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活动情况表

2024-05-24

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活动情况表(精选8篇)

篇1: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活动情况表

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项目一览表

企业法人代码

表号:B107-1表 制表机关:国 家 统 计 局 文号:国统字(2005)85号 单位负责人:统计负责人:填表人:报出日期:年月日

表号:B107-2表

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活动情况表

企业法人代码:

制表机关:国 家 统 计 局 文号:国统字(2005)85号 有效期至:年月

补充资料:企业在国外设立的科技机构(52)个。

单位负责人:统计负责人:填表人:报出日期:年月日

篇2: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活动情况表

为进一步了解、分析今年以来工业经济运行状况及存在的问题,研究和把握未来经济发展趋势,做好经济运行调节工作,郴州市统计局利用国家网上直报系统对65家网上直报工业企业进行了问卷调查。此次调查内容涉及企业生产经营预计及订单情况、生产能力利用情况、资金面情况、用工情况和生产经营问题等四大方面。现将调查情况初步分析如下:

一、大多数企业家对经济前景看好的信心进一步增强

据对全市大中型工业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及趋势判断的调查结果显示:企业家对下季度所属行业景气状况预计较好的占63.3%,认为“一般”的占32.5%,认为“不乐观”的占3.2%,认为“看不清”的占1%。调查表明多数行业仍运行于较为景气区间。但一部分行业景气度有所回落,值得关注。二季度,企业接到的产品订货量与上季度相比,增长的占57.8%,持平的占36.1%,下降的占6.1%。二季度在被调查的企业中,84.2%的企业认为生产能力得到了正常发挥,企业生产能力利用率为76.5%,与今年一季度基本持平。企业本季度生产能力没有正常发挥的原因主要是设备检修、调试或搬迁、原材料供应不足、燃料、动力等供应不足、产品需求减少、订单不足、产成品存货充足等方面。调查表明企业家对宏观经济运行的信心进一步增强,七成以上的企业预计下季度企业生产增速与本季度相比将加快。

二、出口订货量下降的企业较多

从企业出口情况调查看,本季度企业接到的产品出口订货量与上季度相比增长的占29.4%,持平的占38.3%,下降的占32.3%。产品出口增幅减缓的主要原因是人民币升值,新增出口订单减少,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上升。

三、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对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从企业流动资金、产成品库存、应收帐款情况调查看,本季度企业流动资金情况,资金严重紧张的占13.6%,明显紧张的占4.6%,有所紧张的占10.6%,基本正常的占67.1%,资金充裕的占3.9%。本季度企业产成品库存情况,处于正常水平的占76.2%,超出正常水平的占21.9%,低于正常水平的占

1.9%。本季度企业应收帐款情况,处于正常水平的占82.8%,超出正常水平的占12.3%,低于正常水平的占4.9%。调查结果显示,今年以来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带来了四个方面的影响。第一,直接增加企业生产成本。原材料价格上涨直接导致企业的生产成本增加,经营压力进一步增大。第二,导致企业盈利能力下降。调查中大部分企业表示目前市场竞争十分激烈,难以通过提高出厂产品价格来消化原材料上涨带来的压力,企业盈利能力下降。第三,企业产品市场竞争力下降。受到企业产品产销率影响,面对原材料价格上升,一些企业通过提升产品销售价格来应对消化成本压力,但产品价格的提升同时导致企业产品市场竞争力有所下降,产销率有所降低。第四,企业流动资金窘况有所加剧。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导致企业生产成本大幅上升,占用了更多流动资金,企业资金紧张的现象更加突出。

四、下季度超四成的企业用工需求旺盛,生产将进一步转好

篇3: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活动情况表

本文综合运用数理统计及SPSS软件、数学规划和变分法,对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创新活动进行深入分析,为实现最优创新政策提供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意见和建议。

1 中国科技活动基本情况概述

为了保证经济数据的真实性和权威性,本文的数据来源均取自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网站,其中重点选取了1995—2014年间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创新活动基本情况的数据。

表1中,大中型工业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指报告期企业销售新产品实现的销售收入。由于这里的“新产品”指的是采用新技术原理、新设计构思研制、生产的全新产品,或在结构、材质、工艺等某一方面比原有产品有明显改进从而显著提高了产品性能或扩大了使用功能的产品,所以本文认为,将此项作为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创新活动的产出度量是合适的。同时,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全时当量是国际上作为科技活动人力投入的可比指标,在本文的模型中,将其视作科技活动人力成本的度量也是恰当的。

下文为方便计算,令Y表示大中型工业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K表示大中型工业企业开发新产品经费,L表示大中型工业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全时当量。将表1的数据对数化后绘制成散点图1。

注:数据来源均来自国家统计局网站

从图1中可以发现,Y、K、L三者的增长速度几乎在各期都是一致的,呈现出高度的相关性,并且发现K在2005年有一个小幅度的阶跃,而L在三者之中发展最为平缓。

通过以上对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创新活动总体情况的概括性分析,依旧无法得知这种投入与产出的动态路径是否是最优的、是否存在问题。以下本文将通过数理统计的基本方法建立回归模型,并结合数学规划和古典变分法,通过系统化的分析方法来深入解析这个问题。

2 优化模型的建立和分析

2.1 静态优化模型的建立和分析

本文基础模型的建构依据经济分析中常用的C-D函数形式。由于直接对原数据取对数后进行线性回归发现L的产出弹性为负数,显然不符合常识,因而作如下变换[7]:

令:

即:将y理解为单位劳动工时的产出,k为单位劳动工时的投资。运用SPSS对ln(y)和ln(k)作线性回归,结果如下:

注:因变量为ln(y)

注:因变量为ln(y)

注:因变量为ln(y)

由表4,得对数模型的回归方程为:

从表2和表3得知,R方和调整R方均大于0.9,拟合优度很好,回归参数显著,因而公式(3)完全可以用来进行建模分析。联立公式(1)—(3),化为原来的变量,得到原始变量的回归方程:

为了得到K与L的关系式,对K和L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如表5—表7所示。

注:因变量为K

注:因变量为K

注:因变量为K

表5、表6显示模型的拟合优度、参数的显著性均为优良,可以用于建模分析。为了方便建立规划模型,将回归方程写为隐函数形式,结合表7,得:

根据以上统计分析结果,结合静态非线性规划思想,即在满足变量非负及约束方程(5)的条件下最大化目标函数即公式(4),从而可以建立如下静态非线性规划模型:

其中各项参数对应关系如下:

对于此非线性规划问题,易见目标函数为严格凸函数,不等式约束与等式约束函数都是线性的,从而K-K-T定理成为该规划问题的充分条件[8],并且该问题中最小化目标函数等价于最大化Y。由此,设拉格朗日函数为:

由K-K-T定理,有:

在实际问题中,K和L必为非零正数,从而由公式(11)、(12)得:

将公式(14)代入公式(9)、(10),得到:

联立式(13)、(14)得:

这个结果表明,在静态优化模型的视角下,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活动人员全时当量与新产品开发经费之间的比值应为一个负数,而在实际情况下这是不可能的(由于K和L均为正数)。也就是说,在静态分析的框架下,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活动的优化模型无最优解。因此,我们转而寻求动态优化的方法,试图从“总剩余最大化”的角度来求解此问题。

2.2 动态优化模型的建立和分析

为了得到L与K的动态关系式,对ln(L)和ln(K)建立回归模型,结果如下。

注:自变量为ln(K)

注:因变量为ln(L)

注:因变量为ln(L)

由表8和表9易见拟合优度和各项参数的显著性均为良好,完全可以用来进行建模分析。由表10建立回归方程结果为:

为了将方程动态化,将L与K视为时间t的函数,并对公式(18)求导,得K与L的动态关系式:

联立方程(5)和(19),得到的动态关系式:

公式(20)描述了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L与K现有的动态关系式。考察式(20)的分母,即:

根据表1的数据,将L的最小值即282 000代入(*),易知其大于0,因而可以认为式(21)始终为正,结合式(20)得知,L与K同向变化。

借助于单期优化模型中已有的统计回归结果,结合社会剩余最大化的想法,试图对总产出减去人力投入和经费投入之后的总剩余求其多期动态最大化问题的解。

本文借鉴于洪菲[9]的社会剩余建模思路,构建了如下动态优化问题:

