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中学体育研修日志

2024-04-22

初级中学体育研修日志(精选8篇)

篇1:初级中学体育研修日志

研修日志

牧牛中学 于永德2014-3-21 现代继续教育资源为广大教师提供了一个学习、交流、合作、创新的平台,我积极利用这个机会,刻苦学习“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努力提高自身的师德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我非常珍惜这个难得的学习机会,把继续教育研修作为提升自身素养,促进专业发展的一个主要学习方式。

一、转变教育理念,迎接新的挑战:

1、新的课程标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

2、树立了“健康第一”的思想。

3、教法要求创新,开放,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为主,采用探究教学,情景教学等、重视学生学法指导。

4、改革评价体系,改变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功能。

二、熟悉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实践中总结经验

1、课堂的观念变了

①、课堂不在是教师表演的舞台,而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舞台。②、课堂不再是对对进行训练的场所,而是引导学生发展的场所。体育教学需要练习,但更需要兴趣。

③、课堂不只是传授知识的场所,而更应该是探究知识的场所。

④、课堂不再是教师教学行为模式化的场所,而是教师教育智慧充分展示的场所。

2、教学内容选择余地大。教师可以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组织教学,针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教师对教学内容和教材处理更加机动灵活。

3、评价方法有所改变。新课程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要求评价采用自模和常模评价相结合,重视学生的点滴进步。通过实践,学生的积极性、自主意识明显提高。

4、体育与身体健康相联系。提出身体、心理、社会三维健康观和五个领域的目标,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考虑的更多、更仔细。

5、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在实践中,重视学生兴趣的培养,形成特长,为学生终身体育打好基础。学生在课堂中表现积极、认真,学习效果好。

6、教师可以尝试多种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注意尝试各种教学方法,或由学生提供他们喜欢的练习方法,以提高教学实效。

通过继续教育研修,我的教学素养得到极大提高,争取在以后的工作中将学到的理论运用到实践当中去,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提高教学效果。

篇2:初级中学体育研修日志

体育与健康课是以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以锻炼身体为主要手段的课程。新课程标准贯彻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与个性培养,把学生的健康意识、交往合作意识作为重点,对于教学目标、教材内容,采用新颖独特的教法,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使一些单调枯燥的教材内容,通过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使整个教学过程充满快乐、愉快、和谐的情感与气氛,充分照顾到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满足学生的需求,既让学生喜欢学、乐于学,又让他们知道学习的目的和意义,自觉主动地发展体育能力和个性,增强体力和智力,培养良好的思想品质,确保人人皆有所获,充分享受体育的乐趣。在新课程实施中,我深切地体会到,体育教师不再是消极地扮演教材执行者的角色,而是一个新课程的设计者;体育教师不应是一个只懂得教人如何运动的教练员,更应该是一个具备现代观念和教育素养,如何运用体育教学方法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新课标的实施,改变了以往的那种师道尊严,新颖的师生关系正在形成。我在实践教学中,让学生自信地想,大胆地说,给他们一片自由的天空,经常进行师生互动,通过让学生做小老师,喊口令,做示范,教师可以到学生中间,充当他们的一员,学生的主体地位正在凸现,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在教学方法上我们应采用符合学生

身心特点,学生能接受具有有效激发,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教学方法.勇于突破以往教法的框框.如我在做准备活动时,轮流选择一学生带队,在做俯卧撑时,让全班同学一起喊口令,既整齐,又使学生易于集中注意力,为学好下一环节做好充分的准备。在激发学生兴趣上可采用“兴趣导练法”“竞赛法”“自主练习法”“启发法”等,使学生爱上学习项目;在教学形式上应采用简化的宽松的、民主的教学组织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愉快和谐的课堂氛围中进行学习,如在学习前滚翻时,我在教完两遍后,给几分钟的自由时间,让同学讨论,互相学习,并体会动作要领,然后再进行统一练习,这种形式让同学记忆较深刻,学会快且不易忘记,在进行游戏时,允许学生进行大声呼叫,在规则范围内允许学生发挥自己聪明才智,如“贴膏药”游戏,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

通过这次培训学习,使我认识到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把选择权让给学生,授于鱼不如授于渔,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运用新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主动求知的欲望,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设想,促进学生自主性和独立性,突出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具备现代的适应能力和生存能力,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角,在身体、心理、社会三维健康观和五个领域的目标中,成为教育的主体和获得知识的主动者,让我们走进学生的心灵,让课堂追求一份诗意,让孩子们享受到真正体育与快乐!

