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

2023-01-30

第一篇: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

《贵阳建设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规划》解读

2012年12月31日 10:27:58 来源: 贵阳晚报

0

【字号:大 中 小】【打印】

核心提示:

2012年12月17日,国家发改委批复了《贵阳建设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规划(2012-2020年)》,这是国家发改委审批的全国第一个生态文明城市规划。

《规划》中,将贵阳市定位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创新城市发展试验区、城乡协调发展先行区和国际生态文明交流合作平台,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到贵阳市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

实施《规划》,将有利于促进贵阳市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和生活方式。从优化空间格局、构建生态产业体系等方面着手,到2015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建设取得显着成效;到2020年,把贵阳市建设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

关键词:空间开发

【功能分区】高效集约发展区、生态农业发展区、生态修复和环境治理区、优良生态系统保护区。

高效集约发展区主要功能是集聚产业和人口,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功能和带动经济社会发展。在生态农业发展区,农业作业区要强化基本农田保护,整合资源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采取措施对生态修复和环境治理区内的环境实施保护和修复,尤其注重环城林带、湿地、南明河等生态环境的保护。同时,对“两湖一库”等河湖水系、湿地公园等实行强制性保护,划入优良生态系统保护区。

【城镇布局】分为中心城区、城市新区、中小城镇三个区域。

对中心城区,以“二环四路”城市带建设为突破口,疏老城、建新城,形成“一城三带多组团、山水林城相融合”的空间结构。

同时,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科学规划建设城市新区,确保城市整体协调,有序拓展城市发展空间。

关键词:产业体系

【生态工业】按照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理念,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增强工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信息技术产业】着力谋划和推动信息技术产业创新发展,重点发展三大产业集群,统筹发展服务外包、电子商务、物理信息服务等产业。

【生态旅游业】提升“爽爽的贵阳”城市旅游品牌,努力建成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旅游休闲度假胜地、旅游服务集散地和国际旅游城市。按照保护优先、合理开发的原则,科学规划建设山地户外体育旅游休闲基地和生态型多梯度高原运动训练示范基地。

【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会展、现代物流等服务业,建设重要的区域性物流中心、商贸中心、金融中心和夏季会展名城。 【生态农业】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建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着力建设农林业科技示范和山区现代农林业示范园区,实施“生态品牌”战略,支持生态农林产品创建品牌。

【节能环保产业】加快发展高效节能、先进环保的技术装备及产品,努力将节能环保产业尽快培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关键词:生态格局

【自然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继续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切实加强湿地保护、防护林建设、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自然保护区管理。

【环境污染综合防治】推进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严格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加强大气颗粒物源解析和污染控制,建立矿产资源开发监管体系。 【资源节约】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推进贵阳国家循环经济试点,深入开展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建设。

【节能低碳发展】发展水电、风电和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推广风光电一体节能照明系统,推广农村户用太阳能热水器。加大公交车(出租车)油改气力度,加强公交设施建设。

积极开展政府办公建筑节能改造,提高建筑使用寿命。全面树立文明、节约、绿色、低碳的消费理念,推行节能标识制度,全面推进政府电子化办公。在中央补贴的基础上,通过增加地方补贴加大推广节能产品的力度。

关键词:城市建设 【规划管理】把生态文明理念贯穿于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城市设计、单体设计等各个层面、各个环节,彰显“显山、露水、见林、透气”的城市特点。把湖泊、河流等水体引入城镇,增添城镇灵气,大力发展绿色建筑和绿色生态城区。

【基础设施】打造公路、铁路、航空和水运有机衔接、内外快捷互通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成西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以及贵阳通往全国主要城市七小时干线交通圈。

进一步完善中心城区路网系统,加快轨道交通建设,构建轨道交通与多种交通方式互为补充的现代城市公共交通体系,实现新、老城区各组团间半小时通达。

完善城乡供水系统,加快建设天然气供应设施。完善以南明河流域沿线为重点的污水收集处理系统,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回收。推进教育、医疗卫生、体育、文化、社会福利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以及城市公园、森林公园和湿地公园等绿地、公共空间的建设。

构建现代物流、职能交通、数字城管等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全面提升信息化水平,打造“智慧贵阳”。

【城市管理】通过建章立制、细化标准、量化目标,实现城市管理的无缝隙、无死角和全覆盖,形成标准化的城市管理保障体系。完善数字化城市综合管理系统,实现城市管理全时段、全方位覆盖,建立完善以建筑物和地下管网为重点的数字化城建档案。增强城市管理的服务意识,推进一站式、一条龙服务模式,坚持文明执法。

