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火烧云》优秀教学设计

2024-05-06

小学语文《火烧云》优秀教学设计(精选15篇)

篇1:小学语文《火烧云》优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

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笑盈盈、茄子、跪着、凶猛、庙门、蹲着、威武、镇静、恍惚、揉眼睛等。

2.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课件展示优美的火烧云图片,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2、通过优美语句的赏析,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目标:

1、了解火烧云的绚丽多彩和美妙奇异,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观察自然的兴趣。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片段。

【教学重点】1

.了解课文是怎样写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的。2.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欣赏图片,激情导入。师:同学们,你们欣赏过早晨或傍晚的云霞吗?这美丽的云霞就是火烧云[板书:火烧云]。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去欣赏这大自然所赋予我们的美丽景色吧!(教师使用多媒体课件出示配上优美音乐的火烧云图片供学生欣赏,然后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和体会,教师适时简要向学生解释火烧云的特点及形成过程。)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欣赏图片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神奇,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就势导入新课,更符合学生认知特点。

二、个性朗读,培养语感这么优美的课文,你想来读一读吗?抽学生轮读课文,边读边正音,对于难读的句子或片段让学生反复读一读,直到读懂读顺为止。课文中有你最感兴趣的段落吗?请你来给大家展示展示吧!(鼓励学生选读,还可让同样感兴趣的同学比赛读一读)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反复读文,既培养了学生朗读能力,又引导学生熟悉了课文,为后边的教学打下了基础。

三、自读课文,理清顺序师:请同学们有针对性的再次自由轻声读课文,边读边划出表示描写顺序的词语,然后再想想看: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火烧云的?交流汇报后教师小结:作者就是按照“上来了、变化着、下去了”这样的顺序来写火烧云的。设计意图:通过再读,梳理文章写作顺序,是学习课文的需要,也是对学生写作方法的有效指导。

四、探究新知,学习课文师:请大家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说说火烧云上来时是怎样的情景呢?学生交流,同时教师点拨关于排比的写法及好处。师:火烧云上来了,在霞光的照耀下,大地呈现出绚丽的景象。不过,更壮观的景象还在后面呢!请大家快速阅读课文第2—6自然段。想一想,课文是从哪两方面来写火烧云的变化的呢?学生小组合作交流,尝试归纳总结。(颜色、形状)师:作者写火烧云的颜色,共写了哪些颜色?(学生说)师:你还能说出其它颜色吗?师:这么多颜色,真是太美了,你能用一个成语来归纳吗?(五彩缤纷,绚丽多彩…….)师:火烧云不仅颜色多,变化快,而且它的形状也是千变万化,让我们也一起去看一看吧!齐读教材4——6自然段,感受火烧云的形状变化。师:请你说说这时天空中出现了什么?(请同学们看课件)什么样儿的?怎样变化的?并试着表演出来。师:聪明的小朋友,请你想一想天空中的火烧云还像什么?请你把它画出来并仿照课文的写法配上一段文字好吗?请几个同学交流展示,教师予以充分的肯定,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师:火烧云形状的变化是这样多,这样快,你能用一个成语来概括吗?(千变万化、千姿百态、形态万千……)师:火烧云就这样变化着,一会儿像这样,一会儿像那样,恍恍惚惚,当你再仔细瞅瞅,其实它什么像,一会儿工夫,火烧云下去了。留给人们无限的遐想。[设计意图]:通过质疑探讨,交流互动,学生画火烧云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也达到了教学的目的,顺利完成了教学任务。

五、想想说说,课外延伸师:学习了这篇课文,你一定被火烧云千姿百态的变化深深地吸引了吧,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什么?(学生说)[设计意图]:通过学生来总结课文,及巩固了知识,有段聊聊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实乃一举两得。

六、课堂小结:本篇文章是以一个孩子的口吻描述了火烧云的美丽壮观景象,这个孩子就是儿时的萧红,萧红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原名张乃莹,被誉为“30年代的文学洛神” ,主要作品长篇小说:《呼兰河传》等,希望大家能有机会去读一读。晚霞是美丽的,古语云:“最美不过夕阳红”“莫道桑榆晚,云霞尚满天”,这些都是夸赞落日晚霞之美的。同学们只要认真观察,通过切身实地的感受,你会发现大自然的美丽是令人惊叹的!【设计意图】这样结束课文,给学生留下了一个思维空间,有利于拓展学生课外阅读面,培养学生的观察大自然的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篇2:小学语文《火烧云》优秀教学设计

《火烧云》以“变”字统领全篇,描绘了晚饭过后夕阳西下时,天空中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表现了作者对生活、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教学设计中重在通过读读、想想、说说等方式开启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在品读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感受到“文中有画”的美妙。通过“品读想象画面—发现写作规律—展开丰富想象—读写结合巧练”的途径落实教学目标,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中进行探究性学习,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受到情感熏陶。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搜集火烧云的视频资料和图片资料。

学生准备:自学生字词,多种途径了解火烧云。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观片激趣,谈话导入

1.激趣:同学们,我们知道夕阳、明月、火烧云都非常美丽。曾经有多少位作家、诗人用最美的语言描绘过它们啊!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播放火烧云课件)

2.导入:晚饭过后,火烧云上来了,多美的火烧云哪!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跟随现代女作家萧红到天空中遨游,领略大自然的壮美,感受夕阳西下时火烧云的瑰丽吧!(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开篇以多媒体课件中的火烧云美景导入新课,让学生调动感官参与到学习中来,为下面的学习埋下伏笔。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要求学生轻声地自由读课文,遇到生字看看拼音或向其他同学请教,要把句子读通顺。

2.课件出示下列生词:

紫檀色 喂猪 笑盈盈 红彤彤 跪下 寺庙 模样 揉一揉

3.学生开火车认读词语,教师相机强调生字读音:“檀”读tán;不读shān;“盈”读yínɡ;“彤”读tónɡ;“揉”读róu。多音字“模”在本课读mú。

4.组织学生做苹果树摘苹果游戏,复习生字:檀 喂 盈 彤 跪 庙 模 揉

提示木字旁和树木有关,可组词“檀木、紫檀色”。

5.指名分自然段读文,相机帮助学生理解不懂的词语。

(1)出示紫檀色的家具、饰品图片,请学生直观感受“紫檀色”。

(2)理解“恍恍惚惚”。联系上下文理解,作者看了很长时间的火烧云,眼前模糊不清,看不真切。也可根据生活实际理解,想一想自己有没有恍恍惚惚的时候。

设计意图:初读课文,扫清障碍,对易错字的字音、字形进行分析。同时,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意思,为流利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奠定基础。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指导学生再次朗读课文,想一想: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火烧云的?

