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复句造句

2024-04-27

目的复句造句(精选11篇)

篇1:目的复句造句

引导语:相信很多人都有过造句的经验,那么要如何用“目的”这个词来造句呢?接下来是小编为你带来收集整理的文章,欢迎阅读!

1、摩托车风驰电掣,一会儿就到达了目的地。

2、我们做事情,要有一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

3、拔苗助长不但达不到预期的目的,反而会把事情搞坏。

4、发展农村经济,目的是改善农民生活。

5、太阳升起来了,闪耀着夺目的光辉。

6、艺术作品令人赏心悦目,才能达到感染人、教育人的目的。

7、动物园里,最引人注目的是那只高大的长颈鹿。

8、表扬是鼓励进步的手段,不是目的。

9、一颗颗礼花在夜空中绽放出璀璨夺目的花朵。

10、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11、珍惜、保护生态环境,目的是维护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

12、快到目的地时,同学们加快了脚步。

13、这次考试小明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好成绩。

14、姐姐上大学目的明确,就是想当一名医生。

15、部队一到达目的地,战士们就忙着安营扎寨。

16、发展生产的目的是提高人民的生活。

17、我们发展生产的目的是让人民彻底摆脱贫穷,走上富裕道路。

18、他做这件事并没有不可告人的目的。

19、经商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取利润。

20、你没有考上大学,可以通过自学的途径达到成才的目的。

21、他以掩人耳目的手法转移了那笔财物。

22、走这条捷径可以提前到达目的地。

23、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学习才有动力。

24、开展体育运动目的是增强人民体质。

25、漫画多采用夸张的手法,达到讽刺的目的。

26、他给主任送礼的目的不言而喻。

27、这个寺庙塑有金刚怒目的佛教人物。

28、街道两旁的霓虹灯闪烁着夺目的光芒。

29、这两个目的是可以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

30、调查研究要深入细致,一丝不苟;粗枝大叶,马马虎虎,是不会达到目的的。

31、经过几个小时的长途跋涉,我们终于到达了目的地。

32、做事情不能有头无尾,因为只有善始善终了,才有可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33、那支商队披星戴月赶路,以便按时到达目的地。

34、色彩晶莹的琉璃珠子散的到处都是,在日光下折射出炫目的霞光,令人眼花缭乱。

35、令人赏心悦目的湖光山色,使游客乐而忘返。

36、他不按老师所说的方法进行锻炼,因而南辕北辙,根本达不到目的。

37、农业和国际关系之间的矛盾成为最引人注目的事例。

38、我们不能轻信他的话,他是在煽风点火,目的是鼓动一部分不真相的人闹事。

39、青的草,绿的叶,各种色彩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

40、中国有句老话叫“瓜熟蒂落,水到渠成”,只要根据具体的条件办事,就能达到我们的目的。

41、国王戴着光彩夺目的金王冠。

42、这人神通广大,别人难以办到的事,他总有办法达到目的。

43、我们经过长途跋涉,终于到达了目的地。

44、我们用自己动手的方法,达到了丰衣足食的目的。

45、不经过探索了解,是很难弄清这一带庐山真面目的。

46、这位默默无闻的小学教师得到市政府的奖励,一下子成了全村注目的人物,左邻右舍纷纷向他祝贺。

47、帝国主义有时手捧“胡萝卜”,有时挥舞“大棒”,万变不离其宗,他们的目的都是为了颠覆无产阶级专政。

48、在法庭上,他慷慨陈词,痛斥那些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的人的真正目的。

49、那獐头鼠目的家伙,整天在门口鬼鬼祟祟,当心他有什么不轨行动啊!

50、你说得没错,对于韩龙彪,我的目的就是要养虎为患。

51、这一路上披星戴月、跋山涉水,终于把货物如期送到了目的地。

52、在举世瞩目的28届奥运会上,我国运动员取得了28枚金牌和奖牌总数名列第三的好成绩。

53、你这种掩人耳目的把戏,骗得了别人,骗不了我。

54、看着商店那琳琅满目的金银首饰,她就想买。

55、鲜花的美让蜜蜂忐忑不安,因为它的目的过于明显。

篇2:目的复句造句

细目解释

【意思】:详细的项目或目录。

细目造句:

1、提议的细目尚未披露。

2、需求以后应该成为所选择的用户群体需要的特性和功能的细目清单。

3、这些琐事当然需要解决,然而,当他们积累起来之后,他们似乎看起来像一座大山而不仅仅是一张细目清单。

4、今年八月,沃尔玛开始在自己的内衣和牛仔裤安装无线电频率识别装置(RFID),使他们能跟踪货品细目和逛商店的顾客。

5、依靠商业需求,时间表应用程序可以看成组织的薪水册程序或者与成本细目分类结构结合用于产品管理。

6、在版本4.1.0.1中,您可以收集详细的数据库细目统计信息,不仅针对事务,也可针对单个SQL语句。

7、图23显示SQL事务细目。

8、尽管最后条款细目仍需讨论,但我们总的意见是一致的。

9、使用这个方法可以为OLAP数据源清空视图,或为表列数据源将所有字段放置在细目区域中。

10、我们想讨论合同的各项细目,特别是差异和索赔。

11、这一评估结果,包括您的总排放量的细目就如何减少这些排放量以及建议。

12、根据这一条款细目,环境保护局于1986年颁发了规章,要求通过运用“已被证明最有效的技术”使危险废物处理达到确立的标准。

13、EJBContainer提供应用程序服务器中部署的每种EJB类型的数量的一个简单细目。

14、WebContainerAnalysis提供已部署web应用程序的细目、它们的地址、以及与它们关联的HTTP会话的数量。

15、TPP关税目录涵盖所有商品,包含约11000个关税细目。

16、这项新政策的集体细目前人在制定之中。

17、“几乎任何东西都可以拿来攻击.即使是在进口量下降的类别里,可能有更细目的产品项目进口量是增加的,”LewisLeibowitz称.18、请惠告价格细目表及发货条件。

