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体系培训

2024-04-19

三体系培训(共6篇)

篇1:三体系培训

“三体系管理”课后感

12月02日至12月04日公司组织为期三天的培训,在闫维梓老师讲解的这六节课的学习日子里,让我受益匪浅。

在学习三体系管理培训中,闫维梓老师的讲解如同盘古开天辟地般,将混沌的世界分的那样清晰明朗。了解了这三体系的产生、形成、实现过程,特性。

我是质量控制部的一名新成员,听到闫维梓老师讲的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对质量有了重新的认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组织的质量管理涉及的问题很多,包含的范围也越来越广,为了实现组织的目标,就需要建立一个协调一致的系统,对所有关键活动进行持续的管理、控制和改进。知道了质量的特性:为了实现顾客需要,要求把感性、含混的顾客需要变换为清晰的、理性的、技术的或工程的语言。因此质量与所有相关方利益攸关,股东、员工、顾客、供应商、合作伙伴及社会等方面的多赢和持续发展。从质量和企业关系方面看,提高质量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保证;从质量和员工的关系看,提高质量有利于员工的发展;从质量和顾客的关系看提高质量是顾客满意的保证;从质量和其他相关方关系看,企业只有合法经营并持续提供社会所需的产品,企业才会持续发展,才会给政府交纳更多的税收,同时供应商也会有持续经营的机会。

我学习到了很多实质性的东西,像P(策划)D(实施)C(检查)A(执行处置)的循环过程,戴明的14原则更让我们工作条理化,遇到问题时从5ME采用多种方法分析原因。将这些运行到自己的日常工作、生活等一切活动,所言所行都变得清晰有条理,保质保量的做好每一项。

学习环境管理体系ISO14001、安全管理体系OHSAS18001后,让我了解了身边的所处的环境和安全问题,这些问题引起了在场所有学习者重视,使我们意识到一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积少成多,终究是危机。我们不仅要保护自己,更要爱护我们所处的环境,这样才能更好的生存发展。

“三体系管理”我总觉得它离我是那么的遥远,现在我觉得那是错的,不学习三体系管理,就不了解管理系统,就更不能够按照三体系管理的要求去实施。闫维梓老师还说过:变化是绝对的,不变是暂时的。因此,我们更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学习“三体系管理”,这样才能管理好自己,管理好他人,管理好社会。

篇2:三体系培训

2016年1月,《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ISO9001:2015)》、《环境管理体系 要求及使用指南(ISO14001:2015)》相继更新为2015版本,还学习了《GB/T 28001-201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要求》本次变更后标准内容有了较大变动。经过培训,针对公司实际情况,本人简单总结如下,另外制作了PPT分享到主管群、企业群供大家学习参考。

一、文件化的管理体系

虽然新版管理体系取消了对于《管理手册》、《程序文件》的显性要求,但强调了文件化信息的控制要求,且质量管理的基本原则中第6条更改为“基于证据的决策方法”。证据的第一表现形式为文件和记录,由此可见,新版管理体系并非弱化了对文件的要求,事实上对于文件的控制更细化,更灵活。

基于公司的现状,公司目前有三本行之有效的文件,分别是《质量手册》、《记录汇编》和《三级文件》。为避免体系与实际两张皮现象,管理要求应统一整合。2016年工作目标之一即是文件化的管理体系的整合,将管理体系的要求结合质量手册要求,融入至公司各个过程中。

二、领导力

新版管理体系加强了领导力的要求。领导力也可以理解为领导作用,具体可理解为公司的管理层在管理体系中的作用。

质量管理体系的推行,行业内又称为“一把手工程”,即公司的最高管理者应参与体系运行的策划、实施、检查及评审的全过程(PDCA)。最高管理者或高层管理层对于体系推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新版管理体系的推行更注重过程方法,具体操作即是将管理体系要求渗透至公司各个过程。届时,体系管理人员需介入每个过程之中,必要时需针对过程中发现的不合适之处提出改善要求,若无高层管理者的支持,改善要求或措施将很难落实,体系运行的效果很难保证。

另,新版标准中未提出设立管理者代表的要求,但可根据具体要求选择是否设立。根据公司现况,公司还是应该保留管理者代表来统筹推进体系运行的各项安排,管理者代表的直接汇报者为公司总经理。

三、能力、意识与知识

新版标准中,通篇隐含了对于公司运行各环节中,人员的能力及知识的要求,且在标准第7.2条进行明确提出。能力与知识主要关注点为人,虽然可通过外聘人才解决,但公司主体为广大基层人员。基层人员为公司各项举措的最终实施者,人员的能力与知识,需通过持续的培训或实践获得。目前公司在培训,特别是专项技能培训方面投入还不够,随着公司规模的扩大,新进人员较多,新进人员的能力鉴定及技能培训,公司应关注并有计划的开展培训。

四、过程方法

公司主要的过程为:管理过程、设计过程、采购过程、生产过程、销售和售后服务过程。针对主要过程,均应引入PDCA方法进行控制。首先是策划,标准里要求每个过程均应先策划,然后根据策划的要求实施、检查和改进。标准隐含的关注点是策划的重要性,先谋而后动。任何过程的策划,均需关注公司当下所处的环境(包括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然后确定各个过程的目的、各部门的职责、流程、方法、检查要求、评审时机等等。

五、风险管控

新版标准明确引入以风险为基础的管理,新版标准对风险的定义为:对预期结果不确定性的影响。实际上,新版标准风险的概念即旧版标准里的预防措施。新标准取消了预防措施的概念,转换为风险,且新标准通篇隐含了对风险管控的要求,旨在提醒企业,企业运行时时刻刻存在风险,风险管控并非外界的强加要求,而是与企业日常运营息息相关,应加以关注。

公司所面临的风险主要为: 组织风险:在组织总体层面上;

战略风险:组织战略错误会导致经营计划出现问题; 符合性风险:包括与法律/规不符合;

经验风险:管理体系风险、客户满意风险、供应链风险、影响效益的税收确认风险、信息安全风险、自然灾害风险等。

规范企业管理,遵纪守法、提高产品质量、增强顾客满意度等等一系列举措,均是为了降低企业运营过程中的风险,以基于风险的思维对过程进行管控才能发现伴随风险而来的机遇。

六、关系管理

新版标准质量管理原则由8条变更为7条,将原“与供方互利的关系”改为“关系管理”,将关系管理从供方扩大到所有与企业有利益关系的相关方。随着社会的发展,企业在社会上扮演的角色在不断的变化,每个企业都是某一产业的一个环节,我们所面对的,不仅仅是供方,还包含客户、政府、监管机构等所有利益相关方。维护与各方的稳定关系,是企业稳定发展的前提。关系管理中重点关注的依然是与供方的关系,隐含了与供方互利的理念,可以引申出供应链管理的思维。换言之,稳定的供应链及其产品质量,是公司降低风险的前提。

小结:

质量管理体系的关注点在管理,质量管理体系提供的是优化管理的方法,在优化管理方法的基础上降低成本、提高效益、降低风险、增强顾客满意等。既然是方法,那就需要先掌握后灵活运用。新版标准采用的是高层结构,内容较抽象,需要较高层次的理解。要对管理体系进行深入理解,莫过于长期的运行实践。

重将来而不重过去,重机会而不只看到困难,风险与机遇同在。我把这三个体系的PPT,标准等资料都归档保存了,给大家分享培训心得,希望与大家一起学习,持续改进体系,保证公司良性循环发展。

承丽红

篇3:三体系培训

一、培训的基本原则

培训基本原则是公司培训基本的大方针。在培训期间把握好培训原则, 才能游刃有余得进行灵活的培训, 不会导致培训系统的失调。

1. 培训方向

新员工培养做好新员工跟班实习见习阶段工作, 助推新员工融入团队、适岗成才, 针对《新员工技能学习大纲》开展技能学习。在职员工则有持证上岗类培训 (考证专项辅导) 主要是员工岗位胜任能力评价、职业技能鉴定考核考前指导;实际工作情景培训 (岗位工作实际技能学习) 提高个人实际工作能力为主。

