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川小学两免一补实施方案

2024-04-24

道川小学两免一补实施方案(精选12篇)

篇1:道川小学两免一补实施方案

道川中心小学

“一补”工作实施方案

实施“一补”,是党和国家对农村贫困家庭学生就学的巨大关怀和帮助,也是国家推进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大举措。为了确保我校“一补”工作实事求是科学合理的实施,特制定本方案。

一、做好 “一补” 国家政策宣传工作

学校非常重视“一补”的宣传工作,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制定切实可行的宣传报道计划,对“一补”政策进行了广泛的宣传,且注重实效,落到实处,使社会各界能理解支持此项工作,切实把党和政府的关怀落实到受资助的学生身上。

二、享受“一补”补助对象的认定

享受“一补”生活费补助的学生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1、持有农村特困户家庭的学生;

2、因天灾人祸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家庭的学生;

3、父母重大疾病丧失劳动能力的学生;4丧父、丧母或父母离异造成经济困难的贫困家庭学生;

5、对革命烈士子女;

6、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少年儿童;

7、其他特殊原因造成特别困难的学生。严禁将有稳定收入、非贫困家庭的家庭子女列为补助对象,更不能轮流坐庄。

三、“一补”工作实施程序

1、组织希望获得资助的学生书写农村义务教育“一补”申请书。申请书内容主要包括:学生基本情况、学生家庭基本情况、申请资助项目及申请理由。然后再填写“一补”申请表。

2、学生本人向所在学校提供相关证件或所在行政辖区村委会(居委会)开具的证明。

3、成立由学生家庭所在村委会成员代表、学生家长代表和教师代表等参加的评审小组,按照政策规定和相关办法进行评审,初步确定资助名单。评审必须有详细的记录,评审小组成员必须在评审结果上签名。

4、学校将评审结果在校内及学生家庭所在村民小组分别进行公示,公示期为7天,公示内容必须注明学生家长姓名、学生家庭所在村民小组,公示内容尽可能避免涉及学生家庭的隐私。

5、公示无异议后,学校组织受助学生填写《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享受生活费补助学生登记表》,建立资助学生档案,并将受助学生名单及评审公示情况逐级上报。

四、“一补”资金发放工作

1、学校将补助资金一次发放到学生个人,受助学生或家长在发放花名册上签字,学校将花名册一式二份上报中心学校。

2、学校将“一补”工作的各种资料汇总存档。

附 “一补”工作领导小组

长:崔小红 副组长:李庆华 专

干:张 明

成员:代丽远、张 明、程秋艳、郭宗彩、邵辛华、于晓娜、张小双、刘华伟

篇2:道川小学两免一补实施方案

实施“两免一补”,是党和国家对农村贫困家庭学生就学的巨大关怀和帮助,也是国家推进贫困地区普及义务教育的重大举措。为了确保我学区“两免一补”工作实事求是科学合理的实施,根据张掖市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两免一补”工作会议精神,特制定本方案。

一、认真做好国家“两免一补”政策宣传工作

各校要高度重视“两免一补”的宣传工作,充分认识做好“两免一补”宣传报道工作的重要性,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制定切实可行的宣传报道计划,对“两免一补”政策进行广泛宣传,宣传工作要贯穿“两免一补”工作全过程,注重实效,落到实处,使社会各界能够全面了解这项政策,切实把党和政府的关怀落实到受资助的学生身上。

各校要采取不同形式,广泛宣传“两免一补”政策。利用学生主题班会、家长会、黑板报、宣传广栏、校园广播、张贴标语、宣传画等形式,提高宣传效果,大张旗鼓地宣传党的这一惠民政策,真正作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对在“两免一补”工作中涌现的好人好事要及时宣传报道。学区将组织对各校“两免一补”宣传工作进行检查,以使“两免一补”工作成效更显著。

二、严格执行操作办法

(一)资助对象

“两免一补”资助对象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校不得再向受助学生收取任何教科书、教辅材料费

用,违者按乱收费处理。严格按“一费制”标准免除杂费和课本费,不得再以任何名目向学生收取其他费用。

(二)操作办法

1、资助对象的确定原则

农村“两免一补”资助对象按照扶贫工作确定的贫困标准界定,将以下几种类型优先作为资助对象:

1、持有农村特困户救助证的贫困家庭学生;

2、因天灾人祸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家庭的学生;

3、父母重大疾病丧失劳动能力的学生;4丧父、丧母或父母离异造成经济困难的贫困家庭学生;

5、对革命烈士子女;

6、农村独生子女或二女结扎户子女;

7、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少年儿童;

8、其他特殊原因造成特别困难的学生。严禁将非农业户口家庭、财政供养人员家庭的子女列为资助对象;严禁将有稳定收入、非贫困家庭的家庭子女列为资助对象,更不能轮流坐庄。

2、“两免一补”资助对象确定程序

①通过有效途径公布资助信息,包括资助政策、资助数额、资助程序等。

②组织希望获得资助的学生书写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申请书。申请书内容主要包括:学生基本情况、学生家庭基本情况、申请资助项目及申请理由。然后再填写“两免一补”申请表。③成立由学生家庭所在村委会成员代表、学生家长代表和教师代表等参加的评审小组,按照政策规定和相关办法进行评审,初步确定资助名单。评审必须有详细的记录,评审小组成员必须在评审结果上签名。

④学校将评审结果在校内及学生家庭所在村民小组分别进行公示,公示期不得少于7天,公示内容必须注明学生家长姓名、学生家庭所在村民小组,公示内容尽可能避免涉及学生家庭的隐私,公示有异议的,必须进行再次评议,再次公示,再次公示期不得少于3天。

⑤公示无异议后,学校组织受助学生填写《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学生登记表》,建立资助学生档案,并将受助学生名单及评审公示情况上报学区以逐级上报。

3、发放程序

篇3:道川小学两免一补实施方案

云南省下发通知,决定从2017年春季学期开始,统一城乡义务教育学生“两免一补”政策。

云南明确,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免费教科书补助标准为:小学每生每年90元、初中每生每年180元。城乡义务教育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标准为:普通小学每生每年600元、普通初中每生每年800元。对寄宿制学校按照寄宿生年生均200元标准增加公用经费,农村地区不足100人的学校按照100人核定公用经费。特殊教育学校和随班就读残疾学生按照每生每年6000元标准补助公用经费。

云南规定,寄宿生生活补助范围实现全覆盖,补助标准按照小学每生每年1000元、初中每生每年1250元补助。对迪庆州藏区学生,按照高原农牧民子女补助标准进行补助;8个人口较少民族所有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在落实好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政策的基础上,再按照每生每年250元的标准给予补助。生活费由中央、省和各州、市、县、区按照比例分担。

篇4:“两免一补”出新规等

从2005年春季学期开始,国家对592个国贫县的约1600万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贫困的中小学生,全部免费提供教科书,免收杂费,同时逐步对寄宿生补助生活费。免费教科书的补助标准由原来的每学期每人小学27.5元、初中50元、特教30元,提高到小学35元、初中70元、特教35元。

“两免一补”政策全部到位后,每年将给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的每个学生,平均减免书本费、杂费,小学生200元、初中生340元,加上逐步落实寄宿生生活补助费,小学生将达到400元、初中生达到540元。(北京 李伟)

