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艺术节总结

2024-04-17

传统文化艺术节总结(精选8篇)

篇1:传统文化艺术节总结

文化艺术节总结

历时一个多月的第八届校园文化艺术节落下了帷幕,本次艺术节活动以“迎世博,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为主题,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艺术特长,发现人才,培养人才。以“喜迎世博”为契机,通过生动活泼和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激发学生对生活、对学校、对社会的热爱。以艺载德、以艺促智,充分发挥艺术教育的育人功能,健康校园文化生活。

秉着“崇德 尚才 求实 创新”的明德精神,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艺术节圆满的落下了帷幕。现做以下总结: 本届校园文化艺术节的活动原则是“人人参与,人人受益”。让每一位同学都能参与进来,享受艺术的熏陶,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每位学生都能展现特长,挖掘自身潜力,提高艺术素养。艺术节活动内容力求多样化,内容涵盖文学、艺术等方面,活动贴近校园生活,有益学生身心健康。活动形式力求多样化,包括大合唱比赛、手抄报电子小报、课本剧小品、软硬笔书法、绘画、征文、校园歌手、个人才艺、朗诵、摄影比赛等项目。活动时间采取相对集中与分散举行相结合的办法,前后历时1个半月时间,以课外时间为主进行组织活动。

各年级积极参与,参加比赛的同学们在紧张的学习之余,挤出自己的休息时间排练节目,从不叫苦叫累。相关负责筹备和评审的老师们、各班主任老师和后勤工作人员在整个艺术节活动中倾尽全力,互相配合,以出色的表现完成了各项工作,保证了艺术节的顺利开展。艺术节期间,评委老师们对各项活动进行了认真的评比和总结,评出了一些的优秀节目。并于10月末为全体师生送上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文艺汇演。在本次艺术节活动中学生会的同学们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除了积极参与活动外还参与主持节目、布置宣传橱窗优秀作品展示等。为学校和同学们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本次艺术节不仅为学生张扬个性、表现自我、展示艺术才华提供了一个平台,也成为了我校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艺术活动项目丰富而精彩。本次活动能够成功举行,与全校各部门的积极参与、相互沟通和统一行动是分不开的。各部门,年级组体前准备各项工作,确保了各活动如期彩排、表演。

丰富多彩的明德初中第八届校园文化艺术节,在师生们的掌声、笑声中圆满地落下了帷幕,但她的影响并未结束,学生们在艺术节活动中所受的影响是深远的,他们必将在艺术的天空飞得更高更远。

篇2:传统文化艺术节总结

活动总结

长葛七中 政教处 2014年11月

校园文化艺术节活动总结

加强学生艺术教育,丰富师生课余生活,我校组织开展了“第七届”校园文化艺术节活动。本届艺术节以“多彩校园、放飞梦想”为主题,以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为载体,充分地展示了我校师生的综合素质。现将本次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一、成立了活动领导小组,制定了活动方案和目标

为确保活动的安全有序开展,我们专门成立了活动领导小组,根据我校师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对各班及相关责任人提出了具体活动要求,要求全校师生参与率达90%以上,并要求各责任组各负其责,确保活动质量,让学生们充分展示自己的艺术才能。

二、活动的组织和安排

1、活动的宣传

利用升旗仪式进行了活动动员,号召全校师生根据自身的艺术特长,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艺术节活动中。

2、活动的内容

本届艺术节共组织开展了绘画比赛、书法比赛、手工制作等比赛活动。

3、活动的过程

本届艺术节各项活动组织紧凑,运作效率高,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班集体的凝聚力、向心力。各项活动都安排了固定的时间,政教处作为主办单位,承办单位由班主任负责,并做好相关活动的宣传工作。与此同时,主办单位及时总结每一个承办单位的活动经验,以便指导下一个承办单位更好地组织活动,以实现共同进步与提高。在整个艺术节活动过程中,每个承办单位都能认真准备,精心组织,很多班主任和音、体、美等相关教师都做了大量的工作,为艺术节能够高质量地进行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各班级同学也都热情高涨,团结协作,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在比赛中充分展示了师生们的艺术才华,陶冶了情操,培养了正确的审美观,校园中时时呈现出一片片热闹的场景。

4、活动的效果

由于学校领导的重视,全体教师的认真负责,活动效果显著,得到了广大师生们的大力支持和认可,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

5、存在的问题

当然,艺术节从筹备到结束的整个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学习时间紧、任务重,因此,使得比赛时间较长,比赛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等等,值得我们总结和反思。

篇3:传统文化艺术节总结

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在首都北京胜利召开。在这次大会的报告中, 明确提出了“引导社会力量, 办好民办教育”。

2013年1月, 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民办高校改革创新班上提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为生产一线培养有技术技能型人才”。这对这个问题, 他提出“要明确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定位”, 民办本科院校要适应人与社会的结构、适应产业结构、适应社会需求和用人单位的要求, “要进行教学改革, 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针对鲁部长的这次讲话, 我院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学习讨论, 提出了一系列教学改革的思路与想法。我教研室适应这次教学改革, 思考文学史教学应如何变化, 如何适应社会需求, 培养什么样的人才。

