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雷和韩梅梅观后感

2024-04-25

李雷和韩梅梅观后感(精选10篇)

篇1:李雷和韩梅梅观后感

有人说我是一个有情怀的制片人。我以前在大学教美学和文艺理论。任何艺术作品都有它独特的精气神,都需要有点形而上的东西,所以我们公司在创作选题时,对过于娱乐化、媚俗的题材不会选。我们公司第一部电影选择青春题材,有一定的偶然性,也有向青春致敬的因素。

除此之外,我们还要从市场和情怀能够有机结合的角度来考虑。比如,全国有近2亿学子用了相关教材,前几年又出现了《李雷和韩梅梅》的歌曲和话剧。逐渐成长起来的80后一代人都在追忆自己的青春,都在寻找自己的情怀。

这部电影的编剧有一句话很震撼:“我们的青春是有憾的,但是青春无悔”,我觉得这句话可以极大地概括几代人的情感,所以我们选择了这个题材作为天音公司向院线电影出发的首选。从目前各方面反映的情况看,这个选择是正确的。

篇2:李雷和韩梅梅观后感

与考试有关的记忆,既有改变命运的人生故事,也有浸染无数青春的情感故事。

于是,这部电影也就很适时的在高考结束第一天上映,为的是唤起“80后”们的集体记忆。

“李雷和韩梅梅”,这两个名字一出现,就让人想起当年英语教材上面的这对好朋友。那时候学生会开玩笑想象他们的故事,没想到多年后,他们通过漫画、舞台剧、影视剧等各种形式延续出了新的故事。

李雷和韩梅梅相遇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的人教版初中英语教材(1991年至)。他们有着纯然的友谊,他们之间并没有发生过真正的爱情,虽然之后,他们曾不止一次地重逢在漫画里和话剧舞台上,虽然每一次他们都会像初识时一样,轻轻地问候对方——

“How are you?”

“Fine, thank you, and you?”

,有一群女大学生组成了一支“Li Lei & Han Meimei’ s”乐队,她们称这个名字是“对于中学英语的怀念”;同年,网上出现一个标题为“Li Lei,Han Meimei,和Jim Green的爱情故事”的帖子。从那时起,李雷和韩梅梅的话题急速升温,而且影响力开始扩展到整个网络。随着“李雷和韩梅梅”话题的持续发酵,,有媒体把“HL现象”提升到社会学高度,并将之定义为“集体记忆”(collective memory)。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英语配套教材《派斯英语》延续了原本只属于上个世纪的回忆,再次将逐渐被人们淡忘的李雷和韩梅梅呈现在纸页之间,只是,这一回,韩梅梅和她的同代人“80后”一样,已经为人母。新版小学英语教材里,韩梅梅结婚了,老公不是李雷,而昔日李雷如今则是一名教师,婚姻状况不详。当韩梅梅在厨房中忙前忙后地照顾她和韩刚的两个孩子Han Keke(可可)和Han Xixi(惜惜)用餐的画面映入这些已经为人父母的“80后”眼帘,她和李雷那段“只是当时已惘然”的故事便也随之重现在“80后”的想象里。

李雷和韩梅梅既是成长于80年代的两个人,但同时也是为80年代人所共享的记忆,这类似于一种精神的词汇,然而,一旦精神词汇发生作用,我们就会时常被循环论证所包围:通过个体心理去理解集体心理,反之亦然。人们不断回忆李雷、韩梅梅,回忆Miss Gao,甚至还去回忆那只总立在书页一角的鹦鹉Polly,是因为人们不愿忘记参与其中的昨天的自己

所以,“借尺事件”、“飞盘事件”不过都是与青春打马而过的“符号”,它既可以是解读之后的“尺子”、“飞盘”,也可以是如今电影里面的“荧光笔”、“日记本”、“考卷”、“烟花”、“留声机”……无论是漫画家绘就的图像,还是歌曲里飘荡的情绪,亦或是话剧中、电影中构筑的离合,那都是符合整整一代人理解的诸般可能,它既能因为个体不同的想象而打通集体的记忆,也能因集体的记忆而感染每个不同个体的想象。多数情况下,记忆就如同是黏合剂,它可以把同质的、异质的人类的复杂因子结合在一起。记忆共同体便是这样一个滋养浓厚关系和伦理秩序的栖息地。