我国加大农村市场流通网络建设力度

商务部、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前不久启动“双促工程”。首先在批发环节,由中央财政投入6000万元配套资金,拉动地方和民间投资,用3年时间完成全国2000个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升级改造,达到国家标准,以标准化促进规范化。在零售环节,由中央财政投入6000万元配套资金,鼓励社会投资,用3年时间完善城镇和农村零售市场的连锁经营,增强对农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的配送能力,扩大农产品销售规模,使通过超市销售的农产品占到农产品销售总额的25%,比现在的全国平均水平提高15个百分点以上,以连锁化促进标准化。

商务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在年内启动“万村千乡”工程,争取用3年时间,在全国每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农村地区分别建成超过1万家便利店,全国建成40多万家农村便利店,方便农民购物消费。(北京 厉光明)

新模式助推贵州农村远程教育

为使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发挥最大效益,贵州省采取地方与学校负责人相互兼职方式,即农村中小学校长兼任乡镇党委委员或村党支部副书记(乡镇长或村长助理),协助乡村抓好农村党员干部的学习教育培训;乡镇党委书记或村党支部书记担任校外辅导员,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召开协调例会,为远程教育的有序开展提供组织保证。普遍采取“5+2”学习方式,即周一至周五为师生教学时间,周六、周日及寒暑假为农村党员干部群众学习培训时间。(贵州 肖克)

“村情发言人”现身祁阳

湖南省永州市祁阳县前不久在全县所有行政村推行“村情发言人”制度,保证广大村民享有知情权和决策权。

篇5:两免一补实施方案

贫困生“两免一补”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全部免除学杂费、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生活费(以下简称“两免一补”)政策,根据省、市、县有关工作精神,阳光操作党和国家的惠民政策,将好事落到实处,真正解决家庭贫困学生上学问题,减轻农民负担,客观公正的落实贫困生救助资金的合理发放,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我校“两免一补”实施方案。

一、成立“两免一补”组织机构

在校长的领导下,由专人负责资助贫困生工作,并成立由学生家长和教师代表组成的评审小组,负责贫困生的申请和初审,研究拟定受资助学生名单和资助形式。

(一)领导小组:

组长:郭丘

副组长:孟样军

组员:韩样明苏国霞崔新华全体班主任

领导小组职责:

1、组织、管理、审查各小组的工作;

2、对此项工作进行上传下达。

3、负责对此项工作的解释。

4、对出现的矛盾进行调节和处理。

(二)贫困生资格审批小组:

组长:孟样军

组员:韩样明各班主任

资格审批小组职责:对调查小组上报的贫困生进行审批。

(三)宣传、调查小组:

组长:苏国霞

成员:崔新华各村责任教师

宣传、调查小组职责:

1、对两免一补的政策在学生、教师、村民中进行宣讲。

2、对班级上报的贫困生情况进行摸底调查。

3、对群众反映的意见进行深入调查,将结果呈报领导小组。

(四)资金发放与监管小组:

组长:郭丘

组员:苏国霞苏小军各班主任

资金发放与监管小组职责:

1、领取教育局下拨“两免一补”资金;

2、负责将资金存入帐户;

3、发放“两免一补”资金。

4、教育学生保管好补助资金,引导学生正确消费、正当消费,确保生活补助资金不挪作他用。

二、资助对象:全校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的住读学生。属财政供给的家庭子女不享受此项政策。

三、贫困生资格和优先享受生活补助条件。1.热爱祖国、热爱人民、遵守法律、社会公德和校规,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勤奋好学。

2.确因家庭经济困难而未入学、辍学或即将辍学的学生。

3.属于下列情况,品学兼优的学生优先资助:

⑴烈士子女、优抚家庭子女、残疾学生及少数民族学生。

⑵父母一方死亡,离异的单亲贫困家庭子女。

⑶经有关部门认定的农村低保或农村特困家庭子女,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家庭子女。

⑷因受灾、疾病等原因导致家庭不能维持基本生活的家庭子女等。

四、严格贫困生审批过程。

为了能让贫困生真正得到救助,制定如下审批过程。

1、以班级为单位,班主任负责,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了解;

2、班主任将贫困生情及名单上报领导小组,进行初审;

3、领导小组派调查小组入户调查、了解、核实,请村委会、村支部开具证明。

4、最后领导小组根据调查小组各方搜集的资料,决定贫困生受救济名单。

5、经确认的贫困生需填写《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寄宿生资助申请表》一式两份,上交县教育局一份,学校存档一份。

6、贫困生确定后,2日内公示,公示时间不得少于7天,公示地点在校务公开栏和各村委会。

7、经审核通过后,由学校通知受助学生填写《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金领取表》,并由学生及其监护人和班主任签字确认,领取资金。

8、将“两免一补”各种资料汇总存档。

五、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宣传发动。(11月10日前)

学校要充分利用召开会议、印发资料等多种途径,广泛宣传“两免一补”有关新形势、新政策,做到师生明白,人人皆知。同时,要深入调查,摸清底子,广泛听取班主任、学生、家长及有关方面意见,严格按照政策,制定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案。

第二阶段:组织实施。(11月11日—11月15日)

11月12日各学校根据“两免一补”工作流程通过有效途径公开资助信息,组织符合资助条件并希望获得资助学生填写申请表;11月13日学校按照政策规定进行评审,初步确定资助名单并公示,无异议后组织受助学生填写登记表,建立受助档案,并将受助学生名单公示;11月15日学校将受

助学生名单和评审公示(照片)等情况上报县教育局,等待教育局批复及下拨资金并将救助资金落实到学生。

第三阶段:总结验收。(12月1日—12月10日)

学校要认真总结,查找不足,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写出总结报告。并组织人员对各班秋季“两免一补”工作进行抽查验收。

六、有关要求

1、学校一要坚持“三个必须”,即政策宣传必须广泛深入,做到家喻户晓;评审小组必须建立健全,做到组成人员齐全、评审民主公正;资助名单必须在学校和学生家庭所在村委同时公示,做到公开透明。二要做到“四个到位”,即领导组织到位,资金落实到位,督导检查到位,信访处理到位。三要达到“一个确保”,即确保把“两免一补”工作办成“阳光工程”,把党和政府的关怀真正落实到学生。

2、学校要加强“两免一补”政策宣传和对政策落实情况的检查。及时编发信息简报,总结好的经验和做法,做到上下信息畅通,推动整体工作平稳进展;及时纠正工作中的偏差,确保政策落实到位。

3、学校要严格按照省教育厅关于普通中小学教学用书目录的有关规定,配齐学生免费教科书,不得擅自增减规定目录又外的教科书及教辅用书。

篇6:两免一补发放实施方案

2015年春季贫困寄宿学生生活补助发放实施方案

为了做好2015年春季贫困寄宿学生生活补助发放工作,根据我校工作实际,经学校班子成员研究决定,特制定发放工作实施方案如下:

一、成立组织: 组

长:刘宝富 副组长:岳

张永东

成员:张玉萍、高艳珍、张

莹、于海峰、刘

杰、张雪松、高艳华、王

民、吴海杰、孙金梅。

二、评定程序:

严格按照《赤峰市松山区农村牧区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费实施方案》文件精神,采取公开、公平、公正、透明的原则,做好贫困家庭寄宿生的评选工作。、由学生本人提出申请,并出具家庭所在地村委会有关家庭经济情况的证明材料(学校统一印制表样)。、各班级组成以班主任为组长,任课教师、住宿学生代表组成的班级评议组,对申请受助学生在校期间(至少一个学期)及上一学的实际生活状况进行评议。、学校评审领导小组根据教育局分配受助学生名额,结合调查和评议情况进行综合审议,确定受助学生名单。、学校将受助学生名单在校内进行张榜公示,公示期为7天,接受学生、家长、社会监督。公示无异议报学区中心校审批。

三、发放程序。受助学生名单公示无异议后,学校将补助资金一次性打入受助学生饭卡。

四、工作要求:、有以下情形的必须在受助学生名单之列:留守儿童、双女户、单亲家庭、家庭成员中有重病的、孩子本身有特殊疾病的、家庭确实困难的;本学期新转入或新住宿的学生、开学初没住后来住宿的和开学初住宿后来不住宿的不在享受范围之内、规范评定和发放程序。坚决杜绝班主任借发放补助资金名义向家长吃、拿、卡、要,一经发现将严肃处理该班班主任。

关家营满族小学 2015年7月1日

关家营满族小学

2014年秋季贫困寄宿学生生活补助发放工作领导小组

长 刘宝富 副组长 岳

张永东

成员 张玉萍、高艳珍 张

莹、于海峰 刘

杰、张雪松 高艳华、王

篇7:道川小学两免一补实施方案

为加大对家庭经济困难考生的帮扶力度,沈阳市决定,20对全市应届高考和中考特困考生实行“两免一补”政策,即免收报名考试费、电子摄像费、发放营养补助费,不让特困考生因为家庭困难等实际问题而影响考试。

“两免一补”标准为,应届高考特困考生免收报名考试费120元、电子摄像费12元,发放营养补助费50元,每人合计182元。应届中考特困考生免收报名考试费60元、电子摄像费12元,发放营养补助费50元,每人合计122元。上述减免及补助资金预计约70万元,资金由沈阳市财政据实核拨。

考生在进行考试报名缴费时,持居民身份证和有效证件,其中城镇特困考生持民政部门核发的《沈阳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领取证》及其复印件,农村特困考生持民政部门核发的《沈阳市农村特困户救济证》及其复印件;填写特困考生情况登记表,经学校初审,报名所在的区、县(市)招考办审核确认后,现场免收报名考试费和电子摄像费,营养补助费在考生领取准考证时进行发。(记者 吴世勇)

篇8:道川小学两免一补实施方案

一、问题的提出

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是我国政府从2003年开始对中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就学实施的一项资助政策, 中央财政负责提供免费教科书, 地方财政负责免杂费和补助寄宿生生活费。在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实施“两免一补”政策对尽快实现我国义务教育的普及, 解决贫困家庭中小学生上不起学的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是农村反贫困的一项重要举措。四川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大省, 有14个世居少数民族, 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唯一的羌族聚居区和第二大藏族聚居区, 其中有少数民族人口429万, 民族自治地方占全省总面积的62.9%。由于历史、文化、自然等多种原因, 四川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 农村贫困问题突出。截止2009年底, 四川省有民族自治地方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20个, 占四川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的55.6%。四川民族地区贫困人口约135万人, 占全省农村贫困人口的30%。近年来国家为加快西部民族地区反贫困的步伐, 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 其中“两免一补”政策是一项重要的举措。这项政策实施6年多来对民族地区贫困农户反贫困起到了哪些作用, 具体在哪些方面对贫困农户产生了影响, 影响程度如何及怎样使政策更加完善, 为此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

二、“两免一补”政策实施对四川民族地区贫困农户反贫困的影响评价

(一) 贫困农户家长教育观念增强

家长的教育观念大概包括两方面:一是与家长培养子女的目标和终极目的有关, 包括人才观 (家长对什么是人才以及希望子女成为什么样的人才的看法) 和生育观 (家长培养教育子女的动机) ;二是与亲子关系和教养方式的选择有关, 包括儿童观 (对儿童及其发展的认识) 和教子观 (对教育子女内容和方式的看法) 。家长的教育观念指导和约束着他们的教养态度和行为, 并通过教养态度和行为影响着子女的个性发展。同时, 家长的教养观念自身也受到社会文化、家长自身的经历、家长的文化水平及其所学的文化知识的影响。尤其是社会文化, 它直接影响家长在教育上的价值取向, 并在其教养态度和行为上表现出来。

“两免一补”政策在四川民族地区实施后直接影响到贫困家庭家长的教育观念, 贫困家庭家长都愿意把自己的子女送到学校读书, 民族贫困地区适龄儿童享受到了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失学率降低、升学率提高。随着入学儿童的增多, 贫困家庭的整体文化程度得到提高, 进而提高了劳动力素质, 这样有利于提高劳动力的就业能力, 从而帮助贫困农户加快反贫困的步伐。 (见图1)

(二) 小学、初中学生入学人数显著增加

2005年四川省教育厅和省财政厅共同制定了本年度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学生的“两免一补”工作实施总体方案, “两免一补”总投入4.1亿元。在“两免一补”政策的驱动下, 四川省民族贫困策以后, 小学生每生减负约200元、初中生340左右元。按我国2004年公布的绝对贫困线农村人均年收入882元计算, 分别相当于农村绝对贫困人口人均收入的22.6%和38.5%;如果加上寄宿生生活地区的小学入学人数由2004年的122395人上升到2005年的153826人, 初中入学人数由56990人上升到78115人。

对比分析四川民族地区小学、初中、高中入学人数可知, 小学入学人数、初中入学人数显著增多, 但是高中入学人数增加并不明显, 因为高中阶段不是义务教育, 因此“两免一补”政策不覆盖高中阶段的教育, 家庭困难的子女在完成小学、初中教育后迫于经济压力一般难以继续升学。

(三) 贫困农户教育支出成本降低, 可支配收入增加

四川民族地区在实施“两免一补”政补助费, 这个比例还要提高, 这对贫困家庭带来了直接经济影响。具体而言, “两免一补”资金按标准落实到贫困家庭, 即直接承担了贫困家庭的教育支出, 减轻了农民负担。同时又减少了贫困家庭的总支出, 使其可支配收入增加, 这样就使得贫困家庭的低收入状况得以改善, 有机会将这些多出的资金投入到其它经济活动中, 增加收入, 提高生活水平。

(四) 绝对贫困人口减少, 贫困发生率降低

四川民族地区在消除绝对贫困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以凉山州为例, 2004年四川省凉山州绝对贫困人口54.2万人, 贫困发生率为14.6%, 经过5年的反贫困, 到2008年底, 四川省凉山州的绝对贫困人口下降到32.9万人, 贫困发生率下降为8.4%。

