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模式1doc

2024-05-04

教案模式1doc(共7篇)

篇1:教案模式1doc

远离出生缺陷

一、什么是出生缺陷?

1、定义:是指胚胎或胎儿在发育过程中发生解剖和功能上的异常。

2、分类:先天畸形、遗传代谢性缺陷、宫内感染、先天残疾、免疫性疾病、智力低下、先天性肿瘤

3、原因:遗传和环境因素

4.出生缺陷敏感期:妊娠3—8周是胚胎主要器官、系统基本形成

期易受致畸因素而产生畸形。因该时期器官、细胞分裂繁殖旺盛,在分化过程中,有害物质的作用阈值较低,对致畸物的敏感性高。

二、如何预防?

1、预防第一阶段:孕前准备

a.避免近亲结婚,选择合适生育年龄。出生缺陷的预防离不开政府行为,1980.9.10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六条规定: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旁系血亲禁止结婚。

b.加强婚前检查,预防艾滋病、性病带来的危害 c.注重自身健康,有疾病的先治疗再怀孕。

d.均衡营养,孕前补叶酸和碘,预防微量元素缺乏。e.预防各类病毒感染,注射疫苗防风疹病毒感染。f.避免接触有害物质。

2、预防第二阶段:孕期检查

通过遗传咨询、产前诊断等了解胎

儿发育情况。预防第三阶段:新生儿筛查 对已经出生的孩子,通过新生儿

筛查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排除可能有的缺陷。

三、预防的重要性

以上三个步骤是预防出生缺陷的关键,而其中的第一个步骤是预防的首要环节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和达到,也是预防出生缺陷不容置疑的重要手段。

四、重点预防第一阶段: 1.加强婚前检查

(1)重视婚前检查:夫妻任何一方有性病、艾滋病、肝炎等传染性疾病或高血压、糖尿病等应先治疗再考虑怀孕。

(2)最佳生育年龄的选择:女23-28岁,男25-30岁。2.均衡营养:

(1)孕前及孕期增补叶酸:叶酸不仅与人体红细胞有关,更重要的是与胚胎细胞的分裂和增长有关。孕期体内叶酸缺乏会导致胚胎神经管发育闭合不全出现脊柱裂、无脑儿、脊髓脊膜膨突还会导致流产、胎儿脑发育异常以及唇腭裂等多种先天畸形

(2)孕期补碘:孕期缺碘会导致死产、早产、先天愚型、新生儿甲状腺功能低下等多种机体障碍。孕期要食用加碘食盐,还要多吃

海带、虾皮等含碘丰富的食物。

3.孕早期避免病毒感染:尤其是前三个月避免风疹病毒,会导致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白内障、先天性耳聋等多种出生缺陷。可在孕前去医院或防疫站注射风疹疫苗,预防病毒感染。

4.远离有害物质:在整个孕期要注意远离有害物质,如铅(汽车尾气),汞(废

电池),苯(汽油、干洗剂),磷(农药)。还有我们不太注意的养宠物 烟酒、咖啡对胎儿的影响,应远离这些有害物质。

五、预防第二阶段

(一).产前检查从月经停止及发生早孕反应时开始。一般整个孕期的产前检查为9—13次。在妊娠6个月内应每月1次;妊娠28周后每2周1次;妊娠36周后每周1次。如发现异常,应随时就诊。

(二).产前筛查内容及时间:

1.血清学筛查:孕10—13周和15—18周,可筛查可能有染色体异常、神经管缺陷或某些结构畸形的可疑异常胎儿,如先天愚型。

2.超声波筛查:孕18—20周可行B超除核对孕周外,还可及时发现宝宝某些器官和部位的畸形如无脑儿、脊柱裂以及四肢畸形。

3.妊娠糖尿病筛查:孕24—28周。

(三).哪些需要做产前检查:

1.孕期羊水过多或过少:足月时羊水量约800毫升,羊水量大于2000毫升为过多,一般可能为无脑儿、脊柱裂及妊娠糖尿病。孕晚

期羊水少于300毫升为过少,一般可能为先天性肾缺如、尿路梗阻、过期妊娠、妊娠高血压疾病及胎膜早破。

2.胎儿发育异常或疑有畸形时

新生儿>4000克为巨大儿,可能与糖尿病、营养、遗传、环境有关。孕37周后<2500克为胎儿生长受限,另外可通过B超检查发现无脑儿、脑积水。

3.在孕早期接触过可导致先天缺陷的物质。如X线、铅、汞、长期高分贝噪声及致畸药物,尤其在受精后3—8周高度致畸期。

4.其他:父母有遗传病家族史或曾生过先天性严重缺陷儿,有两 次以上不明原因流产、死胎或新生儿死亡及孕妇年龄超过35岁。

六、平安度过孕期、远离出生缺陷,生一个健康的宝宝。

篇2:教案模式1doc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荷兰独特的牧场风光。3.。体会作者生动的语言,摘抄自己喜欢的词句。重点难点

了解荷兰牧场的特点,进一步感受乡村生活的可爱。体会作者拟人手法的巧妙运用。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具准备 课前让学生查阅有关荷兰的资料及教师准备课件。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题。

同学们,我们领略了乡下人家的田园生活,那里可真令人向往。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有着牧场之国美誉的荷兰,去感受一下异国的田园风光。(板书课题)理解牧场,接下来读读阅读提示,明确要求。先来了解一下荷兰吧!(默读资料)

过渡:下面就让我们随作者一同走进这优美、恬静的地方吧!去感受一个真正的荷兰。

二 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

生词:悠然自得等。多音字:圈里(juàn)、模样(mú)、畜、喝 ..

