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管理:关注核心人员才能留住员工

2024-05-07

员工管理:关注核心人员才能留住员工(共8篇)

篇1:员工管理:关注核心人员才能留住员工

现在的企业人才流失过快、企业留人难的问题已经成为民营企业发展的一大难题。是企业的理念出现了问题,还是企业的经营思路出现了问题;是企业文化出现了问题,还是企业的管理机制出现了问题?

虽然说人员的合理流动是正常的,但如果是应该留的人没有留住,想让走的人(对公司没有用的人)却不走;这就要在企业管理机制上深思。每一个人才的离开,都有个人的原因或企业的原因,都有直接主管(企业管理者)的责任和人力资源管理者的责任。要留住优秀的人才,企业要提供更大的舞台,提供成长的空间。企业的管理者要有博大的胸怀,容纳方方面面的人才。

近几年个别民营企业的发展是裂变形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上十分强烈,企业是想方设法引进各类人才,是不是留住了人才,这就需人力资源管理者在如何留住人才上为民营企业探索一条新路。

首先是老板从方方面面重视人才,由老板的重视到引起团队的重视,老板在始终不渝地把对人才的重视放在各项工作的第一位;从工作、生活、思想、家庭等细节方面对人才给予关心;力争做到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环境留人;其次是人力资源部时刻关注核心员工;核心员工是指与创造绩效及对公司发展最有影响作用并在某方面“不可代替”的员工.例如,一个打字员随时有很多人能代替她,那么,就不是核心员工。但是如果打字员在所负责的工作领域中做得十分出色,该员工打字极快,总是提前完成工作,还有出色的编辑修改能力,从来没有错别字,没有特殊的待遇要求,交到她手里的稿件、合同,上级从来不用再修改,因为她打字最快,同时负责校对工作,其他打字员的一些错误都是她检查出来的。可见,相对于其他一般的打字员,该打字员绝对是核心员工,尽管她在公司的职务很低,然而她优秀的角色能力存在一定的“不可代替性”,她就是核心员工。

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就是人,关注核心员工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策略重点;就是要关注核心员工;关注难以代替的核心员工。要时刻关注着所有的核心员工。让核心员工时时感到有人在关心,工作没有后顾之忧,核心员工才能稳定地工作。

公司可以暗示那些非核心员工的工作人员:告诉他这一岗位有很多备份的人才,如不好好干,就会被代替。而总经理和人力资源主管应该分离出更多的时间注重与核心员工的互动沟通:关注其能力发展与潜力发掘状态、优化其绩效的投入产出比、协助其建设职业发展规划、关心其工作稳定性与工作心态等。

再则是各级部门主管应加强管理核心员工的意识,重点关注核心员工的工作心态和稳定性,及时与人力资源部门沟通;而不是将大量的时间都放在处理“问题员工”的缺陷上。

不关注核心员工,就会发生“该流动的不流动(问题员工),不该流动的流失了。”结果公司便成了“为他人作嫁衣裳”的培训基地然而,甄别出核心员工,就沾沾自喜还为时过早,因为所谓的“不可代替”是具有时间性的。这一点千万不能忽略。今天是开国功臣,明天可能是居功自傲、不思进取的绊脚石。因为企业需要进步、需要不断创新。任何人物,只能在历史舞台的一个时段上唱主角。所以,企业的高层和人力资源主管应经常思考人才备份(包括对自身)的问题,并随时清晰:现在或是在未来一段时间,公司的核心员工是谁?公司需要什么样的核心员工?同时,对现阶段的核心员工也要用这一观念指导他的职业生涯规划和角色能力的发展,防止其养尊处优,不思进取,企业的核心人力资本才能随业务的发展同步优化和积累。

第四是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者处理员工留与去的问题中要做好协调、管理、反映工作,将有才能的员工留下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工作。能聚人者以一当十,能留人者以一当百。在留人的问题上不同的处理方法,得出的结果是不同的,假如人才跳槽已成定局,这时,挽留人才的努力不应该就此结束,继续与他们保持联系,及时邀请他们“回归”.这种回归的员工,会对企业充满感激、佩服、忠诚。有头脑、有胸怀的老总,应该对每一位跳槽的人才说“现在你走,我们欢送;将来回归,我们更欢迎”.总之留人要靠好的管理方法和远大的企业发展前景,管理者的管理水平是直接影响企业员工的继续发展还是离开。企业要不断地发展才能更好的留住优秀的人才,当今的企业经不起人员的频繁流动了,应该在企业留人的方法、手段、管理制度上与时俱进;要留住企业的“明星”,留住骨干员工,企业才能更好地前进,无论采取何种办法,留住优秀的员工(人才)是目的。人才是企业的“根”,如果连根都留不注养不活,其他诸如利润、发展,就成了空中楼阁。而威胁、危害企业之根的,莫过于人才流失。

篇2:员工管理:关注核心人员才能留住员工

我们天天提的人才竞争,实际上就是核心关键人才的竞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实际上就是核心员工在市场上的竞争力,所以选拔、培养、激励和保留核心员工是一切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绩效管理体系作为留住和激励员工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核心员工的管理上需要建立起有针对性的管理体系。

A企业骨干流失分析

A企业是一家处于快速发展期的零配件制造企业,随着企业的快速成长,发展规模的不断扩大,那些与企业一起成长起来、经历过痛苦创业期的骨干员工却一个个先后离开了。骨干员工的离职不仅带走了企业的一些核心技术和工艺机密,同时,那些流失到竞争对手企业去的员工直接增强了竞争对手的竞争实力,相应地削弱了企业自身的竞争能力。

A企业对后备人才培养虽有所准备,但一直跟不上企业的发展速度,骨干员工的流失对所有员工的士气打击很大,曾一度使企业陷入瘫痪。

究其原因,我们发现A企业骨干员工的流失主要是以下三个原因导致的。

一是企业绩效管理过程中缺乏沟通,出现了常见的“鞭打快牛”现象,同时对任务目标的完成情况缺乏明确的绩效考核标准。

从老板的角度来看,把工作交给这些骨干员工是非常放心的,直接下任务就可以了。从员工的角度来看,老板对自己青睐有加,提供了很好的施展才能的机会,但任务考核的标准是什么,完成之后可以得到什么奖励,出现差错之后会有什么样的惩罚,都没有明确的界定。面对不断加大的压力,个人对绩效考核的结果缺乏准确的预测。同时与普通员工相比,自己的所得并不比他们好多少。这种严重的不平衡感进一步加大了其心理压力,离职也在情理之中。

二是缺乏与绩效考核密切相关的薪酬激励配套措施,即过多的注重员工的付出而缺乏与其付出相符的回报。

俗话说“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如果说一定要“鞭打快牛”、需要勇夫,就一定要有重赏。如果没有重赏,那就必须有一套相对公平合理的绩效考核标准和与之相对应的薪酬激励制度。如果上面两者都没有的话,要想留住骨干员工几乎是不可能的,他们的离开也就不可避免。

三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长期以来形成的“可以共患难,不能同富贵”的文化特色,使得核心员工对眼前的利益关注较多。但是企业要做大做强,就需要持续的资本积累,积累和分配是一对矛盾,如何理顺这一矛盾是企业能否持续发展的关键。

在这方面蒙牛集团创始人牛根生提出了一句管理名言“财散人聚、财聚人散”,就是在企业发展期,创业者要把企业获得的大部分利益分给员工,才能使员工聚集在一起共谋大事。如果企业创业者一开始就总想着为自己赚钱,那就很难留下人才促使企业进一步发展,这样的企业做不大也是理所当然的。

