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提升效能建设重在制度保障

2024-05-10

心得体会--提升效能建设重在制度保障(精选6篇)

篇1:心得体会--提升效能建设重在制度保障

建设是软任务,是“一阵风”。如何避免出现这种情况?制度建设是保障。本期围绕这一话题进行探讨。期靠问责 远靠机制2005年,政府把职能部门“不作为、乱作为”问题列为阻碍发展的“五大问题”之首,开展专项治理活动,具体界定了“不作为”的13种情形和“乱作为”的12种情形,并在依纪依法处理的前提下,加大了组织处理的力度,规定了9种组织处理的类别和适用条件。截至目前,已有169人因此受到党政纪处分或组织处理,并被通报曝光。今年市委市政府又出台了加强效能建设工作的“实施方案”和《关于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若干规定》,《规定》中打头的“十个不准”禁止性规定,真正亮起了“红灯”,为企业和经营者架起了“护栏”。点评:营造一流环境必须有过硬的举措。以“刚”性制度和“铁”的纪律,构建环境建设的坚实屏障。短期靠“问责”,长远靠机制。着眼长远,从强化制度入手,务求在建立效能建设长效机制上取得实效,在机制层面构筑优化发展环境、加强效能建设的系统化工程,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好的借鉴。制度岂能仅贴墙上到很多单位公干,墙上贴满制度和规定,比如办公制度,规定8点上班,8点半办公室还大门紧闭,11点多打电话到单位,往往就找不到办事人员。有时一件事,几十分钟就能办完,可有的办事人员一拖再拖能给你拖几个月。点评:用制度管人管事,是科学管理的一个重要理念,要在效能建设中把制度建设贯穿于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把法律约束和制度规范结合起来,努力形成一套科学完善、规范合理、运转高效的工作机制,做到依法行政、依法办事,推进各项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与此同时,单位处室之间、同志之间更要加强沟通配合,工作中多一分理解、少一点埋怨,多一份责任、少一点推诿,多一份业绩、少一点闲言。唯如此,机关工作运行才能更加顺畅,效能建设才能取得实效。制度创新上下功夫“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反映了群众对政府的个别权力部门及其官员为民服务意识淡薄和办事效率低下等问题的不满情绪。采取的纠正措施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强化了对政府官员的“为民、务实、清廉”教育,树立群众观念,建立廉洁政府;二是政府注重了工作制度机制和工作方式方法的改进和创新,最具特点的是把具有行政审批权的单位和部门集中起来,统一办公,敞开服务,同时建立了内外结合的监督制度。大门敞开了,办事透明了,服务改善了,效率提高了,百姓也就满意了。点评:制度提供保证,规范推进效能。针对政府部门服务对象的广泛性和复杂性,找准切入点,在制度创新上下功夫、在制度的落实上下力气。重点是建立群众工作制度,要用群众观点考虑问题,这是政府一切工作的着力点和最终归宿。制度要体现民生、关注民情、贴近民意。这样,制度就不会空乏无力、执行无效。当前在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办好事的工作中,可建立承诺工作制、限时办结制、首问负责制、特事特办制等,同时亦可尝试借鉴企业星级服务办法,实行一站式、一条龙服务,提高效率,直至群众满意。(信息来源:安徽日报)

篇2:心得体会--提升效能建设重在制度保障

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的监督,建立健全监督制度是根本保证。在加强干部监督的制度建设中,当前最紧要的是把《党内监督条例》中所规定十项监督制度进一步细化、具体化,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如何接受监督、如何履行监督义务作出明确规定,保证对干部的监督落到实处。我认为,通过加强制度建设,要重

点完善好这么四项机制,努力提升干部监督的工作效能。

第一,要规范权力运作,完善集体决策机制。集体决策是民主集中制的直接体现,也是领导工作方法的直接体现,是发挥集体智慧和力量的场所。实行集体决策制,可以有效地克服个人说了算的“一言堂”的错误作法,可以避免在重大问题决策上的失误。在具体执行过程中,要坚持做到三条:一是坚持和完善集体决策的议事规则。对于本单位那些属于重大问题的事项、内容用规则的形式定下来,做到重大问题必须实行集体研究决策,明确一般情况下“一把手”个人不能直接拍板决定重大问题。并且在重大决策、重要人事任免上都要实行投票表决。二是多数成员未到场时,不能决定重大事项。“一把手”不能以书记办公会代替党委会作出决策;当意见分歧较大时,应暂缓决策,待重新调查研究后,再作决定,绝不可盲目拍板;在执行过程中,也只能按集体决策的意见办,任何人不得擅自改变集体的决定。三是坚持按程序决定重大问题,不能搞临时动议。这样就可以有效地克服个人说了算的“一言堂”的错误作法,可以避免在重大问题决策上的失误。

