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目的

2024-05-01

最终目的(精选六篇)

最终目的 篇1

2011年《南方周末》有报道称, 2000年至今, 考上北大的农村子弟只占一成左右。“出身越底层, 上的学校越差”, 这一趋势正在被加剧和固化。“我国高等教育公平问题研究”表明, 中国重点大学农村学生比例自20世纪90年代起不断滑落。2013年《潇湘晨报》报道, 专家推算, 2013年百万人放弃高考, 多为农村考生。

为什么重点大学农村学生比例自20世纪90年代起不断滑落, 为什么有那么多农村孩子放弃高考, 这固然与“出身越底层, 上的学校越差”有关。可怕的是, 这是一个恶性循环的开端。改变贫困地区经济状况,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人才是关键。而愈穷愈上不起好学校, 愈上不起好学校就愈是人才匮乏, 就愈穷, 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笔者认为, 教育部做出“逐步提高招收农村学生比例”的决定, 固然能够“惠及农村学生, 促进社会纵向流动, 形成巨大的人才红利”, 但这只能是一种手段, 而最终目的应该从根本上缩小义务教育阶段校际之间的差距, 从而实现教育公平。改变“出身越底层, 上的学校越差”的局面。

如果不从根本上缩小校际之间的差距、平衡教育资源, 即使“逐步提高招收农村学生比例”也只能是“拔苗助长”。而我们目前教育的现状是, 区域、城乡、校际差距不是在缩小而是在扩大, 重点学校、重点班比比皆是, 而这些重点学校、重点班门槛高得吓人, 穷人家的孩子望尘莫及。据报道, 部分北京家长为小升初特长生测试半年花万元。明星子女就读身价不菲的国际学校, 学费一年需要20至30万。

并非农村孩子、贫困家庭孩子都是侏儒、脑残, 实在是上不起好的学校, 因为“胎里穷”。一位残疾父亲在网上发帖为女儿找处级干妈, 不是这位残疾父亲异想天开, 实在是不忍心眼看着自己聪明可爱, 成绩优秀, 前途不可限量且具有绘画天赋的女儿, 由于自己的无能“终老于槽枥之间”。

我想, 既然高层领导意识到了这些问题, 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 促进教育公平, 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 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 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 才能最终实现教育公平, 也才能让农村、贫困家庭孩子与城里的富人家的孩子不至于相差太远, 也才能最终实现人才红利, 给“寒门再难出贵子”以有力的回击。

幼小衔接课程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篇2

幼儿园升小学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之中十分关键的一次转折。对于孩子的人格、学习能力、思维能力、性情„„方面都是起到了十分关键的定型作用。现在幼小衔接培训需求很大,幼小衔接课程的最终目的是什么?托马斯幼小衔接课程让孩子掌握学习力,让孩子轻松学!

真正符合现代教育规律的学前教育,是幼儿园和小学两个成长阶段衔接中的学习力培养,使孩子在好奇心、自尊心得到充分尊重的前提下,建立对知识的主动兴趣和学习习惯,从而,在进入小学阶段时,轻松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节奏,避免出现注意力不集中、作业拖拉马虎、不爱阅读、记忆力差、缺乏自信、学习被动等这类不适应症。

有些一味迎合上学阶段学习内容的幼小衔接课程,却对学前儿童大脑发育和心理形成特征缺乏针对性和科学性,甚至会对这个阶段的孩子产生误导,使孩子不但无法适应小学阶段的学习,还偏离健康成长的正确方向。什么才是真正以打造学习力为目标的幼小衔接课程?托马斯学习馆专业的幼小衔接培训机构,让孩子顺利幼升小!

如何高质量构建学前儿童学习力方面?托马斯教育的理念非常清晰:以品格教育为根基,以习惯养成为目标,以知识学习为载体,以能力训练为导向,以游戏教学为手段,以兴趣培养为核心,全面激发儿童脑潜能,系统提升孩子学习力。

