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论文提纲

2022-11-15

论文题目: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影响研究 ——基于系统GMM和中介效应的分析

摘要:从传统金融触网,到互联网金融呼啸而来,再到金融科技浪潮声势巨大、不可阻挡,传统金融业正经历着一场全方位、多层次的变革,不断创新,孕育出智能监管、智能营销等多种应用场景。然而,金融科技既生繁花,也长稗草,主要表现在风险管理面临新的挑战,尤以流动性风险管理最为突出。“流动性”是银行业公认的“生命线”,是商业银行资产、负债、中间等各种业务的基础和保障。商业银行的传统业务在金融科技公司的包装下焕发新的活力,成为金融科技公司的代表性业务,商业银行因此流失大量存款业务,盈利空间被压缩,不得不与大型金融科技公司进行竞争,成为竞争造成损耗的承担者。对于商业银行而言,如何更加充分地利用金融科技带来的红利,发挥金融科技的正向作用,利用金融科技构建更加智能、高效的风控体系尤为重要。因此,本文研究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影响,有助于剖析二者之间的影响关系,从影响机制的每个环节入手提出可行的改进建议,具有理论与现实意义。本文首先基于金融科技目前的发展现状及应用场景,通过细致划分金融科技的基础设施、基本功能、底层技术、业务渠道四个维度,从社会关注的角度构建金融科技基础词库,借鉴郭品、沈悦的研究方法,利用文本挖掘法计算2004-2020年的金融科技指数,以此来评估金融科技对市场的影响程度。其次,以我国38家上市商业银行2004-2020年的年度面板数据为基础,根据《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给出的五个流动性风险监管指标:流动性覆盖率、净稳定资金比例、流动性比例、流动性匹配率、优质流动性资产充足率,考虑到数据可得性,选取流动性比例作为本研究的因变量,金融科技指数作为核心自变量,资产规模、总资产净利率等作为控制变量,构建系统GMM模型进行实证分析,探究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影响。最后,从金融科技影响商业银行流动性的机理分析着手,选取负债结构、净息差作为本次研究的中介变量,使用Sobel test命令做中介效应检验,探究金融科技影响商业银行流动性的传导机制。通过实证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金融科技显著降低了商业银行的流动性,提高流动性风险,主要原因是金融科技削弱了银行的揽存能力,降低流动性;(2)金融科技首先作用于商业银行的负债结构和净息差,进而间接影响商业银行流动性。主要原因是揽存能力下降,负债业务压缩,导致负债结构变化,不得不依靠同业业务提高流动性,容易积累流动性风险;揽存能力下降,银行不得不提高利息来扩大存款,压缩利润收入,银行不得不投向资金期限更长、风险更大的贷款项目,也容易积累流动性风险。(3)银行方在以金融科技为创新手段发展自身的同时,应严格遵守金融监管的要求,合规经营,保证核心负债在负债结构中的稳定性,根据业务情况适时动态调整资产负债结构,防止流动性期限错配,完善流动性风险管理体系,做好风险预警工作,深化“金融+科技”的生态融合,才能更加充分地吸收金融科技的红利。

关键词:金融科技;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中介效应

学科专业:金融(专业学位)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内研究现状分析

1.3.2 国外研究现状分析

1.3.3 文献评述

1.4 研究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技术路线

1.5 本文创新与不足

1.5.1 研究创新

1.5.2 研究不足

2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金融科技

2.1.1 概念界定

2.1.2 金融科技理论基础

2.2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

2.2.1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概念界定及衡量指标

2.2.2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理论

3 金融科技发展概述与影响机制分析

3.1 金融科技发展历程

3.2 金融科技应用场景

3.3 金融科技影响商业银行流动性机制分析

4 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影响的实证研究

4.1 样本与数据来源

4.2 变量选取

4.2.1 被解释变量

4.2.2 核心解释变量

4.2.3 控制变量

4.2.4 中介变量

4.2.5 描述性统计

4.3 模型构建

4.4 实证分析

4.4.1 单位根检验

4.4.2 实证结果分析

4.5 中介效应分析

4.6 稳健性检验

4.6.1 双缩尾处理

4.6.2 改变被解释变量

5 结论与建议

5.1 研究结论

5.2 政策建议

5.2.1 加强金融科技监管,维持金融业稳定

5.2.2 提高核心负债稳定性,提供流动性支持

5.2.3 动态调整资产负债结构,防止期限错配

5.2.4 完善流动性风险管理体系,提升风险管理水平

5.2.5 深化金融科技的生态融合,实现多场景应用

5.2.6 坚持合作共享战略,实现多方共赢

参考文献

致谢

上一篇:水电设计控制分析论文提纲下一篇:马克思股份制理论研究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