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内外兼修的好教师

2024-05-02

做内外兼修的好教师(共7篇)

篇1:做内外兼修的好教师

做内外兼修的好教师

王慧敏

教育的发展,课改的推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迫切要求教师的专业发展。那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是什么呢?一是外部措施,如职称晋升、经济待遇等。二是内在需求,专业成长的内驱力源于教师的信念和追求,源于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只有教师把专业发展作为自身发展的需要,作为服务社会的需要,专业发展才能成为教师的自觉行动。

教育的发展,课改的推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迫切要求教师的专业发展。那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是什么呢?一是外部措施,如职称晋升、经济待遇等。二是内在需求,专业成长的内驱力源于教师的信念和追求,源于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只有教师把专业发展作为自身发展的需要,作为服务社会的需要,专业发展才能成为教师的自觉行动。

做有追求的教师

罗曼·罗兰说过:“人生最可怕的敌人,就是没有明确的目标。”的确,我们只有为自己设置一个一生为之奋斗的目标,才能把自己的行动锁定在这个目标上,才能不断增强自我意识和使命感,才能不断地进行自我挑战。

有什么样的目标就有什么样的人生,所以定位要高。尽管许多人都明白自己该做些什么,但是目标的局限性束缚了他的才能,使他安于现状,缺少了奋斗和进取的精神。其实只要努力,都能有所作为。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命运靠自己改变!

有位特级教师说:读师范的时候,记得谈到今后的追求,当时扬言“要做就做最好,我要成为名师”!为了这句诺言,为了这个追求,十几年如一日,一直在不懈努力着,克服了个人的种种困难,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如今终于成为特级教师,才深深地体会到教育不仅仅是谋生的职业,它是一种事业。教育的每一天都是新的,每一天的内涵与主题都不同,只有具有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才能视教育为生命,视学校如家庭,视学生为子弟,才能无私奉献,才能拒绝平庸,追求卓越,也才能磨炼出教育的灵感和悟性。

做有爱心的教师

有爱便有一切。这是育人观的一条最基本的原则。爱是打开学生感情大门的钥匙,当学生知道你是真诚热爱他们时,他们的感情大门、智慧大门才会向你敞开。全身心地热爱学生,即为师德。很难想象一个对教育工作毫无兴趣的人,一个见到学生就心烦的人,会努力完成好教育教学工作,会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学生是人,是一个多样化的人,他们的生活、学习、情感是多样的。这就要求教师要用真心去发现学生的需求,用爱心去化解学生的矛盾与痛苦,让他们体会自己的爱。拾起学生掉在地上的橡皮,耐心回答学生的提问,常与学生个别谈心,甚至只是走道里的一声问候,这些都能让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注。为人师者,应以德育德、以才培才、以学促学、以趣激趣、以情动情、以性养性、以行导行。师之魂,体现在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中,这不仅体现了自己的形象,又时时滋润着学生的心田。教师的职业是美好的,当师魂达到一定境界时,教师在对这种“美好”的理解和追求中会真切地体验并自然地表现出这种美好。

所以,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对学生的爱是成为优秀教师的前提条件,这在教师成长过程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做有实力的教师

一名优秀教师的实力体现在:有全新的教育观念,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有丰厚的文化底蕴。

教师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只有在教育理念的统领下才能充分发挥功效。教师的教育理念反映的是教师对教育工作本质的理解,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育态度和教学行为,甚至还间接地影响着未来教育的发展。教师要把关注点放在学生的身上,让学生接受挑战,让学生的潜能如花绽放,让学生的个性充分张扬。教师接受新的教育理念与摒弃旧的教育理念的周期越短其成长则越快。

教师要能灵活地驾驭课堂,就必须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较高的教学水平和较强的实践能力;要精通学科基础知识,明确基本观点,了解最新进展。同时,要学习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阅读杂志中刊登的经验文章,聆听专家、学者的学术报告,及时了解教改、教学、教研信息,把握最新教育动态,拓展视野,使自己始终站在教育教学改革的最前沿。教学水平和能力的提高则在平时每节

课的积累中。每一堂课都是师生人生中美好的记忆,都是不可重复的生命体验,课堂教学是师生不断“合”、“分”的动态过程。教师不能去抢学生的活,要善于把“皮球”踢给学生,要在课堂上实施“主动撤离”和“适时登场”,做好主持人。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的关键。一种好的教学设计,就是一部展示教师个性化创造过程的真实记录片。教学设计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情况,设计时心中要始终装有学生,要充满悬念,预测教学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新亮点。因为,一篇教学设计不是已经定稿的剧本,而更像是一部不能画上句号的手稿,它一直处于自我校正、自我完善的动态发展之中。如果在设计中注重了这一点,才有可能凝练为可供愉悦对话的文本。所以,不能只备“课”不备“人”、只备“形”不备“神”、只备“结果”不备“过程”、只备“死课”不备“活课”,要冲破传统教案,创新并超越教参,创建突出个人特色的鲜活的教学设计。

风格产生魅力,魅力启迪智慧。教学风格体现着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技巧、教学特色,标志着教师教学艺术的成熟。教师形成自己教学风格的过程,也是一个创造自己教学特色的过程。每个教师都应在教学实践中自觉追求教学风格的理想境界,努力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达到以智慧启迪智慧、以情感赢得情感、以思想影响思想、以人格塑造人格的理想效果,课堂里都流淌着激情的诗韵和激昂的乐曲。