四川省凉山州在消除绝对贫困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跟国家的扶贫政策投入是密不可分的, 其中教育扶贫政策是最主要的部分。教育不仅能唤醒人们沉睡的需求意识, 而且随着人们接受教育程度的提高, 能使人们不断产生新的需求, 激发起对新的生活 (生活的水平、生活的质量、生活的方式等) 的追求。同时, 能提高人们对生活差距问题上的敏感度以及增强改变现状的决心, 从而内在地产生一种新的进取精神, 希望从根本上改变经济文化落后的现状。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属于教育扶贫政策的一部分, 因此它在减少四川民族地区绝对贫困人口与降低贫困发生率方面起到了和大作用。

(五) 劳动力转移人数增加, 贫困人口收入提高

教育是对人力资本的长效发展性投资, 它具有社会和私人的双重效益。有研究表明, 农户受教育程度与农户收入水平呈高度正相关关系。“两免一补”政策实施后, 提高了劳动者素质, 加快了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 进而促进了农民收入的提高。

如图2所示, 2008年阿坝州全州输出农村劳动力8.26万人, 实现劳务收入3.4亿元, 农村人均劳务收入435元。在全州输出农村劳动力中, 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占总输出人数的47%, 初中文化程度占总输出人数的26%, 小学文化程度占总输出人数的16%, 文盲半文盲占总输出人数的11%。分析可知, 劳动力受教育程度与劳动力转移数量成正比。“两免一补”政策的实施提高了民族地区农村人口的受教育程度, 提高了民族地区的劳动力素质, 促进了劳动力转移。民族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人数增多, 收入就会相应增加, 有利于加快民族地区反贫困进程。

随着四川民族地区劳动力受教育程度的增高, 人均全年总收入、工资性收入、外出务工收入都呈增长趋势, 即劳动力受教育程度与其收入成正比。从长远意义上讲, “两免一补”政策实施有助于提高四川民族地区整体劳动力受教育程度, 有助于增加民族地区贫困人口人均全年纯收入, 将对民族地区贫困农户反贫困起到很大作用。 (见图3)

三、结论和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一) “两免一补”政策实施对民族地区农村反贫困的作用正在逐渐地显现, 其中最为显著的表现在:一是减少了贫困家庭教育费用的支出, 可支配收入增加, 低收入状况有所改善。二是贫困家庭子女受教育的状况有所改善, 劳动者素质逐步提高。三是提高了贫困家庭劳动者从事本地非农产业和外出打工的就业能力, 增加了收入, 从而使贫困家庭生活条件得到改善和提高。

(二) 研究中发现, “两免一补”政策对民族贫困地区反贫困的积极正效应是显著的, 但是其政策的实施还不够完善, 影响了其效果的发挥, 如何进一步完善“两免一补”政策是需要探讨的问题。

一是对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所需配套资金主要由基层政府承担, 而村贫困人口比例高的地区, 贫困寄宿生的比例也较高。这也就意味着这些地区的基层财政应承担的生活补助也更多, 这一状况在四川民族大部分地区都不同程度的存在。这些国家贫困县大都自然条件恶劣, 又没有可利用资源, 生产条件差, 经济基础都非常薄弱, 要承担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所需专项资金压力很大。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应该多渠道筹措资金机制, 同时要加强资金的管理, 确保专款专用, 严禁挤占、截留、挪用。

二是“两免一补”政策实施中存在监督不力的情况。如有的学校出现受助名额与学习成绩挂钩, 甚至出现受助名额被当作礼物或人情赠送的现象。这些行为不但剥夺了本该受助学生的权利, 且在社会上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此外, 对未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及在“两免一补”政策落实中的违法违纪行为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也没有做出明确规定。因此应该建立以行政监督为主, 以社会监督及司法监督为辅的监督体系。

篇9:“两免一补”政策的执行情况调研

关键词 两免一补 政策 执行情况

中图分类号:G527 文献标识码:A

平南县为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和资源丰富的西部结合部,是大西南东向出海的最便捷通道,地理位置优越。全县的综合实力在广西较为突出,教育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目前,全县有高中8所,在校高中生11000多人;师范学校1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2所,在校生700多人;初中80所,在校学生70000多人;小学277所,在校学生148000多人;特教学校1所,在校学生40人;幼儿园67所,在园幼儿4000多人。全县公办学校教职工11123人。在“两免一补”政策实施后,该县“两基”不断取得了新成就,办学条件得到了改善,成为贵港市率先普及实验教学的一个县市。与此同时,民办教育也得到了健康发展,目前,全县有民办学校31所。

该县自从实行了“两免一补”政策以来,义务教育特别是农村地区的义务教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让更多的贫穷家庭的孩子享受到了国家政策的恩惠,使得他们上得起学, 能够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实施“两免一补”政策取得的成绩:

(1)学校提供了更好的环境。随着公用经费的逐年增加,大部分学校对原本破旧的宿舍楼、教学楼、食堂、校门与围墙等进行了翻修,有的学校还建了新楼房,配备了独立的实验教室。这些都得益于公用经费的增加,使学校能够更好地加强基础建设。

(2)民办学校的发展。据教育部的明文规定:在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政策的实施不分公立和私立学校。义务教育阶段内的所有学生都能享受到“两免一补”政策的惠泽。在平南县,私立学校发展得很好,有一所私立学校在贵港市甚至是整个广西都很有名。通过调研发现,这一切都离不开国家《民办教育法》的颁布,使得包括该校在内的所有民办学校都获得了与公办学校同等的“两免一补”政策,这当然更离不开学校的有效管理和所有教师员工的不断努力。最显著的成效是,家长们不再带着有色眼镜看待私立学校,提高了私立学校的政治地位,社会也逐步认可民办学校。

虽然该县实施“两免一补”政策后义务教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在调研中发现了不少问题:

(1)公用经费不足。大多数学校的公用经费基本上用于办公、水电费、维修、教师培训、校园绿化与美化等。公用经费用于以上支出后已所剩无几,并且每学期的公用经费发放不够及时与充足,使得学校的教学设备添置与更好地改善教学环境就难上加难,每个学校都会精打细算,把钱用在刀刃上。

(2)生活补助发放不及时。每个学校的生活补助都是严格按照国家政策,坚持公正公开原则发放的。但据老师们反映,补助的受惠面太小,除了极个别特别困难的,老师很难甄别家庭条件相当的贫困学生。更令老师们担心的是,得了补助的往往是那些家庭困难又不愿学习的。那些成绩特别好,家庭虽困难但又不是特别困难的往往又得不到。所以,生活补助起不到激励的作用。并且,发放不够及时的生活补助使得其失去了原有的补助意义。这些钱打到学生银行卡里后,有些学生就会拿钱去上网、吃饭、买衣服和鞋子,就不交伙食费,使学校很难正常地开展工作。

(3)优秀教师稀缺。该县大多数学校,外来教师较多,本地教师较少。教师资源短缺,有些科目的教师特别少,甚至出现断层。所以该县出现了一种特别的现象:请“停岗”教师前来任教。老师缺少和教学质量不高就导致了学生外流(向该县发达乡镇或县城或贵港市就读)。此外,学科分配不平衡,如音乐,美术、信息等科目无专业教师。因为教师待遇低,经济条件差,晋升空间小,难以实现自身价值等原因,年轻的大学毕业生不愿意去贫穷落后的地区“扎根”,而学校的大部分老师又逐步步入中老年,这就导致了十分严峻的学校教师断层现象。

