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质量保障组织体系

2024-05-09

教学质量保障组织体系(通用8篇)

篇1:教学质量保障组织体系

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实施方案(试行)教学质量是高等学校的生命线,是学校综合实力的反映。为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建立科学合理的日常教学管理与教学评估有机结合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达到最佳教学效果,推动学校的各项改革和建设不断深化,不断改进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质量方针与质量目标

质量方针是:以提高教育质量求生存,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精心培育具有胜任第一任职岗位的职业能力、职后学习和发展的基础能力以及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所应具备要求的关键能力与综合素质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提供令学生、用人单位和社会满意的优质高职教育教学服务。

总的质量目标是:突出敬业精神好、实践技能强的办学特色;录取新生平均报到率≥85%;毕业生当年年底平均就业率≥90%;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综合评价的称职率≥90%。

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明确体现,课程(理论、实践)质量目标要求在课程标准中明确体现。

二、组织机构与职能 1.教学工作委员会 全面负责全校范围内的教学质量保障工作,保证全校质量保障工作的正常运转。从宏观上总体把握全校教学质量保障工作的方针、政策,确定影响教学质量各因素和教学过程各环节的目标、标准和措施,对教学质量进行控制。创造条件,争取全校师生及各部门对质量保障工作的支持。具体工作如下:

(1)对质量保障工作进行全面设计,建立健全全校性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2)制订质量保障方面的各种规范性制度、质量标准和工作计划;(3)组织全校性的教学检查、评估、督导等工作;

(4)建立校级领导、处级领导、教师的听课制度,并督促、组织实施;(5)建立和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档案管理工作;(6)组织质量保障工作会议、座谈会、问卷调查等;(7)做好汇总、统计、分析、备案、总结等工作;(8)建立并实施较为健全的教学质量奖惩制度。2.教学督导组

教学督导组在主管教学副院长的领导下,对全校的教学秩序、教学质量及教学工作状态进行监督、检查、评估和指导。教学督导组配合学校教学管理部门,相对独立地开展各项督导工作。

3.职能部门

招生就业指导处负责招生过程的质量管理,把好新生质量关,搞好招生宣传、招生录取、新生入学后的复审等工作;负责组织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教务处负责人才培养方案实施过程的质量管理,包括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和分步实施;负责教学过程的质量管理,把好教学过程各个环节的质量关;建立科学的考试工作程序和制度,严格考试过程管理,进行必要的试题及试卷分析,做好考试及教学工作总结;负责教学辅助过程的质量管理,提高使用现代化教育教学手段的水平和教学管理人员的服务质量。院务处负责教学条件保障。4.各系(部)具体负责本单位的教学质量保障工作,保证本单位教学质量保障工作的正常运行。具体工作内容如下:

(1)在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学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前提下,建立健全本单位质量保障组织体系;

(2)制定本单位工作计划及具有可操作性的具体实施方案和有关文件;(3)组织本单位的教学检查、评估、督导等工作;(4)坚持执行听课制度,并督促、组织实施;(5)建立和完善教学方面的档案管理工作;(6)组织各类教师、学生座谈会议、问卷调查等;(7)做好汇总、统计、分析、备案、总结、上报、信息反馈等工作。

三、日常教学质量管理

1.建立教学检查制度。教务处与系(部)坚持定期进行教学质量及教学秩序检查,经常了解教学情况,加强教学信息反馈过程的管理。教学检查由教务处统一组织,一般可安排开学前教学准备工作检查、期中教学检查等。检查的方式可采取抽查学生作业、召开座谈会、学生问卷调查、检查性听课等。

2.建立听课制度,充分发挥听课制度对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作用。主管教学的副院长、教务处长、教学督导组成员、系(部)主任及教研室主任都应定期深入课堂(包括实验、实习、实训课)听课,全面了解教学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教研室应组织教师之间互相听课,开展研讨,共同提高教学质量。

3.建立学生评教、教师评学制度。一般安排每学期末学生对任课教师进行一次普遍评教活动,同时进行教师评学,由教学督导组和教务处共同组织,教学督导组进行数据的汇总、统计与分析,并将结果反馈给教学副院长。4.学风检查。学生工作处与各系(部)要坚持定期进行学风检查,经常了解学生学习纪律、完成课堂课后作业、考风、考纪及主动学习状况,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管理。学风检查由学生工作部统一组织,检查的方式可采取抽查学生作业、召开座谈会、抽查学生出勤情况、抽查学生自习情况等。

5.由教务处督导组建立学生教学信息员制度。按专业、年级建立学生教学信息员组织,通过定期召开座谈会、教务网留言板等各种渠道听取学生对教学工作意见,及时改进教学。6.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制度。招生就业指导处与各系(部)要坚持定期进行毕业生质量社会调查,经常了解毕业生胜任工作状况、用人单位的满意率以及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对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的调整建议等信息。

四、教学质量评估

建立教学质量评估系统,主要包括教学管理工作质量评估,教师教学工作考核、专业评估、课程评估、学生学业质量测评等方面。坚持“以评促建,重在建设”的原则,以系(部)、教研室自评为主、学院抽评为辅,注重实效。1.教学管理工作质量评估

校级教学管理水平评估,主要对全校的教学管理水平,进行自我评估,结合教育部五年一轮“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水平评估”,按照有关规定执行,包括:(1)教学职能与业务部门的教学管理水平评估,每五年进行一次,在评估周期内分期完成。(2)教研室教学管理水平评估,每三年进行一次,由各系(部)统一规划,教研室提出申请,经院、系(部)审核后,接受评估。评估结果作为评选优秀教研室和教研室主任工作绩效评价的重要参考依据。2.教师教学工作考核