第二,要抓好民主公开,完善民主评议机制。领导干部要对有关的重大决策、重大人事任免以及个人重大事项等方面的情况,通过一定形式向干部群众进行适度公开,接受广泛监督。如在重要情况通报和报告的问题上,领导干部的个人情况,包括个人的家庭情况、配偶子女等近亲属情况、住房情况、收入情况、出国(境)情况和其他重大事项都要定期在领导班子成员之间互相通报,以达到互相监督的效果。对于党政领导干部公开述职述廉,在上级纪检监察部门和组织部门派人参加的同时,要将评议权、裁判权、监督权交给群众,对领导干部述职述廉情况进行民主评议。并将评议、考核结果作为领导干部提拔重用的依据。对述职述廉过程中发现的一般问题要对领导干部进行诫勉谈话,对发现的重大问题要进行调查核实;对民主评议合格票数不到一半的,要对领导干部及时进行组织调整。

第三,要强化刚性制约,完善责任追究机制。每一项监督制度的实施,都要制定具体的细则,既要有“不允许做什么”,又要有“违反了怎么办”。只有强化违反监督的责任追究,才能提高监督的质量,保证监督的效果。一是对失职、渎职的要追究。领导干部决策出现重大失误的,造成多大的损失就要降职,引发什么样的后果就要引咎辞职或责令辞职。二是对违反组织、人事纪律的要追究。领导干部在选人用人上明显有失察失误的,要追究连带责任。在选人用人推荐、考察、任用等环节,在哪一个环节出现问题追究哪一个环节领导干部的责任。三是对违反财经纪律的要追究。比如推行审计结果公示制和终身追究制,不论领导干部是否已经离任,经济责任审计成果同样适用。对私设“小金库”的单位“一把手”一律实行就地免职,再组织调查其经济责任问题。四是对违反廉洁自律规定的要追究。对领导干部利用职务之便接受礼品礼金、挥霍浪费公共财产、大操大办借机敛财等违反廉洁自律规定的行为要给予批评教育,给予纪律处分。五是对搞打击报复的要追究。发现领导干部不自觉接受监督,不虚心接受批评,反而给监督人“穿小鞋”、搞排挤,甚至打击报复的,要坚决降职或免职。

第四,要拓展监督主体,完善社会联动机制。要整合各类社会资源,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全方位、多层次地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形成强劲的监督合力。一是要坚持部门联合。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纪检、组织、审计、财政、公安、检察等部门要定期召开联席会议,交流监督信息,交换工作意见。二是要发动群众参与。在基层建立领导干部监督信息联系点,组建干部形象监督员队伍,在纪检、组织部门设立干部监督热线、干部监督信箱,扩大基层党员群众监督干部的渠道,并依法搞好群众信访件的查办落实。建立有奖举报制度和检举人风险保障制度,对监督领导干部的有功人员进行适当奖励,降低举报人的风险,进一步调动积极性。三是要强化舆论监督。对于监督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调查和处理,有必要的要向新闻媒体曝光,给予领导干部更广泛的警示。

