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教育园区的必要性

2024-04-18

建设教育园区的必要性(共6篇)

篇1:建设教育园区的必要性

瓦店新能源电子专业园区建设的必要性

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是新农村建设的方向。安阳市把专业园区建设作为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实现集约化发展的载体。安阳市“十二五”蓄电池行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发展规划中,明确在安阳县瓦店乡建设蓄电池集中区,在此形势下,瓦店乡凭借优越的区位优势,为加快乡镇经济的发展,规划建立“瓦店新能源电子产业专业园区”。

一、建设瓦店新能源电子专业园区的优势

1、区位优势

瓦店乡位于安阳县东南部,乡内地势开阔平缓。紧邻京广铁路、石武高铁、京港澳高速、大广高速,南林高速贯穿全乡,并设有出入口,省道永定公路贯穿全乡南北,高辛公路贯穿全乡东西,便利的交通、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为瓦店乡工业园区的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政策优势

安阳市政府2013年发布的《安阳市“十二五”蓄电池行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发展规划》(安政办〔2013〕7号文)明确提出了以安阳成翔电器有限公司为主导,投资12亿元,到“十二五”末建成年产600万KVAh新型蓄电池产业园区。

3、劳动力优势

瓦店乡劳动力数量大,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为安阳市新能源电子产业园区提供了可靠的劳动力保证,高质量、低成本的劳动力资源优

势是安阳市新能源电子产业发展的最基本和最可靠的优势。

4、基础设施优势

园区内已经入住企业,而且水、电、气等基础设施外网铺设至园区内,其他企业可以直接入住。

二、瓦店新能源电子专业园区主导产业

新能源产业对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提升国家竞争力、促进产业升级和加快科技创新、解决环境问题等有着重大的战略意义。“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大力发展太阳能、风能产业的发展,蓄电池作为风能、太阳能必不可少的储能设备,具有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储能用新型大容量密封铅蓄电池是国家“十二五”规划《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鼓励类产品。根据“安阳市“十二五”蓄电池行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发展规划”要求,加快推进瓦店蓄电池集聚区的建设,把现有18家企业整合为8家,以成翔等骨干企业为依托,建立集团化、联合化、协作化良性发展模式,围绕做精做专优势产品,快速提升综合竞争力,全面推进蓄电池行业转型升级,同时,为安阳市光伏产业链条延伸和终端开发应用提供保障。

本工业园区将以储能用新型大容量高能蓄电池为主导产业,入驻成翔新能源公司、安阳箭马电源有限公司、安阳飞海电源有限公司、安阳涛升化工有限公司、内黄飞虎电源有限公司等蓄电池企业。同时扩展蓄电池行业的上下游产业链条,引进太阳能照明、太阳能储能控制、逆变电源等企业入驻,搭建一座新能源行业的产、学、研平台,推进企业实现技术水平的先进性和生产自动化、智能化、数字化、成

套化和系统化,争取建成我市、我省一流的专业园区。

三、建设瓦店新能源电子产业专业园区的意义

瓦店乡以农业为主,基本没有工业企业,富余劳动力较多,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产业园区的建设必将带动瓦店经济发展迈上一个更高的台阶,只有这样才能使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各项事业繁荣,社会和谐。

1、可以更多的为当地村民提供就业岗位。

园区建成后,园区内企业可提供就业岗位近万个。可以很好的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为当地村民就近做工创造了便利条件,增加工资性收入。

2、可以更多的提高村民的收入。

园区建成后,将会需要大量的相关配套服务,比如出租房屋、餐饮、商贸等,这也为村民提供了新的从业机会,增加收入。

3、可以更多的整合村庄集体土地,集约利用。

园区的建设,可以吸引村庄现有企业入园,提高管理和经营档次。同时节约出来的土地,村集体可进行重新规划使用,提高集体收入,增加对农民福利补贴。

4、可以更多的提高村集体房屋和土地的价值。

园区的建设,可以大大提升周边环境的品味,打造经济发展的态势,迅速提高村庄整体的土地价值,为村集体进行新农村建设提供充足的资金来源。

5、可以彻底改变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工业园区的建设迫使农民彻底改变传统的生活方式,从落后的土地耕作中解脱出来,有时间、有机会、有岗位去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从事新行业,特别是为年轻人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和发展空间。

6、可以加快城镇化建设的步伐。

“经济因工业而强,城镇因项目而兴”。在繁荣经济过程中,促使城镇改造更新。园区的建设必将带动瓦店基础设施的完善和发展,工业园区使人口相对集中,人口成规模地增长,带动第三产业发展,为城镇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综上所述,瓦店新能源电子专业园区建设不仅会带来镇域和村域经济的飞速发展,同时,也为本地区未来发展商贸、旅游、居住和生态园区建设提供广阔的空间,使当地群众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将彻底摆脱传统的身份,真正实现“安居、乐业、有保障。

篇2:建设教育园区的必要性

一、可行性分析

物流园区的建设和发展与社会经济环境、物流市场环境、交通运输环境、政策环境等息息相关,良好的物流业发展环境,将为物流园区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1、区位环境分析