2. 培训制定原则

主要包括应培训制定的原则和培训实施的原则, 以及培训跟进原则, 培训与评价要服务于企业的发展略, 落实队伍建设要求, 为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持, 紧密围绕岗位胜任能力开展培训与评价, 致力于提升员工的岗位履职能力。由理论到实际不断的总结, 归纳, 为下一轮的培训提供重要依据。

3. 培训实施原则

培训不仅仅针对新老员工, 更是全员培训, 作为员工都有必要接受培训[1], 同时每一位员工也充当了培训者, 这样可以使培训效率达到最大化, 培训时注重与实际相结合, 少些理论, 多些操作。培训应根据成年人的学习行为习惯, 尽量使培训效果达到最大的效益, 应该调动学员学习的积极性, 以及培训有所侧重。

4. 激励自我学习动力

一个优秀的组织培训体系, 能促进员工学习的主动性, 激发员工学习的兴趣, 并能够提高员工的知识技能和操作能力, 帮助员工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难题以及考核评估的原则, 通过考核评估, 可以对培训效果进行合理有效的判断, 从而知道培训是否达到原计划的目标和要求, 同时也可以找出培训的不足之处, 总结、归纳出教训

二、岗位分工

根据培训主体做好培训项目实施并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业务部应对本专业“考证培训”及“情景模拟”培训进行培训需求分析, 提交培训需求和年度、月度教育培训计划项目建议;负责做好本专业“考证培训”及“情景模拟”培训项目实施并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应工作需要提出培训申请。各电所、班组负责开展班组在岗培训的实施管理, 进行业务的传、帮、带, 持续开展岗位知识、基本技能岗位业务学习。综合部按照公司统一部署和要求, 贯彻落实有关培训方针、政策、制度、流程和标准, 制定本局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 对所属各部门培训工作进行指导、协调、监督和考核。以及蓝电技术工作室为区局技能专家人才后备库培养技能人才配合选派培训师, 协助开展技师技能考证培训, 作为不同职责需要培养技能型人才。

三、培训计划

培训计划制定来源于对培训需求的分析, 根据培训需求分析出来的结果拟订培训计划和需要执行的培训计划, 最终目的是要帮助员工实现自我的超越, 达到企业的用人要求, 最终实现企业的进步与发展。

1. 培训需求

培训需求主要是根据培训的调查, 部门通过沟通访谈、问卷调查等多种形式开展员工培训需求调查工作, 也可由业务部门根据具体任务分析员工达到绩效标准需要的工作能力差距确定培训需求。培训对象主要是新员工和在职员工, 新员工需要熟悉班组工作的内容, 通过对其进行模拟考核, 以及专业技术答辩助新员工顺利通过考核;在职员工根据公司管理办法有关规定, 取得各种相关证书, 以及与工作直接有关的技能, 使员工们对企业更有归属感。

2. 培训方法确定

从公司和员工的利益出发可选择集中培训, 在岗培训, 业余自学等这些方法, 来提升员工自身能力素质的培训方式。

3. 培训预算

根据《珠海供电局教育培训酬金标准》、《斗门供电局关于简化培训申请与培训档案整理的说明》执行。

4. 培训计划内容

培训内容有达到何种目标, 参加人员情况如何, 培训什么内容, 谁来指导, 使用哪些辅助设备, 培训地点的选择和时间安排, 以及预算等问题都需要明细, 从公司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 加快公司发展脚步。

5. 获取公司的支持进行培训

它主要和各部门的发展息息相关, 各部门应根据自己本部门的实际要求和情况提出适合于自己部门的培训要求和方案, 才能在培训工作中得到充分的体现和肯定, 培训如果靠综合部门就很难完成, 所以需要多方面的援助和支持, 尤其是各部门的配合和帮助。

四、培训的具体实施

培训实施主要做好培训前期的准备, 教材, 教师, 场地, 培训时间的准备, 在培训实施的过程中要做好记录让学员主动参与, 边实施边反馈通过培训评估, 而培训评估分为四个级别:一级评估是组织学员对培训项目实施满意度和培训师满意度评价;二级评估是对学员培训前后进行考试考核, 评估学员对培训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三级评估是建立培训效果跟踪监查机制, 四级评估是衡量员工参加培训后个人或其所在团队绩效的改善程度, 评判培训是否能给企业的发展带来具体而直接的贡献, 适当调整下接下来的培训计划。

五、培训档案机制

培训档案机制包括培训档案, 员工培训档案和组织培训档案综合部建立讲师培训档案, 主要内容为教授者的通讯方式、专长课程、培训评估结果、历史教课记录等。

六、培训课堂管理

它是以各类人员岗位职责为基础, 依据省公司岗位胜任能力模型和评价标准, 按照“干什么、会什么、学什么”的思路, 从知识、技能和潜能三个方面, 分层分类分专业对各类人员的课程就行梳理, 将培训课程[2]及包括的培训内容、学习要求、学习方式及培训学时等细化落实到岗。

七、是培训师管理

为更好推进培训体系工作的开展, 充分发挥公司内部培训师在整个培训教育系统中的重要作用, 因此制定了培训师[3]管理体系, 综合部担当内部培训师的归口管理部门, 主要管理培训师的评聘以及相关管理工作。

1. 培训师工作职责要明确

服从公司管理, 承担相关课程的主要教学和讲授工作, 员工的考勤教案和评估第二条选聘培训师要求忠诚于南方电网事业, 传承南网文化, 遵守《中国南方电网公司员工守则》。

2. 选聘培训师要求

配电类培训师和营销类培训师忠诚于南方电网事业, 传承南网文化, 遵守《中国南方电网公司员工守则》;热爱公司培训工作, 为人师表, 勤于钻研, 理级以上专业技术资格或高级工及以上技能等级;具备所授课程相关专业2年及以上工作经验。

3. 其他说明

对聘用的培训师年底需进行考核, 培训师任务完成率达90%、平均授课满意度大于等于85分为考核合格。

八、结束语

员工的培训是组织人力资源发展的主要途径, 是企业人才开发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关键。在当代的社会中, 学习型组织是现代企业管理实践和企业创新的结合, 是企业员工组织利益提高的重要方法。企业要想尽快的建立学习型组织, 更要提高员工各方面能力提升的培训思路, 建立一个能够最大激励员工动力的人才培训机制。企业最大的不同之处就是永不停止地提高服务的质量和产品, 通过不断的探讨和创新, 来增大企业的效益。

摘要:培训是人力资源管理的“育”节点, 即员工的培养, 是把人力资源转化为人才资源的关键环, 企业应通过培训的基本原则、岗位分工、培训计划、培训实施、培训方案实、培训课程管理以及培训师管理, 工作要求及附件这一系列的有序培训, 从而提升员工的岗位履职能力, 改善工作绩效实现个人绩效与组织绩效持续提升, 为组织培养人才队伍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词:培训计划,培训者,培训管理者

参考文献

[1]王亚洲.管理世界[J].员工培训, 2014, 2 (2) :57-59.

[2]贾建锋.人力资源管理强度评述与展望[J].人才培养体系, 2013, 1 (2) :306-307.

