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

2022-08-21

第一篇: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

2013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指南

附件

2013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重点招标课题指南

1. 教育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及推进路径研究

2. 以课程和教材改革推进立德树人的研究

3. 人力资源强国评价指标体系与实践路径研究

4. “人民满意的教育”内涵及测评研究

5. 升学考试制度改革的基本目标与总体框架研究

6. 中小学生数字化学习能力与测评研究

7. 学生健康素养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8. 职业教育推进县域经济和城镇化发展的实践研究

9. 以生为本的高校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研究

10. 教育国际化政策及其实施效果的国际比较研究

第二篇: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

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管理模式的研究

题 类 别:学

科:子 课 题名称:实验单位名称: [3]子课题负责人:填 表 日

期:

(批准号GLA102037)

子课题结题论文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

体 育 与 健 康

体能素质课课练教学对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管理模式的研究 [1]东莞市教育局教研室 [2]东莞市振兴中学 东莞市石碣中学 [4]东莞市望牛墩中学

冯伟华

2013年12月20日

学校(单位)盖章

体能素质课课练教学对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管理模式的研究

摘要:本课题采用了文献资料法、分析法、数理统计法、座谈、访谈与问卷调查法和教学实验法进行理论与实证研究,旨在总结出科学、合理、有效的以体能素质课课练教学来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管理模式。实验与探索性的研究表明:体能素质“课课练”的教学模式对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管理的效果是非常明显并是行之有效的。

关键词:体能素质 课课练 体质健康 健康水平 管理模式

1 前言

我国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连年下降的状况令人堪忧,令人欣喜的是,自2006年以来党和国家高层领导已密切关注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并制定和颁布一系列旨在促进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高的政令性文件,如2006年颁布实施的《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切实提高学生健康素质的意见》和《教育部 国家体育总局 共青团中央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活动的通知》,2007年颁布实施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和《中共中央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实施意见》。随着越来越多基层学校越来越重视学校体育工作和致力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改善与提高,我国的中学生体质健康水平部分体质指标有了明显的提升。广东省在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也做了大量的工作,在2006年至2008年,广东省出台了《广东省中小学生体能素质评价标准(试行方案)》并建立了广东省学生体质健康管理中心,使得我省的中小学生体能素质评价与跟踪落到了实处。关于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方面的研究成为学界研究的热点和焦点,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管理模式的研究”及其子课题《“课课练”教学对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管理的研究》的应运而生,为有效地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管理提供理论指导。我们子课题(《“课课练”教学对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管理的研究》)组的一线老师在认真执行和落实《课程标准》的同时,依据总课题的指导思想,设计思路,对该子课题进行规划和深入的研究,旨在加强与落实对本地区中学生的体质健康管理,提高中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为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管理模式改革提供参考。

本子课题按照总课题的设计思路和指导思想,并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及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为依据,结合当前东莞市初中阶段体育课堂教学中学生体能素质课课练的实施情况,从体能素质练习有效干预的角度进行选题。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

对全市十二所公办初中学校、三所民办初级中学的学生、家长、班主任进行抽样调查。学校共抽样学生3500人,家长780人,班主任500人。 2.2研究方法 2.2.1调查法

一是座谈调查,召开专家学者座谈会,论证“课课练”的意义价值,课题开展的思路与技术路线,研讨青少年学生体能素质提高的影响因素与有效的干预方法,并对课题进展进行动态检查;二是访谈和问卷调查,走访一线体育教研员、体育教师,了解体育教师对“课课练”实施的态度,“课课练”在体育教学中实施的现状和可能性,征询“课课练”的内容与方法,讨论影响“课课练”开展的因素,以及“课课练”在实践中面临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三是现场调研,到学校观摩体育与健康教学课、观看教学进度和课堂教学计划,了解体育与健康教学的现状、体育与健康教学的条件,以及学生对“课课练”的态度和行为反应等。 2.2.2资料分析法

依据课题研究原则,对座谈、访谈和问卷调查及现场调研获得的文字、录音和视频资料进行分析,提取青少年体能素质发展干预的途径及“课课练”内容与方法信息,建构“课课练”教学管理模式框架结构,并逐步细化。 2.2.3 实验法

以初中水平四学龄段的学生为研究对象,以《广东省中小学生体能素质健康标准》所测内容、所测数据为研究基础,针对不同年龄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以“课课练”的教学模式为干预措施,在实验学校中设计并使用体现安全性、实用性、趣味性、互动性等较强特点的体能素质“课课练”干预措施,检验与验证其应用效果,通过不断调整与规划,寻求提高青少年学生体能素质的更有效方法。 2.2.4 检测法

课题组专门成立数据汇总检测小组,把各实验学校报上来的数据逐个进行审查汇总检验,在进行问卷调查期间,为保证本次问卷的真实有效性,不定期对部分学校学生进行抽测。在进行问卷整理期间,对于没有按要求进行测试的数据,一律退回学校,务必组织人员进行重查并接受检测小组的监督,确保所有所测数据的真实性。 2.2.4统计分析法

对各学校统计数据进行分类整理,用Excel电子表格数据分析库计算各变量的频数、平均差、标准差,将结果进行量化分析并初步描述,保证了研究的客观性和科学性。

3 研究内容与结果与分析

3.1我市水平四学龄段学生对体育锻炼动机的调查与分析

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每家参与课题研究的学校学生进行随机性的发放问卷进行调查。注:总共发放学校十四家,共计问卷10000张,回收9150张,有效问卷8986张。问卷有效率是98.21%,符合问卷调查要求。

表1 学生对体育锻练动机的调查

人数

动机类别

城区

增强体质 减少疾病

百分比%

镇区 1684

城区 78.5

镇区 74.9

1765

丰富课余文化生活

应付考试 提高运动技能

减肥 健美 交朋友 没其他事做

25002000150010005000活1721 2138 1432 865 321 672 72

1673 2121 1236 723 276 935 196

76.6 67.8 63.7 38.5 14.3 29.9 3.2

74.5 58.9 55 32.2 12.3 41.6 8.7

城区(人数)镇区(人数)折线图 3折线图 4能质试肥减余生强课付增富应丰提高运动技体考 图1 学生对体育锻练动机的调查对比

通过对十四间地域不同的各实验学校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动机问卷调查表表明,在各类别项中城区与镇区大部分数据差异不是很明显,说明我市的城区与镇区各类别的学校在师资力量、办学条件、等其他的软硬件设备设施上及各类学校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新《课标》的普及与理解上无显著差异。 3.2“课课练”教学模式在我市十四家实验学校的开展情况调查与分析

表2 “课课练”在我市实验学校开展情况调查表

类别 答案(%)

学校是否推行体能素质“课课练” A.是(94.7) B.否(5.3) 通过推行“课课练”学生体质

A.明显好转(86.1) B.不明显(5.3) C.其他(8.6)

每节课用多少时间进行“课课练” A.3-5分钟(42.8) B.5-10分钟(52.4)C.其他(4.8) “课课练”内容与方式的选定 “课课练”是否与主教材相结合

练习时学生如何分组

. . . “课课练“通常放在课的什么时间

A.教师选定(78.2) B.学生自己选定(21.8) A.是(83.6) B.不是(11.7) C.不知道(4.7) A.同质分组(87.8)B.异质分组(9.6)C.不确定(2.6)

.

. .

A.基本部分前(17.6) B.基本部分中间(11.3)

段 C.基本部分后段(21.5) D.结束部分(22.3) E.视具体情况而定(27.3)

实验中期通过对我市十四家实验学校教师的问卷调查统计与分析表明,这几家学校的教师基本上都实施了“课课练”的教学模式,并且都不同程度的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身体素质水平等等,但还仍了个别学校的个别教师没有实施或在实施过程中效果不明显或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其他的问题等等。 3.3对我市“课课练”实验学校与非实验学校测试数据的统计与分析

表3 “课课练”实验学校与非实验学校测试数据的统计表(平均分x)

初一级

测试

指标

初二级 初三级

x

实验 学校 75.2 73.3 78.6 72.5 67.8

非实验学校 74.9 72.1 76.3 72.1 66.2

实验 学校 88.4 81.8 88.9 87.3 76.4

x

非实验学校 86.3 79.2 86.5 86.1 75.3

实验 学校 93.4 90.7 95.3 90.3 90.5

x

非实验学校 90.2 88.6 91.2 88.7 88.7

P值

50M 立定跳远 坐位体前屈 实心球 800(女)/1000(男)

<0.05 <0.05 <0.05 <0.05 <0.05 100800/1000M坐位体前屈050M初一级初二级初三级5050M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实心球800/1000M 图3 “课课练”实验学校与非实验学校测试数据的统计表(平均分 )对照