5、欣赏图片,整体感知。四 品读课文,体会情感

探究:荷兰的牛马羊猪鸡和夜晚有什么奇特之处,会让作者4次地发出“这就是真正的荷兰”这样的赞叹?你们喜欢2至5自然段哪一段,就到哪一段去探秘。

学习要求:

1.先美美地朗读

2.再好好地想一想:是什么让作者发出了赞叹?把原因用波浪线画下来。说说你的体会。

3.学生自读欣赏、体会。(体会中指导朗读,读出牧场的自然和谐、优美迷人。)4.小组汇报。5.全班交流。

碧绿草原牛成群 骏马飞驰任自由 羊闲猪乐鸡安闲 牲畜归圈夜寂静 老师引导。

课文四次写“这就是真正的荷兰”,作者所介绍的真正的荷兰是什么样的?请选择你最欣赏的一处,细细地读,看看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4.教师总结。(1)真正的荷兰:牧场上一片碧草,上面有黑白两色花牛,它们在吃草,悠闲自得。

(2)真正的荷兰:碧绿色的低地上有成群的骏马,它们膘肥体壮,成了原野的主人。

(3)真正的荷兰:在绿色草原上,绵羊悠然自得,猪群不停地呼噜,小鸡、长毛山羊安闲自在。

(4)真正的荷兰:傍晚,有人驾船默默挤奶,船只行驶舒缓平稳,车船离去又是一片平静;夜幕降临,牲畜沉睡,低地无声,夜晚漆黑,灯塔闪烁着微弱的光芒,一片静谧,一幅沉寂的静夜图。

默读课文,请同学们思考并讨论:作者为什么四次讲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真正”的含义是什么?既是在向人们介绍荷兰的特点,又是对荷兰独特牧场风光的赞叹。

五 总结全文,升华拓展 1.老师小结: 真正的荷兰还拥有着这样的美誉:花之国,水之国,也是牧场之国。

2.课文为我们描绘了荷兰牧场白日辽阔无垠,宁静和谐和夜晚的祥和寂静,神秘含蓄,让我们感受到荷兰牧场的田园风光,体会动物与人,与环境和谐统一的美好意境,表达了作者由衷的赞美:这就是真正的荷兰。3.写法点拨:(1)总分结构,开篇点题。

(2)细致的观察,恰当地运用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方法。

(3)最重要的一点是详略分明的写作方法。4.拓展提升《我爱家乡的小河》

5.作业布置。请你也以这种形式,将课后资料袋的内容或你自己搜集的有关荷兰的资料,介绍给大家,好吗?(准备,展示。)六.板书设计

22* 牧 场 之 国

荷兰悠然、有序的生活

七.课堂作业新设计 1.给多音字组词。模 圈

2.读读,连连。

3.读了课文,也了解了荷兰的一些风土人情,请你用自己的笔介绍一下“这就是真正的荷兰”,表达出你对荷兰田园风光的喜爱之情。八.备课资料

荷兰 荷兰位于欧洲西部,东面与德国为邻,南接比利时。西、北濒临北海。“荷兰”在日耳曼语中叫尼德兰,意为“低地之国”,因其国土有一半以上低于或几乎水平于海平面而得名。荷兰是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是西方十大经济强国之一。花卉是荷兰的支柱性产业。

全国共有1.1亿平方米的温室用于种植鲜花和蔬菜,因而享有“欧洲花园”的美称。

郁金香是荷兰的国花,是美好、庄严、华贵和成功的象征,目前全世界已拥有8000多个品种,被大量生产的约150种。它色彩艳丽,变化多端,以红、黄、紫色最受人们欢迎,而黑色的郁金香被视为稀世奇珍。19世纪,法国作家大仲马所写的传奇小说《黑郁金香》,赞美这种花“艳丽得叫人睁不开眼睛,完美得让人透不过气来”。其实,纯黑的花是没有的。黑郁金香所开的黑花,并不是真正的黑色,它有如黑玫瑰一样,是红到发紫的暗紫色罢了。这些黑花大都是通过人工杂交培育出来的。诸如荷兰所产的“黛颜寡妇”“绝代佳丽”“黑人皇后”等品种所开的花都不是纯黑的。

篇3:教案模式1doc

1.借助注释, 疏通文意, 做到文从字顺。

2.学习本文运用衬托突出重点的写法。

3.理解本文托物寓意的写法。

【学习重、难点】

1.学习本文运用衬托突出重点的写法。

2.理解本文托物寓意的写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自然界的蓝天碧海、绿树红花都是文学家赞美的对象。其中, 莲花更是以其“清水出芙蓉”的独特风姿为历代文人盛赞不衰, 把它当做高洁品格的象征, 借以表达自己的志向。

二、解题

题目中的“莲”点明了写作的对象, “爱”表明了作者的感情, 那么“说”呢?

明确:“说”是一种文体, 通常借某一事物说明道理。那么题目就可以理解为“说说喜爱莲花的道理”。

三、熟读课文

1.请大家小声读课文一遍, 要求是读准字音、句子。

2.请一名同学朗读课文, 其他同学注意听在读准字音方面还有没有问题。

3.范读课文, 听听自己的节奏有没有把握的不准确的地方。

4.请大家大声朗读课文一遍, 注意体会语气、语调, 尽量读出节奏感。

5.齐读课文。

四、翻译课文

1.同桌两个同学合作, 结合注释, 翻译课文。

要求:不会解释的词语加点, 不会翻译的句子划横线, 自己认为比较重要的词语加三角符号。

2.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 共同解决。

3.一人一句翻译课文。

4.齐读课文。

五、合作探究

1.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赋予莲花哪些品质?借莲花抒发了什么感情?

