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规划全国教育科

2024-04-13

学规划全国教育科(精选8篇)

篇1:学规划全国教育科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鉴定结题要求

一、鉴定结题总体要求

根据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2010年1月修订的《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成果鉴定结题细则》规定,所有全国教科规划课题均须先进行鉴定,鉴定通过后才可以结题,并颁发结题证书,拨付预留经费。所有鉴定结题材料都需寄送全国教科规划办公室,由全国教科规划办负责组织鉴定,鉴定一般采用聘请同行专家进行通讯隐名的方式进行。鉴定结果和鉴定专家名单每月在全国教科规划办网站上公布一次。凡涉及政治、民族、宗教敏感问题的研究成果,须先鉴定后出版或发表。最终成果为书稿的,在通过鉴定之后出版的,须先提交样书后才能取得结题证书。

每个课题通讯鉴定费3000元。课题负责人在提交鉴定材料的同时需向全国教科规划办支付鉴定费用,鉴定费一律由课题组通过邮局汇寄“北京市北三环中路46号/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学科主管王小明”,并在汇款单备注栏写明课题负责人的姓名和课题批准号,以便查对。

二、成果要求

国家重大、重点课题应出版40万字以上学术专著1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评定的国家一级出版社名单)、在SSCI或CSSCI期刊上发表3篇以上系列论文。国家一般课题应在国家一级出版社出版30万字以上专著1部、在CSSCI上发表3篇系列论文。国家青年基金课题应国家一级出版社出版20万字以上专著1部、或者在CSSCI期刊上发表2篇系列论文。教育部重点课题应出版20万字以上专著1部,或在核心期刊(北京大学图书馆版)上发表3篇系列论文。教育部青年专项课题应出版20万字以上专著1部或在核心期刊(北京大学图书馆版)上发表2篇系列论文。教育部规划课题应20万字以上出版专著1部或在核心期刊(北京大学图书馆版)上发表1篇论文。

三、申请鉴定结题时应提交的材料

(1)鉴定材料一式8套(其中1套材料《成果鉴定申请审批书》中“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科研管理部门审核意见”由所在学院或部门填写,经主管领导签字后加盖公章,其余7套由学校统一签字盖章)。每套材料包括:课题立项通知书、《课题申请评审书》、开题报告、中期报告、《成果鉴定申请·审批书》、成果主件(研究总报告和成果公报)、成果附件(专著、已发表的系列研究论文)、相关证明(领导批示、获奖情况、媒体报道及被决策采

纳等的证明文件)、重要变更的申请及获准批复。除专著外,每套鉴定材料必须用A4纸打印或复印,于左侧统一装订成册,装订格式见附件4。论文和专著必须注明得到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资助,标明课题类别,否则不予认定。

(2)相关鉴定材料的电子版。

学校社科处项目主管:应姗姗联系电话:87600299Email:yingshanshan@nbu.edu.cn

附件1: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成果鉴定申请·审批书(2011年8月版)

附件2: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成果鉴定评估参照指标(试行)附件3: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成果鉴定结题细则(2011年8月版)

附件4:鉴定材料装订格式

2011

人文社科处 年11月2日

篇2:学规划全国教育科

尊敬的李校长、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上午好!我是经管学院专职教师吴儒练,今天非常荣幸,也很高兴能够作为教师代表在此发言,谈谈去年我们在申报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中的一点体会和感想。

一、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申报简介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属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三个单列学科(教育学、艺术学和军事学)项目之一,由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主管。每年1月份下发申报通知,3月份提交纸质申请书。课题分为国家重大、国家重点、国家一般、国家青年、教育部重点和教育部青年项目6个级别。国家重大、重点项目的申请人须具有正高职称,其他类别课题申请人须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博士学位,不具备的须由两名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同行专家书面推荐。青年项目申请人和课题组成员的年龄均不超过35周岁。

二、课题申报体会和感想

在学校学院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在科技处领导、同事的大力协助下,2016年我们申报的《经济欠发达地区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意愿、动因及影响因素实证研究》获批立项。这是我们团队第一次申报此类课题,能够获得立项,给了我们很大的鼓励。下面我跟各位领导、老师们分享下课题选题、申报过程中的一些经验与体会,希望对大家有所裨益。我们在申请课题时,主要做的文字工作其实重点就两条:一是如何选择课题题目;二是如何填写课题论证。

第一点是如何选择题目。要成功申报一个课题,首要的问题就是确定一个好的题目。一般来说,一个好的课题题目需要具有“三性”,即新颖性、价值性和规范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也不例外。本课题名称也基本达到了这三点要求。

那么,我们是如何想到这个题目的呢?以往很多选题来自于课题指南,但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除了国家重大、重点项目外,都没有设课题指南,由申请人自拟课题名称申报。选择这个课题的主要考虑以下两方面原因,也是任何课题选题的两个基本遵循。

一是本课题紧密结合国家教育热点问题,研究企业参与职业教育问题。本项目是在2014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2015年提出“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职业教育发展战略背景下进行的,与国家教育政策契合度高,属于当前教育领域热点问题。

二是具备了一定的研究基础。课题选题要善于利用自己已有的研究积累,这个课题正是在2015年我们立项的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课题基础上的深化和延展,同时我们还发表了有关校企合作、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现代学徒制等方面的论文,使得项目研究更具有可行性。

第二点是如何填写课题论证,也就是填表过程,这是一项细活,很难用几句话来说明如何进行课题论证,但也有共通之处。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申请书主要包括选题依据(研究现状与趋势、研究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研究内容、思路方法、创新之处、预期成果等5个部分。我们大约用了3周的时间完成。

首先,研究现状评述,这是最花时间和精力的部分,需要我们去查全资料,但又不能堆砌文献,而要运用提纲挈领的语言来简明扼要的高度概括,既要分析、评论资料的观点,还要指出现有资料的研究不足,提出自己的观点。在本课题中,通过文献分析,我们得到的结论是:国内许多学者对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现状、原因及对策进行了探讨,但大多数仍停留定性分析和经验总结层面,对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态度及影响因素的定量化实证研究却很少。这就为我们的课题研究留下了空间。

其次,研究内容和方法方面,这是申报书最核心的部分,或研究对象、或研究视角、或研究方法要富有创新。本课题研究对象是“经济欠发达地区企业”,而不是所有地区企业,体现出与以往研究的不同;研究内容没有停留在校企合作的“现状——问题——原因——对策”等表浅层面,而是研究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意愿与动机,研究内容更深入;研究方法主要采用田野调查、实证研究的方法,与以往主要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又优势区别,因此,课题在研究方法和内容上都有一定创新。

