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培训心得体会

2024-04-25

乡村旅游培训心得体会(共6篇)

篇1:乡村旅游培训心得体会

乡村旅游培训考察心得体会

为进一步适应乡村旅游发展的新形势,xx市旅发委组织一线乡村旅游从业人员x人,赴浙江省湖州市参加省乡村旅游暨民宿培训班学习。此次培训班对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安吉县、德清县乡村旅游发展情况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考察学习,学员通过听取专家讲座、走访交谈、现场教学、深入体验等多种方式,对湖州市乡村旅游发展成果和经验有了较深的了解,深感值得学习借鉴,同时坚定了加快我市乡村旅游发展的决心和信心。

一、考察地乡村旅游发展基本情况

培训班重点考察了浙江省湖州市余村、山川乡、龙之梦、田园鲁家、水口乡、裸心谷度假村、莫干山民宿。湖州充分利用本地自然环境优势,结合秀美乡村建设建设,积极探索“旅游+农业”、“旅游+文化”等多业态融合发展乡村旅游新模式,把发展生态旅游、乡村旅游作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产业支撑。

二、湖州市乡村旅游发展的特点

(一)坚持科学规划。

依托本地自然环境及地处“长三角”经济区的地域优势,创新乡村发展模式、实施多业态融合的乡村旅游发展战略,是湖州市乡村旅游发展的最大亮点。湖州市在乡村旅游开发的过程中,整合各地区区域优势集中发展,最大限度地避免了农户分散经营可能带来的市场混乱、重复建设和资源破坏。为最大限度的保留村庄、民居的原始风貌,同时为避免同质化竞争,湖州市在乡村旅游开发中实施实施了“一村一品、一型一策”的发展思路,根据每个地区游客市场的定位,制定科学的旅游规划。

(二)坚持政府主导。

湖州市在发展乡村旅游中始终坚持以政府为主导,鼓励当地农户与社会资本共同参与乡村旅游开发,通过市场化运作引入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使得乡村旅游建设始终不断进步和完善,促进当地乡村旅游的蓬勃发展。充分发挥旅游产业的辐射带动作用,使乡村旅游由点及面,带动周边村落集群发展。并通过资源的挖掘及利用,结合秀美乡村建设,达到“以旅促农,以旅游促进美丽乡村建设”的目的。

(三)坚持模式创新。

湖州的乡村旅游一直走在全国前列,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一个成果,主要还是得益于各级政府、职能部门以及经营者,能够面向市场进行创新,探索不同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来满足市场的需求。目前,湖州市已经形成了以乡村旅游景区、休闲村庄、休闲农庄、农家乐、特色民宿为主的乡村旅游新业态。

(四)坚持管理创新

湖州创新了乡村旅游管理式,建立了农家乐诚信经营、星级评定等日常监管体系的农家乐管理制度。1、建立了民宿协会,推动行业规范化经营;2、建立农家乐诚信体系。组建农家乐经营诚信联盟,强化农家乐诚信体系建设,增强农家乐经营户的责任意识,依法经营,诚信经营;3、建立农家乐星级评定体系。采用定期复核、记分考核、奖惩等办法,实施对农家乐星级和农家乐特色村(点)的评定、认定,并实行动态管理。4、建立农家乐日常监管体系。建立部门联动机制,组织多部门定期或不定期对农家乐开展食品、环境、消防、接待设施等方面的日常监管;5、开展美丽家庭户评选活动。

三、湖州发展乡村旅游几点启示

一是因地制宜,抓好规划布局。乡村旅游发展始终要坚持全局规划,分期实施,一张蓝图绘到底。继续围绕xx市旅游总体规划,指导乡村旅游景区、景点规划及提升规划的编制工作,聘请专业规划设计团队,在深入的调查研究,充分的谋划论证的基础上,根据旅游景区、点自身优势,通过抓准客源定位,明确项目主题、运营模式等,实现与市场需求的无缝对接。

二是找准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在乡村旅游的产业规划和定位中,应紧扣本地产业及资源优势,抓准乡村旅游发展的方向,实现差异化发展。以“xxxx”为核心定位,乡村旅游项目在完善旅游功能的前提下,要积极谋求特色产业,大力发展xxxx、xxx、休闲度假为主的特色乡村旅游,并融入符合现代人休闲养生的的元素,让传统xxxx产业在换发新的生机。

三是保护传承,挖掘人文历史。乡村旅游项目想实现的特色化发展,必然需要具备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如何突出自己的文化特色,实现特色化发展将是今后乡村旅游发展的重点。xx作为一个历史文化名镇,人文历史底蕴深厚,在旅游项目开发中过程中,必须做好现有文物、老宅、古居的保护修缮工作,加强政策扶持,加大资金投入,将文化保护利用纳入发展乡村旅游的总体规划。同时,要加强文化氛围营造,利用深厚文化沉淀提升乡村旅游文化品味,形成良性循环,汇聚人文资源,打造的区域特色文化。

四是转变思想,创新服务理念。乡村旅游的发展始终要坚持企业为主、市场化运作的理念。政府及行业主管部门应主动作为在不干预企业正常运营的前提下,积极对接企业做好服务工作,在资金、政策上提供帮助,协调解决企业在生产经营中的困难,帮助企业健康发展。激发农户、村委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更多他们参与到乡村旅游的建设中来,使百姓成为发展乡村旅游的真正主体和受益者。

五是综合治理,打造绿色生态。发展乡村旅游首先必须具备宜居宜业宜游的自然环境,能让游客感受到与城市不同的乡村自然风貌。结合秀美乡村建设,紧扣村庄环境优美化、居民小区配套化、畜禽养殖舍饲化、垃圾污水无害化“四化”目标,加大农村环境整治力度和资金投入,建立并完善农村污水及生活垃圾处理体系的建设。强化宣传教育培训力度,大力提高农村居民人口素质,通过电视宣传、设置展板、开展文体活动的方式,使其充分认识到维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此次湖州乡村旅游学习使我们增长了见识,开阔了眼界,同时也认识到乡村旅游在我市未来旅游产业的发展中必将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面对与旅游发达地区差距,我们必须认真思考,不断创新,勇于实践,为实现我市乡村旅游快速、健康发展而不断努力。

