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渔业工作总结

2024-04-29

区渔业工作总结(精选8篇)

篇1:区渔业工作总结

区渔业工作总结范文

★工作总结频道为大家整理的区渔业工作总结范文,供大家阅读参考。更多阅读请查看本站工作总结频道。

20xx年我区渔业生产在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省、地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渔业增效、渔(农)民增收为目标,狠抓渔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渔业产业结构调整,注重优良品种的引进推广和地方种质资源保护,强化渔业生产环节监管,不断提高水产品质量安全,大力发展科技渔业、生态渔业,顺利推进了我区现代渔业建设又好又快地发展,超额完成了全年的工作目标与任务,现总结如下:

一、渔业生产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1、预计完成水产品产量18636吨,超额完成省地业务目标考核任务。比上年同期增长9.33%。

2、实现渔业总产值2.04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16%。

3、养殖产量达到17229吨,江河捕捞产量1407吨,分别比上年增长9%和11.8%。

3、完成渔业养殖面积67693.5亩,比上年增长5%。其中:池塘养殖8356亩,产量2256吨,分别比上年增长5.1%和5.9%;山塘水库48933.5亩,产量3129吨,分别比上年增长3.7%和6.1%;河沟8855亩,产量369吨,分别比上年增长10.7%和

10.8%;其它养殖(工厂化、网箱等)1549亩,2140吨,分别比上年增长14.7%和25.9%。

4、推广稻田养鱼362558亩,产量9335吨。

5、生产各种淡水鱼苗3.472亿尾,培养鱼种839.4吨,引进各种鱼苗8771.2万尾,投放鱼种512吨。

二、主要措施

1、加大名、特、优、新品种的引进和推广,着力调整水产养殖结构,提高水产养殖效益

今年,全区共引进青田田鱼、湘云鲫、革胡子鲶、鲟鱼、斑点叉尾鮰等名、特、优、新品种8771.2万尾。铜仁市与贵州大学水产系合作,在坝黄镇坝黄村界牌组建立青田田鱼稻田生态渔业养殖示范点,投放规格鱼种535.8斤,预计每亩可增加收入600元以上。印江县引进鲟鱼1.2万尾进行池塘养殖,生产鲟鱼5吨,江口县边江村鲟鱼养殖基地,生产鲟鱼除本省销售外,还云南、广西、重庆等周边省市。沿河、印江、铜仁等县、市引进斑点叉尾鮰进行网箱养。

2、继续推行健康养殖模式,加快渔业增长方式转变

一是巩固完善稻田生态渔业,积极引导农户投放优质鱼苗进行养殖,提高经济效益。德江县在青龙镇安家渡村的官庄和安家渡

实施稻田养鱼40亩,投入资金1万元,共投放2-3寸大规格鱼种4万尾;二是利用山塘水库和河道,因地制宜,合理开发,充分发挥水体生产潜力。松桃县以发展草食性和滤食性鱼类养殖为主,推广“鱼-禽-草”立体生态养殖模式。发展种草养鱼大户18户,养殖山塘水库面积1600多亩,种质优质牧草400多亩。德江县畜牧兽医局(渔业局)、海溪沟河道养鱼协会和沙滩河道养殖鱼协会共投入资金8400元,在牛渡滩河、板桥河、小溪河、观音滩河、马蹄河、雪基河、川岩河、沙滩河、大河、海溪沟河等10多处开展河道生态养殖。

3、完成全区大鲵养殖规划,规范大鲵养殖程序,确保大鲵养殖持续健康发展

今年6月,按照全省大鲵养殖规划会议精神,结合我区实际情况,召开了全区大鲵规划会议,7月完成全区大鲵养殖规划。目前我区松桃、江口、铜仁、石阡、思南、印江等县市建立大鲵养殖场24个,其中有13 个养殖场取得了大鲵养殖证,其它养殖场正在申办当中。全区共养殖大鲵5876尾,个体重约16.5公斤。松桃县利用本地民间资金,在黄板乡散水村建起了贵州省松桃松江娃娃鱼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修建大鲵驯养池216口,面积600平方米,饵料鱼池1200平方米,已驯养有各种规格的大鲵2045尾。目前松桃县大鲵养殖户9户,养殖2930余尾,原种400余尾。江口县发展大鲵养殖大户4户,面积13亩,养殖大鲵1041

4、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和鱼病测报,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和无重大疫病发生

一是督促各县(市、特区)制定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方案,各养殖场(户)必须按照《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建立建全养殖生产日志和用药记录。在“元旦”、“春节”、“五一”、“端午”、“国庆”、“中秋”等重大节假日活动期间,对全区农贸市场、超市、餐馆等水产品经营户进行全面检查,全区共出动475人次,标语3幅,宣传资料3700余份,出动执法车

篇2:区渔业工作总结

一、渔业生产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1、预计完成水产品产量18636吨,超额完成省地业务目标考核任务。比上年同期增长9.33%。

2、实现渔业总产值2.04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16%。

3、养殖产量达到17229吨,江河捕捞产量1407吨,分别比上年增长9%和11.8%。

3、完成渔业养殖面积67693.5亩,比上年增长5%。其中:池塘养殖8356亩,产量2256吨,分别比上年增长5.1%和5.9%;山塘水库48933.5亩,产量3129吨,分别比上年增长3.7%和6.1%;河沟8855亩,产量369吨,分别比上年增长10.7%和10.8%;其它养殖(工厂化、网箱等)1549亩,2140吨,分别比上年增长14.7%和25.9%。

4、推广稻田养鱼362558亩,产量9335吨。

5、生产各种淡水鱼苗3.472亿尾,培养鱼种839.4吨,引进各种鱼苗8771.2万尾,投放鱼种512吨。

二、主要措施

1、加大名、特、优、新品种的引进和推广,着力调整水产养殖结构,提高水产养殖效益

今年,全区共引进青田田鱼、湘云鲫、革胡子鲶、鲟鱼、斑点叉尾鮰等名、特、优、新品种8771.2万尾。铜仁市与贵州大学水产系合作,在坝黄镇坝黄村界牌组建立青田田鱼稻田生态渔业养殖示范点,投放规格鱼种535.8斤,预计每亩可增加收入600元以上。印江县引进鲟鱼1.2万尾进行池塘养殖,生产鲟鱼5吨,江口县边江村鲟鱼养殖基地,生产鲟鱼除本省销售外,还云南、广西、重庆等周边省市。沿河、印江、铜仁等县、市引进斑点叉尾鮰进行网箱养。