引导学生抓住火烧云在“上来”“变化”“下去”过程中的特点来厘清叙述顺序。

2.师生共同梳理出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霞光照到地上的情景。

第二部分(第2~6自然段):写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

第三部分(第7自然段):写火烧云下去了。

3.分组读全文,边读边想象火烧云的神奇景象。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整体感知,理解文章结构,为下面深入学习课文打下基础。

四、书写生字,积累词语

1.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

2.指名读生字,口头给生字组词。

3.独立观察这些要求会写的生字,组内交流这些生字在书写时需要注意:“凶”和“必”要注意笔顺,“必”,独体字,第二笔卧钩起笔在横中线上方,不宜过长。第三笔是点,第四笔是撇,最后一笔又是点。“威”,半包围结构,被包部分小且靠左。第三笔短横写在横中线上。斜钩要舒展,不要忘写里边的横。“武”,半包围结构,第二笔从横中线起笔,写得斜长一些,被包部分不能写得过大,斜钩要舒展,不要多写一撇。

4.教师着重示范“猛、威、武”,学生跟随教师书空。

5.学生独立练习书写。

6.投影展示,师生进行评议。主要从正确、美观两个方面来评议。

7.把自己喜欢的词句摘抄在积累本上。

篇3:小学语文《火烧云》优秀教学设计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突破重点, 化解难点

1. 利用电子白板标注功能突出重点

交互式电子白板提供的多种性能的书写笔方便了教师教学时对关键词句进行圈、点、画和一些简单的书写。这样既能对学生进行重点词句的教学指导, 又能示范如何进行边读边圈画或批注, 引导学生掌握一些读书的方法。如教学《杏儿熟了》, 让学生将书上写杏儿多, 杏儿好的句子, 用“——”划出来。然后随机反馈。教师只要事先把段落输入电脑, 然后课上让学生用书写笔直接在白板上划出, 这样的教学更具有可操作性和实效性。促进了学生主动学习, 使学生产生一种渴望学习的欲望。

2.利用Flash动画演示化解难点

苏霍姆林斯基说:“小学生往往用形象, 色彩声音来进行思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恰当地运用多媒体, 能加强教学的直观性, 减轻学生记忆理解负担,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埃及金字塔》是一篇说明文, 文中描述了勤劳智慧的古埃及人是怎样建造金字塔的, 但是学生如果没有丰富的想象力很难在脑海中显现当时的情景, 为了解决这个难点, 老师在多媒体上用事先制作好的Flash动画演示建造过程, 先“砌”好地面的一层, 然后“堆”起一个和这一层同样高的土坡, 人们就顺着倾斜的土坡把石块“拉”上第二层, 这样一层层“砌”上去, 金字塔有多高, 土坡就有多高, 让金字塔显露出来。最后当人们把金字塔的尖顶也“搭”好后, 再把这座土山“移”走。Flash动画演示化静为动, 变抽象为具体, 易于学生理解。

随着电子白板和Flash等新兴现代教学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广泛运用, 大大丰富了教学手段, 提高了教育教学效率。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启发思维, 拓展视野

我们面对的是小学生, 他们富于想象, 思维活跃。在语文教学过程中, 我们应多加强引导, 充分挖掘他们的潜能, 经常让他们展开合理联想和想象, 有利于激发并培养他们的思维和创造能力。

1. 利用“按按按”互动技术的反馈功能启发学生思维

信息技术打破时间和空间的制约, 传递教学信息, 给学生以思维的启迪, 触发思维的灵感。在阅读教学中, 利用信息技术, 可以给学生创造一个表达思想感情的空间, 任学生的思维在课堂中跳跃, 迸射出夺目的光芒, 使之与作者、文本、教师、同学产生强烈的共鸣。如《拥抱大树》一文, 可设计是非题:丹尼尔把自行车锁在大树上是虐待行为吗?绿化管理局惩罚丹尼尔拥抱大树, 你认为可行吗?学生用“按按按”功能及时反馈了答案, 并在教师的引导下说明了理由。这样, 学生的逻辑思维得到了培养。不仅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而且学生手脑并用, 让思维始终处于高度兴奋状态。从而认知主体作用得以体现, 学生逻辑思维得以强化。

2. 利用Internet搜集信息资源

语文课本上的内容, 一般都比较简略, 尤其是对于中外名人、历史事件、科学知识等, 教参上的补充资料很有限。现在可以借助互联网来解决问题了, 互联网上有丰富的资料, 教师可以搜集、积累各种相关资源如网页、图片、视频等或鼓励学生自己上网浏览搜索相关资料, 既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 又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

互联网的最大优势就是可以为我们快速提供大量的各类信息, 充实了语文的教学, 培养了学生思维能力。所以运用网络扩展学生学习语文的视野, 是绝对必要的。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锻炼写作, 加强沟通

1.用电脑编辑小报

上海三年级学生已开设信息课, 学生用电脑写作, 是练笔的好方法, 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写完后, 进行排版设计, 还可以插入一些小图片, 增加观赏性, 根据语文教学要求, 我安排学生制作“我最欢的动物”电子版报;制作“可爱的家乡”简报;根据网上及调查到的信息, 小组合作制作一份“旅游计划”;利用各种信息工具, 小组分工合作, 展开调查, 写一份“世博会”的报告。通过这些具体的适合小学生完成的综合性任务, 培养了小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写作能力。

2. 上论坛展示佳作

对于学生写的好的日记, 可以打印出来或上传到班级博客网上, 供同学们交流。我们班在学生博客网上已发表文章一百多篇, 学生之间交流评价, 学生的学习兴趣浓了, 视野更开阔了, 语文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

3. 发邮件交流感情

很多同学的思维都很敏捷, 他们有丰富的感情, 有很多话需要与别人沟通, 通过询问, 现在的学生更乐于利用上网与同学朋友进行交流。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把自己的见闻、自己的想法、自己的心里话, 写成电子邮件, 发送给同学、亲友, 或者直接发送给老师, 引导学生健康聊天, 这样既锻炼了写作能力, 又培养了沟通能力。

当然, 这并不是所有学生都能完成的, 很多学生的家庭条件或上网能力还没达到这个层次。但是只要慢慢努力, 大多数学生还是能达到的, 这对于语文教学的好处是不言而喻的。

篇4:小学语文《火烧云》优秀教学设计

一、精选国学经典内容,把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有机地融入到小学语文教学中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小学阶段强化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主要是以培育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亲切感和提高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感受力为重点,切实开展认知教育,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多彩。把养成教育、行为习惯教育、文明礼仪教育和感受教育四方面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切实加强小学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以弘扬爱国主义为核心,以家园情怀教育,社会关爱教育和人格修养教育为重点,精选国学经典内容,充分掌握小学语文教材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着力培养学生对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引导学生学会关心、理解他人,懂得感恩,逐步提高辨别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开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1. 语文课堂教学是强化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主阵地,我们要深入钻研教材,充分挖掘课文里所蕴含的丰富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引导学生理解,体悟并运用到学习生活中去。如在引导学生学习《学弈》这一篇文言文时(小学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教师可以就课文两个人学习态度不同产生效果不同的现象,深入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感受,从而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在学习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组语文时,教师要充分引导学生了解我国各民族的风俗习惯、民居特点、文化特色等,让学生认识到自己身边的风土人情,文化特色,乃到风味小吃等都不是现代人凭空捏造出来的,而是在不断的时代变迁中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中产生的,从而加深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热爱。至于教材中的古诗文、名言警句更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要让学生熟读成诵,细细品悟。