石狮市位于福建东南沿海,泉州市南部,市域三面临海,西与晋江市接壤,北距泉州市21千米,南离厦门97千米,与台湾隔海相望,海岸线长67.7公里,对台优势显著,两岸港口经贸往来密切,是一座富有魅力的年轻城市。优越的地理环境,为石狮市建设成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区域性物流园区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2、经济环境分析

近年来,石狮市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2011年,全市完成生产总值431.41亿元,同比增长14.2%,其中第一产业总产值16.57亿元,同比增长2.5%,第二产业总产值248.46亿元,同比增长18.45%,第三产业总产值166.38亿元,同比增长9.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6.96亿元,同比增长19.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183.31亿元,增长30.0%。综合经济实力的增强,为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区域性物流园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外向型经济活跃。石狮市充分发挥对台优势,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做活对台经贸,已成为外商和港澳台商投资的热点。2011年,合同外资总额29715万美元,同比增长72.1%,外商实际到资额(历史可比口径)33240万美元,增长12.7%;外贸出口增幅增高,自营出口162675万美元,增长32.3%;进口贸易额为27518万美元,增长33.3%。蓬勃发展的外向型经济,为石狮市发挥港口优势,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区域性物流园区奠定了重要发展基础。

产业集聚能力提升。近年来,石狮市工业经济实力逐步增强,已形成以纺织服装为主导,以五金机械、印刷包装、建筑建材、鞋业鞋材、电子信息等为支柱的产业体系。2011年,全市完成工业总产值881.15亿元,增长31.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值775.36亿元,增长35.0%,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757.12亿元,产销率97.6%。2011年进出石狮港口的船舶7900余艘次,船舶总吨位为

5040万吨,到港船员共11万人次。其中,危险品船300艘次,运量百万吨,受检率85%。农林牧渔业稳定增长,全市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2.80亿元,同比增长2.6%。此外,石狮市电子信息产业、化工产业等产业集群也进一步发展。产业集聚度的增强,为石狮市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区域物流园区提供了可靠的经济基础。

3、物流市场环境分析

石狮市物流业作为新兴服务产业,近年来在市场需求的刺激及政府引导下发展迅速,物流企业数量增长迅速,物流企业服务逐步呈现多样化。目前泉州地区的物流企业约4000家,其中石狮当地约300多家,市场总体上未形成规模聚集。物流企业在专业市场周边独立运作、分散运营,缺乏大型的仓储设施和车辆集散中心,给城市带来较大的交通和噪音困扰。石狮市具备发展大型物流园区的市场基础,为适应产业发展需求,石狮市政府和行业协会均已着手推动物流平台的配套建设。随着石狮市经济社会的发展,物流量越来越大,借助于巨大的货源优势和完善的物流基础设施,石狮市的物流服务已形成了良好的现代物流体系。

4、交通运输环境分析

石狮市位于福建东南沿海,地处泉州与厦门之间,西南面与晋江市接壤,东面、南面、北面临海,与台湾隔海相望,在泉州湾至深沪湾之间,交通运输环境优越。

公路方面:石狮市公路及城市道路总长380多公里,道路网密度为2.4公里/平方公里左右,高于福建全省0.7公里/平方公里,道路骨架网络已经基本形成。其中,对外联系的道路有2条,分别是S201漳东线(石泉路、石狮至晋江龙湖公路)和S308金上线(高速公路连接线、石狮至金井公路)。

港口方面:石狮市有着得天独厚的港口资源,石狮港区是泉州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福建省东南沿海及泉州都市区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战略资源,发展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重要依托,以临港工业为主要内容,兼顾对台“三通”的重要港口。目前石狮港区拥有石湖、祥芝、东埔、梅林、永宁等作业区,其中石湖港是国家一级港区,港区水域宽,常年不淤积,避风条件好,全年作业可达300天以上,年吞吐量已超过80万标准箱,当前,石湖港开通对台中的直航线,有直航的优势,设立对台小额贸易点,将进一步激发石湖港的对台潜在的区位优势。

铁路方面:石狮市目前仍没有铁路通车,时间性要求较低的大宗货物的运输成本较高。

航空方面:石狮市区距晋江机场15公里左右,距离相对较短,对于时间要求高的物流服务可通过航空货运来完成。

5、物流发展政策环境分析

现代物流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现代物流业的发展,随着《现代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纲要》、《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做好物流领域吸引外资工作的通知》、《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及《石狮市“十二五”加快现代物流业(港口物流)发展规划》等政策相继出台,明确了重点扶持培育的物流项目和物流企业,规定了在土地、交通、人才、融资、财政等方面给予物流业相关的扶持,为物流业发展壮大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同时,国务院批准的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建设,以及相关扶持政策的出台,也将对石狮市的经济和现代物流业发展带来巨大的推动作用。

综合上述环境分析,石狮市凭借良好的区位、人力资源、成本、产业集聚等优势,目前已成为重要的制造名城。但在世界经济进一步融合、中国开放进度进一步扩大的环境下,石狮依然面临着众多的机遇和挑战,仍需要以全新的理念、魄力和创新精神,打造全新的经济舞台,顺应市场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的不断升级。在对外贸易领域,要保持与发展现有优势,迫切需要一个高效、集成、低成本运作的综合型物流操作平台。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项目建设是促进石狮市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近年来,石狮市经济发展势头良好。物流园区的构建,能够加快石狮市现代物流体系的建设,从而有效地促进各企业间的经济合作和贸易往来,有利于各企业资源的综合利用和优化,激活市场,吸引投资,促进物流业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充分发挥城市潜能和整体效益,保持经济迅速增长势头,为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利的保障,从而促进现代物流在更广的范围和更高的层次上发展。

