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孝日记小学作文

2024-04-22

崇孝日记小学作文(精选9篇)

篇1:崇孝日记小学作文

上个星期天,家里包饺子,因为爷爷奶奶们都干不动了,所以我就自告奋勇地提出要自己擀饺皮。

我把和好的白面捏的有又细又长,在一小节一小节地截下来,放在案板上。我迫不及待地拿起一小节白面就粗手粗脚地擀起来,不知怎么搞的,饺皮一会儿想鹅蛋一样扁圆,一会儿想小鸡一样两头翘,一会儿想癞蛤蟆身上的疙瘩,凹凹凸凸的,可就擀不圆。我想:着擀面棒怎么不听使唤?忽然,饺子皮粘在干面棒上擀不动了。我急了,大喊:“这东西怎么这样了!”妈妈闻讯赶来,说:“急什么急嘛,你用错了方法,当然面皮会粘在擀面棒上了!”“哦?那用什么方法可以呢?”“只要先撒上点面粉再擀,不就行了!”诶诶,这张饺子皮没擀成,我有点泄气了,慢吞吞地把黏住的饺皮剥下来。妈妈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语重心长地对我说:“没关系,这是第一次,慢慢就学会了。我也不是一出生就会的呀!”说着,拿起一小节白面,耐心的教我擀饺皮的方法,我牢牢记在心里,永远不忘。

我重新拿来一节白面,左手轻轻地挪动着饺皮,右手轻重有致的擀着,爸爸一边在桌子上撒些面粉,一边嘱咐我:“皮不能太厚,也不能太薄,应该中间厚,边上薄。”在爸爸妈妈的指导下,我擀好了第一张饺皮。妈妈看了满意地说:“干的不错。”于是我满怀信心地擀好了第二张,第三张,第四张……渐渐地,我的速度家快了,并且越擀越好,一节节白面在我手中变成一张张精致的饺子皮。我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

通过这次事情,我明白了个道理:做什么事都不会一番风顺的,要勇于克服困难,战胜困难,才是有志气的人。

吃饺子的时候,我觉得这次的饺子比哪一次的都细腻柔软,格外好吃!

篇2:崇孝日记小学作文

从古代到现在,中国都是一个崇孝守信的国家;从古代的皇帝到如今的人们,人人都争做一名崇孝守信的人。

崇孝守信,顾名思义,就是尊崇孝道,讲信用。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不知大家有没有听说过一句话:“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那么,少年崇孝何尝不是国家尊崇孝道呢;少年守信何尝不是国家守信用呢?我们作为青少年,更应该继承并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篇3:崇孝日记小学作文

生活是灵感的源泉, 生活最教育人;通过生活的点点滴滴, 给学生无穷无尽的启示, 激发他们对美好的希望、对写作的热爱。一次, 老师座谈会, 一位老师说出来她的苦恼, 她说: “这几天有一件事一直让我很困扰, 说出来同事们帮我分析分析, 我儿子上小学四年级了, 我们家是雨晴小区, 离咱们学校较远, 就在他奶奶家那里上学。上周五早上我婆婆去买菜回来就看到儿子一个人在操场站, 就问儿子为什么不去上课, 儿子说老师不让他进教室。婆婆带着儿了上到教室, 老师就开始对着儿子训开了, 说是他上课铃响了还在操场玩, 不及时进教室, 让全班同学都在等他, 那就不用进教室了, 让他去操场继续玩。婆婆让儿子向老师道歉, 儿子当时是道歉了, 但老师还是坚持没让他进教室。结果一老一小就这样在教室门口站了一节课。等到下课了, 老师给大家发了一张试卷, 也把试卷给了儿子, 但还是不让进教室, 让他拿回家给他外公教 ( 我爸爸是那个学校的退休老师) , ‘我没法教你了, 回家让你外公教’, 这是老师当时的原话。第三节课婆婆带着儿子回家做了那张试卷, 到了第四节课外公带着儿子来到教室, 儿子向当时的老师还有班主任承认了错误, 第四节课终于回到教室。这件事情让我感触很深, 为什么儿子会这样? 应该如何去引导他? 这时候我能做些什么, 让他能正确的过渡, 不至于在心里留下阴影? 老师这样的方法正确吗? 向各位同事求教, 谢谢!”

我通过这件事, 经过她的同意, 拿到课堂上让同学们进行分析, 同学们七嘴八舌, 各抒己见。有的说, 上课铃声响起, 就要及时回课堂。有的说:“老师管得对, 老师都是为了学生好”。有的说: “学生应该主动道歉”……

我让大家就此写一篇作文, 学生们交上来, 我看到一颗颗童稚的心, 大部分都指责那位没有及时上课的学生, 其实他们都在维护老师的尊严, 我感到丝丝暖意。我把几个特殊意见的当众宣读了一下, 一个学生写道: “学生和老师之间应该相互帮助、相互谅解, 学生既然已经道歉了, 老师就应该不要再罚站了……”更有一篇说: “老师也有错误的地方, 不应该让奶奶为难……”我之所以念这几篇作文, 意思就是让学生们学会平等、自由、博爱, 从小学阶段就让他们学会尊重别人, 也许会自尊, 文学, 就是做人的道理的载体, 语文教学不仅仅是听读说写, 更重要的是学会怎样做人, 怎样为人处世。

二、鼓励对传统文化的学习

传统文化充实着人们的头脑。去年暑假期间, 我联合几个学生到涞源参加了社会实践, 参加了《家庭百科报》举办的青少年夏令营活动。7月16日, 微风荡漾, 天降甘霖, 气温宜人, 万物滋润。我和几位同学和他们的妈妈随着《家庭百科报》一行队伍上路了, 地址在河北省秦皇岛市昌黎县荒佃庄镇的一家老年公寓, 一路上, 欢声笑语, 每个学生都喜笑颜开。

到站了, 天色已晚, 先休息。老年公寓好大啊! 建筑古典, 老师众多, 义工济济。次日, 举行了亲子教育夏令营开营仪式。各界领导和首期营员、老师共200多人参加了开营仪式。夏令营的要求很严格, 手机全部交上, 每天学习以《弟子规》为主的传统文化, 要求全部背诵下来, 期间穿插人生感悟、自我反省等节目。在半个月的学习中, 有义工老师全程为我们服务, 打扫洗漱间、课堂, 清理院落, 到食堂搬运碗碟, 在大家用餐时, 递送碗筷, 组织秩序, 安排座位……义工们只能轮班吃饭, 吃完饭的要负责收拾碗碟, 送到后面洗干净。义工老师吃我们剩下的饭菜, 甚至给我们洗衣物, 让同学们非常感动。

忙碌一天的义工每天等大家都睡了才能休息, 但是上课的时候, 他们端端正正, 身板挺直, 盘腿而坐。学生们则从他们身上获得一种力量, 也不敢懈怠。

一开始, 说实话, 我很不习惯。慢慢的, 学生们从不适应到心情慢慢平静下来, 体悟到了这里的一切。从大家的发言里, 我感受到了幸福与心酸, 也感受到了家长那颗对儿女时时牵挂的心和深深的自省。半个月, 通过学习《弟子规》, 学生们感觉爸爸妈妈的不容易, 认识到了很多原先不知道的道理, 好像自己一下长大了不少。夏令营活动一晃结束了, 我让大家写作文留念, 每一篇都十分精彩, 因为, 传统文化让他们得到了无比的充实。