篇2:乡村旅游培训心得体会

王彬彬商学系11级旅游管理2班 王彬彬1101402045 对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调查与理解 关键字

休闲乡村旅游 乡村发展 绪论

休闲是指在非劳动及非工作时间内以各种“玩”的方式求得身心的调节与放松,达到生命保健、体能恢复、身心愉悦的目的的一种业余生活。

休闲是指在非劳动及非工作时间内以各种“玩”的方式求得身心的调节与放松,达到生命保健、体能恢复、身心愉悦的目的的一种业余生活。在这个寒假里,我自己学习和了解有关休闲方面的一些内容,选择了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作为研究和调查对象。在半个月里我查阅了大量文献和数据,终于有了较为深入认识,同时也得到了很多收获。

大量的资料和全国各地的发展实践证明,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发展不仅可以充分开发农业资源,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延长农业产业链,带动农村运输、餐饮、住宿、商业及其他服务业的发展,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增加农民收入,致富农民,而且可以促进城乡人员、信息、科技、观念的交流,增强城里人对农村、农业的认识和了解,加强城市对农村、农业的支持,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可见,对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开发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一)、促进了城市资金向农村转移。改变中国农村面貌的最终解决办法,是资金 农村流动,无论是政府资金还是社会资金,无论是建设资金还是消费资金。

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就是让社会资本和城镇消费向农村流动的最好载体。目前中国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企业,除了小型农家乐是自身投资外,城镇的民间资本是投资主体,也还有少量政府投资建设的基地。这些投向农村的资金,是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力量。与此同时,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消费群体不是农村的农民而是城镇的市民,促进了城镇的资金到农村休闲、旅游、购买农产品等等,活跃了农村经济。

(二)、带动了基础设施建设。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景点,基本上是选择乡村较好的环境和资源开发出来的,但并没有现成的公共基础设施,尤其是交通状况不是很好。这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企业,在前期开发的时候,绝大多数都整修、硬化或建设了乡村干道,有的还进行了山地护坡、水渠改造等其它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千龙湖开发格塘水库就修建公路近30公里,对格塘病险水库进行了基本整治,共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达2000多万元。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开发,大大改善了乡村交通、水利及环境,大大改变了这些景点周边乡村集镇的面貌,使景区和乡村的发展达到了和谐统一。

(三)、带动了农业结构调整。随着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项目的实施,周边农民都以平均每天有几十人、几百人甚至上千人(游客加员工)消费的休闲农庄为市场,相应种植蔬菜、西瓜、果木,养殖鸡、鹅、鸭等,有的休闲农庄旁边还开起了农家土菜饭庄、卡拉ok。有些大的休闲农庄还自身建设了配套的蔬菜基地、养殖基地和腊制房等,吸引和方便城镇游客进行农事体验、果蔬采摘并购买农副产品。这些都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

(四)、带动了农民收入增加。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景点的开发,基本上都是用当地的劳动力建设的,这些劳务收入都留在了当地。在休闲农庄工作的员工至少60%以上(有的达90%)是当地农民。不但解决了当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而且平均年收入在10000元以上,大大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休闲农庄的土地绝大多数都是租赁农民的,如千龙湖在周边农村共租流转土地达2700多亩,而被租土地的农民基本上又在这些休闲农庄工作,这些农民能获得土地租金和工资双份收入。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企业是带动当地农民收入增长的重要力量。(五)、带动了农民素质提高。胡锦涛总书记讲,新农村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新型农民。休闲农庄对当地农村的带动作用,更深层次的意义在于提高了农民素质。凡是在休闲农庄工作的农民都经过了专业培训,他们不但学到了一门专业的技能,而且还培养了良好的礼容、礼仪、礼貌等文明习惯。同时,他们在休闲农庄的企业文化熏陶下,和与游客及外界的交往中,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启迪了思想。而这些员工在回家、回乡的过程中,又给家人和农民起到了耳濡目染的作用,这大大促进了农民整体素质的提高。(六)、带动了当地民风改善。休闲农庄和乡村旅游点已经成为了当地农民休闲的公园,同时,这些农庄的许多项目如卡拉ok、运动设施、娱乐室等等,丰富了当地农民的文化活动和业余生活,对当地民风的改善产生了较大的积极作用。

当然,我们已经通过了这么多的实例和论证知道了对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开发所具有的意义重大,我们便应该考虑该怎么发展和想什么方向发展的问题了。在这半个月里,我先后几十次出入图书馆查阅资料,也在网上浏览了大量数据,还认真分析了二十多篇具有高质量的论文,从中总结出了一些观点,我以为这些是我们今后发展可以参考和借鉴的方法:

(一)确定乡村休闲农业旅游的主要发展形式。旅游主体活动分为视觉审美和身心放松的体验审美,以视觉审美为主的观光性旅游产生的动机是旅游客体即旅游资源的吸引力。旅游资源包括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而农业旅游资源是一个受人类调控的半自然半人工生态系统,虽具有自然景观的特点,但以农作物和农村环境空间作为景观对象进行农业观光,其审美价值有限,差异性不足,缺乏足够的吸引力,旅游者重复构买愿望不强。因此乡村休闲度假旅游要避免开发成以农业观光为主要形式,应将农业生产、农村生活和生态环境三者合而为一的集观光、娱乐、健身、科普等为一体,使身心放松的体验审美休闲活动为主要形式。

(二)注重乡村休闲农业旅游的规划。乡村休闲农业旅游向旅游展示的是一个农村地域生产和生活的时空整体,它凭借的是农业资源的良性循环模式,要想很好地把握并驾驭这一基础系统,避免重蹈乡镇企业无序发展的复辙,乡村休闲度假旅游从一开始就应作出整体发展规划,并且要与大范围旅游总体规划保持一致,以便在旅游项目的种类、规模、形式上相互协调,各具特色。同时,乡村休闲度假旅游规划也应当在旅游部门与农业部门层层沟通的前提下来进行,以使乡村休闲度假旅游规划与农业发展规划在发展阶段、开发模式上相互协调,共同发展。