2. 加强汉字书写训练,感受中国书法艺术的魅力。汉字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根,而书法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书法成为中国艺术的最高代表,汉字书写教育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基础。国家教育部将书法规定为小学3至6年级国家必修课和其它中小学年级选修课,则是实实在在的推行汉字书写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有力举措。现时很多小学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严重忽略了汉字书写的训练。加强小学生汉字书写训练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候了,它对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全民族素质,有着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加强小学生汉字书写训练重在培养学生浓厚的兴趣和良好的书写习惯,引导学生全身心投入,一丝不苟,严肃认真,谨慎细致,从而培养学生专心专注,自控自律的精神和善于思考、观察、发现、实践的品格。学生的字写好了,给他们以成就感,激发他们的学习毅力和进取精神。

3. 利用好地方教材,把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落到实处适宜小学生阅读优秀传统文化经典国学读本除了《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外,流传较广的还有《弟子规》《千字诗》《幼学琼林》《增广贤文》等等,但这些读本对于小学生有限的阅读能力来讲,阅读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往往都是囫囵吞枣,不求甚解。鉴于这一情况,我市组织有关专家编写了《蒙以养正》和《立德树人》地方教材,在全市中小学全面推行。该教材通俗易懂,联系现代生活实际,时代性强,操作性好,十分适宜小学生阅读,我们要充分利用好这一地方教材,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切实把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落到实处。

二、扎实开展诵读经典活动,在读中感悟,在诵中感化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拳不离手,曲不离口”,“熟能生巧”无不说明练习的重要性,而朗读训练更是小学语文教学最经常、最重要的阅读训练,也是理解优秀国学经典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培养语感的基本途径。在学校每天教育教学活动中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诵读经典活动,是学校强化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十分重要的手段之一,也是语文课堂教学渗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渠道。我们可以尝试了三时段诵读法:第一时段,在每天早上学生晨会时用三分钟由学校组织全体学生朗读一至六年级学生都适宜的《三字经》内容;第二时段,各班语文课进行三分钟的课前读,各级班学生齐声诵读与本册课文内容有关的古诗文、名言警句;第三时段,要求学生晚上在家与家长共同诵读《蒙以养正》或《立德树人》中的经典名句。除此之外,加强早读及语文课的诵读指导,长期坚持,不断积累感悟。这样有利于激发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记忆力和增加词句积累,深化理解,从而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感染、陶冶情操,有助于学生的审美教育和思想教育。

三、坚持语文课堂教学与生活实践教育相结合,引导学生积累生活素材,深化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

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既要充分发挥语文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又要注重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的重要作用。

1. 利用传统节假日,引导学生学习优秀传统文化。每个节假日都有其由来的原因,语文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通过查阅图书资料、咨询长辈等方式了解节日的来龙去脉,以及各种活动的意义,加深对传统节日的理解。

2. 积极开展多种多样的课外活动,丰富学生的知识,拓展学生的视野,提升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能力。

3. 引导学生细心观察生活,积累群众喜闻乐见、朗朗上口的俗语、成语、歇后语,或者打油诗,感受身边的物质类或非物质类文化遗产。笔者曾记得在读初中时,学生中流传着一首十分生动诙谐的打油诗:“一声钟响,两脚齐飞,三(衫)裤不要,四两米饭,五口食完,六(汤)死就算,七(出)迟没有,八人一围(桌),九(狗)样抢食,十似饿鬼。”现在想起来也觉得十分幼稚可笑,但的确也反映十九世纪八十年初当时部分学生的实际情况,也深感群众语言的韵味。至于生活中的俗语、成语、歇后语更是数不胜数,虽有个别难免流于庸俗,但有很多还是值得我们去收集,有选择地引导学生去积累运用。

篇5:小学语文《火烧云》的教案设计

一、复习旧知、创设情境: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8课《火烧云》霞光照耀大地时,小孩子的脸变成( )红公鸡变成( )黑母鸡变成( )小白猪变成( )老爷爷的白胡子变成( ),大地上的一切都变成了[板书:变]这是一幅多美丽的乡村夕照图呀!如果你此刻就站在霞光里,珲会对这神奇的画面赞叹不已。天上的火烧云会是什么样子呢?本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二、抓住颜色特点,体会火烧云绚丽多彩。

请同学们迅速浏览课文,从中找到描写火烧云出现的句子。

[幻: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

读中体会:哪些词用得好,好在哪里?练读体会。

(“一直”说明范围广,“烧”点题,天空一片红艳,给人以动感)

过渡:火烧云不仅是红色的,还富于变化。自由读描写火烧云颜色的`段落,从中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

[幻: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彤,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些颜色天空都有有,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

生议:1颜色多,还有哪些颜色?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颜色的多

2变化快,一会儿……一会儿……强调所有颜色都在变化

相机板书:多、快

[幻:火烧云颜色变化的图案并叙述]

火烧云就像一个爱美丽的姑娘,穿着各种颜色的漂亮的裙装,又像大画家手中的调色盘,任由着高兴劲儿,调弄着各种色彩,你们知道,画出这绚丽多彩的火烧云的画师是谁吗?

大自然就是这么神奇,给人类创造了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边续边体会,想象火烧云的缤纷色彩。

三、抓住形状特点,感受火烧云的变化莫测:

过渡:火烧云在不停地变化。如果你仔细观察,还会发现它好像有各种不同的姿态。

[一会儿,天空出现一匹马,马头向南……那匹马变模糊了]

自学第四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

[生:形状逼真、变化快、找出有关词句,读中体会]

生看师标:默读理解,各种符号的句子写了什么?

[幻:一会儿,天空出现了一匹马,马头向南,马尾向西,马是跪着的,像等人骑上它的背,它才能站起来似的,过了两三秒钟,那匹马大起来了,腿伸开了,脖子也长了,尾巴可不见了,看的人正在寻找马的尾巴,那匹马变模糊了]

(哪些句子写出现,哪些句子写马的形状,哪些句子写马的变化)

相同方法自学第五、六自然段,投影参考对照

幻:依次出现了马、狗、狮引读。

一会儿,天空出现了( ),什么样子( )怎样变化。

忽然又来了( ),什么样子( )怎样变化( )

接着又来了( ),什么样子( ) 怎样变化( )

天上的火烧云只有这三种形状吗?你从哪儿知道的?(又像这个又像那个)根据你平时的观察还会像什么?(……)你能照四、五、六段结构想象天空此时的变化吗?(同桌互议,个人说颜色、形状合一说)

用一个词来概括火烧云形状的多?板:多

过渡:火烧云就是这样,又像这个又像那个,其实什么也不像,什么也看不清,刚才还看得那样真切,一时又恍恍忽忽了,恍恍忽忽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

四、默读最后一个自然段,你还知道了什么?(云多快、迅速消失、孩子喜欢)

你们见过类似的火烧云是什么样子的?

篇6:小学语文《火烧云》优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及丰富的想象力和仔细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

2、理解课文内容,并懂得课文以“变”为主线,突出火烧云变化“多”与“快”两个特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自己认为很美的句子摘抄下来,并且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4、体会排比句在课文中的作用。

重点难点:

1、体会火烧云颜色和形状变化的特点,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2、在学习的基础上进行仿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都看到过云,(板书:云),但你们看到过“火烧云”吗?(板书)谁能向同学们介绍一下?其实,同学们是见过“火烧云”的,只是没注意而已,今天我将和大家一起去领略感受。

在上节课中,我们通过朗读课文,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结构,知道了作者是按火烧云的出现---变化---消失(板书)的顺序来写的,并学习了第一段描写火烧云出现时霞光的奇异景象。那么,到底什么是火烧云呢?

