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全国教书育人楷模

2024-05-04

学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共6篇)

篇1:学全国教书育人楷模

学全国教书育人楷模,铸教师高尚灵魂

丛壮

孔子云:“其身正,毋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毋从。”中小学教师的工作对象是成长中有极大可塑性的未成年人,教师的道德表现能够影响一个学生的一生。作为教师,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其身教必然重于言教。要在自己的职业道德方面追求卓越,追求高标准,这是构建我们未来民族道德素质的基础。

通过学习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并结合我一年的教学经历,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爱是优秀教师共有的特质。

原苏联教育家赞科夫认为:当教师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是最主要的品质就是热爱学生。热爱学生,必须了解学生,尊重学生,时刻把学生放在心上,体察学生的内心世界,关注他们在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健康发展,同情学生的痛苦与不幸,与学生建立起和谐、友爱的师生关系。

一位师德高尚的老师,不只是爱少数学生,而是爱每一个学生,爱全体学生,尤其要关心、爱护、帮助家庭有困难、学习落后、身患疾病的同学。

为了让学生提高成绩,规范学习习惯,我们教师难免会唠叨学生,训斥学生,或是无恶意的请家长到校一起“研究”某个学生的缺点。这样的教师不是不爱学生,而是没有掌握爱的表达方式、心灵的关怀策略。这种关怀方式一般不会有太好的教育效果,反而容易引起学生对教师的反感。记得前不久看过这样一个小故事:韩国有个官员在微服私访,路过田间时,看到一个农夫驾着两头牛正在耕地,就大声问:“你这两头牛,哪个更棒?”农夫看着他一言不发,等到了地头,牛到一旁吃草去了,农夫才附在官员的耳边小声地说:“边上的那头牛更好。”官员很奇怪问:“你干嘛用那么小声地说活?”农夫说到:“牛虽是畜类,但心却是和人一样的,如果我大声说这头牛好,那头牛不好,它们能从我的眼神手势、声音里分辨出我对它们的评论,那头虽然尽了力,但仍不够优秀的牛心里会难过……”试想,一位农夫对待一头牛尚且如此讲究方式、方法,那么,我们做教师的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不是更应该加以注意吗?尤其是教师的评价性语言,其意义对于学生而言,不是终生的,也是短期内难以忘怀的。教学一年来,我结交了很多“学生朋友”,其中就有很多后进生朋友们。他们猜想新学期我可能会教新初一,不能继续教他们而难过。我不敢说我是一个多么会爱孩子的人,但我在这一年的工作中尽力做到不放弃每一个孩子,鼓励每一个孩子,抓住一切机会表达我对他们的支持。

责任源于神圣的使命

姜美云

责任,简单地说,就是做好分内的事,责任同时意味着担当和付出。对教师来说,责任显得尤为重要。正如左相平老师所言:“教师是一项伟大的事业,一头挑着学生的明天,一头挑着国家的未来。”

每次学校开教职工会议,领导总会说:“咱们这批新教师特别有责任感。”我非常赞同领导的表扬,同时也深深的敬佩我身边的每一位同事。

我的搭档——潘翠美老师,自从担任四班的班主任以来,每天早七点之前到校,晚七点之后离校,他似乎每时每刻都在教室,陪着学生学习。为了提高学生语、数、外三科成绩,他开始设计“当日学习检测试题”,每天放学后陪学生一起完成试题,检测当日学习效果,晚上放学后把学生的这三科检测作业再带回家自己亲自批阅。

还有很多很多的同事,他们在完成自己教学任务的同时,帮助其他老师辅导学生。

看看每天的晨读——英语老师在帮助学生记忆单词、科学老师在帮助学生记忆理论知识、、、、、、再看看每天的自习——数学老师在帮助学生解决数学题,英语老师在帮助学生理解英语句型。

看到这些,我感觉我们学校的所有人拧成了一股绳。我们有着巨大的力量,随时要爆发。

育人是教师的第一要务

孙美娜

多少年以后,左相平老师的学生回忆恩师当年的教育时,不无感触地说:“于老师教学生,教得定好的是教做人。”

作为一名思想品德老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也要不失时机地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教他们学会孝敬父母、理解父母,尊敬老师,热爱同学,诚实守信。尽管我一直在努力,可是与潘老师相比,在育人工作上,我还需深入、细致。

潘老师在育人工作上,不是简单的说教,更多地是用自己的行动感化每一个同学。他们班里有一个叫让让的学生,学习成绩非常差,因为他的存在,各科成绩都受到很大的影响。这位学生的家长也多次和潘老师商量,说家长没时间教育孩子,想把其送到城里小学去就读。潘老师始终没有同意家长的做法,他多次向老师和同学们解释:让让虽然学习差,但品质不差,可以说是一个品质相当好的学生。我不会赶他走,更不会瞧不起他。如果他到了城里没有老师管他,再染上恶习,就真的完了。潘老师的所作所为感化着每一位同学,班里很多同学还争着要做让让的小组长,辅导他的学习。学生也在这个过程中学会了尊重他人、关爱他人,也使每一位同学有了更强的责任感和班级凝聚力。

除了此事,潘老师组织的一次班会也让我记忆深刻。当时是日本发生地震后,网上发出了不同的声音,有些国人幸灾乐祸,认为日本遭遇此难,实属活该;有些国人认为同样是生命,生命可贵,值得哀悼。他让同学们就这两种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同学们讨论后,他说:“中华民族想要强大,不能只活在仇恨中,而是要想办法怎样创新技术,发展自己。仇恨只能让我们止步不前!让我们为人所耻!不管是国家之间,还是个人之间,想让别人敬佩你,不是仇视别人,丑话别人,而是壮大自己,明白吗?”学生高呼:“明白!”这一声响亮的“明白”使我更加领悟了,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道理。

作为教师,教给学生的绝不仅是知识技能,也不仅是保证学生平安度过学校时光,而是要着眼与学生未来长远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幸福奠基。教育工作之所以“伟大”,就是因为教师肩负着“育人”的重任。

创新让教育生命长青

于莉莉

同样一份工作,有的人干起来索然无味,有的人却是有滋有味。究其原因,后者的秘诀就是在于常干常新,不断迸发出创造灵感。

教育很容易变成一项简单、机械、重复的工作,看似同样的学生、同样的课程、不变的生活节奏,容易让老师总在“原地打转”。实际上,每一届学生都不一样、每一节课都有新变化、每一天都有新变化。

在全国教书楷模身上,最能展现新时期师德师风的一点,就在于他们都非常注重改革创新,注重教育的科学性。

莫振高老师,在1978年提出“教文育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构建“思维训练”为核心的语文教育理论,曾深深影响了一代教师。可贵的是,1996年,已经67岁的她仍没有停止探索的脚步,又进一步提出“弘扬人文”的主张,再次在全国引发了对语文性质观的反思。

对于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我来说,还缺乏太多的教育教学理论,还不能完成一些课题研究,但是我要做到力争我的每堂课有创新。不断变化的教学手段、有新意的课堂活动、师生互动的“专家会诊”、不同层次习题的选择,这些都能为我的每堂课注入新鲜血液。