一节课不仅展示的是一位教师的教学功底、教学艺术、教学风格,而且展示的是一位教师的教学思想、人格魅力及文化底蕴。教育原本也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伟业,教育只是一些小事,把小事琢磨透、处理好,就是教育艺术。也正因为如此,每一个教师只要投入工作,都能把每件小事做好。能把一件件的教育小事做好的教师,是在做真正的教育。

做有思想的教师

一位教育专家说过:教师的全部尊严就在于思想,一个没有思想的教师也就没有了教书育人的灵魂。我们许多教师整天忙得连轴转,往往缺乏思想,尤其缺少自己的思想。思想在哪里?要有思想,就要研究,就要反思。无数优秀教师成长的经历告诉我们,思想就在读书、实践、思考和研究里。

知识的发展是一个动态前进的过程。教师要不断充实自我,成为终身学习的实践者。教师要用健康而高尚的思想熏陶学生,用新鲜而丰富的知识滋润学生。经常阅读报刊、上上网,让自己对世界保持一种新鲜感。经常阅读经典,能促

使教师不断地思考,使教师在无形中提升自己的品位,强化自己的人格魅力,从而影响学生。潜心阅读古今中外教育家关于教育问题的阐述,阅读现代新的教育理念专著,多了解一些新的学习理论和现代教学模式的发展,汲取其精髓,并且指导教育教学实践,尽快实现由教书匠向研究者的转变。

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因素。教学反思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实践活动有目的地进行审视,如反思教材是否合理、教学情境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教案设计是否恰当、课堂提问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课堂语言是否适合学生的思维方式、教师是否抓住了学生的个性特点、学生的反应如何、课堂上教师设计的问题和例题是否符合实际、能不能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是否能认真分析学生出错的原因、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如何改进等,然后进行理性思考,并用以指导以后的教学。这些反思不仅能帮助教师及时接受反馈信息,总结教学过程中的成功和不足,为调整教学提供可靠的依据,而且可以帮助教师养成以记促思、以思促教的习惯,更能有效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通过反思和“追问”,使教育由静态变为动态,由单纯变为多元,由预设变为建构,由结论变为过程。可见,反思不为形式,不为完成任务,只是自己的一种需要。能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高教学的自主性和目的性,对教师教学水平和专业地位的提升大有帮助。有研究表明,成功的教师都倾向于主动地和创造性地反思他们在事业中的重要事情。

实践中发现的问题,不断反思,积累到一定程度,自然就想要进行专题性的教学研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青年校长的一封信》中指出:“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致变成一种枯燥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一些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研究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助推器,可以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课堂,解决教学实践中的共性问题,许多新的理念、新的思路、新的策略是依托课题研究在不断的被验证、被形成、被显示的。在研究过程中,教师在任务驱动下,逼着自己学得多、想得多,自觉发展自己的理性,主动更新自我,改变自己习以为常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逐步养成学习、思辨、研究的习惯,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我们必须扎扎实实地学习、实践、反思,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总结,在实践中锤炼,在学习中提升,坚持走“教、学、研”之路,才能成为学习型、研究型和创新型教师。(作者单位: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

篇2:做内外兼修的好教师

“如果在中国的树林的一个小树枝突然折断了,那劈啪声汉克。格林伯格(美国国际集团AIG的CEO,美国友邦保险有限公司为AIG全资子公司)都能听到。”AIG的一位前任高管人员这样形容他说。格林伯格一直非常重视与他的高层管理团队分析有关信息,并从这些信息中捕捉商机。

在中国,格林伯格的努力卓见成效。1992年,时隔40年之后友邦再度来到中国后,保险业务以年均 78.95% 的速度增长。2004年在寿险业整体增幅放缓的背景下,1-5 月,友邦驻华保险分支机构仍然实现保费收入同比增长 39.41%,占外资公司保费收入的 54.22%,其中个人营销业务占总保费收入的 90.56%.“友邦的成功,归根结底是人的成功,是人力资源的成功。”北京友邦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管理人员告诉记者。

外勤:在白纸上画画

对于北京友邦在成立之初的“独行之举”:坚决不要有保险从业经验的代理人,大专以上学历,业界可谓褒贬不一。但北京友邦总经理徐水俊的决心却始终没有丝毫的动摇。“招聘没有保险从业经验的代理人就是用对了的方法。”他说。

北京友邦之所以敢用“一张白纸”的代理人,因为手中有完整的培训计划。对于代理人培训,包括从事业说明会到A、B、C、D四个课程。A课程是专业基础知识的培训;B课程是产品培训;C课程是推销技巧培训;D课程是工作习惯

养成及行政作业培训。通过这些培训代理人可以顺利晋升到第一个阶段的主管。晋升主管后,针对不同的职位,又会有相应的培训课程。主任、襄理都有各自的基础知识培训和在职训练。

经过这些系统的培训,代理人会自动自发地发展他们的事业。用一个形象的比喻就是,友邦给代理人的不仅仅是一根钓鱼杆,还要教会他们如何去钓鱼,要让代理人永远有鱼吃。

除了坚持入司门槛高、培训力度大外,友邦持证和销售资格管理非常严格。除了要求 100% 持证上岗外,友邦公司还依产品特性对营销员的销售资格进行分级。

增员时,友邦公司规定主管以上层级的营销员才有资格增员。另外与中资公司不同的是,如果被增员的层级达到或者超过其增员者的水平,则增员者不再提取该下级的管理佣金。

友邦公司的营销员管理制度保证了营销员队伍的稳定性和质量。截至2004年二季度末,友邦保险中国区各分支公司的保险代理人共有21,114名,占全国保险营销员总人数的1.52%,名列外资保险公司首位;其持证上岗率一直保持100%,而相比之下全国平均持证率为58.54%,北京为64%.内勤:倡导友邦文化