该动态优化问题需要最大化一个积分形式的泛函,该泛函中被积函数的第一项代表了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活动总产出,第二项代表的是从本年支出的下年度大中型工业企业开发新产品经费,第三项代表从本年支出的下年度与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全时当量相应的工资,从而该泛函的经济意义是累计的各期总剩余。

这是一个规划期间为有限的无约束泛函极值问题,其中对应的参数由式(7)给出。这类问题显然可以借助于变分法来解决。首先,易见目标泛函的被积函数为:

该泛函极值的一阶必要条件由欧拉-拉格朗日方程组(24)、(25)给出[10]:

由已知的被积函数,有:

将公式(26)—(29)代入欧拉-拉格朗日方程组,就可以得到该动态优化问题一阶必要条件的具体表达式。首先将式(26)、(27)代入第一个欧拉-拉格朗日方程(23),得:

化简得:

同样地将式(28)、(29)代入第二个欧拉-拉格朗日方程(25)得:

化简得:

接下来着重分析欧拉-拉格朗日方程组导出的泛函极值必要条件,即式(31)、式(33)。把相应的参数对应关系式(7)代入式(31)和式(33),得到:

公式(34)和公式(35)共同指出了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在现有科技活动发展模式下最大化总剩余所必须满足的微分方程组。由于对式(34)很难根据其求出L的解析表达式,但是公式(35)的结构比较简单,是一个关于未知函数K的一阶线性常微分方程,因而着重分析式(35)。为了更好地看清问题的实质,将式(35)写得更具体些,即等价地表示为:

根据式(36)解一阶线性常微分方程是比较易的,从而得到K的解析表达式:

其中A为待定常数,但根据常识,K、L都必须为正数,因而A必为一个大于零的常数。至此,得到K与L的最优动态关系。从中可以发现,K与L应该呈现出明显的反向变动关系,根据图1展示的情况,容易发现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的新产品开发经费与研发人员全时当量的实际关系远远不是动态最优的。根据实际数据,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开发新产品经费与研发人员全时当量的关系呈正向变动,并且由本文开篇的分析得知,实际中这样的正向关系还是比较突出的,而由式(37),我们应该减少开发新产品经费支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笔者认为是当前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的新产品开发经费有不小的部分花在了不该花的地方,即这部分资金并没有产生应有的效益,因此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新产品开发经费就有“盲目增长”之嫌,许多所谓“创新”或“技改”项目盲目上马,造成了大量的资金浪费。

为了进一步深入分析,将K和L的数据标准化后,绘制成散点图(见图2)。

图2中,Zscore(L)和Zscore(K)分别表示K和L的标准化数据,容易发现两者呈现出显著的正向相关关系。

将Zscore(L)的数据代入公式(37),绘制出动态最优化条件被满足的情况下K与L的关系(即K与L的动态最优轨迹),结果如下

在图3中,K*是将Zscore(L)代入公式(37)而得到的K的动态最优轨迹,同时,不妨令A为1,并不会影响定性分析的结果。将图3(动态最优轨迹)与图2(实际演化轨迹)进行对比,可以发现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创新活动实际的K与L的演化轨迹远远不是动态最优轨迹,并且与动态最优轨迹相去甚远。

3 结语

通过上述系统化分析,本文认为,在静态优化的分析框架下,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活动无法找到最优解,然而在动态最优化的框架下,我国大型工业企业科技活动虽然呈现出“高歌猛进”的态势,但其演化轨迹远远不是动态最优的路经。究其原因,本文认为关键在于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创新项目、技改项目把关不严,许多投入的资金并没有真正产生效益。施久长[11]认为,我国大量企业技改项目和创新项目缺乏可行性研究,造成大量资源浪费。本文认为对于这类项目,应该利用科学的、系统的项目评价方法审慎地选择,资金审批把关要严,并且要合理引进技术设备,避免盲目求大、求快,造成“虚假的繁荣”,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高效地利用资金、提高效益,才能更好地实现经济转型。

摘要:利用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活动基本情况数据,在统计回归的基础上,分别建立了非线性规划模型和动态优化模型,然后采用数学规划以及变分法对模型进行了求解和分析。研究发现,从动态优化的视角看,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活动效率指标的演化轨迹并不是最优的,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技术经济学,演化轨迹,数学规划,变分法,政策分析

参考文献

[1]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86-87

[2]梁彤缨,陈修德,卢春源.基于随机前沿方法的广东省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活动效率研究[J].科学学研究,2008,27(3):393-406

[3]彭建平,张建华.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活动支出效果经验分析[J].当代财经,2008(1):60-65

[4]曹茂峰.外资企业对中国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活动效率的影响[J]科技管理研究.2010(13):85-87

[5]姬鸿恩,陈浩,李咏娟,等.基于数据包络分析的科技活动投入产出相对有效性研究[J].统计与决策,2009(8):21-23

[6]何平,骞金昌.中国制造业:技术进步与就业增长实证分析[J].统计研究,2007,24(9):4-10

[7]庞皓.计量经济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127-131

[8]蒋中一.数理经济学的基本方法[M].4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869-931

[9]于洪菲.中国宏观经济发展的最优路径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3(9):122-126

[10]蒋中一.动态最优化基础[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99-110

篇4: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活动情况表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1鸿富锦精密电子(成都)有限公司

2四川长虹电子集团公司

3英特尔产品(成都)有限公司

4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研究所

5四川九洲电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6成都市华为赛门铁克科技有限公司

7成都国腾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8乐山无线电股份有限公司

9TCL王牌电器(成都)有限公司

10成都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11四川长虹欣锐科技有限公司

12成都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13成都索贝数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4四川大雁微电子有限公司

15宇芯(成都)集成电路封装测试有限公司

16零八一电子集团有限公司

17四川金湾电子有限责任公司

18成都旭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9迈普(四川)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20四川海英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21四川金网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22四川立泰电子有限公司

23四川太晶微电子有限公司

24普思电子有限公司

25成都锦江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26四川宏发电声有限公司

27成都亚光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28中江涌德电子有限公司

29成都维顺柔性电路板有限公司

30南充鑫源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1攀钢集团有限公司

2四川省川威集团有限公司

3四川省达州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4攀枝花钢城集团有限公司

5攀钢集团成都钢钒有限公司

6四川西南不锈钢有限责任公司

7四川德胜集团钢铁有限公司

8攀钢集团四川长城特殊钢有限责任公司

9攀钢集团西昌新钢业有限公司

10泸州城坤实业有限公司

11四川荥经一名特种合金有限公司

12蓬安金鹰电化有限公司

13资阳川越工贸有限公司

14内江市第二铸造厂

15成都彭州京华制管有限公司

16西昌广丰工贸有限公司

17宝鸡钢管资阳钢管厂

18成都冶金实验厂有限公司

19四川明达集团实业有限公司

20四川省泸州江阳钢铁有限责任公司

21广汉市向阳轧钢厂

22四川广丰钢制品有限公司

23蓬安县恒诚冶金有限责任公司

24四川乐山鑫河电力综合开发有限公司

25四川省宜宾普什铸造有限公司

26广元市领航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27四川省川建管道有限公司

28宜宾中焱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29成都川联钢铁有限责任公司

30双流县长宏钢铁有限公司

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

1四川省宜宾五粮液集团有限公司

2泸州老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3四川郎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4四川剑南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5四川江口醇酒业(集团)有限公司

6四川沱牌舍得集团有限公司

7四川小角楼酒业有限责任公司

8资中县银山鸿展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9四川省宜宾高洲酒业有限责任公司

10四川省绵阳市丰谷酒业有限责任公司

11四川蓝剑饮品集团有限公司

12佳美食品工业有限公司

13四川水井坊股份有限公司

14中国四川仙潭酒厂

15四川蓝光美尚饮品股份有限公司

16可口可乐(四川)饮料有限公司

17华润雪花啤酒(遂宁)有限公司

18成都顶津食品有限公司

19四川华通柠檬有限公司

20四川燕京啤酒有限公司

21四川龙都茶业(集团)有限公司

22华润雪花啤酒(四川)有限责任公司

23四川桂康酒业集团有限公司

24宜宾红楼梦酒业股份有限公司

25华润雪花啤酒(德阳)有限责任公司

26四川省宜宾市华夏酒业有限公司

27四川省宜宾吉鑫酒业有限公司

28四川省叙府茶业有限公司

29四川省宜宾市叙府酒业股份有限公司

30四川沙淇实业有限公司

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

1四川省电力公司

2国电大渡河流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

3四川广安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4国电四川南桠河流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

