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科医师培训计划

2024-05-05

专科医师培训计划(通用8篇)

篇1:专科医师培训计划

专科医师培训

1、专科医师培训是指医学专业毕业生完成院校教育之后,在经过认可的培训基地中,以住院医师的身份,接受以提高临床能力为主的系统、规范的培训。培训目的是使住院医师达到某一临床专科(包括普通专科和亚专科)所需要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要求,成为能独立从事某一专科临床医疗工作的专科医师(普通专科医师和亚专科医师)。专科医师培训过程分普通专科培训和亚专科培训两个阶段。

2、专科医师培训对象

普通专科培训阶段。

 1)具有高等院校医学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拟从事临床医疗工作的人员。

 2)已从事临床医疗工作并取得执业医师资格证书,要求接受培训的人员。

亚专科培训阶段。

 经过普通专科培训合格后,或经过考核达到普通专科医师培训标准,要求参加亚专科培训的人员。

 临床研究生毕业人员须经培训基地进行临床实践能力考核,根据考核结果和既往参加临床实践的时间,确定其应进入的培训阶段和年限。

3、培训要求

 普通专科医师培训阶段时间一般为3年,依据普通专科设置目录和标准,在经审批的普通专科培训基地中开展培训活动。培训方式以参加相关科室轮转的临床医疗实践为主,实行24小时负责制。完成普通专科培训,经考试考核合格,由省委员会颁发卫生部委员会统一印制的《普通专科医师培训合格证书》。 亚专科培训阶段时间一般为1-4年,依据亚专科设置目录和标准,在经审批的亚专科培训基地中开展培训活动。培训方式以参加本亚专科临床实践为主,培训期间应安排8—12个月时间担任总住院医师工作。完成亚专科培训,经考试考核合格,由卫生部委员会颁发统一印制的《亚专科医师培训合格证书》。

4、保障措施

培训基地所在的医疗机构要负责保障住院医师在培训期间的工资、基本福利待遇和社会保障等。培训基地所在医院应与培训对象签订不少于3年的聘用合同或聘用协议,住院医师的人事档案放入当地的人才交流中心,享受国家规定的基本保险和法定节假日休假等待遇。医院应为住院医师参加医师资格考试及医师执业注册等提供必要的协助。培训结束后,学员主要服务于基层医疗机构和非培训基地单位,培训基地可根据需要留用少数学员。

以上内容均摘录自一下文件,同学们可以上网查询

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开展专科医师培训试点工作的通知》卫办科教发〔2006〕27号文件

 广 东 省 卫 生 厅 粤卫〔2008〕141号文 件

 广 东 省 卫 生 厅粤卫函〔2009〕82号文 件 《关于进一步加强毕业后医学教育管理工作的通知》

篇2:专科医师培训计划

一、培训目标 通过外科专科医师培训,使受训者达到外科专科医师水平,具备比较熟悉的外科手术操作技能,能够指导医学本科生以及下级医师完成教学任务,具有一定的临床科研能力和论文撰写能力,具备阅读外文文献所需的专业外语水平,以及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完成比较复杂的外科手术。

二、培训方法

培训时间为3年,受训者在外科各亚专科轮转学习。

科 室 时 间(月)

普通外科 15(包括在上级医师指导下普通外科门诊3个月)骨科 6(包括在上级医师指导下骨科门诊1个月)泌尿外科 3 心胸外科 3 神经外科 3 麻醉科 2 外科重症监护治疗室(SICU)1 外科急诊 3 合计 36

三、培训内容与要求

(一)普通外科 1.轮转目的 掌握: 消毒与无菌技术、水与电解质平衡紊乱、外科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创伤、外科感染、心肺复苏、外科营养、术前准备和术后处理原则等基础知识及基本理论。熟悉: 普通外科各种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诊断、鉴别诊断要点、治疗原则以及随访规范;熟悉外科基本用药。了解: 普通外科少见病和罕见病的临床特点、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器官移植进展状况、腹腔镜手术基本理论;普通外科危重病人的抢救原则。2.基本要求 全面掌握外科换药技术;掌握外科手术切开、显露、缝合、结扎、止血等技术;熟悉外科常用的诊疗操作技术,如导尿、静脉切开、中心静脉压力测量、乙状结肠镜检查和活组织检查等;了解普通外科特殊诊断方法和技术,如针吸活检、腹腔穿刺等;书写住院志60份以上,书写大病历不少于15份。(1)学习病种及例数要求: 病 种 例数(≥)疖和疖病 10 破伤风 1 痈 1 急性乳腺炎 1 急性蜂窝织炎、丹毒 5 全身急性化脓性感染 2 急性淋巴管炎、淋巴结炎 5

肛瘘、肛乳头炎、肛门周围感染 5 续

静脉炎 5 内、外痔 10 脓肿 3 体表肿瘤 20 急性阑尾炎 5 腹外疝 5 甲状腺瘤或结节性甲状腺肿 5 乳腺增生 5 乳腺癌 5 胆囊结石 5 胃肠肿瘤 5 肠梗阻 5(2)临床操作技术要求: 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完成以下手术:

手术或操作技术名称 例次(≥)疝修补术 5 阑尾切除术 5 体表肿物活检 5 甲状腺手术 5 参加以下手术: 手术或操作技术名称 例次(≥)