(三)明确乡村休闲农业旅游产品设计和布局区位。我国乡村休闲农业旅游资源相当丰富,分布也非常广泛。但并非所有资源都能在一定时间内同时被开发利用,转化为经济效益,一方面由于各区域的发展水平不同,另一方面由于各种资源所面对的目标市场层次不同,因此,乡村休闲度假旅游在开发时序和布局区位上一定要有针对性。一是非农化水平较高的大城市周边乡村地域,由于条件成熟,其目标市场可以是全方位的;其次是风景名胜区周围,可根据资源优势开发多种参与性的乡村旅游活动项目,配合“大旅游”延长旅客滞留时间。

(四)分清乡村休闲农业旅游的开发主题。对乡村休闲农业旅游的开发应重视自然生态,避免过分依赖非自然的科学技术手段,大兴土木,人工痕迹过于明显,乡村特色大受影响,成为城市居民的“后花园”、“游乐场”,甚至乡村城镇化。注意乡土文化、乡村生活、乡里乡亲、乡里亲情对城市居民精神的愉悦和净化作用,把乡村旅游开发成城市居民休闲度假的“精神乐园”才是乡村休闲度假旅游的正确方向。

通过这次自己的一个深入阅读和学习,我对休闲方面的认识篇二:乡村旅游工作总结 2010正大乡苗王城乡村旅游扶贫项目 实施总结

依据黔开办发【2010】252 号、黔农财【2010】271 号文件及《铜仁地区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实施正大乡苗王城乡村旅游扶贫项目,该项目在县扶贫办的指导下,在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苗王城旅游公司和薅菜村干部群众经过为期半年施工,基本完成实施方案的建设内容,现总结如下:

一、项目区基本情况

(一)项目区概况

苗王城位于松桃苗族自治县东南部,东接湖南省凤凰县阿拉镇,南接松桃县大兴镇,北接松桃县盘信镇,西接松桃县牛郎镇。距迓大二级公路4km,距大兴机场11km,距铜仁火车站33km,距县城30km,距铜仁凤凰机场10公里,苗王城旅游区区位优势良好,交通便捷,是凤凰古城至梵净山黄金旅游线上亮丽的明珠。

(二)社会经济状况

苗王城旅游区各古寨人口情况:苗王寨(新寨)235户1120人;薅菜寨105户560人,合计人口1680人。

苗王城村现有村级活动室70平方米,进入盛果期的经果林面积500余亩,农田基本由沟渠灌溉,柏油路直接到村,村内道路基本硬化,自来水到户,广播、有线电视和通讯网络全面覆盖,村卫生室建设已经完成,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 100%,人均纯收入1418.41元,生活质量逐年提高。

(三)旅游发展概况

苗王城,是一座苗疆古军事城,建于明洪武初年,最早是答意苗民长官司驻地。宣德至嘉靖年间经苗王石各野、龙达哥、吴不尔、龙西波、吴黑苗等长期经营逐步成为腊尔山区南长城外围的“王者之城”。苗王城是湘、黔、渝边界上至今保存较好的集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和建筑为一体的苗疆古城,具有很高的历史研究价值和旅游开发价值。近年来,苗王城依托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巧借湖南凤凰古城、南长城和贵州的梵净山、九龙洞等风景名胜区在国内外已具影响力的旅游优势,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开发旅游产业发展。通过积极运作,2008年3月成功与湖南凤凰奇梁洞开发商签订了投资3000万元的苗王城旅游文化开发项目,成立了苗王城旅游开发公司,开发项目涉及苗王峡谷观光、拦河抽水坝、人工瀑布、特色苗族建筑群落、苗族传统民间文化、地方特色产品和扶持村民进行与旅游相关的农业产业开发等建设内容。通过逐年建设,苗王城景区于2008年10月黄金周全面对外开放。由于实行了“公司+农户”的开发模式,苗王城村可获得15%的门票利润,成为了当地村民增加收入的新的增长点。同时随着苗王城旅游景区的声名鹊起,古朴的苗家山寨和苗族文化走出了深闺,电视剧《边城汉子》、《战士》、《拯救女兵司徒惠》等剧组慕名而来进行拍摄。2009年8月,经贵州省风景名胜区协会、省旅游协会等单位的专家综合评定,松桃苗王城景区荣获“2009十大魅力旅游景区”称号。

(四)项目实施前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

苗王城采用集中供水,水源距苗王河近,苗王河涨水要影响水源;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游客的增加,苗王河和生活垃圾处理;农民房屋不能够满足旅游业发展的需要;群众素质需要提高。

二、目前完成项目建设内容

(一)供水工程。

(二)农房改造。

(三)苗王河和生活垃圾处理。

三、目前完成项目建设规模(一)饮用水水源地保护

实施截污设施防护栏1500米、防护墙500米和截污沟500米,修建防护墙100米,保护水源警示标志2个,有效防止雨水冲蚀和垃圾进入饮用水水源;

(二)农房改造

实施340户农房改造,农民的房屋条件得到改善:

1、购木材400立方米。

2、青瓦850万张。

(三)苗王河和生活垃圾处理

原计划完成,农户(苗王河垃圾打捞)→垃圾桶(箱)→垃圾收集车→垃圾池→垃圾运输车→乡垃圾集中处理场;旅游公厕建设,建设模式;目前完成:

1、垃圾桶(箱)120个。

2、垃圾车1辆。

3、旅游公厕建设蹲位24个。

(四)旅游服务队伍建设

1、导游培训10人,旅游服务人员培训40人。

2、购买苗族服饰50套。

3、购买苗族花鼓10面。

四、财政资金投入使用情况

(一)项目投入中央财政资金100万元,工程建设分为 给水工程:建设防护设施2000米,投入资金12万元,修建截污沟500米,投入资金4万元;建水源地警示标志2个投入资金0.3万元;修建防护墙100米,投入劳动力1109个;农房改造项目投入资金42万元,根据农户房屋的特点因地制宜地设施改造,投入劳动力411个,投入20万元资金组建了表演队,购买表演服装和设施;投入19万元建设了旅游公厕。