核心员工绩效管理的关注点

绩效管理是一个过程管理,不能指望单纯的绩效管理来实现对员工的有效激励,必须与薪酬制度相结合。只有对绩效管理理念有深入的认识之后,才能真正发挥绩效管理的作用。

1.明确绩效管理的核心理念

绩效管理的核心理念是通过工作计划的过程管理,为组织目标的实现提供坚实可靠的保障。对于企业核心员工来说,更多的关注于绩效实施全过程的管理而非考核,企业管理者的主要工作就是与核心员工明确各项工作的目标,以及在目标实现过程中提供所需要的支持与帮助,以协助其完成既定的目标。管理者与核心员工是一种利益共同体,而不是简单的考核与被考核的关系。

2.防止“鞭打快牛”现象,培养核心员工的后备队伍

就像本文开始的案例中那样,领导者喜欢把所有重要工作都安排给核心员工,而不考虑其本身工作的承受能力,事实上,“鞭打快牛”的现象非常普遍,如果不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造成员工的不满和离职也是必然的。

当然,企业在采取各种激励和保留核心员工的措施之后,也仍然避免不了由于各种原因所导致的核心员工流失。针对这种状况,未雨绸缪,加强企业核心员工后备队伍建设才是减少核心员工离职风险,保持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有效措施。

3.注重绩效考核的激励与约束作用

不管是激励作用还是约束作用,都需要在明确绩效考核结果之后。这里隐含着一个重要的前提,那就是绩效目标以及绩效目标的评价标准是明确合理的,是考核人与被考核人双方经过沟通共同确认的。如果没有明确的绩效目标以及绩效目标的评价标准,那么对绩效结果的认识可能会有非常大的差异,考核人与被考核人都会站在自己的角度对绩效考核结果提出质疑,

面对这种双方都无法说服对方的结果,其激励作用或是约束作用将无从体现。目标的设定与沟通是做好核心员工绩效考核的关键步骤之一。

4.建立明确的绩效考核结果应用方案

绩效考核的结果可以应用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各个方面,但不管是应用于哪些方面,都需要在考核之前进行明确说明,使员工能够明确自己通过努力之后可以得到什么样的奖励,只有明确的目标才会产生努力工作的动力。核心员工工作中追求自我实现,对自己的工作成就感要求较高,但这种工作成就感需要通过相应的措施或方法来得到大家认可,这些措施或方法其实可以通过绩效考核结果的应用来体现。

5.对结果的关注大于对过程的关注

核心员工具有较强的独立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力,因此对核心员工的考核应更多地关注其工作结果的完成情况,在工作完成过程中,他们需要有独立的思考和创新,较少地指导或监督有助于其对整个工作过程的把握。多数情况下难以用量化的指标去考核他们的工作完成情况。

核心员工的绩效管理体系设计

核心员工的绩效管理体系建设总体思路是以员工激励为主,通过有效的激励措施,实现人员的保留。激励通过绩效管理、职业生涯发展通道和薪酬方案设计三个方面相互衔接,共同作用,由于主题所限,下面仅介绍绩效管理体系的设计。

绩效管理一定是一个过程管理,单纯的设计绩效管理的某一个环节而忽视或弱化其他环节,其效果势必得不到有效发挥,反而可能会出现“有,还不如没有好”的局面。

1.计划——绩效管理的目标设定

绩效目标来源于组织整体经营目标的分解,核心员工对组织最终目标的实现承担着极为重要的责任。从大多数人内心的角度考虑,总是希望自己的目标越小越好,而完成目标之后的绩效奖励则是越高越好,同时还能获得较大的心理满足感和成就感。但从组织发展的角度考虑,总是希望能够制定一个具有挑战性的目标,从而实现组织的快速发展。因此,在组织整体绩效目标分解的过程中,沟通是制定计划的唯一方法。

核心员工的绩效目标制定需要重点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绩效目标如何进行衡量,绩效目标通过什么样的计划或方案去推进实施,过程中如何控制?

(2)如何评判目标完成的好坏,即评判目标完成与否的方法或标准是什么,特别是对于非量化的考核指标,比如品牌影响力推广指标,是以工作计划整体完成,关键时间节点控制,还是费用支出完成?

(3)在过程中需要什么样的资源支持。资源的支持以工作计划内容要求为主,需要事先提出,以便于管理层对资源的整体协调配置。对于过程中的临时性需求,需按内部规范的管理流程进行决策,避免在目标没有达成时,为自己找理由开脱责任。

(4)绩效目标完成后可以获得什么样的奖励。对核心员工来说,获取这种奖励的目的是评价自己在组织内获得的认可程度以及自我价值的实现程度,是一种个人成功的标志或象征。

绩效目标的制定是整个绩效管理的核心,绩效目标可以根据周期分为年度目标、季度目标、月度目标,甚至是周计划,也可以根据业务类型分为专项目标、管理目标和业务目标。通过有效的目标分解,工作计划制定以及评价标准的明确,对接下来的绩效执行过程沟通、绩效结果检查以及循环提升都是至关重要的。

2.执行——绩效执行过程中的指导

对于核心员工来说,其本身的能力是非常优秀的,都是可以担当大任的,同时,其承担的工作任务大多具有较高的创新性要求,在实现目标的途径上会有很多种方法。作为考核人很难做到对各种方法的了解和掌握,因此考核人在绩效执行过程中通过定期的汇报、业务工作分析会或部门例会的形式,结合月度工作计划,对各项目标的完成情况做到有效地跟踪和监控即可。过于频繁地沟通或指导,可能会打乱其正常的工作思路,影响工作的正常开展,效果可能会适得其反。

3.检查——绩效结果回顾

对核心员工来说,纯粹的结果导向,关注于绩效目标的完成情况。该环节在整个绩效管理过程中属于回顾与反思的环节,回顾上一个考核周期工作的完成情况,其中存在的问题,反思下一步如何更有效提升业绩。奖惩并不是绩效考核的主要目的,只是一种有助于绩效管理更好发挥作用的手段或工具。

在绩效目标制定时,就已经确定好了绩效考核标准和方法,按事先确定的标准或方法进行考核,结果不会有很大差异。

4.改进——个人能力的循环提升详细计划

改进是上一个循环的结束,也是下一个循环的开始,每一次都是在总结过去的成败得失,每一次的总结都会使人得到进一步的提升。绩效改进,实际上就是针对绩效结果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通过反思提出更好的解决方案的过程,以详细的改进计划的形式进行明确。

总之,不管是对核心员工的绩效管理体系建设还是对普通员工的绩效管理体系建设,首先需要明确的是接受和掌握绩效管理的核心理念,在绩效管理理念的指引下,才能更有效地实施和推进绩效管理工作。

篇3:中小企业留住核心员工的对策探讨

1 中小企业核心员工流失的原因分析

1.1 与激励相关的各种制度不完善

中小企业普遍面临着各种管理制度不够完善的状况。原因是多维度的, 一方面缺乏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人才或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的人员偏少。例如, 中小企业发展过程的特性决定了大部分企业的管理更多是建立在亲情和感情基础上, 其灵活多变的特性从某种程度上弱化了现代企业制度化管理应有的作用。不能适应企业快速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 中小企业缺乏科学的激励机制, 尤其是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不健全, 没有针对核心员工开展有效的激励。使得一些重要的激励环节, 如绩效考评体系、培训工作、薪酬制度等, 缺乏公平公正的保障, 而这种保障恰是激励的必要基础。如:由于缺乏合理细致的工作分析, 企业主甚至不清楚自己的企业需要哪些岗位, 这些岗位上的核心员工应具备什么素质, 对他们有些什么样的要求, 这样必然难以保证对不同岗位核心员工的工作进行公平、公正的评价。过多的灵活性、随意性、非连续性会导致核心员工积极性的下降。

1.2 对员工的非物质性激励关注不够

中小企业的管理者对企业核心人才的特征和需求认识不足。根据核心员工的行为特征分析, 核心员工的行为动力主要集中在尊重和自我实现这些高层次需要上。因此, 核心员工所获得的激励动力更多地来自工作的内在价值和满足感, 而金钱等外部激励因素则退居相对次要的位置。中小企业普遍只采用物质刺激形式, 缺乏精神上的激励, 导致多数员工缺乏责任感和归属感。