2、继续推行健康养殖模式,加快渔业增长方式转变

一是巩固完善稻田生态渔业,积极引导农户投放优质鱼苗进行养殖,提高经济效益。德江县在青龙镇安家渡村的官庄和安家渡实施稻田养鱼40亩,投入资金1万元,共投放2-3寸大规格鱼种4万尾;二是利用山塘水库和河道,因地制宜,合理开发,充分发挥水体生产潜力。松桃县以发展草食性和滤食性鱼类养殖为主,推广“鱼-禽-草”立体生态养殖模式。发展种草养鱼大户18户,养殖山塘水库面积1600多亩,种质优质牧草400多亩。德江县畜牧兽医局(渔业局)、海溪沟河道养鱼协会和沙滩河道养殖鱼协会共投入资金8400元,在牛渡滩河、板桥河、小溪河、观音滩河、马蹄河、雪基河、川岩河、沙滩河、大河、海溪沟河等10多处开展河道生态养殖。

3、完成全区大鲵养殖规划,规范大鲵养殖程序,确保大鲵养殖持续健康发展

今年6月,按照全省大鲵养殖规划会议精神,结合我区实际情况,召开了全区大鲵规划会议,7月完成全区大鲵养殖规划。目前我区松桃、江口、铜仁、石阡、思南、印江等县市建立大鲵养殖场24个,其中有13 个养殖场取得了大鲵养殖证,其它养殖场正在申办当中。全区共养殖大鲵5876尾,最大个体重约16.5公斤。松桃县利用本地民间资金,在黄板乡散水村建起了贵州省松桃松江娃娃鱼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修建大鲵驯养池216口,面积600平方米,饵料鱼池1200平方米,已驯养有各种规格的大鲵2045尾。目前松桃县大鲵养殖户9户,养殖2930余尾,原种400余尾。江口县发展大鲵养殖大户4户,面积13亩,养殖大鲵1041尾

4、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和鱼病测报,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和无重大疫病发生

一是督促各县(市、特区)制定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方案,各养殖场(户)必须按照《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建立建全养殖生产日志和用药记录。在“元旦”、“春节”、“五一”、“端午”、“国庆”、“中秋”等重大节假日活动期间,对全区农贸市场、超市、餐馆等水产品经营户进行全面检查,全区共出动475人次,标语3幅,宣传资料3700余份,出动执法车辆60多驾次。二是加强养殖水域管理,严格执行持证养鱼,全区全年共发放滩涂水域养殖证68个。三是组织铜仁、江口2个县、市开展无公害水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目前,铜仁无公害草鱼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已通过验收,四是在全区各县(市、特区)建立1—2个水产病害测报点,对全区的养鱼水面实行监控,各单位明确专人负责,每月按时上报,由地区汇总后按时上报省渔业局。到目前为止,全区没有发现重大疫病。四是加强鱼病知识的宣传和技术培训。在各乡镇举办鱼病防治培训班,宣传鱼病防治知识,对养殖大户进行技术培训,提高他们的防治能力。

4、加强水产苗种生产管理,确保水产苗种生产安全

全区全年共办理水产苗种生产许证5个。根据《贵州省2011年水产苗种专项整治实施方案》,结合我区实际情况,制定了《铜仁地区2011年水产苗种专项整治实施方案》,对全区水产苗种场进行全面清理整治,对无生产记录、用药记录和销售记录或记录不全的,养殖亲本不符合亲本质量要求的渔场提出整改意见。全年全区共出动宣传车63车次,发放宣传资料4000余份,出动检查人员240人次,取缔一家不符合生产条件的苗种场,查处无证经营鱼苗当事人1名,罚款50元。提高了苗种生产者依法生产的意识,强有力地警示和打击了销售、使用违禁药物和经营劣质苗种的违法行为的苗头,维护了水产苗种生产经营业秩序。

5、加强水产科技培训,提高广大农(渔)民素质

做好水产养殖技术宣传、培训工作,提高农(渔)民素质是一项重要而又长期的任务,需要不断扩大此项工作的覆盖面。今年结合《贵贵州省渔业科技服务活动》开展,全区共举办水产技术讲座50余次,受训人员达6752人次,发放宣传资料达1.2万多份。松桃县水产站在6个村建立了科技书屋,共印制了2500余份和各类科普知识书籍3828本,养殖业简要技术1XX份,光碟426盘,既丰富了农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又同时掌握了一定的科学技术知识。

三、存在问题

1、苗种生产场所不足,坚持生产的几个渔场也是多年失修,无设备,只能生产点鲤鱼苗种,购苗难严重制约我区渔业发展。

2、专业技术人员急需知识更新,多数水产从业人员知识已经老化,跟不上现代渔业的发展需要。

3、资金投入不足。渔业推广、疫病检疫、养殖培训等工作开展受限制。

四、2011年工作打算

1、实现渔业总产量XX0吨,比上年增长7.3%的目标。

2、继续多渠道推广健康生态养殖模式,促进我区水产养殖又好又快发展。一是推广大水面养殖技术,在彭水、思林等大型水电站积极发展网箱养殖名特优新水产品、网箱养草鱼以及节能型鱼类的养殖;二是充分利用山塘、小型水库、河道等闲置水域资源,发展休闲渔业和观光渔业,提高综合经济效益;三是继续巩固和完善我区稻田生态渔业示范片,幅射和带动大面积稻田养鱼,提高单产。

3、继续做好新品种的引进、繁育、推广和渔业新技术的培训工作。

4、继续抓好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一是加强养殖户健康养殖管理技术培训和生产环节管理。严格核发苗种生产许可证并按照农业部《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建立“两记录一台帐”,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二是扩大鱼病测报的面积,更全面准确了解全区疫情。