二、学习课文第二段“火烧云”的得名

1、什么是火烧云?请同学们速读课文第一部分,从文中找出一句话来回答。

2、全班齐读句子。(出示句子“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象是天空着了火”)

(1)把句子中的“烧”换成“红”能不能读通顺?

女生读原句,男生读替换句,比一比。(课件二)

(2)既然可以,作者为什么不用“红”,而用“烧”?

(a避免重复、b点题、c写出火烧云动感)

“烧”字和哪些词一起突出了动态美?(指导读出动态美)

过渡:刚才我们了解了什么是火烧云,那么火烧云又有哪些特点呢?

三、学习第二部分,理解火烧云的特点

(一)师范读课文,生边听边找出文中总写火烧云变化特点的语句。“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课件三)生读(板书“极多”)

过渡:作者又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火烧云变化极多的呢?默读课文

(颜色、形状)(板书)

1、颜色变化多

(1)她又写了哪些颜色呢?(生说师展示课件四),谁来读读,请把这些颜色归类(课件五),每一类再另外写几种。

(2)只有这些颜色吗?(还有些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用一两个词来说说这些颜色。(课件五)

2、形状变化极多

(1)火烧云的颜色变化真多呀!那么它又有哪些形状变化呢?(课件六)

(2)你能用一两个词来说说种变化吗?(课件六)

(3)作者又是如何描写的这些变化呢?用“——”标出具体描写火烧云形象变化特点的句子并朗读。

(4)指导朗读

要注意把马、狗、狮子是怎样变化的读得稍重一点儿。请同学们同桌练习,一会儿,我再让同学们朗读。

通过朗读文章,你体会到了马、狗、狮子的变化是一个怎样的过程? 清晰(逼真)——模糊(不见了)

哪些语句是写形状“清晰”的,哪些是“模糊”的?(课件七、八、九)女生读描写形状“清晰”的句子,男生读描写形状“模糊直至不见了”的句子。

(5)火烧云形状变化这么多,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课件10、11、12)看图片复述内容。

过渡:在这部分中,除了写火烧云颜色、形状变化极多之外,在时间上,你还读出了火烧云的什么特点?请找出描写时间的词

(二)火烧云变化极快

1、四个“一会儿”构成排比,(板书“一会儿”)(颜色变化极)快师生配合朗读(课件13)

2、一会儿、过了两三秒钟„„(板书)(形状变化极快)(课件14)

3、请你用一两个词总结火烧云的这种变化(同上)

4、火烧云变化特点之二:极快(课件十二)

四、学习最后一段,火烧云的消失

过渡:火烧云的颜色变化真是五彩缤纷,形状变化也是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简直让人眼花缭乱、恍恍惚惚。

1、生齐读

2、学习词语:恍恍惚惚(由于事物变化快而看不真切、看不清楚。)

文章中哪句话可解释“恍恍惚惚”? 又像这个又像那个,其实什么也不像,什么也看不清。

3、师引读并指导朗读:必须低下头,揉一揉眼睛,沉静一会儿再看。可是——(读出孩子们意犹未尽的感情),生读

4、就在我们低头揉眼的一瞬间,火烧云下去了,齐读最后一句,“一会儿工夫”说明火烧云时间短、变化快,与课文开头火烧云上来了(照应)(板书)

五、总结全文

火烧云下去了,我们也将迎来一个晴朗的夜晚。大自然就是这样,此起彼落,彼落此起。无限循环,变化万千。不但诗人、作家热爱它,我们每个人都热爱它。但孩子们,我们只有做一位生活的有心人,善于观察、善于动脑思考,我们才能捕捉到生活中像火烧云这样的美。孩子们,我们一起加油吧!

六、布置作业

1、欣赏图片,仿写练习(课件)

2、积累优美词句

七、板书

火烧云

出现

篇7:小学语文火烧云教案

(1)默读第2段;要求学生说说作者怎样描写火烧云颜色变化的多和快。

(2)教师:作者说,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那么,我们来试试说说这些颜色。

要求学生先用红彤彤金灿灿这种形式来说;现用葡萄灰茄子紫、梨黄这样带比喻的形式来说。

(3)要求学生分别用一个词语概括火烧云颜色变化的多和快。

板书:五颜六色、变化莫测

2、读议写形状的第三段

(1)默读第3段;要求学生说说作者描写火烧云形状的变化多、变化快。

(2)教师运用引读法,让学生领悟作者在写马、狗、狮子时,都是先写某一动物出现了,接着写它的样子,最后写它变得模糊了,看不到了。

师:出现了

生:(接读)一会儿,天空出现一匹马。

师:(插问)什么样子的?

生:(接读)马头向南,马尾向西。马是跪着的,像是在等着有人骑到它背上,它才站起来似的。

师:(插问)后来怎么样了?

生:(接读)过了两三秒钟,那匹马大起来了,马腿伸开了,马脖子也长了,一条马尾巴可不见了。

师:(插问)那么看的人呢?

生:(接读)看的人正在寻找马尾巴,那匹马就变模糊了。

(接下去写狗和狮子的两个自然段,也这样引读。)

(3)要求学生按自己领悟的课文的写法,先用其他动物如公鸡、老虎、鹰等说说火烧云的形状,再用植物来说火烧云的形状。随即布置回家作业:按上述写法,写一段描写火烧云形状的文字。

【分析】

篇8:小学语文《火烧云》优秀教学设计

文本解读

从小语教学的角度来看, 《火烧云》中哪些“儿童习语式”的语言现象值得我们细细品读, 慢慢咀嚼呢?

一、别具一格的用词

“了”是一个助词, 有两种最基本的用法:一是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面, 表示动作或变化已经完成了。如“我受到了老师的表扬”。二是用在句子的末尾或句中停顿的地方, 表示变化或出现新的情况。如“春天来了, 柳枝发芽了”。

但是在《火烧云》中, “了”却一改平时“老气横秋”的印象, 就像一个调皮的孩子, 蹦着, 跳着, 向我们跑来了。

“晚饭过后, 火烧云上来了。霞光照得小孩子的脸红红的。大白狗变成红的了, 红公鸡变成金的了, 黑母鸡变成紫檀色的了……”

文章开篇的几个短句子, “了”字频频出现, 尤其是后面的三个短句子, 结构相同, 句式相同, 都是“__变成__ (颜色) 的了”。“了”字表示已然事实, 往往会给人一种收尾的感觉, 但是在这个句子中, 和“的”字一起构成“的了”, 在舌尖一轻弹之间, 取消了语言最后的重量感, 多了一份欣喜和俏皮。如果没有这个“了”字, 语言就会显得严肃很多。

“晚饭过后, 火烧云上来了。霞光照得小孩子的脸红红的。大白狗变成红的, 红公鸡变成金的, 黑母鸡变成紫檀色的……”

萧红正是通过这个“了”字, 把儿童语言的那份天真和烂漫表现得淋漓尽致。像这样, 通过儿童式的语言让极其普通的词语焕发出异彩的现象还有很多, 如下面这段文字中的“一会儿”和众多表示颜色的词, 也都显露出十足的童趣。

