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主要指标

2024-05-12

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主要指标(精选8篇)

篇1: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主要指标

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主要指标

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主要指标都包括了情绪状态、人际关系、学习评价、自我控制、自我概念、动机等几个维度,而每个维度实际上又包括了几项具体内容。

(一)适应问题。适应的本意是指人们对来自外界和内部的刺激在持续不断的影响个体时所产生的感受能力。适应不良即对刺激的持续作用感受能力差,它将会降低人们对刺激的承受心理,使人与周围环境不能相对平衡。适应不良的问题集中表现在初一和高一年级,尤其是初一。因为,进入中学后,他们会发现中学的学习生活与小学是完全不同的:其一,由一个学校到另一个新学校,环境发生了变化,许多地方都相对陌生。其二,生活上,进入中学后大多数学生才开始住校生活,脱离了父母的照顾和保护,很多事都要自己亲历亲为,重新学习去做。对于那些在溺爱下长大的孩子来说,独立生活就很困难。其三,中学的学习内容明显大增,课业负担重,难度也加大了,而且学习方式肯定与前一阶段的不同,所以,刚上初中或高中的学生在这方面也可能不适应。其四,人际关系的变化,新的人际圈需要自己去建立,对于不善交际的人来说,又会感到困难。因此,适应不仅是指要适应新学校的新环境,它还包括适应完全不同于小学的学习方式、方法、内容,更包括人际关系的适应。新生往往会被这一问题困扰,而感到烦恼,要么是学习跟不上,要么是人际关系处理不好。但是,这样的问题大多在第一学期后会得以解决。而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就会有严重的心理压力,导致情绪失调,重则会诱发为心理疾病。

(二)情感问题。情感是和人的社会需要相联系的一种较高级而稳定的体验。对于中学生而言,情感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亲子沟通和异性交往。青少年正处

于生长发育阶段,这个年龄段正是主观需求欲望比较多、比较强烈的时期,而家庭、学校和社会又不能完全满足他们的欲望和要求,于是必然产生心理上的不平衡,抑郁、暴躁等。他们的这种不满往往直接指向父母。进入中学后,他们的认知能力、学习能力等各方面都得以发展,自认为自己已长大成人了,不向父母过多地管教,最易产生逆反心理,往往采取与积极向上相对独立的行为方式,带着偏激、盲目的色彩,或以极端方式发泄,久而久之与父母在感情上出现裂痕,不愿与父母沟通等,这必然会给他们带来苦恼,带来不愉快的情绪体验。在情感上,中学生难以解决的另一个问题是异性交往。

13、14岁的少年正是情窦初开的时期,他们对异性感情充满了美好的向往。因此,这个时期,尤其是初中生,容易出现令老师和家长害怕的“早恋”问题。其实异性吸引以致的异性间的单独交往也属正常,只是交往双方,无论他们是不是真的在恋爱,都会遭到教师、家长以及周围人的压力和反对。而他们自己也面临着以学业为重,还是以感情为重的选择,于是他们的内心充满了困惑、矛盾和痛苦,他们稚嫩的双肩怎能担负这些呢?于是,出现问题在所难免。我们在看待学生早恋的问题上,应该是积极而开放的,应把避免严重行为后果放在第一位,而不是把恋爱本身看作问题的关键。在这里,我给大家推荐两种处理方式:

(三)学习问题。这是作为一个学生在整个学习阶段中都存在的问题。有的学生学习刻苦,态度端正,智力发展正常,可学习效率低下,他们要么是学习技能障碍,要么是方法欠缺,长期失败使学习自信心丧失。对中学生而言,也存在上述情况。但初三的学生,承受着巨大的升学压力,心理问题尤为严重。据调查,初三学生中,相当部分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紧张、考试焦虑,甚者会失眠、患神经衰弱症。这对他们考试时正常水平的发挥,乃至今后的成长都是不良的影响。

(四)行为和人格偏离

1.行为障碍,或称不良行为。中学生中常见的不良行为有:多动症,攻击行为,破坏行为,懒散,对抗行为等。这些多见于初中低年级学生群体。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在商品经济的浪潮下,追求虚荣,追星族心态和迷恋电脑游戏的不良行为快速上扬。

2.人格偏离。人格也叫个性,是一个人具有的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综合。人格偏离主要是个体人格发展不健全,性格缺陷等原因造成的心理问题。中学生中常见的人格偏离有:(1)自我意识偏差。初中生独立意识增强,但自我认识和评价不全面、不准确,因而抑郁、闭锁。(2)自我中心倾向。他们只考虑自己,较少考虑他人的需要。(3)自卑心理。(4)嫉妒心理。有这种心理的人往往是心胸狭窄、好表现的。这些不良心理品质不仅会让自己生活无乐趣,还会阻碍自己健康成长,面对不容乐观的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我们必须开始分析原因并寻找出路。

我国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是不容乐观的,著名心理学家王极盛先生在他对全国中学生的多年调查中发现,有32%的中学生存在心理问题。这向我们敲响了警钟:加强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缓。造成我国中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教育界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缺乏应有的重视;其次,应试教育加大了学生的精神压力;第三是家庭教育方式不当;第四是传统教育观念作怪,导致一些教师教学方式不当。

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缺乏应有的重视,是我国教育界长期以来存在的一个不争的事实。《被欣赏与被淘汰的》提醒了我们,良好的情绪、健全的人格及适应能力对学生学习活动、掌握知识和技能、发展智能具有重要作用。当然,我们还必须把日益增多的学生的心理障碍问题同思想品德加以区别,而不是把学生存在的心理方面的问题笼统地认为是学生的人品、道德和思想问题,而要采用心理学的方法和技术妥善和治疗性地解决学生日益增加的心理困扰。

而对我校学生而言,造成他们心理问题的最主要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对封闭式管理环境的不适应性和不配合性;二是学习压力、学习期望带来的苦闷和学习动力缺乏带来的疲软;三是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不配合导致的心理侥幸,也就是说家长和老师对待某一些事情的评价存在差异时,学生扮演了一个墙头草的角色,从而无法达到良好的自我评价。

现在,一些学生尤其是毕业班学生,一临近考试就紧张,总怕考不好,拼命准备,甚至夜不能眠,还有的甚至在考试前发烧头痛,以致于最后不得不中断考试。一名女生由于学习成绩下降,在交流中痛苦地说:“这么多年来我第一次感到自己的无能,每当看到父母期望的目光,就非常难过,不知如何做才能达到父母的要求,如今,苦闷、烦恼、忧愁、气愤充满头脑,看见书就又恨又怕,真想把它扔出去。”厌学是目前学习活动中比较突出的问题,不仅是学习差的同学不愿学习,就连成绩很好的同学也有这种倾向。这就需要我们了解青少年的心理、生理特点和承受能力,如果一味给学生增加学习压力,致使一些学生出现了心理紊乱,甚至产生了变态心理,我们将背负太多的负疚感。