二、现在的文学史教学培养目标

我国高等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目标大都是培养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质和职业修养, 具备汉语言文学专业所必需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能够胜任中学语文教学和研究的教师及新闻、文化事业单位语言文字工作的高层次人才。

现在的民办本科院校, 甚至于一般本科院校,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文学史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 还有现代汉语、古代汉语以及文艺理论等科目的兴趣, 使学生具有汉语言文学专业所必需的基本理论知识, 毕业后能胜任教师或企事业单位文职工作。

但随着社会的日益发展和进步, 高等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这样的培养目标已经逐渐与社会需求脱节, 没办法培养出适合现代日益发展的社会需要的全面型人才, 不再适应市场需求。而民办院校则因为它特殊的定位, 更是不能再与普通本科院校一样进行学术型人才的培养, 而应该适应社会需要, 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这样, 也就有了2013年1月份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全国民办院校改革创新班上的讲话。

三、我院已进行的文学史教学方面的改革

陕西国际商贸学院是步长集团下属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 是陕西省就业力和就业率较高的产、学、研一体化的教学型高校。文化与艺术学院则是学院下属的二级学院之一, 拥有汉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动画三个特色本科专业。

为了适应改革发展的需要, 我院在2012年就提出文学史教学要与学生实践相结合的思路, 并且还成功举办了几次活动, 证实其合理性和可行性。比如在电影《白鹿原》上映之后, 我院组织学生集体观看电影, 并邀请陕西师范大学、西安理工大学等学校的一批知名专家来我校给学生做专题讲座, 主要内容就是介绍他们对陈忠实、《白鹿原》的研究心得体会, 然后又组织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论文写作, 教师再进行辅导, 最后形成了一批比较出色的研究型论文。这样, 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白鹿原》文本和作者陈忠实的认识, 还使得学生了解到学术界对他们的评价与认识, 有利于学生的进一步发展。

再比如, 我院地处人杰地灵的咸阳, 而咸阳作为秦王朝的都城所在地, 拥有一大批的文物古迹以及优秀的历史文化。我院组织学生参观了西咸新区, 理解古咸阳城的辉煌与现代新咸阳的先进文化, 体会古咸阳与现代新咸阳的巨大变化, 加深学生对秦地、秦人、秦风、秦俗的理解。

这样的活动既实际践行了鲁昕副部长的讲话精神, 同时也符合有利于我院培养适应当代社会结构、适应社会需求、适应用人单位要求人才的目标。

四、民办院校文学史教学改革的思路

实践教学应该走进大学课堂, 尤其是民办本科院校课堂。中文学科文学史教学更应该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又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又可以提升学生在就业时的核心竞争力。

这种教学改革的思路不仅符合了教育部2013年提出的民办院校改革的思路, 并且对于提高民办院校教学质量、加强民办院校自身竞争力、提高民办院校学生就业时的竞争力是有很大裨益的。

鉴于这种情况, 我院中文系提出在课堂教学中穿插实践教学、邀请专家讲座等, 加强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学习兴趣。

古代文学史的教学过程中可以穿插对故居古迹的追访, 对诗词写作的学习等;现当代文学史教学过程中可以邀请作家或者学者来校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 通过互动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外国文学史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外国电影的欣赏、外国戏剧的排练、外国诗歌的欣赏等来加深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

篇4:传统文化艺术节总结

关键词:文化艺术节;文化政策;公共文化

艺术节是一个集合,本身就具有集体、大众的特点。庙会、狂欢、庆典等,东西方的节庆在现代管理理念和现代社会生活的概念下,从传统节庆到新兴节庆,从约定俗成到人工塑造,进行了一系列形式与内容上的转型与创新,带来如今节庆种类多种多样。而我国的文化政策,在对艺术节的举办产生巨大影响力的同时又要平衡社会、文化、政治的关系,使之保留自身价值。过于倾斜一方,则会带来艺术节或商业化、或官僚化、或精英化、或低俗化。政府的角色从艺术节的主导者抽身为指导者,文化政策从“教化”到“辅助”,再至多元文化的认同和城市品牌的塑造与区域的协同发展。

一、在我国,地方艺术节举办过程中的政府角色分析

以上海为例说明,上海国际艺术节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主办,上海市人民政府承办的国家级国际艺术节,是我国最高规格的对外文化交流节庆活动之一。

从西方艺术节的背景来看,由王室或社团组织出资赞助是比较普遍的。以英国爱丁堡国际艺术节为例,该艺术的全部收入中,政府的资助只占一部分,其他绝大多数是票房收入、捐赠、各大跨国公司的赞助。然而我国举办的艺术节,出资者往往都以政府为主。中央或地方政府不仅作为出资者,还往往是主办方,甚至有些社会团体举办的小型艺术节或展演活动,为了得到政府的资金支持,并获得更多的票房收入,也申请冠以地方市或区一级政府为主办单位或合办单位。我国的艺术节受到政府部门的制度与政策的影响是十分深刻的。