5、按照渔业养殖水域规划,对符合办证条件生产场所,必须办理养殖生产许可证,办证率要达到100%。

篇3:黄渤海区拖网渔业现状与分析

按照农业部海洋渔区行政管辖区划,本文讨论了黄渤海区渔政局管辖的河北省、辽宁省、山东省和天津市的拖网渔业。根据2010年农业部黄渤海区渔政局组织的环黄渤海区渔具渔法抽样调查资料、2009年三省一市渔业部门的渔具渔法调查报告(内部报告)、2003—2011年《中国渔业年鉴》[5]资料,以及2012年农业部渔具行业专项(201203018)黄渤海区调查资料,课题组对黄渤海区的拖网渔船、拖网渔具和拖网渔获量等进行了调查、分析和研究,以便为黄渤海区的渔业资源合理开发、可持续利用及科学管理、调整捕捞结构提供科学依据。

1 调查方法、资料来源及分析方法

1.1 调查方法

1.1.1 抽样调查

利用抽样调查的方法,即假定环黄渤海区6 580 km海岸线渔港渔村的渔具渔法分布为一个全及总体,总体可以是正态分布,也可以是非正态分布,根据中央极限定理,即,对于任何一个总体(μ,σ2),样本大小为n的样本平均数所形成的分布,当样本大小n趋近无限大时,亦趋近于正态分布(μ,σ2/n)[6]。不论母体本身是否为常态分配,只要每次抽样的样本数足够大(n≥30),则平均数抽样分配仍具有常态分配的特性[7,8]。一般情况下,通常以n≥30为大样本[9]。如果采用300 km等距离抽样,应为22个样本渔港渔村,样本n<30。因此,采用“等距离+大样本n≥30”随机抽样调查方法,每300 km之内至少保证有一个被随机抽样调查点,每个省市的被调查点不少于5个,满足样本n≥30个,以保证偏差p<5%。2010年6—7月,黄海水产研究所、河北省水产研究所等单位对黄渤海区三省一市32个渔港渔村的拖网渔业情况进行了抽样调查,调研内容主要为拖网渔船数量、功率和特征、作业方式、捕捞对象、渔期、渔场、渔具结构,并对渔具主尺度进行了现场实物网具测量。

1.1.2 报表统计

2012年6—8月,黄海水产研究所和大连海洋大学对环黄渤海区三省一市沿海17个地市(日照、青岛、威海、烟台、潍坊、东营、滨州、沧州、天津、唐山、秦皇岛、葫芦岛、锦州、盘锦、营口、大连和丹东)的拖网渔船数量分布、渔船功率情况等进行了报表统计调查。

1.1.3 渔具分类方法

拖网渔具的分类参考包括《渔具分类、命名及代号》(GB/T 5147—2003)[10]、《中国海洋渔具调查和区划》[11]和《海洋捕捞手册》[1]等。

1.2 资料来源

(1)2010年6—7月,对环黄渤海三省一市沿海岸线的32个主要渔港渔村的拖网渔具渔法实地调查和现场实物网具测量资料等;(2)2009年度河北省、辽宁省、山东省和天津市渔具渔法调查工作报告(内部资料);(3)2012年6—8月对环黄渤海区拖网渔业调查及三省一市17个地市的海洋与渔业局的拖网渔船分类统计资料;(4)2003—2011年《中国渔业年鉴》资料[5]。由于2005年拖网渔船捕捞产量分省市区统计资料未在《中国渔业年鉴》中列出,故本文图5、6、7中2005年数据缺失。

1.3 分析方法

分析方法采用对比分析法。对比分析法是将调查、统计或科研所得到的有关技术经济方面的资料、数据加以整理分组,根据可比性原则,选用一定的技术经济效果指标,对不同的技术方案或措施进行对比分析的一种方法[12]。

2 结果与分析

2.1 拖网渔船

2.1.1 拖网渔船现状与数量分布

据2012年环黄渤海区三省一市17个地市海洋与渔业局的拖网渔船分类统计资料,截止到2012年6月底,共有拖网渔船12 358艘(不包括桁杆拖网和框架拖网船),其中单拖渔船6 926艘,双拖渔船5 432艘。从渔船功率分布情况来看,110.3 kW(150 hp)以下的渔船占到了67.20%(图1),这些渔船由于功率较小,仅能在近海沿岸作业。拖网渔船主要分布在日照、青岛、威海、烟台、大连和丹东(图2、图3)。此外,由于渤海区允许使用桁杆拖网和框架拖网作业[13],在渤海区还有一定数量的小型桁杆拖网渔船和框架拖网渔船。

2.1.2 拖网渔船数量、总吨位及功率变化

据《中国渔业年鉴》统计资料[5],2003—2011年期间,环黄渤海区三省一市的拖网渔船总吨位增长了38.30%(表1);除2007年拖网渔船数量有上升外,基本上拖网渔船总量呈下降趋势,渔船总功率呈上升趋势(图4)。2011年与2003年相比,拖网渔船总量下降了19.45%;在拖网渔船总数量下降的同时,渔船总功率上升了17.68%。综合分析这些结果表明,小型拖网渔船正逐步被淘汰,拖网渔船正逐步向大中型更新;同时也说明,限船限网战略正在逐步推进,但控制渔船功率增长的任务仍相当繁重。

2.2 拖网渔具

2.2.1 拖网渔具种类及特点

据黄海水产研究所、河北省水产研究所2010年以及黄海水产研究所、大连海洋大学2012年两次对环黄渤海区三省一市的拖网渔具抽样调查,黄渤海区的拖网渔具主要为有翼单囊、桁杆单囊、桁杆多囊和框架单囊拖网4型,单船和双船作业2式。

这两次调查结果与1983年的调查结果[11]相比较,网具结构和作业方式发生了一些变化。辽宁长海县等地的机帆船拖网作业方式均已消失;在桁杆拖网的基础上,衍生出了框架拖网,用弓子架替代桁杆,即渔民俗称的“弓子网”;个别地区的桁杆拖网在桁杆的两端加装了轮子,使桁杆拖网在拖曳过程中更加稳定,作业水深更深。

网具趋向大型化,网口网目越来越大,网囊网目小型化。某些浮拖网的网口最大周长已达840 m,网口网衣网目尺寸15 000 mm,网衣总长度170 m,网囊最小网目尺寸40~45 mm(捕捞鯷鱼、玉筋鱼时为18~20 mm),一些小型拖网的网囊最小网目尺寸仅为8~12 mm[4],网目尺寸明显偏小。

