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提分高考

2024-04-08

作文提分高考(通用8篇)

篇1:作文提分高考

高考作文提分大全

一、了解网评,顺应时势

网上阅卷简便快捷,但阅卷老师的工作量大,时间紧,任务重,那些“语言低幼化、构思平板化、立意谜语化、内容庸俗化、书写随意化”的“五化”作文,会大大败坏老师的阅卷情绪,这类作文不会得到40分以上的成绩。另外,与传统阅卷相比,网上阅卷的回视率低,看一篇文章需要三四屏幕,在屏幕的右边还要输入至少4个分值,在这种情况下,那些观点鲜明、扣题紧密、表达干练晓畅、过渡紧凑、书写工整清晰、凤头猪肚豹尾的作文倍受阅卷老师的青睐。所以知彼知己,才能做到万无一失。

二、学会审题,准确立意

首先加强审题立意训练。立意准是得到内容分的基本前提,“题好一半文,题跑一半分”。若审题失误、角度失当、立意失明,即“跑题”,那你的文章最多得到基本分,即使你的语言再有文采,事例再丰富新颖等,也成了绣花枕头了。而审题立意训练的最好材料是最近两三年的全国各地市高考作文题,仔细研究你会发现异同,在“同”的方面加以分析、归纳、总结,摸出普遍性的东西在“异”的方面深入分析,摸准特点与方向。

随着更多的省市自行命题,别具特色的高考作文题呈现出多样性、特色性。命题指向多体现出现实意识、作文的自由意识和引导意识。其总体走向就是:贴近生活,关注社会,发展个性,突出人本,鼓励合理的创新。概括总结近几年出现的作文类型,抓住“类”的特征,解构材料或话题。有的话题看似很容易,但要把握住重点,弄清隐含的真正含义,必须费番脑筋,像山东的作文“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重点核心应是“记忆”,而记忆是虚的,它要以人、物、事、话等为载体,且这些载体的背后都有价值和意义,值得去铭记。这个记忆可以是过去的,也可是现在相对于未来的。

时间是一个过程,它和记忆是双向关系,它能使记忆淡化或强化,对记忆进行提炼与升华。“不会风化”是明确地限定“记忆”不是瞬时的而是历时的,历时的结果必须是得到强化。这就隐含地告诉考生在表述中不能没有对事物内涵、价值、意义的揭示,叙写事件一定要明晰深刻,阐述观点一定要追因究果,简单地罗列现象材料。而事实证明20的考生多数并没有注意到这些。概括地说要做到析题三步骤:析题围(对象、范围),析题穴(题目深透的要害处,析题眉(题目蕴涵的观点态度)。

对于给材料型作文,要特别给予重视,务必要加强审题立意训练,对所给材料要认真分析,准确抓住材料的主旨,紧扣材料主旨和规定话题立意。如果材料只是对话题的提示和引出,帮助考生打开思路,便于考生类推,或只是引出一个话题,那么可以不扣材料;如果材料是对话题的限定,那就非扣不可了,话题虽然广阔无边,但只能按材料限定的范围来写。高考这类作文试题结构目前大致定型为四个部分——背景语、启示语(漫画中的注释语)、限制语、强调语。审题立意要做到:

1.从背景语入手,审清思维模式——解决好“怎么想”的问题。

2.从限制语入手,审清文章主旨——解决好“是什么”的问题。

3.从启发语入手,审清写作重点——解决好“写什么”的问题。

4.从强调语入手,审清写作要求——解决好“怎么写”的问题。

一、阐释法

技法概述

此方法注重于对话题或中心词进行深入思考,依据人物的生平事迹或其他材料,挖掘话题或中心词的内容是什么,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做的,怎样做到这一点,凭借什么去做,这样做有何意义,即对于中心词语或论点的内涵、时机、方法、方式和价值进行具体分析阐释。这样既能扣住中心,服务于表达的主题,又能丰富文章内容,使结构清晰,是考场作文叙述材料常用的方法。

二、倒问法

技法概述

倒问法,即倒叙设问法,为了给读者留下悬念,避免平铺直叙,打破常规叙述材料的思维,在叙述材料时不急于揭开材料主角的神秘面纱,而先亮出主角行为的价值,或者历史场景,似隐似现地暗示材料的主角,引发读者思考和追读,再点明行为的主角。其基本句式为“是谁……?是谁……?是你,……”,也可以是这种句式的变形。该方法通过两种艺术技巧增强了材料的说服力和论证力度,是考场作文叙述材料比较新颖的方法。

三、对比法

技法概述

对比法是为了使得论证更具说服力、思维更为严谨缜密、材料更具张力,可以从相对角度阐释两则相对的材料或者同一材料的正反两个方面,通过对比以充分论证中心,服务于表达的观点,突出中心论点。

其中,对于一则能论证中心的材料,可以再增加另一则相对的材料,以构成鲜明的反差,让读者在对比中有更清晰的判断和思考。

四、铺垫法

技法概述

叙述材料论证中心时为了避免突兀,先陈述与中心相应或相对的内容,或用另外的人或事做“衬垫”,或批驳异己思想,从而突出强化中心观点。前面内容铺陈衬垫,蓄势增情,强化表达效果,起着烘云托月的作用。

五、情景想象法

技法概述

情景想象法,即在叙述某一经典材料时,抓住历史的某一切入点或某一瞬间,利用与该材料相关的情景事件,大胆想象,突破时空限制,对经典场景加以形象化、诗意化的想象。经典场景有屈原纵身跳汨罗江、项羽自刎乌江、杜甫茅屋悲歌、苏轼泛舟赤壁、嵇康刑场弹琴等。这些经典的瞬间,成为赋予作文诗意的重要源泉。这种方法艺术地再现历史人物当年的情景或化用诗词意境成段,使文笔具有丰厚的形象感,增强文章的深度,同时也强化语言的文学色彩。

六、反复强调法

技法概述

反复强调法是运用整齐划一的句式,紧扣住话题,反复强调某一个关键词语或中心思想,揭示其行为的不朽价值,或通过整合同一类型材料,强化主题,突出思想,丰富文章内容。反复强调不是简单地重复,当多位材料主角同一个行为具有个性化的收获,或者一位主角的同一个行为具有不同的价值时,可以反复强调这一重要行为,并揭示其意义。

