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科专科培训计划

2024-05-03

急诊科专科培训计划(通用12篇)

篇1:急诊科专科培训计划

1、巩固护理专业思想,理解护理工作的本质,适应急诊护士角色的转换,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爱岗敬业精神,熟悉急诊科工作制度和工作环境。

2、掌握急诊危重病人抢救的理论、技能和仪器物品、药品的使用。

3、掌握“120”联动系统的调度工作和院前急救的各项护理技术。

4、掌握急诊患者心理护理要点及沟通技巧。

5、熟练掌握急救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在指定老师的指导下学习和工作。

6、熟悉急诊科及院前现场突发事件的紧急处理。

篇2:急诊科专科培训计划

3、培训为期3个月,熟悉急诊常见病一般护理常规,熟练掌握急危重病人的.基础护理和的生活护理。

4、掌握各专科疾病的病情观察、抢救配合和专科护理常规。

5、护士长、指导老师有计划地指导新护士学习急救护理技术操作项目。四、考核

1、通过急诊科专科护士培训内容的考核。分两个阶段进行考核,第一阶段的考核由总带教在三个月内完成。第二阶段由总带教或护士长在一年内根据第一阶段的考核情况针对性进行考核。

2、通过每个月科内组织的操作技能、理论等有关知识进行考核。

篇3:急诊科专科培训计划

1 急诊专科护士培训中存在的误区

1.1 培训对象的选择误区

1.1.1 培训对象的素质参差不齐

参加培训的人员虽然都是全省三级综合性医院及部、省属医院的急诊护士, 但是由于各家医院综合实力和管理情况的不同, 有的医院因夜班人员不足, 安排哺乳期护士参加培训, 导致急诊科护士的综合素质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 使得在培训过程中出现个别人员主动学习能力不足、劳动纪律涣散、理论基础薄弱、动手能力差等问题的出现。

1.1.2 培训对象的学历偏低

截止2005年, 全国护士学历构成本科及以上占2.5%, 大专占28.6%, 中专占61.4%, 无专业学历者占7.5%, 护士仍以中专学历为主[5]。参加培训对象的学历以大专为主, 导致学员查找、阅读英文文献的能力较薄弱, 开展科研工作压力较大[6]。

1.1.3 培训对象的年龄偏低

参加培训对象的年龄在27岁~40岁。截止2005年, 护士年龄以45岁以下为主, 占整个护士队伍的81.9%, 45岁以上护士仅占18.1%, 呈现护士队伍年轻化[5]。急诊专科护士培训要求中对于护士年龄并无特殊限制。这种现象可能造成40岁以上在岗护士对职业热情减退, 无心积极工作的局面。

1.2 培训基地理论培训课程设置误区

1.2.1 理论培训课程设置不合理

在课程安排上, 出现课程量大、相关专科内容讲授不集中、授课内容重复、案例少、缺乏生动性、少数内容深奥难懂等问题出现。

1.2.2 理论培训课程内容不全面

我国急诊专科护士培训内容包括理论教学和临床实践, 理论教学内容涉及急救监护的所有内容, 学科发展与专科护士发展趋势、循证护理、护理科研、护理教育以及突发事件的应对等[6]。护理科研和相关法律内容课程不足等。

1.2.3 理论培训课程授课形式单一

急诊专科护士理论培训课程形式以讲授为主, 形式单一, 学员参与意识不强, 达不到最佳课堂教学效果。

1.3 临床实践基地之间存在差异性误区

由于参加急诊专科护士培训的人员偏多, 分别安排在由湖北省卫生厅论证评定的具有急诊专科护士临床培训试点基地的4所同级别部级医院, 学员自由选择其中2所医院作为临床实践基地。由于各医院之间存在着布局、设备、人员以及管理等方面的不同, 导致培训人员在临床实践中对所选择的2所医院出现期望值不对等、适应性较差等问题出现。实习基地在学员到达前没有实行统一的教学安排, 排班安排上并无统一要求, 可能有的基地安排了夜班, 有的则没有安排, 导致有的学员对于安排夜班产生排斥, 干扰了正常实习。

2 对策

2.1 组织统一的培训前择优考试

针对培训对象的素质参差不齐、理论基础不扎实及动手能力薄弱等问题, 在报名时严格把关, 选择思想好、素质高、能力强的护士, 并在统一培训前组织摸底考试, 考试内容包括理论和操作, 择优录用。

2.2 对参加培训人员的学历和英语水平严格把关

李秀云等[7,8]认为应加强护理科研知识的培训, 提高专科护士的科研水平, 所以建议急救专科护士培养对象应是本科以上学历, 对培训人员的英文水平要求达到四级。对于条件不达标的报名者给予劝退处理。这样培训人员有足够的能力去完成在查找英文文献、科研设计、论文答辩等方面的学习任务。

2.3 建议医院在选派人员上适当放宽年龄尺度

45岁左右的护理人员和其他医疗专业人员一样, 正是集知识、经验、人文精神于一身的时期, 经验丰富、没有负担、精力旺盛[5]。既避免了护理人才和资源的浪费, 对高年资护士进行的开发和利用, 又提高了护士对职业生涯的满意度, 也延长了护士的职业生涯周期, 对当今临床科室护理人员严重不足的现象是一种很好的弥补。

