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全县粮食工作总结

2024-05-24

2023年全县粮食工作总结(精选6篇)

篇1:2023年全县粮食工作总结

2013年全县粮食工作总结

2013年,在县委、县政府和上级业务部门的正确领导和指导下,县粮食局以管好粮食流通,保障粮食安全为中心,不断加强机关规范化建设,提高粮食执法和储备管理水平,加快粮食产业发展,扎实推进民生工程,各项粮食工作取得了新成绩。

一、加强储备调控,保障粮食安全

一是加强粮食统计调查。加强社会粮食统计员队伍建设,年初组织全县各乡镇(街道)粮食统计人员进行了业务培训;组织参加市粮食局组织的知识竞赛并获得二等奖;定期督查考核,提高队伍素质,保证了统计工作质量。认真落实国家和省粮食流通统计管理制度,完成了年度社会粮食和食用植物油供需平衡调查工作,扎实开展并按期完成了全县夏秋两季粮食产量调查、城镇12户和农村30户粮食典型点调查、全县粮油加工重点行业产能情况专项调查、粮油企业仓储设施利用情况专项调查,按时完成了全县粮油加工企业、流通企业的月报、季报和年报以及各类粮油企业基本情况年报、粮食企业仓储设施及粮食流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年报等各6大类共60多张报表汇总及统计分析的上报工作,及时准确地掌握了县域内粮食市场、经营企业和粮食物流动态信息。

二是加强粮食市场监测。严格落实市场监测周报和特殊情况下的日报制度,对重点粮油流通加工经营企业收购、批发价格和库存情况进行监控,密切关注粮油市场价格变化趋势,认真对粮食市场形势、价格趋势进行分析和预测,每周上报市场、超市粮油价格及库存,随时掌握粮油价格变化趋势;夏秋粮集中收购时期,每日调度并编制上报粮食收购进度表和价格,及时掌握真实、准确资料,为政府宏观调控提供了可靠依据,为企业经营搞好了指导服务。

三是加强粮食购销储备管理。认真落实国家粮食收购政策,支持、鼓励、引导和规范各类粮食企业、粮食经纪人积极入市收购。加强收购资格管理,目前全县办理收购资格的企业达30家。加强地方储备粮管理,认真落实储备粮“六化”管理,定期加强监督检查,强化仓储安全,确保了库存粮食数量真实、质量完好、储存安全。抓住市场变化有利机遇,完成了政府储备粮4127吨的轮换任务,确保了轮换质量和效益。制定完善地方储备库《经营目标责任制》,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实现了自主经营的新突破。发展储备经济,争取省级及县级配套仓房维修建设资金400万元,计划对仓房、设备、设施进行维修改造,并已做好了各项准备工作。

四是完善粮油应急体系。坚持“合理布局、全面覆盖、平时自营、急时应急”的原则,适应市场变化,在乡镇、街道办新增9家粮食应急供应点,使全县达到应急加工点1家,粮食应急供应点15家。进一步完善粮食安全预警、应急保障机制,9月份与每个应急企业供应点签订了粮食应急供应委托协议书,编制广饶县粮食应急工作手册,提升了粮食应急处置能力。完善军粮供应制度,以半球面粉公司为依托,年内供应粮油6800公斤。

二、加强监督检查,规范粮食流通

一是加强粮食政策宣传。在《粮食流通管理条例》颁布实施9周年之际,县粮食局以“稳市场保供给、强产业促发展”为重点,对《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及其配套政策法规进行集中宣传,收到明显效果。召开了全县粮食流通企业家座谈会,学习政策法规,研究市场走势,交流发展经验,在更高层面上营造了知法守法的大环境。组织5家龙头企业参加全市食品安全周现场宣传,进一步扩大了社会影响。在全县公共节能宣传周期间,发放爱粮节粮宣传材料10000份,普及粮油安全消费知识,增强爱粮节粮和科学消费观念。做好旧办公楼形象提升工程,制作了大型“节粮爱粮”公益广告牌,既美化了环境,又起到了社会宣传的目的。

二是加大专项检查力度。5月份,联合县发改、财政、农发行等部门,对我县政策性粮食和成品粮库存进行全面检查,夯实了宏观调控和粮食安全根基。同时,积极抓好国家粮食收购政策落实情况、政策性粮食销售出库、粮食收购资格、粮食流通统计制度、粮食库存、粮食最低最高库存量以及违规粮油店清理等监督检查,督促企业加强自律和承担社会责任,维护了正常的粮食流通秩序。

三是抓好粮油质量监管。不断落实粮食经营者的质量安全责任,加强粮食收购、储存、运输和政策性粮食购销活动中的粮食质量检验监测与监管,做好地方储备粮储存品质检测和报告工作。同时,按照国家有关加强地方粮食检测能力的要求,依托地方粮食储备库,争取上级扶持资金50万元,建立广饶县粮油检测中心,提高了全县粮油质量监督管理能力。

四是提高粮食执法水平。以“抓队伍、强素质、树形象”活动为主题,积极开展粮食执法效能提升活动。创新执法形式,先后与县工商、质检、卫生部门以及临淄区粮食局建立粮食流通管理工作联系协商及信息共享机制,并争取县工商部门将粮食收购资格证审验纳入工商年审,定期开展联合检查活动,着力提高市场监管效力。将服务寓于监管之中,坚持规范为主、处罚为辅,对于个别经多次督促仍不整改的企业,依法按程序予以行政处罚。年内先后下发《整改通知书》2份,依法查处违反粮食流通统计制度的案件1起,有力地维护了粮食流通市场秩序,保护了粮食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三、突出转型升级,加快产业发展

一是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继续发挥行业指导和服务职能,积极做好新上项目协调调度,引导其适应发展形势,走产业链条化、制造高端化、产品系列化的发展路子。年内指导大川日处理小麦300吨、胜大日处理小麦500吨面粉加工项目的投产达标运营。重点协调推进元灏日处理小麦600吨、飞雪日处理小麦500吨、尚泰3万吨玉米胚芽油等续建和新建项目,指导其严格工程质量管理,加快施工进度。到2013年底,尚泰玉米胚芽油项目已投产运营,元灏、飞雪项目完成车间主体,设备安装基本完成,预计2014年5月投产,进一步壮大我县粮食产业规模。

二是加快推进粮油企业发展。积极争取金融、财税等优惠政策,支持大型粮食经营企业的培育和发展,优化外部环境。加大粮食企业支持和推介力度,指导胜明、胜大及中心等面粉企业通过了省级放心粮油品牌的复核,指导神州面粉、飞雪面粉积极申报全国放心粮油生产示范企业。积极引导粮食加工企业加强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全面推进国际化标准认证工作,不断夯实品牌基础。加强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和培育,积极指导全县粮油企业争创各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不断增强龙头企业示范带动能力。

三是加快推进粮油产业集群建设。县粮食局积极牵头组织,半球、中心、元灏、胜大等7家省级龙头企业作为发起人,并联系县内其他23家面粉、饲料、食用油加工以及购销、仓储企业,成立组建了广饶县粮食行业商会,并召开二次理事会,健全运行机制,制定了发展规划、年度要点和行业公约。年内召开粮油企业家座谈会2次、建立协作关系16家,搭建起了扬长避短、信息互通、合作交流、抱团发展的平台。同时,指导汇通粮食与中粮集团深化合作;指导半球面粉规划了“黄河三角洲粮食物流中心”项目,将进一步增强龙头带动能力。

四、做实民生工程,践行行业宗旨

一是巩固提升放心粮油工程。加强配送制度建设。积极发挥专业配送公司的作用,不断完善配送机制,建立健全配送工作台账,确保供货及时,实现了配送覆盖面的持续扩大。加强放心粮油店监管。健全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规范经营管理,确保粮油质量。严格标准条件,指导金利、广秀、兵圣路3家放心粮油店开展精品店建设,通过市局验收,提升了放心粮油工程的影响力。加大投入,投资3万余元对部分年久失修的粮油店的门牌、货架进行更换,维护放心粮油店形象。强化监督检查。坚持定期检查与随机抽查相结合,对星级放心粮油店实行动态管理,严格考评,确保了商品经营质量。目前我县有4家配送中心,40家示范店,较好地满足了城乡居民的放心粮油供应。

二是加强农户科学储粮管理。积极协调各有关乡镇(街道),在完成3500个农户科学储粮仓发放的基础上,指导农户做好装粮存储工作,并进一步完善各有关手续制度,加强对农户科学储粮仓的使用检查,确保了专仓专用,并顺利通过了省、市粮食局的检查验收。目前,全县已累计推广小康示范仓11500个,已经覆盖了全县所有乡镇及街道办事处,农民科学储粮体系逐步建立健全。同时,积极解决大王代农储粮遗留问题,年内共兑付代存储粮户数206 户,兑付数量94吨,兑付金额21.83万元。

五、解决遗留问题,创优发展环境

一是推进广丰片区拆迁改造。在2012年全面完成公司职工安置的基础上,全力推进片区改造及相关遗留问题处理,取得扎实成效。积极推进职工回迁户安置。依照我县相关政策规定,制定回迁安置方案,分指挥部工作人员分片包干,采取公示方案、登门入户、组织外出考察等方式,积极做好宣传发动工作,赢得职工的理解和支持,于5月初完成了职工回迁安置协议签订工作。推进片区拆迁。组织专业队伍,按照理顺一片、拆除一片的原则,确保安全,确保进度,整个厂区和宿舍区拆迁于5月底前全面完成。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渤海房地产公司9月竞得该地块土地使用权后,积极协助办理土地和渤海华府小区规划、环评、安评等手续并顺利开工。该房地产项目计划今年年底完成主体工程。妥善处理遗留问题。坚持执行政策和维护职工利益相结合,妥善解决了涉军、伤残、内退、改制后入厂等不同群体诉求的遗留问题。同时,争取县政府召开专题会议,自9月全面铺开原广丰职工户籍、计生关系转移工作。加强与相关乡镇(街道)、计生、公安部门的沟通和协调,解决难点问题,加大推进力度。目前,计生转移已完成80%,户籍转移已完成70%。