初级中学体育研修日志

发布者:韩海燕 发布时间: 9/5/2012 PM 6:40:20

现代继续教育资源为广大教师提供了一个学习、交流、合作、创新的平台,我积极利用这个机会,刻苦学习“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努力提高自身的师德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我非常珍惜这个难得的学习机会,把继续教育研修作为提升自身素养,促进专业发展的一个主要学习方式。

一、转变教育理念,迎接新的挑战:

1、新的课程标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

2、树立了“健康第一”的思想。

3、教法要求创新,开放,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为主,采用探究教学,情景教学等、重视学生学法指导。

4、改革评价体系,改变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功能。

二、熟悉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实践中总结经验

1、课堂的观念变了①、课堂不在是教师表演的舞台,而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舞台。②、课堂不再是对对进行训练的场所,而是引导学生发展的场所。体育教学需要练习,但更需要兴趣。③、课堂不只是传授知识的场所,而更应该是探究知识的场所。④、课堂不再是教师教学行为模式化的场所,而是教师教育智慧充分展示的场所。

2、教学内容选择余地大。教师可以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组织教学,针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教师对教学内容和教材处理更加机动灵活。

3、评价方法有所改变。新课程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要求评价采用自模和常模评价相结合,重视学生的点滴进步。通过实践,学生的积极性、自主意识明显提高。

4、体育与身体健康相联系。提出身体、心理、社会三维健康观和五个领域的目标,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考虑的更多、更仔细。

5、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在实践中,重视学生兴趣的培养,形成特长,为学生终身体育打好基础。学生在课堂中表现积极、认真,学习效果好。

6、教师可以尝试多种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注意尝试各种教学方法,或由学生提供他们喜欢的练习方法,以提高教学实效。

通过继续教育研修,我的教学素养得到极大提高,争取在以后的工作中将学到的理论运用到实践当中去,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提高教学效果。

育课教学的转变

现代继续教育资源为广大教师提供了一个学习、交流、合作、创新的平台,贯彻体育课程标准,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体现自主合作、快乐、健康发展主题,依据中学生身心特点,以学生活动为主线,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励每位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学习,并在学习过程体现学生间的相互合作,同时注重学生创造力培养,让学生享受运动的快乐,成为教师教学的重要环节;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身体姿态,养成爱锻炼的好习惯,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表现出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与合作学习精神,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潜移默化的作用;提高对他人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是教师必须具备的基础素质。要想真正上好一节体育课,难啊!这个平台给了我学习的机会,真好。

作业一:提交一份培训中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作业要求:学员参加本次培训拟解决的主要问题,内容包括问题聚焦、要解决的重点、须突破的难点、预期目标及解决路径等,要求紧密结合学员个人的岗位工作与专业发展实际,问题集中,思路清晰,500—700字,在课程学习开始时提交。

进入21世纪以来,特别是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逐步扩大与深化,传统的一次性正规学历教育已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我们不可能在学校接受全部的教育,必须树立持续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观念。作为应对未来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策略,以全民学习、终身学习为特征的学习型社会的建立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共同趋势。在我国,党和国家也已经把构建终身学习社会作为新世纪国家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明确提出未来教育的格局应该由两大体系构成,一个体系是国民教育体系,一个就是终身教育体系。

学历教育的终点也正是继续教育的起点。继续教育作为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正从教育的边缘进入到教育的核心层,在国家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着基础性、战略性、决定性作用。当今社会,是一个不断学习与创新的社会,知识的不断更新与补充成为企业发展和个人发展的巨大动力。

因此,发展继续教育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对于国家而言,继续教育是教育终身化、学习社会化不可缺少的主要方面,在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实施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在将我国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丰富的人力资源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于个人而言,继续教育是个体进行知识更新、素质提升、自我完善的重要工具,它既是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个体不断适应社会的重要途径,更是21世纪人类生活的基本方式。继续教育已成为国家腾飞、民族富强、企业振兴、个人发展的必然选择。

终身学习理念的广泛普及以及国家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也为继续教育事业的迅猛发展创造了难得的机遇,为开展大规模继续教育培训活动提供了有力的保障。统计数据显示,1991年我国的继续教育培训机构仅4000余家,到2005年,全国各类教育培训机构已经发展到数十万家。与此同时,中国培训业的规模也在逐步扩大,正在以每年30%的速度递增,2000年中国培训市场规模是100亿元,而到2002年,中国培训业收入则高达2000亿元。当前,我国继续教育事业正迈入一个崭新的、快速发展的阶段。继续教育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蓬勃发展的大好局面,继续教育的需求越来越旺盛,参与继续教育培训的机构与人员正朝向多元化发展,继续教育培训机构有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和用武之地。可以说,我国继续教育的发展态势是“蓬勃兴起,方兴未艾”。继续教育已经从社会的边缘进入了中心,它已经变得越来越壮大。

同时,我们也已经看到,发展继续教育是对传统教育体制和教育模式的拓展与补充,是一项相对年轻的事业。由于继续教育在培养对象、培养目标、教学组织形式与运行机制等诸多方面都与传统的全日制教学不同,这就决定我们不能简单照搬、复制传统教育教学的理论和方法,必须探索、总结继续教育自身具有的独特属性和发展规律。我们的继续教育还面临着如何更加有效地组织、运行等诸多困惑,如何处理好规模与质量、速度与效益、规范与创新等各种关系,如何解决需求旺盛而资源不足、日趋重要而缺乏重视、蓬勃发展而鱼龙混杂,等诸多矛盾。面对“机遇和挑战并存,希望和困难同在”的新形势,我们只有积极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开展继续教育的成功经验,勇于创新继续教育培训的理念与运行机制,探索、总结适合我国国情的继续教育发展模式,才能不断开创继

