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必由之路》心得体会

2024-05-01

观看《必由之路》心得体会(共7篇)

篇1:观看《必由之路》心得体会

观看《必由之路》专题片心得体会

40年的改革开放,改变了中国,影响了世界。大型专题片《必由之路》以改革开放、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为主题,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了改革开放波澜壮阔的伟大历程,以风云激荡的感人故事,书写出一部国家民族砥砺奋进的壮丽史诗,深刻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历经千辛万苦探索出来的复兴之路。

4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以坚定的决心和坚强的信心推进改革开放,创造了让世界刮目相看的奇迹。中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家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中国人民从贫困走向小康,中国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

《必由之路》的播出,进一步增强人们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的信心决心。新时代改革开放再出发,我们将用更坚定的信心、更有力的措施不断深入推进,就一定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赢得中华民族的光明未来和伟大复兴。

《必由之路》专题片心得体会

近几日,观看了央视大型政论片《必由之路》,该片以“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为主题,全景式回顾了改革开放40年历程,观看起来让人激情澎湃,荡气回肠。

随着观看的深入,仿佛跟随影片穿越了40年的历程,回到了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

四十年前,我们的生活是什么样子呢?依稀从长辈们的故事里知道,那时候我们的物质生活还很匮乏,穿没有好穿,吃没有好吃,病了也没有好的医疗条件,总之,在40年前,我们的经济需要发展,我们的制度需要完善,我们的技术需要磨砺,我们的生活更需要改进。

1978年,有一个老人,在春风的吹拂下,吹响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号角。从此,中国人民走上了一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40年物换星移,40年岁月如歌,40年披荆斩棘,尽管风雨兼程,尽管路途艰辛,但是硕果累累,中国人民的生活实现了由贫穷到温饱,再到整体小康的跨越式转变,社会实现了由封闭、贫穷、落后和缺乏xx到开放、富强、文明和充满活力的历史巨变,经济快速增长,综合国力全面提高。

蛟龙号潜艇打破世界深潜记录。复兴号列车高速迈进新时代,中国工程享誉世界,中国速度让世界惊叹,第二艘航母出海试验,神州系列飞船彰显大国风范,长征运载火箭凸显中国实力。一项项荣誉,一次次进步让我们的民族越发耀眼。

一百年前,著名的思想家梁启超曾经在《少年中国说》里对自己心目中的中国进行了深情的憧憬:“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吸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如今,我深切的体会到,中国啊,你龙的威势已经初显,虎的王气已经爆发,鹰的高贵让世人仰视!

不知为何又想到了一首歌曲——《春光美》:

“我们在回忆 说着那冬天

在冬天的山巅 露出春的xx

我们的故事 说着那春天

在春天的好时光 留在我们的心里

我们慢慢说着过去

微风吹走冬的寒意

我们眼里的春天 有一种神奇

啊 这就是春天的美丽

......”

舒缓的歌声仿佛又萦绕在耳边,涤荡着人的心灵,伴着悠悠往事,岁月也浮现开来,一阵一阵,在述说着我们这一代人在通向美丽中国梦这一必由之路上的奋斗故事,春光美,美的不仅是春光啊,更是我们这四十年来坚持不懈的改革精神!时代精神!中国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说:“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我们要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为契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将改革进行到底。”

是的,在这条必由之路上,怎能少得了我们的奋斗?这条必由之路,将会越走越宽阔,让我们一起来开拓!

《必由之路》专题片心得体会范文

12月11日播出的第一集《历史之约》以近代中国为起点,展现中国人民如何在一次次摸索中,从命运谷底奋力崛起,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下,一路披荆斩棘,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性飞跃,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实现了中华民族由近代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

这是一条伟大道路的艰辛探索。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从命运谷底奋力崛起,傲然屹立在世界东方!

这是一场伟大的社会变革。中国共产党带领当家作主的中国人民,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中华民族实现了由近代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

这部政论专题片的播出,必将进一步增强我们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的信心决心,作为最基层党员干部,既是改革最直接的执行者,也是改革的受益者,一定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身先士卒,发挥好先锋模范作用,挑起重担子,担起重责任,把中央和省市县委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全力做好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人居环境改善、党的建设、民生保障、社会稳定等各项工作,以实际行动推动改革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篇2:观看《必由之路》心得体会

篇一:

作为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60周年的献礼剧,30集新疆题材电视连续剧《丝绸之路传奇》目前正在央视综合频道黄金时段播出。全剧以新疆的色彩、新疆的声音、新疆的感情讲述了中国梦的新疆故事。该剧是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丝绸之路影视桥工程”重点电视剧项目中首个播出的剧目。

这部剧首次将维吾尔族传世瑰宝“艾德莱斯绸”搬上荧屏。艾德莱斯是维吾尔族的传统手工艺,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有着“21世纪最后的丝绸手工制作工艺”“丝绸之路上的活化石”称号,2008年还成功申报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扎染技术独特,质地柔软,轻盈飘逸,图案层次分明,组合严谨,色彩艳丽,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该剧的主人公艾拉提(巴哈提亚尔・艾则孜饰)在各民族同胞的帮助下,将古老的手工作坊生产艾德莱斯发展成先进的工厂机织艾德莱斯,他本人也从一名贫苦的艾德莱斯纺织传人,成长为新中国第一代高级纺织专家。他的爱人、女一号梅里古丽(阿孜古丽・热西提饰)是一个维吾尔族孤儿,从小被从江南来新疆的桑蚕养殖专家卫守仁(王诗槐饰)收养,卫守仁一家与苏莱曼(吾守尔・赛来饰)一家相知相识,共同生活十多年,结成世代友谊。该剧剧情跨度约40年,从新疆解放初期,国家选送维吾尔族和各民族年轻人去江南纺织学院新疆班学习,再回到新疆中国西北最大的丝绸厂工作,直到改革开放的上世纪90年代后,昆仑丝绸厂成为丝绸之路的一颗明珠。该剧正是通过一个大时代中的民族人物故事,向观众呈现了最真挚的民族团结之情。

为了更好地表现在这条历史悠久的丝绸之路上的故事,剧组万里大转景,横跨东西部取景拍摄。东至江苏无锡、浙江桐乡,取景江南美丽山水与人文,全景式地展现了大美新疆。剧组深入昆仑深山,驰骋沙漠,草原、胡杨林等唯美风光通过该剧可以一览无余。新疆60年的发展巨变再现荧屏,古老的丝绸之路也再度被揭开神秘面纱。

篇二:

由于在非自我意愿的情况下,我邂逅了丝路,刚开始我觉得这应该是一个十分乏味、一尘不变的史实纪录片,我看完《丝路》以后,我庆幸自己能看到《丝路》这部伟大的作品,《丝路》是以丝绸之路作为地理空间线索,以亚欧大陆近2000年的历史作为时间线索,全面展现丝绸之路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的丰硕成果,记录发生在丝绸之路上的一个个传奇故事,十分有趣惊奇,又能以大历史的眼光,见证中华文明的博大胸襟,回顾中华民族的开放历程,书写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交流的光辉历史。《丝路》综合反映新中国以来纺织工业的艰辛历程和伟大成就,弘扬爱国奉献与创新开拓精神,把中国纺织的产业面貌和纺织人的风采,全面、形象地展现给全国人民,使全社会深刻认识和了解这个产业对国家、对人民的重大贡献,进一步坚定产业同仁的自信心与自豪感,让我为自己身为将来纺织行业的后备军感到无比自豪。

