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金融体系

2024-05-06

科技金融体系(精选十篇)

科技金融体系 篇1

1 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特点及现状

科技型中小企业具有技术创新能力强、成长快、收益高、风险大、固定资产少等特点。这些因素决定了其融资的特点:创新性强和高投入性决定了科技型中小企业资金需求旺盛;发展的非规模性容易导致其融资渠道单一, 内外源融资比例失调, 银行难以实现规模效益, 依靠自有资金和民间资金的比例高企;风险大、可提供抵押的固定资产少, 导致融资成功的可能性较低。

目前, 大多数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来源主要是自筹资金、政府扶持资金、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自筹资金一般为法人个人财产、合伙人或股东的自有资金、民间资金以及企业经营性融资资金 (含客户预付款和供应商的分期付款等) ;政府扶持资金主要包括政府面向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财税扶持资金、贷款担保资金和专项支持基金等;直接融资包括科技型中小企业以债券或股票的形式公开向社会筹集的资金, 也包括风投资金;间接融资主要指各种短期及中长期贷款等。

(1) 自筹资金。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发展初期主要依靠内部融资, 以个人自有资金和私人股份为主。据统计, 多数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初始融资方式中, 自有资金占85%、民间借贷资金占15%。进入成长期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则需要大量的外部资金支持。 (2) 政府扶持资金。政府的扶持资金是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的重要来源之一。科技型中小企业外部融资10%左右为政府支持资金, 如各级科研计划、科技创新基金和科技企业孵化器等。 (3) 间接融资渠道。银行贷款仍然是科技型中小企业最主要的间接融资渠道。近年来, 银行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贷款规模有所增加, 成为企业自筹资金、政府扶持资金后的又一重要资金渠道。 (4) 直接融资渠道。主要包括创业投资基金和资本市场上市融资。

2 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体系存在的问题

(1) 商业银行的信贷约束。一是银行以利润为目标, 为防范风险减少损失, 存在重大轻小的倾向, 忽视了对中小企业的投入。而大企业的信贷风险比中小企业低很多, 同样是放贷, 在贷款管理上对大企业的管理效率高、管理成本低、贷款程序要简单, 因此, 从效益角度讲, 银行更愿意贷款给大企业。二是受信贷管理体制的限制, 基层银行贷款权力有限, 难以及时方便地满足中小企业资金需求。三是信贷营销品种单一, 对中小企业只开展担保贷款, 不发放信用贷款, 限制了贷款投放。目前的银行信贷业务创新还不够, 还未找到适应中小企业特点的、能有效地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信贷模式和金融产品。银行在中小企业贷款方面的创新有些只是将传统业务进行简单的整合。

(2) 科技型中小企业自身的缺陷。一是高风险。科技型中小企业在我国发展的时间较短, 在不同的生命周期面临着不同类型的风险。由于科技型中小企业主要从事新技术的开发与应用, 新技术能否研发成功以及能否顺利转化为产品, 市场推广能否获得预期的收益都面临不确定性。在其成长过程, 银行面临着风险, 但收益却相对固定。当企业创业成功, 银行却难以分享其收益。二是信息不对称。与一般中小企业不同, 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资产中无形资产占很大部分。银行对新技术的价值很难评估, 虽然科技型中小企业可以提供有关技术的市场前景预测, 但往往是站在自身的角度进行评估, 可能高估其资产价值。此外, 大多数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时间较短, 银行也难以了解其信用状况。加上管理不完善、财务制度不健全、财务信息不透明等, 使得银行很难对其资金偿还能力给出准确的评估。三是抵押物少。为降低贷款风险, 银行一般要求提供抵押物。多数科技型中小企业是靠创建者自有资金创建的, 初创期往往难以提供可供抵押的有形资产, 能提供的可能是技术、专利, 甚至是创意。这些无形资产价值评估难、变现能力差, 很难作为抵押物来获得贷款。即使银行接受企业通过知识产权来质押融资, 一旦企业违约, 在现有的环境下也很难顺利将知识产权按预先确定的价值转让。

(3) 社会担保体系不健全。目前, 我国担保机构主要有三种类型:政策性信用担保机构、企业间互助担保机构、民营商业性担保机构, 其中以政策性或准政策性的担保机构为主体。信用担保机构对分散银行贷款风险有积极作用, 但是目前我国担保机构发展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担保机构自身不规范、规模小, 资金来源大多靠政府拨款, 缺少有效的制度保障, 资金来源比较单一, 持续性差, 难以充分满足中小企业对担保资金的需求。二是风险分散的机制缺位, 按照国际惯例, 担保贷款的违约风险应当由担保机构和金融机构按比例共同分担, 一方面可以减少担保机构的风险损失, 另一方面可提高银行对贷款风险的全程把控的积极性。三是从担保公司内部管理看, 由于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保护, 社会信用体系不完善, 专业人才缺乏, 风险防范措施不到位, 担保机构的生存和发展也受到很大挑战。

(4) 资本市场融资能力弱。主板市场上市条件过于严格, 科技型由于中小企业规模小, 难以满足主板上市条件, 现行发审制度主要考察经营业绩、盈利能力等指标, 而对研发能力、技术水平、成长性等缺乏相应的考虑。创业板发行制度的改革不到位、保荐工作质量不高。新三板融资功能不强, 企业对三板市场积极性不高。创业投资体系还没完全建立, 创业投资资金渠道狭窄、退出机制不健全、人才供应不足、运行机制不够健全。

3 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体系的建议

3.1 健全社会信用体系

积极促进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 推动相关中介机构的发展, 鼓励中介机构开展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信用评级、信用信息征集、信用记录调查等业务。制定权威的信用评审体系, 建设统一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信用记录数据库, 开展查询系统, 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合作, 促进信用信息共享, 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 强化银行放贷的动力。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超过其他企业, 但目前人民银行现有的中小企业征信系统中, 没有单独对科技型中小企业进行分类, 忽略了科技型中小企业持续创新能力和增长潜力, 应在原有中小企业信用评价指标体系的一级指标中加入体现企业科研状况指标如创新能力、技术风险、成长素质等。同时要引导科技型中小企业不断加强管理, 完善内部控制, 对拥有自主产权而且经营规范、信用良好的科技型中小企业, 提供金融税收方面的扶持和优惠;对产权不清晰、管理制度不健全的企业要督促整改;对通过造假欺骗手段获取贷款的企业要加大处罚力度。

3.2 完善担保体系, 创新担保方式

一是要建立再担保机制, 设立省级再担保公司, 实行政策性引导、公司化管理、市场化运作模式, 为商业担保机构或者民间互助担保机构提供必要的再担保, 解决担保机构风险过度集中的问题, 强化担保机构的担保能力。二是要为担保机构的发展创造良好条件。要完善现有的风险分担模式, 改变贷款过程中银行将风险全部转嫁给担保机构承担的情况, 建立合理的风险比例共担机制, 改变担保机构的不对等地位。同时加大对担保机构的扶持力度, 培育和壮大担保机构, 建立和健全风险补偿机制, 支持担保机构加强管理。三是要发挥政府财政扶持资金的引导作用, 鼓励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信用担保。通过设立专项投融资担保基金, 为具有发展潜力、高成长性、良好市场前景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提供担保, 或对科技三项费贷款贴息、科技有偿资金使用进行信用担保等, 提升银行贷款意愿和信心;同时积极引导民间资金投向担保基金, 借助担保机制的放大效应, 撬动更多的增量信贷资金投向科技型中小企业。四是创新担保方式。科技型中小企业以技术为本, 资产规模小, 无形资产居多, 可以对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完善的基础上, 开展以知识产权为担保标的的担保融资;尝试以未上市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股权、著作权、专利权等作为反担保物, 突破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反担保限制;对那些具备大量订单的企业, 可以开展订单担保贷款创新;积极开发集合信托担保产品, 实现政府、信托、担保和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四方共赢。五是鉴于互助担保机构与商业担保机构基本没有确定监管机构的情况, 尽快明确担保机构的统一监管机构, 加强统一监管, 促进规范、稳健运行。

3.3 促进银行产品创新和体系建设

一是开展产品创新。目前商业银行仍然是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的重要渠道, 其业务模式、产品形态对后者有重要影响。科技型中小企业作为高成长性的企业, 也是银行潜在的业务和利润的增长点。找准两者的利益交叉点, 促进银行信贷业务、贷款模式的创新十分必要。银行如果能以丰富的金融产品为企业提供综合服务, 就可以与科技型中小企业形成紧密的合作关系, 做到彼此促进共同壮大。当前, 政府应促进银行面向科技型中小企业进行融资创新, 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不同生命周期的不同特点, 开发新的信贷业务形态、金融产品和衍生工具, 借鉴发达国家经验, 在无形资产担保、质押方式方面加快创新, 将知识产权、商标权、应收账款等纳入质押范畴, 丰富商业银行放贷类型。同时充分利用社会征信体系, 甄别信用好的、有发展潜力和市场前景的科技型中小企业, 逐步开展关系型贷款。二是完善风险补偿机制。相比大型企业, 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风险大、管理成本高, 较多的贷款笔数, 也加重了银行日后资产保全的负担, 加大了风险, 因此, 通过补偿基金给予银行的贷款损失一定比例的补偿如贴息、不良贷款的比例分摊等, 有利于提高银行放贷的积极性。

3.4 完善资本市场建设

(1) 构建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做好主板、中小企业版、创业板市场间的衔接, 扩大中小企业板和创业板上市容量, 引导科技型中小企业充分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根据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行业特性, 加强核心技术信息以及强制性盈利预测信息的披露等制度, 推进上市公司信息的公开化和透明化, 增强投资者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认知。

(2) 促进风险投资业发展。对风险投资给予一定政府补贴、税收优惠、金融支持等, 加强风险投资法律规制建设, 保障风险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适当拓宽其经营形式, 建立和健全风险投资退出机制, 促进风险投资的规范发展。

(3) 建立企业集合发债融资平台, 发行科技型中小企业可集体债券。

(4) 强化产权交易市场的发展。完善产权交易市场法律规制, 培育合格的市场主体, 为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股权、产权交易搭建价值发现平台, 提高产权交易市场的服务水平, 促进产权交易市场的业务流程及控制机制的进一步市场化。

参考文献

摘要:科技型中小企业具有成长迅速、风险大、固定资产少等特点, 其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融资难的困境, 构建和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金融支持体系, 对于促进我国科技产业的发展以及金融体系的完善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科技,中小企业,金融,体系

参考文献

[1]马秋君.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及解决对策探析[J].科学管理研究, 2013 (02) .

[2]石曦.中小企业民间融资的适应性与风险防范[J].中国商贸, 2013 (14) .

