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区域责任人消防责任状

2024-04-14

与区域责任人消防责任状(精选9篇)

篇1:与区域责任人消防责任状

国家高速公路网G0613 云南香格里拉至丽江高速公路建设项目

(k108+600~k125+000)

(2017年项目经理与各消防区域负责人

消防安全责书)

云南建投香丽高速公路土建施工第十三项目经理部

2017年度消防安全责任书

为加强项目部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贯彻“预防为主,消防结合”的方针,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保护职工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云南消防条例》、《云南省建筑消防监督管理规定》、《云南建工集团有限公司消防安全管理暂行规定》,结合项目部实际,项目部与各区域负责人签订2017年度消防安全责任状。一.责任目标

全年各区域办公区、职工生活区、施工生产作业区不发生火灾事故。二.考核对象

(一)考核对象:。

(二)责任范围

考核对象的办公区、生活区、生产施工作业区域。

(三)考核时段

2017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三.工作职责

1、项目部分管领导对签订消防责任状的各区域负责人负领导责任;

2、各区域负责人是本区域消防安全工作第一责任人,对本区域生产区、办公区生活区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负全面领导责任;

3、各区域负责人兼职保卫干事负责组织执行本区域消防安全管理工作要求。

(一)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及上级行政主管部门关于消防安全的工作部署和要求,全面负责本区域的消防管理工作,杜绝和减少火灾事故的发生。

(二)各区域施工现场的消防安全工作由区域负责人负责。并按照“谁施工,谁负责”的原则,由项目部与各区域负责人逐一签订消防安全责任书,明确消防责任。将消防工作纳入项目部生产经营责任制的考核。

(三)各区域负责人要根据本区域的实际情况,组织制定施工现场消防处置预案,研究和落实火灾隐患的整改措施,组织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和检查。

(四)按照有关消防技术标准,合理确定施工现场功能分区和临时设施、用房的平面布置,采取设置与施工进度相适应的技术措施、临时消防设施和警示标志。

(五)建立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履行对施工现场的消防管理职责,严格执行用火、用电、用气操作规程,限制在施工作业区存放、使用易燃易爆危险品及易燃可燃材料。

(六)坚持每周和重大节假日对本工区重点部位进行消防安全自检自查,检查要有记录,发现的火灾隐患及时整改,短期内解决不了的要采取临时安全措施。对上级公安消防部门和项目部有关部门下发的消防隐患整改意见,要积极落实整改,确保本班组施工区域不发生火灾事故。

(七)根据生产区、办公区的规模和防火工作需要,配齐配足消防器材确保消防设施、器材、消防安全标志完好有效,配合项目部开展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演练。

(八)配合公安消防部门依法对火灾事故进行调查处理。做到火灾事故原因不调查清楚不放过,职工群众不受教育不放过,事故责任人不受处理不放过。四.考核与奖惩

(一)项目部每年年底组织一次消防安全责任状考核,每个季度开展一次过程检查考核,全年综合考核的情况,得出年度考核结论。

(二)责任状年度考核分为优秀、合格和不合格3个等级:

1.考核为90分以上(含90分),指当年度未发生火灾事故并且制度措施落实突出的,考核为优秀;

2.考核为70分以上(含70分)、低于90分,指当年度虽未发生火灾事故,但制度措施落实一般的,考核为合格; 3.年度发生过火灾事故、或考核分低于70分的,考核为不合格。

(三)考核奖罚

1.年度考核结果纳入项目部经营责任制管理考核,作为项目部评优评先条件之一。年度发生火灾事故的各工区,对本区域发生火灾事故隐瞒不报的区域负责人,对该班组给予5万元经济处罚。

2.对在检查中发现火灾隐患拒不整改的,下发整改通知书,对整改通知书拒不执行的,上级主管部门进行问责。五.其他事项

本责任书执行情况由项目部负责组织检查、考评考核。根据考评结果,参照云南建投香丽高速公路土建施工第十三项目经理部治安综合治理目标管理责任书进行奖惩。

本责任书一式二份,项目部与各区域负责人各执一份,双方主要负责人签字后生效。

云南建工香丽高速土建施工第十三项目部 区域负责人 责任人: 责任人: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篇2:与区域责任人消防责任状

甲方(物管单位):某某县物业管理中心

乙方(业主):房号:某某县某某集贸市场幢号室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昭通市消防条例》和小区《业主临时公约》等有关规定,某某某某县某某集贸市场实行防火安全责任制(业主为区域责任人,小区全员参与),消除、预防和减少火灾的发生。双方约定,乙方为其房屋和门厅过道的防火安全责任人。

1、甲方应积极协调、安排小区消防培训。

2、乙方应服从甲方的消防安全规定,配备必须的家用消防灭火设备、器材。

3、乙方应建立乙方为领导,家庭成员共同参与的消防安全小组,认真学习、宣传、普及并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昭通市消防条例》和小区《业主临时公约》的防火安全规定,树立防火意识,提高操作技能。

4、乙方应经常检查室内火险火灾源。如使用完电脑、燃气用完后检查是否

确已关闭,确认无误后方可离开。

5、乙方必须督促所聘请的装修公司在进场前与甲方签订《装饰装修管理服

务协议》与《装修安全防火协议》,落实装修单位的消防责任。

6、乙方需督促家庭成员加深对一般火警的处置及火警发生后的逃生、自救

技能的了解,要求使用人能熟练掌握和使用所配备的消防设施和器材。

7、乙方应定期对各自区域进行消防安全检查、总结,同时主动配合消防监-1-

督机关和甲方对本房屋消防安全的监督和检查。

8、乙方有义务参加消防主管部门或甲方组织的消防学习及宣传活动。

9、乙方应熟悉并严格执行物业管理公司制定的疏散方案,在紧急情况下组

织扑救初期火灾,火灾抢险时应服从现场指挥人的统一指挥。

10、发生火灾后及时报警,组织人员疏散,开展火灾自救,保护火灾责任现

场,协助甲方和消防机关调查火灾原因。

11、乙方享有国家规定的防火安全责任人的权利、义务并承担相应法律责

任。

12、为保证本责任书的有效执行,对发现有违反上述条款造成火险或存在火

险隐患的情况,甲方有权按本小区《业主临时公约》追究其责任或处罚。

13、本责任书自签字之日起生效。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

甲方(盖章)乙方(签名):

电话:电话:

篇3:与区域责任人消防责任状

一、相关文献综述

企业社会责任最早于1924年由英国学者欧利文·谢尔顿(Oliver Sheldon)在其所著《管理的哲学》提出。自此以来,理论界对企业社会责任思想的争论很大,其中最著名的是20世纪30~60年代间伯利(Adolf A.Berle)与多德(E.Merrick Dodd)关于管理者受托责任的论战和伯利与曼恩(Gardiner Means)关于现代公司作用的论战。这些持续很长时间的争论虽然没有定论,却推动了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的研究。20世纪70年代,普雷斯顿(Lee E.Preston)与波斯特(James E.Post)提出企业社会响应这一全新概念,80年代卡罗尔(Archie B.Carroll)提出了企业社会表现。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利益相关者理论及企业公民理论的全新视角成为企业社会责任研究的主流。