续教育发展的新局面。因此,这次论坛的举办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将为广大继续教育理论和实践工作者研讨继续教育新理念,传播继续教育新方式提供有益的思路和启迪。而今年的继续教育网络培训打破以往的僵化格局,给继续教育注入新的活力,参加继续教育学习的教师在时间空间有了更大的自主选择权,拉近了一线教师和名师专家的距离,为了解最新学术动态和教育教学理念搭建了桥梁和平台,专家的及时引领,同学科的互动交流更有利于参训教师专业学科素质的提高,在不断的教与学中成长,也将为继续教育工作者交流、分享继续教育培训工作的经验和体会提供平台,使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作为一名教师的使命以及成功和幸福的感受。

使我认识到我们的任务是让星星之火燃起燎原的熊熊大火,我们的目标是更多地为社会服务,更多地促进教育改革。

教师在校本培训中要注意的关键问题

1、发现问题

发展研究性学习的关键环节是“发现问题”,教师要积极地从自己的生活储备或知识储备中寻找问题,在自己的教学工作中反思问题。对于如何看待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关系,爱因斯坦曾经有过一段精辟的论述:“发现问题和系统阐述问题可能要比得到答案更为重要,解答可能仅仅是数学或实验技能问题,而提出新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则要求创造性的想象,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在哈佛大学师生也留传着一句名言:“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让人不断地提出问题思索问题。”

2、目标与理论假设

发现问题不是目的,最终目标是解决问题。研究性学习的第二步是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在研究中称做“理论假设”。然后,依据方案去搜集资料,开展研究,在研究中验证设想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修正其缺点与不足。研究性学习中,合作学习、信息交流、成果共享都是必要的环节。最后得出结论,问题得以解决,新问题又会同时展现在面前,因此研究性学习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探索的过程。

3、搜集信息与探究

搞任何研究,都要以资料作为基础,资料是研究的前提。没有资料,不仅无从研究,而且更

谈不上观点和创见。资料是研究过程观点形成的基础。

4、合作与交流

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既对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创新性能力的开拓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对教师的合作学习能力提出了挑战。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必须善于与同事共同切磋,共享研究成果。尤其是在校本研究中,教师个人必须融入学校教师群体,积极参加学校开展的各项研究活动,才能真正有所成就。教育研究不是个人行动。

5、总结与反思

总结和反思,既是学习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具体表现,它起着升华学习过程的作用。在研究过程中或在研究即将结束时,一旦觉得问题得到解决之后,为了提炼和升华,教师对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归纳与总结。

反思,一般是指行为主体立足于自我以外的批判地考察自己的行为极其情景的能力。它通过不断追问人生的精神意义,积极思考人生、社会、历史、自然、存在、生命等命题来充实自我的精神世界,丰富理性意识。具有了这种独立思考、批判的意识,人的存在才能具有更坚实的基础。这就是所谓的“我思故我在”。因为思想的财富只有进入每个具体的人的体验和反思中,才能具备生命的素质,才能对人的价值、尊严进行维护,更关切人类的命运,追求和更珍视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

总之,如果能够通过研究性学习逐步培养自己的问题意识并能细心的“设计”解决问题的思路,**常的教学“问题”就可能转化为研究“课题”,这样,教育的研究性学习就离教育研究不远了

篇3:初级中学体育研修日志

一、对体育教研组“主题式”校本研修的认识

在20世纪60年代, 美英等国兴起“校本教育科研”的活动, 意思是“基于学校的教育研究”。所谓校本研修即是从学校自身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 对于学校教育教学所存在的突出问题, 以一线教师为主体, 通过一定的研究程序取得研究成果, 并直接用于学校的教育教学实践, 从而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及教师专业化水平的研究活动[1]。

然而, 体育学科相较其他学科有其特殊性, 因此, 体育教研组“主题式”校本研修, 应是立足于教师的专业发展、日常体育课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体质的健康发展, 将教学实践中师生所遇到的急需解决、难以把握的问题作为主题, 开展有目标、系列化的教学研究活动。通过这种活动能有效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水平, 提高日常体育课有效性, 最终促进学生体质的健康发展[2]。

二、从教学实践中突出问题确定研修主题

我校体育组一直以来都在探索一种有效的校本研修方式, 曾经较多地进行教研组备课、听课、评课和教材研讨活动。然而, 在当今更加重视体育课堂教学实效, 重视学生体质健康发展的背景下, 我们感到以往的校本研修对教师专业发展来说虽有一定的提高, 但难以进行更深层次的学科研究, 教师专业发展收效不大。在教研组讨论中, 大家觉得, 进行有明确研修主题的校本研修可能是一种有效的方式, 它包含有课题的引领, 有“做研究”和“研讨”的过程, 再通过公开课教学进行验证。主题的确定, 应该是教师教学中的“突出问题”, 通过对“突出问题”研究可以化解大家在教学活动中共同面对的困惑或难题, 通过“疑问—规划—行动—反思—总结”的过程来改进教学行为, 提高教学质量。教研组形成共识后, 我们对主题式校本研修进行了尝试[3]。

