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优秀作文

2024-04-17

分优秀作文(精选14篇)

篇1:分优秀作文

诚信+98分=100分小学优秀作文

车无辗而不行,人无信而不立。

欧耶,我考了100分。在教室里,我兴奋地大叫着手舞足蹈起来。当你看到这种情形时可能会认为我是在炫耀。朋友,你错了。虽然只是一次普通的小测试,但是在我心中却有一种说不出的感受。因为我考了100分,这个100分=98分+诚信。你想听这个故事吗?就让我为你细细道来。

那是一个不同寻常的下午,因为班里前天进行了一次小测试,今天下午要分发试卷,下午第2节上课时,同学们有的坐在位子上腿直发抖,有的在双手合十为自己能考100而祈祷,我也好例不外。心里似小鹿乱撞坐卧不安。

同学们议论的十分激烈时,老师抱着卷子,走进教室。此时同学们迅速静音。等待老师发卷子,老师似乎明白了同学们的心思,上前几步走向讲台,把沉重的卷子放在那高高的讲桌上,趁此机会,坐在前排的`几名同学把目光扫向试卷,而我的心开始心跳加速,时刻关注着老师的眼神。我那紧张而又忐忑的心一下子放了下来,因为我发现老师的脸上泛着兴奋地神情。我断定这次小测试同学们都考得不错,至少平均90分。

果然不出我所料,老师用高八度的声调讲:同学们这次考得不错,90分以上的占到了百分之八十,100分的仅有一个,大家一定想不到他是谁。老师的话音刚落那些男生骄傲的说:一定是数学王子傅奕良啦!

一向麻辣的女生也毫不示弱地大叫:一定是数学公主王海涵吧!·······就在大家争论不休的时候,老师幽默的说:不对,不对,这次的100分是刘行同学。呀,是刘行同学。大家羡慕的说。老师提高了嗓音:没错,大家为刘行同学鼓掌。啪啪啪·····在同学们的掌声中,我迈着强健有力的步伐领下了老师手中的圣旨般的试卷。

然后自豪而又略带骄傲的昂首挺胸,自信满满的走下讲台。同桌也似迎接凯旋归来的勇士,一边拥抱一边自豪地说:哈哈,全班仅有一个100分,那就是我的同桌。我也兴奋地大叫起来:欧耶!我考了100分!拿着写着鲜红100分的试卷,我内心感叹: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个100分可是来之不易呀,以后我会继续加油,再接再厉的。

一边审视着自己试卷上的每一道题,咦,这道题不对吧,我赶紧和同桌对比了一下。我们答案一模一样,他的错了,我的对了。我想:肯定是老师改错了。同桌看了说:别出声,要不然,你会失去全班唯一的冠军宝座,多难得呀。不行,自古以来都是人无信而不立,作为小学生更应该讲究诚信。我不听同桌的苦口婆心,一只手拿着试卷,另一只手指着那道题,

对老师说:老师,这道题是不是我做错了······我没有考100分。老师仔细看看那道题,坚定地说:你就是100分,这道题的确是错了,应该扣2分,但是,你的诚实又为你加了2分。教室里又一次响起了掌声,室外的小草也在点头。好似在为我行为点赞。

这件事,让我品尝到了诚信的味道,今后我会更加努力的。

篇2:分优秀作文

绿油油的蔬菜,那是农民付出后的收获;世界的和平,那是革命军付出后的收获;站在颁奖典礼上的人们,那是他们付出后的收获;我们这些默默付出的孩子们,更加少不了收获。

上幼儿园那年,老师把我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这件事告诉了妈妈,妈妈一气之下差点揍了我一顿,不过当时我傻傻地说:老师又没教过。妈妈哭笑不得地拿我没办法。

她搬出一张桌子,一笔一划地教我,可我那调皮的小手不听话,妈妈望前我往左,妈妈往下我往上,妈妈生气了,我更着急了,小手更不听使唤地颤抖,我只好使出我的杀手锏——哭。妈妈心疼地抹掉我的眼泪,说:咱们不写了,宝贝不哭。我点点头,带着泪笑着走开。

晚上尿急,我轻轻悄悄地踮起脚尖向厕所走去,一阵议论声打断了我的思绪。妈妈担心地对爸爸说:都上幼儿园了,慧怎么连名字都不会写,长大还得了啊。爸爸严肃地对妈妈说:孩子还小,别提早给她扣上一个笨蛋的罪名。妈妈说:我这不是在担心吗?爸爸不说话,而躲在墙后的我顾不上尿急这小事,一溜烟跑到卧室里找纸笔,心中萌生一个念头——我不是笨蛋。

我一横一划地用力去刻画,一张又一张洁白的纸张被我揉成肉包,写到凌晨三点多,我已经开始打瞌睡了。经过几次钓鱼,我终于会写自己的名字了,虽然歪歪斜斜的,有大有小的,但已经是我努力一个晚上的结果。

篇3:分阶段作文教学的实践思考

学习讲求循序渐进,学生作文,更应该一步一步地分阶段进行,不可操之过急,否则,不但会于事无补,反而会拔苗助长,适得其反。比如,在作文教学中, 如果对学生要求过高, 学生会感到如坠五里云雾,无从下手;如果对学生降低要求,学生会感到枯燥无味,失去作文的兴趣。因此,分阶段作文教学,不但要分段,而且要分得准,分得好。分阶段,既要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又要适合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还要配合教材,结合时令进行,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分阶段作文教学。

一、结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分阶段进行作文教学

学生对事物的认识,总是由形象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这样一个过程,不可能一步登天,达到一种思想的顿悟。因此,教师要针对学生的认识规律,在学生作文时进行合理的引导。比如,我在让学生写《我的老师》这一篇作文时,学生一看作文题目,马上反映在他们头脑里的是一大串老师们的名字,这是学生认识的初始阶段。这时,教师要引导:你的老师外貌、衣饰有何特点? 爱做什么动作? 这时,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 脑海里反映出老师的外貌、衣饰、动作特点。接着,教师要由学生认识的初始阶段向深层阶段引导:你爱你的老师吗? 你爱他们什么呢? 使学生的认识由表象深入到对老师的性格、品质的深层认识。哪些事例能表现老师的这种性格、品质呢?这样,学生的认识就由抽象变得具体了,由思维转移到表达上来了。再比如,我让学生写一篇写景的文章,以《冬》为题,第一阶段让学生提前一两周观察、体验,第二阶段让学生归纳冬的景物特点,第三阶段让学生发挥想象,第四阶段,让学生自由写作。这样,学生的作文不但表意准确,而且有一定的深度。

二、结合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分阶段进行作文教学

七年级学生,年龄较小,对事物的认识较浅显,作文一般以写发生在自己周围的人和事为主, 写他们较为熟悉的生活,比如写《难忘的一件事》、《我伤心地哭了》等。八年级,则让学生写一些具有思辨性的题目,适当地引导学生在文章中加入议论的成分。如让学生写《这样做对吗? 》、《老师,我想说》等一类题目的文章。九年级,作文则要达到叙议结合,情景交融,条理清楚,内容有一定深度。只有把握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心理,结合其阶段心理特点,挖掘他们对社会,对周围人,对生活的认识,深度加以引导,提升,使之用语言表达出来,既深化对生活的体悟和认识,又能增强表达能力。

