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中心2014年工作总结2015年要点

2024-05-08

交易中心2014年工作总结2015年要点(精选6篇)

篇1:交易中心2014年工作总结2015年要点

旺苍县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 2014年工作总结暨2015年工作要点

2014年,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始终以服务全县经济发展大局为宗旨,不断加强内部管理,强化廉政勤政建设,深入推进资源交易改革,努力争创全省一流的交易中心。1—12月,累计完成各类交易项目158个(宗),实现交易总额3.5亿多元,节资增收7720余万元,同比增长265.4%;公共资源交易改革经验先后受到钟勉、底瑜、王菲等省市领导的肯定性重要批示,两次被省政府主要信息刊物刊载,并全省转发;中国纪检监察报、四川日报等主流媒体先后10余次对中心工作进行宣传报道,赢得了全市依法治市工作现场会参观点,省内外20多个市、县组团前来考察交流。

一、2014年工作

一年来,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㈠强化管理,推动交易平台良性发展。一是升级制度“盾牌”完善长效管理机制。着力以制度促规范、强管理,在实践运行的基础上,先后制定了涵盖建设工程招投标、政府采购、土地矿权招拍挂和国有产权交易等4个大类,分别涉及到工作流程、招标文件编制、信息发布、开标评标、现场复审、质疑处理等10多个方面的规范规程,以及机关公文处理、档案管理、保证金收退管理办法等系列内控制度,形成

了比较完备的公共资源交易制度体系。二是开展“回头看”活动巩固岗位廉政风险防控。按照市、县纪委统一部署,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责任制,扎实开展岗位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回头看”活动,通过核定权力清单、编制交易流程图、制订完善规范性文件和强化流程上墙、风险上桌、内部监督,以及组织观看《象牙塔里的蜕变》、《阳光下的“黑幕”》等廉政警示教育片、签订《廉洁承诺书》等措施,进行岗位风险再排查、防控措施再完善。一年来,中心现场管理和服务实现零投诉,创“全市首批廉洁细胞示范单位”于12月下旬通过县纪委初验。三是加强基础建设打造一流招投标环境。立足遏制围标、串标和虚假应标,在建设工程比选现场增设了投标人身份证识别仪;着力保障专家独立评审,在评标区增设门禁系统,对评标室实行封闭式管理,对评标过程实施电子化全程监控;为方便各类投标人,进一步推进网上招投标系统建设,实现了跨行转帐交易;同时按照县委、县政府的要求,会同相关行业主管部门,草拟了《旺苍县涉农项目发包管理暂行办法》、《旺苍县应急抢险救灾工程项目实施办法》。

㈡创新思路,推行公共资源交易流程改革。一是以廉政风险点设置股室,斩断利益链条。选取招标文件制作、开评标活动组织、投标人涉密信息接收等交易过程中“易做手脚”、可能发生廉政风险的关键环节进行提升,定格为独立的“管理单元”,把原招标投标股、政府采购股、产权交易股改为交易受理股、交易组织股、交易信息股,增加综合股

交易监督职能,实行项目交易分段管理、业务股室分权制衡,提高了对进场交易各方主体的约束力。二是建立并逗硬执行三项制度,杜绝暗箱操作。成立中心项目评审组,实行重大项目集体会签会审制,有效遏制了招标公告与文件的倾向性以及不公平条款,从源头上减少了质疑、降低了废标率;实行重点岗位定期轮岗制,加强工作人员全方位业务培训,建立了预防腐败和廉政建设的长效机制;坚持业务股室周一例会制,随时强调注意事项和工作纪律,有效防止了改革偏离轨道和“项目建起来、干部倒下去”等现象。三是完善三个电子化交易平台,确保公平公正。依托中心门户网站,升级工程建设投招标、政府采购、产权交易三个信息化工作平台,全面实行网上投标报名、售买下载标书、接转投标保证金,通过屏蔽交易涉密信息,限时由专人查看,确保了平台安全运行。今年以来,我县强力推进公共资源交易流程化改革,先后受到钟勉、底瑜、王菲等省市领导的肯定性重要批示,要求全省全市推广;省政府《要情专报》、《中国纪检监察报》、《四川日报》等信息宣传刊物20多次予以刊发报道。

㈢优化服务,进场交易项目呈现多元化。一是创新建立公共资源交易监督机制。强化效能建设,将限时办结制贯穿于交易项目运行的各个环节,纳入对相关工作人员的岗位目标考核,精心制作政府采购工作效能监督牌并上墙公示,让中心领导、业主单位、投标企业可实时了解项目进展情况,引入社会监督,促进了服务提速、提质、提效。二是不断拓宽公共资源进场交易领域。一年来,中心进场交易项目在工

程招标、政府采购、地矿出让、产权交易“四大板块”的基础上,日渐呈多元化发展趋势,县交通局公交车特许经营权出让、县文体局物业管理采购、县林园局监理服务、大中坝及孙家坝片区市政工程勘察设计等项目纳入中心统一进行,成功组织实施了普济粮库国有资产废旧设备所有权拍卖以及罚没车辆、楠木和LED广告位拍卖。三是全年公共资源交易成效显著。2014年,累计完成各类交易项目158个(宗),同比减少76个(宗),实现交易总额3.5亿多元,同比增长80%,节资增收7720余万元,同比增长265个百分点。其中:完成政府采购项目90个,成交金额11172.03万元,节约资金1655.01万元,节资率12.9%;建设工程项目进场交易49个,完成招标代理机构比选项目22个,预算总额63524万元;完成施工比选项目27个,中选金额2698.03万元,节约资金187.91万元,节资率6.51%;完成产权交易项目19宗,成交金额21170.5万元,溢价5886.7万元,溢价率38.51%。兴旺西路汇通加气站西侧一宗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由挂牌转现场竞价方式出让,成交价907.8万,溢价750万元,溢价率高达475%;木门镇水磨河小流域治理项目施工比选项目参与投标企业达165家。

㈣培育队伍,亮化提升“中心”形象。一是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按照县政务中心的统一部署,紧密结合交易中心实际,坚持问题导向改革,广泛征求交易各方主体的意见和建议,认真分析研究交易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建立整改台帐,明确责任人员,实行限期销号管理。同