三、注意及时评价, 激励学生

我发现很多学校的教师, 留作文、留日记等作业, 让学生组长检查, 好像节省了时间, 其实学生们就容易敷衍, 也得不到和教师的交流。但是一个个学生的日记都看, 也实在消耗太多的时间, 怎么办? 既然选择了教育事业, 就要有所付出, 世界上哪有十全十美的事情? 下面是我给一个学生寒假写的日记做的批语, 我的每一个批语都做了思考, 相信孩子绝对会认真地看, 一定会有所收益。列举如下:

《帮助父母采购年货》: “帮助父母采购年货, 买什么呢? 我来做主, 我做了安排:鞭炮, 糖块, 花生, 各种坚果, 西瓜, 橘子……” ( 生活真幸福, 更要努力学习哦。)

《打扫房间》: “打扫房间嘛, 我擅长! 先洗抹布, 仔细的擦洗所有的家具、电器, 电器, 记着断电哦。” ( 真细心! 安全重要。)

《学习做饭》: “学习做饭嘛, 我喜欢, 做了拿手的饭菜, 给爸爸妈妈吃, 多高兴呀! 我上网查询做菜的方法, 还在QQ里询问姑姑, 学会了酱茄子、炒西葫芦、炒、煎鸡蛋……” ( 有孝心的孩子最可爱。)

《与父母交流》: “我们一起看快乐男声, 一起倾听华晨宇的‘我’, 讨论白举纲能否红遍大江南北, 真快乐呀!” ( 艺术最震撼人心, 老师也喜欢华晨宇的歌声!)

《感念师恩》: “千万别忘记了给老师问好, 老师一年到头多不容易呀, 先给老师发一个短信, 过春节那天, 呵呵, 给老师打一个电话。” ( 老师很感动, 谢谢你!)

《向邻居问好》: “邻居是我的朋友, 叫陈×, 上小学五年级, 过年了, 敲敲门, 问声好, 叔叔阿姨春节快乐!” ( 邻居有你这样的朋友真幸福。)

《讲文明做好事》: “不乱放鞭炮, 不乱扔垃圾, 讲文明用语, 对了, 一个阿姨在聊天的时候, 用语不美, 我好几次矫正她。不过, 她人可善良啦!” ( 要婉转地提意见呀!)

《踢毽子》: “妈妈和我一起踢毽子, 我们比赛, 看谁踢得好, 看时间, 比数量, 玩得好开心。 ( 要有终身体育、健身的观念, 健康是幸福之源。) ”

《看新闻联播》: “看新闻联播, 关心社会, 关心国家大事, 响应党的十八大号召, 为伟大的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学习。” ( 从我做起, 学习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日记》: “日记嘛, 是每天都要做得啦, 我写了很多的日记, 写了很多的秘密。” ( 祝你一天天快乐的、健康的成长, 秘密嘛, 当然要注意保密啰!)

事实证明, 这个学生小心珍藏着我的批语, 保留着, 他的父母说, 经常拿出来看看, 再也没有随意扔掉, 他的错误的很多行为都得到了纠正, 很多好习惯越来越好。可见, 教师不能图一时省事, 自己的每一分付出, 都会有喜人的收获。

总之, 写作并不难, 关键是要带领学生深入生活, 热爱学习, 乐于助人, 再勤于动脑, 他们一定会写出感人肺腑的好文章。

摘要:通过结合生活有感而发、鼓励对传统文化的学习、注意及时评价激励学生等三个方面阐述了写好作文和日记的策略, 并提出一些建议, 希望对同仁教学有所裨益。

篇4:日记,小学作文教学的媒介

一、记日记对学生学习语言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1.能巩固语言基础知识

日记同作文一样,要运用学生自己所学的字、词、句、段、篇以及语法、修辞等方面的语言基础知识。所以在日记中,语言基础知识也会有意或无意地得到最广泛、最自觉的实践运用。

2.能直接促进学生作文能力的形成和提高

小学作文要求学生达到能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自己所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这与记日记的基本要求是完全相同的。同时,日记与作文相比,在实现上述要求上,还有不可比拟的优点:一是记日记是在事件发生之后及时记下,学生对事件的感知、认识等记忆得十分清楚,写来所费功夫不多;二是记日记是学生真正的“我手写我心”,基本没有什么约束,具有较大的灵活性,非常自由,而且具有比较强烈的真情实感。所以,日记对学生作文能力的形成与提高起着较大的促进作用。

3.记日记可以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进行陶冶

学生要写出一篇日记,必须有自己的感知、认识、情感等因素的参与。这就决定了记日记的过程是一个审美的过程、情感陶冶的过程和认识深化的过程,能起到塑造学生独立自主、不断向上的健康人格的作用。

二、指导小学生写好日记的方法

教师要使学生形成写日记的习惯,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帮助学生学好语文,陶冶情操,还必须做到以下四点:

1.持之以恒

要使学生真正掌握日记这一文体,需要教师在四至六年级连续不断、持之以恒地进行日记的训练指导,使学生形成记日记的习惯,帮助学生巩固运用所学语文基础知识,提高学生认识事物及记叙描写的能力,并为作文积累丰富的素材。

2.循序渐进

教师进行日记教学,指导学生有目的地记日记,三年级的日记教学和训练显然不是终点,而是起点。教师只有在教学、训练中按照规定的训练要求做到循序渐进,才能达到上述这一最高目标。在训练中,对学生日记的数量要求要体现循序渐进。所谓日记,就是要天天记。但对初学日记的学生来说,显然不能这样一步到位,而只要求学生在一定时间内记记日记。四年级时可以规定每周每人至少写一篇日记,五年级时可规定每周每人至少写三篇,六年级时可规定每周每人至少写五篇。教师一定要定期在周一或其他时间里收阅,形成惯例。

3.搞好学生日记同命题作文的衔接教学

学生日记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教师可指导学生选取其中某篇,按照记叙文训练的具体要求进行改写,使它变成一篇结构完整的好作文。这样,就能逐渐让日记训练起到作文启蒙教育的作用。

4.鼓励写特色日记

学生要想在日记中展示自己的个性,就要用心来写日记,即用心去感受天地万物,要有独特的见解,在表达中不说套话、假话,有自己的想象,自己的观察,自己的真情实感,真切地反映自己的所见所闻,写出有自己特色的日记。

(1)插图日记。这是图文并茂、饶有情趣的一种写日记的方法。试想,一篇生动流畅的日记,配上色彩鲜艳的一朵花、一片绿叶或是一只小动物,还有灵活多变的字体标题,这些都能激起学生极大的热情和兴趣。学生武越就写了一篇关于红领巾的内容的日记,红领巾的图案将日记内容围在中间,活泼新颖的设计给他带来了无穷的乐趣。

(2)摘抄日记。前苏联的拉德任斯卡雅教授说:“训练孩子们从书本上搜集材料,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训练他们走向生活。”因此,一般每星期的日记笔者都布置摘抄或剪抄的内容。如“名人名言”“名人小档案”“生活百科知识”“奇闻异谈”“时事栏”“好词库”“佳句库”等,使日记成为以后习作取之不尽的“宝库”。

(3)想象日记。可以是提供词,让学生想象写日记,如“孤独、热爱、希望、三毛、校长”。也可以是提供句子,让学生想象写日记,如“在这个星期,我碰到的最大的难题是______”。还可以是以某一情境为想象切入口写日记,如“二十年后的元旦,我给教师打电话”等。想象日记的引入,更为日记开启了鲜活的、永不枯竭的源泉。

(4)采访日记。如笔者让学生采访妈妈的童年,然后指导学生用连环画形式画一画日记“妈妈的童年”,学生画日记的热情高涨,画出了一篇篇形象生动、内容丰富、情感真切的日记。所以,采访日记不仅能激发学生兴趣,更能增进生与生、生与师、生与家长等交流与协作的好机会。

篇5:崇孝日记小学作文

大家好!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探讨的是有关“孝德”的话题。说实话,这个话题很大,很神圣,要研究好这个课题,我想不是三年五载就够的事。但是回过头来,我们从身边说起,从我们生活的这座城市说起,从我们生活的这个国度说起,相信每个人都会看到“孝德”的无处不在,每个人都会是“孝德”的主角,因为,从《三字经》到《千字文》,从《大学》到《论语》,我们从小受到的教育和熏陶就是要做一个有孝心的人,所谓的“人之初,性本善”,这个“善”里就包含着孝德之说。

那么回到今天讲课的主题——努力打造孝德品牌,自觉践行“崇孝”精神,我们就从品牌的打造和精神的践行说起。

首先说说,为什么要打造孝德品牌?