2.2.2 拖网作业方式及特点

环黄渤海区三省一市在黄海区作业的大中型拖网的方式主要为双船底拖、单船底拖、双船浮拖、单船浮拖和少数变水层拖网;在渤海区作业的主要是单船框架底拖和单船桁杆底拖。双船底拖和单船底拖的拖速一般在3 节左右,主要捕捞底层鱼、虾、蟹类等;双船浮拖和单船浮拖的拖速一般为4~5节,主要捕捞中上层鱼类;框架拖网和桁杆拖网的拖速一般在2 节左右,主要捕捞底层小杂鱼和虾蟹类、螺类等。

2.2.3 拖网作业渔场

2010年和2012年的调查结果表明,环黄渤海区三省一市90%以上的大中型拖网渔船在黄海海域拖网作业,仅有很少部分在很少的时间里去其他海域作业;99%以上的桁杆拖网和框架拖网在渤海海域拖网作业,少量的在黄海海域的近岸沿海作业。

2.3 拖网的主要渔获物品种及捕捞产量变化

2.3.1 拖网的主要渔获物品种

拖网的渔获选择性差,渔获物入网即被捕。底拖网、框架拖网和桁杆拖网主要捕捞小黄鱼(Pseudosciaena polyactis)、带鱼(Trichiutus lepturus)、鲆鲽类和其他底层小杂鱼、虾蟹类、贝类和螺类等。浮拖网主要捕捞鯷鱼(Engraulis japonicus)、鲅鱼(Scomberomorus niphonius)、鲐鱼(Pneumatophorus japonicus)、玉筋鱼(Ammodytidae personnatus Girard)、沙氏下鱵鱼(Hyporhamphus sajori)等[4]。

2.3.2 拖网渔获量变化及其比重

三省一市的拖网渔船拖网捕捞总产量1999年最大,达到271.11万t,此后产量逐年下降,近几年在200万t上下波动(图5);2011年三省一市的拖网渔业渔获量为201.92万t,占总渔获量的54.36%[5]。自1996年起,拖网渔获量大幅度增加,其主要原因是对鯷鱼、玉筋鱼、鲅鱼和鲐鱼等的开发捕捞。

辽宁、河北、山东和天津的拖网捕捞产量比重如图6。山东、辽宁的拖网捕捞产量比重较大,河北、天津的比重在逐年下降。

数据来源:1983—2011年《中国渔业年鉴》

数据来源:1983—2011年《中国渔业年鉴》

2.3.3 拖网渔船单位功率渔获量的变化

三省一市拖网渔船单位功率渔获量呈现下降趋势(图7)。

2.3.4 几种拖网主捕品种的渔获量变化

鯷鱼、玉筋鱼和带鱼等是拖网渔业的传统捕捞品种,其他捕捞方式的捕捞量较少。三省一市对这几个捕捞品种的捕捞产量变化如图8所示,由图可看出,黄渤海区拖网渔业主要捕捞品种的渔获量近几年均呈下降趋势。

3 讨论

3.1 拖网渔船和渔具方面存在的问题

目前,环黄渤海区小型拖网渔船数量较多,对近海渔业资源构成了巨大压力。2012年,环黄渤海区三省一市的拖网渔船为12 358艘,功率110.3 kW(150 hp)以下的拖网渔船占到了67.20%,功率较小的小型拖网渔船仍是在近海沿岸作业的主力,由此加剧了近海渔业资源的衰退。今后需要逐步减少小型拖网渔船,适量发展大中型拖网渔船,增强外海捕捞作业的能力。

拖网类渔具选择性较差,能耗高,对渔业资源损害很大,对生态环境破坏严重[4]。当前,黄渤海区拖网渔具网口周长趋向大型化,网囊网目尺寸日缩小,这在扩大扫海面积的同时,也造成黄渤海区某些渔业资源的衰退。

3.2 拖网渔船的升级改造

据笔者2010年和2012年两次对拖网渔船的调查,三省一市功率110.3 kW以下的拖网渔船多为木质渔船,占比80%以上,船龄10年以上的高达50%以上。能耗高、船龄长、安全性差的木质渔船由于设备落后、机械性能差、渔船船型杂乱、阻力性能优化度低、船机桨匹配差异较大等问题已成为严重制约我国海洋捕捞渔业安全、环保、高效发展的桎梏,迫切需要实施渔船升级改造[14,15]。

3.3 拖网渔船双控与单位功率渔获量

我国自1987年开始对全国海洋捕捞渔船船数和功率数实行总量控制(简称“双控”)制度,尽管制定了强制性控制海洋捕捞渔船的管理措施和减船指标,以限制海洋捕捞渔船的数量和功率,但是实际效果并不理想。自2003年以来,三省一市拖网渔船的功率仍处于逐年增加趋势(图4),而拖网渔船单位功率渔获量却处于下降趋势(图7)。所以,今后在更新升级渔船的过程中,不仅要继续控制拖网渔船的总数量,而且更要加大控制渔船总功率的上升,避免捕捞能力的过度投入。

3.4 拖网渔业渔获总量

从1997年开始,在黄渤海区总渔获量中,三省一市拖网渔获量的贡献率一直占50%左右[3],位居各种作业方式之首。黄渤海区拖网渔获量变化趋势表明,1999年捕捞总产量达到最高值,此后逐年波动下降(图5),说明黄渤海区渔业资源日趋减少。农业部发布的《2003—2010年海洋捕捞渔船控制制度实施意见》指出,重点压减持《临时渔业捕捞许可证》渔船,以及从事拖网、帆张网、定置张网作业的渔船。为了实现黄渤海区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压减拖网渔业在该海区的渔获量成为渔政管理部门的长期目标。以拖网作业的主要捕捞品种鯷鱼、玉筋鱼为例,1997—2003年,三省一市的鯷鱼渔获量一直维持在100万t左右,2003年之后渔获量逐渐下降,2011年仅有59.33万t(图8)。据报道[16],1999年黄海北部渔场玉筋鱼渔获量达50万t左右,而最新调查结果表明,2011年三省一市的玉筋鱼渔获量仅为8.33万t。当前,拖网渔业渔获总量仍然较大,捕捞强度大大超出了黄渤海区渔业资源的承受能力,给黄渤海区某些种类的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带来了不利影响,今后应逐步压减黄渤海区的拖网渔业总渔获量,实行限额捕捞。