二是启动半球集团改制。为了全面深化改革,鼓励企业自主经营、加快发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激发企业的内部活力和发展后劲。在报经县政府同意并批准半球集团改制的基础上,成立了由分管县长任组长,粮食、发改、工商、财政、审计等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的领导小组。经过积极协商,半球集团于12月中旬召开董事会议,依法形成了集团改制的决议。领导小组成员通过深入调研、现场指导、个别谈访等方式,在确保企业职工稳定,正常生产经营的基础上,启动并积极推进半球集团改制工作。

三是完成老办公楼拆迁及相关工作。按照县政府和城建指挥部统一部署,我局承担老办公楼及其附属设施拆迁工作。鉴于县局机关与沿街房、后院住户共用总水表、总电表以及用水用电管网老化的实际,为保证居民正常营业和生活,积极组织水电改造,于7月底前完成,确保了按期拆迁。期间,相关人员盯上靠上,联系并借用了县水利局变压器,围绕与电力部门关系协调、完善水电管理交接等方面,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彻底解决了遗留问题。同时,加强良苑小区物业管理。原物业公司在8月份因物业收费偏低、入不敷出而撤出后,一方面积极联系新公司,由其全盘接收良苑小区管理包括水电费收缴,一方面通过座谈会、走访住户代表等方式,协商适度提高物业费,同时对年久失修的用水主管道进行改造,征得了住户的理解和支持。盛泰物业公司于10月初正式入驻,既方便了居民生活,又解决了遗留问题。

六、加强机关建设,凝聚发展合力

一是加强机关规范化管理。为加强队伍建设,把加强学习型机关建设与创建“为耕者谋利,为食者造福”服务品牌结合起来,调动了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了推动科学发展的境界和能力。年初制定《全县粮食流通工作要点》,并以《关于对重点工作任务进行立项督查的通知》形式,将工作任务分解到班子成员、责任股室和具体责任人,加大督查考核力度,促使了各项任务整体推进、顺利完成。不断加强机构编制规范化、精细化管理,明确业务工作目标,不断提高粮食流通管理服务效率,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进一步修订完善党务、政务、事务等方面的规章制度,严格按制度办事,规范了机关运作,特别是入驻乐安大厦以来,修订并认真落实了考勤、工作纪律、业务接待、车辆管理等制度,提高了工作效率,树立了良好形象。加强文字综合工作,年内共完成总结、汇报、典型等材料30余篇,促进了党委决策的落实。加强文件管理、保密和档案工作,健全并认真落实各项管理制度,确保了传递及时,运转高效,安全保密。劳动人事管理规范有序,各项政策落实到位,切实维护了机关人员和老干部的切身利益。做好信息调研工作,围绕上级领导和社会关注的问题、事业发展中遇到的难题搞调研,被县委、县政府和市粮食局采用信息20余篇,其中广丰片区改造、大王代农储粮兑付以及粮食产业发展以重头稿件刊发,赢得了县领导对粮食工作的重视和支持。车辆管理、会务组织以及各类临时性工作规范有序、务实高效,促进了机关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是加强党的建设。抓好党建基层基础工作,因管理机构调整,调整充实了半球面粉公司党总支构成,因企业解散,撤销了广丰食品公司党支部;严格标准和程序,年内发展党员1名、转正2名;同时,完善活动阵地,健全党建制度,增强了党组织活力。以创建“红旗党支部”为抓手,深入开展“党员双诺双评双争”、党员责任区、创先争优、领导干部下基层、党员联户解困等活动,引导党员在各自岗位上创先争优,充分发挥了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认真抓好第一书记驻村工作,投资4.5万多元,帮助李鹊镇沟头村修路、安装路灯、添置文体器材,受到村民欢迎。按照县委部署,两名领导同志积极做好驻企联系工作,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帮助元灏面粉、胜大粮油理清发展规划,围绕项目规划、扩大融资、争取扶持政策等方面做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重视和加强老干部工作,认真落实各项政策,确保老干部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九九重阳节”,组织离退休人员进行了外出参观考察,赢得了老干部对粮食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党政工青妇要按照上级要求,齐抓共管,深入开展好“青年文明号”、“巾帼建功”、“红旗团委”等创建活动,创出了特色和亮点,提升了粮食行业整体形象。

三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认真抓好《廉政准则》和中央“八项规定”的学习,深入开展“恪守从政道德,保持党的纯洁性”、“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等主题实践活动,提高了党员干部的廉洁自律意识。实行党务、政务、财务公开,充分利用政务网站、集中公开栏等形式,将粮食局主要职能、班子分工及办事程序等进行全面公开,重要时事及时公开,使权利透明公开运行,诚心接受全社会监督。围绕干部职工关心的人事任免、项目建设、大额费用开支、考核奖惩等热点和敏感问题,按照廉政风险防控机制,认真加强监督管理,赢得了干部职工信赖。认真执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各项规定,督促班子成员定期报告个人重大事项,在办公场所、个人住房、子女婚嫁、会员卡持有、中午禁酒令以及公车私用等方面未发生违规现象;依法清理机关干部在企业兼职工作。我们注重从源头抓起,推进行风政风建设。主要领导带头严格执行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并管好班子,带好队伍,营造了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一年来,粮食局未发生任何违规违纪行为,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进一步增强了队伍凝聚力和向心力。

四是加强财务审计工作。加强财务管理,强化廉政意识、节约意识,严格执行重大支出集体研究,规范财务支出;认真做好财务预算、无偿资金引进、各类费用收缴发放、广丰片区改造、老办公楼水电改造资金管理以及财务报表工作,提高了财务管理水平。

五是加强综治、信访和计生工作。严格落实综合治理、安全生产、信访稳定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加强督促检查,确保了行业安全生产无事故;积极主动帮助基层解决好职工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维护职工权益,避免了越级上访事件的发生,确保了行业整体稳定,营造了团结、实干、创新、争先的工作环境。

篇2:2023年全县粮食工作总结

2012年,全县粮食工作的要求: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及中央、省、市、县经济工作会议和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紧紧围绕保障粮食安全这一中心任务,解放思想,创新观念,狠抓作风建设,努力实现粮食“宏观调控、流通执法、产业发展”的新突破。全面完成上级党委、政府赋予的各项工作任务,为全县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做出突出贡献。

主要工作目标:

1、认真执行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2012年,全县国有粮食购销企业计划:粮食收购30000—40000吨,销售40000吨,确保种粮农民利益;

2、严格落实制度,确保地方储备10000吨地方储备粮、170吨地方储备植物油安全。

3、大力推进农户科学储粮工程,计划发放新型储粮装具1500套;

3、积极筹措资金,有效地改善全县粮油仓储条件;

4、切实加强粮食市场监督检查,切实维护粮食流通秩序,力争完成粮食规范化执法示范县的创建任务;

5、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完成县政府下达的600万元招商引资任务;

6、大力推进放心粮油进社区、进农村活动,完成3—5家粮油超市(店)挂牌经营。

主要工作措施:

一、切实保障粮食安全,进一步提高粮食宏观调控能力1

巩固和完善粮食宏观调控体系,不断加强储备粮食管理,进一步提高储备粮管理水平,确保储备数量真实、质量完好。一是不断提高粮食应急保障能力。进一步完善《**县粮食应急预案》。6月份,组织应急保障企业和应急供应企业进行粮食应急演练,全面检查应急协调处置能力和应急保障能力;不断优化储备粮布局和品种结构,充实成品粮油应急库存。二是努力掌握调控粮源。充分发挥国有粮食企业主渠道作用,认真落实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抓好粮食收购,保护种粮农民利益。大力发展订单粮食,积极推广鲁王、美晶、丰谷订单农业经验。三是切实做好军粮供应保障工作。完善军粮供应机制,加强军供粮油质量监管,严防不合格的粮油副食品流入军营,确保供应部队粮油质量安全。四是进一步加强社会粮食统计工作。加强对企业落实国有粮食收购政策的监督检查,加强对企业统计基本数据信息的报送、台帐的设立等情况的监督检查;凡从事粮食收购、加工、销售的经营者,严格执行最高、最低库存制度,按照规定核定粮食经营者最高和最低粮食库存数量,切实承担社会责任。五是切实改善仓储条件。进一步加大仓储设施投入,确保安全储存,进一步提高我县粮油仓储管理的整体水平。六是加快全县粮食信息化建设步伐。按照省、市粮食局关于加快粮食信息化建设的相关要求,充分借鉴其他县区的粮食信息化建设经验,积极争取财政支持,制定可行的工作方案,采取积极地工作态度,力争年内完成我县粮食信息化建设任务,进一步提高我县粮食信息化管理水平。