有人说,这是不是一种噱头?孝德么就孝德,干嘛还要弄个品牌出来?

我很肯定地说,这绝对不是一种噱头!而是一种必须!这也是我想和大家探讨交流的第一点看法——我们要努力打造上虞的孝德品牌。

(一)、上虞有最好的孝文化基础

孝文化遗产不是到处都有的,有孝文化遗产的地方也不是雷同相似的,而是各有特色的。查阅中外孝文化的史料,寻觅世界各地孝文化的遗址,我们上虞应该是足够自豪的,作为中国传统二十四孝的第一则故事《孝感动天》的主人翁舜和孝女典型曹娥均出自上虞。我们来看一下古籍中的相关记载。首先说说舜,是传记中的三皇五帝之一。《史记》中就提到:舜,上虞人。《水经注》里也记载:舜避丹朱于此,故以名县。舜从小孝顺,孝感动天,所以象耕鸟耘,来帮助他。

除古籍记载外,上虞境内尚有许多关于舜的遗迹和地名。如舜江、舜井、大舜庙、虞舜宗祠、重华塔;虹蛘村、握登山、象田村等,所有这些都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绝无仅有、至尊至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下面再来说说曹娥,孝女的典型。《后汉书·列女传》有记载:孝女曹娥者,会稽上虞人也。她的故事妇孺皆知,家喻户晓。我不再啰嗦。现在,被誉为“江南第一庙”的曹娥庙已经成了我区又一处宝贵的孝文化遗产。曹娥庙始建于东汉,期间几度兴废,屡经重建,现有庙宇为民国时期重建,系省级文保单位。曹娥庙占地6000平方米,现有建筑3840平方米,庙内文化积淀深厚,艺术品位高雅,尤以雕刻、壁画、楹联、书法“四绝”而享誉海内外。庙内汉碑书题“黄娟幼妇,外孙齑臼”,意为“绝妙好辞”,为华夏灯谜之策源。

此外,上虞还有横塘孝闻岭,皂湖杜君庙,孟闸桥亭,敕五堂等十多处孝德遗迹,都值得我们去珍惜和保护。这些就是我们的孝文化基础,也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最好财富。故事也好,传说也罢,一定是有它出现的人文基础的。所以,我们实在是很幸运,也实在是很幸福,我们能做的,除了不破坏,那就是更好的传承和发展孝文化。

(二)、上虞有最好的孝文化传承

孔子曰:“夫孝,德之本也。”孝是德的根本,孝是道德的基础。虞舜是天下第一孝子,自汉武帝刘彻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两千多年来,历朝历代都把儒学孝道提到至尊至重的高度,以孝治天下。新中国成立以来,作为执政党的共产党人更加重视孝德教育。江泽民同志提出“以德兴邦”,胡锦涛同志提出“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习近平同志在一次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强调: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近年来,全国每一年评选的道德模范,都把“孝老敬亲”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有的地方甚至把“孝”提高到“提干评先”时一票否决权的地位。由此,我们更应深刻理解大舜、曹娥彰显的孝道、孝行、孝风在构建和谐社会中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在全社会从上到下形成对“孝”的广泛共识。

所以,上虞的孝文化传承可以说是这个时代赋予的责任,因时而生,应运而生。

当代孝女曹秋芳的故事家喻户晓,一个小女孩用稚嫩的肩膀背着妈妈去上学的孝行是让人动容的。而在秋芳的身边,其实还有很多这样的故事。为此,“十佳孝心好儿女”的评选总是让评委十分为难,都是孝顺的孩子,大孝也是从点滴开始,无法比较谁比谁更孝顺,但通过评选,虞舜大地的“孝德”之风已经将孝文化很好地传承。从中,重视发掘孝文化价值也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

以孝为美,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之德。

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哪一朝哪一代不把“孝”作为兴国之本,安国之策!在公天下的尧、舜、禹远古时代就把“孝”作为选人治国的重要条件了。舜就是因为“孝”,才被尧考察后,把首领之位移交于他,还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

纵观悠悠中华史,凡孝老敬亲,礼贤下士,偃武修文、修身名家的朝代,必然是国泰民安;反之,弃老厌老,手足反目,穷兵赎武,践踏五伦的朝代,必然是忤逆盛行,社会**,民不聊生。

以孝为本,这是兴国安邦的奠基之石。

对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历代统治者早已不把她仅仅看作为一种观念,当作一种道德准则,而是把她当作兴国安邦的大计,看作治国平天下的基石。

中国古籍经典四书五经之一的《大学》开宗明义地指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孝为德之本,无孝何以修身,身不修何以齐家,家不齐,何以治国,国不治,何以平天下。孝行、身修、家齐、国治、天下平,此乃千秋不变之名言,万世永存之真理。

以孝为先,这是立德立身的切入点。

万恶贪为首,百善孝为先。一切的罪恶之源,都是从膨胀的贪欲开始的,贪财、贪色、贪权、贪名„„欲壑是永远填不满的坑,一切善行,都自孝行始。试想:一个连自己的父母都不孝敬的人,他怎么会“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一个连自己的兄弟姐妹都不能相容的人,他怎么会在社区里和睦乡邻,在单位里团结同志,在社会上乐于助人?

以孝为大,这是中华崛起的复兴之道。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华民族虽然风雨坎坷,但依然成就辉煌,震惊世界。一个国强民富,国泰民安的新时代已经到来。在精神文明建设中,道德的建设,对孝道的重新认识和重视,社会人伦的恢复和强化,其在振兴中华过程中的支撑和保证作用,已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但是,我们还应清楚地看到,在社会上践踏民族道德,无视社会公德,泯灭公民美德的情景还屡见不鲜;遗弃老人,虐待父母,谋财害亲,手足相残的劣迹仍不时耳闻。历史经验和现实教训一再告诫我们,不弘扬孝道,就很难走上康庄大道。因此,我们必须要提倡以孝为大,大声疾呼弘扬孝德,鞭挞忤逆,以孝促和,把我们的物质家园建设得更加丰裕、雄厚、宏伟、壮观;把我们的精神家园建设得更加高尚、纯洁、温馨、和谐。

在传承中,我们看到了孝文化的价值,也因为重视和发掘孝文化价值,我们的孝文化需要在传承中更好地发展。现在,让我们把思维再收回到我们生活的这块宝地——上虞。

(三)、上虞有最好的孝文化发展

说到孝文化的发展,其实就要说到“品牌”了。刚才我开篇就在说,打造孝德品牌很有必要,这是一种必须,而非噱头。

现在都喜欢说城市名片,这个城市名片就是“品牌”。那么我们上虞的城市名片是什么呢?有的说是“浙东新商都”,有的说是“四季仙果”,当然还有其他各种领域的各种说法,应该说也是各有道理的,但是“孝德”这张名片,绝对拿得出手,叫得响亮,打得出去!