篇4:三体系培训

关键词:高技能人才 培训体系 三坐标测量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5(b)-0234-01

2009年11月,苏州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做大做强中心城市的若干政策意见》(苏发[2009]55号),文件提出“全方位转变发展方式,高起点推进转型升级,大力度发展创新型经济,努力增创新的竞争优势,全力推动苏州科学发展跃上新水平”。为了顺应市政府提出的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要求,苏州地区装备制造企业不断加大科技创新的投入,技术改造和设备升级成为企业产品升级的新抓手。从“苏州思瑞测量技术有限公司”提供的信息看,该公司2010年至2012年三年间,与精密加工机床配套的精密测量设备三坐标测量机持续热销,销售数量每年递增30%。随之带来的结果是有着扎实测量技术理论基础,能熟练使用三坐标测量机完成精密测量项目的高技能专门人才严重短缺,对企业的发展产生了制约,形成了瓶颈作用。

苏州市人才市场招聘信息显示,苏州地区机械加工和制造装备企业对三坐标测量机专门人才需求量很大,单单苏州思瑞测量技术有限公司每年为客户企业培训三坐标测量机操作员的数量就达到一百多人,虽然培训规模不断扩大,但企业单独开展的三坐标测量培训仅仅停留在应用层面,没有形成科学规范的培训体系,受培人员的专业能力不能满足用人企业的高要求。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就是基于校企合作的基础,根据苏州地区产业转型升级的要求建立科学合理的三坐标人才培训体系,并开发培训课程标准、培训教材和教学资料,填补苏州地区无三坐标测量高技能专门人才社会培训的空白。

1 三坐标测量高技能人才培训体系设计

1.1 建设“校企合作”共同培养的组织管理体系

培养高技能人才有其自身的规律性和特殊性。高技能人才的产生不同于学术人才、管理人才, 它要求被培养对象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很强的操作技能,以及更强的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综合职业素质。因此,人才培养过程中理论学习和真实的生产环境中实际工作锻炼都必不可少。只有充分利用校企双方在人才培养上的各自优势,采取校企结合的培养模式,才能培养出真正满足社会要求的高技能人才。

学院与驻校企业“苏州思瑞测量有限公司”共同成立“三坐标测量技术人才培训基地”,培训师由学院专业教师和企业工程师共同担任,基地制定了各种严格的规章制度,学院和企业责、权、利清晰。企业方的职责是:(1)提供设备和场地,满足培训的硬件要求(各种型号三坐标测量机10台(套),PC-dmis软件培训教室一间)。(2)企业工程师承担综合培训阶段的授课工作。

学院方职责是:(1)专业教师承担三坐标基础理论和基础技能训练的教学工作。(2)在完成培训任务的同时,专任教师有义务承担企业部分技术工作和管理工作,为企业提供一定的技术服务。为了达到校企双赢的目的,学院在场地租金等方面给企业提供优惠。同时,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在参加培训工作同时,需兼任部分专业课程的兼职教师。通过“校企合作”组织管理机构的建立,理顺了学院和企业的关系,双方资源优势互补,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为三坐标测量专门人才的培养提供了管理和硬件上的保证。

1.2 建设理实兼顾、创新主导的人才培养模式

高技能人才培训应以夯实理论基础,提高操作能力特别是关键能力为重点,理论知识的和精湛技艺的综合应用是高技能人才有别于一般操作员的关键,而这种能力的提高,无论是心智能力还是动手能力,都必须依赖于个人的体验。因此,在培养模式上根据三坐标测量的自身专业特点,坚持学员为主体,坚持讨论式、案例式的教学模式为主,指导学员掌握学习方法、进行研究性学习、协作学习,让学员成为学习主题。培养其终身学习的基本素质。

高技能人才培训以能力培养为主导,培训目标在对学员“干什么”和“缺什么”的深刻了解之后进行设计,将学校传统的“教学大纲—教材—教学”教学程式改变为“培训课程标准制定-培训计划—培训实施计划—培训与训练—反馈”的现代高技能人才培训新程序。在工作程序上增加了培训效果反馈环节,以便于根据教学效果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案做及时的修正。

教學内容上坚持“以三坐标测量中经常出现的实际问题”为教学项目的选择核心,到生产实践中捕捉教学目标,以目标作为确定理论内容的依据。培训教材作为确定内容的载体,以三坐标测量典型案例为单元展开,教材内容编排贯彻由简单到复查、有典型到特殊的原则,并将美标等世界上认可的标准体系编制到培训教材中去。

教学组织上充分利用现场条件组织实施教学,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交替进行。由于培训的对象来自不同单位,受培训者的专业背景、操作技能、参加培训的述求不同,因此高技能人才的培训课程在教学组织上必须有别于传统学校教育,学习型组织的建设是技能人才培训的有效方法之一。通过在不同层次、不同背景的学员间建立相对固定的学习小组,学员之间相互讨论、相互帮助、相互促进,分享各自学习体会和各自在企业的工作经验及资源,形成了知识共享、资源共享的培训学习氛围。在正常教学的同时,通过安排案例讨论、现场测试与教师点评、行业专家讲座等多种形式锻炼和提升学员的实战能力、解决生产实践问题的综合能力,开拓学员眼界,培养学员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和创新能力,以适应企业不断发展的需要。

由于参加技能培训的学员大多是企业员工的特点,培训方式上采取了集中培训和学习任务布置定期达疑、定期检查相结合方式。

培训考核上除严格的理论考核之外,更加注重的是学员解决三坐标测量中关键问题的实践能力考核,考核形式灵活多样,通过培训总结、理论考核、实操考核、专题小论文等方式全面评价学员的学习效果。

2 结语

通过与思瑞公司的共同努力和探索,2012年下半年至今,面向社会上有一定三坐标测量基础的人员已开设了三期“三坐标测量高级工”培训班,从培训的反馈信息看,企业对培训学员培训后的专业能力持肯定态度。在今后的培训工作中,我们会在以下几方面进行更深入研究,第一,如何提高三坐标高技能人才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反事故能力,二、根据成人教育的特点如何做好人才培训的心理教育,使学员在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具备良好的抗压能力和心态。

参考文献

[1] 罗国莲,盛立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视角下的苏州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0(4):109-113.

篇5:三体系内审员培训心得

此次培训的主要内容包括了对ISO9000质量管理、GB/T2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和ISO14001环境管理“三体系”的标准知识以及内审的相关流程和作为一个内审员在审查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事项,使用的方法等相关的审核知识。通过这短短4天的学习,使我对审核的具体流程有了较为清楚的认识。同时,使我更加深刻的认识到建立一个完善的运行体系对企业的发展的重要性。

在培训的第一天,此次培训的张欣老师讲述了国内多家企业通过建立体系并系统的执行体系进而使企业做大做强的案例,给我们揭示了“管理之道,在于借力”的道理。管理者借助手下的职员,确保企业的各项工作平稳正常的进行,企业职工借助管理者的力量,提高改善工作环境及效益,从而实现自身价值。每个人都各司其职,各尽其力;企业才能不断的进步,不断的发展壮大。现将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一、对三体系的理解

质量管理体系

质量管理坚持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的原则。企业依存于顾客,企业应理解顾客当前和未来的需求,满足顾客的要求并争取超越顾客的期望。体系强调了领导者的重要作用,企业的领导者应为员工创造一个能充分参与以实现企业目标的内部氛围与环境。各级人员都是企业之本,唯有其充分参与,才能使他们为企业的利益发挥其才干。同时要求将活动和相关资源作为过程进行管理。坚持 “PDCA” 模式,根据顾客的要求和企业的方针,建立必要的目标和过程;依据所建立的目标进行实施;根据方针、目标和产品要求,对过程和产品进行监视和测量,并报告结果;针对不足之处采取措施,以实现持续改进的目的。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强调了安全生产以人为本的原则。旨在使企业能够控制职业健康安全风险,并改进职业健康安全绩效。系统化管理是现代职业健康的安全管理的显著特征。系统化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以系统安全的思想为基础,从企业的整体出发,把管理重点放在事故预防的整体效应上,实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安全管理,使企业达到最佳安全状态。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健全和完善是企业进步和发展的迫切要求。通过改善作业条件,增强员工的身心健康,发现危险隐患和职业危害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采取有效的方法解决人员、机器、环境的匹配问题,改革工艺、革新设施设备和改进劳动环境,不但能够减轻工人的负荷与疲劳,提高企业的安全健康水平,还可以大幅度减少成本投入和提高生产效率,进而对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经营发展产生积极效应。

