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陕西中考复习建议

2024-05-05

2023年陕西中考复习建议(通用10篇)

篇1:2023年陕西中考复习建议

2013年陕西中考复习建议

语文复习方法很重要

一、懂得抓住课堂主阵地。冲刺阶段很多考生自乱阵脚,整天穿梭在补习班和题海中,休息不好,导致第二天课堂上精神萎靡不振,如此恶性循环导致知识零散不成体系,综合能力也在日趋下降。其实,要明确成绩的系统循序提高,学校课堂是主阵地。

二、懂得脚踏实地,合理取舍。一定要重视第一轮的基础夯实复习,课内积累扎实才能谈课外迁移运用。另外,做练习题时驾轻就熟的知识点权且放过,不要将生疏有难度的地方搁置一边。

三、懂得以“四两”拨“千斤”。学习中要善于比较分析,总结规律,课堂上要注重领会老师的解析过程,而不是盲目记录答案,要重视第二轮知识归类整理训练。考生们一定要重视老师的归类复习和方法讲解,切不可盲目做题,事倍功半。

四、要坚持阅读。中考语文测试,说到底是对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的检测。不阅读,不思考,不探究,只靠做几套模拟训练题是远远不够的。

数学复习心态要摆好

一、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使之坦然面对中考。生活学习中,会有各种各样的喜怒哀愁,无论是哪种,都不要影响到你复习时候的专注,要学会对自己负责,分清轻重缓急,调整好自己的情绪。有信心、有恒心、有耐心、更要有细心。

二、基础知识要系统、全面。中考数学试卷涵盖面较广,几乎涉及书上所有知识点,不仅有单个知识点,还有多个知识点的综合题,这就要求你们牢固掌 握基础知识,还要懂得灵活运用。复习时要以新课标与陕西2012年中考数学考试说明规定的知识点为准,紧跟老师的节奏进行系统复习。

三、有选择的做题,从数学思想上进行总结。做题时,要明白此题考查了哪些知识点,每个知识点是从哪个角度考查的,考查了哪些数学思想方法。做题一定要保持一股拼劲,当自己出错时,是什么原因导致的,每一次课后都必须进行反思,使犯过的错误不再发生。

四、要训练各种考试能力。有的学生平时成绩很好,但考试发挥不出来,这个问题可用与中考试卷结构相同的试卷进行模拟训练来解决。既可以发现问题,查漏补缺,又可以提高适应考试的能力。

英语复习考纲是依据

一、精研考纲,把准方向。2012年中考英语考试说明是备考的指导性文件,也是中考命题的重要依据,要弄清考 试说明对听、说、读、写、语音、词汇、语法、功能、话题等各方面的总体要求,对语音、词汇、语法项目、功能及日常交际用语做到心中有数,并以此为指导,设 计出复课计划。

二、夯实基础,形成能力。严格按照老师选择的内容进行练习,熟练掌握教材中出现的知识如:问路、打电话、介绍、求助等30个日常交际用语,能就 日常生活、兴趣爱好、健康饮食、文化习俗等常见的14个话题进行口笔交谈或表达,对大纲和说明要求掌握的词汇、句型等语言知识反复练习,形成语言的运用能 力,同时把握好听、说、读、写四者之间的关系,达到事半功倍的复习效果。

三、加强测试,强化技巧。通过测试,查漏补缺,记录自己的问题、错题,及时分析错误原因并纠错,巩固练习一定要跟上。近期,对于作文的训练可每 天背诵一个英文句子,一周背一篇中考满分作文,写作时严格按十行,一行十词的要求训练,做到思维严谨,一气呵成,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四、调整心态,快乐复习。以乐观的态度面对复习,注意劳逸结合,每天给自己留一定的运动和娱乐的时间,在复习的过程寻找乐趣,使复习快乐高效。

物理复习基础是根本

一、认真研读《中考说明》,明确《课程标准》对知识的考查要求,在复习时把握方向,明确复习目标。

二、立足教材,关注过程方法,按照计划有步骤的展开复习。学生要立足课本又要超越课本,立足课堂又要超越课堂,重视阅读教材,对课本中的图形,活动,做一做,小实验,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并且以章节总结的形式引导学生自己梳理出知识网络图。

三、重点复习,专题突破,全面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对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学生学习中的薄弱环节,可以进行一系列专题复习,并着重培养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

四、重视综合训练,查漏补缺。以中考说明上的样题及模拟训练,进行查漏补缺。要让学生回归到课本上,巩固反思以前作过的此类练习,进行归纳总结,强调答题的准确性,规范性等。让学生总结考试技巧,提高实战能力。

化学复习理解是关键

一、化学复习必须通过概括、总结、运用等让学生自己动起来,对初中化学知识的理解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二、紧扣课标、考试说明,吃透教材。《考试说明》完全依托于《课程标准》,我们应该以课标为指挥棒,认真研读《考试说明》,明确要求。

三、全面覆盖,强化基础。一轮复习是对整个初中所学知识的全盘梳理,没有必要划分“重点”和“非重点”,应该站在学生整个科学素养发展的角度,将初中阶段的知识点全面的进行复习,不留死角。

四、强调书写和语言表达。“书写不规范”、“语言表达能力差”是学生的通病。一轮是打基础的时候,也是纠正这些错误的最佳时机。

历史复习方向须明确

一、抓实双基,理清线索。在复习中根据考点,按照教材的编排扎实复习,巩固主干知识,抓实抓细基础知识的掌握。同时。要特别注意平时学习中易忽视的内容。

二、专题归类,提升能力。依据《考试说明》重新组合教材,将课本

知识整合为诸多专题,培养学生知识迁移和应用能力。在复习中可借鉴近年备考中总 结出来的大专题,如:民族关系、对外交往、中外改革、民生问题等。又要重视小专题,可通过分析近五年来中考中未考的内容形成小专题。

三、优化训练,掌握技巧。精选题目,加强练习,巩固强化,提升能力;重视讲评,查漏补缺;指导学生建立易错、易混知识和试题“存储库”;重视对近两年中考命题的研究和训练,利于把握方向,提高解题能力。

思想品德复习与现实结合

一、考试动向。近几年来的中考思品试题,都是以知识目标为载体,重在考查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能力目标,以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提高,使学生成为负责任的公民。

二、考试内容。2011年5月2012年4月国内外重大时事;道德教育部分;法律教育部分;国情教育。

三、复习计划:第一轮,依照考点,板块复习,夯实基础。第二轮:热点专题复习,进一步提升学生能力和情感。第三轮:查露补缺,全面提高。

总之,中考复习要想取得好的收效,一定要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灵活多样的解题思路、足够的信心。复习中要以教材为基础,以应用为目的,在归纳总结中提升能力,强化答题技巧。同时,还应该注意调整心态,提高复习效果,最终取得优异的中考成绩。