部分艺术节的主办者注重并致力于市场运作,但却使得艺术节呈现出明显的功利性色彩,而忽略了文化内涵以及基于市民需求的重要办节宗旨。艺术节是城市文化的掠影,作为城市的文化名片,艺术节的宗旨、定位、艺术节品牌的塑造对于城市文化软实力、竞争力的形成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自2008年文化部所公布文化业务的100项“重大文化活动”中,与艺术节相关的内容有20项。从财政支出上,2011年文化部仅“文化活动”一项的财政拨款预算达到3360万元,“群众文化”一项为80万元。相较于2010年,文化部2011年总体财政预算虽下降了 79%左右,但是“文化活动”一项的增幅却达到95.35%,这主要是用于文化部举办纪念建党90周年文艺晚会的经费。除去这一部分的经费,2010年和2011年“文化活动”的财政拨款经费基本持平。文化部与地方政府共同主办的典型是每两年辗转于各省市的中国艺术节,其经费的来源有文化部事业经费和中国艺术节基金会经费、承办单位的投入、社会集资和向国家申请专款补贴。经费完全用于艺术节,并由组委会监督。例如,在南京举办的第六届中国艺术节通过开幕式晚会筹集到的资金经过道具布景、排练消耗,剩余的一半经费用于建立江苏文化发展基金,用于每年文化事业的发展。

上海政府对于上海国际艺术节有固定的政府资助幵支,以应对高票价带来的艺术欣赏高端化的问题。通过每年200万元的资助,使其中一部分票价降低,让更多的群众走进剧场,走进音乐厅。通过在2011年10月9日上海某剧场优惠票销售点的观察和了解,现场张贴出的艺术节50场设置优惠票价的演出大多数以话剧和戏曲为主,原本100-200元的演出票优惠了一半,上千元的演出票的优惠力度达到4.5折。从早上9点40分开始售卖之前,销售点就己经排起了长队,排队者大多数以退休人士、长者为主,另外也不乏有年轻人排队购买高价票给父母观看,优惠票政策能够用原先一份钱买两张票,十分划算。

文化部与地方政府共同举办的艺术节,文化部往往扮演了高度指导的角色,地方政府结合当地文化特色以不同主题的方式举办。除仅冠以“中国”二字的艺术节外,名称上带有城市名称的艺术节,已逐渐将主题与该城市发展、地区文化发展相结合,从上自下的被动方式逐渐淡化,虽仍旧给人以文化杂絵之感,但主办者将艺术节内容、形式与地方文化发展的融合力度日益加强。

因此有必要呼唤非营利组织介入的必要性。非营利组织运作艺术节在国际上是惯例,但是我们国家的艺术节大多数都是由政府举办,由一个机构专门运营的艺术节少。这并不是说政府的支持不重要,政府应当是从政策推动和支持的角度出发,而不是冲在第一线。政府支持是必须的,然而艺术节要具备自己的运作机制和造血功能则更为重要。虽然我们强调非营利组织运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并不是说在运作过程中脱离营利动机。美国肯尼迪艺术中心总裁迈克尔·凯撒认为,如果脱离了营利动机,宗旨就变得难于描述。

国内鲜有像上海国际艺术节这样有一个专门的机构运作的艺术节,且运作得成熟的更少。中国大多数的艺术节,包括文化部关注的艺术节,往往都是政府部门进行运作。国内亟待形成由专门的机构运营艺术节的环境,这就需要政府逐渐转变管理模式并给予政策支持。

二、艺术节作为公共文化管理应加深文化原创力度

艺术节作为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平台,在国际文化交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公众对公共文化服务的需求较强烈,特别是对国内外原创作品需求强烈。在13届上海艺术节举办期间进行的开放式问题调查中,公众对大型秦腔现代戏《西京故事》、话剧《人面桃花》、原创舞台剧《胡桃夹子》、《海上梦》、大型原创音乐剧《断桥》、歌剧《红河谷》、英国壁虎剧团的话剧《外套》等国内外原创作品表现出浓厚兴趣。据此,文化的引进来和走出去,要特别重视原创作品的培育与交流,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倡导艺术创造与创意突破,艺术节作为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阵地,不仅要展示经典一流作品,更要为新人新作提供平台,成为原创作品的孵化器和展示展演的基地,文化强国除了发展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之外,还要培育大师、多出精品,增强国家的文化凝聚力感召力。

三、艺术节公共文化服务模式有待改革创新

在传统的体制机制框架内,政府是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唯一组织,包括政府文化主管机关和国有文化事业单位。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公共文化服务需求的提高,政府包办公共文化服务的一元化模式,越来越难以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近年来,我国节庆活动开始探索多元化,市场化的运作模式,发挥市场在调配文化资源中的作用。目前这种探索仍然主要是在政府主导的前提下进行。然而,这种探索值得鼓励。当下艺术节的运行模式,其突破其实非常有限,政府主办,大包大揽的思维还是在很程度上左右着具体工作的开展,对于市场机制的自觉利用非常有限,社会力量共同参与艺术节的空间不大,艺术节的运行模式仍有较大的改革创新空间,过度的“政府主办”思维,难以平衡投入与回报的关系,在一定程度束缚了艺术节对优秀文化艺术作品的引进来与走出去,弱化了社会公众文化参与的积极性。正如有研究指出:多元化组织体系较一元化组织体系能更好地满足公民的不同文化需求,能更好地保障公民文化权利的实现,改革开放促使中国公共文化服务从一元化组织体系向多元化组织体系变迁,这个变迁过程受到市场,政府,社会和文化服务理念这四个主要因素的影响。因此,强调公共文化服务是政府主导下的公益事业,并不意味着排斥市场机制多元化的市场运作模式,有待于进一步探索。

