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矿长刘洪洋在机电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24-04-24

副矿长刘洪洋在机电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选5篇)

篇1:副矿长刘洪洋在机电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反骄破满

对标找差

努力实现机电管理向“五精”方向迈进

――副矿长刘洪洋在机电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摘要)

同志们,大家好:

根据周书记安排和矿井安全生产形势需要,今天下午组织召开全矿机电工作专题会议,主要任务是落实周书记在9月份月度工作会议上的工作要求,回顾总结今年1-8月份机电工作的基本情况,安排部署今年后4个月机电工作任务,反骄破满,对标找差,坚定信心,努力实现机电管理向“五精”方向迈进。

下面我讲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1-8月份全矿机电工作的基本情况

(一)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1、全矿消灭了人身事故和等级以上机电事故;

2、机电质量标准化达到一级标准并实现了动态达标。在集团公司质量标准化检查评比中,一季度、二季度分别获得第二名、第一名;

3、全矿实现了3个月份的机电零事故。

(二)机电零事故考核情况

2010年1-8全矿共发生机电事故17起,累计影响生产时间32小时50分,同比增加4起,增幅为30.8%;影响时间减少5小时35分,降幅为14.5%。全矿4、5、7三个月份实现了全月机电零事故。各考核单位中,机电一区1-8月份连续8个月实现零事故,机电二区连续7个月实现零事故,选煤厂连续6个月实现零事故;综放队共有7个月份实现零事故、皮带工区共有6个月份实现零事故、综采队共有4个月份实现零事故;科信中心自4月份加入零事故考核以来连续5个月实现零事故。

(三)机电事故分类分析

1、按照事故性质分析:因技术管理不到位导致的责任事故2起:选煤厂毛煤破碎机齿板卡住事故、皮带工区煤4二采上仓皮带液粘连油压不足事故;因管理不到位导致的责任事故2起:综采队1101面采煤机摇臂事故、溜头减速机对轮弹性块损坏事故;因检修不到位导致的责任事故4起:综放队2602工作面下顺75溜子1#电机开关不启动、综采队1101面溜子变压器低压侧漏电事故、采煤机调高油缸堵塞事故、皮带工区煤4二采上仓带电控开关跳闸事故。

2、按照责任单位分析:综采队累计发生事故7起,影响生产时间14小时50分,分别占41.2%、45.2%;选煤厂累计发生事故2起,影响生产时间8小时10分,分别占11.8%、24.9%;综放队累计发生事故4起,影响生产时间5小时35分,分别占23.5%、17%;皮带工区累计发生事故2起,影响生产时间2小时10分,分别占11.8%、6.6%;机电二区累计发生事故2起,影响生产时间2小时05分,分别占11.8%、6.3%。

3、按照发生时间分析:一季度全矿共发生机电事故15起,累计影响生产时间28小时15分,分别占事故起数和影响时间的88.2%、86%。二季度以来仅发生机电事故2起,累计影响生产时间4小时35分,分别占事故起数和影响时间的11.8%、14%。

(四)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经过几代机电人的不断努力,梁家煤矿的机电管理从粗放型、“野造”型到关心型、爱护型,再到预防型、保养型有了很大的提高,目前正向“五精”化管理方向迈进。但是刚才通报分析的多起事故也暴露了我们在机电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和不足。需要各单位对标找差、扬长补短、加以改进、共同提高。

一是在思想上部分单位仍然存在重生产、轻机电的观念,没有将“生产组织从机电管理入手,机电管理在生产过程中实施”的理念真正渗透到日常机电管理工作中;

二是专业在宏观调控作用发挥、职能部门在管理与服务的职责发挥上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有指导、服务不到位不及时的现象,突出表现在屡查屡犯问题不断、现场标准不高、工作协调不够及时等;

三是基层单位在设备使用和管理上的严细程度不够,规程措施和规章制度在现场的落实还有不到位的地方,突出表现在跑冒滴漏现象时有发生、润滑油位偏低偏高、保护整定不合理等;

四是岗位工的操作仍然没有做到严谨严细,标准不高、操作不规范甚至野蛮操作的现象偶有发生,突出表现在责任事故时有发生、频繁启动及设备空运转现象没有完全杜绝等;

五是对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的驾驭能力仍然不高,学习力不强,有依赖厂家的思想,突出表现在有“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听天由命思想;

六是对隐患排查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设备隐患没有做到超前、预防性排查和及时有效的整改,造成隐患变成明患,最终导致事故发生。

七是出现设备事故后,各级的反应速度参差不齐,该及时到场的不及时到场,甚至都不到场。各级工程技术人员一定要把事故当做现场学习的教材,积极参与事故的抢修和分析;

八是分析事故时基层单位常常避重就轻,首先考虑的是客观原因而不是从主观上找原因。

二、当前面临的安全生产形势和追求机电零事故的几点意见

矿井投产以来在机电工作中发生了许多由于意识不到位、管理不严谨、操作不规范造成的低级错误和导致的严重事故,大家一定要引以为戒、吸取教训。今年以来尤其是进入9月份以后,我们面临着新的更为复杂的安全生产和机电工作形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采煤工作面赋存新变化带来新挑战,需要机电零事故提供保证。二是雨季潮湿的影响依然存在,需要机电零事故来保驾护航。三是8月份连续发生的几起责任和非责任事故给全矿机电管理带来负面影响,需要机电零事故来重振士气。四是矿井综合管理水平日益提升给机电零事故提出了新要求,需要机电零事故来强化。五是实现全年工作收好尾、明年工作开好头,需要机电零事故来确保。

要进一步提升机电工作水平,追求机电零事故目标,实现机电管理向“五精”化方向迈进,就要做到“六个更加注重”:

1、更加注重机电“零事故”追求的信心树立。由于煤矿生产的特殊性,对煤矿机电设备的安全运行提出了更高、更严格的要求。据调查显示:煤矿频发的事故中,机电安全管理不到位诱发的事故概率占78%。因此抓住矿井当前机电安全管理工作中出现的纰漏,并认真研究、采取应对措施和策略,对提高矿井机电安全管理水平、保证安全生产有重大的意义。通过对历年机电事故情况分析,我们可以完全坚定实现机电零事故的信心和决心。2006年全矿共发生机电事故132起,影响生产280小时17分;2007年共发生机电事故55起,影响生产146小时58分,实现了1个月零事故;2008年共发生机电事故66起,影响生产138小时06分,实现了1个月机电零事故;2009年共发生机电零事故29起,影响生产74小时35分,实现了2个月机电零事故。今年1-8月份共发生机电事故17起,影响生产32小时50分,实现了3个月零事故。根据周书记在9月份月度工作会议上的要求,我们要牢固树立大机电管理理念,深刻理解机电零事故“八大价值取向”的深刻内涵,即:一是要实现机电“零事故”的目标就必须全员行为规范、操作规范、工作规范;二是要实现机电“零事故”的目标就必须责任到位;三是要实现机电“零事故”的目标就必须要精细、精准和精确,达到精益生产的要求;四是要实现机电“零事故”的目标就需要流程畅顺;五是实现机电“零事故”目标必然会促使费用降低、成本降低;六是要实现机电“零事故”的目标就需要高质量地工作、高质量地管理、高质量地操作;七是实现机电“零事故”的目标就会实现稳产高效、安全高效、优质高效;八是实现了机电“零事故”目标就会夯实我们的基础,稳定我们的队伍。多年的实践已经证明“只有管理人员想不到的,没有员工干不到的”。前几年,机电一区、选煤厂、机电二区等单位先后创出了13个月的全矿最好纪录,更加证明了这一点。在今年后4个月中,必须杜绝等级机电责任事故,力争再实现1-2个月甚至更长时间的全矿井机电“零事故”。

2、更加注重机电“零事故”长效机制的构建。机电设备零事故管理是一项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系统工程,要确立信心、强化责任、规范管理,努力实现机电零事故的目标追求。制度是一种约束机制,是指导职工如何开展工作的尺度,只有制度完善、管理到位、责任到位,才能保障机电设备的正常运转。一是《梁家煤矿机电零事故考核管理规定》是近几年实践经验的积累、是宝贵的管理财富。要根据精益生产、全面预算管理、班组建设等阶段性活动的要求,赋予新的内容和活力。二是矿机电零事故考核领导小组要坚持原则,严格按照“四不放过”原则分析处理每一起机电事故,区分责任事故和非责任事故。三是综放队、皮带工区等基层单位实行的岗位和维修捆绑、包机责任制、逐级问责制、内部事故分析与处理等措施均取得了实效,其他单位可以借鉴。四是要做好机电事故的分析处理和学习工作。事故就是财富,事故就是教材,事故就是老师。我们知道机电设备管理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们要认真领会和践行周书记提出的“不能仅仅满足于不出事故,更要进一步渗透精细、精准、精确、精益、精美的管理要求,向零事故的长效机制迈进”的总体要求。

3、更加注重设备内在管理品质的提高。一是要抓好设备的使用和维修保养。要像呵护自己的孩子一样,爱护自己的私家车一样,按照“9351”、润滑“五定”等要求,抓好分管设备的使用和维修保养。二是要落实好设备点检制。设备点检制是以点检为中心的设备维修管理体制。这种制度被广泛地应用于实行TPM(全员参与生产维修)的企业,是现代设备管理中比较科学的一种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三是要抓好隐患排查和预防性维修。“三分修七分养”,“不治已病治未病”,要通过积极的检查和维护,去发现和排除一些初期的、潜在的、隐性的故障,达到预测、预知、预警、预防,消灭事故于萌芽状态。四是要抓好设备备品备件。对照《煤矿安全规程》、《煤矿矿井机电设备完好标准》、《煤矿机电设备检修质量标准》、《设备润滑管理制度》及有关行业标准,做出规划,确保必须的生产装备、安全监控设备的正常运转和更新换代。五是要把好设备的进入关和维修关,保证按标准要求使用和维修设备,坚决杜绝伪劣机电产品、无煤安标志产品、非防爆产品在煤矿的滥用,从源头上消灭事故源。六是要抓好细节管理。细节决定成败。1992年3月22日,中国发射澳星时,就因为发射装置中的一个弹簧片上粘了一小块铝屑,短路后造成火箭发动机紧急关机,导致发射失败,让刚刚走出国门的航天工业承受了很大的压力。

4、更加注重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的推广应用。社会在进步,技术在发展。采用“四新”是实现机电管理更新换代、永不落后的必要手段。各基层单位在推广应用“四新”方面都有有效的探索和效果。有的基层单位采用红外线测温仪监测设备温度,有的采用防潮剂防止设备潮湿,有的采用PLC对设备进行改造,都取得了好的效果。这里有三种情况要注意:一是对国内外先进技术、先进工艺、先进设备,我们要积极引进,加以推广应用。同时要认真加以研究,掌握核心技术,提高矿井机电管理的综合实力。二是要对“四新”必须把好安全关。应用的新设备、新材料必须要有“MA”标志,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矿山安全有关规定,满足安全生产要求。三是不要狭隘地认为新的设备就是新设备,现有的旧设备或是过了折旧年限,但是设备状态较好,国家规定可以继续使用的报废设备,经过技术改造后性能有可能更加优越。但是国家明令禁止的、安全性能达不到要求或是高能耗、不符合节能减排要求的设备,必须要及时淘汰、更换、更新。目前,机电科、机电二区和科信中心要尽快抓好井下变电所自动化的调试收尾和试运行工作,发挥自动化的助推作用。

5、更加注重群众性小改小革活动的开展。索尼公司强大的标志之一,就是积极倡导、热情鼓励一切新设备、新发明,彻底排斥那种封闭性的压制、摧残部下发明成果的传统陋习。针对生产的薄弱环节,针对安全的关键部位,适时开展小改小革,就能促进生产效率的不断提高,就能确保安全形势的不断稳定。对于小改小革项目,一是要实用,不要无的放矢,出发点要放在解决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上。例如机电二区用淘汰下来的材料进行污水处理站的自动控制改造,取得了很好的成果。项目也不要盲目求大,有时候小改革可以解决大问题;二是要激励,作为基层单位管理人员,要鼓励、支持和参与员工的小改小革活动,在申报矿上奖励的同时,工区内部也要给予一定的奖励;三是要共享,对于本单位的小改小革成果一定不要独享其成,要按照矿井“小改小革、合理化建议奖励和推广实施办法”的要求,抓好小改小革项目的推广应用和广泛交流,这也是落实构建矿井“大机电”管理格局的要求。