这种模式进入中国几年来,在学前教育的实践中取得了极为丰硕的成绩。

结合中国学前儿童的特点,办学应用中体现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老师和多媒体课程双引导”的教学模式,课程设置以语言能力、数学能力、素质能力等三大能力的培养为主体,包括了拼音、识字、成语接龙、托马斯英语、犹太智慧数学、专注力训练等全面训练学习力

http://zf.qudao.com/xm/71029.html 的优质内容,体验式、互动式、参与式教学贯穿于课程的每一个环节。

托马斯幼儿英语:掌握26个英文字母大小写的正确书写和发音规则,能够表演故事并针对故事的主题内容进行流畅的口语交流。

识字--掌握汉字的音、形、义及正确的书写笔顺,识字量超过2000个,为自由阅读打下坚实基础。

成语接龙--为国内首创,以唐诗《登鹳雀楼》诗中20个字为成语接龙的首字,每字开头有50条成语,共1000条成语,最终达到1000条成语的熟练背诵。

专注力训练--通过训练提高孩子的视觉、听觉、综合注意力的手眼协调和肢体协调能力,有效提升单位时间内的注意力集中,帮助孩子能更好的适应学校生活。

其他包括文明礼仪、审美、安全、价值观在内的多种素质训练和熏陶等,使孩子养成优秀的人格基础和独立思考的习惯,许多课程甚至是小学义务教育中所欠缺的。

满足最终顾客才是目的 篇3

满足最终顾客才是目的

访著名管理大师迈克尔·哈默

《当代经理人》:在你早期的作品中,你认为企业业务流程再造是一项彻底的变革,现在如何看待这一说法?

迈克尔·哈默: 现在行业的的特点在于长期的渐进式的变化不断被短期的革命性的变化所打断。我相信在商务领域,我们正在经历这样一个革命性的变化,因为促使传统商业发展的外部因素正在发生戏剧性的改变。尤其引人注目的是,我们现在正生活在一个顾客拥有空前的权利和选择的世界,促使顾客转变的因素正在全球蔓延,越来越多的国家正逐步参与到了国际市场。商品化的产品和服务,使得任何一家公司都很难把自己的产品与竞争对手的产品有效区隔,而且随着获取的有效信息量的增加,消费者很容易对比不同的公司和产品。结果,消费者拥有了更多的选择和更大的权利,因此,作为企业而言,只能不断的迎合消费者的需求,而这只能要么通过更低的成本,要么是更快的反应速度,要么是更好的服务来予以实现. 显然,渐进式的变化不可能满足消费者日益膨胀的权利和选择,只有根本性的变革才有可能实现。

《当代经理人》: 虽然你的业务流程理论在企业界早已经耳熟能详,但不少业内人士认为,企业业务流程再造理论的可操作性远远小于其思想性,对此你怎么看待?在你看来,业务流程再造成功最关键的地方在哪儿?

迈克尔·哈默:当我发现业务流程再造这一理论时,我远没有想到它今天竟能够获得这么大的成功。至今为止,通过运用业务流程再造理论,在全球已经有成百上千的企业的业绩获得了巨大的提高。 比如最近一家非常大的保险公司就通过重新设计它们的流程和方法,使得其在短短三年中就节省了超过十亿美元的费用,一家全球最大炼油厂之一因为实施了业务流程再造而使得其原油浪费率降低了70%,一家全球主要轮胎企业因为实施流程再造使得其计费错误率的降幅超过了60%。

《当代经理人》:你如何看待企业业务流程再造与企业资源计划(ERP)之间的关系?

迈克尔·哈默:ERP系统基本上是集成软件系统,支持端到端的业务流程,而不是个别职能部门.ERP成功的唯一路径就是把ERP作为运用业务流程再造理论设计和管理企业业务流程的一个非常有力的支持来执行。如果这样做的话,企业就有可能成功。反之,如果把ERP仅仅作为一个软件项目来对待的话,那么结果一般都会让管理者感到失望。

《当代经理人》: 在大多数看来,实施业务流程再造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节省资源,降低企业运营成本。你怎么看待这样一个观点?

迈克尔·哈默:在我的实践中,企业实施业务流程再造的目的一般都是通过减少周期时间、提高质量、增加企业的灵活性等方式来提高顾客的满意度。当然有时候,业务流程再造也会用来降低成本,但是这只是通过减少不必要的流程,而不是通过减少工人的数量来实现。

《当代经理人》:在一些人看来,包括设立全能职务在内的业务流程再造是以牺牲包括监督职能在内的支持系统为代价的,那么,如何在业务流程再造的过程中实施有力的监督?

