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接模式和路由模式

2024-04-12

桥接模式和路由模式(共11篇)

篇1:桥接模式和路由模式

一、桥接模式

1、桥接模式有个正式专业的名称叫做RFC1483 桥接。RFC1483标准是为了实现在网络层上多协议数据包在ATM网络上封装传送而制定的,现已被广泛用于ATM技术中,成为在ATM网络上处理多协议数据包的封装标准。

2、RFC1483仿真了以太网的桥接功能,它在数据链路层上对网络层的数据包进行LLC/SNAP的封装。在ADSL Modem中完成对以太网帧的RFC1483 ATM封装后,通过用户端和局端网络的PVC永久虚电路完成数据包的透明传输。

ADSL的RFC1483桥接接入方式是ADSL宽带接入的最基本形式,也成为其它接入方式的基础,一般的ADSL ROUTER出厂也默认在桥接方式下。ADSL ROUTER出厂初始值为用于单台电脑的桥接器方式,也就是它的当前工作模式置于BRIDGE ENABLE。

3、在纯桥接模式下,ADSL ROUTER只是一个普通网桥,其功能较简单。通常需要一个代理服务器或网关设备将局域网中的通信汇聚起来再连接到外部网络上。需在代理服务器或网关设备上运行PPPoE拨号软件。桥接方式可以由局方分配固定IP,也可以配合配合拨号软件可设置为自动获取,或是分配固定IP需要在电脑上设置。

二、路由模式

1、路由模式一般指的是ADSL ROUTER在“ROUTER ENABLE(路由使能)”的工作模式下,它具有PPPOE拨号、NAT、RIP-1等少量路由功能。

2、PPPoE全称是Point to Point Protocol over Ethernet(基于局域网的点对点通讯协议)。

它基于两个广泛接受的标准即:局域网Ethernet和PPP点对点拨号协议,

在ADSL ROUTER中采用RFC1483的桥接封装方式对终端发出的PPP包进行LLC/SNAP封装后,通过连结两端的PVC在ADSL Modem与网络侧的宽带接入服务器之间建立连接,实现PPP的动态接入。

对于服务商来说不需要花费巨资来做大面积改造,设置IP地址绑定用户等来支持专线方式。这就使得PPPoE在宽带接入服务中比其他协议更具有优势。因此逐渐成为宽带上网的最佳选择。

3、在路由模式下,ADSL ROUTER是一个独立的准系统,它自己PPPOE拨号并做NAT,成为一 立的网关,不需要一台机器专门来开机并设置共享上网功能来为其他人做网关,或不需要宽带路由器来做网关,直接与局域网交换机连接就可以共享上网了。开启路由的好处:

(1)不必专门使用一台电脑做服务器,任何一台电脑开机都可上网。

(2)惟一的IP地址由ADSL ROUTER获得,外部发起的攻击全部作用于ADSL ROUTER上,可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共享上网的电脑。

4、ADSL ROUTER路由模式启用路由模式,可以省却代理服务器和拨号软件或宽带路由器。但是,由于硬件条件的限制,ADSL路由能力只适用于仅有几台电脑的共享应用,如家庭、宿舍等超小型网络。而对于企业动辄几十台,甚至上百台的应用状况,ADSL路由就难以胜任了。

5、ADSL路由器和宽带路由器在路由方面存在较大的性能差异。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在硬件结构上。ADSL路由器的CPU芯片可能会是低端的网络处理器,如:ARM7等,主频仅为50 Mhz,SDRAM内存也很小。现在主流宽带路由器,CPU主频就高达100Mhz以上,SDRAM内存16M以上。

在软件功能上也存在处理能力的差别,SESSION(会话)容量比宽带路由器少很多。在其他的更高级的功能上,宽带路由器更添加了如SPI防火墙、DOS防范、IP过滤等安全机制以及DHCP、DMZ、虚拟服务器、DDNS等等功能,这些ADSL MODEM根本没有的。

桥接模式和路由模式对于国内普遍的ADSL PPPoE虚拟拨号,这两个模式都可以用,只是由于组网规模上的差异而应该采用何种工作模式会更好。

篇2:桥接模式和路由模式

桥接工作在OSI网络参考模型的第二层数据链路层,是一种以MAC地址来作为判断依据来将网络划分成两个不同物理段的技术,其被广泛应用于早期的计算机网络当中。

我们都知道,以太网是一种共享网络传输介质的技术,在这种技术下,如果一台计算机发送数据的时候,在同一物理网络介质上的计算机都需要接收,在接收后分析目的MAC地址,如果是属于目的MAC地址和自己的MAC地址相同便进行封装提供给网络层,如果目的MAC地址不是自己的MAC地址,那么就丢弃数据包。

桥接的工作机制是将物理网络段(也就是常说的冲突域)进行分隔,根据MAC地址来判断连接两个物理网段的计算机的数据包发送。

下面,我们举个例子来为各位网友讲解:在下图中的网络结构中,有两台集线器分别连接多台计算机,我们分别将A集线器和B集线器定为A冲突域和B冲突域。在这样的网络环境中,如果计算机A向计算机C发送数据包时,集线器A会将数据包在整个网络中的全部计算机(包括集线器B)发送一遍,而不管这些数据包是不是需要发送到另一台区域B。