学生讨论

明确后归纳:

生长环境:“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 “濯清涟而不妖”的庄重。

体态香气:“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正直, “香远益清”的芳香。

风度:“亭亭净植,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清高。

莲花有如此高洁的品格, 难怪作者喜爱莲花, 赞美莲花。把莲花比作是花中的“君子”。

请一位同学把这些句子读一遍, 读出作者的喜爱之情。

大家齐读这段话, 注意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

其实, 我们已经不难发现, 在作者的笔下, 莲已经不仅仅是一种花, 而是君子的象征。那么作者借莲花抒发什么感情, 就不难理解了。

学生自由回答

明确归纳:

作者借赞美莲花的高洁品质来赞美君子的高尚情操, 表明自己洁身自好的高洁品质。对莲花的描写, 看似句句写花, 实则句句写人。

这种写法就是:借物喻人, 托物言志。

只可惜, 这样的君子太少了, 所以作者忍不住发出感慨“莲之爱, 同予者何人?”

2.题目是“爱莲说”, 为什么要提到“菊”和“牡丹”?

学生讨论

明确归纳:

衬托:菊———正衬, 牡丹———反衬, 目的是为了衬托莲的美好形象和高尚品质。

找出与“菊”和“牡丹”有关的句子, 读一读。

作者认为莲花是花中的君子。那么“菊”和“牡丹”呢?

“隐逸者”“富贵者”

作者又用它们比喻什么人呢?

“隐士”“富贵者” (追名逐利的人)

(1) 为什么用菊花比喻隐士呢?

和陶渊明有关。

学生谈对陶渊明的了解

陶渊明是著名的隐士, 品格高洁, 又“独爱菊”, 所以作者用菊花比喻隐士。

菊花傲霜怒放, 和莲花的高尚品格相似, 所以用它来正面衬托莲花, 陶渊明坚持高洁的品格, 和作者是一样, 所以作者用陶渊明来正面衬托自己。

只是爱菊花的人太少, 也就是真正的品格高洁, 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隐逸者太少了, 所以作者说“陶后鲜有闻”, 表示了惋惜之情。

(2) 唐代的达官贵人酷爱牡丹, 所以用牡丹比喻富贵者, 唐代人喜欢牡丹到了什么程度呢?看了下面的诗句就知道了。

“惟有牡丹真国色, 花开时节动京城”———刘禹锡《赏牡丹》

“共道牡丹时, 相随买花去”“一丛深色花, 十户中人赋”———白居易《买花》

所以作者才说“牡丹之爱, 宜乎众矣”

世人为什么喜爱牡丹?

学生思考自由回答

归纳总结:

世人喜爱象征富贵的牡丹, 实际上是富贵, 名利的追求, 作者对这种世风是厌恶的, 鄙弃的。这与作者的高洁品格是截然相反的, 所以作者用的来反衬自己。

(3) 作者实际上是借三种花写了三种不同的人生态度, 同时表明自己的追求:

一种是像陶渊明那样, 厌恶世俗的污浊, 但他选择消极避世;

一种是大多数人那样追名逐利, 趋炎附势;

一种是作者坚持的:身处污浊的环境中而能洁身自好, 保持高洁的品格。

六、小结课文

这篇课文, 作者借物喻人, 托物言志, 将花的形象比拟为人的品质, 以莲的形象比拟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以爱莲之情表达自己对这种生活态度的赞赏与追求, 同时表达自己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

板书设计:

七、教学反思

从上完课到现在, 一直在思索。那就先从一开始的构思谈起吧:

这篇文章篇幅不长, 文章注释又非常详细, 个人认为理解难度不大, 除了个别词句没有注释外, 其他都比较容易理解。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 充分遵循新课标指导下“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指导思想, 设计每一个学生都有话可说的问题,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来, 语文教学就应该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设置他们感兴趣的话题, 力争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 一直认为语文课堂应该是书声琅琅的, 而不是“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于是让读书贯穿整堂课。从一开始的快速浏览, 扫清读音障碍, 到最后的自由朗读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中间穿插齐读、指名朗读、老师范读等方式, 让学生在读中理、在读中思, 在读中悟, 让语文课有浓浓的语文味儿。

课堂教学是一门有缺憾的艺术。同行们常说, 备课不但要备教材, 还要备学生, 但是显然对学生的考虑尚欠周到, 而是过多地注意了自己的教学流程, 导致有些问题的讨论未落到实处, 甚至有把老师的见解强加给学生的痕迹。还有大胆质疑的能力还不够, 对学生放手幅度还不够, 学生有点被牵着走的感觉。

篇4:教案模式1doc

[关键词] 学案式;教育观念;课堂改革

一、从“教案式”向“学案式”转变的必要性

传统中学教学普遍存在“教案式”教学模式,这与新课程要求背道而驰。教案教学有两大弊端:第一,单向性,教案重在指导教师将知识讲得清楚透彻、重点突出、难点到位,却忽视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成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第二,封闭性,教案不公开不透明,学生不了解教师的教学意图,听课时不免亦步亦趋,独立思考能力较差,吃不透知识点,成绩提高存在困难。

教案教学之所以存在这两个弊端,是因为教案只站在教师和课本的立场上,较少与学生展开课堂互动,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也就无从谈起。事实上,这是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教学形成的固有模式。因此,要脱离传统“教案教学”,教师不更新观念不行,更新太慢也不行,必须深入理解新课程要求,加快角色转变,即由传授者转变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变为引导者,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者转向平等亲切的交流者。角色转变的外化表现之一,就是从“教案型教师”向“学案型教师”过渡。