五、建设进度情况

(一)2010年7月—2010年10月准备工作,完成截污设施(防护栏及防护墙)和截污沟工程。

(二)2010年8月—2010年9月苗王河和生活垃圾处理。

(三)2010年10月完成饮用水源地警示标牌及界桩工作。修好建防护墙。

(四)2010年11月—2011年3月完成旅游公厕建设。

六、保障措施

1、组织领导保障

加强对项目实施的领导,成立县、乡两级项目实施工作领导小组。

2、明确监管职责

县扶贫办负责日常监管,苗王城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负责技术指导,县财政局负责资金审核管理,正大乡人民政府组织实施和宣传动员,并负责组织村民投工投劳进行施工。

3、技术支撑服务体系

聘请具有相关资质的环境治理和旅游开发单位,对项目实施进行全程技术指导。七资金到位及拨付情况

实际到位资金50万元,待项目验收可拨付,在实际建设中我乡党委政府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及施工建设队伍,从讲政治的高度出发,通过施工方垫资,群众集资,赊销等方式,采取“五+

二、白+黑、雨+晴”,完成了项目建设,篇三:学习汇报20131112乡村旅游培训 乡村旅游培训汇报

为期三天的江苏省乡村旅游管理培训包括两天的讲座培训和一天的现场考察培训。讲座内容包括乡村旅游发展的背景、案例与运营模式,乡村民宿和客栈的开发与经营管理,乡村旅游创新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乡村旅游餐饮与客房服务的关键点。几位专家将丰富的实践经验与渊博的理论知识结合,以平实易懂而又风趣幽默的语言娓娓道来,让人印象深刻。讲课纲要和大概内容在课件中都有体现。现场培训考察了南京市江宁区的四个乡村旅游景点,虽然时间紧迫,走马观花,但也有些许收获。

江宁区乡村旅游景点由政府主导出资进行基础建设,统一外观风格,由村民自主经营餐饮、民宿、商店等。汤山街道的汤家家温泉村,依托汤山的温泉资源,在普通的农家乐基础上,加入温泉元素,如免费的公共温泉泡脚池,民宿中建有露天或室内温泉池,售卖温泉配套产品等;谷里街道的大塘金是面积较大的丘陵山地,分为7个功能区,以其中400亩薰衣草为招牌,推出休闲养生养心游等;江宁街道的黄龙岘茶文化村,以当地特产黄龙岘绿茶为主打,挖掘当地历史文化,满足旅游者休闲度假需求;横溪街道的石塘竹海除连片翠竹之外,还有一条各色各香的商业街很有特色,街道石板路的中间有一条人工溪流,沿着山坡石阶潺潺而下,给原本静止凝滞的街道点上了灵动自然的一笔。

江宁区近年来着力发展乡村旅游,先后推出“五朵金花”和“新五朵金花”,重点打造几个有特色的乡村旅游景点,美其名曰“一村一世界,十村十画卷”。每一个村落以一种花为象征,并挖掘其文化内涵,统一包装宣传。整个江宁区由政府统筹布局,同中求异,追求自然美,个性美,整体美,形成风格统一而又各具特色的乡村旅游链。

篇3:乡村旅游培训心得体会

关键词:乡村旅游,职业培训,淮安

淮安生态环境优越, 农业资源丰富, 农耕文化底蕴深厚, 发展乡村旅游具有良好的资源条件和广阔的市场前景。然而随着乡村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 许多问题逐渐暴露出来, 诸如生态环境问题、以旅助农机制问题, 特别是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素质低下问题。由于旅游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和服务态度是旅游业的窗口, 旅游景区的形象、文化等都是通过旅游从业人员向外传播的。所以, 要提高乡村旅游的形象、加快乡村旅游经济的发展, 就必须加强对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

1. 淮安市乡村旅游现状分析

1.1 乡村旅游迅猛发展

在淮安市旅游业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 乡村旅游发展迅猛, 不少景点已较为成熟, 全市乡村旅游的综合效益显著。特别是淮扬菜美食文化节、盱眙龙虾节、金湖荷花节、涟水白鹭节、洪泽湖水上运动会等节庆的成功举办, 以及对旅游市场高起点的规划和培育, 让淮安乡村旅游的知名度不断攀升, 各方面都取得了长足发展。

(1) 乡村旅游游客接待量增长迅猛。淮安市充分利用自身资源优势, 通过规划、培育和宣传, 乡村旅游已蓬勃发展起来。铁山寺的“农家乐”、白马湖的“渔家乐”、洪泽的“水上人家”等诸多乡村旅游项目每年都吸引了众多来自上海、山东、安徽等周边省、市的游客。淮安市乡村旅游的游客接待人数占全市旅游接待总人数的1/4, 已发展成为全市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2) 乡村旅游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淮安在加大乡村旅游对外宣传的同时, 不断推进旅游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经过近年的发展, 全市乡村旅游区 (点) 接待服务设施具备了一定规模, 均已具备旅游交通指示牌、停车场、旅游厕所、游客中心、标志牌等硬件设施。许多乡村旅游点建起了乡村度假别墅、农家饭庄、售货点等旅游服务设施, 如老子山温泉山庄、白马湖渔家乐接待中心, 还有集餐饮、住宿于一体的渔家乐餐饮船、渔家乐别墅等。

1.2 淮安市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1) 管理分散, 市场辐射力较弱。淮安市乡村旅游大都是经营者自行开展的, 是在学习、模仿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市场规模较小, 且大多依靠农户自行招商、自我管理。从业人员没有经营理念, 没有认识到发展乡村旅游的价值, 并对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等方面的知识和认识不足。部分乡村旅游经营者的市场促销意识不强, 缺乏主动宣传和参加集体促销的积极性, 更缺少对项目的精心包装、策划与推介, 市场辐射能力较弱, 知名度、吸引力和影响力有限, 市场占有率低。