不正确的家庭教育构成了中学生存在心理问题的第三个直接原因。正确的家教是民主的、温暖的。而据调查,我国现在有70%的家庭存在教育方式不当的问题,要么对子女过分保护,要么过分干涉他们。“听话教育”、“分数教育”,是当前中国家庭教育的主要特点。在家里,父母关心的往往是孩子的学习成绩衣食,而对子女的思想变化、心理状况以及成长中所遇到的人生困惑等则少有关心,相互之间缺乏相互理解和沟通,导致一些家长根本不知道学生的实际情况,当老师与其交流的时候,往往表示诧异甚至对教师的不满。另外,家庭关系不和,对学生造成了相当大的心灵伤害。有的学生因为父母关系不和,不愿再见父母,整天就想往外跑,心里烦闷极了,觉得人活着真没意思。我们在与家长沟通的过程中,不能完全投其所好,只讲好的,不说问题;也不能不顾家庭特点,一味否定学生。对于心理过偏激的学生,我们更有必要与其家长保持密切的联系,以取得他们对我们的理解、支持与认可,并积极地配合我们的教育教学,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我们对学生培养的目标。

我们要知道的是,个体心理状态,如情绪、认知和意志水平等对学习、活动能力是存在重要影响的。大家一定有这样的体会:当我们情绪高涨时做事的效率会比较高,或者当我们对一件事充满了信心,充满了成功的愿望时,自己的动力会比较强,也不那么容易感到疲倦。对我们的学生更是如此,他们既需要一个强动机,也需要一个积极情绪的引导。大家所熟知的奥地利精神分析学家和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在他的“三部个性结构”中指出,人的个性结构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大系统构成。本我是个性中与生俱来的最原始的潜意识结构部分。个体出生后,从本我中逐渐分化出了自我,自我是意识结构部分,而超我即道德化了的自我,也就是通常我们所说的良心、理性等,它是个性结构中最高的监督和惩罚系统。其中超我抑制本我的不容于社会要求的各种行动,并使个人向理想努力,达到完善的个性。我们可以借鉴他的理论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比如赵强老师在规范和强化学生行为方式的过程中,习惯用击掌的动作,并反复用语言提醒学生该怎样做,不要怎样做;李萍萍老师在新课开始前习惯对学生进行表扬,“我知道同学们上一节课上得非常好,也学得不错,那我们就来检测一下大家学习的效果吧。”这些都是积极心理暗示的作用,它们可以帮助学生形成一个强大的超我精神状态,并指导自己的日常行为与活动,对自我充满信心。

现代医学越来越证明,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对一个人的一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青少年时期虽不是精神疾病的多发时期,但却是不健康行为的孕育期。由于中学生心理活动状态的不稳定性;认知结构的不完备性;生理成熟与心理成熟的不同步性;对社会和家庭的依赖性等,使得他们比成年人有更多的焦虑和遭遇到更多的挫折,更容易产生心理障碍。暂时性的心理障碍若得不到及时排除,便会产生不良的反应,而影响以后心理的健康发展,甚至会酿成日后难以挽救的心理疾病。

篇2: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主要指标

2014年6月全球各地共有近15万考生参加注册金融分析师(CFA)资格考试,而每年CFA考试人数的多少也成为了衡量金融就业市场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为什么呢?金程CFA小编带你去一探究竟:

根据考试主办单位CFA协会的数据,中国内地CFA报名人数,共有25000多人,居全球首位,相当于全球考生总数的大约17%。其中许多人想在金融服务业找一份好工作,例如年薪至少10万美元左右的大型投行研究分析师;也有人或许希望可以找到级别更高的职位,例如年薪达到百万的财务总监。

因此CFA考生人数也是衡量金融就业市场是否健康的指标。当金融就业市况不佳,CFA考生人数就会增多。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期间就是如此。

当时许多金融业员工失业,因此他们决定投身金融分析师行列,有些人则去攻读MBA学位。猎头公司或许会纠结于CFA和MBA哪个更重要。可近几年雇主的总体印象是,持MBA学位的人士或许已经太多太滥。

本文出处: 转载请注明

更多CFA资料免费下载 >>

学金融,找金程!力做您可信赖的财经培训专家!

1-1

篇3: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主要指标

一个国家的国民体质健康问题关乎到国计民生, 取决于这个国家的文明程度, 是衡量这个现代化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普通高校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更是决定了这个国家潜在的生产力量, 中国的综合国力飞速提高, 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但经济的腾飞并没有带来国民体质健康水平的急速提高。相反, 我们总能在近年来的文献资料中看到有关普通高校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降的相关报道, 这说明我国的高校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监测体系并不完善。对体质的监测实际上是对数据资料进行收集的过程, 评价则是对数据资料进行科学的分析、统计处理并做出判断的过程。即监测是基础, 是前提;评价是结果, 是目的。有了科学的检测结果可以使学校体育部门了解学生体质的现状, 掌握学生体质变化的特点, 为有针对性地安排体育教学, 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提供合理依据;同时, 也使学生能及时了解自己身体状况, 激发其科学锻炼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另外, 体质监测与评价也是考察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手段, 有关校领导可以根据分析结果不断完善本校的体育工作, 对学校体育工作的宏观调控与监督, 加强高等学校体育工作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和民主化, 保证高等学校体育工作总体发展目标的实现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课题旨在构建普通高校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监测体系的理论依据, 即普通高校学生体质健康的定义界定和结构构成。并以此为基础构建陕西省普通高校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监测体系, 其中包括体质监测体系的原则、方法、评价指标的构成要素、权集, 进而构建陕西省普通高校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评价方法与标准以及陕西省普通高校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分析评价数学模型, 以期为陕西普通高校体育工作管理提供依据。

2、研究的对象与方法

2.1、研究的对象

根据研究目的与任务, 选取西安工业大学、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西安邮电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长安大学、榆林学院、延安大学等七所高校大学生作为测试对象, 受试总人数为4088 人, 其中男生2344 人, 女生1744 人, 本文所有数据均为随机选取。

2.2、研究的方法

(1) 文献资料法。

根据研究内容和目的, 查阅近十年全国多种主要体育学术杂志相关书籍、报刊和网络资源, 通过期刊网进行相关课题研究著述的搜索, 参考大量相关方面的研究资料, 为本课题的研究工作做理论准备。

(2) 专家访谈法。

为更准确的筛选和确定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质健康监控指标, 本研究对两类专家进行访谈, 一、在政府科研部门从事学校体育和学生体质健康研究的专家;二、在高校从事体质健康教学研究的教授与学者。

(3) 问卷调查法。

为保证筛选和确立的评价指标更准确、合理, 建立的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质健康监控体系更科学、系统, 本研究主要设计了《陕西省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监测指标体系 (一级指标) 体质健康专家调查问卷》和《陕西省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监测指标体系 (二级指标) 体质健康专家调查问卷》共计2 份, 问卷的内容得到多数专家教授认可。

(4) 数理统计法。

运用SPSS对所获得的数据进行归纳整理和统计分析。从繁杂的数据中提炼出有价值的规律性数据信息, 进行定量分析。

3、结果分析

3.1、普通高校学生体质状况内容体系和子体系的构建

建立指标体系是评价工作的基础, 只有选取合理的指标, 测量与评价的可靠性,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选择或设计指标的有效程度。建立一个合理、可行的分析评价模型, 必须首先建立一个有效的指标体系。