所谓教案、学案,虽只一字之差却有天壤之别。简而言之,教案是为了把教学内容准确无误地传授给学生的教学文书,学案则是依据学生实际认知水平和知识储备,指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加强师生互动交流的学习方案。“教案”向“学案”转变、“教案型教师”向“学案型教师”过渡,是新课程教学的需要,也是中学教育向更高层次迈进的必然趋势。教师必须把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依据学生现有知识基础、自学能力水平和教学要求,参照各方面信息制定教学方案。

二、学案式教学的要素

一般情况下,教师制定学案时,应掌握以下八项基本要素:

一是学习目标。具体分为知识、能力、觉悟三个层面。学案必须让学生懂得自己应当学习什么知识,对知识的理解应当深入到何种程度,运用知识解决什么问题。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明白教学的目的,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针对性。

第二,教学重难点。学案应以学习目标为基础,从知识体系中提炼出重点难点,引导、激励学生解决核心问题,从而提高独立学习能力。

第三,知识结构。从整体上帮助学生把握知识体系,可通过互联网、多媒体手段展现知识系统,化抽象为具体,让学生对知识形成直观印象。

第四,学法提示。面对新知识或难点问题,引导学生去思考该怎么分析,该怎么做,变手把手教为指引点拨,让学生尽可能依靠独立思考和知识储备去解决问题,从而增强自信心。

第五,学习过程。这一过程涵盖预习、教学、问答、作业、复习等环节,是学案的最主要组成部分,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学习内容,构建知识体系,掌握学习方法和解题技巧,将所学转化为所用,最终稳步提高学习成绩。

第六,考试解析。详尽分析考试方式,从考点范围到考题设计思路,提炼出各种注意事项并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备考,形成规范严谨的考试风格。

第七,导入热点。教师传授知识不应与现实脱钩,学案要寻找鲜活的自然、社会知识和实践,让学生明白自己所学的内容具备实用性,又能多层次多角度了解知识与现实的关系,使其理论联系实际以及创新能力逐步提高。

第八,学生总结。在课堂小结阶段,教师让学生主动介绍自己学到了什么,还有哪些没有吃透的地方等。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锻炼学生对话教师的能力,使所学知识掌握得更为牢靠。

需要提醒的是,教师编写学案切忌陷入以下三个误区:第一,翻版教案。很多教师在编写学案时,仍不由自主地回到教案的老路上,只注重“教”而忽略了“学”。学案要从“教学生学会”变为“教学生会学”,内容既立足于课程标准又不拘泥于课程标准,重在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第二,流于习题化。习题只能视作学案的一部分,学案中如果习题太多,将无法体现其导学的基本精神。第三,难度偏向特定学生群体。预设学案必须基于全体学生,要让优等生、中等生、学困生都看到自己的“用武之地”,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从而增强学习自信,切实提高班级整体学习成绩。

总之,一份好的学案必须具备一定的探索性、科学性和主导性。坚持“教为主导、学为主体、以学为本、因学论教”的原理,循序渐进,有步骤、分层次地完成“知识—能力—理论”的教学环节,推动不同水平的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自主学习。

三、课堂教学学案的具体设计

具体到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学案设计可从以下几个部分着手:

第一,学习目标。学案制定的目标要具备可操作性,要让学生通过听课、练习之后能够达到。“学案型”教师要遵循“了解—理解—综合应用”这三个层次展开教学,使学生逐步吃透知识点,并将其运用到作业和考试中去。

第二,学习指导。“学案”指导模式虽然多样,但目的不外乎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锻炼学生的记忆能力,促使学生转换角度看问题,运用知识理论解决问题,等等。为此,学案的指导要在教学中添加激励因子,不能仅仅满足于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而要让学生逐步从依附教师学习到独立自主学习。

第三,重点提炼。将课本里的关键知识点有效整合,供学生在预习时思考,上课时师生一起讨论、分析,加深学生理解。只有让学生做好预习,课堂讨论才能有声有色。做好预习的先决条件之一,是为学生做好关键知识点集纳和有效串联,这也是“学案教学”强调的一个关键内容。

第四,知识巩固。为了及时巩固、消化知识点,教师要精心设计有层次的训练,让学生吃透问题,提高能力。比如课后训练,必须建立在对全班学生知识水平、解题能力有全面认识的基础上。“学案教学”倡导因材施教,将以生为本的精神渗透到学生预习、复习等各个环节,做法更为专业细致,因此“学案型教师”要比“教案型教师”付出更多,在教学的每一方面不再搞一刀切,真正使“教师主导”变为“教学相长”。

第五,反思。这一环节由学生主导,教师在制定学案时应注意为学生留下自主学习的时间,引导他们总结学习感想,罗列存在的疑问,从而找准自己的不足之处,再通过强化学习真正提高能力。在此过程中,教师应从讲授者变为倾听者,了解学生知识结构中仍然存在的问题,把握学生学习心态,获知学生生活中可能遇上的问题。教师不妨把学生的心得体会作为改善教学的第一手资料,结合新型家访,对学生的情况进行全面了解。

按照《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倡导的教学模式,教师应在带领学生接受、记忆、模仿、练习的基础上,鼓励他们自主探索,加强实践,增进交流,变以往复制知识的学习过程为“再创造过程”。“学案教学”正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它改变了传统教学课堂缺乏变化、互动、沟通的局面,使师生相互了解,相互磨合,让班级成为密不可分的整体,形成爱学会学的良好氛围,在此基础上去提升班级学生的整体成绩。广大教师应顺应潮流,加快自身由“教案型教师”向“学案型教师”转变,推进新课程教学改革的顺利实施。

篇5:小老鼠和泡泡糖.教案1doc

学情分析:

中班幼儿喜欢动物,模仿力强,对音乐节奏也有了初步的理解能力,4——5岁又是游戏活动的黄金时期,针对幼儿这一心理发展特点,我选择了中班下册主题五“奇妙动物”中的一节音乐游戏《小老鼠和泡泡糖》。小老鼠风趣、诙谐的动物形象深受孩子们的喜爱。活动中通过活泼欢快的A B两段乐曲,形象地表现出小老鼠跑、看、拽等各种动作,并通过模仿老鼠偷偷走、拽泡泡糖、被猫吓倒等有趣的内容,让幼儿感受活动的无限乐趣。教学特色:

在活动的导入部分我神秘的出示了两件礼物:泡泡糖和小老鼠,不仅有效的激发了幼儿的兴趣,更让幼儿对小老鼠和泡泡糖之间的故事产生了好奇心,为后面对音乐的理解做好了铺垫;在第二环节中运用生活中的已知经验让幼儿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想象一下小老鼠和泡泡糖之间可能发生的各种有趣的故事,接着通过播放Flash、讲故事揭秘小老鼠和泡泡糖之间的故事,让幼儿对故事情节有了更加直观、形象的了解;在活动的第三个环节让幼儿一边听音乐一边看图谱。音乐活动中教师必须运用某些方法和手段引导幼儿去熟悉音乐,了解音乐。为了使幼儿运用动作来表现音乐我尝试了运用“图谱感知”教学法。根据教育内容的重难点,精心设计各种能表现音乐内容的动物形象、符号、线条等等,便于幼儿理解并愉快地投入到了整个活动中。因为音乐是三拍子,节奏又比较快,这给孩子对节奏的掌握也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我采取的对策是将A段音乐配上了“小老鼠东走走西看看”便于幼儿理解的儿歌,帮助幼儿记住在什么时候停,什么时候看,以此来解决教学重点; 在B段音乐中我注重了小老鼠使劲拽泡泡糖夸张动作的表现,启发幼儿在理解图案基础上掌握音乐的旋律节奏,使幼儿对于音乐的感受力、创造力、表现力得到了有效的发展。

在幼儿进行游戏表演的过程中我对每一次表演都提出了不同的要求。第一遍游戏根据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让幼儿在小椅子上安静有效的将音乐和动作相整合,加深幼儿对音乐节奏的理解;在第二遍表演中借助于道具--小老鼠头饰激发幼儿的表演欲望;第三遍表演通过引导幼儿怎样能将拽泡泡糖的动作和表情更夸张形象的表现出来,从而增加了游戏的难度;第四遍引导幼儿讨论泡泡糖还可以粘到哪里?对动作进行自由创编,充分发挥幼儿的发散性思维、想象力、创造力和表现力;在最后的一次游戏中分角色表演,让幼儿在情景表演中体验音乐游戏的无限乐趣。总体来说整个活动让幼儿在富有趣味性、游戏性浓郁的环境中,既享受了音乐与游戏结合给幼儿带来的乐趣,又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音乐欣赏和表现能力。在活动的最后环节,通过延伸提问:“如果小朋友吃泡泡糖,你会把吃完的泡泡糖放到哪里呢?”不仅对幼儿进行了环保教育,同时生成了更有价值的活动。

在《小老鼠和泡泡糖》这一活动中,我借助于徐卓娅教授的音乐教学特色,强调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品质和意志品质的教育理念。根据幼儿的生活经验运用有趣的故事帮助引导幼儿用动作来表现音乐,游戏的运用更能够让幼儿在快乐的玩中潜移默化的感知音乐的结构。同时活动中注重添加多种教学手段的综合运用,比如情景的贯穿、视听结合、语言描述等多通道参与的方式,在宽松愉悦的氛围当中为幼儿提供大胆表演、充分想象与创造的空间,鼓励幼儿用多种形式表达对音乐的理解,激发幼儿对音乐游戏活动的兴趣;以达到让音乐游戏活动成为幼儿生活的一部分。活动目标

1、能根据乐曲旋律合拍地做老鼠走、左右张望的动作。

2、尝试夸张地表现小老鼠拽泡泡糖的表情和动作.3、知道泡泡糖会破坏我们的环境,增强幼儿的环保意识。活动准备:

1、生活中了解泡泡糖有粘性的特点。

2、音乐课件、图谱。

3、老鼠头饰、老鼠洞。活动重难点:

1、重点: 幼儿根据音乐合拍地做小老鼠走、东张西望的动作表演。

2、难点: 尝试夸张地表现小老鼠拽泡泡糖的表情和动作.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设置悬念激发幼儿兴趣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两个礼物(教师出示右手)这是什么?(泡泡糖)你们吃过泡泡糖吗?吃完的泡泡糖拿在手里有什么感觉?(粘粘的)看这是谁呀?(教师出示左手小老鼠)

小老鼠和泡泡糖之间会发生什么事呢?小朋友想不想知道? 老师今天带来了一首好听的音乐讲的就是小老鼠和泡泡糖的 故事,我们一起来听听吧!

二、通过故事帮助幼儿理解音乐内容。

(播放音乐)

师:听完了音乐小朋友猜猜小老鼠和泡泡糖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小朋友想了这么多有趣的故事?那小老鼠和泡泡糖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我们一起来看看!(播放音乐动画,教师简单讲故事)

老鼠妈妈睡着了,小老鼠偷偷跑出来玩,它怕被猫发现,跑几步就停下来左看看右看看,突然它踩到一个粘乎乎的东西,哎呀!它拽呀拽!可是越拽越长,粘到手上、头上、腿上到处都是,最后像绳子一样把自己捆了起来,喵,不好了猫来了,小老鼠吓的叽里咕噜地滚回了家。

师:听完了故事小朋友来说一说故事讲了什么?(幼儿回答)