环境管理体系

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是工业发达国家环境管理经验的结晶,完善的环境管理体系有助于企业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缩短与其他企业管理上的差距。通过推行环境管理体系标准,可以有效的提高职工的环境意识;可以帮助组织提高自身的环境管理能力,向外界证实自身遵循的环境方针和环境行为的承诺,树立良

好的形象;可以帮助企业进行产品销售和市场开拓,有利于满足市场、用户和各相关方的要求;可以帮助企业增进与周围居民、社区和相关方的了解;有利于推动企业的技术改造,改进工艺技术和开发新产品。企业推行环境管理体系必然要求相应的投入,但是从长远看,这种投入所产生的环境效益能够推动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同时也有利于增强员工的敬业精神,有利于保证员工的身心健康,提高员工的劳动积极性。

目前我们这个行业竞争激烈,整体市场需求有限,在弱肉强食的市场法则下,只有优秀的现代化企业才能得以生存和发展。一个优秀的现代化企业除了他的经济实力和技术能力外,还应具有强烈的社会关注力和责任感,优秀的环境保护业绩和保证员工安全与健康的良好记录。因此,建立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三大管理体系并将他们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成为市场竞争对企业的要求,也是对我们全体员工的要求。

二、推行三体系的利弊分析:

1.树立企业形象,提高企业的知名度;

2.有利于企业提高质量管理水平;

3.有利于质量管理与国际规范接轨;

4.有利于发展外向型经济,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

5.使企业获得进入国际市场的“绿色通行证”,打破贸易壁垒;

6.在企业招投标时,免受其14000&18000等门槛的限制;

7.有利于保护消费者的利益、考虑了所有相关方利益的需求

8.促使企业自觉遵守环境法律、法规;

9.使企业在其生产、经营活动中考虑其对环境的影响,减少环境负荷;

10.增强企业员工的环境保护意识;

11.促使企业节约能源,再生利用废弃物,降低经营成本;

12.促使企业加强环境管理;

13.提高全员安全生产意识,有效地控制事故隐患,增强员工满意度,避免员工和企业利益受到损害,从而降低企业成本;

14.认证需要投资,若只是为换取证书,容易出现造假,买卖证书等事件发生,引发社会不良风气。

15.若只是流于形式,不研究其ISO的精髓,易造成金钱、时间的浪费

三、对质量管理八项原则的认识

1、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组织依存于顾客,顾客是每个组织存在的基础,组织应把顾客的要求放在第一位。组织必须要明确谁是自己的顾客,要调查顾客的需求是什么,要研究怎么满足顾客的需求。市场是变化的,顾客是动态的,顾客的需求和期望也是不断发展的。因此,组织要及时地调整自己的经营策略和采取必要的措施,以适应市场的变化,满足顾客不断发展的需求和期望,还应超越顾客的需求和期望,使自己产品/服务处于领先的地位。

2、领导作用

最高管理者必须做好建立和确定组织统一的宗旨及方向、策划未来、激励员工、协调活动和营造一个良好的内部环境等工作。最高管理者的领导作用、承诺和积极参与,对建立并保持一个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并使所有相关方获益是必不可少的。此外,在领导方式上,最高管理者还要做到透明、务实和以身作则。

3、全员参与

各级人员是组织之本。只有他们的充分参与,才能使他们的才干为组织带来收益。组织的质量管理不仅需要最高管理者的正确领导,还有赖于全员的参与。所以要对员工进行质量意识、职业道德、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的意识和敬业精神的教育,还要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责任感。此外,员工还应具备足够的知识、技能和经验,才能胜任工作,实现充分参与。

4、过程方法

将活动和相关的资源作为过程进行管理,可以更高效地得到期望的结果。在应用过程方法时,必须对每个过程,特别是关键过程的要素进行识别和管理。PDCA适用于所有过程,可结合考虑。

5、管理的系统方法

将相互关联的过程作为系统加以识别、理解和管理,有助于组织提高实现目标的有效性和效率。在质量管理中采用系统方法,就是要把质量管理体系作为一个大系统,对组成质量管理体系的各个过程加以识别、理解和管理,以达到实现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6、持续改进

持续改进整体业绩是组织的一个永恒目标。只有坚持持续改进,组织才能不断进步。

7、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

有效决策建立在数据和信息分析的基础上。正确的决策需要领导者用科学的态度,以事实或正确的信息为基础,通过合符逻辑的分析,作出正确的决断。盲目的决策或凭个人的主观意愿的决策是绝对不可取的。

8、与供方互利的关系

组织与供方是相互依存的,互利的关系可增强双方创造价值的能力。特别是对关键供方,更要建立互利关系,互利合作的双方实际上就是“双赢”,有利于双方降低风险,共同发展。

四、对内审的认识

1、质量审核可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通常有三种分类法,即:审核对象分类法、审核方分类法和审核范围分类法。

1)按审核对象分有产品审核、制造过程审核和质量管理体系审核三种。产品审核是对最终产品的质量进行单独评价的活动,用以确定产品质量的符合性和实用性。产品审核通常由质量保证部门的审核人员独立进行。

制造过程审核:独立地对过程(工序)进行质量审核,可以对质量控制计划的可行性、可信性和可靠性进行评价,过程(工序)质量审核可从输入、资源、活动、输出着眼,涉及到人员、设备、材料、方法、环境、时间、信息及成本八大要素。

质量管理体系审核:是指独立地对一个组织质量管理体系所进行的审核。质量管理体系审核应覆盖组织所有部门和过程,应围绕产品质量形成全过程进行,通过对质量管理体系中的各个场所、各个部门、各个过程的审核和综合,得出质量管理体系适宜性、充分性、有效性的评价结论。

2)按审核方分有第一方审核、第二方审核和第三方审核三种。

第一方审核——纠正改进,这是组织对其自身的产品、过程或质量管理体系进行的审核。审核员通常是本组织的,也可聘请外部人员。通过审核,综合评价质量活动及其结果,对审核发现的不合格项采取纠正和改进措施。

第二方审核——评定批准,这是顾客对组织开展的审核。第二方审核的标准或大纲,通常由顾客根据自身需要制订或提出。

第三方审核——认证/注册,由第三方具有一定资格并经一定程序认可的审核机构派出审核人员对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进行审核。第三方审核是需要给审核机构付费的。审核的结果,若符合标准要求,组织将会获得合格证明并被登记注册。

五、内审的基本特点

1)内审的主要动力来自管理者;

2)内审的重点是推动内部改进;

3)内审的人员通常来自于组织内部;

4)内审程序通常比第三方审核简单;

5)内审的规范要求比第三方审核低;

6)内审对纠正措施的跟踪控制比较及时有效;

7)内审更有利提高质量管理体系运作效果;

8)内审是管理者介入质量管理的重要工具。

综上所述,内审在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主要目的是为持续改进。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认真对待,切不可敷衍了事,走走过场。否则,内审也就没有什么实际意义,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效果也将大打折扣,这对提升公司质量管理和长远的发展是相当不利的。

篇6:三体系培训

根据公司领导指示,结合公司及项目实际与大家共同探讨以下三个方面的有关要求一是试验室资质的管理及要求二是工程内业方面三是三体系工程管辖部分。有些方面大家比我还清楚,之所以在这里又提出来,主要是让大家更重视,并且增强一点责任心,使工作效果更好。

第一部分试验室资质及管理要求

一、母体检测中心资质要求及管理

1、综合乙级资质要求:试验检测用房使用面积(不含办公面积)≥600(m2);