三、结合教材、时令分阶段进行作文教学

初中语文教材是结合学生的特点编写的。七年级以记叙为主,八年级以说明为主,九年级则以议论为主,同时,选了一定数量的中外小说名著。因此,在作文教学中,一定要依据教材的编写特点。初一学生的作文,要紧扣学生的生活实践,让学生写一些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以记叙为主。这样,学生写起来,也感到有话可说,有事可写,命题结合学生的兴趣,学生关注的问题,如写《我熟悉的》。初二作文则以说明文训练为主,让学生写一些事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如让学生介绍自己的房间、学校等。让学生写酸白菜的腌制方法, 培养学生恰当地使用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来说明事物事理,初三作文则要糅合前面的写作方法、表现手法,在内容的丰富上,思想的深度上有更高的要求。让学生写一些思辨性强议论成分多的题目,如《初中生的消费调查》、《谈读书无用论》、《初中毕业生生活面面观》等这一类题目,可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又可加深学生的思想深度,培养作文兴趣。

作文与时令密切相关,历代文人行文作赋都和时令结下了不解之缘。因此,学生作文也应和时令的变化、风物的更替相一致。让学生去抒写春花秋月,夏雨冬雪,让学生观察生活,理解生活,热爱生活,在作文中,去表现他的情致,展示对美好事物的热爱。

篇4:中考作文提分技巧

作文是语文考试的重头戏,一篇文章写得好与否决定着语文考试的成败。因此在中考作文写作中一定要慎重对待。掌握点考场作文技巧是非常有必要的。

1 书写要工整,卷面不要涂涂改改 作者有多次参加中考作文阅卷的经历,深深体会到书写在作文成绩上所起的决定性作用。试想,在短短的三天阅卷时间内,每名阅卷老师平均阅一篇作文的时间不足半分钟,并且是在闷热、挥汗如雨的大教室,連续高强度的工作状态下,教师很难仔细阅读每篇作文。这就决定了字写得漂亮、卷面整洁,阅卷老师就对你的印象深刻,从而开始给你找优点、少扣分。而那些书写比较差、卷面比较乱的作文就很难进入阅卷老师的"法眼",往往是扫一眼,就"情不自禁"的把一个低分划出来了,根本不会注意到你的立意、描写等所谓的文采技巧。切记!

2 字数一定要写够

要求写多少字就写多少字,误差尽量不超过30字。字数不够,作文就没有足够的"分量",就显出作者的思路没有打开;字数太多,又显得啰嗦,不懂得取舍。

3 合理分段

同学们千万不要沿用老师的三段论、四段论。要想使你的作文让阅卷老师在一瞬间就被它吸引,被它打动,就要在分段上下功夫。一般将你的作文最少分成六个自然段,且第一段和最后一段都要简明而要,一般不要超过四五行。

4 选取最擅长的文体

如果作文对文体不限的话,就要选取一种你最擅长的文体,一般认为,记叙文最好写,也最容易流于平庸,说明文最难出彩,议论文最难写也最能体现作者的思辨能力。建议如果你的文采不是特别好的话,就写记叙文。

5 取个新颖的题目

现在一些中考作文试题常常是在提供了一定的材料、确定了一定的话题之后,请你自拟题目。不少考生文章写得还不错,但是题目却很差,影响了整篇文章的得分。如写:第一次……,千万不要写什么"第一次煮饭"、"第一次洗衣服"等类似的题目,老师一看这样的题目,就不想给你分。好题目的标准是准确、简洁、新颖而富有表现力。准确,就是要能体现文章的主旨,与文章内容相符,文不对题,再新颖也不行。简洁,就是作为文章题目,它不能长,一般不要超过 12 个字。

6 开好头,结好尾

好的开头,常被人们比喻为"凤头"。文章有个好开头能起到"先声夺人"的效果,可吸引阅卷教师的目光,赢得其好感。好的开头,常被人们比喻为"凤头"。文章有个好开头能起到"先声夺人"的效果,可吸引阅卷教师的目光,赢得其好感。如何有个好开头呢?

首先,入题要准。开头得与文题相符,必须与全文的主要内容、中心思想紧密相联,为突出中心服务,不能为了追求新奇而离题万里。

其次,入题要快。开头的语言要精练,最好是开门见山。有些同学落笔时总爱兜圈子,拐弯抹角离题千里,读了半天,不知所云。记住,不要玩"深沉",不要玩玄而又玄的"哲理"。应当旗帜鲜明,快人快语,尽快释放"动情力",迅速打动阅卷老师的心灵。

第三,开头要新。这就要求考生善于独创,从最细微的事情里去发现有价值的新鲜玩艺儿,那么,你将它用在开头上去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常用的方法有:

(1)开门见山,直抒胸臆。

在《白杨礼赞》一文的开头:白杨树是不平凡的,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这样的开头,直接了当,起始峭拔有力,赞美之情破空而来,一下子把读者注意力吸引到中心思想上,起到总领全文的作用。

(2)巧用修辞。

在作文开头可适当运用排比、比喻、对比、修辞来增强文章的气势,化抽象为具体,并点明主题,如《作业》一文开头:"看不完的,是书;听不完的,是唠叨;怕不完的,是成绩单;做不完的,是各科作业。"从内容上看直接点题,从形式上看,更是别出心裁,四个句式相同的句子,排列在一起,似一座小山,压得人喘不过气。

(3)名言警句。

在开头也可引用一些名言警句,这样往往能增强文章开头的气势,使人感到意境高远,不过引用名言警句也要注意两点:一是要准确;二要引用不常见的,给读者一个"陌生感"的印象,以引起读者的注意。

(4)环境描写。

文章开头也可以从最有特征最扣人心弦的人物或情节入手,进行描写渲染,以取得引人入胜的效果。如彭荆风的《驿路梨花》一文,一开始就对路上开满枝头的白色梨花进行描写,把读者带入优美的意境中,为下文写梨花姑娘,歌颂雷锋精神做了很好的铺垫。

(5)设置悬念,出奇制胜。

在《感爱生活之美》一文的开头"我快要死了"。于是读者不由得被吸引住了,会想:他得了什么病,怎么会死了呢?……一连串的问题,不由得把读者的目光带到下文,迫不及待,抓住人们阅读时的好奇心理。

阅卷老师看过你的精彩开头,接下来就关注你的结尾了。如果你有了精彩的叙事,却在最后缺少了点睛之笔,那同样会影响到你的作文分数的,所以结尾也需要我们精心设计:

(1)卒章明志

以全文的内容为依托,运用简洁的语言把主题思想明确地表达出来或全文即将煞尾时把写作意旨交待清楚。

(2)余音绕梁

古人曰"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如果文章的结尾能有"余音绕梁"三日之效,让人执卷流连,反复吟咏,那也是很不错的。

(3)警句省人

有些文章的结尾,以名人名言,警句妙语收束,饱含深刻的哲理,寄寓浓烈的感情,展现优美的意境,给读者以强烈的艺术享受,起到"言已尽,意无穷"的效果。

(4)首尾呼应式

这样的结尾能唤起读者心理上的美感,产生一种首尾圆合,浑然一体的感觉。

篇5: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作文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等含义是你付出一份劳力就会收获一份收益。