篇2:2023年陕西中考复习建议

2010年陕西省《中考说明》解读与复习建议

张晓莉

2010年中考在即,全区语文学科三月底基本结束新课,即将转入复习阶段。面对语文学科知识点多,时间紧迫,收效低微等特点,教师指导学生复习时,应该深刻领会《中考说明》,切准中考脉搏,关注命题动向,组织学生科学规律的复习,最大限度提高复习效率。我对2009年和2010年《中考说明》做了细致的比对后,发现今年和去年有一些细微的变化,现整理如下,以供参考。

一、2009年与2010年《中考说明》对比分析

(一)、考试范围:在识字与写字方面,09年为“考查涉及汉语拼音、识字和写字三个方面”,2010年为“涉及识字、写字和常用字(词)运用”,多了常用字词的运用。

(二)、考试内容及要求:在考试内容中的识字写字部分,09年内容为“识字与写字的考察包括汉语拼音、识字和写字三方面内容。《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应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其中3000个左右会写。重点考查我省所使用的教材中涉及的常用汉字。”2010年内容为“识字与写字重点考察我省所使用的教材中涉及到的常用汉字(词)的读音、字形和意义,掌握常用汉字(词)的基本意义”。今年比去年增加了字(词)的意义这一考查内容。在优秀诗文记诵积累部分,今年和去年相比,又增加“准确识记教材要求背诵的现代诗文中的名篇(段)名句”这一

考查内容。

综合性学习部分增加“注重语文实践中考查语文综合运

用能力”这一项内容。

(三)考试方式与试卷结构:

试卷各部分所占比例有变化:

09年: 积累和运用

约占13%综合性学习

占7% 2010年:积累和运用

约占14%综合性学习

约占6% 试卷难度

容易题、较易题、较难题和难题四种难度试题分值比2009年为:3:3:3:1;2010年为:4:3:2:1。较难题减少,容易题增加。

(四)题型变化:

(1)在字词读音题型示例中,今年题型在去年选择题型的基础上增加了改错题型,这样难度有所加大。

(2)

2009年《中考说明》题型示例中,没有完整的古诗文默写题。中考语文试题,也没有出现完整的古诗文默写题。而从2010年《中考说明》题型示例来看,出现了完整的古诗文默写题。继2006年、2007年中考试题考查整首诗默写的形式,这种题型再次在《中考说明中》出现。

(3)名著题型增加了根据课外名著补充对联这一新题型。

(4)综合题型中,增加了图表分析这一题型。(5)阅读部分增加了《康熙字典》这类小说阅读题型。

归纳以上分析,今年试题在去年考查内容基础上将有以下

变化:

(1)增加字词基本意义的考查,特别强调理解重要词语和句子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和作用。(2)增加现代诗文中的名篇名段背诵考查和古诗文中整篇背诵考查。(3)积累运用题量分值增加,综合性学习分值有所减少。综合性学习以考察学生对语文综合运用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主。(4)阅读部分,议论文、小说阅读今年也将要考查。

二、几点复习建议:

(1)在复习中,教师要加强基础知识复习,使学生牢记字(词)的读音、字形,要学会根据具体语境判断词句的含义。除了课本上的积累外,还要关注生活,了解一些新词语的含义,如“绿色生活”、“白色垃圾”、“低碳生活”“山寨”等。

(2)经典诗文默写,是常规题型。默写占分约在6分左右,一般会出一些供选作的试题,或八选六,或两组选一组。复习时要引导学生熟记《语文课程标准》推荐的50篇背诵篇目。整篇诗文这种题型再次出现在《中考说明》中,这就提醒我们:不仅要关注原有的给出上句写出下句或根据一定的要求默写的形式,也要加强对整首诗的识记。特别要关注的是:今年将增加对现代诗文中的名篇(段)名句的考查。因此,在复习时,要熟记《春》《天上的街市》《假如生活欺骗了我》《金色花》等经典现代诗文。

(3)连续几年来,陕西省中考语文试题中的综合性学习版块,都可谓是整份试卷的亮点。从2007年关注“于丹现象”到2009年“我爱我的祖国”,均是紧扣社会热点问题设题。新颖而又有创意。复习时,要注意多搜集6月上旬以前的各方面信息,特别关注热门的文化现象、文化活动、教育现象等,这些不仅是综合性学习内容所关注的,也是阅读文章考查的首选材料。同时,关注热点,还可以让我们的作文素材更丰富,更具时代感。

(4)提起阅读现代文阅读,学生往往觉得复习时无处下手。其实,只要在复习课本时,梳理课文涉及的知识点,尤其是关注课后习题中关于该知识点考查的方法,用文质兼美的课外阅读材料做针对性的训练,有的放矢,收效自然显著。文言文阅读,材料来源课外,考点尽在课内。只要在复习课文时及时总结并识记常见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特殊句式和用法等。考试时自会成竹在胸。

(5)从2010年《中考说明》题型示例中可以看出,“炼字”和“情感把握”的考查仍是古诗赏析热点。同时,《十七日观潮》《柳》《山中》这三首诗的选择,都能看出课内外知识结合的重要性,联系课文《观潮》、李商隐生平和王维诗作特点,这三首诗的考题亦可迎刃而解。另外,要对诗歌的“内容把握”和“艺术手法”给予适当的关注,这些,都可能会成为新增加的考点。

(6)写作部分:今年重在“要求学生在创造性表述过程中运用语言文字表达真情实感的能力”,预计命题形式上,有限制的命题、半命题作文还将继续走红。中考作文也将会更加有利于学生的表情达意,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写作创新,更贴近社会生活,使考生有事可写,有悟可感。教师在引导复习时多关注命题作文和半命题作文。

复习时教师只要多些思考,多些研究,做个有心人,那么后期的复习一定会少走弯路,事半功倍。

篇3:2023年陕西中考复习建议

尽管陕西省教育厅此次的中考体育改革主旨在于提高全民对体育的重视, 但是仍未走出应试教育的弊端。学校的体育教学仍然会围绕着三大球和游泳四项的定项指标, 会再一次一味的反复练习, 教学, 测试和计分, 违背体育的主旨——在“健康第一”的基础上, 提出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树立终身体育的思想, 这样会让体育课失去往日的欢乐, 使学生忘记体育的本质, 产生逆反心理, 原来对三大球感兴趣的同学也渐渐因为中考体育体制下, 丧失对这些项目的乐趣, 试想, 体育课的教学如果没有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 积极性, 主动性, 教学的效果可想而知。

1. 本次体育中考带给我们的思考

1.1 此次中考体育改革的可能后果。

考虑到陕西省教育厅已经将中考体育纳入到总分里, 中考体育的发展以及中考体育的成绩已然变成了各省市关注的焦点。陕西省教育厅此次的中考体育改革显然是认识到了这一点, 从“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出发, 在考试内容方面, 强调在三大球 (篮球, 足球, 排球) 中任选一项和游泳组成中考体育的考试内容, 注重学生身体基本素质的发展以及技能的加强, 以便应对突变的社会环境, 增加求生的技巧。但是由于分数才是社会大众及学校父母唯一关注的焦点, 所以尽管陕西省教育厅从将体育纳入到中考再到今天三大球 (篮足排) 和游泳纳入中考体育, 但都没有让学生家长及学校改变“唯分论”的传统应试教育模式, 从以往的任何一次改革来看, 政策的效果与初衷从来都不是一一对应的线性逻辑关系, 因此, 对于此次的中考体育改革可能产生的影响的后果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2 此次中考体育改革是否会提高各中学的体育教学质量。

