巨大的室内照明领域,拉动LED产业新的增长;新一代通信云计算核电风电光伏等技术日臻成熟,也进入大规模应用和产业化阶段。可以说,科技攻关突破使广东战略性新兴产业迎来新一轮大发展。

值得提及的是,近年来,广东省探索建立多种创新要素间紧密联系协调互动合作的协同创新机制,使LED产业核心技术攻关和市场应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用示范实现“两头突破”。一是采取产学研合作方式研发出MOCVD国产化样机,成功突破了LED外延片制造的核心技术和装备。国产MOCVD样机等一批战略性产品成功研发,LED芯片制备技术领域的专利申请量近1 700件,约占相关专利总量的20%,连续3年保持30%以上的增长率,引领产业逐渐向高端环节延伸。二是加快LED照明产品应用示范及推广,全面推进“绿色照明示范城市”建设工程。全省已新安装的LED路灯近60万盏,超过历年总和;新增应用路段超过1万公里,规模继续领跑全国。据统计,2012年,广东省LED产业保持持续快速增长态势,实现总产值2 170.36亿元,同比增长44.7%,产业规模继续位居全国首位。

(三)科技服务大力推动专业镇转型升级

近年来,广东省在技术和服务上大力推动专业镇转型升级,促进专业镇从产业集群向创新型产业集群转型。一是推动专业镇的转型。按照“一镇一策”思路,利用产业生态方法指导专业镇科学发展,全年完成50多个专业镇产业生态发展调研,确立了从技术服务层面开展专业镇的提升建设。二是推动产业技术攻关。以专业镇产学研合作和联合实施技术路线图计划为抓手,加快推动产业共性技术攻关。围绕产业升级的共性技术需求,先后制定30多个专业镇产业技术路线图,为陶瓷、纺织、服装、五金、家电等区域支柱产业的升级规划技术发展路径,指导企业开展创新。

目前,以传统产业为主导的专业镇对区域经济的贡献率日益提高,数量逐年递增,截至2012年底,全省省级专业镇数量增至342个,创造的GDP约1.8万亿元,同比增长12.5%,占全省GDP比重的31.6%,对区域经济的平均贡献率达到39.3%。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纵观广东省的经济版图,专业镇经济雄踞1/3强,已成为广东省区县和乡镇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也是广东省科技支撑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在公共创新服务平台的带动下,专业镇通过突破重大关键共性技术,打造销售品牌,提升传统产业的价值链,使金属制品、纺织服装、玩具礼品等一大批传统产业重新焕发生机。与此同时,专业镇抢抓机遇,积极培育LED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发展会展和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成功地实现了专业镇的转型升级。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二、金融科技产业融合深层次问题初探

广东省科技金融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不能满足科技创新产业化的融资需要。由于在管理体制、制度设计和运行模式上仍然存在障碍,企业资金、政府投入、创业风险投资、银行贷款、股票融资、债券资金等不同性质的资金缺乏协调互动,存在着功能缺失和政策失调等问题。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传统信贷模式难以提供融资服务

银行是我国金融资源配置的主渠道,其人员配备和风险控制主要是针对现金流充足或抵押品丰富的大中型企业而设置的。科技型企业缺乏抵质押物、技术风险大、成长性难以把握、放贷成本高、收益相对较低,因此难以成为银行的重点关注对象。要解决这个问题,不仅需要银行等金融机构在更新服务理念、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等方面继续做出探索和努力,也需要发挥产业、财政、税收等政策合力,为金融资源更好的介入科技型中小企业营造良好的环境。

(二)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尚不完善

近年来,我国尽管加快市场建设步伐,但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仍不够完善。一方面,创业板股票高溢价发行的“造富”运动,吸引了大量短期资金进入风险投资“赚快钱”,热衷于投资Pre-IPO(即将上市的企业)项目,缺少对早中期项目的资金支持;另一方面,由于中小板、创业板市场实际进入门槛仍然较高、发行审核效率偏低,创业板市场对自主创新企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持不足,大量需要资金支持的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被排除在外。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不成熟已严重制约了科技型企业利用资本市场获取资金。我国债券市场仍不发达,虽然市场规模近些年有较大扩展,但市场上针对中小企业的集合债券、集合票据等债券仍处于起步阶段。

(三)创业投资发展规模有限,专业投资能力不强

创业投资大多投资于成熟期的、传统产业领域内的企业,仅有约1/3的资金支持了种子期和初创期的科技型企业。一是对地方的引导和激励缺乏有效手段,国家层面针对科技保险的资金支持还没做任何安排;二是科技企业保险意识亟待提高;三是部分政策落实不到位,如实施细则不够明确、相关税收政策没落实等;四是相关合作机制不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完善,科技保险涉及的部门间缺乏顺畅的沟通和协作机制。