而这些,也是如今电影版《李雷和韩梅梅》的创作出发点。在谈到该片拍摄时,制片人陈永宁谈到,“1990年代人教版英语教材有着2亿学生的群众基础,可以说,几乎每个青春年少都有过‘情窦初开’的懵懂情怀,应该说,在保证‘三观’正确的前提下,有着较高的市场成功率。”

但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市场现象则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电影市场的受众群体呈现出不断下沉的趋势,也即“80后”仅仅是当前中国电影受众主体的一部分,而眼下最主要的目标受众则已经偏向了“90后”甚至“00后”,与此相对应的,理应是属于当前这代青年群体的审美趣味。其实,1990年代的李雷和韩梅梅整本书中都没有说过几句话,而到了21世纪初,长大成家的往昔“80后”们便已经随着时代的推进将之进行了想象性织补,到了20,新版小学英语教材的编者也是曾经的“80后”一代,他们不仅默认了民间流传的各种想象,还将这种想象进行了收编,而这种修缮本身就体现出一种审美流动性的特征,当然也融入进了“80后”们在时代更迭中所饱含的多种生命体验。然而今天,李雷和韩梅梅照理应该变得更加“时髦”和“摩登”,但是电影版的《李雷和韩梅梅》并没有出现打群架、辍学等等“狗血剧”情节,电影依然存留着“点到为止”、“发乎情止乎礼”的传统青春情怀,这正是电影版的可贵之处。

为了平衡“怀旧”和“写实”,电影除了启用“00后”演员张子枫作为韩梅梅的“女汉子”版演绎者,一改教材里的刻板定型,还在电影里做出各种“离经叛道”的事情来,不仅怒怼英语老师,还跟踪暗恋男生、组织校园乐队。当然,“小纸条”、“随身听”、“第八套广播体操”以及穿插其间的《流星花园》主题曲也同样兼顾了“80后”的怀旧情结,所以,这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直击三代人青春”的国民剧,对此,陈永宁表示,“电影并不是一味地怀旧,准确说来,‘表现’大于‘再现’,‘趣味’大于‘逻辑’。”

事实上,自《致青春》后,青春怀旧片已经迅速成为国产电影的主打类型之一,这当然是由于近年来青春题材电影的数量猛增和票房攀高等因素,然而,与此形成反差的则是,这其中鲜有经典的口碑之作。比如,《小时代》等青春题材的电影就明显地遵循享乐主义和追逐眼前快感的娱乐原则,这类青春片往往是采取有计划、有意识地逃避日常现实的媚俗。而今,“束缚——叛逆”、“怯懦——坚强”、“浮夸——朴实”等等二元对立的老套叙事桥段已经难再满足多元需求的观众期待,而另一方面,对新一代青年群体文化情感诉求的概念化理解,对他们精神生态的模糊定位,也难以成就现实青春题材电影各方面的成熟。

篇3:李雷和韩梅梅观后感

今年, 人教出版了新的英语辅导教材, 李雷和韩梅梅再度出现, 他们也和“80后”一样, 开始工作、结婚、养育孩子。他们的故事引发“80后”热议, 画着两人头像的T恤衫和杯子在小店里随处可见。

尽管《李雷与韩梅梅之歌》尚属“新鲜出炉”, 但“李雷与韩梅梅”却是网上近几年一直在讨论的“热点”。最早起源是2005年12月15日, 天涯八卦版出现了一个帖子:《中学英语课本中有一个奇怪的名字———HanMeimei》, 帖子很短, “其他人都是Tom、Lily等很通俗的名字, 按此规律中国女孩也应该叫王兰、李珊啊。编书的为什么要为女主角起这样一个名字呢?难道是为了纪念谁?”