19、未在其间或最后提出的支付任何这种工作的费用或支出的要求将被认为没有包括在这种细目之中。

20、细目文件的副本,包括差旅费和工程问题。

21、文章介绍了基于命题双向细目表组卷策略的数据库结构、组卷控制参数及具体实现方法。

22、接着将作出说明。用来介绍特定的细目、解释和命令。

23、公路工程的投标报价不等于工程概预算,它是通过概预算方法工程细目的预期单价和费用,进而预测建设项目成本和在此基础上的利润。

24、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当设计阅读细目作为补充,为收集信息提供更加结构化的方法。

篇3:夺目的近义词_夺目词语造句

基本解释

◎ 夺目 duómù

[dazzle the eyes;brilliant] 耀眼,因超群出众而使其它所有的都黯然失色

光彩夺目

近义词

耀眼、醒目、刺眼、属目、瞩目、注意、注目、精明

英文翻译

1.dazzle the eyes

详细解释

谓光彩耀眼。 南朝 梁 闻人倩 《春日》诗:“林有惊心鸟,园多夺目花。”《警世通言・唐解元一笑姻缘》:“解元倚窗独酌,忽见有画舫从旁摇过,舫中珠翠夺目。” 冰心 《寄小读者》十八:“窗户间陈列的玩具和儿童的书,五光十色,极其夺目。”

相关内容

用夺目造句

孔雀展开了它那灿烂夺目的尾巴。

枝形大吊灯使整个房间光亮夺目。

伊冯看上去妩媚动人,光彩夺目。

这是一场光亮夺目,场面很大的梦。

闪电光辉夺目。

在这一刻里,每件东西看起来都光彩夺目。

钻石并不象你在戒指上见到的那么光耀夺目。

他以五光十色绚丽夺目的文章给你完全的效果。

金、银和珐琅装饰品都制造得空前地璀璨夺目。

这是一片熔铜的海洋,光彩夺目,令人眼花缭乱。

而他的光辉夺目的太阳明明是在黑暗的晦蚀中消损。

一格格板上的一堆堆光彩夺目的珠宝使她眼花缭乱。

经过充分切刻的“光彩夺目”的钻石有五十八个小平面。

确实,他也被朱迪思那光彩夺目、艳丽非凡的美色所吸引。

在枫树生长的地方,枫叶常常呈现出数种光彩夺目的红色。

他取出一个小匣子,从里面给我拿出一颗夺目的金钢钻戒指。

她是如此鲜艳夺目,我不禁打了个愣怔,连忙把眼睛转向别处。

拉尔夫勉强地转过身来,还留恋着既光彩夺目又令人畏惧的景象。

篇4:因果复句和假设复句

一种是说明因果关系,一个分句说明原因,另一个分句说明由这个原因产生的结果,因和果都是客观存在的。这种因果关系复句,常用“因为(由于)……所以……”“……之所以……是因为……”“因为”“由于”“所以”“因此”等关联词语。例如:

因为非对称图形只有C一个,所以会被认为与其他图形不同。

人类能够这样劳动,能够一面做,一面想,所以文化能够不断地进步。

大家因为时常见到听到接触到,都觉得那些事物平淡无奇,不足介意。

我总认为这个青年之所以不再迟疑而下决心结婚,是因为有一天晚上我们给他看了于勒叔叔的信。

同样,一个思维不集中的人,可以研习数学,因为数学稍不仔细就会出错。

前三句是“前因后果”:前一个分句说明原因,后一个分句说明结果;第四句是“前果后因”:前一个分句先说明情况,后一个分句补充说明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这些句子有的成对使用关联词语,有的只在一个分句中使用,都清楚地表明了前后分句的因果关系。

另一种是推论因果关系,前一个分句提出一个依据或前提,后一个分句表示由这个依据或前提推出的结论。这种结论带有主观性,可能是事实,也可能不是事实。这种关系的复句一般用“既然……就……”等关联词语来表示。例如:

既然普洛诃尔说这是野狗,那它就是野狗。

若瑟夫既然已经知道,就让他去把他们找回来。

假设复句一般由两个有假设关系的分句组成,前一个分句假设存在或出现了某种情况,后一个分句说明由这种假设的情况产生的结果。常用的关联词语有“如果”“假如”“假若”“倘若”“要是”等,它们常和副词“那么”“就”“便”等配合使用。例如:

如果于勒叔叔竟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

假如只是埋头苦读,不动脑筋想一想,那就得不到。

我们若能这样追问,一切虚妄的学说便不攻自破了。

要是你选择的是B,那就恭喜你答对了。

还有一种假设复句,前一个分句假设存在或出现某种情况,并先退让一步,承认它为事实,后一个分句说出一个跟假设的情况不相应的结果。常用“即使(纵然、哪怕、就算)……也……”的格式。例如:

这样的考证、新解,即使不是牵强附会,也是以牺牲诗的艺术为代价的。

篇5:条件复句和二重复句

看来,只要确定不了时钟是如何敲响的,就无法解开灰姑娘童话之谜。

只有靠自己观察,才能知道实际的情形。

除了学习功课以外,做各种课外活动,也要把想和做联结起来。

还有一种条件复句,前一分句先排除一切条件,后一分句则说明不论在任何条件下都会产生相同的结果,结果是不以条件为转移的,常用“无论(不论、不管)……都……”等关联词语表示。例如:

我们对于传说的话,不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

无论什么事情,工作也好,学习也好,“空想”和“死做”都不会得到进步。

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怎样忙,应该抽点功夫来想一想。

从上边几个句子可以看出,使用这种条件复句,“无论”“不管”等表示条件的分句不能只列举一个条件,而必须包括正反两方面条件(“信不信”)或一切条件(可用虚指代词“什么”“怎么”代替)。

我们前边讲的各种不同的复句,都是就分句之间的关系说的;我们举的例子,基本上都只有一层结构关系。其实,很多复句都比较复杂,分句之间常常包括两层或两层以上的结构关系,我们叫它多重复句。根据课程标准的规定,我们这里只介绍二重复句。

二重复句就是在结构上包括两层关系的复句。先举几个例子:

我们有些同志老爱用成语,搬典故,而且三回有两回用错。

我们虽然不一定人人能成为大科学家大思想家,但是不能不求知识,不能不明道理。

我们信它,因为它“是”;不信它,因为它“非”。

这三个句子都是二重复句,但它们的构成方式不完全相同。第一句前两个分句和第三分句之间是第一个层次,构成递进关系;前两个分句之间又构成并列关系,是第二个层次。第二句前一个分句与后两个分句一起构成转折关系,后两个分句又是并列关系。第三句中第一二分句和第三四分句之间构成并列关系,而第一分句和第二分句、第三分句和第四分句又分别构成因果关系。因为二重复句的构成比较复杂,我们分析时要特别注意。

分析二重复句,首先要统观全局,从总体上找出全句第一个层次所在的地方,弄清前后分句的关系。第一层次找出来了,然后再分析第一层次的前一部分或后一部分是否由复句构成,如果是,再进一步分析分句间的关系。例如:

他们凭空想了许多念头,滔滔不绝地说了许多空话,可是从来没认真做过一件事。

从整体上看,第一层次应在第一二分句和第三分句之间,因为前两个分句关系紧,它们一起和第三分句发生关系,构成的是并列关系。然后我们很容易地发现,第一层次的前一部分是由两个分句构成的,分句之间又构成了并列关系,这层关系就属于第二个层次。值得注意的是,有时第一层次前后两个部分都是由复句构成的,那么它们都属于第二个层次。一般来说,第一层次的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我们就叫它什么关系的二重复句。像这个句子,我们就叫它并列关系的二重复句。

分析二重复句要特别注意其中的关联词语,这对判断复句的结构层次和分句间的关系是很有帮助的。例如:

在生活困难的人家,一个人要是逼得父母动老本,那就是坏蛋,就是流氓,就是无赖了。

因此,一个法国人只要航行两个小时,就可以到一个邻国,看看这个国家的民族,并且研究一下这个不列颠国旗覆盖着的岛上的风俗习惯。

根据“要是……就……”这对关联词语,我们知道第一句第一个层次应在第一分句和第二三四分句之间,构成假设关系。根据“只要……就……”,我们知道第二句第一个层次也在第一分句和第二三四分句之间。

分析二重复句可以采用符号法。第一层次,在分句之间用“|”表示;第二层次,在分句之间用“‖”表示。分句间的关系在竖线上标明。例如:

他后来还托他的父亲带给我一包贝壳和几支很好看的鸟毛,|我(并列)也曾送他一两次东西,‖但(转折)从此没有再见面。

篇6:初中语文复句类型

(一)知识概述

1、复句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意思相关的简单句子构成的句子。构成复句的简单句子叫分句。

2、复句类型

⑴并列关系:几个分句分别叙述有关联的几件事情或同一事物的几个方面,分句之间的关系是平行的,这样的复句叫并列关系复句。

常用关联词: 也……,也…… 又……,又……

既……,又(也)……

一边……,一边…… 一会儿……,一会儿…… 有时……,有时 …… 一方面……,(另、又)一方面…… 不是……,而是……

⑵承接复句:几个分句是连续动作或先后发生的事,分句次序一般不能随意改动。常用关联词:

首先(起先)……,然后(后来)…… 就 便 才 于是 然后 后来 接着 跟着 ⑶选择关系:几个分句分别说出两种或几种可能的情况,让人从中选择,这样的复句叫选择关系复句。

常用的关联词语: 不是……,就是 …… 是……,还是……

要么……,要么 …… 或者……,或者 …… 宁可……,也不……

与其……,不如(毋宁)……

⑷递进关系:后面的分句的意思比前面分句的意思更进一层,一般由轻到重,有小到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这样的复句叫做选择关系的复句。

常有的关联词语:

不但(不仅、不只、不光)……,而且(还、也、又、反而)…… 尚且……,何况……

别说(慢说、不要说)……,连(就是)……

⑸转折关系:后一句表述的事实,与前一分句的意思相反或相对的复句叫转折关系复句。常有的关联词语:

虽然(尽管)……,但是(可是、却、而)…… 但是 但 可 可是 然而 却 不过 只是 不过 倒

⑹假设关系:前一个分句说出一种假设情况,后一个分句说明假设实现后要 产生的结果的复句。

常有的关联词语:

如果(假如、倘若、若、要是、要)……,就(那么、那、便)即使(就是、就算、纵然、哪怕)……,也(还)…… ⑺条件关系:前一个分句提出一种条件,后一个分句说明满足这种条件的情况下所产生的结果。

常有的关联词语:

只要……,就(都、便、总)…… 只有(唯有、除非)……,才(否则)……

无论(不论、不管、任、任凭)……,都(总、总是、也、还)…… ⑻因果关系:一个分句说明原因,另一个分句说明结果的复句。常有的关联词语:

因为(由于)……,所以(就、因而、以致)……

之所以……是因为 …… 既然……,那么(就、又、便)…… 因而 因此 由于 所以 以致

(二)反馈练习判断下列复句的类型

1、他还不是一个共产党员,还不能参加这样的大会。

2、它既不需要谁来施肥,也不需要谁来灌溉。

3、他先把介绍信给恒元看了,然后便说这人是怎样一身土气。

4、柏油路晒化了,甚至于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

5、孩子飞也似地跑,或者蹲在乌桕树下赌玩石子。

6、与其说它是城市,还不如说它是渔村更合适。

7、凉风,即使是一点点,也给了人们许多希望。

8、只有你意识到这一点,你才能更深刻了解我们的战士在朝鲜奋不顾身的原因。

9、沙漠地区空气干燥,日光的照射特别强。

10、我觉得我从来没有这样细心听讲过,他也从来没有这样耐心讲解过。

11、记者参加了这个会,并且听了著名演员梅兰芳演出的京剧。

12、我宁可自己多做一些,也不把工作推给别人。

13、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罢,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罢,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下来罢,……

14、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15、苏林教授一生桃李满天下,但这样年青而又有才华的学生却还是第一个。

16、既然普洛诃尔说这是野狗,那它就是野狗。

17、游览者即使就极小范围的局部看,也能得到美的享受。

18、只要有水源,单新疆自治区尚有一亿亩荒地可以开垦。

19、不论天气是好是坏,运动会都照常举行。20、你端起酒碗来说几句,我放下筷子来接几声。

21、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

22、与其碌碌无为地混这一生,不如壮烈地去死。

23、哥哥嫂嫂既然扔开他像泼出去的水,他又何必恋恋不舍呢?