最后,千万别忽视申报书的格式问题,如字体字号、行间距的选择、标点符号的正确运用等,课题申报书的排版要整齐美观,这不仅便于评审专家审读,更体现了申请者的科研态度。申请书初稿完成之后,还需要经过三五遍的认真研读,斟酌语句、推敲文字,才能提交上报。

以上是我对全国教科规划课题申报的一点粗浅看法,如有不当,请各位领导、老师批评指正。我相信,只要“树立信心,贯以恒心、笃行细心”,积极思考,勤学专研,我们就一定能实现教研课题的突破。

篇3:学规划全国教育科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办法》中明确指出,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每五年发布一次, 通常在每个五年计划实施的第一年第一季度向全国公布。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设立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重大课题、重点课题、一般课题、青年基金课题;设立教育部重点课题、教育部青年专项课题、教育部规划课题, 以及国防军事教育学科和其他部委重点课题。

能够立项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对于一个大学教师来说是无上光荣。高职院校由于科研实力弱, 教师科研水平低, 能够立项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是很难的, 难度之大, 难以想象。通过对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立项课题的统计发现 (文章中的统计数据来源于全国教育规划办网站, 统计结果由此处理得出) , “十五”规划期间, 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各类立项课题共有2, 803项, 其中高职院校立项仅为49项, 立项百分比为1.7%。“十一五”规划以来, 高职院校的职业教育研究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到底得到了多大的提高, 下面我们将对2006~2011年的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高职院校的立项情况进行详细分析。为了研究的需要, 下文研究中的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仅指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年度课题, 包括国家一般课题、国家青年基金课题、教育部重点课题和教育部青年专项课题。不包括其他各类专项项目, 从下文开始出现的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都是指这个意思。

一、立项现状分析

1、立项数量逐年增加。

表1为高职院校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立项数情况表。可以发现, 2006年高职院校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立项2项, 2007年3项, 2008年5项, 2009年9项, 2010年22项, 2011年21项。从立项的绝对量来看, 高职院校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立项数是在逐年增加的, 尤其是在2010年比2009年增加了13项, 唯独2011年比2010年少了1项, 这与当年立项总数下降也有一定的关系。 (表1)

从立项的相对量来看, 高职院校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立项的百分比也在增长, 2006年立项百分比为0.9%, 2007年为1.1%, 2008年为1.5%, 2009年为2.0%, 2010年为4.9%, 2011年为5.2%。

从立项数目历年的增长率来看, 增长势头喜人, 如2007年比2006年增长了50%, 2008年比2007年增长了67%, 2009年比2008年增长了80%, 2010年比2009年增长了144%, 唯独2011年比2010年下降了4.5%, 减少的原因前面已述。

2、立项院校大多分布在湖南、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

表2为获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立项高职院校地区分布表。由表2可以看出, 从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立项的高职院校所在地区来看, 近6年来, 湖南立项了21项, 占总数的34%, 排在第一位;浙江立项了13项, 占总数的21%, 排在第二位;广东立项了9项, 占总数的15%, 排在第三位;江苏立项了6项, 占总数的10%, 排在第四位;河北和山东各立项了3项, 分别占总数的5%;河南和重庆各立项了2项, 分别占总数的3%;福建、陕西和黑龙江各立项了1项, 分别占总数的1.6%。 (表2)

数据来源:全国教育规划办公室网站

从上述统计来看, 湖南高职院校在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立项课题占了三分之一强, 这个结果确实出人意料, 这也从一方面说明了湖南作为文化大省名不虚传, 湖湘文化居功至伟。而位居珠三角、长三角的广东、江苏和浙江三省立项总数为28项, 占总数的46%, 这也进一步证明了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立项课题数和地区的经济发达程度高度正相关, 这实际上也印证了“孔雀东南飞”这一现状, 即人才趋于向经济发达程度高的地区流动。

3、教育部重点课题排在首位。

表3是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高职院校立项课题项目类别分布表。由表3可以看出, 近6年来, 从高职院校立项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的项目类别看, 教育部重点课题排在首位, 数量是30, 占总数的48.4%;其次是国家一般课题, 数量是15, 占总数的24.2%;再次是教育部青年课题, 数量是12, 占总数的19.4%;最后是国家青年课题, 数量为4, 占总数的8.1%。 (表3)

自2008以来, 立项的教育部重点课题是逐渐增加的, 尤其是2009年比2008年增加了400%, 这也说明了对于教育部重点课题而言, 立项相对来说比较容易一些;国家青年课题和教育部青年课题合计17项, 占总数的27.5%, 这说明了申请这两类课题具有很大的难度, 同时也说明, 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

4、立项高职院校前三甲。

近6年来, 从各个高职院校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立项数量来看,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位居第一, 立项数量是4, 2006年、2009年各立项1项, 而2010年立项2项, 后劲之足, 令人感叹;位列第二位的是湖南的岳阳职业技术学院, 立项数量是3, 其中2009年1项, 而2011年是2项。同时, 排在前三名有6所学校, 它们分别是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湘潭职业技术学院、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湖南外贸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聊城职业技术学院和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 分别立项了2项。

二、主持人立项分析

1、主持人论文数量。

高职院校能够立项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肯定大多具备以下几个因素:新颖的选题、良好的研究人员构成、研究思路清晰、文字逻辑性强等。但以上几个因素我们难以去衡量, 这里笔者准备选取两个因素来初步衡量:主持人申报年度前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的数量和主持人申报年度前发表与立项项目有相关性的论文的数量。主持人申报年度前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的数量通过在中国知网用主持人姓名和作者单位同时搜索获得 (极少数作者用主持人姓名单独搜索获得) , 主持人申报年度前发表与立项项目有相关性的论文的数量通过笔者的大致判断获得。主持人申报年度前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的数量和主持人申报年度前发表与立项项目有相关性的论文的数量最大值和最小值意义不大, 取平均值比较可取。我们可以用Y表示主持人申报年度前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的数量的平均值, 用X表示主持人申报年度前发表与立项项目有相关性的论文数量的平均值, 这两个指标的情况及变化可以通过表4显示出来。 (表4)

注:Y表示主持人申报年度前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的数量的平均值;X表示主持人申报年度前发表与立项项目有相关性的论文的数量的平均值