科技金融体系的研究综述 篇2

科技金融体系的研究综述

学 生: 宁媛 学 号: 201207030310 院(系): 管理学院 专 业: 市场营销 指导教师: 郑军婷

2015 年 9 月10日

科技金融体系的研究综述

摘要:金融是产业商业化和市场化的重要平台,在市场经济体系下,科技工作要想实现对产业进一步的提升作用,必须建立起科技金融体系,通过市场与科技的有效结合,达到对产业振兴和发展的支撑与保障作用。本研究从科技金融的概念出发,并介绍我科技金融体系的现状与问题,最后在分析科技金融体系结构的基础上,提供了构建科技金融体系的措施和建议,希望对科技金融体系这一新生事物的发展和完善有所启迪,起到到对产业发展和科技工作的促进。

关键词:科技金融,科技金融体系 科技金融的概述

科技金融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将科技与金融两者的关系统一于服务产业发展的新型模式和手段,既是科技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发展,也是金融工作的不断创新。当前对科技金融有着不同的理解,一些市场经济学者认为科技和金融需要在市场上得到统一,这样才能使产业和社会得到整体性发展;另一些金融学者认为科技和金融有着相互促进、互动共生的关系,科技金融就是利用二者间双向的发展与需求而形成的新型金融创新;还有一些科技管理者认为科技金融是一个崭新的整体概念,不能片面地割裂和分开,职能将科技金融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深入理解和探析。本研究从体系的角度将科技金融定义为:以科技和金融创新为建 1 设基础,以市场化、产业化的发展为导向,组建起为科技与金融相互融合的平台,通过资源的整合、系统的调整完成科技金融的建设,达到对产业和企业科技金融的支持,进而推进金融资本和高新技术向优势产业和企业流动,达到实现企业、社会、科技金融共同发展的目标[1]。邓天佐[6]认为科技金融内涵渗透于“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科技金融系统具有多要素、多层面、多维度构成特征,包括3个层面:金融创新、科技创新、管理创新,科技金融产业与现代科技服务产业,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孕育催生先导性产业。2 我国科技金融体系的现状

党的十六大以来,提出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思想,从此我国科技金融体系也进入了发展的新阶段。党的十八大也提出了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和提高大中型企业核心竞争力,支持小微企业特别是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的方针,这对我国科技金融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引作用。

我国科技金融体系建设现状可以从科技金融政策,科技信贷,科技资本和科技保险来四个方面来分析。2.1 科技金融政策

2006 年公布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 一2020 年)》,规划纲要中涉及科技金融诸多领域,如银行信贷、资本 2 市场、保险、担保、创业投资等。颁布了科技金融方面的九个政策文件,初步形成了我国支持自主创新的的科技金融政策体系。2009 年底,国家层面出台的78 项《规划纲要》配套政策细则中,有20 多项属于科技金融范畴,内容涉及银行、保险、担保、创业投资、资本市场、债券等。2.2 科技信贷

科技贷款是为科研技术开发、科研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提供的债务性金融支持资金。根据科技贷款供给方的不同,科技贷款可分为商业银行科技贷款、政策性银行科技贷款和民间金融科技贷款,他们基本构成了我国科技信贷体系。

信用担保体系初步形成,拓宽了企业间接融资渠道,这些机构为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发挥了积极作用。2.3 科技资本

科技资本体系指科技企业通过资本市场进行融资的一系列市场,机构,机制政策的集合, 主要包括股票市场融资,债券市场融资,创业投资基金投资等方面[2]。1999 年全国发行的“有研硅谷”, 是我国大型科研院所独家发起上市的第一支股票,从此科技资本开始向高新技术企业敞开大门。为开拓高新区建设和高科技产业的发展,科技部推动和组织了“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企业债券”的发行。债券发行建立了高新区直接融资的渠道,捆绑发债也成为了中国科技金融工具的一个重要 3 组成部分。在高新技术企业登录主板市场的同时,中小企业板的推出也为高新技术企业提供了更多融资渠道,表明对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资本市场正逐步走向完善。1999 年在上海成立了中国第一家技术产权交易所,产权交易所为科技企业提供股权质押,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服务,良好地支持了科技企业的发展。2.4 科技保险

我国在科研经费投入,科研技术,科研环境等方面相对于美国等发达国家还存在一定差距,而科技保险的发展对企业科技创新活动的融资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能通过科研保险来改善我国科研环境,促进科研资金的投入,为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带来了良好的助推剂[4]。3 我国科技金融体系主要问题

从对我国科技金融体系现状的分析,可以看出随着我国经济制度的不断改革和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我国科技金融体系也正不断完善,但是由于我国科技金融体系建设起步较晚,所以现在还存在较多的问题,这个体系还不是一个成熟的体系。主要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我国科研经费筹资结构中金融机构所占比例较小,科技金融的总体水平不高,对科技发展的支撑作用还要继续挖掘。第二,融资能力不强,缺乏有效融资渠道,由于商业银行不愿意贷款给有高风险的高新技术产业,导致这些高风险,高投入的科技企业的资金需求很难得到满足[3]。第三,政府政策不够完善,缺乏有效的风险补偿机制和信贷倾斜 4 政策使银行对投资高风险的高新技术企业缺乏动力。第四,科技金融中介服务能力弱,大部分科技金融中介服务机构专业程度不高,执业行为也不够规范。第五,担保机构较少,政府担保和商业担保无法满足现在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需求。

从对我国科技与金融结合实践的分析,科技与金融结合实践的有序推进,领域不断扩展,成效显著的探索,有力地推进了我国的科技创新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但是,从总体上看,科技与金融的结合在我国的发展尚处于起步不久的阶段,还存在不少问题: 第一,理论探索欠缺,科技金融主体不清。目前国内系统研究有关理论问题的著作还不多,档次也不高,迄今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和科学规范的概念术语系统。

第二,科技金融创新片段化,没有系统性。由于科技金融工作的主管部门不明确,科技金融工作缺乏总体规划,统筹协调,导致科技金融创新活动具有片段化发展的特点。

第三,缺乏稳定的制度保障措施,相关机制不健全。有效的制度设计和安排可以弥补市场机制的失灵和不足,对科技与金融的结合起到积极的引导、鼓励和保障作用[4]。4 构建科技金融体系的策略和方法 4.1构建科技金融融资体系

融资是科技金融体系的核心,是科技金融体系运作和功能发挥的动力源泉,构建科技金融体系中要结合科技产品和成果的生命周期,建立起科学的融资体系,在做到对产业发展不断支持的情况下,开发出科技金融服务的新模式。在产品和成果处于研发阶段时融资体系要做到对风险的控制,尽量开发企业内部的资金做到对研发的支持。在产品和成果处于初创时期,科技金融体系要给予产业和企业风险投资的支持,做到对风险的防范和对产业发展的支持。在产业和陈国处于稳定时期,科技金融体系可以通过证券化、规范化的方式进行容易,以确保产业和企业得到快速地增长与扩展。当产品和成果处于衰退时期,科技金融体系应该力主通过并购和重组来实现企业的转型和产业的更新,使其顺利进入到下一循环[7]。

4.2构建科技金融创新体系

科技的发展在于创新,金融的发展也需要创新,科技金融体系的构建同样离不开创新,要建立起政府、产业、科研、金融四为一体的联盟方式,采用积极的策略鼓励科技金融体系进行不断地创新,以适应市场的变化和科技金融体系的建设。要在取得科技金融体系创新的理论突破的基础上,结合产业、科研、金融的实际情况,建立起科技金融中展现的结构和体系,使科技成果更快地转化为市场产品,做到对科技金融体系创新的有力支持。4.3构建科技金融服务体系

科技金融服务体系的主体是科技金融第三方,包括科技金融中介机构、担保机构、信用评级机构、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就是为了科技金融第三方更好地发挥作用而制定的一系列机制,要在服务市场和服务产业的基础上,建立起科技金融中介体系、担保体系、保险体系、信用体系等体系,提高科技金融的服务质量。4.4构建科技金融创新平台

要力主由政府负责搭建、为科技金融参与各方进行综合服务的平台,如金融创新平台、研发孵化平台、技术共享平台、人才培育平台等,其主要功能是信息反馈、资源共享等,以创新来实现科技金融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4.5借助政府平台,降低运营风险

科技支行定位于为全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和新兴产业提供专业金融服务,促进创新型经济发展、培植战略性新兴产业,其支持和服务的对象有一定的特殊性。通过政府科技部门牵头,对包括各县级市在内的需纳入科技支行服务并需政府资源参与扶持的科技型企业,在科贷通企业认定标准的基础上.进行全面梳理.分类整合,筛选确定,确立了推荐支持科技企业的名录.并与科技支行对接,从而有针对性地培育和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由政府财政部门牵头建立完善的风险池基金。科技部门和财政部门等.对风险池基金制定完善的管理办法,并形成联合会办制度。

4.6构建多方位合作体系,分散贷款风险

一是与保险公司合作。根据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特点.积极开发适合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保险产品.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向银行融资提供履约保证保险.弥补现行信用担保体制在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方面的不足。二是与担保公司合作[8]。在实际操作中.科技担保公司为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银行贷款提供优惠费率(如1%)的担保,实行保本经营,略有微利。政府对科技担保公司进行保费补贴,标准可为担保余额5%o。三是与创投公司合作。银行与创投、风投公司合作进行银投联贷。风险投资机构投资的企业基本涵盖了各个行业的优质企业包括科技型企业.加强同风险投资机构的合作,可分享创投机构的客户,同时取得私募基金的托管,增加银行存款[9]。5 对我国科技金融体系发展的几点建议

二十一世纪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科技,如何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成经济效益对我国经济水平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就需要更好地完善我国科技金融体系,针对现在我国科技金融体系存在的这些问题提出一下几点建议:

(1)设立专门性的科技商业银行,科技商业银行的主要客户群是那些具有高风险和高回报的高新技术企业,使银行对科技企业的服务更加专业化

8(2)加快培育科技小额贷款公司的成长,拓宽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和提高融资的灵活性[10]。

(3)培养科技金融服务人才,使我国科技金融服务方面更加专业化。(4)充分发挥政府在科技金融中的引导作用,政府要加快科技金融相关法律法规的建和完善,使科技金融服务机构更加规范。政府要建立风险投资补偿机制和信贷倾斜政策,提高金融机构对科技企业的贷款的内在动力[11]。6 结语

科技金融的机制体制不断完善是未来中国落实创新驱动战略的关键所在。只有建立风险投资、科技信贷、创业并购、资本市场、互联网金融以及科技保险、租赁、担保等内容互相配套的科技金融体系,才能破解资金与技术的对接难题,才能真正支持企业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业态,加快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用创新的办法挖掘巨大的内需潜力,突破能源资源和环境瓶颈制约,促进服务业、高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推进结构优化升级,实现经济持续增长。

参考文献

基于产业视角的科技金融体系构建 篇3

【关键词】科技金融体系;产业;构建;产业链;融资;服务

1、前言

产业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和现代化进入,在市场经济结构中科技和金融得到整合和统一,科技金融成为当前科技与金融工作相互结合的重要途径。科技金融体系可以为产业的发展提供科技基础和财富源泉,有了科技金融体系产业现代化和商业化的目标就有了实现的可能。当前科技管理的有识之士已经看到了科技金融体系建立的重要价值,纷纷开始了对科技金融体系的研究与应用,但是由于科技金融体系的相关理论处于落后和停滞的局面,出现了科技金融体系研究的质量与水平得不到提升的实际问题。新时期应该从科技金融的定义出发,在明确科技金融体系的结构特点基础上,立足于产业发展的视角,构建出适应市场和产业的新型科技金融体系,以达到对社会、经济、科技等全方位的发展与提升作用。

2、科技金融的概述

科技金融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将科技与金融两者的关系统一于服务产业发展的新型模式和手段,既是科技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发展,也是金融工作的不断创新。当前对科技金融有着不同的理解,一些市场经济学者认为科技和金融需要在市场上得到统一,这样才能使产业和社会得到整体性发展;另一些金融学者认为科技和金融有着相互促进、互动共生的关系,科技金融就是利用二者间双向的发展与需求而形成的新型金融创新;还有一些科技管理者认为科技金融是一个崭新的整体概念,不能片面地割裂和分开,职能将科技金融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深入理解和探析。本研究从体系的角度将科技金融定义为:以科技和金融创新为建设基础,以市场化、产业化的发展为导向,组建起为科技与金融相互融合的平台,通过资源的整合、系统的调整完成科技金融的建设,达到对产业和企业科技金融的支持,进而推进金融资本和高新技术向优势产业和企业流动,达到实现企业、社会、科技金融共同发展的目标。

3、科技金融结构体系的产业视角解读

通过科技金融体系的运行与完善,发挥科技金融服务于产业的作用。在关注金融服务于产业的同时,必然会带动科技、金融实体元素自身的发展,最终两者将会以双螺旋结构结合,进而对产业资源(即科技资源和金融资源)进行整合创新,实现原有产业的转型升级。随着科技金融体系持续不断地朝向有序状态发展,将会催生出新的产业———科技金融产业,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4、构建产业视角下科技金融体系的策略和方法

