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对县考核讲话

2024-04-25

市对县考核讲话(精选3篇)

篇1:市对县考核讲话

2014市对县考核要求

限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量与增速:加快2013新增11家限上企业的政策兑现,激发限下企业转限上的积极性,因转成限上企业需每月专人上报营业报表及财务报表;加大今年新增限上企业的扶持力度;要求乡镇协助限上企业的报表催报及辖区内社零企业的排摸;县市场监管局提供当年新设立注册的社零企业。

利用外资:投资商在设立外商企业时,会增加企业的成本,比如意泰精工的中外合资,涉及中外的企业资产及知识产权(非专利技术)的评估费用。建议县政府在一事一议上,给企业一些政策,在费用上给予补助。

外贸出口:建议县政府加大对出口企业的扶持力度,我县一年县财政用于扶持外贸出口的资金非常少,2012年28万,2013年拟兑现44万。特别是在企业参展、宣传推介、体系认证、成立贸易公司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

篇2:市对县考核讲话

今年以来,在市农业局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倾心帮助和大力支持下,我县认真贯彻省市农业工作会议精神,立足本地资源优势,把发展畜牧业作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突破口来抓,以动物疫病防控、畜牧技术推广、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项目建设等工作为重点,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全面提升畜牧产业化水平,较好地完成了半年的各项目标任务。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畜牧业生产形势喜人。

全县畜牧业生产整体保持了平稳的增长态势,较去年同期有大幅度增长。截止5月底,全县生猪存栏60.8万头,出栏53.6万头,新增能繁母猪710头,累计达7.07万头,饲养50头以上良繁大户80户;牛羊禽饲养量分别为32.6万头、27.6万只、247.3万羽,出栏量分别为1.3万头、9万只、84.2万羽,肉类总产4.83万吨,禽蛋产量0.31万吨;新建生猪千头场16个,新(扩)建万头场2个。

(二)、林下养殖及市级畜牧龙头企业建设成效显著。

1、林下养殖场规划建设。以标准化林下养殖功能配套建设为重点的兴农种鸡场已建成标准化种鸡舍、育雏舍、生活办公、生产包装4个区域,占地总面积163亩,圈舍面积6842平方米,兽医室、消毒室分别占地120平方米;配套全自动电脑控制孵化、自动供料、饮水、清粪等设备,上笼种鸡30000套。以扩大圈舍、育雏设施建设为重点的风源林下土鸡养殖专业合作社以完成散养基地建设面积达35亩,场房1200平方米,目前存栏土杂鸡9000羽。

2、市级畜牧龙头企业建设。2012年,我县拟定6个创建市级畜牧龙头企业(即:仕翔生态农业合作社、吉祥养殖场、鑫汇牧业有限公司、永治养殖有限公司、鸿景综合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军汇牧业有限公司),参照创建市级畜牧龙头企业的标准抓落实,严格要求各养殖企业(场)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配套设施,认真做好绿化、亮化、硬化和净化工作,打造花园式、生态型、标准化市级畜牧龙头企业,计划当年完成创建达标4家,2013年完成2家。截至目前,养殖企业已投入资金共7700万元(分别为800万元、700万元、2000万元、1500万元、900万元、1800万

元),其中固定资产投入资金5800万元。(分别为600万元、500万元、1500万元、1200万元、700万元、1300万元)

(三)、“双百示范活动”开展扎实有力。

继市局双百活动动员会后,我县召开专题会议安排部署。一是县局召开了双百活动专题会议。认真学习市局《关于印发安康市百名畜牧科技人员驻百场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安农业发

[2012]35号)文件精神,会议就活动的主题、主要任务、时间安排、工作措施进行了周密部署。二是制定双百活动实施方案。依据市局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制定了旬阳县畜牧兽医人员驻场示范活动实施方案。三是成立双百示范活动工作组。县农业局成立由姜荣英副局长为组长,乐三宝、乐荣林为副组长,刘秀建、祝方清、徐永安、郭建军、冯文平为成员的示范活动领导小组,负责全县示范活动的组织领导、活动安排、督促检查等。四是选派14名畜牧兽医专业技术人员驻场。采取一对一结对帮扶形式,吃、住、工作在场,帮扶指导养殖场做好转变生产方式、开展科技创新、制定发展规划,将科技运用到养殖生产过程中,着力解决养殖场在养殖中因技术有限、生产配套设备不合理、效益低等实际难题,深得规模养殖场的一致好评。