时,按照全县“走基层”和结对帮扶工作要求,中心7名党员干部抽周末时间深入天星乡红岩村实地调研,与20户贫困户结成“对子”,同村两委班子一起制定了帮扶工作方案,关注民生送温暖,落实了慰问帮扶资金。二是大力实施岗位业务素质提升工程。根据事务部门、业务忙、处一线等特点,灵活运用集中学习、网络学习、参观学习等多种方式加强队伍素质教育,以比拼业务提振干部职工精神,坚定干事创业信心,提升服务本领。一年来,中心9人参与内部讲课15余次,安排外出学习培训7人次42天,先后组织16人次到宜宾、广元、南江等地交易中心进行考察学习,草拟了《旺苍县政府采购网上竞价和商场直购管理暂行办法》。三是强化宣传扩大中心对外影响力。以股室为单位,实行信息宣传工作年度目标管理,一年来,中心共对外报送各类信息和新闻稿件100多条(篇),采用80条(篇)。其中,中国纪检监察报以《旺苍共资源交易进笼子》、四川日报以《旺苍:问题倒逼的公共资源改革之路》为题报道我县交易中心建设;中国廉政建设网以《旺苍完善公共资源交易内控机制筑牢防腐壁垒》为题报道我县公共资源改革工作;由中心组织撰写的经验信息《以“问题”导向改革,靠“笼子”关住权力》被省政府研究室《政务之刊》采用,《旺苍县深入推进公共资源交易改革的主要做法及成效》被省政府办公厅《要情专报》(第51期)采用。

2014年,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各项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配合下,取得一定成

效,但离上级的更高要求和群众的更大期望尚有一定的差距。一是部分零星政府采购项目、砂石开采权出让项目流标、流拍现象时有发生;二是诸如政府购买服务等进场交易项目有待进一步拓展;三是电子化交易平台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四是中心专业技术人员较少,专业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2015年工作要点

2015年,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工作的总体思路是:继续围绕创建全省一流交易中心的目标,坚持以“转变作风,提升服务,促进发展”为主线,以服务标准化建设和信息化建设为抓手,进一步完善机制强管理,努力推动公共资源交易在提质、提效等方面不断取得新突破。重点抓好四个方面的工作:

㈠进一步规范交易行为。大力推进招标采购文件标准化建设,规范编制各类示范文本,切实杜绝倾向性招标采购;通过市场化方式择优选择招投标中介服务,建立拍卖机构比选库,提升服务质量,降低交易成本。

㈡进一步创新交易管理。建立网上竞价采购平台,推行通用货物批量集中采购、网上竞价采购和商城(场)直购;积极创造条件,推动50以下建设工程项目统一进场交易;进一步探索国有产权招、拍、挂网上交易。

㈢进一步提高交易效率。继续将行政效能建设“三项制度”,尤其是限时办结制贯穿于交易各环节、岗位,纳入对相关工作人员的月度、年度绩效考核;做实拍卖前期勘察、调研及营销推介工作,为政府决策提供准确依据,提高拍卖

成功率。

㈣进一步加强交易监管。完善交易现场管理制度,建立交易数据分析系统;大力推进信用平台建设,建立全县公共资源交易中标企业库,会同相关主管部门,构建全县统一的招投标信用评价体系,奖优罚劣,增加违法违规企业的成本。

篇2:交易中心2014年工作总结2015年要点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围绕教育局的工作部署和工作要求,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以安全稳定为保障,以促进教育均衡为重点,加强队伍建设,坚持依法治教,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推动教育全面、科学、快速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二、工作目标

——办学质量: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教育普及程度:学前三年和学前一年儿童入园率分别达到68%和98%;义务教育入学率、巩固率均达到国家规定标准之上

——素质教育:坚持立德树人,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标准化建设:完成中心镇中学省级标准化学校建设工作。——义务教育:中小学严格执行免试就近入学及阳光分班政策,杜绝热点校大班额的产生,新生班额设置达到国家标准。

——安定稳定:加大依法治教力度,消除不稳定因素,确保教育安定稳定健康发展。

——安全工作:完善校园人防、物防、技防建设,切实加强安全工作,确保不出现校园安全事故。

——行风建设: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加大治理“三乱”力度,“群众满意学校”率达100%。

4.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加大监管、监测、评估力度。中心校业务校长、视导员和校级领导要采取随堂听课、随机抽班听课或预约听课的办法,牢牢抓住课堂教学主阵地,加强课堂教学常规管理,以促进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加强与第三小学间教学教研工作的互动合作。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大力开展富有针对性的教研活动,促进全县上下形成浓厚的教学和教研氛围。

5.加强体育卫生艺术工作。坚持 “一校一品”的办学理念,营造校校有特色、班班有项目、人人有特长的教育氛围。深入开展“大课间”及“阳光体育”活动。各校要举办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以彰显学生个性和特长。各校要不断创新校园艺术活动的内容与形式,因地制宜开展小型分散、灵活多样的面向全体学生的艺术活动,培养学生具有一两项艺术爱好,提升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规范学校卫生室建设,做好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与数据上报工作,建立健全学生体质健康档案,加大学校对传染病防治和学校食堂食品管理督查力度,保障师生健康。

6.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抓好校园文化建设规划和实施工作,文化建设要主题突出,有品味、有个性、有内涵,以促进校风、教风和学风建设,推动校园文化发展和繁荣。以“构建和谐校园”为主题,开展校园艺术节活动;开展“书香校园”创建活动;开展泥塑、剪纸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开展经典诵读和规范汉字书写活动;结合学生特长组建文学、舞蹈等社团,教育引导学生弘扬和传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提升校园文化品位。

导与期末督导评估力度,不断促进学校管理质量和办学水平提升,努力形成更加规范、更具特色、更高质量的发展局面。

五、致力教育惠民,推进政风行风建设展现新形象 11.关爱家庭贫困学生。进一步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机制,全面落实各项学生资助政策,加大资助政策的解读与宣传力度,确保困难学生应助尽助,应享尽享,应贷尽贷。严把受助学生资格审查关,规范资助对象的公示制度,做到公开、公平、公正。

12.维护学校安定稳定。继续开展“平安校园”创建活动。各校要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层层落实安全责任。加强校园安全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抓好师生安全宣传教育,坚持开展各类防灾抗灾应急演练,提高师生安全防范意识和应急避险能力;深化校车安全管理;加大校园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力度,健全各类安全预警制度和应急预案,提升妥善处置突发性、群体性事件的能力;加强学生食堂、校园小卖部食品安全监督,强化食品安全责任,杜绝问题食品流入校园、食品安全责任事故发生,创建让群众放心的校园安全稳定环境。

篇3:2015年电子商务工作要点

2015年电子商务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 按照中央经济会议和全国商务工作会议部署, 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 落实“互联网+”行动计划, 发挥电子商务拓市场、促消费、带就业、稳增长的重要作用, 突出创新驱动, 促进转型升级, 配合国家“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和自贸区等发展战略, 统筹考虑国内国际两个市场, 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电子商务市场体系, 为加快商务领域创新发展做出新贡献。

一、全面推进, 助力商务发展

1. 全面推进以信息化促进流通现代化工作。

研究制定《关于以信息化促进流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 从营商环境、企业应用、基础设施、大数据体系、公共服务支撑、追溯体系建设、信用体系构建、治理能力提升8个方面, 做好“发现”、“引导”、“扶持”, 深化信息化在贸易领域的应用, 加快我国商贸流通现代化进程。