二、完善流通执法,进一步规范粮食市场流通秩序

认真贯彻《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加强对粮食市场的监管执法,提高依法管粮水平,切实履行面向社会管理粮食流通职责。一是加大法律法规宣传力度,提升粮食法律法规知晓度。利用《粮食流通管理条例》颁布实施七周年等时机,通过座谈会、宣传车、宣传站点、悬挂条幅、张贴标语等方式,大造宣传声势,进一步提升民众对粮食法律法规的知识度。二是加强粮食行政执法体系建设。加强粮食收购资格许可、粮食流通监督检查等行政执法人员的教育培训,建立健全粮食行政执法责任制,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提高行政执法水平,积极探索企业守法经营信用等级管理制度,实施动态管理,不断提高监管实效。三是加强粮食收购资格审核认定工作。严格按照准入程序、实行一站式服务,按时承诺时限,努力做好许可证的审核、认定工作。四是不断加大粮食市场监管力度。严厉打击无证经营、扰乱粮食市场的违法行为,依法开展对最低收购价、临时收购资格、代储资格、质量安全等专项检查,加大涉粮案件的查处力度,维护粮食市场秩序;大力开展粮食规范化执法示范县创建活动,进一步提高粮食行政执法整体水平。

三、推进产业发展,进一步提升粮食产业经营水平健全完善粮食产业化发展体系,进一步提升粮油产业化发展水平,创新思路,坚持以市场为导向,采取各种方式,加快粮油产业化发展。一是加快推进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内部产权制度改革。整合国有粮食购销企业资源,优化布局结构,寻求多元化投资主体,实施资产重组,充分利用粮食购销企业人力、物力资源,组建粮食物流服务行业,打造新型国有

粮食企业集团。二是进一步壮大全县粮食产业。充分利用国家相关政策,大力指导支持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扶持培育粮油加工企业不断做大做强,努力促进现有龙头企业向更高层次迈进,充分发挥鲁王、美晶、群星、丰谷粮食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进一步提升我县粮油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三是大力发展粮油精深加工。按照《**县十二五粮油发展规划》,积极引导企业广泛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不断提高粮油产品科技含量,进一步提高企业产品市场的占有率。2012年力争使我县粮油加工企业工业产值同比增长9%。

四、健全监管机制,进一步加强粮食质量安全监管 粮油产品质量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关系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一是高度重视粮食质量安全。全面贯彻《食品安全法》,以储备粮和政策性用粮为重点,进一步强化原粮流通环节的监督管理。二是确保粮油产品质量安全。加大监督检查执法力度,对已获得各级“放心粮油”称号的产品定期进行抽检,确保全县“放心粮油”产品名副其实;不断加大粮油新产品市场的监管力度,坚决查处不合格的粮油产品,让广大人民群众放心、满意。三是切实加强原粮质量安全监管。严格贯彻落实《粮食质量监管实施办法》,依法履行对粮食收购、储存、运输和政策性用粮购销活动中粮食质量及原粮卫生的监管职责,确保进出我县的粮食达到国家规定的质量要求。

五、强化为民服务意识,进一步提高保障改善民生的能力

积极开展服务新农村建设和“放心粮油”进农村、进社

区活动,大力实施“放心粮油”工程和“居民厨房”工程建设,满足广大人民群众需求,全力服务社会。一是大力推进农户“科学储粮”工程。认真做好1500套新型储粮装具的推广工作,搞好技术指导和服务,解决农户储粮难的问题,全面提升我县安全储粮水平。二是积极创建“放心粮油”示范店。不断加大对现有社区粮油超市和连锁店的规范化管理,进一步扩大社区、农村“放心粮油”店数量,今年创办3-5家“放心粮油”示范店,提升我县粮油经营的质量品质。三是加快城镇“居民厨房”工程建设步伐。从思想上高度重视这项利民、惠民工程,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观念,采取多种经营形式和方式,不断加快“居民厨房”工程建设步伐。今年力争创办3-5家食品快餐店。四是积极争取粮食财政专项资金。按照国家、省、市文件的精神,协调专项资金用于物流、放心粮油、居民厨房工程建设。

六、多措并举,进一步抓好招商引资工作

继续坚定不移地把招商引资作为要务之要务,中心之中心,重点之重点,抓紧抓实,坚持全系统招商不动摇,层层落实责任制,保护好、调动好全系统招商引资的积极性。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招商相结合、以商招商相结合、日常招商和重点招商相结合,外资内资并重。进一步优化招商理念,创新招商机制,理清思路,突出重点,落实招商政策,扩大对外宣传,拓宽招商引资渠道,实现招商引资的新突破。

七、加强机关作风建设,进一步落实好廉政建设责任制 一是以科学发展观引领县局机关作风建设,以加强行政效能建设、优化发展环境为重点,着力解决制约科学发展、影响行政效能、破坏发展环境和群众反映强烈的党风政风行风方面的突出问题,使机关服务发展的理念进一步强化,行政效率进一步提高,行政行为进一步规范,作风建设长效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二是严格按照“三个从严”的要求,切实抓好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领导干部进一步适应粮食工作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提高履行岗位职责、管理粮食经济的水平。三是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认真贯彻上级党风廉政建设规定,强化制度落实,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廉政责任体系,建设廉政、勤政、高效机关。四是切实做好机关办公楼建设。进一步改善办公室环境,建立粮食信息化管理制度,提升运用现代化技术管理粮食的能力,为创建粮食规范化执法示范县打下坚实基础。

**县粮食局

篇3:2023年全县粮食工作总结

1 楚州区水稻生产概况

2010年全区水稻种植面积6.57万hm2, 品种以武育粳3号、淮稻5号、徐稻3号、徐稻5号、武运粳21号等为主。根据调查统计, 武育粳3号2.67万hm2左右、淮稻5号1.67万hm2左右、徐稻系列6 666.67 hm2左右、武运粳21号3 333.33 hm2左右、其他小品种共1.23万hm2左右。主体品种面积在5.33万hm2左右, 占水稻总面积81.2%以上, 其他如淮稻系列、阳光200、镇稻99、连粳6号、盐粳187、糯稻等小品种种植面积占水稻总面积近18.8%。水稻种植方式以直播稻、机插秧、手栽秧、抛秧为主, 尽管采取严格的控制措施, 引导农民放弃直播稻技术, 但受种种因素影响, 直播稻面积仍然较大, 其中:直播稻种植面积在2.93万hm2左右、机插秧2.00万hm2、手栽秧1.53万hm2、抛秧1 000 hm2。全区直播稻大面积播种期集中在6月17—20日, 机插稻及移栽稻栽插在6月24日基本结束。

2 项目实施进展情况

2.1“三区一方”建设

该项目在楚州区生产条件好、技术力量强的渠南及运西片17乡镇实施, 实施规模为3.67万hm2, 并分别在泾口镇泾口村、溪河镇大车村、车桥镇受河村、上河镇谭庄村、博里镇南头村、马甸镇卫东村、南闸镇林南村各建立1个千亩丰产示范方。

2.2 丰产高效技术应用

一是选用高产优质水稻品种[1,2]。2010年项目区在水稻品种选用上, 重点选用武育粳3号、淮稻5号、徐稻3号、徐稻5号、武运粳21号等高产优质水稻品种, 并以丰产科技工程、水稻高产增效创建等项目为载体, 强化主体品种推广, 提高实施区良种统一化水平。据统计, 项目实施区主体品种武育粳3号、淮稻5号、徐稻3号、徐稻5号推广面积达4万hm2, 千亩丰产方基本上做到一方一品。二是强化主推技术示范与应用[3]。在系统总结前几年项目实施所取得的成果基础上, 围绕精确定量栽培理论, 进一步明确2010年项目实施的“四项主推技术”, 即“水稻肥床旱育稀植技术”、“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水稻精确施肥技术”和“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该4项主推技术在项目中得到较好的应用, 为2010年项目实现预期目标奠定了良好的技术基础。三是示范推广麦草全量还田技术。近年来, 麦草全量还田技术在楚州区得到较快推广, 取得了较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2010年楚州区继续将麦草全量还田技术列为重大农业推广技术, 对项目区提出明确的指标和要求, 并广泛建立示范方, 促进了项目区麦草全量还田稻作技术的推广力度, 项目实施区2010年麦草全量还田技术推广面积6 666.67 hm2, 占10.2%。

2.3 项目区产量形势

目前, 水稻长势平衡, 病虫害轻, 熟相好, 如果后期没有大的灾害性天气与病虫害发生, 2010年项目区水稻有望获得比2009年好的收成。据9月28日测产统计, 项目区产量结构为:有效穗为357万穗/hm2, 每穗总粒数为113.6粒, 结实率为92%, 预计千粒重为27 g, 理论产量10.07 t/hm2, 预期产量为9.42 t/hm2, 较项目实施前3年平均产量8.25 t/hm2增1.17 t/hm2, 增幅达14.2%;6个千亩丰产示范方理论产量为10.42 t/hm2, 预期产量为9.90 t/hm2。

3 主要经验做法

3.1 健全组织, 保障项目顺利实施

一是成立项目行政管理小组和项目技术培训与指导小组[4]。项目行政管理小组主要职责为项目行政管理、组织实施、工作协调、人员调配、检查监督、经费使用监管等, 以充分发挥部门合作、上下合作的联合优势效应;项目技术培训与指导小组主要职责为项目技术培训与指导, 同时搞好新品种、新肥药、新技术的试验示范与推广工作, 以促进大面积平衡增产。二是不间断对项目区进行检查指导, 确保按项目要求实施。