原来小老鼠趁妈妈睡午觉偷偷出来玩,小老鼠在出来玩的时 候是怎样走的呢?这次我们边听边看.三、出示图谱完整听音乐,帮助幼儿理解音乐节奏,学做动作

1、随图谱完整听音乐,感知音乐节奏。

2、引导幼儿分段学做动作

师:原来小老鼠是在妈妈睡觉时偷偷出来玩的,怎样是偷偷地走?(幼儿模仿)为什么要偷偷的?(怕猫)它怕被猫发现所以呀“小老鼠东走走西看看”,谁来表演一下小老鼠?(幼儿模仿)刚刚我们表演了小老鼠的走,那看看谁来学学?(幼儿表演)师:哦,原来小老鼠走路的步伐是这样的“小老鼠东走走西看看”(教师师范小老鼠走的节奏)小老鼠东走走西看看是向一个方向看还是向两边看?(两边看)那它是边走边看还是走几步停下来看?在说哪个字的时候停(引导幼儿按节奏做动作)在说西的时候用不用看?看了几次(两次)谁来走走看? 好,我们先坐在椅子上试试!小老鼠走了几遍?我刚刚发现有 的小老鼠走得太快了,这样很容易被猫发现,再来看看小老鼠 是怎样走的?好,现在我们起来走走看!(老师唱旋律幼儿做 动作)

师:它走呀走,呀!小老鼠踩到了粘粘的东西,哎呀!是什么呀? 哦,是泡泡糖,小老鼠脚踩到泡泡糖会怎样?那可怎么办?谁来学学使劲拽?(幼儿做动作)我们一起拽拽看!

师:每只小老鼠都很用力,可是这个泡泡糖太粘了,被小老鼠拽的很长很长,到底有多长呢?小耳朵仔细听好了:拽————啪!怎么回事? 我们一起来使劲拽(引导幼儿夸张的做拽的动作)师:猫来了。(老师模仿赶紧跑回家)

四、幼儿随音乐表演

1、第一遍表演(坐在小椅子上)

师:刚刚小朋友做的都很形象,在出来走的时候都知道停下来看看,拽泡泡糖的时候也很用力把泡泡糖拉的很长很长,下面我们一起来听音乐,小朋友在小椅子上学学小老鼠,我要看看哪只小老鼠最机灵。

2、第二遍表演(把小椅子当洞)

师:想不想玩这个游戏?这里有好多小老鼠,赶快找一个你喜欢的带上吧!李老师来当一只大老鼠,老鼠宝贝们,我们现在一起来玩这个游戏,走的时候要注意停下来看看,别被猫发现啊!我们用小椅子来当我们的家吧!

师:听音乐!注意哦!妈妈没睡着不能出去玩。(引导幼儿注意前奏)

3、第三遍表演:引导幼儿夸张的表演拽的动作(钻山洞)师:有没有被猫捉住啊?你们真是太聪明了,刚刚我发现有的小老鼠拽的力气可真大啊,谁还能用更大的力气来拽泡泡糖,你觉得使劲拽泡泡糖的时候表情应该是什么样的?这回我们要用最大的力气把泡泡糖拽下来好吗?

这次大老鼠带你们去洞里玩吧?到洞里玩的时候可一定要注意安全,不能推不能挤,做一只文明的小老鼠好吗?(再次强调前奏:音乐会告诉我们老鼠妈妈什么时候睡着了)

4、第四遍表演(幼儿自由创编动作)

师:有没有被抓到,来我们快出来庆祝一下吧。

师:泡泡糖除了会粘到我们的脚上、手上还会粘到哪里呢?(幼儿回答:可以黏在头上、身上、屁股上等等)我们一起粘粘看。师:泡泡糖可以粘到这么多的地方,这次我们表演的时候就让泡泡糖粘到身体不同的地方,老师要看看谁的想法最特别,谁的动作最有趣。

5、第五遍表演(幼儿分角色表演)

师:我们又胜利了?还想玩吗?我请一位小朋友来当大老猫,喵—

你可要多抓几只老鼠 啊!再请一位小朋友来当大老鼠,小老鼠们快找个山洞躲起来吧。(随音乐创编表演)

六、活动延伸:环保教育

师:你们玩的开心吗?来,坐回小椅子休息一下吧。

篇6:教案模式1doc

一、“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数学教学中的实施

1. 目标导向

在学案中向学生展示要掌握的基础知识, 要达到的数学能力和思想认识, 并把重点难点交代给学生, 以此帮助学生克服数学学习的盲目性, 使其学习更具针对性.学案中要体现出明确的学习目标, 使教师和学生都明白学习目标, 学生围绕目标学, 教师围绕目标教学习目标应该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

2. 以案导学, 据案自学

根据学生自学能力的个别差异, “学案”应在课前适当时间内发给学生, 让其提前展开自学.新课伊始, 教师先用一二分钟时间, 运用导学、演示试验或现代教育技术等手段, 创设适当情景, 明确学习目标,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然后让学生依据“学案”内容, 逐条看书, 解决疑问, 并确定个别疑点.此过程约占课堂时间的四分之一.

3. 复习旧知, 导学新知

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按学生的思维模式采取不同的认识方法.比如, 在概念教学中, 教会学生形成概念的方法:提出问题→观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演绎→形成概念.在知识规律的教学中, 教会学生形成规律的方法:提出问题→观察实验→归纳、演绎→形成概念, 或已有概念、规律→数学、逻辑推理→形成规律.在基本理论的教学中, 教会学生建立理论的方法:已有概念、规律→提出假设→实验验证→建立基本理论.

4. 组织讨论, 尝试解疑

对学生在据案自学过程中出现的个别疑点, 及时组织学生前、后、左、右四名同学分成一组, 进行讨论讨论中要求小组的每个成员都要简单地说自己所做的分析、对问题的看法, 供其他同学讨论、批评、切磋、补充.讨论中, 教师要容忍一时的无秩序的“混乱”, 培养学生相互交流的学习, 虚心听取学生的不同意见.