刚才我已经说了,上虞的孝文化基础太好了,男孝女孝之首都在上虞,上虞的孝文化传承也太好了,十佳孝心好儿女年年更新,我们的上虞精神里第一句就说到是“崇孝”,所以,孝文化的发展就显得得更自然而然了——“中华孝德园”的落成,“中国信义城市” 和“中国孝德文化之乡”的当选,都是孝文化的最好的发展。

我们不难发现,以弘扬中华孝行美德,构建和谐社会为推手,以中华孝德园为基地,串联上虞境内有关虞舜的遗址,打造“项链式”的孝文化旅游基地,构建包括孝文化在内的“人文上虞”大文化框架,为“四个上虞”建设提供着强大的精神动力。

1、精心打造“中华孝德园”的品牌。以原有的舜耕公园为基地,统筹规划园内的孝德文化设施。首先,确立大舜庙为重点,按照已被拆除的大舜庙的格局,重新充实、完善庙内的设施;其次,在园内增建“孝德文化展示馆”、“孝德文化长廊”;开辟孝德广场,增设“中国孝德文化之乡”立柱、孝女堤、孝德碑等景点;第三,着力改造和提升曹娥景区的周边环境,积极争创国家4A级旅游风景区。

2、积极营造“崇孝敬老”的社会氛围。按照区委的统一部署,全面开展“孝亲敬老月”活动,乡镇街道重点抓好“邻里守望,爱在上虞”的孝亲敬老系列活动,部门单位则重点开展孝德文化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活动。保持历史记忆与发扬民族传统相结合,坚持办好祭舜和曹娥庙会。

3、努力扩大孝德文化品牌影响。发挥孝德文化研究会的作用,推进孝德文化的挖掘,研究与交流,推进孝德主题文艺作品的创作和传播,扩大孝德文化的影响力。努力使“中国孝德文化之乡”的品牌更加充实,更加丰满,更加靓丽。

所以,打造孝德品牌实在是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事情。那么怎么打造呢?这是我今天要和大家探讨的第二个问题。我想,自觉践行崇孝精神是最好的途径和方法。

上虞是“孝感动天”的虞舜故里。上虞是“中国孝德文化之乡”。作为上虞人,没有理由对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中华孝道漠然置之,更不应该对崇尚孝德的上虞精神避而远之。

孔夫子说:“夫孝,德之本也。”就是说,孝是一切伦理道德的根本。毛主席年轻的时候曾说过这么一句话,说在近代人当中,我唯一佩服的就是曾文正公,这个曾文正公就是曾国藩。为什么主席说佩服他呢?就因了曾文正公的一个观点:“读尽天下书,无非就是一个‘孝’字”。曾国藩的功过是非我们不作评论,但他的这句话是颇有一定道理的。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孝”真的是一切文明的起源,一切人间冷暖的见证,更是一切社会百态的参与者。所以,我们很有必要来认识一下中华孝德的本质内涵。

1、深刻认识中华孝德的本质内涵

从根本上来说,中国的传统文化就是一部道德文化。道德道德,一个是道,一个是德。什么是道,道是个会意字,一个走,一个首,这个字告诉我们,人在走路的时候,头决定方向。从哲学的角度理解,道就是自然法则,是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就是天地万物的运行规律。什么是德,德就是顺规律而行。德行德行,德就是人行出来的。道德两字,合起来就是找准了方向努力去做。

追根溯源,道德的根本也是一个字,孝。孝是我们一个人爱的起点,人生一切爱的起点,无一例外。每一个爱的源头,一定是对父母的那份情感,那份依赖,那种感恩。那是一颗种子,没有这粒种子的发芽生根,你这棵树是长不起来的。人这棵树,有树干、有树冠,还有树根。这树干我们称之为人格,树冠我们称之为人伦,树根我们称之为人性。这三个部分,根最重要,孝是什么,孝就是我们人性的根基。也可以说,孝是一切伦理道德的根本。

俗话说,天有天道,人有人道。人道是社会关系的运行规律。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都有五种基本关系,叫五伦。哪五伦呢?父子、夫妇、长幼,还有君臣、朋友。这五伦之中,首先是父子关系。这父子之道就是父慈子孝。父慈是父母之道,两条标准,一是养育你的孩子,二是教育你的孩子。子孝是儿女之道,孔子说什么是孝呀,“居则知其静,养则知其乐,病则知其忧,丧则知其哀,祭则知其严,五者兼备,方为孝也。”子女尽孝,还有四个境界——孝养父母之身,孝养父母之心,孝养父母之志,孝养父母之慧。孝养父母之身,就是物质上满足父母的要求;孝养父母之心,就是满足父母精神上、心理上的需求;孝养父母之志,就是子女有所作为,实现父母的志向;孝养父母之慧,就是开启父母的智慧。所有这些,你能做到吗?

2、辩证地看待古代孝道中的愚昧因素

追溯中华孝德的发展史,产生于原始氏族社会的孝文化,经过五千年的发展和积淀,形成了极为丰富的内涵和特定的外延,成为中华民族乃至全世界的人文精神与伦理道德。然而,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疏理中国古代孝道的发展,可以清楚地发现,其轨迹有三个明显的社会属性:一是以孝治国,将孝道政治化;二是宣扬迷信,将孝道宗教化;三是制订礼教,将孝道绝对化。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三纲五常”,从而使孝道变成子女对父母的绝对顺从,老百姓对封建统治的绝对服从,由此而变相地成了封建社会统治人民群众的精神枷锁。

又如元朝郭居敬编撰的《二十四孝》故事,六百多年来在宣传上影响极大,家喻户晓。其中就有一些愚孝的因素,如违背天伦的“埋儿奉母”,还有离奇的“尝粪忧心”,荒诞不经的“卧冰求鲤”,不可思议的“恣蚊饱血”等等。对此,我们应当通过不断反思与批判,摒弃其糟粕,保留其本义的、合理的内涵,并不断充实和创新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新思想、新观念,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国民思想道德建设。

2012年8月,全国妇联、老龄办等单位共同发布了新版《二十四孝行动标准》:

1、经常带着爱人、子女回家;

2、节假日尽量与父母共度;

3、为父母举办生日宴会;

4、亲自给父母做饭;

5、每周给父母打个电话;

6、父母的零化钱不能少;

7、为父母建立“关爱卡”;

8、仔细聆听父母的往事;

9、教父母学会上网;

10、经常为父母拍照;

11、对父母的爱要说出口;

12、打开父母的心结;

13、支持父母的业余爱好;

14、支持单身父母再婚;

15、定期带父母做体检;

16、为父母购买合适的保险;

17、常跟父母做交心的沟通;

18、带父母一起出席重要的活动;

19、带父母参观你工作的地方; 20、带父母去旅行或故地重游;

21、和父母一起锻炼身体;

22、适当参与父母的活动;

23、陪父母拜访他们的老朋友;

24、陪父母看一场老电影; 这些行动,看起来很平常,很细小,但要真正做到做好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3、自觉践行“崇尚孝德”的上虞精神