七、排比陈列法

技法概述

所谓整句,就是指两个以上句式结构相同、内容相关的句子组合。排比句固然从属于整句。当试图运用若干相似的材料来论证一个观点时,可用材料整句,这样既表现文章的整齐美,使语句更具文采,也使文章更具厚重感与震撼力,增强论证的气势,显得论据扎实,说理充分,使材料内容丰富。

高考作文提分大全

篇2:作文提分高考

微作文也可以称为小作文,在全国统一高考命题和各省自主命题中都曾出过类似的题型,小作文字数不超过350字,一般是200字左右。不同文体的小作文写作有着不同的特点。

1.说明类。要求考生能写简短的说明文,能够采用说明的表达方式对事物进行简单说明和介绍。如:介绍日常实用物品,介绍一部影视作品等等。举例:1993年的小作文考试就要求考生写一段关于圆规的功能、构造和使用方法的说明性文字。

2.描写类。要求考生能够进行各种各样的描写、描述、描绘,能够发挥想象写作,考生需要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如心理描写、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对话描写、想象联想描写、场景画面描写和综合性的描写等。举例:1997年描写小新背双腿瘫痪的同学小牧上学的情景,要求以动作描写为重点。

3.赏析评价类。就是要求考生能够对某一事物、某种现象、某篇文章等发表评论或加以赏析。例如:2005年湖南卷将小作文融入现代文阅读题:"从下列题目中任选一个,写一篇300字左右的赏析短文。

4.应用类。要求考生们熟悉各种各样的应用文体,能够拟写各种各样的应用文,如请柬、书信、短信等现代应用文体。例如1995年上海卷要求考生就学校里最近举行过的一次活动(运动会、艺术节或主题班会)写一则简短的消息。

5.扩缩改写类。要求考生们能够对一些文字或文段进行扩展或压缩,或改写成其他形式的短文等等。举例:1998年上海卷的小作文是,将冰心的小诗《春水》(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改写成短文,要求根据这首诗的诗意,展开想象,从周围环境、花的性格、全诗寓意等方面进行改写。

《提分宝典》的在线答疑老师表示,微作文写作除了要注意文体上的不同,在日常复习和训练中,还要在以下几个方面着重备考:

1.天天识记,不存侥幸心理。音、形、义,特别是名句。

2.典型记牢,不留疑点。标点要记准常用的和易错的:顿号、冒号、引号、问号、括号的使用。病句知道六大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这些病症的典型特征和诊治方法记准。

3.阅读鉴赏,规范答题。在专题复习的过程中,老师肯定会把考纲中出现的设题类型或答题方法、答题步骤都给大家做总结,你应该按照要求思考并答题,主观题最好分条作答,答题规范易得高分。

篇3:高考传记文阅读概括题提分技巧

传记文阅读概括题, 多以主观题的形式出现, 如2013年高考辽宁卷第12题的第 (3) 题、2012年高考全国课标Ⅰ卷第12题的第 (2) 题。它以传记文本为依托, 从人物个性、主要 事迹 (成就、贡献) 、观点态度等方面设题, 要求考生根据传记文具体内容分条概括。

下面, 根据概括型试题的不同类型, 分别谈谈提分技巧。

一、事件概括型

【命题特点】事件概括型, 指要求对人物某个特定阶段主要事迹、贡献、成就的概括或故事情节不同发展阶段进行概括的试题。主要考查概括能力, 命题涉及内容在文本中的跨度比较大, 有的甚至涉及文章的全篇。

【经典例题】吴良镛在建筑领域取得了哪些方面的成就?请结合全文概括说明。 (2013年高考·辽宁卷)

【技法点拨】解答这类事件概括型试题, 要分三步走:第一, 细心审题, 看清试题要求, 有的要求概括某阶段或在某地发生的事件, 有的巧设问题, 而其中隐含对相关事件概括的要求, 这里属于前者, 虽然未指明具体段落, 但考生根据题干要求析读后发现, 答案素材主要集中在第2357段。第二, 根据题干要求, 顺着文章思路, 圈点出相关事件的叙述材料, 第2段写人才培养方面, 参与创建清华建筑系, 桃李芬芳;第3段写实践业绩方面, 如菊儿胡同改造工程;第5段写理论建树方面, 主要有“广义建筑学”理论、“人居环境”学说等;第7段写声望和影响力方面, 如中国两院院士、2011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世界人居学会主席等。第三, 根据题干要求, 用简练的语言对叙述性材料运用“去次留主”“归并整合”“提 取要素”等方 法进行概括。

【参考答案】1理论建树方面, 主要有“广义建筑学”理论、“人居环境”学说等;2实践业绩方面, 如菊儿胡同改造工程;3声望和影响力方面, 如中国两院院士、2011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世界人居学会主席等;4人才培养方面, 参与创建清华建筑系, 桃李芬芳。

二、要点概括型

【命题特点】要点概括型, 指要求考生概括作者 (或人物) 在某人、某事上的观点, 或要求根据题干提示的“核心词”结合文意进行概括分析的试题。命题多从文章内容的重要侧面切入, 重点考查概括能力, 涉及内容的分析, 能力层次要求较高, 难度较大。

【经典例题】谢希德在科学工作中的求真态度体现在哪些地方?请简要说明。 (2012年高考·全国课标卷)

【技法点拨】解答这类要点概括题, 应注意三个方面:一是学会摘引原文中与题干要求相关的关键性词语, 如本题要点1, 就摘录了原文中的“努力探索真知”, 本题要点2则利用了原文中的“认真细致的研究”。二是学会根据题干要求, 对原文相关事件、细节的本质内涵进行概括, 如本题要点3中的“一丝不苟”, 就是从原文最后一段谢希德修改科学小品的细节描述中概括出来的。三是答案表述, 要有层次感, 最好是用1……2……3……的方式, 分条列举出答案要点。