3.5 拖网渔业的可持续发展

拖网渔业是黄渤海区的主要作业方式,贡献率一直占据首位,拖网渔业如何可持续发展将是海洋捕捞科技工作者和管理者面对的新挑战。随着捕捞渔具进入深水和偏远水域的持续扩张,分析研究拖网渔业的发展趋势,对于预知政策发展和未来的管理选项都极其重要[17]。拖网渔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必然影响到未来拖网渔业的可持续发展。

4 结语

篇4:区渔业工作总结

部局督导组认真听取了曹妃甸区农业部渔业健康养殖示范县创建工作汇报,仔细核查了水域滩涂规划编制、养殖证和苗种生产许可证制度建设、养殖场数据库、生产、用药和销售记录、开展健康养殖技术培训、药残抽检等相关档案资料,并赴惠通水产科技有限公司、落潮湾湖农业生态园有限公司、十里海养殖场、瑞达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渔药经营店等单位实地检查,并调研了解了当地乡村渔医执业服务情况。

通过检查,部局督导组对曹妃甸区农业部渔业健康养殖示范县创建工作取得的成绩表示充分肯定。认为河北省对农业部渔业健康养殖示范县创建工作高度重视,严格按照农业部要求筛选符合条件的县(市、区)申报创建。曹妃甸区作为第一批申报创建县级单位,将创建工作纳入政府年度重点工作内容,不断加大投入,积极开展创建工作,在完善规划确权制度、提高行政管理能力、加强质量安全监管、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改善养殖生产条件、落实健康养殖措施和升级产业化、组织化程度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效果,为水产健康养殖示范从点上创建向整县推进探索了好的经验。部局督导组同时希望曹妃甸区进一步完善水产健康养殖核心示范区建设、水产苗种产地检疫等工作,争取年内通过农业部渔业健康养殖示范县考核验收。

篇5:区渔业工作总结

2018年工作要点

区渔政站2005年渔业工作总结与2006年工作要点2007-12-08 00:47:12第1文秘网第1公文网区渔政站2005年渔业工作总结与2006年工作要点区渔政站2005年渔业工作总结与2006年工作要点(2)文章标题:区渔政站2005年渔业工作总结与2006年工作要点

一、2005年渔业主要工作回顾

今年以来,我们根据省、市渔业经济会议精神和全局2005年工作思路,认真按照发展都市休闲渔业、特色渔业的要求,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总目标,紧紧抓住渔业生产、渔业产业化建设、渔技推广、渔政执法等几个关键工作和环节,突出重点、开拓进取、扎实

工作,积极有效地推动全区淡水渔业的稳步发展。回顾今年我区渔业工作情况,主要概括为以下几个抓。

(一)、抓渔业生产,保持渔业经济平稳发展。

今年来,我们充分发挥我区平原河网密集、外荡水域广、山塘水库多的优势,狠抓渔业生产。在巩固梧田和三溪养殖场外荡水域养殖面积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充分开发宜渔资源,发展了娄桥和丽岙等地水质较好的内塘、山塘、池塘、水库等水域的淡水渔业生产,进一步扩大养殖区域和面积。现全区已逐步形成以外荡水域养殖为主,内塘、山塘、池塘、水库等水域养殖为补充的淡水鱼养殖格局。并积极依靠科技进步,引进科学的养殖技术,加强科学管理,提高产量和效益。同时,特别在今年连续几次强台风到来之前,早到位、早准备,积极作好防台抗台工作,台风过后,面对自然灾害给我区水产养殖带来了惨重损失的情况,同心协力,积极争取省

市资金支持,狠抓生产自救,把灾害所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底程度,确保全区渔业经济平稳发展。据统计,今年全区淡水养殖面积万亩,其中外荡、水库等养殖面积为万亩,稻田养殖面积万亩。全年实现渔业总产量2795吨,同比增长,其中内陆捕捞370吨,内陆养殖2425吨;渔业产出值2140万元,同比增长;涉渔流通及服务达6460万元,与去年持平。

(二)、抓基地建设,大力发展山区无公害稻田养鱼。

稻田养鱼对促进山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田综合效益,拓宽山区农民的增收渠道,实现农民稳粮增收、农业增效、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一年来,我们根据农业部“无公害食品·稻田养鱼技术规范”,着力抓好山区连片100亩以上的无公害稻田养鱼示范基地建设。一是精心选址。通过现场踩点和筛选,选择了水源、田块条件好,村干部和群众发展稻田养鱼愿望强的536亩的标准农田作为示范基地。二是因地制

宜,作好示范。根据各个点的田块现状和潜力,分别采取深挖沟、坑的建设方式和“瓜-稻-鱼”的立体种养的建设方式的不同方式,以点带面,作好示范。三是加大对示范基地的扶持力度。专门安排近2万元资金用于基地的鱼苗补助和农田水利建设支持,并在经历台风之后,再次安排1万元资金,派专人远赴田鱼原种保护繁育基地调运近40000尾纯正田鱼鱼苗,放弃午休及时送到基地农户手中,对受损严重的基地进行鱼苗补投、补养,切实加大扶持力度。四是严格执行标准。在基地的田鱼养殖和粮食作物的生产过程中,我们严格根据农业部“无公害食品.稻田养鱼技术规范”,采取标准化和规范化生产种养,严格执行无公害标准。五是加强技术指导。全年举办稻田养殖技术培训班3期、印发技术资料50份,并2次邀请省科技特派员xxx同志来我区进行个别指导,切实提高基地农民的在种养过程中的稻田田间管理、施肥、施药、病虫防治、水位控制等必

备的养殖技术。六是完善基础设施。各基地共筹措了近30余万元资金和募集300多工劳动力,加高加固田埂300余亩,加固农田出水口的拦网设施400余个,巩固农田的蓄水能力,还修缮排灌渠道、蓄水水库2座等配套设施,挖建鱼坑200多个,挖建鱼沟15000多米等。经核产基地平均亩产鱼公斤,现行市场价为31元/公斤计算,平均亩产养殖田鱼效益元。亩产稻谷386公斤,现行市场价为元/公斤计算,平均亩产稻谷效益元,大大提升了农田效益。并通过示范基地建设,带动山区农民积极开展稻田养鱼。据统计山区稻田养鱼面积在去年的基础上有了新的突破,达到7850亩,有力的促进我区稻田养鱼向深度和广度推进。