《丝路》以新中国六十年的时间顺序为基本线索,着力表现“从纺织工业发展看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一深刻主题。紧紧围绕纺织工业给国家和社会、给人民物质与文化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为表现基础,以大文化的视角和文学化的语言以及生动鲜活的画面,从纺织产业的角度形象而立体地展现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展现六十年祖国日新月异的沧桑巨变,并透过摄像机镜头的真实记录,聚焦并浓缩出一部“穿”在国人身上的新中国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的发展史。同时,《丝路》对纺织工业这个国民经济的传统支柱产业、重要的民生产业以及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势产业进行全面的梳理,将之辐射出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艺术、色彩、时尚等功能翔实做以展示,激励起我对民族工业、文化、品牌的了解、热爱和自豪之情。

《丝路》全片也是以纪实风格为主,但不同于其它的纪实性节目。她就像一本历史故事书、一部群英人物传、一册产业发展史教材、一本纵横六十载的电视杂志,从统领全篇的《纺织中国》到建国初期的《宏业开基》,再到标志改革开放的《现代丝路》,以及进入新世纪的《锦绣明天》等篇章构成了纺织工业新中国60年的发展脉络,在这一时间脉络中,渗透着中国纺织工业的体制创新(如《敲锭旋律》《草根巨人》)、科技创新(《利器兴业》、《大纺无疆》)、市场创新(《牌召四海》、《五洲风尚》、《市场经略》)以及文化创新(《刀尺国风》、《编织文明》)等丰富的章节,点面结合,经纬交错,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不断进取的技术变革、厚积薄发的产业集群、从小到大的专业市场、风生水起的各种展会以及谁与争锋的产业国际化进程,进而彰显出纺织工业科技的力量以及纺织人的智慧与辛劳,从而折射出这个古老而现代的《丝路》既承接历史,也跨越未来。

篇3:观看《必由之路》心得体会

关键词:高校学报,综合性期刊,品牌

学报工作在高校的发展和人才培养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然而在出版业日益发展的今天, 行业间的竞争日趋激烈。随着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 教师发表学术论文成为教师科研成果评定的一部分, 而核心期刊和作为SCI、EI收录的刊源期刊, 成为众多科研工作者发表论文的首选, 致使高校很多优秀的稿件“外流”[1]。再加上综合性期刊, 专业信息量少, 发表周期长, 使高校学报不再是本校教师投稿的首选。因此高校学报改革的呼声越来越大[2,3,4,5], 本文结合《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以下简称《学报》) 的打造期刊品牌上的实践经验, 就此问题进行探讨。

1 体现本校特色, 服务“三农”, 提高期刊影响力

作为农业大国, 我国的农业 (科技) 期刊发展已有100多年的历史, 且为农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 而“十二五”期间, 国家对“三农”问题也更加重视, 农业期刊在新时期作为宣传“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一个重要阵地, 不仅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 同时, 也必将有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而农业期刊不仅是科技工作者交流的平台, 同时也是农民朋友学习先进科学知识, 指导生产实践的有力工具。《学报》在充分发挥高校学报反映本校教学科研成果和学科建设水平的窗口作用同时, 紧盯本校重点学科、前沿学科和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重大科技攻关项目资助的课题组的研究进展。对实用性, 应用性强, 并且对指导“三农”生产实践有重要作用的科研成果及时在《学报》上发表, 同时, 搭建起农民朋友和本校科技工作者沟通的桥梁, 积极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以此更好的服务“三农”, 提高期刊在行业内的影响力。

2 合理优化期刊和编委结构, 加强期刊定位

2.1 优化编委结构, 组建特约编委及特用稿源

编委是期刊发展的关键, 编委对期刊内容质量的把关具有重要的作用[6]。目前, 《学报》的编委会主要由东北农业大学的专家教授组成, 编委来源单一, 其结构组成不利于《学报》的发展, 所以我们通过一系列措施, 调整编委结构。2010年《学报》根据不同学科, 不同领域国内外的研究热点和重点, 对相关的编委组成进行合理优化, 聘请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知名专家, 按照学科组建专家队伍。这样不但可以强化期刊栏目建设, 而且可以吸引重点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在期刊发表。

其次, 调动编委和审稿专家的积极性, 请编委在自己研究的领域内协助编辑进行组稿工作, 并向《学报》推荐优秀的稿件。同时每位编委和专家每年在学报上发表至少一篇实验性质的文章, 或者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使热门领域专家的稿件成为本刊的特用稿源。通过这样的改革, 学报的办刊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 而影响因子从2008年的0.69上升为目前的1.033, 同时知名度也进一步提高。

2.2 改变办刊形式, 加强读者定位

据统计, 我国大多数的农业高等院校均办有综合性农业大学学报, 这就势必形成一批刊名相似、栏目相近、学科专业性不够突出、针对性匮乏的期刊, 而这样的办刊方式同时还会导致刊物之间的不良竞争, 以及读者定位不强。期刊的专业性越强, 其定位就越容易;而综合性期刊, 则经常会顾此失彼, 无法兼顾。

高等学校学报由于学科多样, 难以照顾齐全, 因此非常不好定位, 《学报》在扩大规模的基础上不断进行学科与专业的整合, 以此来加强读者定位。《学报》是月刊, 之前栏目设置为作物科学、园艺科学、农业资源与环境、生命科学、动物科学、动物医学、食品科学、农业工程与技术、综述及科技进展等栏目。栏目分类多, 针对性不强。《学报》自2011年起对原有栏目内容进行调整, 以专业、学科领域进行内容整合与划分, 并以专辑的形式分期出刊。具体刊期及内容调整详见下表1。

通过对内容的整合, 不但使《学报》各学科、栏目的文章数量规模、质量水平都能与相关学科的专业性期刊相媲美!同时更好地加强了读者定位, 提高了期刊在作者和读者中的影响力。

2.3 精心策划每期栏目, 走特色办刊之路

“策划”是近些年来流行起来的时髦词汇, 在图书、报纸、时尚类期刊等领域被广泛应用。然而在科技期刊领域由于部分高校政策导向影响, 科技人员论文需要发到国外SCI期刊, 而国内不是SCI收录的期刊又面临稿源匮乏问题。其实归根结底, 是期刊没有掌握办刊的主动权, 掌握了策划这一方法就等于掌握了办刊的主动权, 因此要想成为品牌, 就应立即启动策划。

《学报》自2011年起, 不仅策划每一个栏目, 而且策划每一期文章;不仅策划大的框架, 也策划具体细节, 使每一期专辑都有不同的社会反响。以“动物科学·动物医学·生命科学专辑”为例:每期专辑都以特约的国内知名专家的在热门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开篇。而对读者感兴趣的领域及国内热点领域进行系列出版, 并在栏目上, 适当调整热门与非热门领域的稿件数量和比例。同时, 《学报》与“中国兽医学会——养猪学分会“建立合作关系, 定期举办会议, 使最新的研究成果及时在《学报》刊出。通过对栏目及每期文章细节的策划, 不但办出了《学报》的特色, 同时对品牌的形成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3 结语

高校学报是高校科技积累的库房, 成果展示的场所, 在高校对外宣传上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 国内外竞争的加剧, 也给高校学报的发展带来了严峻的考验。在新形势下, 我们只有不断创新、突出自己的特色、大胆借鉴别人优秀的办刊经验, 打造期刊品牌, 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 不断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郑美莺.从作者结构变化谈高校学报改革[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04, 15 (6) :647-649.