仅是上好每一堂课不应该是我们青年教师的目标,我们更应该以积极主动的姿态,投身于教育科学研究,通过行动研究改善自己的教学实践,同时更加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教育是继往开来的事业,只有在继承中不断创新,才能推动人类文化和整个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篇2:学全国教书育人楷模

事迹简介:

吴邵萍,女,汉族,45岁,中共党员,江苏省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附属幼儿园园长,中学高级,特级教师。从事幼儿教育工作27年来,爱岗敬业,甘于奉献,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把所有的爱全部倾注在幼儿身上。注重青年教师培养,主动做好传、帮、带,言传身教,5年中在各地上示范课100多场,取得了显著成绩。曾获全国优秀教师、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等荣誉称号。先进事迹:

吴邵萍,女,1965年1月生,江苏省南京市人,大学文化程度,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附属幼儿园园长,中学高级教师,1983年7月毕业分配到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附属幼儿园开始从事幼儿教育工作,先后担任音乐、语言、科学、美术、体育等各学科教师、年级组长、业务园长、园长。27年来,她刻苦钻研,勤学苦练,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把所有的爱全部倾注在幼儿身上,把所有的情全部洒在幼教事业上,结出了累累硕果,取得了显著成绩。她曾先后获得‚全国优秀教师‛、‚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江苏省特级教师‛、‚南京市十佳青年教师称号‛、‚首届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南京市第二届学科带头人‛、‚南京市千名岗位教师称号‛、‚南京市名教师‛、‚玄武区首届中青年拔尖人才‛、‚玄武区第二届中青年拔尖人才‛、‚玄武区第三届中青年拔尖人才‛等称号。她主编了两本书,参与编写了9本书;在省以上刊物公开发表论文72篇,其中在国家级刊物发表6篇;参加省以上研讨会获奖论文10篇,其中获全国奖6篇。

一、‚爱‛,是她勇于攀登的不竭动力

1、爱孩子赛妈妈。吴邵萍同志就是因为喜欢孩子才选择了教师职业。她27年来始终立足于幼教第一线,遵循教育规律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树立科学的儿童观、教育观、教师观,对孩子一视同仁,无私奉献,促进每位幼儿在不同水平上发展。她常说,孩子的心灵最纯洁,每个孩子都是一朵最美的花,教师应该热爱每个孩子,爱孩子是教育工作的核心,教师要将爱心倾注在每一位孩子身上。她不仅是这样说,而且也是这样做。1983年,她刚踏上工作岗位时,班上有一位叫小凯(化名)的小朋友,因年龄小,每天哭着不肯上幼儿园,睡午觉就做恶梦惊醒,她就象慈母一样,每天早上从家长手中热情地抱过孩子转移其注意力,并和他共同游戏增进感情。午睡时抚摸陪伴直至睡着,小凯梦醒时常常大哭,她就长时间地抱着他在园内转悠,为了不让哭声影响到其他孩子的午睡,她就长时间抱着孩子。尽管胳臂很酸,但她从不厌烦,直到孩子再次入睡。就这样整整过了一个月,小凯终于能愉快地入园了。那时,她班上还有个叫小雯的孩子,说话不清,各项能力明显低于其它儿童,连园领导都认为此幼儿‚无可救药‛了,而她不灰心,总是充满希望并耐心细致地辅导她,和家长密切联系,采取一致的教育计划,三年后,小雯也达到同龄幼儿的水平。

2、爱园胜爱家。27年来,她从未因家庭原因而影响工作。1997年,正值幼儿园创建南京市市级示范园时,她的父亲因车祸住院。白天,她在园兢兢业业的工作。夜晚,她还在医院一边陪伴昏迷不醒的父亲,一边翻阅整理幼教资料,准备第二天的工作。她父亲住院近一年直至去世,她从未请过一次假。在工作中,她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从不叫苦叫累。平日总是起早贪黑,早到迟走。在她的眼里,幼儿园胜似自已的家,园里建设比家还重要。

3、爱同事似姐妹。由于园里年轻人较多,作为青年人的领头人,吴邵萍时时处处事事爱护她们、关心她们。在创建江苏省省级示范性幼儿园时,青年教师每天加班到深夜,为了她们的安全,吴邵萍每天‚打的‛挨个将她们安全送回家。然后,自己才回家。这段时间,吴邵萍总是在深夜1、2点钟最后一个回到家。

二、‚学‛,是她刻苦钻研的永恒追求

好学、勤学是吴邵萍的挚爱追求。她始终认为学习使人前进,学习是人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在她身上真正体现了终身学习的理念。27年来,她从未间断过学习,从一个中师毕业生一直学到大专、本科、研究生课程班,自理了近万元的学费。为了不放过任何一次学习的机会,她总是利用假期参加各种教育研究的前沿信息培训,从未完整地休息过一个寒暑假。1999年暑假,她的痔疮刚开完刀两天,当她得知有一个全国音乐心理学学习时,立即前往学习,一连7天下来,影响了伤口的恢复,又到医院进行二次开刀,在家休息10天后,又去参加全国音乐教育研究培训,这次为了不影响伤口的恢复,每天听完报告后,她就痛苦地趴在宿舍的床上,一直坚持到学习结束。平时,抓紧点滴时间,博览群书。自加压力,自定读书计划,每月读10本杂志、每季读完1-2本理论书籍。收集整理了30本资料册,做了多本学习笔记。目前,她读完了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家长工作、课程理论、亲子教育等各类理论书籍近百本,广泛的学习促使她飞速的成长,成为本领域的领先者,智慧型园长。

三、‚研‛,是她开拓创新的重要法宝

做一个研究型、专家型教师,一直是吴邵萍追求的目标。因此,吴邵萍受聘担任国家教委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九五‛规划专项课题《早期儿童音乐教学法的心理研究》科研基地负责人,担任《中国早期儿童音乐舞蹈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的实验基地负责人,是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幼儿教育特约研究员、南京市第五届幼教专业委员会理事、南京市教学研究室学科教学视导员、玄武区教育科学研究学术委员会委员、玄武区小学高级教师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委员会主任委员。

她钻研、善研,始终致力于教育教学改革实践和科学探索,醉心于课题研究。八五期间,她参加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许卓娅领导的国家级研究课题《幼儿园音乐教育的改革》。九五期间,她不仅参与了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许卓娅领导的‚九五‛国家教委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课题《早期儿童教学的心理学研究》和江苏省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课题《建构中国早期儿童音乐教育的理论及实践体系的研究》两个课题的实践研究,她个人还独立承担了江苏省教育学会科研课题、南京市‚九五‛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幼儿园创造性韵律活动设计与指导》的研究。她在幼儿音乐教育改革上进行大胆实践与研究,《幼儿创造性韵律活动的设计与指导研究》、《幼儿园舞蹈欣赏教学初探》《舞蹈欣赏教学》、《开放的幼儿音乐教育》、《以素质教育为指导,开展大班合唱教学的实验研究》等多篇论文发在表国家级刊物《学前教育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幼儿教育》或在国家级、省级论文一、二等奖,形成了具有个人独特见解的幼儿音乐教育思想和方法。