5国电成都金堂发电有限公司

6二滩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7国电四川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8四川泸州川南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9四川巴蜀电力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江油发电厂

10南充电业局

11四川雅安电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2四川华电珙县发展有限公司

13国电大渡河公司龚嘴水力发电总厂

14国电达州发电有限公司

15四川爱众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16郫县启明电力有限责任公司

17营山县电力公司

18四川巴蜀江油燃煤发电有限公司

19国电深能四川华蓥山发电有限公司

20乐山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21四川宜宾伊力集团横江发电有限公司

22四川崇州供电有限责任公司

23四川久隆水电开发有限公司

24华电四川发电有限公司内江发电厂

25攀枝花三维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26华电四川发电有限公司宝珠寺水力发电厂

27大竹县电力公司

28四川岷江水利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29南充电业局电力供应公司

30四川明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

1四川龙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四川美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3四川得阳特种新材料有限公司

4四川省乐山市福华农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5宜宾天原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6四川省威远建业集团有限公司

7泸天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8四川金象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9四川金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0四川得阳化学有限公司

11四川省安县银河建化集团有限公司

12昊华鸿鹤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13泸州北方化学工业有限公司

14四川雷波洋丰肥业有限公司

15中昊晨光化工研究院

16四川瑞能硅材料有限公司

17四川威远石牛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18四川和邦股份有限公司

19川化股份有限公司

20四川蓥峰实业有限公司

21宜宾海丰和锐有限公司

22四川北方红光特种化工有限公司

23四川北方红光化工有限公司

24成都市新都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25四川永祥股份有限公司

26四川美丰化肥有限责任公司

27成都华融化工有限公司

28立邦涂料(成都)有限公司

29自贡市金典化工有限公司

30四川川恒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农副食品加工业

1四川省资阳市四海发展实业有限公司

2益海(广汉)粮油工业有限公司

3四川高金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4四川省井研县食品有限责任公司

5自贡市新星源食品有限公司

6四川省美宁食品有限公司

7中纺粮油(四川)有限公司

8四川永鑫肉类食品有限公司

9四川省福润肉类食品有限公司

10四川长林肉类食品集团有限公司

11绵阳双汇食品有限责任公司

12成都正大有限公司

13遂宁市南大食品有限公司

14四川省福元肉类食品有限公司

15四川省隆昌县四海发展实业有限公司

16成都丰丰食品有限公司

17成都双胞胎饲料有限公司

18四川徽记食品产业有限公司

19内江正大有限公司

20四川省岳池四海发展实业有限公司

21四川任源食品有限公司

22资阳市开良天然畜产品有限公司

23四川省苍溪县鸿宇冷冻食品有限公司

24威远刚子食品有限公司

25广元市海天实业有限责任公司

26四川省若愚粮业有限公司

27四川四海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乐至分公司

28四川通旺农牧集团有限公司

29四川南溪徽记食品有限公司

30四川省富顺锦明笋竹食品有限公司

通用设备制造业

1东方电气集团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

2东方电气集团东方锅炉股份有限公司

3四川省自贡运输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4四川东方锅炉工业锅炉集团有限公司

5华西能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6四川空分设备(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7四川兴明泰机械有限公司

8成都铁公鸡钢筋加工有限公司

9自贡市川力实业有限公司

10四川川润股份有限公司

11四川金星压缩机制造有限公司

12东方电气集团东汽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13华夏阀门有限公司

14宜宾富源发电设备有限公司

15四川川锅锅炉有限责任公司

16四川宜宾伊力集团有限公司

17四川省简阳空冷器制造有限公司

18自贡市科创成套设备有限公司

19四川现代世际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20自贡东安金厦电站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21成都天马铁路轴承有限公司

22四川内江四海锻压机床有限公司

23自贡东方气体设备有限公司

24四川三桥减速机有限公司

25成都电力机械厂

26自贡通达机器制造有限公司

27四川丹甫制冷压缩机股份有限公司

28彭州三鑫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

29成都清洋宝柏包装有限公司

30乐山榕兴化工机械有限公司

设备制造业

1四川一汽丰田汽车有限公司

2四川南骏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3一汽解放青岛汽车有限公司成都分厂

4成都大运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5绵阳新华内燃机股份有限公司

6四川欧重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7中国长安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四川建安车桥 分公司

8四川广安光前集团有限公司

9中国重汽集团成都王牌商用车有限公司

10东风南充汽车有限公司

11绵阳华瑞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12成都陵川特种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13四川宏术汽车钢板弹簧厂

14成都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15四川营山五四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16成都丰田纺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17沈阳远大铝业工程有限公司西南分公司

18四川嘉宝汽车有限责任公司

19四川坤鼎车业有限公司

20广安永帆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21成都华川电装有限责任公司

22四川宁江山川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23四川华玉车辆板簧有限公司

24四川南骏汽车有限公司

25四川森田消防装备制造有限公司

26成都天兴山田车用部品有限公司

27乐至县熊猫机器制造有限公司

28四川隆创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29成都天兴仪表(集团)有限公司

30绵阳华鑫汽车有限公司

专用设备制造业

1成都神钢工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

2中国第二重型机械集团公司

3成都神钢建设机械有限公司

4四川腾中重工机械有限公司

5四川宏华石油设备有限公司

6四川东林矿山运输机械有限公司

7四川东风四通车辆制造有限公司

8内江凤凰煤矿机械有限公司

9成都市利君实业有限责任公司

10四川吉峰聚力实业发展有限公司

11四川宏华友信石油机械有限公司

12四川石油管理局装备制造公司

13南充强盛石油专用装备有限公司

14四川惠农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15泸州川油钻采工具有限公司

16四川矿山机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17四川亚西橡塑机器有限公司

18四川建设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9四川石油射孔器材有限责任公司

20四川威德福石化装备有限责任公司

21四川省宜宾市昌明机械有限公司

22四川省资阳市荣武机具厂

23四川景华石油机械有限公司

24四川柏狮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25攀成伊红石油钢管有限责任公司

26自贡华电锅炉装备制造有限公司

27成都恒安警用装备制造有限公司

28四川神坤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29四川京石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30资阳市兴达机械制造厂

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1四川其亚铝业集团有限公司

2四川宏达(集团)有限公司

3四川康西铜业有限责任公司

4会理县昆鹏铜业有限责任公司

5四川启明星铝业有限责任公司

6成都市银丰铜业有限公司

7阿坝铝厂

8资阳蜀龙铜材有限公司

9自贡硬质合金有限责任公司

10四川广元启明星铝业有限责任公司

11四川广汉三星铝业有限公司

12四川川投峨眉铁合金(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13成都标建铝业有限公司

14四川铭帝铝业有限公司

15四川长矶金属工业有限公司

16四川西昌合力锌业股份有限公司

17四川天齐锂业股份有限公司

18四川省尼科国润新材料有限公司

19成都荣兴铝业有限公司

20自贡硬质合金有限责任公司成都分公司

21成都虹波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22四川省广汉华威铝业有限公司

23攀枝花泓兵钒镍有限责任公司

24华西铝业有限责任公司

25兴发铝业(成都)有限公司

26南充市长远铝业有限公司

27凉山索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8成都电冶有限责任公司

29汉源锦泰冶化有限公司

30自贡海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

1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西南油气田分公司

2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原油田普光分公司

3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南油气分公司

4仪陇县龙岗天然气净化厂

5华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6成都龙星天然气有限责任公司

7中国石化集团西南石油局测井公司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1东方电气集团东方电机有限公司

2四川川开实业发展有限公司

3天威新能源控股有限公司

4特变电工(德阳)电缆股份有限公司

5成都市成塑线缆有限公司

6莫仕连接器(成都)有限公司

7四川明星电缆股份有限公司

8索尔思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9四川东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0四川超迪电器实业有限公司