检测试验环境应满足所开展的检测项目要求(包括温湿度、排风等),且布局合理、干净整洁。

设备数量满足表中要求,设备功能、准确度均应符合所测参数现行规范的要求

持试验检测人员证书总人数:≥16人 持试验检测工程师证书人数:≥6人 相关专业高级职称人数:≥1人

技术负责人要求:1.相关专业高级职称;2.持试验检测工程师证书;3.5年以上试验检测工作经历

质量负责人要求:1.相关专业中级职称;2.持试验检测工程师证书;3.5年以上试验检测工作经历 持证检测工程师专业配置:材料专业≥3人,公路专业≥2人,桥梁专业≥1人。公司现有检测师中桥梁专业本公司一个都没有。具体要求:试验人员:人员持证上岗;硬件环境:按照等级标准设备齐全,状态良好;设备按照新标准满足要求;设备精度符合规范要求;设备摆放合理、不互相干扰;仪器设备检定和校准按规定进行,设备自校证书体现自校参数;自校要有自校规程;(我们公司是采用校准指南和自编两部分),仪器使用填写使用记录、并定期保养,形成相关记录。试验室环境符合要求,水泥沥青及其混凝土室温湿度条件符合要求;样品室应独立、分区;各室已检、待检分区清晰;养护室的温度、湿度等满足标准养护的要求,并有相应的应急保障措施;养生室、恒温恒湿养护箱应放温湿度表,有温湿度记录;天平室应独立设立,摆放架和温湿度符合标准要求(上次检查也说了,实在不独立的,应该单独设立天平台,以免被震动);试验室应综合考虑供电、排水等设施,有完善的消防设施;沥青及沥青混凝土室应配置通风设备(排风装置要根据需要排出的毒气量设置大小、公司的就小了);药品摆放应合理(不应堆放、应分类摆放,药品间有安全距离,以免撞坏后药品发生化学反应),药品柜应符合安全管理规定(要上锁),药品及废渣、废液等有害物质处理要符合安全环保的要求,要有相应措施办法。(化学品回收应有桶、剧毒的与安全部门联系、领用要有手续)质量保证体系:质量保证体系文件应现行、齐全(手册、程序文件、管理办法、规章制度、操作规程等),体系运行有效,有运行情况记录。包括文件中形成的记录及内审记录。内业档案管理:采用 的试验检测标准、规范和规程应现行有效;设备、人员档案内容齐全,信息完整,有时间连续性。样品台账、设备台账、试验台账、药品台账等齐全;报告记录存档及时;内业档案有专人负责。试验报告记录,报告记录数据齐全完整;所有标准规程现行有效,结论准确;签字人具有签字资格,签字齐全,不允许代签现象发生。试验台账和记录、报告应一一对应;不允许有编造、转抄试验原始记录和报告的情况发生;报告记录数据应真实符合实际,不允许造假现象;不允许超范围承揽业务和授权。应该在资质认证范围内开展工作。

二、工地临时资质及管理

1、工地试验室和公司母体试验室的要求是一致的,只是人员、设备、检测面积等方面根据工程项目不同有所变化,如:交通工程一般3人,1师2员其中1人有交通工程专业检测证,面积100平米左右,仪器按交通工程特点满足要求;路面工程6人,1师5员;省外工程如湖北3师6员。面积大于150平米。工地试验室完全执行母体体系文件要求,并一定要有母体授权书,并且在授权范围内开展工作,授权范围不能超出临时资质授权范围内容,否则无效。不能超本项目工程内容以外提供其他业务。千万不要违法出具报告。

工地试验室出现任何问题,责任由母体承担,严重时通报、吊销执照,所以要求工地试验室千万别做违法违规事情,任何问题都要和公司及时沟通解决。

2、新建工地试验室要求及注意事项,一般从两个方面来说,第一硬件方面,项目部试验室主要负责人必须在现场指挥试验室的建 立,由于特殊原因不能现场指挥的,应该把试验室建立的相关要求、房间设置数量、大小、每个房间有什么具体要求等交代清楚,完全按照工地试验室资质要求盖好房屋。面积和结构要合理;环境满足要求;配齐设备,安排好仪器摆设、避免互相干扰、温湿度、排风等满足要求、对仪器进行检定和校准,做好供水供电及应急准备;(以前有的项目试验室主任不在、其他人员就把相关的房屋做好了,等实验室来了就给你分几间房、大小环境都不满足要求、等监理、质监站来检查不合格,改不了,用起来也不方便。这是省外的事,如果是省内肯定让你重新建立试验室,损失就大了。)

第二软件方面,1、资质申请、包括申请格式、申请内容、人员配备均应满足要求、要注意的是资质申请的人员批准后才有资格在本项目试验报告上签字,其他人员没有资格签字。

2、试验记录、报告、台账、检测项目、频次等看业主、监理有没有要求、但最低也要满足行业标准要求。

各项目试验室要特别注意规范、标准、仪器的更新,项目部试验室设专人每天上网搜索一下,及时搜集新标准、规范、新型仪器,同时把相关信息上报公司,使公司及其他项目随时沟通更新信息。

三、近几年试验室方面检查时出现的问题

通过几年来资质复评、业主、监理对公司项目试验室的检查,发现了一些问题,大家共同了解并借鉴一下对以后的工作有好处。

公司母体试验室2009年乙级资质复评合格;2010年计量认证重新取得证书,2012年11月6日质安局对母体又进行督察,今年庄 盖新铁日常检查又被提出问题,汇总如下。

一、2012年11月6日省局督查提出的问题

1.钢筋拉伸试验留样,应该既留完整的又留拉断的钢筋样品;(我们只留了拉断的)

2.水泥留样必须用水泥留样筒装水泥,留样一个月;(我们把水泥袋子直接放到架上了)

3.粗集料磨光值试验,需配置配合摆式摩擦仪使用的,固定试块的支柱;

4.雷氏沸煮箱不能放在水泥室,因为在沸煮试验过程中水泥室温湿度环境受到影响;

5.需配备专门放在水泥恒温恒湿养护箱中的温度计;

6.由于粗集料磨光值试验噪音过大,且属于粗集料试验,建议调整仪器摆放位置;

7.水泥混凝土室空间较小,建议调整仪器摆放;(属于摆放不合理)8.集料室静水天平需恒温水槽;(是新要求的)

9、化学室药品柜应上锁,建立有效的药品台账和使用记录,补充购买日期、数量、使用人、使用日期、药品剩余量等内容。如用“乙醚”等危险药品应网上申请(申报);

10水泥试验报告结论错误,钢筋力学性能试验执行标准过期,没有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和砂浆配合比设计规程; 11.仪器状态标识无有效期;

12.砼室面积小,试模、抗渗仪换屋,恒应力压力机屋需空调; 13.天平集中到一个屋;

14.作为烘箱使用的旋转烘箱,可以直接写成烘箱。

二、乙级资质复评提出的问题

1、钢筋拉伸标距打点,锯条是禁止的,用钢筋打印机

2、抗折性能操作不准

3、水泥试件养生,温湿度四个角每个点都要求达到+-2℃。

4、沥青是感温材料,需要空调和排风装置

三、计量复评在项目检查提出的问题

1、标准,既有行业标准又有国标的、如水泥应该用国标

2、仪器设备布局不合理,摇筛机手摇不允许

3、砂当量测试试剂要求1)从厂家带来一些药品(12瓶)配好的,按保质期,要有验证记录,符合要求(一周内可用),配制人、校对、有效期、日期; 2)用Cacl2等配制。

4、标准稠度用水量-加水器补上;水泥量水器配一个

5、温湿度记录保留一位小数,传感器不准,检定的是温度计

6、安全性:有毒药品管理

7、设备标识,要保留最新的标签

8、样品管理、报告的修改要按规定

9、出委托报告要按程序。5月份委托,3月份报告,程序不对(检查时举的例子)

10、新、旧标准更换要有沟通记录(进行收发文登记、审批文件使用 部分,找出变化内容进行培训。)

11、标识状态不清(用标签等对检验合格、检验不合格、待检验、检验待确定、用标签、标牌、油漆等标识)