经过数十年发展,企业社会责任这个概念已被理论界和实务界广泛接受。目前形成了颇具代表性的“三个同心圆”概念、“金字塔”概念、“三重底线”、企业社会责任战略模型和第三代企业社会责任。1979年Carroll提出了企业社会责任的“金字塔”定义,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是四层次概念,分为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伦理责任和慈善责任四个范畴。这一模式以层级形式排列,旨在显示各种社会责任的不同重要性,其中最基本的是经济责任,其他的社会责任都是建立在经济责任之上的[1]。1971年美国经济发展委员会用“三个同心圆”来定义企业社会责任,内圆是指企业履行经济职能的基本责任,中间圆是指企业履行经济功能要与社会价值观和关注重大社会问题相结合,外圆是指企业更广泛地促进社会进步的不明确的责任[2]。而英国学者约翰·埃尔金顿提出的“三重底线”理论认为,企业行为要满足经济底线、社会底线与环境底线,企业不仅要对股东负责,而且要对社会负责,追求经济、社会和环境的综合价值和三者的基本平衡[3]。迈克尔·波特等提出了企业社会责任战略模型,建议从企业与社会关系的视角出发,考虑特定企业的战略,阐述了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与竞争优势之间的逻辑关系[4]。Zadek等通过引入CSR集群(Clusters)概念,分析了企业社会责任对宏观经济的积极作用,认为CSR集群可刺激创新、投资和贸易,并能营造良好商业环境,从而提升地区和国家的竞争力[5]。这种与国家竞争力联系在一起的企业社会责任被Zadek称为第三代竞争性责任。

在此基础上,欧洲联盟、世界银行、国际标准化组织和国际非政府组织都对CSR作出了定义。比如,欧盟把社会责任定义为:“公司在资源的基础上把社会和环境关系整合到它们的经营运作以及它们与其利益相关者的互动中”。世界银行则把企业社会责任定义为:“企业与关键利益相关者的关系、价值观、遵纪守法以及尊重人、社区和环境有关的政策和实践的集合。它是企业为改善利益相关者的生活质量而贡献于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承诺”。

目前,我国理论界对CSR概念的研究处于引进、消化和吸收西方研究成果的阶段。20世纪90年代,刘俊海[6]、卢代富[7]、李伟阳等[8]、王世权[9]等学者对CSR的概念进行了界定,但对这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理解并不完全一致,多从政府或社会俯瞰企业的单一视角进行研究,从政府、社会、企业三方协同互动视角进行尝试的尚不多见,在企业社会责任要素、内涵和机制等方面仍存在分歧,特别是较少有学者从区域角度研究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和实现机制。因此,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对CSR概念进行深入研究,不断丰富其内容,构建适合中国特定背景的区域企业社会责任概念模型和机制,是推进企业社会责任理论和实践的一项重要课题。

二、区域企业社会责任内涵

(一)区域企业社会责任内涵

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的区域,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除去共性之外更有个性。企业社会责任与所处的社会环境密切相关,首先要符合当时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企业社会责任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单靠自身的自觉行为不可能长期有效地实现,必须依靠外部因素的协调和干预来规范和引导企业社会责任行为,使企业在动态的环境中构建可持续竞争优势,从而保持区域责任竞争力的提升和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区域企业社会责任内涵除了包含企业社会责任的一般内涵外,更加强调特定区域背景下的企业社会责任。本文把区域企业社会责任定义为:某一特定经济地理区域内,企业为提升自身责任竞争力,获得可持续发展优势,所负有的促进区域内自然环境、人力资源、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义务。

(二)区域企业社会责任的特征

基于上述理论回顾和区域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界定,区域企业社会责任具有以下特征:第一,区域企业社会责任建设肩负区域经济、社会和环境发展的综合目标。企业社会责任问题是一个全局性的社会问题,是一个区域整体发展的问题,旨在提升区域责任竞争力,属于Zadek提出的第三代竞争性责任[5]。第二,区域企业社会责任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区域企业社会责任的实现需要通过企业、政府和社会的互动与合作,实现共赢与和谐。第三,企业自身责任竞争力的提升是区域企业社会责任建设的原动力。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动机、行为特征、效果是实现区域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影响因素。第四,区域企业社会责任研究的理论基础十分广泛。包括利益相关者理论、企业公民理论、区域经济发展理论、科学发展观、战略管理、组织行为、社会网络分析等领域的成果。

三、区域企业社会责任实现机制

根据系统理论,系统是由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的,具有一定的结构,并在和外界的相互作用中表现出其功能[10]。区域企业社会责任实现机制是一个开放复杂的系统,它具有内部相对完善的要素结构,通过与外部环境的物质和信息交流实现系统功能。本文构建的区域企业社会责任实现机制概念模型(见图1)直观描述了区域企业社会责任机制的基本要素(子系统)、结构和相互作用关系。

(一)机制的要素

从系统要素看,区域实现机制系统共包括责任市场、制度、监督和执行四个子系统(要素)。责任市场子系统包括责任消费市场和责任投资市场,是利益相关者通过市场行为影响企业利润的实现,从而给企业造成压力,并推动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系统。制度子系统包括政府行政干预与法律两个子系统,是用以约束企业行为,保障企业社会责任正常运行的系统。监督子系统由监督、评价和信息三个子系统组成,是监督企业社会责任执行状况,进行企业社会责任认证和第三方评价,并传递公布相关信息的系统。执行子系统是企业社会责任的承担系统,是企业社会责任实现机制的内在机制,它包括企业规模和性质、企业战略、责任能力、经济绩效、企业生命周期、企业伦理准则、企业社会责任文化以及管理者和员工的责任意识等要素。

(二)机制的结构

区域企业社会责任实现机制各个要素(或者子系统)之间相互联系、彼此作用,形成一个有机结构[10],如图1中CSR系统结构所示(实线表示子系统间作用关系,虚线表示子系统间的信息传递)。

(三)机制的功能

企业社会责任机制系统的功能就在于在系统外部环境因素(宏观、区域和微观环境)的影响下,向系统输入国际、国内和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跨国企业的要求、经济体制、工业化程度、区域结构调整和生产方式的转变和地方政府转变职能等要素,通过系统内部各要素的相互联系与作用而输出企业社会责任(包括经济责任、法律责任、环境责任、伦理责任、慈善责任和区域责任),形成责任竞争力,使企业可持续发展,最终满足外部环境的要求———区域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从系统要素看,区域实现机制系统共包括责任市场、制度、监督和执行四个子系统(要素)。

四、区域企业社会责任实现机制的作用机理

区域企业社会责任实现机制各个子系统发挥什么作用以及如何相互作用,是机制的作用机理问题。从图1可以看出,四个子系统之间的总体关系为:区域责任制度子系统和责任市场子系统共同作用于执行子系统,敦促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形成良好的责任竞争环境(制度环境和市场环境),监督子系统为各子系统提供执行信息、评价信息和行动参考,并监督系统正常运行。

(一)责任市场子系统为企业社会责任的实现提供动力

责任消费和责任投资是区域企业社会责任运动的重要推动力量,责任市场是企业社会责任的市场需求机制,通过责任投资和责任消费等市场行为影响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推动或者拉动企业承担社会责任。Mohr等认为,责任市场的规模以及消费者对责任产品的偏好强度是影响企业策略行为的主要变量[11]。责任投资将投资者的经济目标与他们的伦理、社会和环境观点结合起来,有效地促进企业承担社会责任。

(二)制度子系统提供健全的责任竞争环境

由于存在“市场失灵”问题,对企业行为的调节还必须依靠行政及制度的力量,制度子系统的作用就是克服市场机制的缺陷,为企业社会责任的实现提供支持和保障,健全和完善责任竞争环境,从而保证整个实现机制的良好运转。通过行政干预和经济调控等手段,利用政策和法律法规来引导和规范责任消费和责任投资市场,对承担企业社会责任的企业施以政策优惠与奖励,对回避或不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给予相应惩罚,提高企业的失责成本,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