6、更加注重机电工程技术人员素质素养的提升。一是要营造技术人员学习的良好氛围。煤矿工程技术人员是开展技术工作、技术管理及技术革新的生力军,要掌握好机电技术基础知识,还要不断的学习新技术、掌握新技术,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技术革新,才能适应煤矿企业发展新形势的需要,真正起到科学技术指导安全生产的作用。二是要抓好人才队伍培养。要依靠网能大学平台、职业培训师体系,推动“管理、装备、培训”“三驾马车”并驾齐驱。充分发挥工程技术人员和老工人的“传、帮、带”作用,加快建设一支高素质、能驾驭新技术的机电专业人才队伍。三是要组织好全矿电气技术学习活动。为了提高矿井电气技术管理,提升基层单位技术人员的业务素质,更好的服务于矿井安全生产,根据矿整体工作安排,9月份在全矿范围内开展矿井电气技术学习活动,各单位要保证人数和效果。四是组织好机电事故案例的学习。各单位都要对本单位以往发生的机电事故进行整理汇总学习,与此同时还要组织学习全矿的、龙矿集团的以及外部的有代表性的机电事故案例,用活生生的例子教育身边的人,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同志们,出炭不出炭,关键看机电。要做好机电管理工作,就要从搞好安全、服务生产、降本增效、技术创新的高度入手,把工作方向和着力点放在提高各级管理人员和维修、操作人员综合素质上来,高度重视机电设备投入和技术创新工作,不断推进技术创新和升级。要结合各单位实际,全员发动、全员互动,真正提高认识、落实责任、强化措施,最终实现机电管理向“五精”化迈进的目标境界。

谢谢大家。

篇2:副矿长刘洪洋在机电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

2011年10月 日

同志们:

在省第九次党代会召开之际,在我省即将全面进入森林防火紧要期的关键时刻,省政府召开这次全省森林防火电视电话会议,主要任务是,传达全国森林防火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去年以来全省森林防火工作,研究部署做好今冬明春的森林防火工作,确保不发生重特大森林火灾,确保森林资源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刚才,照平同志传达了全国森林防火工作会议精神,系统总结了去冬今春全省森林防火工作,并对下步工作进行了具体部署,体现了省委、省政府的要求,我完全同意,请各地各部门认真抓好落实。

去年入冬以来,我省遭遇了六十年不遇的特大旱灾,持续高温多风,4个多月无有效降水,中央气象台曾连续多日向我省发布森林火险红色警报,部分地区火险等级均为极度危险(5级)。我省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由于准备充分、措施得力、扑救及时,没有发生重特大森林火灾,没有因森林火灾造成人员伤亡事故,取得了去冬今春森林防火工作的全面胜利。据统计,防火紧要期,全省共发生森林火灾718起,其中一般森林火灾474起,较大森林火灾244起,森林火灾受害率低于国家下达的1‰

2以每年四、五万亩的速度递增,尤其是中幼林发展迅速,新造林区树苗低矮,杂草丛生,抗火性差;重点林业生态工程区和公益林区枯枝落叶增多,林下可燃物超载严重,可燃物积累已达到每公顷30吨以上,部分林区每公顷高达50~60吨,远远超过了国际上公认的发生森林大火的界限。一旦遇有火源,极易引发森林火灾。尤其是豫西重点林区多以易燃松、柏等针叶林为主,一旦发生火灾,很容易火烧连营。

(四)一些地方领导重视不够、思想麻痹。近年来,我省多数森林火灾由于控制及时,没有使小火酿成大灾,导致部分地方的行政领导麻痹思想滋生,弱化了对防火工作的领导。表现在:一些地方工作部署停留在会议上,没有很好去抓落实,森林防火责任制落实不够,存在的问题没有认真研究解决;一些地方防火投入严重不足,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物资储备短缺,火灾防控能力较差;不重视专业消防队伍建设,消防队员保障乏力,火灾扑救还是靠千军万马齐上阵的“人海战术”,扑火效率低,安全隐患大。少数地方森林火灾发生后,不能及时分级启动应急预案,相关领导不能及时组织指挥扑救,造成火灾发生后十几、二十几个小时不能扑灭,延误了扑火时机,增大了扑救难度,小火酿成大火的危险性增加,教训十分深刻。

因此,各地各部门一定要准确把握全省森林防火形势,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从保护林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服务中原经济区建设大局的需要出发,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坚决克服麻痹和侥幸思想,坚决杜绝松懈和畏难情绪,采取有效措施,把森林防火抓紧抓实、抓出成效。

二、加强组织领导,落实细化责任,切实加大森林防火工作力度

森林资源是重要的自然资源,也是生态系统的主体。在最近举行的首届亚太经合组织林业部长级会议上,胡锦涛主席充分肯定了林业建设取得的巨大成绩,强调了森林在实现绿色增长中具有重要功能,明确要求把林业发展纳入经济社会总体布局,完善政策、加大投入、创新管理、强化执法,充分发挥森林在经济、社会、生态、文化等方面的多种效益,维护粮食安全、能源安全和生态安全。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森林防火工作,抓好各项措施的落实,尤其是要进一步强化责任、严肃纪律、强化督查,切实做到各级领导一起抓、各个部门一起动、各种手段一起上,努力夺取森林防火工作的全面胜利。

(一)切实落实森林防火行政首长负责制。森林防火工作实行各级人民政府行政首长负责制和部门分工责任制,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为第一责任人,分管负责同志为主要责任人,成员单位主要领导为单项工作具体责任人。多年经验表明,这一要求,是做好森林防火工作的一项根本制度和关键措施。一把手要把森林防火工作作为当前林区的第一件大事、第一位任务、第一项职责来抓,亲自研究部署,亲自检查落实,亲自抓薄弱环节。尤其要保证扑火救灾所需人、财、物及时到位。分管领导作为主要责任人要具体抓、抓具体,从市县到乡村,都要确保责任落实到位。特别是