我们再将集线器A和集线器B分别连接到网桥的两个端口上,如果计算机A再向计算机C发送数据包时会遇到什么样的情况呢?这时集线器A也是同样会将数据包在全网发送,当到达网桥后,网桥会进行数据包目的MAC地址的分析,然后对比自己学习到的MAC地址表,如果这个表中没有此MAC地址,网桥便会在两个网段上的发送数据包,同时会将计算机A的MAC地址记录在自己的表当中。

经过多次这样的记录,网桥会将所有的MAC地址记录,并划分为两个段。这时计算机A再次发送数据包给B的时候,因为这两台计算机同处在一个物理段位上,数据包到达网桥时,网桥会将目的MAC地址和自己的表进行对比,并且判断计算机A和计算机B在同一个段位上,便不会转发到区域B当中,而如果不在同一个物理段当中,网桥便会允许数据包通过网桥。

通过以上的例子我们了解到,网桥实际上是一种控制冲突域流量的设备。网桥现在基本上已经很少用到了,除了隔离冲突域以外,网桥还可以实现不同O类型网络的连接(令牌环网和以太网之间的连接)和网络的扩展(IEEE的5.4.3连接规则)等等功能。

二、什么是交换

交换同样工作在OSI网络参考模型的第二层数据链路层,也是一种以MAC地址来作为判断依据来将网络划分成两个不同段的技术,不同的是交换将物理网段划分到每一个端口当中,简单的理解就是一种多端口的网桥,它实际上是一种桥接技术的延伸。

在前面的了解当中,我们已经知道桥接是连接两个不同的物理网段(冲突域)的技术,交换是连接多个物理网段技术,典型的交换机通常都有多个端口,每个端口实际上就是一个网桥,当连接到交换机端口的计算机要发送数据包时,所有的端口都会判断这个数据包是否是发给自己的,如果不是就将其丢弃,这样就将冲突域的概念扩展到每个交换机端口上。

我们还是举例为大家说明,在下面的图中,我们可以看到计算机A、B分别连接到交换机的不同端口当中,当计算机A向B发送数据包时,假设这时A端口并没有学习到B端口的MAC地址,这时,A端口便会使用广播将数据包发送到除A端口以外的所有端口(广播域),当其他计算机接收到数据包后会与自己的MAC地址进行对比,然后简单的丢弃数据包;当B接收到数据包后,通过对比后接收数据包,并且记录源地址。通过反复这样的学习,交换机会构建一个基于所有端口的转发数据库,存储在交换机的内容可寻址存储器当中(CAM)。

在交换机学习到所有端口的信息后,计算机A再次发送数据包给B时,就不再广播地址,而是直接发送到转发数据库中所对应的B端口。通过这样的学习,在交换机上实现了微分段,每个连接到交换机端口的计算机都可以独享带宽。

三、什么是路由

路由工作在OSI参考模型的第三层网络层当中,它是基于第三层的IP地址信息来作为判断依据来将网络划分成不同段(IP子网)的技术,与桥接和交换不同,路由划分的是独立的逻辑网段,每个所连接的网段都具有独立的网络IP地址信息,而不是以MAC地址作为判断路径的依据,这样路由便有隔离广播的能力;而交换和桥接是划分物理网段,它们仅仅是将物理传输介质进行分段处理。同时路由具备路径选择的功能,会根据不同的目的IP地址来分析到达目的地最合适的路径。

在下图中,我们看到路由器所连接了三台交换机,这三台交换机分别被划分为三个不同的子网地址段:192.168.0.0、192.168.1.0、192.168.3.0。当计算机A向B发送数据包时,在不知道到达B的路径时,交换机A会将数据包在自己所在的段上全网广播,当到达路由器中,路由器便不会再广播这个数据包,它根据路由协议的规则来判断到达B应该选择将其转发到那个段上,这时便会将数据包转发到对应的IP地址段当中,而不广播到不需要这个数据包的C网段当中。如果路由器中没有规则定义到达目的IP地址的路径时,它会直接丢弃这个数据包。

路由器主要有路径选择和数据转发两个基本功能,但在很多场景下,路由器一般都承担着网关的角色。在国内,我们通常都是采用PPPOE拨号或者静态路由两种方式实现局域网共享上网。这时,路由器主要的功能是实现局域网和广域网之间的协议转换,这同样也是网关的主要用途。

四、三者之间的区别

1、位于参考模型的层数不同

在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当中,网桥和交换机都是位于参考模型的第二层-数据链路层,而路由器则位于更高一层-网络层。

2、基于的路径判断条件不同

由于位于OSI参考模型的层数不同,所以使交换机、网关这两种设备判断路径的条件也

不相同,网桥和交换机是根据端口的MAC地址来判断数据包转发,而路由器则使用IP地址来进行判断。

3、控制广播的能力不同

网桥和交换机(三层交换机或支持VLAN功能的除外)这两种设备是无法控制网络的广播,如果有广播数据包,就会向所有的端口转发,所以在大的网络环境当中,必须得要有路由器来控制网络广播。

4、智能化程度不同

在判断数据的时候,网桥只能判断是否在同一个物理网段,交换机则可以判断数据包是属于那个端口,但是这两种设备都没有选择最优路径的能力,而路由器基于IP地址判断路径,所以会根据IP地址信息来判断到达目的地的最优路径。