11四川鼎吉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12自贡市西南电线电缆制造有限公司

13海信(成都)冰箱有限公司

14四川汇源光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15成都科星电力电器有限公司

16广安市超臣实业有限责任公司

17南充圣华德变压器有限责任公司

18四川汉能光伏有限公司

19四川资阳电缆有限公司

20成都彩虹电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1四川东方变压器集团有限公司

22四川川东电缆有限责任公司

23四川美河线缆厂

24葛洲坝集团机电建设有限公司

25成都前锋电子有限责任公司

26四川华仪电器有限公司

27四川富国电工有限公司

28富通住电光缆(成都)有限公司

29成都银河磁体股份有限公司

30四川电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1四川威玻新材料集团有限公司

2四川峨胜水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3峨眉山金陶瓷业发展有限公司

4四川国栋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5成都南玻玻璃有限公司

6广元海螺水泥有限责任公司

7四川亚东水泥有限公司

8都江堰拉法基水泥有限公司

9成都光明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10四川民福投资有限公司

11资阳市聚龙建材有限公司

12中铁二十三局集团第八工程有限公司

13四川白塔新联兴陶瓷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14四川省犍为合盛玻业有限责任公司

15自贡市大洋碳素有限责任公司

16四川省星船城水泥股份有限公司

17资阳市青石建材厂

18台玻成都玻璃有限公司

19四川华西绿舍建材有限公司

20四川省广安桂兴水泥有限公司

21达州海螺水泥有限责任公司

22四川省泸州沱江水泥有限公司

23四川省宜宾晶鹏玻璃制品有限公司

24四川蓝剑包装股份有限公司

25四川沽竹水泥有限责任公司

26四川省米兰诺陶瓷有限公司

27四川省犍为宝马水泥有限责任公司

28四川广安腾飞有限公司

29四川远威水泥集团有限公司

30四川成实天鹰水泥有限公司

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

1四川盛马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2南充炼油化工总厂

3四川圣达集团有限公司

4四川德胜集团攀枝花煤化工有限公司

5攀枝花攀煤联合焦化有限责任公司

6四川仁寿铁马焦化有限公司

7四川中润石化有限公司

8旺苍攀成钢焦化有限公司

9四川圣达焦化有限公司

10内江市梦海科技有限公司

11攀枝花市恒鼎煤焦化有限公司

12攀枝花市圣达焦化有限公司

13南充石达化工有限公司

14彭山鑫欣特种铸造有限公司

15大竹县宏丰焦化有限公司

16南充市动力辅料有限责任公司

17峨眉山市八益煤业有限公司

18达州市福鑫冶炼有限责任公司

19宜宾市宝能焦化有限责任公司

医药制造业

1四川蜀中制药有限公司

2四川科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3四川德元药业集团有限公司

4四川禾润制药有限公司

5四川好医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

6成都恩威制药有限公司

7四川大千药业有限公司

8四川菲德力有限公司

9四川禾邦制药有限责任公司

10成都地奥制药集团有限公司

11四川珍珠制药有限公司

12四川南格尔生物医学股份有限公司医用器具分

公司

13四川省仁德制药有限公司

14四川天德制药有限公司

15联邦制药(成都)有限公司

16宜宾和谱药业有限责任公司

17四川国瑞药业有限责任公司

18四川内江汇鑫制药有限公司

19四川省砚山中药饮片有限公司

20四川省旺林堂药业有限公司

21四川省精华企业(集团)有限公司

22四川逢春制药有限公司

23四川省乐至县贵均卫生材料有限公司

24成都康弘制药有限公司

25四川科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仁寿分公司

26成都蓉生药业有限责任公司

27四川科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广安分公司

28四川乐至县绿禾药业中药饮片有限公司

29成都中汇制药有限公司

30四川梓橦宫药业有限公司

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

1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成都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

3南车资阳机车有限公司

4南车眉山车辆有限公司

5四川川南减震器集团有限公司

6南车玉柴四川发动机股份有限公司

7资阳晨风工业有限公司

8成都凯天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9中铁隆昌铁路器材有限公司

10四川凌峰航空液压机械有限公司

11武胜县锦雄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12鸿凯双泰(四川)零件部有限公司

13四川东泉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14南充隆固机械工业有限公司

15广汉金达隧道机械有限公司

16简阳市飞舟船厂

17四川远翔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18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燎原无线电厂

19四川顺业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20四川泛华航空仪表电器厂

21南充兆庆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22眉山车辆工业有限公司

23四川资阳神鹰机电贸易有限公司

24四川蓬安三明机械有限公司

25四川制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6成都铁路工务有限公司

27四川航空工业川西机器有限责任公司

28捷安特(成都)有限公司

29四川银钢一通凸轮轴股份有限公司

30宜宾三江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纺织业

1四川省遂宁市新绿洲印染有限公司

2四川东方乐渝纺织有限公司

3四川省宜宾惠美线业有限责任公司

4四川省内江市松林丝织总厂

5四川省隆昌县长安化纤实业有限责任公司

6高县立华蚕茧有限公司

7武胜县安泰丝业有限责任公司

8四川省隆昌县棉纺织业有限公司

9遂宁市蜀峰印染有限公司

10四川省隆昌华隆纺织实业有限公司

11安岳县锦绣丝绸有限公司

12四川玉兰纺织有限公司

13四川省安岳县帛秦工贸有限公司

篇5:大中型工业企业的调查报告

“十五”以来,市积极推进工业化进程,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发展,以努力打造“一城两基地”为目标,加快工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全市工业发展迅猛,工业企业进一步壮大。尤其是通过深化改革和技术创新,培育了一批产值过亿的企业,大中型工业企业数量不断增加,企业整体素质和综合效益有了显著提升,已成为全市工业经济最重要的支柱,强有力地拉动全市经济平稳增长。

一、大、中型工业企业现状

1、大型企业数量增加。按照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工业企业规模划分标准》,市规模以上大中型工业法人企业数量为41户,占市规上工业企业数的26.6%。其中,大型企业6户,比增加3户;中型企业35户,比20减少4户。其中,工业总产值过亿元的法人企业有35户,具体分布情况见下图:

2、大中型企业资产增长。截止20底,市规上大中型工业企业资产总额达到908.2亿元,同比增长15.3%,占全部规上工业企业资产总额的84.2%。其中,大型工业企业资产总额为414.7亿元,同比增长12.3%,占全部规上工业企业资产的38.5%;中型工业企业资产总计为493.5亿元,同比增长18%;占全部规上工业企业资产的45.7%。

3、非国有经济贡献显著。近年来,中央和地方出台了一系列鼓励非国有经济发展的政策和规定,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非国有工业企业规模不断扩大。截止年底,市非国有经济大中型企业已发展到33户,占全部大中型企业户数的80.5%;产值达到206.2亿元,占到全部规上工业总产值的30.2%;实现增加值113.5亿元,同比增长11.1%,占到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的31.3%,对全市规上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2.2%。

4、以能源生产为主。2012年,市大中型工业企业基本覆盖了市工业六大主要行业,但主要以能源行业为主。原煤开采、炼焦及火力发电大中型企业共有29户企业,占大中型企业的70.7%。

二、大中型工业企业主要特点

1、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力。2012年,市大中型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443.7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的65%;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261亿元,同比增长16.3%,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的72%,拉动全市规上工业经济增长11.1个百分点,对全市规上工业经济的贡献率达到67.8%,完成工业增加值占到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46.4%。占市规上工业企业数的26.6%的大中型工业企业,完成了近7成的规上工业总产值和近半的地区生产总值,产值总量逐渐向大中型企业集中。规上工业企业产值总量的高度集中化,体现了我市规上工业集约化,规模化经营步伐明显加快,骨干企业带动整体经济正向又好又快方向发展。

2、成效率较高。2012年,市规上大中型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产值407.1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销总值的63.7%,其中:大型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产值229.5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销总值的35.9%;中型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产值177.6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销总值的27.8%。大中型工业企业销售产值过十亿的有11户企业,产品销售收入达到301.5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销总值的47.2%。这11户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对全市的工业发展起到了主导性的影响。