四、如何做好国内地方性艺术节的品牌影响力

公共文化服务只有通过公众参与才能得以实现。对公共文化服务的评价,必须以公众参与的广度和深度为标准。这既是公共权力( 政府) 的主要职责,又是公益机构( 事业单位或非营利组织) 的基本任务。公共文化服务的目标,应当确立在为公共参与提供更多更好的对象化活动,进而提高参与的广度和深度。可以说,公众参与是艺术节评价的标准和成败的关键。有鉴于此,本文着眼于提高艺术节公共文化服务的公众参与程度,提出对策思考和具体建议如下:

(一)惠民、亲民,渗透传播

为了更好地提高公众对公共文化服务的参与积极性,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艺术节有必要开展多层次、多样性的文化活动,实现文化服务的全民共享,尤其是保障中低收入阶层的精神文化需求和文化权益。因此,建议从不同观众的具体文化需求出发,围绕重点演出,组织一系列展演,交流与切身体验等公共文化服务活动。通过降低票价途径,进一步拉近艺术节与群众的距离,比如举办公益性低价音乐专场,举办艺术大师交流会(大师班);再如进一步开展一系列进校园、进军营、进社区等活动,旨在让公众亲近艺术节,普及艺术教育,提高艺术修养。

(二)转变艺术节推广的媒体传播策略

如购票渠道方面:观众希望在将来通过微博获知艺术节的信息,或者手机添加艺术节微信公众号收取推送信息等,部分的观众选择官方网站,还有部分观众选择了电子邮件和手机短信。相比之下,电视和报纸属于传统媒体,观众接受信息大多处于被动状态,防范心理和抵触心理较强。而通过新媒体和移动终端的传播,观众对信息的接受处于积极关注状态和主动搜索的状态。不仅如此,网络和移动终端的信息接收过程具有更强的体验性和娱乐性,将会大大提高信息的接受效率。对于中青年观众群来讲,两者代表着未来信息传播的方向和趋势。

同时在艺术节进行期间,如何有效的惠及民众关注及欣赏,也是至关重要的。比如充分利用新兴的现代传播技术,突破传统的时空束缚,探索超越时空的艺术节观看体验。如2011年上海举办的第十三届上海国际艺术节就首次尝试在南京路上的世纪广场现场,通过电子屏幕直播德国柏林爱乐乐团演出盛况,延伸艺术传播,让广大上海市民能零时差的欣赏一场顶尖水平的交响乐演出,使一流的文化艺术作品最大程度地得到公众欣赏。类似做法非常值得进一步探索和改进完善,以便多渠道多层次地真正拉近艺术节与公众的距离。

此外,在举办期间扩大媒体宣传力度方面上海艺术节也做的很到位。例如在第九届艺术节上,组织方举办了超过五十场次的新闻发布会,艺术节网站信息发布多达三千条,页面访问人数也达到一百万人次。真正做到了信息的及时传递和受众接收。

综上所述,艺术、社会与行政,三者之间不可能脱离。艺术是高尚的、纯洁的,从生活必须品中抽离出来,不用考虑功能性的问题。行政管理则是在规则、法律之内,建立具有效率、合乎理性的管理体制。艺术与管理似乎充满了矛盾。艺术被管理规划,可能会越来越制度化,但是如果任艺术自由发展,也可能会陷入一种无序的混乱之中,丧失生存的机会,逐渐被淘汰。政府、社会组织和企业,在一个较为成熟的文化政策环境之下,三者应当是一种伙伴关系。中央及地方政府担任文化政策的主导者及实施的指导者,创造开放性的文化环境,让社会组织和企业参与文化的建设,在保障公众利益的前提下,追求各自利益。在艺术节之中,促成三者在共同办理活动中产生互动,便凸显了艺术管理者这一重要角色。在制定文化政策中,政府部门的艺术行政人员作为体制内的实践者,营造合理的文化环境,发起政府、社会团体与企业的联结力量。社会机构的艺术管理者作为维系政府、企业和社会资源的操盘手,应当平衡艺术、政治与社会在艺术节中的关系,平衡高雅艺术与大众文化的比重,以期获得多赢结果。在以多元文化的宽容和跨文化的融合为这一时代文化特征之下,发展多元的文化政策,以期促进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与理解。在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的时代中,艺术管理人要积极推进文化多元化,艺术管理的工作必须具备一定的创新性,必须关注细节管理,必须把握宏观政策和国际趋势。为达到这样的目标,仰仗和依赖的是一代又一代艺术管理者的革新精神。

参考文献:

[1]夏一梅.商业与艺术的完美结合一爱丁堡国际艺术节对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启示.上海商业, 2008,9.

[2]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政府信息公开目录“财政预决算”栏.

[3]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心编.艺术屐痕.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 2008:98.