1.3 核心员工的激励缺乏差异性

在企业的成长时期, 对不同工作性质的核心员工缺乏针对性的激励。许多企业实施激励措施, 没有根据核心人才的价值、核心人才的需求等进行评价和分类, 而采取“一刀切”的方式对所有核心人才采用同样的激励手段, 结果事与愿违, 激励效果很差, 导致核心员工产生不公平感。几乎所有的当代动机理论都承认员工并不是完全相同的, 他们在需求、态度、个性及其他重要的个人变量上各不相同, 对待核心员工更应如此。

2 中小企业留住核心员工的对策

中小企业解决核心员工流失的问题, 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2.1 完善企业现有的激励制度

要留住核心员工, 中小企业首先要规范各种制度, 激励制度也要建立和完善。企业的激励就是要正确引导员工的行为并朝向企业的预定目标, 制度规范的强化作用能达到此效果。另外, 制度规范具有无差异性和连续性, 不会随激励者的个人喜好和激励对象的不同而随意变动, 这也预示着制度规范的公平公正性。公平是激励中一个重要的心理因素。核心员工积极性的变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员工内心的公平感。当制度规范中每一个子系统都含有公平的因素时, 核心员工就会在公平中得到满足, 进而提高积极性。

2.2 提供多样化的激励方式

核心员工大多受过系统的专业教育, 具有较高的学历, 从事以脑力劳动为主的工作, 热衷于接受有挑战性和创造性的任务, 是人才市场上的主要争夺对象, 薪酬福利待遇和工作环境通常较好。对他们来说, 工作是一种证明自身实力, 实现自我价值和理想的工具。他们的主导需求主要集中在社会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等较高层次的需要上。管理者必须努力通过沟通与核心员工共同挖掘其最大的激励因素, 有条件可以制定可供选择的激励个性“套餐”。除物质奖励外, 还可以提供职业培训、晋升机会、良好的工作氛围等。它给予核心员工一定的选择空间, 满足了不同的需要。

2.3 对核心员工的激励要有长远性

将企业的成长与核心员工的职业成长紧紧相连, 建立“利益共同体”。尤其在中小企业中, 核心人才较为突出, 因此企业要给他们一种暗示, 使其感觉到个人发展方向与组织发展方面越趋一致, 个人的潜能就发挥得越好, 个人的发展机会就越大。对于中小企业来说, 期股权激励是一种成本较低的薪酬激励方法, 也是一种有效的长期激励。股权激励措施是保持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在成长期中小企业应根据自身特点, 针对不同的核心人才的需求特征, 在确保现金流顺畅和激励成本最低的条件下, 采用单一激励或不同组合的股权激励方式。

2.4 通过各种方式强化发挥工作本身的激励效应

核心员工很多时候关注工作的成就感。因此中小企业要根据员工的这种心理, 为其创造良好的工作软环境, 使核心员工在工作中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充分表现自己的才能, 从而获得最大的满足。常见的工作激励包括:临时授权、增加工作的挑战性、肯定员工的工作成就、实行弹性的工作方式、提供稳定的工作机会等。例如, 中小企业大多是由人员较少的企业一步步发展起来的, 业主由于历史的原因, 一般不愿放权, 不能给员工充分的授权, 殊不知进行授权管理, 一方面可以满足员工的心理需要, 增强他们的参与感, 使他们有满足感和自我提升感;另一方面, 在没有增加任何成本的前提下, 可以将任务分散处理, 无形中提高高层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 也有利于公司民主管理, 赢得更多人心。

2.5 塑造良好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建设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 国内外经验表明, 成功企业一般都具有优秀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可以使员工确立共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 在企业内部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使员工产生一种自我约束和自我激励。企业管理者特别是高层领导更要建立一种高效企业文化氛围, 激发员工的潜能, 让员工能实现自我价值, 形成企业和员工之间的强契合度 (即员工在感情上和理智上都认同公司的文化, 愿意为公司的发展而发挥自己的所有潜能, 而不计较报酬, 把公司的发展当自己的事业来做) , 增加员工的敬业度和归宿感, 减少核心员工的流失。

企业核心员工作为企业制胜的关键资源, 是每一个企业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在人才争夺战日趋激烈的新经济时代, 争取和留住企业的核心员工已成为经营战略的第一项重要任务, “留人必先留心, 留人必先知心”, 所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要能够从核心员工的角度出发, 真正实施“人本管理”战略, 实现企业、员工的双赢。

摘要:当前中小企业都面临着员工流失率过高的问题, 导致企业核心竞争力下降, 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因而员工的流失, 特别是核心员工的流失问题日益受到中小企业管理者的高度重视。如何留住核心员工对企业有着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中小企业,核心员工,流失率

参考文献

[1]潘琪华.企业员工激励的有效措施[J].经济师, 2005, (7) .

篇4:用绩效管理留住你的核心员工

我们天天提的人才竞争,实际上就是核心关键人才的竞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实际上就是核心员工在市场上的竞争力,所以选拔、培养、激励和保留核心员工是一切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绩效管理体系作为留住和激励员工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核心员工的管理上需要建立起有针对性的管理体系。

A企业骨干流失分析

A企业是一家处于快速发展期的零配件制造企业,随着企业的快速成长,发展规模的不断扩大,那些与企业一起成长起来、经历过痛苦创业期的骨干员工却一个个先后离开了。骨干员工的离职不仅带走了企业的一些核心技术和工艺机密,同时,那些流失到竞争对手企业去的员工直接增强了竞争对手的竞争实力,相应地削弱了企业自身的竞争能力。

A企业对后备人才培养虽有所准备,但一直跟不上企业的发展速度,骨干员工的流失对所有员工的士气打击很大,曾一度使企业陷入瘫痪。

究其原因,我们发现A企业骨干员工的流失主要是以下三个原因导致的。

一是企业绩效管理过程中缺乏沟通,出现了常见的“鞭打快牛”现象,同时对任务目标的完成情况缺乏明确的绩效考核标准。

从老板的角度来看,把工作交给这些骨干员工是非常放心的,直接下任务就可以了。从员工的角度来看,老板对自己青睐有加,提供了很好的施展才能的机会,但任务考核的标准是什么,完成之后可以得到什么奖励,出现差错之后会有什么样的惩罚,都没有明确的界定。面对不断加大的压力,个人对绩效考核的结果缺乏准确的预测。同时与普通员工相比,自己的所得并不比他们好多少。这种严重的不平衡感进一步加大了其心理压力,离职也在情理之中。

二是缺乏与绩效考核密切相关的薪酬激励配套措施,即过多的注重员工的付出而缺乏与其付出相符的回报。

俗话说“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如果说一定要“鞭打快牛”、需要勇夫,就一定要有重赏。如果没有重赏,那就必须有一套相对公平合理的绩效考核标准和与之相对应的薪酬激励制度。如果上面两者都没有的话,要想留住骨干员工几乎是不可能的,他们的离开也就不可避免。

三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长期以来形成的“可以共患难,不能同富贵”的文化特色,使得核心员工对眼前的利益关注较多。但是企业要做大做强,就需要持续的资本积累,积累和分配是一对矛盾,如何理顺这一矛盾是企业能否持续发展的关键。

在这方面蒙牛集团创始人牛根生提出了一句管理名言“财散人聚、财聚人散”,就是在企业发展期,创业者要把企业获得的大部分利益分给员工,才能使员工聚集在一起共谋大事。如果企业创业者一开始就总想着为自己赚钱,那就很难留下人才促使企业进一步发展,这样的企业做不大也是理所当然的。