陕西省教育厅将三大球 (篮足排) 和游泳纳入中考体育的这一措施, 有人会认为这将从根本上提高体育在各中学中的地位, 势必让各中学加大在体育课上的人力, 财力, 物力, 精力的投入, 从而提高体育课的教学质量.陕西省这次中考体育改革从内容上作出的调整, 实际上是强调人才培养目标的调整, 主要目的是提高中学生的身体素质, 缓解中考学习的压力, 培养中学生的体育基本知识, 基本技术, 基本能力, 为以后的动作学习打下良好的身体基础, 一旦陷入到“考-教-学”这一怪圈里, 那么注定此次改革将成为一纸空文, 非但不能改变现状, 反而增加了学生的升学压力。如果不能从根本上转变学校主管部门及体育教师的传统思维与陕西省教育厅的“考-教-学”中走出来, 改革无疑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2. 将游泳纳入中考体育的利弊分析

将游泳纳入中考体育, 对普及游泳大有好处, 也可防止溺水事件的发生。西安市教育局体卫艺管理中心主任杨志强表示:“游泳好的人, 长跑不一定好, 如果中考体育片面强调跑步, 显然不公平。所以增加游泳考试, 让考生有更多选择的机会, 把游泳纳入考试项目, 有利于促进教育公平, 考试公平。”中考体育的多选促进了考试公平, 但同时游泳课的介入将大大增加学校经费的投入与家庭收入的支出, 一方面增加了学生的备考时间和精力的损耗, 另一方面对学校体育教学进度, 教学安排提出了更高的挑战。在教育公平问题上, 将增加农村贫穷家庭的负担, 在经济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 造成农村学校与城市学校教育过程的不公平, 这势必将引起教育结果结果的不公平。

3. 从陕西省的体育大环境以及体育制度下看待此次体育改革

改革是一项很复杂的工程, 自古至今我国在教育问题上进行的改革不计其数, 尽管取得的成绩也有目共睹, 但是在改革中出现的问题也随之而来。从宏观上来看, 增加球类运动和游泳一方面是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性, 但是中考体育改革的关键点不在增设了多少科目, 以及科目的分数权重。“培养学生健康的体魄, 树立终身体育的思想”才是此次中考体育改革的终极目标。

4. 中考体育是否能走出应试教育的弊端

此次体育改革, 实事求是的说, 只是在考试内容上做了些许改变, 考试方式, 考试方向没有实质性改变。只是在局部对已有的形式制度进行小修小补, 并没有真正触及到应试教育的根本问题。应试教育之所以能在全民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仍然能够“横行霸道”于台面上, 其根本原因在于当今社会, 仍然是一个通过升学率来衡量学校好坏和通过分数衡量学生好坏的社会。所以综上所述, 此次体育改革仍然会继承这个传统。

摘要:陕西省教育厅此次的中考体育改革——将三大球 (篮球, 足球, 排球) 和游泳纳入中考体育, 是对体育的再一次重新认识。但是能否取得预期的结果, 带来体育上质的变化, 还需要在实施过程中进一步验证。从陕西省的体育大环境以及内外制度来看, 此次方案并未触及应试教育自古就存在的弊端;而从改革的效果上看, 也没有真正的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和体育与其他学科的平等化, 相反仍旧会带来安全问题和教育投资问题, 加大学生的学习负担压力。因此, 陕西省教育厅的此次中考体育改革要想取得预期的结果, 仍然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仍然需要从制度建设和配套措施上加以保证。

关键词:中考体育改革,复杂性,制度配套,制度变革

参考文献

[1]容云.对中考体育加试制度改革的理性思考[J].学理论, 2010 (24) .

篇4:2014年中考历史复习备考建议

(一)注重基础性,以能力立意

1.以历史主干知识为考查内容。

试题突出对历史主干知识的考查,注重考查学生对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人物、重要历史现象的理解与把握。知识点覆盖面广,考点密集。

2.注重考查基本技能。

(1)注重运用时间和地域概念,对历史事实进行理解和判断的考查。

(2)注重考查学生的史料解读能力。史料解读能力是历史课程要求的核心能力,是形成历史思维的重要基础。试题以文献、图表、漫画、诗词、时事新闻、历史论著、人物言论等人题,通过精心设问,引导学生与材料“对话”,通过对试题材料的精读、分析、思考,去感受历史探究的过程。

(3)注重考查学生依据材料对历史的合理想象能力。对历史的合理想象,建立在对已知材料正确理解和判断的基础上,属知识迁移能力的一种表现形式。学生必须充分理解和判断题目提供的材料,并以此为依据才能得出相关结论。

(4)注重考查学生的提炼和概括能力。具有提炼和概括能力,是形成历史概念,进而认识历史发展时代特征和基本趋势的必要基础,是提高表达与交流能力的必要基础。关于这一点,不仅需要良好的阅读能力,还要思考当时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具备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比较归纳和辩证分析历史观点的能力。

3.深化探究,凸显综合性。

(1)考点涉及领域广泛。从考查内容上看,既有与政治制度、战争和改革有关的政治史,也有与哲学、宗教、教育等有关的思想文化史,还有科技史、社会史等。

(2)试题注重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历史是现实的根脉,现实是历史的果实。试题注重发挥反映现实热点、服务现实发展的功能,诸如改革问题、民族精神、工业化、国防建设、对外交往等诸多与现实联系紧密的内容成为近年来试题的重要考点,也必将成为今年中考历史命题重要参考所在。

(二)强调过程与方法

1.不要死背教材内容。

历史学习是在掌握历史知识的基础上理解、应用历史知识的过程。因此,学生通过三年初中历史的学习,不应该仅仅死记硬背教材中那些静态的史实,简单记忆教材中的固定结论,而应该学会运用历史知识分析、解决历史及现实问题。落实历史学习的这一功能,就必须重视过程与方法。

近年来的中考历史试题往往引用课外的一些鲜活材料去精心设问,在以往基础上更加强调对过程与方法的落实,这就传达出这样一种理念:历史学习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去落实历史课标要求;不要死背教材内容,而应带着自己的思考去学习、评判历史,强调自己思想的融入。

2.史论结合,论从史出。

由于初中历史是一门解释性的社会学科,因此,史论结合、论从史出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中考历史试题注重考查学生基于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解读和运用史学方法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具备史证意识,理解不能偏颇,更不能随意发挥。

3.倡导多角度思考问题。

“横看成岭侧成峰”,历史学习是多维的、立体的,不可以孤立地或“贴标签”式地去看问题,而应从多个角度去分析,摒弃千篇一律的对历史事件的僵化认识。近年来这个命题思路一以贯之,对重要史实连续考查,但不是简单重复,而是多角度地深化对史实的理解。