“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 一会儿红彤彤的, 一会儿金灿灿的, 一会儿半紫半黄, 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 这些颜色天空都有。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

这个段落写火烧云色彩变化极多。这个“变化极多”应该包含两个意思:“色彩多”和“变化快”。“色彩多”保证了变化能快速进行, 不重复;“变化快”反证了色彩的多。两者相辅相成。萧红在写的时候, 借助“一会儿”这个词来重点表现。这个“一会儿”, 恰似音乐中的二拍子, 用轻快的节奏把色彩多、变化快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了。

二、轻快鲜明的节奏

我们知道, 语言形式是为表达语义服务的, 但语言形式又并不仅仅表现语义内容。李爱云老师认为, “语音的物理属性造成了语音形式的一种相对独立的审美姿态, 它的节奏、音韵隐藏着一种调动人们情感的可能性意义”。的确如此, 上文提到的写火烧云色彩多、变化快的语段, 如果中间的部分语序稍作调换, 语义内容没有改变, 却破坏了语音的节奏, 语言形式的美感就完全丧失了。如改成下文:

“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 一会儿红彤彤的, 一会儿半紫半黄, 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 一会儿金灿灿的。葡萄灰、茄子紫、梨黄, 这些颜色天空都有。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

文学批评家瑞恰慈认为, “在文字被理智地理解之前, 在诗中的思想被抓住之前, 词的运动和声音已深深地影响我们的兴趣”。《火烧云》“词的运动和声音”就如儿童般纯真、清新、自然, 深深地吸引着每一位读者。

又如, 写火烧云变化极快时, 萧红列举了“马”“狗”“狮子”三种火烧云形状的变化, 采用极短的句式, 节奏轻快、明朗。试看:

“一会儿, 天空出现一匹马, 马头向南, 马尾向西。马是跪着的, 像等人骑上它的背, 它才站起来似的。过了两三秒钟, 那匹马大起来了, 腿伸开了, 脖子也长了, 尾巴可不见了。看的人正在寻找马尾巴, 那匹马变模糊了。”

这样的短句非常适合儿童阅读, 因为儿童心智尚未发育成熟, 他们无法掌握逻辑复杂的长句, 而是钟情于结构简单的主谓短句。而且, 这也是他们常用的语言模式。

教学设计

基于《火烧云》这一文本的内容、独特的表现形式以及略读课文的要求, 教学时, 应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 理解课文内容, 体悟语言表现形式, 学习运用“萧式”语言的表达方法。大致板块设计如下。

第一板块:走近作者, 读懂导语

1.同学们, 今天我们要一起来学习课文《火烧云》。 (书写课题)

2.简介作者萧红以及其文学作品的语言特征:她的文字十分有个性, 语言朴实, 行文简洁, 就好像邻家的大姐姐在和我们聊天一样。

3.这是一篇略读课文, 我们要先关注课文前的导语。读一读提示, 想一想, 我们主要要了解火烧云的哪些方面? (板书:色彩、形态)

第二板块:走进文本, 初读感知

1援带着导语要求, 自由读课文, 找出哪些段落是写火烧云绚丽的色彩, 哪些段落是写火烧云多变的形态的, 并说说火烧云带给自己的感受。

2援交流: (1) 绚丽的色彩 (1耀3自然段) , 多变的形态 (4耀7自然段) ; (2) 火烧云带给自己的感受。

第三板块:深入内容, 体悟语言

1.“火烧云”绚丽的色彩。

(1) 聚焦直接写火烧云绚丽色彩的第3自然段。

让学生快速读课文, 找到直接写火烧云色彩绚丽的段落, 动笔画出该段中表示颜色的词, 并把词语按照不同的构词方式分类熟读记忆, 再通过欣赏图片直观感受火烧云色彩的绚丽, 然后让学生仿照课文中的构词方式, 写一写自己看到的火烧云色彩的词语, 并引导学生把写的词语放进课文句式中读一读。

(2) 带读间接描写火烧云色彩绚丽的第1、第2自然段。

自由读, 发现语言表达上的特点———频频出现“的了”;师生合作读, 体悟语言的纯真和俏皮。

2.“火烧云”多变的形态。

(1) 聚焦重点描写火烧云变化快的第4自然段。

自由读, 想一想那匹马是怎么变的, 让学生填空读。

引导关注“了”。“了”表示事情的完成, 在这里, “马”完成了几次变化?

请学生读一读, 注意“了”要读得短促, 让人感受到变化的快。

这几个短句子看上去平淡无奇, 但却写出了火烧云变化的奇快无比, 这就是萧红语言的风格———朴实、简洁。当堂背诵。

(2) 另外两种动物作者是略写的, 不过也用“了”字, 写出了它们变化快的特点。读一读, 领会交流。

第四板块:学习语言, 表达运用

1援观察课文插图, 说说图中的火烧云又像什么, 它在干什么。

篇9:小学语文《火烧云》优秀教学设计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提问 技巧 策略

在课堂教学中,提问不但能够帮助教师更好的掌握学生的学习程度,还是师生之间交流的重要手段,老师提问的有效能够引导学生更好的进行探究学习和深入的思考,对于语文知识体系的形成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就现在而言,老師在提问的时候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提问的时候象征性的问题比较的多、问题本身的针对性和系统性非常的差。针对这种情况,本文研究了一些优秀老师的提问策略,希望能够更好的改进小学语文的课堂提问。

一、优秀的小学语文老师提问的实际情况

通过进行调查和对比,我们能够发现优秀老师提问的大都是一些回忆性、应用性、理解性、改造性、分析性以及评价性的问题,这些问题对于小学生而言意义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回忆性的问题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回忆自己的知识学习情况,能够更好的巩固已经学到的知识。

其次,理解性比较强的问题需要学生在已经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进行理解和分析,对于学生的思维发展意义非常重大,并且我们可以看出,理解性的问题对于小学生而言难度要大于回忆性问题。

再次,在小学语文学习中,应用性的问题是比较少的,这和语文本身的特点有着直接的关系。

最后,分析性的问题能够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更好的进行分析,有利于学生更好的对知识进行挖掘,发现更加深刻的含义。

二、对小学语文课堂提问进行优化的一些策略

(一)给学生足够的自主权

新课改要求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老师必须重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让学生更好的将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出来,老师在教学的时候应该进行角色的转变,扮演好组织者以及引导者的角色,在进行课堂提问的时候也是如此。老师应该用课堂提问来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其更加主动的进行学习,发现并解决问题。

老师必须了解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了解学生已经掌握的一些知识以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经验,在进行问题设计的时候,必须真正的考虑到这些方面的因素,保证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在小学低年级中,学生在进行问题理解的时候,主要还是依靠形象思维,老师在进行问题提问的时候应该多提问一些回忆性或者偏重回忆性的问题,随着学生年龄的增加和其抽象思维的发展,老师可以慢慢的提高理解性问题在提问中的比重。老师在教学的时候必须真正的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优秀的语文老师在进行课堂提问的时候,都会尽量的不用自己的想法去对学生进行干扰,让学生更好的进行想象和创造。比如说,在讲课的时候,老师可以说,这个问题老师想听听你们的看法,这样学生便会更加积极的进行问题的思考,并将自己的一些想法说出来,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不应该用自己的思维对学生的想法进行干扰,这对学生思维创新是非常不利的。