作为一家刚刚创建且业务发展迅猛的外资公司,内勤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的稀缺是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但与其他新创公司大肆从同业公司挖人不同,北京友邦十分重视利用本公司的人力资源、培养自己的专业人才。

北京友邦人力资源经理周姊君介绍说,北京友邦成立之初,就从香港、台湾、上海等地分公司征调了大批资深主管的管理团队来支援北京,从而组成了北京友邦的基本管理框架,避免了大量招聘不同公司背景的管理人员从而造成公司文化难以有效形成的问题,保证了友邦公司文化的纯洁性。

另外从其他行业招了大量高素质人才,对他们进行保险专业知识的培训,普及保险理念和保险常识,并鼓励他们利用业余时间进修,参加保险行业的专业考试,如LOMA、核保、精算等考试;并且有计划地安排内勤人员到各个部门轮岗学习,不仅有效地缓解了业务部门的压力,更加强了职能部门员工对公司业务的了解。

最后在公司后备人才储备方面,北京友邦加强与高等院校的合作,精选一些保险、精算、医学、法学等相关专业的大学三、四年级学生中十分优秀并有意加盟保险行业者,给予奖学金、助学金等补助,利用假期时间进行经验分享、假期实习、项目兼职等职前培训,致力于本地精算人才的培养。

如果说如何、培养人才是一个公司发展基础的话,那么如何留住优秀人才就成了一个公司能否壮大的关键。周经理说,保险行业相对于通讯、生化、制药、石油等高科技行业,其薪酬福利竞争力并不是很强,这就要求公司必须通过其他途径留住员工。

周经理说,工资不是员工留住员工的唯一条件,员工们看重的还是公司经营理念、经营策略和企业文化。因此给员工提供充足的培训和发展机会,将员工的需求与业务目标紧密结合,制定出一套既科学又适用的培训计划,让每个层级的员工都能在友邦通过专业的在职培训使自身素质和能力得以提升。

传承威胁

友邦在中国的发展,一定程度上是汉克。格林伯格坚韧个性的体现。格林伯格出身低微,1942年用了一张假造的出生证明应征入伍,那时他17岁。二次战争期间,他多次差点丧命。

1953年很偶然的机会,他在曼哈顿欧洲伤亡理赔办事处与一个员工主管吵架时奠定了他未来要走的路子。格林伯格认为那个人过于粗鲁,所以他在副总裁的办公室狂暴地咆哮,骂那个欧洲籍的员工主管是一个“牛肉干”,为此他得到了周薪为75美元的保险业新员工的工作。10年后,他成为公司主管意外与健康险的助理副总裁。

1960年,格林伯格被保险行业内另一家公司Cornelius Vander Starr(AIG前身)挖走。Starr 于1919年在中国上海设立的非常小型的保险办事处,取得了巨大成功,业务很快遍及亚洲、拉西美洲、欧洲及中东地区。但是在美国开展业务却非常困难,于是将希望寄托在格林伯格身上。

格林伯格抛弃了传统的模式,选择了类似经纪公司布网的销售模式,接受企业成为会员。1969年AIG上市。

格林伯格花费了很多时间环游世界,签订了很多重要的协议。AIG的一个前任高管人员说,“我在过去的10年到过中国48次,有多少个公司的高管人员能超过我的这个次数?”

格林伯格是一个老练的管理人员。他给AIG的高管人员大量的发挥空间去管理业务,推出新的革新式的产品。他们非常努力工作,因为格林伯格告诉AIG的每一个人,不会发生在他的能掌控的范围之外的事情。他认为每一个离开AIG的人都是对他的背叛。

79岁的格林伯格任AIG的CEO已经有37年了,在这段时间企业的市值从30亿美元涨到1730亿美元,平均每年每股上涨17%.不过,他拒绝离开保险行业。

尽管如此,格林伯格还是希望自己的两个儿子作为自己的接班人。然而两个儿子埃文和杰弗里却固执想到到其他的企业去谋职。1999年,杰弗里被任命为世界上最大的保险经纪公司Marsh & McLennan的CEO,这个公司是AIG业务的核心部分棗企业客户的代表。四年之后,埃文成为一个在百慕大注册的保险公司ACE的CEO.2004年10月14日,纽约的一个律师诉讼团指控Marsh & McLennan在指导客户进行保险交易棗包括与AIG、ACE、Hartford金融服务中心和美国莫慕尼黑风险投资机构时带有欺骗性,经纪公司要赔付等价的酬金。消息传出后,Marsh & McLennan、AIG、ACE这三个企业的股票价格直线下跌,7个交易日内蒸发了440亿美元。Marsh公司解雇了3000名雇员,CEO 杰弗里辞职。

对待儿子比对待员工还严厉的格林伯格,在培养儿子竞争性的家族精神时,成了自己制定的商业规则的牺牲品。

篇3:做一名“严”“实”兼修的好干部

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干部, 要深入把握“三严三实”的基本内涵和实践要求, 牢固树立思想政治建设和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的意识, 迅速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决策部署上来, 做好四个表率, 争做一名“严”“实”兼修的好干部。

争做修身养德的表率

“其身正, 不令而行;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自古以来, 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就高度重视从政为官者的自我道德修养问题。作为一名党员干部, 要自觉把修身养德置于做人做事的首要位置, 坚定党的理想信念, 时刻牢记党的宗旨, 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工作实践中磨砺品质, 做共产党人精神高地的坚守者, 修好共产党人的“不坏之身”。同时, 始终注意带好队伍, 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 教育并经常提醒干部职工要牢固树立“为民务实清廉”意识, 按规范办事, 按规矩行事, 自觉维护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