5. 评价激励, 当堂训练

“学案”中的训练题, 教师要督促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独立完成, 及时了解学生对各个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根据反馈结果, 及时订正, 并补充补偿性练习题, 给学生内化、整理的机会, 把知识纳入到个体认知结构.

6. 知识拓展, 创造运用

通过一些具体的例子让学生运用所学习的知识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 重点锻炼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二、“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中“学案”的运用

1. 指导学生预习

在课前的适当时间将“学案”发给学生, 让学生根据自己情况提前预习.了解新课的重点、难点及知识间的联系, 熟悉本节课要学习的问题, 以便提高课堂听讲效率、提高自学能力.

2. 用于课堂学习

“学案”中所提的问题, 并没有加以解答, 这就迫使学生展开思维, 积极思考.但有很多问题由于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局限性, 无法解决, 学生就会在课堂中有的放矢地钻研, 讨论, 听讲, 主动用脑.

3. 用于课后复习

将每节课的“学案”集中在一起, 就是一份很好的复习材料, 简明扼要, 提纲挈领, 同时又可以帮助学生再现学习情景, 有效地起到温故而知新的作用.

三、“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中教师的“导学”作用

“学案”的质量无论多好, 也仅仅是“学案导学”的一个方面, 是字词的堆砌.正如一座山, 如果缺少了流水的动感, 也就失去了灵感.因此, 在课堂上, 教师还要把课“导好”、“导活”.首先, 依案而导, 导要讲究艺术性.教学是一门艺术, 只有保证教学的艺术性才能发散学生的思维.其次, 要注重“导”的时效性, 在最恰当的时间深入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最后, 教师有必要针对情况在教学中灵活变通.

四、“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反思

学案教学“增效”与“减负”, “素质”与“应试”兼顾, 遵循了教育的基本规律.学案教学克服了旧模式中学习的机械性和盲目性, 使学生主动学习成为现实, 既完成了基本知识的识记、学习技巧的掌握, 又培养了数学思维能力, 实现了教与学的有机统一, 也达到了创新思维的训练.总之, “学案导学”把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具体化了, 可操作性强, 并有助于教师真正树立起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在“学案导学”中, 师生是平等的, 可以建立科学、民主和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

【参与文献】

[1]陈少旭.数学“学案”教学实验的内容、方法和意义.宁夏教育, 2001 (1-2) .

[2]覃伟合.关于学案设计的几点思考.吉林教育科学·普教研究, 2001 (6) .

摘要: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不仅是进一步改进学科教学方法, 提高和改善学科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也是教育教学研究的重要领域.教学过程中, 把传统的“教案”改革为“学案”, 以学生为中心,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案”教学克服了旧模式中学习的机械性和盲目性, 使学生主动学习成为现实, 既完成了基本知识的识记、学习技巧的掌握, 又培养了数学思维能力, 实现了教与学的有机统一, 也达到了创新思维的训练.

关键词:学案,学案导学,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陈少旭.数学“学案”教学实验的内容、方法和意义.宁夏教育, 2001 (1-2) .

篇7:教案模式1doc

【关键词】课堂模式 学习方式 教案模板 教案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2;F252-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6-0194-02

从2013年3月开始,我校按照未央区教育局安排,作为首批实验校,加入到未央区MS-EEPO有效教育实验行列中。在这一路走来的历程中,我们经历了荡涤与革新,碰撞与取舍,争议和坚守……有人说,所有的改革,都会曲折前行。因为没有前行者可以模仿移植,更因为,教育本来就是一件孤本艺术的创作过程,一蹴而就的想法根本就是空中楼阁,因此,无论是学校的管理团队,还是遴选出来的实验教师,都是在摸索前行中,一点一滴地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及时纠偏,从而逐步体会到有效教育的魅力所在,不少年轻教师也因这个平台而得以成长起来,结成共识,形成团队;EEPO的教学管理诸多方面也在一次次反思中不断完善,尤其是在教案管理方面,有一些不成熟的想法和做法,以待经验之师或方家共同探讨。

一、MS-EEPO有效教育简介

“EEPO”是 Effective Education in Participatory Organizations 的简称,MS是“孟氏”的汉语拼音缩写。其核心理念是:有效教育是通过组织和参与来实现的。

EEPO有效教育理念及模式是由孟照彬教授创建,孟教授是教育部干部教育委员会和SDP专家组成员、云南师大教育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他深入我国西部地区,用了近10年时间进行实践探索,形成了一套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为教师组织学生学习、驾驭课堂教学、教学效果评估构建了理论支撑,能指导老师进行有序、有机、有效的教育教学。“EEPO—有效教育”是一个集“学习方式——课型方式——评价方式”于一体的教育教学操作系统。对于教师课堂教学改革,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MS-EEPO有效教育教案模式

EEPO有效教育的教案书写模式主要有:图文结构(ⅠⅡ)、板块结构(ⅠⅡ),图文结构以鱼骨图为主,板块结构以表格为主,同时都附之以变式,既有课堂环节的时间调控,活动安排,更重要的是有执教者教学反思以及听课者听课评价,尤其是板块结构Ⅱ型,纳入了流程性检测环节,包括对学生书写、计算速度的分析备注等,相比之传统教案,更加科学、灵活、方便,易于掌握,更利于听课或检查者一目了然看到教师的教学思路,观察到教师课堂的活动设计是否有效。