网友最初的兴趣, 多数集中在李雷和韩梅梅的“爱情”上。在一本薄薄英语教材提供的人物关系基础上, 网友们以极大的热情, 丰富的想象力, 分析李雷和韩梅梅同书中其他人物之间的“复杂情感”。两个课本中虚拟的人物在网络论坛里获得了生命。娱乐和恶搞充斥了最初的话题。

而今年新版的英语书里, 李雷和韩梅梅有了确定的未来———他们没有在一起。这个结局让一代人怅然若失, 也引发了新一轮话题讨论。

不同于第一轮的恶搞, 网友们在讨论这个“不尽如人意”的爱情结局时, 更多的是浓浓的怀旧。《李雷与韩梅梅之歌》中穿插了初中语音磁带中熟悉的“Lessonone”“Good Morning, teacher”……“好伤感, 想起曾经青涩的自己了”, “MissGao不知道怎么样了, 当初多么知性的熟女啊!”, “我们再也回不去了……”

近日, 网上流行的《李雷与韩梅梅之歌》, 更是让许多人感叹、感慨:青春再也回不来了。

“一切从那本英语书开始的, 那书中的男孩Li Lei, 身边的女孩名叫Han Mei mei, 还有Ji m Li ly和Lucy, Ki t e Li n Tao和Uncle Wang, 一只会说话的鹦鹉叫Polly他到处飞。

好多年没有再一次翻开它, 但那一段说的谁和谁, 偶尔还能细细回味, 书中他们的喜与悲, 书外身后的是与非, 还有隐隐约约和我一起长大的小暧昧。

后来听说Li Lei和Han Meimei, 谁也未能牵着谁的手, Lucy回国Lily去了上海, 身边还有了那么多男朋友, Jim做了汽车公司经理, 娶了中国太太衣食无忧, Li Tao当了警察, Uncle Wang他去年退了休。

有点遗憾Li Lei和Han Meimei, 谁也未能牵着谁的手, 一样的是我们都有了个当初不曾遥想的以后, 还好Polly还活着, 就像我们当年的小美好, 他永远都不会老, 在心里不会飞走。”

有人说, 这意味着刚刚闯进社会主流的“80后”进入了集体怀旧时期, 机缘巧合般, 李雷和韩梅梅成了寄托着他们情绪的符号。有人说, 李雷和韩梅梅代表的不只是一段集体回忆, 更是“80后”成长轨迹, 是他们对社会急剧变迁的一种心理映射。

网友留言中, 无不透露着悠长的感伤:

◎令人伤感的不是Li lei&Han meimei, 而是我们永远远去的少年时光, 那段无忧无虑的日子, 墙角边那三个低着头不知在看什么的女孩, 那个从来也不拉上拉链的书包, 大扫除时空气中呛人的尘土味, 那片蓝天下曾经微不足道的一切一切, 如今却只能在记忆中缅怀。

◎你我都曾是李雷和韩梅梅。我们的青春, 我们的懵懂, 我们的友谊, 我们的成长, 我们的爱情, 我们的事业, 我们的家庭……时间流水, 再回首是泪流满面。

◎多想某天醒来睁开眼, 发现自己坐在小学教室的课桌椅上。老师掷来的粉笔头正好打在额头上……Li Lei&Han Meimei, 谢谢你们与我们一起走过那一段单纯无忧的青葱岁月。

篇4:纪念《李雷和韩梅梅之歌》

具中国代表性的梦想

但陈可辛导演表示怀旧并不是重点,影片重点在讲三人的美国创业,并展现上世纪80年代至今中国30年的变迁。时代变迁的话题很大,但在这个时代中被浪潮推着往前走的人物,却极具代表性,那时许多人都将“去美国”视为自己的梦想,学习英语浪潮席卷而来,陈可辛导演这次以“新东方”创始人为原型创作的电影,就是基于这样的时代背景。

于是画面一转,青春的甜蜜和羞涩被热情和梦想代替,影片里那代人高呼,“我们将改变世界!”“梦想是什么?梦想,就是一种让你感到坚持就是幸福的东西。”而如今有多少人敢直面回答,梦想是什么?梦想,就是有一天成为富翁。