(四)、动物防疫、检疫等工作不断深化。

1、全面完成了春季动物免疫接种。我县春季动物防疫工作从3月15日开始至4月25日共防猪瘟48.5万头,防高致病蓝耳疫苗 48.5万头,防猪W病苗48.5 万头,占应免数100%;注射禽流感疫苗128.8万羽,占应免数100%;防鸡新城疫苗 121万羽,密度达94%;强制免疫牛W苗8.18万头,羊W苗 17.2 万只,占应免数的100%;同时对48.5万头生猪,8.18万头牛和17.2 万只山羊加挂了免疫标识,挂标率达100%,全县22个镇318个行政村

8.45万养殖户建立了防疫档案,建档率达到了100%。

2、动物疫病流行病学调查监测和重大动物疫情应急物资储备进一步加强。制定并下发《2012年旬阳县高致病性禽流感和口蹄疫等主要动物疫病流行学调查方案》,建立健全县、镇、村三级疫情监测网络,有力的增强了重大动物疫病预测预警能力,提高了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水平。储备重大动物疫情应急物资百毒杀、绿碘、烧碱等消毒药品100件,注射器300把,针头1000合,连体防护服40套,白大褂80件,口罩1000件,一次性胶手套1000双,扑杀器三套,各镇在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千

方百计筹措解决防疫经费,积极调运防疫消毒物资,做到有备无患。

3、实验室建设不断完善。投入资金 10余万元,重新装修实验楼300m2。实验楼设有接样室、解剖室、试剂室、仪器室、样品保藏室、血清学检测室、病原学检测室、洗涤消毒室和档案室。室内均按标准实验室要求进行了装修设计。实验仪器购臵齐全,目前共有各类仪器设臵23余台件,常规试剂(液)齐全,各类仪器均在使用中。实验室有工作人员5名,其中专职化验人员3名,均为大专以上学历,中级职称。工作人员先后参加了省上组织的酶标仪、精密天平等实验仪器的操作使用和市上组织的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和猪蓝耳病等疫病最新的诊断技术培训。开展了猪瘟、口蹄疫、禽流感、鸡新城疫等抗体检测共进行猪瘟抗体检测280份,合格260份,合格率93%,口蹄疫抗体检测280份,合格228份,合格率88%,牛羊口蹄疫抗体检测410份,合格369份,合格率90%;禽流感520份,合格442份,合格率85%,兽医实验室于五月初顺利的通过了省验收组验收。

4、动物检疫工作全面展开。全县22个镇设立动物产地检疫报检点83处,制作报检点规章制度公示牌等83套,严格规范开展生猪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截止5月底全县共检疫生猪1.6万头,牛0.3万头,羊0.8万只,活禽2.6万只。屠宰检疫肉品337吨,严格查处销毁不合格肉品285公斤,查处违法案件3起已全部结案。

(五)、示范创建及规模养殖项目建设稳步推进。

1、畜禽标准化养殖示范创建。我们主抓兴农种鸡场、军汇牧业有限公司生猪良种扩繁场的标准化示范创建工作,制定了示范创建活动实施方案,明确了专人包抓,按照实施方案的阶段安排,截止目前已完成调查摸底、查找问题、基础设施整治和技术人员的配备等相关工作。

2、全面完成2011年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项目建设。在2011年度我县生猪标准化养殖项目建设上我们严格要求养殖场按照项目建设标准抓落实,明确专人负责,并积极协助养殖场制定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建设项目实施方案。定期地深入现场,指导建设、督查进度,现5个场已全面按要求完成项目建设目标任务。

(六)、园区内养殖规划建设紧锣密鼓。

在全县28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中,规划配套建成万头场6

个、千头场16个、万只以上养鸡场4个、整村推进家庭适度规模农业循环经济示范村2个。其中(在省级4个示范园区内建成万头场3个,9个市级示范园区中建成万头场2个、千头场4个、万只以上林下养鸡场3个,15个县级示范园区中,建成万头场1个、千头场12个、生态观光农业示范村2个、万只以上林下养鸡场1个)。目前,园区畜禽养殖已完成征地和规划的12个,仕翔现代农业示范园完成一期8栋猪舍建设,鸿景现代农业示范园已建设圈舍3000平米、引进种猪50头,吉祥现代农业示范园场区基础建设现已到位,麻坪河现代农业示范园已建猪舍2栋600余平米,铜钱关林下生态养殖示范园已完成种鸡场和合作社建设工作。