【参考答案】1密切关注学术动态, 努力探索真知;2研究过程中认真细致, 注重积累, 追求高水平;3修改科普文章一丝不苟, 注重概念和表述准确无误, 不片面追求形象生动。

三、性格概括型

【命题特点】性格概括型试题, 指要求考生用简明的语言概括传记文中人物性格、精神品质类的试题, 以概括能力为考查重点。有的要求作简要分析, 重视对人物性格、品质的不同侧面的概括能力, 答案一般要求2至3个要点。

【经典示例】钱理群说林庚有着故去的知识分子们身上最深厚、最值得传承的 精神财富。请结合全文, 说说这“精神财富”体现在哪些方面? (2014年·昆明市高三语文调研测试卷)

【技法点拨】审题时要注意“精神财富”的含义, 这里指林庚身上表现出来的治学、品行、处世、节操等可贵的精神品质, 因此, 试题的实质是概括林庚的精神品质的个性特点。解题时要注意以下几方面:一是关注事件、细节, 如文中写“他从不用讲稿, 偶尔看看手中卡片, 但旁征博引”, 可以看出他的“学识渊博”。二是关注作者议论评价传主的语句, 如“他推崇不在权贵面前低头”, 这里作者肯定了他面对权贵, 不卑不亢的骨气。三是关注文中人物对传主的评价, 如“功利、名望, 仿佛已经完全从先生的心里消失”, 张鸣的这句话, 直接道出了林庚淡泊名利的特点;“他实在太随和, 太真诚”, 袁行霈的这句话则道出了林庚待人热心、真诚。

【参考答案】1学识渊博, 治学严谨。2不慕名利, 淡泊处世。3待人热心, 随和真诚。4面对权贵, 不卑不亢。

无论哪一种概括型试题的解答, 都要注意以下几点:认真审题, 在题干的指引下做答;回归文本, 在文本里寻找解题需要的素材;清晰表述, 让答案有层次感、逻辑性。

【提分训练】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 (1) ~ (4) 题。

聂绀弩:放浪形骸第一

林天宏

聂绀弩 (1903~1986) , 湖北京山人, 诗人, 散文家。

聂绀弩现传于世的照片中, 有一张和妻子的合影:他歪头咧嘴笑着, 眼神中流露出几许狡黠, 酷似一个“喜欢恶作剧的老顽童”。与聂绀弩相识的人都说, 这是他一生最真实的写照。

作为知交, 作家冯雪峰对聂的评价可谓恰如其分:“他有着儿童似的天真, 也有儿童似的狡猾。”

上世纪50年代初, 冯雪峰奉命组建人民文学出版社。在商榷古代文学编辑室的负责人选时, 冯力排众议, 点将聂绀弩。从此, 古代文学编辑室里, 便有了“一种非常特殊的, 与那个时代极不相称的精神氛围”。

由于习惯夜里看稿, 同事们都已上班多时, 聂绀驽才着一袭睡衣, 在走廊里慢慢悠悠地刷牙漱口, 满嘴白沫。然后, 又趿着拖鞋踱进编辑室, 和大家一起东拉西扯, 国家大事, 马路新闻, 谈笑风生, 无所不及。

好友黄苗子日 记里提及 聂绀弩, 形容他:“放浪形骸第一, 自由散漫无双。”正如其同事回忆, 他的屋里, 到处堆放着书籍、报刊、稿件等, 烟缸里积满了抽了半截的烟头, 桌上叠着没来得及洗的碗筷盘碟之类, 有时, 还摆着一盘未下完的残棋。

聂绀弩好下围棋, 在朋友圈子里极为出名。“文革”中, 他被打成“现行反革命”, 身陷囹圄, 却念念不忘下棋。他将一 件格子布 衬衫撕成“棋盘”, 将平素“打牙祭”才能吃到的米饭省下来, 搓成“棋子”, 又设法弄来墨水, 染成蓝白两色。谁知这副“饭棋”瞒过了看守, 却没能瞒过饥饿的老鼠。为此, 聂懊丧许久。

随后, 他和牢友又捏制了一副“土棋”。然而好景不长, 在一次突击搜查牢房中, “土棋”被搜查者们踩得粉碎, 聂本人还挨了一记重重的耳光。多年后, 聂谈及此事, 仍不失诙谐:“数番挨打, 唯此次不冤也!”

诙谐归诙谐。据说这个“湖北佬”一旦发起脾气来, 足以令人瞠目结舌。有一次, 他和妻子的几个女友下棋, 对方七嘴八舌地对付他, 他输了棋, 竟气急败坏, 大发雷霆, 连棋带盘扣到了妻子女友的头上。

不仅妻子的女友领教过聂绀弩的脾气。上世纪80年代初, 一家出版社出版了聂的诗作合集, 请了当时主管意识形态的一个高级官员作序。一位名作家前去 拜访聂绀 弩, 问起此事。聂绀弩却倚案而立, 厉声切齿道:“妈的, 我的书本来是好好的, 就叫那篇序搞坏了!”

在聂绀弩的字典里, 似乎完全没有“纪律”、“权力”、“等级”这类名词概念。对于所谓人情世故, 他也同样不屑一顾。

早在1949年后的第一次文代会上, 当时主管文艺工作的周扬, 要在北京饭店接见聂绀弩和楼适夷。到了出发时间, 聂绀弩仍高卧在床, 楼三番五次叫他也无结果, 只得动手掀他的被子。他坐起来, 睁开睡眼说:“周扬?他来听我的报告还差不多。”说罢, 又钻进被窝大睡去了, 楼只得一人前往。

“文革”后, 许多朋友为聂绀弩的冤案奔走, 有人帮忙拿到了上级批示的平反文件, 送到聂眼前, 他不但不感激, 还“带着冷笑”讥刺道:“见到几张纸, 就欣喜若狂;等真平反的时候, 你们该要感激涕零了吧?”来回踱了几步, 他又抛出一句名言:“你们这些没划右派的, 可耻!”