6林防火的一项重要内容,“严”字当头,努力预防和控制人为火灾发生。一是严格管理生产用火。防火关键时期,各级政府要及时发布禁火令,严禁一切野外用火。实行全面封山,严禁燎地边、野炊、吸烟、上坟烧纸等一切野外违法用火行为。对必需的野外生产用火,要实行严格的管理和控制。二是要强化重点人员管理,对痴、呆、憨、傻人员和中小学生一一登记造册,落实监护人员和管理责任。严防玩火、失火引发森林火灾。三是加强重点部位的防火工作。对入山路口、寺院、墓地等重点地段增兵设卡,设置防火检查站,严格控制火种入山,增加护林员,加大林区监测巡查密度。对农田和林区、乡村与林区、重点设施与林区的结合部,要加大检查排查力度,采取有效隔离措施,严防“农火上山”、“家火上山”。四是加强敏感时段的防火工作,元旦、春节、清明期间,林业部门及防火办要组织干部职工和护林员,分片包干,责任到人,全天候巡逻,严查野外违章用火,确保火种不上山,火源不入林。

(三)认真做好应急准备,提升快速反应水平。要结合当地实际,建立健全森林火灾快速处置机制。一要完善扑火预案。全面落实组织指挥、人员调配、通讯联络和后勤保障等工作,进一步明确各有关部门的职责;增加防火物资储备,做好扑火装备、车辆、机具的检修、维护、保养,确保各级各部门都能适应火险形势变化,及时、有序、合理、高效安排各项工作。二要加强预警监测。要加强与国家森林防火监测中心、省气象遥感中心沟通协调,继续运用卫星等高科技手段加强火情监测,并充分发挥瞭望哨、巡逻队的作用,及时发现火情,迅速进行处置。三要严格值班调度。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落实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确保政令、信息畅通,及时妥善处置紧急事件。要认真执行归口管理和报告制度,及时反馈林火热点信息。四要科学组织扑救。一旦发生森林火灾,要按照分级处置的原则,及时启动应急预案,进行应急处置。决不允许任何单位和个人隐瞒或迟报森林火情、火灾,更不允许“关门打火”,贻误扑火时机。凡发生森林火灾的地方,县乡领导必须第一时间赶赴火灾现场靠前指挥,指挥部各成员单位要积极配合,各类扑火队要在第一时间赶到火场,集中优势兵力,在最短时间内扑灭火灾,防止小火酿成大灾。

篇3:副矿长刘洪洋在机电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今天, 很高兴参加全省畜牧工作会议, 主要是来看望大家, 给大家鼓鼓劲。上半年, 全省畜牧业生产在生猪价格持续低迷、奶业一路下滑等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下, 经受了严峻考验, 经过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 目前向好的态势已经开始显现。这次会议十分重要, 因为, 第一, 畜牧业在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重要;第二, 当前我省畜牧业发展面临一些问题;第三, 确保我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需要畜牧业的快速发展。下面, 我讲三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 正视困难, 进一步增强发展畜牧业的信心和决心

新一届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畜牧业发展, 省委十届六次全会明确提出建设畜牧大省和食品工业大省的战略目标。省政府先后制定了《千万吨奶战略工程规划》和《五千万头生猪规模化养殖战略工程规划》, 把我省畜牧业发展摆在了非常突出位置。出台了《关于推进奶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等文件, 为畜牧业的健康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着眼于畜牧业又好又快发展, 巩固畜牧大省地位, 在机构改革中, 对省畜牧兽医局进行了加强, 为畜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体制保障。不断加大畜牧业投入力度, 2006年以来, 国家和省每年投入畜牧业的资金均在10亿元左右。通过以上举措, 有力地促进了全省畜牧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一是畜牧产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据国家统计局黑龙江调查总队统计, 到2009年末, 全省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185.5万吨、101.9万吨和528.7万吨, 同比分别增长11.0%、8.8%和4.0%;全年实现牧业产值870亿元, 鲜奶产量稳居全国第二位。二是规模化、集约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全省专业化养殖小区发展到3 962个, 专业大户及标准化养殖场发展到5.3万个, 规模化经营比重已突破60%。奶牛、蛋鸡和生猪良种率已接近100%, 肉牛良种率已达到65%以上。三是产业化经营步伐明显加快。全省已建成乳品加工企业82家, 日加工能力达到2万吨, 加工产能位居全国前列;生猪屠宰加工企业594家, 年加工能力达2 000多万头, 位居全国前十名;肉牛、肉羊屠宰加工企业62家, 年加工肉牛、肉羊能力分别达到240万头和300万只。四是畜牧产业和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保持稳定。在邻国和周边省区疫情频发的情况下, 我省全面加大防控力度, 产业和产品安全水平始终位居全国前列。我省是全国两个未发生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省份之一, 连续六年保持了牲畜口蹄疫疫情稳定, 猪链球菌和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无疫情, 从未发生过添加苏丹红、瘦肉精、孔雀绿等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虽然我省畜牧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 但还仍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受全球性金融危机影响, 加之宏观调控措施不力, 我省畜牧业发展受到了极大冲击, 特别是奶牛和生猪生产遭受了严峻挑战。在奶牛生产方面, 上半年我省奶牛养殖成本上升速度明显快于奶价调整幅度, 奶农大面积、长时间亏损, 犊牛、育成牛及正值产奶盛年的奶牛大量淘杀、转卖, 许多地区奶牛户及其饲养的奶牛大量流入吉林、河北等省, 全省奶牛存栏数量出现了多年不曾有过的下降现象。今年上半年, 全国奶牛第一大县双城市奶牛存栏量下降到21.2万头, 比2008年末减少7.28万头;富裕县今年一季度末奶牛存栏12.59万头, 比去年末减少1.41万头。近几个月, 我省每千克牛奶价格比全国平均价低0.25元, 比河北、山东、河南几个产奶大省分别低0.15元、0.24元和0.30元。目前, 新的生鲜乳价格机制启动后, 虽然生鲜奶价格略有上涨, 但还远未达到合理水平。在生猪生产方面, 上半年我省生猪市场波动频繁, 生猪价格一直在低位徘徊, 农民出售一头商品猪要赔50元左右, 严重挫伤了养殖积极性, 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五千万头生猪规模化养殖战略工程规划》的顺利推进。目前虽然猪价有所回升, 但仍未抵上饲料等成本上涨的速度, 且回升趋势还不够稳定。客观分析全省畜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主要有五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消费需求不足。一方面, 受金融危机影响, 城乡居民生活消费品购买力下降, 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肉、蛋、奶等畜产品消费也呈低迷状态。另一方面, 我省畜产品市场开发乏力, 特别是名优品牌少, 市场占有率低。二是养殖成本上升。今年以来, 畜牧业饲料成本不断攀升, 目前, 我省玉米价格为每千克1.76元, 同比增长15.17%。同时, 水电、人工等成本也不断上涨, 受畜产品价格下跌和饲养成本上涨的双重挤压, 养殖业效益大幅下跌。三是扶持力度不大。近年来, 国家和省里对畜牧业的投入虽逐年增加, 但与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相比仍有一定差距。畜牧业直补刚刚起步, 补贴范围小, 覆盖面窄。广大农民发展畜牧业投入明显不足, 特别是由于畜牧业生产周期长, 养殖和市场风险大, 金融部门对农户的贷款额度小、周期短、门槛高, 难以满足畜牧业快速发展对资金的需要。四是生鲜乳价格形成机制不完善。农企双方地位不对等, 企业单方制定奶价, 个别企业还存在对奶农压等压价、拒收限收原料奶和克扣奶资等问题。五是标准化规模养殖比重偏低。虽然我省畜禽规模化养殖水平有新的提升, 但工厂化、标准化、集约化水平还不高, 抗风险能力较弱。以奶牛养殖为例, 全省规模经营比重仅占40%左右, 与国内先进地区和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