核心员工绩效管理的关注点

绩效管理是一个过程管理,不能指望单纯的绩效管理来实现对员工的有效激励,必须与薪酬制度相结合。只有对绩效管理理念有深入的认识之后,才能真正发挥绩效管理的作用。

1.明确绩效管理的核心理念

绩效管理的核心理念是通过工作计划的过程管理,为组织目标的实现提供坚实可靠的保障。对于企业核心员工来说,更多的关注于绩效实施全过程的管理而非考核,企业管理者的主要工作就是与核心员工明确各项工作的目标,以及在目标实现过程中提供所需要的支持与帮助,以协助其完成既定的目标。管理者与核心员工是一种利益共同体,而不是简单的考核与被考核的关系。

2.防止“鞭打快牛”现象,培养核心员工的后备队伍

就像本文开始的案例中那样,领导者喜欢把所有重要工作都安排给核心员工,而不考虑其本身工作的承受能力,事实上,“鞭打快牛”的现象非常普遍,如果不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造成员工的不满和离职也是必然的。

当然,企业在采取各种激励和保留核心员工的措施之后,也仍然避免不了由于各种原因所导致的核心员工流失。针对这种状况,未雨绸缪,加强企业核心员工后备队伍建设才是减少核心员工离职风险,保持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有效措施。

3.注重绩效考核的激励与约束作用

不管是激励作用还是约束作用,都需要在明确绩效考核结果之后。这里隐含着一个重要的前提,那就是绩效目标以及绩效目标的评价标准是明确合理的,是考核人与被考核人双方经过沟通共同确认的。如果没有明确的绩效目标以及绩效目标的评价标准,那么对绩效结果的认识可能会有非常大的差异,考核人与被考核人都会站在自己的角度对绩效考核结果提出质疑。面对这种双方都无法说服对方的结果,其激励作用或是约束作用将无从体现。目标的设定与沟通是做好核心员工绩效考核的关键步骤之一。

4.建立明确的绩效考核结果应用方案

绩效考核的结果可以应用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各个方面,但不管是应用于哪些方面,都需要在考核之前进行明确说明,使员工能够明确自己通过努力之后可以得到什么样的奖励,只有明确的目标才会产生努力工作的动力。核心员工工作中追求自我实现,对自己的工作成就感要求较高,但这种工作成就感需要通过相应的措施或方法来得到大家认可,这些措施或方法其实可以通过绩效考核结果的应用来体现。

5.对结果的关注大于对过程的关注

核心员工具有较强的独立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力,因此对核心员工的考核应更多地关注其工作结果的完成情况,在工作完成过程中,他们需要有独立的思考和创新,较少地指导或监督有助于其对整个工作过程的把握。多数情况下难以用量化的指标去考核他们的工作完成情况。

核心员工的绩效管理体系设计

核心员工的绩效管理体系建设总体思路是以员工激励为主,通过有效的激励措施,实现人员的保留。激励通过绩效管理、职业生涯发展通道和薪酬方案设计三个方面相互衔接,共同作用,由于主题所限,下面仅介绍绩效管理体系的设计。

绩效管理一定是一个过程管理,单纯的设计绩效管理的某一个环节而忽视或弱化其他环节,其效果势必得不到有效发挥,反而可能会出现“有,还不如没有好”的局面。

1.计划——绩效管理的目标设定

绩效目标来源于组织整体经营目标的分解,核心员工对组织最终目标的实现承担着极为重要的责任。从大多数人内心的角度考虑,总是希望自己的目标越小越好,而完成目标之后的绩效奖励则是越高越好,同时还能获得较大的心理满足感和成就感。但从组织发展的角度考虑,总是希望能够制定一个具有挑战性的目标,从而实现组织的快速发展。因此,在组织整体绩效目标分解的过程中,沟通是制定计划的唯一方法。

核心员工的绩效目标制定需要重点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绩效目标如何进行衡量,绩效目标通过什么样的计划或方案去推进实施,过程中如何控制?

(2)如何评判目标完成的好坏,即评判目标完成与否的方法或标准是什么,特别是对于非量化的考核指标,比如品牌影响力推广指标,是以工作计划整体完成,关键时间节点控制,还是费用支出完成?

(3)在过程中需要什么样的资源支持。资源的支持以工作计划内容要求为主,需要事先提出,以便于管理层对资源的整体协调配置。对于过程中的临时性需求,需按内部规范的管理流程进行决策,避免在目标没有达成时,为自己找理由开脱责任。

(4)绩效目标完成后可以获得什么样的奖励。对核心员工来说,获取这种奖励的目的是评价自己在组织内获得的认可程度以及自我价值的实现程度,是一种个人成功的标志或象征。

绩效目标的制定是整个绩效管理的核心,绩效目标可以根据周期分为年度目标、季度目标、月度目标,甚至是周计划,也可以根据业务类型分为专项目标、管理目标和业务目标。通过有效的目标分解,工作计划制定以及评价标准的明确,对接下来的绩效执行过程沟通、绩效结果检查以及循环提升都是至关重要的。

2.执行——绩效执行过程中的指导

对于核心员工来说,其本身的能力是非常优秀的,都是可以担当大任的,同时,其承担的工作任务大多具有较高的创新性要求,在实现目标的途径上会有很多种方法。作为考核人很难做到对各种方法的了解和掌握,因此考核人在绩效执行过程中通过定期的汇报、业务工作分析会或部门例会的形式,结合月度工作计划,对各项目标的完成情况做到有效地跟踪和监控即可。过于频繁地沟通或指导,可能会打乱其正常的工作思路,影响工作的正常开展,效果可能会适得其反。

3.检查——绩效结果回顾

对核心员工来说,纯粹的结果导向,关注于绩效目标的完成情况。该环节在整个绩效管理过程中属于回顾与反思的环节,回顾上一个考核周期工作的完成情况,其中存在的问题,反思下一步如何更有效提升业绩。奖惩并不是绩效考核的主要目的,只是一种有助于绩效管理更好发挥作用的手段或工具。

在绩效目标制定时,就已经确定好了绩效考核标准和方法,按事先确定的标准或方法进行考核,结果不会有很大差异。

4.改进——个人能力的循环提升详细计划

改进是上一个循环的结束,也是下一个循环的开始,每一次都是在总结过去的成败得失,每一次的总结都会使人得到进一步的提升。绩效改进,实际上就是针对绩效结果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通过反思提出更好的解决方案的过程,以详细的改进计划的形式进行明确。

总之,不管是对核心员工的绩效管理体系建设还是对普通员工的绩效管理体系建设,首先需要明确的是接受和掌握绩效管理的核心理念,在绩效管理理念的指引下,才能更有效地实施和推进绩效管理工作。

(编辑:苏丹amysudan@sina.com)

篇5:我要怎样才能留住员工

听到这些令人心寒的话,大江有些纳闷:“是外边另有单位高薪聘请他们,还是他们自己要做老板?”困惑中的大江倚着沙发一个劲地抽烟,缭绕在屋中的余烟把大江带回创业时的回忆中。

那时,启动资金不足,是这几位老师傅主动提出:“创业初期,老板可以只管吃饭,不发工资,等企业进入良性循环时再补发。”就这样,整整一年的时间,老师傅们愣是没拿企业一分钱,坚持生产、积极开发新品种,迎来了企业的春天。

产品打开市场后,许多同行业的老板用多种关系和方法,想把这几位老师傅“挖走”。面对外面的诱惑,老师傅们谁也没动心,还开玩笑说:“只要老板不辞我们,我们绝不会辞老板……”

想到这,大江对自己说:“老师傅们不是见钱眼开,背信弃义的小人,肯定是自己什么地方得罪了师傅们,还是在自己身上找原因吧!”