教师教学工作考核,是学院对教师教学工作实施的全过程、定量化的检查、考核制度。考核人员包括学院领导、院教学督导组成员、教务处成员、各系主任、教研室主任,考核内容包括课前准备(教案、讲稿)、课堂教学、辅导答疑、作业批改等环节,考核方式包括定期检查教学日历、教案、讲稿、学生作业,随堂听课,不定期抽查辅导答疑,召开学生座谈会,组织学生评教等。各项检查、考核都要填写量化考核表,期末汇总。3.专业评估

以《专业评估实施细则》为基础,开展以专业教研室自评为主、学院抽评为辅的专业评估,初步建立起与省级、国家级试点专业、精品专业评审接轨的以评促建机制。4.课程评估

《课程评估实施细则》、《课程评估标准(试行)》,初步建立起与省级、国家级精品课程评审接轨的以评促建机制。5.学生学业质量测评

由教务处与有关系(部)组织完成,主要包括:(1)试题的科学化和规范化、试题分析;(2)课程结业考试、期中及平时考查(测验、作业等);(3)实习实训考核和其他教学实践环节的考核。(4)毕业论文(设计)考评和实践技能考核。(5)考取职业资格证书考核。

五、教学质量信息反馈

教务处、各系(部)负责将教学检查、听课、学生评教、教师评学、教学督导、学生教学信息员、学风检查、毕业生质量调查、教学管理工作质量评估、教师教学工作考核、专业评估、课程评估、学生学业质量测评等各项工作的结果反馈给有关部门和个人,以进一步改进和提高教学与管理工作。同时,将结果反馈给组织人事部,作为岗位聘任、职称评定、评奖评优的重要参考依据。

篇2:教学质量保障组织体系

学校在认真总结了本科教学管理工作的基础上,理清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思路,形成了以教学质量目标、教学资源保障、教学过程管理、教学质量监控等为核心的教学质量保障框架。在此框架内以教学质量评价机制和教学质量改进机制为主体打造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为此全面梳理和修订了各项教学管理制度。

1.建立多元化的教学质量监督机制。在原有的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和教学督导制度之上,增设了学生教学信息员和教学工作定期检查制度。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由过去的单纯学生问卷评价改为学生网上评价与院系评价、教师自评相结合,促进教师教学改进。在过去学生座谈会、问卷调查等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学生反馈教学信息的机制,本学期正式了启动学生教学信息员工作,加强学生监督力度,发挥学生的监督主体作用。完善了各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使得教学管理规范化,保证整体教学质量。

2.积极构建院系教学管理工作评价机制。加强校系两级教学管理建设,提高院系在教学管理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适时出台了《石家庄学院院系教学管理工作评价指标(试行)》,并在试评价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评价方式。通过对院系教学管理工作的评价,促进了院系对教学质量的自我评价,形成了良好的教学质量改进机制。

3.多种渠道提高师资队伍整体水平。以教学团队建设促进教师专业水平提高,以青年教师导师制促进青年教师教学水平提高,形成全面提高师资水平的良性机制。针对学校转型发展的需要,修订了教师进修管理办法,鼓励教师通过访学、课程进修、挂职锻炼等方式,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和职业能力。为师资不足的问题,加强对外聘教师的管理,出台了《石家庄学院外聘教师管理办法(试行)》,为构建稳定的高水平外聘教师队伍,更好地发挥外聘教师作用提供了保障。

篇3:浅析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一、构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指导思想

(一) 目标明确, 认识统一

制定和实施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现实目的是为了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和学校发展目标。有了这个目标, 还要使学校发展的定位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定位成为系统中每个部门、部门中每个成员共同认同的价值标准。

(二) 质量第一, 教学为重

对于高校来说, 教学质量是永恒的主题, 对于任何一所高校, 不以教学为主, 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它就永远跟不上时代的潮流, 教学质量差, 生源就会大幅度下降, 学生素质低, 学生的就业也会很困难。长此以往, 高校就会逐渐被淘汰出局。因此, 狠抓教学质量对于高校自身发展来说尤为重要。

(三) 职责明确, 通力合作

对于高校来说, 提高教学质量是一项复杂的、长期的系统工程而绝非一蹴而就之事, 实施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就主体而言包括教师、学生、各级干部、职工、学校领导等, 就组织而言包括学校、学院、中心、各职能部门等, 就职能而言涉及决策、管理、实施、反馈、调节、评价等。因此, 提高教学质量需要全校师生、各部门通力协作、持之以恒, 共同努力。

二、构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基本原则

(一) 可行性原则

科学合理地构建与实施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必须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 要做到操作上可行, 有较明确、便于操作的工作指标和评价标准;效果上可行, 易于为广大师生员工所接受。

(二) 系统性原则

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要素包括观念、管理、条件、机制、制度等, 涉及教师、学生、教学设施和条件等, 还与学校定位、培养目标和管理等有关, 是由学校、学院、教研室等构成的多层次、多向度的网络。因此质量保证体系的构建与实施必须贯彻系统性原则。

(三) 动态性原则

教学质量在教学过程中得以体现, 教学过程是按人才培养方案进行的, 因此必须根据内外部因素和条件的变化而不断调整与完善。所以构建与实施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必须遵循动态性原则。

(四) 目标性原则

教学质量监控的目的是保证完成教学任务, 实现教学目标。监控的任务就是发现偏离于计划目标的误差, 并采取有效措施纠正发生的偏差, 从而确保教学任务与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 教学质量监控不是对教学人员的监控, 而是对教学行为及教学管理行为的监控。

(五) 全员性原则

培养人才是学校的基本任务,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质量的保证离不开全体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 人人都是质量监控系统中的一分子, 其中学生是主体, 职能部门是核心, 二级学院、教研室和教师是基础和保证。

(六) 全程性原则

教学质量主要是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形成的, 不是靠最后的评价检查出来的。因此, 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应对教学的全过程进行监控。做到事先监控准备过程, 事中监控实施过程, 事后监控整改过程, 然后进入下一循环的监控过程。

三、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构成及其功能

完善的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应该包括四个子系统, 即决策指挥系统、管理执行系统、质量评估系统和信息反馈系统。