大家都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以前我就偏偏不相信,但是经过了这件事,我永远的记住了它的意思。我是四三班的同学,苏子望,以前第一次考试的时候,我认为这些句子和单词我全都会了,不大一会儿我就把试卷写完了,我以为自己肯定会上90分,所以我写完之后我并没有立刻检查,还是把他把它放到桌子的旁边,用书盖了起来。我怕别人用千里眼来抄我的作业,于是我静静的等别人把试卷写完。几天后,考试成绩发布了,我竟然只考了50几分。发到试卷的那一瞬间起,我开始怀疑人生了,苏子望怎么可能只会考50几分呢?就算再差,我也不会只考50几分的,不可能绝对不可能。从那以后,我天天晚上几乎都要把句子和单词都要读十几遍,然后把它们全背下来,上课的时候认真听讲,第二次考试的时候差点就上了90分。

这件事告诉我们,如果你不付出就没有收获。

篇6:一分辛苦,一分收获作文

19岁那年,华罗庚向人借了一本数学杂志,爱不释手,之后他也写了一篇《苏家驹之代数五次方程式不能成立的理由》的文章,署名“金坛人”,寄给了上海的《科学》杂志,被采用发表了。

清华大学能庆来教授看到华罗庚的这篇论文之后,十分赞赏,并推荐他进了清华园。因为他学习成绩非常优异,而被派往英国剑桥大学留学。

若问华罗庚成为数学家的秘诀,他自己曾赋诗作答:“发白才知智叟呆,埋头苦干是第一。”

篇7: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作文

今天,我就拜读了民间艺术家老舍爷爷的作品——《养花》,只有付出辛勤的劳动,才能获得成功,正如老舍爷爷所说:“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这句话,在我心中萌芽,是我刻骨铭心、难以忘怀。

我陷入了沉思,想,刘翔,一开始,他也只是跨栏中的一棵嫩芽,可是,刘翔他喜欢这项运动,争做世界冠军,为祖国赢得金牌,正是这份动力,让他奋勇拼搏,第一次输了,拍拍土站起来;第二次输了,没关系,跌倒了,再爬起来;别人在休息时,他在忘我地练习,别人在玩乐、休闲时,他仍旧在练习,直到第三次,他终于获得了世界级的冠军,终于为我们中国获得了一枚宝贵的金牌,在这枚金牌里,汇聚着他的汗水,汇聚着我们中国人的骄傲与自豪,当中国国歌再一次响起时,人们都流下了激动的泪水。刘翔,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人,从此,名声大震,成为了我们中国的奥运健儿,荣获了好多金牌,为我们中国的奥运史再创辉煌。

只要功夫深,铁棒就能磨成针,不错的,只要有了付出,就会有收获,我也同样如此,我小时候学过好多东西,都因为种种原因而放弃了,可这次学写毛笔字,我立誓不能放弃它,不能再半途而废了,一定要紧紧地握住它,就这样,我一放学,做完课内作业后,就开始练写毛笔字,从一横一竖,到一撇一捺……,一遍一遍地反复练习,就如同进了古时,尽情地陶醉在毛笔的天地中,毛笔挥挥洒洒地落在宣纸上,白纸黑字,显得炯炯有神,就这样,我学成了笔画,开始练字了,一个个活灵活现的字,日益变的神气了起来,让我尝到了成功的滋味,是那么的甜,那么的温暖,像泡在蜜罐里一样,又好象长了一对天使之翼,可以自由地翱翔在属于自己的那一片无尽天空里,别提有多快活了,难道不是吗?

劳动闯出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让人感到无比的兴奋。

篇8:2015年高考作文增分策略

一、记叙文写作

通用的记叙文写作路径是:以记人叙事来表现主旨。为此,从实战性出发,在高考中可以实施如下三条增分策略。

(一)立意要有一点深度

高考记叙文佳作恰似一枚橄榄,它在立意上的最大特质是“有嚼头”———越细细咀嚼,越百味俱生。为此,广大考生在立意时一定要融入自己对事物的认知、对生活的理解和对人生的感悟。融得愈深,入得愈透,愈入味,愈耐嚼。

那么,“深度”从何而来呢?从思索而来。 沈从文说:“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认识人。”其路径有二:一是自己的思索———直接经验。王蒙在《青春万岁 · 序诗》中说:“眼泪,欢笑,深思,全是第一次。”高中生可以也应该在经历人生的种种历练后进行深思,只有经过一次次深思而积淀起来的生活方为人生的阅历,否则只能称之为经历。如果阅历不深,何来立意之深?二是他人的思索———间接经验。它既包括身边同学的思索,也包括名家大师的思索;前者给人以滋补,后者给人以启迪。那么, 怎样才能将他人的思索吸纳进自己的作文呢? 靠自己的阅历之“胃”。自己的阅历愈深,愈能消化、吸收他人的思索;而吸收他人的思索愈多,自己的“胃”功能则愈强。

姜理的《无声的广场舞》写的是学校对面小区的大妈,她们跳广场舞的音乐常常打断“我” 的做题思路,但有一天音乐却突然停了,为了解开谜团,下晚自习后“我”去了小区的广场。

猛抬头,我发现每个大妈耳朵上都戴上了一个黑乎乎的东西。

一套广场舞结束,一位热心的大妈笑眯眯地向我走来:“放学了,怎么还不回家呀?你们以后不用再担心我们打扰你们学习啦,跳舞虽然锻炼身体,但我们也不能打扰到别人啊!你们看,我们现在都用蓝牙来放音乐统一节奏啦!”说着还指了指耳朵上那个黑乎乎的东西她又跟我闲聊了几句,便回到队伍中继续跳舞了。

我忽然想起前几天在报纸上看到的一则报道,讲的是重庆12位广场舞大妈为了上羊年春晚,集体去整容。我在心底不禁默默地将这12位大妈与小区大妈进行着比较:整容的大妈只美在一张脸上,而小区的大妈却美到了一份情怀上。我想,如果让我从这两支队伍中选一支上春晚,我一定选小区的大妈!

戴着蓝牙耳机的大妈们在皎洁的月光下翩翩起舞,我觉得这是我所见过的跳得最美的广场舞。

对时下流行的广场舞,作者没有做一个宣泄“戾气”的愤青,而将立意向更深处作了开掘———每个人都身处社会之中,为此,既要想着 “利己”,也要想着“利他”。“利己”是人的天性而“利他”则是人性的光辉。为了凸显这一立意的深度,作者以整容大妈的“形”之美来烘托小区大妈的“心”之美。这一给力的烘托,不仅让小区大妈的“利他”情怀在人性的高峰上熠熠生辉,而且也给读者以深刻的人生启迪———要想与人和谐相处,如果不能做到既 “利己”又“利他”,也必须守住“利己”而不“损人”这条底线。

(二)叙事要有一份匠心

一篇800多字的记叙文不是一部电影,更不是一部连续剧,充其量是一出小品。为此,在叙事时必须匠心独运,精心设计,使之步步惊心。那么,“匠心”如何“独运”呢?一个基本原则是“速效”———迅速释放出动情点,抓住阅卷者的眼球,揪住阅卷者的心。综观近年来的高考佳作,如下四种方法备受高考骄子青睐。