(1) 评价指标的遴选。

通过整理有关文献资料, 尽可能全面地提出各方面的测试指标, 然后将这些指标初步归类。

(2) 专家咨询筛选。

将初步归类的评价指标制成调查问卷, 向体质健康方面的有关专家咨询, 根据专家意见进行筛选。经过多轮次的咨询调查, 将专家意见和建议统一, 形成一个专家们普遍认可的指标群。

本文将初步构建的大学生体质健康监控指标制成调查问卷, 并咨询有关专家与教授, 根据专家与教授的意见进行筛选和确定, 然后构建出高校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监控内容体系。

3.2、评价指标的权重值

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进行各个指标权重的计算, 层次分析法将研究的问题所包含的各个因素按一定隶属关系分为相互联系的若干层次, 在用特定的数学方法计算和研究每个层次的因素相对重要性程度及权重值, 最后以权重值的高低顺序来分析解决问题的内涵实质。 该方法重点就是因素相互影响程度比值aij, aij的取值由Saaty的1-9 值法决定。

(1) 建立AHP层次分析的判断矩阵。

根据AHP层次分析的计算方法, 建立AHP层次分析的判断距阵。

(2) 计算一级指标判断矩阵的权向量;

(3) 计算特征根;

(4) 计算一致性指标。

利用MATLAB软件将各个判断矩阵最大特征值的特征向量标准化, 得到各个判断矩阵的权向量, 即权重 (如表3) 。

3.3、评价指标体系的检验

将筛选得到的指标在陕西省普通高校进行实验性试用, 然后根据反馈意见做出一定调整, 使之更完善、实用。

4、结论与建议

(1) 构建普通高校体质健康状况监控体系对落实高校 “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促进高校体育的发展, 提高大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增强大学生的体质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

(2) 构建了普通高校体质健康状况评价指标体系, 评价指标体系包括身体形态指标、身体机能指标、运动素质指标和医学检查指标。通过这些评价指标, 有关部门可以有效地监测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 进而做出必要的调整;

(3) 应用所建立的普通高校体质健康状况评价指标体系应遵循四点建议:既要重视身体形态指标的评价, 又要重视身体机能指标的评价; 既要对个别指标单一评价, 也更要对整体指标综合评价;既要对体质锻炼的结果进行评价, 更要对体质锻炼的过程进行评价;要尊重学生的个人特征, 注重其自身的纵向比较, 减少大学生之间的横向对比。

参考文献

[1]孙庆祝, 容仕霖.人体体质测量与评价[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

[2]刘星亮.体质健康概论[M].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2010.

[3]刘静民.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大学生评价体系合理性的研究[Z].体育文化导刊, 2012, 3.

[4]张晔.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指标体系探析[Z].2011, 2.

篇4: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主要指标

【关键词】心理健康状况;急诊护士;对策;文献综述

随着科学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护士逐步由医院走向社会,更多地参与子防病保健,而且把服务内容扩大到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卫生宣传等层面,变封闭式的医院为开放式的社会服务,因此,护士的压力越来越大。现就将影响急诊护士心理状况因素进行综述,以供同行者借鉴。

1影响急诊护士心理状况的主要因素

1.1工作责任重急诊患者的来源广泛,病种复杂。急诊科护士工作繁重;技术要求高,工作难度大;加上三班倒,使工作和生活没在规律;护士配备比例相对不足,导致长期超负荷工作。国外许多研究资料表明,急诊科护士在紧张、繁重的工作环境中承受着很大的精神、心理压力,影响其身心健康和工作质量,出现头痛、睡眠障碍、疲乏感等躯体症状[1]。徐习[2]调查表示:急诊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明显较一般人差,其心理症状多表现在焦虑、敌对和抑郁等方面。

1.2防护措施不力急诊护士需要经常对未明确诊断的患者进行抢救和处理,其中包括一些处于自我保护知识缺乏或防护物品不齐备的情况下,易造成护患间的交叉感染,对护士的身心健康造成威胁[3]。

1.3经常接受垂危和残废的刺激急诊科护士面对的是急、危重症患者,常经历人间的生离死别。有关人士认为,垂死和死亡现象作为一种刺激因素造成护士心理的直接心理压力外,还可产生继发影响,造成护士产生强烈情感反应,即对悲伤、生离死别的替换感受,这样就可能引起护士在精神上极度紧张。逢冰洁[4]等调查把747名护士,发现所调查的两所医院急诊科护士的心理状况不佳发生率最高,多因素分析也证实急诊科的工作应急因素与护士心理不健康的关系密切。

1.4与患者及其家属之间的误解和冲突急诊科是急、危、重症患者最集中、病种最多、抢救和管理任务最重的科室,是抢救患者生命的最前线;同时也是最容易产生矛盾、纠纷和投诉的地方[5]。急诊患者由于起病骤,毫无心理准备,希望得到及时、周到的救治服务,部分患者和家属对医院的规章制度、工作程序、环境等不了解,一旦护士工作难以满足他们的要求,容易出现过激行为;另外,当急诊科护士因忙于急救和护理,而无暇顾及患者及其家属的焦虑心情,两者之间的差异容易使患者和陪护人产生“急诊不急”误会,甚至发生冲突。

1.5急诊科环境复杂刘素贞等[6]认为在诸多影响护士心理健康状况的因素中,工作性质和环境是最主要因素。急诊科环境较普通科室复杂,来自患者呻吟声、电话铃声、监护仪报警声和频繁的人员流动等造成噪声;酗酒、斗殴、吸毒、交通事故等现象亦非常多见[7],使护士容易生产烦躁、焦虑情绪[8]。

2急诊科护士心理现状

2.1身心疲惫急诊护士常为抢救患者和应付突发事件而加班,由于长时间进行抢救工作,很容易患下肢静脉曲张、腰椎间盘病变、胃十二指肠溃疡、神经衰弱等疾病[9]。另外,随着社会对急诊工作护理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急诊科护士除了应对繁重的工作,还要不断学习,更新知识,以保证服务质量和适应科学发展需要。

2.2缺乏安全感由于急诊科是一个特殊的地方,复杂的环境、特殊的服务对象可能对护士的人身安全造成威胁,尤其是夜间,有时严重影响急诊工作的正常进行。除了可能存在的交叉感染的风险,患者家属或陪护人谩骂、殴打、伤害急诊科医护人员的事例在国内煤体报道中屡见不鲜。刘燕平等调查发现,急诊科护士在工作中最需要得到人身安全保障,这种需要是最难以得到保障的问题。

3对策

3.1稳定护理队伍为了缓解护理人员严重短缺、护理工作强度过大的矛盾,首先要对急诊科护理人员配备的比例,设法改善护士工作条件和福利待遇[7]。适当增加待遇,如实行岗位津贴、改善急诊工作环境以及夜班护士休息条件、提高夜班补助、实施弹性化和科学的排班制等,增加基础设施,使护士从繁忙的简单劳动中解放出来,降低体力劳动强度。

3.2制定护理人员生理安全保障措施刘燕平等根据马斯洛层次理论为基础进行调查,发现急诊科护士在工作中最需要得到的是人身安全保障,这是最基本的需要。为此,应在急诊科设置24h专职保安人员,确保工作的顺利完成;加强防护,完善各种防护设备,采取相应的消毒隔离措施,如设隔离病室,制定护士自我保护的相关措施;定期为急诊科护士体检和必要的免疫接种,以避免交叉感染。