陈可辛导演其实很直接,一点都不隐瞒:“这部戏说到底,讲的就是弱者变成强者发财的故事。”三兄弟创业成功后,抽雪茄、喝洋酒、开好车,用麻袋装钱,把钱洒向天空……这些看似暴发户的情节,让不少创业成功的人士心有戚戚焉,“自己当年赚到第一桶金后,就和电影里的德性一样。”这种赤裸裸不回避对金钱的渴望,以及得到后的兴奋,从影片中看来还是很接地气的,这亦是证实坚持为了梦想奋斗、永不放弃的信念是正确的,起码在物质上回报了你的付出。而且每个有创业梦想的年轻人,看了影片中成功后的喜悦,又有谁不去承认那的确激励了自己?

除了这点外,创业过程中合伙人之间出现分歧的情况在影片中也有体现,邓超和黄晓明在经营理念上出现分歧,两人对着对方咆哮,手舞足蹈七情上面。大家共同经历了从贫穷到富有,彼此有着许多青春校园的回忆,但“很多东西都回不去”这种情况将更虐心,兄弟之间的暗战也更具“中国代表性”。

拍完片子佟大为仍心有余悸:“朋友需要可以帮忙,但肯定不会参与,这部戏是个活生生的例子,告诉大家会变成什么样子。”无须多言,佟大为已经告诉大家影片值得一看的另一个原因,就是贴近现实,汲取经验,避免重犯。

时代不同梦想依旧

作为一部励志温情的作品,影片中也有不少让人热血沸腾的情节,包括创业成功后黄晓明出场时万众欢呼,以及在众人面前的激情演讲,都让人肾上腺激素飙升。尽管故事的设定对现在的我们来讲有些遥远,中国合伙人里那一代留学生和现在的留学生,那一代创业者和现在的创业者也有不同,但很多东西都是有共通性的,而且影片传达的励志主旨,以及为梦想奋斗的理念,在每一代人身上都不会陌生。

影片让观众high,亦是导演陈可辛本人最难忘最感动的一部戏,他称:“这部戏帮我摆脱甜蜜蜜的魔咒,谢谢。《甜蜜蜜》给人说了16年,《中国合伙人》起码得17年。”如果回到“梦想”这个主题,也许这就是导演的梦想,至少从这点上讲影片诚意十足。

篇5:看李雷和韩梅梅观后感

今天和朋友一起看了,还有虽然有些地方不尽如人意,但还是真心觉得这是一部诚意满满的好电影,画面清新,励志感人,每一格画面都洋溢着扑面而来的青春气息。还有电影中的各种怀旧元素:练听力的录音机,教室后的黑板报,经典的英语教材,手掌里的任天堂,一次一次把我们拉回到那个纯真的学生时代。尤其是Jim,Poly,Uncle Wang也都是神还原,可以看出导演还是非常用心的。

百度了一下导演,这应该是她的电影处女作,能做到这样已经是可圈可点,希望没有看过的朋友,不要说什么“听名字就很烂。”这样不负责任的话,相信只有给中国电影市场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中国电影才能还给我们一个令人期待的未来!

篇6:《李雷和韩梅梅》经典语录

各科平平、体育全能,充满青春期少女古灵精特质甚至有些“精分”的女汉子。暗恋男神而不敢表露出来,最终为了李雷各种定计划奋起学英语。

李雷 演员 张逸杰

热心肠、热情努力踏实,爱好吉他。有青春期男生特有的“中二叛逆”。课堂上的高冷的学霸,私底下是荷尔蒙爆发的青春期爆发的少年。

魏华 演员 成梓宁

韩梅梅的同桌兼好闺蜜,擅长数学。扎着可爱的双马尾,帮助韩梅梅追李雷,从旁辅助献计献策,是韩梅梅的爱情军师。

凌峰 演员 张诚航

篇7:电影《李雷和韩梅梅》经典语录

发布会现场,主办方对《李雷和韩梅梅》的项目介绍是:本片致力于弘扬青春正能量,要散播快乐、阳光。积极、激情,给新一代年轻人一部没有狗血、残酷、负面精神的时代正能量电影,“预计将会是一部能激发巨大市场热情的励志青春片”。

电影《李雷和韩梅梅》曝光同名主题曲,一听就是满满的回忆感!