篇5:科技文化艺术节总结

一、创新思路,全面推进校园文化蓬勃发展

为进一步增强广大青年学生的科技文化创新意识,大力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促进学院精神文明建设,努力建设体现时代特征和学院特色的校园文化,学院团委在“繁荣校园文化、优化育人环境”这一原则的指导下,于10月―12月,在全校范围内举办了第三届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

本届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所有活动都按照项目化运作,鼓励创新科技项目,提升了校园文化活动的层次和质量,以鲜明的主题为线索,将若干活动有机的结合起来,把全院思想教育和文化建设活动以一条主线统筹规划,使各项活动有主题、有目标、有计划、有步骤的推进,构建了以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为龙头的校园文化活动体系,全面推进校园文化蓬勃发展。

二、 群策群力,精心打造校园文化活动品牌

为了把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打造成学院校园文化活动的品牌,团委认真组织,精心策划,专门召开了各系团总支书记会议,具体安排第三届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有关事宜,对艺术节的组织实施、程序步骤、目的意义及活动经费等细节问题进行安排、部署。各系团总支积极响应,围绕科技文化艺术节的主题,制定了本部门的活动方案,开展了系列的科技文化艺术活动。

活动开展以来,结合学院各系专业特点,团委举办了首届大学生辩论赛、各系承办的专业技能大赛和艺术节开幕式综艺晚会,本次活动形式新颖、内容丰富,既充实了同学们的课余文化生活,又锻炼了他们多方面的能力。突出专业特色的技能大赛和教师才艺展示、首届辩论赛、十佳歌手大赛、书画大赛、读书节、体育类比赛等,充分发挥了同学们的聪明才智和动手能力,体现了新时期大学生良好的文化素养;以不同主题举办的综艺晚会、才艺展示、校园歌手大赛,用歌舞、小品、演奏、朗诵、武术等不同形式的表演方式,以最具活力的大学生群体为主角,生动演绎现实生活故事,充分展示了广大青年朝气蓬勃、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既培养了同学们的兴趣,陶冶了情操,又开阔了视野,锻炼了能力。通过历届大学生艺术节活动的成功举办,已使艺术节成为学院人人皆知的活动品牌,成为学院科技文化创新的突出亮点。

三、以人为本,努力推动学院和谐校园建设

学院第三届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从策划到进展,得到了学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得到了各系领导的大力支持,院领导亲临活动现场,为广大师生加油鼓劲。为了把活动做实做细,各系把艺术节活动放在重要工作日程上安排布置,系部领导、老师,特别是团干部们带头组织参与活动,牺牲大量的休息时间,加班加点,指导编排,出谋划策,真正体现了师生同台献艺,充分展示了广大教师良好的精神风貌,成为艺术节活动中的一道亮丽风景。

本届科技文化艺术节活动注重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统一,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工作思路,充分利用横幅、戗牌等宣传工具加大宣传力度,扩大活动的参与面,增强各项活动的影响力。充分挖掘学生潜力,调动广大学生的积极性,使每位学生都能参与到科技文化艺术节的活动中,找到发挥自己兴趣特长、施展才华和张扬个性的舞台,很多学生参加了2―3项活动。艺术节以丰富的活动内容和形式赢得了广大师生的欢迎和认可,各种校园文化活动蓬勃发展,同学们在知识和艺术的殿堂中受到了美的熏陶,美的教育,以科技文化艺术为主导,唱响了和谐校园主旋律。两个月时间,共举办各类大型活动11次,参与活动人数达数千人。

总之,第三届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融思想性、教育性、科技性、文化性、艺术性于一体,寓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于其中,坚持正确的校园文化导向,以健康向上的活动,丰富了大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培养了青年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新能力,促进了广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营造了良好的校园科技文化氛围,为学院的精神文明建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篇6:科技文化艺术节总结

艺术会让人生活得更加美好,更加精彩。多彩的校园生活,带给我们无限美好的期盼。此次活动融文化、体育、文艺、读书、科技于一体,本着“快乐幸福、健康成长”的活动主题,严格遵循“形式多样、人人参与”的原则,给全体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才华的大好舞台。通过举办艺术节,展示了学校的新面貌,体现了我校实施素质教育以来取得的成绩,展现了学生各方面的才能,塑造了少年儿童的美好心灵,突出了学校艺术教育成果和学生的精神风貌,并以此激励少年儿童积极参与,使他们在活动中获得知识,得到锻炼,培养他们成为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热爱学习、多才多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从而进一步推进我校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活动内容丰富多彩

本次艺术节活动举办得热烈、隆重,内容可谓丰富多彩,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艺术节期间,共组织开展了文化节、体育节、文艺节、读书节、科技节。文化节上如古诗比赛、论语集体诵读、讲故事、辩论赛,充分展现了同学们的文化魅力。文艺节上如师生合唱的《国家》、学生独唱的《小小少年》、学生合唱 《阳光下的孩子》、三句半 《夸学校》等,选手们各显身手,各有千秋,张扬了个性,展现了自我。体育节上赛跑、跳绳、走步操、武术操、拔河比赛等项目的编排不仅