3.3理顺各种工作关系,减轻护士负担除了上述对策外,要重视急诊护士职业角色的实现,以免因角色的责任范围不清而带来隐患。由于急诊科的特殊性,理顺各种工作关系,如与临床科科室关系发生的关系显为得尤为重要,这样既可保证急救绿色通道的通畅,为患者提供快捷方便的优质服务,也减轻了护士为非业务问题花费大量时间精力的负责,使之全身心投入急诊工作。措施包括:精简就诊流程,在相关科室设置醒目的标识,使急诊患者对就诊的各个环节和流程清晰明了;在急诊工作的繁忙时段和有突发事件时有保安员协助维持就诊秩序;安排护士长或护理组长负责专门协调院内联系及其家属陪人的关系,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等。通过这些有形的措施,使护士的负担和压力减轻,同时也使他们意识到所从事的工作受到重视,有助于激发她们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更好地发挥个人潜能。

随着急诊工作的发展,人们也越来越重视对急诊科护士心理健康研究。急诊科因工作量大,工作性质紧张,工作节奏失衡,面对许多的突发事件和各种危重患者,医护人员精神长期处于应急状态。因此,要重视对影响护士心理健康因素的研究,关注其心理健康状况。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本科毕业逐渐走上护理工作岗位,这些护士与既往的中专和大专学历的护士比较,具有学历高、理论知识扎实、视野和思路开阔等优点,且大部分都是80年代后的护士,尤其是急诊科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将有新的变化。

参考文献

[1]SplrhR,kondwkoP.Intensivecarestaffandlifeevdntchangesacrossmultiplesettingsandworknmis[J].Hdartlung,1987,16(3):84.

[2]徐习.对急诊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J].实用护理杂志,2001,17(4):37.

[3]劉燕平,姚景鹏.急诊科护士工作需求调查及满意度状况分析[J].护理研究,2002,16(3):47.

[4]逢冰洁,张曼玲,江志君,等.护理工作应激与护士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1998,(8):435.

[5]胡容,杜益平,王伟智.急诊科护士心理紧张程度的调查与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1994,29(11):675.

[6]刘素贞,路英智.护士职业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干预对策[J].实用护理杂志,1999,15(11):57.

[7]王娟,秦亚美.急诊科护士心理社会健康及社会支持的调查分析[J].南方护理学报,2000,7(4):47.

[8]蔡伟萍,余丽君,王文珍,等.急诊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现代护理,2003,9(2):106.

篇5: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主要指标

大悟县刘集镇中学杨志清

面对目前中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我个人认为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学校、在教师。世界卫生组织心理卫生处指出:“学校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最适宜的场所,学校可以教给学生一些解决问题的技巧,并通过特殊问题的干预和心理咨询,转变学生的行为。”实践证明,学校和中学教师,在解决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培养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开展中学生健康心理教育,优化课程结构,加速教育“转轨”进程等,就是我们解决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对策。

1.不断提高教师的心理辅导能力和自身健康心理素质,是解决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重中之重。教师为人师表,言传身教的高尚品质是培养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保证。能否培养出身心健康,个性发展全面和谐的跨世纪人才,学校教师将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承担着“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教师的衣着、表情、言谈举止的风度以及待人接物,为人处事都可能直接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高素质的教师在教育中,能给学生创造一种和谐温馨的气氛,使学生如沐春风、兴味盎然、心情舒畅。教师无声的语言悄悄打动学生的心,达到效仿疗法的目的。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健康地成长。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广大中学教师十分有必要全面深入地学习教育心理学,并逐步自觉地运用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去指导、解决学生中存在的各种错综复杂的心理现象。每一位中学教师都应注重提高自己的素质,力争成为一名合格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辅导员。在施教过程中,教师应特别注意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规范自己的行为:首先,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学生观,尊重学生的人格。教师可以不喜欢学生的一切,但必须承认学生是有价值的人。学生由于知识不足,自我意识的脆弱,他们主要是通过父母、教师对自己的态度来获得自己是怎样一个人的概念的,其自我意识、自我评价、自尊、自信都受成人的评价和态度影响。如果教师不尊重学生,他会深信自己无用。所以,教师要热爱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其次,教师是表率,其自身的心理健康与否也是影响心理辅导的一个重要因素。教师本人的心理障碍会导致对学生的教育和心理辅导的失败。所以,教师也有自觉地调适自身心理状态的任务。要树立崇高的职业道德,对自己所培养的“精神产品”高度负责,不以自己的情感因素横加干涉教育行为。如有不悦,应及时进行自我排遣,或向亲朋好友倾诉,或去医院找心理医生咨询,万万不可把目标转向成长的“幼苗”。要知道稚嫩的幼苗是经不起“摧残”的,教师一句不经意的话都会使他们心灵遭受极大的痛苦

2、培养中学生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和自信意志,是解决他们心理健康问题的关键。学校教师要帮助中学生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树立远大理想,确立人生目标,才有可能形成正确的生活态度,才能激起学生的自信,积极进取,顽强拼搏的奋斗精神,从而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百折不回,不屈不挠的坚强意志。才能对自己的人生道路做出正确的自我设计、为实现自己的理想目标而不断地去进行自我完善。如对学生进行社会责任感教育,就是让学生认识到我是社会的一员,“人人需要我,我要为人人”的责任感,从根本上消除猜疑和狭隘等不良的心理。

3.寓心理健康教育于学校各学科教学之中,是解决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良策。心理健康教育和学校教育教学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互为制约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整体教学工作中的一部分,教师要转变观念,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改变以往只看成绩不看能力的测验评价方法。中学要优化课程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习负担。优化课程结构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根据一定经济与社会发展对人的基本素质的需求,充实并丰富选修课和活动课的内容;二是删减目前中学教材的某些内容,降低某些要求。这不仅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能力,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其中选修课、活动课的设置,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这种学习是在比较放松中吸纳知识与技艺,不会有过重的负担。在教育中积极地挖掘教育思想,多给学生一点爱,多表扬,少批评,多鼓励,少埋怨,创造和谐的教学环境,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在学生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遇到困难时,应主动关心帮助他们,要培养他们克服困难的勇气,教给他们克服困难的方法,在克服困难中培养他们的意志和忍受挫折的能力。

4.进行多种形式的心理咨询服务,是解决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有效途径。学校应设立心理咨询室、心理咨询热线电话、心理咨询信箱、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等,使学生的心理疾病能够得到及时治疗。另外还可以利用校园广播、电视、录像、黑板报等宣传工具,针对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及知识要求,让学生从多角度、多场合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引导他们正确认识其身心发展特点,掌握解决心理问题的方法和技巧。转变不良行为,从而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

5.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是解决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手段。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如:运动会、文艺会演、演讲比赛、知识竞赛等等,有助于学生在活动中锻炼自己,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有助于培养学生自立自力的能力,在活动中创设良好的交际环境,舒解心中的压抑和焦虑,在交往中培养学生宽阔的胸怀和乐观的情绪,学会控制情绪,对不良心理反应进行疏导。实践证明,经常参加集体文体活动的学生在躯体化、人际化关系,抑郁焦虑,敌对等方面的健康水平显著高于常人。因此,学校应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促进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6、培养中学生人际交往能力,是解决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有效途径。