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感觉老师和自己是平等的,从而进行问题的回答,这样才是真正的将课堂还给了学生。

(二)老师在提问的时候,教师观树立应该正确

在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时候,老师必须保证就教师观的正确,并且课堂提问能够很好的将一个老师的价值体现出来,老师通过课堂提问能够将课本中的教学目标、知识点、教学环境以及学生的实际认知情况很好的结合起来,这也将老师对课堂的把握能力真正的体现了出来。比如说在讲到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的时候,老师可以根据课文提出一些问题,比如说让学生说自己对三顾茅庐的理解、说诸葛这个姓氏和我们常见的姓氏的区别,这样学生在回答的时候不但能够用到自己掌握的一些知识,还会对课本的内容有一定的了解。

(三)老师在提问的时候必须重视教材的作用和重要性

老师在教学的时候是需要将课本的作用发挥出来的,因为教材才是教学的主要依据,课堂提问也是如此。老师通过对教材的了解能够深入的挖掘教材的内容和教学目标,并能够更好的将教学的关键发掘出来,在这个基础上总结问题,针对性会更强。老师通过课堂提问应该更好的把课文中蕴含的一些内在思想和内容传递给学生,让学生更好的对文章进行感悟,养成良好的文学素养。比如说在讲到《圆明园的毁灭》那篇文章的时候,老师可以通过对圆明园美的描写将学生对侵略者的痛恨和对祖国的热爱激发出来,根据课文的安排,学生了解课文的同时也会体会到作者的一些想法。老师还可以有意识的对课文进行引申,让学生了解更多的关于英法联军侵华的事情,比如说在其进入北京的时候,清朝的军队却夹道欢迎,甚至后来八国联军侵华的时候,还有人主动的将八国联军引进北京,这个时候,学生不但会产生痛恨的情绪和爱国的情绪,还会产生对汉奸的憎恶。这个时候,老师若是再问学生的感想,学生在回答的时候便会很容易的突破课文的限制,这对于学生更好的掌握课文、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都是有重要作用的。

结语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问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优秀的语文老师在进行提问的时候,不但需要掌握以上的几种技巧,还必须重视问题提问的时机和问题的转化,保证问题提问的有效性,提问的时候还应该做到由浅入深,这样才能保证提问的有效性,提高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翟春艳.优秀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提问教学研究[J].才智,2013(13)

[2]吴凤华.提问艺术在小学语文课堂上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3(02)

[3]李海林.20世纪语文教育的两个叉路口—兼论王尚文语文教育思想的意义与特征[J].中学语文教学,2010(12)

[4]罗月香.浅谈语文课堂提问的教学艺术[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01)

[5]钱钦胜.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版)2012(11)

[6]倪珊珊.投石冲破水中天——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艺术[J].学生之友(小学版)2012(23)

篇10:小学语文教案:《火烧云》

1、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及丰富的想象力和仔细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

2、能抓住课文中表现叙述顺序的句子了解叙述顺序。了解课文是按火烧云的“出现——变化——消失”的顺序叙述的。并懂得课文以“变”为主线,突出火烧云变化“多”与“快”两个特点。

3、学会11个生字,会读7个生字;会照样子写“ABB”形式和用某种事物命名的表示色彩的词。

4、体会排比句在课文中的作用。

5、背诵课文第3——6自然段。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简介作者、出示课题。

自然界里有许多奇丽的景象,引动了无数的.作家、诗人去描绘它们,赞美它们。今天我们学习的《火烧云》是已故的优秀女作家萧红的作品。

谁来简单介绍一下萧红。(萧红是三十年代的青年女作家,曾受到过鲁迅先生的关怀和帮助。)

二、读课题,自学课文。

1.读准生字字音,读通课文。

2.按“上来了、变化极多、下去了”给课文分段。

板书:上来了(1-2)

变化极多(3-6)

三、指名按段读文,并请同学思考问题。

四、导学第一段。

五、小结、读文。

1.今天我们读通了课文,给课文分了段,并且学习了第一段。

2.朗读全文。

六、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家默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读通了课文,分了段,并且学习了第一段,今天我们以自学为主,来学习第二段。

这篇课文的叙述是以“变”为主线的,描写了火烧云变化的“多”和“快”两个特点。

二、自学第二段。

三、学习最后一段。

四、总结并朗读全文。

火烧云下去了,将迎来一个晴朗的夜晚。大自然就是这样,此起彼落,彼落此起。无限循环,变化万千。不但诗人、作家热爱它,我们每个人都热爱它。

五、布置作业

1.火烧云是怎么形成的?

2.背诵3-6自然段

篇11:小学三年级语文火烧云的教案

②尝试背诵这一段。

(2)学生尝试练习。

(3)指名背诵,交流学习方法,揭示色彩词语的特点:

(4)小结学法,抓住特点完整提纲。

(5)第二次尝试:按提纲背诵第三自然段。

(6)小结学法,并用一个词来说说火烧云颜色变化的特点。

篇12:小学语文《火烧云》优秀教学设计

1、认识本课的12个生字,学会正确书写11个字。能正确理解文中的生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段落。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火烧云的绚丽多彩和美妙奇异,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力。

4、摘抄课文中的优美词句,积累语言。过程与方法:

1、学生反复诵读,展开想象来理解课文,体验情感。

2、展开小组讨论,对课文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分析。

3、继续学习搜集、整理资料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观察自然的兴趣。

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日出或日落时,天空经常出现绚烂多彩的云霞,你们知道那是什么吗?(火烧云)你眼中的火烧云是什么样的呢?(学生自由发言)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欣赏我国此文转自斐.斐课件.园ffkj.net现代女作家萧红笔下的《火烧云》。(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一读课文。

2、出示文中的生词,先指名读,再开火车读。

3、理解文中词语。

4、指名学生按自然段读课文。

三、精读课文,读中感悟

1、自由读文,思考:“通过读课文读懂了什么?”

2、集体交流。(引导学生结合文本交流,抓住颜色的变化和形态的变化,同时引导学生对自己最感兴趣的段落进行感情朗读,边读边在头脑中呈现画面。)

3、教师总结:作者抓住火烧云这一自然景观,以丰富的想象力,以优美的语句描绘出夕阳西下时火烧云的瑰丽多姿,请同学们再读课文,边读边想,你能从中体会到什么?

四、拓展延伸

1、你留心看过天空吗?那时的云彩什么样?能把你的观察所得写一写吧!