3、市场份额较大。从产品生产情况看,大中型工业企业的部分主要产品在全市工业产品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012年大中型工业企业的15种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占到全市规上工业企业产品产量的六成以上,5种产品更是达到了100%。PVC、洗煤、焦炭等产品在自治区同类产品中占有重要的份额,分别达到47.1%、31%、34.9%。

4、提高了社会就业率。我市多数大中型工业企业都属于资源生产型企业,就业容量大,工资福利较为稳定,吸引着大量劳动者到大中型企业就业。2012年,我市规上工业共有从业人员7.05万人,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25.7%。其中,大中型企业从业人员5.76万人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21.1%。分企业规模看,大型企业从业人员3.56万人,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13.0%,占全部规上工业从业人员的50.5%;中型企业从业人员2.2万人,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8.0%,占规上工业从业人员的31.2%;小型企业有12828人,占规上工业从业人员的18.2%。

三、大中型工业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行业结构单一,资源依赖性强。我市工业经济结构经过多年的调整虽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是结构矛盾还是比较突出,行业结构较为简单,对资源和能源的依赖性较强。大中型工业企业更为明显,企业生产皆依靠资源和能源,且企业门槛低,产品多属于初级产品,技术相对简单,缺乏高新技术和高附加值的产品。现有的产业链不长,企业缺乏增长动力,受市场影响严重。

2、应收账款增幅较大,企业资金回收困难。截止2012年,全市大中型工业企业应收账款达到82.8亿元,同比增长45.3%,存货达到78亿元,同比增长16.6%。这两项资金占到企业流动资产的42.1%,对企业生产现金流影响较大,对企业生产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3、负债经营,企业偿债能力降低。截止2012年,全市大中型企业的负债合计664.7亿元,同比增长36.6%,资产负债率高达73.2%。负债率偏高,将影响到我市大中型工业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4、科技投入力度还不够。企业的科技投入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重是国际上衡量一个企业科技创新程度的指标。2012年,我市大中型工业企业的科技投入为4.9亿元,占企业销售收入的比重为1.2%,按照国际上比较一致的看法,如果企业科研投入占产品销售收入的比例低于1%的,企业将很难在市场中生存,2%方可维持正常的生产经营,5%以上才有市场竞争力。据此表明我市大中型企业的技术创新水平虽然有所提高,但仍缺乏市场竞争力。我市的大中型企业主要是大型集团在我市的能源生产基地,缺乏自己的研发基地,科技投入的不足,会制约企业的发展。

四、促进我市大中型工业企业发展的建议对策

1、推进集团化发展,加强企业交流合作。要充分认识集团化发展的重要性,集中优势培养和壮大一批产品过硬、技术领先的、具有优势的大中型工业企业,以支撑全市工业的快速发展。在培育大中型企业集团的过程中,要遵循工业企业的发展规律,加强企业间的资源互补和优势互补,形成资源的循环利用和减少企业间的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正确处理好企业间的`效益关系,充分发挥大中型企业的骨干带动作用,实现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

2、打造名优名牌产品,树立企业形象,提高市场竞争力。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是直接关乎企业生死存亡的大问题。经过多年培育,我市拥有了蓝星玻璃、草原水泥、黑猫炭黑等一批名牌产品。大中型企业不仅要保护好现有的名优名牌产品,还应该不断创新,大力打造更多更强的名优品牌产品。只有树立企业的优质形象,保证品牌的质量和信誉,才能进一步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保证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的地位。

3、加大企业的科技投入,努力提高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关键在于增强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要积极推动和引导大中型工业企业的技术创新,用各种政策措施吸引工业大中型企业加大研究和开发投入的力度,提高科技投入在企业销售费用中的比重,提高技术创新和研究开发经费的投入强度。并且要重点引进一批成长潜力大、技术含量高,对我市发展形成良性增长的高新技术项目和企业,如华油天然气等项目,对我市经济的良性循环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篇6: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活动情况表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不断加快,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已成为决定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对于大中型工业企业来说,培育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更加变现为能否生存和发展壮大企业。文章以内蒙古大中型工业企业为例,对内蒙古大中型工业企业的技术创新现状进行分析,旨在为内蒙古大中型企业工业技术创新决策提供参考。

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不断深化,企业进行自主经营的意识不断提高,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就会优胜劣汰,所以,企业需要不断引入新观念、新技术、新产品以及其他创新活动,企业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过程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水平。但是,企业也要清楚的认识到,目前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薄弱仍是当前面临的一大问题。企业要想持续提高创新能力,实现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增加企业的技术创新投入,提高企业创新投入产出的效率。

一、内蒙古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创新的现状

内蒙古大中型工业企业近年来发展迅速,带动整个内蒙古的工业经济高速发展。单从企业个数来看,内蒙古大中型工业企业从的285个发展到的531个。技术创新投入能力分为技术创新财力投入和技术创新人力投入。技术创新财力投入主要分析内蒙古大中型工业企业的R&D经费投入情况、科技活动经费占主营业务的比重以及科技活动经费筹集来源结构。技术创新人力投入主要分析科技活动人员占从业人员的比重、科学家和工程师占科技活动人员的比重以及R&D人员占科技活动人员的比重。在技术产出方面,分析发明专利申请量占专利申请数的比重以及拥有发明专利数。

(一)技术创新财力投入的现状

近年来,内蒙古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财力投入持续高速增长。数据显示R&D经费支出从289万元到20268366万元,增长了20多倍,年均增长率为40.1%。按活动类型看,基础研究经费和应用研究经费占R&D经费的比重变化幅度不大。试验发展经费占R&D经费的比重从年的96.97%增加到年的98.24%,可以看出内蒙古大中型工业企业的R&D经费主要从事于试验发展。

在企业科技活动经费筹集来源结构中,政府资金占科技活动经费筹集总额的比重从2000年的14.79%到2008年的4%,金融机构占科技活动经费筹集总额的比重从2000年的6.3%到2008年的10.4%,同期企业资金占科技活动经费筹集总额的比重从2000年的77.46%到2008年的.83.48%,说明内蒙古企业已经成为技术创新投入主体。

(二)技术创新人力投入的现状

内蒙古大中型工业企业的科技活动人员总量从2000的15607人扩大到2008年的29209人,占从业人员的比重也从2000年的2.65%增长到2008年的4.61%。同期,科学家及和工程师占科技活动人员的比重从31.52%增长到68.09%,R&D人员占科技活动人员的比重也从31.52%增长到42.79%。

(三)技术创新产出的现状

内蒙古大中型工业企业的技术创新产出能力在内蒙古的技术创新产出能力占有重要的地位。以2008年为例,内蒙古大中型工业企业的专利申请量为621项,内蒙古的专利申请量为1987项,内蒙古大中型工业企业的专利申请量占内蒙古的专利申请量的比重为31.25%。另外,内蒙古大中型工业企业的拥有发明专利数为251项,内蒙古拥有发明专利817项,内蒙古大中型工业企业的拥有专利数占内蒙古总的拥有专利数的比重为30.7%。

二、内蒙古大中型工业企业的技术创新水平在西部地区的地位

中国西部地区包括重庆、四川、贵州、云南、广西、陕西、甘肃、青海、宁夏、西藏、新疆、内蒙古等十二个省、市和自治区。其土地面积538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面积的56%,目前有人口约2.87亿,占全国人口的22.99%。西部地区疆域辽阔,人口稀少,是我国经济欠发达、需要加强开发的地区。从2000年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西部各省都取得了较大的发展。西部各省要想追赶东部沿海地区,技术创新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运用因子分析法对内蒙古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水平在西部地区的地位进行评价。

(一)研究方法

1. 指标体系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研究,文章遵循整体性、数据可获得性的原则,构建了一个包含技术创新投入、技术创新产出的2个一级指标、6个二级指标的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2. 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四川省、重庆市、云南省、贵州省、内蒙古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和西藏自治区十二个省市的数据,本文数据来源于《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如表2所示)

(二)研究结果

1. KMO和Bartlett检验

首先要进行因子分析检验,本文应用SPSS20.0软件进行了KMO和Bartlett球度检验,KMO统计量为0.715>0.5,Bartlett球度检验统计量为199.763,显著水平值(Sig.=0.000)小于0.05,通过检验表明数据适宜因子分析。