甲亢或双侧甲状腺次全切术 10 结肠切除术 5

乳腺癌改良根治或根治术 5 续

胆囊切除术 10 胃大部切除术 5 肠梗阻、肠切除吻合术 2 胆总管探查、胆管空肠吻合术 2 3.参考书刊 吴阶平,裘法祖主编.黄家驷外科学.第6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二)骨科 1.轮转目的 掌握: 掌握骨科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诊断和鉴别诊断以及处理原则。熟悉: 骨科专业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常见的骨折与脱位、腰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关节炎、骨肿瘤的骨科检查法,熟悉与骨科有关的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方法。2.基本要求 掌握: 夹板、石膏和骨牵引固定技术等骨科常用治疗技术的具体操作,掌握其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原则;掌握封闭治疗的意义、操作方法、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熟悉: 骨科创伤(以骨折和脱位为主)的常用治疗方法及手术操作技术,掌握开放性伤口清创闭合的原则。了解: 手外伤清创、皮肤缺损的修复、肌腱吻合以及骨科内固定的基本技术。了解腰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腰扭伤、狭窄性腱鞘炎、半月板损伤、网球肘的保守治疗方法与原则。书写: 住院志20份,大病历不少于5份。

(1)学习病种及例数要求: 病 种 例数(≥)

常见部位骨折 10 常见部位关节脱位 10 运动系统慢性损伤 5 腰椎间盘突出症 2 颈椎病 2 骨与关节感染 2 骨肿瘤 2(2)临床操作技术要求: 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完成以下手术:

手术或操作技术名称 例次(≥)

常见部位骨折的手法复位,夹板、石膏外固定 10 常见部位关节脱位的手法复位 5 常见部位的骨牵引 5 参加以下手术: 手术或操作技术名称 例次(≥)

手外伤的清创、缝合、皮肤缺损的修复及肌腱吻合 5 开放骨折的清创、切开复位内固定 5 腰椎或颈椎手术 3 人工关节置换术 2 四肢常见的骨及软组织肿瘤手术 2 3.参考书刊

冯传汉,张铁良主编.临床骨科学.第2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三)泌尿外科 1.轮转目的掌握: 泌尿外科专业病史的正确询问与采集、分析及病历的正确书写;掌握泌尿外科常见病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常用检查手段、诊断要领、适应证以及治疗原则。熟悉: 泌尿外科急诊常见病(如肾绞痛、急性尿潴留、肾挫伤、膀胱损伤、尿道损伤等)的诊断、鉴别诊断及处理原则;熟悉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原因、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了解: 腔内泌尿外科的基本原理和手术方式,包括各种TUR手术、经皮肾镜手术、输尿管肾镜手术、腹腔镜手术以及腔内热疗;了解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了解男科学常见病的诊治要点及进展情况。2.基本要求 掌握: 泌尿外科常用诊治方法的操作技术,包括膀胱残余尿量的测定、前列腺液的采取与镜检、导尿术、膀胱穿刺造瘘术。熟悉: 泌尿外科各种导管(包括各种囊腔导尿管、膀胱及肾造瘘管、D-J支架引流管及各种伤口引流管)的用途及具体用法;熟悉各种医学影像学检查(包括泌尿系平片、造影片、CT、MRI、B超及核素检查等)的应用。了解: 泌尿外科特殊诊治方法的操作要点和应用,包括金属探条及丝状探子扩张尿道、前列腺针吸细胞学及穿刺活检、尿动力学检查、膀胱镜检查等。

书写: 住院志15份,大病历5份。(1)学习病种及例数要求: 病 种 例数(≥)

泌尿生殖系炎症 10 睾丸鞘膜积液 1 前列腺增生症 5 续 表

隐睾 1 精索静脉曲张 2 尿路结石 6 膀胱癌 4 肾肿瘤 2 前列腺癌 1(2)临床操作技术要求: 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完成以下手术: 手术或操作技术名称 例次(≥)

膀胱造瘘术 1 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 1 睾丸鞘膜翻转术 1 参加以下手术: 手术或操作技术名称 例次(≥)

睾丸切除术 1 膀胱部分切除术 1 肾切除术 3 肾或输尿管切开取石术 2 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摘除术 2 尿道狭窄手术 1 泌尿生殖系成型术 1

腔内泌尿外科手术 3 3.参考书刊 吴阶平,裘法祖主编。黄家驷外科学.第6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吴阶平主编。吴阶平泌尿外科学.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四)心胸外科 1.轮转目的 掌握: 胸腔生理学,肺、食管、心脏的外科解剖学;掌握心胸外科常见疾病的基本理论、临床特点、检查手段、诊断步骤、处理原则;掌握正常胸片与非正常胸片的识别。熟悉: 胸部外伤特别是血气胸的发病机制及治疗原则;熟悉心胸外科常见病的手术适应证以及手术要点。了解: 心胸外科最常应用的辅助检查,如胸部X线片、胸部CT、冠脉造影、纤维胃镜、支气管镜、胸腔镜检查的应用和操作要点;了解胸部肿瘤的常用化疗方案。2.基本要求 掌握: 常见胸部外伤的处理原则;掌握开胸术、关胸术的操作要点 熟悉: 胸腔穿刺术、胸腔闭式引流术的操作要点。

书写: 住院志10份,大病历4份。(1)学习病种及例数要求 病 种 例数(≥)