该片由人民教育出版社授权的国民IP改编,将“李韩”CP搬上大银幕的同时,保留了“鹦鹉Polly”、“Miss Gao”、“Jim”、“Uncle Wang ”等充满“回忆杀”的教材元素。而“同龄人演同龄人”的方式既符合当下的青春定位,也让李雷和韩梅梅的人设有了一次大颠覆。两人一改教科书里高高在上的“特优模范生”身份,韩梅梅成了一窍不通的“英语渣”,李雷各科全能却也同样“中二叛逆”。预告中搞怪折腾的鲜肉男神们与“脑洞大开”的玛丽苏少女们进行了一番华丽碰撞,演绎出少年少女不同的青春期特色,合盘展现了花样年华下的朝气与活力。

据悉,成梓宁在电影中饰演女二号魏华,魏华是女主角韩梅梅的同桌兼好闺蜜,一直关注着韩梅梅和李雷的动向,并为韩梅梅的感情之路出谋划策,担当着神助攻的角色。人物海报一经曝光后,许多网友就因成梓宁的清纯扮相而怦然心动,并留言表示:“大眼睛、白皮肤、樱桃小嘴和双马尾,简直就像是我的初恋!”

据了解,电影已定档6月9号,这也是成梓宁继《骆驼客2:箭在弦》之后的又一部电影力作,跟《骆驼客2》那样偏历史文化类的电影不同,《李雷与韩梅梅》走的是青春怀旧路线,相信一定能让大家看到更加青春靓丽的成梓宁!

篇8:跟着“李雷和韩梅梅”集体怀旧

近日,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的歌手徐誉滕新专辑中的主打歌《李雷和韩梅梅》走红网络,煽情的歌词、伤感的旋律,强烈触碰到80后的神经末梢,让即将奔三的80后们集体怀旧的情怀油然而生。

一切从那本英语书开始

“一切从那本英语书开始的,那书中的男孩Li Lei,身边的女孩名叫Han Meimei,还有Jim、Lily和Lucy,Kate、Lin Tao和Uncle Wang,一只会说话的鹦鹉叫Polly它到处飞……”歌中提到的所有名字都出自80后在初中时期读过的英语教材,他们就是教材中的主角,学生们则通过他们之间发生的故事和对话开始了最初的英语学习。

老徐称自己英语不好,上课的时候会在课本上涂鸦。随手画下李雷和韩梅梅的样子就像纹身一样烙在了自己脑子中。“好学生关注的都是单词,我这种学得不好的学生就把注意力放到了书里的情节上,当时我就在想,李雷和韩梅梅将来应该能好上。看了他们,也就看到了当时的自己,青春是用来体会的,而不是挂在嘴上的。”老徐讲到。

每天生活在快节奏的大都市里,满目的高楼大厦、汽车、立交。想不起来以前的老日子,老生活,朝九晚五,爬起来就在奔命,满脑子买房子买车子养孩子。已经没有了偶然翻相片,所以也想不起同桌的你。往往闲下来的时候,琢磨琢磨自己,想想过去,总会唏嘘。在旅途中,马桶上的思考变成了正常不过的事情。徐誉滕就在北京到石家庄火车的厕所里见到了一本杂志,其中一篇文章写的就是李雷和韩梅梅长大以后的生活,包括英语书里提到的许多人物。他们的生活就像我身边朋友的生活,有的出国了,有的结婚了,有的离婚了。于是,老徐就有了以80后熟悉的人物创作一首歌的冲动,以怀念我们美好的青春。动车厕所的马桶上,老徐一坐就是40分钟。

老徐从厕所走出来,自己安静地想了好久,回到北京花了2天的时间,就把这首让80后们迷恋甚至感伤的歌写了出来。写的时候没想那么多,也没想会有什么样的效果,更不知道自己会因为这首歌走上北京电视台的网络春晚。老徐自己说,当时有感觉、有想法就写了,至于之后的事情,不是他自己能控制的,也不是自己所想的。在歌曲的开头,徐誉滕穿插了教材配套磁带中熟悉的“Lesson one”、“Good Morning,teacher”等原声再现,听后仿佛回到了十多年前的初中时光。徐誉滕告诉记者,为了找到教材的配套磁带,他费了很大周折,“因为时间太久远了,最后是我健身房教练的夫人的妹妹发动网友帮我找到的。”