十五期间,她独立申报、负责并完成了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立项课题《幼儿园开放性课程的建构》的研究。从理论和实践两个纬度来探索幼儿园是否需要、是否能够及如何建构自己的园本课程展开全方位的研究,重视从理论的高度上提炼、升华自己的丰富实践经验。同时,她还参加了南京师范大学虞永平博导负责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生活化游戏化的幼儿园课程研究》、南京师范大学张俊教授的《后现代主义的幼儿科学教育研究》的课题研究,参加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五‘教育部重点课题《基础教育课程开发与推进的比较研究》子课题《区域性多元游戏课程开发与推进的研究》。

十一五期间,她独立主持了江苏省教育科学重点规划课题《实现良性多维互动,促共同体和谐发展》的研究。她结合教育教学实践,进行钻研,展开系统研究,有效解决了一些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前沿问题。经过五年的研究和探索,《幼儿园开放性课程的建构》课题得到了江苏省课题规划专家组的一致好评,他们认为:‚该课题选择开放性主题课程活动在幼儿园园本实践的角度展开研究,将课程研究与幼儿园的特色教育活动,与促进儿童更加主动全面的发展,与家庭、社会教育资源的整合,与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发展密切结合,进行了拓展性的研究,立意新,切入点准确,反映了课题负责人敏感的研究视野、认真的研究态度和扎实的研究功底,反映了课题幼儿园良好的实践基础。课题以儿童的主动发展为基础,充分体现遵循儿童为本,教师为本,促进富有个性发展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在研究过程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对研究观点的反复论证与实践反思。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大大提升了教师的研究水平与综合素养,特别是对教育实践活动的反思能力,有了长足的发展。该课题具有丰硕的研究成果,其中专著《开放性课程在行动》为近阶段园本课程实践研究中不可多见的专业著作。‛在进行课程建构过程中,她出版了研究成果《开放性课程在行动》专著,主编了《托班课程》上、下册。这些研究成果的出版,为一线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对幼儿的观察、分析、评价提供了直接的参照和支持,为教师设计可展开课程设计和教学提供了范本。

研究过程中将园长的管理与教师的成长、与幼儿园的发展结合,从理论和实践中都进行了很好的总结,‚理论学习必须借助教育情境‛、‚鼓励教师成为家长合作伙伴‛、‚不做理论的奴隶‛、‚为老师的发展提供服务‛、‚管理应变他控为自控‛、‚要使教师的发展可持续‛、‚不要轻易否定教师的想法‛、‚问题是园长管理的契机‛等系列文章均发表在江苏省《早期教育》和浙江省《幼儿教育》上。而‚开放性课程‛各阶段研究论文也连续发表在江苏省《早期教育》上。这些成果均对一线的园长和教师如何展开课程研究、课题研究、如何进行管理和教师的成长具有指导作用,获得了广泛的好评。她重视从理论的高度上提炼、升华自己的丰富实践经验。根据幼儿园园长开展教育科研的需要,2009年,她又在《早期教育》杂志连续发表了具有很强的应用和开发价值的《再谈常规管理》系列指导文章,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四、‚传‛,是她尽心履职的真情流露

长期以来,吴邵萍主动做好传、帮、带。无论是园内还是园外,她认为每一位幼儿教师都是我们事业发展的力量,培养他们是自己应尽的责任,因此,她总是不厌其烦,毫无保留,全心全意地帮助所有幼教同行。她承担了南京师范大学本科生及研究生的实习指导工作,她对待这些学生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生活上无微不至地关心,实习工作耐心细致地指导,总是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不厌其烦地接受每位学生的访谈、问卷等课题研究工作。

对园内的青年教师,她更注重言传身教,在平日工作中,她有良好的师德修养,严谨的工作作风。不仅下班听取每一位教师的教学活动,课后还与她们逐一反馈和互动,同时还定期上示范课给全园教师观摩。她指导青年教师严格细致。既有理论上整体框架的指导,又有操作过程中具体环节的指导。从不放过每个细小的教学环节。如教具演示,收放顺序都一一指导到位。在她的指导下,青年教师迅速成长。在她的带动下,每个教师个个有特长,人人都是骨干,园里教师个个被邀请在全国各地上示范课,在全国各类研讨会上上观摩研究课。这些做法和经验,经常吸引全国各地的同行到该园跟班学习。该园的办园水平和先进的管理方法,也被同行当做学习的榜样。

她重视发挥特级教师的示范作用,每学年对区园长、市青优开放示范课,她每学期都上多节示范课和举办讲座。还承担了市区的带徒任务,她总是竭尽所能地给予他们帮助和指导。目前,她已培养了1名特级教师、1名南京市名教师特级教师候选人、2名南京市学科带头人和多名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更为可贵的是,南京市内无论哪个区、哪所幼儿园,只要找到她,她都及时前往指导,并毫无保留地传授她的教科研成果。在国内,经常到深圳、温州、澳门、大连、杭州、河南、广州、南宁等地,为全国性、全省性及各市开设的培训班讲课。同时,她还在《全国音乐研讨会》上向全国各幼教同行开讲座,并上示范课。每场讲座,听众均在1000人以上。近五年,她的足迹遍布全国各地,讲课近100多场,为幼儿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 汪金权先进事迹

事迹简介:

汪金权,男,汉族,47岁,湖北省蕲春县第四中学高级教师。23年前,从华中师范大学毕业后,放弃在黄冈中学的工作机会,主动申请调到山区学校任教。不断探索教书育人的新方式、新方法,引导学生高效学习,快乐学习,指导学生发表作品百余篇,他的课深受学生欢迎。先后从微薄的收入中拿出10多万元,资助200多名贫困学生完成学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无私指导青年教师。曾获全国优秀教师、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章、湖北省道德模范、湖北省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先进事迹:

一、扎根山区 回报家乡

1963年,汪金权出生在蕲北山区狮子镇的一个贫困农民家庭,1983年,立志做一名传道授业解惑人民教师的他,跨进了华中师范大学的校门。

1987年,作为当时华中师大唯一一名黄冈籍的‚优秀毕业生‛,汪金权还是选择了故土,选择了教育,被分配到了蜚声中外的黄冈中学。仅仅工作一年后,面对当年教育过他的恩师沉重的感慨,以及对家乡教育的忧虑,他在黄冈中学师生们的挽留和惋惜声中,毅然回到了蕲春四中,并坚守至今。

二、扶贫济困 心地善良

在此后长达23年的教学生涯中,汪金权的工资从最初只有几十元,到而今也只有2000多元,但是,他却资助学生达十万多元。

汪老师来四中后不久,就开始当班主任。1989年春季开学,汪老师发现有些学生因家贫没来。他一家家去劝家长:‚让伢们去上学,学费我先垫着。‛

以后,这些孩子们的学费从他工资里扣,有时因垫付得太多,到月底时工资都快扣没了,财务人员只好一次少扣点,有时一直要扣到年底。而这些垫付的钱,数目到底有多少,学生还了或是没还,汪老师从不介意。

有的学生没钱吃饭了,汪老师也几十上百元的给。上世纪90年代初,他月工资仅百余元,因帮助学生,常自己借钱吃饭。22年来,汪老师每年都要帮一二十名学生垫学费或生活费,至今累计数百人。后来,一些学生考上大学了,甚至就读研究生,他仍然继续资助,有时一月要寄上千元