[2]文涛.从专业期刊评价指标看大学学报改革的必由之路[J].编辑学报, 2004, 16 (1) :51.

[3]田志红, 赵立芹, 秦志春, 等.走出瓶颈区, 开放办学报——关于大学自然科学学报改革与发展的思考[J].编辑学报, 2003, 15 (4) :283-285.

[4]于振东.学报未来的市场化走向[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 2005 (1) :86-88.

[5]熊家国.开放办刊视野下的高校学报改革之路[J].编辑学报, 2004, 16 (5) :356-357.

篇4:观看《必由之路》心得体会

扶贫开发成效如何,关键要看是不是做到了识真贫、扶真贫、真扶贫。习近平总书记日前在部分省区市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上强调,扶贫攻坚特别要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上下更大功夫。这是我国扶贫开发工作进入攻坚拔寨的冲刺期后,党中央更有针对性的要求。

随着扶贫开发工作的推进,贫困人口的情况也在发生变化,既有集中连片的特殊困难地区,也有零散分布的贫困村、贫困户、贫困人口。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要更多面向特定人口、具体人口,实现精准脱贫,防止平均数掩盖大多数。这就需要改变以往扶贫工作中存在的福利化、平均主义倾向,通过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真正把好钢用在刀刃上。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在于精准。

实现精准扶贫,深入调研、准确识贫是前提。富裕的生活大体相似,而贫困的原因各有不同。各地要改变以往大水漫灌、手榴弹炸跳蚤的工作方式,深入调查,把扶贫对象摸清,把家底盘清。一些地方在识贫工作中总结出了四看法:一看房、二看粮、三看劳动能力强不强、四看家中有没有读书郎,就是实践中管用的好方法。各地要通过建档立卡,对扶贫对象实行精确化、规范化管理,做到心中有数、一目了然。

精准扶贫意味着精准施策。各地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对那些有劳动能力的,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帮助实现脱贫;对那些居住地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通过移民搬迁实现脱贫;对那些丧失了劳动能力的,通过低保政策实施兜底扶贫;对那些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通过医疗救助帮扶,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需要看到,现在大量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由此产生大批农村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精准扶贫,需要切实解决这一群体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提供更加精准、完善的基本公共服务。各地要通过社会保障、社会救助、大病保险和新农合等政策,确保留守儿童和老人不成为被遗忘的群体。各级党委政府和基层组织要发挥积极作用,通过更加精准的管理和服务,加强对未成年人的监护和对老年人的关怀照顾,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

2021年观看纪录片《战贫之路》心得体会文本【二】

处还有百姓挣扎在温饱线上、在城市街头还有市民等待政府兜底救济,这样的梦就缺了一个口子,这样的任务不算完成。在实现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党员、干部要紧紧的拉着贫困户的手,带领着他们,走出困境。

用心扶贫

对贫困的群众,我们心里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同情,很多的基层干部也是从贫困中走过来,和农村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更加增强我们抓好扶贫攻坚的使命感与责任感,这是用心扶贫的必要条件。在一家一户的走访过程中,太多的卧榻病床的老人、太多患有绝症的病人、太多渴望走出困境的村里人,这些更加的驱使我们用心去帮扶他们。

扶贫攻坚对各村都有任务、有指标,还要纳入最终的年终考核。如果仅仅把扶贫当作任务,为驻村而驻村,敷衍了事的填写扶贫手册;为入户而入户,表示我来过、我见过,然后纸上谈兵,这些被动的扶贫、被动的工作,没有一丝的责任感,如何能够用心。在奋斗在一线上的党员干部,从内心深处怀着对弱势群里的关爱、对困难群众的同情,坚持行善向善的信念,变任务为责任,变压力为动力,充满激情、充满爱心积极主动地投身于扶贫攻坚战中。

用新扶贫

扶贫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在实施项目之初要尊重群众,积极了解群众的真实想法,了解他们对未来的规划。站在他们的角度上思考问题,党员干部要有扶危救济的担当和准确的自我定位,树立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而不是自我标榜道德高地,高高在上、颐指气使,不断的反驳群众的意见。

在扶贫工作的过程中,把贫困群众当作亲友,倾听他们的诉求和想法,设身处地的谋划、实事求是的规划,维护他们的人格尊严,保护他们的脱贫愿望和发展生产的积极性。以白塔畈镇项冲村为例,镇村两级干部白天走访入户,在田间地头、山场茶园等处与贫困户交流,结合实际,与帮扶结对的万盛集团制定养鹅计划、发展光伏扶贫、通过村里种养殖大户带动群众、与石料厂签订协议雇佣具有劳动能的贫困户等切实可行地措施帮扶贫困群众,同时以大病救助、民政救助、雨露计划等方式帮助生病的群众和学生渡过难关,让贫困户对生活充满希望,充满正能量去面对现在的问题,加大智与志的帮扶力度,永久脱贫、直奔小康才不会是一句空话,不是遥不可及的愿望。

2021年观看纪录片《战贫之路》心得体会文本【三】

今年是脱贫攻坚要全面收官之年,原本就有不少硬仗要打,现在还要努力克服疫情的影响,必须再加把劲,狠抓攻坚工作落实。2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提出了明确要求,作出了有力部署,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增强了信心。紧紧围绕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各项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强化监督、全程监督,切实把监督抓到底、抓到位,确保脱贫工作务实、脱贫过程扎实、脱贫结果真实,为完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任务,为完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保障。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全党全国全社会共同努力下,我国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纪检监察机关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政治立场,充分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聚焦贯彻党中央脱贫攻坚决策部署强化政治监督,深入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开展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和“回头看”,抓好巡视整改落实,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有力保障。

加强对脱贫攻坚干部队伍作风建设监督,强化干部脱贫攻坚思想建设。干部的工作作风并非小事,相反,是事关党和国家大局发展的事、是关乎整个干部队伍建设的事、是关乎人心向背的大事,脱贫攻坚的工作需要人来完成。从思想上重视作风建设,明确优良作风对于打赢脱贫攻坚战具有的积极作用,才能够把作风建设贯穿整个脱贫攻坚的过程中,越是接近脱贫攻坚的最终目标,越是不松懈,越是要在思想上提高认识。强化作风保证要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现在距离最后全面完成脱贫攻坚目标的时间越来越近,越是在这样的时刻,越需要压实作风,避免思想上的松劲和懈怠,避免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的滋生蔓延,避免急功近利和虚假政绩的心理,坚决抵制“数字脱贫”“算账脱贫”等虚假脱贫,把“严实”的工作要求融入到脱贫攻坚的具体工作中去,才能够增强贫困群众的信心,用作风建设的成果保障脱贫攻坚的各项举措落到实处。