4.学以致用。

以史为鉴、学以致用,是学习历史的真谛。学习历史不是为了死记史实,而是为了运用所学知识去思考、解决历史上的问题以及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如对日本20世纪三四十年代侵略史的考查,其寓意在于:历史就在身边,历史就是现实,历史与现实紧密相关,我们须防止历史悲剧的重演。只要我们认真思考、探究,关注历史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就能较好地落实学以致用的这一功能。

(三)思想性与人文性并重

试题坚持用唯物史观阐释历史的发展与变化,以期使学生认同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拓展国际视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1.强化民族意识和国家意识。

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试题通过对其进行考查,以促进学生“初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认同感,增强历史的责任感”,不断强化民族意识和国家意识。如以张謇的主张为依托创设情境,考查张謇关于救国的核心观点,即主张兴办实业。张謇的言行体现了一个中国人关心国家命运、心系民族兴衰的良知,他的殷殷救国情、拳拳爱国心为后人树立了榜样。再如对国防建设知识的考查,特别是认识研制“两弹一星”的重要意义,是从国情和国际形势出发的必然做法。同时,形成民族自豪感,是青少年生成并强化民族意识和国家意识、振奋民族精神、增强历史责任感的重要基础。

2.培养国际意识。

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不同民族文化的相互交融,要求在认同本民族文化的前提下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在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同时共同维护、促进文化的多样性。培养国际意识,注重表现民族自豪感,彰显自身的民族特色,近年来的中考历史试题在这方面可谓浓墨重彩、匠心独具。如对改革进入攻坚阶段的当今中国,如何深化改革,值得全体国人,包括青少年学生深入思考,其借鉴价值不言而喻。

3.突出人文性。

历史课程的性质决定历史试题要突出人文性。近年来的中考历史试题以此为重点,在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教育方面着力较大。如针对课标要求“认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以及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重要贡献”,近年来的中考历史试题进行了很好的尝试。如对南京临时政府、南京国民政府未能长久存在共同原因的考查,强调了群众史观,渗透了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理性认识;而对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重要影响的考查,既表达了对革命导师的敬仰,也是对今天美好生活的追问、思索,彰显了试题的人文功能。

二、复习备考的现状endprint

1.学习方式简单机械。

在现实生活中,不少学生对自身知识掌握情况认识模糊、缺乏明确的目标,存在拿着教材从前到后死记硬背知识点的现象。

2.盲目陷入题海战术。

不少学生没有自己的复习计划,一味跟着老师的进度,一套一套地做各种考试题、模拟题,做完之后缺乏分析,缺乏有针对性的跟进措施,结果是浑浑噩噩、效率低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缺位。

历史课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元素蕴含在教学过程之中,教师要善于发掘,做到顺理成章、自然生成。而在现实生活中,存在学生习惯讲大道理、生拉硬扯、高喊口号、高唱歌曲,不能用心体会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现象。

4.部分学生对核心知识的掌握依然欠缺。

部分学生复习的时间进度和知识积累不同步,进入最后复习阶段仍然有很多基本的主干知识没有牢固掌握,更无法进行知识之间的横向和纵向联系。

三、2014年中招备考信息

1.试题难度。

据相关人士透露,今年的试题难度系数在0.54左右,和2011年试题的难度保持一致。

2.关于热点问题。

命题人在谈到热点问题时强调,中考试题不刻意附会热点,但也不回避热点,对一些长期热点如近代化问题、民生问题、历史关键时刻重要人物的历史作用等知识点会一直关注。

3.命题形式。

2014年的中考历史试卷结构会和去年保持一致。至于大家关心的历史小论文这一形式,建议参考下面这一“总—分一总”的解题步骤:

(1)审题,提炼明确的观点——总。

(2)论证、评论、阐述理由:找到合理的答题角度,史论结合,论证观点(为什么)——分。

(3)重申结论并简谈认识(有什么),总结升华,以凸显观点——总。

4.答案表述。

要尽量使用规范化的学科语言答题,准确、简洁是其最基本的要求;要紧紧围绕需要评论的观点,找寻与之关联的史实依据,做到层次分明、详略得当。

四、如何有效回归教材

关于做题方法和答题技巧,老师们在备考过程中会不断地进行渗透,笔者在此不再赘述。笔者认为,下一阶段的主要任务还是要攻克教材核心知识和重要的历史阶段特征,在此介绍两种复习方法供大家参考。

1.知识网络复习法。

有部分同学至今不能将所学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建议采用知识网络复习法。如下图:

如此,先掌握每册书几个单元,每个单元几节内容,再往下是每一节课有几个重要知识点,都列成这样的框架,慢慢地就会把初中历史的全部内容印进脑海里,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

2.针对错题复习法

篇5:2014年中考复习教学建议

九年级生物教学已经进入了2014年生物中考复习备考阶段,课时少,内容多,如何搞好复习备考,提以下建议。

1.早计划、早安排、早行动,全力组织复习教学。九年级生物课就是复习七八年级教材内容,现在第一轮复习应该结束,中考精

练到手后,以精练为抓手把复习内容细化到每一个课时,做到早计划、早行动。

2.认真学习和研究《标准》和《说明》,准确把握备考方向。《生物学课程标准》和《十堰市2013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理科综

合考试说明》是复习教学的纲,教师必须认真阅读和研究,深刻领会,做到既到位又不越位。尤其要注意主题下面的“考点侧重”中提到的重点考察、突出考察、提倡等字眼的句子。

3.依托教材,用好教材。教材是教师教学的资源,更是学生学习最直接、最重要的资源。教师要善于利用教材中丰富的资源,培

养学生各种能力。如生物图的认识和运用,培养学生识图能力;表格及曲线的分析,让学生学会用不同的形式准确地描述或表达生物学基本事实和实验结果,学会应用规律去解决实际问题。

4.知识整合、形成网络。生物中考要求难度值在0.70-0.75,整体难度不会大。在复习时,重点放在核心知识和骨干知识上,不

要面面俱到。重点知识明白考,主干知识反复考,强化对重要概念的识记和理解,要特别注意对知识点的整理和梳理,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多角度进行理解应用,把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归纳和综合相关知识,体现知识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培养学生的理解、记忆、提取和应用能力。20分的分值不会出边缘性题和目前拿不准的知识。

5.强化知识综合运用和识图能力。中考最后一题是一道综合性很强的识图分析题。复习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对教材中的各类图、表认真识别和分析,挖掘内在的知识及信息。另一方面要搜索往年的中考试题,加强这方面的应用训练。50、51题不会太难一定要让学生得满分,不要空白。

6.分层教学,均衡发展。进入九年级,学生的两极分化现象日趋严重,教师要注意分层教学,使每个学生都有所提高、有所发展。

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给予及时的关照与帮助,要鼓励他们主动参与生物学习活动,尝试着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发表自

己的看法,及时地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教师要为他们提供足够的材料,指导他们实践,使他们得到充足发展。

7、关注实验和热点。加大实验教学的引领,注意实验原理的规范,(不低于15%)。关注社会热点,高起点、低落实,与学生生活

密切联系。比如去年考了“H7N9”,今年环保、雾霾、空气质量,食品安全等都是热点,大家要多注意思考和收集相关的训练题。

8、从严训练、规范训练。从市里反馈的2013年卷面分析来看,学生一是错别字较多,如“叶绿体”写成“液绿体”、“线粒体”