三、制订目标明确、规范有序的“研修行动方案”

凡事预则立, 要使研修活动落在实处, 必须先制订详实可行的方案。教研组长首先制订了研修活动安排表。如在“教学重点、难点有效落实的研究和实践”主题活动中, 共安排了六次活动, 其中1次为活动准备, 4次为活动实施, 1次为活动总结。在专家指导下, 将主课题分为3个子课题 (见表) 。

从上表可以看出, 主题式校本研修活动包含有理论学习, 厘清“主题”概念, 逐步破解主题研究中的问题, 又有公开教学为“主题”研修提供了展示、交流、研讨的平台[4,5]。

四、形成“专家引领、人人参与”的动态研修

1.专家引领, 提升研修水平

在研修过程中, 专家起到了引领作用, 在研修主题确定、研修过程中主题聚焦及理论研究引导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教学重点、难点有效落实的研究和实践”主题活动结束后, 专家对教研组主题式校本研修进行了点评, 专家认为, 活动初始感到教师对研究的“主题”概念较模糊, “主题”确定和落实缺乏科学性和针对性, 在经过六次研修后, 对“主题”有了清晰的认识, 能够在确定和落实时考虑教材特点、学生学情及学习的不同阶段。尤其是第四次研修活动, 由于大家做了充分准备, 所以对于第3次研修活动中校研讨课上出现问题提出合理的修改建议, 感到研修效果有了初步体现。总的来说, 本学期主题式校本研修已初见成效。

2.人人参与, 提高专业能力

我校体育组在进行“主题式”校本研修时, 选择了教学实践中比较突出的、教师在备课时感到困难最大的“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和落实”作为主题, 容易引起教研组教师关注, 又在专家指导下将主课题分为三个子课题, 教研组教师两两合作, 共同研究, 还要担任研修活动主持人。过程中, 教研组教师从不敢发言到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甚至有了争论, 在这种人人参与氛围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

五、以“论文、案例”等形式呈现研修成果

一线教师常常烦恼的是参加了很多的教学研修活动, 但收效甚微。原因在于一线教师工作繁忙, 没有那么多时间参加研修, 或者有些研修内容理论性很强, 与实践联系不够紧密。那么, 以校为本的主题式校本研修是一种较好的形式, 过程既是教学研究, 又是课题研究, 在研修过程中既有理论的学习 (对主题的研究、思考) , 又有实践操作 (上课、观课、评课) , 这种研修方式非常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提高。并且, 校本研修过程就是研究资料积累和研究的分析过程, 在研修活动后期, 教研组成员将研修成果通过论文、案例等形式呈现出来, 在“教学重点、难点”主题活动中共完成“上海理工大学附属中学体育教研组主题式校本研修的实践研究”相关论文两篇、案例一篇及公开课教学视频一节, 真正巩固了“主题式”校本研修成果。

六、提高主题式校本研修实效的几点思考

“身体练习与思维活动紧密结合”是体育与健身学科最本质特征[6], 因此, 上海理工大学附属中学体育组在进行主题式校本研修时, 按照“实践尝试—理论学习—实践验证”过程进行, 既有理论学习, 又有实践操作, 真正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教研组将研修的主题确定为“课堂教学重点、难点有效落实的研究和实践”, 这一“主题”是当前学校体育工作的热点问题, 是符合当前体育教学改革要求的问题, 也是体育教学过程中大家密切关注的、具有典型性的教学实践中真实问题。在确定主题后, 教研组长要考虑到研修计划必须具有可行性, 制订一个详实的行动方案, 以保证活动实效性。“专家引领”作为校本研修重要组成部分, 教研组很好地借助了专家的作用, 专家在主题确定、研讨过程中主题聚焦、理论研究引导方面起到关键的作用。另外, 主题式校本研修增强了教研组成员的主体意识, 每位教研组成员都是研修的主人, 每人都有一次主讲, 各有角色, 皆有任务, 也就都有收获, 教研组由于有了共同的研讨主题, “同伴互助”也成为一种可能。当然, 及时在区域内进行交流、展示也为上海理工大学附属中学体育组研修成果提供了展示平台。因此“, 典型主题”“、明确的行动方案”、“专家引领、人人参与”是上海理工大学附属中学体育教研组校本研修活动得以有效开展的重要保证[7]。

参考文献

[1]张菁.与校本研修共同成长[J].现代教学, 2012, (3) :31.

[2]冯锁堂.校本研修模式与案例[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 2007.

[3]安桂清.课例研究主题的确立[J].人民教育, 2010, 21.

[4]孟文砚.实施新课程标准背景下如何开展体育教研活动[J].中国学校体育, 2005, (5) :59~60.

