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工作场所安全须知

2023-03-17

第一篇:危险工作场所安全须知

危险作业场所安全管理制度

为了保证危险作业场所人员的生命安全,防止危险作业场所人员在工作中失误而造成人员和财产损失,特制定该制度。

(一)本单位的危险作业人员为电工、叉车驾驶员、产品的装卸工,生产车间的生产人员。

(二)危险场所的作业人员必须经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危险性较大的作业岗位电工、叉车驾驶员等岗位员工的文化程度要求高中以上文化和具备一定技术等级。

(三)实行安全生产责任制,主要负责人应对单位危险场所的安全管理工作负全面责任。

(四)在危险作业场所作业要办理相关的作业证件。如:压力容器操作上岗证、电工作业上岗证、临时用电证等,作业时并有专人负责现场看护。

(五)危险作业必须有安全操作规程,操作人员应按操作规程操作。

(六)作业时现场必须设置标有危险等级和注意事项的标志牌,对于存在的隐患必须采取安全措施予以消除。

(七)危险作业场所内的各种安全设施必须经常检查、定期检验,保持完好的状态,做好记录。各种安全设施不能擅自接触或拆除。

第二篇:粉尘爆炸危险场所安全管理要点提示

本提示适用于具有粉尘爆炸危险场所的企业,包括粮食加工及储运、饲料加工、木材加工、轻金属粉末加工、煤炭储运、煤粉加工及使用、纺织、硫磺制粉、粉末静电喷涂等企业,不包括矿山、烟花爆竹和火药制造企业。

基础管理

1、具有粉尘爆炸危险场所的企业(以下简称企业)的新建、改建、扩建工程,应符合本提示要求。不符合本提示的现有企业,要限期整改,到期仍不符合的,要停产整顿。

2、 企业必须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的规定,将预防粉尘爆炸工作列为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健全粉尘防爆管理体系,强化安全和防火防爆机构。

3、企业是本单位各类危险源安全管理的责任主体,其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粉尘爆炸危险场所安全管理工作全面负责。

4、企业必须定期对本单位的危险程度进行危险识别,定期进行评估。

5、企业必须建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6、企业必须依法建立健全本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度,明确各岗位的责任人员、责任内容和考核奖惩要求,落实全员安全生产责任。

安全生产责任制应当至少包括以下六个层面: (1)主要负责人的安全生产责任;

(2)领导班子其他负责人的安全生产责任;

(3)中层部门(各管理科室、车间、分公司等)和部门负责人的安全生产责任;

(4)班组和班组长的安全生产责任; (5)具体岗位和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

(6)各类专项工作负责部门和人员的专项安全生产责任。

7、企业应当制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加强安全生产基础管理,安全生产档案、原始记录和台账应按规定如实填写,按期限保存备查。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应当包括: (1)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2)安全生产投入保障制度; (3)建设项目安全管理制度;

(4)安全设施、设备管理和检修、维修制度;

(5)具有较大危险、危害因素的生产经营场所安全管理制度; (6)粉尘检测、监控管理制度; (7)消防安全管理制度; (8)职业卫生管理制度; (9)劳动防护用品发放和管理制度;

(10)安全生产逐级检查及事故隐患排查、整改制度; (11)安全生产奖惩和责任追究制度; (12)安全生产教育培训考核制度; (13)特种作业人员管理制度;

(14)岗位标准化操作制度; (15)安全生产会议管理制度;

(16)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制度;

(17)粉尘防爆安全管理制度。

8、企业应制定相关的工艺技术操作规程、设备检修维护操作规程及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9、 企业应当建立应急救援组织,配备相应的应急救援器材和设备;规模较小的单位,应当配备应急救援人员,并与就近的应急救援组织签订应急救援协议。应急救援组织在进行应急救援演练时,应当吸纳与其签订应急救援协议的生产经营单位参加。

10、企业应针对粉尘爆炸危险场所的风险辨识,预测潜在的紧急情况,按照《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制定应急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定期评审和更新预案。

11、 企业应当确保本单位安全资金投入满足安全生产条件需要,安全生产投入必须纳入企业全年经费预算。

12、 企业应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知识教育和防火防爆技术培训,保证从业人员具备必要的粉尘防爆知识,熟悉、掌握相关的控制系统使用技能;对在易爆场所工作的从业人员,未经安全生产教育、防火防爆技术培训不合格的不得上岗工作

13、 企业必须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并监督、教育从业人员按照使用规则佩戴、使用,不得以货币形式或者其他物品替代。