(四)科技金融产业结合缺乏整体顶层设计

从国外的经验看,由国家出面对创新型中小企业进行金融支持是惯例,如美国设立了中小企业服务局(SBA),主要通过“小企业投资公司计划”(SBIC)担保债券和参与证券等方式为中小企业提供资金支持;英国也设立了小企业服务局(SBA),通过小企业贷款担保方案提供信用担保;德国政府也出资建立相关担保机构等等,但我国科技与金融结合从整体设计上还没有上升到国家战略的层面,这就使得科技金融的融合仍显力不从心。另外,科技与金融的结合,除了提供资金要素之外,很重要的一点还要发挥金融市场的作用,推进科技企业的充分竞争、兼并重组、优胜劣汰、做强做大,实现经济资源的合理配置、有效流动和更有效率的使用。目前,这种深层次的结合还处于不太成熟的阶段。

因此,尽管广东省科技金融创新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效,但由于缺少国家层面的战略设计,以及市场体系不健全等原因,还远没有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政策的普适性和普惠性没有预期得好,更没有出现科技型中小企业普遍受益的局面。

三、加强科技金融创新 促进广东省产业转型升级

科技是产业发展的核心推动力,金融是现代经济的重要主体,科技与金融的有机融合是促进产业裂变的核动力,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如果科技与金融对接好,就可以促进提高科技成果产品化的效率。审视现实,科技与金融如何有效结合,是关乎创新型广东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战略性课题。

(一)重视政策制度的顶层设计

广东省已进入到经济转型、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对科技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更加迫切,这必然要求加强对科技金融创新的整体顶层设计。

1.制定中长期融资战略规划

研究制定支持广东省科技创新发展的中长期投融资政策框架,明确支持科技创新的基本融资体制、政府职责和导向措施,形成合理有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效的促进科技创新的融资体系。

2.健全融资风险担保机制

建议通过设立广东省科技发展扶持型基金,对重大科技项目的贷款融资进行财政风险补偿,进一步完善专业的风险担保机构职能,完善金融机构和担保机构在科技融资上的风险分担机制,发挥政策性资金的职能,把社会资金吸引到科技创新产业上来。

3.加大确保优先安排科技创新资金

在较为宽松的货币政策环境下,综合运用财政、税收、外汇、政府采购等政策手段,通过税收优惠和呆坏账拨备及核销等措施,加大对社会资金投向科技创新领域的引导力度。而在国家实施相对紧缩的货币政策时期,则要为科技创新留出足够的融资额度。

(二)完善科技风险投资体制

风险投资对扶持高新技术中小企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不过,目前的风险投资对广东科技生产力的促进作用还十分有限。其主要原因有二,一是风险资本规模较小,难以满足高科技项目融资的需求,偏小的风险资本既加大了风险投资机构的风险,又无法发挥风险资本“助推器”的作用;二是缺乏有效的资金撤出渠道,难以形成投入产出的良性循环机制。

为了完善风险投资体制,拓宽科技融资空间,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建立多元化的融资渠道。以政府投入为先导,在利率、税收上给予适当优惠,鼓励各类金融机构、上市公司和大型企业集团通过建立风险基金的方式吸引社会闲散资金,扩大风险资本规模。二是针对高新技术企业的股本权益、债券、商业票据等,建立和完善各种类型的场外交易市场,在吸引社会资金为科技企业提供资金来源的同时,向风险投资提供更多的退出渠道。三是设立并完善多层次股权市场,即主板和中小板、创业板、“新三板”市场、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场外交易市场等,形成一个金字塔状。同时,要培育更多的市场机制,扩大私募债发行与场外交易,增加资产证券等结构化产品,共同拓宽科技融资空间。

健全和完善风险投资机制不仅能够拓宽高新技术产业的融资渠道,同时还将激发科技企业自主创新的热情,有利于推动创新型广东省的建设。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三)发挥商业银行的重要作用

我国商业银行的间接融资占融资总量的70%以上。因此,在完善支持科技创新发展的金融支持体系中,商业银行应发挥重要作用,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实现突破。

1.创新信贷制度

商业银行需要创新信贷制度,建立适合科技企业发展的业务流程,同时也要调整对创新企业的信用评级和信用增级方式,以更为科学的方式评估创新企业的未来现金流,采取灵活担保方式,增加担保物品种,探索在专有技术、专利等动产上设置抵押或质押,开展税款返还担保、股票股权抵押、保单抵押、债券抵押、应收货款抵押及其他权益抵押等多种贷款形式。