(4)学生管理难度大。现在农村的绝大多数学生为寄宿生,父母常年在外打工,有些家里可能还会有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照料。因此,这些孩子很早熟,很有自己的想法,不会受别人太多的约束,也不会太听老师的话。因为缺少父母的关爱和社会的关注,年纪越大越难管教,这也加大了学校管理的难度。

(5)进一步加强对学生自尊和隐私的保护。现在的学生自尊心较强,爱面子,受不得半点委屈。生活补助的申请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有些家里特别穷的学生宁愿穷些也不愿意去申请,因为按照生活补助的申请程序,必须在班委会和班上进行讨论,最后还要进行公示。有些学生受不了同学们拿着自己的家境讨论来讨论去,觉得自己家里条件不好很丢人,也不愿意同学们知道自己家境不好,宁愿不得钱,自己也得硬撑着。这就需要学校在给这些贫困生经济补助的同时,要充分考虑保护他们的自尊和隐私。也不宜大张旗鼓地要求他们感恩,不要让他们背负太多压力。

(6)伙食费不足。大部分农村的学生读的都是寄宿学校,吃在学校住在学校,用学校的水电,住学校提供的带有厕所的宿舍,这些都可以从公用经费中解决。但是,伙食费学校真的免不了,也不属于免的范围。学校尽自己最大的可能提供给孩子们好点的伙食,又不得不把价格压到最低,以保证每个孩子都能吃饱吃好,但即使是这样,还是有学生交不起伙食费,即使生活补助发下来后填补还是有差额。而农村家庭的孩子较多,困难的家庭实在是供不起几个孩子同时读书,即使几个孩子都享受了生活补助也跟不上物价上涨的步伐。而生活补助又不能及时发放,也不会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有所上涨。所以,很多老师建议把伙食费也免了。这样既解决了学生的吃饭问题,也保障了学校的正常运转。

有问题就会有相应的解决策略,下面就调研中所发现的问题提出几点建议:

(1)改进生活补助的发放工作。补助既然用来解决贫困生的生活问题,如果发放太晚,没有及时补贴学生的伙食费,也就失去了其原本的意义。因此,必须加快生活补助金的发放速度,让每个受补助的学生尽早领到钱,切实解决其实际困难。其次,对于生活补助的发放,可采取等级发放的形式。因为在得补助的同学中,家庭条件有好有差,对那些特别贫困的学生可以多补些,那些条件相对而言好些的学生可以少补些。这样会更加注重对特困生的资助,对贫困学生更有激励作用。另外,可以考虑把生活补助打在学生的饭卡上:既然是对贫困生的生活补助,就得切实解决学生的生活难题。避免出现在学校吃了一学期的饭,但伙食费只交了一半,甚至分文未交的现象。老师催促多了,不仅使学生自尊心受到损伤,甚至还会导致有些学生萌发退学的念头。

篇10:2014年秋季两免一补实施方案

为了贯彻落实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经乡教育、财政部门研究,现制定2014年秋季实施方案。

一、全乡2014年秋季“两免一补”基本政策(如果有新政策出台,另行通知,以新政策为准执行)

1、全县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农村中小学学生(含民办学校)学杂费,财政对学校资助标准为:小学生每人280元/期、初中生每人380元/期,另调增生均公用经费30元/生,专项用于冬季取暖;对学生人数在100人以下的边缘山区学校和教学分点视情况适当予以额外补贴。调增2013年义务教育阶段生均公用经费60元/人,按照学校的实际学生人数算账,随着预拨春期经费时一并拨付。

2、全部免费提供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教科书。

3、继续对贫困寄宿生发放补助,生活费补助标准为:在校期间的补助标准是小学生补助4元/天,初中生补助5元/天,全年学生在校时间按照250天计算,年生均补助标准达到小学1000元、初中1250元。

4、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意见》(国办发【2011】54号文件)精神,我县做为试点县之一,继续对全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城关镇除外)实施营养改善计划,标准为每生每天3元,全年按照200天计算,具体实施办法按照2013-2014学年南召县学生营养改善实施方案执行。

二、操作办法:

(一)、资助人数的确定

各中小学校要根据基本政策,测算确定“两免”和“一补”资助学生人数,要根据确定资助人数,落实到人,确保所有符合“两免”和“一补”条件的学生都能享受到资助。各校确定资助人数要事实求是,不虚报也不漏报,对享受“一补”的贫困生要认真评定,不搞平均分配。

(二)资助对象的确定程序

第一、学校通过有效途径公布资助信息,包括资助政策、资助程序等。

第二、学校组织符合资助条件希望资助的学生填写“一补”个人申请书。申请内容主要包括:学生基本情况、学生家庭基本情况、申请资助项目及申请理由。

第三、学校负责成立学生家庭所在村委会成员代表、学生家长和教师代表等参加的评定小组,按照政策规定和具体办法进行评审,初步确定资助名单。学生来自较多村组的学校,可以成立若干个评审小组。

第四、学校将评审结果在校内明显位置及学生家长所在村民小组人口较集中的地方分别进行公示,公示期不少于7天。

第五、公示无异议后,学校组织受助学生填写《2014年春期“两免一补”学生登记表》,建立学生档案,并将受助学生名单及评审情况及公示地点一式两份上报乡级教育、财政部门。

(三)发放程序

按照“课前到书”的要求,所有教科书由学校统一发放。受助学生确定后,学校直接免收受助学生的教科书费和杂费,并在其教科书扉页上加盖“本书由国家免费提供”印章。由学校向受助学生开具《免收杂费证明》。学生或家长在发放花名册上签字(不准代签),学校将花名册一式三份报乡级教育财政部门备案。

三、实施步骤

2014年我校秋季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工作分为三个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宣传发动、制定方案(9月20日—

10、7日)。各有关部门要充分利用宣传载体,广泛宣传义务教育“两免一补“的政策和意义,做到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第二阶段,组织实施(10月15日—10月20日)。各学校按照操作方案和规定程序确定资助对象,由学校负责成立由村委会成员代表参加的评审小组,按照有关政策和具体办法进行评审,初步确定资助名单,并在校内及学生家庭所在村、组范围内进行公示,公示期不少于7天。公示时要公布乡财政、教育部门举报电话,积极查处有关问题。公布无异议后,学校组织受助学生填写《2014年春期“两免一补“登记表》,将受助学生及评审公示情况上报乡教育、财政部门审核确定。

乡教育、财政部门审核同意后,将各学校受助学生名单通知学校。将“一补“资金于4月22日前落实到受助学生。乡政府在此期间将派出督导检查组明察暗访,确保政策执行到位。

第三阶段,总结验收阶段(4月24—4月30日)。各中小学校要认真总结本期工作,查找不足,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写出2014年春期“两免一补”工作总结及填写《2014年秋季“两免一补”情况表》,报送乡“两免一补”办公室。