篇3:心得体会--提升效能建设重在制度保障

一、以制度定规范, 提高工作效能

办公室工作政策性强、突击性强、时效性强, 不严谨就会犯错, 不高效就会误事。我们坚持从制度入手, 按照“管理制度化、工作流程化”的理念, 对原有规章制度进行系统梳理、修订和完善, 形成了一整套比较全面的办事规则和行动准则, 尽可能减少工作中的随意性和不确定性, 使办公室工作在紧张忙碌中做到“零缺陷”、“零失误”、“零差错”。办文方面:无论是发文过程中的拟稿、会商、核稿、签发、用印、分发、存档等七个环节的处理, 还是来文来电过程中的签收、登记、批办、传阅、承办、研办、催办、处置办毕公文等八项程序的落实, 都分别做出了科学化、具体化的规定, 确保了文件办理规范、顺畅、安全。办会方面:我们将会议细分为四大类, 第一类是市委常委会和书记办公会, 第二类是市委召开的全局性会议和中心工作会议;第三类是市委召开的条线工作会议;第四类是各书记召集的其他小型会议, 并分门别类制定工作流程, 从会议安排、文稿起草, 到会场布置、人员通知, 到话筒调试、茶水准备, 以及会后协调、跟踪落实, 全部做出了明确规定, 真正做到了周密、周到、周全。办事方面:不断强化办公室“统筹协调、督促各方”的职能, 对各种政务接待、参观考察等重要活动及领导交办事务的办理, 由办公室牵头, 加强与上级单位、兄弟单位的联系、沟通, 加强与人大、政府和政协机关的衔接、协调, 加强对相关部门的督促、推进, 确保工作不断档、不脱节, 无死角、无纰漏。去年以来, 共承办市委扩大会议、经济工作会议及上级领导视察、兄弟县市参观等各种重要会议和活动20多次, 严格按制度策划, 认真按流程服务, 得到了领导和各方的高度评价。

二、以制度强职能, 提供更优服务

当参谋和抓落实是办公室的两大主要职能。我们围绕“市委满意、基层满意、群众满意”的目标, 积极创新制度、健全机制, 不断提升服务质量, 进一步提升了以文辅政的实际成效。一方面, 建立调查研究制度, 当好“参谋部”。围绕市委中心工作和全市发展大局, 每年确定一定数量的调研课题, 并对调研的时间、形式、程序以及调研提纲审定、调研报告撰写, 都做出了明确要求, 确保调研质量和效率, 使更多的调研成果进入领导决策。在起草重要文稿之前, 按照“不经深入调研不动笔”的要求, 通过实地了解、座谈交流、发放问卷等形式开展专题调研, 真正掌握基层的实际情况及群众的真实想法, 使所撰写的文稿更具针对性和操作性。同时, 我办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信息报送工作的通知》, 建立了覆盖乡镇、部门的信息网络, 健全了重大信息报告、领导审核签发及责任终究等制度, 实现了“重大紧急情况市委领导第一时间知情, 重要社情民意市委领导第一时间掌握, 重点工作动态和先进经验第一时间上传下达”, 进一步提高了决策参考的时效性和准确性。另一方面, 健全督查推进机制, 当好“执行官”。办公室是市委的“首席执行官”。2006年, 我办在外出考察学习的基础上, 建立了督办工作制度, 成立了专门的督查科室。市委专门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督办工作的意见》, 明确了督办范围、督办程序和督办纪律, 形成了以立项拟办、交办催办、办结归档、评价考核为核心的督查工作机制, 有效强化了办公室的督查职能。去年6月, 经我办建议, 市委又出台了《市委常委会重大事项督办制度 (试行) 》, 凡市委做出的重大决策和重要工作部署或市委领导批示、交办事项, 由我办进行分解立项, 经市委主要领导审签后下发《市委常委会交办事项通知书》, 要求有关单位认真办理, 并在规定时限内报告办理结果。督办结束后, 由我办对承办单位、协办单位进行打分, 经市委领导认可计入年度综合考核得分。这一制度的实行, 切实解决了“谁去落实、如何落实、何时落实”的问题, 有效提升了市委的执行力。

三、以制度优作风, 提升队伍素质

1. 建立常态化的学习制度。

按照“提笔能写、开口能讲、遇事能办”的目标, 高度重视全办同志的学习教育工作, 努力提高全办同志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年初, 分级制订办公室中心组学习计划、办公室支部学习计划、科室学习计划及干部个人学习计划, 做到“四有”, 即“有学习安排、有必读书目、有学习笔记、有考勤登记”, 确保每个月集中学习不少于一次。同时, 按照“学习工作化, 工作学习化”的理念, 采取开设讲座、外出考察、挂职锻炼等形式, 开展经常性的学习教育活动, 营造人人学习、时时学习、处处学习的浓郁氛围, 真正把办公室打造成“学习型机关”。特别是去年以来, 我们在办公室内部设立了“领导讲坛”, 邀请乡镇、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作外经、信访、反腐倡廉及乡镇工作等专题报告8次, 使同志们进一步增强了综合素质, 提升了实践能力。