2.4 亟待规范化的急诊专科护士培训教材

当前卫生部制订的各种教材, 缺乏灾害救援、突发事件、应急处理以及新知识、新理论、新业务、新技术的介绍, 所以临床急需规范化的急诊专科护士培训教材来指导培训工作。

2.5 理论授课的内容和形式应丰富多样化

在培训的理论课程选择上, 应当要结合当前临床工作的需要, 适当补充急诊科新的理论和技术以及增加和护士相关的法律法规, 并且在内容安排上要注意新颖性、系统性和连续性, 教学形势上要注重多样化, 如问题教学法、角色扮演法、小组讨论法等参与式教学方法, 让学员参与其中, 才能更好地达到教学效果。

2.6 实习基地和学员达成共识

学员到达实习基地后, 应与学员进行沟通, 选派组长负责收集学员需求, 保证在实习期间, 基地老师和学员达成共识, 更好完成实习计划。如有的学员反映临床科研论文的选题和文件检索是盲点, 基地针对性地安排了有临床科研经验的老师进行授课指导;有的学员对新的急救仪器的使用和保养知识生疏, 基地专门安排急救仪器的使用和保养讲座, 学员反映良好, 认为实习很有收获。

2.7 组织各临床实践基地老师进行统一培训

组织各临床实践基地老师进行统一培训, 可以缩小各医院之间对临床实践目标认识之间的差异性, 制订合理的临床实践计划, 选派合适的培训指导老师, 保证学员能够顺利地完成临床实践计划。

2.8 制订统一的临床实习要求

各临床实习基地在学员排班方面, 实行统一安排, 消除学员之间的负面比较, 达到统一管理的目的。

篇4:急诊科专科培训计划

【摘要】急诊科护士 专业水平 临床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护理学也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和进步,同时,人们也对护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理专业技能知识是护士进行护理的基础,尤其医院急诊科的护士,更要熟练掌握各种急症急救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国外对急诊科急救的专业技能有着严格的培训。现对当前我院急诊科护士的专业水平和培训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出适应我院急诊科护士的培训措施。

1急诊临床技术的考核模式

1.1考核时间 急诊科护士培训前进行一次考核,参加培训后开展一次考核,通过两次考核成绩进行对比。

1.2考核内容 从急诊护士岗位应该掌握的技能进行分析,基本可以分为技术操作、仪器使用、抢救病例、现场急救四部分。技术操作与仪器使用是按照规范化的操作要求进行考核,抢救病例要从考试题库中选择,这些考核内容要涵盖所有急诊护理常规的操作与应急的反应处理。只有开展全面的考核,并提出有效的培训手段提高急诊护士的进步,才能培养出具有扎实基本功和合格技能的急诊护士。

1.3成立考核小组 由急诊科护士长及高职护师、经验丰富的主管护师共同组成考核小组,开展考核工作。

1.4考核方法 对急诊科内所有护士进行考核,所有考生都要通过抽签决定主考老师,进行一对一的考试。分为三个考核站A、B、C,A站主要考核基本的技术操作和仪器操作;B站主要进行急救病例的考试,以2人配合开始;C站主要为急救现场抢救病例,也是2人配合。对基本理论、基础技能、仪器使用、药品使用、物品准备、抢救的配合、应急的能力、抢救速度等进行详细的考核评比。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合理地考核出护士真实的水平。见表1:

1.5考试成绩的分析 从培训前后的成绩对比,可以看出,培训后的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都要高于培训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讨论

急诊科护士大多是在内科和外科至少工作两年以上,才能参与到急诊科的工作。但是,现在普遍的情况就是护士一毕业就分进了急诊科工作,很多急诊科的一线护士由非专业的人员担任,而在急诊工作几年后的护士都已转为各科室临床的骨干。毕业生工作经验少,对急诊技能不熟悉,严重缺少重大抢救病例的判断和急救技能,所以一定要加强培训工作。

对急诊科护士进行全面的技能培训,才能使他们更快地进入急诊的工作状态,更好地在急诊科完成工作。有资历、经验丰富的护士要为新护士传授知识和技能,不能让新护士完全靠实践经验积累才能掌握急诊科的知识。护士既要将单项的技术掌握熟练,例如:抽血,要做到一针见血,准确、高效,为病人争取急救的时间。护士还要将单项的技术延伸为综合的技术运用,例如:抽血,还要能做到紧急配血、抽血气、套管针穿刺和深静脉插管等一系列的技能。

护士到了急诊科一定要有新的护理观念,要有急救的意识,掌握好急救的技能,努力通过培训提高自己的技术综合能力,加强对单项仪器的使用转向抢救仪器组合的使用。急诊科对抢救物品的使用速度与准确度有着更高的要求,要求护士要做到果断处理,任何突变情况都能处变不惊,心态平稳、沉着冷静地进行最佳仪器的选择与组合,抢救病人生命。在培训中还要强化护士保管急诊抢救器材完好的观念,任何仪器都要能及时应用于患者的抢救,并发挥抢救的功能。对抢救物品的组合则要依靠培训中不断的训练,对抢救器材如何选择、如何使用、如何配合使用等问题进行重点的培训。

护士还要加强由单项病种的抢救转向多种病种组合的抢救训练,急诊科会涵盖所有临床的急症处理工作,无论是中毒、车祸、还是灾难的急救都需要全面的科室病理知识,所以一定要加强护士各病种的知识理论培训与各病种不同的急救知识培训,对护士之间的默契配合也要加强训练,可以使护士间实现能力的互补配合,更好地开展抢救工作,保证急诊抢救正常稳定的运转。

参考文献:

[1]徐建鸣.护理人员核心能力的研究与进展[J].上海护理,2013,5(2):50-52.