五、三者的不同应用场景及未来发展

在现实的应用环境当中,网桥已经基本上不会被使用了,在中小型的局域网当中,最常用到的组网设备便是交换机,是否选择路由器会根据网络的规模和功能来决定,在大型网络中,路由器是必须的,用来控制广播,但是由于技术的不断延伸,交换机也被集成了基于IP地址判断路径及控制广播的功能,所以,路由器现在逐步在被可路由式交换机所取代。

前面提到,路由器在很多场景下都是被用过网关,所以,随着宽带技术的迅速发展,在最末一公里,一种新兴的设备-宽带路由器将会逐步取代传统路由器来实现网络的接入功能。

篇3:基于设计模式之桥接模式的浅析

1 桥接模式

桥接模式 (Bridge Pattern) :将抽象部分与它的实现部分分离, 使它们都可以独立地变化。它是一种对象结构型模式, 又称为柄体 (Handle and Body) 模式或接口 (Interface) 模式。 (Bridge Pattern:Decouple an abstraction from its implementation so that the two can vary independently.)

结构如下:

Abstraction:定义抽象的接口。该接口包含实现具体行为、具体特征的Implementor接口;

Refined Abstraction:抽象接口Abstraction的子类, 依旧是一个抽象的事物名;

Implementor:定义具体行为、具体特征的应用接口;

Concrete Implementor:实现Implementor接口。

2 模式分析

理解桥接模式, 重点需要理解如何将抽象化 (Abstraction) 与实现化 (Implementation) 脱耦, 使得二者可以独立地变化。

抽象化:抽象化就是忽略一些信息, 把不同的实体当作同样的实体对待。在面向对象中, 将对象的共同性质抽取出来形成类的过程即为抽象化的过程。

实现化:针对抽象化给出的具体实现, 就是实现化, 抽象化与实现化是一对互逆的概念, 实现化产生的对象比抽象化更具体, 是对抽象化事物的进一步具体化的产物。

脱耦:脱耦就是将抽象化和实现化之间的耦合解脱开, 或者说是将它们之间的强关联改换成弱关联, 将两个角色之间的继承关系改为关联关系。桥接模式中的所谓脱耦, 就是指在一个软件系统的抽象化和实现化之间使用关联关系 (组合或者聚合关系) 而不是继承关系, 从而使两者可以相对独立地变化, 这就是桥接模式的用意。

3 模式优点

分离抽象和实现部分。桥接模式分离了抽象部分和实现部分, 从而极大地提高了系统的灵活性。让抽象部分和实现部分独立开来, 分别定义接口, 这有助于对系统进行分层, 从而产生更好的结构化的系统。对于系统的高层部分, 只需要知道抽象部分和实现部分的接口就可以了。

更好的扩展性。由于桥接模式把抽象部分和实现部分分离开了, 而且分别定义接口, 这就使得抽象部分和实现部分可以分别独立地扩展, 而不会相互影响, 从而大大地提高了系统的可扩展性。

可动态地切换实现。由于桥接模式把抽象部分和实现部分分离开了, 所以在实现桥接的时候, 就可以实现动态的选择和使用具体的实现。也就是说一个实现不再是固定的绑定在一个抽象接口上了, 可以实现运行期间动态地切换。

可减少子类的个数。根据前面的讲述, 对于有两个变化纬度的情况, 如果采用继承的实现方式, 大约需要两个纬度上的可变化数量的乘积个子类;而采用桥接模式来实现, 大约需要两个纬度上的可变化数量的和个子类。可以明显地减少子类的个数。

4 桥接模式的缺点

桥接模式的引入会增加系统的理解与设计难度, 由于聚合关联关系建立在抽象层, 要求开发者针对抽象进行设计与编程。桥接模式要求正确识别出系统中两个独立变化的维度, 因此其使用范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适用环境:如果你不希望在抽象部分和实现部分采用固定的绑定关系, 可以采用桥接模式, 来把抽象部分和实现部分分开, 然后在程序运行期间来动态地设置抽象部分需要用到的具体的实现, 还可以动态地切换具体的实现。如果出现抽象部分和实现部分都能够扩展的情况, 可以采用桥接模式, 让抽象部分和实现部分独立地变化, 从而灵活地进行单独扩展, 而不是搅在一起, 扩展一边就会影响到另一边。如果希望实现部分的修改不会对客户产生影响, 可以采用桥接模式。由于客户是面向抽象的接口在运行, 实现部分的修改可以独立于抽象部分, 并不会对客户产生影响, 也可以说对客户是透明的。如果采用继承的实现方案, 会导致产生很多子类, 对于这种情况, 可以考虑采用桥接模式, 分析功能变化的原因, 看看是否能分离成不同的纬度, 然后通过桥接模式来分离它们, 从而减少子类的数目。

5 模式扩展

适配器模式与桥接模式。桥接模式和适配器模式用于设计的不同阶段, 桥接模式用于系统的初步设计, 对于存在两个独立变化维度的类可以将其分为抽象化和实现化两个角色, 使它们可以分别进行变化;而在初步设计完成之后, 当发现系统与已有类无法协同工作时, 可以采用适配器模式。但有时候在设计初期也需要考虑适配器模式, 特别是那些涉及到大量第三方应用接口的情况。桥接模式和策略模式。这两个模式有很大的相似之处。