通过表4可以发现, 立项主持人申报年度前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的数量都比较高, 2006年是16.5篇, 2007年是5.7篇, 2008年是10篇, 2009年是7.8篇, 2010年是7.7篇, 2011年是9.2篇, 总平均是8.6篇。可以这样讲, 没有一定写作基础和论文多次发表经历的老师, 立项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基本不可能。而主持人申报年度前发表与立项项目有相关性的论文的数量也是有一定要求的, 2006年是2.5篇, 2007年是2.3篇, 2008年是2.8篇, 2009年是2.7篇, 2010年是1.8篇, 2011年是2.4篇, 总平均是2.2篇, 这也说明了主持人的相关研究前期成果对课题立项具有重要的作用。

2、主持人的职务和职称。

高职院校教师能够立项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是否与主持人的职务和职称存在一定的关系。选取2006~2011年立项课题主持人的职务和职称情况为研究对象, 通过中国知网和百度搜索, 得到了比较齐全的数据。从表5立项主持人按职务和职称历年分布情况表可以发现, 按主持人职务进行分类, 主持人是院级领导的有18人, 占总数的29.0%, 中层领导有24人, 占总数的38.7%, 无职务的教师有20人, 占总数的32.3%;按主持人的职称分类, 正高的有21人, 占总数的33.9%, 副高的有35人, 占总数的56.5%, 中级的有6人, 占总数的9.7%。数据进一步说明了对于尤其是既无职务又无高级职称的教师, 能够立项该类课题很不容易。笔者的统计发现, 近6年来, 既无职务又是讲师的课题主持人只有4人, 而且在2006~2009年就不存在这种情况, 只是在2010年有1人, 2011年有3人, 而2011年的3人中的2人是岳阳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师。 (表5)

三、几点启示

1、青年教师要以差距为动力。

高职院校教师能不能立项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与职称关系很大。相对而言, 副高和正高的教师立项的可能性较大。所以, 高职院校的青年教师要深刻认识到这个问题, 但也不能就此妄自菲薄、自轻自贱, 因而裹足不前。如想申报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建议从现在做好准备。高职院校教师有自己的优势, 本身就在从事职业教育, 对高等职业教育的理解要比其他学校的老师透彻、到位, 也便于开展职业教育方面的理论研究。目前, 高等职业教育存在许多新问题, 这就给我们高职院校教师带来了很多机会, 也便于研究课题的选题。

2、中西部地区高职院校及其教师当自强。

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差距不仅在经济方面, 更多是在教育方面, 课题的立项可见一斑。笔者认为, 要改变这种局面, 需要高职院校及其教师共同努力:一方面中西部地区高职院校不要认为科研可有可无, 当作是一块鸡肋, 科研观念要改变, 同时要加大科研投入, 提高科研奖励, 调动教师科研积极性;另一方面高职院校教师在搞好教学的同时, 积极投入到科研工作中来, 积极参加科研培训, 主动参与到他人的课题中来, 逐渐理清科研思路、掌握科研方法, 循序渐进、按部就班地申报各级课题, 为以后申报高层次的课题打下坚实基础。

3、积极申报。

高职院校教师如果有好的选题再加上一定的研究基础, 就可以积极申报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能立项当然是至高无上的光荣, 无论对于自己还是所在的学校而言;不能立项就权当作是一次练兵, 还可以用申报书申报其他方面的课题。

摘要:本文对高职院校近六年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立项情况进行分析, 分析结果有:课题立项数量逐年增加、立项院校大多分布在湖南、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教育部重点课题排在首位和立项高职院校的前三甲令人敬畏, 等等。最后提出几点启示:青年教师要以差距为动力;中西部地区高职院校及其教师当自强;积极申报各级课题。

篇4: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评审内幕

然而,就在的前后,多名教育科研人员向《中国青年报》写来举报信,甚至登门来访,反映的问题集中到一点:“全规办负责人既当裁判,又当运动员,不仅在自己部门组织评审的课题中承接课题,还涉嫌违反课题管理办法。”

情况究竟如何?记者展开了调查求证。

监督执行一体化

资料显示,全规办是教育部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的常设办事机构,正式成立于1983年。它设立在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内,由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兼任全规办主任,统筹领导全规办的工作。

全规办官方网站显示,其主要职能,是负责制定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及课题指南、负责制定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办法、负责编制重点课题经费预算等。

“全规办的课题,主要分为国家级课题和省部级课题两种,前些年每年有两三百项,但近两年每年都在400项以上,在社科领域的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中占了不小的比例。”举报人说,由于高规格的课题跟教育科研系统的评职称、资助、奖励等直接挂钩,甚至还能破格评职称,所以,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成了许多人眼中的“香饽饽”。

根据举报人的介绍,记者发现,确有多名全规办负责人及工作人员申报到了课题。如现任全规办主任,同时也担任着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的袁振国,在2010年的立项课题名单中,第一项就是他的名字,课题名称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标准研究”,这是一项国家重点课题,课题批准号为“AHA100001”。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原常务副主任曾天山在任期间也有课题立项。

曾天山现为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2003年至2011年期间,他担任全规办副主任。2005年,他的名字出现在全规办公布的立项课题名单中,获得的一项教育部重点课题,名为“教育科研项目管理制度创新研究”,课题批准号是“DFA050094”。

2009年,曾天山的名字又出现在当年度的立项课题名单中,这次获得的是一项国家一般课题,名称为“我国教育科研成果影响力研究”,课题批准号是“BFA090019”。

现任全规办副主任刘贵华,其名字也出现在2009年度的立项课题名单中,他获得了一项教育部重点课题,名称为“区域教育发展模式研究”,课题批准号是“DGA090157”。资料显示,2009年他已担任全规办副主任。

全规办副主任张彩云,在2010年度也获得一项教育部重点课题,课题名称为“义务教育阶段教师退出机制研究”,课题批准号是“DFA100234”。

“这完全没有顾及学术活动的基本规范,一边自己主持和组织课题评审,一边自己申报承接课题。这种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的做法,损害了学术的公平正义。”举报人如此评价道。

而全规办负责人家属也获得了该办的国家课题,尤其受到举报人的诟病。2009年,对外经贸大学英语学院教授窦卫霖获得了一项国家一般课题,标题为“教育公平的话语分析”,课题批准号为“BFA090016”。多名举报人证实,窦卫霖是袁振国的妻子。

对外经贸大学网站资料显示,窦卫霖是该校硕士生导师,跨文化交流学科带头人,主要讲授跨文化(商务)交际、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以及大学英语课程,主要研究方向为:跨文化交际、政治话语与对外传播、语言与文化、商务英语语言及教学研究等,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20多篇。