对于成长中的中学生来说,人际交往和沟通具有强大的吸引力。然而,由于不少中学的教育以升学为目的,以考试排榜为特征,过分强调学生之间的竞争,导致学校生活紧张、单调。加之现代家庭住房单元化,独生子女增多的特点,从客观上束缚了中学生的人际交往,结果造成了同学之间情感淡漠,师生之间缺乏信任。这样的班集体不能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也就不能使学生得到健康的发展。学校应通过课程、讲座、咨询、讨论、学习小组、实验等形式,引导学生广泛接触社会、结交朋友,使学生在日常交往群体中建立相互理解、信任、关心的人际关系,在交往中取得进步,克服紧张、恐惧、自卑、孤独、偏见、敌意、猜疑、嫉妒等不良心理倾向。

7.营造良好的家庭和社会环境,是解决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重要方面。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与家庭的培养方式和社会的环境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有些甚至是家庭社会问题的表现和延续。因此,无论是了解学生心理与行为偏异的原因,还是咨询,矫治计划的制订和实施,都需取得家长的积极支持和配合,因此,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要充分利用家访、家长会,对家长进行宣传教育,或通过家访互相交流,让他们畅谈教育子女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从而帮助家长改进教育方法,根据中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遵循教育规律,给孩子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舒适的家庭中,在良好的社会环境中健康地成长。

篇6:乐凯中学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通过多年来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我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总体是良好的,绝大部分同学都有自己的学习目标,能比较愉快地学习生活,正确地认识自己,处理好 与他人的关系,意志品质优秀,心态积极阳光。由于初中生的年龄大都在12—15岁之间,他们正处于青春发育的初始期,第二性征开始出现,其心理特点心理发展处于过渡时期,生理的发育而产生的种种困惑,会给学生带来一系列困惑。具体表现为:

一、学习方面。有些家长由于对学生的期望值过高,较少考虑孩子的承受能力,孩子没有自己的课余时间,周六日的课程被安排得满满的,这是学生厌学情绪产生的重要原因;还有少部分学生由于学习压力比较大而出现考试焦虑情绪;也有少数学生开始时是怕学习成绩不好受父母和老师批评,被同学瞧不起,于是害怕考试,最后导致厌学。

二、人际交往方面。初中生的人际关系主要是家庭,师生,同伴关系。有些学生在处理与家长的关系时,很少得到家长的认可,会产生沮丧和孤独感。另外在与异性同学交往时,又少部分同学不能很好的把握“度”,不能很好地区分“欣赏”与“喜爱”、“友情”与“爱情”。

三、抗挫折能力方面。初中学生比较关注自我。学生对于自我的评价,无论是过高还是过低,都会促使他们在自尊心和自制力方面

产生心理问题。当由于自我体验的错误时,常常会出现焦虑、自卑和逆反心理。如果在自制力方面出现问题,常常表现出受挫力比较弱。此时常常出现下面的情况,一旦别人夸奖自己,就会沾沾自喜,过高评价自我;一旦受到挫折,又会自暴自弃,悲观失望,看低自己。

针对以上学生的心理状况我们采取的措施是:

一、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06年我们就选派工作认真的老师担任专职心理教师,第二年该老师考取了国家注册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该老师在课上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上好初一年级心理健康教育课,针对从小学到初中的过渡,突出对新环境的适应及学习心理辅导,围绕“良好学习习惯养成”、“自我意识培养”、“自我情绪调节”、“人际沟通与同学相处”、“心理健康意识的提升”、“自我认同感的激发”、“人际交往技巧的探索”、“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学习策略的指导”等主题展开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树立自信、发掘自身潜力,提高心理调适能力,以积极、乐观地心态面对学习生活。

二、加强青春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初二年级进行青春期心理生理发展的指导,从心理、生理两个层面帮助学生积累“青春期”相关知识,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更快适应自身变化,从容应对“青春期”心理困扰,在自我感悟的过程中体验自身成长。

三、宣传工作:利用校报、展板等途径进行心理健康的宣传工作,提供专业的心理服务。

四、团体心理辅导:在初二两个班开展以沟通为主题开展了生

生、师生和亲子之间的沟通,通过团体活动的开展,拉近了学生、师生、家长和孩子的心理距离,让掌握了一些沟通技巧,并运用到实际学习和生活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两外培训各班心理科代表的团体心理成长训练营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学生们在团体里更加清楚地认识了自我,学会了与人沟通的多种技巧,以及团队合作的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在团体里通过积极地参与感悟对心理健康有了更深地理解。

五、心理辅导工作:立足教育,重在指导。通过不同渠道向全体学生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调节方法,使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树立心理健康意识。充分开发学生潜力,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健全发展。

心理咨询室建立以后,主要是面向初一学生开展心理辅导,同时也接待初

二、初三的学生和家长。预约时间为每周一下午进校后的每个课间,辅导时间为每周一、三、五中午12:30---13:40。建立健全心理辅导学生的心理档案。同时加强心理咨询室的建设,规范心理咨询室各项制度。做好心理健康的宣传工作,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归纳、总结学生常见的心理困扰和问题,通过个案积累、分析思考,运用心理学知识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生活和成长过程中的问题。

六、与本市心理专业机构院校的合作。

1、2010年与保定市京南心理咨询公司进行校企合作,双方共

同对从初一遴选的两个实验班进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该公司实验班免费介入,配备四位咨询师,为学生、教师、家长提供全方位的心理健康教育服务。定期开展咨询、讲座、座谈会等一系列活动。

篇7: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主要指标

教育科学教学部09教育本科一班高颖

摘要:大学生由于长期处于学校的环境,与社会隔离严重,促使他们出现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大学生中常见的心理障碍有抑郁、焦虑、强迫、人际关系敏感、睡眠障碍、网络及游戏成瘾等。大学生心理问题出现是由于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学校环境、个人因素等引起的,不良的家庭、社会和家庭环境是大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外部因素,个人的不良品质等个人因素也是造成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良好的家庭教养方式、良好的育人环境、科学的心理咨询和服务工作以及适当的自我调节都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心理。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心理问题心理健康水平

引言:大学生将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和新世纪的栋梁之才,保持健康稳定的心理状态,提高自身素质,顺利完成学业,既是每一个大学生的人生追求,更是学校培养人才的义不容辞的责任。然而近年来的北京大学安然事件、大学生马加爵事件,都让我们警惕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可能出现了问题。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和心理问题的含义界定

1、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定义,并没有十分明确的界定。尽管有许多不同的说法,但是心理健康都强调个体的良好的心理状态及与外部得适应,是一种内外协调的良好的状态。1946年,第三届世界心理卫生大会给“心理健康”作了如下定义: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保持同他人的心理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为最佳的状态。H.B.English(1985年)则指出,心理健康是一种持续的心理状况,当事者在那种情况下能作良好的适应,具有生命的活力,并能充分发展其身心的潜能,这乃是一种积极的丰富的情况,不仅仅免于心理疾病。大学生心理健康有几个标准:智力正常、情绪稳定、良好的意志品质、良好的社会适应性、理想我和现实我相符、心理活动符合年龄特点、注意力集中、人格健全。