写成“线立体”等。二是审题、理解能力不强,要求学生依据题干给出的信息认真的分析。以上问题必须在平时的训练中严格要求和规范训练,才能养成良好的答题和书写习惯。

篇6:2023年陕西中考复习建议

初三总复习教学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特别是重庆市数学中考这几年又考得很难,如何提高数学总复习的质量和效益,是每位毕业班数学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下面我就复习和中考考试提出一点看法和建议:

一、重视构建知识网络——宏观把握数学框架 教学要遵循教材和课程标准,要真正让学生理解各章的数学概念、基本公式、法则、定理等,即基本知识与基本能力.要学会构建知识网络,数学概念是构建知识网络的出发点,也是数学中考考查的重点。因此,我们要掌握好代数中的数、式、不等式、方程、函数、三角函数、统计和几何中的平行线、三角形、四边形、圆的概念、分类,定义、性质和判定,并会应用这些概念去解决一些问题。

二、重视夯实数学双基——微观掌握知识技能

在复习过程中夯实数学基础,要注意知识的不断深化,注意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关系,将新知识及时纳入已有知识体系,逐步形成和扩充知识结构系统,这样在解题时,就能由题目所提供的信息,从记忆系统中检索出有关信息,选出最佳组合信息,寻找解题途径、优化解题过程。

(有一种爱叫做放手,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一定要放手,让学生过手。)

三、重视强化题组训练——感悟数学思想方法

除了做基础训练题外,还必须做一些综合题(中考卷中的25、26题),并且养成解题后反思的习惯。反思自己的思维过程,反思知识点和解题技巧,反思多种解法的优劣,反思各种方法的纵横联系。而总结出它所用到的数学思想方法,并把思想方法相近的题目编成一组,不断提炼、不断深化,做到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逐步学会观察、试验、分析、猜想、归纳、类比、联想等思想方法,主动地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初中阶段主要的数学思想:分类思想、数形结合思想、方程思想、函数思想、整体思想、转化思想;主要数学方法:特殊值法、面积法、待定系数法等。

初中阶段可以分为以下几个专题:选择题专项训练、填空题专项训练、阅读理解问题、(不要为了给学生节约时间,遇到文字叙述多的老师就包办了,要把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阅读理解)、开放探索问题、实验动手操作问题(尺规作图要考,会写已知,求作,不要求写作法和证明,但要保留作图痕迹,而且作图一定要用圆规和铅笔画图,如果不用铅笔画图,今年将不给分)、分类讨论问题(26题)、方程型问题、函数型问题(重点要考)、几何型问题(简单的证明和中档证明,辅助线不会超过两条,最多证明两次全等即可;圆的证明和相似的证明一定不考)、动态问题。应用题除了考列方程解应用题外,还会出现应用性的函数题、不等式应用题、统计、概率类的应用题。

四、重视建立“病例档案”——做到万无一失

准备一本数学学习“病例卡”,把平时犯的错误记下来,找出“病因”开出“处方”,并且经常地拿出来看看、想想错在哪里,为什么会错,怎么改正,这样到中考时你的数学就没有什么“病例”了。我们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做一定数量的数学习题,积累解题经验、总结解题思路、形成解题思想、催生解题灵感、掌握学习方法。

五、重视中考动向要求——勤练解题规范书写

要把握好目前的中考动向,特别是近年来重庆市的中考越来越注重解题过程的规范和解答过程的完整。在此特别指出的是,有很多学生认为只要解出题目的答案就万事大吉了,其实只要是有过程的解答题,过程分比最后的答案要重要得多,不要会做而不得分。

(1、数学试卷中的“解”和“证明”;

2、应用题的答语、解答题和作图题最后要写结论; 26题阅读量很大,书写过程很复杂,所以要认真审题是“求”还是“直接写出” ;一般存在性问题,有多个答案的,有把握的才写上去,没有把握的不要写上去,多写了会扣分。)

六、重视掌握应试规律——提高考试成绩和效率

有关专家曾对高考落榜生和高考佼佼者特别是一些地区的高考“状元”进行过研究和调查,结果发现,他们的最大区别不是智力,而是应试中的心理状态。也有人曾对影响考试成功的因素进行过调查,结果发现,排在第一位的是应试中的心态,第二位的是考前状况,第三位的是学习方法,我们最重视的记忆力却排在第17位。事实上,侧重对考生素质和能力的考核已经是各类考试改革的大趋势,应试中的心态对应试的成功将日趋重要。具有良好心理状态的考生,可以较好地预防考试焦虑,较好地运筹时间,减少应试中的心理损伤。

(如何应考、心态的调整、考试中切忌心浮气躁等)

七、中考复习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加强对2012年重庆市数学中考《考试说明》的阅读和理解。

《试说明》是一个指导性文件,它所确定的知识的内容的广度与难度对命题工作起到一个指导的作用,因而,务必理解与掌握考试说明。

如:今年不考的有:圆锥的侧面展开图只需了解展开图是一个扇形即可;有效数字;降低选择题的难度,全面体现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适当降低几何证明的难度即26题,出题方式是两问,双证、双算、一证一算、一算一证;适当降低较难试题的难度,请注意不是降低难题的难度哦。(25、26题的难度是不会降低的,特别是26题,用张斌老师的话说就是今年有好难就考好难。)

2、复习是为了学生而进行的,学生的实际是决定我们在复习中知识的难度、深度的出发点。只有学生有接受可能的才会达到一定的效果。不要好高骛远,脱离学生实际。要让学生学会放弃,科学、合理的放弃就是为了得到更多

3、要尊重学生,在复习阶段一定要客观评价学生,要让学生体会到过程的重要性,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要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成功的喜悦。

分层次要求

4、复习的进度务必精心安排,既要全面同时也要突出重点,根据学生的情况加以适当的调整。在安排中要想到学生,务必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学生的思考是老师永远无法替代的。

特别是24、25、26三个大题,要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去思考,老师不能包办,不要担心当节课的教学任务,如果长期这样担心,最后你一定还是担心。(也曾尝试过边做边讲,效果很差)

5、教会学生分析和思维。数学能力的培养,不能只靠知识的积累,各种数学问题应该让学生自己去理解、去分析,让他们经历“观察、比较、探索、归纳和迁移”的过程。

6、削弱思维定势的成分,加强变式教学研究。复习中过分地强调某种方法重要或某种题型对应某种策略,容易造成一种思维定势.7、对一些可能新引入大题的问题,一定要高度重视,不要成为新的难点。要让学生熟记重庆数学中考卷的结构和分值。

难易与分值。试卷中第1—

8、11—

篇7:上海中考报名时间2023年

◆ 2月19日-27日:应届初三学生网上报名

◆ 2月20日-25日:往届生、外省市初中毕业生网上报名

◆ 5月6日-7日:符合报名条件的学生补报名

篇8:2012年中考化学复习建议

一、指导学生学会反思

一般教师自己进行教学反思的较多, 而往往会忽视对学生反思的指导。中考是学生的考试, 教师教得再好、研究的再透彻, 最终也是学生将自己的思考结果落实到试卷上, 故在冲刺阶段指导学生进行反思非常必要。