(一) 决策指挥系统由学校行政一把手、主管教学工作的副校长和教务处等主要职能部门负责人及各教研室负责人组成

决策指挥系统按照学校改革、建设与发展的总体目标, 指挥整个系统的工作, 协调系统内部各子系统的关系, 使其在工作中形成一种合力;协调学校各部门的关系, 统一调配校内各种资源为教学服务, 确保各项措施真正落到实处。

(二) 管理执行系统由学校分管校长、教务处领导、教学管理人员组成

管理执行系统按照学校制定的一系列教学管理规章制度, 以定期或随机检查的方式, 对教学过程各主要环节的工作状态进行管理和调控, 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并根据教学需要修订或制定各项教学管理规章制度;随时了解教学工作状态, 及时发现并解决管理工作中的问题。

(三) 质量评估系统由教务处、学校教学督导组、学生代表组成, 教学管理人员、教师和学生直接参与教学质量管理

质量评估系统按照学校制定的教学质量评估指标体系, 以检查、听课、座谈、问卷、访问等方式, 对班级教学情况、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评价并及时做出结果分析提交给其他系统。教学质量评估以课堂教学质量测评为主, 以学校教学督导组检查、学生全员参评的工作方式, 完成全体学生对全体任课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对学生学习状况的评价以教务处为主要职能处室, 实施学生学习状况问卷调查为主, 全面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四) 信息反馈系统是以教务处为主要职能部门, 由校领导、教师、学生、校内督导员组成的信息网络

信息反馈系统是一个多角度、立体开放的系统, 同时也是闭合的系统。信息反馈系统的反馈渠道主要包括:学生信息、教师信息、教学管理人员信息、毕业生信息等, 建立多条信息反馈渠道, 通过调查、座谈、问卷等多种形式, 做到广泛准确地收集教学过程信息, 以评估结果的反馈为主渠道, 及时研究解决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优化教学过程控制, 实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 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按照上述体系构建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其四个系统功能相对独立, 分工明确, 自成体系, 而在整个系统运行过程中又环环相扣, 紧密联系, 协调一致, 涵盖了人才培养过程的各个环节, 形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在运行过程中, 体系可以不断地进行自我修正, 即可以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培养过程和培养目标, 具有自我调适功能。

四、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作用

(一) 激励作用

当今, 社会经济迅猛发展, 科学知识快速更新, 各种观念不断变革创新, 激励导向的内涵也在不断地丰富和扩展, 它除了传统意义上的物质奖励外, 时代的发展还赋予了它更加丰富的内涵。不少高校已经采取了许多有效措施, 如完善学分制, 设立创新奖励学分, 实行柔性教学计划、弹性学制, 提供主辅修、双学位机会, 发放奖学金、奖教金, 鼓励学生参与科学研究, 参加科技发明, 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学研究, 评选“教学质量标兵“, 一些高校比较集中的地方还出现了“高校共同体“, 学生可以跨校选课, 教师可以跨校讲学, 还有的学校创建了“三文“ (毕业论文、专业文献综述、社会实践报告) 制度, 并取得了良好经验……, 等等。这些措施说明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建立调动了师生的竞争意识和教学积极性, 为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了激励作用。

(二) 促进作用

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建立, 使得教学管理制度更加严谨完善, 教师作为“教”的一方, 进一步明确了自身的工作职责, 明确了教学环节质量标准, 从思想上和行动上对教学有了更加科学合理的认识, 对自身工作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从而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另外, 体系的建立, 使得学生主观能动性得到很好的发挥, 竞争意识增强, 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从高校自身来说, 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建立使得学校的各项机制更加完善, 员工的职责更加分明, 各项工作更加科学有序, 学生的学习目标更加明确, 对本科院校每五年进行一次的本科教学评估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三) 监督作用

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建立, 对于老师来说, 不管在教学过程和师德师风建设方面都起了很大的监督作用。以教学过程来说, 在抓课前准备过程中, 教师应该明确培养目标, 熟悉教材、大纲, 做好计划进度, 备好教案, 课堂设计灵活, 内容丰富, 教法得当, 能从培养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兴趣出发, 来设计课堂教学, 使教学过程更具针对性。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要求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多的关注学生的思维、情感, 把知识的积累, 技能的形成, 人格的完善作为学生的发展要素来看待,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 逐步克服被动的接受方式, 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上做到掌控全局, 调节气氛, 调动情绪, 教管结合, 师生互动。在课后检查中, 要求老师课后认真批阅作业, 进行个别辅导, 作好总结, 重视教学效果。对于学生来说, 在培养学生严谨求学, 诚实守信, 踏实做人方面起了很大的监督作用。

当然, 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建立与实施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我们不能急于求成, 一蹴而就, 每个学校有每个学校的特点, 各高校应结合自身的特点寻求适合自身发展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本项目由石家庄经济学院资助, 项目编号为2006J50

参考文献

【1】陈万明, 钱德洲创建激励导向为主的教学质量保证体系中国高等教育20022

篇4:高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组织体系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组织体系;组织运行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02-0148-02

教学质量是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培养人才的关键所在,是学校一切工作的中心。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面向大众化发展,高职院校的教育规模也逐渐扩大。在这种环境下,如何确保教学质量不因扩招而下降成为当务之急。实践证明,构建高职院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是提升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最佳途径。只有重视教学质量,才能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应用型、技术型高级人才。

一、高职院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内容及目标

高职院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是指,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目标,并且把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各个部门的活动与职能合理组织起来,形成任务、职能、权责分明,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广义上是指,为实现既定的教学质量要求,学校必须具备相应的办学条件,实施全部有计划的活动;狭义上是指教学质量控制。通过全面而系统的控制,实现良性的教学质量并达到教学目标。

结合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因素,必须以系统论为指导,构建由教学管理组织系统、教学管理制度系统、教学质量评估系统和教学信息反馈系统四大子系统组成的互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以保证人才培养质量。