如果把桥接模式的抽象部分简化来看, 暂时不去扩展Abstraction, 也就是去掉Refined Abstraction。这两个模式虽然相似, 但也还是有区别的。最主要的是模式的目的不一样, 策略模式的目的是封装一系列的算法, 使得这些算法可以相互替换;而桥接模式的目的是分离抽象部分和实现部分, 使得它们可以独立地变化。通过上面的结构图, 可以体会到桥接模式和策略模式是如此相似。可以把策略模式的Context当做是使用接口的对象, 而Strategy就是某个接口了, 具体的策略实现就相当于接口的具体实现。这样看来的话, 某些情况下, 可以使用桥接模式来模拟实现策略模式的功能。

桥接模式和状态模式。由于从模式结构上看, 状态模式和策略模式是一样的, 因此这两个模式的关系也基本上类似于桥接模式和策略模式的关系。只不过状态模式的目的是封装状态对应的行为, 并在内部状态改变的时候改变对象的行为。

桥接模式和模板方法模式。这两个模式有相似之处。虽然标准的模板方法模式是采用继承来实现的, 但是模板方法也可以通过回调接口的方式来实现。如果把接口的实现独立出去, 那就类似于模板方法通过接口去调用具体的实现方法了, 这样的结构就和简化的桥接模式类似了。可以使用桥接模式来模拟实现模板方法模式的功能。如果在实现Abstraction对象的时候, 在其中定义方法, 方法中就是某个固定的算法骨架, 也就是说这个方法就相当于模板方法。在模板方法模式中, 是把不能确定实现的步骤延迟到子类去实现;现在在桥接模式中, 把不能确定实现的步骤委托给具体实现部分去完成, 通过回调实现部分的接口, 来完成算法骨架中的某些步骤。这样一来, 就可以实现使用桥接模式来模拟实现模板方法模式的功能。

使用桥接模式来模拟实现模板方法模式的功能, 还有一个潜在的好处, 就是模板方法也可以很方便地扩展和变化。在标准的模板方法中, 一个问题就是当模板发生变化的时候, 所有的子类都要变化, 非常不方便。而使用桥接模式来实现类似的功能, 就没有这个问题。

另外, 这里只是说从实现具体的业务功能上, 桥接模式可以模拟实现模板方法模式能实现的功能, 并不是说桥接模式和模板方法模式就变成一样的, 或者是桥接模式就可以替换模板方法模式了。要注意它们本身的功能、目的、本质思想都是不一样的。

桥接模式和抽象工厂模式。这两个模式可以组合使用。桥接模式中, 抽象部分需要获取相应的实现部分的接口对象, 那么谁来创建实现部分的具体实现对象呢?这就是抽象工厂模式派上用场的地方。也就是使用抽象工厂模式来创建和配置一个特定的具体的实现对象。

事实上, 抽象工厂主要是用来创建一系列对象的, 如果创建的对象很少, 或者是很简单, 还可以采用简单工厂, 也能达到同样的效果, 但是会比抽象工厂来得简单。

桥接模式和适配器模式。这两个模式可以组合使用。这两个模式功能是完全不一样的, 适配器模式的功能主要是用来帮助无关的类协同工作, 重点在解决原本由于接口不兼容而不能一起工作的那些类, 使得它们可以一起工作。而桥接模式则重点在分离抽象部分和实现部分。所以在使用上, 通常在系统设计完成以后, 才会考虑使用适配器模式;而桥接模式。是在系统开始的时候就要考虑使用。虽然功能上不一样, 这两个模式还是可以组合使用的, 比如, 已有实现部分的接口, 但是有些不太适应现在新的功能对接口的需要, 完全抛弃吧, 有些功能还用得上, 该怎么办呢?那就使用适配器来进行适配, 使得旧的接口能够适应新的功能的需要。

6 桥接模式用途

适用在需要跨多平台的图形和窗口系统。当需要用不同的方式改变接口和实现时。通过上述的介绍, 我们了解为什么需要桥接模式 (Bridge) 和如何使用桥接模式 (Bridge) , 由于对象的多维度的变化, 使得难以决定变化时, 我们可以把对象和变化抽象出来。

如果我们的对象依赖于抽象, 对于具体的实现并不关心, 我们可以通过对象组合, 组合出我们想要的对象。桥接模式符合OCP (对于扩展开发, 对于修改关闭) 设计模式的原则。

摘要:在软件系统中, 某些类型由于自身的逻辑, 它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维度变化, 那么如何应对这种“多维度的变化”呢?如何利用面向对象的技术来使得该类型能够轻松的沿着多个方向进行变化, 而又不引入额外的复杂度呢?这就是桥接模式 (Bridge) 。

关键词:设计模式,桥接模式,模式扩展

参考文献

[1]柳小文.设计模式研究及应用[D].中南大学, 2007.

[2]王天邑.设计模式的国内外研究现状[J].软酷快讯, 2012 (5) .