2.探索利用金融创新工具

针对高新技术企业高风险的状况,商业银行应进一步完善风险定价机制,探索科技融资的利率市场化问题,加大对高新技术企业贷款的浮动力度。同时,商业银行可积极探索资产证券化、可转换债券、供应链融资等在科技创新企业融资过程中的运用方式,解决“收益与风险不对称”问题,降低交易成本。

3.强化风险监控与管理

商业银行需要结合科技产业的特点,建立科技金融的监测框架,消除监测盲点、加强风险监控,尤其是要密切关注和监测潜在的行业性风险,合理配置科技创新企业中的信贷规模比重。商业银行还应加强与产权交易、担保机构、律师事务所、第三方权威评估公司等相关机构联动,共同探讨科技企业的资产评估、风险鉴定工作。

(四)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

不断加强促进科技与金融融合,有利于为科技型企业提供持续发展的创新动力。目前,90%的欧美跨国公司将创新融入了企业战略,80%以上的企业有研发中心,企业10%以上的利润投入研发,苹果、微软、三星和思科等企业的研发投入强度(研发投入占销售额之比)都在10%以上,高的甚至达到20%以上。企业竞争就是创新竞争。近年来,柯达公司破产,诺基亚、索尼等大企业业绩下滑都是在创新竞争上出了问题。在我国,许多企业竞争还停留在成本和价格竞争的层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次,技术上“凑合”+营销上“忽悠”成为一部分企业的市场常态,特别是制造业大而不强,研发投入依然偏低。据统计,即使是2009年全国制造业创新投入最多的100家企业,其平均研发投入强度也不足5%,与美欧日等国家相去甚远。因此,从长期看,科技与金融结合就是完善对企业创新的发现、评价、决策和激励机制,帮助企业提高创新能力,培育以产品创新为主的核心竞争力,解决企业发展后劲不足的问题。这也是广东省经济转型的根本要义和制度保障所在。当前,特别要创新信贷管理制度,加大配套金融的服务和支持力度,推动战略新兴产业的技术集成,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强金融科技和产业对接,撬动广东省新兴产业的发展。

[责任编辑 高惠琦]

篇3:金融产业科技金融创新问题探究

一、科技金融创新综述

(一) 科技金融的定义。当前, 科技金融迅速发展, 但是对于科技金融的理论问题, 包括如何理解科技金融的内涵和外延, 理论界仍然在不断探索和阐释。本文采用目前我国对科技金融应用范围较广的定义:科技金融是促进科技开发、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一系列金融工具、金融制度与金融服务的系统性、创新性安排, 是由科学和技术创新活动提供金融资源的政府、企业、市场、社会中介机构等各种主体及其在科技创新融资过程中的行为活动共同组成的一个体系, 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和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 科技金融的现状。科技产业的发展离不开金融产业的支持, 科技产业的蓬勃发展反过来将使金融产业获得高额回报, 二者相互融合, 相互促进。当前, 中国的科技金融发展势头良好, 但也存在瓶颈问题。主要表现在:金融资本与科技资源没有充分对接, 金融产业投资科技型小微企业不足, 科技金融服务体系不健全等。

(三) 原因分析。科技金融发展存在瓶颈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科技金融理论发展滞后于科技创新实际的需求。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科技金融创新缺乏整体性协调。多年以来, 科技金融一直以一种片段化的方式发展, 也出现了多种创新形式, 包括:科技担保、科技债券、创业投资等, 但是基本上都是孤军奋战, 彼此之间没有沟通和衔接, 总体上也没有机构对其进行系统性、整体性的协调, 再加上科技金融的主管部门权责不清晰, 造成科技产业与金融产业之间信息沟通不畅, 科技金融系统无法高效运行。

2.科技金融体制性创新较少。目前的科技金融创新, 大多停留在工具层面, 对于影响金融产业服务科技产业的体制性因素没有触及。由于科技产业的特殊性, 金融产业只有在体制上进行创新, 才能真正贴合科技产业的特殊需求, 没有体制创新, 科技金融很难寻求快速发展。

3.科技产业资源自身投入较少。金融产业投资科技产业的最终目的是在科技创新中获得自身收益, 但目前我国的科技企业普遍存在发展不确定性和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的硬伤, 能够符合金融产业投资的科技资源严重不足, 包括国家财政对科技的投入不足, 缺少一定数量及质量的科技成果和一定数量通晓科技产业与金融产业的专业人才等。

上述种种原因, 制约了金融产业向科技产业的投资。因此, 亟需对金融产业科技金融创新问题进行研究, 破解金融产业投资科技产业的瓶颈问题, 实现金融创新与技术创新的融合, 加快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