2、项目建设是规范物流市场的需要

石狮市物流企业呈现出“多、散、小、弱”的特点,提供的服务大多停留在传统单一环节,尚无专业化的物流信息服务平台,加上工商企业特别是工业企业偏向自营物流,导致石狮市整个物流市场体系长期缺乏规范,迫切需要整合社会零散物流资源,建设综合型物流园区。项目可通过对入驻企业进行规范引导和管理服务,逐步提升专业化、一体化物流服务水平,促进石狮市乃至海峡西岸经济区物流服务体系向现代化物流方向转型。

3、项目建设是促进纺织服装产业链升级换代的需要

石狮服装产业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已形成一条以服装加工产业为核心的、完整的纺织服装产业链。但大量“小而全”的企业仍停留在单打独斗阶段,使得物流成本居高不下,这就迫切需要与物流行业形成联动,发挥产业链的整体优势,推动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加快周转,促进石狮服装产业的整体升级。

4、项目建设是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实现的需要

随着闽南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集合地方优势,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推动错位发展,优势互补是泉州区域经济增长的主要发力点。石狮市服装产业的上下游分工日益精细、协作企业涵盖晋江及泉州其他县市区,迫切需要配套规范、有序的物流配送公共平台,以吸纳更大范围内的合作者融入纺织服装经济圈,形成面对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合力,推动区域经济做强做大。

5、项目建设是提升石狮市制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需要

篇3:建设教育园区的必要性

一、海河教育园区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的现状

天津海河教育园区于2009年6月开始建设, 天津市海河教育园区首先启动高职园的建设, 2010年年底, 7所职业院校建成, 2011年春季开学投入使用。起步区内建设7所职业院校, 其中, 5所高职学院, 2所中职学校。5所高职学院是中德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现代职业技术学院、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和海运职业学院。本文研究海河教育园区教师队伍建设, 主要是以先期入园的5所高职院校为研究对象, 以下海河教育园区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等信息源于以上5所高职院校。

(一) 5所高职院校的概况

先期入园的5所高职院校, 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是国家级建设示范校, 其他3所高职院校也都是具有独特的办学特色。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传统强项应为数控技术和电子技术等专业, 进入园区后将要为天津航空航天工业服务, 培养高技能人才, 转型跨度较大, 将会面临艰巨的挑战。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是以软件技术、通信技术和电子机械制造与模具为主, 在电子行业内具有很高的品牌知名度, 进入园区后将仍然以天津电子行业为服务对象。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是以轻工机械和模具以及电子技术为强项, 进入园区后可以瞄准天津现代制造业, 做强和扩大自己的服务范围。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是以食品机械、印刷和生物为主, 在原有的基础上围绕天津的支柱产业选好服务对象。天津海运职业学院专业方向明确, 就是为海运事业服务, 借助入园的外部环境改变, 修炼内功使自己真正在该领域站住脚, 创出品牌。这5所院校都面临如何根据学院外部环境的变化, 重新确定发展目标, 制定战略措施, 进行组织变革, 充分利用园区教育资源, 迎接新的挑战。5所高职院校入园前的基本情况: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创办于2001年, 主管部门为天津市经济委员会, 学校类型为工科。主要院系有机械工程系、电器工程系、信息工程系、汽车航空系系、应用外语系、经管系、艺术系和基础部;教职工数410人, 专职教师208人, 专业数量29个, 在校学生5000人。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创办于2001年, 主管部门为天津市电子仪表集团 (控股) 有限公司, 学校类型为工科。主要院系有软件学院、机电系、电子系、经管系、人文社科部、基础部、体育部;教职工数480人, 专职教师249人, 专业数量22个, 在校学生5100人。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创办于2001年, 主管部门为天津市二轻集团 (控股) 有限公司, 学校类型为综合。主要院系有机械工程系、电子信息与自动化系、经济管理系、艺术工程系;教职工数483人, 专职教师339人, 专业数量12个, 在校学生6100人。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创办于2001年, 主管部门为天津市一轻集团 (控股) 有限公司, 学校类型为工科。主要院系有管理工程系、电子工程系、生物化工系、应用外语系、机械工程学院、印刷学院;教职工数490人, 专职教师353人, 专业数量30个, 在校学生6500人。天津海运职业学院创办于2006年, 主管部门为天津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学校类型为工科。主要院系有航海技术系、轮机工程系、航运经济系、工程技术系、邮轮和旅游管理系、信息工程系、基础部;教职工数345人, 专职教师217人, 专业数量13个, 在校学生5500人 (上述数据来自网络, 未经所在单位核对, 仅用于分析研究) 。