篇4:全面认识桥接交换和路由

关键字:桥接;交换;路由

一、什么是桥接

桥接工作在OSI网络参考模型的第二层数据链路层,是一种以MAC地址来作为判断依据来将网络划分成两个不同物理段的技术,其被广泛应用于早期的计算机网络当中。

我们都知道,以太网是一种共享网络传输介质的技术,在这种技术下,如果一台计算机发送数据的时候,在同一物理网络介质上的计算机都需要接收,在接收后分析目的MAC地址,如果是属于目的MAC地址和自己的MAC地址相同便进行封装提供给网络层,如果目的MAC地址不是自己的MAC地址,那么就丢弃数据包。桥接的工作机制是将物理网络段(也就是常说的冲突域)进行分隔,根据MAC地址来判断连接两个物理网段的计算机的数据包发送。

二、什么是交换

交换同样工作在OSI网络参考模型的第二层数据链路层,通常交换的动作由交换机来完成,也是一种以MAC地址来作为判断依据来将网络划分成两个不同段的技术,不同的是交换将物理网段划分到每一个端口当中,简单的理解就是一种多端口的网桥,它实际上是一种桥接技术的延伸。

在前面的了解当中,我们已经知道桥接是连接两个不同的物理网段(冲突域)的技术,交换是连接多个物理网段技术,典型的交换机通常都有多个端口,每个端口实际上就是一个网桥,当连接到交换机端口的计算机要发送数据包时,所有的端口都会判断这个数据包是否是发给自己的,如果不是就将其丢弃,这样就将冲突域的概念扩展到每个交换机端口上。

在数据链路层只能识别物理地址,因此当交换机的某个端口收到一个数据帧时,交换机会读取数据帧中相应的目标地址的MAC地址,然后在自己的MAC地址表中查找是否有目标MAC地址的端口信息,如果有则把数据帧转发到相应的端口,如果没有则向除源端口外的所有端口进行转发。这是数据交换的过程,可见交换是交换机根据自己的MAC地址表在交换机的不同端口之间进行的,从交换机的一个端口"交换"到另外一个端口。

我们知道交换机能够分割冲突域,实现双工通信,但是交换机的所有端口属于同一个广播域,也就是说,连接在交换机上的一台主机发送了一个广播包,连接在交换机上的所有端口都能接收到这个广播。如果交换机数量很多,连接成一个很大的交换网络,那么广播的量就会非常大。当网络中广播通信很泛滥的时候,交换机的负荷包括主机的负荷都会提高很多,甚至可能导致交换机死机,那么这时候就需要一种方法来分割交换机上的广播域——VLAN技术。

三、什么是路由

路由工作在OSI参考模型的第三层网络层当中,它是基于第三层的IP地址信息来作为判断依据来将网络划分成不同段(IP子网)的技术,与桥接和交换不同,路由划分的是独立的逻辑网段,每个所连接的网段都具有独立的网络IP地址信息,而不是以MAC地址作为判断路径的依据,这样路由便有隔离广播的能力;而交换和桥接是划分物理网段,它们仅仅是将物理传输介质进行分段处理。同时路由具备路径选择的功能,会根据不同的目的IP地址来分析到达目的地最合适的路径。

在网络层可以识别逻辑地址,当路由器的某个接口收到一个包时,路由器会读取包中相应的目标的逻辑地址的网络部分,然后在路由表中进行查找。如果在路由表中找到了目标地址的路由条目,则把包转发到路由器的相应接口;如果在路由表中没有找到目标地址的路由条目,那么,如果路由器配置了默认路由的话,就根据默认路由的配置转发到路由器的相应接口,如果路由器中没有配置默认路由的话,则将该包丢弃,并返回不可达信息。这就是数据路由的过程,可见路由是路由器根据自己的路由表进行的,其间经过了路由选择和路由转发的过程,从路由器的一个接口“路由”到另外一个接口。

路由器主要有路径选择和数据转发两个基本功能,寻址是通过路由算法来实现的,路由算法将收集到的不同信息添到路由表中,而转发则是通过路由表进行。路由器之间相互通信、更新、维护路由表,而路由器之间相互通信就涉及到了路由选择协议。但在很多场景下,路由器一般都承担着网关的角色。在国内,我们通常都是采用PPPOE拨号或者静态路由两种方式实现局域网共享上网。

四、三者之间的区别

(一)位于参考模型的层数不同

在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当中,网桥和交换机都是位于参考模型的第二层-数据链路层,而路由器则位于更高一层-网络层。

(二)基于的路径判断条件不同

由于位于OSI参考模型的层数不同,所以使交换机、网关这两种设备判断路径的条件也不相同,网桥和交换机是根据端口的MAC地址来判断数据包转发,而路由器则使用IP地址来进行判断。

(三)控制广播的能力不同

网桥和交换机(三层交换机或支持VLAN功能的除外)这两种设备是无法控制网络的广播,如果有广播数据包,就会向所有的端口转发,所以在大的网络环境当中,必须得要有路由器来控制网络广播。

(四)智能化程度不同

在判断数据的时候,网桥只能判断是否在同一个物理网段,交换机则可以判断数据包是属于那个端口,但是这两种设备都没有选择最优路径的能力,而路由器基于IP地址判断路径,所以会根据IP地址信息来判断到达目的地的最优路径。

五、三者的不同应用场景及未来发展

在现实的应用环境当中,网桥已经基本上不会被使用了,在中小型的局域网当中,最常用到的组网设备便是交换机,是否选择路由器会根据网络的规模和功能来决定,在大型网络中,路由器是必须的,用来控制广播,但是由于技术的不断延伸,交换机也被集成了基于IP地址判断路径及控制广播的功能,所以,路由器现在逐步在被可路由式交换机所取代。

前面提到,路由器在很多场景下都是被用过网关,所以,随着宽带技术的迅速发展,在最末一公里,一种新兴的设备——宽带路由器将会逐步取代传统路由器来实现网络的接入功能。

篇5:iOS设计模式桥接

何时使用桥接模式

1、不想在抽象与其实现之间形成固定的绑定关系(这样就在运行时切换实现)