(一) 通过反思, 堵上知识漏洞

质量守恒定律、金属活动性顺序、溶解度及其曲线、化学用语、物质构成的奥秘、常见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化学方程式书写、氧气和二氧化碳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基本计算等是化学中考常考的知识点, 如果对这些基础知识掌握不全面、理解不准确, 会影响考试得分。如, 2011年河北省中考化学试题中涉及的基本物质有40余种, 化学反应有18个, 考查的知识内容有91个, 涉及到的都是初中学生学习化学必备的知识, 涵盖了化学学科《课程标准》的5个一级主题, 17个二级主题。

【例1】 (2010年·河北) :A~H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 A和C的组成元素相同、在常温下均为液体, B为单质, D为常见的碱, E为一种常见的建筑材料。它们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1所示 (反应条件、部分生成物已略去) 。

(1) C的化学式为。

(2) E中金属元素的化合价为价。

(3) 反应 (3) 的化学方程式为。

(4) 反应 (5) 在实际中的应用是。

本题所考查的内容涉及了“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的化学变化”和“物质构成的奥秘”三个一级主题下的“地球周围的空气”、“生活中的常见化合物”、“物质组成的表示”和“质量守恒定律”四个二级主题。试题通过5个化学反应为主线, 考查了学生对过氧化氢、氧化钙、水、氢氧化钙、二氧化碳、碳酸钙和稀盐酸等7种重要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解决该问题, 首先需要学生熟悉常见化合物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才能作出正确的推断。推断反应 (5) 是一个难点, 它是二氧化碳与水在光的作用下释放出氧气的反应, 其实用价值就是植物的光合作用, 虽然与生活实际联系非常密切, 可是学生的得分率很低。学生能顺利推出F为CO2、B为O2, 为什么学生不能正确分析出反应 (5) 呢?这是因为说到CO2的化学性质, 学生往往首先想到的是它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 然后想到能与水、碱等反应, 而将它最重要的一个性质参与光合作用遗忘, 这是学生知识的漏洞, 也是思维的漏洞, 实际上各版本教材在介绍CO2的性质时, 均有CO2参与光合作用的图片, 但是学生忽视了。所以说, 通过做题将教材中每一个概念、规律、例题、习题、探究活动、实验、小资料、家庭小实验、阅读材料, 甚至一个插图、一个表格、一个情景等熟练掌握, 及时堵住自己的知识漏洞, 并将教材知识系统化、结构化, 形成自己的知识网络, 这样做会事半功倍。

(二) 通过反思, 提高审题能力

考试时由于审题粗心, 不仔细分析而导致失分的现象很多。为避免会做而做错的现象, 应通过平时小测、模拟考试等及时反思, 提高审题能力。一是学会读题, 注意挖掘题中隐含的信息;二是对题目中一些关键性的字、词, 应仔细分析, 认真推敲, 切不可凭自己的主观意识、以定势的思维来答题;三是做题要有全局观, 考虑问题要全面, 避免顾此失彼;四是对一些比较复杂的题目, 应仔细看几遍, 找出题目中前后之间的联系, 弄清题意, 找好突破口再做题。

【例2】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本题以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为主线, 考查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以及化学方程式书写的掌握, 涉及的化学方程式均是初中化学教材中的核心内容, 是学生所熟悉的简单题、送分题。A选项中等号两边氧原子个数不相等, 化学方程式未配平;B选项是臆造的化学反应, 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而不是氧化铁;KMnO4在加热条件下才会分解, 但C选项没有标明反应条件;只有D选项符合实际且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可是从答题情况看, 错选B的高达20%以上, 错选C的超过10%, 可见学生只对化学方程式的配平非常重视, 而审题时, 顾此失彼, 忽视了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和化学反应应的客观事实。

【例3】 (2010·安徽) 酒精灯是实验室中常用的加热仪器, 某小组同学对酒精灯火焰温度进行如下探究。

(1) 定性研究:甲同学取一根火柴梗, 拿住一端迅速平放入酒精灯火焰中, l~2s后取出, 观察到位于外焰的部分明显碳化。

(1) 写出碳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2) 由上述现象得出结论:外焰温度最高, 你认为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

(2) 定量研究:乙和丙同学在老师指导下, 分别利用高温传感器测得酒精灯各层火焰平均温度如上表。

(3) 由上表得出结论:______ (填“焰心”、“内焰”或“外焰”) 温度最高。

(4) 结合定量研究结论, 图2中所示加热方法 (试管夹未画出) 最合理的是___ (填字母序号) 。

酒精灯是实验室最常用的加热仪器, 学生非常熟悉。由于教材中有火柴梗在酒精灯灯焰上的碳化实验, 通过定性研究的方法考查了学生透过熟悉的现象分析其本质的能力;定量研究是借助数字化信息系统, 利用温度传感器定量测定酒精灯各层火焰的温度, 这打破了学生对外焰温度最高的定势思维, 很好地考查了学生思维的发散性、灵活性、开放性, 较好地考查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第 (1) 问得分率较高;第 (2) 问一些学生不能正确理解题意, 没有回答外焰温度高的原因, 只是重复了题中描述的现象“位于外焰部分的火柴梗明显碳化”、“外焰部分碳化明显”或“外焰部分最先碳化”等;第 (3) 问, 由于受定性探究结果和教师讲课总结的结论的影响, 一些学生不相信定量测定的数据, 掉进定势思维的陷阱, 没敢回答内焰温度最高, 导致失分;第 (4) 问一些学生没有审清“结合定量研究结论”这一题意, 而错选c、d, 还有的学生对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的操作没有掌握而错选了b。实际上定性研究中第 (1) 问既是为了送给一般学生分数, 又是为第 (2) 问答案“酒精灯外焰与空气接触充分, 有利于酒精完全燃烧, 从而使外焰温度高”埋了伏笔;定量研究所得结论———内焰温度最高, 也为下一问加热试管中液体的正确操作做了铺垫。可见, 学会读题、审题, 学会分析, 才能有效提高得分率。这要求我们平时要学会阅读、学会分析、敢于质疑, 提高自己根据信息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三) 通过反思, 提高做题的规范性

中考时, 很多学生会因化学用语书写不规范、不完整而失分。尤其是简答题, 更容易因为表达不准确而失分。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考试后, 指导、督促学生加强反思, 通过认真反思, 弄清答题的正确思路及表述方法。还有计算题的解答步骤要完整、格式要规范。

要通过反思及时分析自己考试中出现的问题, 找到解决的办法。另外, 还要克服一些“小毛病”, 如:专用名词金刚石、长颈漏斗、过滤等被写错;将写“名称”看成写“化学式”, 将求某物质的“质量”看成求某物质的“质量分数”, 把“盐”酸看成“硫”酸等;将错误的选项答成正确的选项等。