3.2 制定技术规程, 提高技术到位率

根据区域气候特点及所推广主体品种的品种特性, 分别制定丰产高效精确定量栽培技术操作规程, 在技术操作规程中做到精确定量, 即目标产量定量, 产量超过9.75 t/hm2;各类育秧方式的壮秧指标、栽插密度和基本苗定量;全生育期氮、磷、钾总量和运筹方法定量;各生育期群体动态指标与促控措施定量;各期的水浆管理与病虫害防治标准定量。并简化成模式图的形式分发给项目区农户, 从而提高各项丰产高效精确定量栽培技术到位率, 促进大面积平衡增产。

3.3 抓培训与指导, 促平衡增产

为充分挖掘丰产高效栽培技术推广应用的广度和深度, 突出抓好科技培训与指导工作, 2010年5月初组织了8个小组的讲师团, 在全区各乡镇开展各种形式的技术培训, 广泛宣传直播稻生产的风险与危害、宣传机插秧与旱育秧技术优势, 引导农民积极使用机插秧与旱育秧等高产稳产主推技术。在水稻生长期间, 由区农业局技术人员根据水稻生育进程, 对项目实施乡镇农技人员和科技示范户进行苗情诊断、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技术辅导, 2010年共举办培训10期, 每期参会人数均达到150人以上, 年累计参加人数达到1 500余人次。此外, 项目区乡镇农技人员还对该乡镇项目区村组干部、种田大户、科技示范户和千亩示范方所涉及的农户进行技术培训和辅导, 共举办5期培训, 每次培训人数达到100余人次, 17个项目乡镇共培训8 500余人次, 区、乡2级年度累计培训人数达到10 000余人次。

3.4 严格管理, 层层落实责任

依据各乡镇实际情况, 分解落实项目实施任务及技术推广指标, 根据项目实施进度, 分阶段验收考核。同时还要加强与省、市业务部门及科研院校的联系, 为项目实施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4 存在的问题

自2010年项目实施以来, 尽管做了大量的工作, 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突出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项目资金仍然不足。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项目是一项比较大的系统工程, 其实施时间长、面积大、任务重。在项目实施过程中, 试验、示范及培训等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而目前的资金还不能完全满足项目实施的需要;二是个别千亩丰产示范方虽主体品种突出, 但未能做到一方一品;三是尽管采取多种措施严格控制直播稻的盲目发展, 但种植面积仍然较大, 部分农户管理粗放、配套技术不到位, 不利于项目实施区平衡增产;四是由于机手技术或服务不到位, 导致部分田块机插秧苗素质差, 机插稻育插质量不高, 田间有缺行、缺苗现象, 造成基本苗不足, 影响成穗数, 不利于项目实施区平衡增产;五是乡镇农技推广体系有待加强[5,6,7,8]。乡镇农技推广人员偏少, 同时由于农业项目多注重社会效益, 缺乏足够的推广费用, 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投身项目的积极性不高。

摘要:总结了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项目楚州辐射区2010年实施进展, 以及主要的经验做法和存在的问题, 以为项目实施提供参考。

关键词: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楚州辐射区,实施进展,2010年

参考文献

[1]孙良忠, 荣志刚, 艾红菊, 等.粮食丰产科技工程辐射区夏玉米高产创建示范方技术总结[J].现代农业科技, 2008 (23) :234.

[2]孙良忠, 艾红菊, 张智中, 等.粮食丰产科技工程辐射区夏玉米创高产技术[J].河北农业科技, 2008 (23) :9.

[3]张鸿.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J].四川农业科技, 2008 (11) :22-23.

[4]董文.实施粮食丰产科技工程保障我国粮食安全[J].作物杂志, 2008 (4) :23-25.

[5]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湖南专项成效显著[J].中国农村科技, 2009 (8) :15.

[6]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项目取得新突破[J].科技致富向导, 2007 (12) :8.

[7]郑桂茹, 张月辰, 甄文超.河北省“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技术推广实践及效果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 2006, 22 (6) :522-525.

篇4:2023年全县粮食工作总结

1.项目实施概况

1.1项目实施的地点和规模 今年汪清县按照省农委分配的任务,安排2个水稻、3个大豆、1个玉米6个万亩示范田。按照州农委分配的任务安排水稻、大豆、玉米3个百亩高产攻关竞赛田。水稻万亩示范田分别建设在百草沟镇和大兴沟镇,共涉及15村,851户农户,面积20113.87亩;大豆万亩示范田分别建设在汪清镇、春阳镇和罗子沟镇,共涉及19村,360户农户,面积30185亩;玉米万亩示范田建设在东光镇,涉及6村,196户农户,面积10051亩。在我县开展的6个万亩示范方共涉及40村,1407户,60349.87亩。按省农委的要求,我们在攻关竞赛田内开展了农户之间的竞赛和比拼,共涉及3个村,30户农户,面积473.5亩。

1.2种植品种及关键技术 根据汪清县的气候条件、土壤基础和生产条件,选择增产潜力大、抗逆性强、适合各乡镇种植的优良品种,水稻主推品种:东稻4号、松辽6号、松粳6号、吉农大37、五优稻3;大豆主推品种:黑农51、垦鉴43、黑农48、合丰55、黑河38;玉米主推品种:吉单519、龙单13、牡单9、垦单22。示范区按照“统一技术规程、统一品种、统一播种、统一管理、统一机械收获”的要求,集成采用配套技术。水稻集成推广技术:根据品种特性,因地制宜确定最佳播种期,培育壮秧,机械旋耕、耢耙,大力推广水稻机械化插秧,坚持测土配方施肥,重施底肥,增施有机肥,早施分蘖肥,适当追肥和喷施叶面肥及植物生长调节剂,综合防治病虫草害。大豆集成推广技术:重点示范推广高油、高蛋白品种。采用机械翻耕、打垄,机械精量播种。配方施肥,增施有机肥,合理施用叶面肥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玉米集成推广技术:选择示范耐密品种,适时早播,合理密植。机械翻耙、起垄、机械播种。增施有机肥、测土配方施用化肥,适时喷施叶面肥有、植物生长调节剂。病虫草害综合防治。

2.具体做法

2.1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由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县农业、财政等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粮油高产创建活动领导小组,加强高产创建的指挥和协调。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该项工作的组织协调。同时,成立技术指导小组,负责技术培训、技术指导、技术示范、检查验收、总结交流等具体工作。

2.2制定实施方案,明确工作目标 根据省、州农委对高产创建工作的安排与部署,结合汪清县生产实际,县农业局、财政局联合制定印发了《汪清县2013年粮食高产创建活动实施方案》,明确了工作目标、细化了工作技术措施。

2.3落实相关补助措施 依托种植大户开展高产创建,对万亩示范方内的种粮大户开展深松深耕、旋耕镇压、机械播插等专业化服务给予补助,起到较好的典型样板作用,提升产业化经营水平。

2.4认真组织高产竞赛活动,做好验收工作 以推广高产优质品种和先进技术为突破口,以评比奖励为手段,组织种粮大户、示范户开展玉米、水稻、大豆高产竞赛活动,对参与竞赛的农户开展技术指导,并根据实施方案措施,组织农技人员对竞赛农户进行测产验收,对活动中产量高成绩突出、辐射带动能力好的农户给予了表彰奖励。

2.5加强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项目资金严格按照省、州农委要求,做到专款专用。今年全县6个万亩示范田共安排项目资金96万元,其中,用于物化补贴46.08万元;高产创建竞赛奖励资金1.92万元;对示范田内的种粮大户机耕补助费用40.8万元;农技人员推广服务费用2.4万元;高产创建信息印刷等费用4.8万元。

2.6规范管理,建立健全活动档案 每个示范片设立标牌,注明创建单位、工作责任、产量目标、品种名称、技术要点,标明万亩示范片位置、涉及村组、编号、田块面积等。要把粮食高产创建活动的文件、工作方案、技术集成方案、示范农户信息、工作记录、作物长势分析、测产结果、工作总结等及时建档立案,为项目督查、考核、验收提供依据。

3.项目取得的成效

通过玉米、水稻、大豆高产创建的实施,不仅全面带动项目镇作物生产上了新的台阶,而且对全县玉米、水稻、大豆稳产增产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根据多点测产、实际收获以及农户走访调查,并经过专家组验收,今年,百草沟镇水稻万亩示范田平均亩产达到了476.7公斤,比项目区2012年新增总产0.03万吨;大兴沟镇水稻万亩示范田平均亩产达到了419.9公斤,比项目区2012年新增总产0.02万吨;东光镇玉米万亩示范田平均亩产达到了619.9公斤,比项目区2012年新增总产0.15万吨;春阳镇大豆万亩示范田平均亩产达到了170.1公斤,比项目区2012年新增总产0.02万吨,增产幅度明显,从而促进了全县玉米、水稻、大豆大面积增产丰收。

篇5:2023年全县粮食工作总结

_年10月17日(本周五)

五、活动主持

韩威 李珂涵

六、活动议程

1、认一认,请4位同学认一认图片中的粮食作物(玉米、水稻、麦子、土豆),并作简单介绍。

2、讲一讲,请3位同学分别讲讲“粮食日的由来”、“粮食的作用”以及“名人爱惜粮食的故事”。

篇6:2023年全县粮食工作总结

今年来,我县坚持以关于乡村振兴的重要论述为指引,把乡村振兴作为“一把手”工程,全力以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做好有效衔接工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开好局起好步奠定扎实基础。