“她的研究领域跟教育公平不搭边,却奇迹般地拿下了教育公平的课题,而许多多年从事教育公平研究的人却无法申请到这样的课题。”举报人说。

举报人还称,从2008年5月起,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先后与杭州下城、成都青羊、大连金州新区、深圳南山、宁波鄞州、重庆九龙坡6个地区签订了合作协议,这6个地区成为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的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

举报人称,按照双方的合作协议,实验区每年给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提供支持,作为回报,这些实验区均可获得国家课题。

全规办公布的信息显示,上述地区确实都获得了国家课题。

“与合作单位签订协议,获取利益,反过来又以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立项作为回报,此举是人为操作国家级课题的评审,明显不妥。”举报人这样表示。

规定者违规

据介绍,全规办课题管理所依据的是《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办法》, 该《管理办法》第四章第十四条规定了申请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的人应符合的条件,其中第4款明确规定:“申请人同时只能申报一个课题。以往承担的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必须按规定结题,未结题者不能申报。”

第3款也规定:“必须能够真正承担和负责组织、指导课题的实施。不能从事实质性研究工作的,不得申请。”

然而,举报人说,全规办主任袁振国除2001年度立项的国家重点课题“转型期中国重大教育政策案例研究”通过了专家鉴定并结题外,其余的项目均未见结题。

记者查证后发现,袁振国主持的这项课题批准号为“AFA010001”,其工作单位注明的是“华东师范大学”。在2000年担任教育部师范教育司副司长前,袁振国在华东师范大学工作多年。

这项课题的成果曾被媒体广泛报道。2005年6月27日,《中国青年报》曾以“政策是造成教育差距拉大的主因”为题,整版报道了其研究成果。

记者查阅了2004年以来的全国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鉴定结题一览表,在2005年第二季度的鉴定结题一览表中找到了这项课题的结题证书编号,为“0071”。

资料显示,袁振国在2005年又获得一项教育部重点课题,课题名称为“未来十五年我国重大教育问题的预测与对策研究”,课题批准号为“DGA050096”,其工作单位仍显示为“华东师范大学”。

2006年,袁振国再次获得一项国家重点课题,课题名称为“和谐社会视野下的教育公平和效率问题研究”,课题批准号为“ZFA060001”,其工作单位显示为“教育部社会科学司”。

加上2010年获得的“1”字号课题,袁振国近年来一共获得了3项国家和省部级重点课题。

然而,举报人称,从2005年的课题起,一直到2012年6月,在历年来的全国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鉴定结题一览表中,再也找不到其课题结题信息。

举报人认为,这种做法,明显违背了《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

篇5: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开题报告

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申报的《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全面质量管理的研究与应用》,经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列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XX年课题(课题批准号ffbo11495)。根据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教科规办函[XX]16号文件)的要求,今天召开开题论证会,进一步完善落实研究方案后,正式开展研究工作。下面,我代表课题组作课题研究开题报告,请领导和课题组成员对课题研究实施方案进行指正、审议。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教育科研是人们探索和认识教育客观规律的有效途径,是促进教育决策科学化、推动教育科学理论转化为教育实际应用的重要手段,是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的有力措施。

《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要点》指出:“要进一步规范课题管理,强化课题管理环节,确保课题的顺利进行,并力争多出精品力作,不断提高教育科研的水平和效益”。这为加强课题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从目前国内教育科研课题管理现状来看,各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工作无论在管理思想、管理组织形式、管理程序,还是管理方式、管理手段方面,都明显落后于教育科研事业的发展。资料表明,国内外研究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总的状况是:研究人员、研究成果少,研究面窄,研究水平较低。在研究内容上:实践性问题研究多,理论性问题研究少;操作性问题研究多,宏观性问题研究少;零散性问题研究多,系统性问题研究少。

在现有的研究基础上,加强对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的规律、理论基础、发展趋势以及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的科学化与标准化等重要问题的研究,确定省级教育规划课题全面质量管理的理论基础,统一省级教育规划课题全面质量管理概念,建立一套系统化、规范化、程序化,且具有高度自我约束、自我完善机制的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全面提升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的质量水平,以较小的投入获得课题成果的最大的效益,是本课题研究的根本目的,也是本课题研究的价值取向。

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申报的《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全面质量管理的研究与应用》,经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列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XX年课题(课题批准号ffbo11495)。课题主持人黄宜锋。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和条件

全面质量管理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最初应用于工业,后来从工业部门扩展到建筑业、交通邮电业、商业、服务业等众多领域,并得到许多国家的重视和运用,在日本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功。全面质量管理是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以最经济的方式让顾客、社会和组织所有成员持续满意的一种质量管理模式。它认为,质量是一个全面的、综合的概念,质量管理的内容不仅是最终产品本身的质量,还包括与产品质量有关的工序质量和工作质量,要综合考虑质量、价格、交货期和服务等等;质量有一个产生、形成和实现的过程,是整个组织活动的成果,质量管理必须对质量形成的每一个环节都加强管理,以预防为主,通过各个环节的作用,使质量螺旋上升。

这种模式的.特点表现为全面、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全员、全组织的质量管理,使质量管理成为全体成员的内在需求——以人文为本的自主管理;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进行管理,强调以最小成本投入获得最优化的效益和效率。全面质量管理的精髓就在于按照上述指导思想,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

全面质量管理的观念和思路,符合教育规划课题质量管理要求。教育规划课题质量同产品质量、服务质量一样,也有一个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从课题研究方向的确定,到课题的申报评审、开题、中期检查、结题鉴定、成果评奖、成果推广这些环节构成了一个系统,课题质量就是在这个系统中逐步形成的。这个过程是以与课题相关的重要因素——人的素质为中心,随着过程的不断发展,课题质量也在不断适应、不断改进的过程中得到提升。

作为一个质量系统,其目标实现取决于各个环节的质量保证和各环节之间的协调,无论哪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影响到最终的质量。因此,必须将质量形成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纳入质量管理体系中,实行全过程的管理。而要实施全过程质量管理,必须重视人的因素。在研究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要靠课题组成员去实施,都要课题所在单位和有关管理部门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并通过有效的手段加强对课题的管理。因此,课题研究过程比其它任何行业的生产服务过程都更加强调人的作用。所以,我们可以按照全面质量管理的观念建立以全面、全过程、全员为基本特征的教育规划课题质量管理体系。