4.1构建产业化的科技金融融资体系

融资是科技金融体系的核心,是科技金融体系运作和功能发挥的动力源泉,構建科技金融体系中要结合科技产品和成果的生命周期,建立起科学的融资体系,在做到对产业发展不断支持的情况下,开发出科技金融服务的新模式。在产品和成果处于研发阶段时融资体系要做到对风险的控制,尽量开发企业内部的资金做到对研发的支持。在产品和成果处于初创时期,科技金融体系要给予产业和企业风险投资的支持,做到对风险的防范和对产业发展的支持。在产业和陈国处于稳定时期,科技金融体系可以通过证券化、规范化的方式进行容易,以确保产业和企业得到快速地增长与扩展。当产品和成果处于衰退时期,科技金融体系应该力主通过并购和重组来实现企业的转型和产业的更新,使其顺利进入到下一循环。

4.2构建产业化的科技金融创新体系

科技的发展在于创新,金融的发展也需要创新,科技金融体系的构建同样离不开创新,要建立起政府、产业、科研、金融四为一体的联盟方式,采用积极的策略鼓励科技金融体系进行不断地创新,以适应市场的变化和科技金融体系的建设。要在取得科技金融体系创新的理论突破的基础上,结合产业、科研、金融的实际情况,建立起科技金融中展现的结构和体系,使科技成果更快地转化为市场产品,做到对科技金融体系创新的有力支持。

4.3构建产业化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

科技金融服务体系的主体是科技金融第三方,包括科技金融中介机构、担保机构、信用评级机构、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就是为了科技金融第三方更好地发挥作用而制定的一系列机制,要在服务市场和服务产业的基础上,建立起科技金融中介体系、担保体系、保险体系、信用体系等体系,提高科技金融的服务质量。

4.4构建产业化的科技金融创新平台

要力主由政府负责搭建、为科技金融参与各方进行综合服务的平台,如金融创新平台、研发孵化平台、技术共享平台、人才培育平台等,其主要功能是信息反馈、资源共享等,以创新来实现科技金融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5、结语

科技金融体系的建设应该立足于产业视角,要加强科技金融体系对产业重整和产业创新的服务,扩大科技金融体系的服务空间和领域,在加速产业转型和产业链壮大的基础上,实现科技金融体系的不断完善,进而做到科技金融产业的建设和发展。当前建设科技金融体系要结合产业政策和产业实际,遵循产业、科技和金融发展的客观规律,合理设计科技金融体系服务产业、发展产业的步骤和环节,进而形成科技金融体系建设和产业体系提升的重点,将科技金融体系与产业发展有机地统和起来,做到对科技、金融、产业全方面的发展促进。

参考文献

[1]龙云安,李泽明.科技与金融结合机制突破的研究[J].管理科学研究,2012,30(1):109-112.

[2]王建中,田云,高祥.基于DNA双螺旋原理的科技金融体系构建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2):35-39.

[3]李心丹,束兰根.科技金融:理论与实践[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3.

[4]耿中元,王雅杰,惠晓峰.黑龙江省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建设的战略重点[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29(3):49-52.

科技型中小企业金融支持体系构建 篇4

1.科技型中小企业金融的特征

科技型中小企业对促进我国高新技术产业进步、推动国家创新综合实力提升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其规模较小、创新投入风险较高,在创业初期会遇到各种困难,而资金不足是阻碍其发展的关键因素。

科技型中小企业金融的特征:一是高风险性。科技型中小企业除了企业运营风险和财务风险之外,还要承担难以预测和规避的由于产品研发不确定性导致的风险。二是高盈利性。虽然其产品研发有较高的风险,但是如果研发成功并得到市场认可,则很容易获得超额收益。这也是如今科技型中小企业蓬勃发展的重要原因。三是高专业性。科技型中小企业金融是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总称。[1]由于高新技术和知识产权是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核心,因此,在为其提供金融服务时必须具备相关专业知识。

2. 构建科技型中小企业金融支持体系的必要性

构建科学合理的金融支持体系,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有重要的作用,并对优化社会资源配置、调整科技产业结构、促进科技进一步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一是可缓解其在创业初级阶段面临的启动资金不足、技术和人力资源闲置问题。二是合理的金融支持体系,能够有效提高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信用额度。三是通过与投资者建立合作关系,并充分学习其企业管理和经营经验,可优化中小企业的治理结构,改善内部管理状况。[2]

科技型中小企业金融支持体系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商业银行的信贷约束

(1)银行为了减少资金风险带来的损失,从自身利润角度出发,往往重视对大企业的资金投入,而不愿意对中小企业投入贷款。

(2)银行对中小企业信贷营销开放的种类较少,如只开展担保贷款,限制对信用贷款的投放,基层机构的贷款权利较小,不能及时保障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3]

2. 科技型中小企业自身存在的不足

(1)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主要工作是研发新技术、开发新产品。这个任务能否成功,以及成功之后新产品能否在市场上得到推广和认可都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

(2)对于科技型中小企业而言,无形资产占整个企业资产的绝大部分。这种情况下,即使企业提供了其研发技术和产品的市场预测,银行也很难进行准确的和专业的价值评估。加之很多科技型中小企业由于发展时间尚短,缺乏完善的财务制度和财务管理手段,银行很难正确评价其偿付能力。

(3)银行通常会要求贷款企业提供一定价值的抵押物以降低风险。[4]然而,科技型中小企业在企业创立初期能够提供的抵押物,只有专利或技术等知识产权。这些知识产权不易评估其价值,即使评估了价值,在企业违约之后也很难顺利转让或变现。

3.社会担保体系不完善

担保机构对银行贷款的风险分散机制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我国担保机构发展尚不完善,存在很多问题。一是担保机构规模较小,没有健全的制度保障体系,其资源主要来源于政府拨款,不能满足中小企业的需求。二是按照规定,违约风险应由银行和担保机构按照相应的比例共同承担,而这个机制目前仍不到位。三是担保机构的内部管理不完善,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缺乏,没有完善的风险防范和规避措施。

4. 没有健全的政策性金融扶持机制

目前,我国对小企业的融资服务做出了很多努力,如增设了各种针对中小企业的创新基金、科技企业孵化器、在政府引导下的银行和企业合作项目等。[5]但是,这些组织大多是地方性组织或部门性机构,所涉及的范围很小且财力有限,很难满足迅速崛起的科技型中小企业需要。

构建科技型中小企业金融支持体系的策略

1.加大政府的扶持力度

(1)鼓励开放性金融,发挥其积极作用。例如,国家开发银行的成立使开放性金融得到了发展。

(2)通过放宽对非正规金融的管制,为非正规金融提供一个合法的发展空间,并引导其向制度化和规范化发展。当然,减少限制不代表完全放任自由,还是有一定的主次关系的。例如,要鼓励互助借贷的形式,取缔高利贷,而对于民间互利性借贷应加以限制,也就是说,不同的形式应采取不同的对待方式。[6]

(3)不断完善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相关政策,出台专门的法律法规,为科技型中小企业金融体系提供良好的法律环境,保护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

2.正确选择金融支持方式

(1)在企业创办初期,主要是将具有一定价值的科技成果进行孵化。由于此阶段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没有抵押物、信用度低,且科技成果转化的成功率不能保证,因此,更需要政策性金融的支持。政策性金融支持具有天使投资的性质,是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创业初期的最佳选择。[7]政府可通过引导优秀的专业人才以天使投资者的身份进入企业,这样既有效解决了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资金不足问题,还能通过这些人员丰富的管理经验及专业技能,帮助科技型中小企业解决经营和管理上的问题。

(2)在企业成长期,由于企业的技术已经研发成功,新产品在市场上的形势较为乐观,企业的融资风险相对初期来讲较小,并且由创新层面转移到企业的经营层面。因此,企业投资的风险规避相对较为容易。此时,政府可利用其获得的信息,来吸引其他风险投资机构的注入,并采取一定措施降低机构的进入门槛,以及制定一定的税收优惠和补偿,从而为拓宽风险资金的来源渠道提供有利环境。

(3)在企业发展成熟期,政策性的金融支持应完全退出。由于此阶段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资产相对稳定,金融机构对于企业信赖程度提高,企业很容易获得银行信贷资金,并且可以根据自身实际需要来选择合适的融资方式。

3.创新间接融资途径

(1)设立科技银行。为了提供专业性和针对性的科技金融服务,建立专门的科技银行是有效途径之一。虽然我国科技银行的发展较晚,但也在缓解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上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为了降低风险,科技银行也应该与一定的风险投资或担保机构等进行合作,共同承担风险。

(2)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是指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知识产权的质押融资业务,例如专利权、版权以及商标权等。这样可以有效解决融资担保困难。[8]在实际运作过程中,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存在各种各样的障碍,可以通过设立政府专项担保资金、科技部门办理质押程序等措施,促进质押的公正性和专业性。

(3)集合保理融资。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科技成果商品化之后,通过销售形成了大量的应收款项,占用了企业的流动资金。集合保理产品可以帮助银行充分利用企业资金,减少融资的成本,提高收益率。

(4)产业集群内担保贷款。通常情况下,集群内的企业相对来说在融资方面更具优势。因为这些企业中会有一个或多个核心企业,其他中小企业可以利用核心企业的资信,通过其担保获得资金。同时,产业集群内的企业还可以由政府主导,建立互助性基金或机构,实现共同赢利、共同发展的愿景。

结论

构建科技型中小企业金融支持体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它是一个系统性的问题。需要综合考虑政府导向、社会环境、企业发展等因素,每一个环节都可能成为其中的阻碍,因此,需要各方共同坚持和配合,一步步完成。

摘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投资风险相对较大,融资难是阻碍其发展的关键因素。构建科技型中小企业金融支持体系,可有效改善企业的融资困境,促进企业稳定发展。

关键词:科技型中小企业,金融支持体系,构建策略

参考文献

[1]梁曙霞,李秀波.科技型中小企业金融支持体系的构建与作用机制[J].经济问题探索,2012(11):62-65.

[2]杨茜.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支持问题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08(5):109-111.

[3]刘素荣,刘玉洁.融资约束对企业成长的影响——基于创业板科技型企业数据[J].工业技术经济,2015(4):13-19.

[4]赵凤义,莫燕.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行为选择因素研究——基于企业的视角[J].现代商业,2009(8):270,269.

[5]徐璋勇.试论我国中小企业发展资金支持体系的构建[J].生产力研究,2004(7):155-157.

[6]朱至文.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J].改革与战略,2008(6):152-154,140.

[7]秦军.科技型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金融支持体系研究[J].科研管理,2011(1):79-88.

科技金融体系 篇5

首届海峡两岸金融科技文化

服务论坛

——科技&文化助力金融服务发展

一、论坛背景及目的随着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与深入,两岸金融交流已是十分广泛和活跃,也得到了两岸同胞的普遍认同和支持,人员往来也十分频繁。它反映的是两岸同胞推动两岸关系循序渐进的一个过程,也是两岸关系发展的一个客观的必然趋势,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需要。

为促进海峡两岸金融交流与合作,推动两岸金融市场稳定发展,便利两岸经贸往来,由国台办、中华海峡两岸交流促进会指导举办首届海峡两岸金融服务论坛。

本次论坛由联合国世界艺术发展基金主办,海峡两岸逾千名金融行业专家成员参加。本次论坛论题涉及:科技在金融服务企业发展中的作用和机遇;如何协调加快推进、两岸三地金融合作与共赢;网络时代的金融新业态;金融服务业在中国企业中的机遇和作用;科技化趋势下的金融服务业发展;海峡两岸金融业的发展与合作等各个领域,是一次与部级领导、行业专家学者深层研讨、面对面交流的极好机会,为促进本行业宏观发展,课题深入研究提供原动力。

本次论坛的主题为“科技&文化助推金融服务远航”,将为我们提供一次海峡两岸金融发展历程并关注未来挑战的机会。论坛将邀请一批有影响力的发言嘉宾,与来自社会各界的金融行业人士、政府官员共同探讨两岸金融与科技服务如何影响两岸经济发展,并造福两岸人民。/

4二、论坛组织

首届海峡两岸金融服务论坛组织单位:

主办单位:联合国世界文化艺术发展基金会

承办单位:苏州金石投资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梦文化集团

支持单位:苏州威联豪生酒店

凯悦资本

博汇文化传媒股份《尚品生活》杂志

鹏元征信有限公司

人民日报

协办单位:江苏淮安经济开发区、台湾演艺总工会、台湾创业投资协会、中国兵器工业集团、苏州阳澄湖数字文化创意产业园(江苏国家数字出版基地)、中华演艺总工会、苏州广电总台、上海卓衡投资咨询有限公司、台湾台北演艺经纪人工会、台湾华一银行、香港兆丰银行

参会机构:

 全国30多家经济开发园区招商局

 上海金融硅谷金融专家考察团

 100多家银行机构、信托公司、基金管理公司

 300 多家台商企业代表

三、论坛时间及会场安排

论坛时间:2013年5月10日——2013年5月11日

论坛地点:中国·苏州·苏州演艺中心

具体地址:苏州市金门路33号苏州市政府演艺中心

论坛议程安排请见于附属表格

四、部分参会名单

五、联系方式

客服热线:4008-853-918

电话:0512-***0

传真:0512-68832885

地址:苏州市广济南路19号西城永捷广场1108室

博客:http://blog.sina.com.cn/szjstz222

邮箱:admin@jinsuwang.com

网址:

科技金融体系 篇6

中关村是我国创新资源集聚区,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经过中关村管委会和园区各界的不懈努力,中关村不仅成为我国“双创”的中心,走在了全国的前列,也成为金融体系最完善,金融资源最集中,体制机制最领先的科技金融中心。“一个基础,六项机制,十个渠道”的中关村投融资模式,为各类金融机构搭建了良好的专业平台。中关村管委会领导实施的瞪羚计划贷款、信用贷款、贷款贴息、风险补偿等政策发挥了突出的引导和示范作用,在这一点上,经常有各类金融机构到中关村来调研,我们深深地感到中关村园区在金融体制建设走在了中国的前列,实际也是为广大科技金融创造了一个非常好的发展环境。

受益于中关村良好的产业基础和公共设施,北京银行通过积极的探索和长期的实践,打造了鲜明的科技金融、文化金融、绿色金融的特色平台,成为示范区建设和科技小微创业的一支重要的金融力量。

六个方面的探索

在多年服务“双创”过程中,北京银行以中关村示范区为主阵地和试验田,主要有6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创新战略合作模式。落实市委市政府和中关村管委会的要求,北京银行董事会、总行和中关村分行高度地重视,并持续地落实,将助力“双创”、服务中关村实体经济纳入了全行和分行中长期的发展战略,特别是2014年,与中关村管委会签订了新一轮的全面战略合作协议,三年给予800亿授信支持,其中服务“双创”是作为首要的任务。认真落实国家和北京市关于扶持“双创”的政策要求,北京银行积极参与了中关村管委会承办的“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活动和海淀区举办的“双创季”活动。

二是创新业务组织架构。在中关村管委会的支持下,北京银行在2000年率先成立了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部,2010年率先探索了小微企业的信贷工厂模式。2011年率先成立了中关村分行,2015年率先在中关村创业大街设立了小微支行。同年5月7号,李克强总理亲临视察,听取了北京银行科技金融和服务双创工作的汇报后,称赞“北京银行是区域银行中做得最好的一家”。

三是创新金融产品体系,在中关村管委会的领导下,北京银行在中关村地区率先落地实践了留学人员创业、瞪羚计划、信用贷款等,从最初的资产抵押到知识产权质押,从担保到信用,从结算、贷款到投贷联动,逐步形成了覆盖小微企业创业成长、成熟、腾飞阶段的50个品种体系。北京银行与车库咖啡合作,对初创期间的小微企业和创业团队提供了创业贷和创业卡服务,共发放创业贷款232笔,7175万元,累计为示范区1.1万家科技型小微企业发放贷款1600亿元。加强与中关村科技担保公司的合作,业务占比保持在60%以上。累计支持中关村60%以上的中小板、创业板企业和新三板挂牌企业。

四是创新风险审批流程。根据科技创新企业的特点,北京银行积极地探索和试点强化风险嵌入,优化审批流程,进一步提高操作的效率。在分行内部建立了“双创”企业业务报审绿色通道、三级审批,对信贷工厂、专营机构采取了分级授权,信贷工厂实现了风险嵌入,双线签批,500万以下采用“打分卡”准入技术,目前“双创”企业的贷款审批时间从过去的一周缩短至两天,对部分企业急需的可以分支行联动审批当天放款。

五是创新特色考核机制。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双创”,针对信贷工厂和专营机构,我们实施了差异化的激励机制政策,对小微业务执行差异化FTP利润,指标权重向小微金融、小微户数、科技占比倾斜,提高不良容忍度,并制订专门的绩效考核和专项奖励,来全面地调动基层单位和客户经理服务“双创”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六是创新培育创客的模式。围绕国家和北京市提出的“双创”政策,面对中关村“双创”发展的新态势,北京银行积极地探索从提供金融服务到培育创客方向转型,率先在示范区成立了中国银行业首家创客中心——中关村小巨人创客中心。中关村管委会和海淀区政府也分别授予我们“创新型孵化器”和“新兴产业孵化器”的牌子,目前创客中心已发展会员6200家,时代集团、展讯科技、广联达、神州租车、91金融公司的创始人成为创客导师,进行了培训辅导,孵化器基地免费入驻的7个创业团队,1027家会员获得了贷款91.8亿元,成功培育了91金融、掌游科技等新一代创新企业。掌游科技公司成立三年估值已超过亿元,天峋创新公司在全国的大学生创业大赛中获得总冠军,首笔投贷联动顺利地落地广厦网络公司。

与中关村共发展

在服务中关村、支持科技企业、培育创客过程中,北京银行自身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到2015年末,总资产将近达到了2万亿。按一级资本排名排在全球千家大银行第87位,全行小微贷款余额2351亿元,增幅19%,完成了监管机构“三个不低于”的监管指标。中关村分行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在360亿元,同比增长18.5%,其中科技领域的贷款余额达到了220亿,存量小微贷款数目也达到2586户。

在这个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伟大时代,北京银行将在中关村管委会的指导下,积极地履行社会责任,践行科技金融创新,重点我们在未来也要做好以下几个措施:

一是设立“双创”专项基金,我们将联合中关村发展集团等建设主体,来推动设立中关村科技创新创业基金200亿元,专项支持“双创”。

二是要做实创客中心培育创客职能。未来三年内要培育会员达到2万家,投放表内外融资1000亿元,带动投资2000亿元。

三是要推动投贷联动试点。中关村已经作为全国首批试点区域,北京银行已经作为首批的试点银行,我们将紧紧地抓住这一政策的机遇,做好试点来培育更多的创业企业快速地发展,打造中国中关村投贷联动的硅谷银行。

北京银行愿意与示范区各界齐心协力,积极地探索,勇于实践,共同把中关村打造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科技金融体系 篇7

在国家深化金融改革的背景下,南京市围绕重点产业和关键领域强化金融服务功能,实现金融业从单纯融通资金向综合金融服务转变,构建适应实体经济投融资发展需求的金融支持体系。南京河西CBD鼓励金融创新,构建多元化、全方位、广覆盖、可持续的金融支持体系,创新融资方式,重点发展和完善科技金融、产业金融、文化金融、互联网金融等特色金融体系。

1 健全科技投融资体系

建立和健全以政府引导的、以企业为主体的、以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相结合的科技投融资体系,形成全社会、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的科技投入格局,促进企业贸易投资便利化。

1.1 加强金融机构的管理,实现集聚

河西金融集聚区需要顺应外部经济环境与市场竞争环境的变化,集聚区金融机构的分布特点和资金流动状况,进而扩大区域金融的影响力与辐射力。

1.1.1 吸引金融机构的入驻

通过载体置换、租房补贴、规费减免等多种优惠政策,鼓励省市各类金融总部迁入河西金融集聚区;另外,还需要充分发挥南京作为第二批向境外金融开放的城市对外国投资者与投资机构的吸引能力,积极创造条件争取韩德法等外资银行、保险机构的入驻。

1.1.2 实现动态管理

对于入驻的金融机构,可有针对性地调整存贷比考核标准,降低金融机构运营成本,单列重点项目信贷专用额度,通过冲销坏账和资本金补贴等措施,打开金融信贷资金支持区域经济发展的释放通道。通过市场竞争机制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及资本运用效用,集聚区域内外可用资金,增加增量资金投入,促进区域间金融资本的合理流动,进而打造良性竞争、健康发展的生态环境。

1.2 拓宽资金流动渠道,促进金融交易。

河西金融集聚区在协调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中需要突出重点要素市场平台的发展,培育私募股权市场以及创新市场性金融产品,拓宽资金流动渠道是要点。

1.2.1 突出重点要素市场平台发展

建设各类要素市场,进一步发挥各类要素市场价格发现和资源配置功能。重点推动建立南京联合产权(科技)交易所、江苏股权交易中心与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和沪、深交易所的互联互通和转板机制,打造面向江苏、辐射全国的一流的区域性场外交易市场。支持南京联合产权(科技)交易所拓宽展示、融资、培育等功能,着力打造面向科技企业的一站式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加快推进南京石化商品合约交易中心建设和发展,建立与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的对接机制,探索开展原油期货交易,形成在全国有重要影响力的大宗油品交易中心、定价中心。大力推进碳排放交易、排污权交易等试点。

1.2.2 大力培育私募股权市场

每年继续安排1亿元的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运用阶段参股、直接投资、跟进投资、投资奖励和风险补偿等方式推动股权投资市场发展。鼓励社会资本参与设立私募股权基金,广泛引进、聚集、培育品牌基金、产业基金、并购基金等特色基金。完善扶持创业投资发展的政策体系,优化创业投资风险补偿流程。培育、挖掘优质项目资源,鼓励企业开放股权,引进战略合作伙伴。逐步完善私募股权基金二级市场,打造私募股权基金份额报价平台,试点私募股权基金份额交易,增强私募股权基金流动性。力争到“十二五”末,实现全市股权投资基金规模达到500亿元,科技创业投资额年均增长15%以上。

1.2.3 创新市场性金融产品

结合河西金融集聚区发展战略,丰富金融工具与产品供给,形成涵盖股票、债券、票据、期货、理财的多层次产品体系,打造财务管理中心,为区域项目合作提供资产的全方位管理服务。具体实施时,建立财政支持金融创新的财政激励机制,按照市政府财政预算,每年安排1000万元,用于鼓励和促进各类金融产品的创新,对创新性突出、经济社会效益和引领示范作用显著的金融创新产品予以奖励。

1.3 重视资产管理平台打造

通过重视资产管理平台的打造、资金规模的集聚,进一步成为金融中心发展的驱动力。

1.3.1 完善金融交易市场,完善金融资产管理中心的硬件配置

金融市场是优化金融资源管理配置的有效载体,是金融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平台。在江苏股权交易中心、南京石化合约交易中心等交易场所入驻CBD的情况下,在下一步的金融产业发展规划空间布局中要充分预留一定的完整面积专门用于其他金融市场的引进和培育。在引进市场上一方面积极争取上级支持,整合省、市资源,实现南京现有的交易所向商务区的转移;另一方面要与国内外交易所较为发达的地区如伦敦、纽约、上海、天津等地交易所经营机构或其行业协会联系,引进其交易所资源,或借助其力量组建交易平台,逐步培育起适应区域金融产业发展的市场体系。

1.3.2 打造金融服务高地,加快机构投资者引进

在政府效能提升、金融高端人才供给、减免税优惠措施等方面进一步提升针对机构投资者的服务品质,加快3类有实力、有特色的机构投资者的引进:一是基金管理公司,包括公募和私募的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股权投资基金管理公司;二是注重风险控制和长期投资的保险资金和养老金管理机构;三是具有专业特色的私人银行。在国泰君安资产管理公司、康宏理财等资产管理机构落户的基础上,出台吸引机构投资者在河西金融集聚区设立各类基金的政策,为金融中心的发展吸纳更多资本。

1.4 注重科技人才的培养

金融创新是一个金融中心成长的力量源泉,而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是集聚区金融创新的智力首脑。