在心理咨询师的建议下,他约老师傅们一起进行“沟通和调适”。心理咨询师说:“走与留,是你们劳资双方做决定的事,心理咨询师不替任何一方做决定,但心理咨询要让双方弄清‘为什么走’和‘为什么留’,让彼此不再存有遗憾和不满,以平常心看待走与留。”

心理疏导:

心理疏导前,大江和老师傅们的坐姿和空间距离,让心理咨询师看到了双方之间的心理距离。可能就是这双方都没说但实际存在的心理距离,让双方的心从默契走到了疏远,从疏远又引发了猜疑,从猜疑导致了辞职。

后来,还是大江打破了僵局说:“我反思了一下,我做得不好,

首先,在我的脑海里始终有个想法‘我是这个公司的老板,一切都是我努力奋斗的结果,忽视了老师傅的付出与贡献,特别是最近公司来了一批新员工,都是大学毕业,有的还是硕士。我在工资福利和奖金分配上的‘一刀切’做法,损害了老员工的利益,伤害了老员工的感情。请给我一次改正的机会。”

大江说完,站起身,恭恭敬敬地给这几位和他一起创业的老员工们鞠了一个90度的躬,并一一和他们握手。 织梦好,好织梦

听了大江的肺腑之言,老师傅们握着大江的手说:“说心里话,我们也不愿意走,可是不走,心里实在别扭,刚来的大学生没付出什么,只是学历比我们高,就和我们拿一样的钱,还可以外出学习。我们不在乎那点钱,我们在乎的是在你大江心里的位置,你心里还有我们吗?还有一起打天下的那份情谊吗?”

看到大江和老师傅们双方的空间距离在缩短,心理距离也似乎近了许多时,心理咨询师提出了一个问题:“这些话,你们以前说过吗?”大江说:“没有意识到,所以没说。”老师傅们说:“因为越看他的做法越生气,懒得说。”

心理咨询师说:“看来,除了你们刚才说的那些事,主要是你们之间没有沟通,在没有沟通、双方信息受阻或是信息不畅的情况下,彼此没有换位思考,造成了隔阂。在双方有了隔阂后,听彼此说的话、看彼此做的事,就会越加看不惯。”

以实用心理学的视角看这些老师傅们辞职的主要原因是:“在团体中,由于个体的成绩没有被单独加以评价,而是被看做一个总体时所引发的个体努力水平下降的现象。”这种现象就是“社会懈怠”。

社会懈怠现象一旦出现,不仅会影响团队工作绩效,也会使个体觉得在团队活动中自己的贡献被忽略,大江公司的老师傅们集体辞职就是这个原因。

篇6:如何留住核心员工?

“经过慎重的考虑,我决定辞职,我找到另外一个机会,我接受了另外一份工作,我们能谈谈吗?”这是王杰在新年第一天给公司老总发的一封邮件。

王杰的老总收到这份邮件后感觉非常惊讶,因为王杰是公司的销售骨干,上一年的销售冠军,对于公司来说属于“至关重要”的角色,而他却在这时选择辞职。

进入一月份,意味着春天的脚步日益临近,而对于很多员工来说,跳槽的心也开始蠢蠢欲动。据智联招聘网的统计,每年的岁末年初都是跳槽的高发季节。

核心员工是企业关键的资产,能帮助企业可持续性发展,但留住人才却成为企业的一个难题。据一份名为“中国市场企业如何留住人才”报告显示,中国企业核心员工的流失率已经从10年前的4%上升到目前的21%。这些像王杰一样的核心员工对公司的成功和稳定功不可没,那么,企业经营者们如何才能避免失去他们呢?

跳槽的季节

在一份由智联招聘网和腾讯网在2008年1月份所做的调查中,一共有近15000人参加,调查的主题是“春天来了,你那‘跳槽’的种子发芽了没有?”

在调查中,选择“已经铁定心要跳了,正在运作中”的有19%,这部分人正在骑驴找马;选择“蠢蠢欲动,已经萌生了跳槽的想法”的有37%,这部分人已经春心萌动,跳槽的种子正在发芽;而选择“还在犹豫中”的有24%,他们觉得跳还是不跳这是个问题,这部分人犹豫也许是因为对现在的工作有些不满但还没遇到新的机会,所以举旗不定,但也属于已经种下了跳槽的种子。这三项加起来的比例竟然高达惊人的80%。

形成对比的是,对现在的工作很满意而明确不跳的只有12%。也就是在参加调查的近15000人当中,对现在工作表示满意不想跳槽的只有1800人。看来,一月份确实是跳槽的高发季节。虽然大部分人都希望得到一份稳定的工作,可为什么还是有那么多人想跳槽?

一份对1350名美国企业员工的研究揭示出如下规律:超过70%的核心员工认为他们对公司负有责任,但只有32%的人认为公司真正关心他们。而薪酬的满意度还不到30%。

核心员工对公司的忠诚正受到他们对自己薪酬的不满和公司所经历的一系列变革甚至动荡的威胁。与其他群体相较而言,薪酬满意度在决定核心员工对公司的承诺方面是一个更加主导的因素。除此之外,核心员工对所承担的工作缺乏兴趣、对管理方式不满、对企业的目标缺乏认同、缺乏个人成就感也成为他们选择在拿到年终奖金后选择离开的主要原因。

由于核心员工处在防止客户满意度下降的第一线,其薪资水平往往又要占掉公司整个薪资支出的绝大部分。因此,对于公司的生存与发展而言,重要的是不仅留住他们的人,更要留住他们的心,进而充分挖掘其潜力。

也许有人认为,这些对公司成功来说举足轻重的忠心耿耿的优秀人才,很容易被他人所

取代。是的,你甚至还可能以更低的薪酬找到别人来代替他们。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说法,尤其是高失业率的时候,很多优秀人才都在寻找工作机会。但是,通常说这种话的经理,他们都没有对人员更换的真正代价进行仔细估算。大多数专家都认为,替代某一关键员工的代价是那位员工一年工资的5倍之多。替代“白金”员工(技能卓越的专业人才)的代价是他们全年工资的10倍之多。

什么让员工留下来?

对于大部分企业经营者来说,他们已经花费了很多精力、时间和金钱在销售、财务、战略上。但是,最明显的也往往是最容易被忽略的,他们却有没有问过员工,是什么让员工继续留在公司,或者是什么让其离开公司?

在许多企业中,许多领导者直到和员工进行离职谈话的时候才注意到问题的严重性,为什么在更早的时候却忽略了呢?如果他们能早一些和这些核心员工进行谈话,情况就会大不相同。

作为公司的领导者,应该首先让员工感到公司对他的“关注”。这种“关注”既是对于员工个人事业发展、福利待遇等方面的关心,也包括根据日常的接触,有效判断出员工是否有跳槽倾向。

那么怎样判断一个员工是否有跳槽倾向呢?这应该是从日常的交流中感觉到的,比如一个员工跟你说某家同行业公司同样职位的员工有什么样的薪水、福利待遇的时候,你就要小心了,他已经在比较了,这就可能暗含着他对自己的待遇水平有一些不满意。

如果不和员工进行接触,那么老板只能猜测员工想要什么,也许年终分红会让他们高兴,但是,如果一些核心员工希望有机会学习一些新的东西,或者获得一些小小的权力,那么没有询问的后果就可能会很严重。询问有着不小的正面作用,它会让被询问对象觉得自己是有价值的。很多时候,这可以使员工有更高的忠诚度和投入度。换句话说,询问本身就是一种留住员工的策略。

AC尼尔森每年会对全球员工进行满意度方面的调查问卷,这个问卷包含12个方面的内容,比如是否为现在的工作感到自豪,认为公司员工对领导的工作是否支持,公司客户是否满意本公司的服务和质量,认为公司的绩效体系是否完整公平等。从实践来看,这种询问也起到了积极的效果。

留人更要留心

从著名的“8020”效应中我们得知,在企业中,往往是20%的人才创造了80%的效益。毫无疑问,这20%的人才算得上是企业的核心员工。在产品、技术、渠道等竞争因素趋于同质化的情况下,人才成为企业之间差异化竞争的焦点,而创造了企业80%效益的核心员工,更是成为企业竞争的灵魂。换句话说,企业之间的竞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是否拥有、用好和留住核心员工。