(2) 规模小, 组织化程度低, 产业带动作用有待提升。大多数企业不存在规模经济, 产品开发和经营方式简单粗放, 生态意识不强, 成本居高不下, 布局不合理, 特色不鲜明。同时, 由于当前乡村旅游经营者文化水平较低, 缺乏长远目光, 对于高新技术引用存在障碍, 因此, 产品的深加工, 产业链的延伸, 配套服务和标准化 (规范管理) 方面需进一步提升。

(3) 经营项目单一, 产品同质化严重。随着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深入发展, 游客已不再满足于“吃农家饭、住农家屋、购农家物”的低端单一型农家乐, 而是转变为以参与、体验为核心的高端休闲度假新需求。但淮安市部分地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同质化现象突出, 产品缺乏特色。

2. 淮安市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现状分析

2.1 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结构配置不合理

近年, 由于农村老龄化速度加快, 城镇化率不断提高, 农村较高文化素质的中青年人大量流向城市, 农村大学生返农比例过低, 致使乡村从业人员结构配置呈现以下特点:女劳力多, 年龄偏大者多, 文化程度偏低者多, 无技能者多。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乡村旅游的发展。

2.2 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素质偏低, 管理不规范, 培训不到位

许多经营者存在小农思想, 注重短期效益, 缺乏系统的专业培训和教育, 服务意识和服务技能欠缺。乡村旅游从业人员文化水平和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 加之管理不规范、培训不到位, 很难让游客满意和满足市场需求。

2.3 乡村休闲旅游发展的人才缺乏

旅游业的发展离不开旅游人才的培养, 在景点景区的规划宣传中, 旅游规划相关人员和导游作用不容忽视。淮安市从事乡村旅游经济发展的人当中, 懂旅游的人不多, 在全市乡村旅游从业人员队伍中, 专业层次较低, 专业结构单一, 对乡村旅游发展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不深、不透, 指导力不强。因此, 要实施人才兴旅的战略, 加强对乡村休闲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 提高从业人员的经营和服务能力, 提升乡村休闲载体的接待档次, 增加对游客的吸引力。

3. 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培训的相关措施

3.1 政府重视, 精心谋划, 健全机构, 强化培训

一是组建机构。为确保乡村旅游从业人员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有效进行, 淮安市应当成立专门的旅游行业技能培训领导机构, 形成部门齐抓共管、全力推进的工作机制;二是落实资金。为抓好培训工作, 应当加大投入力度, 多渠道筹措资金, 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开展旅游行业服务技能和管理水平培训。三是聘请师资。为确保培训质量, 可以聘请市域内有培训资质且师资力量雄厚的高职院校专业教师给学员授课, 提高培训质量;四是建立基地。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实效的培训方法, 可以和市域内多家酒店、旅行社、职业院校合作, 建立培训基地, 构筑培训实习平台, 确保培训质量;五是抓好宣传。为扩大培训工作影响面, 积极深入各个乡镇, 开展培训宣传, 动员、组织全市有志从事乡村旅游的从业人员参加培训。

3.2 加强指导, 统筹协调, 贴近实际, 提高培训质量

(1) 加强调研, 分类指导, 确保质量。在开展培训工作前, 应当根据群众的需要和产业区域布局, 充分做好调查研究工作, 按照“群众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群众想学什么我们就教什么”的原则, 收集群众所急所盼的信息, 按照培训部门、参训人员、区域条件进行整理归类, 有针对性地进行现场解答和集中培训, 增强培训的互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2) 贴近实际, 创新形式, 注重实效。由于乡村从业人员思想观念落后, 缺乏相关知识和技能, 所以应对从业人员进行服务意识、业务技能、安全管理、旅游知识等方面的培训, 提高从业人员服务水平, 增强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在培训方式上, 力求创新, 重点以定点培训机构为主阵地, 以示范实习基地和“农家课堂”为载体, 结合旅游产业做文章, 不断把培训工作引向深入。

3.3 创新模式, 因材施教, 增强培训效果

(1) 鼓励和指引返乡农民工参加旅游培训, 强化在旅游服务行业中实现创业。在培训工作中, 我们把返乡农民工培训和旅游服务行业培训结合起来, 鼓励和支持返乡农民工参加培训并在旅游服务行业中实现创业。

(2) 集中授课和实地教学相结合。高层次的管理人员、企业经营者及公共课师资实行集中封闭式培训, 农民培训则组织讲师团深入到乡、镇、村进行实地培训, 将职业培训课堂搬到农家门口, 使从业人员更新服务理念, 掌握服务技能, 提高乡村旅游的服务质量。

旅游从业人员培训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旅游从业人员素质、职业技能, 进一步影响当地旅游形象建设及旅游经济快速稳定的发展。淮安市应进一步加大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培训工作力度, 创新培训方式, 丰富内容, 不断提升旅游服务质量, 推动该市乡村旅游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丁鸿, 吉根宝.江苏乡村旅游连锁经营研究[J].区域经济, 2009 (11)

[2]唐文君.职业院校开展农民工培训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 2010 (1)

篇4:乡村旅游培训心得体会

全域旅游已超越传统旅游的范畴,其有助于消除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结构性差距,实现城乡一体化,全面提升全国6.7亿农业人口的生活水平和质量,拉动国内消费,发展绿色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素质堪忧

国家旅游局提出在3年的时间里使全域旅游覆盖600个县,在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工作安排中,明确指出要以市、县地方人民政府为主体,并在考核指标中明确规定了“旅游从业人数占本地就业总数的比重20%以上、年游客接待人次达到本地常住人口数量10倍以上、当地农民年纯收入20%以上来源于旅游收入”等标准。由此可见,乡村旅游已经成为全域旅游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个区域旅游质量的优劣,是由整个区域的综合环境决定的,这就要求实现景区内外的一体化,也就是说,人人代表旅游形象,处处体现旅游环境,一个行政区内的所有人都是旅游的建设者和参与者。但是,乡村旅游质量的提升却是一个任重道远的工作。经过广泛调研,我们发现目前我国乡村旅游在住宿、餐饮、康乐设施、卫生状况和服务质量方面普遍存在着比较严重的问题和不足。乡村旅游的经营者以头脑灵活的本地农民为主,另有少量外来的酒店经营者,从业人员中女性居多,年龄跨度大、思想认识落后、品牌定位趋同,产品形式单一、缺少乡村文化内涵,管理水平和服务意识欠缺,缺乏适合农家乐持续发展的营销和管理技能,无法满足各类旅游者的全面需求,更无法满足“唤起历史记忆、突出地域特色和民族特点”等高层次的旅游需求, 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迫在眉睫。