本课题试图以系统科学作理论支撑,以现代质量管理理论(iso9000质量管理系统和ipmp项目管理系统理论)为具体指导,以我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的具体实践过程为主

要研究对象,探索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现代管理的规律,建构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全面质量管理的体系,并在其试行过程中不断地调整和改进,提高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的管理水平和效益,从而推动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的现代化、规范化、标准化。

探索省级教育科研课题全面质量管理体系,不仅对我省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研究质量与管理水平的提高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还可以为我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改革与发展提供新思路。我们将当代最新的管理科学——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引入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结合教育科学规划管理活动的特殊性,在引入、消化、应用这一管理理论的过程中,无疑也会发展和丰富全面质量管理理论。

开展本课题的研究具备了较好的基础。一是课题由省教育科学规划办牵头,研究内容与承担的工作要求相一致,具有联系紧密的特点,因而有完成本课题研究任务的内在动力,研究条件和研究时间均有足够的保证。二是本课题得到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和有关专家的重视和支持,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金宝成副主任,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熊川武教授,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副组长申纪云、王健、张作功副厅长、张学军院长是本课题组顾问。主持课题的是教科院分管科研课题工作的副院长,能有效地保证课题研究的协调、实施;三是参与研究的人员有中小学、职业学校、大学的教师、校长,有省、市、县教研管理机构的研究人员、领导,有网络计算机专家,研究力量雄厚,大家都曾在不同层面上主持和参加过国家级、省级多类教育科研课题的研究,具有丰富的课题研究和管理经验,有的已有不少科研成果。

三、课题概念界定

(1)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的“全面质量管理”的内容不仅是最终成果本身的质量,还包括与成果质量有关的研究工作质量及其组织工作的质量管理;(2)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全过程质量管理”,主要是指课题指南设计、申报、开题、中期检查、结题鉴定、成果评奖、信息公布、成果推广等环节的质量管理;(3)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全员质量管理”,主要是指课题指南设计者、申报立项评审者、课题组组长、开题论证者、中期检查者、结题鉴定者、省级评奖和信息公布者等人员的管理。使以上人员树立起“质量第一,人人有责”质量管理的观念。(4)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可控因素质量管理,即对影响课题研究工作和课题管理工作的可控因素(如课题质量标准、课题经费、研究进程等)实施直接或间接控制的目标管理。(5)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质量标准能够量化的尽可能数量化.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理论研究

(1)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的规律及特点。

(2)国内外科研课题管理的动态与趋势。

(3)全面质量管理理论与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

2、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质量标准体系研制(本课题的核心研究内容)

课题研究工作质量标准体系研制

课题的成果质量标准体系研制

3、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全面质量管理模式的构建

依据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全面质量的理论和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质量标准体系(包括课题的成果质量标准和课题研究工作的质量标准)构建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全面质量管理模式。

4、省级规划课题质量信息管

理系统开发(包括湖南教育科学规划网、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网络管理系统,含课题申报系统、课题信息储存、管理、发布系统以及课题库资料收集整理归档)。

5、试行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全面质量管理

(1)制订文件。

(2)组织培训。

(3)分组实施

(4)反馈、分析、整理信息。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与途径

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辅之调查法、文献法、比较研究法等研究方法。具体措施是:

1、采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广泛收集和查阅国内外有关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和教育科研课题管理的研究文献资料;收集整理国际上、国家和省有关管理部门关于教育科研课题管理的文件。

2、邀请有关专家作全面质量管理专题学术报告或举办座谈,使课题组成员的掌握全面质量管理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有关专门技术。

3、运用经验总结法,总结教育科研传统管理的经验,吸取精华,为建构新的教育科研课题管理模式打好基础。

4、通过座谈、访谈、书面调查等形式,广泛听取教育研究专家和管理专家的意见。

篇6:学规划全国教育科

2013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重点招标课题指南

1.教育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及推进路径研究

2.以课程和教材改革推进立德树人的研究

3.人力资源强国评价指标体系与实践路径研究

4.“人民满意的教育”内涵及测评研究

5.升学考试制度改革的基本目标与总体框架研究

6.中小学生数字化学习能力与测评研究

7.学生健康素养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8.职业教育推进县域经济和城镇化发展的实践研究

9.以生为本的高校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研究

篇7:学规划全国教育科

课题指南说明:本课题依据《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纲要》,围绕当前国家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心工作,服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以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创新型国家为主旨,研究当前教育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集中破解当前教育热点、难点问题,关注前沿问题,重视基础研究,加强应用研究,注重学科体系、理论观点和研究方法创新,强调实证数据,着力提高课题研究质量和使用效益。

国家重点课题采用公开招标方式,此类课题事关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基础性、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长远性问题,鼓励跨学科和跨部门的协同攻关。申报者应有承担省部级课题的经验,充分了解已有研究成果,研究团队优势互补,研究方法适切,研究技术先进,研究成果要出版30万字左右的专著,在SSCI(社会科学引文索引)和CSSCI(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上发表3篇以上的学术论文,并在学术界和实践领域产生重要的影响。

其他课题采用匿名评审方式,此类课题围绕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推进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建设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主题,探索适应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和不同类型教育的思路理念、标准条件、体制机制、实践模式和经验案例,研究带有普遍意义的特殊问题,突出“小、精、实、新”特点,深化、细化、量化,研究成果要公开发表和产生实际效用。

———————————————————————————

一、国家重点招标课题(10项)