(二) 5所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的数据分析

海河教育园区入园的5所高职院校都是以工科为主, 有行业背景突出的特色专业。根据5所学校基本数据分析, 得出教职工与专职教师比值、专业数量与专职教师比值、在校学生与专职教师比值、在校学生与设备价值比值、专业与设备价值比值等情况。5所高职院校教职工人与专职教师都在50%之上, 达到70%之上有2所;专职教师与专业数量, 平均每个专业拥有专职教师数量低于10人有1所, 接近30人有1所, 差异较大;师生比有两所符合教育部规定1∶18, 其他3所都超过规定, 但幅度不大;学生与设备价值比基本接近人均万元, 有2所未到万元, 但有1所达到人均4万元, 超过“985”高校的人均水平标准;专业与设备价值比反映出专业建设的资金状况, 高职院校在专业建设上都投入较大, 以适应专业目标培养的要求。

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职工与教师比值为51%、专业与教师比值1∶7.2人、学生与教师比值24∶1、学生与设备价值比值1∶4万元、专业与设备价值比值1∶689.65万元;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职工与教师比值为52%、专业与教师比值1∶11.3人、学生与教师比值21∶1、学生与设备价值比值1∶1.23万元、专业与设备价值比值1∶285.41万元;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职工与教师比值为70%、专业与教师比值1∶28.3人、学生与教师比值18∶1、学生与设备价值比值1∶1.13万元、专业与设备价值比值1∶578.00万元;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职工与教师比值为72%、专业与教师比值1∶11.8人、学生与教师比值18∶1、学生与设备价值比值1∶0.85万元、专业与设备价值比值1∶183.33万元;天津海运职业学院职工与教师比值为63%、专业与教师比值1∶16.7人、学生与教师比值25∶1、学生与设备价值比值1∶0.91万元、专业与设备价值比值1:384.62万元 (上述数据来自网络, 未经所在单位核对, 仅用于分析研究) 。

通过以上数据分析, 5所高职院校的教师队伍建设任务很重, 根据教育园区的特殊外部环境, 从教育资源共享的视角, 发挥各自优势。这样的统计分析, 要从园区背景去分析研究, 有些标准的禁区是可以突破的。全局与局部的结合, 通过全局弥补局部, 达到实际合理的要求。

二、海河教育园区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对策

海河教育园区是国家高职教育改革示范区, 教育部和天津市出台一些相关政策, 这对园区内高职院校实现教育资源共享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特别是海河教育园区引进大的知名企业, 提供实训实习场地, 人力、物力资源丰富, 对原本有着行业背景办学条件的高职院校实现双师型教师, 更加方便。由于现阶段入园的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需要一定周期, 在师资条件相对短缺的条件下, 通过兼职教师的补充, 既有利于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又满足了高职院校师资不足的矛盾, 可以一举多得。

(一) 教育园区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的规划机制

教育园区高职院校应加强教师师资队伍建设规划, 特别要制定出符合本校实际的师资建设方案。高职院校根据学校发展定位、规模任务、专业建设和办学特色, 确定师资人数、岗位职数, 制定具有前瞻性和弹性的师资建设和管理规划, 拟出实施计划, 制定出师资建设具体行动方案。教师队伍建设是一项长期和系统的工程, 各高职院校师资现状不同, 办学条件不同。在探索师资建设之路时, 应立足于学校的实际, 立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实际, 制定出具体可行的师资建设方案。同时要考虑教育园区的特定环境, 充分利用园区特优政策。

在做好教师队伍建设规划时, 要注重教师培养和引进并举。培养和引进是做好专职教师队伍建设, 造就一支有专业特色师资队伍的重要举措。一般学校容易去做专职教师队伍建设的规划, 而忽略了兼职教师队伍建设。要把兼职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专兼结合”是高职教育教师队伍的必然要求。教师来源多元化是保证高职教育“兼职”教师的基础, 也是保证高职教育教师队伍“专兼结合”的重要条件。教师来源多元化可以加速高职院校人才, 尤其是专业教师的流动率。教育部在《高职高专教育教学工作优秀学校评价项目的内涵和标准》中要求的“各专业从企事业单位现任高级技术管理专家中聘请兼职教师占学校专业教师的比例不小于16%”, 目前许多学校很难做到。积极引进相关企、事业单位中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教学能力的工程技术人才、管理人才、高级操作技能型人才、高技能型服务人才来校做兼职教师, 可以给学校带来生产、科研、管理、服务等第一线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以及社会对行业从业人员素质的新要求。他们与学校专职教师共同进行教学活动, 不仅在教学活动过程中相互学习相互促进, 共同提高, 而且可以加速学校教师队伍教学水平、科研水平和实践能力、职业能力的提高。

(二) 教育园区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培训机制

借鉴国际高职师资的培训经验, 建立高职师资职前培养、职后培训、专业发展的一体化体系。发达国家对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师任职资格要求较高, 一般要求在硕士学位以上, 有的要有两年以上的企业工作经验 (如德国、日本、法国) 并参加综合大学的教育学院或专门机构的教师证书课程和培训学习 (如美国、英国、法国) , 取得高职教师资格。多数发达国家和高职院校都鼓励教师专业发展和在职进修。培训内容涉及教学技能、教学方法、计算机、企业工作实践等。英国于2001年还建立高校教师发展局, 高职教师都可以去那里接受相关的专业培训。海河教育园区近几年在国家政策有力支持下, 每年都拿出较大的资金做教师培训, 特别是教师下企业, 一改过去重视使用, 轻视培训的做法, 对育人、留人起到很好的作用。