孩童多半贪嘴, 聂绀弩也不例外。他时常呼朋唤友, 吃遍北京有名的饭店餐馆。曾有一次, 他突然间馋虫大动, 便拖上楼适夷, 走进一家高级餐馆。大快朵颐之后, 聂绀弩突然站起来说:“吃饱了, 我走了, 你付钱。”便头也不回, 扬长而去。

聂绀弩晚年卧病在床, 依旧念念不忘美食。一个朋友从远方来探望, 他已虚弱得说不出话。友人告辞, 他突然开口道:“下次带点好吃的东西来。”

即使是离世, 他也表现 得与常人 不同。1986年3月26日, 病床上的聂绀弩想吃蜜橘, 妻子剥了一个给他。他吃得高兴, 连核儿都没吐, 连声说着:“很甜, 很甜。”便睡着了, 再也没有醒来。

注:聂绀弩 (1903.1.28—1986.3.26) , 当代诗人、作家、编辑家、古典文学研究家, 因在言论和诗词中被加“现行反革命罪”服刑九年多。他的旧体诗, 形类打油, 旨同庄骚, 读来令人欲笑而哭, 自成一格, 人称“聂体”, 是“异端”诗的高峰。

(1)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 最恰当的两项是

A.上世纪50年代初, 冯雪峰点将聂绀弩为古文学编辑室的负责人, 从此编辑室里出现了与那个时代极不相称的精神氛围。

B.聂绀弩放浪形骸、自由散漫, 喜欢搞恶作剧, 对人情世故不屑一顾, 认识他的人都说, 这就是他一生最真实的写照。

C.聂绀弩虽才高八斗, 享誉文坛, 但性格狷介, 他面对坎坷命运, 从未颓唐, 他冷嘲热讽、随心所欲而充满自由气息。

D.“文革”后, 聂绀弩面对为他冤案奔走的朋友, 他不但不感激, 还带着冷笑讥刺, 认为他们没被划为右派是可耻的。

E.本文并没有借助宏大事件的叙写, 而是通过点滴追忆来表现聂绀弩乐观诙谐的性格品格, 表达作者的敬仰与缅怀之情。

(2) 结合原文, 简要概括 聂绀弩的 个性特点。

(3) 作者多处引用他人对聂绀弩的评价, 请简要分析其作用。

(4) 作者不写聂绀弩在文学上的成就, 而是从“另类”角度来 写聂绀弩。 请简要探 究其作用。

【参考答案】

(1) EC (答E给3分, 答C给2分, 答A给1分;答B、D不给分。B项, 理解有些偏差, “酷似一个‘喜欢恶作剧’的老顽童”不等于就是“喜欢搞恶作剧”;D项, “认为他们没被划为右派是可耻的”, 这是一句诙谐幽默的话, 表现的是聂绀弩性格的乐观诙谐)

(2) 1天真, 狡黠;2关心社会, 热爱生活;3自由洒脱, 坚守个性;4不慕权势不屑人情世故。

(3) 1从侧面表现传主的个性特点, 如冯雪峰对传主的评价“他有着儿童似的天真, 也有儿童似的狡猾”就突出了传主“天真”“狡猾”的个性特点。2补充传主的个性材料, 使读者对他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3引用与传主相识的人的评价, 增加传记的真实性、可信度。

(4) 1作者从另类角度来写, 旨在突出聂绀弩自由洒脱、不慕权势、不屑人情世故的个性特点;2让读者了解作为诗人、作家的聂绀弩在生活中鲜活、真实的一面;2表达作者对聂绀弩独特个性的赞赏、敬仰, “风格即人”, 让读者想见其作品独特的风格。

篇4:高考考场作文快速提分三技巧

在高考这样一场中学生最重要的考试中,语文特别是满分60分的作文确实是所有学科的重中之重,有着“天下第一题”的美誉。如何通过有效训练,使得学生逐步学会如何更好地拟定作文标题、防止偏离题意、丰富作文素材积累,从而得到阅卷老师更多的青睐,切实有效地拿到作文高分,是我们孜孜以求的目标。

【关键词】

作文拟题 防偏 升格 素材

高三学生已经经历了高中三年严谨丰富的作文训练,在审题写作、论证结构、行文技巧上已经得到了大量的训练,本文重点讨论的是如何在短时间内让学生的作文好上加好、优中更优。笔者认为高考考场作文有着快速提分的三个技巧。

一、技巧一:题好一半文

俗话说“题好一半文”,一个醒目的好标题在快速阅卷的场合下,能够给阅卷老师极好的第一印象,直至拿到作文高分。例如2015年泉州市高三质检作文材料为“若是不飘扬在高高的桅杆上,风帆仍不过是一块普通的布。”在此我将学生考场上拟定的标题择要罗列如下:

《做最好的自己》《若尽吾心,亦可完满》《光芒也需要绽放》《站在巨人肩膀上》《打败相似性》《为自己造“势”》《既定的客体塑造不同的主体》《成功=努力+用对方向》《寻求定位,实现价值》《寻求高定位,实现真价值》《光芒也需要绽放》《找准位置,绽放光芒》……

经过分析,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充满正能量,但标题并未涉及材料,观点偏向“怎么办”,容易偏离。

如:《做最好的自己》《若尽吾心,亦可完满》《成功=努力+用对方向》。

(二)标题出现比喻性词语,可惜并不出彩,标题也并未涉及材料。

如:《光芒也需要绽放》《站在巨人肩膀上》。

(三)用词较为抽象,务虚不务实,较为费解。

如:《打败相似性》《为自己造“势”》《既定的客体塑造不同的主体》。

(四)能够抓住材料特殊性,尊重原材料关键词,准确审题,拟题准确。

如:对比《寻求定位,实现价值》与《寻求高定位,实现真价值》《光芒也需要绽放》与《找准位置,绽放光芒》《在平凡的舞台上亦能成功》与《良帆未必需要择杆而栖》。

不难发现,后者更为切合题意,更加尊重材料特殊性,更容易获得改卷老师的青睐。

在此,我把考场作文拟题的几项技巧总结为以下三点:

1.有较为明确的观点与价值判断,拟题不空泛;

2.能出现材料关键词,准确审题,防止偏题;