【城乡一体化】充分发挥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把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等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实施农村“畅通工程”,创建一批基础设施完善、人居环境良好的绿色重点小城镇。 关键词:保障措施

【政策支持】财税、投资、金融、产业等方面均有支持,支持贵阳市实施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中央安排的公益性建设项目,取消县以下资金配套。积极营造有利于金融支持贵阳市发展的政策环境,鼓励创业投资和民间资本进入生态环保领域。优先规划布局建设具有比较优势的生态环保产业项目,在审批核准、资源配置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智力保障】国家人才计划和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等方面引智项目适当向贵阳倾斜,建设贵阳“人才特区”。逐步提高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工资水平,提升人才队伍综合能力。

【组织实施】贵阳市生态文明建设委员会负责全市生态文明建设的统筹规划、组织协调和督促检查工作,实行生态文明示范城市建设绩效一票否决制。

【开放合作】继续办好生态文明贵阳会议,搭建政府、企业、专家、学者等多方参与,共建共享生态文明建设理论和经验的国际交流平台。 关键词:文化建设

【树立生态文明理念】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伦理观,提高市民生态道德修养。

【生态文化发展】以生态文明理念引领文化事业发展,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对生态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和合理利用。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开发、民族演艺等工作中,注重体现贵阳生态文化特色。 【生态文化推广体系】把生态文明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把生态文明知识作为干部教育的基本内容,鼓励市民、企业改变生产生活方式,开展多形式生态文化活动,传播生态文化理念。

关键词:社会建设

【生态文明城镇】加强居住区绿化,美化社区环境,完善社区基础设施。倡导健康文明、节约资源的生活方式,逐步取消一次性用品使用。引导企业用绿色原料,生产绿色产品。厉行节约,勤俭办事,降低行政成本。

完善社区功能,进一步加强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就业服务中心、社会保障服务机构等设施建设,推动社会服务资源向基层和社区转移。

【生态文明乡村】加强城镇规划与乡村规划的衔接,形成布局合理、用地节约、城乡一体的空间格局。加快实施改水、改厨、改厕、改圈,开展垃圾集中处理。积极开展文明村和文明家庭等创建活动。

【促进社会和谐】建立和完善生态文明学校创建标准,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创建生态文明医院,打造绿色医疗环境。

扶持小微型企业,拓展就业渠道,鼓励城乡居民自主创业,扶持绿色创业,探索绿色创业带动绿色就业。

完善城镇职工和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实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机构保险制度全覆盖。建设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健全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低保标准动态调控机制。加强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健全城乡社会救助体系。 【社会管理创新】完善“市-区-社区”三级管理,健全和创新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管理服务,提高社会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提升“绿丝带”志愿服务活动品牌。切实加强生态安全工作,制定生态环保等公共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关键词:制度建设

【法制建设】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修订完善《贵阳市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条例》,修订和废止不适应生态文明建设的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和政策。

【严格执法】严格追究生态环境侵权者的法律责任,加强生态环保执法队伍建设。支持和鼓励市民、律师、社会团体积极参与生态环境公益诉讼。加强统计分析,定期检测、评价和公布生态文明建设绩效,并将其作为政绩考核的重要依据。

【机制创新】完善区域生态补偿机制,开展能量交易试点,降低能源消耗总量。深化电力价格改革,实行居民生活用水阶梯式计量水价、非居民用电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合理制定调整污水处理费征收标准。

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贵阳市建设全国生

态文明示范城市规划

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部署,2012年12月1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贵阳建设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规划(2012—2020年)》。

批复强调,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地位,切实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贵阳市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坚持尊重规律、科学发展,坚持生态优先、和谐发展,坚持统筹协调、全面发展,坚持先行先试、创新发展,把贵阳市建设成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以及全国创新城市发展试验区、城乡协调发展先行区和国际生态文明交流合作平台。 批复要求:

要着力优化空间开发格局,科学规划高效集约发展区、生态农业发展区、生态修复和环境治理区、优良生态系统保护区。

要加快构建生态产业体系,增强工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打造具有民族和地域文化特色的旅游产业体系,进一步提高服务业的比重和水平,建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做大做强节能环保产业。

要切实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促进自然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强化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全面推进环境综合治理。

要积极建设生态宜居城市,彰显“显山、露水、见林、透气”的城市特色。

要加快生态文化建设,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促进文化事业繁荣和生态文化产业发展。

要着力建设生态文明社会,推进生态城镇和生态乡村建设。要建立健全有效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体制机制,逐步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轨道,为推进全国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发挥示范作用。