生活落差让80后怀旧了

怀旧,原本是老年人的话题;可80后还未完全成熟,为何因为一首歌,集体陷入了怀旧时代?初见老徐,还以为是一个工作人员,并没有任何特殊的样子,不像艺人,不像歌手,和身边的人没有什么两样。说起自己穿着搭配时,“就这身洗过,干净的,就穿了。”说起80后这帮年轻人,很是感慨。

怀旧一般出现在生活美好富足之后或者是坎坷颓废之时,旧时的好时光就像是过电影一样出现在脑海中,对于神经是一种麻痹,也是一种解脱。而80后一代正经历人生开端,事业家庭刚刚起步,说不上衣食无忧也谈不上失魂落魄,而这时间的怀旧让人思考。老徐燃起一支烟,说起自己的感受。

“小时候的生活,处处手工感十足,小到鞋底,大到公交车、砖瓦房。都给人一种精细的打磨感。而现如今窗外的一草一木,一楼一街,工业化气息扑鼻而来。儿时的生活环境找不到了,老物件更是消失匿迹。”的确每天行走在城市里,和这个城市一起走过这些年,就仿佛看着一个孩子长大长高,并没有大吃一惊的感觉。但是偶尔看到老物件,老照片,老画面的时候,整个人都好像被带回了过去。回到了过去的景象中。那时的小感觉,小情愫,夹杂着现在的思考,心情一下子五味杂陈。这样的感觉越来越多的出现在老徐这样的80后年轻人中。“80后对物质的要求和生活的渴望又不同于父辈,因为我们是在物质较为富裕的环境下长大的,一脚踏入社会,才发现落差如此巨大。这种落差,让我们怀旧了。”

祝李雷和韩梅梅幸福

许多在网络流行的事物都会以最快的速度落实到具体商品并迅速热卖。“李雷与韩梅梅”当然不例外。在淘宝上搜索“李雷和韩梅梅”,就有近五百件商品出现,而在当当等图书网站,相关的漫画更是呼声极高。

以李雷和韩梅梅为主题的商品所以会热销,最重要的原因,还是源于网友们对他们所代表的青葱岁月的怀念之情。而“李雷和韩梅梅”的突然出现,好似点燃了已经成长起来的一代人的回忆热情,从回忆应试教育时代那刻板的英语教学开始,已经远去的校园时光随着对这两个同龄人之间细小暧昧的八卦,一点一滴地浮现出来了。

如果说最初这段感情被挖掘出来只是个有趣的故事的话,那么后来更多的是留恋和惆怅。这往事有关青春,无关暧昧,有关青涩,无关爱情……

在最新的人教版英语教材里,李雷和韩梅梅,还有Jim、Lily等等都长大了,或娶妻生子,或嫁作人妇。而与他们一起成长的中国“80后”们,正走上工作岗位,开始面对艰辛的生活。“祝李雷和韩梅梅幸福。”许多人都这么说,这恐怕也是“80后”对于自己的祝福。

篇9:李雷与韩梅梅观后感

李雷与韩梅梅,他们只不过是生活中最最平凡的普通人。但那种最真的纯朴、善良以及贯穿于整个故事中的淡淡的温情牵动着人们的心。

闭上眼睛,听着音乐,坐在公交车上,躺在床上,或是走在大街上,看远处稀疏的灯光,看过往的行人,看最美的童话。我的生活就像在演电视剧一样。那样的歌,那样的自己,那样的感觉……看得到幸福与快乐,看得到悲伤与忧愁,却看不清自己的模样。繁华的城市,热闹的人群,很幸运还可以找到自己的身影。也许在汽车的反光镜里,也许在游人拍的照片里,也许在某个人浅浅的目光里。虽然尽是一些不被人们所关注的细节,却让我如此深刻得感觉到自己的存在,还有那些我最在乎的人和事,在我平凡的生活中总是可以那样的特别,给我别样的生活,别样的世界。感谢它让我忘记学习的繁忙,忘记寂寞的滋味,甚至忘记该怎样任性。虽然放下了年少的轻狂,放下了自己的执著,但却学会了成长。

篇10:你还记得李雷和韩梅梅吗?