2000届的一对兄妹,父母久病,家境困难。父亲下岗后,家中的生活更加困难,兄妹俩因此非常自卑。发现他们低落的情绪后,汪金权主动找到他们,亲切地说‚你们是我的学生,也就是我的亲人,你们只管好好学习,学习费用我来负担。‛在汪老师的帮助下,2000年兄妹俩顺利地考上了武汉大学和咸宁学院。接到通知书的时候,家里又陷入了苦恼:兄妹俩一万多元的学费怎么办?就在他们一筹莫展时,汪金权再一次主动上门,借给他们两千元钱。兄妹俩知道,汪老师平时省吃俭用,这可是师母和汪老师儿子治病的本钱,说啥都不能要。汪金权生气了,摔下钱,扭头就走。就这样,汪金权先后借给兄妹俩的学费和生活费就高达6800多元。而今,哥哥成长为一名光荣的大学教师,妹妹也有了理想的工作。

有位学生自高中到大学到研究生阶段(现在已经研究生毕业),都是依靠汪金权一手垫付学费的,他说‚我欠都是良心债,老师的恩情这辈子都还不了!‛而汪老师还表示要资助他读博士。

他还资助一些初中家庭贫困学生。一次汪老师看到一名初中女生蹲在张榜中学校门口掉眼泪,便关切地询问原因,得知那名女生是因为无钱读书时,便掏出身上仅有的一百元钱给她,并让这名女生以后每个月的这一天都来校门口接受他的资助。这一坚持就是二年多。

汪老师对学生的好是出了名的。无论谁遇上困难了,谁没有钱了,不管是不是他班级的,只要找来了,汪老师每回都是‚有求必应‛。不仅如此,他还把一些贫困学生安排在自己的宿舍里,‚全方位‛帮扶学习和生活。2002年以前,汪老师还是住在学校的出租平房内时,条件非常艰苦,房间窄小的只能摆下一张短小的木床,即使在这样的条件下,汪老师的房间内依然有几口学生用的木箱。2002年,汪老师搬进了集资楼,于是在汪老师的宿舍内,简陋的房间内更多的摆满了学生们的高低床和学习书籍。多年来,学生与汪老师同吃同住已成为四中一景。最多一次,他安排了8名学生住进了自己宿舍。他把自己的全部空间和时间,都毫无保留地奉献给山区的孩子们。

尽管这样,汪金权老师还认为‚我做得太少,回报太多‛。汪老师的感人事迹被媒体曝光后,受到社会普遍关注。各级领导、各个部门以及社会各种团体,纷纷上门捐赠慰问。对于慰问金,汪金权都是一笔笔用信封装好,标明日期,交给学校。甚至捐赠的物资,他也经常赠送给那些来看望他的贫困家长和学生!5月24日下午,黄冈市副市长梅香雪一行刚刚离开蕲春四中,汪金权就将收到的一个信封交给该校教研处副主任,里面装着8000元慰问金。这是一周以来,汪金权第三次上交慰问金。2010年,蕲春县‚四大家‛领导专程请他为全县干部群众作师德师风报告,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人到学校看望他,县长给予2000元的奖励金和一部手机,但是汪金权收下后,一转手就将钱物资助给了学生。县总工会知道他的事迹后,赠给他两部手机,他也全部送给了大学生。6月份的某一天,大同镇一个学生的家长只身来看望汪老师,离开时,深知他家困难的汪老师强行让他带走一壶油和一袋米。这样的事情也不是第一次。

他说:‚我只睡得下六尺长的床,每个月300元的生活费足够!‛ 为了切实减轻汪金权的经济负担,大儿子就读的孝感学院新技术学院决定免除其读书期间的学费和住宿费,还有热心企业资助了他2万元的生活费。在父亲的影响下,他拿出1万元爱心款去帮助身边的贫困同学。

汪老师自豪地说,20多年来,自己亲手培养1000多名孩子考上了大学,他们中的很多人出身贫穷,如今分布在全国各地,事业有成,‚这是我人生最宝贵的财富‛。

三、甘守清贫 乐观向上

他不但没能撑起自己的家业,反而成了全村最贫困的人——湾落里外出打工的、在家务农的都先后盖起了楼房,汪家住的还是20多年前的土坯房。不仅如此,墙壁斑驳、摇摇欲坠的家里没有一件电器、没有一把像样的家具,来个客人,捧起的只有老式的‚土瓷碗‛。汪本人唯一一套拿得出手的衣物还是他去黄冈市领奖时学校为他买的一套西服,而且一穿就是近十年。70岁的老母亲、刚跨入大学校门的大儿子、患严重智障的小儿子、患精神分裂症的妻子,这些既是汪金权的依靠,也是他心底不愿触及、示人的永远的痛。镇委书记说‚这些年真的是难为了他,汪老师是他们村最伤心(可怜)的人啊!‛

为了上好每一堂课,汪金权总是习惯于买书看书,在他不大的学校的居室里,最值钱的也是唯一一件的电器就是学校配备的收音机,床上、桌上散落的都是各类图书,光是整理出来的图书笔记,堆起来就足有一人高。没有一件其它电器,房子是学校的,没有装修,还是黑水泥墙面,地面是水泥的。但他精神饱满,从不抱怨条件的艰辛。每天精神抖擞,全心微笑教学。因为他心里认为不能把任何不高兴的事带进课堂。

四、勤恳教学 言传身教

汪老师通过言传身教,扎根山区高中22年,用自己的行动去感召学生,感染学生。从不打骂学生和体罚学生,像爱护眼珠一样爱护学生自尊心。从不求人人上名牌大学,但要求个个先做合格公民。

提倡学生轻松学习。从不布臵课外作业,每天只练一页字。教学目标是教学生四会---会读书,会写字,会说话,会作文。

每一节课给五分钟时间让两到三名学生上台演讲,每个月给每个学生一次演讲机会。组织学生长年累月练书法。

组织学生每人每月买一本课外读物,放在班内书架上,这样就组成一个活动书库。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悟,在悟中赏析,并且在朗读中,师生、生生之间进行互比互评,以此激活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产生了自主创新、自由进取的意识和愿望。

在汪金权老师的言传身教下,陈卓彬等20多名学生在国家和省级中学生作文竞赛荣获高中组系列奖项,陈未鸣、张玉成等100余名学生的千余篇诗文习作在《语文报》、《中国校园文学》等报刊发表。指导学生陈卓彬(92年省一等奖)张先龙(97年省一等奖)张有良(99年黄冈市二等奖)范绪枝(2009年省特等奖)多人次有各级各类作文比赛中获奖。

对待学生如此,对待同事同样不遗余力进行帮扶。语文老师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可以找汪老师;英语老师发现学生不愿意记单词可以找汪老师;同事朋友的论文写得不好也可以找汪老师……等等这些,只要有同事提出要求,汪老师还真做到了‚有求必应‛。对于刚刚走上讲台的青年教师,往往会在教学方法和管理方法上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他都会鼓励这些教师,并热心地帮助这些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和改善管理方法。而在教研教改方面,既不是领导,又不是教研组长的他肯定会参与,并以十二分的热情地提出自己的意见甚至亲自示范。

在他的帮扶下,一个个青年教师变得自信成熟,一次次教研活动获得成功。他指导的青年教师在县青年教师公开课比赛中获一等奖;他指导的县一中青年教师才两年,就成为各自学校骨干;他的几个学生大学并非中文专业,受影响也改行在三中、大同中学教语文课……