在工艺流程中使用惰性气体或能放出有毒气体的场所,要配备可保证作业人员安全的呼吸保护装置。

14、企业必须制定运行检修维护细则,并定期对生产系统的粉尘及防雷、防静电接地装置进行检测,保证设备、系统正常运行。检测应做好记录,并由有关人员签字。

15、 企业应根据本规定并结合自身粉尘爆炸危险场所的特点,制定本企业粉尘防爆实施细则和安全检查表,并按安全检查表认真进行安全检查。

安全检查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是否健全、完善; (2)设备、设施是否处于正常的安全运行状态; (3)具有粉尘爆炸等危险作业场所安全生产状况;

(4)从业人员是否具备相应的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特种作业人员是否持证上岗; (5)从业人员在工作中是否严格遵守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6)发放配备的劳动防护用品是否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从业人员是否正确佩戴;

(7)现场生产管理、指挥人员有无违章指挥、强令从业人员冒险作业行为;

(8)现场生产管理、指挥人员对从业人员的违章违纪行为是否及时发现和制止;

(9)危险源的检测监控情况; (10)各类事故隐患;

(11)其他应当检查的安全生产事项。

16、 企业应当加强安全检查,消除违章行为。要以岗位自查制度为基础,建立班组检查、车间检查、分厂检查、综合管理部门综合检查、企业主要领导带队重点检查和群众性的检查等分级分类检查和问题整改制度。并根据企业现状制定安全检查的频次。通过检查及时消除违章,清除隐患;对限于物质技术条件当时不能解决的问题,应当制定出防范措施,并订出整改计划,限期解决。

17、企业应当建立安全检查及隐患整改档案,每次检查的内容、结果、整改情况应记入档案,并由检查人员、复查人员签字。

18、企业应当依法参加工伤社会保险,为从业人员缴纳保险费。

19、 企业应定期检查除尘系统的泄爆、隔爆装置,使其性能保持完好;企业不得擅自变更系统内配置的任何设备,如需改造,其设计应由有相应资质的部门进行。

20、车间内应杜绝明火作业。如确需在车间内使用电、气焊时,应将该区域工艺设备停止运行,将设备、管线等及工作场地清理干净。制定防火措施并经企业防火部门审批同意(办理动火证),在严密监护下和安全措施落实后方可进行。焊接完毕,由防火员认真检查并继续监护一段时间,确认安全后方可恢复生产。

21、 企业应设置粉尘浓度测定仪,随时对车间和除尘系统的空气含尘浓度进行检测,并定点定时对温度、湿度、压力等进行检测,或请有关部门协助定期监测,并建立档案,及时了解系统的工作情况,研究制定相应的安全技术改进措施。

22、 安全、通风除尘、粉尘爆炸预防、粉尘爆炸控制等设备设施,未经安全主管部门批准,不得更换或停止使用。

23、 企业应每年对尘毒作业岗位人员进行体检,并建立健全健康档案,减少和杜绝职业病的发生。

第三篇:危险、危害因素的场所,设施、设备安全管理制度

一、作场所主要出入口应设置安全公告栏(板):张贴本区域主要工作内容、本区域安全管理责任人姓名,职务、职责和联系方式。

二、对本企业主要区域主要通道张贴本区域工作内容和注意事项。

三、工作场所主要出入口张贴本区域应急疏散线路示意图。

四、厂区内应保障消防、疏散等通道畅通。

五、车间内应在地面划了安全通道并保持畅通。

六、主要生产设备和特种设备上张贴设备安全管理责任人姓名和注意事项。

七、生产场所工业垃圾、废油、废水吉废物应及时清理干净。

八、生产场所地面应平坦、无绊脚物。

九、生产场所的工位器具、工具、膜具、夹具要放在指定的部位,安全稳定,防止坠落和倒塌伤人。

十、工件、物料摆放不得超高,堆垛的支撑稳妥,堆垛间距合理,便于吊装。流动物件应设置垫块楔牢,任何时候保证安全通道畅通。

十一、易燃、易爆、易腐蚀、易挥发等对人体和周围环境有毒、有害的物质必须建立专门的安全管理制度,完善各项使用手续。对购进、装运、储存、和使用等各个环节进行监控监管,相关工作人员必须进行专门的操作和应急等安全知识培训,并经过考核合格后方能上岗。

十二、相关设施、设备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使用标准并经过有资质机构验收合格后方能投入使用。