(七)、乡镇兽医站项目实施有序进展。

2010年市局批复我县13个乡镇站建设任务,总投资172万元(中央投资149.9万元,地方配套22.1万元),其中庙坪、桐木、桂花、石门、麻坪、甘溪、金寨7个站为新建项目,每个站投资16万元(其中中央投资13.7万元,地方配套2.3万元)。红军、公馆、仁河口、张坪、铜钱关、沙阳6个站为续建项目,每个站投资10万元(其中中央投资9万元,地方配套1万元)。项目建设主要内容是新建业务用房840M2,续建业务用房720 M2,购臵仪器设备455台套。目前已实施乡镇8个。仪器设备陆续采购,房屋建设加紧施工。

(八)、畜产品质量监管常抓不懈。

1、“瘦肉精”监管。于3月15日召开了由全县畜牧兽医站长参加的深入推进生猪“瘦肉精”整治工作会议,对生猪“瘦肉精”监管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县上抽调检测工作组,抽取城关、构元、棕溪三个镇4个养猪场、一个养牛场和一个养羊场,抽检尿样60份,其中猪尿样48份、羊6份、牛6份,全县共抽检尿样850份,其中猪尿样420份、羊220份、牛190份,进行了盐酸克伦特罗、莱克多巴胺和沙丁胺醇检测,未发现使用“瘦肉精”情况。

2、市场监管。组织动物卫生监督执法人员在“五一”对全县畜禽屠宰场、农贸市场、超市等重点区域经营的畜禽产品药物残留进行了抽检。确保节日期间广大市民食肉安全;同时加强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力度:一是严厉打击违法收购、经营、贩卖病死畜禽,私屠滥宰等行为,利用多中渠道和方式进行督导检查,发

现一起处理一起。二是严格票证制度,对肉品销售摊点、超市等重点场所严格核查《动物产品检疫合格证》,严禁未经检疫畜产品进入销售环节;三是严格查证验物,对各肉食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超市等经营场所的畜产品(冷冻畜禽产品),必须票证章齐全,严厉打击逃避检疫行为,为畜产品供应市场环境奠定基础,维护市场秩序和社会稳定。

二、工作主要措施:

(一)、加强领导。一年来,我县领导班子对畜牧产业发展工作高度重视、定期听取汇报,并摆在重要议事日程,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安排部署,推动了工作顺利开展。

(二)、夯实目标。明确目标责任到部门、到单位、到个人,层层签订目标责任状,层层分解任务、人人肩上有担子,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格局,为畜牧产业建设工作又好又快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三)、狠抓落实。工作的有效开展重在于行动,行动的关键重在于抓落实。在畜牧产业发展工作中,我县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典型培育和教育引导,充分发动干部主观能动性及聪明才智,激发干部工作热情,凝心聚力,把干部思想统一到深入一线抓落实中去,使工作在一线得到落实,问题在一线得到解决,实效在一线得到体现。形成了九牛爬坡个个出力的抓落实浓厚氛围。

(四)、督促检查。成立督查工作领导小组,不定期进行工作督促检查,出台并制定了考核奖惩办法;有效的解决了在工作中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没两样的弊病,为确保畜牧产业有力度、有深度、有效果的发展提供了保障。

三、存在问题及工作打算

总之,上半年我县的畜牧产业工作总体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生猪市场价格波动大,养殖出现亏损群众发展积极性受到一定影响。

(二)部分养殖户的科学饲养技术水平偏低,疫病防控意识不强,管理比较粗放,效益低。

(三)村级动物防疫设施设备相对落后,防疫员年龄普遍偏高,体系建设还需进一步完善,技术和服务意识还需进一步增强。特别是与兄弟县相比,在某些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下一步我们将突出重点,狠抓落实,迎头赶上,在全面完成畜牧产业建设工作任务的基础上,突出特色,发挥优势,不断推进我县现代畜牧业又好又快发展。