留下核心员工的方法有很多种,除了支付有竞争力的个性化薪酬和开展客观公正的绩效考核外,通过用情感提高核心员工的忠诚度才是在岁末年初留下他们更重要的法宝。

人是感情动物,感情因素往往影响到人才对公司的印象,影响到人才的忠诚度。因此,企业应对核心员工实施无微不致的亲情化管理,就像长辈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悉心照料、精心培育,而受惠的核心员工也会知恩图报。一方面,企业要关心核心员工的健康状况。由于核心员工的工作压力较大,缺乏应有的锻炼和娱乐,长期下来健康状况就会受到威胁。另一方面,企业要关心核心员工的家庭生活状况,要尽力帮助核心员工达到工作和家庭相互平衡。

企业要提高核心员工的忠诚度,培养和谐宽松的人文环境也很重要。首先,组织要提高管理手段的亲和力,也就是将管理的触须延伸到员工的私人领域,通过人际关系的交往增强凝聚力。比如管理者要真心与核心员工交朋友,在布置任务时,不是生硬地下达命令,而是在淡心中完成;其次,要避免核心员工之间的过激竞争。适度竞争的存在很有必要,但要控制好竞争度,防止核心员工之间形成内耗,给企业造成损失;第三,要倡导核心员工之间的尊敬、团结与协作。因此,企业要做好核心员工的凝聚、管理和协调工作,倡导人与人之间的尊敬、团结与协作,训练核心员工的协同合作能力,培育和谐宽松的人文环境。

篇7:留住企业的核心员工

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曾估算,物力投资增加4.5倍,利润相应增加3.5倍;而人力投资增加3.5倍,利润将增加17.5倍。人是各种生产要素中最活跃,最具有创造力的要素,高素质的核心员工更是如此,人力资本在社会财富创造中的巨大作用日趋明显。进入21世纪,随着信息经济、知识经济和技术的飞速发展,企业间的竞争已转向知识和技能的竞争。而知识和技能的整合,体现在企业的人力资源特别是核心员工中。如何吸引和留住企业的核心员工,培养他们对公司的忠诚度,激励他们不断创新、奋斗,与企业共同成长,已成为大多数企业面临的一大挑战。

一、核心员工流失原因

1、没有为核心员工提供足够的个人空间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国有企业人事管理制度已不能完全适应企业的发展需要。人才的价值不能得到很好的体现。普遍存在着对人才不够重视的现象。在人才选拔上,则“排资论辈”,一些学历高能力强而没有什么资历的人得不到重用;在人才使用上,做不到人尽其才、人尽其用,没有给其足够的空间施展,无法充分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

2、没有形成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

企业吸引和留住核心员工的关键之一在于充分承认和体现员工的价值,使员工得到应有的尊重和地位。员工的薪酬并不是与其业绩挂钩,员工的地位和待遇也不是完全由其贡献决定。没有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就不能为核心员工提供富有刺激性的激励,则会大大挫伤其工作积极性,必然导致核心员工的流失。

3、企业文化建设上的缺陷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现代企业价值的核心竞争力。只有企业的价值观得到广大员工的认同,并与员工的价值观尽量保持一致,这样才能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满意度。虽说我国企业对于企业文化给予了足够的重视,但是由于重形式轻内容,追求单一,对员工个性尊重不足,导致企业缺乏足够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二、如何确定企业的核心员工

对于核心员工的界定,企业界到现在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给出了不同的定义与解释,主要有几种:

1、核心员工是从事与企业的生死存亡、休戚相关的核心业务的人

2、核心员工是指那些终日与顾客直接面对面的打交道或通过电话与客户进行各种业务交谈,因而可以诚挚伪公司的“形象大使”或“形象代言人”的一群人

3、从其为企业创造价值的来源可分为4类:

·具有专业诀窍的核心员工。

·具有广泛外部关系的核心员工。

·具有人格魅力的核心员工

·具有创新精神的核心员工

4、从其在组织结构中所出的职位看可分为3类:

·共同创业者

·优秀的中层管理者

·新员工

一般来说,企业核心员工会占到企业总人数的20~30%,他们集中了企业80~90%的技术和管理,创造了企业80%以上的财富和利润,他们是企业的核心和代表,是企业的灵魂和骨干。但同时,核心员工也是人才市场上主要的争夺对象,他们“跳槽”的机会最多、可能性最大,他们一旦“跳槽”,对企业造成的损失往往难以估量。因此,企业应明确自己核心员工的名单。企业只有在明确自己核心员工的名单之后,才能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培养和留人计划。

那么如何来确定企业的核心员工呢?可以采用“因素评分法”,又称要素计点法,该方法采用的是对评价因素进行量化打分的办法。

第一,企业应做好职位分析工作,撰写职位说明书,同时对职位进行等级和职级划分。第二,确定影响职位价值的关键评价因素。譬如该职位对企业的影响程度、职责大小、工作难度(包括解决问题的复杂性、创造性等)、对任职人的资格要求等。

第三,对每个评价因素赋予不同的分数(即权重)。分数的大小视该因素在影响职位所有因素中所占的重要性而定。同时,对每一因素进行分级(比如分成5档),给出每档所对应的分数。此外,关键还是要对每个等级给出具体的涵义。

第四,确定每个职位在每一因素项上的得分。然后,把各项得分汇总,得出每个职位的总分。

企业根据每个职位所得分数的多少进行排序,然后根据公司实际确定核心员工的比例,最终就可得出企业核心员工名单。但核心员工名单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企业的发展和市场的变化不断调整和变动。

三、留住核心员工的具体措施

(一)把好招聘关

留住人才的前提是招聘到合适的员工。招聘企业很需要留得住、稳定性好的人才,将有可能在本企业待不长的人才在招聘时淘汰掉,避免因挑选过程粗糙而带来对企业不利的流动。

1.确定正确的招聘政策。坚持少而精, 公开公正的招聘原则, 并要明确招聘的决策内容及科学的招聘程序。

2.了解应聘者的真实信息, 包括其专长, 过去的离职原因、个性、价值取向、有无家庭等。在面试时还要注意其他方面, 如道德、心理等。

3.向应聘者客观介绍有关情况。如企业现状及发展概况、报酬、岗位和工作内容以及发展机会和公司基本管理制度等, 以免日后节外生枝。

4.招聘工作要循序渐进, 尤其是从其他企业挖来的中高级或技术核心人才, 他们可能带来其他企业的企业文化, 要注意做好不同企业文化的兼容并蓄, 以免破坏企业原有的良好企业文化, 造成企业内部工作混乱。

(二)工作激励

1、下放决策权

管理者应该给核心员工下放决策权,主要基于这样三点理由:首先,核心员工具有较强的自主性,他们不仅不愿受制于物,更强调工作中的自我引导;其次,核心员工往往比管理者更加专业,他们 对自己的工作比管理者掌握得更 多,更有能力做出正确的决策;再次,下放决策权满足了核心员工被组织委以重任的成就感需要,使他们对工作抱有更大的热情。因此管理者不应独揽大权,阻碍核心员工发挥专长,否则不仅会扼杀核心员工的创意和才能,而且会扼杀核心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然而,下放权力并非放任自流,也不是一切决策权都要下放按照决策内容的不同,我们将决策分为技术决策、管理决策和战略决策。技术决策是关于工作本身的决策;管理决策是确保组织经营顺利运转的决策;战略决策是确定组织发展方向的决策。技术决策下放的程度可以高一些而管理决策和战略决策下放的程度应该低一些。

2、推行弹性工作制

由于核心员工具有较强的自主性,他们不愿受制于一些刻板的工作形式,更喜欢独自工作的自由和刺激,以及更具张力的工作安排。同时,核心员工从事的是思维性工作,固定的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可能会限制他们的创新能力。因此,组织应制定弹性工作制,在既定