独特的教学方式、出色的教学成绩、较高的教学素养,使他在当地语文教学界渐渐形成了权威。2009年,汪老师接受邀请到黄冈市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班讲授德育课程。

在工作中,汪金权老师遇到‚好事‛,总会推让再三,经常把评优评模的机会让给别人。本人先后两次获得评选高级教师的机会,但是都他让给了其他教师。有人不解,问他为何放弃好不容易才有的机会,他憨厚一笑‚年长的老师干了一辈子,得有个盼头;年轻的老师刚起步,要帮一把;我还有机会。‛直到2002年,执拗不过校长的再三要求,他才晋升为中学高级教师。

五、领导关怀

汪金权老师的事迹经报道后,得到各级领导的肯定和关心。

省委书记罗清泉批示:‚汪金权同志扎根山区、爱岗敬业、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优秀品德,为全省广大教师和党员干部树立了光辉榜样。要深入组织对汪金权同志的感人事迹和崇高精神的学习。‛

教育部副部长郝平说:‚汪金权老师二十多年来扎根山区,倾心育人,将青春和心血奉献给农村教育事业,精神可贵,事迹感人,充分展现了湖北和全国教育战线广大教师的光辉形象,不愧是新时期人民教师的优秀代表和师德模范。‛

省委常委、省总工会主席张昌尔在汪金权事迹相关材料上批示:‚汪金权同志的事迹令人感动,不愧为师德楷模,应大力开展学习宣传活动。‛

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李春明批示:‚汪金权老师以其大别山下22年的坚守,以其照亮他人的‘电线杆’情怀,以其承责负重的‘桥梁’精神,为人师表、奉献社会,堪称时代楷模!‛

……

湖北省教育厅、黄冈市委市政府、蕲春县委县政府及各级单位都纷纷发文,号召单位职工向汪金权老师学习。

22年以来,他先后获得各级各项荣誉和证书共计65项。今年五月份以来,湖北省人民政府授予他‚人民满意教师‛、湖北省劳动模范荣誉称号,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授予他‚湖北省道德模范‛荣誉称号,湖北省总工会授予他‚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章‛,省高校工委、省教育厅、省教育工会联合授予他‚湖北师德标兵‛荣誉称号,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财政部教科文司、教育部新闻办公室、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联合授予他‚优秀助学教师‛荣誉称号,华中师范大学聘请他为‚华中师范大学免费师范生导师‛。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 黄金莲先进事迹

事迹简介:

黄金莲,女,汉族,55岁,福建省三明市特殊教育学校校长,中学高级教师,特级教师,中共十七大代表。她坚持争创一流,大力改善办学条件,在一片荒地上建起了一座花园式的学校。在全省率先开展‚分类教学实验‛,结合残疾学生身心特点,既抓好文化基础课程教学,又注意培养学生个性特长,加强职业技能教育。对残疾孩子倾尽爱心。学生多次在各类文体艺术竞赛中获奖,毕业生除部分升学外,就业率100%。学校曾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本人获全国特殊教育先进工作者、全国师德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先进事迹:

黄金莲同志是一名从事残疾人教育的特殊教育工作者。她常说:‚这些年来,我只做了我应该做的,只是因为我从事了一份特殊的职业,面对一群需要特殊帮助的孩子,我给了他们特殊的关爱,让他们能同正常孩子一样健康成长。说实话,这十几年来,自己确实吃了不少苦,但我觉得这段时间是我人生中最具有意义的一段时光……‛。黄金莲同志正是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发挥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展示了高尚的师德、师风,为特殊教育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

一、执掌特教谱新篇

一个人的一生要面对无数次的选择,对黄金莲影响最大、感慨最多的是走入了 ‚特殊教育‛这个平凡而伟大的职业。1991年,在组织调她来三明特校担任首任校长之前,黄金莲已经在梅列区洋溪学区工作了近二十年,工作条件好,当了8年的校长,工作和生活已经很稳定了,所管理的学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个人的成绩也得到了肯定,取得不少的荣誉。当组织要她去创办‚三明市聋哑学校‛时,她很清楚自己要接手的是一项怎样的工作,虽然同是教育,但教育对象却全然不同,这也将意味着自己要面临着全新的课题。当时,有的同志劝她别去接手这项工作,说去教那些哑巴,出不了什么成绩,如果干不好,还会抹杀了以前的成绩。当时,黄金莲有过动摇,但她想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怎能知难而退呢?从教十几年的性格也促使她下决心:一定要把特教事业干好,填补三明市特教事业的空白。

学校创办之初,黄金莲与十几名教职工挤在从三明师范借来的一间只有三张办公桌的简陋办公室里,开展办学的各项准备工作。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黄金莲带领全体教职工克服家校距离远、交通非常不便等困难,全身心地投入到学校的各项筹备工作中去。教学楼、办公楼刚刚竣工交付使用时,学校四周还没有围墙,为了学校的财产安全,为了让其他老师能够回家与家人团聚,她主动承担了大年三十到正月初三的值班,当时这幢楼还没有通水通电,只能点蜡烛来照明,煮饭用煤炉,用水就到隔壁的园林处去挑,晚上就住在教学楼里,她这种只求奉献、不求索取的精神,激励着广大教职工积极献身特教事业。随后,黄金莲本着‚宁可多跑一段路,也要为学校节约一分钱‛的思想,跑遍了全市的许多工厂买来又便宜又优质的办公用品和教学设备,她还带着男教职工乘坐拖拉机到乡下去搬运课桌椅。1993年3月,学校筹建时遇到经费困难,她到国家教委汇报工作,得到国家教委的支持,为了赶回来补办有关申请资金补助手续,头一回到北京的她,无暇在北京游玩,当天就买了火车票带着疲惫的身子赶回三明,立即按程序准备好报送的材料寄到北京,得到国家教委25万元的补助资金。

十多年一晃而过,回顾创业的艰辛,黄金莲有过在一个月内吃了三箱快熟面的日子,也有过因工作不能回家过年而被婆婆责怪的辛酸。而今,当她看到这所从荒地上崛起的美丽校园时,心里也就有了一丝的欣慰。目前,三明市特殊教育学校总占地19亩,有20个教学班,188名学生。这些年,学校先后获得‚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优秀青少年维权岗‛、‚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全国特殊教育先进集体‛、‚全国扶残助残先进集体‛、‚省文明学校‛、‚省巾帼文明岗‛、‚省教工之家‛等数十项荣誉称号。1997年8月,学校被中央教科所确定为‚全国特殊教育师资培养实验学校‛,黄金莲被中央教科所聘为国家教委重点课题组的主要成员。

二、无私奉献甘做爱心妈妈

在特校工作的这些年来,黄金莲深深地感到要干好特殊教育,首先必须有一颗博大的爱心。学生们吃住都在学校,家长开学送来,放假带走,最小的才7岁。从吃饭到洗澡,洗衣服,都需要老师的帮助。遇到民间节日,如端午节、中秋节等,黄金莲就组织老师包粽子、买月饼,与学生一起共度佳节,让学生感到学校大家庭的温暖。十几年来,她凭着女性特有的慈爱,对残疾儿童的健康成长倾尽爱心。黄金莲心中装着的是教师,是那些需要特殊关爱的残疾学生。她提出要用爱心、耐心、信心、诚意、愿意来对待工作,她这样做了,也要求老师们这样做。