食管(贲门)癌 2 肺癌 2 胸部外伤、血胸、气胸 2 其他普胸病种 3 常见先天性心脏病 2

瓣膜疾病 1 其他心血管外科病 1(2)临床操作技术要求: 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完成以下手术: 手术或操作技术名称 例次(≥)

胸腔穿刺术 3 胸腔闭式引流术 3 开胸术 2 参加以下手术:

手术或操作技术名称 例次(≥)

食管、贲门癌手术 2 肺叶切除术 2 先心病手术 2 其他心脏手术 2

3.参考书刊 石应康主编.心胸外科学.第1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 顾恺时主编.顾恺时心胸外科手术学.第1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五)麻醉科 1.轮转目的 掌握: 麻醉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内容和工作任务。熟悉: 常用麻醉方法的实施和管理、常用监测技术及其临床应

用,熟悉全麻及硬膜外、腰麻、骶麻、颈丛、臂丛麻醉的适应证。了解: 各种麻醉的术前准备工作及心肺脑复苏术;了解常见麻醉后合并症的处理原则;了解疼痛治疗的进展。2.基本要求 掌握: 心电图、血压、脉搏、呼吸和体温的无创监测技术,掌握动脉穿刺置管和深静脉穿刺技术;掌握心肺脑复苏术。熟悉: 蛛网膜下腔穿刺和硬膜外腔穿刺技术;熟悉术中麻醉管理,熟悉麻醉与手术的配合技巧,熟悉麻醉药使用的剂量、不良反应及处理。了解: 呼吸机的使用。临床操作技术要求: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完成以下麻醉及相关操作:

操作技术名称 例次(≥)

深静脉穿刺监测中心静脉压或动脉穿刺 5 术前访视病人并施行麻醉 30 正确书写麻醉记录和小结: 其中椎管内麻醉 10 气管内插管全麻 10 麻醉科急诊夜班(次)5 面罩给氧、机械通气 10 3.参考书刊 李立环主编.临床麻醉学.第1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六)外科重症监护治疗室(SICU)1.轮转目的 掌握: 呼吸治疗(包括氧治疗、胸部物理治疗和机械通气等)和循环支持治疗的适应症、基本方法以及常用药物的应用。

熟悉: 危重病人术后生理功能改变,包括呼吸、循环、肝肾功能、水电平衡变化以及全身应激反应。熟悉危重病人的监护与管理、急重症患者抢救治疗的全过程、营养支持。了解: 常用检测技术的适应证、操作技能及临床应用。2.基本要求(1)掌握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电除颤等常用临床复苏技术。(2)熟悉常用监测技术的操作技术。(3)了解呼吸机的操作和使用。(4)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参加管理:重症病人10例,并按时完成病历记录;机械通气治疗病人5例,并按时完成病历记录。3.参考书刊 汪承滋等主编.实用重症监护学.第1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七)神经外科 1.轮转目的 掌握: 神经外科常见病种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诊断和鉴别诊断以及处理原则。

熟悉: 常见颅脑损伤的急救处理原则;颅压升高的临床诊断及初步处理原则。

了解: 颅内和椎管内肿瘤、颅内和椎管内血管性疾病的临床特点、诊断和鉴别诊断以及处理原则。2.基本要求 掌握: 神经系统疾病检查方法;掌握头皮裂伤清创缝合的基本操作;掌握腰穿术的操作技术;熟悉: 颅骨手术的临床应用和基本操作

了解: 脑室穿刺技术的应用和操作要点 书写: 住院志10份,大病历4份(1)学习病种及例数要求: 病 种 例数(≥)

颅脑损伤 2 神经肿瘤 1 脑血管病 1 脊髓脊柱病变 1(2)临床操作技术要求: 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完成以下手术:

手术或操作技术名称 例次(≥)头皮损伤手术 3 腰椎穿刺 3

参加以下手术:

手术或操作技术名称 例次(≥)

开颅手术 3 脑室穿刺术 2 3.参考书刊 吴承远主编.临床神经外科学.第1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参与制定本实施细则人员 执 笔:王 杉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姜可伟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审 议:杜如昱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王 宇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篇3:呼吸专科医师培训方式探讨

1 参加专科培训医师的特点

目前卫生部制定了住院医师3+X培训模式, 参加专科培训的医师是经过普通专科培训的低年资住院医师, 他们具备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 对内科各个专业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有初步了解, 但是他们的临床思维仍处在一个纵向思维状态, 即对某一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有所认识, 而对于一个个体病人错综复杂的病情, 如何分析判断, 得出相应的诊断及处理方案这样一个横向的思维过程尚未成熟, 因此在专科医师培训过程中, 培养他们科学的临床思维方法和临床决策能力就变得尤为重要[1]。

2 临床能力的培训方式

2.1 入科介绍

呼吸科的工作是一项繁重的临床工作, 老年患者多, 常常合并多系统疾病, 病情重且变化快, 因此作为主管医师来说, 不仅要求有熟练的临床工作处理能力, 还需具备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良好沟通的能力。每一轮的轮转医师进入科室的当天, 由病房医生组长和护理组长作入科介绍, 重点介绍呼吸内科的专业特点、临床工作要领以及工作中可能涉及的各个事项。包括环境介绍、工作纪律、查房制度、病历书写规范、治疗操作规章、小讲课及教学查房安排、医疗保护制度、出科考试时间及形式、医德医风教育, 尤其还要强调医生与患者及医生与患者家属交流沟通在当代临床工作中的重要性, 包括患者入院后病情交代、住院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危险、住院期间患者检查结果及患者出院后注意事项。护理组长负责介绍呼吸科医护配合的情况, 并进行无菌操作示范及培训, 包括无菌手套的穿戴、消毒包及消毒器械的使用方法、洗手方法及手部卫生在呼吸科病人诊疗过程中的重要性。最后由病房医生组长示范呼吸专科查体手法及查体中的注意事项, 每位轮转医生演练查体手法, 使他们接触患者前采用正确的查体手法。入科介绍可以让学生在进入呼吸内科临床工作前有一个总体认识, 便于他们更快地进入专科医师的角色。