2. 模型计算

通过对表2中的6个变量的原始数据进行因子载荷矩阵(FL)估计,得到相关系数矩阵的特征值和方差贡献率;再根据特征值大于1的原则,提取两个公共因子进行降维处理,通过计算公共因子综合得分对西部十二个省市的大中型工业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进行评价。

应用Bartlett法估计因子得分的因子得分系数矩阵,从而可以得出主因子的因子得分函数如下:

F1=0.551X1+0.294X2+0.176X3+0.280X4-0.238X5-0.187X6

F2=-0.336X1+0.004X2+0.116X3+0.017X4+0.503X5+0.472X6

利用方差贡献率和累积贡献率算出主因子的权重,则计算因子综合得分函数如下:

CS=0.807F1+0.193F2

通过计算可以得到主因子在西部十二省市区的得分和综合得分,以及得分的排序(见表3)。

通过对表3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在技术创新投入因子(F1)排名中,重庆、陕西、四川位列前三,内蒙古位列第十,说明内蒙古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投入在西部地区的排名靠后;在技术创新产出因子(F2)排名中,四川、重庆、贵州位列前三,内蒙古位列第六,说明内蒙古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创新产出在西部地区的排名处于中等水平。

(2)从综合得分的排序上看,重庆、陕西、四川位列前三,内蒙古位列第十,说明内蒙古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创新综合得分在西部地区排名靠后,显示出内蒙古大中型工业企业的技术创新水平较低。内蒙古大中型工业企业的技术创新水平与重庆、陕西、四川等西部省市有一定的差距。

篇7: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活动情况表

####路街道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自治区七届九次全会和地市委扩大会精神为指导,以教育学生、服务居民、维护稳定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大宣传教育工作力度,积极组织暑期返乡大中专、内高班学生全面开展了“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园”主题实践活动,现将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加强对主题实践活动的组织领导。

####路街道高度重视针对返乡大中专、内高班学生“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园”主题实践活动,按照市委、政府的要求,及时召集班子成员及社区负责人召开了动员大会,传达了市委政府开展主题实践活动的重要意义和工作要求,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为在街道开展主题实践活动提供了思想保障。同时,结合街道实际,制定了《####街道暑期返乡大中专、内高班学生开展“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园”主题实践活动的实施方案》,成立了以工委书记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各社区也召开了动员大会,制定了工作方案,成立了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为主题实践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二、高度重视,深入排查,切实做到辖区返乡大中专、内高班学生底数清、情况明。

街道社区将主题实践活动作为当前的重点工作,为认真抓好落实,积极组织干部结合落实“四知四清四掌握”工作机制,深入开展了排查摸底工作。通过入户走访,大排查等形式,对辖区内返乡大中专、内高班学生进行了全面细致的“地毯式”摸排,及时了解掌握了辖区返乡大中专、内高班学生的具体情况。经统计,####辖区共有大中专、内高班学生492名,其中:已返乡的281人,未返乡的211人,男189人,女226人,汉86人,维人181,回82人,截止目前返乡学生119名,未返乡的原因是大部分学生在打工、旅游、探亲等,摸排工作仍在每天继续开展。各社区对已返乡学生均已建立档案并建立了详细的档案记录,登记造册,切实做到了底数清、情况明。通知他们按照各社区开展内容和阶段参加主题实践活动。同时结合排查工作,做好了学生和家长的正面思想教育和宣传发动,为全面开展主题实践教育活动打下坚实基础。

三、加强宣传,广泛动员,全面发动返乡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

街道社区将宣传教育活动纳入到日常工作中,充分发挥到社区贯彻落实“四知四清四掌握”工作机制下派工作组的作用,组成宣教组,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加大宣传教育工作力度,积极开展了“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园”专题教育活动,确保辖区所有返乡大中专、内高班学生一个不漏,切实形成了家喻户晓、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除大力开展面对面宣传教育外,进行集 2

中宣讲7次,座谈会22场次,组织辖区返乡大中专、内高班学生学习了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自治区党委七届九次(扩大)会议和地委、市委(扩大)精神,全面开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爱国主义和维护祖国统一、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社会主义法制和“六个好”等教育活动,大力宣传改革开放30年来新疆和####的现代化建设成就,积极引导返乡大中专、内高班学生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五观和“三个离不开”的思想,进一步增强了返乡学生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对中华文化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感。街道椿树路社区专门为返乡学生上了一堂生动的社会主义法治宣传课。同时,及时组织返乡学生召开了动员会,广发动员返乡学生积极参与了主题社会实践活动,教育引导了学生亮明态度,旗臶鲜明地反对民族分裂主义,维护祖国统一,并以实际行动参与到“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园”活动中来。通过宣传教育和动员工作,切实增强了返乡学生的政治敏锐力和政治鉴别力,激发了他们参加实践活动的热情。

四、搭建平台,丰富载体,充分发挥返乡学生维护社会稳定、服务广大居民的积极作用

街道社区结合学生特点和工作实际,充分发挥返乡学生维护社会稳定、服务广大居民的积极作用,积极为返乡学生搭建平台,设臵活动载体,根据市委、政府要求,结合推进和谐社区建设工作,大力开展了“三员”“三好”社会实践活动,并取得了实效。一是针对返乡学生开展“三员”(“争 3

当宣传员”“争当治安员”“争当调研员”)、“三好”(“在家争做好青年”“在校争做好学生”“在外争做好公民”)实践活动,开展了教育培训工作,让每名学生深入了解和掌握了“三员”、“三好”的具体内容、重要意义和活动方法。如椿树路社区通过组织学生参观社区的文化墙,形象、直观的让学生明确了实践活动。二是结合社区工作实际,积极在返乡学生中组建宣讲组、调研组、治安巡逻组,大力开展了实践活动,切实将实践活动融入到为民服务和维护辖区社会稳定的具体工作中。广场社区将学生与下派工作组的同志及社区干部分别组队成立了宣讲组、治安巡逻组及调研组。在园丁小区内就“热爱伟大祖国 建设美好家园”及目前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意义以及精神文明必知必会知识进行宣讲。对辖区内所有片区进行集中排查1次;椿树路社区开展了“清洁城市,美化环境”的主题实践活动,组织返乡大学生及辖区中学生、社区干部团员共30人分组对行人进行宣传市民文明公约并规范其文明出行、对公共设施如站台、椅子、牌子上的牛皮癣进行擦洗清理、对人行道街面进行打扫,对乱停乱放车辆、自行车进行规范,受到了市民的赞扬,学生也从实践中体会到了自身价值;滨湖社区积极组织学生和社区干部一起维护辖区稳定义务巡逻11次,入户走访,了解居民情况、登记居民信息6户,宣传关于落实城镇“5.7”工养老保险政策2次,帮助老人打扫卫生2次,走访辖区2007年至2009年就业与未就业大中专毕业生11人,发放平安创建工作相关知识宣传单330份。组织学生到辖区三家申报大 4

中专毕业生见习基地企业进行了实地观察和探讨,协助社区值班8次,打扫背街后巷卫生2次;新城社区组织返乡大中专、内高班学生积极参与到社会事务管理中,大学生与社区干部一道深入居民家中宣传计划生育减免惠民政策、平安家庭、民族团结等相关知识。

通过深入开展返乡大中专、内高班学生“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园”主题实践活动,进一步增强了返乡学生热爱祖国、加强团结、维护稳定、服务居民的思想意识,帮助和提高了返乡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适应能力和运用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篇8: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活动情况表

关键词: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人力资源,发展指数,波动系数,环比增长率

科技人力资源是促进科技进步的根本因素,是科技发展的源动力。科技活动人员的数量和质量关系到地区和国家总体科技水平的高低,深入分析科技活动人员的分布情况和发展趋势,可以为优化科技人力资源配置提供理论支持。

在我国科技活动三大执行部门[1]中,大中型工业企业的科技活动人员在整体中所占比重最大,研究其科技人力资源状况不仅对分析其本身科技活动的发展情况十分必要,而且对分析我国整体科技水平发展的进步趋势具有重大意义。分析大中型工业企业的科技活动人员及其中的科学家和工程师的发展趋势及波动运行情况,将有助于从宏观上了解我国总体上及各地区科技活动人员的配置情况,为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提供理论依据。