四、提高认识,明确责任

全乡各中小学校要高度重视“两免一补“工作,充分认识此项工作是一项惠及千家万户的民心工程,德政之举,要成立好相应的领导机构,切实加强领导,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好。另外,营养餐改善计划是一项新生事物,需要各学校全力配合,要精心组织,加强领导,把食品安全放在首位,按照南召县营养餐改善计划办公室规定的程序做好各项协调配合工作。

实行责任追究制度,“两免一补”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各校要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各司其职,确保“两免一补”工作顺利实施,对不按规定程序乱收费造成不良影响的,要追究有关人员责任,并按规定严肃处理。

南召县石门乡“两免一补”办公室

附件一:

南召县贫困寄宿生界定标准

二0一四年二月二十七日

我县“一补”的贫困寄宿生界定标准是根据市政府实施方案,结合南召县实际,按照扶贫工作确定的贫困标准制定。请各乡镇根据本地本校实际参照执行。特困家庭是指每年人均收入低于637元的家庭,年人均收入高于637元,低于882元的家庭属于贫困家庭。这两种家庭的学生属于享受“一补”的资助对象。

一、优先资助对象

(一)持有农村特困户救助证或者享受城市低保家庭的贫困学生;

(二)因突发事件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导致家庭贫困的学生;

(三)父母因重大疾病丧失劳动能力家庭的贫困生;

(四)父母离异或丧父、丧母等原因造成经济困难的贫困学生;

(五)接受特殊教育的学生;

(六)其他特殊原因造成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

二、同等条件下优先照顾对象

(一)革命烈士子女;

(二)独生子女

(三)少数民族家庭子女;

(四)艾滋病患者子女

(五)家庭有子女在高等学校就读的贫困家庭子女。

三、原则上不予资助对象:

(一)近几年内新建楼房或购买大型机械、摩托车、冰箱、冰柜等高档家电的子女;

(二)村委会成员家庭的子女;

(三)商业经营、农副产品加工、交通运输等专业户家庭的子女;

附件二:

南召县石门乡“两免一补”办公室

二0一四年二月二十七日

(四)种植、养殖专业户家庭的子女。

四、不予资助对象

财政供养人员家庭子女不能纳入资助对象。

石门乡“两免一补“领导小组名单

组 长:李志勇(政府乡长)

副组长:徐冬梅(政府副乡长)

成 员:邢明成(乡财政所所长)*** 周振权(中心学校校长)***

附件三: 朱延州(中心学校副校长)李 华(民政所所长)曾祥军(中心学校会计)

石门乡“两免一补”监督小组名单

组 长:刘胜库(乡纪检书记)*** 成 员:王有安(县人大代表)

篇11:道川小学两免一补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闽政„2004‟22号)和•中共龙岩市委 龙岩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教育工作的决定‣(岩委发„2005‟6号)精神,根据•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财政厅、教育厅关于福建省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实施“两免一补”有关工作意见的通知‣(闽政办„2005‟110号)和•龙岩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国务院批转教育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实施意见‡的意见‣(龙政综„2005‟131号)的规定和要求,制定本实施办法。

一、“两免一补”项目

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学生免费项目为:杂费和教科书;补助项目为:寄宿生的生活费。

二、享受“两免一补”的对象

1.所有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就读的盲、聋哑、弱智三类残疾学生(含随班就读)。

2.接受九年制义务教育、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农村贫困家庭学生:

⑴ 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家庭的子女(含其监护的未成年人);

⑵ 依法由社会福利机构监护的未成年人; ⑶ 革命烈士子女。

三、“两免一补”实施时间

从2005年秋季学期开始,全市实行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对象免费发放教科书、免除杂费,并逐步对其中的寄宿生补助生活费(在2007年底前落实)。

四、“两免一补”实施标准

免费教科书标准由省制定,2005~2006学免费教科书补助标准为:每学年每人小学90元、初中160元、特教100元。

免除杂费标准为当地现行“一费制”杂费收费标准。寄宿生生活费的补助标准暂定为:小学生每天补助1.0元、初中生每天补助1.5元、特教学生每天补助2.0元,按寄宿生在校期间的天数计算。

五、“两免一补”资金来源与管理

1.“两免一补”助学资金由省、市、县三级财政共同负担。省级财政设立专项资金,承担免费发放教科书的经费;设区市和县(市、区)财政承担免除杂费和补助寄宿生生活费的资金,其中设区市财政分担20%、县(市、区)财政承担80%。

2.设区市和县(市、区)教育局设立“两免一补”资金专户,省、市、县三级财政安排的“两免一补”专项资金均纳入专

户管理,封闭运行,专款专用。

3.省级免费教科书补助经费和市级分担的20%“两免一补”资金由市财政局拨入市教育局“两免一补”资金专户,再按时足额拨入县(市、区)教育局 “两免一补”资金专户,县(市、区)教育局应连同县级“两免一补”专项资金及时落实到受助学校和受助学生。

4.市教育局在收到县级政府承担免除杂费和补助寄宿生生活费资金落实的相关信息,并经核实后按比例(20%)拨给市级分担的补助资金。

5.广泛动员和鼓励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公民捐资助学。纳税人通过非营利的社会团体和国家机关向教育事业的捐赠,按规定在应纳税所得额中全额扣除。

六、“两免一补”实施办法

1.落实受助学生名单。学年初,贫困学生的监护人持“低保”证件等有效证明向学生就读学校提出“两免一补”申请。学生就读学校通过家访、询问、调查等方式核实后,提出享受“两免一补”学生的名单、补助金额及享受补助的条件,在学生户口所在村和学校公示7天,并设立、公布举报电话,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经公示无异议后由学校汇总上报,务必做到享受“两免一补”的学生不漏报、不多报。县(市、区)教育局分学校汇总后,一式二份分别上报市教育局、市财政局,并按建立享受“两免一补”学生的档案资料,保存3年备查。

2.免费教科书和免除杂费的落实。凡享受省免费教科书的学生,同时免除杂费。受助学生在学期初注册时直接免交杂费和教科书的费用,教科书实际价格超出省补助标准的部分不得向受助学生收取。受助学校因免费教科书和免除杂费而少收取的费用从县级“两免一补”资金专户拨补,县级教育、财政部门不得将县级承担的减免费用转嫁给学校。免费教科书的征订、发放纳入全县(市、区)义务教育阶段教材选用、征订、发放工作计划,确保受助学生的教科书与其他学生教科书同时发放,同一种类、同一版本。

3.补助寄宿生生活费的办法。在享受“两免”的寄宿生中逐步补助其生活费,2005年补助特殊教育学校的寄宿生,2006年补助特殊教育学校和寄宿制小学的寄宿生,2007年全面实现“两免一补”。有条件的县(市、区)应提前实现“两免一补”。生活补助费在学期初由县(市、区)教育局从“两免一补”资金专户中拨付受助学生所在学校,由学校按月发给受助学生。学校可将寄宿生生活补助费兑换成学校食堂的“饭、菜票”,以防止学生将生活补助费挪作他用。

4.“两免一补”资金不得平均分配、轮流享受。除特教学生外,有领取政府工资人员家庭的学生不享受“两免一补”。

5.各县(市、区)于每年3月初按省、市要求填报• 学享受“两免一补”学生情况表(基层/汇总)‣,经设区市汇总后上报省教育、财政部门,由省教育厅、财政厅审定当年享受