2021年观看纪录片《战贫之路》心得体会文本【四】

2020年,新闻里的消息除了席卷全球的“新冠病毒”最“火”的词便是“决胜小康”和“脱贫攻坚战”吧。

何谓小康?是叫卖的大妈脸上的欢笑;是丰收时种田的大叔脸上的笑容;是走出大山,拥抱生活的孩子们脸上的愉悦……

早在中国古代《诗经》上的《大雅·民劳》中有“民亦劳止,汔可小康”的诗句,这诗句很好地解释了小康的含义。

在1979年,邓小平爷爷提出了要建成小康社会的壮丽蓝图。

2017年,第十九次人民代表大会上习总书记又提出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20年是重要收官之年。回望我们朝夕相处的大地,中国发生着翻天覆地变化。中国人时刻感受着小康带给我们的美好。

在我生活的厦门市区,只要我走出家门,就能看见一个美丽和谐的世界。铺满街道的绿植让人神清气爽;遍地开花的商超提升了人们生活的便利。

但是,听爸爸说在大山里还有不少“贫困户”还未摘帽。

一天,爸爸拿着一大箱东西走回来,上面写着“扶贫订单”。

我疑惑了:“这是什么?”

爸爸回答:“是为了扶贫而买的食品。”

“为了扶贫而买食品”这种事情,我还是第一次听说。

是的,国家利用“电商”购物精准扶贫,帮那些尚未脱贫的贫困县脱贫“摘帽”。这样一来,扶贫就不再是捐钱和施舍了,扶贫也加快了全面小康的脚步,让社会变得温暖,让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住房。二三十几年前,一家三代人挤在一间房子的寒酸样随处可见,三十年后的今天,一座座高楼大厦拔地而起,走进一看犹如进入了一片钢铁丛林,这不仅体现了时代在进步,科技在发展,还体现了中国梦直奔小康的梦想。有了安居的房子,中国人离小康梦就又近了一步。

那高大的楼房,那干净的山村,那一份份扶贫订单,那一颗颗共筑小康的信心,这些动力无一不推动着中国小康社会的发展。

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新冠疫情给中国经济予一个重创。但我坚信,中国一定能走出阴霾,奔向小康!

2021年观看纪录片《战贫之路》心得体会文本【五】

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脱贫攻坚战不是轻轻松松一冲锋就能打赢的,从决定性成就到全面胜利,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依然艰巨,决不能松劲懈怠。然而,随着越来越多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县摘帽,一些地方出现了工作重点转移、投入力度下降、干部精力分散的现象。“胜非其难也,持之者其难也。”全国两会既是戮力同心的“议事厅”,又是拼搏奋进的“加油站”。当此之时,代表委员更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的指示为指引,认真建言资政,以务实的态度,最大限度汲取民意、提振信心,激发“水激石则鸣,人激志则宏”的战斗力,为脱贫攻坚凝神聚气。

在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战贫叠加战“疫”,这种情况下,如何做好最后冲刺、打赢这场硬仗,怎样巩固成果防止返贫,又如何在脱贫之后做好乡村振兴的衔接文章,将成为各地民众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们共同热议的话题。其中,许多难题亟待扎实研究、理性破,许多矛盾急需谋划良策、寻找出路。代表委员们中间不乏各行各业的行家里手,更应发挥联系面广、专业性强的优势,扛起“一言兴邦”“一言利民”的担当,拿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

篇5:观看复兴之路之后感

4月22日,本人在XXXXXXXXXXX的组织下,认真观看了,大型音乐舞蹈片《复兴之路》。观后我深为其表现出来的震撼感到激动、落泪,看到中国在160多年的复兴之路上一路行来的种种变迁,从变迁中感受和触摸幸福。

整部电影以歌舞、朗诵的形式,向观众展示了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至今的历史画卷。复兴之路,顾名思义,就是从衰落到再次兴盛的过程中所探索走过的道路。而国人,或辛酸或愤苦或彷惶或坚定地在这条充满坎坷的路上已走了一百六十多年。每一步都流着苦涩的泪水;每一脚都能踩出浓艳的鲜血。

这不仅是中国的近代史、血泪史和屈辱史,更是我们付出了太多代价之后换来的沉痛的教育史;它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道路,使我们认清了身上的担子之重大,付予了我们振兴中华的神圣使命。通过观看这部电影,让我产生了几点感触:

一、要辨明历史的正确走向,就必须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引。即如片中所言,鸦片战争后,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扩大,民族危机日益加剧,中国出现了千年未有的变局。这时,各种思潮交相激荡,主义之争此起彼伏。尊孔崇儒者欲引导中国“走孔子之路”;自由主义者、全盘西化派既不满专制复古,又排斥马克思主义,寄希望于走欧美资本主义的道路。地主阶级和买办资产阶级封杀马克思主义,企图用封建的法西斯主义主宰“中国之命运”。而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开宗明义,首先指出了“中国向何处去”这个关键问题。可见,这思想的较量,主义的斗争,其实质是不同的历史走向之争,是中国发展道路的选择之争。

二、回顾历史不是为了给千篇一律的生活增添一些他味,亦非为久坏失修到麻木的灵魂丰富情感,铭记历史是为了明白昨天是什么,现在该做什么,将来要成为一个什么样子。

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到以马克思主义为指针、以共产党为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人民积百年之力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建立了新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走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初步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之后,正为建设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努力奋斗——这就是历史的选择、时代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在党的十七大召开之际,电视政论片《复兴之路》自觉地“用历史感悟未来”,在中国未来应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重大问题上,进行了有说服力的论说,这对于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信念、凝聚共识,很有益处。

三、现在中国正走在复兴的路上,正是回归世界领先地位的关键时期。改革开放二十多年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GDP跃居世界第三,世界500强中,中国也占了30个席位(大陆23家,台湾、香港7家)有人预测2020年中国GDP将超过日本,2050年经济总量超过美国,这不是狂吹,这是对中国成绩的肯定。“嫦娥”的升天,也使中国稳居世界航天第三位,卫星发射次数占世界总数的17%,世界各国也越来越感觉到同中国交往的重要性,世界上不少国家也掀起一波又一波的中国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中国文化、汉语感兴趣。

现在中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作为广铁集团的一份子,我深刻认识到自己肩上的责任。中华民族的复兴正在我们这代人中一步一步靠近,面对历史使命,我们应该勇敢的担负起来,这就要求我们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尽职尽责,确保铁路供电安全,为国家的建设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尽管我也知道,我们前进道路是漫长的,但前途终究是光明的,总有一天中国会再次登上世界领先的地位!