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目标是,根据专业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计划、专业技能规范等要求,建立并完善各种规章制度、保证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在内容上层次分明、前后衔接。

二、高职院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组织构成及其关系

根据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内容及培养目标,高职院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组织体系可分为四大块构成,即管理者模块、教师模块、教研室模块和学生模块。这四大模块既相互联系,又各有区别。

1.管理者模块。执行主体是教务部门和院系,执行客体是教师和教研室,管理任务是监督教师教学质量和教研室的日常工作情况。高职院校的管理者应根据人才培养目标,重点监控教师在教学理论与实践方面的结合情况、技能培训情况,以及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的实训情况。管理者应通过加强分值设置等方法,引导教师根据人才培养目标深化教学模式改革,切实加强学生的专业技能培训。

2.教师模块。教师有权对学校及管理部门提出保障教学的基本条件和要求。该模块的评价主体是教师,评价客体是学校教学的管理部门,主要包括院校领导、教务处、教研室等教学管理部门及辅助部门。主要任务是保障教学正常运行和监控教学质量。

3.教研室模块。在该模块中,教研室主任是评价主体,教师是被评价的客体。教研室主任熟悉教师业务,有责任科学有效地对教师进行评价。通过检查指导教师的教学情况,可以督促教师认真做好课前准备,提高备课质量和教学质量。教研室主任作为同行中的教学专家,应对经验不足的教师提出指导性意见,保证教学质量。

4.学生模块。学生模块的评价主体是学生,评价客体是教师。学生作为教育消费者,有权对教学质量作出评价或要求学校提供更优秀的教学资源及教学条件。在这一模块中,主要由学生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及课后教师与学生交流沟通情况组成。

三、高职院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组织运行

高职院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运行由教务处负责组织操作。教务处作为关键环节和监控执行的中心组织,协调各个子系统及时处理各项事务及信息,使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得以健康有效地运行。

1.教学检查。学校要建立教学检查制度,根据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等实施教学检查,主要形式有定期教学检查、经常性教学检查、重点教学检査等。根据检査时间可划分为开学初教学检査、期中教学检査、期末教学检査等。通过检查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保障教学质量体系的良好运行。

2.教学监督。教学监督是对各种教学活动、教学环节、教学管理制度及教学改革方案等进行适时检査、监督、评价和指导的行为。教学监督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可为学校决策部门提供改进教学、管理工作的依据及意见。教学监督人员可随时随机选听教师的课堂教学,有针对性地抽查教案,对教学方法、手段和教学内容提出指导性建议,帮助年轻教师迅速成长。

3.教学评估。教学评估有助于监控教学过程及教学效果,分综合评估和专项评估,包含教学运行和教学基本建设的各个方面。专项评估主要包括:专业评估、课程评估、课堂教学质量评估、毕业论文质量评估、院系教学工作评估、教材评估、实践教学基地评估等。

4.教学质量信息的采集和处理。教学质量信息主要包括教学信息、教学监督信息、教学评估信息、教学信息员信息、学生评教信息、领导信息和社会信息等。各类信息分别由教务处、教学监督组、评估专家组、院系等负责采集。把收集到的相关信息进行统计、分析、比较后进行分类整理并及时统计。然后,作出分析报告,将宏观信息准确、全面、及时地报给学院领导和相应管理部门,为院校领导做出正确决策提供可靠依据。与此同时,也能直接反馈给教师和学生本人,促使教师完善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

5.调控与反馈。调控与反馈是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关键在于调控要落到实处,反馈要及时有效。为保证教学体系的良好运行,应建立教学质量信息发布制度,并实施教学检査与评估。由教务处定期通报教学质量情况,发现重大问题应及时通报有关职能部门进行整改和完善。

6.改进执行方式。对日常监控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加以纠正,并做好记录。需要整改的制定预防改正和持续改进措施,报教务处备案。教务处收集、汇总各院系的问题,及时制定预防、纠正和持续改进的措施,予以监督落实。定期将各院系、各职能部门的执行情况上报教学副院长。学院每学年初按照要求,对在教育教学质量保障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对失误的单位和个人予以批评,并要求限期整改。

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各组织相互区别、相互联系,形成了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机制。通过与教学质量相关的各个主体相互监督,体现了教育相关主体的权利,同时明确了各主体的义务,促使各主体自觉履行职责。因此,完善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各组织系统,有利于全方位监督和控制教学各环节,使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各组织得到有效保障,把各种不利因素消除在萌芽状态。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完善与建立,可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季正松,吴云年.围绕高职人才培养目标 构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3年,12(4).

[2]朱新义.构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确保人才培养质量[J].卫生职业教育,2008,(11).

[3]胡春宝.高职院校实训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J].教学管理,2008,(17).

[4]王建波.高职院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探究[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30(2).

篇5:教学质量保障组织体系

与世界一流的英美大学相比,我国高校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比如,体制机制的健全性、教学管理制度的规范性、评价方法的科学性、评价结果运用的有效性、信息处理的全面及时性、师生参与的积极性等方面,都有待改进。因此,学习和借鉴英美大学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立的成功经验,对建立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提高我国高等教育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通过对英国的剑桥大学、华威大学,美国的斯坦福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等世界顶尖大学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分析,我们对英美大学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有了几个共性认识:就高等教育的外部质量保障来说,认证与大学排名是重要的管理机制;就其内部质量保障而言,健全的组织机构和制度,教师、学生的共同参与,以及教学服务、现代管理理念的合理运用是突出特点。