二、重视剖析图表类试题

图像、图表包含着丰富的信息资源, 能直接、直观地反映客观事物的变化规律。这类题有助于考查学生获取、整理和加工信息的能力, 因此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如2011年河北省中考化学、综合部分共有10个图表, 第7小题, 以一个逻辑关系图将主要的化学物质间混合的酸碱度关系, 转化为pH图像的对应形式, 信息量大, 思维度大;第31小题以框图题形式, 涵盖了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基本原理、物质的化学变化、物质构成的奥秘、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基本类型, 物质组成的表示等知识, 突出考查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掌握程度;36小题以表格的形式考查学生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

【例4】 (2007年·河北) 铁、盐酸、石灰水、硫酸铜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 四种物质间的反应关系如图3所示, 图中两圆相交部分 (A、B、C、D) 表示物质间反应的主要实验现象, 其中描述正确的是 () 。

A.有气泡产生B.无明显现象

C.有红色固体析出D.有蓝色沉淀生成

本题以维恩图的形式, 选取单质、酸、碱、盐4类物质中的典型物质之间的相互反应, 利用两圆的公共部分表示发生反应的实验现象, 以图像方式考查了化学的主干知识。四个选项中涉及的实验现象均是4种物质发生反应的正确实验现象, 只是打乱了放置的位置, 实验现象大多为特征反应, 这些实验现象也经常作为推断题的突破口。本题错选A的占30%以上, 究其原因是因为换成图示的形式, 学生被庞杂的信息弄乱了分寸。

【例5】 (2011年·河北) 图4中甲、乙、丙、丁表示相邻两物质相互混合过程中溶液酸碱度的变化, 其中可能符合图5所示变化关系的是 ()

A.甲B.乙C.丙D.丁

本题在2007年的基础上, 又一次考了维恩图, 并且多了坐标图, 信息量更大了。考查了常见化合物中H2SO4、Ca (OH) 2、Na2CO3之间发生的反应, 以及酸碱溶液稀释、溶液酸碱度变化、pH等基本知识。图4中甲、乙、丙、丁表示相邻两物质相互混合过程中溶液酸碱度的变化情况, 图5则是用坐标图表示的可能出现的酸碱度变化情况之一, 即混合前溶液显碱性, 随着加入另一种物质量的增多, 溶液碱性逐渐减弱, 由碱性至中性, 最终变为酸性。从学生的答题情况看, 错选A、B、C的各约占15%, 说明有近一半的学生不能正确理解题意。

不只是选择题中遇到图、表时学生易出错, 在主观题中的框图推断题、实验题一样也容易出错。加强对学生分析图表信息能力的训练, 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认识知识间的联系是很有必要的。防止出错的办法, 首先是要克服畏难情绪, 虽说这类题信息量大, 思维量大, 但涉及的知识均是核心和主干, 不偏、不怪;二是看图时应注意细节, 能通过观察图表发现隐含的信息, 也能将学过的知识运用到图表中, 对图像或表格中的数据要注意对比看变化总趋势, 还要看起点、终点、突变点和不变点;三是把近几年与图表有关的试题拿来重做, 从中体会命题意图, 做到有的放矢, 提高做题准确率。

三、重视实验与探究, 精选、精编科学探究题, 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

2011年版课标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 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获得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所需要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质量高的的实验与探究题能引导学校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 因而这类题是各地中考的热点和难点。自2010年起, 河北省理综试卷结构做了调整, 即减少了一道实验与探究题, 但与科学探究主题有关的试题总分值并没有下降, 仍然体现了实验与探究在化学学科中占有的重要地位。2010年的第6、7、13、14、28、30、35题均为实验与探究题, 共22分;2011年的第2、14、28、30、35均为实验与探究题, 共18分。考查形式包括:实验基本操作、常见仪器的使用、实验的分析、实验推理、对科学探究要素的理解与运用、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验的设计和评价等;有的试题既有探究性, 也有开放性, 并注重对学生科学方法的考查。为提高该类试题的得分率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 重视实验

在复习中, 应适时开发主题化实验探究复习课。可将社会热点话题或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物质作为素材, 引入课堂进行实验探究。如融雪剂、航天科技、环境污染、常见药物 (Vc、抗酸药等) 、食品添加剂与食品制作 (如食品抗氧化剂、膨松剂、松花蛋的腌制、面包烤制等) 、农田施肥等。通过这种课型, 一是能使乏味、单调的做题复习课变得活泼、轻松而愉悦;二是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掌握常见仪器 (如:试管、长颈漏斗、量筒、滴管等) 的用途、使用方法和药品取用、物质加热、仪器连接、装置气密性检验等基本操作;三是能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样学生自然会构建适合自己的知识网络;四是会渗透更多的科学方法和学科思想, 不仅提升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还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 精选、精编实验与探究题

实验与探究题的选材没有固定的模式, 有的源自于教材的基本实验, 有的源于教材实验的改进, 有的源自于社会与生活等。大多数实验与探究题有很强的综合性、很高的创新性。建议教师精选、精编实验与探究题, 通过针对性练习, 让学生熟悉实验探究题的解答思路和方法, 但教师不要编制或选择偏、难、怪题进行模拟训练, 要避免借探究、开放之名加重学生负担, 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降低学习效率。

【例6】 (2011年·河北) 在一次实验课上, 各小组同学用在不同地点找来的小石块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小明发现, 相邻小组气体产生的速率比自己小组的快。小明将这一情况报告老师, 老师鼓励他们对此问题共同探究。

提出问题:影响二氧化碳气体产生速率的因素是什么?

作出猜想: (1) 不同地点石块中碳酸钙含量不同;

(2) 所用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同;

(3) 还可能是_________。

设计实验: (1) 验证猜想 (1) 是否成立, 要设计的实验:分别取大小相同、质量相同、________的石块, 加入质量相同、_______的稀盐酸进行实验。

(2) 验证猜想 (2) 是否成立, 对盐酸的要求是_______。

交流讨论:实验中可以通过观察气泡产生的剧烈程度, 粗略地比较反应速率。若要做到精确比较, 应该测量的实验数据是_________。

拓展延伸:上述实验中, 小明采用了控制变量的研究方法。用此方法探究“催化剂对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反应速率的影响”, 需要控制不变的因素有 (答出两点即可) 等_____________。

本题以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可能遇到的现象为素材, 考查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读问题的能力, 考查了学生对实验的理解和对实验方法的科学选择能力。在解题过程中, 学生要理解提出问题—作出猜想—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反思等科学探究的基本程序, 初步体验科学家的探究想法。

本题对教学的启示是:应引导学生善于发现实验、生活中的问题,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总结科学研究的方法。如, 知道怎样运用控制变量的方法做对比实验等。

在冲刺阶段, 大家可适当关注一下社会生活、生产科技中与化学有关的问题, 一定要通过研究近几年本省中考试题, 通过老题新做、试题改编、拓展等方法, 明确中考题型、常见考点和重点, 把握命题的角度、思路等。相信通过大家精心地备考复习, 一定能打好中考这一仗。