“欲修其身者, 先正其心。”党员干部修身不严, 经不住考验, 关键是其内心发生了畸变, 为私情私欲蒙蔽了心境。因此, 必须加强对党员干部的党风廉政教育, 把牢思想的“总开关”。淄博市局 (公司) 党风廉政教育以情义·廉洁文化宣贯为总抓手, 以法纪和道德教育为重点, 突出党纪党规教育, 理论与典型、正面与反面相结合, 做到常听常看, 常学常悟。

一是组织全员学习廉洁文化。开展廉洁文化宣讲, 举行廉洁宣誓签名活动, 举办廉政党纪讲座, 分期组织观看廉政警示教育片, 组织参观廉政教育基地, 适时组织观看廉政影视、戏剧作品。

二是学党纪国法思做人之要, 学古通今悟为政之德。及时推荐党纪党规自学读本, 利用《清风》宣传阵地, 引导干部职工多思多悟多写;学习中央修订后的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巡视工作条例等党内规定。

三是开展“党的纪律学习年”活动。组织党员干部学习党章、党纪、国家法律等成文规矩, 学习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工作惯例等不成文规矩, 自觉把党的纪律和政治规矩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四是落实任前廉政谈话和年度例行廉政谈话。以廉政谈话为载体构建抓早抓小机制, 对党员干部身上的问题早发现、早纠正、早查处, 对苗头性问题及时约谈、函询、诫勉谈话, 防止小问题演变成大问题, 引导领导干部廉洁从政。

五是注重参与, 营造氛围, 提高教育效果。编发廉政短信, 制作廉政警示展板, 举办廉政主题演讲, 探索廉政小品汇演, 营造人人学廉、思廉、践廉、悟廉的良好氛围。

争做遵纪守法的表率

做到严以用权, 首先要强调用权者应有明晰的“权利”意识、能恪守既有的“权利”规范。明晰的“权利”规范基本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只能依法行使所享有的权力, 超出“所享有的”, 就是“越权越位”;二是只能依法享受可以享受的利益, 超出“可以享受的”, 就是“多吃多占”;三是在依法行使所享有的权力、享受可以享受的利益的同时, 必须依法承担相应的义务, 否则就是“渎职失职”;四是不具备享有、承担义务的相应资格, 也不具备相应的行为能力和行为表现, 就是“不称职”。贪腐者犯罪犯错的第一步, 往往是“权利”意识出现严重偏差, 乃至脑子里只有霉变、畸变的“权”和“力”, 行为上则轻视、无视现代法治社会应有的“权利”规范。

其次, 严以用权要讲规矩、守规矩。树立规矩意识, 明规矩、严纪律、强约束, 按规矩办事, 按规矩用权, 在思想上划出红线, 在行为上明确界限、行有所止。严守用权之规矩, 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 要自觉接受监督, 织密群众监督网, 开启全天候探照灯, 以公开促公正, 以透明保廉洁;严守用权之规矩, 职权法定, 依法用权, 公开权力清单, 缩小弹性空间;严守用权之规矩, 公器公用, 私用即盗, 用权出于公心, 为官不谋私利, 决不允许公权私用、以权谋私, 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殊化;严守用权之规矩, 要坐稳一个位子, 要挑起一副担子, 行其权, 尽其责, 严肃查处乱作为、不作为, 用领导干部的辛苦指数换取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争做爱岗敬业的表率

唯有坚持不懈学习, 才能开拓思维、更新知识, 增强胜任本职岗位的能力和本领。工作生活中, 我们认真学习中央领导的重要讲话精神, 行业各级领导讲话、方案、意见等, 尤其注重学习涌现的新知识新观念新经验, 特别是今年以来山东省烟草专卖局 (公司) 新一届党组提出的“实真细精”的工作要求, 和推进规范卷烟经营、卷烟营销市场化取向改革“两个一步到位”决策部署。同时, 结合分管工作, 系统学习了党风廉政和反腐败、经济运行、绩效管理、招投标、对标、信访稳定、人事劳资、后勤保障等方面的专业知识, 通过系统学习, 做到以学益智、以学修身、以学增才, 努力把所学知识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具体举措, 转化为改进服务的方法途径, 转化为履行职责的实际能力。

爱岗敬业就要做到尽职尽责。结合分管工作, 吃透上情, 摸准下情, 深入研究, 对每项工作都高度负责, 及时督办重点工作进展情况, 对重要事项及时向市局 (公司) 党委汇报, 切实做到管理到位不越位。同时注重工作的创新, 大力开展降本增效活动, 对招投标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采购, 探索开展了精益化集中采购, 实施“五区工作法”, 有效节约各需求单位和部门的时间成本和人工成本。今年上半年, 全市烟草系统按项目金额计算公开招标率99.16%, 按项目数计算公开招标率95.83%。

争做敢于担当的表率

敢于担当是新时期党对各级干部履职尽责提出的新要求。这就要求各级干部在政治上坚定, 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 立场坚定, 对党负责, 对单位负责, 对群众负责;敢于坚持原则, 严格按规矩办事, 严格按法律规定办事, 敢于较真碰硬, 不怕得罪人, 不当老好人;勇于破解改革发展稳定难题, 为党解忧, 为民解愁, 在危难险峻面前能挺身而出, 不回避、不推诿、不扯皮, 主动负起责任, 千方百计想办法解决, 加快推进各项工作任务完成。作为市局 (公司) 党委委员和纪委书记, 应当切实把监督责任放在心上、扛在肩上、落实在行动上。