[5]柴娇.以“行动研究”推进体育课程教学改革[J].中国学校体育, 2005, 4:58~59.

[6]上海市中小学体育与健身课程标准解读[M].少年儿童出版社, 吴长江.

篇4:区域研修“聚智”中学课堂

区域研修 中学课堂 有效

在新课程改革逐步推进过程中,在教育新常态的践行探索中,关注课堂教学的深度、效度、信度已经成为教师教学有效性的共识。教育教学有效性的落实,需要教师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借助各种研修平台进行区域研修,提升教学艺术与策略,优化课堂教学内容,更新课堂教学理念,“聚”多家之“智”,来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建构生本课堂,适应新常态下的中学课堂教学。

在“互联网+”撬动各个传统行业的变革中,教育行业中“单兵作战”的课堂教学已经不能适应新常态,特别是大数据背景下,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增多,信息传播接受终端的普及、网络学习资源的丰富,使学生能及时利用自己的碎片化时间接收和获取新知识,而且信息接收的广度很多时候超过教师获取的知识广度,给传统的课堂教学带来了一些新的挑战。如果教师不及时学习了解新知识,就难以应对课堂教学的生成型知识,也没办法将理论知识与生活实践以最适宜学生的方式传授,也无法达到课程标准要求的课堂教学要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更无法让课堂教学达到对应的深度、效度和信度。而借助多渠道多平台的区域研修就能合理地解决这个问题。

一、教研新常态下的区域研修

区域研修是在协作学习、混合学习、发展研修、同伴互助及联通主义学习理论的基础上,在教师研修模式的探索过程中逐渐被人们关注的一个研修模式。其操作流程主要是教育信息化、大数据平台和“互联网+”背景下,同学科教师以区县、大学区、学科教师QQ研修群,以及学科教师微信研修群等协同研修,聚合多家智慧,共同研修备课、制定学案、进行教学设计、制作课件、布置作业等,形成优化、有效、科学的课时资源,指导学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结合学情进行有针对性的授课。其优点是能够弥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一些短板,节约时间、共享资源、聚沙成塔,能最大可能的给学生提供学科学习的知识资源库。区域研修能够促进教师的快速成长,发挥区域内以及跨区域的优质教育资源的整合以及辐射带动作用,促进薄弱学校的优势互补和综合平衡。这对于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教师校级交流、落实课程标准要求、完善学科质量监测和教学指导评价体系、深化课程改革、优化减轻学生负担等方面都有积极作用。

二、顶层统筹,组建区域研修平台

在目前的教育发展现状中,区域内各个学校的研修能力、研修氛围、研修条件各不相同。有的学校教科研室重视研修,会积极给学科教师提供各种机会;有的学校本身就有很好的研修氛围以及优势的师资等资源,能实现有效研修;有的学校受规模限制或无研修伙伴等情况的制约,让研修难以有效落实;还有就是由于学校学情的不同会出现学科教师研修的要求、层次、方向不一等问题。要想合理地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聚合区域内同学科教师进行研修,首先,需要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或者上级教研室做好顶层统筹,制定学期或学年研修计划,并能有效保障研修落到实处;其次,需要建立区域学科教研室—大学区学科教研室—学校学科教研室的三级研修执行网络并组建区域教研管理组织机构,才能确保研修“聚智”。具体操作上,须要区域内教师摒弃学校之别致力于学科发展,需要上级部门统一研修时间、统一研修活动主题和形式等,组建能有效运转的区域研修机制,常态化开展研修活动,制定研修评价机制,推动区域学科教师的成长发展,促进区域教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三、内外联动,自主搭建研修平台

“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最大的特征就是有序开放性、数据量巨大、多样化、资源共享、超越时空、实时交互性、个性化、省时等特点,而这些特点恰恰给学科教师区域研修平台的自主搭建提供了条件和可能。目前在学科教学中所需的资源、素材、信息等都可以在互联网检索到或者得到互联网上其他同行专家的及时便捷、通俗精确的解答。既然互联网具有有序开放性等特征,那么我们“内”可以通过自己开通微博博客、学科论坛,建立QQ及微信学科群等方式主动搭建,再吸引或者邀请同学科教师参与进来进行集体研修;也可以走向“外”,及时关注、参与、加入网络上他人组建的学科研修平台去学习提升。内外联动搭建研修平台的最大优点就是可以突破地理区域的限制,能真正达到“聚”百家之“智”来促进研修提升,也能更好地了解全国各地同学科教师对学科建设和学科发展的研修见解及课堂教学中的做法策略,对于提升教师自身的学科教学能力、研修水平、专业化成长提供了全方位、立体化的平台支持。

四、自我构建,研修促进成长

研修的目的是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和教育策略,学习新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改革目标及相关政策,提升专业化功底和学科素养能力等,实现教师教学综合能力的提升、专业化的成长,最终走向专家型教师乃至名师。这个过程首先要基于学校研修,在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家引领的基础上,依托学校教研组、区域研修平台、市级名师工作坊或省级名师工作室的引领带动和交流反思,又要基于教师自身的学习、成长、感悟,把研究和学习结合,构建面向自我发展基础上的研修生态链。