(三)、抓养殖证发换,为养殖行业制度化管理奠定基础。

根据农业部《完善水域滩涂养殖证制度试行方案》(农渔发〔2002〕5号)和省海洋与渔业局《xxx省水域滩涂养殖证制度实施方案》(xxx海渔业〔2004〕22

篇6:区渔业工作总结

1金城江区休闲渔业经营现状

1.1基础条件差,规划不合理,经营方式单一。

我区休闲渔业总体来说尚处在初级阶段,在发展上缺乏规划,只是靠民间自发地探索和发展。调查中发现有4个乡镇的休闲渔业基地基础条件较差,交通不便利,而且远离城镇。农民拿出自家的田地或围河道、山边作为休闲渔业经营活动场所;有的一个村仅有1-2个休闲渔业基地而且是单个的,长期以养殖为主,游钓为辅的单一的垂钓经营方式,客源较少,经济效益并不可观。

1.2思想观念不转变,宣传力度不够,资金投入不足1

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虽然对休闲渔业有一定的认识,但发展规划及扶持政策还没有真正出台,资金投入力度不够,把渔业发展的主要精力摆在“吃鱼难”和“吃好鱼”的问题上,对休闲渔业没有予以足够的重视,还没有突破休闲渔业是第一产业范畴的旧观念。没有充分认识到休闲渔业在渔业和国民经济中重要地位的日益显现。

1.3养殖方式落后,渔业品种单一,经济效益差

由于市场经济意识淡薄,小农经济思想根深蒂固,没有意识到休闲渔业在渔业和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很多企业老板也不愿意投资发展休闲渔业项目,休闲渔业处于市场分散、养殖品种单

一、养殖方式落后、未形成规模、竞争乏力的状况,有的休闲渔业养殖场以池塘养殖为主体,长期放养有鲤鱼、草鱼、罗非鱼、鲢鱼等四大家鱼,养殖方式落后。忽视良好的饲养环境和科学管理,不能保证草料四季均衡投喂,因营养不良导致强食弱肉形成了“大头鱼”,休闲渔业经济效益差。

1.4缺乏专业化的行业组织和活动

河池钓友的鱼拓艺术活动与展示目前缺乏专业化的行业组织、行业引导,休闲渔业活动没有形成集休闲、垂钓、观光、文化等为一体的综合性渔业文化活动。

2发展对策

2.1认真规划,建设基地

必须采取政府主导型的发展模式,建立由水产、园艺、环境、旅游、市政等各方面专家及单位代表组成“休闲渔业发展咨询小组”,坚持“统一规划、突出特色、有序开发、确保质量”的基本方针,认真组织、制定好金城江区休闲渔业发展总体规划,确保休闲渔业发展起步高、水平高、区或特色明显。

2.1.1休闲渔业基地建设要求:利用现有的渔业资源,坚持改造完善为主、新建为辅,打破单一生产、单一垂钓的简单模式,实施长短结合、养钓结合,城市近郊以游钓为主、养殖为辅;远郊以养殖为主、游钓为辅,充分与其他资源进行整合,不断拓展服务功能,提高休闲渔业的经济效益。

2.1.2休闲渔业基地建设重点:结合旅游业发展,利用现有的水产养殖场和渔业水面资源,不断完善养殖设施、道路交通设施、餐饮娱乐设施、旅馆设施、优化环境,建设一批城镇郊区休闲渔业基地。

2.2转变思想观念

必须充分认识发展休闲渔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近几年来,休闲渔业的迅速发展并有许多可供借鉴的成功经验,所取得的良好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使休闲渔业在渔业和国民经济中重要地位的日益显现,已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将刺激着越来越多的业主进入休闲渔业开发领域。休闲渔业作为一种新型的渔业经营形式,它开辟了现代渔业发展的新途径,拓宽了渔业发展的新领域。

2.3强化宣传,加大投入

要准确分析金城江区发展休闲渔业的资源优势、客源市场优势,把发展休闲渔业作为我区新的经济增长点,应充分利用报纸、电视、刊物、网络等多种媒体,加大宣传力度,广泛宣传我区休闲渔业发展的成功典型,努力营造大力发展休闲渔业的良好氛围,力求突破休闲渔业是第一产业范畴的旧观念,将其作为渔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第三产业来看待。

加强引导,积极鼓励县、区、乡、村、个人投资,广泛吸纳闲散资金,同时银行、税收、工商、保险等部门也要给予积极支持,建立起财政扶持、金融扶持、群众自筹、吸引外资等开放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促进金城江区休闲渔业的发展。

2.4依靠科技,开发名特优品种

一是加快调整养殖方式、调整产业结构;二是加强技术服务和培训、指导,培育休闲渔业示范场,加快科技、转化速度,提高渔业养殖生产科技含量和经济效益;三是抓健康养殖,提质增效促增收;四是调整品种结构,开发名特优品种养殖示范点建设力度,加大对罗非鱼、杂交鲟、龟鳖、黄桑鱼等名特优新品种以及本地特色品种的推广力度。

2.5整合资源,成立协会

篇7:区渔业工作总结

区农林渔业局end-->begin-->XXend-->begin-->

一年来,区农林渔业局行政审批科在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在区审管办的业务指导下,深入贯彻执行市委市府《关于在全市机关单位全面推行即办制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认真坚持审批“两集中、两到位”改革成果,严格按照程序审批、收费,严格按照局机关制订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办事,依托电子政务体系严格实行政务公开;坚持以提高审批运行效率与服务质量,实行了无差错、无超时、无违纪的工作目标,现总结报告如下。

一、强化服务意识,创新服务举措。进一步强化窗口工作人员作风建设,牢固树立“服务至上”理念,加强三农意识,自觉履行“便民、高效、廉洁、公正”的工作要求。针对来本科室办理审批手续的对象大多为基层农民与小型的农业企业,服务对象的文化水平相对低下的特点,我们对每一事项的材料都做好样本,要求窗口人员对材料内容的要求做好耐心的解释和说明,站在审批对象角度做好积极主动的 end-->begin-->行政审批科