[2]冯凤,逯文巧.急诊科护士分层级核心能力培训效果评价[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36):89-91.

[3]成守珍,彭刚艺,刘华平,等.中国16家三甲综合医院ICU护士专业核心能力现状调查与研究[J].现代临床护理,2012,7(8):1-3.

[4]桂莉,陶红,陈亭.急诊科护士专业水平及培训现状调查分析[J].护理管理杂志,2012,4(1):22-23.

篇5:急诊专科护士培训计划

一、目的为了不断提高急诊护理人员的急救知识和技能,应对危急重症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通过强化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以及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的学习和培训,使所有护理人员更好地胜任本岗位工作;适应当前护理专业发展的需要,制定本计划。

二、具体办法

(一)、新入科护士培训:前1个月为培训月,后2个月为加强月。培训内容详见“急诊科新护士培训计划”。

(二)、每年6月、12月为集中强化训练月,科内所有在岗护士利用空闲时间集中训练。复训计划一年一制定。内容侧重:技能、仪器使用,心电图分析、人工气道管理、急救配合等。

(三)、对科内护士、护师、主管护士分层次培训,计划与方法如下:

1、护士

①、观看有关优示病房护理工作与护士行为规范的录像。

②、新护士毕业后,轮科1-2年再安排回本科室,主要轮ICU、心血管或呼吸内科、神经外科或神经内科、儿科等科室。

③、安排有关急诊护理科研知识学习。

④、每月参加科内护士业务学习不得少于2次,每月参加院内组织业务学习不得少于一次,每月参加护理查房或教学查房至少一次。

⑤、每年的3月、6月、9月、12月为五年内护士操作技能强化培训时间。内容:徒手心肺复苏、给氧法、吸痰术、洗胃术,外伤急救技术、各种穿刺置管术;监护仪、心电图、除颤器的使用以及使用呼吸机的病人呼吸道管理等。2、护师

①、观看有关优示病房护理工作与护士行为规范的录像。②、参加或主持科内护理查房或教学查房每月1-2次。③、参加或主持科内护士业务学习每月不得少于2次。④、安排有关护理科研知识学习。

⑤、每月参加院内外学术交流,急救专科理论技能培训1-2次。3、主管护师

①、观看有关优示病房护理工作与护士行为规范的录像。②、参加或主持科内护理查房或教学查房每月2-3次。

③、每月参加院内外学术交流,急救护理专业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学习培训2-3次。④、承担临床护理专业本科、大专及中专生的临床教学。⑤、根据临床需要进行护理技术改革。

急诊科分层护理人员培训计划

根据护士分层指导原则和护理部各级护理人员培养方案,为提高护理业务能力,体现护理能力层级对应,特制定急诊科各级护理人员培训计划。见表

(N1级:≥1年≤5年的通科轮训护士及从其他科室调入急诊科的护士。N2级:≥5年并完成N1级急诊核心能力培训的护士。N3级:完成N2级急诊核心能力的培训并在急诊科工作5年以上)。

篇6:急诊科专科培训计划

按急诊科建设指南要求,急诊科护士必须接受急诊专科知识与技能的培训,两年必须完成在培训,今年在护理部的领导和严格要求下,在科主任、ICU护士长的大力支持以及ICU每位老师的共同努力下,我科圆满完成了培训任务,现总结如下:

一、操作内容齐全

根据急诊科建设指南要求,本着培养专科人才的宗旨,我科安排了专科操作技能7项(简易呼吸器的使用、呼吸机的使用及维护、CPR2010、除颤术、气管插管术、洗胃术、抢救中的配合等)作为操作示范内容,并进行了严格的培训与考试,一次通过率100%。对多功能心电监护仪的使用、输液泵、微量泵的使用及维护、意识状态的评估等操作也进行了正规的示范,每位护士都在工作中进行了实际的操作,大部分护士都能很好的掌握。

二、理论知识丰富

由于本科涉及的病种多,病情复杂,针对学员的实际情况,我们安排了心电图分析报告的阅读、有创压监测的护理、人工气道的护理、呼吸机使用等理论教学内容,通过小讲座或查房的形式组织学习。通过这些形式的教学,使护士们对急诊的专科护理知识以及危重病人的病情观察和护理有了感性和理性的认识,并引导她们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于临床。

三、注重专业思想的强化

护理队伍的综合素质是保证护理质量提高和提升专业技能水平的关键,急诊科是医院工作的前线,通过规范化的培训,不断加强急诊护士的层次教育,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素质;经常进行护理操作急救技能训练,才能使急诊护士熟练掌握急救技术,锻炼急救护士应急反应水准和应急能力,才能提高急救专科护士急救意识急救技能心理素质等综合能力。今后要加强管理知识的学习,了解国内外护理知识动态,从而提高急诊患者的急救质量更新护理理念,以适应不断疾病谱变化和发展的临床和社会需求。