地方商务主管部门要结合当地实际制定落实《关于以信息化促进流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方案, 切实抓好落实工作。

2. 开展促进规范电子商务发展专项行动。

按照在发展中规范、以规范促发展的思路, 制定促进和规范电子商务发展专项行动计划并组织实施, 做大做强电子商务。大力发展网络消费, 支持发展综合性电子商务服务平台, 促进传统企业应用电子商务, 培育一批专精特新型电子商务企业, 支持中小企业开展网络营销, 促进线上线下市场融合发展。

地方商务主管部门要加强对专项行动计划的组织实施, 建立健全本地区跨部门电子商务工作协调机制, 根据行动计划研究制定相关配套政策措施, 争取财政等部门支持, 加大扶持力度。

3. 加强电子商务重点问题研究。

认真研究我国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内在动因和潜在问题, 深入分析电子商务发展的现实状况和未来趋势, 为制订相关政策措施和战略决策提供支撑。跟踪电子商务发展热点领域, 重点开展电子商务模式创新、技术进步、产业应用、市场融合等方面的专项研究。

地方商务主管部门要结合当地实际, 加强对电子商务热点和难点问题的研究, 及时总结报送电子商务创新发展的典型经验。

4. 开展“十三五”电子商务发展顶层设计。

根据商务领域深化改革、创新发展和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的总体要求, 启动研究“十三五”电子商务发展指导意见。

各地商务主管部门要全面做好本地区“十三五”电子商务发展的顶层设计, 明确发展目标, 细化实施方案, 科学指导电子商务发展。

二、重点突破, 拓展应用领域

1. 促进农产品流通和农村电子商务应用。

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 支持电子商务企业、供销社、邮政, 以及大型龙头流通企业建设改造农村电子商务配送及综合服务网络, 促进电子商务在工业消费品、生产资料下乡和农产品、特色产品进城双向流通网络中的应用。加大农村商务信息服务工作力度, 扩大服务范围, 建立完善农产品网上购销常态化对接和卖难预警救助机制。多渠道培训农村电子商务从业人员和消费群体, 支持农村青年和返乡大学毕业生网上创业。与主流媒体合作宣传推广农产品电子商务典型案例。

地方商务主管部门要着力完善农村、农产品电子商务应用环境, 研究制订促进政策和措施, 推动农产品电子商务规范有序发展和农村商务信息服务普及应用。

2. 积极促进城市社区电子商务应用。

以中心城市 (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省会城市) 为重点, 探索城市社区商业新模式, 应用电子商务促进便利消费进社区, 便民服务进家庭。鼓励企业建设社区电子商务平台和移动客户端, 整合线上线下供给渠道, 实现全方位的居民生活服务供求衔接, 打造社区便利、快捷的网络消费“微环境”。

地方商务主管部门要研究制定鼓励社区电子商务发展的政策措施, 完善社区综合服务功能和服务环境, 着力解决网络购物终端配送等问题, 促进社区居民便利消费。

3. 推进服务业应用电子商务创新发展。

支持养老家政、健康服务、信息服务、旅游休闲等生活服务业应用电子商务开拓市场, 通过线上线下互动结合, 满足和带动多样化、个性化的居民服务消费需求。支持研发设计、商务咨询、服务外包、检验认证等生产性服务业深入应用电子商务, 推动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和转型升级。完善电子商务服务生态链, 培育一批国内外市场知名的综合性、专业性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 支持电子商务领域信息技术、营销推广、支付融资、人才培训等专业服务业发展。

地方商务主管部门要积极支持传统服务业应用电子商务创新发展, 结合本地产业特色加快电子商务服务体系建设。

4. 加快推进中小城市电子商务发展。

研究制定关于推进中小城市电子商务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 支持建设中小城市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平台, 整合商品流通、居民服务等线下市场资源, 搭建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和便民网络消费的综合服务渠道。完善电子商务相关配套服务支撑体系, 培育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特色产业集群和骨干企业。

地方商务主管部门要积极促进本地中小城市电子商务发展, 支持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电子商务模式, 总结推广成熟经验, 培育扩大网络消费市场。

5. 开展电子商务与物流快递协同发展试点。

指导试点城市落实试点工作方案, 建立健全试点工作领导机制, 开展电商物流规划编制、管理制度改革、标准规范制定等工作, 统筹规划基础设施建设, 促进运营车辆规范化, 解决末端配送难题, 加强从业人员基本技能培训。总结评估试点经验, 及时宣传推广。

试点城市商务主管部门要主动工作, 发挥牵头和主导作用, 协调解决重点难点问题, 确保试点工作实现预期目标。

6. 推动跨境电子商务健康发展。

加快建立健全适应跨境电子商务的监管服务体系, 提高各环节便利化水平。支持企业运用跨境电子商务开拓国际市场, 推动建立电商企业“走出去”的境外支撑服务体系, 引导跨境电子商务产业集群综合发展, 培育一批互联网时代中国企业抢占国际市场的“航空母舰”和“排头兵”。加强知识产权及消费者权益保护, 促进跨境电子商务规范发展。

地方商务主管部门要结合产业特色和资源优势, 支持当地企业应用电子商务拓展国际市场, 不断优化政策环境, 培育跨境电子商务产业链。

7. 深入推进电子商务示范创建工作。

开展第二批示范基地、2015年~2016年度示范企业遴选和创建工作。总结推广示范基地、示范企业典型案例, 适时组织工作经验交流, 促进东中西部地区电子商务全面平衡发展。示范城市要结合自身特点和优势, 积极开展重点区域和特色领域的电子商务创新应用, 探索促进和规范电子商务发展的政策创新。示范基地要发挥产业集聚优势, 加快建设电子商务生态链, 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地方商务主管部门要对首批示范基地创建工作及中央专项补助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绩效评估, 加强对当地示范基地和示范企业创新发展的具体指导。

8. 加强电子商务人才培养。

创新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机制, 建立科学合理的分级分层培训体系, 培养一批电子商务高端人才、紧缺人才和专业技能人才, 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推进国家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知识更新工程, 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建设电子商务人才继续教育基地。

地方商务主管部门要贯彻落实《商务部办公厅关于加快电子商务人才培训工作指导意见》, 加快人才继续教育基地建设, 指导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加大人才培训工作力度, 加强实训, 开展岗位对接。

三、巩固基础, 优化发展环境

1. 推进电子商务立法工作。

继续参与并推进《电子商务法》立法和电子商务相关法律的修订完善, 立足商务工作职能有效发挥作用。贯彻执行《网络零售第三方平台交易规则制定程序规定》, 保证交易相关方充分参与交易规则制定和修订, 防止平台企业滥用市场支配地位, 保障行业健康发展。推动出台《网上商业数据保护办法》。