一、认证制度与大学排名是教学质量的外部保障

英美大学普遍重视外部质量保障,其主要途径是认证制度和大学排名。

英美两国都有专门的认证机构和制度,进行综合实力和专业认证。英国的高等教育质量保证委员会,是独立于政府和高等院校之外的重要的评估中介结构,专门负责高等教育质量认证工作。美国既有负责综合认证的高等教育质量认证机构,也有高等教育专业认证机构。成立于1996年的高等教育认证委员会(CHEA),是一个由大学和学院组成的伙伴团体,其首要职责是确保和加强高等教育机构的学术质量并且通过认证过程不断改善课程、项目和学位的质量,还要通过认证组织之间的认可过程,促进非政府认证机构之间的整合和合作。在3458所国家性的认证机构中,35.9%可以授予学位,64%不能授予学位;20.9%是非营利组织,79%是营利性组织。六大地区性的认证机构中97.4%的机构是传统的、非营利的和授予学位的大学和学院。美国的高等教育认证在自愿的基础上进行,包括5个关键步骤,即自评——同行评议——同行评议小组实地走访——专家评估——监督和观察(持续时间从几年到10年不等,类似于整改)。

大学排名受到普遍重视,并且对中学生选择大学有重要影响。英国大学排名是由英国的报纸媒体通过英国官方高等教育研究机构的数据和报告,结合媒体自身设立的标准,而建立的各项指标的质量评估表。最早的英国大学排名是由《泰晤士报》在1992年发布的,随后《金融时报》、《每日电讯报》、《卫报》等多家报纸也分别发布了自己的英国大学排名。其中,《泰晤士报》的英国大学排名由于其悠久的历史和完备的数据最具权威性。美国的《新闻与世界报道》是对学校排名最权威的杂志,他们的排名完全依靠学校提供的数据,基本上是根据卡内基分类法来对大学进行分类排名,一是排大学本科教育,二是排研究生院。除此之外,还有12~15种专业性出版物,有各自的排序方法,有的是根据对大学的环境评判来排序,有的是根据学生参与社会活动的情况来排序,有的是就大学里的种族问题来排序,有的是以消费观点来排序,还有一些学生组织,以大学是否为学生提供比较好的条件为标准,在网上对大学进行排序。

二、健全的机构和制度是教学质量组织政策保障

英美大学都成立了多级质量保障机构,负责校内质量保障体系的制定和实施,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英国大学的管理结构以大学为中心,由一系列学院组成,各个学院和大学之间相互独立,享有高度的自治权。校长只是荣誉性职务,副校长是最高行政长官,助理副校长(5位)负责大学的教育、人事、规划和研究工作;教务主任是首要的管理官员,也是统一管理全校所有事务的首脑。大学理事会负责大学的学术政策和战略方向。英国教学质量保障机构由学校和学院两级组成。学校一级的主要职责是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制度,包括学校的质量管理的政策和战略定位、有关质量体系和规章的文件、质量内部评估程序和操作规程等。院系一级的职责主要是负责检查各项操作规程的贯彻落实情况、开展院系层面的评估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并向上一级机构提出建议等。剑桥大学设有专门负责质量保证和提高的组织机构,包括考核委员会、学院学位委员会和研究生学习委员会、学院及系一级的检查委员会、教育专业委员会。质量保证组织负责制定完善的质量保证目标。校外考试员在剑桥大学的教学评价中起着重要作用,学校聘请其他大学或相关职业领域的学术专家作为校外考试员,参与学位考试的出题、阅卷、口试、评分及讨论等活动,针对学校的课程设置、学位授予标准和程序等问题写出书面报告,提出意见与建议,并监督校内考试员的教学评价工作。华威大学负责大学事务的最高机构是大学参议院,其下设学术质量和标准委员会(AQsc),由校内各级行政人员、学术成员和学生代表组成,全面负责大学教学和质量的保障和监督。大学内有四个委员会——本科生学习委员会、合作与远程学习分委员会、研究生学习委员会和终身学习委员会,直接向AQsC汇报工作,它们共同构成大学层面教学质量保障的基本框架。

美国大学实行校、院、系三级质量控制体制。以斯坦福大学为例,校级控制处于质量控制体系的顶端,主要职责是管理、协调、督导和评估等,负责全面质量控制,如经费的使用、教师招聘、学科建设、专业设置、科研发展等;院级质量控制主要负责学院内部各项事务的管理、协调和执行;系所作为高等学校的基层单位,在质量控制中的地位和作用却最重要,包括自我评估、接受同行的评估,接受外部的专业认证和评估等。在三级控制中,大学委员会及其分支委员会既是质量标准的制定者、重大决策的建议者,同时也是质量控制的参与者和推动者。该校学术委员会主要包括本科生专业评审委员会、本科生标准和政策委员会、研究生专业评审委员会、师资建设委员会、图书馆学术委员会、运动体操娱乐委员会、地产和建筑发展委员会、大学社区健康和安全委员会、大学出版委员会、投资和许可顾问委员会等。以本科生专业建设中的质量控制来说,由本科生专业评审委员会全面负责专业的设置、更新、调整,专业标准的制定,奖学金和学位的授予等事务,为了充分保证专业建设的质量,本科生专业评审委员会至少每年和本科生标准和政策委员会举行一次联合会议,以促进决策。健全的组织机构和规范的管理规章制度,为各项教学事务的顺利实施和教学质量的保障提供了条件。

三、课程质量是教学质量保障的核心内容

英美大学教学质量保障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包括教学资源、专业、教师、课程等,其中课程质量是教学质量保障的核心内容。他们认为,大学人才质量首先是培养方案的质量,而课程是培养方案的基础元素。英国高等教育内部质量保障的内容以课程评估为主,大部分院校在课程设计、课程审批、课程监控和评估程序上都有自己的规定。评估主要分为常规监控和定期评估。常规监控主要考察课程在多大程度上达到了预期目标,学生在多大程度上获得了成功。主要考虑的因素为:校外督查员的报告、教师的反馈、学生的反馈、相关专业团体的报告和往届学生及其顾主的反馈等。定期评估一般要请校外专家参与,检查课程的目标是否有效,对课程做出综合评估和调整,并对为学生提供的各种服务进行检查。主要考虑的因素有:外部课程考核者的报告、教职员工和学生对课程的反馈、课程授权专业机构的评估报告、前几届学生及其雇主对课程的意见。定期评估具体包括三方面:一是抓新课程与学校培养目标的符合程度,二是对现行课程的指导性检查,检查实施是否达到了课程目标,三是对整个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周期性回顾。周期性回顾一般是指一届学生或一轮任务完成后对人才培养方案所体现出来的学生质量进行反馈,包括社会的意见、用人单位的信息等。只有通过人才使用过程中的效果反馈才能检验出整个培养方案的合理性。