2、把有关描写云的词语、句子、段落摘抄在笔记本上。

五、指导书写

1、学生完成作业。

篇13:小学语文《火烧云》优秀教学设计

一、课前预习时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在学习《火烧云》一课前, 为了使学生更好更快地了解课文内容, 让学生运用多媒体网络搜索《火烧云》的写作背景及作者的个人简历等, 使学生对课文的写作背景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这对学生尽快了解课文内容是有很大帮助的, 这也是预习课文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教学前可以让学生从互联网上搜寻与课文教学有关的参考资料, 有关火烧云的文字与图片资料, 使学生整体感知课文意境, 体验课文内容的情感。同时思考教师课前给出的阅读指导思考题, 引导学生上网搜索相关资料, 提倡阅读中质疑。学生通过自由和独立的网络阅读, 信息检索、筛选, 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获得知识构建。这样, 通过运用信息技术使学生无论是对作者本人, 还是对课文的内容都会在总体上有个大致了解, 为进一步学习课文做了良好的铺垫。

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时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现代教育技术可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使学生充分获得丰富生动的感性认识, 有利于化难为易, 克服思维障碍, 突出重点, 突破难点。如教学《火烧云》一课时, 笔者了解到小学生平时很少有机会观察到火烧云, 有时即使有机会观察, 看得也不是十分地仔细, 也没有特别留意观察火烧云的颜色、形状的变化, 因此, 学生的思维就受到了局限。对火烧云颜色和形状变化似懂非懂, 很难想象, 难以理解。上课时, 先通过动画演示课文中描写的几种不同形、色的火烧云, 通过播放事先制作好的多媒体课件, 使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过程直观形象的在屏幕上显示, 学生很直观清楚地看到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 弥补了课下观察火烧云颜色和形状变化的不足, 逼真的画面使学生真切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美丽和作者观察描绘的细腻, 从而降低了理解的难度, 突破了教学的难点。

三、培养学生想象力时运用信息技术

现代信息技术其直观、生动、逼真的画面, 悦耳动听的声音为学生提供最佳的视听效果, 使学生综合运用各种感官去领悟教学内容, 增强教学内容的感染力, 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视听感官系统, 让学生始终在愉悦中阅读、欣赏、质疑课文, 全身心投入到探索和解决问题的境界中, 使学生的学习变得轻松愉快自如, 从而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 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想象力得以培养。如教学火烧云的颜色变化这一段时, 有一句“还有些说也说不出, 见也没见过的颜色。”对此, 利用信息技术播放课件让学生“见一见, 说一说”。五彩斑斓的云朵, 瞬息万变的天空清晰地展示在同学们眼前, 激发了学生丰富的想象。让学生闭上眼, 静静地欣赏课文朗读的录音, 学生从甜美的朗读录音中受感染, 在感受火烧云颜色鲜艳奇异变化之快的同时, 放飞了想象, 每个学生的脑海中都浮现出色彩斑斓的火烧云图, 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 还丰富了学生描写色彩的词汇, 为他们说话写话奠定了基础。现代信息技术使无声的文字变成了有声的语言, 从而引起了学生情感的共鸣, 弥补了教师用语言描述抽象事物不够直观的不足, 强化了学生的形象思维。

四、加强朗读训练时巧用信息技术

运用信息技术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和听力是非常方便, 也是非常有效的。如用现成的语文教学光盘或课文朗读磁带强化学生的模仿朗读。这类教学软件声音纯正, 能够唤起学生练习朗读的兴趣, 使学生进入课文描述的境界, 对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体悟作者的感情与作者产生共鸣是很有帮助的。教学《火烧云》这篇课文时,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再现课文场景, 播放课文的配乐录音, 使学生在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 重点进行朗读训练, 让学生在朗读中赏析描写火烧云美丽景象的重点词句, 体会课文描写的意境美。学生欣赏火烧云千姿百态的形状美, 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品读课文优美的句子, 有感情地朗读, 使学生明白这既是描写火烧云颜色、形状变化之美, 又是表达作者对美丽景色的热爱之情。通过反复朗读, 使学生的心情与作者的心情相融合, 较好地帮助学生理解了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以此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篇14:《火烧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赞美火烧云的心情。

3.理解课文中重点词语、句子的意思,感受大自然的神奇,进而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并培养学生留心观察身边事物的习惯。

4.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合作探究法、以读代讲法等。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课文3至7自然段。

2.理解课文中重点词句,积累表示颜色和形状变化特点的词语。

3.通过学生的评赏,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感悟能力。

教学难点:

1.了解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有哪些变化,体会作者的心情。

2.学习作者仔细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材分析:

《火烧云》是S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描绘了晚饭过后夕阳西下时,天空中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全文用词准确,描写生动逼真,想象丰富,表现了人们对生活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本课教学要求教师能引导学生挖掘文中的美,通过品读赏美,使学生感到大自然的美,感到语文的美给自己带来的快乐,进而将这种快乐内化为乐学语文的动力。

教学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尽可能地体现既让学生自主地感悟描绘火烧云奇妙的生动、形象的语言,又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在学生注重对语言文字的品味、积累和运用的同时,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和观察事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温故导新

1.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说说你有哪些收获?

2.今天的学习,你又想知道些什么呢?

[评析:关注学生的认知基础,引导复习,为新课教学作好铺垫。启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为有效地进行探究教学做好准备。]

二、创设情景,激发情感

1.激情导入:夕阳、明月、火烧云……是美丽的。曾经有多少位作家、诗人用最美的语言描绘过它们。火烧云这一景象使多少人陶醉过。现代女作家萧红阿姨用最生动、最优美的语言,描绘了夕阳西下霞光的美丽,它照到大地上,使地上的人和物的颜色发生了变化,现在我们再次来体会一下霞光的美丽。(课件出示霞光图,感受霞光的美。)

2.看完图片,请同学们说说有什么感受?

[评析:以课件导入,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欣赏美丽的霞光变化万千的同时,尽情地表达自己的心情,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学生看得认真,听得专心,很快便进入课文情境,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情感基调。]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受

1.整体感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看看通过你的预习和朗读,你读懂了什么?)

2.学生汇报,老师随机板书。

[评析: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往往是多元的,这样尊重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独特体验,重视了他们多样的阅读趣味。]

四、学中感悟,积累运用

(一)学习“火烧云的颜色变化”(第3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三至六自然段,边读边思考。(学生自由朗读)

2.火烧云颜色变化特别快。你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请学生圈画出词语,并评读,感受火烧云颜色变化之快。

3.火烧云的颜色变化不仅快,而且还怎么样呢?

4.都有哪些颜色?让学生找出相关词语。这些颜色多漂亮啊!(课件展示火烧云颜色变化的录像。)

[评析:运用多媒体课件,将学生带入美好的情境,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这样就成功地营造了一种乐学的氛围。]

5.除了这些颜色,天空中还有很多颜色,试想一想,还会有哪些颜色呢?(先同桌交流,然后用开火车的形式说一说。)

6.天空中这么多的颜色交织在一起,那是多美的呀!能不能用恰当的词语概括出火烧云颜色变化之多呢?

[评析:让学生合作、探究学习,在充分把握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拓展延伸课文内容,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

7.读读这段话,比一比谁能读出火烧云颜色变化快而多的感觉,还读出对火烧云的赞美之情?(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读后评议。)

[评析:加强读,读中悟,悟中读,品读结合,读议结合,让学生的情感通过反复的感情朗读达到一种人与文的共鸣。]

(二)学习“火烧云的形状变化”(第4、5、6自然段)

1.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①在第4-6自然段中,你喜欢哪一段呢?选择一个自己最感兴趣的自然段,有重点地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一读,想一想,看看你能从中读懂什么?(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自然段进行探究,同桌交流学习体会。)

②.课件出示学习要求。

2.自主探究,汇报交流。

3.你们知道吗?作者在描写马的样子时,描绘得真是精彩,一起来欣赏。(课件出示)

①马是跪着的,像等人骑上它的背,它才站起来似的。

②马是跪着的。(读一读这两句话,比较它们有什么不同?学生自由读)

[评析:先扶后放教学法,指导学生采用读中感悟、合作探究、自主创造的学习方式,来增强语言积累,提高语言能力,发展创新思维,体现了新课标中倡导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三)学习“火烧云下去了”(第7自然段)

1.齐读课文,体会人们当时的心情。

2.哪个词写出火烧云很快就下去了?