1.横向剪辑法。跳出刻板而平淡的日常生活,从流泪过的感人瞬间、经受过的人生历练、 深刻体味过的生活感悟中机智地“抓拍”几个特写“镜头”,加以横向的剪辑,从而体现出全新的主旨和丰富的内涵,化平淡为神奇。

2.纵向连缀法。跳出“流水账”的窠臼,在文章“明晰的发展脉络”这根红线上,巧妙地缀上几颗闪亮的“珍珠”(典型事件),逐层拓展文章丰富的内涵,使文章迸射出强劲的纵向穿透力。

3.设计悬念法。电影“悬念大师”希区柯克对“悬念”有一句经典的诠释:“我在影片中放置的定时炸弹,它一刻不爆炸,观众的心就一刻放不下来。”在记叙文中设计悬念,可使阅卷者产生追根究底的阅读冲动,收到“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的构思效果。

4.情节突变法。在叙事的过程中,跳出“起因———经过———结果”的常规模式,别出心裁地设计出出人意料的突变式情节,使文章腾挪跌宕、一波三折,激发起阅卷者“不看不知道,世界真奇妙”的阅读快感。

陈思思的《在,我一直都在》在构思上就充分显现了横向剪辑法的独特魅力,它机智地抓拍了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这天的三个特写镜头:第一个镜头捕捉的是自发聚集起来的孩子方阵,着眼于“哀悼”与“缅怀”;第二个镜头捕捉的是卖烛的大妈,着眼于 “忘却”与 “漠然”;第三个镜头捕捉的是“己冷,更感亡灵冷” 的老乞丐,着眼于“铭记”与“追怀”。

无意中,我发现不远处有一个老乞丐坐在台阶上,神情戚然。

我走上前,把蜡烛递给他:“给你取取暖吧!”老乞丐抬起头,我惊讶地发现,他的胸前也别着一朵小白花。

老人看了我一眼,默默地接过蜡烛。他越过孩子方阵,拂去碑前台阶上的雪,将蜡烛轻轻地放在台阶上,鞠了三躬。

我忽然觉得这位老爷爷的背影是那么高大。

“地下更黑,更冷。”老爷爷对我说了这么一句话,然后背上他满是补丁的蛇皮口袋,晃晃悠悠地走了。

我一直注视着他的背影,直至它变成一个小黑点。

当遇到那位大妈时,我不禁在心底大喊: “民族精神,你还在吗?”

但望着这位老爷爷的背影和远处的孩子方阵,我释然了。

入夜,雪渐渐变小,整个南京城都笼上了一层白。

风呼呼地吼着 , 我好像听到有人在说 :

“ 在 , 我一直都在! ”

三个横向剪辑的镜头,似浮雕般厚重,在对比中直面现实,在传承中照亮未来,昭示出“哀逝者,警国人”的深邃主旨,撼人心魄,令阅卷者掩卷凝思。

(三)描写要有一个细节

高三学生整天生活于“三点一线”之中,日子过得“波澜不惊”,要想“有点不同”都难,更不要说“时有惊奇”了。他们的生活素材库中更多的是“青菜”“萝卜”,因而在作文中熬出的也是一锅锅寡汤薄水的“青菜萝卜汤”。那么,怎样才能让这“大路汤”也熬出“味儿”来呢?最奏效的办法是在这 “大路汤”中放一点 “生活的味精”———生动的、感人的细节描写。它虽然剂量很小———只需一小汤匙,但是作用巨大———顿使满锅生鲜。

细节的捕捉要靠一双“慧眼”,运用则须靠一颗“慧心”。如果将细节用好用足,用得恰到好处,则可以起到如下三个作用。

1.塑造形象。《西游记》中的白骨精光凭一副嶙峋的“骨架”是忽悠不住唐僧的,要魅惑住唐僧还需附着上丰满的“血肉”。在记叙文的写作中,人物的“骨架”是用情节来搭建的,而“血肉”则是要用细节来生成的。

2.推动情节发展。在侦探片中,案件的突破口往往是刑侦人员在案发现场搜寻到的蛛丝马迹。细节决定成败,因为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一个人对事物的情感、态度、看法等,也影响着情节发展的方向、速度、节奏。

3.深化主旨。记叙文主旨的深化以“无痕” 为上,以“生硬”为下,而无痕最妙的一招莫过于细节描写了。因为“观”之,它不显山,不露水; 而“思”之,却又蕴含万千不尽之意。这一招是写作中的“太极”,在深化主旨上有 “四两拨千斤”之功效。

王鹏程的《悄无声息的门》写了“我”家老房子里一扇老旧的木门,轻轻一推,它就会发出 “嘎吱嘎吱”刺耳的声音。但劳作到很晚才回家的母亲帮我关上这扇门时却悄无声息,为了弄清其中的奥秘,我在星期天多睡了一会儿,以便晚上一窥究竟。

晚上,我静静地躺在床上,等待母亲回来。 就在我眼皮有些要打架的时候,响起了钥匙转动的声音,我赶紧打起精神,微眯起眼睛,凝视着开着的房门,只见母亲轻手轻脚地走进我的房间,一手紧握着门柄,一手好像在轻轻托着门柄,缓缓地转动着门,缓缓地退出房间,其间没有发出一点声音。因为母亲背着光,我无法看清母亲的表情,但我能感觉到母亲的目光正凝视着我,当地上的光柱变成光线,直到门关上后,我才回过神,回想刚才那一幕,我好像看见母亲没有穿拖鞋!

本文可谓“一细(节)定音”,这个细节就是 “关门”。为什么母亲能把一扇老旧的木门关得悄无声息,而我却怎么也不能呢?那是因为我是用“手”在关,而母亲是用“心”在关。这颗心融注着“爱”,渗滴着“情”。正是带着这份“爱” 和“情”的热力,母亲才可以创造出一切的人间奇迹:飞身接住从高楼阳台摔下的婴儿,双手托起轧向孩子的汽车……

二、议论文写作

议论文通用的写作路径是以议(剖析)带叙(论据)论证观点。为此,从实战性出发,在高考中考生可以实施如下三条增分策略。

(一)论点要有一点自己的想法

高中生限于既有的认知水平,要想在议论文中提出石破天惊的论点实非易事,但在大家都能提出的论点基础上有那么一点自己的想法还是可望亦可及的。那么,怎么做到呢?可以运用如下四种思维模式。

1.向深处想,揭示本质。古希腊哲学家说: “没有理性,眼睛是最坏的见证人。”为此,我们必须开动脑筋,向深处想,从而透过现象揭示本质。如:

1梦想与理想不同,不用负责的是梦想,要去做、去负责的是理想。

2多元社会不会容不下一个“小时代”,但是我们不能只有“小时代”。纯粹的消费主义和精致的个人主义,最终只会限制我们的视野和格局,使我们难以承担起民族复兴的历史重任。 机遇和风险、拼搏与坚持在这个属于青年人的世界里同生同息。

2.换角度想,提出新论。秃子头上的虱子, 明摆着,“地球人都知道”,没啥意思,你何不到秃子的“背面”看一看他脑后那一两根可贵的 “青丝”呢?角度改变观念,换一个角度,可以有新的发现。如:

1从来没有人读书,只有人在书中读自己, 发现自己或检查自己。

2微博作为一种新的文体,只要假以时日, 是可以产生传世之作的。唐代的绝句,五言20字,七言28字,依然产生了许多传世之作,何况140字的微博。

3.切开来想,分清析透。许多事物都具有复杂性,如果你让它就那么缠成一团,就很难看清道明。为此,必须将它切割、分解开来,然后一一地加以思辨。只有这样,方能将之分清析透。如:

1每一个人都有一块必须由他自己来耕种的土地。这土地是贫瘠还是肥沃我们或许无法选择,但荒芜还是繁茂将由我们自己来决定。

2鸡蛋,从外打破是食物,从内打破是生命。人生亦是,从外打破是压力,从内打破是成长。如果你等待别人从外打破你,那么你注定成为别人的食物;如果能自己从内打破,那么你会发现自己的成长相当于一种重生!