十三、凡属危险作业,由下达任务管理人员和执行任务班组共同研究作业方案和具体的安全保护措施细节。 十

四、明确现场监督作业指挥责任人。

十五、由作业现场的负责人采取安全防范措施并安排专人监督指挥。 十

六、凡进入危险作业场所的人员必须按规定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 十

七、危险作业应作为企业安全管理部门的安全检查重点。

十八、各级管理负责人对危险作业人重点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对危险岗位作业环节和隐患进行分析排查。制订明确有效的预防措施并监督所有人严格执行。 十

九、严肃处理违规违章的危险作业行为,严罚违规作业人员。 附:常现的危险作业:

① 离地面2米以上的高处作业(在高处有固定操作室的除外); ② 在有触电危险的环境作业或带电作业; ③ 在易燃易爆区域进行明火作业; ④ 进行爆破或有爆炸危险的作业; ⑤ 有急性中毒、窒息危险的作业; 6.有塌方、坍塌危险的土石方或拆除工程作业。

7、设备、设施安装、检修作业。

8、起重、吊挂作业。

9、运输、装缷作业。

10、化学品保管、运输、装填料使用作业。

11、压力设备(气瓶、锅炉、管道)作业。

第四篇:《电动车停放、充电场所和民用建筑燃气使用场所消防安全须知》

电动车停放、充电场所和民用建筑燃气

使用场所消防安全须知

为深刻汲取近期省内外电动车和民用建筑燃气火灾事故教训,有效预防和遏制类似火灾事故发生,根据公安部统一部署,经省政府同意,省消防安全委员会决定加强电动车停放、充电场所和民用建筑燃气使用场所消防安全管理。现就有关场所消防安全须知公告如下:

一、电动车停放、充电场所消防安全须知

1、电动车应当在建筑外部的独立区域(如:车棚或车库)集中停放、充电,该区域与相邻建筑应保持一定安全间距。

2、受场地环境限制,电动车集中停放、充电区域无法独立设置在建筑外部而必须附设在建筑内的,应设置在建筑首层或地下一层。设置在首层时,宜设置在无围护结构的架空区域;当设置在地下一层或采用封闭结构的首层时,应当与建筑其他区域采用实体防火墙和能自动关闭的甲级防火门窗进行严格防火分隔,并设置火灾自动报警、自动灭火设施和防排烟设施。

3、电动车严禁在住宅建筑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楼梯间(门洞口)、楼层楼道和电梯前室内停放、充电;严禁在群租房内停放、充电;严禁在人员密集场所内停放、充电。

4、电动车或其电池不得在住宅房屋内和阳台部位充电,只可在庭院等露天部位充电。

5、电动车集中充电区域应设置专用充电装置并配置专用配电箱。充电装置应具备定时断电、过载保护、短路保护、漏电保护

等功能。

6、物业管理单位(或承担相应职能的单位)应立即对所在住宅小区、单位的电动车占用禁停区域私停乱放、私搭乱接电线等违规情况进行集中清理;要因地制宜集中设置电动车充电区域;要在禁停区域醒目位置张贴电动车禁停标识,定时开展检查巡查,及时劝阻、制止违规停放、充电行为。对不听劝阻或者拒不配合清理工作的,物业管理单位要第一时间报告当地公安机关,由公安机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等法律法规严肃查处。

二、民用建筑燃气使用场所消防安全须知

1、严禁在高层建筑、地下建筑和通风不良的场所内使用、储存瓶装液化石油气;严禁在集体宿舍、单身公寓、酒店式公寓、公寓式酒店内使用、储存瓶装液化石油气;严禁在居住房间内使用、储存瓶装液化石油气。

2、使用燃气的住宅用户宜安装可燃气体浓度探测、警报装置,燃气使用过程中,人不得长时间离开。

3、经营性场所严禁将液化石油气气瓶和管道布置在营业厅内;严禁将气瓶和灶具放置在人员主要出入口;当使用液化石油气气瓶组供气时,应当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规定,设置独立瓶组间,瓶组总容积不大于1立方。经营性场所的厨房和瓶组间应当安装具备紧急事故自动切断和防爆排风功能的可燃气体浓度探测、警报装置。