二、金融产业关于科技创新评估体系的构建

构建科学合理的科技创新评估体系, 是破解金融产业投资科技产业瓶颈问题的首要策略。科学合理的评估体系, 将使投资人对科技企业有一个准确清晰的判断, 有效打消金融产业对投资科技产业的风险顾虑, 重点在三个方面构建。

(一) 界定企业从事的产业是否为高新技术, 这是投资科技创新的基础。科技部、财政部、国税总局联合颁布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 明确了高新企业的认定范围, 包括:电子信息技术、生物与新医药技术、航空航天技术、新材料技术、高技术服务业、新能源及节能技术、资源与环境技术、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 企业围绕上述领域开展的研究开发, 均可认定为高新技术。

(二) 对企业研发投入、高新技术产品收入占比、产品的成长性等指标的综合评估。企业研发投入能够体现企业对创新的重视程度、支持程度和创新实力, 是评价企业创新能力和创新潜力的重要指标;高新技术产品收入占比能够体现企业创新产出, 是评价企业创新实力的重要指标;产品的成长性能够体现企业的发展潜力, 具有较高成长性的产品能够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三) 对企业研究开发组织管理水平、核心知识产权的技术水平、科技成果转化能力等软指标进行综合评估。研究开发组织管理水平包括研究团队的技术水平、协作能力、企业对研发团队的支持方式和力度等, 能够体现企业的创新潜力;核心知识产权主要包括企业所掌握的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新发明等成果, 这些成果技术水平将直接决定企业产品的技术水平, 而高新技术企业产品的技术水平是企业的生命线;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是企业核心知识产权转化为产品的能力, 我国高新企业的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普遍不强, 合理的评估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前提条件。目前, 学术界对于上述指标的评估缺乏统一标准, 难于形成权威意见, 建议成立专业的第三方评估机构, 为金融机构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三、科技金融服务创新的完善

完善科技金融服务创新的目的, 是构建金融产业与科技产业对接的通路, 确保金融产业在投资科技产业的过程中获取利润, 规避风险, 同时确保科技产业的金融需求得到支持。完善科技金融服务创新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一) 完善企业创业期的金融服务创新。从企业生命周期看, 企业在成长期和成熟期的金融需求最为旺盛, 但往往企业创业期的核心资产仅限于成果、样品和专利, 市场效益并不明显, 难以得到金融产业的投资。因此, 应当通过政府无偿资助、设立天使基金、寻求股权投资、风险投资等创新形式, 鼓励和支持企业创业期的健康发展。

(二) 完善企业成长期和成熟期的金融服务创新。科技企业的成长期已经完成产品研发、转化、中试、定型的所有阶段, 产品的市场不断拓展, 企业的成长性良好, 此阶段企业拥有更多的金融需求, 需要金融产业进行金融创新, 以利于介入。科技企业的成熟期, 盈利不断增强, 对融资渠道有更多的选择权, 此阶段金融产业将积极主动进行金融创新, 以吸引科技企业的融资需求。此两阶段的金融服务创新主要存在于银行贷款、风险投资、夹层融资、改制上市等方面。

(三) 在科技企业聚集地尝试成立金融产业的专业分支机构。从目前我国的现状来看, 科技企业的聚集地往往以某一领域产业集群的形式出现, 在那里大量科技企业联系紧密且互相支撑, 这就为金融产业设立专门分支机构服务科技产业集群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同时降低了金融产业的成本和风险。主要通过建立专门的服务团队, 设计专属科技金融产品, 建立专门业务流程, 提供专业化服务, 促进科技企业的成长。

(四) 大力发展互联网金融。当前, 互联网金融越来越受到科技企业的青睐, 其高效匹配交易信息的特点弥补了科技企业与科技金融服务信息不对称的弱点。对于互联网金融的创新主要包括:传统金融的互联网化;第三方支付和移动支付;互联网货币;基于大数据的网络贷款及征信;基于大数据的保险业务;P2P的网络贷款;众筹融资等。在大力发展互联网金融的同时, 也要注意互联网金融的特殊性, 避免出现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非法集资、资金池等风险。

四、结语

当前, 我国科技产业的发展日新月异, 对于金融产业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 为了更好地实现金融产业与科技产业的有效对接, 需要金融产业在科技金融方面持续不断地进行创新。科技金融创新所涵盖的范围很广, 本文所涉及到的几个方面远远不能包含, 只有在实践中持续加深金融产业与科技产业的密切融合, 发现问题并积极探索, 科技金融创新问题才能得以解决, 科技产业的资金需求才能真正保障。