4.合起来想,统筹立论。对事物的观照,可谓“横看成岭侧成峰”。我们只有将从各个维度观照、思考后做出的判断加以统筹,才能形成对一个事物全面而准确的判断。如:

1在工作的时候创造的是意义,在休闲的时候创造的是意思,当意义与意思能平衡的时候,这就是生命的意境。

2对于知识分子来讲,坚守良知需要勇气, 在任何环境下,都敢于追求真相,发出独立的声音,还要坚持专业和理性判断,不随波逐流。

(二)论据要有一截新鲜的“甘蔗”

在遴选论据时,一定要嚼别人没有嚼过的新鲜“甘蔗”。如果你选用的论据拾人牙慧,众生撞车,哪怕是再精彩的例子,阅卷者也会产生审美疲劳,大倒胃口。为此,在遴选论据时,不仅要想到自己可以用什么例子,而且要想到其他考生会用什么例子。只有这样,才能“爆”出让阅卷者来电的“猛料”来。在论据的选用上, 广大考生要有一点国学大师陈寅恪的积淀和气魄———“前人讲过的,我不讲;近人讲过的,我不讲;外国人讲过的,我不讲;我自己过去讲过的, 也不讲。现在只讲未曾有人讲过的”。遴选“新鲜的甘蔗”可以走如下三条路线。

1.在“同类”与“另类”之间遴选“另类”。如在新材料作文“走自己的路”的写作中,绝大部分同学都选用了“人”,但就有同学选用了“物”, 让人眼前顿时为之一亮。

地球、太阳等亿万个星球,亿万年来,为什么能在宇宙间相安无事地运行,而不发生冲撞呢?

天文学家告诉我们,因为地球、太阳等亿万个星球都运行在自己的轨道上,都走在自己的路上。

2.在“熟人”与“生人”之间遴选“生人”。如在新材料作文“沉着·机智·大气”的写作中,许多同学都选用了 “ 熟人 ” 艾森豪威尔 , 他在初任西点军校校长时曾沿着学生践踏草坪留下的足迹修筑了 “ 米 ” 字形步道 , 从此草坪再也无须派人看守 , 尽显领袖机智 。 但就有同学选用了 “ 生人 ” 拉齐斯 , 真让人惊叹 “ 亏他想得出来 ”。

他在担任巴格达医院院长时,为了另选一处新院址,曾把一些新鲜肉条分挂在各个城区。 不久,他查看到某处肉条腐烂的迹象最少,断定那儿的环境最卫生。这样,新院址便选好了。

3.在“热事”与“冷事”之间遴选“冷事”。如在新材料作文“感念”的写作中,许多同学都选用了感念父母的养育之恩、师长的培育之恩等 “热事”,但就有同学选用了开国总理周恩来的一件感念战友同甘共苦、生死相依情谊的“冷事”,让人心头顿时为之一颤。

1935年,周恩来在翻越夹金山时落下病根,咳嗽剧烈,终于拖成大病。过草地前,周恩来高烧不断,根本无法行走。彭德怀只说了一个字:“抬!”萧劲光从迫击炮连抽人组成担架队,把带不走的迫击炮弹埋掉;陈赓自告奋勇, 担任担架队长;兵站部部长兼政委杨立三坚持要给周恩来抬担架,他们一步一步把重病中的周恩来抬出了草地。

19年后,杨立三去世,时任共和国总理的周恩来,无论如何,要亲自给他抬棺送葬。

(三)论证要有一个说理的过程

有些考生在论证中喜欢“一步到位”,直接从原因跨向结果,从起点跨向终点,其基本模式是“因为……取得成功,所以我们应该……”,既没有“剖”开演绎之步骤,也没有“析”透事功之逻辑。他们忽视了一个核心问题,论证的根本目的不是“说事”,而是“说理”。为此,我们广大考生在论证时应该借鉴一下赵本山小品《卖拐》 中的一句经典台词“走两步”,通过“走两步”将说理的过程分步展示出来,从而表现议论文应有的“理”性色彩。那么,怎样才能从“一步”中走出“两步”呢?操作路径有三种。

1.向前面推理,生成原因。我们只有探明事物呈现某一性状的原因,才能探寻出事物发展的真正机理。如:

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罗丹

这句话主要是针对艺术家而言的。对我们常人而言,面对同样的事物,为什么有人从中欣赏到了美,而有人就欣赏不到呢?向前面推理, 就可探寻出其因在于有没有欣赏美的心态。据此即可得出“两步”的说理流程。

( 生成的原因 ) → 有一双欣赏美的眼 → 发现大千世界的美

2.向后面推理,生成趋势。我们只有既“高瞻”,又“远瞩”,预见事物的发展趋势,才能发人深省,给人启迪。如:

爱之深,责之切。

———古语

爱得越深,就会要求越严;要求越严,只要符合规律,切合实际,掌握尺度,产生的 “正能量”就会发展越快。为人,则走向成熟越快;为学,则登堂入室越快;为事,则建功立业越快。 据此即可得出“两步”的说理流程。

爱之深 → 责之切 →( 生成的发展趋势 )

3.向中间推理,生成进程。我们只有既放眼已走的“一步”的功效,又探寻将走的“一步” 的先决条件,让两者产生交集,才能生成进程。如: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苏轼《石钟山记》

为什么不是亲眼看到、亲耳听到,就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呢?中间还有哪一个进程在起着关键作用呢?是“实情的掌握”。因为,“实情” 从“目见耳闻”而来,又决定着判断的正确方向。 据此即可得出“两步”的说理流程。

目见耳闻 →( 生成的进程 ) → 正确判断

当然,在说理过程中,“走两步”只是一个起点,但只有把“两步”走坚实了,我们才能走好第三步、第四步……从而形成严密的逻辑推理链, 让人心悦诚服。

篇9:突破高考作文“40分瓶颈”

这种现象究其原因,可以概括为阅卷老师追求“保险”,阅卷标准一般规定同一份作文需2~3人评阅,彼此给分差异若超过5分,就需重新评阅。但判作文很辛苦,工作量相当大,又必须在7天之内判完。阅卷人看一篇800~1000字的作文,时间只有1~2分钟,甚至只有几十秒。如果两位阅卷人打分相差6分以上,就必须由第三个人来判,阅卷进度就拖延了。于是,阅卷人就会彼此求同“趋中”,最简单的方式就是给二等,即40分。