1995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和欧洲委员会共同制定了《堪培拉手册》[2],为国际范围内科技人员的定义和分类、收集和分析提供了统计框架,为测度和分析科技人力资源提供了标准和规范。人力资源研究方面:张纯成运用科学计量学的方法,针对国有企事业单位中的专业技术人员、科技活动人员、科学家和工程师及科技活动经费筹集的指标,对河南省和全国的科技发展态势进行了比较研究[3],从数量的发展上分析了总体变化趋势,但是并没有给出比较科学有效的方法对发展速度进行定量刻画;孙志华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因子分析法两种综合评价方法,对我国各地区高等教育人力资源的发展水平进行了排序和分类[4];张可[5]主要通过科技活动人员、科学家和工程师、R&D全时人员、R&D全时科学家和工程师指标,对2008年吉林省科技活动人员投入状况进行了分析;党亚茹运用波动系数[6]指标对中国科技论文产出力和影响力的波动进行了分析;纪晓宇运用因子分析法对兵团人力资源的可持续性进行了分析[7];姜玲、梁涵、刘志春运用科技人力资源集中度指标分析了科技人力资源聚集程度的变化趋势[8]。比较以上的研究方法发现,采用环比增长率与波动系数指标相结合的方法对人力资源发展状况进行分析,能够更加清晰地发现每年科技人力资源的发展情况,以及发展过程中的波动情况。环比增长率指数相对于定基转换方法而言,克服了基年数据对整体数据指标影响较大的弊端,同时结合发展指数对发展速度进行分析与评价,比较每年变化的波动情况。发展指数是克服了每年变化的波动性而得出的整体发展指标,根据环比指数与发展指数的差异可以反映发展变化波动的快慢情况,同时应用波动系数指标对发展变化的波动区间进行分区,有助于更加有效地比较不同地区的发展状况。

1 数据来源及说明

借鉴《堪培拉手册》的定义,并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根据《中国科技统计年鉴》[9]中对于科技人力资源的统计,分析1999—2008年大中型工业企业中科技人力资源在数量上的发展情况,包括科技活动人员的数量以及其中的科学家和工程师的数量。科学家和工程师是科技活动人员中具有高、中级技术职称(职务)的人员和不具有高、中级技术职称(职务)的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9],是推动科技进步与科技创新的最主要力量。科技活动人员的数量反映了科技人力资源的一般情况,而其中的科学家和工程师的数量则反映出科技人力资源的整体质量。分析研究大中型工业企业中全体科技活动人员的发展变化情况,同时分析东部、中部和西部的发展情况,并与全国总体发展情况进行对比,对于从整体上了解和掌握全国大中型工业企业中科技人力资源的发展十分必要。最后对全国各地区的科技活动人员,以及科技活动人员中的科学家和工程师的数量变化进行趋势发展分析。

通过构建发展指数,考察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大中型工业企业中科技人力资源发展状态,分析其发展情况。为了便于与全国的基本情况进行比较,在每一个表格中均列出了全国及各地区的总体科技人员发展情况。

2 人力资源发展波动分析

科技人力资源的发展变化,不仅表现在科技人员的增加和减少上,而且表现在其增加和减少的缓急程度上,一个地区科技人员增加的快慢程度是衡量该地区对人力资源是否具有吸引力的重要指标。一个地区的科技人员增加速度快,说明该地区的科技活动发展迅速,对科技人力资源的需求比较大,高素质的科技活动人员比较容易聚集;相反,如果一个地区的科技进步程度非常缓慢,那么该地区对科技人力资源的需求程度相对而言较小,科技人员的就业压力比较大,不利于人才的聚集与利用。

另一方面,如果科技人员绝对量一直处于缓慢增长的趋势下,那么相对于那些增加速度比较快的地区而言,其增长是不具有优势的,当其增加的速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时,在全国的影响力和竞争力都会下降,不利于该地区的科技进步和发展。分析研究不同地区的科技人力资源发展水平与趋势具有重要意义,既有利于从整体上把握全国大中型工业企业中科技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情况,又可以通过比较发现不同地区在发展上存在的问题,从而通过政府扶持或者是当地企业自身的努力改变现状,通过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的手段增加地区在科技人力资源上的竞争力。

2.1 环比增长率

定义从1999—2008年每年科技活动人员的数量为ai,其中i=1,2,…,10,则第i(i≠1)年的环比增长率xi=[(ai/ai-1)-1]×100%,从而得到2000—2008年科技活动人员的环比增长率。环比增长率刻画出了科技活动人员每一年相对于前一年的变化情况。如果人员数量是增加的,那么环比增长率的值为正值;相反,如果人员数量是减少的,那么环比增长率的值则为负值。也就是说,可以通过环比增长率的正负来看科技活动人员在每一年的变化中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但是环比增长率并不能有效地反映出人员增长变化的速度,为此引入波动系数指标,反映增长速度的缓急程度。

2.2 波动系数

环比增长率对每年科技人员数量的变化情况进行了一般描述,但不能很好地表现波动的强弱程度。在科技活动发展过程中,一般要求人力资源的投入具有相对稳定性与相对均衡性,过度增长或过度减少都会造成人力资源的“通货膨胀和紧缩”现象,不利于科技活动的良性发展,因此,选取一定的参照标准构造评判指数,考察科技人员环比增长率变化的幅度大小,对于分析连续年度内科技人力资源发展的运行状况至关重要。统计规律表明,以一段时间内的平均增长率作为均衡发展的重要参数来考察报告期发展波动的强弱强度有其客观基础和科学依据。利用各年环比增长率和该时间段内平均增长率,即可设计波动系数指标。可见,波动系数指标是在环比增长率和发展指数的基础上对测算指标的发展波动性状况所做的分析。为了得出波动系数指标,首先定义发展指数undefined,发展指数是对消除波动后历年增长水平的度量。通过对发展指数进行整理得到几何平均增长率为undefined,以几何平均增长率为基数,同各个时期的环比增长率xi进行比较,经过标准化处理,就得到了反映发展波动缓急程度的波动系数指标。定义每一年度的波动系数为wi,则undefined,其中,i=2,3,…,10。波动系数的大小取决于环比增长率与几何平均增长率的偏离程度。环比增长率与几何平均增长率的偏离程度越大,|wi|越大;相反,环比增长率越接近于几何平均增长率,|wi|越小。波动系数wi可以是0、正数、负数。

undefined和w的关系可以分为两种情况。首先为undefined的情况,此时,当w=0时,undefined,表明当年科技人力资源的环比增长率xi与undefined持平,undefined,此时为绝对稳定增长;当w>0时,undefined,表明当年环比增长率大于几何平均增长率,表明科技人员处于加速或高速增长阶段;当w过大时,可能是因为统计数据失常,或者当地大中型工业企业出现行业性变革等情况;当w<0时,undefined,表明当年环比增长率小于几何平均增长率,相对前一来年来说,或仍然保持增长势头但增加的幅度较小,或出现人员数量下降的现象。其次为undefined的情况,此时,当w=0时,undefined,说明当年科技人力资源的环比增长率xi与undefined持平,此时也为绝对稳定增长;当w>0时,undefined,说明当年环比增长率小于几何平均增长率,表明科技人力资源数量处于下降阶段;当w<0时,undefined,说明当年科技人力资源的环比增长率大于几何平均增长率,相对前一年来说,或仍然保持增长势头,或出现下降现象,但下降幅度不超过undefined。

在计算波动系数的基础上,利用上述两种情况下undefined和w的关系,根据w的变动幅度划分不同的区间范围,可以更直观地表明科技人力资源发展处于不同的运行状态,更加直观有效地对科技人力资源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

设发展运行状态可以划分为t个小区间范围,令u=(xi最大-xi最小)/10t,则每变动u就是变化了一类发展运行状态。根据波动系数处于不同的运行状态区间,得到如图1[6]所示的发展状态与波动系数关系图。

根据上面的介绍,对大中型工业企业中科技活动人员以及其中的科学家和工程师的数量发展情况进行分析,结合图1,确定科技活动人员以及其中的科学家和工程师每年不同的发展状态。