打铁还需自身硬。只有清廉, 才有担当的硬气, 唯有清廉, 才无愧于肩上的重担。率先垂范, 一身正气, 守纪律讲规矩, 不搞团团伙伙、帮帮派派, 不贪赃不枉法, 永葆廉洁底线。

建立责任清单制度, 全面落实监督职责。细致梳理责任内容, 厘清责任边界, 明确落实部门, 让责任具体化、条目化, 形成可检查、可考核、可问责的责任体系, 促进“两个责任”落实。纪检监察人员对问题该发现没有发现就是失职, 发现问题匿情不报、不处理就是渎职。聚焦主业主责, 进一步清理议事协调机构, 清退日常监督事项, 把不该管的日常监督事项交还给主责部门, 把更多力量投入到查办案件、纠正“四风”和对党员领导干部的监督上来。各级党组织要主动接受监督, 定期组织党内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 认真实行办事公开、民主管理有关规定;公布举报电话和信箱, 接受职工和社会各界监督;加强自我监督, 深入基层调研巡查、纪律检查、跟踪督导, 主动发现问题, 同时在“三重一大”事项决策、干部考察等方面按照规定接受有关方面的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督。

篇4:内外兼修的美

这篇课文的重点句是:做一片美的叶子。那么,叶子美在哪里?

一、外形美。

“远远望去,那棵大树很美。”“树像一朵绿色的云,从大地上升起。”这里把大树比作“绿色的云”,充满了生命的活力;一个“升”字写出了大树的灵动之美,也与“云”的意象相吻合,如绿云在飘。“每一片叶子形态各异,你找不到两片相同的叶子。”“形态各异”,尽显了叶子的不同形状,不同姿态,不同风采。如同万物都在运动变化一样,这叶子的“美”就美在随着季节的交替更迭而不断变异,它春天“嫩绿”,夏天“肥美”,秋天“变黄”,冬天“飘零”,顺应着自然规律。它春萌生,夏旺盛,秋枯萎,冬终结,酝酿着又一个生命的周期,真是生生不息啊!这是内蕴的“美”。细细咀嚼这些极美的文字,仿佛一缕天外之香极轻极细地沁入心脾,袅袅缠绕,挥之不去。

二、内在美。

叶子具有奉献之美。“无数片不同的叶子,做着相同的工作,把阳光变成生命的乳汁奉献给大树。”叶子有特殊的本领,可以为植物的生长提供大量必需的营养。在阳光下,叶子把水分和二氧化碳作为原料进行加工,生产出淀粉,然后在晚上又把淀粉分解成葡萄糖送到植物的全身,为植物的生长发育、开花结果提供足够的营养。白天光合作用的同时还呼出氧气,为我们人类提供新鲜的空气。大树有了这珍贵的营养,才会茁壮、葱翠。当叶子生长着的时候,它在为大树奉献,当它离开大树时,依然化作了养料滋养着大树。

“无数的叶子在树上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没有大树,单片的叶子也无法展现生命的风采,所以,叶子怀有一颗感恩之心,它“叶落归根”。一片叶子虽然平凡,可它却给我们每个人带来深深的感动。由此,作者写道:“我们每个人都像叶子,为生活的大树输送着营养,让它茁壮、葱翠。”“为了大树,做一片美的叶子吧!”

篇5:打造内外兼修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1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特征和趋势

从广义上说,公共文化服务属于公益性质的项目,主要是丰富民众的精神生活,同时起到宣传教育的作用。相比于其他的专业性服务而言,它的门槛设置较低,能够以最广阔的平台去接纳和满足最庞大的受众,自身呈现出的特征主要有以下三点。

第一,公共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是针对特定的人群设计的,也没有排他性,对于民众的参与实行普惠制。同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项目的资金来源大多是公共财政,项目的性质是隶属于政府而服务民众的,而非商业机构。

第二,双重属性。当文化超越艺术这一狭义范畴,扩展为商品和服务乃至形成产业时,文化产品和服务具有了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两种属性。①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仅具备精神属性,而且具有经济属性,是两种属性的叠加。主要是用文化的内涵给经济实体带来附加值。

第三,外部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在满足民众精神需求的同时,还将引发一系列后续的“连锁”反应,带动相关产业链条和实体经济的发展,从侧面体现公共文化的价值。

我国的公共文化发展体系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备受民众的欢迎。特别是随着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发展,更将呈现出如下发展趋势。

第一,政府主导、多元参与的文化治理新格局。如今,全能型政府正逐渐过渡为多元参与、协同共治。在文化治理领域,相关的企业和非营利组织会有更多的自由和发展空间,也将承担更多的责任,形成全新的治理和产业格局。

第二,按需提供文化服务。如今,经济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正改变着精神消费层次,民众的公共文化需求也越发多元。根据大众的集体需求开办定制化的项目不仅实现了点—点的服务,更是公共资源的有效配置。

第三,产业集群化、项目区域化。部门和项目闭门造车、固步自封显然不能适应新时期的需要、特别是公共文化的边界已经越来越模糊,产业和项目的跨界融合不仅可以最大化地发挥资源和人才优势,更能够提升品牌和档次。

2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遇到的问题和困惑

我国有着悠久和灿烂的历史文化,然而具有深刻价值和内涵的文艺作品依旧匮乏。同时,艺术形式由于没有深入挖掘和有效利用,感染力和影响力也大打折扣,加上物质经济和精神需求断层、不均衡地发展,都使得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和发展遇到了相当的阻力。