(三)监督子系统为区域企业社会责任系统提供监督和信息

首先,监督子系统的主体由政府、媒体、协会、中介机构、绿色和平组织等组织、公众和消费者、高校和科研机构组成,形成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的社会责任监督机制,以及事前监督、事中监督与事后监督的完整体系,通过区域企业社会责任的评价、信息传递和激励约束机制,监督、指导和推动企业社会责任行为。其次,监督子系统保障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及时性、准确性、全面性、连续性,向企业及其利益相关者反馈信息,同时也为其他子系统的有效运行提供必要的信息。

(四)执行子系统承担企业社会责任的执行

集资源、技术和可持续发展动机于一身的企业作为社会责任行为的决策者和机制的执行者,其社会责任的驱动力包括来自外部压力和内部动力。外部压力指社会压力、政府制度的约束和责任市场的需求,内部动力则是企业对自身经济利益和道德价值的追求。只有当外在压力转换成内在经济动因、符合企业价值观和企业战略,适合企业自身能力,企业才会从被动变为自觉履行社会责任。外部的压力、自身发展战略、履责能力和社会责任绩效相互制约相互统一,保障企业社会责任建设既符合企业自身发展的需求,又适应区域发展的要求。同时,完善的公司治理机制、健全的企业价值观和有效的企业社会责任管理制度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保障,是内部因素,是其他子系统功能赖以实现的基础。

五、结语和建议

区域企业社会责任的实现是一个系统、长期和动态的过程,需要利益相关者的共同参与,需要充分发挥经济、社会、市场、制度和道德等多种因素的共同驱动作用,区域企业社会责任建设的内容也会随着区域发展而不断变化。建立有效的区域企业社会责任实现机制,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第一,走中国式的区域企业社会责任建设之路,必须始终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提升企业发展水平、增强责任竞争力,体现对劳工、消费者、社区居民等利益相关者合法权益的尊重和维护,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第二,区域企业社会责任推进必须坚持政府主导,多方联动,建立完善的监督和信息系统。区域企业社会责任实现机制是一项系统工程,企业、政府、媒体、行业协会、研究机构、社会公众等,都是企业社会责任深入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一方面,在中国处于转型经济时期,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为推进企业社会责任创立良好的制度环境。作为企业社会责任的推动者、规制者和监督者,政府应转变传统的GDP一元经济社会发展评价标准与政绩观,提高认知能力、组织能力、决策能力、专业能力和自律能力,认真落实政府部门的服务职能,定位于进行长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整体利益的维护,着力完善并有效执行各种法律、制度,保障其他子系统的有效运行,营造社会责任制度环境和文化环境。另一方面,要建立多方联动和参与的机制,建立完善的监督和信息系统。监督反馈和信息传递是企业社会责任实现的控制力量,要积极发挥社会团体如环保组织、消费者协会、媒体、工会等对企业的监督作用,建立良好的声誉评价机制、信任机制和公平机制,有效地促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

第三,针对区域实际,必须制定适合企业发展的社会责任标准。由于各区域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水平和资源禀赋的不同、企业的行业特殊性、发展阶段性和能力的差异性,在国际国内公认的企业社会责任标准的基础上,制定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易于操作和管理的企业社会责任标准,对区域企业社会责任的推进将有着强有力的保障作用。

篇4:区域冷站责任试车的研究与实践

该项目采用了双蒸发器双工况冷水机组和外融冰式冰蓄冷技术。双蒸发器的特点使得系统在制造冷水过程中,不需经过换热器,可由机组直接制出冷水,提高了制造冷水过程的换热和制冷效率;外融冰的方式是由冷水与冰直接混合换热,再次提高换热效率,并且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制出大量的低温冷冻水,从而得到超低温冷水而且易于控制出水温度,实现为用户提供温度稳定的超低温大温差冷水(外融冰主机上游串联系统见图1)。

对于采用蓄冰技术的冷源系统,其主要组成部分包括双工况制冷主机、蓄冰装置、冷却塔、水泵、板式换热器、自动控制系统以及其他辅助设备等。所有设备的具体性能参数的确定均取决于相关的约束条件,针对冰蓄冷技术为系统集成的天然特点,为确保系统内不同设备能够组合成性能匹配、运行协调的有机整体,则必须根据空调负荷的实际特点并结合建筑物功能的特殊性,在优化设计的基础上,对整个系统进行带负荷的责任试车,以实现整个系统不同设备间的“包容和谐”。

一、冰蓄冷系统责任试车的过程

冰蓄冷系统责任试车的过程包含七个阶段:

1.设计前

在设计前阶段,要有一个贯穿后续各阶段指导责任试车的框架。此时,应确定供冷系统的功能需求,设计概念有了进展,并且制定责任试车要求和职责。此阶段要选定负责试车规划和实施的人员、公司或代理。责任试车的主管可以是设计者、承包商、业主或专为此聘用的顾问,必须有一定的知识与经验,并能与小组的其他人员协调工作,有效地监督整个调试过程。LEED评估体系中要求,对于新建和重大改建工程,必须指定责任试车主管单位。

责任试车小组包括以下人员中的全部或一部分:业主、设计方、承包商(总负责、机械工程师、控制工程师、测试与平衡工程师)、系统操作人员、设备制造商、调试顾问、蓄能顾问。

2.设计时

在设计阶段,要把冷站责任试车的详细要求纳入设计文件之中,这些内容包括设计标准、设想、系统介绍、要求性能以及试车计划。测试设备运行效率或系统性能时所需的温度、流量、压力等监控点,应在设计阶段部署到整个监控系统中去。试车计划作为工程说明书的一部分,支配着工程后续阶段期间调试过程的实现,并且明确了参加人员的作用和责任。此外,它还概括了测试、验收、验证工作的内容[1]。

要尽力推荐第三方测试人员(如:聘用顾问)对蓄冷系统的设计进行检查,特别对缺乏蓄冷设计经验的设计者更要如此。一般说,通过设计审查来改进系统所得的收益,会远大于聘用顾问所花的费用。

3.施工时

施工阶段包括各客户之间的协调以及施工过程中的检查,通过正确安装和尽早地识别出潜在的问题从而减少在以后阶段出现返工。

4.系统启动

系统启动阶段的开始意味着系统已基本具备竣工验收的条件,其内容与一般暖通空调工程规定的典型内容一样,包括启动泵、冷却塔、冷水机组和其他设备,以及管道系统的清洗与压力试验,管道的冷损失试验等。

5.操作人员培训

操作人员培训对蓄冷系统来说是最基本的内容。大多数操作人员不熟悉蓄冷系统运行的一般概念或细节。如果不进行适当培训,他们或许会误解设计意图来操作系统,一般会导致系统性能变差。培训的内容应包括蓄冷基础,具体工程中具体蓄冷技术的详细内容,全面介绍具体系统的设计要求。

6.性能测试

性能测试是一个与责任试车过程有密切关系的阶段,它包括在实际或模拟运行工况下测试每一个系统或子系统,以验证它是否按设计要求工作。在性能测试阶段,应尽量让操作人员参与测试,以作为培训工作的一部分。参与测试能使操作人员熟悉蓄冷概念、设计意图和系统的具体运行特征。

7.系统运行与优化

在系统运行与优化阶段,操作人员获得了系统方面的经验并修改操作,以取得最佳性能。此外,对系统的任何修改都必须记录在文件中。设施的使用和功能改变也必须记录在册,并调整系统运行。例如:电力公司的电价、人员安排或负荷情况都有可能要求蓄冷系统作运行策略上的修改。

二、冰蓄冷区域供冷系统性能测试

一般地说,蓄冷系统的性能测试必须在系统处于设计负荷时进行。但是,实际供冷很难达到设计负荷的情况,在生产负荷下测试设备的实际工作参数时,区域冷站的负荷率应达到设计负荷的60%,单台运行机组负荷应不小于其额定负荷的80%。