1.4.1 创新有利于科技人才创业创新的体制机制

建立健全国有创投基金的绩效评价机制、尽职免责机制和投资退出机制,提升国有创投运行效率。鼓励科技企业实施股权激励与分红,按照规划,市区两级设立总规模5亿元(首期5000万元)的股权代持基金。探索建立股权质押增信机制,为在南京联合产权(科技)交易所等多层次股权市场挂牌的科技创业企业提供股权质押融资增信。探索科技、产业、金融的融合创新试点,鼓励战略性新兴产业平台公司、行业龙头企业利用“创投+孵化器”模式为初创期企业提供“资金+平台+业务”的组合支持。

1.4.2 实施金融人才发展战略

加强金融创新人才引进、金融管理人才培养和金融发展研究,构筑区域金融人才和研究高地。建立金融高层次人才认定机制,构建市区联动的金融人才支持体系。加快南京亚太金融研究院发展,打造金融综合研究与人才培养基地。建立金融监管部门、金融机构与地方政府干部双向挂职交流常态机制。有步骤、有重点地加强地方领导干部金融业务培训,不断提高金融工作能力和水平。

1.5 重视大数据技术运用,建立区域性中小企业信用融资平台

推动科技创新引领金融创新,用“大数据”重构信用体系,建立区域性中小企业信用融资平台。支持有条件的互联网企业、社会征信机构建立网络金融征信与信用评分系统,利用数据挖掘和信用评价,为小微金融服务机构提供企业信用分析报告,为小微企业提供无抵押、无担保的纯信用融资,提高融资可得性。

具体实施办法:(1) 夯实数据仓库建设。拓展信息收集渠道,除了银行账户、交易记录、协议签约等信息,广泛搜集用户商品在线订购、商户经营、物流配送、信用评价等非金融信息,进行结构数据和非结构数据的标准化处理,建立数据仓储库。(2)提高信息融合水平。根据客户消费习惯与金融诉求建立涵盖客户条件与产品条件为主的综合信息查询系统,并以此作为数据模型的参考体系,提高目标客户属性与产品特征要素的匹配度。(3)整合业务信息利用。引入大数据与互联网技术,运用远程电子渠道实现服务升级、资源整合及业务配合,有针对性地实施集聚区外围的客户服务,提高集聚区内金融机构对辐射区内外的经济带动力和政策执行力。

2 创新发展各类新型金融业态,衍生服务链条

加快各类新型金融业态的发展,扩大直接融资规模,重点发展互联网金融以及文化金融等特色金融,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水平。

2.1 大力发展互联网金融

根据南京市《关于加快互联网金融产业发展的实施办法》,明确将在加强互联网金融信用体系建设、支持重点项目建设等方面优化全市互联网金融产业发展环境。南京市每年将安排不少于1000万元的专项资金,重点支持全市互联网金融示范区及孵化器建设、互联网金融重点企业引进和培育以及业务创新等。以“南京市互联网金融示范区”为建设平台,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出发点,构建更加完善的互联网金融政策体系,形成集大数据、云计算、第三方支付、移动金融等多种形态的互联网金融生态圈。充分发挥互联网金融在资本市场中的合理配置作用,促进互联网企业与金融机构的跨界融合。

2.1.1 鼓励金融机构运用互联网模式开发创新业务

鼓励银行、证券、基金、保险、担保、小贷等金融机构与互联网金融企业合作开发创新产品,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金融业务创新。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建立面向中小微企业的线上、线下多层次服务体系,在融资规模、周期、成本等方面提供更具有针对性和灵活性的服务,提升融资效率,全面提升金融机构的服务水平。

2.1.2 支持互联网金融企业的设立和发展

对经认定的互联网金融企业,支持其在名称中使用“金融信息服务”等字样。对互联网金融企业进行分级持牌管理,根据其经营规模、创新能力、风险控制水平、人力资源储备等实际情况,按分级准予其在经营范围中使用“基于互联网的金融信息服务”“金融产品交易服务”“资产管理”“投资管理”等字样。对优秀的互联网金融项目和相关企业,在“著名商标”认定或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给予支持。

2.1.3 积极培育和引进互联网金融人才

依托亚太金融研究院等资源,组织“互联网金融千人会”、科研院校等开展互联网金融人才培训。经认定的互联网金融重点企业创业团队和技术骨干,可优先推荐申报纳入“321人才”,争取享受对“321人才”的各项扶持和奖励政策。

2.1.4 建立互联网金融综合服务平台

优化南京联合产权(科技)交易所网络门户功能,利用“融动紫金”平台为中小微企业提供24小时在线融资信息发布、产品对接、在线交易等综合金融服务。打造线上投贷保联盟,整合创业投资、科技银行、担保、小贷、科技保险等投融资机构,通过金融产品的发布、信息的撮合,实现小微企业线上线下融资新模式。

2.1.5 加强对互联网金融企业的融资支持

鼓励社会创投投资于互联网金融企业,对其投资项目可按实际投资额的1%给予奖励。鼓励银行、小贷、担保等金融资源向互联网金融企业倾斜,对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和担保公司,分别给予基准利率20%的利息补贴和不超过实际担保额的2.5%担保补贴。支持各类互联网金融企业在境内外多层次资本市场挂牌上市,由金融办牵头协调相关部门开通一站式绿色服务通道。

2.2 构建特色文化金融体系

积极探索文化金融创新,推动金融资本、社会资本、文化资源相结合,构建文化金融创新的“南京模式”,创建“国家文化金融合作试验区”。文化金融体系的构建括文化银行、文化产业发展基金、文化小贷公司、文化类融资担保、文化保险、多元化直接融资在内的文化产业金融服务链。

2.2.1 创新文化金融服务组织形式

鼓励金融机构建立专门服务文化产业的专营机构、特色支行和文化金融专业服务团队,并在财务资源、人力资源等方面给予适当倾斜,扩大业务授权,科学确定经济资本占用比例,加大信贷从业人员的绩效激励,提高文化金融服务专业化水平。支持发展文化类小额贷款公司,充分发挥小额贷款公司在经营决策和内部管理方面的优势,探索支持小微文化企业发展和文化创意人才创业的金融服务新模式。在加强监管的前提下,支持具备条件的民间资本依法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专业化的金融服务。

2.2.2 加快推动适合文化企业特点的信贷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

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发挥各自比较优势,打造适合文化企业特点的金融服务特色产品。在有效控制风险的前提下,逐步扩大融资租赁贷款、应收账款质押融资、产业链融资、股权质押贷款等适合文化企业特点的信贷创新产品的规模,探索开展无形资产抵质押贷款业务,拓宽文化企业贷款抵质押物的范围。全面推动文化金融服务模式创新,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根据文化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和金融需求,有效衔接信贷业务与结算业务、国际业务、投行业务,有效整合银行公司业务、零售业务、资产负债业务与中间业务。综合运用统贷平台、集合授信等方式,加大对小微文化企业的融资支持。鼓励银行、保险、投资基金等机构联合采取投资企业股权、债券、资产支持计划等多种形式为文化企业提供综合性金融服务。

2.2.3 建立完善文化金融中介服务体系

支持建设文化金融服务中心,通过政策引导、项目对接、信息服务、业务培训、信用增进、资金支持等方式,服务文化企业和金融机构,促进文化与金融对接,扶持骨干文化企业和小微文化企业,搭建文化金融中介服务平台。推动文化产业知识产权评估与交易,加强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等文化类无形资产的评估、登记、托管、流转服务。鼓励法律、会计、审计、资产评估、信用评级等中介机构为文化金融合作提供专业服务。在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基础上,引导文化产权交易所参与文化金融合作。建立完善多层次、多领域、差别化的融资性担保体系,促进银行业金融机构与融资性担保机构加强规范合作,为文化企业融资提供增信服务。

2.2.4 加强财政对文化金融合作的支持

地方财政在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中安排专门资金,不断加大对文化金融合作的扶持力度。实施文化金融扶持计划,支持文化企业在项目实施中更多运用金融资本,实现财政政策、产业政策与文化企业需求有机衔接。建立财政贴息信息共享机制,推动文化金融合作信贷项目库建设,完善项目准入、退出机制,确保入库项目质量。充分发挥财政政策引导示范和带动作用,完善和落实贷款贴息、保费补贴等政策措施,引导金融资本投向文化产业,逐步建立文化产业贷款风险分担补偿机制,为文化企业融资提供风险屏障。

摘要: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完善金融市场体系”的金融改革总部署,利率和汇率形成机制市场化改革、民营金融机构试点、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等重大金融改革加快推进。在国家深化金融改革的背景下,南京市围绕重点产业和关键领域强化金融服务功能,实现金融业从单纯融通资金向综合金融服务转变,构建适应实体经济投融资发展需求的金融支持体系。南京河西CBD鼓励金融创新,构建多元化、全方位、广覆盖、可持续的金融支持体系,创新融资方式,重点发展和完善科技金融、产业金融、文化金融、互联网金融等特色金融体系。

科技金融体系 篇8

一、保定市金融支持农业科技创新存在的问题

(一) 从金融支持农业科技发展的政策环境来看, 财政投入总量不足, 未形成整体合力

1、农业科技创新财政投入总量不足。

近年来, 虽然保定市不断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特别是财政投入, 且增幅较大, 但重点投向是农村水电、路网等基础性设施建设、民生工程、农业生产补贴等方面, 用于科技研发和科技创新的投入仍然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2、金融支持农业科技创新未形成整体合力, 配套建设有待完善。

当前, 金融机构与农业科技部门之间缺乏信息共享和支农共建平台, 这就造成了金融机构与农业科技部门联系较少、交流不便、沟通不畅等现象。金融机构对于农业科技的发展现状与前景, 农业科技企业的性质与经营风险知之甚少。同时, 农业科技部门对金融机构资金投入的管理制度也不甚了解。导致这些部门与金融机构衔接少、配合少, 影响了金融支持农业科技创新的深度和广度。

(二) 从银行信贷支持力度看, 政策性金融门槛高, 商业性金融放贷谨慎, 金融产品创新不足

1、针对农业科技的政策性金融贷款条件高、要求严、程序繁琐。

农业发展银行作为中国唯一的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 虽然将贷款投放重点放在了农业科技领域, 但对贷款对象要求严, 贷款条件要求高。基本采用商业贷款管理办法, 要求满足各种抵押条件, 并需通过农业发展银行和农业科技部门的共同审批, 以及上报二级以上分行再进行评审, 程序繁琐。

2、针对农业科技商业性金融贷款发放态度谨慎、条件严格。

资金投入大、运营周期长、收益回收慢是农业科技创新的显著特点, 因此其信贷风险比较高。商业银行为了规避风险, 在处理农业科技创新的贷款时, 特别是对小微型农业科技创新企业的贷款尤为谨慎, 条件要求也较为严格。不仅要求其提供厂房、土地作为抵押, 有的还需要含有股东房产。特别是对于民营农业科技企业来说, 不但要求企业信用等级至少达到A级, 而且法人夫妻双方要承担连带责任。对于大多数小微企业来说, 要想达到如此高的条件甚为困难。

3、针对农业科技的金融产品单一, 创新力度不够。

目前, 保定市金融产品和服务主要面向流动资金贷款等短期小额贷款, 或者针对大项目、大企业的长期贷款。对中小农业科技创新企业以及处于初创期的创新企业, 所提供的个性化、多元化的贷款品种比较缺乏。此外, 金融创新品种也较为缺乏, 大部分金融机构提供的农业科技创新的质押贷款业务仅限于林权质押贷款, 而新型的, 诸如专利质押融资贷款等类型的金融业务或者产品则鲜有开展。

(三) 从风险分担补偿机制来看, 农业保险险种缺乏, 担保体系不完善。

应建立农业科技创新风险分担补偿机制, 用以应对其运营过程中产生的高风险。但目前我国该机制尚未建立, 因而也就无法对抗风险。

1、农业保险险种非常有限。

当前主要问题是, 农业保险的资金来源渠道比较单一, 由于商业性或者私营保险公司基本不参与此类业务, 因而筹集农业科技保险资金极少, 缺乏对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支持。由于农业保险业务需要较高的交易成本, 认定补偿范围困难, 对于重大自然灾害产生的损害缺少补偿机制, 因此发展较慢, 农业保险的风险保障与分担作用在农业生产中发挥不够。