通过表3的统计与对比分析,经T检验及P<0.05 ,说明计算数值均有显著性差异。“课课练”教学在实验学校与非实验学校对同一年龄段和同一年级学生单项成绩的提高是比较显著的 3.4在同一实验学校“课课练”教学前后三年《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成绩的统计与分析

学生的体能素质测试以《广东省中小学生体能素质健康标准》所要求的测试内容、测试方法、评价体系为基础,各实验学校采用自测自报的形式来统一上传与实施相应的统计,并做数据的整理与比较、分析工作。

注:测试项目为50M、立定跳远、立位体前屈、男子1000M与女子800M;测试方式为仪器测试法;统计采用TK878“掌中宝”数据录入并做相应的分析研究,最后结果用概率、平均数、和相关的显著性T检验进行分析总结。

表4同一实验学校“课课练”教学前后两年《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成绩统计表

学年 学生 总人数 2936 2717 2883 2835 病残人数 17 29 43 37

合格

实测人数

合格人数 2881 2653 2809 2776

合格率 % 98.70 98.70 98.9 99.2

良好 优秀

备注

良好良好率 优秀优秀率 人数 % 人数 % 2782 2562 2434 2471

83.2 83.6 85.7 88.3

783 739 1099 1295

26.8 27.5 38.7 46.3 08-09学 09-10学 10-11学 11-12学

35003000250020001500100050002919 2688 2840 2798

实验前 实验后

08-09学09-10学10-11学11-12学实测人数合格人数良好人数优秀人数 图4 同一实验学校“课课练”教学前后两年《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成绩统计表对照

通过表4对同一学校在“课课练”实验前后《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数据进行统计比较后,经T检验及统计值P<0.05 ,说明计算数值均有显著性差异。所以不难看到,进行“课课练”教学,对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提高非常显著。

3.5在我市“课课练”实验学校与非实验学校近两年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成绩统计与分析

表5实验学校与非实验学校近两年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成绩比较

类别

10-11学年 合格/% 良好/% 优秀/% 合格/% 良好/% 优秀/%

实验学校 98.9 85.7 38.7 99.2 88.3 46.3

非实验学校 92.7 78.3 27.6 93 90.6 31.4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11-12学年

120100806040200实验学校非实验学校校与非实验学校近两年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成绩比较

合格良好优秀合格良好优秀

图5实验学通过表5的“课课练”实验学校与非实验学校《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成绩各类别比率的比较,经T检验及统计数据P<0.05 ,说明计算数值均有显著性差异。显然“课课练”的课堂教学模式对提高学生的综合身体素质是非常有效果的。

3.6“课课练”实验学校与非实验学校近三年的体育中考平均分统计与比较分析

“体育中考”,是一个比较敏感的话题。很多人认为,体育中考了,体育与健康课程也就变成应试教育了,孩子们的体育课也就没有了“快乐体育”了,就又会回到以前的体育中考考什么一线的体育教师就只教什么、只练什么的状况。其实不然,我认为,在近些年来新《课标》理念的推行与课程各领域目标的实施下,我们做了大量的探索与研究,尤其是近几年来在本课题的指导思想和研究思路的指引下,我们经过反复的实验与调整,按照水平四学龄段的教学领域目标和教学内容体系下的“2+1”教学模式设计出了各年级的“小单元大循环”的课程目标体系与教学内容体系,如图表6。

注:在实施“课课练”教学模式的实验学校,根据每一所学校师资力量的特点和学校硬件设备的情况,我们都是有准备、有计划、有目标的设计与落实了 “2+1模式”下的如上实物图上的主教材内容的教学再加体能素质练习为模式的体育与健康课堂。

经过近三年探索式的操作与实施,“课课练”实验学校与非实验学校体育中考平均分统计表如下表7

全市平均分

学年

实验学校 非实验学校

x

84.7 86.4 88.63

x

88.76 91.8 94.65

x

80.64 81 82.61

P值

08-09学年 09-10学年 10-11学年

<0.05 <0.05 <0.05

100959085807570全市平均分实验学校非实验学校08-09学年09-10学年10-11学年 图7近三年的实验与实施,“课课练”实验学校与非实验学校体育中考平均分统计对照图

通过“课课练”实验学校与非实验学校体育中考平均分统计表的比较与分析,经T检验及统计数据P<0.05 ,说明计算数值均有显著性差异。所以水平四学龄段“小单元大循环”的主教材教学内容加相对应体能素质“课课练”教学模式对提高学生的综合身体素质是有极大的帮助的。也可以说,体能素质“课课练”教学模式不但不会影响体育中考的成绩,反而对体育中考成绩有着极大的推动与提高作用。 3.7“课课练”实验学校体育卫生室学生常见病调查统计表(数据来至采用各实验学校随机抽样的方式来做统计比较)

表8“课课练”实验学校体育卫生室学生常见病调查统计表

近视眼

年 度 总 人 数 发 病 人 数 发 病 率 % 7.4 6.5 5.6 4.9 3.9

沙眼 发 病 人 数 45 38 31 31 30

发 病 率 % 1.3 1.1 0.9 0.88 0.85

龋齿 发 病 人 数 38 34 32 31 30

发 病 率 % 1.1 0.98 0.93 0.88 0.86

寄生虫 发 病 人 数 25 24 23 21 22

发 病 率 % 0.73 0.71 0.68 0.6 0.64

脊柱弯曲 发 病 人 数 49 32 31 31 30

发 病 率 % 1.4 0.93 0.90 0.89 0.86

备 注

04-05 3468 257 05-06 3432 223 06-07 3443 193 07-08 3502 173 08-09 3508 136

实施课程

开展实验

7

09-10 3321 124 10-11 3289 109 11-12 3245 101 3.7 3.3 3.1

24 23 22

0.72 0.7 0.69

24 22 20

0.72 0.68 0.63

18 19 16

0.53 0.58 0.49

27 25 22

0.81 0.76 0.68

300250200150100500近视眼沙眼龋齿寄生虫脊柱弯曲04-05学年05-06学年06-07学年07-08学年08-09学年09-10学年10-11学年11-12学年 图8“课课练”实验学校体育卫生室学生常见病调查统计对照图

通过对表10“课课练”实验学校体育卫生室学生常见病调查统计表的数据纵向比较来看,经T检验及统计数据P<0.05 ,说明计算数值均有显著性差异。所以可以说自从我校03年开始实施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以来,全校学生的常见病发病率有了明显的下降,尤其08年开展“课课练”实验后,最常见的近视眼、脊柱弯曲等疾病,发病率下降尤为明显。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影响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做为学校体育来讲,通过对体能素质“课课练”教学的实验与研究,体能素质“课课练”的教学模式对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管理的效果是非常明显并是行之有效的。实验与探索性的研究表明,教师通过“课课练”课题的研究与实施,有效的学习和掌握了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管理的理论知识和实施的方法与途径,同时,也找到了高效的、学生真正需要与喜欢的实用型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管理模式。学生通过近两年对“课课练”教学模式课的实践与参与活动,不仅提高了自身的全面综合身体素质,同时也学到了大量的体育锻练基本理论常识和各种运动技能及自我训练的方法。更可喜的是,学生能在课堂之外、或离开老师时知道自己如何去健身、如何去锻练、如何去提高,也为终身体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1.1能通过体能素质“课课练”的校本课程内容对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管理

在每堂的体育与健康课中,依据主教材的内容与授课的类型,合理地安排有针对性的,可以对学生身体产生改善作用的身体练习,并科学合理地实施这些练习,并加以归纳管理,从而达到对学生体育健康具有保证性的管理水平。

4.1.2通过以体能素质“课课练”为干预手段,加强对的学生(个人)体质健康标准成长跟踪及体能发展诊断卡的管理来提高对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管理

通过对学生(个人)体质健康标准成长跟踪及体能发展诊断卡为个体体质数据诊断,利用体育课堂为载体,“课课练”为手段,有针对性的进行学生的体能素质训练,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体质。通过建立全校学生的体质健康标准成长跟踪及体能发展诊断卡体系,来达到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管理。 4.1.3通过建立与加强学校体育卫生室学生常见病调查跟踪表的管理来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管理

通过建立与加强学校体育卫生室学生常见病调查跟踪表,从而对表内数据进行分析与诊断,利用体能素质“课课练”为干预手段来达到行之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全面体质健康水平。因此,通过建立与加强学校体育卫生室学生常见病调查跟踪表的管理来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管理是非常行之有效的。 4.1.4能通过抓体能素质“课课练”的高效课堂来提高对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管理