(西部开发司)

第二篇:第七届全国生态省论坛暨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会议强调增强建设生态文明主动性积极性

第七届全国生态省论坛暨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会议8月21-22日在成都市举行。四川省长蒋巨峰到会致欢迎辞,环境保护部副部长李干杰出席会议并发表讲话。

李干杰指出,党的十七大提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任务以来,环境保护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部署和要求,立足环境保护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探索建设生态文明的工作载体和模式。各地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各项工作扎实推进,生态省建设取得新进展。

一是生态省建设理念更加深入,规模继续扩大。全国已有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展了生态省建设,超过1000个县(市、区)开展了生态县(市、区)建设,38个县(市、区)建成了生态县(市、区),1559个乡镇建成国家级生态乡镇。在此基础上,53个地区开展了生态文明建设试点。

二是生态省建设工作机制更趋完善。建立了生态省建设制度,对开展生态省建设的工作程序、工作载体、重点任务等提出要求。发布了《国家生态建设示范区管理规程》、《生态市、县资料审核规范》等文件,进一步规范和明确对生态省、市、县建设从规划编制与实施到技术评估、考核验收、审议、监督等各环节的具体要求。

三是按照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不断丰富和完善生态省建设的内容与任务。一些省、市、自治区以党委、政府或人大的名义专门出台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文件,颁布实施了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行动计划,确定了生态文明建设的路线图、时间表,细化分解了工作任务。李干杰强调,各地要深刻领会党中央、国务院建设生态文明战略部署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增强建设生态文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要坚持遵从规律、系统谋划、分类指导、循序渐进、夯实基础、多措并举、生态引领、全面发展的原则。重点抓好深化环境保护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主阵地和根本措施作用,制定实施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指标体系,开展生态文明评估考核,深入推进生态省、市、县建设工作,深化生态文明建设试点,适时启动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工作,推动建立和健全符合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法律法规框架和激励机制,加大生态文明建设的宣传力度。

蒋巨峰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到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把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主要江河水系等生态系统保护和实施重点生态工程结合起来,开展生态文明建设试点,继续推进生态市、生态县和生态乡镇、生态村、生态小区等生态细胞工程建设,加大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力度,不断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的体制机制,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按照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把四川建设成为经济更繁荣、山川更秀美、人民更富裕、社会更文明的“生态四川”和长江上游生态屏障。

第三篇:第四届全国林木种质资源与生态建设高端论坛顺

利召开

发布日期:2017-04-30

2017年4月22日,第四届全国林木种质资源与生态建设高端论坛在河南省驻马店市遂平县召开。论坛由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共享服务平台主办,河南名品彩叶苗木股份有限公司承办。

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共享服务平台60多个参建单位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从事林木种苗、种质资源和植物新品种研究、生产、销售以及工程建设等方面100多个单位共300余人参加了此次论坛,论坛期间中国绿色时报、中国花卉报、河南日报、驻马店市和遂平县电视台等媒体全程跟踪报道。

科技部平台中心王瑞丹副主任、国家林业局科技发展中心龙三群副主任、国务院三农办政研室陈峰副主任、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李岩泉副院长、国家林业局场圃总站马志华处长、科技部平台中心卢凡处长、农业部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孙建国处长以及驻马店市、遂平县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领导出席了论坛开幕式。

王瑞丹副主任介绍了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共享服务平台体系进行专业化分类管理、改进平台绩效考核方法和完善考核指标体系的最新政策和发展方向。龙三群副主任强调林木遗传资源国际合作与履约的重要意义。马志华处长介绍了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建设与良种补贴制度。

本次论坛邀请了种质资源、新品种研发、金融与市场、知识产权、栽培技术等领域的十二位专家做特邀报告。

国务院参事刘秀晨就园林对生态修复和城市设计、园林企业的健康成长、生态修复提出了深度思考,就如何实现‘大树景观’和城市绿化的‘减法设计’提出了建议,并对在新常态下园林企业发展和园林生态修复等一系列问题与各位专家进行了一次深入地探讨。刘秀晨参事表示想要解决此类问题,其一应关注并引导园林企业的发展与成长;其二是在城市园林在开展生态修复项目中应注意的问题,其中生态保护、生态修复、生态再塑造是生态建设的三个工作层面;其三塑造‘大树景观’并对密植树木进行‘减法设计’,这一系列问题应引起各界的高度重视和深度思考。郑勇奇研究员对促进林木品种的原始创新,深化种质资源整合与服务进行了深入细致地分析。介绍了国家种质资源库体系,由原地库、异地库、样本库、数字库、标本馆、设施库组成;种质资源库分为单一树种和多种树种两个类型;种质资源应按照标准化、数字化来进行整合;通过共享服务平台,把科技成果(资源、信息、知识、技术、设施)与需求对接,通过各个渠道进行推广和转化,以满足社会各界的需求。郑勇奇研究员还提出,育种者要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国家将加大对植物新品种权的保护力度,保护原创品种人的权益,鼓励原创育种。