2.2 临床技能的培训

重视病历书写能力及体格检查基本功的培训。临床医学是实践医学, 要在充分了解病人病情的基础上进行临床思维, 强调年轻医生通过自己的问诊、查体以及辅助检查结果作为进行临床分析的基础。呼吸系统在询问病史和查体中应强调专科内容, 如病史采集中应重视有无变应性鼻炎史、结核病史, 有无养鸟史, 有无粉尘、放射性物质、化学物质接触史, 有无吸烟史, 家族中有无哮喘史等。查体中除了重视肺部的专科查体, 还要重视相关系统的检查, 如浅表淋巴结的发现对肺部阴影待查的患者具有诊断作用, 但低年资住院医师往往重视颈部、腋窝淋巴结, 容易忽略腹股沟淋巴结的检查, 漏掉重要的线索。又如瞳孔的检查, 老年人白内障手术日益增多, 查体时未注意到眼科术后瞳孔改变, 在患者病情变化抢救时误认为一侧瞳孔散大, 因此针对每一种疾病强调相应系统检查的重要性。病历书写是培养和锻炼正确临床思维的主要方式之一, 病历的书写水平能够反映临床思维能力, 因此, 病历质量的监控也是保证临床教学质量的重要工作。为达到上述目的, 就要遵循临床教学的规律, 将学习知识的能力转化为临床操作能力, 将学习知识的思维与临床思维相连接, 转化为临床操作思维与能力, 以病历书写为切入点, 培养良好的临床辨证思维能力, 将所见、所思、所学的内容清晰、规范地表述在病历中, 从中检测专科医师的临床辩证思维能力[2]。病程记录应遵循“前呼后应”的原则, 即对入院时所提出的诊断通过入院后检查分析逐一排除, 得出最终结论。

重视基础理论的学习。以小讲课和教学查房形式加强基础理论学习。学习呼吸专科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本学科国内外新进展, 不断更新诊疗知识, 强调按照临床诊疗规范诊治疾病, 定期介绍本科室常见病、多发病的国内外现行的诊疗指南。分阶段完成这些培训内容。①基本技能培训:入科初期首先由本科上级医生讲解正常胸部影像学、血气分析、肺功能、胸腔穿刺术、动脉取血术基本技能及抗生素在呼吸科的临床应用, 并联系实际病例分析血气和肺功能, 使他们在短时间内掌握呼吸科基本检查。我们在多年的临床和教学工作中积累了非常丰富的教学资料, 并已制作成光盘发行, 住院医生可自行阅览, 加深印象, 比如胸部影像学, 从正常胸片、肺部CT及呼吸系统常见多发病肺炎、肺结核、肺癌、胸腔积液等各种疾病影像学表现, 通过大量实际病例掌握相应疾病的影像学表现, 并在日常查房和专业组查房时, 由主管住院医生描述胸片、CT表现, 不断强化胸部影像学的阅读能力。②通过参与小讲课掌握多媒体制作方法, 提高演讲能力:病房组长安排复习各种常见病、多发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 由住院医主讲, 讲课前做好多媒体幻灯片, 并由上级医师修改后讲解, 这样既可以使住院医生认真备课, 通过讲课更深入了解疾病的特征, 又能锻炼他们的授课能力。期间同时安排在科内轮转的其他内科专科医生讲解如糖尿病的诊治进展、高血压的药物选择、心衰的治疗原则等临床常见病的诊治进展, 拓宽临床思维能力, 掌握各学科的新动态。③加强危重患者的救治能力, 定期进行心肺脑复苏的培训:呼吸科病人病情变化快, 合并症多, 经常会突然出现危及生命的病情改变。培训时要求全体住院医生及护士参与, 由病房组长组织, 按照国际CPCR指南, 由轮转医师讲解理论后, 分组进行实地模拟演练, 通过演练规范抢救流程和医护配合, 提高抢救能力。④采用读书报告对临床医生进行培养:读书报告充分利用互联网及图书馆丰富的医学资讯, 有利于迅速提高临床医生在本专业理论知识上的广度和深度, 有利于临床医生各项能力的培养。医生的培养, 不仅包括临床工作能力和医德与医风等的培养, 还包括从事这一职业的高级科研人员所应具备的素质培养, 如科研创新意识、思维方法与观察能力。高素质临床医生不仅应该具有渊博的学识, 而且能够在医疗、教学、科研等各方面都能全面发展, 展现出全面的能力。做读书报告可以把学与思结合起来, 对阅读、思辩、写作、多媒体制作、演讲这几种能力进行综合训练, 对国外文献的阅读, 还能提高英语阅读能力, 通过训练提高临床医生获取和处理信息的方法和技巧, 培养信息意识, 增强对信息的敏感性和使用信息的自觉性, 提高自学能力、文献综述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3]。