以体能素质“课课练”为抓手,建立学生喜欢的、有具体的课时学习目标和相配套的技术、技能相传授的高效课堂,是提高学生体质健康的有力保障。因此,对体能素质“课课练”高效课堂的管理,也是对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管理。

4.1.5能通过对体能素质 “课课练”课堂教学中的安全和安全教育的规范化管理来提高对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管理

在当前的体育教学改革和社会背景下,我们体育老师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教学安全问题。在一些正常的教学伤害事故下,由于社会和家长们的不依不饶,使得我们体育教师受到特别大的压力,许多很好的教材我们也不敢教了,这对学生们的体质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但通过对老师和学生们的安全教育,靠我们对老师的爱心、责任心和缜密的安全工作加以程序化的严格要求与管理,使得我们老师正确对待体育教学中的安全问题,使我们的老师在搞好体育教学的安全工作基础之上,上好每一堂体育高效课,这对我们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有着极重要的意义。 4.2建议

4.2.1建立《学生(个人)体质健康标准成长跟踪及体能发展诊断卡》,是加强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提高管理依据

各学校应通过完善《学生(个人)体质健康标准成长跟踪及体能发展诊断卡》,并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制度,对每一位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进行跟踪管理,从而加强对学生的体质健康促进与维护,以完善中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管理体系。

表9学生(个人)体质健康标准成长跟踪及体能发展诊断卡

4.2.2通过高效体育课堂的管理来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管理

各校应建立高效体育课堂的管理制度,完善两操及大课间活动的形式,落实体育课外活动的计划和内容,使学生在校体育锻炼时间确保1小时以上,这才是真正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有力保障。 4.2.3要全面的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管理还应加强体育课堂教学之外的研究

要全面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管理,还需从学生的总体运动、膳食营养、健康生活方式、健康风险评估等等方面的管理进行研究。不科学合理的运动也会倒置学生身体疾病的产生,不合理的膳食,营养过剩或不足,都会给健康带来不同程度的危害等等,所以对于这方面的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 毛振明.体育教学改革新视野[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 [3] 贝迎九,沈俊.《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检侧不及格学生情况分析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3)P23. [4] 曲宗湖.体育教学模式问答[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5] 樊能虎.体育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6] 邵伟德.体育教学模式论[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 [7] 邓树勋,王健,乔得才.运动生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第三篇:2004年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立项课题鉴定结题一览表

学科分类 课题类别及批准号 教育基本国家重点 理论 AAA010008 国家一般 BIA010094 课题名称 成果名称 课题负责人 工作单位 证书号 鉴定组专家 顾明远 郝克明 谈松华 吕型伟 裴娣娜 顾泠沅 吴立岗 文 喆 陆有铨 吴康宁 丁 钢 杨德广 田正平 徐 辉 顾海良 刁承湘 郑继伟 刘春生 曾天山 叶 庆 肖凤翔 孟庆国 哈经雄 薛天纬 苏 德 谭志松 程方平 免于鉴定 顾明远 胡建华 陈云棠 蓝 键 周作宇 刘复兴 谢维和 邬大光 王洪元 桑锦龙 新基础教育理论及推广性、发研究报告、专著及论文叶澜 展性研究 集 研究生素质教育理论研究与实研究生素质教育论 践探索 陈子辰 华东师范大学 0001 浙江大学 0002 高等教育 职业技术教育部重点 教育 DJB010754 民族教育 基础教育 教育部重点 DMA010388 教育部重点 DHB010626 行为引导教学法在高职实践课 研究报告及研究论文 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 李大卫 21世纪新疆高校民族预科教 育与民族中小学双语(三语) 教育的衔接及其发展模式研究 研究报告及研究论文 武金峰 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工程研究 研究报告、专著及论文刘国瑞 集 天津中德职业技 术学院 0003 新疆伊犁师范学0004 院 辽宁教育科学研0005 究院 江南大学 0006 教育部重点 高等教育 DIB010728 教育部规划 高等教育 FIB011337 高等教育教学评价与加强质量 研究报告及研究论文 管理研究 朱钧侃 研究型实验教学和学生创新能研究报告及研究论文 董壮龙 力培养的实践与研究 河南新乡师范高0007 等专科学校 学科分类 课题类别及批准号 教育发展教育部规划 战略 FGB011182 教育部成人教育 FKB011382 规划课题名称 成果名称 课题负责人 徐同文 工作单位 证书号 地级市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研究 区域大学的使命 山东临沂师范学0008 院 同济大学继续教0009 育学院 四川师范学院 0010 安徽省教育厅 0011 创建学习型学院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报告及研究论文 凌培亮 研究总报告 美国高等教育立法研究 美国高等教育立法研姚云 究 比较教育 教育部重点课题 DDA010186 教育发展教育部重点课题 战略 DGA010243 体育卫生国家重点 美育 ALA010031 高等教育 教育部重点课题 DIB010714 税费改革后农村义务教育的管 研究报告及研究论文 理体制与投入保障机制研究 胡平平 《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研究 杨贵仁 局联合颁布)研究报告及研究论文 “专升本”院校过渡期的教学管研究报告及研究论文 郭新和 理对策研究与实践 教育信息化指标体系研究 信息技术课程论 研究报告 丁玉国 教育部体育卫生 与艺术教育司 0012 河南安阳师范学0013 院 河南商业高等0014 专科学校 华东师范大学 0015 教育信息教育部重点课题 技术 DYB010812 教育信息国家一般课题 技术 BYA010116 专著《信息技术课程王吉庆 论》 鉴定组专家 朱小蔓 俞家庆 李文长 靳希斌 李志宏 陈学飞 谈松华 马树超 项秉健 王永琦 周箴 左学金 张声雄 章仁彪 薛天祥 顾明远 杨德广 唐玉光 何勤华 张应强 徐 辉 赵中建 王伟廉 周稽裘 胡瑞文 谈松华 朱小蔓 曾天山 宋尽贤 李晋裕 杨 桦 毛振明 李鸿江 邹时炎 朱小蔓 谢维和 邓晓春 杨德广 刘振天 胡显章 王珠珠 王本中 高利明 李 芒 周清雷 王珠珠 张家全 王本中 高利明 李 芒 学科分类 课题类别及批准号 课题名称 成果名称 教育部规划课题 本科生导师制的研究与实践 德育 FEB030840 研究报告 职业技术教育部重点课题 教育 DJA010336 教育经济教育部重点课题 与管理 DFA010214 教育发展教育部重点课题 战略 DGB010609 体育卫生国家重点课题 美育 ALA010032 高等教育 教育部青年课题 EIB010878 职业技术教育部重点课题 教育 DJB010756 教育发展教育部规划课题 战略 FGB011519 教育发展国家一般课题 战略 BGB010471 中部地区高等职业教育与区 域经济发展的实证研究 研究报告 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学业 管理与评价研究 研究报告 民办教育企业家群体研究 中小学音乐教育发展与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 普通高校“两课”教学实效研究 高等职业教育机电类实践教学体系及基地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中西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对高等教育专业结构调整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关于中国流动人口 子女教育问题的研究 研究报告 研究报告 专著《高师音乐教育论》 研究报告 研究报告等 研究报告 研究报告 课题负责人 工作单位 证书号 李达轩 湖南文理学院 0016 袁吉林 姚仲明 刘剑虹 王耀华 李玉环 徐琤颖 蒋笃运 王涤 江西科技师范 学院 0017 上海市黄浦区 教育局 0018 宁波大学 0019 福建师范大学 0027 天津理工大学 0028 天津中德职业0029 技术学院 河南省教育厅 0030 杭州师范学院 0031 鉴定组专家 曾天山 牟有志 王泽应 黄宜锋 徐大志 刘来泉 余祖光 徐长发 高 林 唐以志 张民生 苏忱 应俊峰 顾志跃 葛大汇 袁振国 朱永新 方展画 顾建民 马山水 杨瑞敏、姚思远、王国健、蔡乔中、雷雨声 刘振天 朱珊 范文耀 苏忱 王利生 董刚 曾天山 叶庆 肖凤翔 孟庆国 免于鉴定 方展画 田正平 吴霓 魏向赤 叶之红 学科分类 课题类别及批准号 高等教育 教育部重点课题 DIB010698 高等教育 教育部重点课题 DFA010215

课题名称 高等学校信息检索课教育改革的创新研究 中国高等教育助学贷款问题研究 成果名称 研究报告 研究报告 课题负责人 工作单位 辽宁工程技术丛敬军 大学 首都经贸大学 张晋生 证书号 0032 0033 鉴定组专家 刘国瑞 汪力 金丽 刘玉富 薛明 孙绵涛 王素君 劳凯声 李文利 季明明