一、工作成效。

准确把握*阶段*要求,努力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坚持精准施策,守住防止规模性致贫返贫底线。制定《*县关于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的实施方案》和《*县防返贫监测与帮扶管理平台使用管理办法(试行)》等文件。严格按照程序和标准,开展监测对象识别和风险消除工作,做到应纳尽纳。*年我县*识别监测对象*户*人,消除风险监测对象共*户*人,截至目前,我县有脱贫对象*户*人,监测对象*户*人(其中已消除风险监测对象*户*人,未消除风险监测对象*户*人)。所有监测对象均已安排有能力的干部进行结对帮扶,并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原则,均采取针对性帮扶措施,无一户一人发生致贫返贫。

持续巩固“两不愁三保障”和安全饮水成果,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一是社会兜底应保尽保、应兜尽兜。全县*增农村低保对象*户*人,取消低保对象*余人,*-*月累计发放农村低保金*万元、特困供养金*万元,落实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助*万元。投入*万余元,为特困人员购买住院期间护理保险,投入*万元,为全县城乡户籍人口购买精准防贫综合保险,进一步增强了困难群众抗风险能力。*%落实好*名留守儿童照护责任。

二是基本医疗保障全覆盖。

困难群众财政全额资助参合率达*%,家庭医生签约率达*%,慢性病规范管理及大病专项救治率达*%。继续实施县城内定点医疗机构“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信息化结算,结算各项补偿资金*万元,县域内住院补偿*人,补偿金额*万元,县域内就诊率达*%。

三是义务教育保障“一个不漏”。

为*名残障、精神疾病等适龄儿童开展送教上门,实现无一个符合入学条件的学生失学辍学。落实国家教育资助政策,义务教育阶段“五类”学生做到应补尽补,落实各类学生补助资金*万元。

四是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有力。

突出搬迁后“稳得住”这条主线,对集中安置区实行社区化管理,改善安置区基础设施,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户易地扶贫搬迁户不动产权证全部办理完毕,*人享受低保等社会保障政策;完成搬迁群众技能培训*余人,开发就业帮扶特岗*个,消除“零就业”家庭;大力鼓励支持自主创业,*搬迁户自主创业*户*人,通过*西地区开发产业发展项目*个,搬迁户就业*人,年增收*万余元,依托合作社入股分红形式,达到产业帮扶全覆盖,易地扶贫搬迁户增收稳定,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

五是住房安全保障“应改尽改”。

组织人员对监测户住房状况进行全覆盖鉴定,经过筛选审核,按照应改尽改的原则,*年全县危房改造共*户,其中监测户*户,已经全部完工。

六是农村安全饮水有保障。

投资*万元完成*处农村供水保障工程,改善农村*人供水问题,投入*万元用于“*·*”洪灾水毁饮水工程恢复建设。加强安饮工程管护,各乡镇、村均成立供水机构,明确专人管护及收缴水费等,农村安全饮水保障率*%,农村自来水普及率*%。

拓宽增收渠道,群众收入持续增加。脱贫群众人均纯收入从*年的*元/年·人,增长到*年的*元/年·人,增幅为*%。一是产业帮扶促增收。*-*年,省重点产业扶贫项目资金共计*万元,帮扶人口共*人,分红*万元。全年*增小额贷款*户*万元,实现应贷尽贷,贷款不良率高于贷款银行机构各项贷款不良率目标控制在*个百分点。二是农村电商促增收,今年来通过网络媒体、自媒体、短视频等渠道进行宣传造势,完成农产品上行交易额*亿元。三是就业帮扶促增收。继续完善信息平台建设,实现就业服务平台全面覆盖,并为每个村、社区配备一名劳务协管员;落实“*”就业帮扶工作,实现脱贫人口转移就业*人,同比增长*%。*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培训城乡各类劳动者*人、脱贫人口*人。开发就业岗位*个,农村公益性岗位数量*个,实现“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

积极推进产业振兴,乡村产业态势良好。稳定粮食生产方面,完成粮食播种面积*万亩,粮食总产*万吨,完成*年*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正全力推进*年*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优质*猪工程方面,制定了工作方案,强化了疫情管控,现有年出栏*头以上生猪养殖场*家,前三季度,全县生猪存栏*万头,出栏*万头,预计*月底全县生猪存栏可达*万头。千亿产业方面,强化政策落实,安排特色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万元,净增规模以上企业*家,全产业链产值*亿元,增长*%。

六大强农行动方面,刺葡萄是省“一县一特”农产品,*增云顶黄金贡柚等*个绿色食品;*增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家,申报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农机专业合作社*家、家庭农场*家,创办省级最佳家庭农场*家,*镇成功申报省级特色产业强镇;完成上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园省级示范园建设,争创培育省级示范园*个、市级特色产业示范园*个、县级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园*个;全年开展农民素质教育培训*余人次,培训农村实用人才*余人;建成供粤港澳大湾区优质农副产品供应基地*个,认证产品*个,面积*亩。

不断健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人民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一是高质量推进“四好农村公路”建设。投入*万元,完成旅游路、资源产业路*公里,农村公路安防工程*公里,加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管养总里程*公里,今年投入*万元对*公里农村公路进行了管养,通过县级质检,我县优良路率达*%。二是积极开展乡村治理。做好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三项清单”落实工作,实施农民维权减负行动。加强乡镇、村(社区)应急能力建设,目前全县*个乡镇均按“六有”要求成立了“社会治安和应急管理办公室”,*个村(社区)按“三有”要求成立了“应急站”。全县*个村(社区)均成立村民理事会,完成村规民约法制审核备案,积极探索开展以村民小组或自然村为自治单元的“微自治”,创*推广“雪亮村庄”三方共建共治共享模式建设,*村被认定为国家乡村治理示范村,*建村已申报创建全省乡村治理示范村;三是全力提升文教卫等公共服务水平。建立健全文化站、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向公众开放运行制度,经常性向公众免费开放活动场所和提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投入*万元用于改善学校办学条件;每个乡镇配备*所标准化乡镇卫生院和*名全科医生,每个行政村配备*所标准化村卫生室和*名合格村医,*所建制镇卫生院均按照标准建设中医馆,均能正常开展中医服务;有*个村(居)建立了互助型养老服务机构,农村互助养老服务设施村(社区)覆盖率达到*%。四是有力推动乡风文明建设。积极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工作,在全域开展文明村镇创建工作,目前我县共有县级以上文明村*个,其中县级文明村*个,市级文明村*个,省级文明村*个,全国文明村*个;有市级文明镇*个,县级以上文明镇*个。

深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村集体经济实力全面增强。积极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回头看”工作,对全县村集体资产进行清查核实,摸清集体资产家底,建立健全集体资产登记、保管、使用、处置等制度;全县*个行政村建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其中*个行政村建立农村集体经济合作社、*个村建立了农村股份合作经济合作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挂牌、登记赋码及颁证率达到*%,村级“三资”管理系统平台初步建立;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档案整理、立卷、归档和移交任务完成率*%。实施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五个十”工程,全面增强村集体经济整体实力,截至目前,全县*个行政村村集体经济收入均高于*万元,无村集体经济薄弱村。

切实强化统筹管理,项目资金使用规范安全。一是统筹整合涉农资金,制定《*县*年财政涉农资金统筹整合调整方案》。整合涉农资金*万元,资金分配额度*%,实际支出进度*%;二是加强扶贫项目资产资金后续管理。制定《*县扶贫项目资产资金后续管理办法(试行)》,对*年以来所实施的扶贫项目分类建好资产台账,明确项目资产的权属,资产管护责任人,管护责任单位及资产的收益分配等。经清查摸底,*至*年我县扶贫项目资产共计*亿元,其中公益类资产*亿元,经营类资产*亿元,到户类资产*亿元,确权比例为*%,已经按要求全部录入全国防返贫监测系统。三是抓好项目库管理。制定*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项目库,入库项目*个,总投资*万元,入库储备资金量和去年同期相比,增幅*%。*年计划入库项目*个,总投资*万元,储备资金量同*年比,增幅达*%。

深入开展“四美”共建,人居环境更加优美。制定《*县*-*年城乡人居环境“四美”共建实施方案》《*县农村人居环境“十治”专项行动方案》等文件,落实*万元经费保障,全面推进美丽县城、美丽集镇、美丽乡村、美丽园区“四美”共建行动,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扎实开展治废、治水、治厕、治房、治路、治气、治土、治牌、治赌、治陋“十治”行动。全县农作物秸秆利用率、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以上,规模养殖场设施装备配套率*%。实行农村生活垃圾集运的行政村达*%。建立集中式、分散式等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或纳入城镇污水管网行政村达*%,农村生活污水乱排乱放管控村达*%。完成农村户厕改造*座,无害化卫生厕所基本普及。积极开展“美丽乡村”示范创建行动,*建镇被列入省级全域美丽乡村示范创建镇,*镇塔灯田村、*建镇黑禾田村被列入省级美丽乡村示范创建村、*镇大松坡村被列入省级特色精品创建村。

三、主要做法。

科学精准谋划部署。研究制定了《*县*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行动方案》等文件,相关行业部门均制定子方案。明确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九大任务,实施乡村振兴十大行动,努力打好特色产业、农旅融合、“六美”乡村建设三张牌,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十四五”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规划基本编制完成。