针对作文判卷的运作方式,我们可以有针对性地调整作文写作策略,争取在作文上多拿10~15分。在最后十几天的冲刺期,别的科目绝不可能有这么高的回报。

策略1:书写工整。判卷老师不会给一份阅读都很困难的作文打高分的。

策略2:开篇吸引眼球。判卷老师不可能仔细读你的全文,如果开篇无新意,你的作文很容易被扔进40分的那一堆里。

策略3:严禁啰唆。纵观历年满分作文,没有一篇充斥口水话的,简练是高考作文必须具备的。

策略4:多准备素材。这不是写作的好方法,高考拿分却很有效。温儒敏也曾批评过现在的语文教师违心教学,称他们鼓励考生大量使用名人名言,并用猜题的方式给学生指导作文。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么做很合多数阅卷老师的口味,至少现在如此。

策略5:不要写得过于“八股”。高考作文阅卷的问题不是标准问题,而是中学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求稳求保险”,造成学生作文不敢“出格”,文风普遍四平八稳,八股味浓厚。这就导致了高考作文要么文艺腔十足,要么忧国忧民,显出一种和考生年龄不相符的文风,虽然这种文章前些年被大量当作示范文,但近年来明显风头已变。

策略6:用最朴实的语句搭文章框架。文章脉络必须清晰,主架构不要太多修饰。别指望判卷老师有心情仔细揣摩大段拗口的“文学作品”。

我们可以就一篇文章做这样的构思。

第1段150字左右:写出中心论点,首选单句形式,且是判断句或肯定句。绝对不用复句(复句容易走题,影响得分),点出写作的由头,作文题中含有的提示性文字材料,一定要有所涉及。

第2段200字左右:段首讲述分论点一,第一节的内容是几个分论点的简单组合,则“分论点一”适宜放在段尾。这样和分论点二、分论点三的位置区别开来,使行文有变化。“分论点一”论证不许举例,采用纯分析的说理论据展开。

第3段200字左右:段首讲述分论点二,采用举例论证,用首选作文题提示中的例子来分析论证,同时也可辅助一个自己举的例子,自己举的例子要比前例文字少。如果没有作文题提示中的例子,则自己举个典型的例子来分析论证,同样要求叙写例子的文字一定要比分析论证的文字少,否则对文体特征会产生重创,影响得分。

第4段200字左右:段首讲述分论点三。联系实际举例。这是写作本文的时代意义所在。联系的实际可以是学习、生活、社会任何一个方面,目的或提高思想认识,或明确是非,或提出解决的方法途径,或揭示某种疑难迷惑,总之要给人以启发。

第5段150字左右:要再现中心论点,扣住中心论点写出作用、意义、号召、展望等。

策略7:把窄题变成宽题。作文教学研究专家王大绩先生更是认为“熟悉的生活的确可以适应所有命题”。他曾经举过这样一个例子:

一位著名歌手,最擅长演唱《我的中国心》。我们当然可以为主持人设计一段串接台词,把他请上各种晚会的舞台。中华民族从来就不缺乏凝聚力,越是危急时刻,我们胸中那颗中国心跳动的节奏就越加铿锵有力。下面请听《我的中国心》。佳节倍思家,天涯共此时。此时此地,我们的心跳动着同样的节拍,让我们同唱这一首心中的歌。下面请听《我的中国心》。

一曲《我的中国心》,可以唱响各种晚会,赢得鲜花似锦,掌声如潮;当然也可以用于所有“话题”或“标题”,激励我们的情感,促使我们去深思。

2006年,北京的高考作文题是“北京的符号”,这可以说是地域性很强的“窄题”了,但是,北京市高考阅卷领导小组却说:

无所谓什么是,什么不是北京的符号,关键是看考生如何看待、如何提出、如何演绎某种很平常的事物现象,并使其最终被读者认可:这就是北京的符号。

因为这样强调,应该是更加有利于考生发挥出奇制胜和语言周旋的本领。在一定意义上,这是在鼓励创新和创意,鼓励独特性和日常性,也是鼓励以似乎平凡普通的取材、奇兀超常的思维和议论来最终征服读者。

说苏轼是北京的符号,听起来似乎荒谬。当北京人在任何一个领域都浅尝辄止、自以为是、不求甚解的时候,石钟山下的苏东坡就可能成为北京人仰慕的一个符号了。说司马迁是北京的符号,听起来似乎荒谬。当北京人迫于种种压力失掉了尊严和信仰的时候,“天地苍茫一根骨”的司马迁就可能成为北京人仰慕的一个符号了。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北京的包容与大气,又有什么绝对永远不能成为北京的符号呢?从这个意义上说,什么都可能成为符号,而让它们真正成为某种符号,必须仰仗的则是写作者卓越的思维。

这两段话,对于我们在高考作文中如何运用材料,有很强的启示意义。

篇10: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作文

一来到解放公园,一股自然的气息迎面扑来,沁人心脾。无论是花草的芬芳、微风的清凉……无不体现出大自然柔和的美。我们走上一条林间小道,这时,一位同学喊道:“那是什么花呀!一团一团的,好有趣!”我们走近了看,原来是“西府海棠”。它的花瓣洁白如雪,还是波浪形的。花蕊部分又有些淡红,好似一位美丽而又害羞的少女,悄悄地注视这个世界。同学们都被这美妙的景色所吸引,不约而同地使这一美景定格在相机里。

走着,走着,我们来到了一座石拱桥,桥下潺潺流淌着小河,好一幅“小桥流水”呀!刚一下桥,我们便闻到一股香味,这香味不浓,但是让人感觉十分舒适。“呀!是梅花!”不知是谁大叫一声。我随手捡起刚掉落的一朵梅花,仔细地观察起来:梅花的花瓣又小又嫩,好像稍一用力就会碎似的。它的颜色不算娇艳,但十分赏心悦目。一位同学被这番美景深深地陶醉了,给一朵含苞待放的梅花拍了张“特写”,同学们纷纷鼓起掌来。

不知不觉中,我们又来到了中心广场。映入眼帘的是一丛丛、一簇簇的绿色而又有些亮黄的小叶子。我们坐下来,摸一摸它们,十分光滑。它们个子矮矮的,迎风四处摇弋。我看看指示牌,原来它们叫一个非常好听的名字“金叶女贞”。哈哈,这一次春游我了解了不少知识呢!