在正视困难和挑战的同时, 我们更要清醒地看到全省畜牧业发展也面临一些有利条件。一是当前主要畜产品价格上扬, 养殖效益下滑的趋势得到初步遏制, 特别是近期生猪、禽蛋价格已全面回升到盈利线以上, 预计下半年畜产品市场价格仍会继续保持上升态势, 甚至不排除畜产品价格大幅攀升的可能;二是国内经济形势持续向好, 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加, 国内市场畜产品需求旺盛的势头已开始显现;三是龙头企业和市场建设快速推进, 市场拉动与加工拉动形成合力, 有利于养殖业的恢复和增长;四是全国夏粮丰收, 秋粮丰收在望, 有利于遏制饲料价格继续上扬, 稳定养殖效益。我们一定要认清形势, 振奋精神, 增强信心, 抢抓机遇, 逆势而上, 通过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 渡过畜牧产业转型发展的难关, 实现畜牧业持续、健康、快速、高效、安全发展。

二、明确目标, 强化措施, 加快推进畜牧业发展方式转变

今后一个时期, 我们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以“两个千万工程规划”为载体, 以建设质量效益型现代畜牧业为目标, 大力推广标准化规模养殖, 推进畜牧业发展方式转变, 加快发展速度, 扩大养殖总量, 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 把我省建设成为畜牧业强省和食品工业大省, 不断提升畜牧业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 到2015年, 全省肉产量达到650万吨, 蛋产量达到160万吨, 鲜奶产量达到1 200万吨, 年均递增11.5%、5.6%和14.5%;畜牧业产值达到1 870亿元, 年均递增12%;农村人均牧业收入达到1 910元, 年均递增150元。全省要重点抓好六项工作:

(一) 认真落实生鲜乳购销价格管理政策。

各市县要严格执行生鲜乳政府指导价和参考价并行的政策, 迅速将奶价拉抬到合理价位。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指导购销双方签订规范的收购合同, 规范购销双方交易行为。切实加强市场巡查和价格监管, 严肃查处不执行交易参考价、政府指导价等行为, 确保生鲜乳购销价格政策落实到位, 确保全省奶业实现12.5%的增长速度。

(二) 积极开拓畜产品市场。

市场需求是推动畜牧业发展最大、最直接的动力。加快现代畜牧业发展, 必须树立市场理念, 走外向型畜牧经济之路, 用特色优质畜产品去开拓市场、占领市场。一要大力开拓国内市场。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各类经纪人和规模化养殖场等经营主体的作用, 叫响我省绿色、无公害、优质、安全畜产品品牌, 占领外埠畜产品加工原料市场和终端消费市场, 特别是要加大名、特、优、新畜产品开发力度, 提升产品层次, 尽快占领国内畜产品高端市场。要积极探索和推进生猪中远期市场建设。生猪中远期交易, 是实现生猪“先卖后养”、规避市场风险的有效措施。6月中旬, 省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和市地到重庆、湖南考察学习了生猪中远期交易经验。省里确定重点面向重庆农畜产品交易所, 兼顾湖南御邦大宗农产品交易所和苏州大宗商品电子交易中心, 开展区域性战略合作, 探索具有龙江特色的生猪中远期市场建设之路。各市县, 特别是生猪养殖大县要迅速启动中远期交易工作, 强化服务引导和政策扶持, 支持规模养殖企业和大户积极参与生猪中远期交易。同时, 要积极开展生猪现货电子交易, 逐步扩大覆盖面和交易量。二要大力开拓国际市场。与我省毗邻的俄罗斯, 特别是远东地区肉类需求量大, 商品价位比较高, 是我省肉类产品出口的潜在市场。有关数据显示, 截止2009年底, 俄罗斯每年猪肉需求量为286万吨左右, 其中, 本国每年生产猪肉约221万吨, 需向国外进口猪肉65万吨左右, 仅远东地区每年肉类和肉类制品缺口就达40万吨左右。俄罗斯境内的生猪平均价格为22.7元/千克, 市场上猪肉的平均售价为44.9元/千克。加之近期俄罗斯对进口我国猪肉的限制有所松动, 国家质检总局和农业部正在研究对俄出口事宜, 我省已被国家列入对俄出口猪肉的七个指定省份之一, 并且我省对俄出口已有多年历史, 陆路口岸多, 运销距离短, 这为扩大对俄肉类产品出口创造了难得机遇。可以说, 我省建设对俄生猪出口基地的时机已经成熟。省畜牧兽医局要协调有关部门加快此事推进速度, 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支持, 做好出口备案场地确定工作, 一旦中俄双方达成协议, 尽快把我省猪肉打入俄方市场。要以黑河、东宁、绥芬河、萝北、同江等沿边市县为主, 尽快按国际标准建设外向型畜产品加工基地, 并辐射带动周边市县生产加工基地建设, 努力扩大畜产品出口份额。