制定严格的教学查房制度。教学查房是培养医师临床诊治思路和能力的最佳途径。首先, 由主管医师汇报病史、做体格检查, 上级医师讲评病史书写中存在的问题, 同时纠正体检中的不正确手法, 然后教师根据具体病例由浅入深, 逐步提出各种问题, 并结合呼吸生理和病理的基础知识及相关学科提问, 鼓励在场轮转医生自由抢答和补充回答。上级医师每一次查房重点安排一个患者, 结合患者病情进行一个全面的分析, 包括病史采集、查体注意点, 疾病的诊断思路, 疾病的特殊临床表现, 和疾病相关的少见的综合征, 结合指南讲解治疗原则, 最后对该疾病总结出一个诊断流程图, 比如咯血待查, 分为胸片正常和异常两大类, 胸片正常者考虑气管支气管内病变, 如气管溃疡、气管结核, 胸片异常者考虑肺部疾病、心血管疾病、风湿病、血液病等等, 从中也提到与咯血相关的综合征如Kartergener’s综合征、Goodpasture综合征等, 疾病的诊断流程图能留下非常深刻鲜明的印象。对新入科的医生来说, 一定要重视入科初期的基本技能规范化, 尤其是病历书写和查体手法。

根据呼吸科专科特点制定规范化的培训轮转计划。对轮转医生严格执行轮转计划, 除了在呼吸科普通病房轮转外, 还应在睡眠监测、肺功能检查及支气管镜检查室、放射科、麻醉科、RICU、胸外科进行短期轮转, 拓宽其临床思路和视野。

重视临床研究。通过临床观察进行研究是十分重要的研究活动, 但由于轮转医生在临床的时间较短, 难以积累大样本的病例进行研究, 而有价值的个案是有可能遇见的, 因此鼓励他们通过撰写个案加深临床观察, 重视典型病例资料积累, 有助于今后长期的临床工作。

规范出科考核制度。规范各阶段的考核制度, 出科时由本科考核小组集体考核。使轮转学有目标, 习有成效。考核内容为专科基础理论、疾病鉴别诊断、病案分析、技能操作等。

3 医德医风教育

医学是技术性和伦理性的统一, 在强调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有机结合的同时, 不能忽略职业品格和人文主义教育, 人文精神的培养应该自始至终地贯穿其中, 遵循新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才能使临床医学教育与时俱进, 为适应新世纪的发展要求打下良好的基础。沟通是一切医疗活动的基础, 良好的医患沟通技巧有助于获取完整可靠的病史、全面准确的体征, 从而有利于得出正确的诊断, 减轻患者的焦虑, 增加患者对诊疗的依从性, 提高治疗效果, 增加患者满意程度[4]。这些技巧体现了医疗过程中人文因素的重要性, 临床教师在这些方面对轮转医生的教育更多的是示范或榜样的作用。做好医德医风教育, 确保临床工作质量, 培养轮转医生爱岗敬业精神, 让轮转医生树立防病治病、救死扶伤、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的信念, 增强“实行革命人道主义”的神圣感、使命感和责任感, 自觉养成良好的医德医风, 是为当代医疗卫生事业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李辉.胸外科专科医师临床思维和临床决策能力培养初探[J].西北医学教育.2008, 16 (4) :812-813.

[2]黄秀云, 廖雅琪.加强临床教学质量监控提高临床教学效果[J].中医教育, 2005, 24 (3) :13-15.

[3]刘宏.采用读书报告进行高素质医生培养的体会[J].检验医学与临床, 2009, 6 (9) :725-726。

篇4:浅谈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

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是指医学专业毕业后完成院校教育之后,在经过认可的培训基地中,以住院医师的身份,接受以提高临床能力为主的系统、规范的培训。是医学生毕业后教育的主要阶段,对于培养高层次医师,提高医疗质量极为重要。卫生部早在数年前就提出实行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旧称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有关规定,北京大学医院和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等全国少数著名医院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实行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为使我国医学教育逐步走向与国际接轨的良性发展的轨道扎实了基础。基于此我院认识到实行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紧迫性和必要性,规定了我院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以下简称“培训”)的有关事宜,现简单介绍如下。

1 管理方法

1.1 组织结构及职责

1.1.1 人员组成:院“培训”管理委员会设一名主任、两名副主任、若干名委员和秘书。主任由院长、副主任由主管医疗和教学的副院长担任;委员由相关职能处室和医疗科室的负责人组成;秘书由科教处干事担任。

1.1.2 工作职责:负责制定和修改医院“培训”的各项规定和实施细则;监督“培训”的实施情况;讨论、审核培训者的资格、培训合格资格和合格证书的发放等。

1.1.3 管理机构:“培训”管理委员会为院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最高管理机构,通过科教处负责安排培训者的轮转,协调解决在轮转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监督“培训”的实施过程和情况。具体负责制定“培训”计划、培训者的招收、培训活动的安排和有关考核。

1.1.4 委员任期:“培训”管理委员会的任期根据医院院领导班子和医院中层干部的任期而定,“培训”管理委员会的任期暂定为三年。

1.2 “培训”的范围和对象

1.2.1 院校毕业生:五年制高等医学院校临床医学专科本科毕业生、医学硕士和博士学位获得者(学位获得后1~3年内)、七年制临床医学硕士毕业生。

1.2.2 其他:从其他单位调入的临床医师、改变学科者(主要是指由基础转为临床者)、临床医学中级职称考试未通过者、凡是愿意到我院接受“培训”者(需临床医学本科以上毕业者)。