篇3:市对县考核讲话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选择2005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全市各县区结防机构实验室痰涂片资料。

1.2 方法

每年采取现场督导 (现场评价和盲法复检) 方式对所辖县区至少督导两次, 对薄弱地区和薄弱环节进行专项督导。

1.2.1 现场评价

按《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痰涂片镜检标准化操作及质量保证手册》要求进行。具体为市级痰检人员每次到各县区痰涂片实验室现场查看涂片操作过程, 抽取3张阳性涂片复验, 实地查看实验室布局、安全防护, 废弃物处理, 染液的配制和存放 (2008年统一配发标准染液) , 痰涂片保存, 痰涂片登记本记录情况及检验报告格式等内容并进行指导。

1.2.2 盲法复检

由市级实验室按各县区上一年阴性涂片的总数和涂片阳性率确定一年应复检的涂片量[1], 根据实验室登记本核实保存痰涂片数量, 采用系统抽样方法抽取痰涂片, 复验痰涂片只保留实验序号, 不标记读片结果。县区为第一复检, 市为第二复检。复检痰涂片以《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实施工作指南》[2]为标准, 分别按镜下观察和肉眼观察进行评判, 镜下观察包括:阳性、阴性符合情况以及镜下每视野痰细胞数量;肉眼观察包括:痰涂片涂抹面积大小、厚薄、染色、痰膜脱落等。

2 结果

(1) 项目的实施, 以县为单位, 室间质量评估 (EQA) 覆盖率达到100.0%。

(2) 2005—2010年市级实验室共组织复检痰涂片4 537张, 其中阳性573张, 阳性符合率97.7%;阴性3 964张, 阴性符合率99.8%;假阳性9张, 假阳性率为1.6%;假阴性13张, 假阴性率为0.3%;痰涂片合格率:痰细胞合格率97.4%、大小合格率94.0%、厚薄合格率93.7%、染色合格率96.5%、痰膜脱落率2.8%, 具体见表1。

3 讨论

痰涂片质量控制最重要的意义是保证检验质量的准确可靠。痰涂片镜检质量和有效性依赖于严格的培训和监控各实验室的实验程序[2]。室间质量控制的实施能够有效提高痰涂片结果的准确性。

尽管我市痰涂片质量控制工作已逐步落实, 但各项评价指标仍有待提高, 阴性、阳性符合率及痰涂片制作等各项指标均能达到标准要求, 但部分指标仍然较低 (痰细胞合格率、大小合格率、厚薄合格率) , 可能与痰标本性状 (部分为唾液) 、痰涂片操作不规范、痰检人员更换频繁、责任心不强等因素有关, 而这些因素也是今后痰涂片质量控制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全市痰检人员结构不合理, 学历、职称较低, 县级多为兼职人员, 且更换频繁, 给培训工作带来一定困难, 但所有痰检人员上岗前均经过省级、市级专业培训。培训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 通过不断的培训学习, 业务技术水平逐渐提高, 痰涂片检验逐步规范, 同时, 市县两级也加强了痰盒质量、标本取样、标本数量、标本保存、痰涂片制作、结果报告、涂片等方面的管理。各县级实验室先后制订了一套质量控制体系方案, 使全市的痰涂片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

室间质量控制的实施为我市各级结核病细菌学实验室积累了大量、有价值的信息, 为建立和健全结核病细菌学检查服务网络, 提高我市肺结核患者发现率, 促进实验室人员技术水平提高起到积极的作用。

摘要:目的 评价我市各级结核病痰涂片实验室工作质量, 做好结核病控制工作。方法 按《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痰涂片镜检标准化操作及质量保证手册》的要求, 对各县区结核病实验室进行室间质量控制, 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005—2010年市对县痰涂片盲法复检阳性符合率97.7%, 阴性符合率99.8%, 痰涂片的各项质量指标均达到国家标准。结论 室间质量控制的实施提高了我市痰涂片盲法复检符合率, 提高了痰检人员的业务能力, 使室间质量控制更具科学性。

关键词:张掖市,结核病,痰涂片,质量控制

参考文献

[1]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痰涂片镜检质量保证手册[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4.

上一篇:草书的笔法与形式下一篇:感情类作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