(三) 加强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建设。

增强畜产品市场占有率和竞争能力, 使广大的消费者认可我们的畜产品, 最终还要靠龙头企业。近年来, 随着外埠大型加工企业的进入和区域加工企业的兴起, 我省畜产品加工业得到长足发展, 但客观地讲, 这些企业初级加工成分较大, 产业链条不长, 企业的开工率、达产率较低。为此, 各地要高度重视龙头企业发展, 进一步加大管理与支持力度, 促进龙头企业达产达效, 以此带动畜产品加工业快速发展。一要促进现有企业达产达效。双汇集团与北大荒肉业公司合作, 注入流动资金3亿元, 3年来对望奎、哈尔滨、宝泉岭三个分公司进行股份制改造, 形成了年屠宰加工生猪400万头的生产能力。企业改制前北大荒肉业年屠宰生猪不过60万头, 肉制品产量不过2 000吨, 目前生产能力分别达到180万头和9万吨, 分别是原来的3倍和45倍。各地要帮助现有龙头企业解决原料不足、收购资金短缺等问题, 促进企业满负荷生产, 尽快实现达产达效。力争用3至5年的时间, 打造几个年产值超百亿元的龙头企业, 拉动我省畜产品加工业快速发展。二要增加龙头企业数量。飞鹤乳业是我国乳品行业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在境外上市的企业, 现有资产16亿元, 在克东、甘南和龙江县设有三个分厂, 到年末将形成日处理鲜奶1 800吨的能力, 2009年飞鹤乳业实现销售收入30亿元, 上缴税金2.1亿元。在加工企业的拉动下, 克东县奶牛已发展到3.3万头, 建有中小型牧场56处, 机械化榨乳站71处, 形成了龙头带基地、基地带农户的一体化发展格局。各地要出台优惠政策, 加大招商力度, 利用优势资源吸引大企业、大集团和社会资本到我省开发畜产品加工业。三要延长产业链条。鼓励大型加工企业建立科技研发中心, 加快名优新特产品研发步伐。乳品加工业要改进加工工艺, 加快开发名牌、绿色和特色产品, 重点提高巴氏消毒奶、保鲜奶和酸奶、奶酪等花色奶的生产能力。肉类加工业要提升产品加工转化和储存能力, 大力开发冷鲜肉、分割肉、小包装及快餐食品, 加强对内脏、血、皮、毛、骨等综合利用和深度加工, 实现“吃干榨尽”, 提高产品附加值和综合效益。

(四) 加快推进规模化养殖。

规模化养殖是推进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的重要标志。要适应现代畜牧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要求, 以深入实施“两个千万工程规划”为重点, 加快推进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场建设, 引导养猪场 (户) 转变生产方式, 提高规模化、集约化水平。农垦要大力发展现代化牧场, 牧业主产区以建设专业化牧场和小区为主。其他地区应以发展养殖大户或家庭牧场为起点, 支持养殖大户、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等新建或改扩建规模养殖场 (小区) , 支持较大规模的养殖场 (小区) 进行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 支持龙头加工企业建设高标准的现代化养殖基地。加强良种繁育体系建设, 落实国家良种补贴项目, 积极推广人工授精技术, 实施奶牛群体改良计划 (DHI) , 不断推进良种化进程。要深入推进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 坚持良种、良法、良料、良舍、良管相配套, 提高标准化水平。

(五) 切实抓好动物防疫工作。

建设牧业大省, 疫病防控至关重要。各地、各部门要坚持发展和保护并重, 重点加强省、市、县三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基础设施建设, 提高监测、预报能力。深入开展结核、布病等人畜共患病扑杀净化工作, 有效净化畜群。要毫不放松地抓好动物免疫工作, 确保重大疫病防疫密度达到100%, 做到动物防疫县不漏乡、乡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畜。要进一步改善疫苗的供应、存储、运输效率和条件, 真正做到真苗、真打、真有效。要加强疫病预防与监测, 加大边境地区防控力度, 及时消除监测中发现的疫情隐患, 确保我省重大动物疫情稳定, 加快无规定动物疫病省建设步伐。

(六) 大力发展饲草饲料产业。

饲草饲料产业是畜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根本保障。转变畜牧产业发展方式, 首先要从饲草饲料产业抓起。要进一步优化饲料产业和饲料产品结构。大力发展优质、安全、高效、生态、环保的饲料产品, 实现饲料品种系列化、结构多样化。通过兼并、联合、重组等形式, 推进饲料企业的规模化、集团化发展, 提高产业的集中度和竞争力。要加强草原保护和综合开发利用, 完善草原保护制度, 采取围栏、种草、改良、治虫灭鼠等措施, 加大草原保护和综合开发力度, 打造全国优质饲草原料基地。

三、强化领导, 完善政策, 确保畜牧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大力发展畜牧经济, 实现传统畜牧大省向现代畜牧强省跨越, 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各地、各部门要切实加大领导和支持力度, 形成工作合力, 进一步推动全省畜牧经济大发展、快发展。

(一) 强化组织领导。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把发展现代畜牧业摆上重要位置, 作为市县党政一把手工程。要细化工作目标任务, 逐级抓好工作责任落实。要把畜牧产业发展情况作为衡量各地领导干部政绩的重要内容, 加强监督考核, 严格兑现奖惩。强县要继续加大力度, 增加生产总量, 提升产业层次, 促进产业升级;弱县要加快赶超步伐, 尽快把畜牧业培育成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

(二) 狠抓工作落实。

各地、各部门要扑下身子, 真抓实干, 不折不扣地抓好扶持畜牧业发展的政策和具体措施落实, 特别是省畜牧兽医局要发挥牵头抓总、统筹协调的作用, 尽快组织检查督导组深入各地进行检查督导, 确保取得工作实效。