1.3 “培训”目标

1.3.1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热爱党,遵纪守法,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思想,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

1.3.2 掌握本学科(一般指二级学科)的基础理论,熟悉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具有较系统的学科知识,了解本学科的国内外新进展,并能用于指导实践工作。

1.3.3具有本学科较丰富的临床经验和较强的临床思维能力,较熟练地掌握本学科的临床技能,能独立处理本学科常见病及某些疑难病症,能对下级医师进行业务指导。

1.3.4 能担任指导本科生生产实习和进修医师的教学工作。初步掌握临床科研方法,能紧密结合临床实践,撰写并发表具有一定学术水平的论文。

1.3.5 能比较熟练地阅读本学科的外文书刊,并且有一定的听、说、写能力。

1.3.6 通过国家临床医学中级职称考试、英语六级达425分以上或通过日语国际一级水平考试。

1.4 “培训”方法

“培训”时间定为五年。“培训”分为两个阶段(普通专科培训和亚专科培训)进行。普通专科培训阶段为三年,即5年制医学本科毕业后前三年;亚专科培训阶段为后两年,即医学本科毕业后第四至五年。

1.4.1 普通专科培训阶段“培训”:普通专科培训阶段为二级学科的基础培训,包括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眼科学、耳鼻喉科学、皮肤性病 学、影像学等。

1.4.2 亚专科阶段“培训”:进一步加强本二级学科的“三基”训练,同时主要从事本三级学科的临床工作,安排一定的門、急诊和实验室工作等。

1.5 轮转科室和时间安排(省略)

1.6 考核方法

1.6.1 院内考试:日常考核、出科考试、年度考试等。

1.6.2 国家考试:执业医师考试、中级职称考试等。

1.7 培训者的待遇

工资待遇、职称待遇、学位待遇以及结束后工作安排等。

1.8 “培训”结业条件

考核综合素质、基本理论及临床技能、专业外语、科研能力、临床实践时间等。

2 招收办法

规定招收规模、条件及程序等。

3 各学科负责人及指导教师职责

规定二、三级学科负责人职责和指导教师职责。

4“培训”细则(省)

5 结论

篇5:神经外科专科医师培训

我曾有幸在恩师王忠诚院士的指导下,参与起草了《神经外科专科医师培训标准》和《神经外科专科医师培训基地标准细则》,这两项标准已于2007年试行。

真正的神经外科医生,不是毕业后分配到神经外科,跟着做几台神经外科手术,就可以被称为神经外科医生。真正的神经外科医生需要多年的专科培训,尤其是小儿神经外科,更是需要10年以上的临床经验。

具体来说,在清华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清华大学玉泉医院)接受神经外科专科医师培训者,在完成普通专科培训(3年)之后,还需要继续接受4年的专业培训,其中神经外科培训总年限为3年,包括在主要的神经外科亚专业轮转24个月,然后选择两个亚专业做住院总医师12个月(每个亚专业6个月),另外还要接受其他相关学科的培训1年。培训结束时应当能够掌握神经外科及相关学科基本知识和技能,达到独立诊治神经外科常见病和多发病的水平,能独立做颅脑外伤、大脑和小脑凸面肿瘤、脊髓外肿瘤、简单型脑动静脉畸形等的手术。

专科医师培训以培养专业人才为目的,对象并不局限在某个或某几个具体的医院,符合条件的社会人都可以申请参加。一般来说,具有高等院校医学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拟从事临床医疗工作的人员或者已从事临床医疗工作并取得执业医师资格证书,要求接受培训的人员,都可以提出申请。

在3年普通专科培训基础上,受训医师必须全程参加48个月的培训,有记录完整的《中国神经外科专科医师培训手册》,接受所在科室的日常考核管理,转科时要有考核记录并有科室主任签字。神经科学基础培训部分除了神经内科学2个月、神经影像学2个月的轮转之外,为了增加受训医师对神经外科最新知识的了解,还包括6个月与神经外科有关的实验研究培训,学习神经解剖、动物显微外科训练、病理生理学、神经电生理、神经分子生物学等知识,学习至少两种实验技术。神经外科学的培训则不仅限定了时间长短,在手术内容上,也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不再赘述,具体内容请参加相关文件)。

篇6:专科医师培训计划

【颁布部门】 北京市卫生局科教处 查看

【颁布时间】 2004-08-11

【实施时间】 2004-08-11

【效力属性】 有效

【正文】

北京市卫生局科教处关于开展住院医师/专科医师培训有关事项的通知各区县卫生局:

为了落实我局下发的《北京市卫生局关于开展住院医师/专科医师培训试点实施方案》,尽快推进试点工作,现将培训工作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名额分配

东城区、西城区、海淀区、朝阳区、宣武区、崇文区、丰台区、石景山区八个区,每个区可以选送15名新毕业的医学本科生和研究生参加试点培训,其余十个区县每个区县选送10名参加试点培训,其中3-5名参加全科培训,其余人员根据专业需求参加其它12个专业的培训。有专业和名额需要调整的区县,可与我局联系,我局将根据情况进行安排。