12、水泥筛析法进行修正

13、标准砂应放置到干燥处

14、对发出的报告实质性修改应填写报告修改单。

15、试验报告应放置柜中并上锁 本年度上级检查提出问题

1、试验室留样标识不规范

2、试验室外委试验报告不全,外委频次不够

3、试验人员对试验规范不清,对操作规程不熟悉

4、试验记录有造假现象

5、部分试验仪器标定不符合要求。不符合标定级别要求,应该市级检定,县级市不行。

6、无新标准水泥标准稠度仪;

7、试验人员签字不符合要求(本项目部未被考核人员不许签字)

以上这些问题只是其中一部分,希望大家平时多关注一下与试验检测有关的东西,所说的干一行、爱一行、务一行。大家在试验方面比我明白,能不能干好工作,就看大家有没有责任心、是不是真能静下心来多学习、多琢磨,在实际工作中多总结经验和发现不足,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干多了、总结多了自然而然能力就提高了。希望你们都能成为试验检测、试验室管理的骨干,成为公司不可或缺的人才。第二部分工程内业管理相关内容

一、工程内业管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工程内业是工程施工中重要的一项工作,工程内业在施工中应该达到指导外业的作用。现在人多了,工作分的细了,好多时候一个内业只干一种重复性的的工作,有的用民工干内业,准确的说就是写内业资料。如果大家也这么认为那就是大错特错了。作为工程内业工作非常重要,因为外业平时只忙着干活,完工后能查到的只有内业资料,所以内业就显得尤为重要,内业人员就应该配合工程部长、总工从开工准备到施工过程,中间问题处理、业主、监理指令、变化文件、会议纪要、影像资料全面掌握、保存,在工程出现质量问题、变更事件、工程审计时予以提供。

1、施工前及时收集、保管本项目工程施工需要标准、规范、图纸、合同文件及其业主、监理文件,分项、分部、单位工程划分要求等,及时取得本项目领导批示、登记保管。熟悉文件标准内容要求,为施工提供理论依据。

2、按标准规范及相关文件要求搞好内业资料的填写,填写资料前要及时与外业施工、测量、试验沟通,同步进行。出现与施工不符及标准变化时及时按规定进行更改。更改应符合更改程序。

3、根据施工进度及时与监理沟通进行工序交接转序资料认证签字工作

4、参与工程管理,熟悉各种技术要求以指导施工。

5、工程施工中及结束后及时进行竣工资料整理、归档等工作(现 在公司要求扫描原件拷到光盘上交档案室,扫描件必须包括所有内容),归档内容不要求的单独整理交公司档案室。如施工日志,原材料进场台账等。

6、在内业资料填写及竣工资料整理前,要与业主、监理等做好沟通、确定填写标准、格式等具体要求、以免填写错误后大量更改造成工作不便。最好有文字性要求。

7、资料填写内容要准确、签字人员要经过授权如质检员签字等,无证签字是不允许的。

8、测量标高计算在我们那时候都是工程内业负责计算,现在随着测量人员素质的提高,基本上都是测量自己计算,这里也需要说一下,测量标高、曲线计算应该准确,以前出现超高曲线计算和实际不相符现象,另外如果标高算错了,要是错的多,现场一下能看出来,如果错的少整个段都错了,还不是很明显,就容易出现问题,有可能造成很大浪费,甚至返工,现在施工质量和成本都是很重要的,如果就想保证质量,那好办,但是效益从哪出,就得从工程方方面面加强管理来出,这就是所说的精细化管理。因此就要求我们项目的每个人员精心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施工中发现问题及出现异常要及时向领导汇报、协同处理,施工现场及时沟通是非常重要的工作,由于沟通不畅出现的问题也很多。所以施工中各环节要及时沟通,共同把项目的工作做好。

9、对外有分包工程的,要求分包队伍完成竣工资料整理后,交到总包单位后方可最后结算。否则人都走了,资料的事就大了。

二、几年施工检查中出现的问题

1、分项工程、分部工程填写不规范

2、施工日记、内容少,不规范

3、转序自检记录缺少

4、无证质检人员签字

5、施工现场出现质量问题被责令返工,质量被通报、项目总工被通报、调离岗位等,质量评定四等以下的,给公司、项目、个人都造成一定的损失。

施工内业工作看似简单,其实问题往往就出现在这里,因为内业资料涉及面广,工作量大,连续性强,特别是工程完工后,实体问题看不见了,看到的只剩下各种资料,如果收集不全,到变更、审计时问题就出现了,因此今年公司特意出台了工程变更资料管理的规定,对内业资料的全面性、可靠性、及时性准确性提出了新要求。希望各位内业人员增强责任心,注意工作细节,做事情要有据可依,细节决定成败,有时候你多一点责任心,就能挽回几十万甚至几百万损失。第三部分、三体系认证相关内容

在三体系工作中,工程部是总的归口部门。负责质量体系大部分内容、环境整个体系的归口管理工作,工作量是很大的。管的多出毛病的机会也就越多,特别是我们的项目在省外已经干了好几年了,对三体系工作已经淡漠了,从去年才开始回到省内,就赶上三体系内外审,有点措手不及,去年审的是新铁、今年审的是庄盖,确实出现了很多问题,特别是从去年开始又搞了双标认证,(双标是指 GB/T50430-2007;GB/T19001-2008标准。)有些内容又出现了变化。通过这两年审核,问题的提出及整改,好多人的水平也都提高了,今后会做的越来越好的。下面我就把每个程序需要形成文件、资料、记录给大家归纳一下,有的程序只看文件有点不知道形成什么,需要注意什么,给大家说一下。有不准确的地方,过后再讨论,必要的再向集团公司请教。

一、质量体系(工程管辖部分)

1、目标管理制度

公司对机关各部门三体系目标进行分解考核,汇总。项目部对项目目标指标进行分解、考核、汇总。主要形成的文件1)目标/指标分解方案,是文件就应该有编制、审核、批准;还要有文件号。这些需要强调的是分解内容要细,公司的分解方案项目也看到了,就是要把完成目标的工作分解到所有责任部门和场所,落实责任人和完成时间,为考核打下基础。方案要制定考核期限,半年还是一季度考核一次;2)根据目标指标分解方案规定的期限进行考核,考核结果要量化,抽查时能提供实际工作的相关资料,考核主管领导签字必须手写,不许打印;3)对目标考核情况进行汇总,看总体目标完成情况即:填写目标指标考核评价汇总表,确定考核情况是较好还是基本完成等。

还有两张表是环境和安全方案及考核,是根据环境体系和安全体系实际投资方案进行评审考核的,在环境体系和安全体系中能体现出来。如环境方案,减少沥青烟排放,更新环保型设备,污水排放应建造沉淀池,都需要资金投入,完成时间,责任人等。并按期考核。

2、记录管理制度

主要形成的文件,有效记录清单,是文件就要有编制、审核、批准,文件编号。需要注意的是每年应该发布一次有效记录清单、清单上按类分。记录登记表主要是归口部门开工前就编写登记表,日常增加或减少就直接在登记表里更改就可以了,但是程序文件上没有的记录,也不是上级要求的表格,要按自己单位编号执行,如何编号,按文件要求。自编文件编码登记表主要是项目自编文件时用的。需要注意的是记录分类,与体系有关的、与产品有关、与合同有关的等,每一类都含哪些记录,管理上如何要求。注意记录是特殊形式的文件,空表是文件,填上是记录。记录的填写、标识、收集、检索、保管、处置等文件上都有要求。