1.教育改革的理论研究

2.区域内整体推进素质教育的实验研究

3.构建城乡一体化的教育体制机制研究

4.城镇化进程中的教育变迁研究

5.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证研究

6.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条件保障研究

7.学前一年教育纳入义务教育的条件保障研究

8.高等教育发展性评价研究

9.创设“以人为本”的学校教育教学制度研究

10.学生网络生活方式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二、一般课题

(一)教育基本理论与教育史

1.教育改革发展中的“中国经验”研究

2.教育理论前沿问题研究

3.现代教育思潮和教育流派研究

4.现代教育对社会分层流动的影响研究

5.现代教育的民生意义研究

6.现代师生关系研究

7.教育家办学的长效机制研究

8.教育教学改革的成功经验研究

9.影响中国教育走向的重大历史事件研究

(二)教育发展战略

10.建设教育强国(省、市、县)的战略研究

11.城乡教育一体化战略研究

12.国家和区域性发展战略中的教育要素研究

13.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发展有效模式研究

14.民办教育可持续发展研究

15.中国教育走向世界发展战略研究

(三)教育经济与管理

16.家庭校外教育支出状况调查研究

17.农民工子女初中后阶段教育政策研究

18.学生事务分类管理研究

19.学校公共安全教育模式研究

20.寄宿制学校管理研究

21.边境国门学校现状调查研究

22.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流动机制研究

23.学校和班级适度规模效益研究

24.高校内部治理结构研究

25.高中招生考试制度改革方向研究

26.分省高考招生改革方案特点比较研究

27.研究生招考制度改革研究

28.国家学力评价研究

29.校长和教师能力标准研究

30.区域教育满意度调查与对策研究

31.义务教育教师绩效工资制度研究

32.大众传媒反映的教育舆情研究

33.教育科研的社会服务研究

(四)基础教育

34.各学段的有机衔接研究

35.教学模式改革与学科教学思想创新研究

36.新课程改革对师生教学方式转变的影响研究

37.教师发展对转变教师学习方式的影响研究

38.克服学生厌学对策研究

39.高中文理分科问题研究

40.薄弱学校提高办学质量实践模式研究

41.普通高中教育多样化办学模式研究

42.城乡学生学业成绩差异调查研究

43.学前教育成本与收费调查研究

44.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与发展研究

45.特殊儿童学习质量状况调查

46.残疾儿童“随班就读”学习模式改革实践的系统评估

(五)高等教育

47.高考制度改革对基础教育的影响研究

48.西部高校重点建设和发展研究

49.高校优势学科和特色专业培育研究

50.大学考试、实践教学和毕业论文(设计)有效性研究

51.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创新研究

52.高校科研成果绩效评价制度研究

53.高校创新性科研团队行为模式特征分析

54.高校教师工作绩效评价研究

55.小语种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56.国际性金融危机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研究

57.贯穿教育全过程的创新人才培养的整体设计研究

(六)职业教育

58.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研究

59.农村免费中等职业教育政策保障研究

60.职业技能大赛对职业教育发展的影响力研究

61.涉农职业教育院校发展模式研究

62.职业教育课程项目化、模块化改革研究

63.职业院校课程改革的质量标准与评价研究

64.职业院校学生学习质量评价研究

65.学生职业性向测试分析

66.职业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67.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激励机制研究

68.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69.职业院校基础能力建设研究

(七)德育

70.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发展状况的实证研究

71.增强学生积极社会交往能力的研究

72.教师职业道德素养研究

73.学校德育工作创新研究

74.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公民教育实践模式研究

75.和谐校园建设研究

76.青少年社会教育基地建设研究

77.公益型校外学生活动场所的使用效益评估

78.中小学生参加校外教育活动状况调查

(八)教育心理

79.学生生涯规划与心理健康教育

80.有效教学的心理学支持研究

81.教师胜任力研究

82.教师心理素养标准和心理干预技能研究

83.超常儿童潜能开发研究

84.特殊学生的教育与心理救助研究

85.校园暴力预防和应急机制研究

86.影响教学改革的重要心理学成果研究

(九)体育卫生艺术教育

87.学生体育成绩考核标准研究

88.“阳光体育运动”实时监控和实效性评价

89.普通学校和体育专门学校的教体结合经验研究

90.体育教师基本技术技能标准研究

91.学校体育伤害事故归责研究

92.学生身体健康管理研究

93.体育运动促进心理发展研究

94.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健康素质标准研究

95.学校健康教育实施模式研究

96.学生营养配餐研究

97.学生体质健康突出问题的医学干预研究

98.学校艺术教育有效模式研究

(十)教育技术与传播

99.数字化教学方式变革研究

100.校长和教师信息化素养研究

101.网络教学研究有效模式研究

102.网络环境下知识教学模式和学生在线学习模式研究 103.信息教育有效提高农村学校教育质量的案例分析

104.数字化教学的公共服务模式、运营机制与监管体系研究 105.学校教学技术装备使用效益的系统评估

(十一)成人与社会教育

106.返乡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研究

107.成人适宜学习方式研究

108.教育管理干部和教师培训模式创新研究

109.成人教育院校转型发展研究

110.社会教育培训机构经营模式研究

111.推进终身学习和学习型社会的典型案例研究

112.社会家教市场现状调查研究

113.教育文化产业调查研究

114.教育社团组织研究

(十二)民族教育

115.提高少数民族双语教学质量研究

116.加快民族中等教育发展研究

117.民族院校建设和发展研究

118.民族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119.学校教育中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研究

(十三)国际与比较教育

120.世界主要国家近期教育发展规划研究

121.国际区域性教育一体化发展趋势研究

122.发达国家城乡一体化发展经验研究

123.出国留学和来华留学效益研究

124.国外高校社会捐赠制度研究

125.教育科研成果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和共享机制研究 126.国际教育统计指标与中国教育统计衔接研究

篇8:学规划全国教育科

关键词:外语教育,专项课题,研究重点,立项

一、引言

科学研究是我国现阶段外语教师, 特别是教学研究型大学、研究教学型大学和研究型大学外语教师面临的一项重要工作。高校外语教师的科研工作对于提高教师自身业务水平, 提升教学质量和促进学校整体学术水平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然而外语教育研究只是众多学科研究中的一个子集, 因而在历年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和各省市的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中的立项率很低。而我国拥有庞大的大学外语教师队伍, 各个高校几乎都有外语教师。因此, 为了增强教育科学研究为教育实践服务的针对性, 提升我国外语教育质量和研究水平,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于2010年特设“大学外语教育研究专项课题”, 该专项课题级别为教育部重点课题, 主要面向大学外语教学和研究专业人员。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国教育国际化水平, 2011年该课题从2010年的“大学外语教育研究专项课题”的基础上扩大为“外语教育研究专项课题”, 试图通过研究力促我国外语教育质量的提升。本文依据内容分析法, 对该专项课题设立以来的课题指南和立项情况进行考察, 探讨指南对立项课题的引导作用, 以及两年的立项重点、热点和分布领域, 力图为课题申请和完善课题指南提供参考。

二、立项现状

外语教育专项课题作为全国教育科学规划的专项课题, 自2010年开始设立。其中2010年立项52项;2011年立项80项。从立项数量看, 该课题立项比例呈大幅上升趋势, 体现了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对该课题的重视。笔者对这两年立项课题的主持人单位进行了统计分析, 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