3.有一定文采,博人眼球,吸引阅卷老师注意。

叶黎明在《写作教学内容新论》中指出:议论文教学的两个方向,一是表达技巧,包括语言风格、结构组织和行文思路。另一个则是论证技巧,包括获取论点的途径和方法、搜索论据、分析论据。修改论点等。 作为补充,一个好的作文标题就像职场新人穿的第一件西装,在表达技巧和论证技巧之余,带给受众极好的第一印象和审美感受,学生在考试中作文获得高分便是自然而然的了。

二、技巧二:防偏是保障

最难掌握的扣题是暗扣,不留痕迹,如同俞发亮老师所提倡的“盐溶于水,无形有味”。然而快速阅卷时,暗扣的作文无法得到充足的阅卷时间,非常容易误判为偏离题意,反而是直接出现话题或是材料关键词的作文,不容易被判为偏题。尼尔·布朗在《学会提问》提出:当我们用直觉来证实一个断言,我们依赖的是“常识判断力”,或者依赖我们的“预感”,或是依赖“第六感”。 这种仅仅依靠直觉判断来进行议论文写作的方式是极其容易偏题的。其实如何防偏有迹可循,并不神秘,接下来我们来分析一下考场作文防止偏题的两个要点:

(一)写好开头段

例如某个考生考场作文的开头段:

蒋勋在《生活十讲》中给予成熟的社会一个深刻的定义。他说:“一个成熟的社会,每个人有不同的定位,每个人定位的过程不同,但都满足于自我的定位。”社会不纳,广陵散失传。铁杵才能成针,但木杵只能磨成牙签,材料不对,再努力也没有用。

升格后:

蒋勋在《生活十讲》中给予成熟的社会一个深刻的定义。他说:“一个成熟的社会,每个人有不同的定位,每个人定位的过程不同,但都满足于自我的定位。”诚哉斯言,我们只有找准自己的位置,才能像飘扬在高高的桅杆上的风帆一样绽放光彩。

这篇考场作文的开头段升格之前的特点就是论证中心不鲜明,没有贴近材料特殊性,非常容易被判定为偏题。开头段升格后先引用名人名言,切入话题,然后紧扣材料,充分阐述观点,给阅卷老师留下极好的第一印象,很好地完成了防偏工作。

(二)写好结束段

例如某个考生考场作文的结束段:

在时代合唱的边缘要想拥有独吟的空间,亟需我们保持独立人格与清醒头脑,一个人怎么看待自己,决定了此人的命运,指向了他的归宿。

升格后:

在时代合唱的边缘要想拥有独吟的空间,亟需我们保持独立人格与清醒头脑,飘扬在高高的桅杆上,绽放属于自己的光彩。

这篇考场作文的结束段升格之前的特点就是说理虽然充满正能量,但略显空泛,不够尊重材料的特殊性,话题偏移。升格之后很好地把握了结束段这个阅卷老师评分瞬间的契机,给评卷老师极佳的阅卷感受,得到较高的作文分数便是自然而然的了。

三、技巧三:素材添亮点

高考《考试说明》明确指出写作考试的要求分为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考生要想在高考语文考试中获得高分,作文不仅要符合基础等级的要求,更要符合发展等级的要求,具体而言就是要达到四项要求,即深刻、丰富、有文采、有创新。

这四大发展等级中,我个人以为短时间内较好提高的便是“丰富”:1.材料丰富;2.论据充实。考场写作其实才八百余字,好的作文素材三五个足矣,偏偏有些平时不爱读书、素材匮乏的同学翻来覆去用的只是牛顿、爱迪生、爱因斯坦、司马迁等太过常见的作文论据,亟需补充新鲜的、陌生的高级素材。

升格之后:

(一)凯尔泰斯从庸众文学中跳脱出来,用锐利的笔尖抨击人性的恶。尼采打破自苏格拉底以来的哲学框架体系,颠覆传统伦理信仰系统,挥舞自由意志。艾略特于荒原中果断转身,拒绝成为涸辙之鲋。他们无一不是在各自擅长的领域积极发挥个人所长,从而成为飘扬在高高桅杆上的风帆。

(二)梁冬在《冬吴相对论》中有言:“人的心智模式容易受外界影响和操纵。”熙熙攘攘地挤在一起难以发现其实前方有更美好的位置在等待自己。这是从众心理与跟风丑态使然。一如舒婷所言:“为了远方的杳鹤而错过眼前的春江月明。”如此一来,风帆怕是只成其为普通的布。

(三)柏杨在《丑陋的中国人》一书中提及:中国社会是由无数聪明的人构成。因为聪明,他们骄傲自大反而无所作为,使自己陷入自我价值被埋没的囹圄,成为社会发展的掣肘。

安东尼·韦斯顿在《论证是一门学问》中谈到在对少数几个事物进行概括时,最有说服力的论证应该考虑到所有,或者至少大多数个体。 所以我们学生的素材积累既要考虑深度,亦要涉及广度,写作时多设置增分亮点,才更有可能获得阅卷老师的青睐。

学生们可以多利用课外时间阅读名家名作,如熊培云的《自由在高处》、王开岭的《精神明亮的人》、周濂的《你永远都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蒋勋的《孤独六讲》《生活十讲》、梁文道的《常识》等。平时也应该关注社会时事,多多阅读报刊杂志,丰富社会阅历,积累作文素材;还应注意在自己的作文中体现公民意识和思辨精神,多为自己的考场作文增色添彩。

【参考文献】

【1】叶黎明.写作教学内容新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12

【2】 [美] 尼尔·布朗.学会提问.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

篇5:高考作文提分技巧

1. 环境描写,渲染气氛:十月九日又到了,鲁迅先生已经逝世六十年了。从傍晚到子夜,静静地,一个人坐在窗前,任冷雨打着窗棂。灯下一盆吊兰淡淡地涂抹一壁翠色书柜。夜风荡起,身上微微泛起寒意。想起了鲁迅先生,泪水就滑落下来。