“两免一补”的学生人数,确定分县(市、区)补助经费。

七、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各负其责。各级政府要加强对“两免一补”工作的领导,把资助贫困学生作为一项经常性工作抓实抓好。有关部门应密切配合,各负其责,建立正常的工作流程,确保各项工作环节顺畅高效。

2.建立健全相应的财务和审计制度。教育、财政、审计、纪检、监察部门要加强对“两免一补”资金的监督检查,教育部门的内审机构要定期对受助学校开展审计调查,杜绝挤占、挪用、套取、造假等现象,确保“两免一补”专项资金真正用于贫困学生。

3.设立“两免一补”专项资金,确保“两免一补”政策落实。市、县(市、区)财政部门每年应将承担的“两免一补”经费纳入预算,在预算内足额安排“两免一补”专项资金,经同级人大批准后足额拨付。“两免一补”专项资金不得在税费改革转移支付乡村两级办学减收补助资金中列支。有关部门不得从学、杂费、择校费等学校预算外收入中统筹“两免一补”资金,不得把“两免一补”所需资金转嫁给有关学校承担。

篇12:道川小学两免一补实施方案

(省财政厅 省教育厅)

为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全部免除学杂费、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生活费(以下简称“两免一补”)政策,现制定我省“两免一补”实施方案。

一、基本政策

(一)资助对象

1.享受免除学杂费的对象范围

在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农村地区(含县镇)公办义务教育学校就读的学生;在其他县(市、区)农村地区(含镇)公办义务教育学校就读的学生和县城所在地公办义务教育学校就读的贫困家庭学生。

2.享受免费提供教科书的对象范围

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资助对象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父母均为农民的学生;其他县(市、区)资助对象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父母均为农民的贫困家庭学生。

3.享受补助寄宿生生活费的对象范围

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资助对象为免费教科书资助范围内的贫困家庭寄宿生;其他县(市、区)资助对象为免费教科书资助范围内的寄宿生。资助面要达到应资助对象的100%。

(二)资助标准

1.免学杂费补助标准。学校对学生免收学杂费后,财政对学校给予补助。免学杂费补助资金以各县(市、区)2005教育统计提要在校生数为依据,按照财政部核定的补助标准计算下达。具体标准为:农村初中每生每学期100元,县镇初中115元;农村小学75元,县镇小学90元;特殊教育115元。

2.免费教科书补助标准。免费教科书(含省定地方课程教科书)秋季学期按小学每生每学期45元、初中80元、特殊教育45元的补助标准下达补助资金;春季学期按小学每生每学期40元、初中75元、特殊教育40元的补助标准下达补助资金,按政府采购价格与供应商据实结算。

3.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标准。享受补助生活费的寄宿生在校住宿期间,每生每天补助1元。

(三)资金负担

免学杂费补助资金由中央、省、省辖市本级财政按6∶2∶2比例分担;国家课程和省定地方课程必设科目免费教科书资金由中央和省级财政负担;寄宿生生活费补助资金由县级财政负担。

二、操作办法

(一)免除学杂费

1.省财政厅将中央和省财政负担的免学杂费补助资金核定到县(市、区)。中央补助资金由省财政直接支付到各县(市、区)财政中央资金特设专户,省级补助资金下达到各省辖市财政。

2.各省辖市财政部门将省级补助资金和本级按规定比例应负担的补助资金一同下达到各县(市、区)财政。

3.各县(市、区)财政部门将省、省辖市补助资金划入县级财政部门开设的资金专户,并在学期开学前向各学校预拨部分免学杂费补助资金;将免学杂费补助资金预算直接核定下达到各学校,全部用于学校的公用经费开支。要求做到首先依据各学校在校生人数和省定补助标准测算分配,在此基础上,因学生人数等因素形成的资金结余要全部用于学校的公用经费开支,并重点向办学条件薄弱的学校倾斜,向边远乡村的学校倾斜,保证各学校教学业务的正常开展,促进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县级财政部门要会同教育部门科学制定薄弱学校的界定标准、资金倾斜的具体办法,切实做到客观公正、公开透明。

4.符合财政直接支付条件的公用经费开支,由县级财政部门直接支付给收款单位或供应商。无法实行财政直接支付的公用经费,由县级财政部门根据学校申请或预算进度将资金直接拨付到县级财政支付机构(会计核算中心)或其派出机构有关核算学校经费的账户,或将资金额度下达到学校零余额账户,由学校到相关机构或自行办理资金支付手续。

5.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农村地区(含县镇)和其他县(市、区)农村地区(含镇)公办义务教育学校对其在校学生全部免收学杂费;在其他县(市)县城所在地公办义务教育学校就读的贫困家庭学生,经评定后免收学杂费。具体评审办法与享受免费教科书对象的评审办法相同。

(二)免费提供教科书

1.资助人数的确定下达

省财政厅、教育厅分县(市、区)下达资助学生人数。各县(市、区)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对每个乡镇、每所学校确定不同的资助比例,不得平均分配。

2.资助对象的确定原则

各省辖市、县(市、区)要在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本方案的基本政策,结合当地实际,制定资助对象的界定标准和办法,确定资助对象。资助对象每学年在秋季学期确定一次。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享受免费教科书对象按照学生父母户籍均为农业户口的标准确定;其他县(市、区)享受免费教科书对象按照扶贫工作确定的贫困标准界定,将以下几种类型优先作为资助对象:农村低保家庭的学生;因天灾人祸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家庭的学生;父母因重大疾病丧失劳动能力的学生;父母离异或丧父、丧母等原因造成经济困难的学生;其他特

殊原因造成经济困难的学生。对革命烈士子女、独生子女、少数民族家庭子女以及艾滋病家庭子女给予优先照顾。

3.资助对象的确定程序

第一,学校通过有效途径公布资助信息,包括资助政策、资助名额、资助程序和申诉程序等。

第二,学校组织符合资助条件并希望获得资助的学生填写申请书。申请书内容主要包括:学生基本情况、学生家庭基本情况、申请资助项目及申请理由。

第三,学校成立由学生家庭所在村委会成员代表、学生家长代表和教师代表等组成的评审小组,按照政策规定和相关办法进行评审,初步确定受助学生名单。学生来自较多村组的学校可以成立若干个评审小组。

第四,学校将评审结果在校内及学生家庭所在村民小组分别进行公示,公示期不少于7天。

第五,公示无异议后,学校组织受助学生填写登记表,建立受助学生档案,并将受助学生名单及评审公示情况上报县级教育、财政部门。

第六,县级教育、财政部门负责审定资助对象,并逐级上报省教育厅、财政厅备案。

4.发放程序

所有教科书由学校按“课前到书”要求统一发放。受助学生确定后,学校直接免收受助学生的教科书费,并在免费教科书扉页加注“本书由国家免费提供”字样。受助学生或家长在发放花名册上签字,学校将花名册报县级教育、财政部门备案。