明德小学第一届科技文化艺术节活动总结 促进学生各方面身体素质的提高,还进一步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坚忍不拔、永不放弃的体育品质。读书节上的书市大集、主题班会、读书交流会、特别是陈玉华老师主持的诗韵悠悠诗社更是受到领导的好评。充分体现了学生们好读书、读好书的良好氛围。科技节上的手工制作、科学小实验、书法绘画、科技小发明等活动中学生在动手中学,在动手中探索,在动手中尝试创造。通过举办这次科技节,进一步推动科技创新活动的蓬勃发展,提高小学生的科学素质和实践能力,在全校范围内营造浓厚的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科技氛围,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二、活动中的汗水与收获

最为值得一提的是,这次艺术节老师、同学们倾注了无数的心血,挥洒了无数辛勤的汗水,加班加点组织训练,积极参与每一项活动。虽然大家都很辛苦,但是辛苦是值得的,师生们从中学到了很多东西,增长了不少见识,提高了自身的艺术水平和各方面的素质。除此之外,我们在活动中发现了一些具有文艺专长的好苗子,为学校今后艺术活动的建设和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活动中存在的不足

篇7:科技文化艺术节总结

申报材料活动总结

在校团委的领导和指导下,我院举办了丰富多彩的科技文化艺术活动,并组织同学们积极参与其他二级学院的各项活动,全面推进校园文化的繁荣发展,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促进了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的文化育人工程,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全面动员,精心部署

根据校团委发放的科技文化艺术节文件精神,结合社会主义荣辱观,学院精神文明建设,我院在科技文化艺术节开展前召开了动员大会。会上宣传了科技文化艺术节的意义,并且鼓励同学积极创新广泛参与。会议期间向各支部印发了本届科技文化艺术节的详细通知和项目介绍宣传册。在院团总支的精心部署下,本届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所有活动都按照项目化运作,不仅提升了校园文化活动的层次和质量,还给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展示平台,全面推进校园文化蓬勃发展。

二、活动丰富,参与广泛

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期间,我院分层次开展了一系列的文化艺术活动,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一)面向校级的特色活动

1、校园歌手大赛

校园歌手大赛是我院富有特色的活动之一。舞台上,星光闪耀、歌声飞扬。侗族民歌,表现了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军歌嘹亮,唱出了军民的鱼水情深;流行歌曲的唱响将全场推向高潮。观众热情洋溢,为自己喜爱的选手鼓劲加油。经过三个小时紧张激烈的比赛,我们黄海学院黄海学院孙雅、张方渊获得一等奖的好成绩。比赛过程中高潮迭起欢呼阵阵,参赛者们精彩的演出给了观众们一次视听盛宴。比赛最后,卢晓进老师对本次大赛进行点评,他充分肯定选手们的出色表现,同时也指出比赛中的不足之处,鼓励他们应该彰显个性并讲解了选歌技巧。

2、模特大赛

分为预赛和决赛,决赛时我们邀请了我院党总支副书记副院长朱京凤,艺术教育中心副主任卢晓进等领导担任评委。本次模特大赛分为3个环节,分别是泳装秀、才艺展示和晚装秀。泳装秀,清凉袭人、动感十足,赢得了全场观众的阵阵掌声。才艺展示,选手各有色调,个性独特。典雅古筝,花式篮球,手语操,蝴蝶舞等将晚会气氛推至高潮,观众掌声不断。最后的晚装秀,选手们表现出色,给大家带来了一场视觉盛宴。本次舞蹈大赛也是精彩纷呈,预赛是新老区同步举行,决赛在老校区大礼堂举办。决赛我们有幸邀请盐城师范学院艺术教育中心卢晓进及音乐学院严雅萍、雍凌凌、吴晓晴老师担任评委、我院党总支副书记副院长朱京凤和团总支姚龙琴书记等担任嘉宾。

(二)面向黄海学院的特色活动

1、班级风采大赛。

本次比赛分初赛和决赛两部分。经过初赛的层层筛选,决赛显得更加精彩纷呈,动感的街舞表演、深情的歌唱、整齐的手语表演、精彩的武术表演都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地印象。选手们娴熟的表演充分展示了我院学生工作的全面性与特色性。班级风采晚会晚会节目形式多样,精彩纷呈。不仅有深情对唱、歌曲串烧、同学才华横溢的原创歌曲的展现,还有精彩搞笑、意味深刻的音乐剧《年轻的喝彩》、小品《新闻》等。充分展示了当代大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青春风采。

2、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

为丰富大学生的课余生活,并为大学生展现自我提供一个平台。在南园三号楼会议室,开展了由我院学生会学习部主办的“黄海学院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此次比赛还邀请了外国语学院的张湛以及张月琴老师担当评委。此次比赛分为“自选题演讲、回答问题、即兴演讲”三部分,充分体现了比赛的公平、公正、公开。对英语有爱好、有兴趣的同学们聚集在一起,通过比赛检测了自己英语水平的高低以及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在本次比赛中,数名同学脱颖而出。其中葛斌同学获得一等奖,刘倩、葛甜甜同学获得二等奖,孙媛、陈碧君、沈安琪同学获得三等奖。