河南名品彩叶苗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华明介绍了彩叶苗木种质资源收集与应用的时间和经验。其公司研发的彩色乔木,三季常彩、色泽亮丽、花色美丽、树冠丰满、适应能力强,适生区域广,耐移栽、抗逆性强,大多树种是由乡土树种变种而来,市场应用广泛。

国家林业局场圃总站马志华处长详细讲解了我国的林木良种补贴制度,其中包括林木良种补贴的背景和依据,补贴的标准、补贴的对象和补贴资金的使用管理。林木良种补贴的资金主要用于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国家重点林木良种基地补贴以及林木良种苗木培育补贴。国家林业局将进一步完善国家林木良种补贴制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加大扶持力度,明确补贴对象、范围和标准,逐步建立起省级林木良种补贴制度,鼓励建立市、县级林木良种补贴制度。会上,专家学者和公司代表做了一系列生动精彩的报告,阐述关于彩叶树种种质资源利用与生态建设对建设美丽城市的重要作用,同时与会人员就种质资源保护、新品种选育、种苗市场与金融对接中存在的难题及其前景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论坛全体代表参观了名品彩叶公司的彩叶苗木基地,该基地地处亚热带与暖温带的过渡地带,具有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双重气候特征,是典型的大陆性季风型半湿润气候,非常适合多种类型的林木生长,气候条件有利于不同叶色性状的充分表达。

本次论坛参与者众,影响显著,将鼓励更多的业内人士参与到林木种质资源收集保存与发掘利用、彩叶新品种选育和产业化发展中去。

第四篇:全国环境监测系统行风建设暨思想政治工作座谈会纪要

2008年9月24—26日,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在贵州省贵阳市组织召开了全国环境监测系统行风建设暨思想政治工作座谈会。总站党委卢秀玲副书记作了《大力弘扬抗震救灾精神,努力做好新时期环境监测工作》的报告,范占朝主任作了大会总结。会上,中纪委驻环境保护部监察局谷茂宽局长、环境保护部直属机关党委工会主席韩久凌同志到会并作了重要讲话。贵州省环保局局长郭猛同志到会致辞并介绍了贵州省环保工作的情况。全国各省级监测中心(站)、副省级城市环境监测中心(站)的党委书记和负责行风建设暨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等7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主要内容如下:

1、谷茂宽局长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全国环境监测系统行风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取得的成绩。特别是近年来总站组织召开了5次全国环境监测系统行风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会议、非常好,对监测系统党风廉政建设有很大的帮助,到目前为止监测系统还未发现违法乱纪和不廉洁现象,这与总站召开行风会议和不断抓行风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是分不开的。环保系统没有经济条件约束,只能靠做思想政治工作来化解可能存在的矛盾,监测系统在抗震救灾应急监测工作中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很好成绩,这些都与总站抓思想政治工作分不开,也说明了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仍然是有效的。他还强调全国环境监测系统要进一步认清形势,明确任务,不断增强抓系统行风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勉励监测系统再接再厉,在思想政治工作方面发挥更好的作用、取得更大的成绩,为不断提升环境监测系统思想素质,为党和政府在环境科学决策中提供可靠依据做出更大的贡献。

2、韩久凌主席在会上讲了三点意见:一是继续发扬成绩,保持优势,巩固和发展监测系统思想政治工作与行风建设的良好势头;二是认清形势,明确任务,不断增强抓系统思想政治工作与行风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性;三是科学谋划,狠抓落实,切实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与行风建设对监测工作的促进作用。

3、总站党委副书记卢秀玲同志在《报告》中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了总结:一是抗震救灾应急监测充分展示了近年来全国环境监测系