2. 建立一盘棋的协作制度。

按照“定岗、定责、定标准”的要求, 对各科室、机要局的工作职能和岗位职责进行细化、量化、具体化, 明确职能定位、目标任务、工作标准和工作规范, 形成了分工明确、责任明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的工作推进机制。同时, 建立了统分结合的分工协作制度, 对各条线工作, 由分管副主任牵头, 相关科室具体落实;对全局性工作、中心工作, 实行科室联动、协同作战, 全办“一盘棋”, 密切配合, 互相补台, 确保重点工作、重要任务圆满完成、不出差错。

3. 建立人性化的管理制度。

篇4:心得体会--提升效能建设重在制度保障

关键词:外来务工人员社会保障制度建设

一.外来务工人员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

第一,外来务工人员的住房需求难以满足。一方面,外来务工人员的居住环境较差。据相关部门实地调查统计发现,外来务工人员大多租住在城市郊区的平房内,室内设施简单,居住面积拥挤,室外卫生较差,治安不良,居住区的公共基础设施不健全,且由于是租赁的房子,住房的稳定性难以得到保障。甚至,一些外来务工人员直接居住在施工地的工棚内,安全性能差,噪音大,严重影响了外来务工人员的健康状况。另一方面,外来务工人员的公租房问题急需解决。公租房政策是国家为了保障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权益而制定的,其中外来务工人员应该是公租房政策的较大受益者,但是公租房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影响了外来务工人员住房质量的改善。

第二,外来务工人员的社会保险问题急需解决。一方面,外来务工人员的参保率较低。据调查统计,到2013年底,福田区外来务工人员的社会保险参保率仅达到33.6%,而我国普通城镇居民的社会保险参保率已高达90%,显然外来务工人员社会保险的覆盖率低,又由于外来务工人员有返乡期,每年的返乡期也是外来务工人员社会保险的退保高潮期,更进一步降低了外来务工人员的参保率,生活得不到有效的保障。另一方面,外来务工人员参与的社会保险保障项目不多。社会保险主要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五大类,由于资金有限,且所属工作单位缺乏对外来务工人员权益的维护,外来务工人员通常只参加"五险"中的一至两项,无法得到全方位的保障。

第三,外来务工人员的福利待遇有待提高。外来务工人员作为城市组成的重要部分,理应和普通城镇居民享有同等的待遇,但是他们却被城镇常住居民排挤,得不到公正的待遇,如公平的教育、医疗资源,完善的基础设施等,大部分外来务工人员的居住地没有相应的体育锻炼、娱乐场地,降低了外来务工人员的生活质量;企业对外来务工人员没有做到一视同仁,外来务工人员往往是"做的多、拿的少",降低了其工作积极性。

二.提升外来务工人员社会保障水平的对策

1.落实公租房政策,保障外来务工人员的住房需求

一方面,改善外来务工人员的居住环境。尽量减少外来务工人员直接居住在工地工棚的几率,保障外来务工人员正常的休息与健康;督促外来务工人员与房东签订租赁房屋合同,保障外来务工人员住房的稳定性,维护其合法权益;引导外来务工人员合理使用住房,尽量减少多人拥挤现象,保证居住环境的宽敞明亮;改善外来务工人员居住地的卫生条件,增强居住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宜居小区;增加外来务工人员居住区的保安人员数量,开展法制教育活动,加强聚居区的治安管理水平。另一方面,提高公租房政策对外来务工人员住房的保障性。首先,明确公租房政策的保障对象。在户籍制度改革的基础上,将外来务工人员纳入到当地的公租房的保障范围内,让外来务工人员享受到平等待遇;在申请人提交公租房申请后,要仔细核查申请人的财产状况,坚决不让个别高收入家庭"钻空子";加强公租房入住者确定过程的监督工作,保障其透明性。其次,建立合理的公租房流转机制。注意公租房的收益-成本的关系,调控好公租房的配租价格,可以根据入住家庭的收入等级实行层级价格,对于外来务工人员给予一定的房租优惠;盘活公租房的流转机制,规定住户不可以把公租房上市交易,保障公租房的公共性,为外来务工人员的住房提供进一步的保障。最后,拓宽公租房的融资渠道。公租房政策是一项公益性事业,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除了政府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以外,企业、社会组织等也要将资金投入到公租房建设领域,保证公租房建设的顺利进行。