篇6:观看《必由之路》心得体会

观看电影《复兴之路》有感800字<一>

5月13日周五下午管理学院党总支组织教工及学生党员来到了位于天安门广场东侧的国家博物馆参观大型展览《复兴之路》。时值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辛亥革命100周年这个为世人瞩目的特殊年份,《复兴之路》作为一个全面展示中华民族170年复兴之路宏大主题的陈列,带领我们穿过镌刻着中华民族屈辱、抗争、探索、复兴的一个个厚重的历史节点,回望纵横捭阖的百年历史、波澜壮阔的沧桑巨变。

进入国家博物馆后首先看到的是第一部分-“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这里我们回顾了中华民族落后挨打的屈辱历史。圆明园的断壁残垣、《大清国债赔款清单》和三元里的抗英旗帜俱为见证。第二部分是“探求救亡图存的道路”,展示的是一大批仁人志士为挽救国家危亡所付出的各种努力。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的随身宝剑和石达开的“翼王训谕”经历了一个半世纪后,依然静静的躺在这里,向人们讲述着那段中国历史上规模最为宏大的农民革命运动。看到康有为万木草堂所著汗衫,我们可以想见当年梁启超、麦孟华、徐勤等众多弟子齐聚一堂探讨家国大事的情景。从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到混乱的北洋军阀统治再到新文化运动的兴起,这短暂却跌宕起伏风云突变的十几年被凝聚在孙中山先生手书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几个大字上,凝聚在林觉民《与妻书》“意映卿卿如晤”的字里行间,凝聚在《少年中国》《国民》《天讨》等一本本泛黄的刊物里……

接下来的部分是通过历史文物和大量的美术作品展示中国共产党肩负起民族独立解放全中国的历史重任。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十月革命。中国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的舞台。从青年毛泽东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可以窥见一代伟人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视。从第一次国共合作到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建立反动政权,年青的中国共产党经历了痛苦的涅盘。抗日战争时期,面对民族危亡,中国共产党倡导推动建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并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经过14年浴血抗战,中国人民取得了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全面内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以革命战争反对反革命战争,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一幅幅珍贵的历史照片犹如电影画面成为那个大时代的忠实记录者。建国之后的历史资料更加翔实,有粉碎四人帮时北京人民欢欣鼓舞的情景,也有小平同志南巡讲话的照片,也有江泽民主席发展外交指挥抗洪救灾的场景,还有神州五号上天的互动环节。

《复兴之路》整场展览大气庄重,一个多世纪的从屈辱走向辉煌的历史,浓缩在几千平米的空间之内,置身其中才明白历史和人民为什么和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

观看电影《复兴之路》有感800字<二>

经过一百多年历史沉浮的思考与探索,经过几代人外学内修的追寻与抗争,又经过几十年改革开放的实践与研讨,中华民族终于找到自己的复兴之路,那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行不通的,没有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就没有前途,这是历史和人民的抉择。《复兴之路》不仅从历史的角度给我们讲明了这个道理,也从现实出发给我们指明了前进方向,更从未来的构建中给我们描绘了美丽画卷。“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十八大之后,我们有了更坚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有了更坚强务实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有了更强烈清晰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决心和愿望。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讲到的“中国梦”,讲出了曾经浴血山河的炎黄子孙几代人的心声,也将继续激励当代的九洲热血和后来者为之奋斗。

细读《复兴之路》,我们还可以发现“人民”的位置。习近平总书记当选之后首次亮相,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与中外记者见面会上的简短讲话中19次提到“人民”两字,可见“人民”在新一届中央领导心目中的重要地位。人民与领导的关系,已经超越古代帝王“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开明比喻,而是血肉相连的整体。我们的人民已经当家作主,我们的领导来之于人民,这种相融相通的情结已经成为时代的强音。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概念已经深入人心,复兴大业人人有责的意识需要进一步深化,只要华夏儿女都来谋发展、做贡献,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将指日可待。

人民群众始终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推动者;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也是我们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和改革开放巨大成就的根本保证。过去的历史告诉我们,人民群众才是真正的英雄;当前的形势提醒我们,干事创业更加需要人民群众的信任、支持和参与;将来宏伟蓝图的实现,同样离不开伟大的人民群众。“以人民为根本,谋中华之复兴”是我们每一个共产党人应有的操守和责任,只有紧紧地依靠人民,更好地团结和带领人民,以人民的满意为我们工作成败的衡量标准,以人民的监督为我们事业进步的最好鞭策,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我们的奋斗目标,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复兴的道路已经明确,人民的素质决定未来。我们不需要愚昧无知的一盘散沙,也不需要贪污腐化的时代败类;我们需要的是怀抱理想、扎实肯干的民族精英,需要的是团结一心、拥有本领的人民大众。本领的取得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只有大兴学习之风,真正学好看家本领,才有可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中发挥作用;作风建设也绝不是小事,不管是经济建设还是政治改革,只有加强作风建设,提高包括领导干部在内的人民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生活作风等修养,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才能够走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科学道路。

民族的复兴,不仅需要政治的清明、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也需要军事的强大和文化的引领等等,但最关键的因素还是在于人民。只有坚持以人民为根本,以人民的美好愿望为我们的出发点和立足点,牢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道理,动员起千千万万的人民大众,才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正道。

观看电影《复兴之路》有感800字<三>

2016年12月16日,尽管雪后天气寒冷,但我们综合教育学院全体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在党支部的组织下,还是依然满怀喜悦来到国家博物馆观看了《复兴之路》大型图片展。

《复兴之路》展览共分为五个部分,依照时间的顺序向我们展示了中国近现代历史由衰落到昌盛的复兴过程。从鸦片战争至今已有一百七十多年了,相对于源远流长的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不过是一转眼,然而在这短短的一百多年间,中国经历了太多太多的变故。1840年鸦片战争,将中国人民置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水深火热之中。它让中国人民明白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一个坚强的民族是不会屈于强权的,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中国人民从此开始了救亡图存的探索之路。从自发的农民运动,到有组织的资产阶级革命,辛亥革命的失败宣告了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人民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也让中国人看到了黎明的曙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让中国人民找到了复兴之路。从此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复兴之路》展览选取各个历史阶段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和事件重现历史,讲述了中国人民从民族觉醒、民族救亡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在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实行改革开放、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努力奋斗的历史进程。用事实证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改革开放,才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在这次参观过程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缴获日本侵略者的战利品―军刀。不知道那些军刀上沾染了多少中国人的鲜血,想到这我不禁颤抖了一下,顿时感到一阵寒冷。沉重的历史固然让人反思,更重要却是要在反思中吸取教训并不断前进。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深知自由的来之不易。

我们作为大学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当前,就是要认真学习、宣传和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弘扬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坚定理想信念,努力做到:今天在学校,积极进取,勤奋学习,不断增长知识和才干;明天到社会,爱岗敬业,努力工作,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贡献。

观看电影《复兴之路》有感800字<四>

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的167年,贯穿着中国近代史以来每一个深刻的历史阶段、每一个感人的故事,勾画出了中华民族艰难曲折的伟大“复兴之路”,从这条艰难曲折的伟大“复兴之路”的历史长河中,可以得出这样一条历史结论:那就是“历史和人民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

可以这样说,《复兴之路》用事实证明,只有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复兴之路》展览选取各个历史阶段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和事件进行历史重现,讲述了中国从民族觉醒、民族救亡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在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实行改革开放、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努力奋斗的历史进程。事实雄辩地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引领中国发展进步的正确道路。