24、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复句类型

答案:

1、因果

2、并列

3、承接。

4、递进

5、选择

6、选择

7、假设

8、条件

9、并列

10、并列

11、递进

12、选择

13、选择

14、选择

15、转折

16、因果

17、假设

18、条件

19、条件20、并列

21、递进

22、选择

23、因果

篇7:·复句

*复句种类:

1.按层次多少分:

a.一般复句(一重)

例: 因为今天下雨,所以他迟到了。

b.多重复句(二重、三重、X重复句)

例:盼望着,||盼望着,|春天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2.按分句关系分:

a.联合关系结构 :

<1>并列复句:分句之间,不分主次,彼此平行。

例:中国是火药的故乡,又是火箭的故乡。

常用关联词:

又……,又…… 一边……,一边……

不是……,而是…… 一方面……,一方面……

<2>承接复句:几个分句是连续动作或先后发生的事,分句次序一般不能随意改动。

例:过了那树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

常用关联词:

……,又(还)……(便,于是)……

(先)……,然后(再,接着)……

<3>递进复句:分句间有一层进一层的关系(程度更深,数量更大,范围更广)。

例:他不但是“三好学生”,而且是“优秀班干部”。

常用关联词:

不但……,而且…… 不仅……,还……

……,甚至…… ……,尤其是……

<4>选择复句:分句表示从两件事中选择一件。(分句可以不止两个)

例:要么我们被困难吓倒,要么我们把困难克服。

常用关联词:

不是……,就是…… 不仅……,还……

……,甚至…… ……,尤其是……

b.偏正关系结构(主从):

<1>转折复句:后一分句是前一分句意思的转折(相反或相对).例:虽然金子很名贵,但我还是要做一块钢。

常用关联词:

虽然……,但是…… 尽管……,但是……

……,反而…… ……,却……

……,不过

<2>因果复句:前一分句表原因,后一分句表结果。

(或:前一分句说依据,后一分句说出由依据推出的结论)

例:几房的本家大约已经搬走,所以很寂静。

常用关联词:

因为……,所以…… 由于……,……

……,因次…… 既然……,就……

<3>假设复句:前一分句表示假设情况,后一分句说这假设实现就有结果。

例:如果你愿意,我就陪你到白云山看看。

常用关联词:

如果……,就…… 要是……,就……

若是……,便…… 即使……,也……

……,不过……

<4>条件复句:前一分句提出条件,后一分句在次条件下要产生的结果。

例:只有春天的到来,生活里才能开满鲜花。

常用关联词:

只有……,才…… 只要……,就……

无论……,都…… 不管……,也……

除非……,才……

*复句:(与单句的区别)

<1>分句与分句在结构上互不包含,互不做对方的句子成分(相对独立)。

(复句例子):<1>一种是教条主义,<2>一种是经验主义:<3>两种都是主观主义。

(说明):<1><2><3>都是分句,都互不做对方的句子成分.(单句例子):他到北海边细心观察:<1>那天桃花开了,<2>哪天柳絮飞了,<3>哪天布谷鸟叫了。

(说明):<1><2><3>虽都是主谓结构,但都作为全句宾语,不能作为复句的分句。

<2>复句中的关联词语不参加句子成分的分析(放在句子结构之外)。

(复句例子):只要我们努力学习,就能学会许多新知识.(说明):“要”...“就”应放在句子结构之外。

(单句例子):无论什么地方,无论什么时候,都有对立的方面。

(说明):“无论”作为状语,限制“什么地方”、“什么时候”,参加句子成分分析。

*注意:一般情况下,关联词语所联结的句子的两个部分,如果是主谓短语或动词短语,那就必是复句。如果是名词短语或介宾短语,那就是单句。

<3>一般的短语或词不能充当复句的分句。

(复句例子):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说明):“没有共产党”是个谓语结构,可充当分句。

(单句例子):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篇8:·复句

(-)复句类型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紧密联系,结构相互独立的单句即分句组成的句子称为复句。组合复句的分句可以是主谓句,也可以是非主谓句。分句之间有短暂的语音停顿,书面上用逗号或分号表示。分句之间的关系常用连词、副词以及一部分起关联作用的短语来表示,复句中的分句之间有着一定的逻辑关系,根据分句之间不同的逻辑事理关系,可以把复句分为并列、承接、递进、选择、转折、因果、假设、条件、解说、目的等类型。

1、并列复句: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并列组合而成的,叙述相关的几件事情,或说明相关的几种情况,分句之间没有主次之分,常用的关联词语有“即A,又B”。例如:

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

不是意识决定存在,而是存在决定意识。

2、承接复句:也称顺承复句,连贯复句。几个分句表示连续发生的事情或动作,彼此顺序不能动。常用的关联词语有“A,于是B”“A,然后B”、“A,接着B”、“A,便B”。例如:

他们俩手拉着手,穿过树林,翻过山头、回到草房。

3、递进复句:由两个有递进关系的分句组成,后一个分句表示意思比前一个分句进了一层。常用的共联词语有“不但(不光、不只)A、而且(还、又)b”、“而且”、“并且”、“尚且a,何况b”、“别说a就连(就是)B”。例如: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工作好,尤其是思想好。

4、选择复句:几个分句分别说出凡种情况,要求从中选择一种,表示“或此或彼”、“非此即彼”、“与其这样不如那样”等意思。常用关联词语有“或者(或)a、或者(或)b”、“不是a就是b”、“是a还是b”、”与其A,个如b”。例如:

不在沉默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5、转折复句:由两个有转折关系的分句组成,几个分句的意思不是顺着前一个分句的意思说下去,而是来一个转折,转到相反的意思上去。常用的关联词语有:“虽然a但是b”、“a不过b”、“可是”、“然而”、“却”等。例如。

自然是伟大的,然而人类更伟大。

6、因果复句:由两个有因果关系的分句组成,分句之间是说明原因和结果的关系。常用的关联词语有“因为a所以b”、“既a就(那么)b”、”因此”。例如:

因为他有坚定的信念,所以遇到困难从气馁。

7、假设复句:由两个有似设关系的分句组成,前一个分句假设存在或出现了某种情况,后一个分句说明由这种假设的情况产生的结果,常用关联词语有“如果(倘若)a就(那么)b”、“即使(纵然)a,也b”、“再A,也b”、“假如”、“假使”、“假若”、“要是”,例如:

假如产品质量不好,数量再多,也没有使用价值怕。

8、条件复句:由两个有条件关系的分句组成,前一个分句提出一个条件,后一个分句说明在这种条件下产生的结果。常用关联词语有“只要a,就b”、“只有(除非)a才b,“无论(任凭)a,都(也)b”。例如:

只有党风正,才能事业兴。

9、解说复句:也称总分复句,由总提和分说两部分组成,总提用一个分句,分说与总提相应,用几个分句表达。

例如:

战争分为两类:一类是正义的,一类是非正义的。

据说错处有三:一是态度,二是气量,三是年纪。

10、目的复句,由两个有目的关系的分句组成,前个分句表示一种行为,后一个分句表示这种行为的目的。常用关联词语有“为了”、“为的是”、“ 以免”、“省得”、例如:

你快让他进去,以免闹情绪。

11、连锁关系: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连锁关系的分句组成。常采用“一……就”,“越……越”,“谁……谁”,“哪里……哪里……的格式,前后分句紧密相连,前一分句怎么样,后一个分句就怎么样。例如:

他越客气,老杨同志越觉得不舒服。

(二)紧缩句

紧缩句是用单名形式表达复句内容的一种特殊句式,它虽属于复句范畴范畴,但又不同于复句。紧缩句并非都可以还原为复句形式,(如:他越说越快)。所以说,紧缩句虽然表达复句的内容,但并非一定由复句紧缩而成,它也不宜称作复句的紧缩形式或紧缩复句、它只是一种特殊的句式——紧缩句。

紧缩句常见的固定格式有:“a就b”、“一a就b”、“再A也b”、“不A也b”、“非a不b”、“越A越b”。

例如:

①他一有空就看书。

②语言越精炼越好。

(三)多重复句及分析

多重复句是指分句之间的关系在两个层次以上的复句。

分析多重复句的层次和关系,可采用“划线法”用“|”划出第一层,并注明关系:有“||” 划出第二层,并注明关系:以此类推。

分析多面复句的步骤:第一步要统观全局,从总体上分析,找出全句第一层的有关分句。弄清分句之间的关系;第二步再对第一层次的各个分句作分析,看它们是不是复句、如果是复句,再找出这些分句构成这个复句的分句,弄清它们之间的关系,这便是第二层次:以此类推,直到分析到所有的分句都是单句为止。

分析多重复句,要一看分号,二看关联词语,三看逻辑关系。有分号,就在分号那划一层。如果一个复句没有关联词语,那就看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例如:

有一些人怀念他们的过去,(转折)但是过去的东西永远不会再来(因果)因此他们感到将来的渺茫。(因果)从不把希望寄托在将来。(陶铸《崇高的理想》)

篇9:单句、复句知识

3.请选出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

①博士除授予学官,还授予一些有专门技艺、专门学问的职官,如魏晋以后的太医博士、天文博士、历博士、卜博士等。

②秦始皇时,博士只作政府顾问。

③唐宋以后,社会上对从事某种职业的人也俗称博士,如“茶博士”“酒博士”等。

④汉代以后,博士开始任学官,担任教学工作。

③博士在我国古代是个官名,最早出现在战国时代。

A.⑤②④①③B.①⑤②④③C.⑤④③①②D.①④②③⑤

【答案】B

二、(2008年深圳)

3.请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3分)

A.在“大运会”的筹备会上,各相关部门交换了广泛意见。

B.郎铮艰难地举起右手,向解放军叔叔敬了一个标准的少先队队礼。

C.写文章语言要精练,一定要把不必要的啰嗦话统统删去。

D.沿线的拆迁工作能否顺利进行,是深圳地铁3号线如期开通的条件之一。

【答案】B

4.请选出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3分)

①所以,丙烷被幸运地选作火炬的燃料。

②再说丙烷燃烧时产生的火焰呈亮黄色,火炬手跑动时,飘动的火焰在不同背景下都比较醒目。

③为什么北京奥运会火炬的燃料选择了丙烷呢?

④丙烷不仅符合环保要求,而且可以适应比较宽的温度范围,在零下40摄氏度时仍能产生1个以上饱和蒸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形成燃烧。

⑤因为丙烷燃烧后主要产生水蒸气和二氧化碳,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A.③⑤②④①B.③④①⑤②C.③⑤④②①D.③④②⑤①

【答案】C

13.请联系本文,谈谈你对“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这句话的看法。

【答案】答案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要求能扣住论点、联系实际、表述清楚)

16.仿照第(8)段中加横线的句子,再续写一个句子。(2分)

【答案】答此题时,学生要做到结构相似,且与文中的两句有相同的表达效果即可给满分。示例:镌刻着流逝的日子。

三、(2007年深圳)

3.请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2分)

A深圳的夏天,是一个美丽的地方。

B通过老师三年的教育,使我成为了一名合格的初中毕业生。

C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

【答案】C

4.请选出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2分)

⑴他们对社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他们的事迹生动感人,广为流传。

⑵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曾经出现过许多杰出人物。

⑶学习他们的精神,有利于我们的成长。

⑷他们中有叱咤风云的政治家,有决胜千里的军事家,有博学睿智的科学家……

A④③①②B②④①③C①②④③

【答案】B

5.请选出下列句子中表达不得体的一句(2分)

A节日的红树林,风景如画,游人如织,简直是世外桃源。

B民间艺人王叔远技艺精湛,他雕刻的人物山水都惟妙惟肖。

C“爸爸,今天是‘父亲节’,这是我送给您的礼物,祝您节日快乐!”