四、教师是教学质量保障的中心力量

英美大学都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认为谁拥有最好的教师,谁就会有最好的教学质量。各高校不仅在教师数量上,而且在聘任、培养、竞争、淘汰、激励机制上加强建设与调整。

(一)确保充足的教师资源

英美大学都有充足的教师资源,师生比一般不超过1:10,如哥伦比亚大学的师生比为1:7,宾大师生比为1:1.4,充足的教师资源为教学质量的保证提供了条件。

(二)严格的教师聘任管理

各大学都注重教师选聘,如哥伦比亚大学将选聘最好的教师列为校长的首要任务,该校在全国和全世界范围内招聘教师,其在校教师中有一半的教师都不是在美国出生的,广泛吸纳各国人才的做法既提高了教师队伍质量,也有利于教育国际化。

(三)注重对新教师的培养

华威大学教员发展制度主要由学术实践中心和大学学术成员发展与评价委员会负责,对于试用期的教师,大学设有专门的“inducation”项目,包括教学准备、教学发展、教学评价、华威研究介绍、导师个人角色、研究导师等课程,以帮助新教师迅速适应工作,并融入校园文化之中。哥伦比业大学的新教师培养方式有五种:一是实行导师制,派资深教师做年轻教师的导师;二是给钱做研究;三是给时间做研究,学校规定老教师带四门课,而年轻教师只带两门课,以便有更多的时间做科研;四是让教师参加各类学术研讨会,一般每年都参加4~5次;五是监督,发现问题有针对性地派人找他们谈话。

(四)注重教授治学

英美大学都设有各种教授委员会,他们在教学、学术的决策、执行、监督、反馈方面发挥着主要作用,具有很强的权威性。教授委员会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材等一些决定教学质量的关键要素的改革方面具有决定权。如宾大教授会(faculty)是学校的学术主体,其学术权威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在学生录取方面,设定学生录取标准并做出录取决定;二是在教学方面,发展和确定一些使学生获得学位的学术项目、发展和确定学术项目的课程、确定学术规则、确定学位授予的标准、决定学生获得学位的资格;三是在教师方面,设定教师的资格标准,对教师的聘任、晋升进行考察和推荐。

五、学生是教学质量保障的关注对象

学生在教学质量保障和监控体系中始终是最受关注的对象,以多种形式和方法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是评价教学质量最重要的依据。而把学生评教结果作为重要依据用来改善教学效果,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许多高校的校内自评组织中有学生代表,自评过程中也会以多种形式听取学生的意见。

美国大学注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教学方式非常灵活,无论研究生还是本科生,教师基本不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而是采用实验、案例、讨论、互动交流等丰富生动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设想。学校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选择专业,反对学生追逐热门专业,学校对学生转系、转专业放得很宽。提供给学生选择的是具有很大灵活性的组合式菜单,而不是固定的专业。剑桥大学采用了导师制的教学方法,学生一人学就分配有导师,一个导师带1~3名学生,每周至少有一次面对面的学习交流机会,对学生学习、品行和就业各个方面进行指导。学生可以在与导师的交流中解决他们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而导师可以得到及时的质量控制反馈。华威大学通过各种方式收集学生的反馈,并通过师生联络会以及学生代表在各委员会中的任职来直接反映情况。通过问卷,大学可以获得学生对专业及课程设置、内容和组织以及课程教授等方面的评价,以不断完善专业和课程模块。

美国学校管理部门对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聘任、培训、考核以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为核心指标。美国服务人员队伍庞大,如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在校生规模是2.2万多人,但为学生服务的人员就达6000人。美国大学的图书馆为学生提供的学术服务是一流的,如哥伦比亚大学就有26个图书馆,藏书570万册,各图书馆均颇具特色,如该校的东亚图书馆,收藏极为全面,大量在我国大学图书馆难以找到的图书资料,这里都可以查到。

篇6:体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研究论文

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定义由以下三个方面构成:首先,教育所提供的成果或结果能够多大程度上满足教育目标系统的规定即教育质量;其次,学生学到的价值观和相关的知识技能等与人类、环境等条件及需求之间的相关程度也是教学质量;最后,教学质量还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发展变化在相应的时间和条件下达到的标准,这种标准可以让大家满意。结合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概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应与学校的特点密切相关。但教学质量保障体系都必须有目标性、形成性、评价性三个共同的特征。教学质量所要达到的标准就是目标性;保障教学条件,重视教学过程的组织管理就是形成性;监督评价学校内外的教学质量就是评价性。因此,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可以定义为在教学过程中,使目标导向、条件保障、激励约束及监督控制等功能得到充分发挥,使教育结果可以适应质量、需求和期望的系统。

2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功能要求

2.1目标导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必须要确立目标。教学目标是学校教学工作开展的起点和依据。我国目前的高等教育目标导向应积极注重对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的培养;还要形成统一的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除此之外,在管理思想上,实现教学活动主体的转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能动学习的能力。

2.2条件保障

有力的条件保障对教学质量是至关重要的。教学条件是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等,其中师资力量和水平尤为重要。只有好的教学条件,才能使教学质量提高。

2.3激励约束

激励约束功能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建立合理的政策措施,将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相结合。激发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动力,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2.4监督控制