2、担保体系建设还不完善。

目前, 保定市农村地区中小企业和农户的信用体系建设还不完善, 担保机构主要集中面向制造业、流通业。而为农业科技创新企业提供担保的机构实力相对弱小, 甚至有些地区还没有这类担保机构。远远达不到农业科技企业的融资担保需求, 在农业科技创新融资担保领域存在着严重的供求不平衡, 供小于求的现象极为突出。

(四) 从证券及风险投资角度来看, 农业科技企业的直接融资比重较低, 风险投资规模发展缓慢

1、农业科技企业的直接融资比重较低。

目前, 我国股票市场上市门槛较高, 同时主板及创业板市场均实行严格的审批制度, 农业科技企业普遍规模较小, 盈利水平相对较低, 通过上市融资的能力不足。证监会规定企业发债券的最低净资产额为3, 000万元, 这项要求造成规模较小的农业科技型公司将无法发行债券。此外, 受债券市场对财务指标、企业规模和抵押物条件的限制, 农业科技企业也无法直接从债券市场上融资。

2、风险投资规模发展缓慢。

风险投资机构对于农业科技创新企业的投资态度比较慎重, 特别是对于处于初创期的企业提供的支持更为缺乏。同时, 风险投资的退出, 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场外资本市场和技术产权交易市场发展不完善的影响, 增加了风险投资的运行风险, 大大影响其进入的积极性, 限制了风险投资作用的发挥。

二、构建提高保定市农业科技创新能力金融支持体系的设想

构建提高保定市农业科技能力的金融支持体系应该包括投融资体系、风险保障体系、信用担保体系、金融信息咨询体系四个相互联系又各有侧重的子系统, 如图1所示, 其中投融资体系是整个金融支持体系的核心, 风险保障、信用担保和金融信息咨询是必不可少的支撑体系, 直接为农业科技创新活动及投融资活动提供服务, 可以有效降低或分散农业科技创新的风险。健全的金融体系, 使资金供应者和资金需要者能自由参加交易, 为资金融通提供方便条件, 也有利于引导资金流向最有利的部门。 (图1)

三、构建保定市农业科技创新金融支持体系政策建议

(一) 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协同机制建设, 夯实金融支持基础

1、从政策支持上, 建立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

政府、涉农大中专院校及科研机构、企业等不同主体应充分发挥各自在农业科技创新中的作用, 对创新协同机制进行积极推动, 探索由社会广泛参与的创新体系。政府应在各个部门或机构之间发挥协调作用, 为农业科技创新企业提供良好的融资环境。对农业科技创新的金融支持, 应更多的关注于涉农产品的知识产权保护, 建立创新交流平台, 制定农产品交易规范、创新优惠政策等方面。

2、从财政资金投放上, 注重发挥财政资金的示范作用。

对农业科技的创新应该有针对性、有重点性, 对于具有广阔市场前景和市场价值的创新项目进行重点支持, 市政府应该在财力能够承受的情况下, 运用偿还性资助、创业投资引导、担保、贴息、保费补贴、税收优惠等多种方式, 鼓励和带动社会资本广泛参与农业科技创新。

3、从风险分担与风险补偿机制构建上, 政府应发挥引领作用。

政府应发挥自身优势, 在创建贷款风险分担机制、贷款奖励机制等方面发挥领头羊的作用, 以吸引更多的金融资本、民间资本进入, 并可设置创业投资基金、风险补偿基金等, 促进企业的农业科技创新成果快速转化。

(二) 加快构建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农业科技投融资体系

1、促进政策性金融和商业性金融的支农力度。

一是最大限度发挥政策性金融的引导功能。在充分考虑贷款风险并建立预警机制的前提下, 农业发展银行应对农业科技贷款管理制度做适当改革, 如放宽条件、简化程序、延长期限、充分发挥政策性金融对农业科技创新研究与发展的引导功能;二是鼓励商业性金融机构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鼓励商业性金融机构根据农业科技企业的实际情况与特点, 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 改革信贷管理制度。如质押物, 除传统的质押物外, 可以考虑将农业科技企业的股权、专利权、商标权、订单等“软件”作为质押物, 也可以考虑将土地承包经营权、固定资产、水域滩涂使用权等“硬件”作为质押物。

2、创新农业科技企业融资模式, 开辟多元化的融资渠道。

除金融机构贷款外, 农业科技企业还应积极拓宽融资渠道, 充分发挥融资券、票据等融资工具的作用, 发展农业直接融资。同时, 创新融资渠道, 灵活运用“银行加保险”、“银行加担保”、“银行加保险再加财政补贴”等多种融资模式, 并将其相互配合。同时, 还应注重发挥社会资金的作用, 支持各级政府设立投资基金, 增加对农业高科技企业的资金投入, 特别是向处于初创期的企业增加投资。还可以银行等金融机构发行专项金融债券, 鼓励企业在证券市场上市融资, 并对已上市企业给予税收优惠, 鼓励其农业科技创新的积极性。

(三) 完善农业科技创新金融支持的支撑体系

1、完善农业科技信贷风险补偿机制, 发挥保险在农业科技创新中的保障及风险分担作用。

一是加快农业保险的产品创新。保险公司应结合农业科技创新的实际特点, 创新保险产品。如育苗、品种改良、机械设备、标准化养殖等都作为保险产品, 纳入农业保险范围。同时, 可将跟单农业等发展为新的保险品种;二是完善、加大财政对农业保险的补贴措施。为增强保险公司的抗风险能力, 加强其提供保险的积极性, 各级财政可以建立有效的补偿机制, 加大补贴力度和补贴比例。

2、探索“大数据+信用担保”模式, 构建基于大数据的农村金融信用担保体系。

在移动互联的背景下, 利用大数据, 发展信用担保。信用担保具有资金“放大”和“管杆”功能, 在支持农业科技创新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鼓励开展“三农”融资担保业务, 大力发展政府支持的“三农”融资担保和再担保机构, 完善银担合作机制。

3、探索“互联网+农村金融信息咨询”, 构建基于移动互联的农村金融信息咨询系统。

促进互联网与农村金融的互联互通, 促进金融业务电子化、信息化, 实现金融信息资源的流通与共享。建立金融信息管理咨询机构, 为资金供求双方提供一个优良的信息交流及交易的服务平台。金融信息咨询机构可以利用自身信息优势, 在连接科技资金的供与求方面发挥中介作用, 使资金投放更有效、利用更合理、配置更优化。

(四) 完善农业科技金融中介服务体系, 支持农业科技创新主体做大做强

1、完善农业科技金融中介服务体系, 建立全方位的农业科技融资服务载体。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 大力发展自助终端、移动终端、网上银行、互联网金融等新兴手段, 提升金融网络服务能力。同时, 大力提高农村金融供给能力, 培育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等农村金融机构。此外, 注重各类中介机构建设, 在成果评估、成果定价、成果流转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 建立创业投资联盟、技术转移机构、各类企业孵化器等, 通过发挥各类服务机构以及投融资载体的作用, 促使农业科技企业不断走向成熟。

2、支持农业科技创新主体做大做强, 形成农业科技承贷主体。

针对农业贷款的高门槛, 积极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兴农业经营主体做大做强, 形成“合力”, 增强经济实力与抵御风险的能力, 提高从金融机构获得资金支持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王登荣.新政策视角下农业科技创新的金融支持问题探讨[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13.4.

[2]郭新明.金融需要大力支持农业科技创新和现代农业发展[J].西部金融, 2012.1.

科技金融体系 篇9

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十二五”规划指出,我国要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国家高新区是我国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新技术产业的集聚区,也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载体和平台。柳州国家高新区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把辐射带动区域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放到高新区建设工作的首要位置,朝着建设成为立足柳州、服务广西、面向东盟的区域性创新中心奋力前行,取得了显著成绩。经过20年的发展,柳州国家高新区现已经成为柳州市最具活力的自主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

1“十一五”期间柳州国家高新区科技金融体系初步建立,推进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和高新区经济总量的增加

1.1柳州国家高新区产业发展概况

“十一五”期间,柳州国家高新区经济迅猛发展,高新技术主导产业集群初步形成。2011年高新区实现工业总产值152亿元,同比增长38.1%;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70亿元,同比增长84.8%;财政收入完成6.3亿元,同比增长26%;招商引资内资完成55亿元;外资完成5 813.52万美元。已经初步形成依托柳州汽车、机械、冶金等三大支柱产业,突出传统工业升级改造特色,以汽车为主的现代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光机电一体化、新材料产业、信息技术产业及生物、医药产业等高新技术产业群初现规模。

1.2柳州国家高新区科技金融发展现状

“十一五”期间,柳州国家高新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日趋完善。柳州国家级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积极打造“柳州信息产业园”“柳州汽车电子孵化器”“新材料专业孵化器”等专业孵化器,搭建了“柳州高新区创业孵化服务信息平台”“柳州生物资源利用及产业化专业技术孵化平台”等公共服务平台,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创新体系。长期以来,柳州国家高新区不断提升总部、商务、会展、金融等科技商务功能。积极引进投融资、评估、技术咨询、管理咨询、法律、会计、税务等专业中介服务机构。建设有色金属交易平台,发展仓单交易、电子交易、期货交易等新型交易方式。集中引进科技中介服务公司,借助外力加强服务,并在入驻高新区金融一条街的4家银行开辟了高新技术企业绿色通道,为高新区企业提供更为细分和专业的服务,高新区的综合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

“十一五”期间,柳州国家高新区初步建立了企业投融资体系,以市场化手段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为目标,积极推动金融创新。加快创业投资、风险投资的培育和支持,积极推动企业上市融资,建立政府、银行、企业、担保机构四方参与的新型融资担保运作模式。广西海东科技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已完成5家高科技企业的股权投资;建立了2个特色金融活动平台,广西铟鼎公司提供贵金属储存、抵押、交易;科技金融中心,为企业提供建设、项目研发及生产全过程的资金贷款安排。在广西3个国家级高新区中率先向中国证监会和科技部提交了建设“新三板”的试点申请,组织了11家企业与4家证券商签订“新三板”挂牌服务协议。利用高新区金融一条街,形成了大型企业的长、中、短期流动贷款,中小企业的抵押贷款和担保贷款以及小型创业企业的小额信用借款等三级贷款体系。

1.3柳州国家高新区产业发展规划及存在的问题

根据《柳州国家高新区建设创新型特色园区的若干意见》的规划,柳州国家高新区要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能力,使柳州高新区成为实施我国自主创新战略的重要基地,成为泛北部湾地区的创新节点和西江经济带的创新高地,成为区域产业升级发展的强力引擎。力争到2015年,高新技术产业总收入达到1 500亿元;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率超过30%;研发经费总投入占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总收入的比例超过8%;高新技术企业数达到200家;工业总产值1500亿元。初步建成“132”现代工业产业体系:一大支柱产业,即汽车产业;三大主导产业,即先进装备制造业、生物和医药产业、光电信息产业;二大先导产业,即有色金属新材料产业、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

然而,柳州国家高新区的产业发展还存在诸多不足。首先,缺乏上规模起带头作用的龙头企业,具有影响力的品牌还比较少,无法形成支柱产业集群。其次,中端产业布局分散,专业化集聚程度不高,尚未形成规模化的产业集群。再次,处于产业价值链低端的高新区中小企业产品附加值低。要实现规划目标,必须突破传统的发展格局,实现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而这不仅需要继续提高科技和人才的综合竞争力,而且还必须加大对基础研究、技术开发、成果转换,以及高新技术产业化等方面的金融支持。而这一切,都离不开科技金融的创新与发展。