3.哪句写出看火烧云真实的感受?(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恍恍惚惚”等重点词语)

[评析:采用“以读代讲”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充分有效地读,学生在品词赏句过程中,提高了理解能力,也提高了鉴赏水平]

五、回归整体,激发情感

从课文中我们体会到了作者的喜悦心情,你也体会了这么美的火烧云,能不能用自己的话赞一赞火烧云呢?

[评析:此环节,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给学生以情感表达的机会,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赞美火烧云。这样学生既对学习内容进行了深入的理解,又提高了语文学习能力,同时学得轻松、主动、愉快,体现了主动学习的快乐。]

六、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总结课文。

2.你想对火烧云有更深入的了解吗?老师向你们推介《变幻的天空》一书,也可上网站搜集资料。

[评析:总结全文,使学生学到的知识得以巩固,再将课内延伸到课外,拓展学生思维,开阔视野。]

七、布置作业,自主选择

1.把你认为写得很美的句子抄写下来。

2.以“烟花”或“云彩”为内容,任选一项,观察它的颜色和形状的变化,按照“出现、样子、变化、消失”这一顺序写一段话。

[评析:把选择作业的自主权交给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学习课文的同时,能学到课堂以外的知识,掌握运用知识的方法,拓展学生学习语文的时间和空间。]

八、板书设计

7.火烧云

火烧云颜色形状多、变化快=>美

[评析:板书设计简单易懂,能体现文章的主要内容,让学生一目了然。]

篇15:课文《火烧云》优秀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想】

学习第一部分时,要想象霞光映照下人及动物的色彩,体会作者的心情,读出惊喜的语气。学习第二部分时,要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在头脑中出现课文描写的各种各样的颜色、形状及变化情况。此外,还应引导学生想想课文中没有写出的其它颜色和形状。这样,才能使学生体会到火烧云的多姿多彩、变化迅速的特点。朗读时才能通过语调、语速的变化表现出这一特点。第三部分应略处理,注意读出对火烧云景色的留恋之情。

媒体使用是让学生通过图片感受火烧云的特点(颜色多、变化快),启发学生仿写。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⑴ 学会本课5个生字及9个词语。

⑵ 了解课文内容。

2、能力目标:

⑴ 边读边想像火烧云变化的情境,体会作者的心情,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⑵ 积累描写颜色的词语。从4~7自然段中选择两段背诵下来。

3、情感目标:

体会火烧云现象给人们带来的快乐,从而更加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

【教学重难点】

边读边想像,理解课文内容。课文第三至七自然段。

【教学媒体】

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火烧云》一课。

1、火烧云是什么意思?它的同义词有哪些?

(火烧云:日出或日落时天空中出现的彩色云霞。)

(朝霞、晚霞、彩霞。)

2、浏览课文,从课文中找出一句话来说一说。

(“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通通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 )

3、读读这句话,体会一下哪个词用得特别好,为什么?

4、师:(出示课件 图片)一个“烧”字既突出了火烧云上来时天空的颜色,像火一样红;又如同熊熊燃烧的烈火一样有气势,给人一种动态变化的感受。

5、那么这篇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记叙的?

(板书:出现──变化──消失)

二、新授课

1、学习第一部分:

⑴ 自由读第一段,思考:

火烧云上来时,地面的景物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⑵ 课件出示文字:

指名回答,想象当时的情景。

⑶ 课件出示图:

他们的颜色为什么不同呢?

(人、物原本的颜色不同。)

小结:

从这人和物颜色的变化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火烧云很美,人们对火烧云的喜爱之情、火烧云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⑷ 请你把人们对火烧云的喜爱之情读出来。

自由读。

师:火烧云不仅美,变化也极多。

2、学习第二部分:

⑴ 浏览课文,说一说作者从哪几方面描写了火烧云的变化。画出这一段的总起句。

⑵ 指名回答。

(板书:颜色、形状)

⑶ 读第四自然段,谈谈火烧云颜色变化有什么特点?你从哪体会到的?

(板书:颜色变化多、变化快)

(7个表示颜色的词及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体会变化多、“一会儿”体会到变化快。)

⑷ 课件出示词语:

读出表示颜色的词,体会一下词的形式。

(红彤彤:ABB;半灰半百合:半……半……;葡萄灰:水果或蔬菜+其颜色。)

⑸ 想象火烧云还有哪些颜色的变化?仿照书上词的表现形式说一说,用上“一会儿……”。

(蓝盈盈、黄橙橙、半红半黑、半粉半蓝、草绿、桔黄、)

⑹ 天空中这么多的颜色交织在一起,你的感受怎样?

(那是多美的呀!)

能不能用一个词语概括出火烧云颜色多呢?课文为什么没有用这个词?

(表现不出变化多和快。)

⑺ 让我们通过读来表现这美丽的火烧云吧!

⑻ 自由读,指名读,其他同学看课件,欣赏一下五彩缤纷的火烧云。

⑼ 在作者眼里,火烧云的形状像什么?

(马、狗、狮子)

① 读第五自然段,说说你知道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

(板书:变化多、变化快)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火烧云变化快?

(过了两三秒钟)

② 你喜欢哪句话?为什么?

③ 让我们通过读把火烧云的形状变化多而快表现出来:

自由读、指名读、评读。

④ 作者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先写出现什么及其样子,再写变化的情况, 最后写消失。)

⑤ 自由读第六七自然段,说说你知道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从哪体会出火烧云的形状变化多而快?

(忽然、接着、一转眼就变了)

⑥ 这三段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之处?

(按事物发展变化的顺序写,把变化的过程分成三步:先写出现什么及其样子,再写变化的情况, 最后写消失。)

⑦ 选择自己喜欢的一段试着背一背。

⑧ 出示课件:

请同学们边看图边背诵有关段落。

⑨ 火烧云形状的变化又多又快,谁能用一个词概括一下。

(变化莫测、变化无常、变化多端、千变万化、千姿百态、瞬息万变。)

⑩ 出示课件:

让我们欣赏一下看图片,想象火烧云的形状象什么?

3、学习第三部分:

⑴ 读课文,理解“恍恍惚惚”什么意思?为什么“恍恍惚惚”呢?

(火烧云的颜色、形状变化多、变化快,看得时间长了。)

⑵ 最后两句写出了什么?

(火烧云是在迅速变化的过程中消失的,又表达了从们对火烧云的喜爱、留恋之情。)

⑶ 指导朗读:

读出对火烧云的留恋之情。

三、小结

作者是怎样向我们介绍火烧云的?你有什么感受?

四、作业

观察火烧云,仿照课文第五至七自然段的写法写一段话。

【板书设计】

出现

火烧云 颜色

变化 多、快

形状

上一篇:中国传统文化剪纸资料下一篇:工具、工装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