3 科技活动人员及其中的科学家和工程师的发展状态分析

3.1 大中型工业企业中科技活动人员发展状态分析

研究发现,全国各地区近10年科技活动人员发展情况差别很大,呈现出极不均衡的态势。就全国总体情况而言,前3年的发展主要表现为慢增长,而后4年的发展主要表现为紧增长,并且在2000、2005、2007年均呈现出较大的波动。如图2所示,

东部地区科技活动人员的波动性相对较小,而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科技活动人员的发展波动程度非常大,尤其是西部地区,发展过程中变化幅度异常明显。在2000年,除东部地区处于低增长外,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均呈现出慢增长的状态,波动程度很大,尤其是西部地区,在2000年科技活动人员的数量波动非常明显,远远大于随后9年中的总体波动情况。具体来看,全国科技活动人员的发展状况总体表现为波动性较大,其中5年的波动系数的绝对值要大于3u,说明这5年中环比增长率远远偏离其几何平均增长率,变化波动情况十分明显。科技活动人员的稳定发展对于科技进步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如果科技活动人员的数量经常变化,说明企业并没有进入稳定发展时期,或者仍然处于发展初期,或者正在进行巨大的变革,对人力资源的需求较大。无论是哪种情况,对人力资源的健康发展都会构成一定的威胁,在科技人力资源发展过程中应该尽力避免这种情况,保持人力资源稳定有序的发展。

相对于其他地区而言,东部地区发展较平稳,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出现很大的波动,主要表现为前5年的发展状态主要为慢增长,而后5年的发展态势主要为紧增长,如图2所示。企业中人力资源数量的巨大变化,对企业的稳步发展具有一定的冲击力。虽然人力资源的发展处于良好的增长态势,但是人力资源增长过快,对于人力资源的有效开发与利用带来严峻的挑战。图2中仅列出了全国总体、东部、中部和西部发展状态的趋势图,通过计算可以得到各个地区的发展状态,其中山西、浙江和福建的科技活动人员发展比较稳定,在2006—2008年间均表现为平稳增长的状态;另外,广东和海南虽然没有表现稳步的平稳增长状态,但是总体发展没有出现紧增长或慢增长的情形,一直在低增长与高增长之间波动,说明广东和海南对于人力资源发展的控制较好,没有出现大跌大涨的情况。人力资源的稳定发展对于企业的总体发展来说具有有利的促进作用。

3.2 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活动人员中科学家和工程师发展状态分析

相对于科技活动人员的发展情况而言,其中科学家和工程师的发展要稳定很多。如表1所示,整体上看,科学家和工程师的发展状态区间一般集中在A~D之间,波动性不是很大;而科技活动人员的发展状态一般为状态E和F,波动性非常大。根据波动系数定义,与科技活动人员相比,科学家和工程师数量发展的波动程度较小,而科学家和工程师是科技活动人员的一部分,并且是从事科技活动的主要力量,其稳定发展对于科技活动的有效开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企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如图3所示,全国科学家和工程师的发展情况除2004年和2005年以外,均没有出现很大的波动,其中东部地区科学家和工程师的数量发展情况较全国总体水平而言更加稳定,在2004年出现慢增长的情况,其他时间的增长均处于低增长与高增长之间,而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波动情况非常明显。

图3中仅列出全国以及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发展波动情况,而在各省区之间主要表现为:河北、山西、辽宁、吉林、浙江、福建的大中型工业企业中科学家和工程师的波动情况比较类似,从2006—2008年均呈现出平稳增长的态势,其中,安徽省近7年科学家和工程师的数量保持平稳增长,作为科技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对于安徽市科技活动的有效健康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浙江、广东和海南的人力资源发展也很稳定,表现为近10年来增长的波动情况均不明显,一直处于常规增长和平稳增长之中。在1999—2008年的发展变化当中,只有2年科学家和工程师的数量呈常规增长,其余年份都保持平稳增长的态势,发展情况非常稳定。另一方面,浙江省除2004年出现负增长外,处于平稳增长态势下的年份均表现为正增长现象。海南省的发展情况与浙江省类似,只是在平稳增长年份内2007年出现人员负增长。总体来说,浙江、广东和海南的人力资源发展整体上表现为增加趋势,且增加速度比较均衡,人力资源的稳定对于科技活动的有效运行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人员的稳定有利于企业各项政策的有效实施,同时也有利于科技进步,表明江苏、广东和海南的大中型工业企业对科技人才的保护措施得当,对于科技进步重视程度较高。科技进步不仅促进了大中型工业企业的科技活动有效开展,对于小型企业的发展同样也有一定的带动作用,地区整体科技水平的提高给当地的各种企业、社会的各个方面均带来了积极的影响。

3.3 科技活动人员及其中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发展状态的联合分析

研究表明,从科技活动人员以及其中的科学家和工程师的总体发展情况来看,位于中部的山西、广东和海南的科技人力资源发展比较平稳,科技活动人员以及其中的科学家和工程师的数量均表现为良性增长,尤其是在后3年的发展过程中均表现为平稳增长的态势。科技活动人员与其中的科学家和工程师的增长情况类似。说明企业中人才整体结构比较稳定,人力资源整体构成没有发生较大变化,企业的发展处于成熟时期,发展比较稳定。

与此同时,位于东部地区的浙江和福建地区的人力资源发展情况与山西、广东和海南类似,科技活动人员以及其中的科学家和工程师的增长波动性很小,发展非常稳定,基本保持在平稳增长与常规增长的状态。浙江和福建属于沿海地区,经济比较发达,工业生产非常普遍,并且人才需求比较大,在保持人才大量需求的前提下保持人力资源的稳定发展,对于企业活动的有效开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北京、上海等城市的科技活动人员以及其中的科学家和工程师的数量变化非常大,前5年主要表现为慢增长,而到后5年则主要表现为紧增长,在人员数量大量减少之后又出现人员数量急速上升,波动现象非常显著。

4 结语

通过分析环比增长率与几何平均增长率,并比较其差异性的大小,考察不同的地区之间科技人力资源发展波动性的区别,对全国以及各地区科技人力资源发展过程中的稳定程度进行区分,分区间进行分析,发现全国大中型工业企业中科技人力资源的发展波动情况差异很大,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第一,科技活动人员在发展过程中波动现象非常明显,主要表现为慢增长和紧增长的状态,而其中科学家和工程师的数量变化并没有像一般科技活动人员那样明显,波动情况一般介于低增长与高增长之间。科学家和工程师一般都是科技活动人员中具有高、中级技术职称(职务)的人员或者具有高学历的人员,本身在数量上较一般科技活动人员而言就比较少,在企业中的作用比较重要,人员数量一般不会有太大的变化。

第二,发展过程比较平稳,或者发展过程中波动现象一直比较明显的地区,其科技活动人员与其中的科学家和工程师的数量变化一般比较接近。科技活动人员发展波动性大的时期,科学家和工程师的变化波动性一般也较大,而且是在相同的时间区间之内,而其他发展波动性不具有明显规律的时期,科技活动人员与其中的科学家和工程师的数量没有明显的相似性。

第三,由于不同地区的科技人力资源本身在数量上就具有一定的差异,所以在选取比较对象的时候也是以不同地区的数据为依据,按照各地区科技人员数量变化的情况来选择不同的比较标准具有一定的客观性,能够更加有效地反映实际情况。

参考文献

[1]张可.2008年吉林省科技活动人员投入现状分析[J].农业与技术,2009,29(6):28-30

[2]OECD,ECSC-EC-EAEC.Organis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Canberra Manual[M].Beijing:XinhuaPublishing House,2000

[3]张纯正.河南省科学技术发展态势与全国比较研究[J].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32(2):88-94

[4]孙志华.我国普通高等教育人力资源发展水平的统计分析[J].数理统计与管理,2003,22(3):6-9

[5]张可.2008年吉林省科技活动人员投入现状分析[J].农业与技术,2009,29(6):28-29

[6]党亚茹.中国科技论文产出力和影响力发展的波动分析[J].情报学报,2002,20(1):121-128

[7]纪晓宇.新疆兵团人力资源可持续发展实证研究[J].新疆农垦经济,2010(5):40-43

[8]姜玲,梁涵,刘志春.环渤海地区科技人力资源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联关系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0(5):88-115

上一篇:求职时不要太张扬个性下一篇:农业科技培训中心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