2013年,区委宣传部发动全区人民,经过上上下下的反复讨论,终于确定了“崇孝守信、务实创新”的上虞精神。其中,把“崇孝”放在了首位。为什么要把“崇孝”列为上虞精神之首呢?因为“崇孝”既是对历史的传承,又是对现实的需求。

那么,说了这么多,归根结底,还是要落实到践行上来。我们该如何来践行“崇尚孝德”的上虞精神呢?简单来说,我想主要从家庭和社会两个层面来体现。

自古至今,中国家庭的关系不外乎纵向和平行这两种。纵向的就是父子上下的关系,平行的就是兄弟姐妹的关系。这两种关系的十字交叉点,就是家庭伦理关系的核心,这个核心就是一个“孝”字。你把孝做好了,上下关系就理顺了;其次是一个“悌”,《弟子规》中说:“兄道友,弟道恭,兄弟情,孝在中”,只要你善待兄弟姑嫂妯娌,做好悌道,这家庭中的平行关系也就理顺了。

中国是个家文化的社会。国家国家,说到底,家就是一个小国,国就是一个大家。个人在国家中的关系,也不外乎上下和平行两种关系,这个大家庭中伦理关系,核心就是一个“忠”字。忠是从孝来的,孝是忠的源头,忠是孝的延伸与扩展。在单位中,只要你把“忠”做好了,上下关系也就理顺了。其次是一个“顺”字,只要你忠于自己的上级,那么你一定会善待你的同事同学,你的客户朋友,这样也就把平行关系理顺了。

中国的文化,可以说从小家到大家是一脉相承的。《孝经》上说:“始事于亲,中事于君,终立于身”,这就是从小家到大家的关系的过渡。归根到底,事亲、事君、立身就是家庭孝德的基本内涵,即人们“善事父母”的孝行,有如下八个方面的要求。守身,就是要保护自己的身体,珍惜生命;奉养,就是瞻养父母,满足其生活需求;敬亲,就是尊敬父母,满足父母的精神需要;侍疾,就是关心父母的身心健康,有病及时治疗;立身,就是承志立身,努力成家立业;谏诤,就是“从义不从父”,劝阻父母犯错;善终,就是给父母送终安息,让父母死得安详;尽职,就是立足岗位,尽心尽职,奉献社会。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奋斗目标。谁去完成啊,关键在人。需要什么样的人呢?我们需要有理想、有情操、有道德、有信仰的人,可是人的“四有”从哪里来呀?只能从文化来,因为文化是引领人,塑造人的,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弘扬者。党的十八大又一次明确指出,要建设传统文化的传承体系,大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其目的就是要解决人的思想道德问题。今天,我们在这里说“孝德”,听起来高大上,但其实离我们很近很近,《易经》上说:“厚德载物。”道德就象一辆车子,车子越好,载的东西就越多。一个人想要成就大事业,担当大使命,成为报国利民的栋梁之才,就要从孝这个根本做起,好好修养自己的品德,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所以,说白了,一切都可以从“孝”说起,从“孝”做起。努力打造孝德品牌,自觉践行崇孝精神,我想,应该是人人有责的。最后,请允许我高大上一把,“实现中国梦让我们从孝做起!”

谢谢大家!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绍兴市上虞区孝德文化研究会

篇6:谈小学日记教学

一、启发引导, 激发兴趣

托尔斯泰曾说:“成功的教育所需要的不是强制, 而是激发学生兴趣。”浓厚的兴趣是事情成功的条件, 为了培养学生写日记的习惯, 我以激发学生兴趣为出发点, 让学生了解日记是一个人的成长史、奋斗史, 有了日记, 就可以把自己丰富多彩的学生生活记录下来。日记是自己最好的朋友, 学生可以把自己高兴的事和烦恼的事倾诉给它, 让它每天陪伴自己, 和自己谈心, 和自己交流。有了这样的引导和启发便能激发学生饱满的写作热情和积极主动的写作欲望。

二、循序渐进, 学以致用

刚开始写日记时, 学生往往不知从何下笔, 总觉得生活太单调, 每天除了吃饭、上课、写作业、休息就没有可写的。其实, 并不是生活本身单调, 而是学生不善于观察发现它、挖掘它。因此, 加强对写日记的指导要结合讲读课和作文课来完成, 具体方法如下。

1. 活用新词, 学以致用。

因为每篇课文中都有一些新词、好词。学生在上课时掌握了这些字的音、形、义以后, 我就要求学生凡是学过的词语尽量在日记中使用, 让它在自己的语言中起作用。

2. 模仿句段, 写出新意。

学生写作往往从模仿开始。我对日记里能模仿开头、结尾以及模仿人物描写和模仿对话的学生都及时给予表扬, 告诉学生模仿有两种:一是模仿课文句段写法, 二是模仿课文的写作方法。

3. 博采众长, 他为我用。

杜甫有句名言:“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丰富的知识是写作的基础。“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小学语文课本中不论是寓理于事的寓言故事, 或是意境优美的散文, 还是含蓄隽永的诗歌, 均为学生学习写作的优秀范文。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有责任, 也有必要引导学生多积累一些妙语佳句和精彩片段, 学习课文的布局谋篇, 这样“日积月累, 逐能生悟”。我还鼓励学生多读课外书, 告诉他们注意摘录精彩的句段和词句、名人名言等, 以积累资料。有了积累, 用起来就方便自如了。

4. 创设意境, 增强感受能力。

指导学生写作, 除了在语言、写作方法上加以指导外, 很重要的一点是要加强培养学生对事物的感受能力。学生写日记常常出现这样的两种情形:一种是思路凝滞, 难寻“应炊之米”, 另一种是思路狭窄, 虽有“应炊之米”, 但缺少多样的制作方法。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对于不同阶段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和训练。低年级我们只要求大致了解词句的意思, 对课文的内容及思想感情有所感受。而中年级有三个要求。第一, 理解词句的意思, 能体会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低年级是了解, 中年级是理解。体会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是进入中年级后的一个难点。第二, 要求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以往机械的分段做法有伤学生的思维, 不是个性化理解。但是, 读完一篇课文以后, 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我觉得还是应该把握的, 而且这也是学习这篇文章, 乃至高年级阅读的基础。第三, 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复述一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包括说出主要内容, 要能涵盖所有的要点, 同时要能用较为简洁的语言进行表述, 这两条缺一不可。经过一堂课一堂课的日积月累, 逐渐形成学生的概括能力。此外, 教师还要注意学生表述能力的培养。表述能力是学生的演绎能力。学生写作写得不具体, 其实跟他们的复述能力有关。学生首先要能准确地传达课文的语言风格, 不是简单地用自己的口语说;其次要能恰当地引用原文, 能突出课文的主要故事情节。这是一个用书面语言来丰富、改造学生自身语言的过程。学生在复述中还要适当地增加一点自己的评论。复述中, 学生的语言、节奏、情感已经说明他们的观点了, 再加上评论, 这对将来学生的作文是十分重要的。

三、强调“写真”, “我手写我心”

教育家叶圣陶说过:“凡是干的、玩的、想的、觉得有意思的就写。一两句话也可以, 几百字也可以, 不要勉强拉长, 也不要硬缩短。总之, 实事求是, 说老实话。要写出诚实的话, 非由衷之言不发, 非真情实感不写。”学生怕写日记,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教师要求过高。许多教师总是把日记与作文等同起来, 说是让学生写一则日记, 其实潜意识里是要求学生写一篇作文, 文章的结构、篇幅的长短、内容立意、表现手法都以作文的标准来衡量。这样一来, 学生只好东拼西凑, 胡编乱造, 这样的日记当然会让学生厌恶、头疼。其实, 日记应是一种不受约束、自由自在的写作方式, 它是表情达意的工具, 不应该是痛苦的事。教师只要求学生写“真”, 而不对其他诸如字数、立意作过多要求, 学生便不再怀有对日记的畏惧心理, 写日记也不再是一种苦差使。