5.资金管理

免费教科书(含省定地方课程教科书)由省教育厅、财政厅按照“统一征订、统一定价、统一采购、分散支付”的原则进行政府采购。免费教科书资金实行专户管理、分账核算、集中支付、封闭运行。各省辖市要将中央、省财政负担资金下达到县级财政,县级财政将资金划入县级财政部门开设的资金专户。免费教科书资金由县级财政部门根据实际享受免费教科书学生数,按照免费教科书政府采购确定的结算价格据实结算,直接拨付免费教科书供应商的县级机构。

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因省下达资助人数与实际应资助人数不同造成的资金差额由县级财政部门清算,不足部分由县级财政安排,结余资金全部用于资助贫困家庭学生。

(三)补助寄宿生生活费

1.资助对象的确定

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享受补助寄宿生生活费对象的评审办法与其他县(市、区)享受免费教科书对象的评审办法相同。

其他县(市、区)享受补助寄宿生生活费对象为享受免费教科书对象中的寄宿生。

2.资金管理和发放

县级财政部门首先将本级财政应安排的寄宿生生活费补助资金划入县级财政部门开设的资金专户,然后按照确定的资助人数和补助标准将补助资金直接支付到各学校。学校将补助资金以现金形式及时足额一次发放给受助学生,由受助学生或家长在发放花名册上签字后,报县级教育、财政部门备案。

三、实施步骤

各省辖市、县(市、区)要在8月31日前将有关政策迅速传达、贯彻到各乡镇、村及农村学校,并通过各种媒体向社会广泛宣传。要积极落实配套资金,制定切实可行的操作办法,将应资助名额预分到各学校,并预拨部分免学杂费补助资金。

各学校要在9月5日前通过有效途径公开资助信息,组织符合资助条件并希望获得资助的学生填写申请书。

9月18日前,各学校成立评审小组,按照政策规定和相关办法进行评审,初步确定资助名单,并按要求进行公示。县级财政、教育部门公布举报电话,及时查处有关问题。公示无异议后,学校组织受助学生填写《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学生登记表》,将受助学生及评审公示情况上报县级教育、财政部门审核确定。

9月20日前,县级教育、财政部门将审核同意的受助学生名单通知各学校;县级财政部门将免学杂费补助资金预算核定下达到各学校,将寄宿生生活费补助资金直接支付到各学校。9月26日前,学校按受助学生名单将“两免一补”政策落实到学生,组织填写《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发放花名册》并报县级教育、财政部门备案。

各省辖市要将本地总结及《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落实情况上报表》连同电子文档于10月10日前报送省“两免一补”办公室。

春季学期“两免一补”工作要在开学1个月内完成。

四、明确责任

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两免一补”工作,切实加强领导,把好事办好。要针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强化措施,完善制度,规范操作。要采取各种措施广泛宣传“两免一补”政策,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各级“两免一补”办公室要公布政策咨询电话,随时解答和解决群众咨询和反映的有关问题。

各级财政部门负责“两免一补”资金的筹措、分配和管理。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积极筹措本级财政应负担的资金,及时转拨上级补助资金,确保“两免一补”资金及时足额筹措、拨付到位。要及时结算免费教科书资金和预拨免学杂费补助资金,并监督学校使用免学杂费补助资金和寄宿生生活费补助资金,防止截留挪用。

各级教育部门要认真制定“两免一补”资助对象的界定标准和办法;严格按照资助对象的界定标准、办法和程序,组织确定资助对象;组织免费发放教科书、免收学杂费和发放贫困寄宿生生活费,严禁截留挪用;落实严禁对学生预收教科书费、杂费和对受助学生再收费;建立健全“两免一补”档案资料管理制度。各级财政、教育部门要各司其职,紧密配合,确保“两免一补”工作的顺利实施。对资金管理不到位和不按规定程序操作、群众反映较大、造成不良影响的,要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五、有关要求

(一)各级财政、教育部门要坚持“三个必须”,即政策宣传必须广泛深入,做到家喻户晓;评审小组必须建立健全,做到组成人员齐全、评审民主公正;资助名单必须在学校和学生家庭所在村民小组同时公示,做到公开透明。做到“四个到位”,即领导组织到位;资金落实到位;督导检查到位;信访处理到位。达到“一个确保”,即确保把“两免一补”工作办成“阳光工程”,把党和政府的关怀真正落实到学生。

(二)加强“两免一补”政策宣传和对政策落实情况的督导检查。及时编发信息简报,总结好的经验和做法,做到上下信息畅通,推动整体工作平稳进展;及时纠正工作中的偏差,确保政策落实到位。省财政厅、教育厅、审计厅要派出督导组明查暗访,督查各地政策落实情况。省内各新闻媒体要加强对“两免一补”工作的宣传报道,推动“两免一补”工作的顺利进行。“两免一补”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操作难度大,在宣传报道过程中凡涉及到政策性问题和各地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复杂情况,各新闻媒体要与各级“两免一补”办公室及时沟通,共同促进我省“两免一补”工作顺利进行。

(三)中央、省、省辖市财政安排的免学杂费补助资金是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全部用于学校公用经费开支,严禁以任何理由、任何方式截留、滞留、挤占和挪用,严禁抵顶应由县级财政安排的预算内公用经费、寄宿生生活费补助资金等教育经费,或用于平衡财政预算。县级财政部门要把免学杂费补助资金全额纳入预算,直接核定下达到各学校,严禁通过任何部门或单位进行二次分配。县级财政部门要积极筹措资金,及时足额拨付寄宿生生活费补助资金和农村中小学预算内公用经费,确保贫困寄宿生生活费资助面达到应资助对象的100%,确保各学校的正常运转。

(四)各有关学校严禁向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预收课本费和学杂费。实施免收学杂费后,学校只能按“一费制”规定的额度收取课本费、作业本费(按规定享受免费教科书的学生不再收取课本费和作业本费)和寄宿生住宿费,严禁再向学生收取其他任何费用。学校代学生购买课本、作业本,应据实结算,严禁收取手续费等任何形式的服务费。违反者按乱收费严肃处理,追究教育主管部门领导和学校校长的行政责任。

学校和有关部门要严格按照省教育厅关于普通中小学教学用书目录的有关规定,配齐学

生免费教科书,不得擅自增减规定目录内的免费教科书。

(五)省对各地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工作开展情况继续实行专项考评,将政策落实、资金管理、信息沟通、群众评价等纳入考评内容。对“两免一补”工作成绩突出的省辖市、县(市、区),将通过以奖代补方式予以奖励;对工作落后的省辖市、县(市、区)给予通报批评。

(六)鼓励各地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要求,积极探索教科书循环使用试点,试点工作成效将作为以奖代补资金分配的一个因素予以考虑。

六、其他

在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按照国家规定的权限批准正式设立的农村义务教育民办学校就读、符合免费提供教科书和补助寄宿生生活费政策资助条件的学生,按照《河南省人民政府批转省财政厅教育厅河南省2005年秋季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实施方案的通知》(豫政〔2005〕34号)规定继续享受相应的资助政策。

关于农村义务教育民办学校免收学杂费问题,凡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按照国家规定的权限批准正式设立并承担义务教育任务的农村民办学校,由各省辖市、县(市、区)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国务院令第399号)等有关法律、法规予以解决,具体实施办法由各地结合实际情况制定。

上一篇:临床抗菌药物培训试题及答案下一篇:东阳花艺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