教学与研究是名师成长的“双翼”,针对目前很多学校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现状,有序应对的策略就是对教学学法、教学过程、教学艺术、设计理念的研修,利用好研修平台资源。在整个课堂教学研修过程中,要对课堂的预设与生成进行前瞻性估计和预测研修,又要对课堂的知识体系呈现构建进行研修。在对课堂进行多维度研修的过程中,既要从顶层设计到具体实施策略进行研修,又要环环有序、步步思量,才能让学生真切地感受课堂智慧大餐。在具体教学流程上,教师一定要明确教学目标、学情、教学方法、重点和难点、课堂评价、学生的学习力即内驱力转化等因素;在授课过程中一定要从课程特征、学情、教法、学法等是否接地气来关注学生的认知和情感,关注不同层面、不同特点、不同层次的学生,力求通过多维研修后能切实让课堂教学对学生有效。

课堂的最终考量首先是看课堂教学是否基于学科学情教学、是否有效。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大数据智能作用的初步呈现,“互联网+”对传统教育的影响越来越大,教育教学必须在探索中适应,特别是当下新课程改革要求的课程实施的实践性与开放性、有关课堂教学有效性这方面的问题已经成为一线教师必须思考、研究、关注和探索的问题。

教学是有目的有计划的课堂活动,如果不进行系统研修准备,在教学过程中就不能全面关注到预设与生成。因此,有效的教学要以教师的多维研修为基础。在教学实践中要贯彻研修聚智课堂教学,提升有效性要发挥研修团队内学科教师的合力资源,共享教师的备课思维和备课成果,再结合具体学情精心备课,科学规划好教学计划,并在课堂顶层设计基础上精心组织教学。要减少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学生管理的时间损耗,用流畅、有深度、有思维启发的课堂教学,使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真正把有效时间用于教学策略的呈现上而非课堂组织上,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王冬凌.区域校本研修评估标准研究[J].教师发展论坛,2010(12).

[2] 张团昌.研修与成长[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2.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面深化综合改革全面加强依法治教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DB/OL].[2014-04-08].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176/201502/183984.html.

篇5:小学体育研修日志

1.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随着生产自动化水平的迅速提高、社会物质生活的较大改善以及闲暇时间的不断增多,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近年来,参加健身锻炼,正在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如,随着医疗改革制度的实施和完善,健康成了人们关注的热点,每天晨练、登山、打球的人络绎不绝,加入体育锻炼的人群越来越广,终身锻炼的意识已逐渐深入人心。因此,体育教师也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利用体育教学改善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从而增进学生身心健康这一目标出发,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学会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培养坚持课外锻炼的习惯,增进身体素质、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等全面发展。

2、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传统的体育教学是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学生跟着教师转,教师跟着教材转,教师教无兴趣,学生学无乐趣。新课程以“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要求教师心中要装着每位学生的喜怒哀乐和身心健康,把学生看成学生的主体,学习的主人,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将学生的全面的发展放在首要地位。如,首先,根据学生的体能和体育基本技能的差异,确定教学目标、安排教学内容,让全体学生都有平等参与体育活动的机会。其次,关注学生的需求,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让学生在自主的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享受学习的乐趣,养成健全的人格。

3、转换角色,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新课程改革实施和教学改革的前提和条件,新课程的推进要致力于建立充分体现尊重、民主和发展精神的新型师生关系,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得以充分地发挥。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应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公平地对待学生,不能厚此薄彼,尤其是对于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教师要多鼓励、多关怀,相信他们的潜力,切实帮助他们,成为学生的促进者和服务者。传统教学中的师生关系,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体育活动的组织者,成绩的判定者和绝对的权威者,而且,总是千方百计地把自己的要求“格式化”,根据自己的思路进行教学。新课程要求教师从知识技能的传授者转变成学生发展的促进者,由居高临下的指挥者转变成合作型的良师益友,使教学过程转变为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标准的过程。例如,在上立定跳远课时,我改变了以往惯用的教师讲解、示范→学生模仿练习→纠正错误动作,这一传统的“格式化”的教学方式,采用了让学生在师生共同创设的虚拟的动物王国运动会中,学习模仿各种动物的双脚起跳,双脚落地(立定跳)的方法。学生通过实践→思考→创造→发现→学习等步骤,在老师的鼓励和师生共同探讨、实践下掌握了动技能。整个学习过程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服务者,在与学生平等的交往中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在一旁起着鼓励、促进作用,如此合作教学较以往事半功倍。