在《复兴之路》中,我还激动的看到,中国走过了一段漫长而且艰难的道路,人类历史上在上世纪之初还没有哪个国家曾经遭受过像中国这样的屈辱,再看看现在社会的片中解说词说到,为了一个民族的梦想,我们从1840年的海面出发;为了一个不变的追求,我们在岁月深处写下光荣,全球视野下展现中国道路之抉择。

受过像中国这样的屈辱,再看看现在社会的片中解说词说到,为了一个民族的梦想,我们从1840年的海面出发;为了一个不变的追求,我们在岁月深处写下光荣,全球视野下展现中国道路之抉择。

12月1日,我们来到了军事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大型展览。

在这次展览中,我们深刻了解了中华民族从古到今的历史事件。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到今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革命伟人们经历了风风雨雨,克服了多少苦难,才使得我们这一代有了今天的优裕的生活环境,然而,中国的发展并没有到此结束,我们应该发奋图强,用自己的才能为祖国的发展贡献一份绵薄之力。

1840年之前,中国是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民族。近代民族意识才在屈辱和抗争中觉醒。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在首都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毛泽东向全世界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短短几十年,中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很多领域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在国际上的地位也不断提升,只要身为中国人都会感到自豪和骄傲。

作为祖国未来的主人,老一辈革命家点燃的革命火炬,要靠我们擎起,祖国灿烂的明天要靠我们的智慧和力量去开创。如今我们生活在社会主义的大家庭中,要好好珍惜这得来不易的幸福生活,谱写出更加壮美的青春之歌。

观看电影《复兴之路》有感800字<五>

从“百年追梦”“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筑梦天下”五个方面,很好地回答了什么是中国梦、为什么要实现中国梦、怎样实现中国梦、中国梦对中国的意义、中国梦对世界的意义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整部片子大气磅礴、雄浑深厚,既有政治与思想的高度和深度,又有文学与艺术的精度和力度,堪称中国梦宣传的精品力作。

中国梦是要让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百年坎坷复兴路,世纪沧桑强国梦。没有梦想的民族是可悲的,对美好梦想没有坚定不移、矢志不渝精神的民族同样没有前途。只有自强不息坚定梦想的奋斗才会有当今强大的中国。总书记说过“让每个人人生出彩之梦,是每个人和祖国一起成长的梦。”年轻人的未来决定国家的未来,年轻人的“中国梦”汇成整个国家的“中国梦”。所以我们更应该坚定梦想,自强不息的去奋斗去拼搏,完成自己的中国梦。

人因梦想而勇敢,我们因梦想而成长。在如今梦想又被提及,并且成为一个很真实的话题,是习总书记的号召,将我们原本谈论的话题一下拉到现实,并且鼓励我们前进。

公司积极组织新入员工观看了《筑梦中国》,让我们深刻了解自己的国家,乃至了解整个国家的中国梦。也使我们加深了对“中国梦”的理解。梦想是太阳,不像一个世纪那样遥远,也不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它已经从地平线上蹦出,万道朝霞正照耀在我们的眼前,激励我们勇往直前。看完《百年潮・中国梦》这个片子,我不仅知道了中国梦诞生、提出的背景和核心内容,还听到片尾一句振奋人心的话:“一个国家处于上升期的标志之一,是这个国家开始拥有她的‘造梦’能力。个人

“中国梦”推动社会“中国梦”,是一个聚沙成塔的过程,也是社会前行动力逐渐凝聚的过程,中国梦凝聚了几代中华儿女的奋斗。

篇7:门窗幕墙系统:必由之路

胡总:上世纪90年代中期, 以意大利的阿鲁克和比利时的瑞纳斯两家公司为代表的铝门窗系统企业率先进入中国市场。由于受到当时行业环境的局限, 市场对“系统”这个概念还一无所知, 而这两家公司也没有把系统迅速的在中国推广开来, 所以当时他们虽然进来了, 但是“系统门窗”几乎不为人知。如果说什么时候正式出现这个概念的, 我个人觉得应该从2000年开始算起, 因为这一年德国旭格在中国创立了公司, 还有就是国内首家系统公司 (沈阳丽格系统) 也在当年成立, 我也是发起人之一。从2000年以后, “系统”这个概念才在行业内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知。

中德建联:在2003年第一届博览会上, 只有1家系统企业参展, 到2012年参展的系统企业已经接近20家。请您为我们总结一下这10年来门窗幕墙系统领域的变革性发展历程以及各个阶段的里程碑。

胡总:近十年来我们国家的房地产行业无论是在产量还是在价格上, 都经历了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 所以对门窗幕墙性能的要求也在逐步提高, 与此同时, 政策法规及行业标准也在不断提升。正是在这样一个大的背景下, 系统公司在这十年间也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是试探阶段, 第二是跟进阶段, 第三我认为是较快的发展阶段。

第一个阶段大约从2000年开始到2005年。当时房地产行业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时期, 应该说刚性需求非常强烈, 门窗性能也不是特别被重视。这个时候德国旭格、中国丽格才刚刚开始尝试系统的推广, 但曲高和寡, 经历了非常痛苦的过程;第二阶段应该说是从2005年到2010年, 这个阶段房地产市场也进入到一个疯狂的发展阶段, 刚性需求的同时伴随着强烈的投资和投机的热潮, 房价高歌猛进, 门窗的差异化需求更加强烈。大家可以看到在这个阶段, 日本YKK、德国海德鲁、瑞士严实等国外系统公司也相继进入中国, 同时早期进入中国的阿鲁克、瑞纳斯卷土重来。国内新兴的系统公司比如正典、贝克洛、智赢这些公司也在陆续跟进。所以说这是一个跟进阶段, 系统的概念也在逐渐被接受;最近的也就是第三阶段由于受到金融危机及国内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影响, 开发商需要寻求卖点, 买房子的业主也开始挑剔起来, 政策法规推陈出新, 房地产市场趋于理性, 这给门窗系统的推广提供了更为适合的土壤, 所以这两年也有新的国外的系统公司加入到系统门窗行业里来, 像通世泰、Smart去年都已经出现在Fenestration China博览会上。国内像南山、和平, 还有十几家的铝材厂, 也在打系统品牌。十年多的时间, 系统经历了不被待见-逐渐接受-得到追捧的过程, 目前应该是进入了较快发展阶段。

从以上三个阶段, 我们还会发现系统的发展跟中国房地产的发展是成正比关系的, 因为房地产市场高速发展是门窗系统发展的直接促进因素, 没有房地产业的发展作为支撑, 门窗系统不可能在这十年间有这么大的改观。

中德建联:据您了解目前地产商对系统门窗的接受程度如何呢?

胡总:我认为目前地产商对系统门窗应该说是正在逐渐接受, 尤其是大地产商的一些高端楼盘, 他们对于系统门窗的接受度还是非常高的, 像国内的万科、恒大、当代这些比较有名的地产商, 他们的一些高端楼盘上基本上都在采用系统门窗。一些区域性的中小型地产商, 由于公司内部的工作流程相对简单, 所以这些小的地产商的决策者一旦接受了系统门窗之后, 在部分项目上就会迅速改用系统, 这种情况是很常见的。

中德建联:目前中国的门窗幕墙系统自主品牌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发展阶段, 与国外的知名品牌相比, 主要的差距在哪里?