【答案】A

14.请用文章第(2)段中加点的关联词写一句话。(3分)

【答案】得分要点:关联词使用恰当;意思通畅即可(不得用文中句子改写)。

18.品读第(7)段中的画线句“每个人都喜欢萤火虫,它娴静、舒缓,点缀着夏夜的童心与浪漫”。说说它好在哪里。(4分)

【答案】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1分)将萤火虫和夏夜都赋予了人的情趣。(2分)表现出作者的童心与浪漫。(1分)

四、(2006)年深圳

11.用第⑷段加点的关联词写一句话。(不得用原文的句子改写)(3分)

“……不仅……而且……因而……”

【答案】答案略

15.文中第⑺段画线句写得有情趣,请你展开想象再续写一个拟人句,要求与前面的句子保持连贯,情味和谐。(2分)

很快的,我的窗台上也有了一盆太阳花,茂密的叶子托着玲珑的花蕾,隔着玻璃窗,冲着我甜甜地笑,。

【答案】按要求续写,运用拟人手法贴切1分,情味和谐1分

示例:望着我调皮地眨着眼睛。

16.文章第⑵自然段语言很美,请选择一处加以品味。(3分)

【答案】此题答案多元化,言之有理即得2分,语言表述1分

示例:“在朝霞甩下的水袖里”用比拟的手法写出了霞光的柔和绚丽的美;“晃眼”、“灿烂”贴切地写出了太阳花开放时明艳的色彩;“温柔”地“旋开”用拟人的手法生动逼真地描绘了太阳花初绽时的情态;“微微颤动”观察细腻,若人怜爱。

17.将第⑺段“我的窗台就会如同清晨一样灿烂,而我将拥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彩霞,每天,每夜。”改为“我的窗台就会如同清晨一样灿烂,而我将每天每夜拥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彩霞。”好不好?为什么?(2分)

【答案】把“每天”“每夜”后置,并用逗号隔开,强调了“我”拥有太阳花时那种占有的自得和满足感。

18.第⑽段画线句是个病句,请修改后将改句抄写在下面横线上。(2分)

唯一的一个花蕾垂着凋零的脑袋,显然是不会不再开放了。

【答案】唯一的一个花蕾垂着凋零的脑袋,显然是不会再开放了。

五、(2005年深圳)

11.阅读第④段中画线的句子,并用文中的关联词语写一句话。(3分)

“不仅……而且……才……”

【答案】答案略

15.第⑨段中画线的句子是一个病句,请你修改后抄写在下面的横线上。(2分)

病句:在观看一树的小鸟时,使我多少有些惭愧。

改为:

【答案】.去掉“在……时”或者去掉“使”都可以

16.阅读第⑤段画线的句子,发挥你的想像,在后面再仿写一个结构相似的句子。(2分)

它们隐藏在树叶之间,与绿叶一起舞蹈,与春风一起歌唱,与

【答案】要求仿写的句子结构相似,修辞手法相同,字数相近。参考例句:①与雨点一起弹琴②与晨曦一起漫步17.这里的问句并非有疑而问,突出描写了树枝上的鸟比真实的花朵还要美丽,对小鸟的喜爱赞美之情溢于言表。(意思相近即可)

考点精析

一、试题概说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可见文章对于语言的考查比较的高了。因此在了解必要的文体知识、语法知识的基础上,一定要认真读书,注重积累。

语言的考查的形式基本是表达运用,或辨析运用正确与否、或排序,或修改病句,或用关联词语写句子,或运用修辞句式等仿写句子,或赏析美句,比较分析等。在了解的基础上,一定要认真读书,只靠做题是不行的。

培养学生的理解思维能力很重要,一定要注意指导。如对于品析美句这一类句子题型,可一指导学生此种题目可有四小类:动词﹢内容﹢情感、修辞﹢内容﹢情感、

描写﹢内容﹢情感、表达﹢内容﹢情感,引导学生碰到此类题目就按这个思路思考,授之于鱼真的不如授之于渔。

二、复习思路

了解基本的题型,了解基本的文体知识,一定要认真读好教本,认真去琢磨,去思考。做题必要,结合考查的题型去做,但为了做题而做题效果不大。

三、试题类型

1.选择题

3.请选出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2009年深圳)

①博士除授予学官,还授予一些有专门技艺、专门学问的职官,如魏晋以后的太医博士、天文博士、历博士、卜博士等。

②秦始皇时,博士只作政府顾问。

③唐宋以后,社会上对从事某种职业的人也俗称博士,如“茶博士”“酒博士”等。

④汉代以后,博士开始任学官,担任教学工作。

③博士在我国古代是个官名,最早出现在战国时代。

A.⑤②④①③B.①⑤②④③C.⑤④③①②D.①④②③⑤

2.主观题:或辨析运用正确与否、或排序,或修改病句,或用关联词语写句子,或运用修辞句式等仿写句子,或赏析美句,比较分析等。

14.请用文章第(2)段中加点的关联词写一句话。(3分)(2007年深圳)

18.品读第(7)段中的画线句“每个人都喜欢萤火虫,它娴静、舒缓,点缀着夏夜的童心与浪漫”。说说它好在哪里。(4分)(2006年深圳)

15.文中第⑺段画线句写得有情趣,请你展开想象再续写一个拟人句,要求与前面的句子保持连贯,情味和谐。(2分)(2006年深圳)

很快的,我的窗台上也有了一盆太阳花,茂密的叶子托着玲珑的花蕾,隔着玻璃窗,冲着我甜甜地笑,。

16.文章第⑵自然段语言很美,请选择一处加以品味。(3分)(2006年深圳)

四、2010年深圳中考单句复句知识预测

篇10:怎样区分单句和复句

顺德市大良区李伟强职业高级中学

王继雄

怎样区分单句和复句,是句子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问题。88年高考语文试题有一条题目要求把“几个句子改写成一个单句”,这“几个句子”是:

他用双手创造了奇迹!十二年时间,在这荒山野岭上创造了大片森林。它蒙着如丝细雨,显得格外郁郁葱葱。

这道题的答案之一是:“在原来的荒山野岭上,经过了十二年的时间,他用双手奇迹般地创造了这蒙着如丝细雨显得格外郁郁葱葱的大片森林。”但是,有的考生不能正确区分单句和复句,把“几个句子”改成一个复句而不是单句,如:“十二年时间,他用双手在这荒山野岭上创造了大片森林,蒙着如丝细雨,显得格外郁郁葱葱。”很显然,这是一个复句了。可见,如何区分单句和复句是一个难点。下面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区分单句和复句的方法。

一、从结构上区分

单句,只有一套句子结构,即只有一个主语和谓语(主谓句),或仅有一个谓语(非主谓句)。不管句子有多长,中间有多少逗号,有多复杂,只有一套句子结构的,都是单句。复句,有两套或两套以上的句子结构,即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复句中的分句可以是主谓句,也可以是非主谓句或主语省略句,分句间不互作成分。例如:

(1)当陈伊玲镇静地站在考试委员会的几位声乐专家面前,唱完了洗星海的那支有名的《二月里来》时,专家们不由得互相递了赞赏的眼色。(介宾短语作状语)

(2)(3)吃一堑,长一智。

我认为“英语广播讲座”之所以能给我很大的帮助,是“它有把讲课和练习结合起来的突出优点。(复句短语作宾语)

例句(1)虽然比较长,中间也有两个逗号,但它只有一套句子结构,是个单句。这个句子的主干是“专家们递眼色”,“当

时”是个介宾短语,充当句子的状语。例句(2)虽然很短,但它却有两套句子结构,即有两个分句。这两个分句的主语可理解为“我们”,均省略掉,“吃一堑”是一个谓语,“长一智”是个谓语,两个分句之间是条件关系,是个条件复句。例句(3)带有关联词语“之所以……是因为”,表面看很象复句,但仔细分析,却是一个单句。“我”是这个句子的主语,“认为”是谓语的中心词,“英语广播……突出优点”是个复句短语,充当宾语,整个句子只有一套句子结构,所以是个单句。

因此,区分单句和复句,关键不在于看句子的长短,关键在于看句子的结构,只有一套句子结构的单句,有两套或两套以上句子结构的是复句。

有些单句较长,结构较复杂,句中的某一成分单独抽出来,是一个完整的句子结构,但在这个单句中它只充当某一成分。这些单句很容易误认为是复句,分析这些单句时要特别注意下列几点:

第一,不要把主谓短语充当句子成分的单句误认为是复句。例如:

(4)新的科学不断出现,正是各门科学互相影响,互相渗透的结果。(主谓短语作主语)

(5)(6)这个洋八股,鲁迅早就反对过。(主谓短语作谓语)我们大家都应该看到,这个社会主义的新制度是一定会巩固起来的。(主谓短语作宾语)

例句(4)、(5)、(6)中的主谓短语,分别作句子的主语、谓语、宾语,所以都是单句而不是复句。

第二,不要把介宾短语充当句子成分的单句误认为是复句。例如:

(7)在工程师的陪同下,我们参观了规模宏大的水电工地。(介宾短语作状语)第三,不要把复句短语充当句子成分的单句误认为复句。例如:

(8)白蛇自迷许仙,许仙自娶妖怪,和别人有什么相干呢?(复句短语作主语)

(9)达尔文的学说认为一切生物都是进化来的,人也不是在地球上一下子就出现的。(复句短语作宾语)

(10)至于这一回在弹雨中互相救助,虽殒身不恤的事实,则更为中国女子的勇毅,虽遭阴谋诡计,压抑至数千年,而终于没有消亡的明证了。(复句短语作定语)

例(8)中的复句短语充当整个单句的主语,例(9)中的复句短语充当整个单句的宾语。例(10)主语的中心词是“事实”谓语的中心词是“为”,宾语的中心词是“明证”,句子的主干是“事实为明证”。复句短语“这一回……不恤”是事实的定语;复句短语“中国女子的勇毅,虽遭……消亡”是“明证”的定语。由于复句短语从单句中抽出来,加上表示句子的语调(句号、叹号或问号)就可以成为复句,如果不认真分析,很容易把含有复句短语的单句误认为复句。

第四,不要把有关联词的单句误认为复句。复句中的各个分句,往往依靠一定的关联词语来连接,表示分句间的关系。但是,有些单句为了强调某一成分,也用关联词语。一个句子到底是单句还是复句,不仅要看关联词语,还要分析整个句子有几套句子结构,分辨清楚关联词语的作用。例如:

(11)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12)只有勤奋学习,才能取得好成绩。

(13)无论哪一种高妙的理论,也得受实践的检验。(14)无论他漂泊到哪里,总是怀念自己的祖国。例句(11)、(13)都是单句。例句(11)的“社会主义”是句子的主语,例句(13)的“哪一种高妙的理论”也是句子的主语。句中的关联词语起强调主语,连接主谓的作用。例句(12)(14)都有两套句子结构,因此都是复句。

二、从停顿上区分

复句的分句与分句之间必须要有语音停顿(书面上用逗号或分号表示),单句中间不一定要有语音停顿。

然而,有些单句,为了强调某一成分,或由于句子长,需要舒缓一下语气,句中也可能有表示语气停顿的逗号或分号。到底是单句还是复句,这时停顿必须服从于结构上的分析。(15)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16)他还启示人们,不应该迷信古书上的道理,而应该重视客观事实,重视实验和实践;要有勇气怀疑并且敢于批判不符合实际却历来被认为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威学说。

(17)因为饿,他一点力气也没有了。

篇11:单句与复句的区别

“回顾二十世纪,中国发生了许多大事件。” 这是单句还是复句? 如是单句,结构成分怎样?如是复句,是什么关系?