3、工程分包管理制度

以前为了避免麻烦就说没有分包,但近几年外审检查时从其他方面也能发现分包,所以就得按相应的办法进行管理了。按规定分包队伍应该具有相应资质,但实际上我们找的分包队伍也不具备条件,所以只能说是劳务协作。集团公司的分包类别有:专业分包、劳务(协作)分包、设备设施租赁。设备设施租赁在《施工机具管理制度》中执行,工程方面主要是专业分包、劳务(协作)分包。公司对分包合同金额100万以上(含100万)分包方和附属工程劳务分包200万元以上(含200万元)分包方进行评价、选择、认定、评审确定合格分包方,公司负责合同签订、对合同执行情况监督、检查;收集、建立公司合格分包方档案,按要求报集团公司; 项目部对以上额度以下分包确定合格分包方。相关资料报公司备案。需要形成的记录有1)分包方选择评价表 2)分包方选择评价汇总表 3)分包合同订立审批表4)合格工程分包方履约考核表5)合格分包方基本情况登记表6)合格工程分包方名录7)对合格分包方的控制记录及其他资料。需要注意的是填表顺序,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先对分包方进行选择评价、确定合格分包形成名录,然后在合格中选取分包方。实施中先签订合同,后进行施工。详细内容文件里已规定。

4、工程项目施工过程质量管理规定

公司机关负责编制公司年、季、月生产计划,负责组织对特殊过程进行确认、形成关键工序管理办法、定期对项目施工情况进行检查。项目部施工准备阶段

1)按合同要求进行现场勘查、料场调查、恢复定线、审核施工图设计、施工现场布置、临时工程设计,原材料试验等。准备好相应的技术文件,并按工程分包管理制度选择分包方,组织人员入场。2)配置施工机械设备,对设备技术性能进行检查维修、调试、认可。组建中心试验室、并取得相应临时资质。3)根据投标文件、施工图纸、施工工艺质量要求、施工部位、工艺流程等分阶段、分层次进行技术交底,参加接底人应有签字,并保存交底记录。需要注意的是要层层交底。不要总工弄来一本子资料,从工长到工人一次交底,必须是总工向工长、管理人员交底,工长向作业段人员交底,让每个人清楚自己在本工序应该掌握哪些施工技术、负责哪方面质量、环保、安全等 责任。

施工生产计划,项目部根据施工工期要求、制定旬、月、季、年生产计划。并报公司审批。施工过程出现特殊情况计划不能完成时,应及时向公司汇报,让公司掌握现场施工动态、及时解决问题。计划也随之调整,由于业主原因使计划不能完成时,应留有相应证实材料,作为以后出现问题及变更的凭证。特殊(关键)过程的确认

1)根据施工特点确认施工工序和施工流程。2)根据施工的性质确认特殊过程和关键工序,特殊过程是指不能由后序的监视和测量加以验证,使问题在产品使用或交付后才显现的过程。就是所说的破坏性检测才能发现的问题。即:钢筋焊接和预应力张拉为特殊过程。比如说炮弹、只有发射出去才证明是好使的。

关键工序:包括对产品质量性能、功能、寿命、可靠性及成本等有直接影响的工序。主要有路基土石方碾压、沥青混凝土稳定粒料拌合、摊铺碾压。控制结果形成关键工序管理办法。由于关键工序是很重要的工序,对以后的工序及总体质量影响很大,因此必须把对工序的准备工作做好,掌握图纸、文件、验收标准内容、施工工艺,调配符合要求的人员(特种作业必须有证),按规定配备设备(设备应有检定认可记录)、对材料进行严格检测、对仪器设备及时检定,对不稳定和能力不足的施工过程及时监控等,保证关键工序施工质量满足要求。

5、工程防护与服务管理规定 集团公司制定工程防护管理规定,规定了工程的哪些部位、哪些阶段应进行防护,防护的方法、达到什么样的目的。

项目部是防护和服务的落实部门。如路面基层防护、施工完的路段要及时封闭交通,按时洒水养生、养生不少于7天,沥青混凝土面层防护、压路机不得在未碾压成型的或冷却的路段上转向,制动和停留,路面表面温度低于50度方可开放交通。应形成防护记录和检查记录。工程交付,工程交付其实就是交付前所进行的防护,比如说道口有专人看护等。直到通车才算现场实体交付完事。

此文件还提到标识,标识分两部分,1)是产品标识、标识形式,半成品用标牌、标记、记录。竣工工程可以用里程桩、图章标识。为可追溯性要求的可以用记录标识。如;12和14 的钢筋需要标识,不标识就容易混淆和拿错的必须标识2)检验状态标识、有四种状态;等待检验和试验、验后待确定、验后合格、验后不合格。标识方法,标牌、标签、涂漆标识。

6、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策划的规定

项目部对通过中标、议标所承揽的工程进行质量策划,结果形成施工组织设计。在施工前对工程项目的实现过程进行策划,规定质量措施、资源和活动顺序,以确保满足规定要求。策划结果形成施工组织设计。编制的依据包括合同规定、业主相关要求;设计文件;与质量有关的标准、规范;法律法规及行业标准;集团公司(公司)的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施工组织设计编制由项目经理主持,项目总工组织职能部门编制,项目主管公司总工程师负责审核,工程承包单位总工 审批。如以集团公司资质中标的,应项目编写,公司总工审核,集团公司总工批准。由子公司承包的,由子公司总工批准。此项注意的是项目编制后必须上报公司申请批复。公司审核后批复。形成的文件为施工组织设计。

施工组织设计内容:编制依据、工程概况、质量目标、资源配置、含项目经理部组织机构图,主要人员名单、岗位、职责;施工段落划分及队伍安排;施工设备配备及进场计划;施工材料规格数量进场计划;中心试验室建立。施工准备要求、施工场地、道路、水电、消防、临时设施规划;技术准备、图纸审核、恢复定线技术交底、记录格式施工计划、与建设方沟通;施工方案、分项施工方案、确认特殊过程、明确监视测量标准、特殊条件下施工、保证措施、明确自检体系、安全技术措施、环境保护措施和计划保证措施。质量突发事件的应急措施、质量事故、违规事件处理;工程交付。工程自检,缺陷责任期工作。

7、施工质量检查与验收管理制度

公司工程部是归口管理部门,公司应对检测人员进行授权、对检查检验过程进行监督检查。项目部负责建立并完善质量保证体系及自检体系,对施工过程中的原材料,建筑构配件、工程设备、及工序、分项工程、分部工程、单位工程进行检验,对中间验收和竣工验收进行检查。由具备资格的检测人员、质检员、对工程进行检查与验收。质量检查与验收的策划,项目部对本项施工质量检查与验收进行策划,包括检查验收依据、内容、人员、时机、方法、频率和记录,结 果形成《检验试验计划》。并按检验试验计划对施工各阶段进行检验,施工中的自检、互检、交接检,进货检验、过程检验和竣工检验。质量检查与验收,项目部对进场原材料、构配件和工程设备;项目施工过程中的工序,分项工程;单位及竣工工程进行检验和验收。施工质量检查程序分进货检查与验收,注意原材料不许紧急放行;过程检查与验收,不允许例外放行。各阶段发现不合格按相关程序办理。各阶段检验后形成相应记录和报告。检验人员需经过授权并具有相应资格。资料填写应由授权人签字。形成检验试验计划;原材料进货检验台账,工序分项工程质量评定,交工验收记录,各种试验单、原始记录。

8、工程资料管理规定

项目工程部负责工程原始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工作;资料控制范围:技术类资料、合同类资料、原始记录、质量检验记录、材料设备相关资料、三体系有关及资料。按施工及体系运行各阶段形成相关记录,填写、管理、归档按相关要求。

9、事故、事件处理及责任追究制度

质量事故事件分三类,质量问题(20万元以下)、一般质量事故、(一级;150-300万元,二级;50-150万元;三级;20-50万元)重大质量事故;(一级1000万元以上、死亡30人以上;二级5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死亡29人以下;三级30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死亡9人以下)。

在日常经常发生的为质量问题,首先要进行识别是否为不合格,然后 进行标识,填写不合格报告,按程序上报处理,报告应附上不合格证实如检测记录、试验单等。不合格的处理方式有返工、返修、报废、拒收。处置后由检验人员重新检验合格,把合格的资料附在后面。环境方面的不符合也按此程序处理;最后形成不符合报告及不符合台账。重大事故需要上报快报。