1998年,有一位来自永安的残疾孩子因父亲突然病故,家庭没有了经济来源,他母亲来到学校要求让孩子退学。黄金莲得知这一情况后带头捐款,全校教职工积极响应,纷纷慷慨解囊,为孩子解决了学费。母亲激动地对孩子说:‚你是妈妈生的,但你是老师们培养的,你就认黄校长做妈妈吧!‛

1995年8月,黄金莲到将乐招生,当她了解到有一位叫江华的盲童,因为家境贫寒面临上街乞讨的情况后,她为江华减免了所有学费,让他进入学校学习。由于长期压抑,这个孩子变得很孤僻。为了能让江华彻底融入这个大家庭,黄金莲经常找他谈心,帮助他树立自信心。这位同学在老师的帮助下,用六年的时间修完了所有的课程,于2001年考入河南中医学院。后来,这位同学经常给黄金莲写信,他在信中常常讲到:‚校长妈妈,是您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我永远不会忘记您……‛

2002年12月的一个星期天早上,5位聋生向学校请假到校外购物,不谙世事的孩子没想到被外地的聋哑人骗走,患病中的黄金莲亲率部分教师到南平、福州、厦门等地寻找,在厦门得到信息,孩子可能被骗到湖南长沙了,他们又马不停蹄赶赴长沙,终于找到孩子们,还帮助长沙市公安部门破获了一个外地聋哑人盗窃团伙,解救了全国各地被骗的在校聋哑学生200多名(其中,福建就有56名)。长沙市公安局还赠送了一面‚警校携手破案,情牵残疾学生‛的锦旗。公安局负责人还说:‚我们以前也破获过聋哑人犯罪团伙,也知道一些被骗的聋哑人还是在校读书的学生,但是却不知道往哪里送,你们学校由校长带队来找学生,还是第一回遇上呢!‛。

2003年3月,一位原是弃婴的聋生患病住进了三明市第一医院,医院向学生家长发出病危通知。患病学生的养父母在尤溪县边远山村,无力支付医疗费,准备放弃治疗。黄金莲立即发动全体教职工捐款,很快捐了3700多元送到医院,使这位聋生得到救治。这位聋生痊愈后,学生家长给学校送一封充满感激之情的感谢信,称赞‚特校老师是残疾孩子的再生父母!‛

十多年来,她还为学生筹积善款百余万元,在她的倡议下,每年的‚六一‛节、‚助残日‛或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学校老师都自发地为孩子捐款捐物,讫今为止,老师为孩子们捐款6万余元还有大量的衣物。老师们的爱心换来了孩子们的希望。

三、刻苦钻研结硕果

虽然不是学习特殊教育科班出身,但黄金莲有着扎实的特殊教育理论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及很强的教育科研能力。她撰写的论文多次获得全国、省、市级嘉奖,共有30多篇论文在国际、全国的特殊教育研讨会交流及在各学术刊物上发表。她还代表福建省先后出席过‚全国特殊教育研讨会‛、‚中美特殊教育研讨会‛、‚第六届亚洲太平洋地区耳聋学术大会‛、‚国家教委‘九五’规划课题研讨会‛、‚21世纪聋教育改革与发展研讨会‛等一系列高级别的学术会议。在黄金莲的带动下,学校教师积极撰写教学论文,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80多篇。1998年,黄金莲还被中央教科所聘为国家教委重点课题组的主要成员。经黄金莲培养的青年教师中获国家、省、市级奖励的有30多人次。学生个性特长有发展,近年来学生参加各类竞赛获各级奖励共100多人次,其中市级以上奖励70多人次。

在办学过程中,黄金莲紧紧抓住创新发展这一主题,努力拓宽办学思路,重视发展职业教育,根据残疾儿童的身心特点,在传授文化基础知识的同时,也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同时积极为学生开拓就业门路。在有关部门和厂家的支持下,历届毕业生中,除12人考入长春大学特殊教育学院美术系(本科)、河南中医学院按摩专业等大专院校外,其余毕业生全部得到就业,他们有的进了福利工厂,有的依靠在学校所学的职业技能干起了个体户,成为社会有用人才,有的还成为企业的技术骨干。

在成绩的背后是说不完、道不尽的辛酸苦辣,创业道路上,充满着荆棘、坎坷和风风雨雨,作为三明特教领路人的黄金莲校长只是继续挺直着她的腰膀,执着地走下去,成功将属于这位坚定执着的特教开拓者。党和社会对她给予了充分肯定,先后被授予‚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全国师德先进个人‛、‚全国特殊教育先进工作者‛、‚全国三八红旗手‛、‚第二届全国青少年社会教育突出贡献奖‛、‚福建省先进工作者‛、‚特级教师‛、‚福建省中小学优秀中青年校长‛、‚福建省优秀教师‛、‚福建优秀德育工作者‛、‚福建省中小学优秀校长‛、‚2007年感动福建十大人物‛、‚福建省十佳爱心助残人士‛、‚第五届福建省十大杰出女性‛等光荣称号。

篇3:学全国教书育人楷模

河北省张家口市职教中心汪秀丽, 上海市辛灵中学、风帆初级职业学校谢小双, 浙江省乐清育英学校小学分校俞国平, 湖北省武汉市第一聋哑学校杨小玲, 湖南大学文学院胡遂, 重庆警察学院刘开吉, 陕西省商洛中学刘占良, 甘肃省兰州市实验幼儿园刘志, 青海省海北州门源县第二中学孔庆菊, 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动物科技分院丑武江等10名教师入选2013年度全国教书育人楷模。

四川芦山强烈地震发生后, 张其星等8名教师危难关头挺身而出, 保护学生安全和学校财产, 充分体现了良好的职业素养和高尚的师德。为表彰他们的先进事迹, 推选委员会专门设立了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特别奖, 为8名教师群体颁发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特别奖。

篇4:学全国教书育人楷模

一、“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的内涵及其人物魅力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之所以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与它丰富的内涵是分不开的。首先,从评选目标来看:旨在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大力弘扬人民教师的高尚师德,激励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积极投身教育改革发展实践,在全社会进一步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其次,从评选程序来看:由省市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推荐候选人,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等媒体刊登候选人名单及简介,教育部门户网站、人民网、新华网等开辟专题网页刊登候选人名单及详细事迹,面向社会公示,接受群众投票。根据投票结果,评选委员会组织专家进行评选,最终确定10名“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和22名“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提名奖获得者。层层筛选的推选流程体现了全社会对优秀教师的价值判断,表明了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是我国1600万人民教师的杰出代表,体现了时代的要求和人民群众对教师的期待。最后,它将全国教育的工作会议精神具体化,是教育部创新新闻宣传工作的新尝试,是建立激励机制的有效措施,也是时代对教师楷模的呼唤。楷模身上凝聚着教书育人、淡泊名利、恪尽职守的奉献精神;严谨笃学、刻苦钻研、求真务实的敬业精神;志存高远、自强不息、奋发有为的进取精神,这些精神特征正是我们时代的特征,是全教会和教育规划纲要倡导和要求的精神特征,他们以卓越的业绩和突出的贡献,为教育工作者树立了榜样,昭示了努力的方向。