篇11: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作文

时间回到小学。那还是在一节语文课上,带班老师让我们自己聊想聊的话题。有些人聊最流行的有消息,聊最好看的网剧,聊最崇拜的偶像只有她一个人坐在教室不起眼的角落,和她在这个班里唯一的好朋友聊着京剧,有时嘴里还会哼上几首京剧的曲子。可那时,我们都不喜欢京剧,有些人就对她说:“别在那里扯着嗓音鬼哭狼嚎了。”

一开始,她充耳不闻,好像没听见一样,继续捏着兰花指在那个教室的角落独自练习。突然,不知是谁喊了一句“别在这抽疯了,出去抽疯去。”一向积极乐观的小李竟被气哭了。从那以后,她就再也没在教室里哼过京剧。每当课间的时候,她就直奔学校操场的银杏树下。今天我还记得在那个景色怡人的秋天,她站在银杏树下,身边是金黄的银杏树叶缓缓地飘落下来。她一会儿挺起胸、抬起头,一圈圈小碎步走下来,汗水浸湿了她的衣服。铺满落叶的地面,像流动的湖水,而她就像是湖面上的一朵芙蓉

坚持一定会有收获,通过她坚持不懈的努力,她争取到了一个难得机会在我们小学的校庆上为大家献唱京剧。这个消息使她足足高兴了一天一夜,当她排练完离开校园时,一轮明月已悄然爬上树梢,星辰的光芒闪耀。

在校庆中,她身着一身美丽的青衣,以轻盈的小碎步从幕后滑了出来。她随着音乐打开油纸伞,婉转地腔调从口中溜出:“驾彩云离却了峨嵋仙山,人世间竟有这美丽的湖川”她圆润的歌喉在空中颤动,听起来似乎辽远而又逼近,柔和而又铿锵。唱词像珠子似的从她的一笑一颦,从她的“水袖”中,从她婀娜的身段中,一粒一粒地滚下来。近半个小时的表演似乎一眨眼就过去了。全场爆发出了雷鸣般的掌声,足足持续了一分钟

篇12: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作文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要怎收获,先那么栽!”“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多少人的经验告诉我们,成功绝非偶然。我想,人一生中不可能端坐在一旁,就有饭吃的事,凡事都要经过努力,才有收获;当然,人一生中所有的努力,都希望丰收而不是徒劳无益,白费力气一场吧?栉风沐雨、夙兴夜寐,孜孜不倦的辛苦付出,恐怕无人闻问。农夫期望稻子长得快是理所当然的,但若一味揠苗助长,欲速则不达,急于求成只会得到相反的结果,反而适得其反,应循序渐进,按部就班的,脚踏实地,一步一步慢慢来的人,才有机会能成功的大丰收。

人生对“丰收”的定义,每个人都不同,不全然以金钱的多寡,分数的高低来衡量,拥有全世界的财富,却永远满不满足自己的欲望,那成功有什么意义,又何来丰收的喜悦?有时我们一小点的付出,就能得到心灵上大大的满足,这才是最大的丰收。爱心无国界,像这次高雄气爆事件,许多艺人捐了钱,都不透露出捐出多少,因为他们不想与其它人比价钱,重要的是心意,哪怕是一块钱的捐款,也是百分之百的爱心呈现,每一份捐来的钱,使无助的人得到关怀,那么,大家涓滴成海的付出,也会是最大的丰收。

篇13:分优秀作文

先辈同仁们提出了很多精彩的见解, 如“绿色作文”“生态作文”“反作文”等, 这些作文教学模式都希望帮助学生树立主体意识, 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这无疑是很好的原则性的指导意见和方法。但我想, 作文是一种技能, 须经过不断训练才能形成, 而这种训练应该有目标性、阶段性, 应该是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的训练, 使整个初中阶段的作文教学形成一个链, 教师和学生都能清楚每个阶段写作训练的要点、标准以及评价方案;每次作文训练都能有计划、有训练梯度。教师确立了每个阶段、每个学期的作文教学目标, 明确了每次作文教学的内容, 这不仅能大大提高作文教学效率, 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使学生的智力和创造性得到较大程度的发挥, 并能在有序的训练中渐次提高写作能力, 实现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

教无定法, 却有规律可循。初中作文训练可遵循目标性、阶段性训练的原则, 循序渐进, 由浅入深, 步步为营, 稳步提高。为克服教师在作文教学中的盲目性、随意性, 笔者总结了近几年来的作文教学经验, 提炼出了分阶段作文教学模式, 构建了初中作文教学的目标序列, 体现了初中作文教学中的科学性、整体性、系统性, 逐步探索出一条分阶段作文教学的新路子, 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仿导结合, 循序渐进, 由段到篇, 整体设计, 由易到难, 全程训练”的分阶段作文教学模式, 即在初中阶段作文训练要分步进行, 实施“三段六步”式训练。

其具体做法是:初一年级进行观察积累训练;初二年级进行阅读分析训练;初三年级进行方法提高训练。这三个阶段还可细分为六个步骤:第一步, 在一年级第一学期进行学会观察训练;第二步, 在一年级第二学期进行学会记叙训练;第三步, 在二年级第一学期进行学会说明训练;第四步, 在二年级第二学期进行学会议论训练;第五步, 在三年级第一学期进行布局谋篇训练;第六步, 在三年级第二学期进行考场作文专题训练。这一教学模式与以往的作文教学方法有着许多不同之处, 下面笔者对这一教学模式进行详细的说明:

初中作文训练总目标: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 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一、七年级

1.第一学期

(1) 训练内容及要求:让学生喜欢写作文;教授观察的方法;学会写生活日记;注重积累, 提高素质;记叙的要素及中心;写人作文训练;叙事类作文训练;写景类作文训练;记叙的线索及详略;记叙的顺序。 (2) 训练形式:观察积累训练;“从现实生活中选材”训练;写观察日记和读书笔记;写作要围绕中心、有主题。

2.第二学期

(1) 训练内容及要求:记叙中的议论;叙述结合描写;记叙中的细节;记叙中的抒情;学会续写和改写;人物二三事的记叙文;寓言童话类作文训练;散文中的记叙和描写;想象思维训练;联想思维训练。 (2) 训练形式:①通过写作练习, 引导学生多角度地观察生活, 发现语文世界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 写出自己对社会生活中语文运用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②观察日记和读书笔记。③培养学生写作记叙文的能力。④在有所遵循的基础上展开想象与联想, 进行写作练习。

3.写作训练要求

(1) 按一定顺序细致地观察事物。 (2) 根据眼前景物展开合理的想象。 (3) 培养想象能力, 学习想象作文;有初步的联想能力。

二、八年级

1.第一学期

(1) 训练内容及要求:事物说明文文体训练;事理类说明文体训练;说明事物要抓住特点;旅游作文训练;学会缩写和扩写;学会写信;人物传记的写作;日记作文训练;说明的顺序作文训练;说明的方法作文训练。 (2) 训练形式:锻炼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着重培养学生在综合活动中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缩写;扩写;书信;培养学生运用资料来阐述自己观点的写作能力。

2.第二学期

(1) 训练内容及要求:议论的观点和材料;一事一议作文训练;议论的方式和方法;观感类作文训练;散文中的抒情和议论;选材的方法;作文的自我修改;作文词语要生动;作文句式要灵活;善于运用修辞。 (2) 训练形式:①锻炼围绕某一事件进行评说的口语表达能力和针对某一问题阐明自己观点的写作能力。②培养用多种表达方式 (书面写作等) 来表达自己真情实感的能力。③学会用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悟和感情, 培养能将描写与抒情相结合的语言表达能力。④培养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和加工分析资料的能力。

3.认识事物的要求

(1) 初步认识事物之间发展变化的顺序。 (2) 初步认识事物之间相互联系和较复杂的空间关系。 (3) 正确地写作浅显的科学小品、科普短文的文字表达能力。

三、九年级

1.第一学期

(1) 训练内容及要求:命题作文审题训练;材料作文的审题能力;话题作文的审题能力;作文的立意能力;作文拟题能力;作文的布局谋篇能力;作文开头、结尾能力;作文表现手法的运用;作文的语言表达能力;作文的情感表达能力。 (2) 训练形式:培养学生写作演讲稿的能力;写作关于读书的作文, 发表关于读书的意见, 能达到一定水平;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学习虚构故事, 尝试进行小创作;学习写作议论文。