有效衔接帮扶工作。一是政策衔接到位。制定了《*县防止返贫致贫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政策汇编》,按照“四个不摘”要求,延续或调整脱贫攻坚期间健康扶贫、教育扶贫、产业扶贫、小额信贷、就业扶贫、农村危房改造、易地扶贫搬迁、兜底保障等政策,*增了防贫保等政策。二是结对帮扶全覆盖,明确原脱贫户的帮扶联系人坚持*年过渡期帮扶责任不变,继续开展走访、帮扶和监测,对*纳入的监测户由驻村工作队和乡镇统筹安排有帮扶能力的干部结对帮扶。稳定脱贫户,结对帮扶联系人每季度走访一次,监测户,结对帮扶责任人每月走访一次,监测对象风险不消除,帮扶责任不脱钩。三是驻村帮扶全覆盖,对有脱贫户的*个行政村(社区)和*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全部选派了县级以上工作队,并按照重点帮扶村、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脱贫村不少于*人,其他村不少于*人的标准选派。

建立健全机制体制。制定《关于建立健全*县乡村振兴工作责任机制的实施方案》《*县乡村振兴督查巡查工作实施细则》等文件,构建了“三级书记”抓乡村振兴领导体系、“八个包干”全覆盖责任体系、行业部门协同推进责任体系、常态化全覆盖的督查巡查体系,以及赏罚分明的正向激励和监督问责机制。调整*县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将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乡村振兴局,同时下设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五个工作专班,皆由分管的县委常委担任专班组长。

狠抓思想作风建设。积极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领域作风问题治理,制定《*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一领域一专题”治理监督清单》,对“一领域一专题”治理实行清单式管理、项目化推进。今年主要是抓好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一卡通”问题专项治理工作,由*个业务主管部门对*年*月—*年*月“一卡通”资金发放中的疑似问题数据进行逐一核实,截至目前,已全部整改完毕,正在全力追缴违规资金。今年以来,全县共查处扶贫领域“一卡通”案件*件,查处*人,其中党纪政务处分*人,组织处理*人,追缴资金*万元,退还群众资金*万元。持续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不正之风,共查处群众身边腐*败问题*个,发现职能部门问题*个,处理*人,其中党纪政务处分*人,推动整改问题*个,推动建立和完善制度*个,为推动乡村振兴工作提供了坚实的作风保障。

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一是深入实施“红色堡垒”工程,持续推进党支部“五化”建设提质升级,对软弱涣散党组织排查整顿工作进行“回头看”,巩固零软弱涣散村成果,带动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二是以乡村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五个到户”专项行动为载体,积极构建完善“村(社区)党组织—村民小组(网络)党组织—党员联系户”农村党组织体系,科学划分*个网格、*个微网格,推动*名乡村党员干部联系群众*户。全面开展“五个到户”行动,截至目前,全县共发放便民联系卡*张、民情日记*本,上门走访农户*余次,收集汇总困难问题*个,召开民情碰头会、民情例会*场次,解决问题*个,切实打通了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步路”。三是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全面推行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乡村振兴能力提升十项举措,深入实施乡村振兴能人带动工程,重点培育一批能力强、懂政策、会经营、善管理的农村党员干部助力乡村振兴,加强对乡镇党政领导班子、村“两委班子”、驻村工作队等基层干部开展乡村振兴主题培训,提高履职能力;四是深化“一门式”公共服务,推动全县*个村(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全面改造升级,建立村级工作事项清单制度,对*项下放村级权力事项进行全面梳理,创*推行“*”、“窗口坐班+上门服务”、“线上受理+线下办理”三项便民服务制度,实现了一门式服务和一站式办结。

下一步,我们将重点聚焦农业产业发展,以产业振兴引领和支撑乡村全面振兴,坚持用工业化思路推动乡村产业集群集聚发展,构建乡村产业体系。

一是集中力量发展农业特色优势产业。

县第六次党代会明确提出深入实施“一二三四五”工程:创建一个以刺葡萄产业融合发展为主体,以油茶和金秋梨为两翼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打造*两个特色产业小镇;建设三大特色产业基地,即建设三万亩*优质稻制种基地,建设五万亩以*为主导的中药材基地,建设十万亩以*为主的精品水果基地;培育*四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抓好*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

二是积极推动乡村产业品牌化发展。

实施“品牌*”战略,加大农产品品牌财政奖励支持力度,继续大力扶持“*珍珠”刺葡萄品牌,抓好*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加大“中味方好”品牌宣传推荐力度。健全农产品“身份证”管理体系,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稳定在*%以上。

三是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加快推进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建设,突出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价值链,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将*打造成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持续推进生产、加工、仓储保鲜、冷链物流全产业链建设。积极培育乡村民宿、森林康养等*业态,重点培育*葡萄小镇、*工业小镇、*户外运动小镇、*建森林康养小镇、*路河水上风情小镇、*梨花小镇等特色小镇。积极配合*创建国家农业高*技术产业示范区,对接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工程建设,培育一批优质农副产品加工项目和企业,奋力打造*亿元以上绿色食品产业集群。

全县2022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情况汇报

近年来,我县严格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以实现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为突破口,以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为着力点,以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为根本动力,全面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了农业提质增效、农村文明进步、农民增收致富。xx年创建各类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xx个,建成特色产业基地xx万亩,培育了xx名牌产品xx个;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xx元,增长xx%。现将有关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情况

(一)以产业兴旺为重点,提升特色现代农业发展水平。

一是大力培植壮大龙头企业。

把培育和做强做大龙头企业作为引领特色农业转型的重要抓手,大力培植xx、xx、xx、xx、xx等农业龙头企业,扶持发展了一批农民专业合作社,全县形成了以龙头企业为引领、农民专业合作社为支撑的现代农业发展新格局。二是大力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发展。全力抓好xx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xx生态养殖示范区、xx产业(核心)示范区等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目前,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有xx家,培育市级农业合作示范社xx家,家庭农场xx家。三是积极打造现代特色农业品牌。大力发展xx、xx、xx、xx、xx等特色优势农产品,鼓励引导龙头企业和种养大户大力实施标准化生产,积极开展以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为主要内容的“三品一标”认证和特色产品商标注册。xx年我县xx获评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二)以生态宜居为关键,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一是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为破解农村生活垃圾难题,我县创新实施村屯环卫经费“1+1”工程(即村民每人每月筹集1元钱,财政每人每月补助1元钱),积极推广农村生活垃圾“村收集、镇转运、县(镇)处理”模式,实现了90%的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全县乡村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二是推动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实施“镇镇通二级公路”计划,推动了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目前,全县已实现村村通硬化路。全力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大力发展集中供水,稳步提升全县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和集中供水覆盖率。三是加大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全面开展“清洁田园”专项活动,全力抓好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目前,我县共清理田园生产废弃物面积xx万亩,清理农业生产废弃物xx吨,推广清洁技术xx万亩,发放宣传资料xx万份。加强农村水环境治理和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完成了全县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四是加强生态环境治理。全面落实“河长制”,xx断面水质稳定达Ⅲ类标准,顺利实现xx三年治理目标,xx水质稳步好转。xx个行政村获评为自治区级生态村,全县森林覆盖率达xx%。

(三)以乡风文明为保障,凝聚乡村振兴正能量。

一是突出抓好农村思想道德建设。

坚持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三管齐下,深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中国梦的宣传教育,大力弘扬博白精神,积极引导全县公民注重家庭建设、家教传承和家风培育,评选表彰了“十大公民”等活动,形成了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二是深入实施各类文化科技惠民工程。通过开展“文化下乡、送戏下乡”和“崇尚科学、破除迷信、拒绝邪教”等宣传活动,结合提升社会公共安全感和满意度工作的不断深入和拓展,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了农村精神文明和脱贫攻坚相互支撑、相互促进的良好态势。三是深入开展移风易俗行动。发挥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等作用,坚决遏制大操大办、天价彩礼、人情攀比等陈规陋习。深化农村殡葬改革,引导群众大力弘扬时代新风,自觉抵制封建迷信等腐朽文化的侵蚀。

(四)以治理有效为基础,推动乡村和谐发展。

一是健全村务监督机制。

建立健全村务监督委员会,推行村级事务阳光工程,依托村民代表会议、村民议事会、村民理事会、村民监事会等,形成了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多层次基层协商格局。二是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以加强村级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和党员队伍建设为重点,扎实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促脱贫攻坚等工作,推动了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全面提升、全面过硬。扎实推进村级党组织标准化建设,全面向贫困村、软弱涣散村和集体经济薄弱村党组织派驻第一书记,全县农村基层党组织活力得到了进一步增强。三是创新基层管理体制机制。完善“一门式办理”“一站式服务”的乡村便民服务体系。加大农村普法力度,全力提高农民法治素养,增强了基层干部法治观念、法治为民意识。建立健全基层司法调解等纠纷调处机制,基层矛盾纠纷逐年减少,上访案件发生率逐年下降,全县社会公共安全感和满意度得到明显提升。四是建设平安和谐乡村。大力推进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和“雪亮工程”建设,实现了空中有监控、地面有巡逻、重点部位有技防的防控网络。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厉打击农村黑恶势力、宗族恶势力,严厉打击黄赌毒盗拐骗等违法犯罪,全县乡村治安环境实现了进一步好转。

(五)以生活富裕为根本,提高乡村民生保障水平。

一是大力促进农民增收。

坚持把就业创业作为农民增收主渠道,大力推进“农民工创业园建设”,全力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多渠道促进全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创业。我县在全区率先举办“党旗领航·电商扶贫‘我为家乡代言’”活动,全县有xx多名贫困人员实现创业,农村电商产业链直接创造就业岗位xx多个,辐射带动了贫困户xx多户、xx多人脱贫致富。二是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加快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强化乡镇中心学校统筹、辐射和指导作用,推动了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发展。三是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政治责任、最大民生工程来抓,全县共实现xx万贫困人口脱贫、xx个贫困村摘帽,全国十佳农民xx被评为“全国农业劳动模范”,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四是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积极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适时适度提高养老金待遇水平。统筹推进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加快农村低保与扶贫开发政策衔接,做到了农村贫困人员应保尽保、应兜尽兜。