参考文献

[1]胡援成, 吴江涛.科技金融的运行机制及金融创新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2

[2]谢娟娟.科技型小微企业金融支持探讨[J].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3

[3]李海申, 苗绘.河北省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协同发展模式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5

[4]谢平.互联网金融的现实与未来[J].New Finance, 2014

篇4:科技金融产业园资料

发挥科技管理部门的技术优势,创新融资项目评估和贷款担保机制。银行等金融机构对科技企业特别是中小科技企业融资的主要难点,一是对科技项目和科技产品缺乏评估能力;二是对企业偿付能力不放心,强调要有足够担保。解决的便利途径,就是科技管理部门与银行部门结合起来,共同合作,对科技项目进行技术经济评估,增加银行贷款的信心;同时,探索更符合科技企业融资需要的贷款担保方式,以减轻银行贷款的风险压力。天津、上海、西安、厦门、深圳等地的经验值得总结和推广应用。

建立科技和金融部门的信息交流平台。金融部门掌握着大量资金找不准融资对象,科技部门掌握着大量科技资源找不到资金,问题就在于彼此信息不对称。天津市政府把产、研、学、政府和金融部门组织起来,共同进行科技融资研讨与信息交流,济南、南京等地开展融资项目招商洽谈会,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科技与融资的距离,增强了互信,为科技成果的转化创造了融资条件。从中央到地方,建立多层次的、稳定的、持久的信息交流平台,将会降低融资等待和撮合成本,提高融资效率。

充分开发政府投资功能,建立风险投资担保基金制度。1999年,财政部和国家科委联合下发了《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项目贷款贴息管理试行办法》,各地以这个办法为依据也联合颁布了相应的管理办法,对于支持科技项目开发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按照国家适当扶植、企业自主创新、市场竞争选择的方式,在“十一五”时期内,向国家争取更多一些的预算资金投入,增加资金实力;同时,改变直接拨款的方式,把资金中的一部或大部用于银行贷款贴息和风险投资补偿,更有利于调动全社会的资金来支持科技开发和应用。

增强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的科技开发功能,在条件成熟时争取建立科技开发银行。世界各国为了保证其科技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均建立了中小型科技企业的政策性金融扶植机制和风险投资服务体系。我国科技型企业基本有三类:一是外资为主导的科技企业;二是国资为主导的大型科技企业;三是中小型的民营科技企业。对于二、三两类科技型企业需要有政策性金融服务体系提供稳定的融资服务,完全依靠商业银行和市场融资是不现实的。在继续发挥国有大银行作用的同时,国家开发银行可在多年为中小企业融资的经验的基础上,扩大开发银行的服务功能,可能很快收到效果。

大力发展信托投资市场。目前的信托投资公司功能狭小、业务单一,过分向证券交易和个人理财倾斜。我国社会上有多种多样的科技资源,受传统体制的限制,大部分资源不能流动,许多有重大价值的资源处于闲置状态,不产生新的价值,甚至价值不断自然损耗。在科技资源市场上,信托公司有着广阔的创业空间。如:科技成果的委托、科技收益权的代理、科技设施的租赁、科技产品的市场开发、科技投融资管理等等,可以发挥信托的特有功能,加快科技与金融的融合。

篇5:科技金融产业园资料

并作主题发言

2018年8月3日,智变新金融——猎云网2018金融科技产业创新峰会将在北京组织召开。近日,国内领先的供应链金融平台涌泉金服CEO张椿应猎云网邀请,确认出席此次峰会并作主题发言。

探讨前沿技术,洞悉金融智变。据悉,将有50余位行业大咖、100余位行业精英、50余位VC大佬、1500余位从业者现场参与,300多家主流媒体代表共享盛会,深度分享,激烈碰撞。峰会议程包括智变,传统金融与新金融的变革;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核心技术;供应链金融的现状分析与未来展望;互联网金融风控模式的创新与挑战等一系列主题演讲、圆桌论坛以及专题对话等。

CEO张椿表示,2018年,对金融科技企业来说,是一场追逐挑战赛,更是一场淘汰赛,更需在监管、技术、资金、资产的考验中,面向新变革,拥抱新变化。在此关键节点,涌泉金服作为中国供应链金融行业领导企业,积极参加猎云网2018金融科技产业创新峰会,与业界大佬、精英共同探索金融科技发展方向,引领新金融智变新趋势,是平台义不容辞的责任。

据悉,除涌泉金服CEO张椿外,蚂蚁金服董事长兼CEO井贤栋,京东金融CEO陈生强,微众银行董事长兼CEO顾敏,玖富创始人兼CEO孙雷,网信集团CEO盛佳,君联资本执行董事王超,源码资本创始合伙人曹毅,宽带资本创始合伙人刘唯,华创资本管理合伙人吴海燕,梅花天使创投吴世春等众多嘉宾共享盛会。