第四篇:全国学校艺术教育科学论文获奖名单

省(区、市) 论文名称 北京 美术教学综合实践课中教育链的探究 上海 发达城市艺术教育学校社区互动双赢 运作的实践研究 上海 小学美术课反思性教学的实践和研究 上海 网络环境下的高中美术探究性学习探讨上海 小学美术教学中多媒体课堂教学与传

统课堂教学互补性研究 浙江 美术“综合·探索”领域的学习方法与范例

一等奖

单 位 永乐中学 闸北区教师进修学校 第一师范附属小学 七宝中学 黄浦区四川南路小学 寓阳市教育局教研室作 者

骆杰华 王 钢

唐黎萍

胡燕红

邓英姿 李新华 柳 逸 李 方

安徽 生熟生 淮北财政学校 彭肖天 湖南 边远少数民族地区学校艺术教育校外资 湘西自治州潮落井

源的开发与利用 上海 小学生音乐欣赏有效教学策略的实践

研究 上海 学校音乐教育学习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的研究 浙江 强化体验,开发学生音乐创造的实践研

究 广东 关于中小学舞蹈创作定位与原则的思考 广西 论新课程下音乐教师信息能力的培养 四川 开发本地少数民族民歌资源-优化高中 学区 徐汇区建襄小学 闸北区永兴路二小 下城区长江实验小学佛山市顺德区容桂文

华小学 艺术学院 雅安中学 麻秀忠 邰 方 曹晏平 徐慧琴 柳 杨

陈玉丹 江兴发

音乐欣赏课的研究 陈 瑜 青海 “三思”而后行——浅谈艺术教学中的小

组合作学习 西宁市城中区教研室 刘静茹 浙江 论地域文化与农村艺术教育 上虞市崧厦镇中心小学 刘伟达 浙江 开放,让音乐课堂活起来 萧山区教育局教研室 高文丽 浙江 引生活于音乐 融音乐于生活 萧山区江寺小学 陈玲霞

倪国锋

浙江 艺教之窗奏出充满个性的五线谱——

农村小学个性化艺术教育校本课程的 萧山党山长沙中心

构建与实践 小学 李春荣 福建 充分发挥文学在音乐欣赏过程中的引

导作用 晋江市养正中学 王一吉 四川 构建农村学校艺术教育课堂教学质量 成都市温江区教育局 评价体系 教研室 郑德惠

黑龙江 艺术类特长班课程整合的实验研究 上海 区域性推进艺术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上海 重视基础强化创意-——初中美术创意画教学实验 上海 发掘特长,形成特色,缔造成功——

篆刻特色教学的实践与认识 上海 整体和谐,美术创造,发展进步—论

二等奖

大庆石油高级中学 卢湾区教育局 徐汇区教师进修学院光明中学 王立杰

李洪军

蒋文立 卢 旅 孔文才 王

新型美术教育观和育人模式的研究 复旦中学 杨云平 上海 美术骨干教师创造力的培养一从活的

教具谈起 上海 改革初中美术作业评定方法的实践研究上海 诱发小学生绘画创作灵感的研究和实施上海 中小幼学校艺术教育普及与衔接研究报告——上海市杨浦艺术教育实验区八年 艺术教育探索 江苏 让形象通透心灵——关于小学美术教学

“根”的探讨和实践 江苏 论美术教学环境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江苏 培养创新精神是美术课的灵魂 浙江 让你的手指对你说——7~9岁儿童陶

闵行区教师进修学院 张家素 武定中学 舒 弦 杨浦区控汀二村小学 操晓臻 杨浦区教育局 项志康 朱汉培 朱茹洁 解放路小学 王家健 教育研究中心 周正强 琅玡路小学

孟 军

艺实践活动实验研究报告 求是集团竞舟小学 吴 言 浙江 小学美术课“自主学习·双边反思”教学

模式的实践与研究 浙江 农村美术教学中培养儿童创造力的探

索与实践 浙江 “三极式”小学美术欣赏教学模式的设

计与实验 浙江 依托古镇资源开展综合探究式美术教 育活动之实践 浙江 小叶子·大世界——试谈以素材为线索

的美术综合课程资源开发 安徽 高中美术欣赏引入研究性学习的认识

和体会 富阳新登镇中心小学秀洲教育文化体育局平湖市艺术小学 湖州市南浔实验小学仙居县白塔中学 马鞍山第二中学 甘柳成 沈永政 朱敬东 吴斌杰

杨丽娟 李建广 陈克涛

安徽 农村美术教师队伍建设途径初探 芜湖师专美术系 汪安康 湖南 论乡土美术在学校美术教育中的意义

与价值 广西 根本价值的追问——试论中小学美术

教学法中的几种非审美趋向 四川 “照猫画虎”新解 贵州 困境与机遇——对西部少数民族地区

学校美术教育的思考 河北 谈中学音乐教学中的文化渗透 山西 更新教学理念 融注时代气息 上海 初中音乐双语教学初探 江苏 中小学音乐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的误区

及对策 师范大学 艺术学院美术师范系广元市实验小学 教育科学研究所 唐山市第十七中学 晋城市第一中学 徐汇区黎明中学 教育局教研室 段宇辉 李庆云 严建国 兰 岗 潘冰冰 刘国胜 江明媚 谢夕方

江苏 新课程理念下音乐教学的误区及对策 实验小学 王文娟 江苏 论基础音乐教育的“三新三变”与高师音

乐教育的三项改革 浙江 走进新课程展示新风采——谈音乐教师的角色更新 浙江 绽放你的笑容——小学音乐学科人文化评价初探 浙江 民歌欣赏——开展高中音乐研究性学习教学的案例研究 安徽 您的肯定 我的自信 江西 音乐新课程教学五字歌 山东 让音乐课因创造而精彩 扬州大学艺术学院嘉兴市吉水中学 宁波市华山小学 杭州第四中学 芜湖市棠桥小学 万安县第二中学 东营市胜利油田河杨 华 张红霞 王珊珍 戴树林 刘 嫄 丁 杰

耿玉芳

罗 宁

口一小 周淑霞

河南 给学生一个完整的我——小学高年级

音乐评价方式的探索 湖北 在综合艺术课课堂中实践小组合作形

式的学习 广东 儿童钢琴教育成功的关键——兴趣和 情感 广西 侗族歌班形式与柯达伊合唱教学思想

对多声部思维训练的启示 广西 以新的教育理念推进高师音乐教育课

程改革 贵州 口风琴教学实验报告 贵州 对艺术课程实验的反思 郑州市金水区文一 宜昌市四中

外语外贸大学外语

学校 艺术学院 艺术学院

贵阳市第二十七中学贵阳市小河第二小学王伟丽 佘琴筠 刘莎莎 白 翎 蔡世贤 司长勤 金 丽

贵州 新课程中音乐与相关文化领域的教学

研究与实践 六盘水市实验小学 支 红 云南 关于在教育教学对怒江少数民族音乐

和民族舞蹈传承的几点思考 云南 浅谈新课程标准理念下音乐教师角色

的转变 陕西 促进音乐教学改革 培养综合性人才 甘肃 作品类型影响学前儿童音乐欣赏能力 的实验研究 甘肃 让学生在课堂中感受艺术美 甘肃 借得东风好行船 怒江州民族中专学校保山市师范学校 西安市八十五中 武威市凉州第二幼

儿园 天水市北道区道北

小学 武威市凉州区和平

丰润秋 赵应武 陈 曼 杨 瑛 姜小娟 街小学 张万儒甘肃 西部贫困地区中小学艺术教育现状与

发展对策 青海 艺术教育活动对发展残疾学生浅能的

重要作用 吉林 坚持因地制宜,开展课题研究,加快

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发展 江苏 杯水,桶水,活水—浅析新课程背景

下艺术教师专业素养的发展 江苏 聋校艺术教育的价值审视和实施策略 浙江 聆听音乐 感受生活 定西县中华路中学 特殊教育学校 磐石市艺术教育中心松陵镇第三中心小学建湖县特殊教育学校萧山靖江镇第二小 邵永斌 刘建鹿 吴寿衡 沈兴根 徐新凤

李仕春 郭红艳

瞿伟利

浙江 支架式教学在小学中高段音乐欣赏中

的实践与思考 萧山区临浦镇三小 朱剑虹 浙江 新课程背景下音乐课堂教学中主体性

教学策略研究 浙江 小学美术课程资源开发的实践研究 睛 龙口市实验中学 韩秀丽

河南 走出儿童画辅导的误区 湖北 走出音乐课创新的误区 湖北 音乐,打扫“卫生”的扫帚 湖北 不“完美”的美 义乌市教育局教研室义乌市稠城一校 济源市济水东庄小学武穴市师范学校附小潜江市林园一小 武穴市实验小学 张小云 楼更生