自2011年起山东省旅游局牵头系统化地开展了乡村旅游教育培训工作。全省15个地市1865名基层乡村旅游管理及从业人员参加了乡村旅游专题培训,之后,面向全省县级乡村旅游骨干、全省旅游强乡镇业务骨干、全省旅游特色村业务骨干和全省“好客人家”农家乐经营管理人员,开展了大规模的培训,培训内容涉及食品安全、礼仪训练、旅游管理和营销等方面,年培训人数为4000人。在乡村旅游大发展的形势下,我国其它旅游大省也都开展了类似的培训,在普及旅游常识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由于培训的行政指令性特征明显,在具体受训人员的调研和课程设置以及考核方式方面都有些流于形式,培训的实际效果有待进一步提升。

二、创新“立体交叉式”乡村旅游培训体系

全域旅游的发展,有利于推进整个地区协调发展、提升发展质量。乡村旅游作为全域旅游发展的重要载体,全员培训必不可少。世界各国在发展乡村旅游时,都注重职业人才的培养,提高居民文化素质。如美国《史密斯-休斯法案》中规定,美国公立学校必须开展中等农业职业教育,从法律层面保证了农业人才的培养。针对我国乡村旅游培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需建设“立体交叉式”乡村旅游培训体系。

所谓“立体交叉式”培训,就是通过集中面授、网络教学、资源共享、送智下乡、在线答疑和网上考核等形式,利用互联网优势,在培训教师和乡村旅游从业者之间建立起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培训通道,增加学员灵活学习的机会,使得各类学员都能按需学习,切实提高乡村旅游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一)构建“立体交叉式”乡村旅游培训体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我国的乡村旅游人才培训面临基础薄弱、涉及面广、内容繁杂、时间灵碎、考核流于形式、质量难以保证等问题,各级政府虽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从业人员的人文素养、文化素质和服务意识依然没有得到显著提升,因此培训方式的创新迫在眉睫。建立“立体交叉式”乡村旅游培训体系需要政府的支持、从业人员的积极性、经费来源、软件和硬件的配备等各项条件的支撑。

在全域旅游模式下,整个行政区的全体居民和所有窗口单位都变成了服务者,他们既是参与者,也是受益者。通过分类调查,我们发现乡村旅游住宿和餐饮管理者对于发展乡村旅游,实现脱贫致富有着急切的愿望和渴求,96%的受访者认识到自己在旅游文化知识、操作技能和管理方面急需指导和学习;但是其他行业的人员,包括旅游一线对客人员,普遍认为旅游培训与己无关,这种现象说明,把大家组织起来集中面授的办法只对中小管理者有吸引力,受众面太窄。

从政府方面来看,以山东省为例,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旅游和旅游人才培养工作,近几年对旅游培训的专项经费支出也不断增加。省、市、县三级乡村旅游培训已经连续开展了6年,也培养出一批旅游服务与管理人才,这说明政府对乡村旅游人才培养是大力支持的,也有经费保障。

当前,选派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到各级各类学校集中面授培训的形式已相对成熟,而依托互联网的网络资源共享课程建设还是个空白。从软硬件设施来看,当前我国互联网的覆盖率足以满足城乡在线学习的要求,此外,各职业院校旅游专业的主干课程基本建成了精品课程,有的甚至已经建设了云课程、微课程甚至是慕课,目前这些课程资源没有得到整合,散落在各个学校网站上,只要政府牵头,组织专家筛选出优质旅游知识、素养和管理类课程,搭建乡村旅游培训网络资源平台,就可以使各类从业者获得网络学习资源,政府可聘请专业教师在线答疑、完善网上考核系统,并制订相应的制度,要求各类从业者获得相应科目的网络学习合格证,以全面提升全域旅游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

综上所述,建设集中面授和网络资源共享平台相结合的立体交叉式乡村旅游培训体系是可行的,也是非常必要的。

(二)“立体交叉式”乡村旅游培训体系建设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充分发挥集中面授培训的作用,培养乡村旅游骨干人才。由政府牵头,旅游院校实施的乡村旅游培训工作经过几年的积累,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培训体系,在师资选拔、课程内容选取和教学方法等方面都已经相对完善和成熟。对于学习者来说,集中的脱产培训对于他们开拓眼界、师生交流和信息沟通等方面的作用显著,对于旅游骨干人员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学习方式。

2.以人为本,搭建网络学习平台,完善学习内容和考核模式。乡村旅游培训有其自身的特点,大部分相关从业者没有脱产学习的时间,也缺少培训意愿,他们自身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因此需要设定一定的从业门槛,引入职业资格和行业标准与规范。政府应鼓励所有旅游相关从业人员参加多种形式的培训,在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上更要结合他们的特点,中职学校和高职院校的教学难度比较符合这类学员的学能,可以筛选人文历史知识、技能操作、礼仪规范和管理知识等方面的课程,结合当地的历史、地理和文化,搭建主干课程平台,培训的内容不贪多,不求全,但应注重系统性,由浅入深,注重实用性和可接受性。乡村旅游培训的在线练习和考核可以采用慕课的形式,但是应侧重实用性,减少知识性考查,增加案例分析等实践能力的考察,力求将培训落到实处,使得接受培训的人员能将所学知识和技能应用到管理、经营和服务工作中去。