立足供应链金融,引领新金融智变新趋势

近年来,互联网金融经过野蛮生长,最终迎来监管大洗牌,互联网金融逐渐向金融科技过渡。

虽然,严监管的到来,让方兴的金融科技出现夭折的迹象。然而,金融科技未艾,科技的不断革新,金融也越发成为技术的“试验田”。甚至,在日渐成熟的技术中,金融开始智变,势不可挡。

2018年,对于互联网金融行业来说,还处于洗牌进行中,消费金融遭遇新场景挑战,汽车金融进入模式困境,支付开始走全球化,资产证券化等雷声大雨点小,供应链金融成为行业新宠。科技赋能,看似遇冷的金融科技企业实则暗藏汹涌,新金融智变已成趋势,金融科技又该如何在不断变化的新技术中实现技术与金融更有效的融合?

图为:涌泉金服CEO张椿

“这既是机遇又是挑战,行业领导者越是在这个时候,就越是要勇敢承担先行者的角色,为金融科技行业发展搭桥铺路。”张椿说,“过去,涌泉金服领先行业一步,引入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前沿技术,自主研发了国内首个全线上“一站式”智慧供应链金融系统,已相继完成布局石化、汽车、商贸批发、建筑装饰四大供应链金融板块。未来,涌泉金服将立足供应链金融,继续发挥自身金融科技优势,探索金融智变新趋势。”

立足供应链金融,引领新金融智变新趋势。金融智变,全面赋能金融机构,提升金融机构的服务效率,拓展金融服务的广度和深度,使得全社会都能获得平等、高效、专业的金融服务,实现金融服务的智能化、个性化、定制化,这与涌泉金服一贯坚持的普惠金融发展愿景相吻合。

猎云网2018金融科技产业创新峰会详情

猎云网2018金融科技产业创新峰会以“智变新金融”为主题,并于2018年8月3日在北京四季酒店举办。

此次峰会将有行业嘉宾重磅分享最前沿行业观点,共同探讨真正的金融智变;也有财经媒体、科技媒体深度参与合作。

参会嘉宾有金融科技企业大咖,也有投资机构大佬,他们均在各自行业深耕多年。另外,金融科技企业嘉宾涵盖智能投顾、智能风控、消费金融、汽车金融、互联网证券、互联网保险、互联网借贷等多个细分领域。

猎云网金融科技峰会,行业人士为您讲解科技如何赋能金融,智能金融又为企业带来哪些便利!

对于行业的疑问,如:金融科技产业该如何突破现状?传统金融与新金融会碰撞出怎样的惊喜?技术与金融如何融合?技术又如何塑造金融的“智慧大脑”?各新金融细分领域如何在困境中发现新模式、新生态?以及新金融的创新创业与投融资机会在哪?通过峰会,让行业人士齐聚一堂,各抒己见,寻找最佳解决方案。

篇6:农村金融资料

[ 作者:丰 华 | 转贴自:本站原创 | 点击数:2293 | 更新时间:2008-11-26 | 文章录入:imste2008年 第 7 期 ]

(呼伦贝尔学院经贸分院,内蒙古 海拉尔

摘 要:文章分析了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在农村金融机构的功能定位、民间金融的监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通过完善农村政策金融体系、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提高农业保险体系对农村经济的保障作用和规范保护民间金融等途径来为“三农”提供金融服务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村金融体系;农村金融机构;民间金融

中图分类号:F83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6921(2008)07—0012—0

2农村金融是农村发展的重要支柱。“三农”问题的解决,在很大程度上直接或间接依赖于农村金融的发展和支持。农村金融改革也是未来金融改革的重中之重。

中国农村金融体系变革,走的是一条“机构路径”,在经历二十几年的改革后,已初步形成了以农村信用社这种合作金融为基础,农业银行这种商业金融和农业发展银行这种政策金融各司其职,邮政储蓄银行和村镇银行、专营贷款业务的子公司和资金互助社三类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为补充的彼此分工合作、相互配合的农村金融体系。但是,这种只是注重农村金融机构的存在形态的变革,是否能够满足农村经济对金融资源多层次、多元化的需求,农村金融机构整体功能是否能够有效发挥还有待研究。针对目前农村金融体系的状况,本文分析了农村金融体系的现状,并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存在的问题