年重点岗位述职述廉报告

服务。

二、坚持“五个凡是”原则,积极做好镇、基层站所事权下放指导工作。依照文件精神,局委托授权镇街办理的许可事项8项,科室人员到各镇、街道帮助他们做好审批事项规范表、办事须知等台帐工作,指导他们把握好各事项办理的要点、难点工作。在今年八月份组织镇、街审批人员参加省厅木材运输和林木采伐培训以取得审批的资格证书,现已顺利完成了县、镇、社区三级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有关审批事项权限调整的对接工作。同时认真扎实做好事权下放承接工作,并及时调整事项和相关配套工作,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下放市级城市建设和社会事务管理权限的意见》文件精神,市农业局下放行政许可事项10项,市林业局下放行政许可事项12项,其中16项为区级已有事项,新增事项4项,至6月份我局已完成委托授权的对接工作,并做好规范表按程序全部进入审批科全程办理,审批科办理的许可事项增至43项。

三、依据实际情况,实行专人负责原则。依据我区审批制度改革的实际,事关XX长远发展,针对在全区范围符合产业导向的重大投资项目,区重点招商引资项目及被区政府评为“亩产效益百佳企业”等的审批事项实行审批服务“绿色通道”,采取简化流程、提高办事效率,推行联合踏勘、联合会审、并联审批、联合验收等程序。一年来涉及我局审 批的“金温高铁温州站至丽岙连接公路”、“温州绕城高速西南线”、“XX大道三期工程”、“新104国道”、几大城市森林公园等重点工程及其一些配套项目审批的前期踏勘、联合会审及其它审批环节实行了主动服务、特事特办和专人负责的原则。

四、严格按照行政许可程序,依法实行日常审批工作,及时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对相关事项的审批及流程进行调整、规范。一年来审批科共受理20个行政许可事项1356件,其中即办件462,承诺件894件,办结共1356件,按期办结率100%,接受群众评议1000多次,满意率达100%。审批台帐均通过了区效能办与审管办的日常检查,实行了无差错、无超时、无违纪的工作目标。

五、在加强依法行政的同时,加强了科室审批人员业务素质的提高,加强服务意识,组织人员参加省、市举办的各类行政相关内容的业务培训。在今年三月份区里组织的有关关行政许可的业务知识竞赛中,我窗口代表队获得第三名的成绩。窗口工作人员坚持严格要求自己,遵守考勤制度,廉洁自律,杜绝吃、拿、卡、要的行为,在自己平凡而普通的工作岗位上,努力做好本职工作。

下一步工作思路:坚持依法行政,依法审批,巩固行政审批改革成果,牢固树立便民服务意识;认真做好市级权限下放后有关行政审批工作;对我局委托授权镇街办理的许可 事项加强业务指导和加强监督管理。今后我们要在加强依法行政的同时,不断加强科室审批人员业务素质,加强服务意识,坚持审批制度改革创新,把有利于审批服务的措举坚持下去,并进一步深化、细化。

篇8:区渔业工作总结

1 日照市岚山区海洋渔业经济现状

1.1 传统优势明显

岚山区地处海州湾腹地, 海州湾渔场是我国著名的四大渔场之一, 岚山人自古即凭临海之便得渔盐舟楫之利。岚山渔民历史上就有到外地渔场作业的习惯, 对外地渔场有南、北口之分, 南口包括舟山、长江口等, 北口包括辽东湾、渤海湾等地。南北口大网捕捞量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就占大网总产量的50%以上。70年代以来, 随着大马力渔船的发展, 又开辟了石岛外、济州岛、南海等外海渔场, 外口捕捞量所占份额进一步加大。岚山渔民在渔业生产实践中, 对渔具渔法不断改革创新, 渔猎技术始终走在日照市前列, 有些技术甚至全国闻名。

1.2 渔业基础良好

目前, 岚山区4个渔业镇渔业村居35个, 渔业人口5.1万人, 共有各类渔船1 999只, 渔船总动力达7.689万k W, 渔船总数和总动力数分别占全市的45.0%和52.4%。其中, 135.975 k W以上大马力渔船235艘, 占全市大马力渔船总数的90%, 外海捕捞能力不仅全市第一, 而且在全省名列前茅。各类水产养殖面积3 333.33 hm2。各类冷藏加工厂67座, 总库容达1.52万t, 年加工能力3.8万t。卫星导航、雷达彩色探鱼仪、单边带对讲机等现代化导航、助渔手段已普遍推广应用, 渔业生产的效率和安全性大为提高。

1.3 水产业养殖捕捞加工贸易产业化格局初步形成

第一产业中, 捕捞业仍占据龙头地位, 产量占全市的近60%;养殖业已发展起306.67 hm2的滩涂养殖和1 786.67hm2的近海养殖, 近年在前三岛海域发展的300.00 hm2扇贝养殖, 首创了全省深水大流养殖的范例。第二产业中, 已经发展起一大批冷藏加工厂、渔船修造厂、绳网加工厂、紫菜加工厂、鱼粉加工厂以及昌华、永兴、振华等多家海洋食品加工企业, 海洋第二产业的总产值已经超过了第一产业, 显示了强大的发展后劲。第三产业中, 各类鱼货市场已发展到5处, 其中安东卫海货城于1996年被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认定为全国最大的海产品交易市场, 2011年交易额达到20亿元。

2 存在的问题

2.1 捕捞业正面临空前压力

一是近海资源严重衰退。近年来, 我国沿海各地渔船数量猛增, 捕捞能力成倍增长, 而且多数渔船主要在近海作业, 造成捕捞强度过大, 近海资源严重衰减, 渔获质量普遍下降, 个体趋向小型化、早熟化, 劣质鱼比例大幅度上升。二是作业空间日趋缩小。1994年11月16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正式生效后, 沿海国纷纷建立370.4 km专属经济区, 中、日、韩、朝渔业经济专属区业已划定[2,3]。同时, 随着国家对近海渔业资源的严格控制以及全国沿海各地的竞争日趋激烈, 岚山区渔船到外口作业受到重重限制。三是作业时间受严格限制。全国范围的酷渔滥捕已引起国家的高度重视, 从1995年开始全国实行休渔制度, 有效作业时间受到很大限制。

2.2 海水养殖业在低谷徘徊

岚山区海水养殖业发展较早, 由于价格和病害等因素, 海带停养, 紫菜、对虾养殖也发展缓慢, 到目前海水养殖面积2 393.33 hm2, 其中扇贝2 086.67 hm2, 占87.2%;对虾159.00 hm2, 占6.6%;紫菜113.00 hm2, 占4.7%;其他零星种类34.67 hm2, 占1.4%。养殖效益最好的年份是1996年, 养殖产量达到26 283.43 t, 产值1.1亿元;其中, 扇贝1项产量24 952.5 t, 产值9 625.5万元。