统行风建设的丰硕成果;二是抗震救灾应急监测中锤炼的行业精神是全国环境监测系统的宝贵财富;三是以优良的行业精神推进全国环境监测事业的大繁荣大发展。并回顾和总结了全国环境监测队伍在这次抗震救灾应急监测中充分展示的“忠于职守,勇赴一线;不畏艰险,连续奋战;科学严谨,确保质量;团结协作,共克时艰”的顽强作风和宝贵精神,强调了要以此教育系统干部职工为人民健康鞠躬尽瘁,激励系统干部职工为科学发展保驾护航,凝聚系统干部职工为社会和谐贡献力量。要求系统广大干部职工把这次抗震救灾中形成的优良行风转化为落实减排监测任务的坚强决心,转化为建设先进的环境监测预警体系的强大动力,转化为践行“测准说清”要求的自觉行动,切实推进全国环境监测事业的大繁荣大发展。

4、在总结中,对贯彻落实会议精神提出了三点意见:一是要认真传达贯彻好会议精神,切实把系统思想政治工作与行风建设的成果巩固好、经验学习好、成绩发扬好,特别要注意用这次抗震救灾应急监测中形成的宝贵精神,把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智慧激发出来、力量凝聚起来,为推进环保历史性转变和先进的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建设提供强有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二是要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作为系统思想政治工作与行风建设的一项重大内容;三是要一如既往地抓好系统思想政治工作与行风建设,不断探索新思路,总结新经验,争取新成果,建立和完善长效机制,使思想政治工作与行风建设常抓常新。

5、会上,四川、广东、山东、甘肃、贵州、江苏、成都等7个省市监测站的领导,从各个不同侧面介绍了本单位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服务保证作用,全力做好抗震救灾应急监测的工作经验。这些经验来自基层,来自一线,生动朴实,亲切感人,非常值得学习和推广;有56个单位和个人在大会上交流了先进事迹材料。代表们结合本单位、本系统、本地区的工作实际,就如何贯彻落实总局和总站领导的讲话精神,进一步推动系统政治思想工作和行风建设以及围绕本单位中心工作,如何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保障作用等内容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和交流。

6、经过认真讨论,会议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一要加大监测系统行风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视力度。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实抓好全国环境监测系统行风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促进环境监测事业的发展;二要开展表彰活动。组织开展环境监测系统行风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和优秀党务工作者评比表彰活动,积极组织到兄弟单位学习先进经验、组织先进工作者进行考察、参观、疗养;三要积极探索新形势下行风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的规律和方法,切实加强监测系统文化建设,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积极组织开展环境监测风采摄影比赛、利用网络信息,大力宣传中心工作,促进“两个文明”建设,努力开创监测工作新局面。大家一致认为,这次会议开得很成功,主题鲜明、内容丰富。通过讨论与交流,大家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加强了交流、增进了友谊,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二○○八年十月九日

第五篇:全国生态县、生态市创建工作考核方案(试行)

一、考核目的

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全国生态县、生态市建设,鼓励各地开展创建工作的积极性,制定本方案。

二、考核对象

开展生态县、生态市建设的县、市。生态省的考核评比不在此列。

三、考核条件

已制订生态县、生态市建设规划(大纲),并实施2年以上。严格按基本条件和指标体系考核,不缺项。

四、考核内容

《生态县、生态市、生态省建设指标(试行)》(环发〔2003〕91号)完成情况和建设规划完成情况。

五、考核程序

参加考核的县、市,首先进行自评,并向省级环保局提交自评报告。省级环保局在复核后,将各省候选名单和推荐报告上报国家环保总局。经国家环保总局审定后,公布最终考核结果。对考核成绩优秀的,国家环保总局予以表彰,并命名为生态县创建工作先进县、生态市创建工作先进市。

六、评分方法及结果

(一)采用百分制打分。按环发〔2003〕91号文的基本条件和指标体系两个部分进行。部分指标以环办〔2005〕121号文为准。

(二)分两次打分。第一次:基础分。即以同级人大批准规划实施上一年度数据为依据打分。第二次:创建分。考核创建工作的进展程度,即以考核年度数据为依据打分。

(三)结果评定。考察基础分与创建分的差距,判断创建工作的进步幅度。按创建工作进步幅度评定先进。

(四)基础分和创建分打分方法如下:

1、生态县。基本条件共赋28分,按表1的方法赋分。36项指标按表2共赋72分,平均每项指标赋2分,达标满分,未达标零分。

表1生态县6项基本条件赋分(共28分)

表2生态县36项指标赋分(共72分)

2、生态市。基本条件共赋28分,按表3的方法赋分。28项指标共赋72分,按表4方法赋分,达标满分,未达标赋零分。

表3生态市6项基本条件赋分(共28分)

表4 生态市28项指标赋分(共72分)

上一篇:勤奋学习标兵事迹材料下一篇:全国燃气爆炸事故数据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