1.总蓄冷量

总蓄冷量应在冰池蓄满冷量后,为满足末端负荷需要进行供冷时开始测定,期间不能向冰池提供其他冷量,当冰池出水温度上升到高于冷冻水供水温度设计值时止,冰池提供的所有冷量就是冰池的总蓄冷量。对放冷速度敏感的蓄冷系统,其蓄冷槽的蓄冷量必须用设计放冷图来测试,以精确评估出设计日的可用冷量。

2.放冷速度和放冷温度

nlc202309031602

放冷速度与放冷温度的测试,是要验证放冷温度能满足负荷图中每小时的负荷要求。这项验证在放冷周期的最后几小时尤为重要。放冷速度与放冷温度一般在冰池总蓄冷量测试的同时进行评估。

3.蓄冷能力

蓄冷能力评估系统在规定时段内蓄满设计总蓄冷量的能力。测试在冰池彻底释放完冷量的条件下开始,通过在一个完整的蓄冷周期内监视向冰池输送的冷量来完成。冷水机组应能在可利用的时间内为冰池充足冷量,而且应满足在蓄冷期间的任何负荷。

4.时间安排和控制程序

时间安排和控制程序的性能测试是要验证系统在合适的时间转换到正确运行模式时的性能。这些测试的典型做法是在几个充冷-放冷周期内密切注意系统的运行状况。每次在系统供冷模式改变时,应验证所有的水泵、阀门和设定值的再设定,设备启停等自动工作状态。部分负荷时冷水机组和蓄冷量输出的合适比例也应验证。蓄冷存量的计量装置应该校正,尤其在冷量充足和放完时。

5.高峰电力需求量和能效评估

高峰电力需求量和能量效率需求,对评价一个蓄冷系统尤为重要。这些测试可以用来评价在设计中的经济分析阶段对运行费用预测的正确性;有时候,电力公司给予的电费鼓励性政策也取决于这些试验结果。冰蓄冷系统电力总需求量主要由冷水机组、水泵与冷却塔确定。电力需求值通常可以在冷水机组的控制盘上读得,也可用便携式监视仪表来计量,但是,使用计量功率因数和真实电力的仪表计量更为精确。

三、区域供冷项目责任试车软件

作者在中关村广场外融冰冰蓄冷区域供冷项目中,编制了一套责任试车软件,与冷站自控系统接口,能在系统运行的过程中自动采集监控信息的实时数据,并存入数据库中以备查询和分析。该软件用Tridium公司的基于Baja标准的Niagara Framework作为系统自动控制和仿真的平台,以Microsoft下的ACCESS2003作为与Niagara Framework进行通讯的数据库,通过VB语言编写两者的接口程序可实现两者的通信连接,使责任试车的过程更加系统、方便、全面。

在责任试车的过程中,应注意四点:

第一,蓄冷系统复杂,设备多,进行性能测试时需要监测的数据多,故责任试车过程所需的监视和调试要求应该在控制系统的扩初设计时有所考虑,比如流量计、温度计、压力计、电力监测仪表等,控制系统应该能记录下规定时间内被监视量的平均值,并能储存在数据库中以减少责任试车工作量。这样不仅可进行数天或数周的性能调试和测试,评价设备和系统在一定运行工况范围内的效率,也为计算长期效率提供可靠的数据,在全部运行工况范围内精确计量能量、设备效率等。本项目在设计阶段就考虑到了责任试车的需求,冷冻水、乙二醇、冷却水等系统各个环节的参数都用各种智能仪表采集到了自控系统中,比如双工况制冷主机,空调工况和制冰工况下的供回水温度,冷媒流量,主机输入功率都能读到,再经过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可计算出主机在两种工况下的制冷量和COP。详见图2。

第二,电力参数的记录是责任试车一项很重要的内容,不单是配电系统本身可以通过这些参数找到节能潜力,它也可以为其他设备进行优化运行、节能改造提供依据和评判。建议大型蓄冷系统都设计电能质量监测仪器和网络型仪表,对主要耗电设备进行分项计量,丰富完善现有的电力监测系统,并进行数据存储。比如在做系统热平衡分析时,通过采集的数据可以计算出制冷主机的制冷量和冷却塔带走的热量,同时我们通过智能电表读取到主机的耗电量,就可以判断冷却塔带走的热量是否与主机的制冷量和耗电量之和平衡。详见图3。

第三,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非常重要,所有监测仪表应在责任试车之前进行校正,否则会大大影响责任试车结果的准确性。比如:冰蓄冷系统中,冷水机组与蓄冰槽的进出水温差极为重要,如果两个敏感元件中每个有0.3℃的误差,那么,在测量3℃时就会有20%的误差。

第四,在供冷的同时测得实验数据,真实负荷下的数据更能反映区域冷站的实际工作情况。不用为了测试特意设计各种工况,打乱了供冷计划,影响到对客户提供的供冷质量。

四、结论

推广责任试车是对我国现行建筑市场中设计、施工、运行相互分离所造成不良后果的改善,通过这个过程可以真正地站在使用者的角度对项目全过程进行检验和整改,可以检验建筑能源设备的使用情况,提高能源转换效率,降低建筑能耗水平,为节能减排事业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赵雪莲,赵建成.绿色建筑能源系统责任试车与系统调试的差异分析[J].智能建筑,2012 (10):57-59.

(责任编辑:赵静)

篇5:消防与安全工作责任状

为认真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工作方针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强化安全工作,遏制重、特大火灾、事故的发生,确保人民生命和国家财产安全,安全维护投资广场的生产经营和工作秩序,促进投资广场健康发展,根据国家《消防法》和《治安管理条例》等规定,特签订2003年消防与安全工作责任状。

一、消防安全责任人:各租户单位负责人。

二、消防安全工作由物业管理公司统一管理,各租户在物业管理公司领导下开展消防安全工作。

三、消防安全工作实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全体租户应自觉遵守消防管理规定及接受消防安全部门、物业管理公司的消防管理,共同维护投资广场的消防与安全。

四、实行业主防火、安全责任制,业主或租户为防火、安全责任人,负责做好自己工作或经营场所的消防安全工作。

五、消防通道、楼梯走道及出口必须保证畅通无阻,任何部门及个人不得占用或封堵,严禁在消防通道、楼梯出口等部位停放车辆及堆放杂物,不能损坏广场的公共消防设备,为各楼层配置灭火器材,使之保持完整有效。

六、租户室内严禁经营和储存烟花、爆竹、雷管、炸药、汽油、酒精等易燃易爆物品,严禁在投资广场内燃放烟花爆竹。

七、遵守安全用电管理规定,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电器,严禁超负荷使用电器及乱拉、接电线。

八、不能在大厦内公共场所燃烧纸张、杂物等废弃物品。

九、租户需要电焊、气焊等动火作业,应向物业管理公司提出申请,经批准做好防护措施后,在专人监护下方可作业。

十、租户发现火情应立即报告物业管理公司〈电话话“119”。

十一、治安管理工作在公安部门及物业管理公司直接指导下进行。

十二、大厦内各单位、租户及外来人员都必须遵守治安管理的有关条例、规定,积极配合公安部门、物业公司搞好治安工作,维护投资大厦的正常工作秩序和安定团结。

十三、大厦进出口设有门岗执勤点,进出大厦的人员应主动出示证件,接受保安员的询问和检查。

十四、各租户雇请的外来人员必须持有关证件到保安岗登记,租户应教育雇请人员遵守治安管理规定,并承担因其违法的连带责任,不得窝藏违法犯罪人员和赃物,对违法犯罪人员和违法犯罪行为要积极主动举报。