(三) 教育园区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评价机制

教师评价是对教师工作的现实的或潜在的价值做出判断的活动, 它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教学效能。教师评价还具有以下积极意义:第一, 建立激励机制, 充分发挥教师工作的主动性与积极性;第二, 转变教育思想, 推动教育改革与发展;第三, 加强科学管理, 转换学校内部的运行机制。“培养”与“评价”是教师队伍建设最重要的环节。高职院校教师的发展, 基点在于培养模式, 可持续发展取决于评价机制。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的目的究其根本还是要努力改变学校原有的、不适应高职教育要求、不适应“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应用性人才”的教师队伍的现状, 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提升教育教学的新理念和新能力, 最终达到推动学院发展、推动高等职业教育事业发展的较高目标。目前的高职院校对教师的评价面临许多困惑。例如, 高职院校针对教师进行各种评估活动、评奖活动、专业职务晋升等活动过多地看重指标数量, 在考察教师质量的时候, 往往也不外乎就是看看年龄、学历、职称、发表学术或教研论文的篇数与级别、参与或主持的科研或教改课题的数量与级别, 还会加上获得过何种职业资格证书、是否具有其他行业的专业技术职称、参与或主持过什么实验、是否实践性项目等。表面上看来各种指标非常细致, 却忽视了教师是人, 考察人的素质与能力, 不能像企业检验产品那样检查和评价教师。素质评价、工作过程评价和工作绩效评价仍然应该是教师评价的主要部分。通常所说的“德、能、勤、绩”指标实际上与它是吻合的。素质评价、工作过程评价和工作绩效评价不是孤立进行的, 应该相互渗透, 相互作用, 认真地进行这些评价工作有利于促进队伍质量提高。评价方法可以采用目前各类学校均广泛采用的学生评教、教师评价、专家评价、领导评价等评价方法。由于教育园区的特定环境, 因此, 评价主体不仅仅是所在学校的学生、教师等人员, 还要包括教师资源共享的其他院校的相关学生、教师等主体人员。园区要有符合教育园区实际的评价机制。

三、海河教育园区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的实证分析

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先后获得德国和西班牙两国政府的赠款, 是政府之间职业教育合作项目, 以此为例对高职教师队伍建设的措施进行验证, 从而起到一些启示。

在我国众多高职高专院校中, 一般采用“两头向中靠”和培训“现代企业观”的办法, 规定应届博士、硕士毕业生到学院报到后即去相应实训基地锻炼一定时间, 要求从普通高校来的教师到企业蹲点, 几年内取得相应专业高级工、技师等技能证书;要求从生产企业来的技师利用业余时间学习, 几年内至少达到相应专业的大专水平。所有教师都需要经常到现代先进企业去学习实践, 真正树立现代企业的理念。

学院对自身师资队伍建设主要从四个方面入手:从“双师型”要求入手、从师范规格的要求入手、从复合型要求入手、从时代要求入手。

对职教师资培养培训进行改革, 以“一体化职教师资培养培训”为职教师资建设的发展方向, 即以培养培训专业课和实习指导两方面于一体的教师为目标, 从而真正实现职教师资的培养目标。将具有“双证书” (大学毕业证书和技术等级证书) 的“一体化” (既能讲授专业理论课又能指导实习操作) 培训作为自己的工作目标。它反映了职业教育对职教师资这一职业的要求, 是在分析以往职教培训不足的基础上提出的培训。这一阶段依据不同专业, 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培训, 是定向阶段。通过这种培训方式, 可以使职教师资具有完整的职业能力。

对高职高专师资队伍都要求为教师安排一门“现代职业教学法及其实践”的课程, 由专门聘请的职教专家为教师“讲”、“演”新的职教理论和教法。通过这种培训, 教师学到许多实用的方法和技巧, 也使他们对教育理论、教学法有了一种深刻、具体的认识, 让他们看到教育理论和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

有针对性地为教师制定实践和专业技能培训。凡是基地教师都要由经验丰富的指导教师进行具体指导和考核。并定期安排教师进行针对性较强的2-3个月的企业实习, 让教师广泛接触专业实际, 同企业建立联系, 了解企业之需, 寻求自己所讲授专业课程同企业实际的结合点。每位教师在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还要通过努力获得各种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一) 先进的教学设备是师资队伍建设的保障

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先后获得德国和西班牙两国政府的赠款, 已获德国贷、赠款的设备3908台套;获西班牙赠款1000万美元, 其中包括先进数控机床35台套及远程诊断实验室、系统编程实验室、CAD/CAM实验室、FMS柔性生产线和数控车、铣实验室。在数控机床、电子技术、机械加工等领域实验实训教学方面, 在同行业职业技术教育中具有制胜的优势, 在全国也具有领先水平。教师在承担教学任务的同时, 还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和技术开发, 并取得明显的成果, 为师资培训工作提供必备的软件条件。被确定为教育部高职高专师资培训基地、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国家高职高专学生实训基地和国家级技能型紧缺人才示范性培养培训基地。