胡总:目前中国的门窗幕墙系统的自主品牌, 应该说还处于一个继续摸索的阶段。如果将近十年来中国门窗系统的发展现状与发达国家几十年的积累对比, 差距是全方位的, 也是非常大的。和国外知名品牌的差距主要从几个方面来讲:

第一就是市场环境。发达国家市场环境是比较成熟也是非常理性的, 他们的用户在选择产品的时候会非常理性的去考虑, 而且具有一定的消费能力。这一点和我们所处的国内市场环境非常不同。就目前来讲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 改革开放30年来很多东西都在变化, 市场的成熟度不够, 尤其是高速发展的房地产市场, 因为房子不愁卖, 近十年的高速发展导致大量的开发商在选择门窗的时候更看重的是价格。

第二点差距就是积累与沉淀。欧洲的系统公司像旭格成立有60多年了, 后期的这些系统公司也有30多年的发展时间。这么长时间的积累不是我们国内刚刚起步十年的系统公司所能比拟的, 这种差距是不可跨越的, 只能是尽量缩小。所以不论是产品的技术含量还是产品的性能, 都存在一定的差距。当然我们国内的系统公司和国外相比最直观的差距还是表现在品牌、产品体系与产品性能上。不过与进入到中国的国外系统公司相比, 国内系统公司应该说也有自身的优势, 因为他们对国内市场会有更深刻的了解和认识。这种中国特色不是每一家外国公司或者每一个外国人都能在短期内认知的, 而这也正是国外系统公司最欠缺的东西。对于国外系统公司来说, 很多东西不可能是搬过来就用, 首先应该了解中国市场, 去认识和适应市场。

记者:您是如何看待“系统门窗”未来在中国的发展的?您认为中国是否会走入和欧洲发达国家一样的“系统门窗”发展模式, 还是有其他的模式或并存的模式?

胡总:从大的环境来讲, 中国正处于由高速发展甚至发展中由混乱无序的发展中国家向平稳理性的发达国家转变的一个过程, 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也一样, 正在由疯狂向理性转变, 而系统门窗本身就是理性的产物, 所以系统门窗应该说在中国一定会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这一点我是非常坚信的。关于中国是否会走欧洲发达国家的系统发展模式, 首先要看的是做系统的直接原因, 为什么做系统?这在中国和欧洲应该是一样的, 都是适应市场的需求, 用户对门窗的高性能以及舒适度的需求。其次就是政策导向, 节约能源、节约社会资源, 这两点应该是相同的。从技术角度来讲, 系统门窗是经过精密研发, 在保证使用性能的同时, 需兼顾到一些零部件以及工艺上的通用性与专用性。这一定是中国系统门窗未来的一个发展方向, 现在中国的一线城市, 包括接下来的二、三线城市, 会是系统门窗的主要市场。但由于中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在相对落后的地区, 传统门窗模式还是会存在相当长的时间, 所以在这一期间内应该说这两种模式都会并存, 一种是系统门窗, 一种就是传统门窗。所谓传统门窗就是这些年来门窗行业一直采用的一种市场运作模式, 就是门窗厂到处买材料然后加工成成品门窗再交付给开发商, 我觉得这种方式应该说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还会存在相当长的时间。

记者:您刚提到了和开发商的合作, 和普通的门窗厂相比, 系统公司除了产品的质量更优质以外, 在合作过程中合作的模式有没有什么独特之处?

胡总:应该说还是有差别的, 作为普通门窗来讲, 一般是开发商同门窗厂直接签订合同, 门窗厂负责材料采购、加工和现场安装, 应该说这是一种完全拼凑出来的门窗。七八年前甚至五六年前, 中国绝大多数的门窗项目都是这么生产出来的。作为系统门窗来讲, 它是由一家独立的、专业的系统公司, 针对不同的市场需求, 全权负责门窗整体结构设计、产品开发、性能检测与试验、材料供应等, 还要提供相应的加工安装工艺以及技术支持与服务, 可以为开发商提供全面的解决方案, 门窗厂只是作为全面解决方案中的一个比较重要的环节 (承担门窗的加工安装及后期维护) , 而系统公司则贯穿整个门窗项目的始终。

中德建联:系统公司有没有可能同时作为房地产开发商的咨询公司角色呢?

胡总:应该说是具备的, 但是国内这方面做得还不是很理想。据了解, 在欧洲这些发达国家, 首先一点就是他们的建筑设计师对门窗、幕墙了解非常深, 他在设计之初会根据业主的需求直接选用一些比较适合的门窗幕墙的系统, 放到建筑设计当中去。但是在中国由于建筑设计师本身在门窗幕墙分项上有一定技术上的缺失, 对门窗幕墙缺乏了解, 缺乏认识, 因为在国内大学里没有这样的专业, 致使他们在设计过程当中做的都不是很理想, 很多时候都是交付给甲方进行二次招标设计。所以作为门窗幕墙分项的一个顾问咨询, 系统公司应该承担起来这样的责任, 他也有足够的技术能力去为甲方和业主选取更合理的设计方案。

中德建联:对, 我们了解到现在有一种咨询公司是专门为房地产开发商做门窗咨询的, 他们直接对接的是门窗厂和房地产开发商, 在中间起到一个牵线搭桥或者是帮助咨询购买门窗的这样一个角色, 是不是以后系统公司也会充当这样的角色呢?

胡总:一般来说, 现在的咨询公司在中国的一线城市是比较普遍了, 他们也在和一些大的开发商配合, 其实我个人觉得系统公司应该比这样的咨询公司更有条件去做这样的工作。因为作为一家咨询公司来讲, 他需要先收集其他系统公司或材料供应商的资料, 然后去为甲方做一些对比, 提供一些建议;作为系统公司, 肯定是对自己的系统更加了解, 它更具备这种能力, 只是可能现在系统公司在这方面的工作普遍做得还不是很到位, 估计这也需要市场的一个接受过程。当然系统公司做咨询, 难免会让人觉得有嫌疑是在推销自己的产品, 如果是一家专业的咨询公司好像就不存在这个问题, 这是一个市场认知的问题。

中德建联:那就是说, 系统公司从长远发展来看, 能够为地产商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 除了价格上或者质量上, 还有其他方面吗?