第一,公共文化的内涵和原创力不足。优秀的文化艺术作品需要具备丰厚的底蕴和优雅的气质,不仅要刻上特殊的文化烙印,更要加强文化创意理念的塑造。而我国公共文化不能引人入胜和让人沉醉,根本就是内生动力不足,没有深度挖掘潜在的价值和情感上共鸣的东西,很难打动受众的内心,传播的内容仅是碎片化的收集和整理,没有成型的创意和灵感。

第二,公共文化的外在表现方式略显单一。传播内容的有效性不仅取决于内容本身,也和传播载体和方式密切相关。而公共文化的传播多是单向的,展现形式和手法也相对固化,不具有互动参与和复合传播的特性。把公众定位在被动视听的角色,没有体验和沉浸感,不仅是对公共文化传播的削减,更是对软硬件资源投入和使用的过度消耗。

第三,公共文化的附加价值应用还不够丰富。公共文化的价值不仅仅是传播内容本身,更应该是渗透到其他产业的附加值。特别是对于相对偏远地区的农业、建筑、旅游等产业,具有一定的规模和资源,但价值有待开发,需要借助文化的标签激发活力。此外,日常的产品如果能够融入文化元素,进行包装设计,就会产生超出产品本身的巨大价值。

3 全面构建新时期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对策建议

目前,我国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和国外的发达国家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必须坚持政府的文化政策导向和相关扶持力度,保证公共财政,进行内部人才培养和购买公共服务、外部全媒体发布跨界融合的公共文化服务新格局。

第一,加大创意型人才培养战略。文化创意是兴起的朝阳产业,是能够与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直接对接的专业,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申请建立高校、企业、培训机构等多个培养创意型人才的站点:在高校,设置相关的专业、学科、研究团队;在企业,通过实战的案例边操作边培养;在培训机构,主要针对应用技术和软件操作。此外,要建立人才梯度培养和“走出去、引进来”战略,保证人才队伍持续的战斗力和前沿的视野。

第二,强化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机制。不可否认,多方参与文化治理可以营造更多的竞争机制,打破僵化的制度,激发民族的文化创造力,有利于市场的正向运转。中央明确指出:“鼓励社会力量、社会资本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培育文化非营利组织。”①政府通过购买公共服务不仅可以腾出更多的空间,更可以敦促企业和非营利组织不断自主创新和研发,设计用户体验新模式,提升公共文化的产品创意和服务质量。

第三,建立全媒体发布和网络参与平台。文化艺术作品的价值在于在精神上给民众满足和教育,而通过图书、电视剧、电影、动漫、游戏、玩具等多元载体的传播不仅内容更丰富,而且能够给受众持续的视觉刺激和心理期待,让文化价值深入内心。同时,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实时的用户体验和分享不但可以满足公众的猎奇心理,更能够从侧面收集相关的数据信息,用大数据去分析和判断用户的浏览轨迹、使用习惯、相关指令等,改进公共文化服务的细节。

第四,打造跨界融合的产业集群和示范区。新时期,不同产业的融合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特别是具有经济叠加效应的文化产业,更应成为各大产业竞相追逐的热门。随着“互联网+”平台效应的逐步放大,文化与教育、科技、医疗、农业等领域的融合也就水到渠成。根据“羊群聚集”效应,建立成熟的产业园区,不仅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更实现了优势资源的互补,保证了文化附加值的最大化利用。此外,强化相关文化项目区域化,打造引领示范区,对于提升文化内涵和品质都是大有裨益的。

中国有着丰厚的历史文明和底蕴,承载着几千年灿烂的文化。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但是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政府主导、多元参与的先导性产业,和公众的生活密不可分。实现内外兼修,即对内要努力培育原创作品和创意人才来提升品质,对外要积极搭建平台园区来打造规模,不仅可以有效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的质量,满足公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更是文化“共建”和文化强国战略的重要抓手。

参考文献

[1]高宏存.政府文化管理前沿[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14.

[2]陈波.我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财政保障机制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

[3]连玉明.中国大数据[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14.

[4]阿里研究院.互联网+:从IT到DT[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

[5]王名.非营利组织管理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篇6:做内外兼修的好教师

中华武术源远流长, 它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积淀而来的产物。武术主要是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 运动形式主要为套路和格斗, 同时是以注重内外兼修的文化内涵为特征的传统体育项目。这一概念充分揭示了武术攻防技击的本质属性, 也突出了武术“整体思维观”的文化内涵特征。

2 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中华武术“内外兼修”的文化内涵

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 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无不蕴含着哲学的价值观和伦理观, 中华武术作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 亦具有着这样的特征:有着浓郁的伦理思想色彩, 崇尚武术和武德并存。

3.1.1 武术行为和方法受以孔孟仁学为核心的道德伦理规范指导。

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 包含着宽容、忍让、人道、忠诚等内涵, 中华武术深受孔孟仁学伦理思想的规范和指导, 这充分体现在授徒和武技运用上。在授徒择人方面是非常严格的, 尤其注重习武之人的品德素质, 不会轻易地把武术传授给那些品德低下之人。讲求习武以德行为先, 以涵养为本, 习武之前先学礼习德, 始终把武德列为习武的先决条件。授徒即是育人的过程, 这一思想贯穿在武技传授的整个过程中, 武技运用上要求用于做正大正义的事情上, 不可以胡作非为, 在战乱不安的年代, 主要用于保家卫国, 除暴安良。即使是善与恶的殊死拼斗, 因其受武德仁爱思想规范指导, 在搏斗时仍讲究先礼后兵, 以德服人。