骆国良山东韩丽娜

赵黎明 周 云 程 云

杨艳芳

为学生塑造一双发现美的眼

朱亚丹海南 对多媒体教学在音乐课堂中运用的思考 琼海市第一小学 何晓霞 四川 农村小学艺术教育活动课管理研究的实 南部县保城乡小学 李俊材

践探索 四川 农村学校艺术教育管理机制研究 任 勇 何光庆

甘肃 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的误区及对策

北京 中小学艺术教育操作层面的管理创新 南部县教育局 张掖甘州上秦镇 学校 三等奖

育才学校 冯春生

敬兴明

尤朝晖 李 岩

张小燕

王建宗 北京 多元智能理论与美术教学评价 崇文区光明小学 蔡林华 北京 艺术与德育之花并开(小学书法教学

中的德育管窥) 海淀区翠微小学 黄有光 天津 关于美术教学过程中人性化指导的探索 南开区教研室 宋永杰 辽宁 浅谈多媒体计算机在中小学美术课改实 大连市中山区教师 践中的使用误区与解决方法 进修学校 叶晓辉 吉林 美术研究性学习初探 扶余县三岔河镇

士英小学 张 莉 上海 兴趣来自于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

的密切联系——对《黑体美术字》教 闸北区第三中心

学的实践与思考 小学 李 军 上海 谈写实期少年想象力培养的校本课程 逸夫华山美术教育集

与实践 团(初中) 王晓洁 上海 新时期美术教师的信息素养研究—信息 闵行教师进修学校

技术与美术教学整合 附中 赵 勇

上海 开设摄影艺术课程,促进学生自主发展上海 中小学美术教育应对信息社会的发展策略初探 上海 唤醒和呵护—儿童直觉思维发展的核心

理念和操作关键 上海 分与合——艺术综合课程设置的再思考上海 对学校实施教育评价的思考 江苏 让美术教育涌动生命的活力 江苏 中小学美术衔接教学的理论形态及其 普陀区陆家宅小学 洋泾——菊园实验

学校 七色花小学 进才中学 浦东进才中学 江南中学 武进区洛阳中学 潘阿芳

戴 剑

张 宏 唐臻琼 张玉林 朱燕婷 周新华 陈 擎

特点 刘新茹 江苏 童心与乡情——陶艺乡土课程开发的实

践与思考 江苏 设计创意:“1+1≠2”的教学原则 浙江 审美化教学促进多元智能发展研究报告 浙江 构建小学美术学科学业评价体系的研究浙江 艺术创新课程教学模式的理论和实践 浙江 小学美术“情境启导”课堂教学的研究 浙江 心,画,品,趣——浅述儿童画指导 “158”教学法 浙江 小学美术“游历式”教学模式初探 无锡五爱小学 扬中高级中学 杭州市大关小学 杭州市学军小学 温州市实验中学 平湖市教育局教研室德清县莫干山外语 小学 金华师范附小学 华 斌 蔡慧敏 朱玉林 陆军裔 许小英 王五一

柳墨林

冯增美 谢国华

马欢良 周伟芸

浙江 “规范与创新”——小学美术探究性教

学设计的实验与反思 金华师附属小学 李启云 浙江 构建学生美术活动模糊评价模式研究 安徽 略论评述教学模式的主导价值与价值

建构方式 山东 小学美术教育激励性评价研究 河南 改革评价方法 培养学生素质——小学美术评价体系初探 河南 结合学生、教师实际的美术课程设计 河南 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

研究 河南 中小学美术教育的有效性与创新性 河南 美术教学评定的设计初探 温岭市第四中学 芜湖市育红小学 威海市码头小学 南阳市宛城区白河 镇姚庄小学 郑州市金水区文一 实验小学 濮阳高新区实验学校焦作市孟州 林永平 贾 勇 邹冬青 孙仲秋

李 东 韩 莹 毛金珠 张素芳 李淑娟

汤红军

湖北 为了发展而评价 武汉市武昌区水果湖

湖北 开展创造教育 培育个性人才 湖北 美术课堂教学的节奏美 湖北 乡土美术鉴赏教学 湖北 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美术教学初探广东 关于潮州民间工艺美术手工制作教学

的思考 广东 网络环境下中学美术教学评价的思考

与实验 四川 课教呼唤生活化的美术课堂 二小 荆州市沙市四中 宜昌市三中 石堰市竹溪县一中 武汉市十里铺中学 潮州市实验学校 广州市育才中学 郫县教育局教研室 马新银

周一俊 曾 芳 柏常青 全 澜

温 佳

黄 瑜 江洁华 陈兴中

四川 在人文和理性中寻找美一散论高中美

术欣赏课中相关学科的学习 成都市石室中学 季晓歌 四川 美术课堂评价初探 四川 新课程实施中的初中生绘画危险期美

术教学策略 云南 幼儿园多媒体电脑绘画教学的实验研 究报告 北京 根据儿童音乐学习心理特点改进音乐

教学方法 天津 谈舞蹈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的方法 辽宁 美育在教学过程中的实施 成都市双流县中和小学 绵阳市第五中学 弥勒县教办幼儿园崇文区光明小学 武清区启智学校 鞍山市第五十中学周 敏

朱万能 王发艳

王国秦

李存萍

马燕梅 刘红伟 徐 娜

辽宁 浅谈美育的怡情、启智和储善 鞍山市第五十中学 李 英 辽宁 小学艺术课堂教学综合手段运用的思考 锦州市教师进修学

辽宁 新教材中“音乐知识”的定位与把握 辽宁 如何帮助学生学习民族音乐 吉林 多媒体计算机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上海 音乐新课程标准“终身学习”理念的认

识与实践 上海 尝试 成功 创新——小学生音乐学习

自主探究型模式研究 江苏 浅析校园环境音乐 院体艺部 抚顺市城区教师进

修学校 沈阳市和平区同泽

一校 东北师大附属中学 宝山区教室进修学院闸北区三中心小学 无锡教育学院附属 李 双

赵丽玲

邓一博

张国慧 蒲钟兴 席 恒 胡大方

实验中学 杨耀坤

江苏 把握音乐形式的文化脉络 南京师大音乐学院 邓 林 江苏 对加强高师学前教育专业民族音乐教

育的思考 江苏 “乱”,你准备好了吗?——谈让课堂

稍稍“乱”起来 江苏 以人为本,以特为美——对大学非艺

术类专业教育问题的几点议论 江苏 尊重需要 挖掘潜能——让盲聋学生接受公平、优质的艺术教育 江苏 开设“艺术”课程质疑 江苏 新世纪对培养复合型(音乐、美术主

盐城师范学院艺术系常胜小学 技术师范学院 盲聋哑学校 泰州师范高专 严雅萍 卜 灵 董存田 赖文袆

顾瑞华 顾 克

王誉声

辅修)艺术教育师资改革实验的回顾 扬州大学艺术学院 许晨有 与思考 杨 华 江苏 聋校艺术教育的定位与操作 扬州聋盲学校 黄健群 江苏 探索农村小学校本培训艺术教师之路

—农村小学艺术教育普及化研究与实践 天一实验小学 胡志强 江苏 小人小马小刀枪——假戏真唱——谈 音乐学科教学在小班教育模式下的

实践体验 浦呕浦口小学 潘 娟 浙江 浅淡音乐智能的多元评估 东阳市实验小学 方敏鸳 浙江 在艺术课堂践履中认识自我、评价自 我——中学生艺术教育课堂教学评价

体系的管窥 宁波市效实中学 沈 红 浙江 小学音乐反思性教学案例研究 富阳市实验小学 杨金红 安徽 审美化音乐教学基本模式及教学策略 马鞍山市第七中学 倪春霞 安徽 谈音乐欣赏课中的情感体验 铜陵市教育局 吴 励

安徽 浅谈如何让学生喜欢音乐课 江西 被忽略的蔡元培艺术教育之精华 江西 浅谈对中小学生进行赣南客家音乐文

化教育的途径 江西 谈幼儿歌舞的美学特征 江西 让道德素质在欣赏中提升--论戏曲艺

术与德育的关联 江西 《音乐教学大纲》与《音乐课程标准》比较的研究 太湖师范学校 井冈山师范学院 南康市金鸡中学 南昌师范学校 财经大学 泰和中学 杨清瑶 杨晓梅

舍红霞 张承龙 曾朝晖 黄丽玲 邹力宏 邹力群

山东 和谐教育模式对初中学生音乐能力的 济南市第二十中学 雷 慧

影响研究 高 戈 河南 论普通高中音乐欣赏课中的情感体验 河南 提倡交往 鼓励合作 河南 音乐课中的情感体验 河南 音乐欣赏教学与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河南 多彩的土地——在中小学实施本土音 乐教育的看法 湖北 流动人口子女给教学方式带来的冲击