(二) 校企合作是“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纽带

高职高专师资培训工作离不开企业, 培养职教教师更要依靠企业, 开展师资培训工作必须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天津大学先后和一汽集团公司、华北制药总厂、OTIS电梯有限公司、霍尼韦尔有限公司等15家大企业建有实习、实训基地。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学院与北京人民印刷集团、洛阳拖拉机厂、天津开发区等20多个国内大中型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天津市中德职业技术学院与16个国家和地区在华北的74家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这些企业不仅向学校提供实训基地, 还提供了企业技术、设备和资金方面的支持。南开大学、天津工业大学、财经学院除了与企业有紧密联系, 学校自身还有高水平的研究所和实习工厂实现产学研一体化。从产学研结合的形成看, 主要包括:聘请企事业单位高层工程技术人员作为专家, 参与指导专业建设, 论证培训方案;聘请工程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 加强职业技能课程教学与技能训练;建设实训基地;结合高职高专师资培训需要, 承担企事业单位科研、生产任务;聘请企事业单位劳动模范对高职高专教师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由于走产学研结合之路, 使受训教师及时了解企业需求, 直接参与科学研究, 掌握企业最新的专业技术和发展趋势, 熟悉企业的生产过程, 加快了教师的培养, 建立了由100名著名专家、学者、教授组成的专家库。

为搞好各类师资培训, 聘请了德方职教专家、我国职教专家、学者和教授作为专家库成员, 对培训目标认证、教学质量监控、课程模式创新、职业技能标准、中职高职衔接及职教与普教的沟通等热点问题进行专题讲座。对专业教师培训班课程计划, 教学方法精心安排、认真授课, 提高了教师的专业技能、实践教学能力及教学管理水平。

实训是高等职业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教学环节, 亦是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高职院校为了能够培养合格的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 除了加大对教学实习实验设备建设的投入, 让学生在校内进行必要的实验、实习训练, 还大力发展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 使学生能在真正的工作环境中学习和锻炼。因此, 加强校企合作, 建立校外实训基地, 发挥其多种功能, 是提高高职学生实践能力的主要方式, 也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特色之一, 是师资队伍建设的纽带。

(三) 国际交流是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途径

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先后与国内及16个国家在华的74家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不仅使我们在跟踪先进技术信息、掌握先进生产设备和技术, 了解企业用人需求等方面拥有足够的渠道, 而且还不断得到技术、设备和资金方面的支持。德国西门子公司、美国安普公司赠送价值约8万美元的设备, 瑞士雀巢公司把企业最新生产线的自动控制设备赠送给基地作为教学使用, 天津康普兰公司等十几家企业先后赠款30多万元人民币进行教学设备更新。利用赠送的设备组织基地师资培训提高, 深受基地教师及学校的欢迎。

学院充分发挥中德两国政府合作优势, 通过德国技术合作公司对气动控制技术、先进制造技术、电气控制技术的基地专业骨干教师进行了技术认证培训。同时我们还引进德国IHK资格认证单位, 为国外职业资格证书的引进做出了贡献。

为了加快培养一支高素质的高职高专基地师资队伍, 使他们了解和掌握境外最新的职业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内容等, 在职业教育方面与国际接轨, 扩大了在师资培训的国际合作与交流。我们相继与德国、英国、日本、澳大利亚、美国、韩国等国家以及我国台湾地区建立了合作关系, 探讨和研究职业教育师资培训的途径和方法。派出了5批中职和高职学校的优秀英语教师到英国进行培训。连续4年利用暑期举办英语口语强化班, 由美国NM派教师对高职高专教师进行培训。中德职业技术学院充分利用中德两国政府间职业教育合作的明显优势, 请进来, 走出去, 举办各种类型的专业技术师资培训班和教学法讲座。在德方专家组中有专门负责师资培训的专家和技术短训专家, 又邀请德国短期专家来华讲学。职业技术师范学院与日本、韩国建立了合作关系, 聘请日本和韩国专家来华讲学, 并派出教师到美、加、日、英、德、韩、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进修学习。我们还组织了三批高职高专基地教师研修班, 采用国内外学习相结合的方法, 请外国专家在国内培训后, 到德国、西班牙继续学习和考察, 目前, 已经形成了较为固定的培训模式和沟通渠道, 掌握最新的国外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动态、研究成果和教育教学方法, 培养出一批高水平的培训基地骨干教师。

参考文献

[1]胡德海.教育学原理[M].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 2006:104-106.

[2]周世学.高等职业教育成本特征的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 2008 (1) :30.