2、大学生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抑郁、焦虑、强迫症、人际关系敏感、睡眠障碍、网络及游戏成瘾等。有心理问题的人常处于情绪低落,心境不佳的状态,不能调节和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甚至恣意发泄,造成人际环境恶化,这种恶化反过来又刺激不良情绪的滋生与蔓延,以致形成恶性循环,使他们长期处于紧张焦虑忧郁状态,有的甚至长期沉迷于网络,填补内心的空虚与不满。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许多学者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了研究,以实证研究为主,包括心理测量、问卷调查、访谈法等。研究表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表现为以下方面:

(一)大学生总体心理健康水平比较乐观。心理问题只是存在于少部分大学生中,并不是普遍现象。在吕志平和邹平的研究中有所体现,其研究结果显示,大学生心理健康总分的检出率是2.3%,检出率较低,说明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总体上是比较良好的;朱启、李春报、何随富对海南省大学生心理健康进行调查研究,海南省大学生scl-90的9项因子分都比较低,且低于全国常模水平,说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平水较高;刘斌焰、、高鹏等人抽取了山西大同医学院中医系学生为样本,对其心理健康水平进行调查,scl-90各单项因子中只有一个因子的得分大于3,各种心理问题检出率占总人数比例较低,亦说明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良好,心理健康水平比较乐观。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也存在一些问题。据北京高校大学生素质研究课题组的报告显示,有超过16%的大学生存在中度以上的心理问题,并且这一数字还在继续上升。这说明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还是不容忽视的。大学生心理健康表现出的问题有:抑郁、焦虑、人际关系敏感、强迫症、网络成瘾、偏执等。吕志平和邹平的研究结果显示大学生在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和抑郁3个因子得分偏高;陈洪震和张波德研究指出了scl-90中阳性症状的因子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人际关系敏感因子、敌意因子、偏执因子,严重症状排前三位的是人际关系因子、敌意因子、抑郁因子;陈光的研究结果显示当前大学生在学习目标、学习兴趣、情绪问题、人际交往、自控能力、网络成瘾等方面存在问题。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存在着差异性。男女生总体心理健康水平无明显差异,只是在恐怖心理上女生较男生严重;年级间的差异表现为大

二、大三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较大

一、大四的学生更好。陈洪震和张波德研究发现女生的恐怖因子得分比男生高,因此在心理恐惧方面男女生存在差异;薄建柱等人对不同性别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男女生的心理健康总体水平上无明显差异,只是在恐惧方面女生存在比男生更多的问题,与陈洪震和张波德的研究结果相符。在年级差异上,陈洪震和张波德研究发现大

二、大三的学生较其他两个年级学生的scl-90得分更低,心理健康状况更好些;王希华、赵广平在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及趋势研究中,大一新生存在更多的心理障碍,与上述结论相符。

三、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造成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外在的环境因素,包括:社会、家庭、学校,也有内在的个体心理品质等自身因素,只有找到问题的成因才能“对症下药”。

(一)社会环境的影响

1、网络因素。随着开放的进一步扩大,特别是网路时代的到来,信息量的迅速膨胀,涌现出来的新事物,新理念,新潮流,给原来的传统、稳定的价值体系以很大的冲击。不少大学生一方面因交际困难而在网路的虚拟世界里寻找心理满足,同时也被网路本身的精彩所吸引。所以有些大学生对网路的依赖性越来越强,甚至染上网瘾,沉湎于虚拟世界,久而久之,影响大学生正常的认知、情感和心理定位。

2、宏观因素。我国经济体制的转型也引起了政治、文化方面的变化,多层次的经济体制形式导致了文化的多元化,也导致了主体的、核心的价值信仰发生了危机,当今社会是一个观念大爆炸的时代,思想陷阱与误区越来越多,这些因素都冲击着大学生的思想防线,同时社会环境的变迁以及不良风气的盛行,造成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加剧,对大学生意志和心理承受力也产生了巨大的挑战;

3、社会需求因素。知识经济的到来,复合型人才的高要求,同时当代大学生正在受到社会变革的冲击,尤其是即将走向社会进行就业选择的时候,“供需见面、双向选择、择优录用”的旧制度,使大学生在拥有更多择业自主权的同时,也面临更多的就业竞争,承受更多的心理压力和负担。许多毕业生因焦虑和自卑而失去安全感,心理问题也随之产生。众多大学生在择业期间表现出过多的焦虑状态,有时甚至产生问题行为。以上便是大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社会原因。

(二)家庭环境的影响。家庭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重要的生活空间和文化环境,人的心理和言行无不与家庭的氛围息息相关。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长的品德修养、文化水平、教育方法以及家庭条件等对学生品德和心里成长有直

接重大的影响,所以家庭教育不当或家庭环境出现问题,是孩子出现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任何一个学生的偏异心理状态和行为都可以从家庭的教育方式和家庭的人际关系中找到某些直接或者间接的根由。也就是说,不健康、不合理的家庭教育往往是一个人个性缺陷的根源和温床。其中包括父母对子女管教的方法是否得当影响着他们健康成长;关心是否过于溺爱影响着孩子人际处理关系的能力;父母对子女行为放任不管影响着他们的集体主义观念;还有的学生父母感情破裂、离异,严重影响孩子的心灵,父母不幸的婚姻会给他们造成心理上的阴影,使他们产生暴躁、压抑、逆反、自卑等不良的心理反映。事实证明,家庭关系和谐、教育方法得当和良好的家庭氛围,往往使个体形成谦虚、礼貌、随和、诚恳、乐观、大方等良好的人格特征。

(三)学校环境的影响

1、新生对大学的适应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每所大学经过自身长期的发展、积累与沉淀,都形成了它独特的校园文化、校园环境。对刚刚踏入大学的一些大学生来说,适应大学的节奏有一定的难度,需要一个磨合期,而且磨合期内遇到棘手问题时,就变得束手无策、焦躁不安,随时可能出现心理问题。

2、校园的不健康文化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校园作为一个重要的社会化机构,社会上的不良现象也会迅速蔓延至大学校园,使得校园里滋生不健康内容,诸如学生之间虚荣攀比、盲目追求、徇私舞弊、缺乏诚信等,严重扭曲了大学生的心理,滋生新的心理问题。对大学抨击的报道和文章越来越多,特别是名牌大学的学术造假、人才引进骗局等,充斥着社会和大学校园,大学生对学校产生失望情绪,顿感前途暗淡,导致信任危机,造成心理极大落差,最终导致心理异常。

3、学校的教育模式影响着大学生的心里健康。应试教育模式,让考试紧张束缚着学生,忽视个体的存在,学生一旦考上大学,渴望被他人和社会的理解和承认,但又不懂得尊重和帮助别人,久而久之,心里产生压力;被动教育模式,学生的思想长期服从教师的思想,社会却要求学生有自己独立的思想,学生处于两难的境地,学生在矛盾中产生心理问题;专业教育的模式,强调专业知识的培养,忽视学生的文化素养及综合素质的提高,致使大学生的心里健康出现问题。