1.4柳州国家高新区科技金融投入不足,需要完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

基础研究、技术开发、成果转换以及高新技术产业化需要巨额的资金投入,而科技创新具有公共性、周期长和风险大等显著特征,一般的生产制造企业和金融机构往往不愿涉足。从柳州国家高新区所在的区域环境来看,首先,财政资金对科技创新的总体投入有限,引导作用不明显。其次,金融市场发育宜不完善:一是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不足,债券市场、基金市场以及地方产权交易市场发展缓慢,直接融资比重较低;二是商业银行等货币市场的资金对企业科技创新的投入力度远远不足,科技创新的间接融资难度也较大;三是风险投资和私募股权投资等股权投资还处于起步阶段,市场发展不完善,风险投资基金的管理和运作能力有待提高;四是配套服务体系相对薄弱,法律、会计、评估、评级等与金融核心业务密切相关的中介服务机构数量较少。这些不足都制约了柳州国家高新区科技金融体系的进一步完善。

所以,为了实现柳州国家高新区“十二五”规划目标,必须加快建立科技创新体系,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柳州国家高新区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增加高新区的经济总量。然而,科技创新体系的建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巨额的资金投入,尤其是需要建立支持科技创新的科技金融机制,加快柳州市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设,引导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资金对科技创新的投资。

2 加快和完善科技金融体系建设,推进柳州国家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全面发展

2.1 科学规划上市公司,培育柳州国家高新区支柱产业集群

按照规划,汽车城的总体发展战略:以汽车整车、零配件生产为主,带动汽车城快速发展;加快物流业、汽车旅游业、销售业、汽车产学研基地发展,拉长汽车相关产业链,增加汽车产业附加值;以新能源汽车研发制造为潜在竞争优势,坚持发展新能源汽车,积极提高广西柳州汽车城的全球竞争力,将其建设成为国际化汽车城。这一发展过程,积累了一批上市资源;同时,不断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也会造就一批成长性好的高新技术企业,为培育创业板提供了素材。

2.2 积极引导货币资金,支持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的建设

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集中信贷资源,对柳州国家高新区支柱产业实行适度的信贷倾斜,推介项目建设可行性及优势,尽可能地获取信贷支持。重点支持柳州国家高新区着力推进的“十二五”期间规划的重点产业项目。

2.3 加强政府引导,大力发展股权投资基金

股权投资具有发展集聚度高、产业功能突出、行业带动性强的特点,是提升区域产业能级和集聚度的重要载体和平台,也是发挥区域优势的新引擎。股权投资基金包括私募股权投资基金(PE)和风险投资基金(VC)等。建议柳州国家高新区设立有自己产业优势特点的股权投资基金,如汽车产业基金、高新技术产业基金、生物产业基金、文化产业基金等,实施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政府股权投资引导及股权投资激励政策,吸引各类要素交易机构入驻。设立的引导基金主要从事通过参股和融资担保等方式扶持创业投资企业的设立与发展,直接投资柳州高新区高新技术企业,发挥引导和放大2个作用,支持柳州国家高新区的科技创新。建立风险投资的引导和退出机制,支持和鼓励具有一定实力的创业投资机构,对初创期科技企业进行股权投资,扶持有自主知识产权、产业发展前景好的企业发展。

2.4 高度重视,努力扩大企业债券市场

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4%左右。2012年我国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要求,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发挥好股票、债券、产业基金等融资工具的作用,更好地满足多样化投融资需求。目前,柳州国家高新区企业债券发行规模可能会偏小,主要是企业信用等级偏低。由于中介机构缺失,单个企业申报发行债券的规模比较小,发行成本高。针对这些问题,可以采取“打捆发行”的集合方式发行债券,以及通过担保和信用增进等方式为券商降低发行风险。

2.5 发展柳州国家高新区中小企业进入柜台交易市场,逐步向高层级资本市场过渡

柜台交易市场是在股票交易所以外的各种证券交易机构柜台上进行的股票交易市场(没有集中场所的资产交易网络),所以也叫做柜台交易市场,简称OTC。企业挂牌后,不仅可以进行公司股份的合法、有序转让,更可以通过定向增资的方式进行股权融资,从而有效扩大中小企业股权投资的资金供给量。经过柜台交易市场的培育和孵化,柳州国家高新区企业可根据自身成长、公司治理等状况选择主板、中小板或创业板上市,向更高层级的资本市场过渡。加快推进全国资本路演中心建设,优化上市促进一站式。

2.6 做好中小企业融资支持工作,建立中小企业融资补偿机制

建立中小企业担保机构风险补偿金,用于支持担保机构担保风险的补偿和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及管理。建设由政府参股担保、互助性担保机构、商业性担保机构和再担保机构组成的完善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加快探索推进中小企业集合债券、中小企业股权质押融资等工作。

2.7 加大保险和信贷结合的产品创新

在柳州国家高新区试行专利权保险、著作权保险、应收账款信用保险、融资信用保险等新的保险品种,实现保贷联动、以保险促信用、以信用促融资功能。进一步推进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加大对柳州高新技术企业的支持力度,提供专业、高效的风险管理咨询和评估服务。

2.8 加大投融资和中介机构的培育及人才的引进力度

合格的投资和中介机构,对于发展和活跃资本市场至关重要。由于目前在柳州国家高新区甚至柳州市投资和中介机构的数量比较少,社会资金参与资本市场的渠道和机会不多。所以,柳州国家高新区应继续优化环境,加大投融资和中介机构的培育,吸引国内外的证券、期货、PE、风投公司和中介机构向柳州国家高新区聚集。引导民间资本投入,以市场化手段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为目标,积极推动金融创新。重视科技金融人才的培养,建立先进、科学的金融知识培训体系。打造科技金融公共服务平台,建立健全覆盖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全过程的科技金融公共服务体系,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开展金融产品和业务模式创新,促进资本与技术有效对接。

3 结语

总之,建立以股权投资引导基金为引导,证券、银行、信用担保、股权投资等为主要投融资渠道,吸收社会资本为补充的多元化和多层次的柳州国家高新区产业投融资体系,完善柳州市国家高新区科技金融体系,促进柳州国家高新区产业的发展,全面推进柳州国家高新区“十二五”规划战略目标的实现,意义重大。

摘要:“十二五”规划指出,我国要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国家高新区是高新技术产业的集聚区,也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载体和平台。柳州国家高新区是柳州乃至广西经济发展与创新的中坚力量,在“十一五”期间取得了巨大的成绩。然而,柳州国家高新区在“十二五”期间面临科技金融体系不完善,制约其高新技术产业规模化发展的问题。文章分析了柳州国家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现状以及科技金融投入与创新的情况,提出了加快和完善科技金融体系建设的举措,推进柳州国家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全面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高新区,科技金融,高新技术产业

参考文献

[1]博迪,莫顿.金融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2]赵昌文,陈春发,唐英凯.科技金融[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9.

[3]中国证券业协会.证券投资分析[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1.

[4]中国风险投资研究院.风险投资年鉴[M].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11.

科技金融体系 篇10

关键词:科技成果转化,金融服务体系,研究方法

一、引言

我国1996年5月15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中指出,科技成果转化是指为提高生产力水平而对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所产生的具有实用价值的科技成果所进行后续试验、开发、应用、推广直至形成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发展新产业等活动。换言之,科技成果转化也就是将科技成果应用于生产领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并产生出倍增放大经济效益的过程[1]。

我国正处在重要战略机遇期,科技创新与技术进步不仅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更是提升国家综合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促进企业创新、加快企业科技成果转化是提高企业生产力、扩大经济效益的关键,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内容。企业进行科技成果转化不仅是科技行为,也是经济行为;不仅需要企业自身人力物力的投入,还需要外部资本的支持。科技成果转化过程所具有的高风险、高收益等特点决定了仅凭企业一己之力并不是成功进行科技成果转化的最佳途径,建立健全有效的企业创新融资机制、为企业获取来自外部的资金支持开通高效便捷的通道已成为促进企业成功实现科技成果转化的必然要求。那么,来自不同的渠道创新资本对企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影响是否有差异?多层次的科技经费来源结构是否进一步促进了企业科技成果转化?本文从不同渠道创新资本的影响差异以及其相互之间关联效应的角度论述北京市企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构建。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科技成果转化概念最早是由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J.A.Schumpeter)1912年提出的。他在《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提到:现代经济发展源于创新。创新的内涵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实现生产要素从未有过的“新组合”,把有创意的科技成果转化为可获利的商品及其产业。熊彼特认为,“创新”是个经济范畴而非技术范畴,不仅指科学技术上的发明创造,更指把已发明的科学技术引入企业之中,形成一种新的生产能力,即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科技成果转化最大的动力就在于它对经济增长效应的重大作用[2]。叶耀明等[3]指出,广义的技术创新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知识、技术、工艺、服务等方面的创造与变革,另一方面是这些创造与变革的市场化、进而转化为实际生产力的过程,而狭义的技术创新只包括第一方面。在关于外部创新资本对企业创新的作用的既有研究中,所提到的“创新”往往指广义上的技术创新,明确提出研究对象为广义技术创新的后一方面,即科技成果转化过程的研究相对较少。

现有研究在金融体系对企业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方面相对集中。英国经济学家希克斯[4]在经济史理论一书中认为金融体系增加了长期投资的流动性,促进了对高回报的创新技术项目的投资,使科技成果能够更好地转化为生产力,因此金融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产业革命。OECD在对美国新经济的研究报告中,突出了金融对技术创新的推动作用,明确指出,技术创新以及某些新兴产业的兴起,同金融系统的有效性密切相关。孙伍琴[5]从金融功能出发,分析了不同金融结构——以金融市场为主的金融结构与银行中介为主的金融结构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并认为金融市场有利于投资者通过资产组合分散风险,且能提供表达不同投资者不同意见的机制,使其更能支持技术创新。叶耀明[3]指出以证券市场为代表的金融市场体系和以银行为代表的金融中介体系都通过提供资金支持、信息与风险管理、完善公司治理等各种渠道促进了技术创新,并将注意力集中在后者,认为以银行为代表的金融中介体系在信息处理、创新企业家控制权保护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对技术创新有重大推动作用,并通过对长三角金融中介发展与技术创新专利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支持了这一观点。汤清等[6]通过对广东省2002—2007年的样本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进一步证实金融中介的发展对各项技术创新成果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关于如何完善我国企业技术创新金融支持体系,郑艳[7]通过分析美国、德国和日本中小企业金融支持体系各自的特点,提出对我国的启示:应健全中小企业融资法律体系和政策指导来保证中小企业融资;应成立专门的中小企业金融机构;完备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立适合中小企业特点的直接融资市场。谭加劲[8]对美日两国中小企业金融支持体系进行分析比较,提出若要缓解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应该拓宽中小企业直接融资的渠道、完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建立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金融机构和建立中小企业信用中介服务机构。蒋玉洁等[9]提出应当从完善相关制度和优化金融生态体系两个角度构建有利于我国自主创新型企业的金融支持体系。

政府支持是企业技术创新资本的另一重要来源。根据Rosenberg[10]的研究,政府行为可以从很多方面影响企业创新选择,例如政府的专利制度、补贴倾向、金融制度等。李强[11]以为,创新机会是转瞬即逝的,而且创新成本相对较高,一些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自有资金有限,很难独立支付过高的创新成本。政府补贴会使企业创新成本下降,增加企业创新的预期收益和企业创新的积极性,因此政府补贴对企业创新选择具有正向的效果。Tonks[12]通过对航空运输业研究发现,政府的金融支持不但能够促进企业创新,还能增加潜在的企业创新需求。除发放补贴、税务减免外,政府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的另一有效方式是建立政策性金融机构。蒋玉洁等[9]提出为了避免我国企业在自主创新过程中出现中小企业融资的“麦克米伦缺口”现象,可以借鉴美国的硅谷银行模式和以色列、澳大利亚的创业投资母基金模式以及印度的小企业银行模式设立创业金融机构,考虑成立专门为自主创新型企业融资服务的政策性银行。

既有研究对不同渠道创新资本的关联影响关注较少。马雪彬等[13]基于新增长理论,运用动态面板数据,对我国政府投入、金融支持对我国总体以及东、中、西部地区高技术企业创新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其研究结果显示,在以全国为样本的研究中,政府投入和金融支持都有效的促进了高技术企业的技术创新;而在分省区的研究中,不同区域、不同投资方式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具有较大的差异。