2.第二学期

(1) 训练内容及要求:逆向思维作文训练;文贵创新、突出个性;文从字顺、有条不紊;工于纪实、善于写虚;多读多写、养成习惯;展开想象、拓宽思路;诉说真情、突出实感;引议联结、有感于读;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自我修改、精益求精。 (2) 训练形式:培养学生围绕共同话题进行讨论, 有针对性地发表意见, 提高书面表达能力;写自己要能写出独特的认识, 写别人要注意本人的审视和评论;尽可能集中、明了、简洁地表现出自己的个性, 力求写出新意。

3.认识事物的要求

(1) 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观察事物, 初步了解环境与事物、事物与人物、人物与人物之间的联系。 (2) 运用联系和发展变化的观点, 全面分析简单事物间的联系。 (3) 培养针对具体问题发表感想和观点的表达能力, 掌握社会调查的基本方法, 学会写调查报告。

经过以上阶段性的作文训练, 学生的作文应该已经提高了一个层次, 但要想真正达到全面提高的程度, 还需教师的不懈努力。教师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题目的确定

有人曾对中美作文教学进行比较, 其中一条是:“中国的作文题其涉及的内容或小而实, 或大而虚, 隐性限制较多。”这就提醒我们在选题上要注意放开束缚, 尽量选择一些开放性的题目, 给学生充分的空间和自由, 使其能够张扬个性, 同时使他们觉得作文不再是一件苦差事, 而是一种快乐的创造。

二、改变评价体系和批改模式

教师要具备编辑的“眼光”和慈母的“爱心”, 不求全责备, 而应及时表扬学生作文中出现的优点, 让学生扬长避短。我们知道, 编辑选择稿件的标准是稿件的价值, 这个价值体现在创新中, 而不仅仅停留在行文如何完美、结构如何合理这些方面。对于学生的作文, 教师不能单以分数高低来下结论, 而应批注出文章“好”在哪里、“新”在何处。评价作文时要以学生的创作积极性为出发点, 以尊重学生的人格为前提, 对存在的问题宜个别交流, 且应用商榷的方式, 从而切实增强学生对作文的信心。

三、加强调配外阅读指导

篇14:作文:如何显几分情趣

一、局长的书法:旁敲侧击法

司马笙的小小说《书法家》,说是某局长视察基层,适逢基层举行书法大赛,基层领导请局长题词,局长大笔一挥.写下龙飞风舞两个大字:同意。此两字与颜筋柳骨自成一家,颇具书法家风范,下属睹之,一片喝彩,忙请局长再献墨宝。局长摆手:“不写了,我能写好的就这两个字。”

“文章是构思的艺术”,而构思的关键在于惰性思维的突破。唯有独辟蹊径,方可开辟柳暗花明之境。旁敲侧击法,抛弃了正而平常的描写角度,予人清新之感。上文中作者灵巧地截取局长生活一个侧面:唯娴于书写“同意”两字,余字便举笔无措。、生动风趣,令人玩味,揭示出局长此公耽于“文山”、脱离群众、脱离实际的官僚作风。

二、任嫌奇的《心太累》:夸张变形法

张泉的《“我想对你说演唱会”侧记》,文写为响应学生“减负”号召,港台歌星在大陆举行“我想对你说”巡回演出,演唱会上,人山人海,任嫌奇率先唱《心太累》: “我总是心太累, 心太累,把所有的书本都自己扛,作业总不简单,考试太难,成绩不好,就不再勉强。”听着歌手深情的歌声,观众掌声不断。第二个是张宇演唱《灯一直亮》:“灯一直亮,气氛不算融洽……”许多人也跟着唱起来:“总是学到深夜才怨它.舍不舍得都关了吧。”大家不约而同的打起节拍。,接下来是王非登场,观众中爆发尖叫,响彻云霄,她演唱:“没,没有蜡烛,就不必勉强读书,找,找不到答案,就不困寻找题目……”掌声一浪高过一浪,最后出场的是刘得滑,他唱《学生哭吧不是罪》:“学生哭吧哭吧不是罪,再要强的人也有权力去疲惫,微笑背后若只剩心碎,做人何必撑得那么狼狈,尝尝阔别已久的眼泪的滋味,痛苦一回……不是罪……”歌声、掌声、欢呼声连成一片。

小作者审视生活,以夸张变形手法虚构台港艺员的演唱,歌星姓名与歌词的故作改动,增益情趣,尤为歌词的巧妙改动,唱出了心承重负的学生的无奈与期盼,令人捧腹之余陷入沉思。

三、堂·吉诃德的脑移植:奇思妙想法

1999年一考生写《堂·吉诃德新传》,说是桑丘带着主子堂·吉诃德来到现世,他为堂的疯疯癫癫深感头痛。听说有人能移植记忆,于是他想将堂头脑中关于古代侠士的记忆除去。手术顺利,堂醒来的第一句话便是:“我的电脑呢?快把我的秘书叫来……”原来他移植的是比尔·盖茨的记忆。堂回到故园,不再追赶羊群,也不再与大风车搏斗,而是天天思考计算机的开发。以后的日子里,他常常大发脾气,要软件,要秘书,要电脑资料。桑丘苦不堪言,左思右想,还是要把原堂的记忆复位,于是堂又回来了:黄尘古道,瘦马飞奔,一把长矛空中乱摇。

小作者驰骋想象,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开拓广阔的思维空间,表现出底蕴的厚实与思维的宽广活络。

四、猫眼看人:物象虚拟法

目前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一刻也不让孩子“自由”。陈庭芳同学目睹此状,虚拟猫的视角,以其独特视角审视之。其文中道:

朦胧中,我突然想起,今天是周末嘿!嘿嘿,今天小主人该轻松些呢,可惜吃完早饭,小主人又不和我玩了,她的妈妈在喊她快换好衣服到少年宫练习舞蹈,唉,没办法,只好留下我孤孤单单一个人,好不容易等到小主人回来,她歪躺在沙发上,噢,肯定跳舞跳累了,唉呀,可不是吗?瞧小主人的脚趾头,肿得多可怜,如果我漂亮的小脚也成了那样……一想到,我的猫毛都竖起来了。咳,人为什么要活得那么累呢?

小作者将猫情态化,拟人化,显几分天真,几分情趣。

五、傻瓜妈妈:逆向命意法

学生写妈妈,往往都是千篇一律,了无新意。而一学生却写“我的妈妈是傻瓜”,文章道:

我的妈妈是真正的傻瓜,她经常做错事。妈妈经常同时洗衣服和烧饭,有好几次,妈妈做菜做到一半又去晒衣服,结果锅里的汤汁溢了出来,她为了把火关掉,一紧张,就把还没有挂上竹竿的衣服全丢在地上。结果衣服弄脏了,锅子也被她弄翻了,两边都是一塌糊涂。

这时我的傻瓜妈妈就会以滑稽的表情,红着脸向我爸爸道歉:“我真差劲,对不起呀,下次我会注意的!”而爸爸就会笑着回答说:“你真蠢。”

上一篇:存货管理研究现状下一篇:基业长青阅读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