1.1 农村金融机构的功能定位不明确

目前农业发展银行、农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和农村信用社以及三类新型金融机构的职能分工在很大程度上存在混淆和冲突,具体表现在:①农业发展银行在功能定位和资金来源上受到局限,其盈利水平低,业务范围非常狭窄,功能退化,力度弱化,难以承担我国政策性金融的重任。后期的政策调整使其仅在农产品收购方面发挥着政策性金融组织的作用,退化成粮棉的收购银行,而亟须政策扶持的农业开发、农业技术进步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却得不到应有的政策性金融支持。②尽管目前农业银行还承担着农村扶贫、农业综合开发以及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农村政策性金融业务,但为获取足够的资金来源和高额回报,应对外资银行的挑战,几年来实行商业化改革,实施了一系列限定农业贷款政策,其信贷重心正由农村转向城市、由农业转向商业。在负债业务上,高息揽储使得资金成本大大提高。因此,农业银行对农村经济的支持作用日渐减弱,在农村金融的主导地位不复存在。③农村信用社作为我国目前惟一的为农民提供金融服务的金融机构,存在产权不清,治理结构不完善,股东权益不明确,信贷管理运作不规范,风险责任未落实等问题。此外,服务“三农”的政策性与农村信用社本身的商业性要求有一定的矛盾,金融产品天然的趋利性使得大量信贷资金通过种种渠道大量流失。不能完全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其改革没有实质性进展。

邮政储蓄银行的市场定位主要是面向“三农”,服务三农的定位要求邮政储蓄银行的资金取之于农,用之于农,而逐利动

机又驱使邮政储蓄银行从农村抽取大量资金转移到城市运作,使大量农村资金非农化。此外,由于没有开办贷款的经验,邮储银行在经营业务初期将更倾向于审慎的原则。这将导致农民依然无法获得急需的贷款,因为最稳妥的放贷需要抵押物,但农民一般都没有可作为抵押物的资产。没有明确的市场定位也将成为邮储银行今后正常发展的障碍。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中,在村镇银行的发起人中,社团法人则被排除在外,未真正实现将多种民间资本纳入农村金融领域的政策意图,也不利于运行绩效良好的社团拓展业务空间。外资非银行金融机构也被排除在外。新政缺乏配套的利率政策,面向“三农”提供金融服务的贷款数额小、成本高,风险大。资金互助社缺乏经营管理人员,资金规模制约发展,资金来源制约其可持续发展。

农村保险体系尚未完善,支农功能不健全,不能满足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结构调整的需要。农业保险有效需求不足;商业保险公司不愿提供农业保险服务;政府对农业保险的支持力度不够,大部分地区和城市没有实行地方财政对参加农业保险的农民给予保险补贴的政策。

1.2 民间金融缺乏必要的规范和保护

民间金融是指官方金融以外的金融形式与活动,主要有民间借贷、各种形式的合作组织、基金会、民间集资等形式。在我国农村正规金融机构提供的服务难以满足农村金融多元化需求的情况下,民间金融发展迅速,在扩大农村生产经营资金、活跃农村金融市场、提高金融效率,尤其是促进农村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促进了农村资金的运转和调节,从而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增长。据国际农业发展基金组织的研究报告,中国农户来自非正规金融的贷款大约为来自正规金融机构的四倍。这表明农户大部分资金借贷是在农村内部解决的,但政府一直未把民间金融视为合法,加上其自身规模的限制,大大限制了民间

金融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另一方面,民间金融组织和借贷活动,建立在个人信用和关系网的基础上,其运行仅仅依赖于传统的社会公德来约束,在缓解了农民贷款难的问题的同时也加大了农民的债务负担和农村的金融风险。此外,民间金融是在体制外和政府监管之外进行的,其融资活动可能与国家宏观调控目标相抵触,增加了宏观调控的难度。完善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对策建议

2.1 改革农村金融机构体系

目前我国的农村金融体系从形态上看似乎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农村金融体系,实际上各个金融部门功能发挥不完善,既不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更不符合金融日益成为经济的核心的大趋势。因此需要对农村金融机构的功能进行重新定位,使农村金融真正做到为农民服务。

2.1.1 加强政策性金融的支农力度。政策性金融是世界各国政府为支持农业普遍运用的重要手段,其本质是财政手段和金融手段有效结合,弥补金融市场“失灵”。首先,由于农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承担着较多政策性金融产品的供应任务,因此,要把农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中的政策性金融业务分离出来,将农业银行代理的政策性金融业务划归给农业发展银行,对农业信用社承担的农业开发性贷款等政策性较强的贷款,也应划转给农业发展银行,统一由农业发展银行集中管理,充分发挥政策银行的优势。其次,针对农业发展银行业务单一,难以发挥政策性金融职能的局面,合理界定它的业务范围, 使农业发展银行真正从单纯的“粮棉油银行”转变为支持农业开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结构调整甚至是农产品进出口的综合型政策性银