3、第四届主持人大赛

由黄海学院锐风创业社主办的第四届支持人大赛也是精彩纷呈。大赛由DV展示、炫出自我、组队表演、即兴主持、激情碰撞五个环节,设立冠、亚、季军和最具台风奖、最具活力奖、最具亲和力奖六个奖项。参赛的选手用他们的自信和独特个性,展现了当代大学生的青春气息。用他们独到的表演赢得了在场评委和观众的一致好评。

4、大学生预防艾滋宣传活动

2010年12月1日是第23个“世界艾滋病日”,我院组织了一系列相关的宣传活动。邀请市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和师范学院黄海学院的学生在五星客运站举办了一场“防艾”宣传活动。活动现场他们设立咨询台,给过往的乘客发放宣传册和问卷调查,想让大家对艾滋病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普及此类的知识。回校后,由校卫生所孔庆先所长主持,特邀盐城市疾控中心俞文祥主任医师主讲,为我院学生做了一次防艾知识讲座。此次活动被盐城网和中国新闻网等媒体竞相报道,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5、校内义捐活动

献出你的一份爱,让这个冬天不再寒冷,10月25日,科教扶贫网报道了一则广受社会关注的新闻:我院学生资助中心“爱心义捐义卖,资助贫困学生”的活动得到社会的强烈关注和支持。此次义捐义卖活动最终获得的资金将用于资助贫困学生。本次义捐义卖活动通过具体实践激发了我院学生的感恩之情,有助于培养学生树立热衷公益事业的观念,有助于弘扬中华民族扶贫济困的优良传统。同时也将科技文化艺术节的精神内涵传递延伸了下去。

6、优秀大学生宣讲

为及时总结和推广各地团员青年学习贯彻全会精神的好经验、好做法,努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进一步凝炼和培育我校大学生“笃学慎行、勤奋求实”的精神,我院自2010年11月起进行“盐城师范黄海学院优秀大学生宣讲团"活动。此项活动是我院的一项传统特色活动。宣讲团成员主要是由08、09级优秀大学生组成,根据专业特点,既要用有效的宣讲形式引导教育新生同学,又要用实际的行动感染和激励新生,更要用实实在在的效果来

帮助和说服同学们。着力有效地帮助解决同学们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确保学习实践活动取得实效。活动进行以来,受到广大师生学子的一致好评。

除此之外,我院还开展了鲜花义卖活动、电脑益智游戏大赛、露天舞会、大学生电子制作大赛、“祝福在飞翔”、“百佳宿舍公约”等活动,各项活动都得到了同学们的积极响应,丰富校园生活的同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三)参与其他二级学院的各项活动及获奖情况

除了我院自主举办的各项活动进行的如火如荼之外,我院还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其他二级学院举办的活动,并力争取得了优秀的成绩。如我院孙雅同学获得音乐学院举办的器乐大赛一等奖,二、三等奖也不乏其数;青春风采大赛、健美操大赛、“军歌嘹亮”大合唱都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可喜可贺的是,不但在文艺方面展露了优势,在学术性竞赛中同样也有我院同学自信的身影:书画摄影大赛的书画组、摄影组分别有2位同学获得二等奖;城市规划设计大赛的二等奖、音诗画双语朗诵比赛的二等奖、学习十七届五中全会知识竞赛的三等奖、英文创意大赛的优胜奖等等奖项的喜讯也不断传来。

三、活动感言

科技文化艺术节期间,我们除了认真办好我院的活动以外,还认真配合其他学院活动的开展,积极参与其他学院举办的各项活动。在收到别的学院的活动通知后,我们先转换为我们自己的通知发放到各班,并确保宣传到位。随后认真筛选选出优秀的同学作为代表参加别的学院的比赛。这既是我院严谨作风的体现,也是我院同学积极性自发性地要求。在我们到位的宣传、认真的组织下,我院同学硕果累累。这些可喜的成绩是我院学生汗水与才能的结晶,他们的精彩表现很好的展示了我院学生的青春风采。

篇8:传统文化艺术节总结

一、建立健全文化艺术创新机制.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

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发展观指导下,解放思想,转变观念,锐意进取,改革开放,创新机制是解放和发展文化艺术生产力的根本途径。创新机制要解决文艺为什么人的问题,我们的文艺必须坚持文化艺术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创新机制就要尊重人才,在全社会形成尊重艺术创造、尊重艺术人才、尊重创作权利、尊重创作成果的良好氛围。创新机制要紧紧抓住增强文化艺术企业活力、改善服务态度这个重点,继续推进公益性文化艺术事业单位的内部改革和机制创新,更好地面向实际、面向基层、面向群众。建立引导有力、激励有效、宽松和谐、活跃有序、不同主体踊跃参与创造的艺术创新机制。营造有利于集体和个人充分发挥创意、技艺、技术的环境,重点培育动漫、音像、视觉艺术、表演艺术、工艺与设计等方面的创意群体。发展文化艺术创意产业园区,支持和鼓励中小型文化艺术企业的改革与发展。充分发挥文化艺术经济政策和科技政策作用,引导文化艺术企业成为文化创新主体,支持掌握核心技术的文化艺术科技人才,创办新型文化艺术企业,扩大原创文化艺术产品与服务的有效供给和销售,大幅度提高我国自主知识产权文化艺术产品的数量和质量。要增强改革政策的科学性、协调性,进一步完善配套措施,妥善处理各方面利益关系。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培养和激发广大文艺工作者支持参与改革、投身文化艺术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