(三) 加大投入力度。

各级财政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 安排专项资金扶持各地新上畜牧业基础设施、开展科技推广和发展规模化养殖。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要根据畜牧业的生产特点, 积极创新信贷品种, 简化贷款程序, 降低贷款利率, 延长贷款周期, 满足广大养殖企业和农户的资金需求。

(四) 开展典型宣传。

各地要总结一批发展生猪、奶牛、肉蛋鸡等产业的先进典型, 加大宣传力度, 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效应, 表扬先进, 鞭策后进, 在全社会形成发展畜牧业的良好氛围。

篇4:副矿长刘洪洋在机电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0年是“十一五”的收官之年, 全省“三农”工作连续七年保持了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好形势。粮食总产达到323.5亿kg, 实现建国以来首次“七连增”, 由2005年全国第5位上升到第4位;农业增加值由2005年的全国第6位上升到第3位;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达到8 980元, 比2009年增长12%, 增幅自1997年以来首次超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全省“三农”工作的好形势, 农机化工作功不可没。近年来, 全省农机系统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 积极开拓创新, 提高服务水平, 农机化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粮油生产机械化水平显著提高。全省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粮油生产机械化水平分别提高到69%、78%。水稻种植机械化水平达到48%, 5年提高了34个百分点;其中水稻机插秧水平达到41%, 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21个百分点, 全省共有19个县 (市、区) 基本实现水稻种植机械化。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面积迅速增长, 2010年超过113.33万hm2, 占稻麦种植面积的26.5%。二是新技术新机具推广应用步伐加快。一大批新机具、新技术得到推广应用, 蔬菜园艺业、畜牧业、渔业以及农产品初加工机械保有量快速增长, 高效设施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达到35%。农机作业领域由粮食作物向经济作物、大田农业向设施农业、种植业向养殖业和农产品加工业拓展, 农机应用范围由产中向产前产后延伸。三是农机社会化服务效益明显提升。创新农机化服务组织形式, 大力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 新增工商登记的农机合作社600个, 累计超过1 800个。积极发展农机综合服务, 全省农机作业服务收入达到185亿元, 跨区作业收入38亿元, 农机跨区作业收入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第一位。四是农机化政策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十一五”时期全省农机化投入大幅度增长, 其中各级财政投入超过45亿元, 是“十五”期间的5.5倍。2010年全省农机购置补贴中央和省级投入达到8亿元, 补贴范围扩大到6大类38个品种, 有力调动了农民购机的积极性。《农业机械试验鉴定和质量监督办法》颁布实施, 农机政策法规体系进一步健全, 有效提高了农机安全生产水平和农机质量。这些成绩的取得, 是全省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各有关部门大力支持的结果, 也是全省农机系统干部职工艰苦努力、奋力拼搏的结果。

“十二五”时期, 是我省全面实现小康并向基本现代化迈进的重要时期, 也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关键阶段。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在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展望“十二五”, 我省农机化工作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从发展环境看, 实现“两个率先”, 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 要求我们必须把农机化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2010年, 国务院、省政府分别出台了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文件, 提出了今后5至10年的目标任务、重点措施和扶持政策, 这为加快推进农机化发展奠定了政策基础, 营造了良好氛围。从内在要求看, 目前农业劳动力结构性短缺矛盾日益突出, 人工成本开始高于农机作业成本, 农机作业水平高低已成为影响农民种植意愿的重要因素。同时, 随着土地流转和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步伐加快, 迫切需要大力发展农机合作社等社会化服务组织, 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从工业支撑看, 我省已建立了门类齐全、技术先进的农机制造工业体系, 基本能够满足自身需求。随着装备制造业振兴规划的实施, 将进一步提高我省农机制造能力, 为我省加快推进农机化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装备基础。全省农机系统要充分认识农机化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 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 努力推动农机化工作实现新的跨越发展。

二、突出工作重点, 努力实现“十二五”农机化工作良好开局

“十二五”时期, 全省农机化工作总的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紧紧围绕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和促进农民增收, 加快转变农机化发展方式, 大力优化农机装备结构, 推进农机科技创新, 加强农机产业自主创新品牌建设, 增强农机公共服务能力, 着力促进农机、农艺、农业经营方式协调发展, 进一步提升农机装备水平、作业水平和产业化水平, 努力实现农机化又好又快发展, 为夯实“三农”发展基础提供有力支撑。目标任务是:2015年全省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8%, 其中粮油生产机械化水平达到85%, 基本实现粮油生产机械化, 高效设施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达到60%, 苏南等有条件的地区率先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

2011年全省农机系统要围绕“十二五”目标任务, 加快改革创新和工作推进力度, 突出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水稻机插秧、秸秆机械化还田、开展高效设施农业农机服务、发展农机合作社“五个重点”, 确保全省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1%, 其中粮油生产机械化水平提高到80%以上, 高效设施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达到40%, 为促进粮食稳定发展、农业持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作出新的贡献。着重要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 认真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 确保强农惠农政策全面落实。

2011年我省各级财政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将超过10亿元, 补贴类别拟增加到12大类54个品种。各级农机部门要进一步完善农机购置补贴办法, 加大资金投入、政策执行和监督检查力度, 严肃查处倒卖补贴产品, 套取补贴资金, 借补贴之机乱涨价、乱收费等违规行为, 确保政策不折不扣落到实处。要按照“公开公正、及时有效”的原则, 加强系统自身、企业和经销商、补贴对象“三项检查”, 严把补贴目录产品审核、享受补贴对象审核、验收审查、产品质量检查、购机农户公示“五项关口”, 真正把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成为农民、企业、政府“三满意”工程。

(二) 突出推广水稻机插秧技术, 促进粮食稳产增产。

提高粮食单产, 我省最大的潜力在水稻, 水稻增产一个很重要的措施是发展机插秧。根据调查, 实施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每亩可以增产粮食50 kg左右。各地要按照“苏南地区率先发展、苏中地区加快发展、苏北地区跨越发展”的要求, 以水稻主产县 (市) 为重点, 加快水稻机插秧整体推进步伐, 确保分区域、按时序率先在全国实现水稻生产机械化。要组织开展油菜种植机械、收获机械科技攻关, 示范推广油菜全程机械化技术, 争取在全国率先取得突破。在玉米种植地区要引进、试验、示范玉米精量播种机械, 推广玉米收获机械, 确保2011年玉米生产机械化水平提高10个百分点。