与提示 湖北 论小学生审美教育的价值 湖北 音乐欣赏课中创新精神的培养 鹤壁市第二中学 鹤壁四小 焦作市解放区实小 许昌实验小学 洛阳北方企业集团 有限公司子弟学校 武汉大学附属小学 武汉武昌水果湖一小武汉市华中师大一

李 洁 路建红 张晶晶 李晋凤 鞠 瞳 李蜀南

张永红 姜修国 杨新梅 附小 黄 涛

广东 学生为主体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改革 东莞市南城区胜和

初探 小学 李 敏 广东 让学生成为参与者、发挥者、探索者、

创造者——浅谈中学音乐教学学生主 深圳盐田田东中学 唐京安 体参与意识和审美创新能力的培养 刘竹君 广东 人本主义的音乐教育观 华南师范大学 麦 琼 广西 论新《课标》之下的基础音乐教学改革 教育学院艺术系 黄玉莹 广西 浅论歌唱的声音观念以及某种声音观念

与高音唱法的关系 艺术学院 刘中连 广西 浅谈高师视唱练耳的三个“面向” 桂林民族师范 李 君 广西 高中电脑音乐创作教学的构想 武鸣县民族高中 杨玲梅 广西 音乐教学中新型的师生关系 梧州市五坊路小学 黄 莉 四川 情感——音乐教学的灵魂 绵阳东辰国际学校 陈燕玲 四川 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研究 什邡市实验小学 顾 萍 四川 “通感”是艺术融合教学的重要依据 贵州 在幼小的心灵中播下民族音乐的种子 贵州 浅谈基础音乐教育的现状及“新音乐课

程标准”的三个理念 贵州 高师院校音乐教育、教学如何与基础

教育改革相结合的对策性研究 贵州 侗族大歌 课堂里的一朵奇葩 贵州 乡士艺术课教学与发展前景 云南 树立自信——转化音乐“后进生”的有

效手段 成都青羊区研究培

训研究中心 雷山二中 师大音乐系九九级 贵阳师范高专 黎平县肇兴中学 凯里市教研室 昆明市高专附小 匡 敏

潘冬梅

李丽娅 蓝明光 吴如标 唐世忠

陈星言云南 浅谈中美音乐课程标准之比较 艺术学院音乐学院 陈劲松 陕西 关于音乐教学探究性学习的思考 西安新城教师进修

学校 杜 娟

陕西 如何在音乐课堂中培养学生的音乐个性 西安育英小学 胡 静 陕西 在情境中发展情趣培养情感 西安交大附小 肖 珂 甘肃 知识之“教”与素质之“育” 兰州四中 靳 翊 北京 增强课改意识 开发课程资源——农 村地区小学音乐教学课程资源开发的

尝试 延庆县教科研中心 刘凤仙 江苏 运用整合理念 审视艺术课堂教学 吴江市教育局教科室 娄小明 江苏 构建人本模式 关照教学反馈 吴江市教育局教科室 秦文娟 江苏 利用地方文化资源 加强民族器乐教学 建湖县钟庄小学 徐为民 浙江 小学美术“欣赏求知创作欣赏”教学研 究初探 义乌市稠城第三小学 陈 群 浙江 学海无崖“笛”作舟——以艺术教育为

切入口,探索“特色立校”新途径 浙江 谄议小学课外音乐活动的研究 浙江 在小学美术、语文学科整合中培养学

生的创新思维 河南 开启心智 放飞想象 激励创新

河南 如何引导学生开展以音乐为主导学科

的研究性学习 湖北 开发农村美术课程资源,丰富农村学 校美术教学 义乌市后宅小学 义乌市朝阳小学 义乌绣湖小学 猛州实验中学 济源市第一中学 潜江市周矶逸夫小学 楼雪风