纵观成为“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的这些教师,他们的魅力主要体现在师德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的思想觉悟和品格素养构成高尚的师品

在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中,无不彰显着教师必须具有为祖国培养现代化人才的责任感,要忠诚教育事业,爱岗敬业,尽职尽责;坚守高尚情操,遵纪守法,廉洁从教;发扬奉献精神,甘为人梯,教书育人。“中国的霍金”金展鹏,疾病虽然摧垮了他健康的身体,但他的学术思想和师德素养,始终站立在高处,卓尔不凡。作为导师,自1981年以来,他先后培养出40余名博士和硕士,其中有近一半是他患病后培养的。他们都相继成为国际相图界的骨干,在美国相图委员会中,就有4名金展鹏的学生。金展鹏常说:“我这辈子最大的愿望就是愿我的学生都超过我。”吴绍萍从事幼儿教育工作27年来,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把所有的爱全部倾注在幼儿身上。汪金权主动放弃在黄冈中学的工作机会,扎根山区回报家乡;扶贫济困甘守清贫。在这些楷模身上都体现了“身正为范”的力量,教师高尚的师品具有榜样的作用。

(二)教师对教育事业和学生的热爱谱写伟大的师爱

师爱是师德的核心。教师只有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才能面向全体学生,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刘佳芬、周小燕、黄金莲等用实际行动诠释大爱,用细心关怀展现博爱。宁波达敏学校的校长刘佳芬凭着女性特有的慈爱和一名共产党员的情怀,20年来她用爱呵护一群特殊的孩子,给予他们走向未来的勇气,让那些迟开的花朵拥有属于自己的春天。上海音乐学院终身教授、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周小燕常怀爱国情,一贯坚持的原则是:中国歌唱家要首先唱好中国歌。“我不能承受没有学生的生活,他们就是我的生命”这是周小燕发自肺腑的一句话,爱祖国、爱学生、爱音乐就是是她生活的全部。她从事“妈妈”事业;她把特别的爱献给特殊的教育;她当好孩子的耳朵、孩子的眼睛;她就是孩子们的“校长妈妈”。她就是黄金莲,一名从事残疾人教育的特殊教育工作者。汪秀丽以17年如一日的坚守和奋斗,倾尽全力为山城孩子的美好未来铺路奠基……尽管教育对象、工作环境、文化程度、年龄各不相同,然而在他们的教育经历中,都突出地表现了一项共有的特质,那就是对事业、对学生发自内心的热爱。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因而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三)教师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的水平见证高超的师能

教师必须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广博的相关领域知识,掌握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技巧和教育技术,具备过硬的业务能力。积极开展教育和科学研究,在耕耘中拓展视野,在执教中提炼师艺,升华师技。石雪辉、李吉林、黄希庭、刘开吉等教师用他们孜孜不倦的追求、严谨笃实的态度累积了丰富的科研成果。“葡萄教授”石雪辉经过多年的潜心研究,攻克了欧亚种葡萄在南方高温、高湿地区高效无公害栽培的技术难题,实现了高产、优质、高效无公害栽培;并身体力行,数十年风雨奔波,分文不取地示范、讲学,将致富的钥匙交给农民朋友。李吉林为了更多儿童的发展,使情境教育走向大众化,潜心研究,开发情境课程,她用自己的“情境教育”,为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书写了有鲜明特色的教育诗篇。著名心理学家黄希庭50年来,坚守学术前沿,开创了中国时间心理学和健全人格养成教育研究,走出了独特的学术轨迹。编写多本中小学生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材,在心理学的应用与普及上成果显著。重庆警察学院教授刘开吉,20年如一日地投入到教学科研工作当中,而今,他已经取得了3个国家级、5个省部级教学科研项目和其他学术成果。

(四)教师的学风,教风和作风汇成良好的师风

教师不仅仅是言传的代表,更要用身教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既学到知识,又学会求知、做事、做人。贺红岩、张金波、莫振高、谢小双等正是用他们自身的魅力感染了无数的学生和教师。贺红岩就是学生们心中的妈妈和朋友。22年了,凡是贺红岩教过的学生,大部分至今还和她联系着。大学毕业了,找女朋友要请她把把关;读到博士,结婚时要请她当证婚人。因此很多学生叫她“贺妈妈”。张金波感言:“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对学生最大的影响是教会学生怎样做人”;“通过赏识教育和言传身教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达到让学生会学习、会工作、会生活、会创新、做一名对社会有用的人”。因此对自身要求“坚持学习”、“坚持思考”、“坚持自我否定”,不断充实自己、修正自己。莫振高正是通过自身的影响让很多他的学生也义无反顾地走上了人民教师的道路。在师生们的眼中,莫振高是个特别有爱心的“爸爸”,爱校如爱家;同时又是个铁面无私的“黑脸包公”,在“前门”为贫困生入学大开绿灯,自家的“后门”却堵得很严。

二、弘扬“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人物的先进事迹,促进当代师德建设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加强师德建设,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师要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是新时期对人民教师职业精神和道德修养的集中概括。这些人物蕴涵着崇高的理想信念、真挚的爱、无私的奉献等,具有强大的感染力、说服力、震撼力。是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的重要资源,对当代教师的道德观念,道德情操,道德意志和道德品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

(一)引导教师关爱学生,以生为本

师爱的力量是伟大的。陶行知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伟大的师爱对个人的影响是终生的。”因为它不仅能够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也会促进学生的成人与成才,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人格形成、职业选择和人生道路的转变。所以,教师要拥有一颗关爱的心,以生为本。

教师要用纯洁而真挚的爱走进学生的内心,用阳光和爱给学生们勇气和希望。首先,教师要尊重学生。教师面对的是一群学生,他们之间性格、才能、爱好、成绩等都是有差异的,教师不能用一个方法、标准去对待、衡量所有的学生。教师就要尊重他们之间的差异性。桂贤娣老师的“因生给爱十法”就值得广大教师认真学习。其次,教师要理解学生。理解是教师关爱学生的前提条件,盲目的关爱会导致溺爱,学生自我为中心,不能将教师的关爱之情内化为自己的品质。通过用心交流,了解学生内心的想法,解决好学生的担心和顾虑,让学生在融洽、活跃的氛围中学习、成长。最后,教师要信任学生。信任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桥梁。信任本身也有很强的暗示功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这种影响能维系一生。学生的自信一开始的形成就是外界对他的信任,因为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是一个很重要的角色,教师发自内心的信任是对学生最大的肯定。

(二)引导教师严谨笃学,开拓创新

教育是继往开来的事业,只有在继承中创新,才能推动人类文化和整个社会不断向前发展。刘延东在接见北师大师生和校友代表时也强调,广大教师要有笃学之风,要有创新之勇。教育家夸美纽斯曾尖锐指出:“不学无术的教师,消极地指导别人的人,是没有躯体的人影,是无雨的云,无水的源,无光的灯。”这就要求教师具有创新意识和终身学习的理念。