2. 题记为冠,哲理为先:世间万物皆难逃自然辩证法,孰是孰非,孰优孰劣,孰喜孰忧,岂可一言以蔽之?-

3. 博览群书,信手拈来:据说,在非洲的原野上,有一种食虫的花朵,色彩绚丽,芳香异常,许多飞虫抵御不了“诱惑”而葬身其中……-

4. 以物喻人,含义深长:在一望无际的旷野上,一棵古老的树,虽然生命已到了最后一刻,但它仍然倔强的生长着。在它的身旁,一棵小树正在抽出嫩嫩的芽。老树的根枯了,它把生命的汁液输给了小树;老树的叶黄了,它把绿色的`生命注入了小树。老树历经沧桑,走完了它艰难的历程。如今,小树刚刚抽枝吐叶,老树却离开了它……这正像外公离开了我,他来不及接受我对他的报答之情,就匆匆离开了我。-

篇6:高考作文提分名言

2) 懒惰像生锈一样,比操劳更能消耗身体;经常用的钥匙,总是亮闪闪的。

3) 吹嘘自己有知识的人,等于在宣扬自己的无知。

4) 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

5) 行者常至,为者常成

6) 人生就像一杯茶,不会苦一辈子,但总会苦一阵子。

7) 第二名就意味着你是头号输家——科比·布莱恩特。

8)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9) 从来不跌倒不算光彩,每次跌倒后能再站起来,才是最大的荣耀。

10) 再露锋芒,宜将剩勇追穷寇,一展鸿图,不可沽名学霸王。

11) 你想是怎样的人,你就是怎样的人;你想成为怎样的人,你就会离这个目标不会太远。

篇7:高考作文写作技巧:提分路径

第一步,巧引材料,表明态度。

首先就是根据自己的写作角度,恰当地引述材料,表明自己的态度。同样一则材料,不同的写作角度会有不同的引述方式。

例1,写给父亲:

我是明华,看到您的女儿对您的举报,我感慨颇多。或许,您心中积存着对女儿的埋怨,埋怨她为何对自己的父亲如此冷漠无情,埋怨她为何让您失去了颜面,埋怨她为何不维护父亲的尊严。老陈,请不要责怪自己的女儿,因为她的心中是对您满满的爱!——(《老陈,请听我说》)

例2,写给警察:

我是一名普通群众。通过媒体的报道,我了解到贵局近日处理的女儿举报父亲违章驾驶一事,公诸网络引起众说纷纭,而我个人对此也有想法一二,愿与您一同分享。——(《让人文关怀永不褪色》)

例1用抒情性的语言转述了女儿举报父亲这一事件,例2则用客观的叙述转述了公安局对女儿举报父亲这一事件的处理方式。同样的背景材料,不同的写作角度就会有不同的材料引述方式,根据自己的写作角度创造性地引述,在引述中包含自己的观点和态度,这是写好任务驱动型作文的第一步。与过去的话题作文和一般性材料作文可以抛开材料,仅就话题或材料寓意为写作范围相比,任务驱动型作文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首先要就事论事,需要根据自己的写作角度和观点引述材料。这两个示例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

第二步,分析原因,摆出事实,阐明道理。

引述材料之后,紧接着就需要结合材料分析论证。论证需要有一个清晰的层次,一般说来,可以先分析原因,再引用事实证明,然后结合事实阐明道理,这是文章的主体部分。下面所给的示例只是文章主体中的一部分,但也能够给我们分析和阐述提供很好的借鉴。

例1,写给父亲:

亲爱的老陈,您是否想过,当您在高速公路上开车接电话时,您的女儿是何等的担忧;当您的家人屡次对您进行规劝,您却不听劝告时,您的女儿是何等的焦急。作为女儿,她没有办法像一个大人那样严肃地指责您批评您,因为担忧,因为焦急,因为害怕失去您,所以她选择了一种或许不太尊重您的方式,希望您能够体谅一个女儿对父亲的爱。

曾经,我处于和您女儿一样的境地。父亲因为工作之事忙于应酬,因为工作压力,他又养成了吸烟、喝酒的嗜好,烟酒一天天侵蚀着他本虚弱的身躯。我尝试过多种办法,也劝告过他多次,然而烟酒的吸引力远远超过他对我的关心的在乎。当我看到他手中握着燃烧的香烟低头沉思时,我的内心一阵阵疼痛;当我看到他在酒场上难受中挤出笑脸时,我的眼泪总是默默流下。那是一辈子辛辛苦苦为我而奋斗的父亲,我不想让他的健康受损,我不想让他的生命被那些“恶魔”侵蚀,因为我爱我的父亲。

——(《老陈,请听我说》)

例2,写给警察:

政务微博作为近年来兴起的政务“新宠”,确实极大地便利了官民间的交流,将这起举报公布在官方微博上,也足以彰显贵局对百姓的重视,对人民群众知情权的回应,我对此感到欣慰和踏实。然而,在将这起事件公之于众的同时,我想请问您是否尊重了当事人的感受,听取了他们的意见呢?

在当今这个信息迅速发展的“大数据”时代,任何新鲜趣闻都能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界限,呈现在每个人面前,在传统家庭的伦理观中,对父母孝敬有加的子女,如今却将父母置于法律的准绳下去评判,这自然是一件新鲜事。尽管女儿或许并非出于恶意,仅仅是出于生命安全的考虑,但是在公众犀利的目光下,或许会完全走样。面对如此不寻常之事,谁能保证千万网民之中没有恶意揣测的小人?倘若产生了对家庭关系的质疑,岂不让人心冷落,使日渐危机的道德观更遭遇一重寒冬?