(三) 积极推进农机科技创新, 加快转变农机化发展方式。

要紧紧围绕农机化发展需求, 加强农机产学研推资源整合, 加快建立农机科技创新体系, 加大现代高效农业发展急需农业机械的研发力度, 促进新机具、新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应用。要因地制宜、重点突破, 强化农机与农艺的有效结合, 大力发展蔬菜园艺业、规模畜牧业、特色水产业、设施农业、农产品初加工等农业机械, 不断提高现代高效农业装备水平。积极引进和试验数字化农业生产技术装备、变量播种施肥等新机具, 研究探索物联网在农机化技术上的集成应用, 组织开展精准农机化技术试验示范。充分发挥购机补贴政策的调控作用, 加快发展高性能农业机械, 推动农机装备结构调整。

(四) 大力发展农机合作社, 不断拓展农机服务领域。

各地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创新组织形式, 提高服务水平, 大力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服务公司、农机协会等新型农机服务组织, 重点扶持农机专业合作社, 培育壮大农机经纪人队伍, 推进农机服务市场化、专业化、产业化。要积极组织开展规范化、示范性农机专业合作社创建活动, 发展有特色、上规模的农机专业合作社, 提高农机户入社比例, 力争2011年新增经过工商登记的农机专业合作社300个, 累计超过2 100个。鼓励和支持农机合作组织从事“保姆式、订单式、一条龙式”农机服务, 开展农机跨区作业, 拓展跨区作业范围和服务项目, 不断提高农机合作组织服务水平。

(五) 加大秸秆机械化还田推进力度, 不断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

推广稻麦秸秆机械化还田, 是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关键措施。2011年省财政将进一步增加秸秆机械化还田投入, 扩大示范县实施范围, 力争全省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面积达到133.33万hm2, 秸秆机械化还田率超过30%。各地要按照省政府的部署要求, 分解落实任务, 加快推进步伐, 加强督促检查, 加快建立秸秆机械化还田长效机制, 确保秸秆机械还田工作取得实效。要建立健全农机与农艺相结合工作机制, 完善适用于不同地区水田、旱田等类型的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体系, 加强农作物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的指导培训, 切实提高农民对秸秆机械化还田的认知程度, 加快秸秆机械化还田推进步伐。

三、加强组织领导, 确保农机化工作顺利推进

(一) 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政府要把农机化工作作为“三农”工作的重要内容, 将农机化发展规划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加强组织协调, 分解落实任务, 强化督促检查, 统筹协调推进。各有关部门要密切协作配合, 形成工作合力。各级农机部门要认真履行规划指导、监督管理、协调服务职能, 做好技术推广、生产组织、安全监理等工作, 确保完成农机化各项工作任务。

(二) 加强政策扶持。

要认真落实国务院和省政府促进农机化发展的各项扶持政策, 建立健全农机化发展保障机制。各级财政要加大对农机化工作的投入力度, 增加农机购置补贴、秸秆机械化还田等扶持资金规模, 对农机事业单位履行公益性、执法性职能所需经费要纳入财政预算范围, 为农机化发展提供财政支撑。加强农机基础设施建设, 为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的引进吸收、试范推广和安全监管创造条件。认真落实税费优惠政策, 切实减轻农机从业人员负担。扩大金融服务领域, 积极发展农机小额贷款, 为农民购置财政补贴农机提供消费信贷。大力推进农机具政策性保险, 加大财政保费补贴力度, 调动广大农民参保积极性。

(三) 加强队伍建设。

篇5:副矿长刘洪洋在机电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按照省委、省政府的总体部署, 2013年全省经信工作努力实现全省经济和信息化持续健康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以上, 实现工业技改投资1万亿元, 确保完成万元GDP能耗下降3.66%的目标任务。

一是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中心, 加快工业转型升级步伐。当前, 我省工业正处于由大变强的关键时期, 主要制约问题是发展方式粗放, 质量和效益不高。要解决好这个问题, 必须切实做好“转、调、创”三篇文章, 继续坚持“双轮驱动”, 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健康发展。我省传统产业量大面广, 改造提升的潜力巨大。要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流程、新装备、新材料。要充分发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加大技术改造投入, 认真做好在建项目的调度和协调服务。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 大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推进新材料、新医药、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工业设计和现代物流等产业的重点突破。认真落实《全省钢铁企业兼并重组实施方案》, 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 把钢铁产业结构调整试点工作推向深入。

(二) 发挥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作用, 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

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和全省科技创新与奖励大会精神,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着力抓投入、抓平台、抓人才、抓研发, 进一步强化企业在技术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中的主体地位, 加快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增强企业发展内生动力。

(三) 切实落实支持政策, 激发企业发展活力。

2013年是省委、省政府确定的“政策措施落实年”, 将通过对重大规划、重要政策和重点工作的定期调度、现场观摩、分析评议等形式, 检查国家和省里政策的落实情况, 健全完善推进机制, 督促抓好落实。要认真落实国家和省支持蓝黄两区、省会城市群、沂蒙革命老区、中原经济区等重点区域发展的政策措施, 落实好省委、省政府即将出台的建设西部地区新的经济隆起带的指导意见, 大力发展县域工业、产业园区和产业集群, 提升重点区域工业发展水平。

(四) 全力推进节能降耗, 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步伐。

确保完成万元GDP能耗下降3.66%的目标任务。省政府与各市政府签订的《2013年度节能目标责任书》, 对各市2013年万元GDP能耗等指标提出了明确要求。要把发展节能型产业作为节能降耗的源头来抓, 加快出台我省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指导意见, 以节能服务、节能装备和产品制造、太阳能风能及生物质能、核电、新能源汽车等产业为重点, 进一步提高节能环保和新能源产业比重。

(五) 坚持统筹兼顾, 协调推进“四化”同步发展。

上一篇:河南艺术职业学院怎么样好不好下一篇:人物剧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