迈克尔·哈默:在一个经过重新设置了业务流程的环境中工作的人,往往比在传统流程环境中需要少得多的监督,因为他们了解工作的整个流程,并对整合流程的绩效而非他们的职位负责,因此,他们会为了整个流程的整体利益而积极工作,他们不需要象过去那样需要太多的监督。

而且,我们发现,需要经理人监督的传统企业的工人数量往往要比那些经过流程再造的企业工人数量多出100~300%。

《当代经理人》: 你如何看待最终客户在企业流程再造中的地位?

迈克尔·哈默:最终顾客是给所有人支付薪水的那个人。因此,企业必须打破企业内部的职能边界乃至跨越不同企业之间的公司边界来关注它们的业务流程是否为最终客户创造了价值,当然,提高这些流程则需要企业内部各个职能部门以及企业之间有着高度信任的合作关系。

《当代经理人》:你认为你的流程再造理论适合中国企业吗?

迈克尔·哈默:业务流程再造理论不仅仅在美国和西欧,在全世界很多国家都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应用,比如韩国、新加坡、罗马尼亚和俄罗斯等,我相信对中国企业也绝对受用。到现在为止,由于劳动力成本低,中国的经济走势非常强劲 ,但是中国简单依赖于劳动力成本的成长路径已经得到了很多国家的关注,为了获得长足的发展,中国的企业可能将会不得不改变现有模式,而另辟其它途径来参与全球竞争, 这就需要它们重新思考企业自身现有的业务流程。

《当代经理人》:对于崇拜你的中国企业家们,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最终目的 篇4

在中国, 工业设计进入的时间并不是很长, 仅仅只有短短的几十年时间。从80年代初期工业设计引进到中国到上个世纪以来, 设计上一直是在盲目的跟从, 没有技术的革新, 没有文化的传承, 没有设计的创新, 没有的理念的运用…进入WTO以来, 中国成为了世界各大公司竞相争夺大市场, 激烈的市场竞争使得我国的工业设计再也不能随波逐流。必须依据本国的实际国情, 调整战略, 找到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 不仅要有科学技术上的革新, 观念上的跟进, 还要融入新的设计理念, 增加创新意识。这样, 才能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为广大消费者、中国的民众带来全新的生活和精神面貌。

我国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 经过了多年的外扰和内乱, 加之, 体质和计划经济的影响, 我国人民大众的切实需求被忽略了很多年。进入21世纪以来, 我国已经将人民大众的需求放到了首要的位置上。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一个重要课题, “民生设计”的理念也被广泛的推广和提倡。所谓民生, 即“民众的生计”。广义地理解, 凡是同民众的生计有关的一切都属于民生范围。然而, 民生概念更为切实的含义, 是指民众的基本生存和生活状态, 以及保证民众生存条件、改善民众生活质量的一般需求。今天, 随着以人为本理念以及和谐社会目标的提出, 民生问题日益凸显。上到国家领导人, 下到普通设计师, 都必须将高度重视人民群众的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上的真正需求, 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观点, 做到一切“服务于民”。

为此, 最为关乎国计民生问题的工业设计, 理应首当其冲的将整个“民生设计”的理念切实的贯穿于整个设计过程当中去。国家提倡和谐社会, 而“和谐”的首要前提就是人们群众安居乐业, 对现今的工业设计而言, 就是要通过系统的, 有针对性的设计, 作用于民众生计来源的维护和扩展。本身, 工业设计的目的就是为了服务于人, 服务于人们的生活, 满足人的各种需求, 本来就应该把民生问题全面地纳入到设计实践的认识视野和效应规划上来。也就是说, 切合功用要求的产品设计要符合我国基本国情。不仅要满足民众的日常生活需要, 同时还要通过切合这些需要的设计形式, 为广大民众创造更多的生计。这才是的工业设计的最终目的。

作为设计师来说, 要围绕人民大众的需求来看待问题, 从民众的角度思考设计, 树立“设计创造美好生活”的理想, 将“民生设计”的理念贯穿整个设计过程之中。以社会为落脚点, 从人民群众出发, 真正关注、改善、服务民众, 贴近人民群众的生活, 关心他们的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的消费需求, 为普通大众包括特殊群体尤其是弱势群体的老百姓做日常生活的设计, 用设计的力量去满足不同层次消费者的不同需求, 去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状态, 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同时, 也要坚信, 一个好的设计师, 不仅是为了去满足人民群众的各项需求, 更重要的是要通过自己敏锐的洞察力, 丰富的专业知识以及对审美的深刻体会和认识, 去引导人民大众的消费, 从而通过自身的力量, 去传达一种知识信息、一种文化理念、一种消费观念、一种正确的价值观点。