2、抽象及其实现都应可以通过子类化独立进行扩展;

3、对抽象的实现进行修改不应影响客户端代码

4、如果每个实现需要额外的子类以细化抽象,则说明有必要把它们分成两个部分

5、想在带有不同抽象接口的多个对象之间共享一个实现

下面用代码说说这个设计模式

先展示下调用的代码

//// ViewController.m// BridgeTest//// Created by qitmac000246 on 15/7/13.// Copyright (c) 杜甲. All rights reserved.//#import ViewController.h#import TouchConsoleController.h#import GameBoyEmulator.h@interface ViewController @end@implementation ViewController- (void)viewDidLoad { [super viewDidLoad]; // Do any additional setup after loading the view, typically from a nib. // 子功能实现 GameBoyEmulator *gbe = [[GameBoyEmulator alloc] init]; // 功能模块调用 TouchConsoleController *tcc = [[TouchConsoleController alloc] init]; [tcc setEmulator:gbe];// 指定功能对象 [tcc setCommand:kConsoleUp];// 实现 }- (void)didReceiveMemoryWarning { [super didReceiveMemoryWarning]; // Dispose of any resources that can be recreated.}@end

ConsoleEmulator.h

//// ConsoleEmulator.h// BridgeTest//// Created by qitmac000246 on 15/7/14.// Copyright (c) 20 杜甲. All rights reserved.//#importtypedef enum{ kConsoleUp,}ConsoleType;// 执行类的抽象父类@interface ConsoleEmulator : NSObject// 抽象的公用方法- (void) loadInstructionsForCommand;@end

ConsoleEmulator.m

#import ConsoleEmulator.h@implementation ConsoleEmulator- (void) loadInstructionsForCommand{ }@endGameBoyEmulator.h

#import ConsoleEmulator.h@interface GameBoyEmulator : ConsoleEmulator@end

GameBoyEmulator.m

#import GameBoyEmulator.h@implementation GameBoyEmulator// 子执行类- (void) loadInstructionsForCommand{ NSLog(@%s,__func__);}@end

ConsoleController.h

#import#import ConsoleEmulator.h@interface ConsoleController : NSObject// 控制器的父类中定义 执行类的抽象父类@property (nonatomic , strong) ConsoleEmulator *emulator;// 抽象的公用调用方法- (void) setCommand:(ConsoleType)command;@end

ConsoleController.m

#import ConsoleController.h@implementation ConsoleController- (void) setCommand:(ConsoleType)command{ [_emulator loadInstructionsForCommand];}@end

TouchConsoleController.h

#import ConsoleController.h// 控制器子类@interface TouchConsoleController : ConsoleController- (void) up;@end

TouchConsoleController.m

篇6:桥接模式和路由模式

1)如果你想利用VMWare在局域网内新建一个虚拟服务器,为局域网用户提供网络服务,就应该选择桥接模式。

2)如果你有路由器的话,那么就可以使用桥接方式上网,因为此时你申请的IP地址是写在了路由器上,而不是你的机器上,这样包括你的主机,虚拟机,也包括 连在路由器上的其他人的机器,都将可以上网,使用着由路由器分配的IP地址。

3 host-only(主机模式)

篇7:桥接模式和路由模式

1)使用Vmnet1虚拟交换机,此时虚拟机只能与虚拟机、主机互访。也就是不能上Internet。使用Host方式,A,A1,A2可以互访,但A1,A2不能访问B,也不能被B访问。

2)这种方式下,虚拟机的网卡连接到宿主的 VMnet1 上,但系统并不为虚拟机提供任何路由服务,因此虚拟机只能和宿主机进行通信,而不能连接到实际网络上。

篇8:桥接模式和路由模式

在IT越来越普及的今天, 随着绿色环保办公概念兴起, 很多本地的企业建有自己的网络, 随着网络维护的岗位越来越多, 需要对网络设备进行管理, 《交换机路由器配置与管理》是一门中等职业学校网络技术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课, 理论性实践性都非常强。

那么, 如何运用体验式教学模式, 让《交换机路由器配置和管理》活起来呢?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 我做了以下尝试, 事实上也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创设情境, 学生情感体验

陶行知先生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 唯独从心里发出来, 才能达到心灵深处。”历史是死的。人是活的。教师要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心理学认为:兴趣是人乐于接触认识某种事物并力求参与相应活动的一种积极的意识倾向。只有这样, 才能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过程, 去建构自己的知识和能力。

《交换机路由器配置和管理》知识点多, 概念抽象, 理论性强, 同时涉及一部分英语词汇。学生由于缺乏感性认知, 普遍感到此课程难学。若教师采用“填鸭式”教学模式, 一味地灌输新知识, 学生肯定感到乏味、无趣、厌学, 学习效率肯定很低, 所以要改变这种低效的课堂教学, 让学生快乐地学习。师生配合默契、情感交流愉快以及富有创意的学习情境的创设。

例如, 在学习交换机工作原理时, 对基础比较薄弱的中职生来说, 确实是难点, 学生不易接受。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一味灌输, 学生听得昏昏沉沉, 整个教学过程沉闷无力。所以, 这段内容相当枯燥, 无法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效果欠佳。为此, 教师可以利用flash动画和视频展示, 让学生观察交换机根据学习端口学习源MAC地址形成的MAC地址表进行数据转发的过程, 从而对交换机的工作原理有个感官的认识。通过以上活动就大大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让学生对交换机的工作产生了兴趣, 有了强烈的学习欲望, 很快进入学习状态, 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任务引领, 探究体验