二、继承祖国文化遗产,大胆进行革新创造。

文化艺术的发展创新有一定的继承性,任何时代的文学艺术都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发展创新的。但是,继承以往的文学艺术传统并不是目的。继承的目的在于革新、创造。在文化艺术发展与创新中,继承、发展和革新与创造是辨证统一的关系。继承、借鉴是革新、创造的基础;革新、创造是继承、借鉴的目的。每个时代的新文艺,适应着新的现实生活、新的社会力量的需要,必定有所革新,有所创造。否则,就无法反映新的社会生活和人民群众的新愿望、新要求。但是,这种革新、创造只有在批判地继承前人劳动成果,总结前人文化艺术创作经验的基础上才能进行。如果抛弃了一切文化艺术遗产,那就不可能有文化艺术的发展与创新,当然也就谈不到革新、创造。如果离开传统、割断血脉,就会迷失方向、丧失根本。要按照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推陈出新的原则,对丰厚的传统文化艺术进行科学梳理、深入挖掘,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艺术得以传承,并不断发扬光大。要加强对各民族文化艺术的挖掘和保护,重视非物质文化艺术遗产保护,做好文化艺术典籍整理工作,切实保护好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瑰宝,使之代代相传。

三、创新文化艺术评估机制,扶持艺术表演团体。

实行文化艺术工作的目标管理,使文化艺术工作的目标与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的目标一样,实行细化、量化、逐项分解,定期检查,定期分析评估,进一步增强文化艺术的可操作性。按照分类指导的原则,根据艺术表演团体的不同类型、人才实力、艺术水准、资产规模、经营管理水平和社会影响等因素,建立科学的艺术表演团体评估体系。加大对体现民族特色的艺术表演团体的扶持。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举办艺术表演团体,发展和规范民间职业剧团。要力争推出一批创新能力强、人才集聚度高、市场开拓能力强、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知名度的艺术表演团体,形成布局结构合理、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格局。在加强文化艺术团体组织建设的同时,要善于打造品牌文化艺术活动。实施政府宏观调控、市场监管和市场运作相结合,以国家级大型文化艺术活动为龙头,以具有区域特色的地区文化艺术活动为基础,逐步打造一批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文化艺术活动品牌。

四、引导文艺工作者深入现实生活,积极探索大胆创造文化艺术精品。

古人云:“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社会生活是文学艺术创作的唯一源泉。离开社会生活,文化艺术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空中楼阁。文艺工作者要善于从伟大实践中吸取新鲜养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是文化艺术发展的丰厚土壤和源头活水。只有深深植根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融入亿万群众开拓美好未来的历史进程,才能创造出无愧于伟大时代的中华文化艺术。文艺工作者要勇于深入现实生活,始终与时代发展同步伐,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与社会主义事业齐发展。要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敏锐发现社会变革的风气之先,从现实生活中吸取营养,在人民群众的创造中进行文化的创造,在历史的进步中实现文化艺术的进步,使文化艺术更好地适应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强烈的时代气息。要实施文化艺术和表演艺术精品战略,扶持原创性作品,着力打造一批具有民族特色、深受群众喜爱的文学、戏剧、音乐、美术、书法、摄影、舞蹈、杂技、动漫等文化艺术精品,培育一批具有相当影响力的文化名人、名品。坚持传统戏、新编历史剧、现代戏“三戏并举”的方针,推动传统戏曲剧节目的整理、改编与创新。积极引导广大群众自主参与各种形式的文艺创作活动,建立群众文化优秀作品的创作、选拔和推广机制。加大对少数民族题材艺术精品的扶持。依托各类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培训艺术创作人才。加强艺术档案管理,做好艺术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编研、开发利用工作。

五、大胆运用现代化科学技术,创新文化传播方式和手段。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认为,内容决定形式,形式服务于内容,内容和形式是辨证的统一。在文化艺术和表演艺术领域中,传播决定影响。文化艺术和表演艺术的影响不仅取决于内容是否具有独特魅力,而且取决于是否具有先进的传播手段和强大的传播能力。现代社会是信心化社会,谁的传播能力强大,谁的文化艺术理念和价值观念就能广为流传。文化艺术和表演艺术的大发展大繁荣,离不开现代化科学技术的运用。由此言之,我们必须花大气力拓展传播渠道,丰富传播手段,加快构建传输、覆盖广泛的文化艺术传播体系,使我国文化艺术传播能力有一个大的提高。为提高文化艺术和表演艺术方式和手段的提高,要充分认识互联网在文化艺术传播方面的大潜能和不可估量的影响,加强数字和网络等核心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推动文化与科技的融合,丰富表现形式,拓展传播方式。实施“文化创新工程”,推进舞台技术进步,开展文化行业标准化建设和乐器改革,发展新的艺术表现形式。鼓励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网络文化产品的创作和研发。

上一篇:好秘诀学习方法下一篇:高中英语教学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