篇7:急诊专科护士工作计划

做好感动服务,深化护理细节,提升护士服务质量,争取拿到“年度科室护理工作示范科”评比一等奖

二、护士基本理论培训计划

每周科内业务学习一次,并邀请教授及科主任讲课,内容为神经外科生理解剖,颅内压增高的病理生理、诊断和急救,颅内血肿的简单CT和MRI的影像诊断,危重病人的营养支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等年轻护士基本理论培训计划。

三、有效沟通技巧,提高患者满意度

加强患者以及陪护人员的沟通,学习沟通技巧,真正能够解决患者与护理工作之间的弊端,建立有效地沟通桥梁,更重要是非语言交流的能力,以适应对气管切开及语言障碍患者的交流。对情绪的调节控制能力,学会放松技巧,保持健康心态。

四、加强院内感染知识的培训

院内感染知识掌握并应用于临床,建立专项感染指控人员,建立持续改进措施。

五、临床应急预案的培训及实施

突出的应变能力和独立工作的能力及慎独品德,加强应急预案的学习,并组织演练,提高护士的应急能力,

六、护理安全防范意思的培训

根据责任制分工,明确职责,严格排查安全隐患。并将护理缺陷进行讨论分析。

七、培养年轻护理人员道德价值观

每日利用晨会后10分钟学习励志书籍,培养主人翁意思,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激发护士对职业的工作热情。,更新组合新的护士角色,突出专科特色,寻找闪光点。

八、打造具有专科特色的重症监护

我科重视对外科护士能力的培养和培训,并借助现代化监护及抢救设备,对外科病人瞬息万变的病情进行全面、综合监测,治疗和护理,大大减少了并发症,提高了抢救成功率,降低了致残率。人员选配:首先选择身体素质好,思维敏捷,有责任感,事业心,敬业精神强,勤奋好学,年富力强的护理人员并指派专人负责监护室的护理和管理。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交通事故不断增加,使外科经常收治重型和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集中了外科急、危、重症患者同时也向外科护理人员提出了新的挑战。近年来,使医生对护士的满意度和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需求显著提高。

篇8:急诊科专科培训计划

关键词:专科护士,急诊,急救技能培训,团队配合

专科护士 (clinical nurse specialist, CNS) 是在某一特定专科领域具有熟练的护理理论和技术, 完成专科护士所需要的课程考试合格者[1]。2005年卫生部“十一五”护理事业发展规划将培养急诊急救专科护士作为护理人才培养重点。近年来, 全国各地相继开展专科护士培训工作, 我院作为广西急诊专科护士临床实践培训基地之一, 在接待2014年广西急诊急救专科护士培训班学员临床实践中, 将单项与团队训练相结合用于学员的急救技能培训与考核, 取得良好的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2014年5月—6月广西急诊急救专科护士培训班在我院急诊科进行临床实践的学员27名, 均为女性;年龄25岁~42岁, 中位年龄31岁;护龄6年~24年 (11.70年±5.92年) ;急诊工作年限3年~20年 (8.15年±4.89年) ;来自三级甲等医院19名, 三级乙等医院1名, 二级甲等医院7名;学历:本科17名, 大专9名, 中专1名;主管护师13名, 护师12名, 护士2名;护士长7名。另外, 有11名曾经接受急诊急救相关知识的短期培训。

1.2 方法

1.2.1 制定培训计划与实施培训流程

根据广西急诊专科护士临床实践计划大纲要求, 学员在临床实践中需要掌握与考核的急救技能有心肺复苏术、简易呼吸器的使用、除颤术、气管插管的配合、吸痰法、洗胃术、包扎止血固定、心电监护、颈椎固定和轴线翻身等。根据大纲要求, 我们制定并实施培训计划。首先逐步进行单项技能的示范与训练, 使学员熟练掌握各单项技能的操作流程与知识, 再根据急诊临床常见的典型病例, 参考护理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 (OSCE) 考核指南[2.3]设定模拟场景, 制定急救流程, 将学员随机分组, 每组3人, 模拟1名医生、2名护士配合抢救的急救模式开展团队配合抢救训练, 使用的急救技能操作项目内容涵盖临床实践大纲需要掌握的技能。每组分为甲、乙、丙学员。甲学员扮演医生角色, 参与抢救并负责指挥。3名学员在抢救过程既需独立完成单项操作, 也需团队相互配合协调完成团队操作。教师在团队训练前拟好典型病例与抢救流程, 学员根据教师给出的病例, 分析判断并完成相应急救技能操作。教师与学员互动, 在学员完成相应急救技能后及时给出新的病情评价, 模拟各种病情变化, 引导学员思考与判断, 以培养急救团队的反应能力、临床思维能力、急救技能操作能力等急救综合能力。每组学员完成一回合团队配合训练后, 进行角色互换, 使每位学员均有机会扮演医生的角色。

1.2.2 考核方法

单人单项技能考核与3人团队配合抢救考核。3人团队配合抢救考前以抽签的方式进行组团, 每组安排3名监考老师, 参考《常用护理技术操作与考评》[4]分别记录相对应学员的技能操作情况与综合能力, 记录分值, 并按相对应的比例计算, 得出学员的综合成绩。

1.2.3 效果评价

评估培训对象急救能掌握情况, 培训前后随机组合学员进行团队配合抢救的技能操作考核, 同时也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了解学员对急救技能培训方式的选择情况, 共发放调查问卷27分, 回收有效问卷27份, 回收有效率100%。