(四)个人因素的影响。大学生处于青年中后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以及心理结构稳定的前期阶段,深受生理心理发育阶段影响,面临严峻的心理发展历程。在此阶段,大学生要在自我重新评价、交往困难、网络诱惑、社会适应、情感困惑、学习生活与就业压力等环境下,逐步使自己的思想和行为真正独立,从而真正走向成熟,并最终实现人格重组。此外,大学生不良品质也影响心理健康,主要指自我意识偏差,自我意识偏差通常表现为过高自我评价即自负、过低的自我评价。大学生自我意识迅速发展,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也有所提高,喜欢辩论,但是由于社会阅历浅,对生活、对社会的认识和判断能力不够成熟,不少大学生自我控制能力较弱,自我评价易受外界事物的影响,对事物的看法容易片面化、理想化。有的自以为是,听不进他人的意见;有的妄自菲薄,遇事悲观;有的对自己的期望超过现实所及;有的对自己缺乏责任感,散漫怠惰。这些都会使大学生产生心理问题。

四、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对策

(一)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大学生在校期间,校园文化对他们的影响至关重要。适当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愉悦学生的身心,锻炼学生意志,教会学生合作,减轻学生压力,增强学生信心。不少大学生长期以来习惯于生活在自己的小天地里,与外界及同学的接触少,自身的心理问题不知如何释放缓解。因此开展丰富的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和实践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在活动中陶冶性情,加强沟通,启发思维,锻炼意志,增进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并学会理解,学会宽容,与人为善,与人为伴,给自己的发展创造良好的人际关系,坚定自己的信心和能力,减轻心理压力。环境对人的心理影响作用很大,优美的环境可以促进人的心理健康。重视学校环境优化、梅花,加强校园景观建设,通过具有时代感、艺术感的校园景观建设,对学生身心健康起到润物无声的作用。建设优良的校风、学风、教风,使学生置身于其中,陶冶情操,净化心灵,有利于大学生形成积极的品质,促进大学生各方面素质协调发展。重视校园文化建设,积极探索和改进专业教学,要以优美整洁的校园环境、良好的的教学秩序和教学方法、科学民主的管理作风、严谨刻苦的学习风气、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和社会实践的优势,为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发展和优良心里品质培养起到主导作用和提供最佳的条件。

(二)、积极开展心理咨询和服务工作,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人格品质。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新形势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高等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应建立专门的机构,配备专门的人员,加强这方面的研究,有组织地对大学生进行心理测试,建立大学生心理档案,为开展心理咨询、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提供条件和基础。要教育和引导学生提高自身的思想境界,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积极参加各类实践活动,丰富人生经验,因为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利于进一步促进心理素质的提高。要通过集体和人别辅导相结合的的方法,多渠道、多形式地对学生进行培养健康心理的重要性及心理健康知识的教育,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真正成为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咨询可以指导学生减轻内心矛盾和冲突,排解心中忧患,开发身心潜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把握自己,提高挫折承受能力,有效地适应外界环境。在尊重、平等的前提下,以宽容、理解的心态,采用疏导的方式,帮助学生自省自悟、充分发挥其潜能以达到自我教育,最终实现化解矛盾、消除障碍,促进实现大学生协调发展、健康成才的目标。学校心理咨询是防治心理疾病、优化心理素质、增强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心理咨询机构在帮助或者指导学生减轻内心矛盾冲突、排解心理困惑、开发身心潜能、有效地适应环境方面都将发挥很大的作用。

(三)、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离不开心理卫生知识的掌握,通过选修课程的形式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措施。这不仅使学生了解自身心理发展、变化的规律与特点,而且对于帮助他们缩短心理适应期、加快人格成熟、掌握心理保健知识具有积极的作用。此外,选择适当时机举办专题讲座也是十分必要的。如新生入学时讲授大学新生的心理适应,考试前讲授考试焦虑及其对策,毕业生离校前讲授走向社会的心理准备等。这样的讲座既可以解决大学生中存在的比较普遍的心理问题,又可促进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尽快了解自己的问题的性质,并促使他们尽早尽快地寻求帮助。

(四)、加强大学生的自我心理调节。作为一个大学生,面对学习、生活、情感中的种种难题,情绪波动起伏,喜怒有变,是很正常的。但是,身为一个理性的人,必须学会用合理的策略来掌控自己的情绪,用理智战胜冲动,用智慧驱散阴影,进而使自我的情绪处于良性状态,以达到维护心里平衡之目的。自我调节心理健康的核心内容包括调整认知结构、情绪状态,锻炼意志品质,改善适应能力等。大学生处于青年期阶段,青年期的突出特点是人的性心理在经历了从萌

发到成熟的过渡阶段后,逐渐步入活跃状态。从心里发展的意义上说,这个阶段是人生的多事之秋,因而要让学生正视现实,学会自我调节,保持同现实的良好接触;进行自我调节,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改造环境,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目标,所以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学会自我心理调适,做到心理健康。

五、研究方向和不足

当前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还是比较多的,大部分学者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应对心理问题的措施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研究成果是比较丰硕的。但是研究中还存在着一些缺陷和不足。在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对策的研究方面,国内的大部分学者都是从学校和学生自身的两个层面上来研究的,而对于社会和家庭并没有涉及太多的研究。但是这两方面对大学生心里健康的影响还是很大的,良好的社会环境和社会风气对大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具有重大影响。和谐的家庭氛围和科学的教养方式对孩子健康心理的形成是有重要作用的,当然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是有帮助的。因此,今后对大学生心理问题对策的研究应侧重于社会和家庭两个方面,深入探讨可行的方案。社会和家庭在大学生健康心理的养成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何使社会和家庭承担其应有的责任,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是今后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参考文献:

[1]朱启、李春报、何随富.河南省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心理学报,2009

[2]曾美英、晏宁、于红军、卢丹蕾.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心理学探新,2008

[3]解军.大学生心理健康因素分析.心理学探新,2001

[4]裴学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研究中暴露出的问题.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5

[5]杨雪花、何家声、戴梅竞.大学生心理卫生问题的影响因素分析.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1

[6]任杰.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及对症状自评量表(SCL-90)的反思.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

[7]王希华、赵广平.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及趋势研究.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

[8]崔萍、杨彪、郑俊江、刘跃光、郑饶院、吴雪华、崔燕荣、毛贞贞、周怡芳、陈琛.大学生心理卫生与健康的现状及对策.中国公共卫生,1996

[9]李虹、林崇德.大学生的压力与心理健康.心理学报,2003

[10]薄建柱、杨绍清、崔向军、薄海美、安静慧.不同性别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

[11]马慧.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与人格特征的相关研究.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

[12]刘斌焰、孙平、肖海雁、高鹏、马存根.山西大同大学医学院中医系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

[13]李虹、王善慧.大学生的焦虑状况调查.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3

[14]马惠霞、韩向明.张克让大学生的个性因素与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分析.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5

[15] 张翔、樊富珉.大学生人际冲突行为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心理与行为研究,2004

[16] 吕志平、邹平.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及对策.校园心理,2009

[17] 陈洪震、张波.石家庄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现状调查研究.石家庄学院报,2005

[18]陈光.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实证分析.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1

[19]陈万梅.造成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三大原因.中国教科创新导刊,2012 徐群祥.对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探析.中国教科创新导刊,2007