——(《让人文关怀永不褪色》)

这一步需要完成的是“阐述你的看法”这一任务。前面引述材料,表明态度之后,就需要对自己的观点态度进行阐述。如例1,前面表明的态度是“女儿的举报是因为她心中对父亲满满的爱”,所以第2段就阐述“是爱让女儿采取这样的方式”,第3段就举出自己的事实,将心比心,再次证明这一观点。例2前面是对警方做法的质疑,紧接着需要阐明的就是自己质疑的理由,这一段就是具体分析主观动机如何向反面转化,尽管女儿或许并非出于恶意,但是也会有影响家庭关系的某种可能性。从上面的示例分析中可以看出,这里的阐述与一般的议论文的阐述有所不同的是,阐述需要紧扣材料,要紧扣自己在前面表明的态度和观点,是就事论理,展现出的是你缜密的思维过程,而不是空洞地讲道理。阐述还可以采取正反对比、点面结合、假设因果等多种方式,使文章的行文形式更加丰富。

第三步,回应开头,总结全文。

材料贯穿全文是任务驱动型作文的一个显著特点,这是分析2015年高考新课标卷优秀作文之后达成的一个共识。文章的结尾不是简单地总结全文,而是回应开头,既再次表明自己的态度,又深化文章的主旨。

例1,写给父亲:

亲爱的老陈,我们的社会已不再是古时孔老夫子推崇的愚孝年代,女儿的举报是一个新世纪青年对文明和谐社会的呼应。您应为女儿感到骄傲和自豪,也应为拥有如此孝顺的女儿感到幸福。

——(《老陈,请听我说》)

例2,写给警察:

警察同志,任何一次公开都是为了让社会变得更美好,任何一次宣传都是为了让社会变得向上。保留一份人文关怀,才能让这种公开和宣传变得更加温暖。从您有选择地公开这一步开始,将这份关怀传递下去吧。我将满怀信心地与您一同期待着这个社会向前发展,期待我们的家园将更加美好!

——(《让人文关怀永不褪色》)

任务驱动型作文是在命题者设置的情景下作文,这一情景就应该贯穿全文的始终,在结尾处回应材料,总结提升,这正是它与一般的材料作文的不同之处。

篇8:高考历史选择题的提分攻略

一、文字类材料选择题

此类题在题干中引入新材料创设新情境, 结合材料设置选项, 考查考生的阅读、分析、理解、概括、归纳及综合等能力, 试题体现从知识立意到能力立意的转变理念, 强调教材与现实材料的有机结合, 关注社会, 做到以史为鉴.

解题时应注意两点:1.一般运用信息推断法.读懂材料, 获取有效信息, 由表及里, 去伪存真, 运用教材知识去解决.对四个选项对比分析, 排除与材料明显矛盾的选项或结论正确、但在材料中无从体现的选项.2.注重细节.如果材料太长, 材料本身就有几层含义, 要读出材料的根本主张或观点, 而不是一叶障目, 不见泰山.有时设问是否定式, 需要标记关键词, 如“不包括”“不正确”等, 还应注意材料中的时空限制和出处及作者.

【典例】 (2012四川文综18题) 1936年12月28日, 美国《时代》周刊以大量篇幅报到了西安事变.而封面人物选择的是正在视察军队的日本裕仁天皇.这反映出《时代》周刊

A.意在鼓动日本, 实现东亚共荣

B.希望示好日本, 缓和美日冲突

C.主张压制中国, 渗透美国势力

D.关注中国局势, 担心中日战争

(试题分析) 本题以国际社会对中日关系的关注出发, 突出中日关系的时政热点, 考查考生正确认识历史事件的能力.试题的材料来源很耐人寻味, 美国关注西安事变的角度十分特殊, 不是主角蒋介石与张学良, 而是日本天皇.美国1935年通过《中立法》, 防止美国卷入战争, 在1941年珍珠港事件之前日美没有直接的军事冲突, 可以排除A项和B项, 联系史实, 二战中美国大量援助中国, 以及战前英美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可排除C项, 表面看美国对中日很重视, 但本质上是担心中日战争会影响美国在华利益, 故选D项.

二、图表类材料选择题

将大量图表引入试卷, 扩大了历史资料来源, 丰富了命题形式, 它借助于具体数字图表信息, 考查考生对表格材料的处理能力及灵活迁移知识的能力.

解题应注意四点:1.仔细阅读.首先看图表反映的时空, 其次看图表反映的实质, 再看图表的关键信息, 明确内涵与外延;2.关注提示语;3.读出图表的变化趋势;4.利用阶段特征分析作答.

【典例】 (2012四川文综17题) 下面是四川学者吴虞1918年和1923年分别居住在成都和北京时的消费结构表, 据此可以证明

A.当时的北京的城市化水平比成都高

B.近代中国东西部商业发展不平衡

C.吴虞到北京后消费观念有所变化

D.当时成都的享受型消费场所过少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考生获取信息以及调动知识去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一分材料出一分货, 十分材料出十分货”的史学方法为立意, 不人为拓宽、转变和缩小材料本身的信息.材料背景是民国时期的个人消费, 主要信息是吴虞在两地个人消费数据的变化, 造成数据变化的原因是消费观念的变化, 而A、B、D项的结论是以点代面, 以偏概全, 犯了超越材料信息而得出主观论断的错误, 故应选C.

三、组合型选择题

此类题一般由三部分组成:1.表述关系的题干;2.根据题干要求以数字序号列出的事件;3.由不同的数字序号组成的备选项.有些组合型选择题还要求将相关事件或现象按照一定关系进行排序.此类题考查的知识点多而广, 有多角度考查考生综合能力的功效.

解题时可运用三种方法:1.肯定筛选法.根据要求分析各个选项, 确定一个正确选项, 排除不包含此正确选项的其他答案;2.排除法.确定一个或两个不符合题意的选项, 排除包含不合题意的其他答案;3.辨别法.将上述两种方法并用, 再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辨别.

【典例】 (2013四川文综历史10题) 1960年, 联合国正式通过了《反殖民主义宣言》, 尽管没有国家投票反对, 但是还是有法国、葡萄牙、西班牙等国投了弃权票.这些国家弃权的主要原因在于

(1) 不愿意放弃过去的殖民利益; (2) 已感受到非殖民化趋势; (3) 希望建立新的国际政治体制; (4) 更专注于同苏联的冷战.