在“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中”李吉林、桂贤娣、孙明霞等就是用他们严谨的笃学态度、开拓创新意识披荆斩棘开创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当代教师就要以他们为精神明灯。第一,严谨治学,培养科学素质。教育是一门育人的艺术,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精心组织教学、大胆管理和精湛的讲课技艺都是教师的责任和义务,也是自我价值的实现。在此基础上的不断探索和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教学研究能力就能都日臻成熟和完善。第二,善于学习,优化教学模式。陶行知反对教师教死书,死教书,教书死。教师要广泛利用互联网、局域网等现代化工具,利用共享资源提高学习效率;充分利用国内国际的教育资源,借鉴国外先进教育理念和有益教育经验,优化教育教学模式。第三,与时俱进,提高创新能力。教师是要培养出有创造力的学生,本身就要有创造精神。教师要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激发学生好奇心,发挥学生主动精神,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改变单纯灌输式的教育方法。

(三)引导教师淡泊名利,乐于奉献

近代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被人们誉为“人之模范”,他甘愿抛弃教授之位,放弃舒适安逸的城市生活亲自到贫穷落后的农村创办“乡村教育”。陶行知先生一生“以身立教”,辛勤耕耘,培养桃李,为人民的教育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继承了陶行知先生的精神,他们一生扎根山区,做麦田里的守望者,只为孩子们能够自由翱翔。大山里走出的魅力“土老师”的范妹锁、“我不留下谁留下,我不坚守谁坚守”的普琼、“水泥地板”上承接起山村教育的希望的左相平等。

作为一名教师要有无私奉献的精神,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首先,树立崇高理想和抱负。将自己的生命融于人类和民族的发展历程,磨练意志,不因现实社会存在着的某些阴暗面,而放弃自己的理想与信念、怀疑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其次,明确高度的责任心。时代赋予教师要承担起为实现我国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化的责任,面对教育处境优劣不等要实现这样的目标是长期坚持的,尤其是工作在艰苦贫困的广大教师就要有在高度责任感的指引下,心系祖国,无私奉献。再者,锻造坚强不屈的精神。广大教师要“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在面对各种各样的诱惑和利益时,不能随波逐流;在挑战和困难面前,不能一蹶不振。

(四)引导教师自尊自律,追求卓越

师德作为教师的行为规范,主要通过教师内心的信念起作用,主要依靠教师在师德修养过程中的自我意识和自尊自律。在自身独处时且存在多种道德选择的情况下,能够自觉地、自愿地、主动地自己限制自己,自己约束自己,自己纠正自己,能够始终如一地严格按照道德要求行事,不是出于勉强,而是出自内心的要求,也就是我国古代伦理道德中强调的“慎独”的境界。

要达到“慎独”境界,需要教师一步一步地追求。首先,“静”中体悟。作为教师,应能时常处于“静”的状态,即人的身体、心灵处于祥和、安宁的状态。“非宁静无以致远”,教师只有学会“静”,善于“静”,才能体悟人生的真谛,文化的真谛。其次,“思”而不罔。教师应当具有自觉地“思”的意识,经常反思自己的言行。另外也要学会“思”,既要掌握科学的方法,也应学会非科学的诸如宗教的、艺术的、常识的、直觉的方法等。其中,尤其要学会和运用哲学的反思。最后,“行”而自发。教师只有身体力行,在做中见证学生和自己的成长,在自己的教育实践中亲身体会酸甜苦辣,认识其中的价值和意义,继而把教师工作视为生活和生命的目的和意义。通过“静”“思”“行”的不断循环进步,以真实的“我”的生存去影响学生,去实现知识的传递和文化的传承。

篇5:学习全国教书育人楷模

任维鼎,男,汉族,40岁,中共党员,四川省平武县南坝中学一级教师。从教20年来,严格要求自己,教书育人,甘于奉献。“5•12”地震发生时,他冒着生命危险紧急疏散和抢救师生,而顾不上抢救埋在学校废墟下的女儿。当我看到这则简短的个人简介时,我的内心有很多的疑问,任老师真的在平凡的岗位上一呆就是20年,并且20年如一日的认真教学?还在地震中不顾女儿的生命危险也要保护师生的安全?怀着这些疑问,我进一步的了解了任老师的先进事迹,也把心中的疑问一一解答了。

任老师初中毕业考入了四川省江油师范学校,从这所中师毕业时,他刚刚19岁。此后的21年,他一直在农村学校任教。一所村小、一所完小、两所乡镇中学,他的青春岁月牢牢地扎根在乡土之中。如今,任老师是平武县南坝中学语文教师,中共党员,全国模范教师。他在工作上兢兢业业,处处用党员的高标准要求自己,起到了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特别是去年大地震发生以来,他不顾个人安危,不计个人得失,冒着生命危险紧急疏散和抢救师生,积极投身到灾后复课和重建工作中,在极度困难的条件下,努力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取得了优良的成绩。

“既然干了这一行,就要认认真真工作,对得起每位学生及家长。”怀揣着这样朴素的想法,任老师格外努力地尽最大能力教好每一个学生。他经常挑灯备课到深夜,翻阅各种教学理论资料、书籍,做好每个教学环节。妻子心疼地嗔怨道,年年都是那些课程,偷点懒用往年的教案不就行了,咋还用天天备课。“做老师要对得起学生,对得起良心。虽然每年的教材都差不多,但年年教的学生不同,各届学生的接受能力、特点也都不一样。这些都需要老师根据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地调整教学方案和进度。”此外,他还“啃”下了本科学历。任老师长期担任班主任,是南坝中学语文骨干教师,并主持语文教研组的工作。尽管工作量很大,工作头绪多,任维鼎却没有怨言,认认真真做好每一项本职工作。在教学上,任老师格外努力。为了教好每一个学生,他注重做好每个教学环节。夜深了,别人都休息后,他还在翻阅资料,细致备课,常常熬红了眼睛。上课时,他特别有激情,每一课都讲得很精彩,即使个别厌学的学生,也喜欢听他的课。他教的两个班级班额大,学生多达一百二十个,作业批改量很大,但是,他照样全批全改。特别是对弱差生,他从不歧视,常常把他们叫到身边,给他们讲作业。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他除了仔细讲课外,还坚持写“下水作文”,给学生提供了可以借鉴的样板。

任老师对学生充满爱心。在班主任工作中,他认真学习班级管理理论,用在实践中。他运用民主管理理念,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使班级充满活力。他特别关心地震伤残学生,爱护家庭贫困的学生,在生活上给了他们许多照顾。

“说实在的,教书这么多年,我越来越喜欢当老师了。”任维鼎老师说。

从前,如果学生同样的错误犯到第四次,任维鼎就会揪学生的手,或者用竹片子打学生屁股。一边打,一边问:“错了吗?为什么错?”

2008年之后,任维鼎舍不得打学生了。“地震后,我的心变软了。在家里我都舍不得打女儿,也就舍不得打学生了。”

“我做的仅仅是本职工作,很平凡,很普通。”被评为“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后,任维鼎一再强调,“既然当了‘楷模’,就要做得更好,要起到带头作用。这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责任。”

这就是任维鼎老师,平凡而普通,却和坚守在山区教育的同事们一道,支撑起山区教育的一方蓝天。

篇6:全国十大教书育人楷模名单

于漪(女)上海市杨浦高级中学

王生英(女)河南省林州市横水镇卸甲平村小学 石雪晖(女)湖南农业大学

任维鼎

吴邵萍(女)

汪金权

姜伯驹

徐英杰

黄金莲(女)

上一篇:开展学生社团活动的总结怎么写下一篇:公安交警信息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