三、MS-EEPO有效教育教案管理要点

对于教师而言,EEPO有效教育的教案模式在一开始实验之时,总有些摸不到头脑,很多人看了形式后,错误地以为,这样的教案更加简单化了,好写!其实不然,传统的教案模式中,老师们往往要抄录很多知识,备课写教案,最终总变成了复印机模式下的抄写工,显得耗时而低效。但EEPO模式教案,所有的知识点,关键考点,无需一一写出来,教师在很大程度上,要学会关键词备课法,文科教师要理清思路,理科教师要将关键试题或难点罗列。但这些工作,并不能代替知识在老师心中的储备,也就是说,除了环节流程备课之外,教师还要辅助以知识备课、考点备课,方才能保证上好一节课。若只是单纯地认为EEPO教案书写省时省力,那可就大错特错了。

正因为在具体实践中,执教者会有多重误解,乃至不当的操作手段,故而教案检查与管理就显得格外重要。

按照孟教授的观点,教案其实是执行案。要达到让任何一个非本学科的老师看得懂,甚至能进行操作的,方为好教案,有效且高效的执行案。如按此标准,我认为,教案管理的关键监测点应该有以下几点:

1.教学目标的落实:EEPO的核心理念是通过组织与参与来实现课堂的高效,组织包括教师活动、师生活动,生生活动等,包括学习方式的训练。基于此,教学目标就不应该单一化,因此,EEPO教案可有双目标,或者多目标。目标体系包含常规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之外,还应该有学生学习方式、思维方式训练或者落实的目标。教案管理者应该通过课前目录定位,来观测该堂课在目标落实方面是否到位。真正的好教案,在活动环节设计上,与目标定位是遥相呼应的。

2.课型方式的定位:管理者要按照教案撰写人所设定的课型方式进行具体监测,如果是要素组合课,则应该在环节落实中注重七大要素之间的联结、转换、落实是否有效;如果是平台互动式,则重点观测标准平台或者倒置性平台的建立是否合乎规范,流程操作是否有针对性,是否偏离设计理念。

3.知识点与关键考点的落实:从我国教育实际而言,任何一种课堂教学改革,最终还是要以检测教学效果为最终手段,尤其越是轰轰烈烈的改革,越不可以有花架子,改革给别人看。学生学习效果的提高,学习能力的强化,最终都要得到淬火试金般的检验。因此,在知识点或者关键考点的落实上,EEPO模式的教案可以让我们看得一清二楚。监测者可以通过教案观察课堂,看看在人机互动、单元组活动或展示中,知识点和关键考点的强化次数是否达到标准,强化次数如果得到一定的保证或者提升,那么,课堂效果就必然能体现出来,反之则不然。

4.教学环节所用时间的落实:这是教案管理与监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传统的教案书写中,对于时间的调控往往是比较含糊的,或者是非常无目的性的。尤其是每个环节大概需要多长时间,并没有经过科学的考量,大部分老师依靠的是总课时设计,环节推进的每一步更多的是依靠经验。因此,对于初入讲坛的青年教师而言,常常会出现时间不够,讲不完的现象。

而EEPO有效教育的教案模板中,则将时间调控提升到非常重要的位置。同时,学生的听说读写速度,孟教授也经过了科学测量,提出可以量化的指标。他指出,学生的这些速度,分为训练前和训练后,如果学习方式训练到位有效的话,那么,中学生每分钟看得速度最大可为400字,写的速度每分钟30-40字,讲的速度是每分钟150-180字。而涉及到数理学科等的演算速度,则要参考一个准则:逻辑思维比非逻辑思维慢30%。

根据以上科学测量,加之学生年级差异,教案管理者在检查教案时,就可以关注一下教师的教学活动环节预留给学生的时间是否合理。如果学生听说读写算在时间上得不到科学保障,那么听课效果肯定大打折扣。举例来说,如果初二语文课堂上有一篇2500字左右的散文,教师若是只给学生5分钟时间就要阅读到位,那显然是不合理的。如此,就可以认为教师在这个活动设计上过于草率,而且毫无实效。

5.流程性检测的落实:在平台互动课型中,我们通常采用板块结构Ⅱ型来备课,在此,有一个特别重要的项目,即:流程性检测。具体分为前测、中测、后测。尤其是后测环节,大部分人误以为这是课后的知识巩固与监测,其实不然。这是对本节课重点知识强化次数的一个统计回馈环节,如果重点知识强化次数超过8次以上,则可以再根据学生反映,来决定是否布置作业,或者布置什么梯度的作业。另外,这个环节,也能够保证课堂效果的最大化。因为,对任何一个学生来说,反复的,不同形式的知识强化,肯定比单一的教师说教要更加富有效果,所以,监测者在对教案进行管理,对课堂进行跟踪的过程中,要特别关注执教者对于流程性检测的设计和说明。

6.方法与策略的落实:好的课堂,要靠教师的组织和学生的积极参与来实现,因此,方法与策略非常考验教师的教学智慧。教案管理者可以通过同课异构的方式,来对比检测同学科教师在执行过程中,对于关键考点的落实设计,看看哪位老师的方法策略最富有实效性。因此,这个环节可以通过对比来进行管理,如此,就能够非常清晰地总结出不同课堂,不同课型下采用哪些方法可以达到最佳效果,形成学校实验团队探索中的经验和结晶。

总之,对于EEPO有效教育模式,我们都是摸着石头过河的探路人,无论是璞玉还是坚石,只要用之以诚,行之以法,再加上科学的,无内耗的管理模式,直逼主题的管理行动,才能真正带领教师在改革与探索中总结出属于我们自己的教学心得,锻造出属于我们自己的真金。

参考文献:

[1]靳卫平,卓婷婷.MS-EEPO有效教育应用于体育专业教学的可行性研究[J]. 体育科技. 2014(05)

上一篇:喜读、乐写、赏评——作文教学点滴谈下一篇:江河的古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