2.建立健全外来务工人员的社会保险制度建设

第一,制定专门的具有针对性的外来务工人员社会保险制度。加强思想教育宣传工作,提高外来务工人员的参保意识,在外来务工人员中加强社会保险的意义宣传工作,让社会保险的惠民性深入到外来务工人员的心中;根据不同的企业性质,设置不同的社会保险缴费比例,如对于一些风险大、事故率较高的企业来说,要增加用工单位缴纳工伤保险的比例;根据不同的个人情况,购买不同的社会保险品种,如对于一些从事高风险作业的外来务工人员来说,要购买工伤保险,对于一些年龄较大的外来务工人员来说,购买养老保险就非常重要了。第二,外来务工人员社会保险内容的多元化。外来务工人员具有与当地居民不同的特殊性,"五险一金"捆绑式的社会保险不适合外来务工人员的购买需求,要提高外来务工人员的参保率,必须屁破除这种捆绑模式,根据不同情况自愿购买所需社会保险的种类;建立外来务工人员社会救助制度,如法律援助、紧急救助等,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职能和社会组织的参与职能;建立外来务工人员的社会优抚制度,对退役军人、军烈属等外来务工人员给予特殊的照顾。第三,加强外来务工人员社会保险制度的资金保障。加大政府的财政投入,在财政预算中划拨专项基金用于外来务工人员的社会保险事业;拓宽外来务工人员社会保险的筹资渠道,政府以一定的税收优惠激励企业承担责任,提高企业为外来务工人员购买社会保险的比例及额度;提高外来务工人员社会保险资金的使用效率,促进其保值、增值。

3.建立配套制度,提高外来务工人员的福利待遇

第一,提高对外来务工人员的公共服务水平。首先,强化服务意识。政府对外来务工人员不仅具有管理的责任,更应该承担为外来务工人员提供服务的义务,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从实际出发,为外来務工人员提供公平的公共服务,努力实现区域内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其次,为外来务工人员提供实际的帮助。走访基层,了解外来务工人员的实际需求,切实帮助他们解决如住房、子女教育、医疗等关乎其长远发展的实际困难。最后,革新外来务工人员管理服务的方式。简化社会保险缴费的方式程序,开通外来务工人员社会保险银行账户,为外来务工人员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建立外来务工人员电子信息库,及时准确地为外来务工人员提供所需的信息。第二,加强市场监管,保障外来务工人员的合法收入。加强外来务工人员的相关立法工作,充分发挥劳动合同的作用,在外来务工人员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通过法律程序依法处理纠纷,维护外来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要加大执法力度,对一些侵犯外来务工人员合法权益的用工单位及其管理者必须严厉惩处,绝不姑息。第三,加强与外来务工人员输出地政府的沟通与交流。外来务工人员具有双重身份,他们既是工作地的常住人口,又是输出地的法定居民,对其管理要通过两地政府的共同努力。如由于户籍的限制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就需要两地的互相沟通,外来务工人员工作所在地政府要积极联系输出地政府,以取得其对外来务工人员管理的信息支援与政策支持。

篇5:提升素质效能建设心得体会

素质提升·争当标杆心得体会

开展机关素质效能建设工作,是努力实现党的根本宗旨和体现以人为本思想的有效途径,是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机关管理体系的必然要求,是积极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重要措施。顺应了形势发展的需要,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愿望,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下面我谈几点个人认识:

一是抓认识,在深化认识上下功夫,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高度进一步增强推进机关素质效能建设的自觉性和责任感。进一步坚定信心,狠下决心,把加强机关素质效能建设,作为我工作职能的深化和延伸,作为推进廉政建设和强化行政执法的治本之策,努力把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体现在提高工作效率、推进政策和决策的实施上,体现在增强队伍的素质、提高行政决策和管理服务的水平上,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效能建设的水平。

二是抓学习,在提高干部综合素质上下功夫,切实以能力促机关效能。进一步抓好政策法规、业务知识、管理知识等方面的学习培训工作,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本领;进一步加强实践锻炼,推动机关人员为领导服务、为基层服务、为群众服务的“三服务”精神,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提高素质、增长才干,提高解决实际问题和“三服务”的水平。