采用“体验式”教学模式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的角色要从教学的“主宰者”转变为教学过程的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 以强化学生的自主体验意识。教师要为解除学生的自我封闭, 强化学生的自主体验意识提供一个平台。教育教叶圣陶说:“所谓教师之主导作用, 盖在于引导启迪, 促使学生自奋其力, 自致其知, 非所谓教师滔滔讲学, 学生默默接受。”实践证明, 教师滔滔不绝地讲说, 虽然呕心沥血, 但方法不当, 结果事倍功半。尤其是在《交换机路由器配置和管理》这门枯燥, 繁杂的课程, 倘若照本宣科, 不进行教学信息的双向交流, 学起来必然会学之无味, 学之困难。为唤起并始终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创造和谐的学习气氛, 可根据职校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 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探究实验、任务驱动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 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让学生带着任务, 探究体验, 使学生在课堂上有一种“跃跃欲试”之感, 这样子学生才能对枯燥无味的理论知识产生浓厚兴趣。

例如, 在学习虚拟局域网时, 教师先分别播放一段视频, 如广播攻击, 网络整体瘫痪。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 提起学生学习的兴趣。然后根据本堂课的内容, 我设置了这样四个任务:认识VLAN的在交换机内部的数据帧的标签, VID与PID;创建VLAN, 将端口划入相应的VLAN中。这四个任务环环相扣、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自主探究学习, 通过分析数据帧802.1Q标记中PID和VID, 得出VLAN的工作方式, 明白VLAN技术在实际交换网络中的重要作用, 通过PING命令测试网络通路, 填写《学生学习卡》, 让学生在“做中学”, 教师巡回指导,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师生共同解决问题, 每完成一个任务, 要进行适当的互评、教师点评和归纳总结, 这样有利于知识点的巩固, 同时培养学生分析和总结问题的能力, 从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三、拓展研究, 升华体验

采用“体验式”教学模式的教学过程实施结束后, 利用所学新知识, 让学生分组设计, 例如:学习了VLAN的知识后, 提出问题:如果你是一名公司的网管人员, 由于企业业务发展规模变大, 原有的VLAN的端口数量不满足员工需求, 你应该采取哪种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这样是的学生对探究的新知识进一步升华, 从而达到更好的效果, 对所学知识灵活运用, 举一反三。学生通过通过小组合作, 教师引导, 组内相互讨论交流、探究、摸索, 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 以此来激励学生学习, 帮助学生及时而有效地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 提高学生的工作意识和责任心, 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 增强了学生的自主体验意识, 自觉参与学习过程, 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课外作业, 延伸体验

我们要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感到学由所用, 比如我们在学完配置无线路由器后, 让学生回家后对自家的无线路由器进行安全性配置, 比照一下所采取的安全措施前后的网络性能差异, 使学生在课堂中学到的内容放在生活中去检验, 形成良好的学习思考习惯, 为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通过“体验式”教学模式, 学生不仅能学到知识, 陶冶情操, 还能锻炼思维的能力, 同时教师也在教学过程中得到发展。在新课程改革与实践过程中, 教师应该更新教学挂念, 尝试使用“体验式”教学模式来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与兴趣,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往能力, 真正将道德知识内化为学生个人的思想和素养, 力求让更多的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培养出适应当前信息社会需要的IT技术人才。

摘要:“体验式”教学模式是一种由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模式, 让学生通过实践获得认知, 用亲身经历感知、理解、掌握所学内容, 整个过程体现以教师为引导, 学生为主体, 学生对知识主动构建的思想。在中职《交换机路由器配置和管理》中运用“体验式”教学模式, 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具有传统教学模式无法比拟的优势。

篇9:路由器桥接是什么意思

若是同一个LAN内的两个主机通信,数据帧就不会被发送到其它的接口,因为在桥接表里,数据帧都来自相同的接口;若是收到一个帧,而其中的MAC地址不在自己的桥接表里,就会将这个帧扩散到所有的接口,桥接还会扩散所有的广播包,占用网络的有效带宽,造成网络的堵塞。我们知道,Cisco IOS支持多种类型的桥接,比如透明桥接、封装桥接、源路由桥接、源路由透明桥接、源路由转换桥接。

路由器桥接的作用

篇10:普联路由器桥接后无法使用

一、使用路由器A和路由器B桥接,桥接成功后,可以连接A上网,却无法连接B上网,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很简单,这是由于两个路由器都关闭了DHCP功能,或设置错误,造成无法分配IP地址,自然就无法正常上网了。

二、在设置DHCP时,我们还要设置DNS服务器,不知道所用宽带的DNS服务器IP地址的,可以电话咨询宽带提供商,或当拔号成功后,在状态页面可以查看到。

三、首先我们要设置A的DHCP,如下图所示,设置好后保存就可以了,

四、开B的DHCP服务,将B的DHCP的地址池设置成与主路由的没有交集的状态,以防止出现IP冲突的情况,如上图A是192.168.1.100-192.168.1.149,那么B就可以是192.168.1.150-192.168.1.199,地址池租期不用更改,在的网关处填写A的LAN口IP地址,一般都是192.168.1.1,缺省域名一栏空着,在主DNS服务器和备用DNS服务器处填写从A的WAN口得到的DNS服务器地址。