四、多褒少贬, 适时评价

为了调动学生写日记的积极性, 教师要长期坚持不懈地进行日记教学。首先, 我教育学生不要急于求成, 写日记应由易到难, 循序渐进。与此同时, 我常把一些学生写得好的日记在班上读给大家听, 并作简要的讲评, 让他们从中得到借鉴。有时我把学生写好的日记投到报社、杂志社发表, 以此来调动学生写日记的积极性。另外, 我对写得好的日记及时表扬, 写得较差或思想上有问题的日记及时指导纠正。每周的日记都评定成绩, 及时检查批阅, 不断督促引导, 这也是学生写日记的劲头持久不衰的关键。如在检查自觉写日记时, 我发现张明、李磊、邵海强等六位同学写得最多, 其中张明在一次日记中写出了主题鲜明而有实际意义的内容。他写到由于自己贪看电视, 谎说作业多为由, 推搪妈妈吩咐做的家务, 当妈妈做好饭菜来叫他吃饭时, 发觉自己不但没有做作业而是逍遥地看电视时, 内心很担心妈妈会责骂他, 但等来的是妈妈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说服教育。他的内心受到感动, 体会到了妈妈的关爱。这么朴实有意义的日记, 取之于生活, 所以当写“记一件印象最深的事”作文时, 张明就以上面的例子为基础, 产生了强烈的写作愿望, 写出了一篇感情至深的好文章。

篇7:日记——小学作文教学的抓手

《语文课程标准》对低年级的写话要求是: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写日记既能积累生活经验,又能锻炼观察、分析的能力,还能锻炼文字表达的能力,锻炼耐性,培养集中注意力和持之以恒的精神,提高写作的水平。因此,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坚持不懈地写日记。鼓励学生坚持写日记,应注意以下几点。

—、激发学生写日记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是不可能做好任何一件事情的。写日记是—种“练笔”活动,应该让学生“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口”,让学生充分享受练笔的自由,不要在字数或内容上作硬性的规定。学生有了“说话”的自由,写作热情才能高涨。叶圣陶先生也曾说过:“凡是干的、玩的、想的,觉得有意思的就记。—句两句也可以,写几百个字也可以,不勉强拉长,也不硬要缩短,总之要实事求是,对自己负责。”学生的写作空间自由了,才能激发他们的兴趣,把他们自己内心真正的所看到的、所想到的东西尽可能地呈现出来。另外,还可以开展交流活动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在全班同学面前朗读自己的得意之作,或者开辟习作园地,把学生的优秀作品展览出来,满足学生的发表欲,让他们之间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坚持写日记,要求学生具有顽强的意志和坚韧不拔的精神。我们可以给学生讲名人坚持写日记的故事,如鲁迅先生几十年如一日坚持写日记,为中国现代文学史留下了—笔丰厚的精神财富;果戈里常年坚持写日记,积累了丰厚的创作素材,笔记本成了他“手头的百科辞典”。

二、引导学生循序渐进,拓展日记的内容

从一、二年级开始,我们就可以让学生写日记(写不出的汉字,可以写拼音)。刚开始起步时,可以让他们写自己最熟悉的内容,如眼睛看到、鼻子闻到的、嘴里尝到的、亲手做过的、心里想到的等等,可以只写一句话、两句话。随着年级的增高,知识面的扩大,可以引导学生扩展日记的内容,逐渐从写一句话到写一段话,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如写关于小动物的日记,农村大多数家庭都习惯饲养小动物,孩子们在课余时间和自己饲养的小动物朝夕相处,观察小动物对他们来说是美的享受,更给他们带来无穷的乐趣。我们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们先从观察这些小动物的外貌着手,先让他们写出自己看到的小动物的外貌是什么样。同学们可能写不了多长,但是,要让他们把句子写通顺,然后就可以逐渐加深内容,让他们了解这些小动物的生活习性,再把这些习性也记录下来,与动物的外貌结合起来,如果语句通顺,就不失为一篇小小的作文。

三、经常检查批阅,及时给予指点

对于学生所写的日记,不应置之不理,任他们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我们要经常检查批阅,及时给予指点。日记的批阅不能像作文一样精批细改,应多鼓励,少批评,多批少改。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学生日记中片面的认识,不能横加指责或全盘否定,否则学生就不敢说真话、说实话。应了解学生的思想脉搏,采取适当的方法,进行针对性的教育,以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

要引导学生仔细地观察生活中自己身边的各种事物。在自然中,可以说植物无处不在,无奇不有,在路边,在田野,甚至你的身边处处可见。只要你细心观察,你就会感受到植物带给你的欢乐,感到大自然的奥妙,神奇伟大。让孩子们细心观察,耐心记录是有一定收获的。小学生活泼好动,有趣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会给他们留下深刻美好的印象,他们活动时的欢声笑语,使他们忘记了周围的一切,写这方面的日记他们也觉得有意思。所以每次参加某项活动前,教师要有意识地提醒学生写下本次活动日记,这样能促进他们有意识地捕捉碰到的一切事物,锻炼观察的自觉性,提高感受能力,增加知识,自然也能为作文提供写作的材料。

学生坚持写日记,可以进行大量自由灵活的练笔,可以积累写作素材,可以锻炼学生的意志和毅力,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那么写作文也将不再是令人头疼的事,而会“下笔如有神”。

篇8:小学数学教学与日记

一、日记, 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要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 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数学日记就是一座连接生活和数学的桥梁。通过写数学日记可以让学生把数学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让数学贴近生活, 使学生真正体验到数学不是枯燥的, 不是空洞的, 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从而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 进而激发他们热爱数学, 学好数学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数感。欣赏了学生一篇篇的数学日记, 我感到很欣慰, 发现这些孩子已经在用数学了, 已经能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用处了。例如, 学生在日记中写道:星期五下午可真热, 穿着长裤就更热了。我打算换一条短裤, 我在柜子里找啊找, 发现每条短裤都很难看, 我继续找, 终于找到了一条漂亮的短裤, 这条短裤我从没穿过。今天我就穿这条, 妈妈说:“这条不够长, 你穿不下去的。”我不相信, 就拿了尺子量了量我的其他短裤和这条短裤, 其他裤缝都是18厘米, 这条却是13厘米, 两条短裤相差几厘米呢?我用算式算了算, 18-13=5 (厘米) , 果然不能穿。我很生气, 想:不能穿也得试试看。于是, 我就把它穿了起来, 一穿, 裤缝就裂了。