4、用户应当通过正规渠道购买、使用瓶装液化石油气;应当使用定期检验合格、瓶体外观无损伤且未超过法定使用期限的钢

瓶;应当使用质量合格的减压阀、软管和灶具。严禁购买非法商贩出售的瓶装液化石油气。

5、燃气钢瓶应放置在通风良好、周围无可燃物的地方,距灶具或热源不得小于1米。

6、用户应当定期采用耳听、鼻闻或涂抹肥皂液等方法,检查燃气瓶体(焊缝、瓶底、锈蚀点等关键部位)、阀门、胶管、接口、灶具等部位是否漏气。当发现泄露时,应立即关闭燃气阀门,并打开门窗通风,禁止开、关一切电器,同时向供气单位报修。

7、严禁私拆、私迁、私改燃气管线和设施;严禁在燃气管线上放置、搭接物品或挂绳;严禁私自倾倒液化石油气残液或者用气瓶倒灌;严禁加热、摔砸、倒卧、暴晒气瓶;严禁拆卸钢瓶角阀和减压阀零部件。

第五篇:危险化学品场所防雷设施安全检查应注意若干问题的探讨

陈青山甘庆辉(汕头市防雷中心 邮编515041)

摘要:笔者通过对危化场所防雷安全检查工作中发现的管理和技术上存在的

普遍问题提出个人看法,仅供大家批评教正。

关键词:危化场所防雷存在问题

雷电灾害是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我国雷电灾害频发,对国民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尤其是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近年来,随着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逐步健全,以及《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防雷减灾工作的通知》[国办发明电(2006)28号]文件的精神,各级防雷减灾机构在各级地方政府领导及相关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进一步推动了危险化学品经营、生产、贮存场所(以下简称危化场所)的防雷减灾工作。但是,在近期,省政府布置的全省危化场所防雷专项检查中,还是发现各有关单位在贯彻各相关法律法规、文件和相关技术标准水平不平衡,笔者依据多年的防雷工作经验,提出有关危化场所防雷减灾工作中应注意的若干问题仅供大家探讨、教正。

一、 应加强地方各级相关职能部门的沟通、配合,切实把防雷减灾工作列入安全生产工作的范畴,实行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危化场所的防雷工作是涉及公共安全的一重要工作,一旦发生雷灾可能引发爆炸,危及周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引发起社会稳定问题,各级防雷减灾机构应主动加强当地安监、建设、消防、经贸、规划等管理部门的沟通,争取他们的大力理解与支持,将防雷相关证照做为他们发放相关证书的前置条件,

共5页 第1页

从源头把好防雷质量,切实落实“把关”问题,提高防雷社会管理的严肃性。

二、 加大宣传培训力度,提高有关单位防雷减灾意识,建立健全防雷安全管理制度。各级防雷减灾管理机构可通过组织行业专题防雷培训,提高危化场所防雷责任人、防雷安全员对防雷相关法律法规的认识和雷电灾害防护知识认识,不断提高有关单位自避险、自救、互救的能力和依法防雷、科学防雷、主动防雷的意识,并通过他们将有关知识宣传到各单位具体人员,督促各有关单位建立落实防雷安全制度,明确相关人员防雷设施日常保养维护工作,以及主动联系配合当地防雷减灾机构做好各项相关的防雷管理工作,明确雷雨天气发生时,危化场所应注意的事项,以及一旦发生雷击事故的科学处置程序,保证雷灾损失下降到最低程度。

三、 要有大局观念,严格执行相关物价标准,保持区域、行业收费的一致性。粤价函[2004]409号物价收费标准几经调研,已正式成为我省防雷科技服务收费标准,该标准适应相关法规和技术标准的基本要求,并结合了我省防雷减灾工作的实际情况,科学、细致地反映出防雷减灾工作的技术含量和各方面的工作基本成本,但是该标准在执行中存在一定的计费弹性,所以各级防雷减灾机构应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的观念,在辖区范围内,按危化场所不同性质,不同规模以及实际工作量制定相对统一的计费办法,严格执行减免程序,使收费平衡,避免收费投诉。

四、 现场检查检测中常出现的技术问题:

1) 接闪器的保护范围不合格。由于部份企业的防雷设施早期的设计、安装执行已过期或废止的技术规范加上部份地区防雷减灾机构管理力度不到

位,部份单位目前还存在接闪器保护范围,或接闪器设置的位置不科学,致使被保护物不在保护范围内,甚至有些危化企业存在加工维修车间、小型仓库、办公楼、宿舍等附属设施根本未做接闪器防护的现象。

2) 防直击雷设施腐蚀氧化问题。在检查中发现很多单位的直击雷防护设施包括接闪器(针、线、带、网格)、引下线、接地装置等金属日常管理维护工作不到位,腐蚀氧化情况严重,有的还缠绕着藤式可燃植物,和电源线、电视、电话等通讯线,一旦发生雷击,可能加大危害程度。