篇7:教学质量保障组织体系

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高校的发展应当以人才培养的质量为根本,加强和完善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是高校长远发展的必要条件。多元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比较全面地涵盖了本科专业教学的全过程,反映了高校本科教学工作的基本规律,体现了高等教育质量标准的多样性与统一性的结合。多元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应以“目标、组织、运行、评价、反馈”五大子系统为核心,突出体现学校目标与学生全面发展需要相符合;学校教学资源的占有和有效利用与对教学流程相符合。多元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反映了在高等教育由精英化转向大众化条件下的教育质量观,即质量要与目标相联系,目标应该是多元化的,相应的质量标准应该是多样化的,这也是多元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本质特征。多元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在保障组织、保障主体、评价方案及可操作性等方面,有所创新和发展,较好地解决了原先教学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保障体系的科学性

目前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组织系统一般有两种模式。第一种模式是校院二级或校院系三级管理,辅之以教学指导委员会、教学督导组的保障模式。第二种模式是在教学管理部门和教学实施部门之外专门设立保障或评估中心,履行教学质量保障与评价职能。通过对国内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调研,多元教学质量保障组织体系的科学性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设立专门的教学评估部门,专门负责日常教学质量保障职能;二是赋予教学指导委员会、专业教改委员会、课程建设委员会、教材建设委员会等各种专门委员会以各自领域的保障职能;三是校、院分别成立教学督导专家组,建立一支专兼职教学评价专家队伍,分管校长直接领导,日常事务由专门的教学评估部门负责,其职能主要实施各项教学质量评价工作,教学督导的专门化体现了“专家治校”的理念;四是建立学生教学信息中心,加强学生信息员管理,如定期编印《教学信息简报》,建立教学信息网站,把教学现场的质量信息第一时间传递给教学管理部门,同时把处理意见及时反馈给教师或学生,学生参与教学管理既体现了他们在教与学关系中的主体性,也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五是每年进行一次专业建设满意度调查,每学期进行课堂教学满意度调查,被调查对象是学生、教师、督导组成员、教学管理部门负责人、用人单位负责人等,并形成调研分析报告。

二、保障主体的多元性

学生、教学督导专家、教师同行、各级教学管理人员、用人单位人员参与的“五视角”评价网络,体现了保障主体的多元性,改变了教学质量保障只是管理者的事的传统观念,强调的是一种参与和互动,自保障与他保障相结合,保证了教学质量保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以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为例,参与教学质量评价的有学校教学督导员、学院督导组督导员、学生、教师同行,他们是不同评价层面的主体,共同参与评价活动,充分体现了评价主体的多元性。学生对教师教学状况的优劣最有发言权,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教师教育的直接受益者,又直接参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专家参与评价和学生关注点不同,专家注重的往往是专业自身的特点与规律问题,更具专业色彩,更着眼于内容方面的问题。而学生作为受众,在感受性中更关注教学的实际效果,即教学手段的优劣得失,他们对教学方法问题更为敏感。

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主体上,积极引进校外专家、用人单位与社会参与保障,构成对教学质量保障评价的社会主体。坚持到用人单位进行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了解本校毕业生的质量状况,有针对性地调整培养方案。在进行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的基础上,打破学校围墙的界限,变封闭性保障为开放性保障,把社会用人单位、校外专家等作为保障主体。例如,请用人单位参与教育、参与人才规格设计及人才质量标准和指标体系的制定,请校外专家进行培养方案的评审鉴定、参与品牌专业和精品课程等的评审等。

三、保障对象的全面性

保障对象的全面性。根据全面教学质量管理理论,把保障对象确定为影响教学质量全程的各种因素,改变了以往只注重教师授课质量评价的状况。评价对象包括教学管理、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师教学质量、学生学习质量、毕业论文(设计)、考试与考查等教学各个环节,既对各种影响教学质量因素进行全方位评价,又充分考虑到各种评价的界定及其相互关系。

单项评价过程的全面性。如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不仅要评教师课堂教学质量与效果,而且还要评教师备课情况,课后辅导、作业批改、考试命题与试卷等整个教学全过程;不仅对全体在编教师进行评价,而且对外聘以及新引进教师也要评价;不仅对给本科生上课的教师进行评价,而且对给高职高专和成人教育上课的教师进行评价;不仅学期结束时对教师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平时也要对教师教学工作情况进行检查、听课评价,重视过程的保障,向教学过程要质量。

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全面性特征的意义在于,一是把所有教学质量的影响因素都纳入保障体系,从而产生彼此联系、相互促进、共融共生、相得益彰的保障实效;二是将教学的全过程纳入保障体系,从而使保障成为了一项经常性的工作,而不仅是临时性的突击任务;三是全员参与,使得人人关心保障,形成大家共同关心保障的趋势,促使人人都履行评价反馈教学质量的责任和义务。

四、保障体系的发展性

教学质量保障机制建立的初期,主要是通过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达到一种规范教学的目的,即主要通过对教师教学工作表现的评价,区分优劣并作为晋升、奖励、处罚教师的一种手段,是与教师自身利益挂钩的一种终结性的评价。

在新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中,确立以激励导向为主体的人本主义思想,淡化甄别与鉴定,强调保障的发展性功能,通过教师的自我激励,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强调评价的形成性功能的发挥。新的保障体系不仅关注教师现有的教学状况,更关注教师的长期发展,根据其现有基础,对教师进行指导或提供进修的条件,这种关心、理解和帮助取得了教师的广泛认同,促进了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由“他保障”向“自保障”转变。另外,在制定教学质量标准和评价指标体系时,学校多次组织不同类型的师生进行讨论,使师生能够理解和接受新的标准和指标体系,有效地促进了师生文化观念的融合,统一了意志和行为,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

参考文献:

篇8:教学质量保障组织体系

1 加强对教学工作的研究

要提高对教学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确保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 定期召开会议研究教学工作, 及时研究和解决教学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要组织教师研究教学, 听取教师对教学工作的意见, 采取有效措施推动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管理改革, 处理好教学与科研、改革与建设的关系, 将教学质量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2 继续完善各级领导听课制度