地方商务主管部门要积极推动并参与研究制定本地区电子商务法规规章, 积极配合国家有关部门推进电子商务立法。

2. 健全电子商务标准体系。

推动出台《跨境电子商务服务规范》、《移动电子商务服务规范》、《基于网络零售开放平台的第三方服务标准》和《电子商务信用信息共享规范》。根据电子商务与网络零售标准规范框架体系研究成果, 继续开展基础性关键标准的研究。

地方商务主管部门要重视电子商务标准化工作, 加强《电子商务信用评价指标标准》等各项标准规范的宣传贯彻和推广应用, 鼓励推动研究机构、中介组织、骨干企业研究起草地方性电子商务标准。

3. 加强电子商务统计和信用体系建设。

研究制定商务领域大数据应用工作方案, 推动开展试点应用。推进电子商务信息管理分析系统的全面深度应用, 建立数据共享机制。发布《中国电子商务报告 (2014) 》和《2014年中国网络零售市场评估报告》。研究提出电子商务信用建设方案, 加快信用基础数据库建设。积极推动建立部门信息共享和协同监督机制, 推动建立面向第三方信用服务机构的信用信息采集、共享与使用机制, 形成政府主导、多方参与、标准统一的电子商务信用体系。

地方商务主管部门要加强部门协作, 研究政策措施, 全力督促本地电子商务平台企业及时准确地报送统计数据, 积极探索电子商务信用信息采集、共享和使用的有效方式。

4. 积极参与国际规则制定。

积极推动和参与国际电子商务规则体系建设, 加强电子商务的多双边交流与合作。落实APEC电子商务创新发展倡议和中韩自贸协定电子商务条款, 开展中日韩、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等自贸协定电子商务议题谈判, 推进金砖国家、上合组织及两岸电子商务交流合作机制。推进“中国-东盟信息港”建设。

篇4:教育部2015年工作要点

一、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切实加强党的建设

1.掀起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热潮。把学习宣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引向深入,切实领会精神实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把讲话精神作为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的重要内容,纳入干部培训教学计划。分专题、分领域举办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培训班。组织高校开展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专题研究。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形成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效机制。

2.加强教育系统党的建设。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校党建工作重要指示精神,推动落实第23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各项部署。落实中办印发的《关于坚持和完善普通高等学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实施意见》,做好督促检查工作。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基层党支部建设的意见》,切实推进高校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抓好院(系)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培训。研究制订《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标准》。加强中小学党建工作。加强民办学校党组织负责人队伍建设。切实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完善党建工作考评办法。严格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和党员组织生活会制度,切实提高党内生活质量。

3.做好教育系统宣传思想工作。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健全高校党委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完善课堂教学、报告会、研讨会、讲座、论坛、网络管理办法,召开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扎实做好“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建设工程”重点教材编写和使用工作,开展教材使用情况专项督查。研究制订《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领航计划》和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标准。制订实施高校思政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修订高校思政课建设标准,启动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推进高校思政课特聘教授试点,实施高校思政课择优项目。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实施“高校实践育人共同体建设计划”“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提升计划”。实施“易班”推广行动计划和中国大学生在线引领工程,加强网络思想文化阵地和内容建设。组织高校辅导员骨干示范培训。研制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办法。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出版工作的意见》。

4.巩固和拓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精神,巩固和拓展教育实践活动成果,深入落实密切联系群众等作风建设制度,形成作风建设新常态。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纠正“四风”问题。认真贯彻中央《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等文件精神和制度要求。认真组织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抓紧推动“两方案一计划”落实。对整改落实情况进行全面监督检查,持续深入抓好整改落实。

5.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部机关、直属高校、直属单位、驻外干部队伍建设统筹力度,突出正确用人导向,继续深化干部选任制度改革,积极推进干部交流。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配合研究制订高等学校领导人员管理暂行办法。加强干部管理监督,严肃整治选人用人不正之风。加强和改进干部教育培训,提高培训质量。研究制订直属高校、直属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指导意见。

6.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按照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大力加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和廉政纪律建设。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出台《关于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追究实施办法》,细化责任内容,实行“一案双查”。开展“两个责任”执行情况检查。加强教育系统纪检监察组织建设。加大巡视工作力度,紧紧围绕“四个着力”发现问题,形成震慑。强化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进一步推进直属机关和高校廉政文化教育,深入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加大案件查处及问题线索审查处置力度,加强招生、基建、干部任用、校办企业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监督检查。

7.加强政风行风学风建设。进一步减少会议、文件,提高工作质量。完善督查制度,强化重点工作过程监控,认真开展机关作风评议工作。推进政务公开,提高工作透明度。健全群众来信来访接待受理工作机制。落实窗口服务单位首问负责制。制订《教育行业信用体系建设实施意见》,推进教育行业信用体系建设。加强学风建设综合治理,发布学校学术不端行为处理办法。推动厉行节约、节能环保工作,形成节约型校园建设新常态。进一步加强离退休干部工作。支持关心下一代工作。

二、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推动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

8.科学编制教育“十三五”规划。按照编制工作方案,研究起草教育“十三五”规划文本。加强对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发展重大问题的研究,提高规划编制的科学性、前瞻性、操作性,提升通过规划对教育进行宏观指导和统筹推进的能力。加强对推进区域教育现代化的指导和监测,组织第三方机构研制教育现代化年度监测报告。

9.推动各省(区、市)和高校教育综合改革。组织开展《教育规划纲要》中期总结评估。继续跟踪指导上海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综合改革取得实质进展。指导各省(区、市)和高校制订实施教育综合改革方案并做好报备工作。加强综合改革典型经验总结和推广。研究制订推动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的实施意见。

10.深入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指导督促各省(区、市)和有关高校研究制订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指导上海、浙江做好高考综合改革试点。加快推进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探索制订职业院校学生进入高层次学校学习的办法。研究出台《关于深化高中阶段学生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全面实施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指导和督促各地大幅减少高考加分项目,取消体育、艺术等特长生加分项目。完善自主招生,做好全国统一高考后开展自主招生的组织工作。继续推进研究生招生制度改革。

11.深入推进管办评分离。发布《关于推进管办评分离提高教育治理水平的若干意见》。进一步简政放权,深入落实《教育部职能转变方案》。实行清单管理,依法明确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推进教育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加快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推动所有高校完成章程制定工作,实现一校一章程。推动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章程建设。开展义务教育学校章程建设试点。加强学校章程执行情况的督促检查。深入贯彻落实《高等学校学术委员会规程》《高等学校理事会规程(试行)》《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规定》。深入落实《高等学校信息公开事项清单》制度,深化招生、财务、干部任用等信息公开,完善监督检查机制。推进高等学校质量报告发布制度建设。启动全国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工作。开展职业院校和普通高校评估。扩大社会参与教育评价的领域,委托第三方参与教育评价。