已有的研究多注重金融体系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对其他渠道创新资本及不同渠道创新资本的影响差异、关联效应研究较少。并且既有研究多笼统针对技术创新展开,较少将着眼点放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本文将以北京市海淀区科技园企业的科技成果转化为研究对象,从不同渠道获得的创新资本的影响差异与关联的角度展开论述。

三、实证结果与解释

(一)数据选用

本文以北京市海淀区科技园2005—2009年共18039家企业为研究对象,数据包含海淀区科技园企业的主要特征变量,包括企业代码、产业分类、隶属关系、开业时间等企业基本情况指标、科技活动经费筹集、支出等科技指标,及新产品产值、专利数等企业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经济指标。

(二)指标选取

被解释变量方面,专利申请作为企业科技创新成果可测度的指标,直接反映了企业的创新水平。而科技成果转化水平的衡量目前尚无统一计算口径。新产品产值体现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商业开发产品的过程,客观上能够反映科技成果的市场价值,考虑到企业规模、行业等的不同,因此本文以企业新产品产值占总产值的比重作为科技成果贡献率,衡量科技创新成果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实际贡献。新产品销售收入反映了企业的创新产出水平,同样,考虑到不同企业规模、行业等不同,以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产品销售收入的比重衡量企业创新产出强度。

解释变量方面,企业科技活动经费筹集的渠道主要有企业资金、金融支持、政府支持及其他来源。本文细分了企业创新所获得的金融支持与政府支持,研究其对企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影响。具体指标选择见表1。

(三)实证分析

1. 不同渠道创新资本对企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影响。

通过金融市场体系和金融中介体系进行融资是解决企业自主创新筹资难的关键之一,不充分的金融支持往往成为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创新瓶颈。海淀区科技园企业获得金融支持的情况如表2所示。从总体上看,在海淀区科技园的企业(指金融支持类指标无缺失的所有企业)中,仅有约1/4的企业在2005—2009年曾获得金融支持(金融机构贷款、风险投资、债券融资和股权融资指标为正值)。

从表2可以看出,拥有金融支持作为创新资本的企业在科技成果贡献率和专利申请数两方面均超过未曾获得金融支持的企业:科技成果贡献率方面前者是后者的1.33倍,专利申请方面前者是后者的2.20倍。这一结果表明金融支持对企业科技成果转化具有正向作用。

进一步考察不同类型的金融支持对企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影响,见表3。从表3可以看出,在获得金融支持的企业中,绝大部分企业(95%)通过风险投资途径获得金融支持,这一结果与风险投资方式对企业创新的适用性有关。风险投资又称创业投资,创业投资的出现弥补了传统金融体系的不足,在传统融资方式之外,为科技企业的技术创新资金供给提供良好的金融支持。它通过向风险较大的高科技产业投资,并借助技术和金融专家直接持股、参与管理和创业投资整体变现的方式获取较高的投资收益。大量的事实表明,创业投资能够将各投资主体融为一个有机整体,使投资的风险与收益在各主体之间合理配置,保证企业技术创新获得足够的资金,进而持续有力地推动技术创新的发展[14]。而采用金融机构贷款、债券融资、股权融资方式获得金融支持的企业则占比很少。这主要是由于海淀区科技园企业中中小企业占绝大多数(99%),中小企业受自身条件限制往往难以通过公开发行企业债、股票进行直接融资;而商业银行经营强调安全性原则,贷款给信用程度低的中小企业往往造成成本、收益和风险不对称,在这种情况下,科技型中小企业正常信贷资金需求尚难满足,自主创新资金更是难上加难[15]。

从表3的结果来看,采用债券融资方式的企业在科技成果贡献率与专利申请数方面均明显突出,但这一结果主要是样本量不足、数据不全导致的,因为在所获得的海淀区科技园企业数据中,仅有9家企业的本年新增债券融资额指标非空且为正值,而在这9家企业中,仅有两家企业的工业总产值非零,其极高的科技成果贡献率严重影响了平均值的计算;专利申请数指标存在同样的问题,即某一家企业的异常值使平均值无法很好地反应整体专利申请数。在其余3种金融支持方式中,金融机构贷款较风险投资、股权融资方式稍有优势。采用金融机构贷款方式的企业中私人控股企业比例最大(49%),尽管银行金融机构在创新项目风险管理上存在一定劣势,但企业不必担心金融市场体系中的创新项目信息披露问题和股权融资很可能导致的创新企业股权稀释,进而对企业控制力下降等问题。

注:本表中的“企业比例*”指获得该种方式金融支持的企业数占所有获得金融支持的企业数(除去该指标为空值的企业)的比例。

政府支持。政府行为是企业所处外部环境中的重要因素,政府通过减税、补贴等手段支持企业自主创新对企业科技成果转化具有重要意义,尤其对于通过金融市场或金融中介体系融资难的中小企业来说,与政府的良性互动是其进行科技活动、推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关键之一。海淀区科技园企业获得政府支持(包括)的情况见表4。从表4可以看出,在2005—2009年曾获得政府支持(政府资金、事业单位资金、减免税总额、获得创新基金指标为正值)的企业占将近一半(43%)。

从表4可以看出,拥有政府支持作为创新资本的企业在科技成果贡献率和专利申请数两方面均超过未曾获得政府支持的企业:科技成果贡献率方面前者是后者的133倍,专利申请方面前是后者的5.70倍。

进一步考察不同类型的政府支持对企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影响,结果见表5。可以看出,在获得政府支持的企业中,绝大部分企业(86%)以税务减免的形式获得创新资本,采取其他3种方式的企业较少,而其中仅有1%的企业通过获得事业单位资金获得政府支持。从政府支持对科技成果转化的影响上看,通过政府资金获得支持的企业在科技成果贡献率和专利申请数方面相比其他3种方式均略有优势。

注:本表中的“企业比例*”指获得该种方式政府支持的企业数占所有获得政府支持的企业数(除去该指标为空值的企业)的比例。

2. 不同创新产出强度企业的创新融资差异。

根据海淀区科技园企业创新产出强度(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产品销售收入的比重)的分布情况,本文将创新产出强度分为四级:弱、较弱、中、强。

不同创新产出强度等级的企业在规模上具有一定特征,见表6。可以看出,对于各等级创新产出强度的企业,企业自有资金均是其创新资本的主要来源;但对于创新产出强度等级为“强”的企业,政府支持(30%)和金融支持(10%)在其创新资本中所占比重均高于其他等级创新强度的企业,尤其是在获得金融支持方面的优势十分明显。而对于创新产出强度等级为“弱”的企业,其创新资本中企业自有资金所占比重(78%)高于其他创新产出强度更强的企业。这一结果表明了外部环境对于企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影响,政府支持和金融支持对企业加强创新产出具有促进作用。同时,创新产出强度大的企业具有的高金融支持水平也体现了企业技术创新与金融服务体系融资的良性循环:金融服务体系的资本支持有助于解决企业技术创新资金缺乏的困境,促进企业创新产出;而企业较高的创新产出强度又为其争取银行贷款、风险投资等金融支持带来了竞争优势,有助于企业通过金融服务体系获得更充分的创新资本支持。

3. 不同渠道创新资本对处于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企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影响。

金融服务体系通过贷款、投资等方式进行资本支持与政府通过减免、补贴等政策手段鼓励企业创新是企业从外部获得创新资本的两种主要渠道,而二者资本提供主体的不同决定其对于处于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企业偏好不同。从表7可见,相对于政府支持,金融支持更倾向于发展期、成熟期的企业,这与金融市场体系和金融中介体系控制风险的经营原则相符;而相对于金融支持,政府支持更倾向于幼稚期企业,这与我国鼓励创业,积极支持企业自主创新等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相关政策有关。

注:本文根据成立时间划分企业生命周期阶段。幼稚期企业:0~7年;发展期企业:7~13年;成熟期企业:13~31年;衰退期企业:43~64年。

本文选择就幼稚期、发展期企业获得不同渠道金融支持后的科技成果转化表现进行进一步展开。这一选择主要出于两点考虑:第一,从企业数量上看,在海淀区科技园企业中,幼稚期企业与发展期企业占绝大部分(93%),而成熟期与衰退期企业则数量极少;第二,从研究意义上看,幼稚期、发展期企业处于起步阶段,其创新资本尤其缺乏,相对于成熟期企业来说更需要金融支持辅助其顺利进行技术创新、科技成果转化,从而实现企业的进一步发展,相对于衰退期企业来说则具有更好的发展前景,金融服务体系的创新投入有更大机会获得高收益。

幼稚期企业获得金融支持情况及其科技成果转化表现见表8。由于幼稚期企业自身条件限制,债券融资方式仅有3家企业采取,数量过少,不具有代表性,因此本部分主要关注其他3种金融融资方式。从表8可以看出,大部分(80%)幼稚期企业未曾获得金融支持,其科技成果贡献率平均值与专利申请平均值均低于曾获得金融机构贷款或风险投资的企业,但科技成果贡献率平均值却高于进行股权融资的企业。这说明对幼稚期企业来说,金融机构贷款、风险投资是更适合的金融融资方式,对科技成果转化具有促进作用;而股权融资则并不适合刚刚成立、经营管理尚不完善的幼稚期企业。

发展期企业获得金融支持情况及其科技成果转化表现见表9。类似幼稚期企业,发展企业由于只有极少几家(3家)采取债券融资方式,因此仍主要关注其他3种金融融资方式。从表9可以看出,虽然大部分发展期企业(69.3%)未获得过金融支持,但这一比例明显小于幼稚期企业(80.2%),并且其科技成果贡献率平均值与专利申请平均值均低于曾获得金融机构贷款、风险投资或进行股权融资的企业,这反映了金融支持对发展期企业科技成果转化的促进作用,并且随着企业的发展,企业管理制度等进一步完善,进入资本市场进行股权融资同样对企业科技成果转化有积极作用。在3种金融融资方式中,曾获得金融机构贷款的发展期企业在科技成果贡献率平均值与专利申请平均值方面均明显高于另外两种方式,这说明对发展期企业来说,随着其规模、知名度、信誉度的不断提高,在我国风险投资发展缓慢,资本市场尚不健全的背景下,金融机构贷款是其筹集创新资本更为合适的渠道。

4. 金融支持与政府支持的关联效应。

金融支持与政府支持均可以通过提供创新资本促进企业科技成果转化,那么,同时通过金融体系与政府体系两种渠道进行创新融资是否更有利于企业的科技成果转化?也就是,政府支持的加入是否有可能抑制金融支持对企业科技成果转化的积极影响?获得政府支持的企业若同时通过金融服务体系融资是否进一步促进了其科技成果转化?

金融支持与政府支持的关联研究结果见表10。从中可以看出,大多数企业(73.2%)在2005至2009年间并未获得金融支持或政府支持,只有极少数企业(2.7%)获得两种支持。获得两种支持的企业在科技成果贡献率和专利申请数方面的表现均优于只获得政府支持或金融支持的企业,而获得政府或金融一种支持的企业在这两方面的表现又优于两种支持均未获得的企业。这说明金融支持与政府支持对企业科技成果转化的作用是相互促进的,企业在金融服务体系与政府的联合支持下确实可以更好地进行技术创新。

四、建议

本文以2005—2009年海淀区科技园企业为研究对象,从不同渠道创新资本对企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影响、不同创新产出强度的企业的创新融资差异、不同渠道创新资本对处于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企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影响、金融支持与政府支持的关联效应4个方面展开研究,发现在通过金融服务体系筹集创新资本的渠道中,采用金融机构贷款方式的企业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表现更良好;在借助政府支持筹集创新资本的渠道中,获得政府资金的企业较获得事业单位资金、税费减免或创新基金的企业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表现更好;对于创新强度高的企业,其创新融资渠道更具多样性,尤其是金融支持在其创新资金中占更大的比重;相对而言,金融服务体系更倾向于支持处于成熟期的企业,政府支持更倾向于支持幼稚期的企业;对幼稚期企业来说,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股权融资并是合适的创新资本筹集方式,而发展期企业则适合通过向金融机构贷款获得金融支持;多层次的金融体系支持与政府支持是相互促进的。

上一篇:降解作用下一篇:视觉错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