工作时间与工作地点之外,允许核心员工调整自己的工作时间及地点,以把个人需要和工作要求之间的矛盾降至最小。

事实上,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办公手段的完善也正为弹性工作制的实施提供了有利条件。通过互联网,员工可以在家随时与公司联络,并传输信息和数据,公司管理者也可以向员工进行指导与帮助,从而避免失控现象发生。

3、工作富有挑战性

与一般员工相比,核心员工更在意自身价值的实现,并强烈期望得到组织和社会的认可。他们并不满足于被动地完成一般性事务,而是尽力追求完美的结果。

因此,他们更热衷于具有挑战性的工作,把克服难关看作一种乐趣,一种体现自我价值的方式。

要使工作富有挑战性,除了下放决策权外,还可以通过工作轮换和工作丰富化来实现。当核心员工觉得现有工作已不再具有挑战性时,管理者就可以把他轮换到同一水平、技术相近的另一个更具挑战性的岗位上去,这样,由工作轮换所带来的丰富的工作内容,就可以减少核心员工的枯燥感,使积极性得到增强。

工作丰富化是对工作内容和责任层次的基本改变,也是对工作责任的垂直深化,旨在向核心员工提供更具挑战性的工作。它使得核心员工在完成工作的过程中,有机会获得一种成就感、认同感、责任感和自身发展。但在充实工作内容过程的实施中,应遵从下列5个原则:一是增加工作的责任和难度;二是赋予核心员工更多的责任;三是赋予核心员工自主权;四是将有关工作业绩及时反馈给核心员工;五是对核心员工进行必要的培训。

(三)重视培训,提供多种升迁机会,为核心员工设计弹性职业发展规划

1、培训也是激励,企业每年给核心员工带薪学习的机会,不仅能够提高员工的素质和工作积极性,而且也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持续的动力。培训是对人的投资,是对人力资源的开发,也是最有价值的投资。要留住核心员工,最好的方法是留住员工的心,要留住员工的心,最好是培养他,使核心员工与企业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2、双重职业途径激励法。在核心员工当中,一部分人希望通过努力晋升为管理人员;另一部分人却只想在专业上获得提升。因此,组织应该采用双重途径的方法,满足不同价值观员工的需求,但必须使每个层次上的报酬都是可比的。

微软公司就是采用双重职业途径获得成功的典型案例。为了留住核心技术人才,微软公司开始采取了将技术过硬的技术人员推到管理者岗位上的方法。但是这个方法对于那些只想呆在本专业最高位置而不愿担负管理责任的开发员、测试员和程序员来说是没有多大吸引力的,这样,职业管理问题就产生了。微软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办法就是在技术部门建立正规的技术升迁途径,承认他们并给予他们相当于一般管理者的报酬。同时,为了使不同的职业部门之间建立起某种可比性,微软还在每个专业里设立“技术级别”。这些级别既反映了人们在公司的表现和基本技能,也反映了经验阅历。技术级别的升迁要经过高级管理层的审批,并与报酬直接挂钩。

3、为核心员工的发展设计弹性的职业发展规划。人才需要获得职业发展,以实现价值回报。越优秀的人才越渴求发展,越期望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这就对企业为核心人才提供了“事业”机会提出了要求。企业核心员工关注的如员工持股、自我提升、工作扩大化工作轮换和内部晋升等,都可以使其职业生涯发展更富有弹性。如在腾迅公司,不管什么样的核心人才,公司都会让你感觉到有一个发展的道路可走。虽然公司管理职位是有限的,但对于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公司给他们一些专家待遇,提供进修或教育的机会,或被邀请参与高层核心会,让他们的价值得到提升。

(四)建立动态的绩效评估体系,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水平

1、核心员工一般都希望自己的能力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自己的工作能得到企业及时的认可,在事业上有成就感和满足感。企业就必须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员工绩效评估体系,及时对核心员工的工作进行评价。评估应该更多地关注员工的工作业绩,能够对员工的工作给予客观公正、全面准确的评价,让员工及时了解自己的业绩情况,从而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整个绩效评估体系中最重要的是建立沟通机制,它是绩效考核的生命线。

实现无缝沟通。沟通对于企业提高核心员工忠诚度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沟通能对核心员工起到激励作用。管理层通过核心员工的业绩反馈来强化核心员工的积极行为,这就是强化激励作用;管理层通过核心员工目标完成状况的反馈来激励员工向组织目标前进,这就是目标激励作用。其次,沟通有利于核心员工的情绪表达。对于核心员工来讲,工作群体是表达自己的挫折感和满足感的主要社交场所。因此,沟通提供了一种释放情感的情绪表达机制,并满足了员工的社交需要。同时,良好的沟通环境,还可以起到员工知识共享,信息交流互补的作用。员工在沟通中既是知识和信息的提供者,又是知识和信息的吸收者,他们彼此学习,互相提高。

2、尽管薪酬不是激励核心员工的唯一手段,也不是最好的方法,但却永远是一个最容易使用和掌握的方法。密歇根大学商学院的戴维·厄里奇曾说过:“薪酬总额相同,支付方式不同,会取得不同的效果。”

适当确定固定报酬和浮动报酬的比例。对于核心员工的报酬而言,固定薪和浮动薪的比例问题一向就很重要。从美国企业的经验来看,浮动薪一般都占到50%以上,这只是一个笼统的比例,具体数字应当结合企业和员工的具体情况加以分析。对于效益较为明显,且工作创造性要求较高的技术类和销售类核心员工而言,浮动薪的激励应更高,这有利于提高其积极性,化压力为动力;而管理类核心员工则应当适当提高固定薪的比例,毕竟他们工作的绩效更不易衡量,而且贡献的持续性较强。

对内具有公平性,对外具有竞争性。对内公平合理是薪酬体系的主体,只有公平的对待每一名员工,才会保持组织内积极向上的气氛,企业要对不同的绩效支付的工资差别要足够;对外具有竞争力,是指公司本身的薪酬水平与市场竞争者的薪酬水平的比较。在目前人才市场情况来看,公司薪酬水平的高低仍是决定公司能否吸引并留住核心员工最重要因素。

适当缩短奖励间隔,保持激励及时性。根据心理学家的有关研究,频繁的小规模的奖励比大规模的奖励更为有效。所以,企业管理者可以把本应一次性发放的薪酬分为几次,从而减少薪酬发放的时间间隔,保持了对核心员工激励的及时性。另外,还可以把一部分薪酬变为不定期发放,让员工有更多的惊喜,增加激励的作用。

股票期权制和员工持股计划。这是目前公认的留住核心人才的重要办法,其被形象地比喻为“金手铐”。根据资料显示,全球排名前500名企业中,至少有89%的企业对技术创新者和老总们实行了股票期权制。人才持股是培养员工忠诚、减少人才流失的绝招。人才持股从本质上承认了人才智力也是资本,同时人才持股还使人才感到自己是企业的主任,增强了凝聚力,有利于形成团队精神。

(五)关心员工

关心员工并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但却是从来没有得到很好解决的问题。我国国有企业在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中,一直强调遵循的“理解人、关心人、爱护人”的原则,说的就是关心员工,但在现实中,一直是说得多,做得少。

首先,企业应该关心核心员工的健康状况。由于核心员工多半从事的是脑力劳动,缺乏应有的锻炼和娱乐,长期下来,健康状况就会受到威胁。近年来,美国微软公司持续出现的核心员工英年早逝的现象就说明了这个问题。IBM公司、宝洁公司堪称是关心员工健康的典范,它们不仅每年都安排员工体检,而且要组织1-2次的度假。IBM的一位员工曾经说:“如果离开IBM,我就不会在IT行业干了。”忠诚度之高,令人赞叹。