胡总:地产商追求的主要是高利润、长远发展和社会责任。

第一点, 在控制成本的前提下, 高利润实际需要高房价来支撑。这种高房价需要有基础, 像上海的汤臣一品, 应该是除了建筑的基本材料, 剩下的都是采用建筑领域的大品牌, 所以才能卖出一个天价来。从这点来讲, 系统门窗与开发商也是同一个道理, 系统门窗的品牌会提升开发商的楼盘卖点, 这是品牌效应。

第二点从长远发展角度看, 系统门窗从整体的使用性能和舒适度来讲都要优于传统门窗, 也就是他的性能肯定要高, 尤其是国内的系统门窗, 性价比要高于国外的系统门窗, 也就是在成本增加不多的情况下, 可以获得更好的产品质量, 会给开发商带来良好的口碑。其实目前门窗的投诉率应该还是非常高的, 所以如果哪一个开发商提前走一步使用系统门窗的话, 无疑会给他日后的长远发展奠定一个好的基础。就像当初的万科在物业服务上下的功夫一样, 会增加地产商的卖点。

第三点就是从建筑节能来看, 系统门窗的抗风压性能、水密性能、气密性能 (老三性) 都要优于传统门窗, 在保温隔热的设计上同样也要优于传统门窗, 也就是在给我们买房子的小业主带来节能效益的同时, 社会效益也得以充分体现。因为现在是倡导节能型社会、集约型社会, 所以我觉得这应该是能给开发商带来最直接的好处的。

最后还有一个给开发商的建议, 就是地产商在选择系统的时候, 也要充分认识到系统这个概念, 到底什么是系统。系统应该是以产品研发为基础, 然后衍生出它的技术体系、结构体系、材料体系、工艺体系, 包括技术支持服务体系、工程的监督管理体系等等, 这些体系有机的结合起来, 才是一个系统, 而不是简单的一个技术图册、一堆材料组合起来就是系统。现在, 打着系统旗号的这种企业和产品确实越来越多, 所以很多时候因为开发商毕竟不是我们这个行业的专业人士, 所以这是我应该给出的一个提示, 希望地产商不要白白浪费掉选择系统门窗和传统门窗之间的差价, 既然付出了这个差价, 就应该得到系统门窗给我们带来的附加值, 开发商需要具备这样的一种能力来分辨到底哪些是真正的系统, 哪些是打着系统幌子的传统门窗。

中德建联:就是说现在系统门窗市场水平还是参差不齐的, 是吗?

胡总:应该是这样, 尤其是国内的系统, 因为近十来年系统这个概念越来越多地被大家提起和接受, 甚至到了追捧的程度。大家都知道系统门窗要比普通的门窗价格高, 利润应该说更理想一些, 不排除一些企业会打着系统的旗号去推广一些看似系统的产品。系统涉及到的方面非常多, 并不是几个铝型材断面、几个小配件就叫系统, 除了看得见摸得着的这些产品之外, 还有很多软性的东西, 因为构成一个系统最重要的部分就是技术支持服务, 包括对门窗厂做的项目进行跟踪管理, 这一点在我们国内的重要性甚至要远远高于欧洲。因为整体来讲, 在欧洲发达国家做系统, 应该说不论是材料的供应厂家还是门窗的加工企业, 各个环节大家执行合同的能力是非常强的, 但在我们国内整体的市场环境还不是特别理想, 经常见到一些偷工减料的做法, 所以这个问题显得就更突出一点。

中德建联:目前我国系统门窗在门窗行业的占有率是什么情况呢?与欧洲国家的差距有多少?

胡总:从全国的角度来说, 系统门窗的占有率是非常低的, 因为目前能接受系统门窗的也就是一线城市的一些重点项目, 二线城市刚刚开始, 所以从整体的比例上应该是非常低的。但目前势头非常好, 市场逐渐的成熟, 开发商也会有更多的选择, 小业主的挑剔与投诉等各个方面都会促使开发商在选择门窗的时候更加慎重, 而不是像过去我们选择传统门窗那样, 反正大家都差不多, 选一个就行了。

我在欧洲发达国家看到过一个数据:直接选用系统门窗的开发商大概是占到80%以上, 可见整体市场环境确实不同。在欧洲很多时候在某一个城市想找到一个工地, 夸张点说都有点难, 是因为人家已经经过几百年的发展, 市场很稳定, 尤其是欧洲的人口几乎没什么增长, 而且欧式建筑大部分是以石材建筑为主, 使用寿命也都相当长, 很多老房子都用了几百年到现在还在用, 导致欧洲的新建建筑非常少。更多的门窗市场来源于一些旧房改造、老门窗的更新换代。所以说与中国的系统公司的运作模式不同, 欧洲的系统公司面对的大多数是一些中小型的客户, 他需要更多的考虑小批量、多批次的材料供应, 系统的设计包括加工安装工艺甚至运输方式, 也会侧重于零散订单的市场特点。

举个简单的例子, 现在我们做门窗的时候, 在窗框、窗扇的部位都要先切45°角, 然后进行撞角的这种组角方式, 这种方式在面对国内这么大的一个市场需求时问题不大, 但是在国外有时候只有一个家庭要换八扇或者十扇窗, 工程量很小, 这时如果有比较大的门窗的话, 当这几个窗做完, 再拉到客户那里, 他就必须得用一辆大的运输车来运输, 小车装不下。所以从这个简单的例子就可以看出, 在欧洲他必须在系统结构设计的过程当中想办法改变这样一种高运输成本的结构方式, 可能选择其他的一些小部零件的方式来适应小批量的运输, 甚至是在现场进行一些简单的加工组装来完成。

中国的市场不一样, 工程量太大了, 而且各个环节时间周期都非常紧张;再加上建筑的总包单位配合不力, 这些单位很多农民工, 不论是工作责任心、施工的水平能力等各个方面来讲, 和欧洲的发达国家都有很大差距;包括门窗厂, 整体水平也不高。正是以上这几个中国的市场特点决定了系统公司在进行系统产品设计的各个环节, 包括材料供应、加工安装工艺等等都要充分考虑到这些中国特色, 只有这样才能够去适应中国市场。而国外的系统公司, 他们到了一个新市场, 需要先了解这个市场再去适应这个市场, 然后再去逐步引导这个市场, 而不是一开始就按照自己的经验去做, 去改变市场环境。所以你会看到很多国外企业在这方面吃了亏, 信心满满的来了, 到最后很多又撤离中国市场, 还有一些在中国市场始终处于一个维持的状态。这其中最大的问题还是在于他们对东方的文化和中国的特色了解的不够, 把成熟的产品、成熟的市场运作模式直接搬到中国来, 肯定会水土不服。中国的系统公司这一点确实是要优于国外的系统公司。

中德建联:那您能否预测一下, 未来十年国内系统公司的市场占有率有没有什么变化?

胡总:往好的方向发展是一定的, 占有率也会逐渐提高, 但是系统这样一个概念在中国出现也就这么十年的时间, 我预计未来十年国内的系统行业还会经历一个洗牌过程。

这里面涉及到一个企业定位问题。做系统的目的是什么。是出于企业战略层面还是业务层面?中国人做事情有的时候喜欢一窝蜂地往上上, 在门窗行业也一样, 大家觉得系统门窗利润高, 不用和其他普通门窗进行低层次的价格竞争, 我也要做系统他也要做系统, 但是真要做系统, 尤其是做一家专业的系统公司, 他和普通门窗公司是非常不一样的, 不仅要有人员和研发经费的投入, 而且需要有一定的周期和时间, 才能显现出投入所产生的效益。目前整个社会都比较急, 大家心态也比较急。但是, 做系统是一个慢功夫, 需要有一个长远的发展规划和发展战略, 尤其还应该具有严谨的思维和态度, 包括资金的投入, 是要看到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以后产生的效益, 而不是短时间内有多少利润。所以我说未来十年, 系统公司可能会越来越多, 但也会有一些所谓的系统公司倒下去。

中德建联:这也是任何一个行业发展的必经之路。好的, 非常感谢您给我们分享这么多年的经验、心得和体会。请您为我们十周年寄语吧。

上一篇:那身绿军装散文下一篇:老年患者临床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