1.2.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13.0进行统计分析, 采用t检验比较培训前后学员急救技能操作考核的差异,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描述学员对培训方法和内容的反馈情况。

2 结果

名 (%)

3 讨论

3.1 单项与团队训练相结合能提高急诊专科护士培训班学员的急救技能水平与急救综合能力

急诊科是接诊、抢救危重症病人的首站, 急诊医护人员需要掌握各项急救技能, 且在接诊、抢救危重症病人过程中多以团队配合形式工作。长期以来, 传统急救培训围绕教科书的内容进行气管插管、人工呼吸、心脏按压等单项培训, 其不足之处在于只注重单项培训而忽略了每项操作中的衔接和人与人之间的配合[5]。单项技能培训与团队配合抢救训练相结合, 不仅能使学员掌握单项急救技能操作, 而且能掌握急救流程与配合要点, 在每次团队配合抢救训练过程中锻炼自己的临床思维, 知道自己该做什么, 也知道他人要做什么, 能做到互相提醒, 互相协助。根据病人的病情变化, 将各项抢救工作同时进行或穿插进行, 提高了学员的分析判断能力、应急处置能力与抢救配合能力等急救综合能力。

3.2 单项技能培训与团队配合抢救训练相结合能提高急诊专科护士培训班学员的学习兴趣

急诊专科护士培训班学员均是有急诊临床工作经验的护士, 很多常用的单项急救技能在参加专科护士培训前均已熟悉, 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如果单纯进行单项技能训练与考核, 学员普遍学习兴趣不高。因此, 将多个单项技能融入急救案例中进行团队配合抢救的技能训练, 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员的主观能动性。本研究显示, 92.6%的急诊专科护士培训班学员选择“单项示教与团队配合相结合”的急救技能培训方式。

3.3 掌握各单项急救技能操作流程是顺利完成团队配合抢救训练的基础

在进行团队配合训练前我们将学员随机分组进行考核, 发现部分学员未掌握单项急救技能操作, 是影响团队配合抢救训练的重要因素。由此可见, 在进行团队配合抢救训练前, 先进行单项急救技能的培训与练习, 是非常必要的。

参考文献

[1]向莉, 杨瑶.急诊专科护士培训中存在的误区与对策[J].全科护理, 2010, 8 (11A) :2880-2881.

[2]仰曙芬.护理专业OSCE考核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7.

[3]袁娟, 何银安.急救护理教学的OSCE考核与结果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2, 33 (5) :65.

[4]赵成香.常用护理技术操作与考评[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4:3.

篇9:CCU专科护士素质的培训

心脏监护病房(CCU)为高风险、高技术科室。随着现代危重病医学理论和治疗观念的更新,新的医疗设备及技术的不断涌现,对CCU护士的专业素质及抢救配合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护士的素质、护理质量直接影响危重病人的抢救成功率。通过规范化培训,使CCU护士获得有效的专业训练,提高了CCU护士的整体素质、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降低了职业风险,提高了护理质量。

CCU护士的工作具有相对的独立性、预见性、责任性、技术性的特点,要求护士综合素质要优秀。我科确定具有3年以上工作经验及大专以上学历的护士作为CCU的资质护士,进入CCU前进行系统的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心血管系统专科知识、专科技术操作和急救技能、人文知识、心理社会知识。培训的方式采用科内专业培训、院内学习培训和外出学习培训相结合。

1 职业素质培训

增强职业责任感,尽心尽责履行护士职责。在护理活动中,做到仪表端庄,举止稳重,语言文明,热情耐心,作风严谨,刻苦钻研业务,对技术精益求精。果断、审慎、敏捷、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沉着、冷静、遇事不慌、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增加病人的信任感和安全感。

2 各种管理制度培训

遵守护士工作职责及护理人员行为守则、服务规范。熟悉CCU的工作制度,急危重症急救处理原则、操作流程、交接班制度、医嘱执行查对制度、仪器使用保养管理制度、消毒隔离制度等。学习护理安全管理制度,有关急救预案,掌握护理文件书写规范。

3 业务素质培训

3.1 理论知识的培训。护理基础理论知识和专科理论知识学习相结合。掌握心血管疾病护理相关知识,心电图的识别,不断学习专科药物知识。学习为多形式,多渠道,多途径。如:定期科内业务学习、进修学习、个人网上信息查询等。相关医学杂志期刊查阅、院内外业务讲座、护理查房、对少见、典型病例的护理病例讨论与会诊、各种专科新业务、新知识授课等。

3.2 专业技能的培训。掌握专科仪器的操作和专科护理操作技术。如监护仪、除颤仪、心脏临时起搏器、心电图机、食道心房调搏仪、微量注射泵、输液泵等操作。熟练配合床边同步电复律术,掌握心肺复苏术、简易呼吸器的使用。掌握专科疾病的护理常规,如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各種恶性心律失常、病毒性心肌炎等重症的观察与护理及心脏介入手术的护理等。