二、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县全力抓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但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不少,主要表现为:一是农业产业化水平较低。我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数量虽然在不断增加,但总体规模偏小、产业链条短,农产品附加值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辐射带动力不大,农业产业化进程仍需进一步加快。二是产业发展资金短缺问题突出。多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自有资金不足,县级财政支持现代农业的资金有限,农业金融机构贷款门槛高、担保难、时间短、额度小,产业发展资金短缺,难以扩大经营规模。三是新型职业农民队伍薄弱。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培育和培训力度不够,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思维意识不强,发展的大局观念不强,发展的长远眼光不足,存在“见子打子”、“单兵作战”的传统方式,不适应新时代生产力发展水平,缺乏生产经营管理水平,参与市场竞争力不强。四是脱贫攻坚的压力很大。我县是自治区扶贫开发重点县,是自治区、玉林市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经过xx、xx年的努力,全县共已实现xx万贫困人口脱贫、xx贫困村摘帽,但仍有未脱贫人口xx万人、贫困村xx个,贫困人口基数仍然很大,贫困程度深,无劳动力、低保户及因病因残致贫返贫等需要社会保障兜底的贫困人口较多,减贫任务十分艰巨,压力很大。五是生态治理的任务艰巨。我县是xx江、xx江综合整治的主战场,要实现“两江”水质达Ⅲ类标准的压力很大,目前我县生猪养殖户数为xx万户,生猪存栏量达xx万头,小散养户xx万家,而大部分均是传统养殖,环保设施简陋,甚至直排。经估算,xx江(xx段)综合治理资金大约需要xx亿元,而我县自有财力不足,难以支撑综合治理的巨大投入。六是乡风文明建设有待加强。部分村民的自治意识、自我管理的能力不强,没有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意识。部分农村存在娱乐活动单一、文化阵地建设滞后、示范带动作用发挥不充分等问题,与广大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还有不小差距。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我县将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乡村产业振兴、乡村人才振兴、乡村文化振兴、乡村生态振兴、乡村组织振兴的“五个振兴”要求,认真按照自治区、玉林市的具体部署,科学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确保取得实效。

(一)围绕“产业兴旺”要求,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一是培育主导产品。

根据我县产业优势和资源特点,围绕培育壮大具有区域特色的农业主导产品、支柱产业和特色品牌,及时出台特色产业扶持政策,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二是促进农村三产融合发展。大力实施“互联网+农业”,发展特色种养业、农产品加工业、农村服务业,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培育和引进一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加快推进睿盛农牧业畜产品深加工项目、桂牛乳业年产xx万吨乳制品等重点项目建设,打造一批三产融合示范区。三是大力展特色农业产业。大力发展粮食、水果、中药材、畜禽、水产、食用菌、蔬菜等优质特色农产品及精深加工,支持xx、xx、xx等农业龙头企业向精深加工业延伸,开发系列富硒农产品。计划三年内建成自治区级现代农业(核心)示范区xx个、县级xx个、乡级xx个、xx个村级示范点的建设工作,实现县有示范区、镇有示范园、村有示范点的目标。四是建立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平台。按照

“政府搭台、市场运作、便民高效、统一规范”的要求,将示范区作为构建紧密利益联结机制的试验区,率先在示范区成立土地经营权流转平台,实现农村资源高效配置。五是培育骨干龙头企业。以龙头企业为引领,以合作社为纽带,以家庭农场、种养大户为基础,加快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不断拉长产业链接、要素链接和利益链接。

(二)围绕“生态宜居”要求,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保护力度,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美丽乡村。

一是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统筹乡村建设项目、资金、人才等各类资源,加快农村公路、供水、供气、环保、电网、物流、信息、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继续推进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二是打造生态优美的乡村环境。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每年投入xx多万元持续抓好村屯环卫经费“1+1”工程,着力解决乡村垃圾处理难题,不断巩固“1+1”工程成果,使乡村环境更美、生活质量更高。同时,严格落实河长制,实行三级河长治污,重点推进xx江、xx江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推广应用生态养殖模式,推进流域周边养殖场升级改造,着力保护绿水青山,建设美丽乡村。三是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积极探索文化+农业+旅游等发展模式,依托xx县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乡村旅游资源,积极引导群众依托当地旅游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积极发展农家乐、观光旅游、农业采摘、休闲垂钓等旅游项目,因地制宜发展一批特色农家乐、特色农庄,让旅游产业成为我县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新引擎。如xx,xx、xx,xx,xx,xx革命根据地等可以进行精心打造,并形成乡村旅游精品线路。

(三)围绕“乡风文明”要求,深入实施文化引领战略,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乡村落地生根。

一是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结合农村实际,采取符合农村自身特点的有效方式,加强对中国梦、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宣传教育,不断加强农村思想文化阵地建设。深入挖掘xx、xx、xx等人文资源,推进理想信念、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推进诚信建设,强化农民的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集体意识、主人翁意识。二是传承发展提升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对传统村落和古村落保护开发,让其既传承历史文化、凝结乡愁眷恋,又跟上时代节拍、融入现代生活,实现在原有文化根脉上的新生。重点打造xx、xx、xx、xx等一批特色文化名村,努力形成“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风、一村一韵”的乡村文化产业发展新格局。三是着力构建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以开展“服务惠民”活动为依托,按照自治区“六有”建设标准和“八个统一”要求,大力整合乡村建设各类资源,着力推进村级综合服务中心建设,积极推进党建、就业、社保、教育、卫生、民政、文体、法律等8项服务,切实提升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四)围绕“治理有效”要求,打牢基层基础,健全乡村治理体系。

一是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选优配强村党组织书记,发挥其带头人的引领作用。定期选派第一书记到贫困村、软弱涣散村和集体经济薄弱村党组织,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加强执纪监督,严厉整治惠农补贴、集体资产管理、土地征收等领域侵害农民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二是提升乡村德治水平。强化道德教化作用,深入挖掘和深入宣传本县乡村人物的道德模范,发挥其激励和模范作用,引导农民群众向上向善、孝老爱亲、重义守信、勤俭持家。建立道德激励约束机制,引导农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提高,并通过司法途径着力调解村与村之间、邻里之间、家庭之间的关系,实现家庭和睦、邻里和谐。广泛开展展寻找最美乡村教师、医生、村官、家庭等活动,宣传他们的典型事迹,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三是加强农村法治建设。大力推进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安防控力量下沉。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厉打击农村黑恶势力、宗族恶势力,严厉打击黄赌毒盗拐骗等违法犯罪。增强基层干部法治观念、法治为民意识,将政府涉农各项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加大农村普法力度,提高农民法治素养,引导广大农民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健全农村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加强对农民的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

(五)围绕“生活富裕”要求,加强改革创新力度,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

一是强化科技支撑。

积极推进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引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设备,加强“互联网+”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用现代设施、装备、技术手段武装农业,大力发展高附加值、高品质的农产品,促进特色产业现代化、标准化、规模化发展。二是强化产业扶贫。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着力点,计划投资xx亿元,实施扶贫产业项目xx个,大力发展以优质稻、养猪、养鸡、柑橘、叶菜类为特色优势产业,以养鹅和养牛为自选产业的“5+2”特色产业,努力构建“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产业发展新格局,确保今年xx个贫困村有1-3个优势产业,集体经济收入达xx万元以上。三是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大力推进“博商回归”行动,精心组织开展“引家乡人、建家乡”,通过加强产业建设,辐射带动更多的农民增收致富,增强农业农村活力,奏响乡村振兴新乐章。

2022年某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总结

一、基本情况

某县地处X西南边陲、某市南部,是共和国第一大将AA同志的故乡。全县土地总面积2258平方公里,辖8镇10乡230个村13个居委会,总人口37.0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0.15万人。有建档立卡脱贫村87个,目前系统内脱贫户19048户68680人,监测对象839户2061人,其中未消除风险的监测对象253户513人。一年来,该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省委“三高四新”战略,积极融入市委“三城一区”建设,以建设两省边区宜居宜业宜游生态“肺城”为目标,大力推进生态立县、产业兴县、教育强县发展战略。紧紧围绕巩固拓展乡村振兴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目标任务,建立健全防返贫监测帮扶机制,积极开展乡村建设行动,巩固“两不愁三保障”和安全饮水成果,强化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促进产业发展、就业稳定,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乡村振兴开好局、起好步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情况

1.坚持党的领导,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始终坚持党的绝对领导,坚持把思想政治建设放在首位,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

乡村振兴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在乡村振兴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精神、确保各项工作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毫不动摇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重点工作、重要问题、重大事项及时主动向县委请示汇报。引导干部职工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积极参加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宣讲学习,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认真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构建新发展格局,进一步提高干部群众的紧迫感、责任感。走访调研了全县25个巩固拓展乡村振兴成果和乡村振兴任务重的村。