4、灵活运用各种教法和学法

篇6:小学体育研修日志

发布者:王会淘 发布时间: 2011年10月14日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以增进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的课程。新课程标准贯彻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与个性培养,把学生的健康意识、交往合作意识作为重点,对于同一教学目标、教材内容,采用新颖独特的教法,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使一些单调枯燥的教材内容,通过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使整个教学过程充满快乐、愉快、和谐的情感与气氛,充分照顾到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满足学生的需要,既让学生喜欢学、乐于学,又让他们知道学习的目的和意义,自觉主动地发展体育能力和个性,增强体力和智力,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确保人人皆有所获,充分享受体育的乐趣。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着重围绕《新课程标准》进行改革,走进学生心灵,尊重学生的选择。我们的教学目标应定位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上,应该让学生喜欢并且会进行体育锻炼,传统的体育教学,教师关注的是教学计划、内容是否完成,忽视学生的心理感受和情感体验,出现了喜欢体育但却不喜欢上体育课的怪现象,体育新课标的实施,使广大体育教师转变教育教学观念,突出以学生为本,所有的教学内容须为教学目标服务,教师要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重新选择,建构教材来教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这才是增进健康的第一步。

在新课程改革实施中,我深切地体会到,体育教师不再是消极地扮演教材执行者的角色,而是一个新课程的设计者;体育教师不应是一个只懂得教人如何运动的教练员,更应该是一个具备现代观念和教育素养,知道如何进行课程建设以及如何运用体育教学方法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专业人员。新课标的实施,改变了以往的那种师道尊严,新颖的师生关系正在形成。我在实践教学中,让学生自信地想,大胆地说,给他们一片自由的天空,经常进行师生互动,通过让学生做小老师,喊口令,做示范,教师可以到学生中间,充当他们的一员,学生的主体地位正在凸现,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在教学方法上我们应采用符合学生身心特点,学生能接受具有有效激发,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教学方法.勇于突破以往教法的框框,充许学生进行大声加油,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

篇7:小学体育研修日志

在网络研修中,我具体做了以下几点:

1。积极观看了视频课程及大量教学案例片段,时间达40小时之多,在观看视频的同时,积极发起话题和留言多条。

2。积极上传教育教学资源,实现资源共享,积极建立研修日志,并且主动发表自己看法,积极向专家及其他学员老师请教。

经历这次网络教研生活,我受益匪浅,让我感触最深的是:现代教育要求教师要由“单纯、简单教书型教师向学习、研究型教师转变”,以前看来是盲从、可笑而遥不可及的,然而,网络教研却帮助我在不知不觉中成功完成了教师角色的转换。

每一次网络教研活动,都是我很好的学习、反思过程。我在观看课例中学习,我在交流研讨中学习。我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身业务素质。在学习中我不能不反思,真是不比不知道,以前我总对自己的教学感觉良好,但看了别人的课,听了别人的见解,才深感自身的不足,直觉汗颜,真有如坐针毡之感。我们看到了自己课堂教学的差距,因而我会更加努力地学习。

每一次网络教研活动,都为我搭建了教学研究的平台。当我认真、反复观看每一节课例后,我总是围绕每一次的教研活动探讨,反思自己在教育教学与日常管理中的不足,结合课例,开展讨论,形成自己的观点,然后再与同行、专家共同探究。我在教育管理与教学中的困惑受同行、专家们的点拨、阐述而豁然开朗,如梦初醒。对于研讨中的疑问,我也会在教学实践中作进一步探究。

篇8:区域研修“聚智”中学课堂

在“互联网+”撬动各个传统行业的变革中,教育行业中“单兵作战”的课堂教学已经不能适应新常态,特别是大数据背景下,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增多,信息传播接受终端的普及、网络学习资源的丰富,使学生能及时利用自己的碎片化时间接收和获取新知识,而且信息接收的广度很多时候超过教师获取的知识广度,给传统的课堂教学带来了一些新的挑战。如果教师不及时学习了解新知识,就难以应对课堂教学的生成型知识,也没办法将理论知识与生活实践以最适宜学生的方式传授,也无法达到课程标准要求的课堂教学要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更无法让课堂教学达到对应的深度、效度和信度。而借助多渠道多平台的区域研修就能合理地解决这个问题。

一、教研新常态下的区域研修

区域研修是在协作学习、混合学习、发展研修、同伴互助及联通主义学习理论的基础上,在教师研修模式的探索过程中逐渐被人们关注的一个研修模式。其操作流程主要是教育信息化、大数据平台和“互联网+”背景下,同学科教师以区县、大学区、学科教师QQ研修群,以及学科教师微信研修群等协同研修,聚合多家智慧,共同研修备课、制定学案、进行教学设计、制作课件、布置作业等,形成优化、有效、科学的课时资源,指导学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结合学情进行有针对性的授课。其优点是能够弥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一些短板,节约时间、共享资源、聚沙成塔,能最大可能的给学生提供学科学习的知识资源库。区域研修能够促进教师的快速成长,发挥区域内以及跨区域的优质教育资源的整合以及辐射带动作用,促进薄弱学校的优势互补和综合平衡。这对于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教师校级交流、落实课程标准要求、完善学科质量监测和教学指导评价体系、深化课程改革、优化减轻学生负担等方面都有积极作用。