3.1.2 德艺并重的个体和谐之求真, 人际和谐之求善的追求。

中华武术把习武作为作为人的品德培养和修养加强的一个途径和方法。武术讲究强身健体和修身养性两方面, 以实现物质与精神世界的平衡和谐统一。在品德修养上强调发扬厚德载物精神, 大凡武功高强者, 其武德也足以令人佩服, 堪称师表。追求习武与做人, 练武与修身的和谐;外练武功技艺, 内修人生品德的德艺双馨。武术技艺的学习重视长期艰苦卓绝的恒久练习。武术的“养气”、“养心”、“炼性”、“炼神”等等均涵盖着强身健体和修身养性两方面。

3.1.3 道法自然, 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武术技术理论体系。

中国传统道家文化核心思想是“道法自然”“天人合一”, 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武术是人体的运动, 深受道家文化的影响。在长期艰苦训练中, 坚持“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的训练理念, 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统一之目的。在武术的具体方法中。不少拳种按季节变化与人体五脏等相配合。中华武术在其形成和发展中, 远取诸生、近取诸物、象其形、取其意、学其长、利其用。以山川风雷等自然之变化来作为技击变化之根据。用阴阳来概括万事万物神奇莫测的变化, 由阴阳对应观念衍生出一系列对应概念:动静、刚柔、虚实、开合、内外、进退、起伏、显藏、攻守、始终等等。中华武术不仅效仿自然规律, 还仿效自然之物。把其形象、动作融入武术的一招一式中。如八段锦、五禽戏、鹤翔桩, 以及各种以自然之物命名的拳械及动作。

3.1.4“内炼一口气, 外炼筋骨皮”的整体修炼方法。

“拳起于易, 理成于医”。以“天人合一”有机整体观做为武术练功的指导思想。拳谚云:“内练一口气, 外练筋骨皮”。“外练筋骨皮”是指对人体的骨骼、肌肉、关节组成的运动系统, 以及由由运动系统完成的各种动作的训练, 如:拳法、腿法、摔法、拿法、步法等这些由肢体和动作组成的“形”。“内练一口气”是指对内脏器官的锻炼, 在武术中内外结合极其重要。武术各拳种都把运气和动作的配合放到一个很重要的位置。

3.2 中华武术“内外兼修”文化的现代社会价值

武术“内外兼修”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再现。当人们满足于功利追求之余, 更需要这种精神文化的熏陶。在休闲的运动中体悟中华古老文化的博大精深。

3.2.1 是现代人修身养性、强身健体、遵守公德的必需品。

中华武术天人合一、内外兼修的文化内涵, 决定了其强身健体、修身养性的积极效应;中华武术“德技并重”的训练原则, 强调其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义务, 追求个人修为高于物质的精神价值, 也注定了其将成为现代人遵守公德的必需品。相比之下, 竞技体育就显示出一些丑恶来:在商业利益驱使之下, 运动员服用兴奋剂;暴力事件;假球等等。严重损害运动员的身心健康发展, 也破坏了体育公平竞争的原则, 其价值和魅力大打折扣。

3.2.2 中华武术的和谐发展观, 构成大众体育的主旋律。

现代竞技体育是一个要求运动员不断挑战生理极限的运动, 其倡导的口号是“更快、更高、更强”, 严重打破人体自身内在的平衡, 为此运动员经常伤病在身, 不得已的时候还要带伤上战场, 严重破坏自身健康。而武术文化在与遵循自然规律, 实现天人合一, “内外兼修”的武术文化内涵追求的是内在精神与外在形体的共同修炼, 使人体体质和所练技艺相协调统一。这种以人为本的武术文化必将带来修身养性、强身健体的双重效果, 从而奠定了武术成为大众体育的基础。

3.2.3 返璞归真, 回归自然, 追求宁静的情感。

当今社会生活节奏快, 加之竞争激烈等因素, 人们生活倍感压力, 精神经常处于紧张的状态, 造成身体与心理的严重失衡。中华武术恰好追求的是“天人合一”的效果, 运动中强调效法自然, 顺应自然变化, 来协调人的肢体运动, 使其顺应宇宙运动变化规律, 实现内外合一, 使和谐、宁静的自然美得以再现, 从而达到修身养性之目的。

4 结论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 中华武术作为一个独立完整的体系, 吸取了传统文化很多精华, 内外兼修的理论体系正是对这一武术文化在武术运动中科学运用的概括。要求形神意气的内外统一, 人与自然的统一, 修身与武术技艺的统一。再现了中华武术在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下, 追求实现个体和谐、人际和谐及天人和谐的整体思维观。

摘要:“内外兼修”的中华武术文化内涵, 是全面实现武术技术、养生、修性等多方面功能的方法, 贯穿了武术整个技术理论体系, 体现了武术格斗意识的礼让和超越, 奠定了武术发展的根基。

关键词:武术,文化,内外兼修

参考文献

[1]古柏.体育文化的民族化创新[J].体育文史, 1998 (3) .

[2]阮纪正.中国传统武术的有机整体观[J].体育文史, 2001 (4) .

[3]徐才.武术学概论[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1996.

[4]康戈武.古代武术演进的文化结构研究[J].体育文史, 1998 (4) .

[5]武术.体育学院专修通用教材[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1996.

[6]王永生, 赵岷, 李翠霞.传统武术价值取向的文化学思考.

[7]蔡永强.情动于中而形于技———论武术内外兼修[J].武术科学, 2009 (7) .