“民生”本来就是一个很温暖, 很贴心的词。设计要“以人为本”、“以民为本”, 工业设计关注于民, 归根结底也就是要有基于人道主义的立场上的一种社会责任感。现今社会的格局中, 设计与民生是密不可分的, 设计的实践成果不仅直接关系着利益民生的消费需要, 更关系着涉及民生之本的生产需要。我国现在人民大众的需求已经从简单的功能上的满足, 上升到心理层面的满足上来了, 设计是人的设计, 是为“人”而设计, 而不是为“物”而设计。从这个意义上来说, 设计人性化和人性化设计的出现, 完全是由于设计的本质要求所决定的, 而决不完全是设计师追逐潮流、追求风格、表现自我喜好的结果。

作为世界上最负盛名的设计中心, 飞利浦将其设计理念归结为6条原则:将人放在第一位;保护环境;深刻理解技术变化;尊重独立性与自主性;发展高层次的设计, 设计不只是设计部的事情, 而要发展为公司每个人的DNA;要有社会道德等。那么, 用在我们中国来说, 就是要以“民生”为主要的设计理念, 将人民的需求放在首位, 关注中国的“民俗”“民风”“民意”等等。例如, 柯布西耶设计建筑的理想就是要解决人民大众的住宅问题, 柯布西耶的全部生涯都与住宅设计有关, 而且他的最大贡献也是住宅, 正是通过广泛的住宅设计, 表达了柯布西耶对人类的关照, 对普通人民大众生活的关注。因此, 一个优秀设计师的设计理想应该要体现的是对人的尊重, 对使用者的普遍关注。作为设计师的我们。要将自己对设计的爱与对社会的理想主义结合在一起, 让设计发挥更大的作用, 甚至可以改变社会, 改变国人对设计的看法。让设计成为不再只是给那些有钱人锦上添花的噱头, 而是给“普通人”雪中送炭的社会工程。

参考文献

[1]柯布西耶.走向新建筑.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2]朱捷.斯丹法诺.马扎克著蔡军宋煜徐海生译设计创造价值——飞利浦设计思想[M]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11