十五、租户要妥善收藏贵重物品并锁好门窗,如发现形迹可疑的人有责任上前询问,并向物业公司报告。

十六、严禁携带枪支、弹药、易燃、易爆、剧毒、放射性等物品及淫秽的书刊、画片、音像制品进入大厦。

十七、未经许可,不得在大厦内散发张贴各种广告、传单等。

十八、严禁在大厦内聚众赌博,打架斗殴及卖淫嫖娼,吸、贩毒等。

十九、租户应提高警惕,及时报告治安隐患或可疑情况,发现违反治安管理规定的现象应及时向公安机关、物业管理公司报告,并保护现场,协助处理。

二十、违反上述条款,一切后果或损失由租户、责任人承担,违犯国家法律法规的由公安机关依法追究其责任。

租户单位(签章):物业公司(签章): 责任人:责任人:

篇6:与区域责任人消防责任状

治军之道贵在从严,强兵之策管理为本。队伍管理是消防部队建设中一项根本性、全局性的基础工作,是部队凝聚力、战斗力生成的基本前提,是部队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证。然而在我们正加快消防部队现代化、正规化建设步伐的同时,管理工作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和不健康的思想渗入军营,给管理工作的开展带来了一定的阻碍,对消防部队的自身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端正思想,深化认识,加强队伍管理,通过管理进一步促进队伍正规化建设,进一步增强部队战斗力。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条件下,部队正处于一个急剧变化的内外环境中,无论形式怎么变化,出现什么新情况,抓职责、抓管理、抓纪律这个根本不能丢,这是我军管理教育的特色,任何时候都不可动摇,不能改变。一是抓职责,强化按职尽责的观念。无论是干部还是战士都必须熟记自己的职责,知道自己的责任,权利和义务,严格按等级进行管理,一级抓好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二是抓管理,强化照章办事的意识。管理是管根本,管长远的,做好新形式下的部队管理教育工作,要靠制度这个具体而有效的手段来保障;三是抓纪律,强化服从意识。

我们积极探索实践,坚持科学发展观,把科学决策建立在改革创新的基础上,从加强管理工作的力度入手,充分发挥其组织、协调、控制、规范等功能,以保障消防部队纪律严明、令行禁止和高度的集中统一,提高新形势下消防部队规范化建设水平。为此,我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就如何进一步创新部队管理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创新管理模式的“三结合”

(一)创新管理要充分发挥教育,训练,管理三种途径的综合作用。

教育是根本,训练是基础,管理是手段,只有把三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使管理工作产生巨大的综合效益。教育是根本,管人重在管思想,管思想必须通过教育。训练是基础:主要抓好条令训练,增强官兵条令意识,促经部队规范化管理,保证机关按条令条列指导,干部按条令条列带兵,战士按条列条令执行,部队按条令条列运转。管理是保证:要通过强化纪律,保证官兵政治上合格,培养部队令行禁止的服从意识;要通过一日生活制度,保证教育和时间的落实;要通过强化课堂和训练场的管理,保证严格正规的教育和训练秩序;要强化安全管理,保证部队战斗力的巩固合发展。

(二)创新管理要把严,疏,情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严是管理之道,疏是管理之方,情是管理之本。实行综合治理,必须把这三者有机结合起来。一是要在严字上下功夫。严格管理是部队这个特殊群体的重要标志之一,是和平时代培养和造就合格军人的重要保证,只有严格才能令行禁止,步调一致,经的起复杂情况的考验;二是要在疏上动脑筋。一方面要注重教育疏导,通过耐心的教育说服,使广大官兵知道改怎么做,为什么这样做,从而自觉的服从命令,听从指挥。另一方面要注重行为疏导,行动是无声的命令,干部要注重自己的模范行动去影响战士处处做表率,事事作样板,增强疏导的感召力。三是要在情字上做文章,以情带兵是我军的优良传统,是管好部队的客观要求,一次要端政干部对战士的根本态度。干部要以父母心、兄长情去对管理教育战士不能有亲疏厚薄之分。

治军之道贵在从严,强兵之策管理为本。队伍管理是消防部队建设中一项根本性、全局性的基础工作,是部队凝聚力、战斗力生成的基本前提,是部队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证。然而在我们正加快消防部队现代化、正规化建设步伐的同时,管理工作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和不健康的思想渗入军营,给管理工作的开展带来了一定的阻碍,对消防部队的自身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端正思想,深化认识,加强队伍管理,通过管理进一步促进队伍正规化建设,进一步增强部队战斗力。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条件下,部队正处于一个急剧变化的内外环境中,无论形式怎么变化,出现什么新情况,抓职责、抓管理、抓纪律这个根本不能丢,这是我军管理教育的特色,任何时候都不可动摇,不能改变。一是抓职责,强化按职尽责的观念。无论是干部还是战士都必须熟记自己的职责,知道自己的责任,权利和义务,严格按等级进行管理,一级抓好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二是抓管理,强化照章办事的意识。管理是管根本,管长远的,做好新形式下的部队管理教育工作,要靠制度这个具体而有效的手段来保障;三是抓纪律,强化服从意识。

我们积极探索实践,坚持科学发展观,把科学决策建立在改革创新的基础上,从加强管理工作的力度入手,充分发挥其组织、协调、控制、规范等功能,以保障消防部队纪律严明、令行禁止和高度的集中统一,提高新形势下消防部队规范化建设水平。为此,笔者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就如何进一步创新部队管理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创新管理模式的“三结合”

(一)创新管理要充分发挥教育,训练,管理三种途径的综合作用。

教育是根本,训练是基础,管理是手段,只有把三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使管理工作产生巨大的综合效益。教育是根本,管人重在管思想,管思想必须通过教育。训练是基础:主要抓好条令训练,增强官兵条令意识,促经部队规范化管理,保证机关按条令条列指导,干部按条令条列带兵,战士按条列条令执行,部队按条令条列运转。管理是保证:要通过强化纪律,保证官兵政治上合格,培养部队令行禁止的服从意识;要通过一日生活制度,保证教育和时间的落实;要通过强化课堂和训练场的管理,保证严格正规的教育和训练秩序;要强化安全管理,保证部队战斗力的巩固合发展。

(二)创新管理要把严,疏,情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严是管理之道,疏是管理之方,情是管理之本。实行综合治理,必须把这三者有机结合起来。一是要在严字上下功夫。严格管理是部队这个特殊群体的重要标志之一,是和平时代培养和造就合格军人的重要保证,只有严格才能令行禁止,步调一致,经的起复杂情况的考验;二是要在疏上动脑筋。一方面要注重教育疏导,通过耐心的教育说服,使广大官兵知道改怎么做,为什么这样做,从而自觉的服从命令,听从指挥。另一方面要注重行为疏导,行动是无声的命令,干部要注重自己的模范行动去影响战士处处做表率,事事作样板,增强疏导的感召力。三是要在情字上做文章,以情带兵是我军的优良传统,是管好部队的客观要求,一次要端政干部对战士的根本态度。干部要以父母心、兄长情去对管理教育战士不能有亲疏厚薄之分。

二.关于推动全社会安全责任方面,我认为 消防安全关系国计民生,是公共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着眼民本、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的重要保障。我们必须站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去认识消防工作的重要性,必须努力构建“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单位全面负责、群众积极参与”的工作格局,最大限度提高消防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最大限度减少重特大火灾尤其是群死群伤恶性火灾事故的发生,更好地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

消防安全是法律赋予政府的重要职责,消防工作是政府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内容。要切实落实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消防工作负责制,将消防工作纳入社会发展总体规

划,增加财政投入,认真组织实施,定期研究并协调解决消防安全布局、消防队站、消防供水、消防装备等重大问题,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保障消防工作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相适应。