10、检测设备管理规定

项目部成立后要根据项目特点,路基工程还是路面工程,试验室要求配备本项目需要的相应检测设备,其中含现有的和需要调配及购置的,根据实际情况上报公司,公司审核后进行配置。对需要购置的进行供应方评价。设备的验收,固定资产公司验收(2000元以上),小件项目组织验收;设备检定校准,按项目施工计划编制检定计划,以不耽误出试验报告为准。包括外检和自校,外检需要在市级以上单位检定,县级市不行。自校仪器,公司按指南和自编规程两部分进行。设备偏离校准状态时,应停止检测,采取措施后重新检测。检测设备的使用人员和管理人员要经过培训;对容易引起错误的操作应编制操作规程。要对使用的设备填写使用记录、定期保养,填写保养记录。整个设备管理包括搬运公司有管理办法。需要形成的记录:检测设备使用(配备)计划表;检测设备台账;闲置检测设备台账,检测设备周期检定计划(实施)表;检测设备的检定(校准)证明、合格证;检测设备自校准记录;检测设备供方调查评价表;检测设备合格供方名录;检测设备供应方选择(确认)审批表;合格供方考核(再评价)表。

11、内部审核管理规定

项目部根据公司和集团公司三体系运行检查和内审计划要求,做好迎接检查的准备工作,对公司及集团公司检查提出的问题进行整改。形成整改资料。内部审核每年一次

12、监督检查与评价管理规定

公司定期不定期对项目部施工质量情况,各方面的管理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提出处理意见,项目部负责整改,公司对整改情况进行验证。包括项目考核及三体系运行情况检查。

项目部对本项目质量情况进行检查、管理,对相关方满意信息收集评价、整改,形成相关资料。每月检查一次,不定期抽查,形成记录。对业主、监理满意情况进行调查,了解顾客对施工准备、施工过程、竣工保修不同阶段的满意情况,以便确定改进方向。

形成监督检查记录;顾客满意情况调查表;顾客满意度评价汇总表;沟通协商与信息交流记录等。必要时公司把检查情况以通报形式下发。

13、管理评审规定

主要是公司根据各项目在施工、完工、及公司各方面请况,为集团公司输入12方面信息。

14、信息管理制度

信息的内容包括

1、重点是施工所在地的地方性法规的变化

2、工程建设有关方对公司的工程质量和质量管理水平的评价

3、各管理层质量检查结果

4、同行业的经验教训

5、市场需求信息

6、质量回 访和服务信息。信息的来源有内部和外部;信息分析的方法,可采用控制图、因果图、控制图法。信息的管理、实施、评价与改进步骤,项目部提出统计技术具体项目——进行试验性应用----收集分析数据-----总结应用情况和成果---推广应用。形成文件;统计技术应用计划;统计技术选定审批表;统计技术应用成果审批表;统计技术应用成果资料;沟通协商与信息交流记录。这里边常出现的问题,大家对统计技术知识不熟,照猫画虎、不太了解这种方法到底能看出什么问题,如何解决。平时应该看看有关统计技术应用的书,什么样的事情运用那种统计方法合适,需要什么数据,从数据和图形中如何看出趋势,存在的问题,应该在哪方面加强才能取得好的控制效果,课后有想深入了解的咱们再沟通。

15、质量、环境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改进制度

项目部应在质量管理策划中明确创新措施,提出项目管理及技术创新目标。对施工中出现的不合格材料、设备和分包工程采取与出现不合格的性质和危害程度相适应的纠正措施,以消除不合格原因。制定措施要有完成时间、责任人、纠正及纠正措施。注意谁审批谁验证。预防措施,对工程施工自检反复出现的问题,具有不合格倾向,存在质量或安全隐患及影响环境的问题,即未遂事故,如检测结果下降、资源保障能力弱化,顾客满意度下降等。

信息收集,从报表、内外审,以往不合格,外界的一些信息都可以收集到。均应采取预防措施。采取预防措施应该与潜在不合格的性质等相适宜,足以消除潜在不合格。平时常出现的问题是大家分不清什么 是潜在不合格,经常把不合格采取预防措施,所以确定潜在不合格是关键。持续改进,就是好上加好,既不是纠正也不是预防,是在现有的合格的情况下,进一步提高;今年庄盖和新铁项目的黑色施工就是一个例子,压路机穿裙子,就是为了更好的保温,不穿也符合规范要求。此项工作应有计划,然后实施再验证效果,是否进行推广。此文件需形成的资料有,纠正措施实施、验证、评审记录表;预防措施实施、验证、评审记录;质量管理改进计划表;改进项目措施计划实施验证表。

环境体系:环境体系从环境因素识别——评价——确定重要环境因素、一般环境因素——对重要环境因素进行控制、管理,制定必要管理方案、进行考核;对施工过程中的污染物进行处理,定期监测,出现应急情况如何处理,定期对合规性进行评价;法律法规要求及守法情况等等都是环境方面应该管辖的事情。在我们国家,环境方面的投资有限,有很多要求还不是强制性的,因此我们老感觉环境体系不是很重要,随着国家的发展对环境要求越来越严格,根据不同地区的发展不同,也要求不同。我们公司中标后,项目组建时就应该识别本项目可能影响环境的因素,根据文件要求,必要时结合本定去要求对环境因素进行评审,文件规定了,超过多少分是重要环境因素,根据评价结果,制定重要环境因素清单、一般环境因素清单,对重要环境因素进行控制,控制的方法可以制定方案(格式在目标指标里体现)、其他重要环境可以在目标指标分解方案中体现。如

1、黑色拌合站沥青烟排放、2、施工污水排放、3、施工废弃物排放

4、占地复垦、5、能源消耗

6、危险化学品

7、噪声排放

污染物管理,项目开工前应该向当地环保部门申请环保许可,并且按许可进行污染物排放,有的地方环保主动来找我们施工单位,你不办理也不行,比如沈大路施工时,我们就办理了相关许可,沥青烟排放环保部门也来检测,看你是否满足要求。但这几年的项目没有环保部门上门来找,我们也就没去自找麻烦。但是我们自己也应该控制,如施工污水经沉淀后方可外排;市区施工,遇四级风停止施工;现场扬尘要配洒水设备,排污要有记录等;施工符合法律法规方面要定期进行评价。项目施工前对本项目应遵守的法律法规进行收集并对项目人员进行培训,以便守法施工。收集渠道,网上、公司、报刊杂志等。项目部还要根据施工实际,对可能出现的影响环境的因素制定应急措施,保证出现紧急情况时及时处理,把环境污染降到最低。项目要对本项目重要环境因素进行定期监测,避免对环境造成影响。环境体系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是,1)环境因素识别要全,识别出的重要环境因素打分必须在15分以上,重要环境因素必须进行控制,可以在目标分解中也可以制定方案2)施工组织设计和技术交底文件中对环境因素的控制必须体现和进行交底;3)环境方面不是工程自己能控制的,对机械、拌合站、施工现场的控制必须要相应的责任人。形成的文件必须有领导批准才能实施,否则平级部门谁也不会听谁的。

三体系检查中常出现的问题 质量体系

1、施工生产计划无下发沟通证实,传达不到位

2、试验段总结、首件验收、技术交底文件空洞,不全

3、项目图纸接收、发放记录不全

4、分包合同应附营业执照

5、目标分解不到位,有的部门未分解到

6、潜在不合格描述不准确,应附资料不全

7、环境因素识别范围不准

8、检测设备自校记录不全,依据不准

9、施工组织设计中的目标与合同不一致,依据不准确。环境体系

1、应急预案编制、评审、演习等时间矛盾,出现问题不及时解决

2、环境识别范围超出项目施工范围

3、法律法规未向相关方通报

4、重要环境因素名称和分值不符。个别项目因素和实际不符,不是多就是少。

5、环境因素识别不全

上一篇:养路计划科“标准化养护”活动工作安排下一篇:文明礼仪教学设计