篇9:2023年陕西中考复习建议

【关键词】中考英语 试题特点 答题技巧

中考虽然不如高考一般决定学生的命运,但在我国应试教育的制度下仍然对学生的学习生涯有着重要的意义。近年来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我国的中考英语也在一定的程度上进行了必要的改革,本文结合2014年江苏盐城的中考英语试卷来分析一下,近年来中考英语试题的特点以及复习的方法。

一、2014年江苏盐城中考英语试题解读

1.2014年盐城中考英语试题结构。从2014年江苏盐城的英语中考试卷来看,随着新课改的推行中考英语的听力部分被取消了。整套试卷被分成两部分,总分120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部分,共有45题,包括单项选择题、完形填空和阅读理解,占据60分;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部分,共有40题,包括任务型阅读、词汇、翻译句子以及写作,占据60分。总体来说中考英语的分值被降低了,但是任务量仍然是比较充足的。

2.2014年盐城中考英语试题体现的特点。2014年江苏盐城的中考英语试题着重考察了学生对于英语的综合性以及基础性的运用能力。2014年江苏盐城英语中考试题取消了英语听力的考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的英语难度,但是二卷的分值占据了总分值的一半,可见中考英语更加的注重对于英语应用性的考察。江苏盐城2014年的中考英语试卷的难易比较适中,并且设计的结构也比较的严谨,试题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现实,侧重语境的创设,总之2014年江苏盐城的中考英语试题的设计结构还是比较合理的。

二、针对2014年江苏盐城的中考英语试题提出的几点建议

1.选择题部分

(1)选择填空题。选择填空题考查的是学生对于英语的单词、词组以及语法等基础知识的考察。选择填空题的试题设计具有情境性,因此在做这类题目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把握好试题情境中的“有效”信息。例如,2014年江苏盐城的中考英语中有这样一道题。

——does Nancy help the old lady with her housework ?

-About twice a week .

A.How often B .How long C.How much

针对这道题我们在解题的时要仔细的分析语境,有利于我们找到做题的切入点。这道题的关键的一点便是题目的答:About twice a week .明显是对于频率的回答,因此不难知道该题的答案就应该是A .How often 因此对于选择题我们在进行答题的时候一定要分析语境,提取有效信息,找出问题的切入点,这样对于做题就更加的容易了。

因此在我们进行英语填空题方面的复习时一定要注重把握填空题的语句结构以及注意填空题中的有效信息,当然我们的时态以及固定短语等语法方面的问题一定要清晰明确,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不惧怕中考。

(2)完形填空。纵观近几年江苏盐城的中考英语试题我们很容易看到,完形填空题在选材上一般比较的接近生活,短文短小精悍,逻辑性强,并且加强了对于语感、虚词的考察。例如,2014年江苏盐城的中考英语试题的完形填空则是选择了一个趣味性的小故事讲述辩证法这个哲理性的问题,这样既将抽象的哲理问题形象化,同时故事结构的严谨性、逻辑性也比较的适合完形填空。我们在复习完形填空题的时候,要锻炼自己根据上下文分析语境,找出对于选择有提醒作用的词,有时候是近义词,有时候是词组的固定搭配,当然我们也要根据文章的逻辑进行选择。

2.非选择题部分。非选择题部分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于英语的应用能力以及灵活应变的能力。这部分内容具有开放性,答案并不是固定的,因此对于学生应变能力的要求比较高,这部分与现实结合比较密切,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是对于学生应用力的真正考察。

例如,2014年江苏盐城中考英语试题的任务阅读,主要通过指定任务然后对于同一段材料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总结归纳,对于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进行了考察;翻译部分,2014年江苏盐城中考英语试题中的翻译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同时翻译真正的具有现实实用性,是对学生应与运用能力的一种综合考察。

对于非选择题这部分的复习策略是,首先,我们在平时的做题中锻炼自己的审题能力以及读题能力,并且要丰富自己的词汇,尤其是一些比较常见的词汇,并且我们一定要能够熟练的应用。其次,我们要进行基本语法训练,尤其是我们语言要符合英语的习惯,避免漢语式的英语,这样有助于在我们考试的过程中提升印象分。我们在平时的复习中要加强自己的好词好句的积累,掌握答题的技巧。就像我们在翻译句子时不要直译,不要空洞,要有内容,意思要明确,并且要没有明显的语法错误,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复习中多练习,多积累。

最后,我们在平时的英语复习中要养成检查的习惯,检查的内容包括:答题内容是不是完整、拼写是不是有误,时态、词组的搭配是不是恰当等等。中考命题总体来说有着一定的命题规律,因此对于中考学子来说,一定要解读中考试题,从而知己知彼。当然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答题策略、技巧,因此我们在平时的复习中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采用最科学最恰当的复习策略。

参考文献:

[1]黎可.初中英语词汇教学基本方法[J].现代交际.2013(08).

篇10:2023年苏州中考活泼主张作文

“我们去玩啊!”传来的是一阵爽朗的笑声,天是晴的,你看她兴致如此之高,语气里尽是说不出的欢乐,听了之后,大家心就像被喜悦刺上了心头,兴致便也都高了起来,个个争着冲出去。可若这是在下雨天,她亦是如此欢乐地说道:“雨天,是个多么宁静的天气,不妨好好观赏观赏这美景,也是极好的。”那音调就平静如水,可那声音却是动听愉快的,大家原本那烦躁的性情,也变得柔和起来,看向她,那模样却仍是开心的,眼神里似有无数的波荡,雨天在我们的`眼里,似乎也不那么枯燥乏味了。

谁也猜不透她在想什么,她那深邃的眼神里,装的好像都是快乐,有时她也似乎有烦恼,可不过几分钟,她似乎又痊愈了,她爱笑,在笑里就能看出她有多乐观,生性活泼的人都爱笑。她笑时会露出两个小酒窝,很可爱,而那眼神似也在配合着,当她那眼神一闪一闪的时候,笑容很灿烂的时候,她就是在思考着问题,当她那爽朗的笑声从小变大,直到响彻整个房间的时候,她就是想透了一个问题,或者她又解决了问题,她又会一蹦一跳地走出大门,双手敞开着,在拥抱着大自然,只见她踮起脚尖,头昂着,手指尖微翘,另一只脚在草丛里摩擦着,旋转着,裙边抚过青草红花,引来无数彩蝶,她就这样与风舞着,与大自然相拥,无暇的大眼睛在春风里眨着,在余晖里亮着,随即,她放声唱起歌来,歌声是多么愉悦欢乐活泼啊!她总是这样,没有忧愁,无忧无虑,脸正总是伴着明媚的笑容,像那初升的太阳,明媚不忧伤,给世间万物带来满满的正能量,似乎没有什么能够难倒她。

她,便是我的好朋友,她的性情是如此活泼,乐观,在一起玩耍这么多年,这一点却是我永远都学不会的。

试着对悲伤淡然一笑,摇身变为对世界没有怨恨的人,只有情绪,紧紧屏蔽在自己的世界。

上一篇:水泥磨巡检操作规程下一篇:面试常见问题集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