篇8: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主要指标

关键词:公共卫生,组织和管理,中小学生卫生保健服务

深圳外来学龄儿童规模庞大,增长迅速,由此带来的升学压力巨大。深圳市政府对教育的投入很大,公立小学发展很快,但仍无法满足社会各界尤其是外来务工人员等非户籍人口对子女教育的需求。因此,私立小学特别是民办低收费小学顺势而起,成为非户籍人口子女就学的主要渠道,有效缓解了外来务工子女“入学难”的问题[1,2]。公立小学由于受到政府和社会更多的关注,办学条件较好,卫生资源配备充足,学校卫生工作开展得到有力保障。而私立小学办学条件参差不齐,学校对卫生资源的投入直接关系到学生身体健康的发展。通过比较公立小学与私立小学学生体检情况,可以更好地认识不同性质学校学生的基本健康状况,从而更有效地指导学校开展卫生工作,为学生健康保驾护航。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研究资料来源于“广东省中小学生健康体检管理系统”和“深圳市宝安区石岩街道学校卫生情况2014年报表”的体检数据。研究对象包括辖区内11所小学的学生,其中6所公立小学,受检学生8 258名,男、女生比例为1.4∶1;5所私立小学,受检学生8 974名,男、女比例为1.3∶1。

1.2方法

按照“广东省中小学生健康体检有关事项管理办法”[3]的要求开展小学生体检,体检结果上报至“广东省中小学生健康体检管理系统”。该系统参照“2010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4]进行技术参数设置,学生身高、体重指标按“1995年全国7~22岁城乡男女学生身高、体重百分位数评价表”[5]进行等级评价,以>P90为上等,以<P10为下等。学生营养状况采用“中国6~19岁学龄儿童青少年分年龄BMI筛查消瘦界值范围”进行评价。本研究主要观察的常见疾病包括视力不良、龋齿、肥胖、营养不良。

1.3统计分析

根据学校、年级和性别导出体检数据,按照体格发育状况和常见病等指标的体检情况进行汇总、分析。采用Excel表格整理体检数据,SAS9.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组间百分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体格发育状况

公立小学全体参检学生身高和体重下等率分别为1.38%,2.62%,均低于私立小学的2.61%,6.2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公立小学男生身高和体重下等率分别为1.41%,2.41%,均低于私立小学的2.74%,6.8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公立小学女生身高和体重下等率分别为1.34%,2.91%,均低于私立小学的2.43%,5.3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各年级间比较,除一、二年级外,公立小学其余4个年级学生身高下等率均低于私立小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公立小学学生体重下等率在各年级均低于私立小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见表1~2。

注: ( ) 内数字为检出率/% 。

2. 2 常见病检出情况

2.2.1不同性别学生常见病检出情况

公立小学全体参检学生视力不良、肥胖检出率分别达到36.26%,8.69%,高于私立小学的30.67%和6.9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公立小学男、女生视力不良检出率和男生肥胖检出率均高于私立小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两类学校女生肥胖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私立小学全体参检学生和男、女生龋齿检出率分别达到56.66%,54.91%,58.98%,均高于公立小学的48.01%,45.79%,51.1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营养不良检出率方面,私立小学全体参检学生、男、女生分别达到15.29%,15.15%,15.48%,均高于公立小学的10.62%,9.83%,11.7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见表1。

2.2.2不同年级学生常见病检出情况

公立小学和私立小学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在一年级分别达到23.50%,18.94%,并且随年级增长迅速升高;公立小学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在各年级均高于私立小学,除三、五年级外,其余年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私立小学学生龋齿检出率在各年级均高于公立小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两类学校学生的龋齿检出率均在二年级达到最高峰,分别为61.62%,65.37%,之后随年级增长呈下降趋势。公立小学学生肥胖检出率在各年级均高于私立小学,其中二年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除四、六年级外,私立小学学生营养不良检出率在其余各年级均高于公立小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见表2。

注: ( ) 内数字为检出率/% 。

3 讨论

深圳市宝安区石岩街道总人口约85 万,小学生规模庞大,其中非本地户籍学生占比接近90% ,公立小学和私立小学在保障学生健康方面都肩负很大的责任和压力。本研究显示,公立小学学生营养和体格发育状况较私立小学好,体现在不同性别、年级的学生营养不良率、身高和体重下等率均明显低于私立小学,原因可能是公立小学的学生家庭经济条件普遍较好,营养保健到位,为学生身体形态的良好发育提供了有力保障。

近年的体检数据显示,视力不良、龋齿、肥胖和营养不良是深圳市宝安区( 包括近年新划分的光明新区、龙华新区等2 个功能新区) 小学生检出率最高的四大常见病[6,7,8],因此受到疾病预防控制部门的较大关注。本研究发现视力不良、龋齿、肥胖检出率与同区沙井街道2011—2013 年小学生的体检结果基本一致[6]; 与光明新区2010 年和龙华新区2006—2008 年体检结果相比,肥胖检出率基本一致,但视力不良、龋齿检出率明显升高[7,8]; 本次体检的营养不良检出率则高于以上辖区。这些地区人口结构和社会经济水平与石岩街道相近,可推测随着近年来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视力不良检出率正在快速增长,龋齿检出率亦有回弹的趋势,与我国2010 年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一致[9]。另外,由于本研究采用了国际通用的BMI指数法评价学生营养状况,相较于以往所采用的身高标准体重法更加符合现状要求,可能导致营养不良检出率相对偏高。本次体检结果表明,公立小学各性别、年级的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均明显高于私立小学,原因可能是公立小学学生家庭条件较好,过早过多接触计算机、手机、游戏机等电子产品,致使眼睛经常处于疲劳状态从而导致近视[10]。本文还发现公、私立学校学生视力不良低龄化现象都比较严重,一年级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偏高,并从三年级开始呈现快速增长趋势,可能与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户外活动、锻炼少,尤其是多数女生有偏食、挑食等不良饮食习惯有关[11,12,13]。预防视力不良还须从改革现行教育体制出发,全面落实素质教育,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引导学生科学用眼,从而改变小学生视力低下的现状。龋齿检出率是反映人群龋齿流行和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体现了一个国家和地区口腔卫生保健的水平[14]。本研究显示,二年级小学生龋齿检出率最高,三年级开始逐年下降; 公立小学各性别、年级学生龋齿检出率均低于私立小学,可能与公立小学口腔卫生保健工作开展较好,学生卫生意识较强,父母对儿女的口腔健康更加重视有关。另外,两类学校的女生龋齿检出率均明显高于男生,与深圳其他地区报告的情况类似[7,15],可能与女学生偏爱零食,特别是甜食有关[16]。我国1985—2010 年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显示,学生超重及肥胖检出率持续增长,肥胖已经成为影响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的重要问题[17]。本研究表明,两类学校的学生肥胖检出率仍居高不下。公立小学男、女生肥胖检出率均高于私立小学,反映了公立小学的学生家庭条件普遍较富裕,存在营养过剩的情况。两类学校的男生肥胖检出率均高于女生,营养不良检出率则明显低于女生,与深圳市其他地区报告的结果相似[6,7,18],反映当下女生追求苗条身材,刻意减肥的现象仍较严重。

上一篇:北京翻译公司下一篇:施工环境承诺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