12.推动高等教育布局结构优化和地方高校转型发展。推进“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优化东中西部高等学校布局。继续做好“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中西部高校提升综合实力工程”和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校工作。印发引导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发展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启动改革试点,有序引导部分有条件、有意愿的地方高校转型发展。推动修订《普通高等学校设置暂行条例》,制订高校分类体系和设置标准,加快建立高等教育分类设置、评价、指导制度,促进高校科学定位、办出特色。推动各地优化城市基础教育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布局结构。

13.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出台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的政策文件,召开全国民办教育工作会议。研究制订民办学校分类管理配套政策。推进独立学院规范发展。

14.继续扩大教育对外开放。加强教育国际合作交流综合改革试验区和高等教育国际化示范区建设。推进高级别人文交流框架内的教育合作。贯彻全国留学工作会议精神,制订《国家公派出国留学管理规定》。启动来华留学质量认证体系建设。加快外语非通用语种人才和国际组织人才培养。加强中外合作办学和自费出国留学中介服务机构监管。稳步推进境外办学。加大国别和区域研究基地建设。探索完善外籍教师服务和管理机制。加强与港澳台地区的教育交流与合作。加强示范孔子学院和网络孔子学院建设。拓展与联合国教科文等国际组织的合作交流。

15.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推进“三通两平台”建设与应用,力争基本实现学校互联网全覆盖。加快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国家教育决策服务系统建设和教育统计基础数据库建设。完善国家教育资源云服务体系。继续加大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开发和应用力度,探索在线开放课程应用带动机制。加强“慕课”建设、使用和管理。推动高校仪器设备和优质实验教学资源开放共享系统建设。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深入开展“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深化教学应用。提高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应用水平。推动实施《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规范》。继续办好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召开第二次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会,举办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加强信息技术安全工作和教育信息化标准建设。

16.不断提高教育经费保障与管理水平。督促各地落实法定增长,推动各地建立各级教育生均拨款制度,依法保障财政教育投入。规范学校收费调整,完善非义务教育阶段成本分担机制,加强教育经费统计工作。健全监管体系,加强预算管理、国有资产管理,强化内部审计。加强教育财务队伍建设,加快推进直属高校和直属单位总会计师委派工作,完善总会计师管理制度,开展全员培训。推进教育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推动学校实行“阳光财务”。

教育部2015年工作要点

三、全面推进依法治教,引领、保障教育事业改革发展

17.加强教育法治建设。以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制订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教的文件,全面推进教育法治化进程。推动教育法律一揽子修订,加快《职业教育法》修订、《残疾人教育条例》修订和《校园安全条例》《国家教育考试条例》立法进程,积极推动《学前教育法》起草和《学位条例》修订。制(修)订发布《中小学教材编写审定管理暂行办法》《学校招收和培养国际学生规定》《高等学校国际学生勤工助学管理办法》《教师申诉办法》等规章。设立依法治教示范区。推进教育行政执法体制机制改革。出台《关于加强法律顾问制度建设的意见》。开展依法治校示范校创建活动。全面开展教育系统法治教育培训。

18.加强青少年学生法治教育。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制订法治教育大纲,统筹大中小学法治教育。组织编写宪法教育读本。建设国家青少年法治教育校外实践基地。推进教育部全国青少年普法网建设。开展青少年法律知识大赛、高校法治文化节等活动。实施中小学法治教育专任教师能力提高工程。

19.创新法治人才培养方式。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法学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全方位占领高校法学教育和研究阵地,研究制订《高等法学教育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教学指导》。召开全国高等法学教育工作会议,全面部署高等法学教育综合改革。深入实施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加强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校外法学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加大法学专业骨干教师培训力度。继续推进高校与法律实务部门人员互聘“双千计划”。积极推进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司法考试制度的有机衔接。

20.依法健全教育督导体系。深入实施《教育督导条例》,加快形成督政、督学、评估监测三位一体的教育督导体系。开展地方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评价。做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认定。制订《督学管理办法》。健全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制度,开展全国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工作创新县(市、区)工作。开展中小学素质教育督导评估试点。做好专项督导。

21.推进国家教育标准体系建设。研究发布国家教育标准体系框架,制订教育标准制定审核办法,探索建立国家教育标准核准委员会。组织编制中小学学校建设标准。印发《义务教育学校安全规范》。制定关于规范中小学校服工作的意见,研制《中小学校服基本安全技术规范》。加快基础教育装备标准化建设。启动高职专业教学标准修(制)订工作,发布部分职业教育专业顶岗实习标准。公布92个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探索建立有关专业认证标准。

22.依法保障校园和谐稳定。创新校园安全管理,深化平安校园建设,积极培育平安校园建设优秀成果,运用法治方式研究解决平安校园建设面临的问题。加强学生安全法治教育,建立完善校园安全综合防控体系。开展校园周边治安突出问题集中整治行动,净化校园周边环境。加强学校安全形势分析研判,建立完善教育舆情处置和通报工作制度。完善学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加强教育防灾减灾能力建设。

四、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内涵发展

23.切实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深入开展“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教育活动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继续推进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开展“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系列教育活动和“圆梦蒲公英”农村学生看县城活动。继续做好义务教育德育、语文、历史教材编写、修订、审查工作。贯彻实施新修订的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发布《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公约》。推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区建设。制订《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继续支持校外教育,推进中小学研学旅行试点工作。鼓励学校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指导家庭教育。

24.切实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印发《关于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深化学校体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发展青少年校园足球的实施意见》。探索推进体育考核制度改革,着力提升学校体育工作水平和学生健康水平。推进落实高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健全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学校体育工作评估和年度报告制度。研究制订学校体育风险管理办法。研究学校体育场地开放及与社会场地、设施的共享机制和新型安全保险制度。推进国防教育。研究制订深化学生军事训练改革意见,修订完善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

25.改进美育教学。印发《关于全面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的意见》,召开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工作会议。开齐开足艺术课,多渠道解决艺术师资短缺问题。建立艺术教育工作评价制度。推进全国农村学校艺术教育试验县工作。开展好全国大中小学生艺术展演、高雅艺术进校园、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创建等活动。

26.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推动各地落实完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探索建立国家教师荣誉制度。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启动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落实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开展寻找最美乡村教师活动。深化教师培养培训改革。制订进一步加强高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指导意见,建立新的长江学者奖励计划体系,统筹实施高校高层次人才计划。推进高素质教育人才培养工程。提升教师教学水平,继续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升计划。完善部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全面推开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

27.大力发展学前教育。推动各地实施好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继续实施好国家学前教育重大项目,重点支持中西部地区和学前教育薄弱环节。利用信息管理系统加强学前教育动态监管。推动各地建立学前教育教研指导责任区。做好《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实验区建设。办好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