篇4:建设教育园区的必要性

[关键词]循环经济;生态工业园区;环境保护

[中图分类号]F27;X324

[文献标志码]A

发展循环经济是一种新的发展理念,同时也是一种新的经济增长方式和环境治理模式。发展循环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共赢的必然要求。用循环经济理论来指导河南省的生态工业园区建设,是科学发展观的一种具体实现。

一、循环经济理论和生态工业园区的内涵

1990年代以来,在世界范围内倡导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成为缓解环境压力、实现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循环经济的主要理论是3R”原则,即Redyce(减量化)、Reuse(再利用)、Recycle(再循环),是将经济活动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的模式,以循环经济园区为主要载体,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过程。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发达国家已经开始将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循环型社会,作为实现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

生态工业园区是依据循环经济理论和产业生态学原理设计的一种新型工业组织形态,它通过模拟自然系统建立工业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还原者的循环途径,实现物质闭路循环和能量多级利用,达到经济与环境双赢的目的。生态工业园区是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技术园区之后的第三代工业园区,是生产发展、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形成良性循环的工业园区建设模式,体现了新型工业化特征及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是循环经济理论在工业生产中的具体实现模式。

二、河南省建设生态工业园区的必要性

近年来,河南省循环经济发展较快,2005年上半年确定了鹤壁等4个市、平顶山煤业集团等13家企业为第一批循环经济试点单位,2007年3月份正式启动了第2批循环经济试点工作,目前已有38家单位入围,范围进一步扩大。但河南省在发展循环经济中仍存在资源型工业园区资源消耗多、排污量大、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等突出问题,建设生态工业园区十分必要。

1.建设生态工业园区是走出河南省经济发展资源有限、开发层次低之困境的根本路径

河南省水资源总量虽比较丰富,但人口众多,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相当于全国人均水资源的1/5,属于水资源比较缺乏的省份之一;耕地面积虽居全国第二,但人均占有量仅0.07公顷,且实用耕地面积呈逐年减少趋势;虽是矿业资源大省,矿业资源种类多,但储备量不足;煤炭虽是支柱性矿业,但储采比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4。

在工业上,河南省以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和矿产资源为依托,形成了包括轻纺、食品、煤炭、电力、化工、机械等门类较为齐全的工业体系,但传统产业占主体地位,多属于层次较低的资源开发型产业,1美元产值所耗能源,河南省大约是我国平均耗能的1.2倍,是日本的19倍。同时,河南省资源综合利用产品从深度和广度方面开发利用也不够,实现废水综合利用的企业只有3家,全省废水利用率不足45%,矿产资源的总回收率不足30%。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工业园区,节约使用资源,可将经济社会活动对自然资源的消耗降至最小程度,从根本上缓解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约束。

2.建设生态工业园区是增加就业机会的重要渠道

河南是有9 918万人口的大省,就业是头等大事,也是难事。国际经验证明,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工业园区可使就业减少型的社会向就业增加型的社会发展。循环经济可通过延长产业链而增加就业机会。例如,德国在2000年已有110万人从事循环产业,约占就业总人数的3.2%,循环产业成为其重要的就业渠道。循环产业的特点是劳动密集、就业本地化,在服务业中较为稳定,也有相当高的技术成分,有人称之为第四产业。在欧洲,循环产业已成为提供就业机会的新兴产业之一。

河南省应积极利用园区经济能够促进相关企业发展和生产要素聚集、加速城镇化进程的职能,形成和扩大农产品市场,为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拓展空间。第一产业可以围绕相对集中的园区及城镇生活物质需求市场的逐步形成和扩大来调整种植业结构,第三产业可以围绕园区物流市场大力发展物流业、修理业、餐饮业及其他相关服务业,延长产业链,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3.建设生态工业园区是治理环境污染、减轻环境压力的有效途径

目前,河南省一些企业治污工艺不合理,设备老化,运行成本高。据调查,河南省大部分小造纸厂1吨纸的利润仅为130~200元,而生产1吨纸所产生污水的治理费用就需300~500元,小企业根本无力进行治污。而建设生态工业园区,通过各企业之间工业废物交换和资源化利用,可实现整个园区自然资源低投入和“三废”低排放甚至于零排放,从根本上消解长期以来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尖锐矛盾。园区内企业之间可通过工业共生、要素耦合和工业生态链实现废物、能量、信息的交换,通过工业食物链实现物流的闭路循环,使园区对外界的废物排放量趋近于零,从而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

三、建设河南省生态工业园区的具体思路

1.调整好不同利益集团与风险人的关系,利用经济杠杆整合不同企业

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和发展需要市场、政府及企业的推动,但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性,独立企业寻找上下游合作企业存在不确定性,暗含着机会主义和投机行为。为弥补上述市场能力的不足,政府应加大对工业园的宏观调控,成立专门的机构进行调节、仲裁,加强风险管理。同时,应延长生产者责任期,将生产者对产品的责任延长到产品生命周期的最后阶段,即产品使用结束之后。生产者不仅对产品的性能负责,而且承担产品从生产到废弃对环境影响的全部责任,这样,生产者必须考虑包括原材料的选择、生产过程的确定、产品的使用过程以及废弃等各个环节对环境的影响。生产者责任期的延长,使得生产者必须在发生源抑制废弃物的产生,从而重视设计对环境负荷压力比较小的产品,使企业在生产阶段就考虑到循环利用,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企业经营管理的目标之一是降低成本,追求经济效益极大化。通常一个厂家的废弃物或副产品作为另一厂家的原料,其价格一般比新购原料要低,下游厂家自然会优先考虑使用这种替代物。在双方产权明晰、诚实守信的前提下,参与双方会以追求最大经济效益为目的,按市场规律进行副产品交换,自觉实现物料的循环使用。