句子按照结构来划分,可以分为单句和复句。

单句一般只有一个主谓结构,复句则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主谓结构。按这种方法,我觉得这是复句。这句话在“回顾”前省略了“我们”,所以有两个主谓结构,因此判断是复句。这是一个承接复句。如果改成“二十世纪,中国发生了许多大事件。”那就是单句。“二十世纪”是时间状语。

1.单句,不可再分析出分句的句子。包括:①主谓句(由主谓短语构成的句子),如今天‖星期五。她‖身份特殊。赵州桥‖[非常]雄伟。(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等等。

2.②非主谓句(由其他短语或单个词构成的句子),如蛇!好漂亮的彩虹呀!快一点吧!禁止吸烟!去吧。嘿!等等。

3.③特殊单句,句式特点比较特殊的句子。主要是:(1.把字句:(2.被字句:(3.连动句:如: A 他上街买书去了。B 他拿了东西走了。C 他们正下河游泳呢。D 小李今天坐电车回家。4.5.2.复句,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组成的句子。

包括:(1)一重复句,只有两个分句的句子。主要有八种类型:

分句之间是平行相对的并列关系。主要关联词语是:既……又……,还,也,同样,不是……而是……,是……不是……,同时,一方面……一方面……,有时……有时……,有的……有的……。如:①它既不需要谁来施肥,也不需要谁来灌溉。②我们不是要空话,而是要行动。③从门到窗子是七步,从窗子到门也是七步。6.(1.并列复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分别陈述几种事物,或者几种事情,或一种事情的的几个方面,7.(2.承接复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一个接着一个的叙述连续发生的动作,或者接连发生的几件事情。分句之间有先后顺序。常用关联词语有:就,便,才,又,于是,然后,接着,首先(起初)……然后……,从而。如:①他们俩手拉着手,穿过树林,翻过山坡,回到草房。②起初他们问我个人的情况,然后又问到有关革命形势的一些问题和镇头市敌驻军的动静。③吃过了饭,老秦跟小福去场里打谷子。

8.(3.递进复句,后面分句的意思比前面分句的意思进了一层,分句之间是层进关系。常用的关联词是:不但(不仅、不只、不光)……而且(还,也,又)……,尚且……何况(更不用说,还)……,况且。如:①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②桥的设计完全合乎原理,施工技术颈是巧妙绝伦。③他这样胆小的人尚且不怕,我还怕吗?

9.(4.选择复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分别说出两件或几件事,并且表示从中选择一件或几件。分句之间就构成选择关系。常用的关联词是:与其……不如……,宁可……也不……,或者……或者……,不是……就是……,要么……要么……,或许……或许……,可能……可能……,也许……也许……。如:①作为一个有骨气的男儿,与其跪着生,不如站着死。②我们宁可挨批评,也不能昧着良心去搞假呀!③武松这一去,或者把老虎打死,或者被老虎吃掉,别无选择。

10.(5.转折复句,后一分句的意思不是顺着前一个分句的意思说下去,而是作了一个转折,说出同前一分句相反、相对或部分相反的意思来。分句之间构成转折关系。常用的关联词有:虽然(虽、尽管)……但是(但、可是、却、而、还是)……,但是,但,然而,只是,不过,倒,竟然。如:①他小小年纪,胆量可不小啊。②虽然我一见便知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记忆上的闰土了。③我们几个苦口婆心地给他讲道理,他竟然一句也没听进去。

11.(6.假设复句,前一个分句假设存在或出现了某种情况,后一个分句说出假设情况一旦实现产生的结果。两个分句之间是一种假定的条件与结果的关系。常见的关联词语是:如果(假如、倘若、若、要是、要、若要、假若、如若)……就(那么、那、便、那就)……,即使(就是、就算、纵然、哪怕、即便、纵使)……也(还、还是)……,再……也……。如:①如果老王不能前去,那就让我去吧。②即使天塌下来,这件事也得继续做完。③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12.(7.因果复句,前面分句说明原因,后面分句说出结果,可分为说明因果和推论因果。说明因果一个分句说明原因,另一分句说明由这个原因产生的结果,因和果是客观事实。常用关联词有:因为(因)……所以(便)……,由于……因而……,因此,故此,故而,之所以……是因为……。推论因果一个分句提出一个依据或前提,后一分句由此推出结论,结论是主观判定的,不一定是事实。常用关联词有:既然(既是)……就(那就、便、又何必)……。如:①我们主张积极的思想斗争,因为它是达到党内和革命团体内的团结使之利于战斗的武器。②哥哥嫂嫂既然扔开他像泼出去的水,他又何必恋恋不舍呢?③几房本家大约已经搬走了,所以很寂静。④由于病魔缠身,两次体检未通过,他只好第二次踏进补习班的门槛。

13.(8.条件复句,前一个分句提出一个条件,后一个分句说明这个条件一旦实现所要产生的结果,分为充分、必要、完全等三种类型。常见关联词语有:只要……就……,只有……才……,除非……才(不)……,无论(不管,不论)……都……。如:①衣服只要干净整齐,越朴素穿着越称心。②只有具备了“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胆识,才能昂首阔步于成功的大道之上。③我们除非预先作了准备,这次行动绝无成功的可能。④不管人员是不是齐整,我们都得赶往阵地。

14.(9.解说复句,一个分句说明一种情况,其他分句对这种情况进行解释、说明或总括。一般不常用关联词语。如:①纺线有几种姿势:可以坐着蒲团纺,可以坐着矮凳纺,也可以把纺车垫得高高地站着纺。②一种是教条主义,一种是经验主义,两种都是主观主义。

15.(10.目的复句,一个分句表示实现或避免某种目的,一个分句表示为此而采取的行为。常用关联词语有:为了,以便,以,用以,好,为的是,以免,免得,省得。如:①我在这里吃雪,正是为了我们祖国的人民不吃雪。②这段时间校卫要好好检查校园设施,以免出现安全事故。③答题之前,我们应仔细思考,省得过后又来修改。

  

上一篇:篮球三分球投篮心得体会下一篇:3天冲刺--银行招聘考试真题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