最后保存,这时再用笔记本连接B路由器,就可以正常上网了,这是因为一台电脑能够上网首先必须获得一个有效的IP地址,同时还需要有效的DNS进行域名解析。

篇11:桥接模式和路由模式

路由器桥接技术之专有协议的兼容

但是在准备实施VLAN的计划时遇到了一些问题。我们知道,虚拟局域网VLAN是可以从逻辑上划分的独立物理网络,一般可以认为等价于一个第二层广播域。在交换机中数据帧不能在2个VLAN之间转发,要实现VLAN之间的通信,需要将交换机连接到第三层设备(如路由器或第三层交换机)进行路由。一般来说,一个物理端口只属于一个VLAN,这样VLAN的数量必须与路由器以太网物理端口数量以及交换机用于级联的端口数量保持一致,这样将导致大量的端口浪费,并且极大地限制了VLAN的扩展和划分灵活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实现一个物理端口上传输多个VLAN数据流,可以使用“标签”(Tagging)技术,即在此端口上对每个数据帧贴上标签(Tag)用于标记该帧所属的VLAN,系统利用其VLAN标识号即VLAN ID来确定数据帧的转发,这就需要网络设备支持Tagging封装协议。

在本实例中所遇到的技术难题是,Catalyst 1924交换机与SuperStack 1100交换机分别支持不同的VLAN tagging封装协议:Catalyst 1924可以封装Cisco专有的ISL协议,而SuperStack 1100则只能封装IEEE 802.1Q,这2种协议是互不兼容的。这样2种交换机不能够通过一个级联端口同时传输多个VLAN数据流,势必仍将造成端口浪费并限制VLAN划分的灵活性。

所幸的是,该单位还有一台Cisco 3640路由器,而且该路由器包含2个以太网端口,同时此Cisco 3640的IOS版本支持以上2种VLAN tagging封装协议,这时候就可以利用路由器的透明桥接功能了。在介绍解决方案之前,先对Cisco路由器的透明桥接特性作简要的说明。

路由器桥接技术之Cisco路由器的透明桥接

在Cisco路由器中,其IOS软件支持基于以太网、FDDI光纤网和串行链路的透明桥接。

Cisco路由器提供集成的路由与桥接(Integrated Routing and Bridging,IRB)功能。当配置了IRB后,不可路由的协议数据流可以在配置为相同网桥组的端口上实现桥接交换,同时可以路由的协议数据流则在其他的路由端口或不同的网桥组之间实现路由。

这里提到了一个概念,即网桥组(Bridge-Group)。要实现不同的端口之间的桥接交换,必须将这些端口归到同一个网桥组当中。从概念上说,配置为同一个网桥组中的所有端口属于同一个第二层的广播域,不管这个端口类型是广域网端口还是以太网端口,也不管这个端口是物理端口还是逻辑端口(如X.25的子口或以太网的VLAN子口),

Cisco路由器为每一个已配置的网桥组自动产生一个虚拟接口,称之为Beidge-Group Virtual Interface(BVI),在不同的BVI之间或BVI与其它的端口之间可以实现路由的能力。下面说明BVI的主要概念和IRB的配置任务。

其中端口E0、E1、E2是桥接端口,归到了同一个网桥组Bridge-Group 1中,路由器为此自动产生一个逻辑虚拟接口BVI 1,端口E3则是路由端口。就工作原理来说,此图配置的路由器等价于这样的网络连接,即一个由E0、E1、E2及一个上联口组成的4口交换机和一个由BVI 1、E3组成的2口路由器通过BVI 1接口进行连接,显然E0、E1和E2这3个口是在同一广播域中。

路由器桥接技术之解决方案

有了IRB的相关概念,就可以解决前面提到的问题了。在实际的解决方案中,首先,给Catalyst 1924和SuperStack 1100交换机划分VLAN,并在它们的上联端口上分别启用ISL和IEEE 802.1Q标签协议,然后将它们分别连接到Cisco 3640路由器的2个以太网端口上,这里使用Catalyst 1924的Bx口和SuperStack 1100的26号口作为上联口。完成物理线缆的连接后,主要的工作就是配置Cisco 3640路由器。作为例子,这里考虑有2个VLAN的情况,分别是VLAN 1和VLAN 2,假设分别对应销售部门和财务部门,网络结构如附图所示。

在路由器中,要使以太网端口同时传输不同的VLAN数据流,应该将Tagging协议封装到子口中。例如在Cisco 3640与Catalyst 1924相连的端口上,对应VLAN 1应使用如下的配置命令:

interface fastethernet 0/0.1

encapsulation isl 1

同样地,与SuperStack 1100相连的端口上也要做子口配置,只是要将封装协议改为IEEE 802.1Q,命令如下:

interface fastethernet 0/1.1

encapsulation dot1q 1

有了VLAN子口,只要将相同VLAN的子口归到同一个网桥组里,就可以实现Catalyst 1924和SuperStack 1100的VLAN互通了。在这里,如果将fastethernet 0/0.1和fastethernet 0/1.1都归到bridge-group 1中,那么Catalyst 1924的VLAN 1和SuperStack 1100的VLAN 1就从逻辑上合并为一个VLAN。

最后,为网桥组BVI接口配置上IP地址,并辅以一定的ACL列表设置,就可以实现VLAN 1和VLAN 2之间的安全路由了。

上一篇:王凯 形势与政策学习心得下一篇:二王庙导游词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