三是抓制度,在建章立制上下功夫,做到标本兼治、注重长 1 古蔺县关于开展“三项建设”活动征文

效。建立和完善《学习制度》、《岗位目标责任制》、《首问责任制》、《办公公示制》、《限时服务制》、《一次性告知制》、《服务承诺制》等一系列配套制度,设立效能建设意见箱,公布投诉电话,聘请机关效能建设监督员,为检查考评机关效能建设定硬尺子。

四是抓结合,坚持把机关效能建设与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建设相结合,用效能建设促进和推动其他建设,用其他建设的成果检验效能建设;使各个活动融会贯通,相互提高;坚持把机关效能建设与当前工作、自己的实际、上级的要求相结合,讲实际、求实效,不就活动抓活动,空对空的形式主义,不做表面文章。

五是抓奖惩,运用考评结果鼓励干事的,规诫混事的,处罚乱事的。充分利用投诉电话、投诉信箱等形式,广开言路,畅通渠道,主动接受社会的监督。对群众投诉要有一件,查一件,坚决制止行政“迟作为”、“不作为”、“乱作为”现象;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深入开展民主评议机关作风活动,完善民主测评机制。同时,适时召开行风评议座谈会,充分听取意见和建议。

篇6:提升效能建设 活动心得体会

读《细节决定成败》一书心得体会

我局开展的为期一个月提升效能建设活动,已进人尾声,要求每人拿出学习计划并付诸实施。我个人根据计划,最近翻阅了一本书,名叫《细节决定成败》,此书是汪中求先生总结多年管理工作的实践经验,并借鉴国外企业管理的经验写成的一部细节管理专著,内容丰富、资料翔实.书中强调,不论做什么工作,都要重视小事、关注细节,把小事做细、做透,揭示了“细中见精”、“小中见大”与“伟大与平凡”的真理,也体现了党中央提出的“求真务实”的精神。

我局多次提倡个人要自学、多读书,并给每人赠送书籍,也是在注重细节,把读书活动做实做细,更好地激励人员自我加压、自我充电、增长才干、提升效能。下面结合读书活动和自身工作岗位,谈谈读书学习几点收获体会。

要想比别人更优秀,只有在每一件小事上比功夫。我们所看到的人家成功的辉煌,却很少去关注他们管理细节的用心。对于敬业者来说,凡事无小事,简单不等于容易。因此,要积极倡导:花大力气做好小事情,把小事做细。有一位名人说过:“硬件项目的管理更多地体现在细节的管理,细节到每个设计、每次改动、每天操作。”上海地铁一号线是由德国人设计的,看上去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直到中国设-1-

计师设计的二号线投入运营,才发现其中有那么多的细节被二号线忽略了,结果二号线运营成本远远高于一号线。联系我们身边事例举不胜举,很多小事,一个人能做,其他的人也能做,只是做出来的效果不一样,往往是一些细节上的功夫,决定着完成的质量。

认真做事只是把事情做对,用心做事才能把事情做好。如果你爱岗敬业,你每天就会力所能及追求完美,而不久你周围的每一个人也会从你这里感染这种热情。书中说起日本汽车进入美国市场这段历史,有这样一个细节:一直处于垄断地位的美国汽车业,在日本的进逼下,节节败退,以至于不得不动用反倾销法案等其他手段来进行干预。那么,后起的日本汽车凭什么能与美国较量呢?凭借着一种精细的精神。台湾首富王永庆就是从细节中找到成功机会的人。王永庆成功的例子说明细节是一种创造。不要以为创造就非得轰轰烈烈,惊天动地。工作中的小改革、小创造。“细致到点”,从细节中找到创新的机会——这就是王永庆成功的秘密。联系到我们实际工作,看不到细节,或者不把细节当回事的人,对工作缺乏认真的态度,对事情只能是敷衍了事。这种人无法把工作当作一种乐趣,而只是当作一种不得不受的苦差事,因而在工作中缺乏工作热情。而考虑到细节、注重细节的人,不仅认真对待工作,将小事做细,而且注重在做事的细节中找到机会,从而使自己走上成功之路。我们身边的典

型,红旗窗口、先进个人就是一面镜子。海尔总裁张瑞敏说:什么是不简单?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什么是不平凡?能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

上一篇:《搭配中的学问》三年级上册评课稿下一篇:江苏东海:280万助力大学生村官实现“创业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