行。

2.1.2 加强农业银行对农村市场有效金融需求的服务。作为商业性银行的农业银行应增加对农村金融的支持。保留农业银行在农村的营业机构,可以代理农村信用社汇兑结算业务,有利于解决农村信用社“汇路不通”的问题;农业银行资金力量相对雄厚,政府可以出台优惠政策或财政补助,引导农业银行向农村投放资金,为农业开发和农业产业化经营提供规模较大的资金,为农民提供信用卡业务等现代金融服务。

2.1.3 进一步推进农村信用社的改革。农村信用社是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好坏直接关系到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的大局。因此应尽快落实农村信用社各项改革的政策措施,化解农村信用社历史包袱,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转换经营机制,实现所有者与经营者的激励相容,使其真正成为农村金融市场的主导者,增强支农实力。

首先,明确农村信用社的市场定位。农村信用社作为市场主体与为“三农”服务的方向存在矛盾,而其可持续发展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实行或坚持了本身差异化的准确市场定位,是否将客户定位在农产、小企业、个体工商户等不起眼的小客户身上,而不是与大银行去展开竞争。因此农村信用社应立足农业、扎根农村、贴近农民,坚持为“三农”服务的市场定位,成为县域经济金融服务的主平台,成为农民自己的银行。

其次,加快深化产权制度改革,明晰产权关系。对历年累计的产权不明的资本可以明确为国有,实行委托经营或者出售,将农村信用社可以计量的出资股权化,明晰农村信用社的归属权;国家作为最大的出资人,其出资部分可以以股权形式加以确认,由省财政作为政府出资人的代表,行使其所有者的职;完善农村信用社的股权机制,允许股价浮动,允许股权流动与退股。

再次,进一步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农村信用社要根据农村经济变化和信贷需求,更新服务理念,增加服务手段,创新金融产品,及时向农户提供多元化金融服务。在贷款投向上,既要支持农户的生产经营加工,又要适当支持农户的投资和消费,做到为农业的产前、产中和产后提供。

2.1.4 加快邮政储蓄银行的改革。有着庞大的资金规模是邮政储蓄的优势,但要真正转变为商业银行并不容易,因此应尽快建设相应的管理体制和风险防范机制。针对农村资金倒流城市问题,要研究制定邮政储蓄资金有偿回流农村的机制,利用网络优势,开办零售和中间业务加大支农力度,更多地在农村开展业务,并且尽可能加强与农村金融机构之间的业务合作。

2.1.5 加快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应当明确市场定位,这是能否保持竞争力的关键。目前其可以瞄准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较少涉及的领域,抓住大型金融机构收缩农村分支机构和调整经营战略的时机,加快发展。适当加强与大中金融机构的合作,以发挥自身的优势与特长,提高竞争力。业务经营进行灵活调整,开发和创新差异化的金融产品,加快建立存款保险制度,更好地满足农村客户的金融服务需求。

2.1.6 大力发展农村保险业。应在农村建立专门的政策性国家农业保险机构,专门办理农业种植业和养殖业保险等保险。对商业性保险公司提供的农业保险业务,也应给予相应的税收等政策优惠,以刺激其继续开办农业保险的积极性,分散农业经营风险及涉农贷款风险。随着金融的全球化和金融的一体化,金融的混业经营已是大势所趋。因此,农业银行、小额信贷金融机构等可以凭借其在农村的机构网点开展农村保险业务,拓展农村市场,通过业务的多元化来化解和分散风险,在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自身也得到良好的发展。此外,引导农民和农村合作经营组织建立农业保险合作社。由此,形成以农

业保险公司为主导,多元化、多层次、全方位的农业保险体系。

2.2 加强对民间金融的引导和规范

我国农村民间金融的蓬勃发展的原因是正规金融的服务不到位,而民间金融具有交易成本低、市场效率高、信息渠道广和经营灵活、适应性强的特点。因此,关于民间金融,重点在于通过法律约束和政策指导,进行规范和引导。从完善法律、制度、政策入手,在严格市场准入条件、提高准备金率和资金充足率及实行风险责任自负的情况下,引导和鼓励民营的小额信贷银行、合作银行、私人银行等多种形式的农村民间金融组织合理健康发展, 将大量民间信用资金纳入公开化、规范化的运营系统当中,由金融监管当局进行管理和监控,以降低监管成本和金融风险,增加农村金融的服务供给,满足“三农”多层次、多样化的融资需求。

同时,对不正常的民间金融活动加强限制,必要时坚决取缔;净化农村民间金融发展的环境,对各种诱导农村金融消极发展的因素要严厉打击。

上一篇:快乐的中秋节250字作文300字下一篇:行政后勤工作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