2.强化队伍建设,不断提升攻坚战斗力。一是进一步加强党组和党支部建设,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持续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认真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全体干部职工深入学习了“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四门必修课,进一步拓展党建促扶贫成果。组织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调研实践活动,走访调研了全县所有乡村振兴示范村和重点帮扶村。二是进一步抓实干部职工的理论学习,加强理论武装,提升了队伍整体素质。通过学习强国、中国干部网络教育学院等加强乡村振兴业务知识培训。印发《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2万余份分发至各单位、各乡镇及村组,让广大群众正确理解乡村振兴工作,奋力推进乡村振兴开新局。三是进一步加强作风建设,提升队伍攻坚战斗力。深入开展党纪法规宣传教育,健全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严格落实工作纪律,对工作人员从严管理、从严要求,不断提高干部职工法律意识、责任意识、廉政意识。同时,持续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整治,集中整治扶贫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进一步提升了整体攻坚能力。

3.提高政治站位,高强度层层压实工作责任。为巩固拓展乡村振兴成果,大力发展乡村振兴。一是调整优化了县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统筹全县乡村振兴力量。全面落实县领导联乡包村工作机制,选派了231名第一书记赴村(社区)开展乡村振兴工作,实行

“四支队伍”集中办公,带领结对帮扶联系人齐心协力开展帮扶工作。二是强化驻村结对帮扶。坚持选优配强、尽锐出战,选派最精干力量组建了136支372人的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全县230个行政村实现了驻村帮扶全覆盖,为实行产业集中连片开发和确保“不出现一户返贫”发挥了积极作用。明确140家县直后盾单位结对帮扶联系村,明确3394名结对帮扶联系人,实现了全体脱贫户及监测户结对帮扶全覆盖。县乡村各级干部职工和结对帮扶联系人严格按要求进村入户深入开展政策宣传,落实帮扶措施,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及时消除返贫致贫风险。

4.凝聚各方合力,高质量巩固拓展乡村振兴成果。一是全力强化示范引领带动。着力抓好25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18个乡村振兴示范村、31个集体经济“五个一百”工程项目村的产业发展、基础完善和人居环境改善等工作,形成示范效益,促进乡村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深入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创建活动,培育国家级示范农民合作社1家、省级3家,市级6家、县级9家。积极实施农民教育培训,全年完成农民素质教育培训6925人次。积极选派专业技术人员担任科技特派员,进村入户助力乡村发展产业,全年消除集体经济薄弱村35个。二是全面落实教育资助政策。春季学期义务教育阶段资助8151人309.5万元,其中困难残疾学生245人,低保家庭学生186人,特困救助供养学生27人,脱贫及监测对象家庭学生7192人。着力完善乡村学校软件和硬件设施,持续开展“三帮一”劝返复学行动,全县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无失学辍学现象。严格按政策落实“雨露计划”,本已发放春季“雨露计划”补助资金278.7万元,秋季“雨露计划”补助名单已进行公示,相关程序完成后足额发放到位。三是全面落实健康帮扶政策。积极开展医疗降费行动,推动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实现全覆盖,全县建档立卡脱贫人口

2022年基本医疗保险全额代缴,扶贫特惠保、医疗救助、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覆盖率均为100%;扎实开展2022年的基本医疗保险费征收工作,确保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的参保率达到100%,有效防范因病返贫致贫风险。四是全面落实住房安全保障。进一步落实住房安全性鉴定全覆盖,按照农民住房安全有保障的总体要求和“应改尽改”的原则,将符合改造政策条件的危房户都纳入危房改造范围,对一般农户确属无房户或危房户的,采取按规定、按程序、按标准奖补的方式实施改造。全年共计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28户,完成率达129%。五是全面巩固饮水安全成果。健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护“三项制度”,制定出台了《某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办法》,加强工程运行管护和设备净化维护;全面规范农村集中供水收费体制,做到农村自来水有人管、有钱修,实现以水养水,并积极配合县疾控中心做好水质检测工作。全年投入安全饮水提质改造项目资金1132.28万元,其中投入250万元建设分散小型供水项目36处,有效解决了季节性缺水问题,新增农村自来水受益人口7900人,不断提升农村供水保障水平。六是全力抓好金融扶持、消费帮扶等工作。进一步强化小额信贷金融扶持力度,确保有贷款需求且符合贷款条件的脱贫群众和监测对象应贷尽贷,有效防范化解逾期风险,全年新增小额贷款717笔3558.4万元,完成计划的107.54%,贷款不良率0.83%,逾期率严格控制在1%以内,为小额信贷农户贴息179.95万元。积极开展消费帮扶活动,先后举办

“某县第二届桃花文化旅游节”“高椅黑饭节”等系列活动,组织县直部门、乡镇各级工会会员采取“以购代捐”“以买代帮”的方式全覆盖参与消费帮扶,并充分发挥“三专”平台作用,解决群众农产品“卖难”问题。

5.严防返贫致贫,高精度做好防返贫监测与帮扶工作。一是全面抓好防返贫监测与帮扶。建立健全动态监测帮扶机制,及时研究出台《某县防返贫监测和帮扶工作方案》。扎实开展乡村振兴领域“十看十排查”专项行动和全县脱贫质量集中排查,进村入户遍访群众,全方位摸底排查、全覆盖补齐短板,排查发现的问题已全部整改清零。对突发严重困难户做到及时发现、快速响应、有效帮扶。坚持重点对象排查全覆盖、遭受重灾对象全救助、发现返贫风险全纳入,全年按程序纳入“三类人员”监测对象253户513人,并对监测对象逐一落实帮扶联系人,开展常态化监测帮扶,实现“应纳尽纳、应帮尽帮”。二是全面落实“精准防贫综合保险”。出台《某县“精准防贫综合保险”

工作方案》,为县域内所有在籍乡村居民购买精准防贫综合保险,坚决防止发生规模性返贫。三是全力推动产业持续发展。加大培育力度,因地制宜发展壮大茶叶、魔芋、竹笋、山苦瓜茶、油茶、中药材、獭兔、奶山羊、堡子“柴火月饼”等优势特色产业。稳定粮食生产,全年完成粮食播种面积29.46万亩,粮食总产13.46万吨,较去年增产1.5%;投入财政资金3693.54万元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23251亩;引进天锐牧业、天竣农牧有限公司和靖州温氏集团,加快生猪育种及养殖基地建设,优质X猪工程建设成效显著;在“某魔芋”“某竹笋”获评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产品基础上,又积极申报“某春毫”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产品;常年聘请三名博士后专家分别对接服务博嘉魔力、木叶山兔业、新有爱农业三家企业。大力加强产业后续跟踪管理,确保产业带动能力和利益联结机制持续稳定且发挥增收效益。大力传承红色文化,将红色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以AA故里升级为国家4A旅游景区为契机,树立某旅游品牌,推动乡村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带动村民增加旅游收入。四是全力保障群众稳定就业。实现了行政村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全覆盖,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就业创业能力。坚持“人岗相适”原则,进一步加强公益性岗位开发与管理,继续办好就业帮扶车间,促进脱贫户和监测户稳定就业稳定增收。截至11月底,共完成职业培训1818人次,占任务数的149.6%;全年开发各类公益岗位1730个,全县脱贫人口外出务工3.52万人,任务完成率为108.98%。五是全面加强易地搬迁后续帮扶。对全县3235户13326名搬迁对象及42个安置区后续产业发展、就业帮扶和后续管理等情况进行了摸底,对集中安置点的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开展排查整改,加大安置群众就业帮扶,实现了劳动力家庭

“零就业”清零,落实安置小区的各项制度,强化安置点的社区治理。2022年10月,该县成功举办了某市“十四五”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县级示范创建现场观摩活动。六是全面筑牢社会保障底线。坚持“应保尽保、应兜尽兜”,稳步提升社会救助保障水平,大力构建多层次社会救助保障体系,切实保障民生。截至11月底,全县共有农村低保对象4006户6686人,累计发放农村低保资金2093.65万元;发放特困供养经费802.17万元;救助困难群众2776人次,发放临时救助资金200.44万元;发放残疾人“两项补贴”资金678.7万元。并积极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以“公建民营”的方式成立某县民康医养中心,设置养老床位120张,全面提升了养老服务质量。

6.保障资金投入,高效率加强资金项目使用管理。一是强化财政衔接资金支持。科学编制《某县2022年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方案》和《

某县2022年巩固拓展乡村振兴成果同乡村振兴县级配套资金项目计划》及其调整方案,共统筹安排财政涉农资金1.72亿元和配套资金4725.42万元,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保障。二是强化项目资金的管理。出台了《某县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管理办法》,对资金的使用范围、扶持重点、资金管理等进行了明确。同时,多次开展乡村振兴资金项目和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一卡通”问题自查自纠,将2022年全县惠民惠农财政补贴政策清单在门户网站进行公示,确保资金项目管理规范、高效安全。三是强化项目库建设。2022年,该县巩固拓展乡村振兴成果同乡村振兴项目库入库项目1252个,资金69588.35万元,与2022年相比,项目个数和资金量分别增长8.87%和6.04%。衔接资金和整合资金项目均来源于巩固拓展乡村振兴成果同乡村振兴项目库。该县2022年巩固拓展乡村振兴成果同乡村振兴项目库建设各项工作已全面完成,入库项目1607个,资金量94550.176万元。

7.牢记政治使命,高标准推进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强化党建引领,持续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保护传承优秀文化,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县投入涉农整合资金近4000万元,完成农村无害化厕所改建任务4622户,修建了24个无害化卫生公厕及配套集中式无害化粪池。创建全域美丽乡村示范镇1个,打造省级精品美丽乡村1个,创建省级美丽乡村2个、市级美丽乡村4个,创建市级人居环境示范村6个。加快

上一篇:两只喜鹊散文诗下一篇:论公路桥涵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