3.集中培训和网络学习相结合,构建立体交叉的培训体系。可利用旅游淡季集中组织脱产强化学习;平时采取网络教学和线上线下指导相结合的方式,组织教师在线答疑,同时定期安排专家学者送智下乡,开展1对1 实践指导,解决实际经营中的问题;鼓励旅游专业大学生深入农家,在环保、法规、旅游安全和卫生等方面进行志愿宣讲。线上线下学习相互支撑,灵活机动地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

4.保证质量,持续发展。以往的乡村旅游培训,普遍存在着重培训轻考核的问题,只要学员按时出勤,就可以顺利结业,对培训的质量缺乏约束。全域旅游背景下,人人都是旅游的一份子,每个人都是环环相扣,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所以,培训的效果显得尤为重要。无论是线下还是线上教学,都应该研究科学的考核体系,注重过程性评价,遵从实用性,阶段性和可操作性原则,使得乡村旅游培训落到实处,物有所值。人才的培养是个长期的过程,立体交互式培训体系的建设也是一项艰巨的工作,需要各级政府、多所旅游院校通力合作,学习者也需要接受督促和管理,各个环节都要进行长期不懈地努力,切忌虎头蛇尾,这对于加强教育管理,促进乡村旅游培训的后续发展都有重大的意义。

三、结束语

篇5:乡村旅游培训班讲话

(2015年8月11日)

同志们:

今天,经市政府领导同意,经过紧张筹备,由市旅游局组织的全市第一期乡村旅游培训班正式开班了,首先,我代表市旅游局,对各位专家老师、一直以来关心旅游业发展的有关部门领导和全市旅游界同仁表示诚挚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本次培训,得到了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省旅游局 在百忙中出席今天开班仪式,并讲了要求,市财政局卢局长对乡村旅游发展高度重视并提了意见,市农业局李站长就现代农业与旅游融合发展也讲了经验做法;培训课程还邀请到山东女子学院旅游系的两位老师前来传经送宝,作为开拓实践经历者滨州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人武部董风家部长、代表国内旅游业界一流水平的大地风景规划设计院规划师邢冬梅女士今天下午将为全市乡村旅游从业者和各县区旅游局的领导同志讲授有关体会和做法做精彩的讲授,我相信本期培训班将对全市乡村旅游业健康快速发展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下面,针对首期乡村旅游培训,我讲几点意见与大家交流。

一、开展培训,其根源是顺应全市乡村旅游发展形势的需要

领导重视,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特别 1 是乡村旅游发展。去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先后召开市委常委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旅游发展问题,并于年初在全省十七市率先出台了《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旅游重点项目建设、旅游线路开发、乡村旅游等列入市委、市政府工作要点,旅游工作纳入全市科学发展观综合考核。市财政安排旅游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旅游重点项目建设及旅游宣传促销,旅游产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今年年初,省局下发了《关于做好2015年山东省乡村旅游发展专项资金申报工作的通知》,按照要求,经过各县区的筛选和认定,将我市乡村旅游发展基础设施好、旅游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大的乡村旅游示范单位推荐上报省旅游局。3月初,省旅游局组成专家验收组对我市的推荐单位进行了验收。最终我市41个示范单位全部通过了省旅游局的验收。

顺势而为,不断加强学习交流力度。自2013年以来,以省局组织开展的千名乡村旅游带头人外出学习考察活动为契机,组织县(区)、重点乡镇党政主要负责人积极参与,统一认识,强力推动乡村旅游发展。今年上半年,由市旅游局王景辉局长带队,分批次组织各县区局局长、部分乡镇和乡村旅游发展重点村负责人分别赴北京密云、河北滦平、烟台市蓬莱市和淄博市博山区中郝峪村考察学习。与当地村委、居民、投资商以及乡村旅游方面的专家学者进行交流座谈,学习乡村旅游先进经验,坚定了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的信心和决心。

借势发展,相继开展了试点建设,实现了重点集聚发展。2 全市以新农村、新旅游、新体验、新风尚为主题,通过乡村旅游,观览生态美景、领略民俗文化、体验绿色生活、休闲度假娱乐、陶冶心智情操、促进养老发展、凝结城乡情谊、促进农村发展。集中打造了开发区狮子刘村片区乡村旅游集聚区、无棣县埕口镇水沟村乡村旅游集聚区、码头镇邵家村乡村旅游集聚区等几个典型区域。目前,狮子刘村依托自身区位和生态资源优势,大力度推进乡村旅游产业发展。上半年投入并建成100吨/日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安装了生活与经营用天然气项目,对原有旱厕进行了集中改造,修建了水冲式厕所。经营场所餐厅和厨房均达到国家卫生标准要求,更好地实现了乡村建筑外观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规划建设休闲垂钓、自助采摘、农业观光、乡村记忆体验区、湿地景观等多个功能区域,为游客提供集观光旅游、休闲度假、特色体验等于一体的全方位服务。

应当看到,经过长期不懈努力,全市旅游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我们按照“政府主导、群众主体、企业融入、示范带动、突出特色、宣传促销”的总体思路,大力整合涉农资源,实施乡村旅游提质工程,实现乡村旅游既立“高峰”,又起“群山”。“高峰”就是丰富黄河岛、下洼冬枣园、鹤伴山等景区吃住行游购娱要素,做大做强,提质增效。“群山”就是以沾化冬枣、阳信鸭梨、邹平水杏、博兴草柳编等特色乡村旅游产品开发为重点,按照“近郊依城、远郊靠景、突出特色、集约发展”的思路,结合生态文明村创建和扶贫工作,完善旅游厕所、停车场、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等公共服务 3 设施,倾力建设一批旅游强镇、旅游特色村、示范户。形成“高峰”带着“群山”干,“群山”围着“高峰”转的乡村旅游发展格局。