实施各级领导听课制度, 既有利于各级领导深入基层, 深入了解课堂的教学状况, 及时发现和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同时营造一种全校各级领导关心教学、重视教学、研究教学、尊重教师、严格教学管理的良好氛围, 有利于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明确规定各级人员听课应达到的最少学时数 (按学期统计) , 并加强对听课记录卡的使用与管理。所有人员听课均需填写“听课记录卡”, 对授课教师的教学工作给予公正、合理、科学的评价, 并将听课意见反馈给授课教师, 以便授课教师发扬优点, 改进不足之处。

3 完善教学督导制度

为加强对各个教学环节的监控力度, 保证教学活动正常运行, 学校实行校、系两级教学督导制度。

学校教学督导组负责对全校的教学过程、教学秩序、教学质量、各级教学管理工作等进行检查、监督。包括对教师 (特别是中青年教师) 的教学思想、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授课艺术等提出指导和建议;对期中、期末考试中的考试命题、考场、考卷、评分等考试环节进行检查;巡视日常教学秩序, 及时向有关的管理部门通报情况和所发现的问题;对学校教学基本建设、专业设置、教学研究项目评审以及制订重要教学文件、措施等提供咨询和评议。

系督导组负责对本单位教学工作的督导和检查, 并参加每学期对本单位教师综合评价。

4 制定和完善各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

在现代教育理念的指导下, 根据学校的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结合我校在教学建设、教学管理等方面所取得的经验, 形成符合现代教育思想和我校办学特色的质量标准体系。制定和修订专业建设质量标准、精品课程质量标准、课堂教学质量标准、实验教学质量标准、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质量标准、课程设计质量标准、实习质量标准和试卷质量评估标准等, 全面规范学校的教学管理程序, 切实提高管理水平, 全面促进教学质量建设。

5 进一步完善课堂教学质量测评制度

课堂教学质量测评是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反映了学生对教师教学情况的满意程度。测评结果是对教师工作进行考核的重要依据之一。这一制度的建立对于全面评价教师课堂教学质量, 帮助教师总结教学经验、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完善教学环节、提高教学水平进而整体提高教学质量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课堂教学质量测评工作由教务处组织进行, 每学期进行一次。各学院应高度重视这项工作, 做好学生评教的宣传工作, 使学生充分认识课堂教学质量测评工作的目的及重要性, 认真做好学生评教的组织工作, 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和公正。

6 建立学生教学信息员制度

为加强对教学工作的信息反馈, 及时了解教师和学生教与学的状况, 充分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管理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主体作用, 建立学生教学信息员制度, 在学生中聘任教学信息员。

教学信息员管理工作由教务处负责。每个学院设一个教学信息站, 由学院学生会学习部部长任站长, 负责本院教学信息的收集、整理及信息员的管理。教学信息员的聘任工作由教务处会同各系进行。原则上聘任各专业班级的学习委员担任教学信息员。教学信息员每学年聘任一次, 学生毕业时自动解聘。

教学信息员的主要职责是及时了解有关教学和学生学习的状况, 对学校和学院的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手段、教学管理及教学条件、教学评价、教师队伍等教学和教学管理工作及时提出意见和建议, 及时反映学生的听课、实验实习、作业、考试等学习状况, 协助教务处和各学院进行教师课堂教学质量测评。对表现出色、成绩突出的教学信息员授予“优秀教学信息员”称号, 发给证书并给予物质奖励。对任期内违反有关规定者, 教务处可随时予以解聘。

7 进一步完善教学检查制度

为及时掌握教学工作的基本状况, 加强对教学工作的管理与监控, 成立以分管教学的副校长和各学院分管院长 (直属教学部主任) 组成的学校教学检查工作领导小组, 切实加大检查和管理力度。采用定期检查 (期初、期中、期末) 和日常检查相结合的方式, 重点检查教学秩序、教学任务的落实及完成、教师授课、学生出勤、考试等情况, 及时汇总和解决在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8 建立教学质量评价信息反馈制度

建立学校教学质量评价信息反馈机制, 切实加强教学管理, 不断优化教学过程。继续建设和完善全校性的督学听课、学生评教、教师评学、学生教学信息反馈动态数据库, 采取各种形式和渠道保证教学质量信息的上下贯通。加强课堂教学、实践教学、考试诸环节和社会信息反馈等各方面的工作。采用召开专题教学工作会议、召开师生座谈会、教学检查等方式, 及时了解教师和学生对学校教学管理的建议和要求, 对来自校院教学督导组、各级教学管理人员、学生教学信息员及课堂教学质量测评等教学质量评价信息及时汇总和整理, 对发现的问题分别以反映至学院、反映至有关部门、通知教师本人、校园网上发布等各种方式予以及时反馈, 以便及时改进不足,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9 加强毕业生跟踪随访调查, 及时调整学校培养方案

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 通过各种途径, 收集就业信息, 监测学校培养的学生与社会对人才需求的符合度, 为毕业生早日就业提供帮助;加大对未就业毕业生跟踪服务力度, 并安排有关人员对其进行跟踪随访, 进一步提高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教学各环节的质量标准是教学质量监控的基础, 学校各职能部门和教学单位要树立教学工作标准化意识, 不断加强和完善教学各环节的质量标准和评价体系。学校建立教学各环节的评价方案, 各教学单位根据学校评价方案和本单位教学实际, 建立和完善本单位教学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李汉邦, 宋烈霞.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几点思考.中国大学教学.2004.2.

[2]陈骁.我国高教质量保障体系框架初现.中国教育报.2003-11-13.

[3]马元兴.建立高职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探索.职教通讯.2001.8.

上一篇:出色的应届毕业生自荐信精选素材下一篇:东营小吃培训哪家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