2.3 水产品加工业结构层次低

目前, 岚山区水产品加工行业的现状不容乐观。据调查, 岚山区现有各类冷藏加工企业67家, 绝大多数企业仍停留在分级冷冻、单体冷冻等初级加工阶段, 精深加工的企业很少, 海洋食品加工刚刚起步, 海洋药物、海洋保健品的开发生产更是空白, 整个行业没有实现多层次加工增值。

2.4 海洋科技水平不高

海洋科技是海洋开发的灵魂和核心, 没有海洋科技的普及与提高, 就没有海洋经济的大发展。目前, 岚山区海洋产业无论是捕捞、养殖还是海产品加工, 普遍存在科技含量低、生产方式落后的问题[4,5]。总体科技水平不高, 成为制约岚山区海洋经济向更高层次发展的关键因素。由于海洋科技推广力量薄弱, 海洋科技推广体系不健全, 科技推广、培训工作滞后, 科技人才匮乏;科研成果储备不足, 海洋科研机构不健全, 科研力量薄弱;水产品加工企业又很少关注产品技术的开发, 导致岚山区海洋经济科技成果很少, 储备明显不足。

3 发展对策

3.1 实施远洋带动工程, 保持捕捞业稳定发展

渔业捕捞继续在近海进行作业已无多大出路, 必须向远洋捕捞进军。尽管目前发展远洋捕捞困难重重, 但必须坚定地朝这个方向努力, 并且应该抓紧研究措施, 创造条件, 尽快迈出第一步。事实上, 岚山区发展远洋捕捞也具备一些优势。从基础上看, 岚山区大马力渔船数量较多, 通过进一步改造, 提高马力等级, 增设有关装备, 是能够走出去的。同时, 岚山区有若干集体渔业公司, 整体实力较强, 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大, 也是发展远洋捕捞的有利条件。从政策环境看, 我国已把远洋渔业列为重点扶持发展的产业, 并制定了不征进口关税、进口环节增值税及农业特产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同时公海、大洋资源丰富, 而且不受国际间渔船协定的限制, 开发潜力巨大。应该进一步制订鼓励、扶持政策, 实行必要的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 促进远洋捕捞业尽快迈出实质性步伐。

3.2 实施海洋农牧化工程, 积极发展海水养殖业

将来海洋渔业的发展重点和主力军是海水养殖业。岚山区大力发展的海水养殖业不仅是巩固海洋渔业的需要, 而且更是众多中小渔船谋出路的需要。岚山区海域狭小, 适宜搞养殖的浅水海域只有3.33万hm2, 更应该重视养殖生产。实行科学规划, 合理布局, 着重突出贝藻间养、工厂化养鱼和虾池综合利用3个重点, 走集约化、高效精养之路。

3.3 以点带面, 整体推进, 促进海产品加工业结构升级

从长远角度来看, 海产品加工业将是海洋经济的主导产业, 也是衡量一个地区海洋经济整体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应该高度重视海产品加工业的发展, 积极引导海产品加工企业升级改造, 向海产品加工的尝试和广度进军, 努力提高岚山区海洋产品在省内外、国内外的市场占有率, 以推动整个水产加工业的发展[6]。同时, 积极引导各冷藏加工企业, 主动适应买方市场形势, 调整战略, 加强管理, 大力开拓市场, 适时转轨变型, 努力向更高层次迈进。开发海洋食品是岚山区海产品加工业实现结构升级的重要途径。随着人们对海洋认识的逐步深化及对保健养生的追求, 海洋食品市场将会越来越看好。国内外已开发出海洋植物系列食品、鱼糜系列食品和鱿鱼系列食品等, 有成功经验可以借鉴。同时, 海洋食品具有技术简单、投资少等特点, 非常适合岚山区中小海产品加工企业开发生产。应鼓励经济实力较强的企业建立一个海洋食品开发中心, 配备食品工程技术人员, 聘请食品工程专家为客座研究员, 组建海洋食品研究开发专门班子, 具体从事搜集握国内外海洋食品信息, 组织研究开发系列海洋食品, 以促进岚山区海洋食品业尽快发展壮大, 形成产业优势。

3.4 实施科教兴海战略, 努力提高海洋科技水平

一是加强舆论宣传。认识是行动的先导, 要使海洋开发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必须加大宣传力度, 增强主人翁的科技意识。要通过广播、电视、宣传栏等渠道和举办宣传周;宣传月等活动, 大力宣传海洋科技在海洋开发中的地位和作用, 让科教兴海战略深入人心。二是大力培养和引进海洋科技人才。实施科教兴海战略, 人才是关键。要在技校、职业中专开办水产开业, 对从事捕捞、养殖、加工的企业负责人和职工进行轮训, 培养航海捕捞、海水养殖和海产品加工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三是建立工厂化育苗基地。良种繁育和推广是实施科教兴海战略的重要一环, 必须高度重视。虎山育苗场已有一定基础和规模, 建议加大引导、扶持力度, 使其在现有基础上扩规模、上档次, 增加育苗种类, 最大限度地满足岚山区海水养殖业对各类苗种的需求, 形成岚山区的工厂化育苗基地。

摘要:着眼当前海洋渔业经济发展趋势, 对日照市岚山区海洋渔业经济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 通过剖析其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该区域今后加快海洋渔业经济发展的对策, 以供参考。

关键词:海洋渔业经济,现状,问题,发展对策,山东日照,岚山区

参考文献

[1]鲁丹萍.构建对外开放平台促进海洋经济发展[J].国际商务研究, 2011 (6) :65-69.

[2]吴海燕, 白福臣.湛江海洋经济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中国渔业经济, 2011 (5) :17-24.

[3]邵桂兰, 张晓梅, 李晨.海洋渔业与海洋经济发展相关性的实证研究——以山东省为例[J].中国渔业经济, 2011 (5) :116-121.

[4]孙莹.区域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应用——以浙江省为例[J].浙江学刊, 2011 (6) :167-170.

[5]管文新.促进海洋经济科学发展[J].浙江经济, 2011 (20) :46-47.

上一篇:我一定让你慢慢长大-读后感下一篇:法文简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