二、报名时间

在2004年9月10日前将参加试点培训人员的名单和个人情况登记表(见附件)报到我局。

三、经费

选送单位提供培训人员的基本工资和社会保险;培训医院为培训人员提供相应的补贴;我局提供培训费,并对选送人员的区县和单位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请各区县卫生局将此文转发所辖区内接收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各级单位,(除市直属医疗单位及部队、部属医院)并做好本辖区的报名选送工作,积极参与试点,推进卫生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联系人:高坚,唐力明 联系电话:88011501,83159163

附件:

1、2004年参加北京市卫生局住院医师/专科医师培训人员名单(略)

2、北京市卫生局住院医师/专科医师培训报名表(2004)(略)

北京市卫生局科教处

篇7:医院专科医师培训方案及考核办法

一、培训期限 一般为三年,因疾病等特殊原因可延长至四年;其后可根据本人意愿及用人单位要求可进一步参加亚专科培训,亚专科培训年限根据各专科要求决定。

二、培训方法

1、上岗前需参加岗前培训一周。在医院培训期间,由管理办公室统一布置培训工作。

2、在专科医师培训管理

办公室和指导小组的直接指导下,做到专科理论、临床诊治能力和教学科研能力相结合,基础培训和专科培训相结合。

3、培训人员培训实行科室主任负责制,指导老师负责制和学分制。

4、按照卫生部专科医师培养细则,实行二级专科轮转。

三、培训内容

1、参见卫生部各专科医师培养标准细则。

2、相关学科临床理论进展和新技术;相关学科临床操作技能及常见病、疑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处理方法。了解危重病人的抢救和处理措施;在科室统一安排下参加临床教学工作。

3、临床科研方法,科研论文、临床研究课题申报写作方法,文献检索方法,卫生统计学。

4、专业英语:相关学科外文专著和文献、专业杂志,英语论文写作。

四、综合素质要求

1、严谨、求实、规范、团结、协作的工作作风;

2、高尚的医德医风和救死扶伤的敬业精神。

3、医患沟通艺术和能力。

4、国家有关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

四、理论课程:按照卫生部《专科医师培养细则》要求的本专业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实行学分制。巩固大学理论知识,阅读本学科经典著作。

五、考试、考核:

1、出勤考核:培训人员实行24小时负责制。病、事假三天以内(含两天)由本人书面申请,指导老师和科室主任签字后生效,并在考核表上记录;三天以上者,需由专科医师管理办公室签字后生效。请假情况如实记录于培训手册。

2、轮科考核:按卫生部《专科医师培养标准细则》进行。由该科培养指导小组负责进行,并将考核结果记录与培训手册,科室主任和指导老师签字。

3、年度及阶段考核:第一年年度考试专业理论及技能操作以全国执业医师考试成绩为准,医院加试英语;第二年由管理办公室组织考试,内容包括临床理论、临床技能操作、病例分析、病历书写、相关法律法规;第三年由中南大学管理办公室组织的临床专业理论、病例分析、外语和技能操作(包括手术操作)考试。其间需参加继续教育部组织的理论和英语课程考试。

篇8:专科医师培训计划

长期以来, 我国大部分医学毕业生被直接分配到医院从事临床工作, 实际上是将医学人才的“半成品”投入医疗市场。我国从业医生约占世界医师总数的三分之一, 但与发达国家相比, 并非严格意义上的合格医师。

我国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才开始起步。国家通过开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点工作, 取得了显著成绩和良好的社会效益。1993年卫生部颁发《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行办法》, 奠定了人才培养的制度基础;1995年卫生部颁发《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大纲》, 启动了我国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全过程为5年, 前3年以二级学科为基础进行培训, 后2年进入三级学科接受专业定向培训。1998年卫生部颁发了《卫生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颁发管理办法 (试行) 》, 对培训合格者颁发《卫生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 作为晋升主治医师的必要条件。1999年又建立起医师资格考试制度和医师注册制度, 加速了医师管理的规范化和法制化进程。在卫生部的领导下, 经过多年的实践和努力探索, 我国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良好的成效。全国有20多个省 (市) 开展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仍存在诸多问题, 尚未在全国层面上形成培训制度, 相关制度和配套政策不完善, 缺乏统一的认证标准和质量保证体系, 没有全国统一的考核评估标准, 培训标准不统一, 培训规模更远远不能满足我国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

2006年, 卫生部下发了《关于开展专科医师培训试点工作的通知》, 正式启动我国的专科医师培训试点工作。全国25个省市307家医疗单位共申报了3 048个试点基地。经过卫生部组织专家实地评审, 在12个省 (直辖市) 共遴选出涉及34个试点专科的1 100个专科医师培训试点基地, 培训基地绝大多数在医学院校的附属医院, 培训基地招生规模为17 536人, 其中普通专科12 045人, 亚专科5 491人。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不同的是, 专科医师培训采取“3+X”模式, 医学毕业生以住院医师的身份经过3年以二级学科 (包括全科医学) 为基础的普通专科临床培训后, 可向两个方向发展:一是选择就业, 主要面向区、县级及以下的医疗卫生机构, 成为普通专科医师;二是继续申请接受以医学三级 (甚至四级) 学科为基础的亚专科临床培训, 时间为X年, 即根据各三级学科具体要求确定培训时间。