A. (1) (4) B. (1) (2) C. (2) (3) D. (3) (4)

(试题分析) 此题以反殖民主义、反霸权主义立意, 考查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 考查考生的立意能力.1960年有17个非洲国家获得独立, 称为“非洲年”, 在民族解放运动的冲击下, 联合国通过此宣言, 顺应了这一潮流.相关背景是:1955年华约建立, 标志着两极格局的形成, 之后西欧和日本崛起, 形成资本主义世界的三足鼎立的态势, 不结盟运动兴起冲击着两极格局.法、葡、西等是传统的旧殖民主义国家, 当然不愿意放弃既得的殖民利益, 他们是旧国际政治秩序的受益者, 更不会主张建立新国际政治体制, 但非殖民化潮流冲击着旧秩序, 于是他们既不敢公开违背潮流, 又不愿放弃旧秩序维护的殖民利益, 就用弃票形式进行折中, 故排除 (3) 选项, 1960年代的法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戴高乐总统被毛泽东誉为“反法西斯和维护法兰西民族独立的不屈战士”, 执政时反对美国的控制, 因此不会专注于与苏联的冷战, 这是美国的根本政策, 故排除 (4) 选项, 所以只剩下 (1) 和 (2) 选项, 故应选B.

四、程度型选择题

此类题在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题干与选项之间有不同的程度的联系, 其他选项因不够全面准确不能入选.题干中经常使用表程度的词作为限定, 如“根本”、“最主要”、“最重要”、“直接”等, 具有考查考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的功能.

解题技巧有:1.排除法.排除表述错误的、不严谨的选项和与题干无关的选项.2.比较分析法.分析选项与题干的关系, 选取对于题干而言更直接、全面、具体的选项, 注意不能入选的选项, 通常有这些弊病:“以点代面”、“以偏概全”、“范围笼统”、“过于间接”等.

【典例】 (2013四川文综历史12题) 美国史学家班克罗夫特叙及“莱克星顿枪声”时, 绘声绘色地描述了殖民地民兵同英军的对峙交火, 十分肯定地指出, 随着指挥官一声令下, 英军士兵首先向民兵开了枪.随之, 各殖民地带着同样的冲动, 飞快地拿起武器;他们同仇敌忾, 互相发誓要“准备应对这一极端事件”, 整个大陆万众一心, 高呼“不自由, 毋宁死”.对这一颇具文学色彩的描述, 下列怀疑合理的是

(1) 莱克星顿之战确有其事吗? (2) 各殖民地居民对英国的敌视态度是一致吗? (3) 能肯定是英军首先开枪的吗? (4) “不自由, 毋宁死”是“万众一心”的声音吗?

A. (1) (2) (3) B. (1) (2) (4) C. (1) (3) (4) D. (2) (3) (4)

(试题分析) 本题以史学方法的考查来立意, 着力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史学方法的运用、史料的辨析、批判性思维等学科能力.首先必须明确材料是文学作品而不是史学作品, 显然其文学色彩大于史学意义, 有一些借鉴意义, 不能当作史学史料, 要去伪存真, 就北美独立战争的背景和经过而言, 波士顿倾茶事件是战争的直接原因, 1775年莱克星顿枪声是独立战争开始的标志, 这是史实, 而 (2) 项和 (4) 项是文学化的语言表述, 显然过于绝对化, 是作者对反英情绪的衬托和渲染, 而缺乏史实依据, 故排除这两项, 应选D.

五、评价型选择题

此类题常用的形式有:1.主体+评价类.题干给出被评价的主体, 选项提供对该主体的评价, 从历史现象、历史人物、历史概念中得出结论.2.评价+主体类.题干给出对某事物的评价, 选项提供与评价有关的主体, 从中选出最佳的主体.

解题的技巧有:1.理论法.这是解答这类题最常用的方法.对历史的评价离不开历史理论和方法的支撑, 许多题目命制的初衷就是考查考生对理论和方法的掌握情况, 因而考生必须掌握一些马克思主义理论, 如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等辩证关系.2.史论结合法.搞清结论与史实的关系, 根据题干给出的结论, 分析史实与结论的关系从而得出答案.3.直选法.这种方法在解答非组合型否定式评价型选择题时经常使用.

【典例】 (2013北京文综18题) 1893年, 有位官员上奏朝廷说:“近来体察沿海各口商务情形, 洋纱一项进口日多, 较洋布行销尤广.江、皖、川、楚等省, 或有难销洋布之区, 更无不用洋纱之地.”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洋纱洋布主要在通商口岸使用

B.进口洋布在中国销售市场萎缩

C.长江流域传统织布业逐渐消失

D.民族织布业大量使用进口洋纱

(试题分析) 本题是一道典型的评价型选择题, 运用直选法解决本题不失为最简便有效的方法, 材料题干的时间是晚清, 具体说是甲午战争前, 资本主义列强侵华手段以商品输出为主, 资本输出为辅, 其目的是用武力进一步打开中国大门, 以便更多地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材料本身有两层意思, 一是沿海通商口岸洋纱与洋布进口量大, 但洋纱多于洋布.二是江、皖、川、楚以及洋布销售量小的地方, 几乎完全用进口洋纱, 这两层意思是递进的逻辑关系, 表明当时中国从沿海到内地洋纱泛滥, 销量猛增, 当然这是中国的市场需求造成的.中国近代纺织业的原材料是纱, 列强侵略加剧进一步破坏着中国家庭手工业和私营手工业, 土纱产量减少, 显然只能依赖价廉物美的洋纱, A项只解读了材料的第一句话, 材料第二句表明内地也有与沿海口岸类似的情况, 故A项对题干解读不全面也不准确.材料也表明洋布在中国沿海口岸和内地都有一定数量的销售, 只是内地洋布销量较沿海口岸少, 材料没有在两个时间段进行比较, 所以得不出洋布销量增减趋势的情况, 故B项错误.材料明确了洋纱洋布在中国销量日盛的情况, 当然会冲击中国传统织布业, 但这种冲击不只会发生在长江流域, 而且中国家庭手工业是新中国三大改造时结束的, 故C项不符合史实, 故选D.

总之, 历史选择题类型林林总总, 形式千变万化, 只要弄清题干主旨与选项的关系, 通过一定数量习题的训练, 特别是掌握一定的方法与技巧, 必然会提升做对选择题的信心, 提高做选择题的能力和效率.

摘要:历史选择题;文字类题型;新课程标准;学科素养;人文素养.

上一篇:七桥初中营养改善计划工作自查报告下一篇:复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