二、开展培训,其作用是进一步明确职责,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

乡村旅游作为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覆盖农村农业全部资源的综合型产业。大力发展乡村旅游,能够有效带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村文明建设,拉长农村产业链条,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和新农村建设。截至2014年底,全市已创建21个省级旅游强乡镇和31个省级旅游特色村,省级工农业旅游示范点41个,好客人家农家乐22个,精品采摘园7处,成功创建山东省乡村旅游示范县1个(无棣县)、乡村旅游品牌创新县1个(沾化区)、示范镇1个(惠民县魏集镇)、示范村3个(沾化区下洼镇东平村、无棣县埕口镇水沟村、滨城区三河湖镇王立平村),最佳休闲乡镇6个(无棣县车王镇、沾化县下洼镇、阳信县水落坡镇、滨城区三河湖镇、惠民县魏集镇、博兴县兴福镇),乡村旅游直接从业人员15000余人。今年上半年实现乡村旅游收入38.5亿元,增幅40%,乡村旅游接待人数507.5万人次,增幅35%。

但总体上看,我市乡村旅游发展还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如旅游产品单一,旅游品牌缺乏,长期以观光旅游为主,乡村旅游产品不够丰富;乡村旅游发展的基础设施功能不完善,公共信息、交通服务、安全保障等配套服务功能比较欠 4 缺;乡村旅游要素不够健全,缺少参与体验型度假休闲项目和较大规模场地设施,难以扩大游客消费等。对于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勇于剖析,敢于面对,下大力气解决发展瓶颈问题,努力实现乡村旅游新突破。

一是要解放思想、提高认识。通过学习,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坚定乡村旅游发展的信心,尽快把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转化成产品优势和经济优势,将乡村旅游业培育成旅游产业的支柱产业,把发展乡村旅游作为推进城乡一体化的突破口。把乡村旅游工作纳入年终目标考评,以进一步增强各县区及相关部门的责任意识,逐步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直接抓,相关部门主动抓”的工作格局。

二是要科学规划、突出特色。科学系统地抓好乡村旅游资源普查分析,结合区域特色,按照“开发、利用、控制和保护”的原则,把拓展旅游业发展空间与保护生态环境结合起来,把建设休闲旅游设施与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整合提升现有农业生态旅游和乡村体验旅游资源,以具有观光价值的果园、花园、菜园及畜禽渔养殖场等为载体,培育发展具有观光、采摘品尝、参观考察、科普教育等功能的乡村旅游。

三是要文化创意、提升品位。不断挖掘和丰富乡村旅游的文化底蕴,加大传统民俗文化发掘、整理和保护。对乡村自然、人文、民俗风情资源进行开发和包装,将民间文化、饮食文化、生态文化融入到乡村旅游之中,举办红色之旅、农事参与、农家娱乐以及田园风光休闲度假等活动,用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游客。着力打造以农耕文化、民间工艺、乡 5 村民俗为特色的乡村旅游经营聚集区,推动乡村旅游从对资源的简单利用到综合利用与深度开发过渡,从单一休闲型向集文化、风景、娱乐、养生、养老等为一体的复合型转变,提升品味和档次,不断增强竞争力。

四是要强化培训、提高服务。注重人才管理,加快乡村旅游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引进专业人才,制定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培训计划,以旅游业务、经营管理和职业技能培训为重点,增强服务意识和管理观念,营造和谐亲善的旅游环境,提高乡村旅游服务和经营水平。

五是要加大宣传、舆论造势。加大乡村旅游宣传促销力度,充分利用各级各类新闻媒体、互联网络,整体推介乡村旅游产品。设计制作画册、明信片、光盘、书籍、广告牌等乡村旅游宣传品及农家乐食品、农家服饰,进行重点宣传促销。组织开展农家乐特色菜肴大赛、乡村旅游摄影比赛、乡村旅游舞台戏创作等活动,通过宣传推介,提升乡村旅游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对在乡村旅游经营中涌现出来的示范县、乡、村、带头户、带头人进行大力宣传,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带动全市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

三、开展培训,其目的是真正做到专心志致,学有所获 各地、各位工作都千头万绪,事务繁忙,把大家召集在一起集中搞培训,时间宝贵,机会难得。为组织好这次培训,市旅游局、有关县区做了精心准备安排。希望同志们珍惜这次“充电”、“加油”的机会,聚精会神搞好学习,真正做到坐得住、钻得进、学得好、收获多,满怀学习渴望而来,满 6 载丰硕成果而归。

一要严格遵守培训纪律。大家都是领导干部和乡村旅游带头人,工作任务繁重、具体事务繁杂。学习期间,希望同志们就是把自己当作普通学员,自觉服从培训班的各项安排,妥善处理好工作和学习的矛盾,自觉遵守学习纪律,服从教学管理,全身心投入研讨,做到不迟到、不早退,集中精力、排除干扰、不搞应酬,专心致志抓好学习,树立良好形象。

二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这次培训的内容都是经过充分论证和严格筛选的,科学性和针对性较强,理论性与实践性兼备。在培训过程中,大家要把理论学习研究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认真学习,潜心研讨,真正把学习的过程变成总结、思考和研究的过程。通过学习研讨和相互交流,把该学的东西学到手、掌握好,努力提高驾驭乡村旅游业发展的本领。

三要坚持学以致用。大家要以这次培训为契机,把学到的知识、经验与本地实际紧密结合起来,进一步深化理念创新和实践创新,力争使眼界更开阔、思路更清晰、措施更有力,努力实现工作新突破。我们坚信,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这次培训学习一定会取得良好效果,必将对提高我市旅游从业人员素质、加快乡村旅游业发展,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特别要讲明的是,我们选择进行培训的狮子刘村,还处在建设、开发、磨合的过程中,在座的各位也是狮子刘乡村旅游片区迎来的第一批尊贵的客人,开发区、狮子刘村和滨 7 化传媒近几天做了大量准备工作,尽了最大努力为本次培训提供条件和丰富内容,同为旅游人,对培训期间住宿、就餐存在的不足多一些包容和理解,对他们付出的努力我们也表示感谢。

篇6:2010年乡村旅游培训考试题

姓名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导游人员是旅游的(),在旅游服务中永远处在()地位。

2、导游人员在年审考评中,一次扣分达到10分的()年审;累计扣分达到10分的()年审。

上一篇:李雷和韩梅梅观后感下一篇:女生青春期和自我保护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