28.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绘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备忘录进展态势图,定期通报各地均衡发展情况。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因地制宜保留并办好必要的村小学和教学点。进一步健全机制,做好留守儿童关爱和帮扶工作。指导各地科学规划学校建设,均衡配置教育资源。研究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义务教育学校布局,推动落实城镇新建小区配套学校建设政策,缓解城市大班额问题。推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联盟、集团化办学取得新进展。推动学校特色发展,提升学校品质。研制《关于新形势下加强基础教育装备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新时期中小学图书馆建设与应用的意见》。研制关于加强中小学实验教学工作的指导意见。

29.全面提高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水平。推动各地普职招生大体相当,以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为重点,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继续实施好普通高中改造计划和民族地区教育基础薄弱县普通高中建设项目。支持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改善高中学校办学条件。指导地方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研究制订普通高中工作规程。全面推进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修订。开展高中创新实验室建设和创新活动平台建设。

30.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制订校企合作促进办法。制订行业企业办学指导意见,分类制订行业职业教育指导意见。加快推进现代学徒制度试点。健全职业院校学生实习责任保险制度。研制中等职业学校部分公共基础课课程标准,组织编写修订相关教材。审定公布“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实施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衔接行动计划、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职业院校规范管理行动计划。印发《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开展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诊断改进工作。出台《职业学校教师企业实践规定》。完成第三批国家中职和高职示范校验收工作。推进职业院校示范专业点建设。办好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研究设立全国职业教育活动周,推动各地办好相关活动。

31.着力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发展。坚持中国特色、一流标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组织实施。继续推进医教、农教协同等协同育人,深化高校人才培养机制改革。探索推进医学教育分阶段考试改革试点,做好医学教育整体衔接。深化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加快建设研究生质量保障体系。巩固本科教学基础地位,加强本科教学管理。进一步调整和优化高等教育学科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类型结构,建立本科专业动态调整和专业预警机制。推进试点学院综合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继续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系列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加快产业行业急需人才培养。继续推进学位授权动态调整工作。认真落实《教育部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意见》。继续推进高校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支持创业学生转入相关专业学习。面向自主创业学生实行“弹性学习年限制度”。聘请各行业优秀人才担任学生创业就业指导教师。建设一批大学生创业园、创业孵化基地和实习实践基地。

32.充分发挥高校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的作用。扎实推进“2011计划”,加快构建完善高校科研创新体系。全面落实《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建设推进计划》,深化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管理方式和组织形式改革,启动高端智库建设。深化高校科研评价改革,完善高校科研项目和科研经费管理使用政策。组织开展第七届高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评选。制订《关于全面深化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科研领域综合改革的意见》《关于推进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创新的意见》。充分发挥普通高校及其新农村发展研究院、职业院校在科研成果转化中的作用。

33.大力发展继续教育。推动出台国家继续教育改革发展的文件。办好开放大学,拓展推进广播电视大学系统整体转型升级,推动普通高校继续教育改革发展。开展不同类型学习成果认证、学分积累和转换试点。研究制订老年教育发展规划。推动各地开展学习型城市建设,办好2015年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社区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开展社区教育实验区、示范区遴选工作。

34.全面推进语言文字工作。研制《〈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实施办法》《外国语言文字使用管理规定》《信息技术产品语言文字使用管理规定》。加强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建设,做好《通用规范汉字表》的宣传实施,开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公共服务领域外文译写规范相关工作。实施“中华思想文化术语传播工程”。进一步推进语言文字工作纳入教育督导评估。加强语言文字监管体制机制和监测平台建设,发布年度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开展中华经典资源库二期、三期工程建设和“书法名家进校园”活动、第18届推普周活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15周年宣传活动。联合中央电视台办好“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等节目。完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测评体系。开展视障人员普通话水平测试,加强手语主持人才培养。推进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建设。做好语言国情调查。做好民族地区语言文字培训工作。

五、大力促进教育公平,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

35.公平配置教育资源。让贫困家庭的孩子都能接受公平的有质量的教育。启动实施加快中西部教育发展行动计划。国家教育经费向边疆地区、民族地区、革命老区倾斜。全面改善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大力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推动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示范县(市、区)创建工作。研究扩大营养改善计划实施范围。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推动落实城乡统一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加大对集中连片贫困地区教育改革发展的支持。继续做好定点联系滇西扶贫工作。实施《国家贫困地区儿童发展规划(2014—2020年)》,编织保障贫困地区儿童成长的安全网。

36.继续大力推进入学机会公平。完善随迁子女在当地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的政策。进一步规范义务教育招生入学秩序,指导重点大城市进一步落实就近免试入学方案。改进普通高校招生计划管理,提高中西部和人口大省高考录取率,缩小录取率最低省份与全国平均水平差距。进一步增加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人数。

37.关心支持特殊教育发展。落实好《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继续实施特殊教育重大项目。扩大普通学校随班就读规模,加强资源教室建设和无障碍设施改造。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建设孤独症儿童少年特殊教育学校(部)。发布盲、聋和培智三类特殊教育学校课程标准,启动起始年级教材编写。加强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制订残疾人参加普通高考和研究生考试的特殊保障办法。组织开展特殊教育改革实验区工作。

38.推进民族教育科学发展。全面贯彻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召开第六次全国民族教育工作会议,出台关于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制订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指导意见。推进双语教育,加强双语教材和资源建设。完善少数民族各类专项招生政策。加强内地民族班教育管理服务。建设合格教师队伍,继续实施好“三区”人才支持计划教师专项计划。夯实教育对口支援工作,推进新疆、西藏和四省藏区教育科学发展。

39.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加强就业创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学生创业就业指导服务专门机构。面向全体学生开发开设就业创业指导必修课和选修课。实施好各类基层服务项目。引导和鼓励学生到农村就业。鼓励更多学生参军入伍。加强对就业困难毕业生的帮扶。健全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创业就业的服务保障机制。推动实施“离校未就业促进计划”。完善学生就业信息和学籍信息沟通衔接,提高就业统计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40.落实和完善学生资助政策。落实好义务教育学校、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普通高等学校国家助学政策,推动各地建立健全学前教育资助制度和研究生资助政策体系。突出精准资助,坚决查处申请资助过程中的作假、冒领行为。落实资助标准动态调整机制。继续强化资助资金监管。推动学生资助信息化建设。做好资助政策宣传。

篇5:交易中心2014年工作总结2015年要点

一、党总支部情况简介

长沙南方职业学院经济管理系党总支现有党员29人,其中正式党员10人,预备党员19人。总支分两个支部:教工支部和学工支部。其中学工支部成立了两个党小组(那两个党小组)。是一个年轻充满活力,不断学习、不断成长的党支部。本学期我们协助航空服务系组织第20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这个可以不写)。党支部班子团结、廉洁、务实、创新,平时注重对党员的管理、教育和培训,能严格执行党员发展组织程序和工作制度。在党员和同学中有较高的威信,具体较强的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支部成立以来坚持民主集中制,党员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落实效果显著,支部所属党员没有发生违法违纪等问题