4 护患沟通技能的培训

CCU护士首先应沉着、稳重、果断、敏锐,使病人首先产生信任感、安全感;应温柔、热心、诚恳、勤快,让病人有亲切感、依赖感。其次要掌握沟通技巧,语言性沟通与非语言性沟通相结合使用安慰性语言、保护性语言、解释性语言,并注意语速、语调的把握。在CCU非语言沟通很重要,我们可以运用移情技巧、提问技巧、倾听技巧、确认技巧,沉默技巧,触摸方式等。患者病情重,病情变化快,心理压力大,运用这些沟通技巧让患者感到关心、理解、体贴、安慰,给予心理支持。另外要把握与CCU病人及家属交流沟通时机,与CCU病人和家属建立一种良好的治疗关系。及时了解病人的心理问题和要求,根据病种和病情的轻重缓急,把握时机进行交流、沟通、宣教,采取疏通、支持、安慰、帮助、鼓励等措施,充分体现个体化。如入院时病情危重,则需迅速抢救,同时做好病人心理护理。再次病人和家属要有充分的知情权,医生、护士应与病人和家属及时沟通,取得理解和配合。

5 健康教育能力的培训

CCU的病人病情危重,病情变化快,药物调整频繁,仪器、设备使用多,患者情绪不稳定。责任护士不但要不断地提高自己教育病人的能力,还要熟悉教育资源获得的途径,熟悉CCU患者健康教育方法和内容。主要为一对一教育、床边讲解、发放健康教育小处方、争取患者与家属的参与,分次少量,循序渐进。内容有心血管疾病相关知识教育、饮食指导、运动指导、康复计划的制定、药物的安全有效使用方法,医疗设备的使用配合、心脏介入病人术前术后指导等。

6 临床合作能力的培训

参与医疗查房。护士能熟悉患者目前的病情、病情观察重点、治疗要点、饮食与营养状况、身体自理情况、心理状况等。护士能为临床医生诊治提供患者动态信息。与医生的默契配合、护士间的紧密协作,在抢救过程中分清主次先后,协调救治人员各负其职,有条不紊,从而提高病人抢救的成功率。

7 护理安全教育知识的培训

加强法律知识学习,遵守法津、法规、各项规章和诊疗技术规范。规范护理文书的书写,充分认识护理记录的重要性和要承担的法律责任,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地记录。严格执行口头医嘱的使用范围。落实“患者安全目标”,提高护士对患者安全识别的警惕性。加强护理风险防范意识与措施,如跌倒与坠床、压疮、管道滑脱、用药错误等。科内制定危重患者安全管理措施。

8 CCU仪器规范化管理培训

运用“五定法”及“五常法”做好CCU仪器的规范管理。常组织:合理安排,有效使用;常整顿:整顿环境,班班交接,保证仪器良好运转;常清洁:专人管理,人人参与,班班负责;常规范:严格执行CCU仪器使用管理制度和维护保养制度;常自律:树立主人翁精神,加强责任心,自觉遵守各项管理规范。

篇10:急诊科专科培训计划

(2016年--2018年)

一、学术队伍建设

根据医院创建“三级乙等医院”的宗旨,以及医院和科室的发展需要,根据XX的地理优势,根据急诊科的实际情况,向达到“XX市”及“XX级”重点科室而努力,对科室2016--2018年的发展制定规划:

1、人才培养计划

根据实际情况,急诊科计划2016--2018年每年派出一名医生进修急诊专科。

2、人才引进计划

根据实际情况,急诊科计划2016--2018年每年引进一名本科学历医学生。

二、专科建设发展的目标和任务

1、专科建设发展的总体目标 一.院前急救

2015年的出诊量达到XX人次,比去年增加XX%,第二套诊频率很高,共XX余次。

依托“XX市急救指挥分中心的建立”,急诊科的院前急救单元至少配备2台“监护型”及“复苏型”救护车。加强人员的培训及设备的更新,强化院前“120”功能及重要性,才能发挥指挥分中心的职能,减少院前患者的致死率与致残率,达到体现地区优势和国家特色的院前急救体系,并把院前急救系统作为科室重点。综上所述,急诊应扩建房舍,增加车库面积,同时保证急诊至少有2台急救车备诊,保证出车及时率。

二.院内急救

根据急诊科目前情况,为了满足“急诊科建设与指南”要求,达到XX市及XX级重点科室的要求,在医院搬走“静点室”的情况下,可以增加6-8张床位,达到10张床位,满足“XX医院质量安全检查”的需要。

1.重点是为了达到XX市及XX重点科室的要求,2、专科建设发展的具体任务

急诊科应对房舍进行扩建,区分出:

1.单独的抢救室,床位4张,配备4个抢救单元的仪器设备。

2.诊室至少分出内科及外科诊室。

3.留观室至少10张床位,每床配有中央监护系统。4.重症监护室至少2--3张床位,配备相应设备。5.区分出单独的洗胃室、石膏室、扩建处置室、配药室、6.增加轮椅、平车等转运患者工具。人员

根据以上目标和方向,最重要的就是人员的培养。

1.每套班要有3名医生,其中至少2名有证医生,共需要12名医生,区分出:出诊、门诊、病房班,当有急危重患者及群体事件时,能够有力的应对。绩效方面,按照“急诊科建设与指南”的要求,医院应对急诊科人员在绩效方面有所倾斜,目的是为了稳定急诊科的队伍。目前最让科室头痛的问题是:怎没样才能留住考过证的医生!