陈香青

刘河仙 何晓东 李秀娟 汤红军 赵 羽 张 勇

刘书田 四川 农村学校艺术教育“三课”运行管理实 南部县群龙小学 黄 梅

践研究报告 樊国琪

云南 浅谈纳西民间音乐舞蹈在学校艺术教

育中传承的几点认识 陕西 加强艺术教育,提高聋生素质 丽江白龙潭小学洋县聋哑学校 何福林

和冬梅 赵雅芬

第五篇:附件4: 全国学校艺术教育科学论文获奖名单

一等奖

省(区、

市) 论文名称

单 位

作 者

北京

美术教学综合实践课中教育链的探究

永乐中学 骆杰华

上海 发达城市艺术教育学校社区互动双赢 闸北区教师进修学校 王 钢

运作

唐黎萍

燕红

上海 小学美术课反思性教学的实践和研究 第一师范附属小学 邓英姿

上海

网络环境下的高中美术探究性学习探讨

七宝中学 李新华

上海 小学美术教学中多媒体课堂教学与传

统课堂教学互补性研究 黄浦区四川南路小学 柳 逸

胡浙江 美术“综合·探索”领域的学习方法与范例 寓阳市教育局教研室 李 方

安徽 生熟生 淮北财政学校 彭肖天

湖南 边远少数民族地区学校艺术教育校外资 湘西自治州潮落井

源的开发与利用

学区 麻秀忠

上海 小学生音乐欣赏有效教学策略的实践

研究 徐汇区建襄小学 邰 方

上海 学校音乐教育学习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的研究 闸北区永兴路二小 曹晏平

浙江 强化体验,开发学生音乐创造的实践研

究 下城区长江实验小学 徐慧琴

广东 关于中小学舞蹈创作定位与原则的思考 佛山市顺德区容桂文

华柳 杨

广西 论新课程下音乐教师信息能力的培养 艺术学院 陈玉丹

学 四川

开发本地少数民族民歌资源-优化高中

雅安中学 江兴发

音陈 瑜

青海 “三思”而后行——浅谈艺术教学中的小 乐

组合作学习 室 刘静茹

浙江 论地域文化与农村艺术教育 学 刘伟达

浙江 开放,让音乐课堂活起来 高文丽

浙江 引生活于音乐 融音乐于生活 陈玲霞

国锋

浙江 艺教之窗奏出充满个性的五线谱——

农村小学个性化艺术教育校本课程的 构建与实践

李春荣

福建 充分发挥文学在音乐欣赏过程中的引

导作用 王一吉

西宁市城中区教研上虞市崧厦镇中心小萧山区教育局教研室 萧山区江寺小学 萧山党山长沙中心

小学 晋江市养正中学 倪

四川 构建农村学校艺术教育课堂教学质量 成都市温江区教育局

评价体系

教研室 郑德惠

二等奖

黑龙江 艺术类特长班课程整合的实验研究 王立杰

洪军

王 凤

上海 区域性推进艺术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蒋文立

上海 重视基础强化创意-——初中美术创意

画教学实验 院 卢 旅

上海 发掘特长,形成特色,缔造成功——

篆刻特色教学的实践与认识

孔文才

上海 整体和谐,美术创造,发展进步—论

大庆石油高级中学 卢湾区教育局 徐汇区教师进修学

光明中学 李

新型美术教育观和育人模式的研究

复旦中学 杨云平

上海 美术骨干教师创造力的培养一从活的

教具谈起 闵行区教师进修学院 张家素

上海

改革初中美术作业评定方法的实践研究

武定中学 舒 弦

上海 诱发小学生绘画创作灵感的研究和实施 杨浦区控汀二村小学 操晓臻

上海 中小幼学校艺术教育普及与衔接研究报 杨浦区教育局

项志康

告——上海市杨浦艺术教育实验区八年 朱汉培

艺术教育探索 朱茹洁

江苏 让形象通透心灵——关于小学美术教学

“根”的探讨和实践

解放路小学 王家健

江苏 论美术教学环境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教育研究中心 周正强

江苏 培养创新精神是美术课的灵魂 琅玡路小学

孟 军 浙江 让你的手指对你说——7~9岁儿童陶

艺实践活动实验研究报告 求是集团竞舟小学 吴 言

浙江 小学美术课“自主学习·双边反思”教学

模式的实践与研究 富阳新登镇中心小学 甘柳成

浙江 农村美术教学中培养儿童创造力的探

索与实践 局 沈永政

浙江 “三极式”小学美术欣赏教学模式的设

计与实验 朱敬东

浙江 依托古镇资源开展综合探究式美术教 学 吴斌杰

育活

之杨丽娟

浙江 小叶子·大世界——试谈以素材为线索

的美术综合课程资源开发 李建广

安徽 高中美术欣赏引入研究性学习的认识

和体会 陈克涛

秀洲教育文化体育平湖市艺术小学 湖州市南浔实验小实

仙居县白塔中学 马鞍山第二中学 安徽 农村美术教师队伍建设途径初探 芜湖师专美术系 汪安康

湖南 论乡土美术在学校美术教育中的意义

与价值

师范大学 段宇辉

广西 根本价值的追问——试论中小学美术

教学法中的几种非审美趋向 系 李庆云

四川 “照猫画虎”新解 严建国

贵州 困境与机遇——对西部少数民族地区

学校美术教育的思考 兰 岗

河北 谈中学音乐教学中的文化渗透 潘冰冰

山西 更新教学理念 融注时代气息 刘国胜

上海 初中音乐双语教学初探 江明媚

江苏 中小学音乐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的误区

及对策 谢夕方

艺术学院美术师范广元市实验小学 教育科学研究所 唐山市第十七中学 晋城市第一中学 徐汇区黎明中学 教育局教研室 江苏

新课程理念下音乐教学的误区及对策

实验小学 王文娟

江苏 论基础音乐教育的“三新三变”与高师音

乐教育的三项改革 扬州大学艺术学院 杨 华

浙江 走进新课程展示新风采——谈音乐教师

的角色更新 张红霞

浙江 绽放你的笑容——小学音乐学科人文化

评价初探 王珊珍

浙江 民歌欣赏——开展高中音乐研究性学习

教学的案例研究 戴树林

安徽 您的肯定 我的自信 刘 嫄

江西 音乐新课程教学五字歌 丁 杰

玉芳

山东 让音乐课因创造而精彩 罗 宁

嘉兴市吉水中学 宁波市华山小学 杭州第四中学 芜湖市棠桥小学万安县第二中学 东营市胜利油田河 耿

口周淑霞

河南 给学生一个完整的我——小学高年级

一小

音乐评价方式的探索 郑州市金水区文一

王伟丽

湖北 在综合艺术课课堂中实践小组合作形

式的学习 佘琴筠

广东 儿童钢琴教育成功的关键——兴趣和 情感

刘莎莎

广西 侗族歌班形式与柯达伊合唱教学思想

对多声部思维训练的启示 白 翎

广西 以新的教育理念推进高师音乐教育课

程改革 蔡世贤

贵州 口风琴教学实验报告 学 司长勤

贵州 对艺术课程实验的反思 学 金 丽

贵州 新课程中音乐与相关文化领域的教学

宜昌市四中

学校 艺术学院 艺术学院

贵阳市第二十七中贵阳市小河第二小外语外贸大学外语 研究与实践 六盘水市实验小学 支 红

云南 关于在教育教学对怒江少数民族音乐

和民族舞蹈传承的几点思考 怒江州民族中专学校 丰润秋

云南 浅谈新课程标准理念下音乐教师角色

的转变 保山市师范学校

赵应武

陕西 促进音乐教学改革 培养综合性人才 西安市八十五中 陈 曼

甘肃 作品类型影响学前儿童音乐欣赏能力 武威市凉州第二幼

的实验研究

儿园 杨 瑛

甘肃 让学生在课堂中感受艺术美 天水市北道区道北

小姜小娟

甘肃 借得东风好行船 武威市凉州区和平

街张万儒甘肃 西部贫困地区中小学艺术教育现状与

发展对策 定西县中华路中学 邵永斌

青海 艺术教育活动对发展残疾学生浅能的

学 重要作用 特殊教育学校 刘建鹿

吉林 坚持因地制宜,开展课题研究,加快

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发展 磐石市艺术教育中心 吴寿衡

江苏 杯水,桶水,活水—浅析新课程背景

下艺术教师专业素养的发展 学 沈兴根

江苏 聋校艺术教育的价值审视和实施策略 仕春

红艳

浙江 聆听音乐 感受生活 瞿伟利

浙江 支架式教学在小学中高段音乐欣赏中

的实践与思考 松陵镇第三中心小建湖县特殊教育学

萧山靖江镇第二小萧山区临浦镇三小校 徐新凤 李

朱剑虹

浙江 新课程背景下音乐课堂教学中主体性

教学策略研究 义乌市教育局教研室 张小云

浙江 小学美术课程资源开发的实践研究 义乌市稠城一校 楼更生

国良山东 为学生塑造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学 韩秀丽

丽娜

河南 走出儿童画辅导的误区 学 赵黎明

湖北 走出音乐课创新的误区 小 周 云

湖北 音乐,打扫“卫生”的扫帚 程 云

湖北 不“完美”的美 龙口市实验中济源市济水东庄小武穴市师范学校附潜江市林园一小 武穴市实验小学骆

朱亚丹 杨

艳芳

海南 对多媒体教学在音乐课堂中运用的思考 琼海市第一小学 何晓霞

四川 农村小学艺术教育活动课管理研究的实 南部县保城乡小学 李俊材

践探冯春生

兴明

四川 农村学校艺术教育管理机制研究 尤朝晖

甘肃 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的误区及对策李 岩

张小燕

南部县教育局 张掖甘州上秦镇 学校

任 勇 何光庆

三等奖

北京

中小学艺术教育操作层面的管理创新

育才学校 王建宗

北京 多元智能理论与美术教学评价 崇文区光明小学 蔡林华

北京 艺术与德育之花并开(小学书法教学

中的德育管窥) 海淀区翠微小学 黄有光

天津 关于美术教学过程中人性化指导的探索 南开区教研室 宋永杰

辽宁 浅谈多媒体计算机在中小学美术课改实 大连市中山区教师

践中的使用误区与解决方法

进修学校

叶晓辉

吉林 美术研究性学习初探 扶余县三岔河镇 士张 莉

上海 兴趣来自于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

的密切联系——对《黑体美术字》教 闸北区第三中心 学的实践与思考 小李 军

上海 谈写实期少年想象力培养的校本课程 逸夫华山美术教育

学 集

与实践

团(初中) 王晓洁

上海 新时期美术教师的信息素养研究—信息 闵行教师进修学校

技术与美术教学整合

附中 赵 勇

上海 开设摄影艺术课程,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普陀区陆家宅小学 潘阿芳

上海 中小学美术教育应对信息社会的发展策 洋泾——菊园实验

略初探

学校 张 宏

上海 唤醒和呵护—儿童直觉思维发展的核心

理念和操作关键 七色花小学 唐臻琼

上海

分与合——艺术综合课程设置的再思考

进才中学 张玉林

上海 对学校实施教育评价的思考 浦东进才中学 朱燕婷

江苏

让美术教育涌动生命的活力

江南中学

戴周新华

江苏 中小学美术衔接教学的理论形态及其 武进区洛阳中学 陈 擎

特刘新茹

江苏 童心与乡情——陶艺乡土课程开发的实

践与思考 无锡五爱小学 华 斌

江苏 设计创意:“1+1≠2”的教学原则 扬中高级中学 蔡慧敏

浙江 审美化教学促进多元智能发展研究报告 杭州市大关小学 朱玉林

陆军裔

浙江 构建小学美术学科学业评价体系的研究 杭州市学军小学 许小英

浙江 艺术创新课程教学模式的理论和实践 温州市实验中学 王五一

柳墨林

浙江 小学美术“情境启导”课堂教学的研究 平湖市教育局教研室 冯增美

点 浙江 心,画,品,趣——浅述儿童画指导 德清县莫干山外语 谢国华

“158”教学法 小马欢良

浙江 小学美术“游历式”教学模式初探 金华师范附小学 学

周伟芸

浙江 “规范与创新”——小学美术探究性教

学设计的实验与反思 李启云

浙江 构建学生美术活动模糊评价模式研究林永平

安徽 略论评述教学模式的主导价值与价值

建构方式 贾 勇

山东 小学美术教育激励性评价研究 邹冬青

河南 改革评价方法 培养学生素质——小学孙仲秋

美术评价体系初探 李 东

河南 结合学生、教师实际的美术课程设计 韩 莹

金华师附属小学 温岭市第四中学 芜湖市育红小学 威海市码头小学 南阳市宛城区白河 镇姚庄小学 郑州市金水区文一 河南 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