由表1可知, 从课题立项的单位性质看, 立项课题分布合理, 各类院校基本平分秋色。2011年课题研究范围扩大后, 语言专业学校的立项数大幅上升, 而师范类院校始终是课题研究的主力之一, 比例占20%左右。在参与单位的其他类别中, 有军校、教育科研院所等, 并呈递增趋势, 体现了立项课题的广泛参与性。立项课题的主持人绝大部分为高校外语学院的老师。

2010年的立项课题全部是面向大学外语教育研究, 而2011年除了大学外语教育研究外, 课题的范围扩大到幼儿园、中小学、职业学校的外语教育研究, 共涉及立项11项, 体现了课题的全方位、多角度研究态势。然而笔者发现, 这两年的立项中, 还没有涉及非通用语种的立项课题, 非通用语种的外语教育研究可能是今后立项研究的内容之一。

三、立项内容

笔者根据外语教育的学科研究内容和课题申请指南内容对立项课题进行了分类。经考察发现, 立项课题研究范围广泛, 涉及外语教育研究的大部分重点内容;研究课题既有理论探讨, 又有实证研究, 多以实证研究为主, 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态势;研究内容多呈现交叉学科的研究路向;研究对象以大学外语教育为主, 兼顾中小学、职业学校、幼儿园等。研究范围突出地域性和特色性, 如对少数民族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外语教育研究、师范类和理工类等特色院校的外语教育研究等。根据内容分析法, 我们对课题研究领域统计, 结果见表21:

表2显示课题申请指南内容对立项课题具有明显的指导作用。2010年课题申请指南全部面向大学外语教育, 共分为25个子课题指南。研究重点为课程设置、教材建设、学习能力培养、学习策略、教师发展等领域。2011年课题申请指南分为大学、中小学幼儿和职业学校外语教育三部分, 并分别分为30、13和9个子课题申请指南。研究重点为通识教育、教师发展、现代教育技术与外语教学、学习能力等领域。立项课题的研究方向基本符合课题申请指南的要求和范围。2011年的课题指南虽然延伸到中小学幼儿和职业学校外语教育领域, 但当年共立项相关课题11项, 立项率为13.75%, 可见大学外语教育研究还是该课题的重点研究领域。此外立项课题对下一年的指南也有反馈作用。如2010年立项课题“中国大学生英语国家文化通识课程建设与素质教育研究”, 2011年指南就新增“人文通识教育理念下的大学英语课程设置研究”的条目, 体现了大学外语通识教育改革的精神。但课题指南的立项参考有的也没有立项体现, 如“显性形式教学与隐性形式教学对语言习得效果的对比研究”就没有相关的立项。表2显示, 该专项课题的研究重点依次是学习能力、教材、教学模式、教师发展、教学方法、课程设置研究、翻译研究和CALL。其中教材和教学方法研究呈下降趋势, 而学习能力、测试、语料库和ESP研究是当前外语教育研究的热点。通过分析, 笔者发现外语教育专项课题研究呈现多样化的局面, 突出热点领域研究, 层次分明。

四、立项重点领域分析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外语教育专项课题的立项重点和热点领域及具体分析如下:

(一) 学习能力、教材和教学法研究

与学习者的语言能力及其相关能力发展相关的研究是立项中最多的一部分。立项课题中既包括传统的听、说、读、写和译等学习能力, 也包括思辨能力、跨文化能力、学术英语交流能力和认知语用能力等研究。对于学习能力的研究, 往往体现在与课程建设、测试相结合交叉领域研究上, 如“高校英语专业演讲课程与思辨能力培养”“二语习得中的认知语用能力研究”“专门用途英语的测试和能力等级量表研究”等。然而当前的研究还没有涉及学生个性化学习能力的研究, 如何根据二语习得规律与外语教学规律, 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 合理选择和优化利用外语教学资源和现代化网络信息教学手段, 去满足学生个性化教学和学习需求, 将是今后研究的方向之一。

教材研究是2010年立项中的重要部分, 2011年立项比率有所下降, 但仍然是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教材研究的重点是根据不同的学习对象, 教学要求、课程设置、课程建设而进行教材的设计和研究, 如商务英语、传媒英语、法律英语的ESP教学与教材研究。目前, 数字化教材和基于语料库的教材建设是教材研究的热点。

教学法研究是外语教育研究的传统课题之一。目前新的教学法发展迅速, 如体验式英语教学、商务英语教学、以内容为依托的语言教学、内容与语言整合的学习、依托项目的外语教育模式、以发展综合认知能力为目标的英语教学 (王立非、江进林2011) 。关于教学法的立项课题主要涉及某个具体课程的教学方法、如“建构主义框架下的模拟情景英语演讲教学研究”;某个具体的教学方法, 如“大学英语循证教学法研究”;语言学理论应用实践的教学方法, 如“语篇分析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等。笔者发现, 认知科学视角下的教学研究是课题立项的发展趋势之一, 包括认知学习策略、学习方法、教学策略和认知语言学理论等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等。其中2010年关于认知教学法的立项共3个, 都是关于元认知教学策略的;2011年关于认知教学法的立项共2个, 涉及认知语言学理论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等。立项课题体现了语言学研究与语言教学研究的相互影响关系, 理论语言学研究是为了更好地解决与语言相关的实际问题, 如语言学习和语言教学的相关问题;而语言教学研究是在掌握语言理论的基础上, 去应用理论解决实际教学问题, 进而反过来促进语言学理论研究的深入发展。熟练掌握理论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是外语教育研究的基本功之一。

(二) 大学外语通识教育改革与ESP研究

近年来, 以内容为依托的外语教学和专门用途外语教学是外语教学改革的热门话题, 体现了大学外语通识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2010年立项涉及通识教育和ESP研究的共2项, 而2011年的相关立项却达到8项, 因此外语通识教育改革与ESP研究将是今后外语教育改革研究的重点。国外的高等学校明确区分学术培养和职业训练, 许多国外高校在本科阶段都强调通识教育, 不论学哪个系科的大学生都必须接受通识教育, 除了必须有自己的专业学科, 还必须掌握英语, 会听说读写 (徐烈炯2004) 。现阶段的外语教学改革仅仅依靠现代化信息技术和教学手段是不够的。从2004年起开始实施的新模式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基本上是框架和模式的改革, 而现在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必须从理念上加以转变, 进行实质性的、内容上的改革, 即外语教育通识化转向。目前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实质是以内容为依托的大学外语教学模式, 或引申为专门用途英语教学。以内容为依托的外语教学立足于学科专业内容知识, 将语言学习融入学科专业知识的学习中, 体现了通识教育的导向 (张天伟2010) 。在外语通识教育的改革和转型中, 要加强对通识教育与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的交叉研究, 外语教师应“先通识化”, 努力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和学术素养, 为未来的“通识课程”作好准备。大学外语教学改革应该朝着专业化、个性化、知识化、多样化、人文化、通识化的ESP发展, 如传媒英语、商务英语、法律英语等领域, 然而现有研究多是关于商务英语的, 其他方面的ESP研究还亟待展开。从专项课题的立项结果看, 除了传统的研究视角外, ESP研究呈现两个发展态势:一是基于网络信息技术环境下的ESP研究, 如“网络环境下理工院校大学外语ESP课程教学改革研究”等;二是ESP的交叉研究, 如“专门用途英语的测试和能力等级量表研究”等。现有研究必将会进一步深化大学外语通识教育改革研究, 同时该领域仍将是今后课题立项的重点领域之一。