时间:2012.06.15-2012.07.01

地点:北京9剧场

票价:100、180、280、380、480、580VIP

如果你出生在1980至1989年之间,你一定认识LiLei和HanMeimei。李雷与韩梅梅,源自人教社1993年新版初中英语教材,一个理着小平头,一个留着齐耳短发,伴着插图和英式口语灌制的磁带走进“80后”的青春期。在这个80后集体怀旧的时代,“李雷和韩梅梅”带来的有回忆,有笑声,也有泪水。

故事讲述学生时代的李雷调皮捣蛋,步入社会后经历了一个男人的奋斗和无助。而林涛和魏华在大学毕业后恋爱、结婚,林涛在岳父安排下放弃了做警察的志向,当上了一名安稳的公务员;另一位主角JIM几经波折生活潦倒,成为一名不折不扣的酒鬼。2010年,为参加学校教工王叔叔的一场葬礼,多年未见的李雷、韩梅梅、JIM、林涛和魏华重新聚到了一起,故事就此展开。

《李雷与韩梅梅》不仅笑点频繁,更是数度催人泪下,在话剧的最后Miss Gao告诉他们,王叔叔为他们留下了一份礼物,希望他们能够找到。最后,大家发现所谓的礼物原来就是“记忆”,是那些在成长过程中最容易被遗忘,也是最美丽、最灿烂、最痛苦的珍贵记忆。

编辑推荐

听温情男人品冠唱情歌

时间:2012.06.17

地点:上海东方艺术中心

票价:80、180、280、480、680、800、880元

有“情歌王子”美称的品冠将携新专辑《未拆的礼物》在上海举办个人演唱会。这个双鱼座的新好男人,温文尔雅,粉丝们宣称他是新好男人,是伤心女孩的港湾,是跌宕爱情的归宿,是“原谅系情歌代言人”。

演唱会将带来《未拆的礼物》《执子之手》《我确定》等大部分新专辑中的作品,除此之外,还有“那些女孩教我的事”等经典作品。

法餐甜言蜜语

时间:2012.06.06-06.08

地点:上海海仑宾馆5楼海华宴会厅

票价:1288元

《法餐甜言蜜语》是法式美馔与戏剧之间的一次出色结合。受四位主人邀请而来的六十余位客人围坐在同一张餐桌。昆庭和巴卡拉精心准备的巴洛克式优雅的餐桌布置替代了舞台。并突出了宴飨之乐。宾主们互相了解,互相驯服:每个人的位置都是不固定的。他们一起分享一顿由九道别出心裁的菜肴组成的法式大餐,葡萄酒伴佐,还有他们的思考,离题的话语构建出—幕幕的精彩起伏……

钢琴大师阿纳尔多·科恩独奏音乐会

时间:2012.06.08

地点:北京音乐厅

票价:50、100、180、280、480、680元

钢琴大师阿纳尔多-科恩Arnaldo Cohen曾在意大利布索尼国际大赛上取得第一名,此后以独奏家的身份与交响乐团合作在全球举办了超过2000场音乐会,BBC杂志曾形容他为“罕见的现象”。近期,《纽约时报》如此定义了科恩的艺术造诣:“他的表演是以精湛的技艺,成为平衡和想象力的楷模。”现在,科恩来到了中国,将最好的钢琴独奏带给观众,不论外界的评价如何,不论他是否是大师,也许只有亲临现场,用心聆听才能真正明白世界大师的钢琴究竟能给心灵带来什么。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李雷和韩梅梅观后感】相关文章:

梅梅的生日作文450字04-07

上一篇:学生自主学习课改下一篇:乡村旅游培训心得体会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