三、科研工作及业务创新

.成立心肺复苏培训中心计划

根据目前需要,准备申请购进心肺复苏仿真模拟人,听诊仿真模拟人,外伤处置仿真模拟人,以及各项临床操作仿真模拟人,针对急诊人员及轮转医护人员进行培训,加强临床技能培训提高,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四、需要医院帮助协调解决的问题 1.人员:留住医生护士

篇11:急诊科专科培训计划

1. 性别:□①女□②男;年龄:岁;急诊工作年限:年;学历;职称;职务。

2、您的编制归:□①急诊□②门诊 □③护理部□④其他

4.您是否参与医院的专科护士门诊: □①是□②否

5.您参与急诊专科护理或指导工作情况:

□①全院□②仅在本医院急诊科室□③全市医院□④国外省外

6.您在进行急诊专科护理工作时最大的困难(可多选)

□①技术不熟练□②缺乏技术指导或支持□③缺乏领导支持

□④缺乏其他医护人员的支持□⑤缺乏专门诊室□⑥没有工作流程7患者不信任□○8医院没有规定专门的工作时间□○9自己没有信心□○

7.您是否担任学校的教师: □①是□②否

8.您是否为其他护理人员开展相关护理课程

①□否

②□是□A.每月一次□B.每季度一次

□C.每年一次□D.不定期

9.您是否获得过科研基金资助

①□否

②□是□A.院级□B.市级□C.省级□D.国家级□E.其他

10.您2011年-至今发表过的论文数量为:篇,与专业相关的论文数量:篇

核心期刊论文数量为:篇

11.您是否参加国内学术交流会: □①否□②是:约次/年

12.您是否参加过国际学术交流:□①否□②是:共次

1.医院级别:□①三甲 □②三乙□③二甲□④二乙□⑤其他医院性质:□①专科医院 □②综合医院□③其它

2.急诊留观床位编制数 护士职称是主任护师张;床护比为。人。人,主管护师人,护师 3.急诊科医生人,急诊科护士3.您工作的科室:□①门诊□②急诊科□③病房科□④其他人,副主任护师

人,护士人,中专人;研究生以上学历 人。人,本科人,大专 4.急诊科细分专科有(根据自己医院情况选择):

□①院前急救 □②急诊手术室 □③急诊留观室□④急诊ICU科

□⑤急诊儿科□⑥急诊五官科□⑦急诊妇科□⑧急诊内科□⑨急诊医技科□⑩其它:

5.急诊科特色治疗有(根据贵院实际情况选择):

□①中医治疗 □②创伤治疗□③院前急救 □④分级分诊 □⑤能级培训⑥其它请说明:

6.是否建立专科护士执业要求及相关管理制度

①□否

②□是□A.工作内容□B.工作流程□C.考核指标与方法

□D.其他

7.是否成立急诊科护理的专业小组:

8.是否有专科护理会诊制度□①否□②是

9.是否对专科护士有特殊的待遇

①□否

②□A.优先晋升□B.培训机会多□C.其他

□ C.挂号费提成□D.其他③额外津贴:□A.与护士长职务津贴一样;□B.会诊费提成10.是否实行连续排班(APN班):□①是□②否,为排班。

11.您认为贵院的护理指引和预案是否完备:□①否□②是

12.医院是否开始简化护理文书:□①否□②是,简化的内容包括:

□A.评估单 □B巡视记录□C.一般护理记录□D.登记本□E.其它

13.医院检索文献是否便利:□①否□②是

14.您所在医院2011年发生的安全事件比较突出的有(根据护理部月报表情况填写):

□① 跌倒事件例;其中在转运中,致病人受伤例

□②压疮例;

□③非计划性拔管

□④职业暴露针刺伤例;职业暴露 其它(请说明:)例

□⑤身份核对错误致错误操作例;药物使用错误例;

□⑥感染控制不当次; □①否□②是,请列举专业小组名称:

篇12:急诊科专科培训计划

(一)规范院前急救管理,提高院前急救的应急反应能力。

1.建立及完善120院前急救工作的管理制度和运作流程。

2.院前急救人员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较强的应变能力,熟练掌握各项急救技能。

3.救护车定期保养维护,保证性能良好。车载仪器设备、物品及药品100%处于完好备用状态,能够满足院前急救需要。

4.配置有效的通讯工具,能时刻保持与患者、院前急救指挥中心、医院及其它院前急救单元间的有效沟通。

5.院前急救电话专线专用。

(二)完善分诊系统,提高分诊准确率。

1.建立分诊标准、分诊工作指引及运作流程。

2.设置专门的分诊区域,配备分诊所需的仪器设备及物品。

3.建立分诊护士岗位职责,分诊护士必须经过分诊岗位培训,能够准确判断患者的病情并有效分诊。

4.做好分级分区的宣教、指引和标识。

5.合理安排患者的候诊区域和候诊方式,定期巡视及再次评估候诊患者。

6.定期进行分诊质量的审核和反馈,不断提高分诊准确率。

(三)完善急诊患者身份识别措施,确保准确识别患者

身份。

1.制定急诊患者身份核对制度及流程,护士熟悉制度和流程并履行相应职责。

2.在治疗和操作过程中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在抽血、给药或输血时,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患者身份识别方式,如姓名、床号,并使用唯一身份识别方式,如身份证号、病历号等。禁止仅以房间或床号作为识别的唯一依据。