二、顶层统筹,组建区域研修平台

在目前的教育发展现状中,区域内各个学校的研修能力、研修氛围、研修条件各不相同。有的学校教科研室重视研修,会积极给学科教师提供各种机会;有的学校本身就有很好的研修氛围以及优势的师资等资源,能实现有效研修;有的学校受规模限制或无研修伙伴等情况的制约,让研修难以有效落实;还有就是由于学校学情的不同会出现学科教师研修的要求、层次、方向不一等问题。要想合理地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聚合区域内同学科教师进行研修,首先,需要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或者上级教研室做好顶层统筹,制定学期或学年研修计划,并能有效保障研修落到实处;其次,需要建立区域学科教研室—大学区学科教研室—学校学科教研室的三级研修执行网络并组建区域教研管理组织机构,才能确保研修“聚智”。具体操作上,须要区域内教师摒弃学校之别致力于学科发展,需要上级部门统一研修时间、统一研修活动主题和形式等,组建能有效运转的区域研修机制,常态化开展研修活动,制定研修评价机制,推动区域学科教师的成长发展,促进区域教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三、内外联动,自主搭建研修平台

“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最大的特征就是有序开放性、数据量巨大、多样化、资源共享、超越时空、实时交互性、个性化、省时等特点,而这些特点恰恰给学科教师区域研修平台的自主搭建提供了条件和可能。目前在学科教学中所需的资源、素材、信息等都可以在互联网检索到或者得到互联网上其他同行专家的及时便捷、通俗精确的解答。既然互联网具有有序开放性等特征,那么我们“内”可以通过自己开通微博博客、学科论坛,建立QQ及微信学科群等方式主动搭建,再吸引或者邀请同学科教师参与进来进行集体研修;也可以走向“外”,及时关注、参与、加入网络上他人组建的学科研修平台去学习提升。内外联动搭建研修平台的最大优点就是可以突破地理区域的限制,能真正达到“聚”百家之“智”来促进研修提升,也能更好地了解全国各地同学科教师对学科建设和学科发展的研修见解及课堂教学中的做法策略,对于提升教师自身的学科教学能力、研修水平、专业化成长提供了全方位、立体化的平台支持。

四、自我构建,研修促进成长

研修的目的是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和教育策略,学习新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改革目标及相关政策,提升专业化功底和学科素养能力等,实现教师教学综合能力的提升、专业化的成长,最终走向专家型教师乃至名师。这个过程首先要基于学校研修,在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家引领的基础上,依托学校教研组、区域研修平台、市级名师工作坊或省级名师工作室的引领带动和交流反思,又要基于教师自身的学习、成长、感悟,把研究和学习结合,构建面向自我发展基础上的研修生态链。

教学与研究是名师成长的“双翼”,针对目前很多学校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现状,有序应对的策略就是对教学学法、教学过程、教学艺术、设计理念的研修,利用好研修平台资源。在整个课堂教学研修过程中,要对课堂的预设与生成进行前瞻性估计和预测研修,又要对课堂的知识体系呈现构建进行研修。在对课堂进行多维度研修的过程中,既要从顶层设计到具体实施策略进行研修,又要环环有序、步步思量,才能让学生真切地感受课堂智慧大餐。在具体教学流程上,教师一定要明确教学目标、学情、教学方法、重点和难点、课堂评价、学生的学习力即内驱力转化等因素;在授课过程中一定要从课程特征、学情、教法、学法等是否接地气来关注学生的认知和情感,关注不同层面、不同特点、不同层次的学生,力求通过多维研修后能切实让课堂教学对学生有效。

课堂的最终考量首先是看课堂教学是否基于学科学情教学、是否有效。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大数据智能作用的初步呈现,“互联网+”对传统教育的影响越来越大,教育教学必须在探索中适应,特别是当下新课程改革要求的课程实施的实践性与开放性、有关课堂教学有效性这方面的问题已经成为一线教师必须思考、研究、关注和探索的问题。

教学是有目的有计划的课堂活动,如果不进行系统研修准备,在教学过程中就不能全面关注到预设与生成。因此,有效的教学要以教师的多维研修为基础。在教学实践中要贯彻研修聚智课堂教学,提升有效性要发挥研修团队内学科教师的合力资源,共享教师的备课思维和备课成果,再结合具体学情精心备课,科学规划好教学计划,并在课堂顶层设计基础上精心组织教学。要减少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学生管理的时间损耗,用流畅、有深度、有思维启发的课堂教学,使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真正把有效时间用于教学策略的呈现上而非课堂组织上,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摘要:区域研修是教师基于协作学习、混合学习、发展研修、同伴互助及联通主义学习理论,为科学有效地备课研课而探索的一种研修模式,能有效克服教师在备课教学中的一些短板,在实现资源共享共商、提高课堂教学艺术性和有效性的同时,也促进了教师专业化成长。

关键词:区域研修,中学课堂,有效

参考文献

[1]王冬凌.区域校本研修评估标准研究[J].教师发展论坛,2010(12).

[2]张团昌.研修与成长[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2.

上一篇:我们在一起下一篇:大学生日常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