二、思想建设 1、思想建设概况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三中全会、党的十八大精神,以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紧紧围绕“服务中心、建设队伍”两大任务,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机关党员干部队伍,不断深化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机关建设,为全面提升价格工作水平提供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现在应该是群众路线了)。、我系总支的教育管理工作(1)总支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

为加强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提高党员素质、改进工作作风,建设一支廉洁、高效、勤政、务实的党员干部队伍,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党委布置的各项任务更好的在中心贯彻执行,特制定本制度。支部共有正式党员10名,预备党员19名,总支分别安排他们做好入党积极分子的联系人工作,同时在大

三、大二成立了党小组,主动承担了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工作。(自相矛盾)

(2)、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培养工作

① 新生的入党宣传教育工作

新生刚入学,学生支部就对所有新生开展了入党教育工作。许多新生在入校后不久就向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并积极地与党组织取得联系。

②入党积极分子的后续教育

对于提出申请入党的同学,学生支部派了党员与其谈话,做进一步的调查让入党积极分子填写了《入党积极分子登记表》,由支部保存,党总支在今年分两批积极组织107名入党积极分子参加党校培训班的学习。经过党课初级班的学习和考核,党委给学习合格者发放结业证书,并从中发现优秀积极分子,将优秀者确定为重点培养发展对象。(3)重点发展对象的培养和教育

①指派联系人。根据经管系的特点,目前发展党员的联系工作由学生党支和党员教师及班主任来担任,基本上做到了都有联系人。

②让重点对象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总支对重点发展对象,提出更高的要求,定期收集同学对重点培养对象的反馈意见,与支部及时勾通联系,促进在学风建设中发挥作用。建立学生党员服务岗,发挥党员先进性。

③建立培养教育制度。党支部定期对他们的表现进行考察,肯定成绩,指出不足和努力方向,并及时总结交流经验。通过几个途径全面开展工作,使得对重点对象的培养教育工作做到制度化、规范化。

三、主要工作情况

长沙南方职业学院经济管理系党总支成立以来,在学院党委的正确领导下,通过总支所有成员的辛勤努力,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优异的成绩,主要工作情况如下:

1、发展新党员

①今年11月份发展了5名预备党员,11月份发展了7名预备党员,(什么意思)【应该是5名预备党员转正,7名同志被吸收为中共预备党员】通过这两次党员发展大会,真正把那些品学兼优、为人正直、入党动机端正、在同学中威信高的同学吸收

入党,不但激发了同学们不断追求 政治进步的热情,同时提高了党员的综合素质,引导同学们不断地以实际行动创造条件争取入党。

4、第20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

2015年党建工作要点:

一、加强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习。通过上党课、专题讲座、理论研讨、论文交流等形式,认真组织广大干部教师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刻领会、准确把握十八大报告中关于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精神实质,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二、以德育基地为平台,进一步加强党总支的建设,计划发展两批党员,转正两批党员。积极开展““团建”与“党建”结对子共创优秀系部”活动,力争达到大一有党员、大二有党小组、大三有党支部的良好形式;

三、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线,全面加强党员培训教育工作。要进一步加强党员的理论教育,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线,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广大党员的头脑,引导大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从根本上增强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使每个党员在思想和行动上解决能否代表、如何代表的问题

四、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学生第二课堂活动,社团活动、学生协会为载体,提升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认真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针对性对学生进行进行心理疏导。进一步规范学生日常管理,严防学生渉邪、重大伤亡群体事件的发生。认真抓好15级新生入校迎新、入学教育、军训工作,确保各项工作有序进行。

五、完成党委、行政交办的其他工作。(还可以有些具体的工作安排,团学的也可以写进去)

材料思路不清,用词过于口语化,不严谨)

篇6:交易中心2014年工作总结2015年要点

政务中心2014年总结和2015年计划

2014年,县政务中心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政务服务中心的关心指导下,中心始终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行动指南,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抓四风整治,以人民群众满意为出发点,以便民、高效、廉洁、规范为服务宗旨,不断提高服务水平与质量,提升服务型政府窗口的新形象。进一步提高各单位窗口办事效率,精简办事程序,减少审批环节,加强服务监督。一年来,中心的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的进展。按照全年工作计划的安排,积极推进各项工作的实施,并取得一定成效。全县目前已有19个部门的226项许可审批项目纳入了政务中心集中受理和办理,对照省政务中心的窗口设置情况,基本实现全县行政审批和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的集中进入政务服务中心受理和办理。今年1月至9月,县政务服务中心各窗口单位共受理9835件,去年未办结115件,共计9950件,办结9900件,办结率为99.49%。

一、我们的主要工作情况

(一)推进政务服务体系标准化建设,提高服务效能。

1、完善制度,规范窗口管理。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加强窗口管理。中心重新修订《陵水黎族自治县人民政府政务服务中心管理制度》、从有关考勤、工作例会、卫生、档案管理、在岗状态、审批监督、投诉监督上加强内部管理,进一步完善的制度正在修订当中。另外中心还在着手修订《陵水黎族自治县行政审批管理和责任追究办法》,该

《办法》的起草工作将于10月底完成并报县政府批准印发执行。按县监察局在政务中心派驻效能监察室的要求,中心对窗口工作人员的工作实行监督,并统一制作了台卡,设立了投诉监督电话,随时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和举报。

2、规范行政审批业务标准。为规范我县行政服务行为,建立行政审批业务标准规范,为公民、企业和其他组织办理相关审批事务提供优质服务。中心印制受理通知书等十个规范性文本于5月份发放至各窗口正式启用,窗口工作人员需对来办理行政审批事项的公民、企业和其他组织开具相应的规范性文本。中心对规范性文本的使用情况会同效能监察室进行监督。

3、认真清理编制审批事项目录。为落实省审改办编制的《海南省市县政府政务服务事项目录参考范本》要求,我中心对全县的行政审批事项进行清理,对各单位报送的行政审批事项的目录名称、设定依据进行核查,对下放、取消、调整、变更的事项进行逐项核对。目前工作进展顺利,计划今年10月底将整理情况呈报县政府审定。

(二)优化行政审批环境,提高服务效能

1、加强管理,规范窗口人员行为。中心

实行指纹机考勤,指纹考勤机的使用使中心对窗口工作人员的考勤情况有了更细致的掌握,同时中心确定专人会同监察局派驻效能监察室加强对窗口上班情况的巡查,巡查方式分上午、下午定时不定时检查,对窗口工作人员的工作状态,服务态度,办公室卫生整洁等项目进行检查,建立查询台账,检查结果以每期政务动态通报。经过检查,精