行政部门、行业主管部门要认真履行消防安全监管责任。要结合本部门、本行业的实际,贯彻落实消防法律、规章的各项措施,将消防工作纳入本部门、本行业管理和考核的内容。各级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是消防工作主管部门,要认真履行消防监督执法职责,并加强与有关部门的信息沟通,建立部门信息沟通和联合执法机制,健全有关部门齐抓共管的消防监督体系。

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要积极落实消防安全主体责任。首先,各单位负责人要从思想认识上转变观念,对本单位消防安全切实负起责任。其次,要实行防火安全责任制和岗位责任制。明确所属部门、岗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人,健全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并落实消防安全“自我管理、自我检查、自我整改”机制,确保本单位消防安全。各消防安全重点单位要大力开展“会查改火灾隐患、会扑救初起火灾、会疏散人员”为主要内容的消防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员工的消防安全意识和自防自救能力。

广大群众要自觉参与消防工作。任何个人都有维护消防安全、保护消防设施、预防火灾、报告火警的义务,任何成年公民都有参加有组织的灭火工作的责任。只有每个家庭、每个公民都从自身做起,在工作、生活当中时刻注意防范,形成人人关心消防,人人重视消防,自觉做好消防工作的局面,才能更加有效地遏制火灾事故发生。

篇7:与区域责任人消防责任状

目标管理责任书

甲方:贵阳西南国际商贸城经营管理公司 乙方: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综合治理安全管理条例》及公安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联合发布的《集贸市场消防安全管理办法》的规定,为创造一个安全、良好的经营环境,甲乙双方本着“谁经营、谁负责”的原则,就明确消防安全及社会治安治理责任,特签订本责任书。

一、甲方防火、治安安全责任

1、认真宣传、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消防防火、治安安全的法律、法规。

2、制定并落实实施区域防火、治安安全责任制。

3、建立健全防火、治安安全制度及操作流程。

4、组织开展防火、治安安全教育。制定用火、用电等防火治安管理制度。

5、定期开展防火、治安安全检查,对存在的安全隐患,提出整改建议。

6、改善消防安全条件,完善消防安全设施。

7、制定防火及治安等突发事件的应急方案和紧急疏散方案,组织扑救初期火灾、组织人员疏散,保护火灾现场;在市场内建立并实行消防安全值班和巡查制度。

8、市场内公共区域、管理用房、仓库等按照国家《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的规定,由甲方配置相应的灭火器;市场内的固定消防设施的维护和保养由甲方负责;公共消防设施、器材应当布置在明显和便于取用的地方,明确专人管理。

9、市场要按商品的种类和火灾危险性,划分若干区域,区域间保持相应的安全疏散通道。

10、把防火、治安安全工作列入市场装修、经营管理及服务的内容,定期对经营户及员工进行消防、治安检查及培训。

11、建立经营纠纷处理机制,预防因经营等各种纠纷引发的恶性治安案件的发生。

二、乙方防火、治安安全责任

1、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消防、防火、治安安全的法律法规。

2、协助市场做好消防治安工作,爱护公共区域及商铺内的消防设施设备及器材;发现火灾及时报警,并使用灭火器进行扑救;遇火灾事故,应服从指挥有序疏散。

3、严禁在市场内燃放烟花爆竹和焚烧任何物品。严禁在市场内吸烟、使用明火及使用大功率电器。

4、经营户使用的电器和用电设备,必须符合国家有关电器设计、安装规范的要求。

5、接受甲方的防火安全管理,服从市场有关治安管理的相关规定,须接受甲方的消防安全培训。

6、乙方在市场内的经营活动,不得把货物、商品堆放或陈列在通道上;不得使用高温照明灯具及私拉乱接电线;所使用的电器必须有国家安全质量标志。

7、乙方必须按物业管理及国家消防的相关规定在商铺内配置相应的灭火器具等消防设施,并确保消防设备的完好、有效。

8、严格遵守《临时管理规约》、《经营户手册》、《经营户进场装修管理服务规定》等规章制度。装修项目及范围必须报甲方审核批准后实施。

9、关门前应先切断电源、清理干净商铺所属范围的垃圾,检查商铺内有无安全隐患,不得将贵重物品及现金存放在商铺内,锁好门方可离开。

10、业主转租、转让商铺须到甲方办理相关手续,同时应督促受转租、转让方与甲方签订本责任书,否则发生的一切后果由乙方承担。

11、各经营户须管理好自己的员工,对招聘的员工负有教育管理的责任,所聘用的员工必须到派出所办证点办理登记手续,须持有身份证、暂住证等,若因乙方(含所聘人员)发生打架、偷盗、造成火灾事件等,所造成的一切经济损失及责任,由乙方负责人承担,同时甲方有权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12、各经营户在交易过程中,如与顾客发生商品购物纠纷,自己不能解决的,请到甲方物管部协调解决,不得在市场内吵闹、影响市场的正常经营秩序。

13、市场内严禁寻衅闹事、酗酒滋事、赌博、吸食贩卖毒品等违法活动,违者将移交公安机关处理。

14、严禁在商铺内贮藏炸药、雷管、汽油、烟花爆竹等易燃易爆和化学腐蚀毒性溶剂;严禁在商铺内贮藏枪支、管制刀具等危害公共安全的物品,违者将移交公安机关处理。

15、文明经商、公平竞争,处理好邻商关系。

本责任书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自签订之日起有效。

甲方(盖章): 乙方(签章):

代表(签字):

篇8:与区域责任人消防责任状

1 火灾公众责任险设定背景与价值考量

1.1“第三方”权益保护需要

火灾公众责任险核心是保护第三方权益, 标的为保险公司于火灾发生后对第三方承担的损害赔偿责任。各国实行公众责任保险对象, 以事故发生频高、影响危害大、当事人不具赔偿能力为特征。从我国来看, 近年来一些公众聚集场所尤其是公共娱乐场所发生群死群伤火灾事故, 对伤亡人员的善后抚恤, 常因相关业主没有为“第三方”投保公众责任险, 而自身又缺乏足够的赔偿能力, 导致受伤或者死难者家属与业主之间的矛盾转嫁给政府, 而推行公众责任险可更好的保护“第三方”权益。

1.2 完善维稳治理体系需要

火灾公众责任险是对火灾受害公众专门设立的责任经济补偿, 在公共场所火灾防治上具有监管职能, 对于构建现代消防治理体系有重要推动作用。可通过市场化风险控制机制, 化解因灾履行赔偿责任而产生的对经营活动、社会稳定的不良影响, 提高经营者抵御火灾风险能力;又可通过费率调节、保险人对投保人或被保险人的监督等, 提高经营者自觉改善自身消防安全环境的积极性, 实现消防与保险的良性互动。

1.3 国内外经验之借鉴

在世界范围内, 火灾公众责任险已成为企业、个人、政府部门不可或缺的风险控制手段和事故经济补偿工具, 有些国家已立法确定为强制保险。近几年, 我国部分地区也进行了这方面的试点和探索。笔者所在的青岛市, 出台的《青岛市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管理办法》已对推行火灾公众责任险作了原则规定。

2 火灾公众责任险设定的几个关键问题

从立法角度看, 火灾公众责任险还处于倡导性推进阶段;从各地试点看, 主要有两种模式, 一是以行政许可为导向的准强制性模式, 一是以市场需求为主、政府引导为辅的引导性模式, 准强制性模式因缺乏明确的指引性规定, 使职能部门执法无章可循;引导性模式由于经营者存在侥幸心理和“靠政府”的习惯, 导致覆盖面不广, 因此, 有必要进行修订《消防法》或通过制定地方性法规将该险种上升为强制保险。基于我国目前的消防监管需要和火灾形势来分析, 笔者认为应率先在公众聚集场所建立火灾公众责任强制险, 并重点把握好以下几个问题:

2.1 设立范围与投保条件

这里涉及以下几个问题:首先, 关于公众聚场所的界定。根据现行法律, 公众聚集场所包括宾馆、饭店、商场、集贸市场、客运车站候车室、客运码头候船厅、民用机场航站楼、体育场馆、会堂以及公共娱乐场所。这些场所人员密集、管理难度大, 一旦发生火灾人员伤亡大、赔偿难, 因此, 应将这些场所纳入强制险的设立范围。对上述场所应否全部纳入实施范围, 从试点实践看, 一般都作了一些范围限制。笔者认为, 考虑到在公众聚集场所设立火灾公众责任强制的目的性, 在保障范围应当从宽, 并参量以下条件:

(1) 场所经营单位系经依法登记注册;

(2) 该场所符合有关消防标准要求, 并经消防审核、验收或者备案抽查合格, 取得公众聚集场所投入使用营业前消防安全检查合格证;

(3) 不限制场所的建筑面积、经营规模和组织形式, 这主要是对大型公众聚集场所经营者而言其资本雄厚, 抗风险和赔付能力较强, 而设立公众责任险的目的是化解风险和保障公众因火灾能够受到及时、有效赔偿保障, 并保障经营者经营活动有正常开展和社会稳定, 因此, 在制度设置上更应侧重于那些经济基础较薄弱、抵御火灾风险和赔付能力有限的中小场所, 特别是个体经营者。

2.2 保障对象和赔付范围。

笔者认为火灾公众责任强制险的保障的对象要广, 不仅把一般不特定的公众作为保险对象, 同时还要考虑将公众聚集场所本场所或者本单位内的员工、参加火灾扑救的消防队员以及见义勇为参与本场所火灾扑救的人员作为保险对象。不仅要把一般火灾作为赔付对象, 还要把过失火灾、因火灾导致的意外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也作为赔偿对象。火灾公众责任强制险赔付包括:因火灾造成的第三人人身伤亡或损坏、灭失产生的损失;因火灾产生的救助、诉讼费用及为查明和确定事故性质、原因和保险标的损失程度而支付的必要、合理费用;因火灾而导致被保险人的财物损失。

2.3 费率厘定与理赔限额

火灾公众责任保险费率是火灾公众责任保险的商品价格, 应通过市场形成和调节, 考虑到该项保险属于初起阶段、公益性强、涉及面广, 应参照交强险等强制保险的做法, 在保险人根据市场拟定价格的基础上由保险监管部门进行审批, 并适当管制。同时, 因火灾损害赔偿涉金额一般较巨大, 实行全额赔偿会使部分保险人陷入困境, 不利于社会经济发展。笔者认为在保单中应约定一个责任限额代替保险金额, 作为保险公司可能承担的最高赔偿金额。

2.4 组成共保体问题

考虑到现阶段我国正处在经济快速发展、火灾高发频发的阶段, 理赔频次高、风险较大, 应当建立火灾公众责任强制险共保体, 可以行政区域为单元, 由综合实力较强的保险企业作为主承保人, 其它保险公司按共保体内约定协助主承保人, 共同承担保险责任。

3 消防与保险互动保障机制的构建

笔者认为为实现消防与保险的良性互动, 在制度设计时还应考虑建立有效的运行保障机制。

3.1 建立保险费率杠杆调节机制

国外一般通过费率杠杆调动保户来防范风险, 将投保单位的风险评估结果, 作为厘定保险费率的基础, 建立包括建筑结构、使用性质、消防资源等内容的风险评估体系, 通过运用保险费率杠杆调动保户加强自我防范。因此, 保险企业应建立被保险人火灾风险评估管理体系, 综合评估被保险人场所建筑结构、使用性质、耐火等级、消防设施、消防组织、管理体系、消防安全不良行为记录及所在区域基础公共消防资源等, 将该结果, 作为厘定保险费率的基准。根据其消防安全状况及消防安全不良行为征信记录, 实行区别对待、浮动费率, 将火灾防范贯穿整个保险经营活动。

3.2 培植保险公估机构

应培植发展火灾保险公估机构, 作为消防监管和保险辅助服务机构, 利用这一社会资源防范火灾风险。逐步委托火灾保险公估机构实施火灾原因调查、损失统计, 为受保险企业开展消防安全风险评估等。

3.3 建立消防与保险互动协调机制

首先, 在立法上确立消防与保险互相促进的保障机制, 修改《消防法》、《保险法》来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二是整合双方资源, 建立包括灾前火灾风险评估、日常防灾防损、灾后损失分析等火灾保险管理信息系统。三是加强保险企业与公安消防部门业务合作。四是提取一定比例保费收入发展消防公益事业。

参考文献

[1]张洪涛.保险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

[2]公安部消防局.消防法律法规文件汇编[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13.

[3]马永伟.各国保险法规制度对比研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1.

篇9:与区域责任人消防责任状

三种逻辑的比较

80年代看深圳,90年代看浦东,21世纪看滨海新区,这代表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三个主导性区域增长极的成长,电反映出我国在不同时期国家战略的演变。20世纪70年代,在国家经历了长期的政治斗刍和文化炼狱之后,使经济建设回归本位成为国家发展的第一要义。摆在决策者面前最大的困惑就是:如何在一个长期实行均衡发展的大国通过渐进性的路径实现经济的复苏与振兴?虽然将自然科学中实验室里做实验的方法用在社会科学中多少存在难度,但是正是这利,选择一块试验田不断试对错+推广的方式成为了日后我国改革的主流模式。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的最高决策者选择外来资金最容易进入的区域,一个毗邻香港的小渔村——深圳作为实验田,给予一些优惠的政策和相对宽松的环境。凭借着这种特惠优势,深圳很快成为珠三角的一颗明珠。凭借着资金和低廉的劳动力,深圳成为了国外基础工业特别是制造业转移的目的地,也成为全国各类农民工转移的聚集地。低廉的劳动力成为“中国制造”最大的优势。从一开始,深圳就是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凭借着与国外的密切联系,以加工装配为主的低成本制造业和以对外贸易为主的服务业成为深圳支柱性的产业类型。

与深圳单纯的对外开放有所不同,浦东的逻辑始终是“要站在地球仪旁来思考浦东开发”。这意味需要从资源流动和资源配置的角度整合国际国内两种市场,不仅需要向外输出资源还需要输入资源,形成振兴上海、服务全国、面向世界,推进长三角经济腾飞乃至中国改革开放的良陸经济循环。上海的开放是全面的,不仅包括以跨国公司总部为基础的外向型经济,以张江高科技为代表的技术密集型产业,还包括以金融、贸易为主体的生产者服务业,这些产业类型使浦东新区在“做大做强”的同时也呈现着明显的走精品产业路线的特色。

滨海新区与浦东新区的发展定位差异并不是很明显。滨海新区既承担着联系京津冀、服务环渤海和辐射“三北”的区际连接点的角色,也承担着面向东北亚和成为中国北方对外开放门户的国际连接点的角色。在传统的工业优势和对外贸易优势的基础上,滨海新区未来是以航空航天、石油化工等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国际航运、国际物流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为主的产业发展。然而从区位布局来看,长三角的主要城市布局是以上海为中心呈现对外辐射状,而环渤海的诸城市则是围绕海湾呈现着月牙连接状,这种地理特点似乎就暗示这两类区域在产业发展模式上的不同。