[8]薛辉.论中华传统武术的对立与统一[J].武术科学, 2006 (6) .

[9]周伟良.论传统武术训练中的形神兼备与内外相合[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3 (6) .

篇7:做内外兼修的好教师

为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培养测绘专业人才的需要, 测绘专业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现总结如下, 以丰富经验, 弥补不足。

一、课程设置, 由浅入深, 由基础到专业, 循序渐进

作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 招生对象主要为应往届初中毕业生, 学生基础知识比较薄弱。为使学生能够轻松地学习, 并且最终学到专业知识, 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 在课程设置上, 采用了由浅入深, 由基础到专业, 循序渐进的课程安排, 使学生在校三年补充基础知识, 吸收专业理论, 充分培养测绘职业能力。

第一学年为基础知识补充增强阶段。在本学年上学期开设语文, 数学, 英语等基础课程, 这些课程在初中已经开设过, 用较短的时间进行复习, 使学生感觉到是在延续初中的学习, 而不是直接进行专业课接触的跳跃式学习, 起到连贯衔接作用, 学生学习起来更轻松一些, 同时也可以对基础知识进行巩固, 并为以后专业课打好基础。

本学年下学期开设线性代数, 概率与统计、物理光学、测量技术等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 这些知识的学习是在对初中知识复习完成的基础上进行的。

第二学年为专业技能全面培养与发展阶段。在这个学年专业课程学习贯穿始终, 开设大地测量、地形测绘、工程测量、控制测量、测量平差、摄影测量、地图学等专业科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掌握每门课程所涉及的基础理论, 测量的基本方法, 掌握相应的技能。

在开设专业课的同时, 开设与测绘新技术相关的基础课程。如photoshop, AutoCAD等与地理信息相关的图形图像处理软件, 为拓展学生视野, 培养一专多能的毕业生奠定基础。

第三学年为理论延伸, 结合实践, 培养综合职业能力阶段。本学年上学期选用测绘生产单位常用的测绘仪器和测绘软件作为相关课程, 开设如全站仪、GPS等仪器操作规程, 测量平差、控制网优化设计等工具软件, CASS、MAPGIS、ARCGIS等成图绘图软件, 使学生熟练操作常用的测量仪器及掌握先进的测量技术, 强化外业操作能力, 增强现代测绘内业处理能力。

本学年下学期学生在校专业课程基本结束, 学生即将毕业, 步入社会, 以其在校学习的专业技能及方法参加实际工作。为实现学生由学校向社会的平稳过渡, 本学期减少专业理论课程的学习, 大量增加实践课程。实践课以大型生产实习为主, 在过去的两个学年, 学生已经掌握各独立科目的理论知识, 并在理论学习结束之后进行了相应的课堂实习。在本学期将组织学生到生产单位实地训练, 以一个真正的测绘工件者的身份去参加实际工作。

二、灵活运用传统教学, 多媒体课件和现场演示等到多种手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测绘专业各科目都是集理论、概念、公式计算、仪器操作于一体的综合知识, 如果只应用传统的教学方法, 在课堂上用言语枯燥地表述, 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必须根据教授实际内容的需要, 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

对于一般理论性内容, 宜采用传统讲述与多媒体课件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以多媒体课件为基础平台, 穿插现场演示教学、录像教学和传统教学, 教学效果显著。

对于一些操作性要求较强的内容, 运用现场演示和观看照片、录像方法, 有利于学生模仿。通过反复观看照片, 教学录像, 使学生领会测量操作的要领, 对于规范操作程序, 培养良好的工作习惯, 提高学生专业素质很有帮助;也使看不见摸不着的, 枯燥乏味的操作说明变得生动活泼, 学生在课堂上犹如进入工作现场, 更容易接收和理解相关知识。

三、理论深度适宜, 注重应用性知识的传授, 加大实验课比重, 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学生只有掌握了扎实的基本知识, 才能在日后的工作实践中灵活运用测量知识进行实际工作, 甚至进行技术突破和知识创新。因此, 必须强化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传授, 并且按照理论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按深浅不同程度教授。

测绘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科学, 学生除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外, 还应具备一定的动手实践能力才能胜任测绘工作。因此必在教学环节中加大实验课的比重。在理论教学中, 安排有大量的同步课堂实习。在三年级下学期, 把学生派到生产单位进行生产实习、实训, 使学生以一个真正的测量工作者的身份参与工作, 既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技能, 又可以实现由学校向社会的过渡, 为学生毕业做准备。

四、以能力本位为教育指导思想, 设置相应能力考核标准, 量化执行

按照职业技能考核标准体系将测绘专业职业能力分解为测绘专业能力, 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并将各能力进一步分解为各专项技能, 对各专项技能考核分为四项内容:素质要求, 操作前准备, 操作程序, 质量要求等。根据考核内容进行分值分配, 对于操作要求, 详细说明各考核内容的要求与方法, 并详细列出考核标准和扣分标准。注重考核基本的综合职业素质和能力, 坚持专业能力体系的标准和要求, 力戒随意性, 坚持规范化, 严谨性。考核充分体现能力体系教学的特点和规律, 做到考核项目, 考核内容、考核标准、评分标准、评分方法、考核时间五明确。这样将无形的职业能力划分为各个可以用数值分数来衡量的各专项能力, 进行量化考核。可以总结现教学中的薄弱环节, 也可以了解学生的整体及个体学习情况, 并可以作为毕业推荐的参考依据。

上一篇:《该怎么做》教堂设计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下一篇:缓刑每月思想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