研究

实验小学 毛金珠

河南 中小学美术教育的有效性与创新性 濮阳高新区实验学校 张素芳

河南 美术教学评定的设计初探 李淑娟

红军

湖北 为了发展而评价 湖

马新银

湖北 开展创造教育 培育个性人才 周一俊

湖北 美术课堂教学的节奏美 曾 芳

湖北 乡土美术鉴赏教学 柏常青

湖北 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美术教学初探 全 澜

焦作市孟州武汉市武昌区水果二

小荆州市沙市四中宜昌市三中石堰市竹溪县一中武汉市十里铺中学汤

广东 关于潮州民间工艺美术手工制作教学

的思考 潮州市实验学校 黄 瑜

广东 网络环境下中学美术教学评价的思考

与实验 江洁华

四川 课教呼唤生活化的美术课堂 陈兴中

四川 在人文和理性中寻找美一散论高中美

术欣赏课中相关学科的学习 季晓歌

四川 美术课堂评价初探 周 敏

四川 新课程实施中的初中生绘画危险期美

术教学策略 朱万能

云南 幼儿园多媒体电脑绘画教学的实验研 王发艳

究报王国秦

广州市育才中学 郫县教育局教研室 成都市石室中学 成都市双流县中和

绵阳市第五中学 弥勒县教办幼儿园 告

李存萍

北京 根据儿童音乐学习心理特点改进音乐

教学方法 崇文区光明小学 马燕梅

天津 谈舞蹈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的方法 刘红伟

辽宁 美育在教学过程中的实施 徐 娜

辽宁 浅谈美育的怡情、启智和储善 李 英

辽宁 小学艺术课堂教学综合手段运用的思考李 双

辽宁 新教材中“音乐知识”的定位与把握 赵丽玲

辽宁 如何帮助学生学习民族音乐 邓一博

吉林 多媒体计算机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张国慧

武清区启智学校 鞍山市第五十中学 鞍山市第五十中学 锦州市教师进修学

抚顺市城区教师进

学校

沈阳市和平区同泽

东北师大附属中学 上海 音乐新课程标准“终身学习”理念的认

识与实践 宝山区教室进修学院 蒲钟兴

上海 尝试 成功 创新——小学生音乐学习

自主探究型模式研究 闸北区三中心小学 席 恒

江苏 浅析校园环境音乐 无锡教育学院附属 胡大方

实杨耀坤

江苏 把握音乐形式的文化脉络 南京师大音乐学院 邓 林

江苏 对加强高师学前教育专业民族音乐教

育的思考 盐城师范学院艺术系 严雅萍

江苏 “乱”,你准备好了吗?——谈让课堂

稍稍“乱”起来

常胜小学 卜 灵

江苏 以人为本,以特为美——对大学非艺

术类专业教育问题的几点议论 技术师范学院 董存田

江苏

尊重需要 挖掘潜能——让盲聋学生接

盲聋哑学校

学 赖文袆

受顾瑞华

江苏 开设“艺术”课程质疑 泰州师范高专 公

顾 克

誉声

江苏 新世纪对培养复合型(音乐、美术主

辅修)艺术教育师资改革实验的回顾 扬州大学艺术学院许晨有 与思

考杨 华

江苏 聋校艺术教育的定位与操作 扬州聋盲学校黄健群

江苏 探索农村小学校本培训艺术教师之路

—农村小学艺术教育普及化研究与实践 天一实验小学胡志强

江苏 小人小马小刀枪——假戏真唱——谈

音乐学科教学在小班教育模式下的

实践体验 浦呕浦口小学潘 娟

浙江 浅淡音乐智能的多元评估 东阳市实验小学王

方敏鸳

浙江 在艺术课堂践履中认识自我、评价自

我——中学生艺术教育课堂教学评价

体系的管窥 宁波市效实中学 沈 红

浙江 小学音乐反思性教学案例研究 杨金红

安徽 审美化音乐教学基本模式及教学策略 倪春霞

安徽 谈音乐欣赏课中的情感体验 吴 励

清瑶

晓梅

安徽 浅谈如何让学生喜欢音乐课 舍红霞

江西 被忽略的蔡元培艺术教育之精华 张承龙

江西 浅谈对中小学生进行赣南客家音乐文

化教育的途径 曾朝晖

富阳市实验小学铜陵市教育局太湖师范学校井冈山师范学院南康市金鸡中学杨

马鞍山市第七中学

江西 谈幼儿歌舞的美学特征 南昌师范学校 黄丽玲

江西 让道德素质在欣赏中提升--论戏曲艺

术与德育的关联

财经大学 邹力宏

江西 《音乐教学大纲》与《音乐课程标准》

比较的研究

泰和中学 邹力群

山东 和谐教育模式对初中学生音乐能力的 济南市第二十中学 雷 慧

影高 戈

河南 论普通高中音乐欣赏课中的情感体验 鹤壁市第二中学 李 洁

路建红

河南

提倡交往

鼓励合作

鹤壁四小 张晶晶

河南 音乐课中的情感体验 焦作市解放区实小 李晋凤

河南 音乐欣赏教学与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许昌实验小学 鞠 瞳

究 河南 多彩的土地——在中小学实施本土音 洛阳北方企业集团 李蜀南

乐教育的看法 有限公司子弟学校 张永红

湖北 流动人口子女给教学方式带来的冲击

与提示 姜修国

湖北 论小学生审美教育的价值 小 杨新梅

湖北 音乐欣赏课中创新精神的培养 黄 涛

广东 学生为主体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改革 初探

李 敏

广东 让学生成为参与者、发挥者、探索者、创造者——浅谈中学音乐教学学生主 唐京安

体参与意识和审美创新能力的培养 刘竹君

广东 人本主义的音乐教育观 麦 琼

武汉大学附属小学 武汉武昌水果湖一武汉市华中师大一

小学 深圳盐田田东中学 华南师范大学 东莞市南城区胜和

广西 论新《课标》之下的基础音乐教学改革 教育学院艺术系 黄玉莹

广西 浅论歌唱的声音观念以及某种声音观念

与高音唱法的关系

艺术学院 刘中连

广西 浅谈高师视唱练耳的三个“面向”

桂林民族师范 李 君

广西 高中电脑音乐创作教学的构想 武鸣县民族高中 杨玲梅

广西 音乐教学中新型的师生关系 梧州市五坊路小学 黄 莉

四川 情感——音乐教学的灵魂 绵阳东辰国际学校 陈燕玲

四川 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研究 什邡市实验小学 顾 萍

四川 “通感”是艺术融合教学的重要依据 成都青羊区研究培

训研究中心

匡 敏

贵州

在幼小的心灵中播下民族音乐的种子

雷山二中 潘冬梅

贵州 浅谈基础音乐教育的现状及“新音乐课

程标准”的三个理念 师大音乐系九九级 陈星言

贵州 高师院校音乐教育、教学如何与基础

教育改革相结合的对策性研究 贵阳师范高专 李丽娅

贵州 侗族大歌 课堂里的一朵奇葩 黎平县肇兴中学 蓝明光

贵州 乡士艺术课教学与发展前景 凯里市教研室 吴如标

云南 树立自信——转化音乐“后进生”的有

效手段 昆明市高专附小 唐世忠

云南 浅谈中美音乐课程标准之比较 艺术学院音乐学院 陈劲松

陕西 关于音乐教学探究性学习的思考 西安新城教师进修

学杜 娟

陕西 如何在音乐课堂中培养学生的音乐个性 西安育英小学 胡 静

陕西 在情境中发展情趣培养情感 西安交大附小 肖 珂

甘肃

知识之“教”与素质之“育”

兰州四中 靳 翊 北京 增强课改意识 开发课程资源——农

村地区小学音乐教学课程资源开发的

尝试 延庆县教科研中心 刘凤仙

江苏 运用整合理念 审视艺术课堂教学 吴江市教育局教科室 娄小明

江苏 构建人本模式 关照教学反馈 室 秦文娟

江苏 利用地方文化资源 加强民族器乐教学徐为民

浙江 小学美术“欣赏求知创作欣赏”教学研

究初探 学 陈 群

浙江 学海无崖“笛”作舟——以艺术教育为

切入口,探索“特色立校”新途径 楼雪风

香青

浙江 谄议小学课外音乐活动的研究 刘河仙

浙江 在小学美术、语文学科整合中培养学

生的创新思维 吴江市教育局教科建湖县钟庄小学义乌市稠城第三小义乌市后宅小学义乌市朝阳小学义乌绣湖小学 陈

何晓东

河南 开启心智 放飞想象 激励创新 猛州实验中学 李秀娟

汤红军

河南 如何引导学生开展以音乐为主导学科

的研究性学习 赵 羽

湖北 开发农村美术课程资源,丰富农村学 张 勇

校美

术刘书田

四川 农村学校艺术教育“三课”运行管理实黄 梅

践研

究樊国琪

福林

云南 浅谈纳西民间音乐舞蹈在学校艺术教

育中传承的几点认识 和冬梅

陕西 加强艺术教育,提高聋生素质 济源市第一中学潜江市周矶逸夫小学教

学南部县群龙小学报

告丽江白龙潭小学洋县聋哑学校何

赵雅芬

上一篇:青干班学习心得体会下一篇:秋分是二十四节气吗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