[3]孟祥勇.论设计与民生之美.美苑

最终目的 篇5

《语文课程标准》

一、二年级识字教学目标强调指出,“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语文课程标准十分重视激发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兴趣是学生学习知识最永恒的动力。《语文课程标准》教学建议中明确提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经验,注重教给识字的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识字教学的评价建议就明确指出:“要着眼于学生的识字方法,关注学生日常识字的兴趣,激发学生识字的积极性”。语文教学目标从双基到综合的转变,识字教学过程从只重结果到全过程的关注,促进了识字教学评价的改变。识字教学评价,不能只追求识字的数量和结果,我们更要关注学生识字的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研究本课题对培养小学生识字能力有实际意义,本课题符合课程改革和《语文课程标准》精神。“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同时,在阶段目标中,要求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符合儿童语言的发展规律要抓住儿童已有的在学前教育打下的语言基础,利用多种形式,开发多种资源,构建儿童识字的多功能基本模式。本课题研究的识字教学,是语文老师的一个重要职责,从“教师中心”到“学生中心”,从关注识字结果到同时关注学习过程,从关注识字技能的记忆保持到关注汉字在不同情境中广泛灵活的迁移,注重培养识字能力,促使学生由“学会”变为“会学”,由“被动的学”变为“主动的学”,激发学生的主体精神,自主领会识字方法,并灵活运用,提高学习效率。首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兴趣。其次,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使用行动研究法,探索提高学生自主识字能力的相关策略,及时总结记录。最后,在大量的实践中,摸索出自主识字的教学模式。力求通过课题研究,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和独立识字能力;利用编排多样化的识字内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力求通过课题研究,提升语文教师的理论和实践水平,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教给学生多样的精彩的识字方法,增长教师的教学智慧,推进课程改革进程,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益;实现课堂教学的高质高效,提高教师的教科研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至于该如何具体实施,有以下几方面:第一,课内识字要扎扎实实。从“三维’’目标方面设计,我们的教学,更好地体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特别要关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识字教学要步步落实,读正确,让学生先感知、体验,后理解运用。在课堂上,教师要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如挂图、投影、多媒体、表演、绘画、音乐帮助学生识字。在文中复现读准确、读连贯,狠 抓落实,打好基础。教师要做一个有心人,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从他们的生活实际出发,把识字与生活实际有机地结合。抓好写字训练,巩固识字,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提笔即是练字时。首先,要教师以身作则在板书是要工整、规范,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榜样。其次,有效规范学生书写习惯,着实加强写字训练。教给学生写字方法,掌握汉字的间架结构和运笔规律,使所写字美观匀称。第二,巩固拓展,阅读识字。我们识字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帮助学生学会阅读。反之,通过阅读又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对汉字的掌握。因此,识字和阅读是不可分割的,只有坚持识读同步、寓识于读,才能有效地提高识字教学的质量。但是儿童识字认得快,忘得也快。因此,不断复现是巩固识字的重要方法。而把识的字放到语言环境中巩固的效果最好。教师一方面把识的字编成句子、儿歌、短文,让学生阅读,鼓励学生组词、写句子,在读和用中巩固识字。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然后利用班会课的时间进行讲故事比赛。这样既能有效地巩固识字,又能使学生及早受到独立阅读的训练,得到良好语言习惯的培养。第三,日积月累,在生活中识字。可以结合教科书中的识字内容,引导学生增识字词。可以借助教材中的有关提示,鼓励学生自主识字。教师要经常为学生提供交流、展示自主识字的机会。还要引导学生随时随地在生活中识字。课后,学生有广阔的学习活动空间和时间,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留心观察,认真广泛积累识字材料,做一个在生活中识字的有心人。广泛利用书报、影视媒体、商标、招牌、广告、网络等资源,拓宽学生的识字渠道。定期开展识字交流活动,让学生向别人展示自己的识字成果,分享收获的喜悦。在课外识字积累中,还可以鼓励学生把收集到的识字材料编成《识字集》,并根据自己的爱好命名,编汇而成的手册还可在图书角中展示,增强识字的覆盖面。总之,教是为了不教,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低年级识字量多、难度大,为了让学生掌握得更牢固,教师不仅要教学生会读生字,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生字,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获得生字学习的主动权。

最终目的 篇6

仅把O2O当成一种销售手段或商业模式是不够的。首先,O2O是一种思维的习惯,是线上线下的平衡。对传统企业来说不能只关注线下,也需关注线上,线下渠道终端散布着用户,线上平台同样散布着用户,且更多。其次,O2O是一个体系,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企业要尽可能去构建用户的消费习惯,与用户建立直接的关系。如何寻找用户、与用户建立联系、管理并沉淀用户?这些是贯穿传统企业O2O全部进程的基础问题。

用户:来自何方 去向何处

传统企业并不缺少用户,真正缺乏的是沉淀下来的用户,是如何才能与用户建立起长期的关系。传统企业需要数据——其动辄几十亿的销售额到底卖给了谁,购买自己产品服务的是怎样的用户,性别、年龄、地域等等一系列决定用户购买行为的数据都有待掌握。而这正是互联网公司的强项,也是传统企业转型互联网,拥抱O2O的主要原因。

近年来,内外交困之下,诸多传统行业的企业都急欲转型。比如由于房地产行业的整体低迷,不少房地产公司将目光转向做社区O2O;而酒类市场在经历了去年的行业调整之后销售疲软,使很多酒类企业也开始转型酒类O2O要转型就必须改变思维——从销售产品的交易思维变成沉淀用户的运营思维,学习互联网公司在吸引用户、经营用户、改善用户体验等方面的先进方法。这其中抓住用户才是核心的点,将用户从单次消费发展成多次消费,去中心化、去中介化,让企业直面消费者。以酒类O2O为例,假设某50亿规模的酒企,原有100万用户买酒,企业只需沉淀、激活原来用户的10%——10万足矣,就已经足够企业长期生存、赢利。

当用户黏性达到了一定程度时,就可以围绕用户黏性,做产业链的横向和纵向扩张。比如房地产商可以从社区平台扩张到电商、美食社区可以从单纯的线上社区扩张到实体餐饮店面经营、英语论坛可以逐步扩张到全品类的网校、唱歌App可以收购线下店面运营KTV,等等。