(三) 语料库和测试研究

语料库和测试的交叉研究是2011年课题立项的热点, 都呈大幅上升的趋势。从研究范围看, 目前的语料库和测试研究都涉及交叉研究, 与现代网络信息技术手段密切相关, 如“基于数字平台的大学英语教学及测试模式研究”等, 但是现有研究的深度和广度还不够, 特别是对语料库与测试研究的热点问题的探讨还不全面, 如效度研究、难度评估、反拨效应、自动评分、大规模外语教学平行语料库的建设和加工、学习者语料库的建设标准、非通用语学习语料库的建设和加工、ESP测试体系与ESP语料库的建设等。语料库语言学和外语教学, 从定义上看, 两者同属于应用语言学的范围。由于语料库中的语言材料必须是人们实际使用的语言材料, 而外语教学实践中包括大量涵盖听、说、读、写、译等基本技能的丰富语料, 如何对这些语料进行信息化地加工和处理, 使得语料库在外语教学、词典编纂、教材编写和语言测试等方面更好地发挥作用的相关课题将是未来研究的重点。因此, 基于语料库的我国外语学习者与母语习得、二语习得者在语言使用方面的不同层次、不同维度的对比分析仍将是未来若干年的重要研究选题。此类研究可以全面描述学生在不同发展阶段中语言的使用情况, 从而对语言教学大纲的组织、教材的编写、提高语言测试的效度和信度等方面提供可靠的依据。基于信息技术的外语教学研究热点还包括外语虚拟学习环境的创建以及自然语言信息化处理等课题。前者旨在借助虚拟现实技术创建虚拟的目的语环境, 使学生沉浸其中而自然地习得语言 (马冲宇、闫小丽2009) ;后者旨在使机器具备处理自然语言的能力。自然语言处理研究的目标之一就是实现人机之间通过自然语言进行交互, 所以如何从计算语言学的角度探讨外语教学实践中的机器翻译和语言信息检索等问题, 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张天伟2010) 。上述二者均为新兴研究领域, 近两年已有立项先例。此外, 在以数据驱动学习 (DDL) 为代表的信息化教学模式下, 如何将语料库等信息资源与外语教学实际结合起来, 选择恰当的教学模式, 也将是今后研究的重点;相关研究已有理论性探讨 (陈坚林、史光孝2009) , 但缺乏实证研究。

(四) 教师发展

教师发展是专项课题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并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立项内容涉及教师发展模式探索、信息技术下的教师角色, 教师专业发展等。现阶段我国各级各类外语教师, 在数量和质量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 外语教师的数量和质量始终不能满足外语教育的需要。高校外语教师中有相当数量未接受教师教育和培训, 外语师资队伍仍然比较薄弱, 外语教师的培养和专业发展问题, 还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国外外语教师教育始于20世纪60年代, 进入21世纪后, 教师学习和成长的社会性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 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社会化和专业化过程。与国外相比, 国内的研究晚了近20年, 真正的研究起源于新世纪初, 外语教师教育作为一个研究领域在我国应运而生 (文秋芳、任庆梅2010) 。然而目前的教师发展研究还存在诸多问题:有说服力的实证研究不多, 特别是关于职后专业发展的实证研究;现有研究大都比较笼统, 针对性不强, 还没有按学校性质、语种等对教师发展进行分类研究;尚未建立教师专业发展研究体系;对教师专业发展研究方法的研究还不完善;对全国各地高校的整体特征 (如社会、经济、文化、行政等) 和外语教师的个体特征 (如职业素质、信息素养、学历背景等) 对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和关系的研究还不多。上述问题将是今后外语教师发展研究的重点和方向。目前, 关于我国高校外语教师互动发展的新模式已经有了实证性和探索性研究 (文秋芳、任庆梅2011) , 但是在“个性化、互动化、生态化和通识化”的外语教学发展趋势下, 外语教学已经从简单强调教学技术和单纯注重教学模式的初级阶段推向注重课程建设和师生良性发展的高级阶段。因此, 探讨外语教师与学生互动发展的新模式研究, 也将是今后相关研究的热点之一。

五、结语

通过对外语教育专项课题立项的现状、内容、重点领域、趋势以及研究热点的分析, 本文发现,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外语教育专项课题的课题申请指南与立项课题相互影响, 课题指南对课题具有较强的指导性, 立项课题对下一年的指南具有反馈作用。立项的重点是学习能力、教材、教学模式、教师发展、教学方法、课程设置研究、翻译研究和CALL等。当前外语教育研究的立项热点是学习能力、测试、语料库和ESP研究等。笔者认为今后的外语教育研究应借鉴和整合外语教育研究学术界现有研究的长处, 力求实现外语教育研究与语料库等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 二语习得规律研究与外语教学规律研究相结合, 理论研究与实地考察相结合, 语言学理论与外语教学实践应用相结合, 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

参考文献

陈坚林, 史光孝.2009.对信息技术环境下外语教学模式的再思考[J].外语教学 (6) :54-57.

马冲宇, 闫小丽.2009.基于DVEs的分布式虚拟语言学习环境研究[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5) :130-134.

王立非, 江进林.2011.“十一五”期间国家社科基金外国语言学立项热点及分布分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 (5) :772-779.

文秋芳, 任庆梅.2010.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趋势、特点、问题与对策[J].中国外语 (4) :77-83.

文秋芳, 任庆梅.2011.探究我国高校外语教师互动发展的新模式[J].现代外语 (1) :83-90.

徐烈炯.2004.外文系怎么办?[J].外国语 (1) :52-56.

上一篇:司长政府采购会议总结讲话下一篇:马云参加的创业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