3.对急诊抢救室、留观或EICU的患者使用“腕带”作为患者身份识别的标识;对传染性疾病患者、药物过敏患者等有相应的识别标志。

4.对无法进行身份确认的无名患者,有明确的身份标识的方法和核对流程。

5.对婴幼儿、意识不清、语言交流障碍等原因无法向医务人员陈述自己姓名的患者,由患者陪同人员陈述患者姓名。

(四)规范急救仪器设备、物品和药物的管理,确保处于完好备用状态。

1.建立健全急救仪器设备、物品及药品的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和落实“五固定”:定品种数量,定点放置,定人保管,定期检查维护,定期消毒灭菌。

2.急救车内的标识清晰,物品及药品完备,摆放合理。每班检查急救车及急救箱药品及物品,近期失效的药品或无菌物品有明显标识,保证物品及药物完好率达到100%。

3.制定急救仪器操作流程,定期进行培训,规范急诊护士对急救仪器设备的使用及保养。

4.加强输液安全管理。注意药物配伍禁忌,控制静脉输液滴速,预防患者出现药物不良反应、过敏反应及其他输液并发症,一旦发生能及早预测、及时发现并处理。

5.加强对要求重点观察药物、特殊用途药物的管理。依法进行毒、剧、麻醉类药品的登记和管理。

(五)建立并执行抢救情况下医务人员的有效沟通程序,准确执行医嘱。

1.医务人员对模糊不清、有疑问的医嘱,有明确的澄清流程。

2.有紧急抢救情况下使用口头医嘱的相关制度与流程。

3.正确执行医嘱,在实施紧急抢救的情况下,必要时可口头下达临时医嘱;护士要对口头临时医嘱完整复述确认,双人核查后方可执行,下达的口头医嘱应及时补记。

4.在院外进行抢救时,医务人员之间的沟通应注意避免引起家属或围观者的误解。

(六)建立有效的急救绿色通道,提高急危重症患者救治的时效性。

1.急诊科设置符合《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的基本要求。人力资源、设备、设施配备满足急诊绿色通道要求,实行7×24小时服务。

2.建立急性创伤、急性心肌梗塞、急性心力衰竭、急性脑卒中、急性颅脑损伤、急性呼吸衰竭等重点病种的急诊服务流程与规范,制定和完善急危重症救治流程和指引。

3.有紧急会诊和优先入院抢救的相关规定。重点病种和

特殊病种设定急诊服务时限,有效分流非急危重症患者。

4.急危重症患者一律遵循先抢救治疗后补办手续、先检查用药后补缴费用的原则。

5.制定院前急救与院内急救的快速衔接流程。

6.根据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医疗救援预案,制定大规模抢救工作流程,保障绿色通道通畅。

(七)规范急诊患者的运转与交接,确保患者得到连贯医疗服务。

1.制定急危重症患者转运流程,熟练使用“急危重症患者安全转运护理单”。

2.准确评估患者病情,安排合适的转运团队及转运工具,准备好仪器、物品及药物。转运前,提前通知科室或相关医院的急诊科做好接收和抢救准备。

3.转运过程中,应尽可能保持原有监测治疗措施的连续性。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预见性发现病情变化,进行及时处理,必要时请求支援。

4.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认真做好床边交接班,交班内容包括主诉、初步诊断、生命体征、治疗方案、检查项目、使用药物情况、各种管道是否通畅、皮肤及伤口情况等。

5.成立安全转运小组,加强护士安全转运知识和急救技能的培训,提高护士病情观察和应急处理能力。

(八)加强护士急诊医学基本理论及技能培训,提高救护水平。

1.根据广东省卫生厅《急诊专业护士核心能力建设指南》

建立急诊科护士在职继续教育与考评制度。

2.定期进行医护急救模拟演练,培养医护之间的协作精神,提高整体应急能力。

3.有计划开展急诊护士在职培训工作,每月进行急救理论和技能培训,每季度进行急救技能考核,每年进行急救理论考核。

4.急诊科医护人员的技能评价与培训间隔时间原则上不超过2年,有记录。

(九)严格执行“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提高对危急值处置的有效性。

1.有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

2.根据医院实际情况确定医技部门“危急值”项目表。

3.护士知晓“危急值”报告制度及工作流程,并熟悉“危急值”的项目、数值范围及临床意义。

4.接获危急值报告的医护人员应当完整、准确记录患者身份识别信息、危急值内容和报告者信息,按流程复核确认无误后,及时向经治或值班医师报告、处理,并做好记录。

5.对所属“危急值”报告的检查、检验项目实行严格的质量控制,有标本采集、储存、送检、交接的规定,并认真落实。

6.定期进行“危急值”管理制度的有效性进行评估,持续改进,保障危急值报告、处置工作及时、有效。

(十)加强职业安全防护,避免意外伤害发生。

1.建立职业安全防护的制度与流程,配备符合防治职业

危害的防护设施和个人使用的防护用品。

2.定期组织职业安全防护的教育培训及考核,护理人员知晓有关规定。

3.认真执行职业安全防护制度,护理工作应穿戴适宜的防护用品,防护措施落实到位。

4.院前急救时要有适当的防护物品,保障现场救援过程中的自身安全,尽可能避免受到现场环境的干扰和人身伤害。

上一篇:特约经销商合同样本下一篇:非开挖拉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