商务的核心还在于用户,在O2O中仍有很多基础条件不完善,但用户的沉淀可以为服务体验的提升奠定基础。产品交易型企业都应该向用户运营型企业转型,营销的程度会越来越弱,运营的程度会越来越强,与线上线下用户建立长久的关系,才能让回头客递增,带来效率提升。O2O能够存在发展正是满足了用户的需求、场景、体验等各种强需求。无论社会怎么变化,需求不会变,只是满足需求的手段在不断变化,仍然需要吃喝穿住,形式在变化,满足需求的效率和手段在提高。

黏性:沉淀用户 回归商业本质

“不以沉淀用户为目的的O2O都是耍流氓。”武绍卿用有些戏谑的语气形容沉淀用户对O2O的重要性,“先有用户,再有商业,才谓商业本质。有了用户就有了水池,有了水池,养什么样的鱼都可以。”而所谓沉淀用户,就是指培养用户的黏性,维系用户的黏性。传统企业一般通过线下已有的渠道去沉淀用户,通过可以同时服务上万用户的线上去维系活跃用户,通过各种活动、各种交流互动的方式,把用户“玩”起来。

比如在社区O2O中,可以先搭建一个线上的多样化平台,从物业管理的各项服务入手来培养用户的使用习惯,再通过线上社区平台的互动性来黏住用户。因为仅有使用习惯并不够,线上虚拟社区的繁荣需要很多引导,需要话题来支撑,诸多社区论坛讨论的火爆验证了这种讨论需求的必要性。用户第一需求是吐槽交流:出门有花盆掉下来、一辆车占用两个停车位,都会吸引用户去论坛吐槽的愿望,这就是场景化需求;第二需求则是解决问题:拼车、约打球等等,在拥有具体的去承载的事情后,就不再是单纯的去交友去聊天,用户的需求强度增大。酒类O2O也是同样的道理,但其独特之处在于地域特征比较明显,国内除茅台、五粮液、洋河外都具有地域属性、泛地域属性,分散的行业有利于区域化运营。移动互联越来越本地化,人的移动加上地域属性,区域化特征愈发明显,酒水市场可以以此角度把握用户的沉淀。

“游戏运营有个宗旨是没有节日要创造节日,每个活动都是提前宣传、事中直播、事后还要讨论好久。比如做一个活动,效果很好,大家玩得很开心,有平台的话,可以把玩得很搞笑的照片发出来,可能会引起大家的讨论,用户使用习惯一旦培养起来就很强大。”武绍卿认为用户的维系是一个持久多元的过程,需要线上线下齐头并进,单单只有活动是远远不够的。

沉淀用户是一件不可操之过急的事情,培养用户习惯一般需要至少半年,培养黏性需要半年,之后再引入其他,进行商业化尝试,还是需要一段时间。

认识自己:大处着眼 小处着手

武绍卿给传统行业O2O的建议是: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虽然可能见效比较慢,但是从一个小点切入,一点点做,投入可以预期,团队也可以一点点培养起来。大而全和小而美之间并非泾渭分明的,大而全是目的,小而美是过程。二者并不冲突,大小各有不同的做法,小的可以往大的方向走,可一开始就做大并不好做。

互联网和传统行业,前期投入不一样;很容易倒果为因,很多互联网企业被认为是一夜成名。互联网确实可以加快一个公司发展的速度,一个传统行业公司做大需要发展10年,而一个互联网公司3年即可上市。虽然速度在缩短,但是阶段不能逾越,专注小而美,才可以达到“高大全”。

除去行业的差异性外,人最重要,企业家是企业最深的烙印。传统行业在向移动互联网转型的时候,第一大问题是思维的问题,很多传统行业的企业家思维上一点就通。第二大问题是人才的问题,员工跟不上领导的思维,所以充足的培训是必需的。从小做起,则有时间去摸索模式,也有时间去培养人,经验可以标准化,新人培训就可以按标准进行复制。第三大问题是机制的设立。在利益分配上,从小处着手,前期投入很小,利益冲突也很小,采用“半内半外”机制,团队普通成员可以采用外来人员,但是团队核心领导一定是有开创精神的公司元老,收放自如,使内部利益达到平衡。

武绍卿(个人微信:412133527),卷石科技创始人,传统企业转型移动化探索者。专注为消费品行业、服务行业提供移动用户管理系统,移动O2O解决方案。对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有着深入的了解,在产品、运营、市场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在业内有着丰富的资源积累。个人公众账号:变革视点(yidonghuashidian)

上一篇:通信网下一篇: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