3) 利用金属屋面直接做为接闪器,条件不符合规范要求的现象普遍存在。GB50057-97规范第4.1.4条,明确规定金属屋面利用直接做接闪器时,金属板下有易燃易爆物品时,其厚度、铁板不应小于4mm,铜板不应小于5mm,铝板不应小于7mm。很多危化企业的金属屋面厚度不符合要求而直接利用做接闪器,一旦发生直接雷击,金属板将可能被烧熔导致发生爆炸事件。

4) 有爆炸危险的露天钢质封闭气罐,不装设独立接闪器保护的基本条件。GB50057-94第3.3.11条规定,其壁厚度不小于4mm,可不装设独立接闪器,但是应接地,接地点不应少于两处,两点间距不宜大于30m,冲击接地电阻不应大于30Ω,放散管和呼吸阀必须可靠接地,且装有阻火器。这是有爆炸危险的露天钢质封闭气罐不设独立接闪器保护的两个基本条件,必须严格遵守。

5) 一类保护物应注意装设独立接闪器保护并做好防雷电感应措施。一类防雷建设物应装设独立针或架空线保护,采用架空网格尺寸不应大于5m×5m或6m×4m,应做好防雷电感应措施,应注意防雷电感应接地装置与独立接闪器的接地装置之间的安全距离不得小于3m。

6) 做好等电位连接措施。平行敷设的管道,构架和电缆金属外皮等长金属物,其净距小于100m时应采用金属线跨接,跨接点的间距不应大于30m,交叉净距小于100m时,交叉处亦应跨接,金属连接处的过渡电阻大于0.03Ω时,应采用跨接,对于少于5根螺栓的法兰盘也应可靠跨接;不具备独立条件的接地装置之间的必须做好等电位连接;穿过各防雷界面,以及在一个防雷区内部的金属物和系统应做等电位连接;要特别注意装有易燃易爆物的金属管道进入各种设备,容罐应做好等电位连接;注意其它大型金属构件之间的等电位联接。

7) 应做好因雷击引起的接触电压和跨步电压危险。部份危化场所特别是,金属屋面直接做接闪、金属构件直接做引下线的,引下线与人体和设备之间一定必须保持有足够的安全距离,且在人体可触及的部份应加绝缘保护,防止雷击时人体接触到引下线时产生接触电压而致伤亡。防止发生跨步电压主要是人工地极的规范布设,规范规定防直击雷的人工接地体距建筑物出入口或人行道不应小于3m,当小于3m时,水平接地体局部埋深不应小于1m,且应局部包绝缘物,可采用50-80mm厚的沥青层,采用沥青碎石地面或在接地体上面敷设50-80mm厚的沥青层,其宽度应超过接地体2m。

8) 规范危化场所绿化管理的问题。GB50057-094规范第3.2.5条规定,当树木高于建筑物且不在接闪器保护范围内,树木与建筑物之间的净距不应小于5m,该条款的规定很有实质意义,且适用于任何有爆炸危险环境的场所,绿化物一旦在近距离且不在接闪器保护范围内,极易在受到直击雷着火进而引发爆炸。

9) 做好综合布线和屏蔽问题。很多危化场所的电源线路,电话、电视监控等通讯线路布线不规范,架空、乱搭的现象普遍,这些线路应规范按要求,尽量采用穿金属管屏蔽埋地入室,并在入户端安装相应的SPD保护。

10) 应注意危化场所室外空间的现场管理。这个问题很容易被忽视,部分危化场所室外空间在没有接闪器防护的情况下,利用起来做临时加工场,或储存带有危化残渣的空罐,一旦发生雷击是很容易引发火灾爆炸的,故此经常利用的室外场所,也应有接闪器的保护,并且应加强现场安全管理。

11) 应注意危化企业未经审批随意改变建筑物的使用性质,致使建筑物的防雷级别不合格,或因增设广告牌等附属设施、基建改造等其它问题对原有防雷设施的影响,甚至破坏。

以上提及的几方面问题,是笔者历年防雷工作经常碰到的常见问题,经过认真落实整改,能较有效地保障危化场所的防雷安全,近年来,我市危化场所未出现过重大雷电灾害,同时保障了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参考文献:

《GB50057—947》林维勇

《防雷工程》苏邦礼

上一篇:维修改造施工组织设计下一篇:雾霾天气调查报告作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