2.建立健全各级政府的环保目标责任制,形成地方主要领导对环境质量负总责的约束机制

在工业园区内,必须彻底改变长期以来基层领导干部和企业领导人存在的“重企业效益和经济增长,轻污染治理和环境质量”的思想,应层层分解并落实减排指标,使环境质量改善情况与干部升迁挂钩。如郑州市上街区坚持把园区建设列入区目标管理,将任务量分解、落实到相关单位,每月进行督查,年终进行考评。这种做法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得到国家及省市领导的肯定。

3.严格环保执法,强化环境监督管理

保护环境资源,防止过度开发和污染是市场经济的盲区,而外部不经济性成为环境问题的重要经济根源。生态工业园区的良好发展需要环保技术的支撑,需要一个有效的管理组织来协调各个企业的相互利益关系,这就需要健全环境保护的法规体系、管理体系和监督体系。我国环保总局已发布了“生态工业园区标准”,从2006年9月1日起,我國生态工业园区将依照相关标准进行建设、管理和验收,3年内发生过重大污染事故和企业超标排放的工业园不能通过验收。以末端治理为出发点的法规构建体系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市场主体环境保护问题,建立以循环经济为基点的环境法规的绿色导向机制已迫在眉睫。

我国《循环经济法》的实施正式将循环经济纳入法律保障体系。在建立生态工业园的同时,河南省应加强环保工作的统一监督和管理,规范执法行为,提高执法的透明度。加强省市环保部门和监察部门对环境执法的行政监察对生态工业的健康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4.加强宣传教育,构建生态工业园区示范区

篇5:建设教育园区的必要性

承德 沧州 廊坊 衡水 教学心得师德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师德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师德建设是教育事业兴衰成败的关键所在,事关国家的兴亡。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事业如此重要,有人把它说成是天底下最神圣的事业。神圣的事业需要道德高尚的人,脱离低级趣味的人,有利于人民的人去从事,去任职。由于职业先天的高贵、神圣、荣耀,教师才有诸如:园丁、春蚕、红烛、人梯„„的美喻。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要塑造别人的灵魂,先需自己的灵魂高尚、纯洁,这就要求教师有较高的思想境界,道德修养。

社会风气浸染、熏陶着每一个人,君不闻“人心叵测,士风日下,道德滑坡”的感慨?君不见“损人利己,损公肥私,违法乱纪”的现象?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我们有的教师免疫力差,禁不住诱惑,深受同化,结果严重败坏了行风,坏了规矩,有辱门风,其本人也因此身败名裂,遗臭万年。我认为:教师首先是公民,应遵守社会公德,遵纪守法,加强法制观念;然后是遵守教师职业道德,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努力摆脱各种不良风气的影响,坚决抵制不良思想和行为,争取为社会的文明、进步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用自己良好的言行净化社会环境。我认为,教师在纯洁人际关系,净化社会风气,促进整个社会风气好转上将会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在他们身后有一批莘莘学子,从师、受业于他们。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一颦一笑,都会在他们心灵深处打上烙印,并潜滋暗长,甚至影响终生。从广度上说,如果每一位教师都能以身作则,率先锤范;从长远说,如果后来从教者,都能发扬优点进而光大之,那么“以德立教,以德兴教”的目标一定能实现;“以德治国”的目标一定能实现。到那时,中华民族将“德高于世”不愧为“文明古国”之称号,不愧于“礼仪之邦”之美名。

古人云:有才有德成大事,有德无才不成事,有才无德要坏事。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旨在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重在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在思想道德建设中,要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它决定着培养什么人的问题。由此可见,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更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坚定的思想信念,教师要努力使自己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教师不但要“才高八斗,学富五车”更要“以德立教,以德兴教,以德服人”。教师德高才能望重,才能取信于同行、学生、家长、万民。很难相信;一个生活懒散,作风不正,行为不轨,道德沦丧的教师能获得同行、学生、家长、万民的景仰,除非“冬雷阵阵,夏雨雪”。

师德建设要造气氛,塑典型,树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通过榜样的带头模范作用,激励先进,鞭挞后进,以先进带后进,形成一个“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弘师德,见贤思齐;铸师魂,锐意进取。每一名教师都以优秀教师为榜样,以教书育人为己任,树立“教兴我荣,教衰我耻”的集体观念。每一个教师都以美的心灵,美的语言,美的行为,美的仪表去影响自己周围的人,特别是青少年学生,教育学生从小养成好的行为习惯,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做人。

通讯员 刘彦清

【发表评论】

声明:此文章版权属本站所有,未经本站同意,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版权所有: 河北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河北智源教育技术有限公司

篇6:建设教育园区的必要性

音乐教育在中专学校教育中的重要性及其建设对策

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中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但是目前我国中专音乐教育的实际情况是对其不够重视,本文从音乐教育在中专教育中的功能出发来论述其重要性,并提出了若干建议对策.

作 者:黄霞 作者单位:广东省轻工职业技术学校,广东,广州,510308刊 名:大众文艺英文刊名:ART AND LITERATURE FOR THE MASSES年,卷(期):“”(7)分类号:G63关键词:音乐教育 素质教育 中专教育

上一篇:麻疯树Curcin蛋白提取纯化条件的优化及抗肿瘤活性实验下一篇:普通地质学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