各窗口人员的工作状态,服务态度,办公室卫生整洁情况有了明显改善。

2、加大超期件的督办力度。中心在4月份起实施规范督办流程,每周进行一次超期件的清理,对不按时办结的超期办件,中心通过实行书面通知形式进行督办,先由中心书面通知超期办件窗口单位的负责人,要求限时办结,逾期不办理的窗口转由效能监察室作出监察处理。中心每月对超期办件进行统计,并将结果于每期政务动态通报。截止9月30日,共督办超期件155件。督办的超期件均已在规定时间内办结,超期办件情况有了明显改善。

3、加强廉政建设,增强服务意识。中心加强行政审批与电子监察系统的建设,严格把关各窗口的项目审批工作,及时掌握窗口单位行政审批事项的办理情况,确保各窗口按时办结所有申报的行政审批事项。行政审批事项办理过程和状态进行实时、全程监控,让权力真正在阳光下运行。目前,进入中心19个窗口单位中,大部分已使用行政审批系统进行审批工作,电子监察系统对行政审批事项办理过程和状态进行实时、全程监控,将行政审批全过程置于阳光之下,有效规范权利运行,促进行政审批工作作风的转变

4、坚决治理吃拿卡要问题。根据《县纪委监察局关于重点治理吃拿卡要的通知》(陵纪〔2014〕38号),中心将治理吃拿卡要问题作为持续纠正四风、整治庸懒散奢贪、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重大举措,向社会作出公开承诺,接受群众监督。中心向各窗口印发《关于重点治理窗口吃拿卡要的通知》,要求各窗口工作人员要加强服务意识,坚

决杜绝吃拿卡要现象的发生。10月中旬,县纪检监察局效能监察室会同县政务中心组成检查小组对农委、教科局、安监局、水务局、林业局、文体局、卫生局、药监局、商务局共9个单位进行检查,检查内容为各窗口单位的行政审批事项是否进入政务中心窗口受理和办结(发证)等相关事项。检查结果将于11月份通过政务动态进行公布。

(三)优化便民服务环境

1、实现结婚证、第一孩生育证双证同发。根据《海南省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增收民政、计生部门窗口的通知》(琼审改办〔2014〕3号)文件精神,我县民政、计生从2014年2月23日进驻县政务中心,中心正式启动推行《结婚证》和《一孩生育服务证》两证同发程序,实现双证同发。办证走上快车道,解决办证难问题。

2、进一步推进行政审批代办服务工作。为社会提供规范、高效、优质的政务服务,创新审批服务方式。2014年4月10日,由中心拟制的《关于印发推进行政事项审批代办服务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正式通过县政府办公室文件印发到各行政审批单位及乡镇政府。要求各乡镇要在规定时间内将计生、户籍、社保等事项整合起来挂牌建立乡镇便民服务中心。2014年8月5日至8月13日,县监察局、县政府办、县政务中心联合对三才镇、新村镇、英州镇、隆广镇、群英乡、文罗镇、提蒙乡、本号镇、椰林镇、光坡镇、黎安镇的乡镇级、行政村的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及行政村便民服务代办点的场所设立、办公设

备配置、代办人员到位等实际情况进行检查。检查结果已上报县政府。中心还要求今后各乡镇每月报送便民服务体系的建设清理。

(四)切实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工作

1、加强政府信息公开硬件设施建设。在县政务中心设立了一个固定的政务公开栏、公开办事流程咨询和投诉电话以及承诺制度。中心在窗口单位内设立办理行政审批事项一览表将办理事项的条件、程序、期限、收费标准等信息公开,方便群众办事,接受群众监督。

2、设立政府信息查询窗口。政务中心设立政府信息查询窗口,指派专人负责。实现了查询、申请、处理、答复、监督一条龙服务,方便公众查阅和获取政府信息。

3、编印《政务服务动态》。2014年中心共印制《政务服务动态》9期,将政务中心开展活动情况、行政审批办件情况、超期件督办、考勤情况等在政府网站上进行公布,向群众公开中心的实际运行情况,便于群众监督,有利于促进政务服务的有效开展。

二、存在问题

(一)三集中、四到位不能完全实现,不能从实质上更加方便群众。各部门行政许可和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还没有完全集中到政务服务中心办理,很多窗口仅仅是单位的收件窗口;个别窗口单位甚至只是随意委派一个人员到中心坐班,真正涉及行政许可的事项并没有在窗口办理,群众办理行政审批事项仍旧需要去到原单位办理,不能从实质上为群众提供方便。

(二)部分窗口未投入使用行政审批系统。我县政务中心的行政审

批和电子监察系统软件在2011年初就已投入使用,并在同年针对尚未使用行政审批系统进行受理和审批的窗口单位发放了《关于强化使用行政审批系统的通知》。然而,截至目前,我中

心19个窗口尚有个别窗口未使用由中心提供的行政审批系统平台进行受理办结事项,造成窗口办件信息不畅通。

三、2015年工作计划

(一)强化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的使用

2015年,中心将加强对行政审批电子监察平台的使用,凡进入中心各窗口单位的行政审批事项,必须全部统一使用由中心提供的行政审批系统平台进行受理审批。继续规范各窗口业务流程,实现各项行政审批事项按照法规依据办理,监督各行政审批窗口的工作,共享信息资源,提高行政审批效率,为领导决策提供数字参考。对受理审批事项不进行录入审批系统的窗口人员进行严肃处理。

(二)优化政务服务中心行政审批秩序

一是进驻中心的窗口单位必须本着应进则进、便民、高效原则,将审批事项进驻政务中心窗口进行办理;二是明确各窗口单位办理行政审批事项的纪律,要求能在中心窗口办理的行政审批事项尽量在中心窗口办理审批。三是窗口办事工作人员需是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在编人员。四是人员的请假时间为半天以上的,由原单位批准后派员顶岗,再将请假申请交由政务中心核准,送效能室备案,请假人员方可离开;五是窗口工作人员工作时间不能参与与审批工作无关的活动,窗口单位也需保证窗口的岗位不能缺岗。

(三)进一步加强政务公开工作

政务服务中心是政务公开的重要平台之一,我们将进一步加强政务公开工作,将政务公开作为提高政务服务质量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进一步完善《政务公开实施方案》,努力实现行政审批事项的受理办结情况的公开。

(四)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

2015,中心将完成对中心管理制度的修订工作,提高了现行制度的科学性、合理性。修订工作结束后,将制度予以公布。制度的完善将为政务中心的窗口管理工作保驾护航。

(五)做好行政审批系统全省联网的对接工作

积极协同县信产局,将中心审批系统纳入海南省统一的政务服务应用体系,实现中心政务服务应用系统与各业务部门审批业务系统的有效对接,解决二次录入的问题,实现全乡镇、各部门联网、审批数据共享,推进网上审批。

(六)进一步完善便民服务体系

继续抓好乡镇便民服务平台建设,完善便民服务体系,促进便民工作的开展。

上一篇:进一步加强我市危旧房改造工作的调查报告下一篇:青铜葵花800字左右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