其次,企业应关心核心员工家庭生活状况,要尽力帮助核心员工达到工作和家庭相

互平衡。3M公司在这方面就做得非常成功。为了方便员工处理一些生活上的日常事务,公司将一部分场所租给了银行、自助洗衣店、汽车修理公司等服务性企业。这样公司员工就可以在工作之前、当中或者之后高效率地干完自己的“私事”,从而有更多的时间、更多的精力从事工作。3M公司还邀请家庭成员参加高层员工的培训,向他们解释这些员工工作的艰辛,并希望取得他们的理解和支持。这些措施促进了核心员工个人及其整个家庭对企业的忠诚。

(六)培育独特的企业文化

企业应该切实从“以人为本”着力,抛弃停留在口号层面的企业文化,真正从本企业的实际入手,培养适合自身发展战略的企业文化,加强团队建设,增强员工凝聚力。要重视与核心员工沟通,及时了解他们需求,让员工分享企业目标、理想和未来,与企业共同成长,共同发展。

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建立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企业应该注意以企业文化引导核心员工,使其逐步认同、融入企业的工作氛围,并通过各种文化推广活动强化企业文化特色,建立充满人情味的“感激”文化。如广东移动公司发起“人本管理”倡导用快乐留下员工,在留住核心员工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七)完善劳动合同管理,用制度、协议留住核心员工

完善核心员工劳动合同管理,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是留住核心人才的制度保证。对于一些企业来说,核心员工的重要性很多体现在商业秘密的保护上,因为那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以对于核心员工的劳动合同期限应较长,以尽可能保证核心人才的相对稳定性,对于控制较多的企业资源的核心员工,还应签订竞业禁止协议,加重违约责任,使核心员工离职的软成本(年功报酬、升迁机会等)和硬成本(违约金等)增加,使员工要为“跳槽”付出较大的成本,最大限度地保护企业利益。

在经济全球化和中国加入WTO的背景下,随着外企的大量涌入及其采取的本地化策略的实施,我国企业将面临越来越激烈的人才竞争。如何应对这场人才争夺仗,是摆在每一个中国企业家面前的一个重大问题。

参考文献

李英庆《企业如何留住核心员工》

张建军,张旸《企业如何留住核心员工》

沈巨军《民营企业如何留住核心员工》

唐效良《如何留住企业的核心员工》

宋哲峰《浅论企业人事劳资管理——如何留住企业的核心员工》

加里·德斯勒 著《人力资源管理》

篇8:怎样留住核心员工

为此,本刊记者采访了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在站博士后张勉。张从1999年就开始调查企业员工离职情况,在如何保留核心员工方面颇有研究。

不可低估核心员工流失成本

记:核心员工的离职会对企业造成多大的影响?

张:应该分两层意思:一是正面影响,即以优秀的新员工替代了原有的低素质员工,提高了企业的创新性、灵活性和适应性。二是负面影响。一般而言,企业在计算流失成本时,多考虑招聘、培训、业务损失等显性成本,而容易忽视企业声望、士气、职业链条的中断、因离职而丧失的机会等无形成本。因此,一名员工离职,公司需要付出的代价,可能远比想像的要大得多。

美世咨询公司曾经粗略计算过美国企业员工年平均流失成本,每个员工的流失成本约为员工年薪的1~2倍。

记:应该说职场中人员流动是一种正常的现象,在企业中,核心员工的离职是否也属正常现象?

张:不能简单地认为离职就不好。

对企业来说,核心员工中,那些不认同企业价值观的高绩效员工的离职对企业长远发展是有利的。因为,如果他们不认同企业文化,不能融入企业中来,发展到更高阶段再离职势必给企业带来更多损失。

集体跳槽是中国特色

记:目前,核心员工跳槽,甚至集体跳槽的情况时常发生,主要原因有哪些?

张:我觉得企业在低、中、高三个不同层面上都有核心员工,这些在不同的层面上的核心员工个人的需求是不同的。比如,低层员工对薪酬、福利等物质方面的需求会比较强烈;到了中高层,尤其是高层,可能和公司老总的信任程度、个人的成就欲望有很大关系。所以谈到保留核心员工时,需要针对不同层次的需求做出保留策略。

另外,集体跳槽在国外比较少见,在我国认识员工跳槽,需要考虑中国传统文化的因素。中国企业中存在3种和传统文化相关的特质:对权威的尊重和亲近;“关系”的普遍存在;集体主义、小团体。实际上这3种特质之间是有密切关系的,而且核心是“关系”,有了“关系”的存在,才有对某个权威的依赖,并以该权威为中心形成小团体。

我在做企业调研时发现个人关系在集体跳槽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企业里,员工对公司的承诺和忠诚感往往建立在对某个个人的承诺和忠诚感之上,所以在企业中会出现派系、圈子。一旦圈子里的头儿离职,对他依赖的“圈内”其他成员就很容易动摇,他的下属或其他部门中跟他私人关系很好的员工也会跟着他离开。

职业发展机会比高薪更有凝聚力

记:要留住核心员工,企业需要做些什么?

张:首先要了解核心员工的期望,比如软件企业的员工非常看重个人的成长、发展,可以称他们为职业化程度比较高的群体。就好比NBA运动员,他们对个人技术的提高非常重视,但往往对在哪个球队打球不是那么在乎。换言之,在现有环境不断变化的情况下,员工对单位的忠诚感要小于他对职业本身的忠诚感。如果企业能够为这样的员工提供足够好的职业发展机会,他们很愿意留在企业里。在高科技企业里,员工对职业成长的追求非常强烈。

这是一个竞争的社会,如果不能在一个方面做到最好,就会被淘汰,这种危机意识已经被广大职场人士接受。如果某人发现自己在企业里停滞不前、不能学到新东西,而企业又不能给他很好的发展机会,必要时他就会考虑离开。

这是员工管理发展、变化的一个趋势,不仅仅是高新技术产业,其他行业的员工也同样具有职业发展的需求,只是表现得没有那么明显。

其次,优厚的薪酬、福利待遇尽管不是最主要的方法,但还是很有效的。

再次,企业在用人时应该考虑人才在企业中的适用度。能力过高,在工作中难以发挥;能力过低,达不到岗位的要求,压力过大势必造成员工的离职。因此,在最初的招聘工作中就要强调人岗匹配,招聘环节往往是将来影响员工离职的第一个控制环节。

最后,我在研究员工离职因素时有一个问题浮现出来:不同的人价值取向不同,离职的原因也各不相同,但不可能让企业针对每个员工采用不同的保留策略,因此,保留大部分员工的策略必须上升到企业文化的高度,在企业整体层面上管理员工离职。

举个例子,某人对工作很满意,但在猎头公司找上门开出双倍工资挖他的时候,这个人如果对企业缺乏感情和忠诚,很可能在一瞬间就做出离职的决定。但如果企业平时注重通过企业文化使员工产生凝聚力和忠诚感,这就相当于给员工设置了很多离职时的心理壁垒,他遇到同样问题时,会做很多权衡。

记:对离职员工来说,也有一个成本核算的问题吧?

张:主要是物质成本和心理成本。所谓物质成本就是员工得对比一下,目标企业和原有企业在薪酬、福利等方面哪个更有优势,甚至还会考虑交通、居住情况等。心理成本就是指到新企业以后是否能够适应并且有一个长期的发展展望。

哪些做法值得借鉴

记:在员工离职方面有哪些企业的做法值得借鉴?

张:我最近在联想做企业文化方面的调研,发现联想在员工离职方面有一些比较好的做法。比如,有些员工绩效考核不理想,直线经理就开诚布公找他谈话,告诉他在公司现有薪酬和绩效考评制度下,员工的收入会一直下跌,发展前景很不明朗,建议员工做其他方面的发展尝试,甚至会为员工下一步的职业发展提供帮助,联系公司、做推荐等。他会为员工着想,为他考虑很多问题。所以,那些被淘汰的员工离开以后起码有一条,就是不会去说联想的坏话。

记:您在做员工离职管理模型的过程中,还有哪些发现?

上一篇:给幼儿园介绍信下一篇:高中政治文化对人的影响新人教必修三.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