二、开展专科医师培训的基本原则

一是保证质量的原则。我国正面临医疗体制改革, 专科医师的培训的工作处于探索和形成阶段。我国加入WTO以后, 国际医疗市场竞争, 其核心是医学人才的竞争。完善医学人才培养体系, 保证人才培养质量, 培养合格的专科医师, 不仅提高医疗市场竞争力, 同时适应和满足生命科学的发展和人们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二是以人为本的原则。开展专科医师培训要以培养出能向公众提供高质量医疗服务的合格专科医师为目的。培养专科医师不仅是提高医疗队伍整体水平, 更是促进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 是利国利民的大事。一方面, 政府应该投入一定的资金, 保证专科医师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 并逐步完善培训经费筹资机制;另一方面, 在制定相关配套政策要从实际需要出发, 借鉴国外经验, 认真听取多方意见, 鼓励公众参与。

三是稳定发展的原则。《卫生部专科医师培训暂行规定》中提出, 专科医师培训试点培训对象包括两部分, 一是具有高等院校医学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 拟从事临床医疗工作的人员;二是已从事临床医疗工作并取得执业医师资格证书, 要求接受培训的人员。按照相关规定, 普通专科培训基地指导医师与招收住院医师比例不低于1∶2;亚专科培训基地指导医师与招收住院医师比例不低于1∶21。试点期间, 培训基地的在院培训规模接收培训人员非常有限。在一定时期内, 医学毕业生仍然存在参加专科医师培训、直接就业和考研等多种去向。因此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培养规划, 在保证培训质量的前提下, 坚持以稳定求发展, 细分培养对象, 更好的统筹兼顾, 做好接收和选拔工作, 促进专科医师培训试点工作稳定、健康发展。

四是公平择优的原则。在专科医师培训尚未全面开展的前提下, 如何招收受训对象是关键问题。目前, 对于面向全国招收的应届医学毕业生, 应建立严格的考试选拔制度, 做到公平、公正, 真正吸收优秀的毕业生参加专科医师培训。将来, 对于在岗从业人员, 要细分医疗市场, 充分考虑提供专科医疗服务的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的普通专科医师和亚专科医师的分布情况, 采取个人申请和单位推荐等报名形式, 通过考试选拔优秀人员参加培训。

五是差异化优势原则。专科医师培训试点工作启动后, 要经过一个培训周期, 才能有完成培训的合格专科医师进入医疗市场执业。因此, 要逐步建立合理的用人机制, 卫生和人事部门要联合制定医学人才使用规划, 用人单位也要出台相应的政策, 行业协会积极推动, 在待遇上给予经过培训、考核合格的上岗专科医师一定方面的倾斜政策, 例如, 科研经费、参加学术活动经费、培养学科骨干和福利待遇等, 真正体现人才质量上的差异化优势。

三、思考与对策

(一) 完善培训经费保障措施, 合理构建培训成本分担机制

目前, 国家对住院医师/专科医师培训没有行政经费投入, 培训缺乏有效的经费保证。多年来, 我国开展住院医师培训的培训单位主要是三级医院, 多数是高等院校附属医院。培训基地是医院的临床专业科室, 是医师培养的基本单位。建立并运行专科医师培养的资金需求, 很大一方面决定于专业临床科室的运行成本。合理构建培训成本分担机制, 建立有效的资金筹措和运行机制, 是保证专科医师培训工作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基础。一是政府财政投入;二是改革财政拨款方式。三是制度创新, 建立并完善多渠道筹资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二) 制定配套政策, 改革医学毕业生就业制度

政府应协调卫生、人事、财政、社会保障、教育等行政部门, 在政策上予以支持和保障, 制定配套政策。制定学员在培训期间的工作报酬、工资待遇的相关政策, 保证受训者专心于临床训练。改革毕业生就业制度是最大范围选拔优秀毕业生参加专科医师的重要激励措施。政府对学员培训结束以后的二次就业给予积极的政策引导, 将参加培训的住院医师作为医院的流动层进行动态、属地化管理。采取积极措施, 拓宽培训合格的普通专科医师和亚专科医师就业渠道, 引导其合理流动。

(三) 不断加强培训基地的建设

培训基地是专科医师培训质量保证的关键所在, 良好的运行与管理机制有利于基地建设和保证培训质量。欧美等国家评价完成培训的专科医师的质量不是看其毕业的学校, 而是受训的医院或培训基地。专科医师培训基地建设显得更重要。一是进一步加强基地的扩大建设。我国目前认可的基地远远不能满足医学本科毕业生参加培训的实际需要。二是建立良好的市场机制, 政府给予资金投入, 有利于基地的运行和管理。三是培训基地所在医院可以通过与其他医院基地共建、有关专科的优势强势专业互补等方式, 促进自身发展和提高。

(四) 规范管理和培育医疗用人市场

培训合格的专科医师就业去向是影响专科医师培养的重要因素。如果培训合格的专科医师没有差异化优势, 则专科医师培训工作很难健康地、可持续发展。加强医疗用人市场的培育和管理, 逐步培育医疗行业用人市场, 首先是政府应制定政策, 保证每年有一定比例的临床医学毕业生接受培训;其次是加大终身教育观念的宣传力度, 使用人单位认识到经过培训的专科医师才是合格的临床医师, 引进培训合格的医学人才, 能提高医院在医疗市场的人才竞争力。

(五) 畅通公众参与渠道

上一篇:校园合影教案下一篇:关于春雨的学生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