二、日记, 融合了各学科的教学

本次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重视各学科之间的整合、渗透, 重视改革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 门类繁多, 缺乏整合的现状, 使各门课程能够有机融合, 把学生看作一个整体的人来培养。数学日记是数学与各学科有机融合的一种理想媒介。如在教学长度单位的认识后, 我让他们写了一篇数学日记。有个小朋友在日记中写道:“有一天晚上, 我正入神, 突然听到了米、厘米、毫米的谈话声。”米说:“我最长, 谁也比不上我, 我能把人的身高准确记录下来, 以及把高大的建筑物也能准确记录下来。”厘米说:“这有什么了不起的, 你又不能非常准确把它们记录下来, 还不得靠我们吗?只有我们才能把它非常准确地记录下来。”毫米说:“对呀!对呀!”它们争吵了起来。于是, 它们就去问尺子爷爷, 尺子爷爷说:“你们大家各有各的好处, 各有各的用处, 比如1厘米=10毫米, 10厘米=1分米。10分米=1米, 1000米=1千米。如果你们成为好朋友, 那么事情就会变得更加美好。后来它们和好如初了。”这既是一篇优美的语文日记, 因为他是模仿语文对标点符号的描写, 又是一篇最能体现长度单位关系的数学日记。看来小朋友的知识面真是不可估量的, 他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把语文中的知识与数学知识进行了迁移, 体验语文与数学的联系, 训练学生的语言, 培养学生数学表达能力。

三、日记, 提高学生自我评价和反思的能力

重视学生参与, 尤其是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反思, 是《新课程标准》对学生自我评价的要求。写一篇数学日记, 就是学生反思数学学习过程的一次思维过程。在写日记的过程中, 学生要回顾自己所学的知识, 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记叙自己理解知识的方式, 寻找学习成功或失败的原因, 进行批判性的总结。有一个学生在日记中记道:“今天, 我的数学家庭作业完成得非常不理想, 还被老师批评了。把这些错误联系起来只能用两个字来说明‘粗心’, 其实这些题目我都会做的, 只是太粗心了, 把进1和退1忘记了, 还有的就是把横式上的得数忘记了。我相信, 只要我认真做了, 我以后的作业一定会全对的。”反思是学生不断取得成功的过程, 反思可以激活学生的智慧, 是创新思维的动力,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离不开不断反思。学生通过写数学日记, 可以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 发现自己某一方面知识的缺陷和不足, 从而激发他们寻求进步的冲动, 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 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才能在学习中取得更大的进步。

篇9:崇孝日记小学作文

【关键词】新闻 生活 作文 实践活动

在语文2011版新课标中,积极提倡在写作教学中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同时,明确指出写作材料的准备过程中,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调查、访问、阅读等途径,运用多种方法搜集材料。如何帮助学生在写作教学中实现新课标所提出的建议与要求呢?我在写作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进行“看新闻,写日记”的作文实践,取得了语文素养与生活阅历的双赢。

一、实践前的思考:

1.学生是国家的主人,却缺乏关心国家大事的意识和热情。

尽管素质教育提了好几年,我们的学生中仍有一部分依然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缺乏对国内外大事的关注和参与,成了孤陋寡闻的“井底之蛙”。在高度重视学生思想教育的今天,让学生通过看新闻,写日记来了解国际、国家大事,了解祖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体会社会发展的艰辛,洞察国内外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从而积累知识,提高思辩,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是否也不失为一种切实可行的德育新途径?

2.现代社会充斥着各种渠道的信息来源,学生却缺乏判别处理信息的能力。

当今社会已进入了信息时代,随着媒体的日益现代化、多样化、广泛化,为小学生提供了更多便捷的、有效的关注及参与社会生活的广泛空间。但小学生由于受生活阅历的限制,在海样的信息面前,无法准确地辨别真与伪,是与非,笔者设想通过“新闻日记”的方式,老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情况,从而有意识地进行引导,为培养学生辨别、处理信息的能力开辟一条新渠道。

3.作文教学老大难:学生难为“无米之炊”,习作水平提高较慢。

作文是最富于创造性的学习,从理论上分析,应该是素质教育的最有利阵地。事实上,作文却是老大难问题。学生怕写作文,总感到没东西可写,于是就胡编乱造一通,应付了事,更有甚者,干脆照搬作文书上的内容。学生作文时,之所以难为“无米之炊”,是因为他们不懂得作文来源于生活这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不善于从生活中选取富有新意的材料,不善于积累写作素材,思路打不开,长此以往,习作水平提高不快。另外,学生的生活相对比较单一,相似的学校生活引不起学生足够的兴趣。而新闻能丰富学生课外见闻,是指导学生从平凡事中找题材的范例。笔者期盼通过“新闻日记”的实践,为学生找到作文的源头活水。

二、实践构想:

(一)概念界定

“新闻日记”,是指在收看或收听新闻后,用日记的形式针对新闻中的某件事、某种现象、某些人进行分析,谈谈自己的感想、体会和收获。

(二)实践假设

此实践拟以写日记的形式,要求学生去主动关心发生在身边的生活小事,发生在周围的好人好事,发生在城市和乡村的新人新事,国内、国际上的重大时事,记录自己感兴趣的新闻,谈谈自己的感想、体会。新鲜而又丰富的新闻材料将会令学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从而拓宽作文的题材,促进学生认识水平与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最终使学生“爱写,能写”。在看与写的过程中,有意识地指导学生看新闻、读报刊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使之“会读,乐读”。并借此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吸收处理信息和明辨是非的能力,提高学生观察力、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实践原则:

1、异步性原则

每个学生语文基础各不相同,语文的水平也参差不齐,因此在实践中评价标准(看的数量,写的要求)不作统一要求,而是充分体现层次性,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使他们感受到看新闻,写日记的乐趣,并逐渐在自己原有的程度上得到提高。

2.激励性原则

在“看新闻,写日记”实践的全过程中,要通过各种手段激励学生保持浓厚的兴趣,使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均有参与和收获的机会,以增强学生的信心,催化学习情绪。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爱看,乐写。

3.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新闻日记的内容要与小学生的认识水平、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要学以致用,通过读指导写,写消化读,读写结合,阅读作文同步提高。

三、实践过程与方法:

1.调动三方面的积极性

(1)组织发动,家校携手,为实践研究奠定坚实的情感基础和行动支持。

学校在实践前期通过召开家长会的形式,请有关教师做专题讲座,使家长们明确“看新闻,写日记”的意义以及家长应如何配合学校,为孩子提供条件。由于组织发动落实,在实践活动过程中家长多数能积极配合学校,落实、保证学生在家看、记新闻的时间,有的家长还能陪孩子一起看新闻,并与他们交流看新闻后的感想。由于小学生外在注意力不够集中,做事缺乏持久性,因此家长的配合对于激发学生收看(阅读)新闻的兴趣,使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书报的习惯有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2)教师身先士卒,发挥榜样作用。

为了让学生对“新闻日記”产生兴趣,教师率先示范,坚持天天看新闻,常常写日记,并把自己的日记通过“好新闻推荐、谈天说地、新闻角”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与学生进行交流。在这师生互动的过程中,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更给了学生精神的鼓舞,让学生知道在“看新闻,写日记”的训练中,自己并不是单枪匹马的,还有老师在与他同行。坚持看新闻,写日记对于学生来说是很不容易的,尤其当他们遇到困难时,就想退缩,教师积极向上的写作热情,给他们以鼓舞,使他们勇敢地坚持下去。教师言简意赅的文风,也给学生在习作中提供了范例。

(3)从学生实际出发,发挥主体作用

首先,通过各种形式,让学生切身感受到“看新闻,写日记”对提高自身水平的重要性,然后逐步掌握“看新闻,写日记”的方法,并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选择感兴趣的新闻作为日记的内容,选择各种自己喜爱的交流形式,发表自己的真实想法,畅谈自己的真切感受,与同学、老师、家长等交流。

2.指导、落实两种基本能力:

(1)掌握“看新聞”的基本技巧和要领。

看新闻的主要途径有收看或收听电视、广播,阅读报刊,上网查寻等。从电视(广播)中了解新闻,除了收看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省市新闻等,还可以指导学生收看“焦点访谈”“实话实说”“记者发布会”等内容。收看时,应做到全神贯注地看,并将自己感兴趣的新闻内容尽可能保持原话,用较快的速度记录在一个固定的新闻记录本上,如有困难可在家长的帮助下进行或在其他时间段留意收看重播。

阅读报刊、上网查寻的方法主要有三种:浏览、跳看(读)、精看(读),对于感兴趣的新闻可作一些圈、划、点之类的记号,或粘贴下来,对于感受最深的还可写一、两句批注。同时通过“好新闻推荐,新闻发布会”等形式,引导学生变盲目地看为有选择的看。对于那些自己感兴趣的新闻,更应抓住感受最深的一点,慢慢看,细细看,这样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吸收处理信息,发表自己的观点(想法)。对于某些有连续报道的新闻(如新闻追踪等),可采用专题看(读)的方法,对整个新闻事件有较全面的了解。

(2)有感而发,及时捕捉看新闻后的感触和想法。

看懂了新闻,并不意味着就能写日记。因为每个学生的语文基础各不相同,语文水平参差不齐,因此学写这类日记不可能一蹴而就,它得讲究一个过程,遵循“异步性原则”。它大致可以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对于初学“看新闻,写日记”的同学来说,写新闻日记的要求可放低到:学生在看新闻后,采用“剪报或摘录”的形式作为新闻日记。尽管从形式上看是暂时放弃了作文,可对于那些原来没有看新闻习惯的学生来说,剪报却是一个很好的感知和积累的过程,既为今后写新闻日记打下基础,要求又不算高,没有难度,不“闷”学生,学生也不会因此造成心理负担,那他们就有兴趣,对此产生了积极性。

第二阶段:

收看或收听新闻后,能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并简单地写几句感想。在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时,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①对于一些标题已能准确、简要地概括主要内容的新闻,可以在新闻标题的基础上扩充。

②绝大多数新闻的导语都较简明扼要地概括了新闻的主要内容,可以借助新闻的导语,用摘录重点词句的方法进行概括整理。

③对于内容较多的新闻,可将新闻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及事情简要的经过等要点,用自己的语言组织起来。

第三阶段:

在阅读一定数量的新闻后,能引用自己最感兴趣的一点,作适当的引申和联系,即结合自己的想法或身边的小事,敞开心扉,溶入自己的真情实感,就某个问题或某种现象谈自己的感想。通常可以:

①针对生活中普遍存在的倾向性问题或薄弱环节,提醒人们重视。

②针对社会上一些似是而非的行为,进行辨证,从而找出正确的做法。

③针对社会生活中违反科学的一些错误行为或现象,明辨事实真伪。

④针对社会上涌现出的新人新事新风尚,进行歌颂,以弘扬正气,倡导文明。

当然,还有许多方面可写,只要是自己感兴趣的,有感而发的新闻,都可以作为这类日记的材料。从总体上看这类日记,篇幅上比较短小,形式上与读后感十分接近。学生习作时不会有较大困难,可写作时还应注意:作者的观点来自于新闻报道,在谈自己的感想时要抓住一点,切忌面面俱到泛泛而谈,引用新闻的内容不可全篇照搬照抄,要学会取舍、归纳和必要的引用。

3、营造环境,活动激励,措施保证,为实践活动长期有效的实施提供保障。

为了使收看、记录新闻长久地得到开展,努力让学生养成自觉自发的习惯,安排周三的谈话课和隔周一次的语文兴趣课时间,让学生说说新闻,给学生一个施展才华的机会,提供演讲锻炼的场所,并将这项活动纳入主题队会中。在黑板报中开辟“新闻日记集锦”栏目,还安排每月一次好日记年级巡回交流展示活动,同时向社会推荐优秀人才,如本班有30多位学生成为“常州日报”“武进日报”特约小记者。

四、实践成果:

1、激发了学生收看(阅读)新闻的兴趣,养成了良好的收看(阅读)新闻的习惯。

我们对本班学生进行了统计,活动前每天收看新闻节目的占15。6%,偶尔看的占58。2%,基本不看的占26%。活动后每天看的占81。5%,偶尔看的占16%,基本不看的占2。5%。活动前每天看各类报刊的占43%,偶尔看的占49%,基本不看的占18%。活动后每天看的占82%,偶尔看的占16%,基本不看的占2%。活动前没有一人关注网上新闻,活动后凡家中有电脑的同学,每天都去查看。活动前与他人谈论新闻话题的占12。6%,活动后占92。1%。家长们也普遍反映;现在孩子们一回家不是先玩,而是先翻阅当天的报纸,看新闻联播则成了孩子家中的必修课。可见,“看新闻”成了学生课余生活中的自觉行动。

2、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面,增强了学生对生活常识的熟悉与了解。

通过每天收看新闻联播或阅读各类报刊上的新闻,学生的阅读量有了一定程度的增加,一改过去“阅读量以课文中的教材占多数”的现象。据初步统计,每个学生每天看报的阅读量大约为2000字,那么一个月下来就达到60000字,以此类推不满三年就能完成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小学阶段的阅读量要求。随之而来的是学生阅读面的拓宽,他们不仅学习课本中的知识,还从新闻中了解到“政治、文化、科技、体育”等其他方面的知识。新闻以它独具的时代性、快捷性等特点,使学生自然地接近生活,了解生活,熟悉生活。

3、及时地关心、了解国内外的大事,提高了学生的思想认识。

“看新闻,写日记”不仅增强了学生的阅读量,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面,使学生能及时了解国内外大事,不再成为孤陋寡闻的“井底之蛙”。学生自身的思想意识也提高了,如:学生在看了有关随意占用农民耕地事件的连续报道后,写下了《农民的土地得救了》、《为“退耕还田”鼓掌》等,日记中有的阐述了对土地被随意占用的痛心,有的痛斥了一些人只顾自己捞钱,不顾工厂环境污染给人民健康带来危害的丑恶行径……,学生们还通过国内外的新闻,感受到时代前进的步伐,从而自觉地意识到自己肩上承担的历史使命。

4、提高了学生辨别、筛选、吸收、处理信息的能力。

在“看新闻,写日记”的过程中,面对众多的新闻报道,学生必须进行筛选、处理、吸收,才能将它们转化为日记中的材料。从中锻炼了他们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有的孩子已能规范地把感兴趣的新闻剪贴成一页页剪报,并进行分类整理,编成了剪报集;有的孩子将收集到的好新闻制成了专题网站;大多数孩子爱上了新闻日记,每当阅读到一些自己感兴趣的新闻,便会兴致勃勃地写上一两段。在“新闻发布会,好新闻推荐会”上,孩子对于一些感兴趣的新闻话题,总能滔滔不绝地发表自己的观点。他们的观察力、发现问题与分析问题的能力也在其中得到了提高,

5、扩大了作文的题源,解决了“无米”的难题,提高了习作的水平。

过去一到布置写周记时,一些学生便感到头疼。自从进行“看新闻,写日记”的实践后,新鲜而又丰富的新闻题材源源不断而来,令学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习作的题材拓宽了,语言表达能力也提高了,从而促使习作水平迅速提高。学生多篇文章在区级以上报刊发表,30多位 “常州日报”特约小记者也是从中锻炼出来的。

上一篇:对审计质量的探析工作心得下一篇:钱文忠教授即兴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