区域产业发展模式

区域产业发展模式,简单的讲,就是区域产业中人财物的分布情况以及产业在区域中的分工与合作情况。

从区域资源来看,环渤海区域是以辽东半岛、山东半岛、京津冀为主的环渤海滨海经济带,同时延伸可辐射到山西、内蒙古。整个大的范围占据中国国土的12%和人口的20%。以京津地区为代表的环渤海地区具有丰富的智力资本,是中国科研实力最强的地区,仅北京重点高校占全国的1/4,而天津也拥有30多所高等院校和国家级研究中心。

从区域产业分工来看,环渤海地区具有明显的异质结构,即北京、天津的产业发展明显领先于河北、山西、辽宁等地区。但,环渤海区域之内畅通的合作机制还未建立起来。而长三角区域内的一体化进程要大大提前,虽然在高技术产业等各项指标的排名上,浙江往往要落后于上海和江苏,但是浙江发达的民营经济为该区域的发挥增添了活力,世使这三:省市之间形成了明显的产业互补空间。

有比较才有鉴别。将浦东新区、深圳和滨海新区放在一起可以发现产业发展的差异。浦东新区的面积为533平方公里,2007年地区生产总值2700亿元。“一、二,三”产业比重已经从1994年的1.10:67.70:31.20到2007年的0.1:475:52.4。这充分体现了浦东新区“三、二、一”产业发展的方向。深圳市总面积2020平方公里,其中深圳特区面积327.5平方公里,2007年地区生产总值为6765.41亿,三次产业结构比由1994年的2.43:55.62:41.95发展为0.09:50.92:48.99,产业发展呈现出“二、三、一”产业发展格局。滨海新区的面积为2270平方公里,其中包括1214平方公里盐碱荒地,2007年滨海新区的地区生产总值为2364亿元。滨海新区三次产业结构由1994年的1.99:67.92:30.09到2007年調整为03:71.7:28.0,产业结构呈现出“二、三、一”发展格局,第二产业占绝对主导优势,第三产业明显滞后。从第三产业内部结构看,浦东新区金融、保险业和物流、软件服务及房地产业等现代服务业发展对第三产业贡献度大,其占第三产业的比重2007年达到60%。其次是深圳,2007年高端服务业的吸引外资占到75%,特别是研发及技术服务和软件服务不仅促进了深圳第三产业的发展:也有力地推进了自主创新和产业升级的步伐。可以说,浦东和深圳都很好地利用了国际产业转移向服务业延伸的新趋向,适时地进行了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相比之下,滨海新区第三产业发展明显滞后,与1994年相比,2007年第三产业的发展还下降了2个百分点。且第三产业多集中于批发零售和仓储邮政业等传统服务业,高端服务业发展明显不足。

从比较可以看出,滨海新区的面积与深圳市的面积较为接近,但是地区生产总值却仅为深圳的1/3;滨海新区与浦东新区的经济总量差异不大,但是面积是浦东新区的约4倍,这样一比,相对的经济总量就被比下去了。最重要的是这三个增长极对周边的影响和带动作用存在着显著地差异。虽然滨海新区经济初具规模,但对我国主要经济圈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分析显示,滨海新区对环渤海经济圈GDP的增长贡献率远低于深圳对珠三角的贡献率,也低于浦东新区对长三角的贡献率。以2007年为例,浦东新区对,长三角GDP增长的贡献率为6.48%,深圳对珠三角GDP增长的贡献率为16.57%;滨海新区对环渤海经济圈GDP增长的贡献为5.16%。

产业升级的过程实质是一个创造市场的过程。对于我们这样一个转型的国家或区域来说,市场创造的过程本身就是政府转型过程,这同时也意味对政府责任的重塑。

市场发展与政府责任

与深圳和浦东新区相比较,我们确实存在差距,面对这种差距很痛苦,但是,正是一次次

打击一次次反思,才能实现超越。大多数人认为市场是资金、人才、物资按照市场方式进行配置;因此只有聚集了资金、聚集了人才、聚集了物资才能实现真正的市场经济。正是在这种认识下,很多人认为我们的差距在于资金少、人才少、项目步,政策少,特别是作为国家级的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并没有当初深圳和浦东那样的实质性特惠政策。但是我们想想浙江、江苏、次连又有什么政策呢?这些地区经济的活力却着实引起了社会的关注。所以推动市场经济的发展不仅要思考要素的配置方式,更要思考到底要素聚集的通道在哪里?我们现在到底应该从哪里切入?

市场本质上是一种主体功能的组合。这种思想在浦东新区的开放中体现得很深刻,即市场的发展不是一种形态,不是简单的高楼大厦,而是一种功能。形象的看,市场经济是一个由不同功能的木板所组成的木桶,这些木板主要由四类功能主体组成:企业、政府、居民、精神领袖。当这些主体都以市场效率向前进时,木桶才能盛最多的水,如果哪个主体速度慢下来,木桶盛的水就少下来。市场化最大的成果就是让企业认识到优胜劣汰和适者生存的道理,因此大多数企业会按照市场机制来运行。居民在市场经济中主要起着消费和储蓄的功能。这完全是一种个人意志的体现,也符合市场化原准则。精神领袖本身就是市场意志的反映,只有为大多数人接受才能成为精神领袖。因此,当前的短板是政府。一般意义上看,政府的运作规律天生就不同于市场规律。然而这种看似简单的逻辑却存在着明显的误区。因为政府可以有计划,但是对于市场而言,我们政府的角色是一个裁判,很难想象,有一堆优秀的球员,然而没有优秀的裁判、没有裁判制定的科学制度和规则,怎么能踢好一场球?请大家注意一下,这里对政府责任暗含着两个要素:一是科学的规章制度;一是优秀的裁判,这里的定语很重要,也是衡量政府是否成为短板的重要依据。科学的规章制度绝不是越严越好,设置了无数多的关卡,结果只能制约经济的活力。真正科学的规章制度一定是因地制宜的,当中央的大政策出来之后,结合本地情况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和便利。优秀的裁判也不能滥用权力,随意发威。

我举一个很有意思的例子,不知大家注意到没有,天津的电子信息产品很发达,但是互联网却很落后,上网搜一搜就知道,注册地在天津的互联网企业与北京、上海和深圳根本没法比,以至于如果你想找一个申请互联网相关服务的中介服务机构者很难。判断一个行业的市场化程度,很多时候你看看相关的中介服务机构的数量就行了。从市场发展来看,实物产品的发展永远是做加法,而虚拟产品可以实现乘法和几何级数。金融危机使我们对这种乘法和几何级数都有些后怕,但这并不是这种乘法和几何级数的错,而是没有形成可以控制的监管规则。这种情况下有三种方案:一是无为政府,等到危机爆发了再调整。这是不行的,现实已经证明了。二是小范围实行,想解决对策,如果可行再推广。邓小平同志三十年前就说了,开窗户会让我们呼吸新鲜的空气,但是也会带进苍蝇、蚊虫,那么怎么办呢?不能把窗户关着,而是要打开窗户,然后弄个纱窗,再准备几个苍蝇拍。三是限制,一概不准。为什么呢?因为生产出来的实物产品很好控制,然而虚拟的网络就比较难控制了。因此一个对政府而言代价最小的办法就是延长审批时间,甚至不审批。这是从政府自身角度而言成本最低的方式,但是政府與其他功能主体最大的差异就在于,政府是其他主体最大的利益相关者,它的规则与制度直接制约或促进其他主体的活动。这只是一,个案例,坦率的讲,这也不是哪个政府部门的问题,而是一个政府群体的思想解放问题。无论是对外开放还是对内开放,从根本亡说是一个社会思想开放和观念重塑的问题。

上一篇:社会行为教案下一篇:房屋抵押合同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